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2024-09-10

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共19篇)

1.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篇一

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摘要:还有上小学的一次考试,一向成绩名列前茅的我不知怎么搞的,像滑滑梯一样,突然下降了10几分,使我的心重重的摔大了地上,碎地五花八门,当我正在伤心的落泪时,又是老师安慰我,鼓励我,帮助我走出可怕的阴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把握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回家的路,琳琅满目的商店,川流不息的车辆,汽车声,音乐声让我的大脑中像是装了一窝蜜蜂一样乱,紧绷着神经的我,生怕某个车辆给我来一次惊天动地的撞击,这时,一首感恩的心突破了种种障碍,滑进了我的双耳。

感恩?想到这,我的大脑里立即浮现出几个光亮的大字:我应该感恩,感谢培育我的老师!

儿时,父母每天忙忙碌碌,照顾我的时间也很少,早上,把我送进幼儿园,晚上再把我接回去,这样徘徊着,度过了幼儿时的日子„„记得有一次,天色已经落下,夜幕也已经拉开,教师里只剩我一个人了没有回家了,看着其他小朋友一手拉着爸爸,一手牵着妈妈,活蹦乱跳的,我是既羡慕,又孤独,还很委屈„„这时,一是双温暖的手抱起了我,温和的说:“不着急,老师送你回去!”她就是我的老师。在幼儿时期,我常常是坐着老师的自行车回家的,以后的日子里,除了父母以外,老师成为我最亲密的人,常常,那双温暖的手会紧紧地将我搂在怀里,给予我可以融化冰山雪地的温暖„„

还有上小学的一次考试,一向成绩名列前茅的我不知怎么搞的,像滑滑梯一样,突然下降了10几分,使我的心重重的摔大了地上,碎地五花八门,当我正在伤心的落泪时,又是老师安慰我,鼓励我,帮助我走出可怕的阴影。老师,是我的恩人,在我无助的时候帮助我,在我是爱护能够心的时候安慰我,在我失落时,送上及时的温暖,我感谢老师!

歌唱完了,我又从幻想中苏醒,车辆继续行驶,走向远方,而我的那份对老师的感恩,将会永远藏在新底„„

2.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篇二

如今外婆早已故去,她的话却一直让我牢记在心。是啊,感恩是什么呢?感恩不就是苗圃里芬芳的鲜花,用清爽的空气促使生命挺拔地生长吗?感恩不就是黑夜里熊熊的篝火,用热烈的火焰划破夜的宁静吗?感恩不就是暮色下面天际掠过的飞鸿,月光如水的庭院,你的心动时刻吗?感恩不就是什么也说不出、什么也不想说,只是一个默默的祈祷,但足以表达那份无言的温馨吗?感恩就是满怀着一种人世间的感情,在心里悄悄地弥散开。也许你会问,怎样才会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我说:“其实很简单,你要学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它不分季节、不分昼夜,只有高洁的心灵,感恩之花才越开越艳。”

有人曾这样说过:和成年人在一起,感受到的是对方的冷漠和虚伪,和孩子在一起,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热情和纯真。这话好像讲得有点颇偏,但细细想来在人生旅途中,人们确实可以用“童心”来审视自己日益世故的心灵,从而少了许多烦恼,孩提时代是天真的,人每走一步都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们随意丢掉的,恰恰是最珍贵的。

3.感恩的心 篇三

自从我呱呱降临在这个世界上,我就拥有了许许多多的爱。朋友的爱、父母的爱、亲人的爱……然而,最令我难以忘记的爱就是——外婆、外公对我的爱。

小时候,我一直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也清清楚楚地知道,一直是外婆、外公在呵护我、疼爱我,生活中有困难时,总会看到外婆、外公的身影。

在我哭闹时,谁来安慰我?是您,外婆!在我生病时,是谁看着我难受的样子,心痛不已?是您,外公!在我尿床时,是谁为我换床单?是您们,我敬爱的外婆、外公!

外婆、外公,多年来,你们每天给我做又香又美味的饭菜,我好想说一声“谢谢”,我好想说一声“我爱你们”。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门口玩,我玩得那样开心,嘴都合不拢。忽然,有一块石头将我绊倒了,我哭了,大声地哭了,外婆、外公急忙过来,安慰我,让我不要哭。他们把我扶起来,拍掉我身上的土灰,外婆到屋子里拿了点药膏,抹在我摔破的伤口,就这样天天抹,我的伤很快痊愈了。

外婆、外公,你们的爱给了我温暖,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勇气,谢谢你们的爱!

有一种爱,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暖流。这种爱就是深厚的亲人之爱,这种感情就是浓浓的爱孙女之情。我要感谢外婆、外公对我的養育之恩,有一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我一直都时时刻刻铭记在心里。

外婆、外公,在这里我要大声地说一句:“外婆、外公,我爱你们!”?誙

4.关于感恩的心作文700字 篇四

护目镜下、防护服里是最平凡的面孔,但他们却在做最不平凡的事。病毒面前、抗疫一线,是最可爱的一群人在拯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这群人有个美丽的名字——白衣天使。

随着第一个病例的确诊,病毒就肆意地传播,先是武汉,再是湖北,再是全国,最后是全球。本应该回家团聚的白衣天使们又忙碌起来,他们告别家人,聚合在一起,从四面八方来到抗疫一线。有这么一个镜头,在机场两支抗议医疗队刚好碰见,他们来自不同的省市,走在不同的方向,但他们的信念却一样,支援一线,舍生忘死!步伐铿锵,呼号震天,他们互相报了家门之后,随即一起大声喊:“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想必他们此时心里一定是热乎乎的,肩负着使命与担当,夹杂着自豪与信心。

在医院里有一种印在脸颊上的“奖章”,这时辛苦忙碌一天的医生们该休息一下了。他们将护目镜和口罩摘下来,看见的不仅有额头上的汗珠,还有护目镜、口罩勒的一圈圈的印子,他们却以这个为荣,嘴里说:“好丑”,脸上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个“奖章”也是天使们的光荣。看到这个视频,看到他们脸上深深的勒痕,心里真不是滋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他们与武汉的人素不相识,但他们却义无反顾,不计生死,怎么不让我们感动?!

感恩你们,白衣天使,是你们用你们的奉献、责任、担当和医术护佑着天下苍生,是你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病人们的希望,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无私和博爱!

5.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篇五

关于感恩的演讲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次不幸家里被偷,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却这样回信:“我应该感谢那位小偷。第一,贼偷去的只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的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罗斯福面对如此的不幸,却能找出三条感恩的理由。生活中处处需要我们的感恩。

我们要感激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情深似海 永不图回报的父爱和母爱,他们哺育我们,他们培养我们,他们教我们做事的原则,做人的品质。

我们要感激那属于我们的家。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感到亲情的可贵。

我们要感谢老师,他们教导我们知识,传授经验给我们,教我们做人的尊严,以身作则,影响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启示。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朋友,是朋友在我们困难时伸出友爱的手,是朋友在我们孤独时送来了温暖,是朋友在我们生病时给予了深情的问侯,是朋友在我们迷路时,指出正确的方向。

感恩,会让我们变得富有,知道快乐,享受温暖;感恩,让人明白爱,然后去爱,最后得到爱。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感恩吧!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

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

6.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篇六

生活处处存在感恩。落叶盘旋于空中,是对滋养它的大树的依恋;向日癸迎朝阳,送夕阳,是对照耀它的太阳的赞颂;白云倘佯于蓝天,是对包容它的蓝天的回报。

生活处处需要感恩。历史的长河流淌着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古有黄香寒夜为母暖席,今有毛主席邀请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身为老母洗脚……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名,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活处处要学会感恩。居里夫人曾寄机票邀请老师参加镭研究所落所典礼,诺贝尔奖颁布仪式上,她奔下台,推着一位白发老人——她的小学老师走上台。……深圳歌手丛飞资助178名大学生,而当他病重期间,竟有一些大学生从未去探望。成功的喜悦,胜利的鲜花,耀眼的光环会使人忘乎所以,但决不可忘记曾支持你的人。

7.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篇七

感恩是一个人为人处事最起码的道德品质, 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为此,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知恩、感恩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 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 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都应视为“恩情”。思想品德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 让学生时刻对身边的人、物心存感激, 从而使他们形成感恩的心态、感恩的品德, 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其次, 感恩教育有助于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 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让学生对社会心存感恩, 懂得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 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 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由于学生感恩心缺乏而造成悲剧,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再次, 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都崇尚感恩理念, 用感恩的方式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做到“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全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少一些指责和误会;多一些真诚与温暖, 少一些欺瞒和冷漠。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恩”是丰富多彩的, 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但是出生于90年代后的学生们, 特别是独身子女, 他们在家里备受优待, 家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 这种家庭环境助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培养他们的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只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将心比心, 学生才会理解、同情和尊重他人, 才会懂得感恩, 才会懂得回报他人。

2. 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为

思想品德教师要将学生感恩的意识转化为感恩的行为。首先, 培育校园感恩文化。如举办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宣讲会;开展“感恩母校、回报社会”的感恩教育主题征文活动;开展“感恩节”或“感恩日”的主题日活动, 通过和谐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所蕴藏的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育人功能,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知恩图报的美德。其次, 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感恩活动。如每逢重大节假日开展慰问活动, 给发生灾难的地方捐款捐物, 使学生在行动中强化感恩意识。再次, 感恩要践行于生活之中。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 既可以是为感恩的对象做一张感恩卡片, 唱一首感恩的歌曲, 也可以把别人帮助自己的事情写成作文, 还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对感恩的认识, 以及他们对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实践证明, 教师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作载体, 让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融入学生的生活, 从而使学生常怀感恩情, 时葆感恩德, 永担感恩责。

三、教师要做好两项工作

1. 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

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感恩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要深怀感恩心、仁爱心、怜悯心、慈善心和宽容心, 并以此影响、感化学生。实践证明, 身教是无声的教育, 它不带有任何强制性, 而是通过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因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2. 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 面对众多学生对感恩的“迟钝”, 作为教育者, 要将感恩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

8.感恩的心 无奈的情 篇八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外在流露和表现方式,因而从人物刻画的角度看,特定心理支配下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的描写都间接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我”和老王的人物形象时,细读、深读作品,紧密联系时代背景,深入揣摩人物心理,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灵,在发现和思考中去逐步领悟和感受蕴涵其中的那份感恩、沉重、辛酸和无奈。

一、老王错了吗?

我们先从老王的角度来分析,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谢意,那到底又是什么使老王对作者一家的恩情铭记在心、至死不忘呢?首先,作者夫妇的帮助满足了老王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的情况下,老王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作者夫妇却并不嫌弃,依然雇他,照顾他的生意,使他继续得以体现自我的价值。同时,在受惯白眼和欺凌的老王看来,他能够载先生,并与他们一路说说闲话,能给他家送冰,这无疑就是对他个人价值与人品的极大肯定。其次,在交往中,老王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使他孤寂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和寄托。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但作者一家却平易近人,对老王很是照顾:照顾他的生意,送大瓶的鱼肝油给他治眼疾。在老王心里,已经将他们视为朋友甚至是亲人了。最后,老王是一个以劳力为生计的卑微之人,本真而淳朴的天性使他对有文化的人,总怀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敬仰之情,更何况是像作者夫妇这样的平易近人的大家、善人呢!

老王之所以如此,因为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无私帮助,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援助和鼓励。老王此次来,应该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之所以拖着“直僵僵”的身躯,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和香油最后一次来到作者家,很显然有他内心的考虑:老王认准他们是好人,帮了他许多,而认为自己做得很少,还是自己欠人家的人情,所以至死也要亲自表达谢意,以了心愿。

下层市民社会是传统文化最肥沃的土壤和最坚固的栖息堡垒。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结草衔环,以德报恩。这是中国绵延千年墨守的做人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观念积淀在意识深处,成为老王性格心理的原始构成。他的思想很简单,认准他们是好人是恩人,人要知恩图报,这在他看来天经地义。

而作者却简单地把送礼与之前的帮助等同起来,忽视了老王这次上门送礼的特殊含义。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但对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作者一家的感谢之意。因而,作者所接受的礼物也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粹的来自心灵的最真实的馈赠,这也让作者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由此可见,作者一家在老王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对这份情谊的珍视。再者,如果作者是清高的人,那么与作者一家有过这么多接触的老王,应该早就能认识到这一点了,那么也就不会有这次送礼了。

老王硬撑着病躯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当作者谢了他的鸡蛋和香油转身进屋时,他赶忙止住:“我不是要钱。”“赶忙”一词耐人寻味,说明他马上就猜到了作者“转身进屋”的动作将意味着什么,于是马上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足可见他对此的敏感,而这也正是老王最不愿意看到的,以言钱为耻,突出表现了他的忠厚善良。经过作者解释后,老王只能“站着等”,我想此刻更准确地说,老王应该是愣在那里了,一脸木然而不知所措: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她到底有没有领了我的心意呢?如果领了,那为什么还要给我钱呢?如果现在不拿,她又托人捎来,那不是更添麻烦?

不知所措地接过钱后,老王“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们仔细揣摩一下这句话,他的“滞笨”,一方面是由于生病行动不灵活,一方面是面对这难堪的场景不知所措的表现,此刻老实巴交的他不知如何说、更不知如何做。再看,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而不是一手拿着布和钱,不是马上把钱收起,而且还用了一个“攥”字,紧紧地把钱抓在手里,足以说明他内心的紧张焦虑,也足可见他的忠厚老实。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将其内心迟疑、羞愧、痛苦、失望和无奈之情表露无遗。我们不难想象,此刻的他心里一定在埋怨自己并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唉,我怎么这么笨!我该怎么办?本是来送礼表示谢意的,现在非但没有如愿,竟然还拿了人家的钱,现在反而又欠了人家的人情,自己病重如此,如何报答啊?以上描写,作者虽着墨不多,却细微传神,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神情就非常准确地把一个老实善良人的复杂心态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杨绛散文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品愈醇的特征。

然而,他的苦心最终却遗憾地被作者所忽视,没有完全领会,从而很有可能被误解成为了一种简单的钱与物的交换。“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而那“脚步声”踏响的又是老王内心深处的茫然、失望和无助。而这可能在老王或者许多读者看来,不仅是侮辱,更是一种对其一片真情的亵渎,以致他内心羞赧之情无以言表,最终只能郁郁而归。但这绝非作者的本意,也不是她所愿意看到的,最多只能算是一种误会。

二、作者错了吗?

我们再从作者的角度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拿钱给老王呢?

首先,为表达自己的谢意。“文化大革命”中,作者夫妇受批判打击,为人所不齿,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他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所谓患难见真情,对此作者是由衷感激的,甚至还总觉得自己对老王关心不够。所以,除了给钱,作者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以用来表达谢意。

其次,为老王的生活考虑。老王生活艰难,既残疾又生病,急需钱看病,而且又是这么重的礼。因为在那个食品匮乏的年代,这鸡蛋和香油可能就是老王不顾自己生病急需营养、平时省吃俭用才积攒下来的。在作者看来,老王已经够可怜的了,礼可以收下,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给予他一定的帮助。从这个角度讲,除了表示谢意,给钱也就成了帮助老王的最好方式。

最后,人道主义精神的驱使。真正的知识分子对人间的苦难和弱者总是充满着同情与悲悯。作者对待穷苦人,素来怜老惜贫。钱碧湘就曾在《祸至不惧 福至不喜——杨绛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写道:“杨先生出身大家,从来把钱财看得很轻。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乐于帮助。她凡给人经济上资助,心思细腻,只怕伤及别人的自尊心。”再者,当时的老王和作者一家都属弱势群体,饱受冷眼,可谓是同病相怜,类似的境遇更容易使彼此产生怜悯之心。而作者收下这份礼,我想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作者对老王的帮助亦是如此,出于无私,不求回报。于是,她对老王的帮助和付出,也总是物化为金钱给予回报:老王给她家送冰,尽管老王说“车费减半”,可她坚持不减;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坚决不肯拿钱”,可她“一定要给钱”。而当时作者虽是“害怕得糊涂了”,但老王抱病给她送去鸡蛋和香油,她还是不忘拿钱给他,也就不难理解了。作者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坚守着一种原则,那就是决不欠别人的情、让别人吃亏。而收下这份礼,对作者来说可能已经是破例了,也是出于维护老王自尊的考虑。因此,即使是在没有“害怕得糊涂了”的情况下,作者也会这样做的。

三、感恩的心 无奈的情

综上所述,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帮助,绝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一种源于善良本心的同情和真诚的帮助。作者的行为,是无可非议、情有可原的。而误会是客观存在的,但绝非有心,必须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作者没有能领悟老王的心思,但只能说是“害怕得糊涂了”之下的一种无心疏忽。因为那个时候,她既无心也无暇去领悟。作者那时看到的老王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看到老王的身体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深感吃惊和意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与慌乱,这从“忙去接”“记不清”“记不起”“赶忙解释”“忙去给他开了门”等细节可见一斑。此刻作者的心理感受变化是:先是吃惊意外,接着便是担心,然后更多的是害怕,甚至“害怕得糊涂了”。但这完全出于一种本能,表现出的那种笨拙也令人同情,生怕老王误会而伤其自尊,生怕令对方有一丁点儿觉得被施舍,生怕他不肯收钱,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当老王拒绝时,作者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但由于“害怕得糊涂了”而说得含糊其辞,没有把意思讲清楚,如果我们把它补充完整,应该是:“我知道你不是要钱,知道你的心意。”这未说完整的话,一方面可能让人产生多样的理解。知道什么呢?知道“我不是要钱”,还是知道他拿鸡蛋和香油来换钱的苦衷,还是知道他上门来是寻求帮助的苦衷?另一方面,让人感觉好像这只是一时的随口应付和搪塞。于是,误会可能就由此产生了。对此,“我”是否知道,作者虽没直说,但我们仔细分析下文,就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因为“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这样的“不安”,不停地拷问着她的灵魂,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而且还可能让他误会了。以此传达她对人生的别样体悟,表现了她反思生活的一种精神的自省。因此,任何人对作者在这样一个特定时候的举止,都没有理由非议。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一点,那误会本身也就可以自然解开了,而“清高施舍”论也就站不住脚,不攻自破了。

当然,从这一个细节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作者与老王之间内心深处的一种隔阂。作者没有仔细询问原因,而是以自己的意思去揣测老王的来意,从而也就不能深切地体会老王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了解老王此行的目的。作者以为给钱,自己受礼就心安理得,但这不仅没有给予老王精神上的安慰,而且还在无意间伤害了老王,这也并不符合老王所认为的朋友间的相待之道。

但这种隔阂的产生与他俩的文化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和所属阶层是分不开的。作者夫妇是接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留学牛津大学),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而老王只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并无多少文化的三轮车夫,属于社会的贫民阶层。中西文化比较而言,中国文化更重感性、讲究情感,西方文化更重理性、讲究理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尤其是从像老王这样普通的老百姓的角度看,老王抱病上门送礼的举动,无疑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哪有害怕之理呢?主人恐怕连感动和招待都还来不及呢?而作者的做法,一则太不近人情了,只有道谢,没有安慰,连请老王坐坐喝口茶都没有;二则太伤人自尊,直接用钱来侮辱老王,好像他就是拿鸡蛋和香油来换钱的。但如果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作者的表现不仅合情合理,反是老王重病上门去得不合时宜,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他的到来反而使作者“害怕得糊涂了”。因为一则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作者,对疾病非常敏感,所以才会如此地担心和害怕,以至于糊涂了,只是作者在文中没有直说罢了;二则西方文化不像中国文化讲究群体观念,而是更讲究个人空间,更不希望别人有过多的打扰。

偶然的相遇,使得老王有机会“近距离”地与作者交流,可这样的交流只能停留于说说闲话的表层,距离心的交流极远。而心的距离,是他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都无法缩短的,从中我们明显地可以感觉到两人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所以说,作者和老王两人都没错。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西方现代思想和中国传统观念的一场冲突。而老王的抱病送礼,作者担心害怕以致不知所措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们只有认识到这种思维差异,并且以此去指导行为,才能够更深入更准确地去认识和理解作者,而不是不明就里、妄加揣测,随意批评作者是清高和居高临下的施舍。果真如此,也就不会有后文作者的愧怍了。这是一种源于善良本心的同情和真诚的帮助。否则,老王也不会把他们当作朋友甚至亲人了,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文作者的自我反省和愧疚了。

作者的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帮助,得到的却是老王倾尽全力的感激和报答。老王的死,使这座天平彻底倾斜了,也让作者深深愧怍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的生活虽然不幸,但相对于老王来说还算是幸运的。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很愧怍。作者为自己没有热情招待老王而愧怍,为自己无意中伤害了老王而愧怍,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帮助老王而愧怍,为自己没有付出同等情感而愧怍,为没有读懂老王最后的送礼而愧怍,为自己没有把老王当作朋友乃至亲人而愧怍。

作者与老王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在内心里都铭记着对方的恩情,他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虽都同样不幸,但他们互相照料、互相关爱,因为他们都有一份悯人的情怀和同情心,善于体会别人的苦处而淡化了自己的愁苦,在那个无情而荒诞的年代里营造了一个美好而和善的世界。

9.感恩节300字作文:感恩的心 篇九

感激敬爱的老师,在我最需要帮助时,向我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教会我坚强,教我不要向命运低头;感谢给予我求学路上支助的热心人。当我面临辍学时,是他们向我伸出了援手,使我重燃了学习的希望,扬起了前进的风帆。我时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帮助和爱心。

我知道,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处处荡漾着爱。我也知道,这些爱是我一辈子也还不清的。可我又能怎么做呢·我只有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报效祖国。我还要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献给别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无私地帮他一把……只有这样,爱才能传遍世界每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爱的存在!是的,我在爱的浇灌下成长!我一定也会成长为一个懂得去爱他人的人。

10.感恩的心感恩成长作文 篇十

还记得3月19日感恩教育第一人彭成老师到我校来演讲“不要让爱你的失望”。他的演讲震撼人心,催人泪下;他的一番思想教育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全场哭的声音排山倒海。所有人在那一刻都有了良知,都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都得到了一次改变的机会。几乎所有人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如今我读着《感恩的心(学生读本)》,并结合彭成老师的教诲感受着人世间的爱,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悟世界,去回报整个社会。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11.感恩的心 感激有你 篇十一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年度的读者调查已经收到2000多份来函。这里所摘编的每一篇,不仅凝聚拳拳之心,充满殷殷之情,而且为我们办好杂志群策群力,苦口婆心地提出了许许多多鞭策本刊改进工作的良计。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都听进去了,有的马上改正了,有的将列入有待改进的议事日程中。比如,北京读者徐晓辉提出“多举办好讲座”,上海读者沈焕明建议“像以前那样,搞一些有影响力的摄影比赛”,北京读者翟冬生倡议“能否搞一两次读者见面会”,福建读者王志丹建议“增加交流互动,与读者联合创作采风”,北京王诚培希望“每年出一本精选集”……上述意见和建议非常宝贵,也很有操作性,值得我们尽快改进和落实。此外,对改进选题、改进文风、提高编校质量的呼声,我们也将认真对待,积极改进,尽快落实。

记得我曾在2007年新年感言中对自己和我们的团队提出“常怀感恩之心,常尽责任之职”的要求,回眸望去,我们基本做到了,也请读者朋友继续相信我们,以后我们仍然能做到。在2006年12月号本刊300期时,我说了与读者“一路前行!”今天在发刊350期时,我要向读者高声呐喊:“我们一起再前进!”

在前进的征程中,我们没有忘记读者的厚爱、支持和帮助;在全国读者朋友们的鼎力相助下,2011年本刊邮发系统的订阅量同比明显增加。此时此刻,惟有感恩,才能表达我们的心情;真的,感恩是一种情操,是一种歌唱爱和希望的生活方式。感恩的心,感激有你!

值此《摄影世界》发刊350期之际和春节前夕,恭祝读者朋友兔年吉祥,万事如意!

杨争鸣(云南,54岁)

“读者园地”入选照片有群众性,评语通俗易懂。我订阅贵刊已20多年了。贵刊承担了对广大专业、业余摄影爱好者提高摄影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的责任,是读者和摄影爱好者的知心朋友、良师益友。期刊的生命在于质量,有了质量,才能拥有广泛的读者和作者群,贵刊在编辑出版中,突出了“一稿一得”,不面面俱到,使读者有所获,读有所用,用有所益。2010年,贵刊质量显著提高,品位明显提升。建议创新办刊思路和风格,扩大读者、作者面,采取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争取办刊风格年年有变化;基层业余摄影爱好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应继续组织对摄影知识、技术、技巧的文章和讲座;减少专题性的文章,有的文章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实用性、参考性不是太强,应作适当安排。

钟广平(福建,35岁)

“八十年代影像系列”、“纽约摄影课堂”等专题较好。“尼康奖读者园地”每月主题不错,入选照片质量好,点评细致到位,让人回味无穷。杂志印刷精美大气,上档次,有品位,我们部队官兵都爱看。建议月赛增加个主题,关注军队和国防事业。

张昌汉(湖北,35岁)

去年1、7、9期较好,最不喜欢第6期封面。《摄影世界》在向读者传达视觉影像的同时,也在传递着它的思想。《摄影人爱读书》、《在摄影中融入文学思维》、《拍风光首先要感动自己》等等都是富有哲理的好文,我想如果一个摄影人不能从文化来提高自己,那么他拍摄的作品也一定空洞无物,打动不了别人的内心。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摄影世界》在扩大读者知识面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提升读者的思想境界。在众多摄影媒体中,《摄影世界》无疑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上了。提点不足,《摄影世界》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严肃性,但在刊物版式上应该借鉴一些符合时代的成分,比如风光摄影中各种滤片的使用,器材的挑选等等。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错误不少,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希望来年能有大的改观。

张紫燕(湖南,73岁)

我是《摄影世界》忠实的老读者,读一读《摄影世界》,欣赏其作品,品味其内容,对我们退休族的老头子来说确实是一种享受。尤其是扩版后增设的专题策划,大大拓宽了《摄影世界》的广度,挖掘了世界摄影的深度,希望今后专题更大众化,因为摄影已经平民化和普遍化。

马殿成(山西,59岁)

“读者园地”是读者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摄影水平。祝《摄影世界》越办越好,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分量的摄影刊物,成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摄影人学习交流的好平台,成为中国摄影走向世界的通道。

张冠群(内蒙古,85岁)

刊物文章写作嫌冗长,乏味,应增加趣味性,文章应短小,精悍,有幽默性。多些照片,少些文字。去年1、8、9期专题作品较好。

储桂新(江苏,70岁)

希望“读者园地”评语更深入,更加具体些。祝刊物越办越好,希望增添器材应用类文章,使之更具欣赏性,实用性。

孔顺祥(浙江,64岁)

“旅行探险”、“社会纪实”专题较好,“影像市场”专题较差。期待继续办好“读者园地”,减少广告。

杨毅(重庆,60岁)

建议增加后期制作的技术指导,尼康奖的图片再大些。“读者园地”是专家点评,受益匪浅。

唐一胜(湖南,47岁)

“读者园地”总的很好,应该更好。我们是自费订阅的,应该用信封装好直接寄给我个人收(邮发的没有装入信封),免得有时收不到刊物。

韩地(湖南,46岁)

刊物版式太密集, 似乎有点压迫感。“尼康奖读者园地”层次变化鲜明,动静变化处理甚好,启示和收获都很多。建议多一些编读互动,如问卷、测验等;多搭些平台,给初学者一席之地,让他们感到《摄影世界》的平和亲近,而非高不可攀的殿堂。

冼励强(广东,66岁)

贵刊的作者较为专一,固定,广泛性不够。广告版面似乎过大。

孙家勇(山东,61岁)

建议封面期号,年号扩大, 这样醒目。

李永新(黑龙江,48岁)

2010年“尼康奖”专题月赛较好。希望增加国外风光摄影大师作品欣赏与创作过程,能有参考味。

李光华(江苏,82岁)

有些报道式的文章应少占点篇幅,多一点摄影技巧,艺术评论文章多些。

王志丹(福建,49岁)

建议贵刊增加交流互动,与读者联合创作采风。

励海滨(上海,35岁)

“读者园地”照片有不少好作品,但评语可以更加深入些。多年来是贵刊伴随我在摄影路上成长,希望能多提供些图片欣赏类的文章,以提高鉴赏能力。

魏勇(四川,56岁)

去年的刊物我认为“俯瞰大地”专栏较好,“人像婚纱”较差。今年希望增加实用性和欣赏内容。

戴焕文(北京,72岁)

应进一步加强文章和图片的校对力量,提高刊物的出版质量。

李雨(北京,41岁)

“读者园地”能否做出刊中刊的形式,在评语中增加技术参数。希望连载摄影史,每年安排一次大学生影赛。

何东平(湖南,51岁)

专题好的是“社会纪实”,差的是“婚纱人像”。建议增加“李少白画里有话”等创作心得;增加大作点评;与图片市场链接。

张太庆(黑龙江,42岁)

“微观视界”专题较好。建议增加国外摄影人物传记的访谈和趋势解读。

陈运松(安徽,64岁)

“读者园地”点评较为准确。希望语言再活泼些。很喜欢这份摄影杂志,已经连续订阅了近10年,希望再接再厉,办得更好,不辜负我们这些老订户的期望。

吴肇明(江苏,80岁)

希望多介绍些大师拍摄的照片,并说明其数据以及拍摄过程。像去年第9和第10期中的那些大师的作品,我非常喜欢。

赵健(江苏,40岁)

希望封面少登些美女照,换成风景啊、生物或者天文方面的照片。另外,能否每月以活页的形式刊幅图片。

万国权(甘肃,51岁)

希望每幅图片都应注明使用的相机、镜头及拍摄数据,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的拍摄技巧,以便借鉴。

张愿军(河南,58岁)

数码的问世,少了摄影的神秘与深奥,多了许多便利,很想找回以前那种期刊到来前的期盼。建议多刊登些优秀的商业图片。

李永红(湖南,42岁)

建议突出新闻摄影特色,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张元捷(四川,53岁)

数码摄影技术性加强,如拍摄前的参数设置,拍摄后的数码后期制作。去年主题较好的是“专题策划”,较差的是“人物作品”。

杨永和(云南,50岁)

刊物版式设计能否打破传统的编排。“读者园地”有特点,但内容不够丰富。内容上建议增加:动物、民族、民风、农村新变化。能否增加初学摄影者体会经验交流园地,新摄影器材价格参考。

王雨顺(四川,62岁)

去年读者服务专栏较好,差的专题是市场经营。“尼康奖读者园地”很好,应增加一个“佳能园地”。建议减少海底、显微摄影等太专业的内容,增加实用摄影内容。

林明(河北,52岁)

去年“微距视界”专题较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微距摄影理念技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很深入,全方位展示了微距摄影。“旅游探险”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太实用。

读者园地的参赛图片,几年来在编辑老师的点拨下水平不断提高,点评给人启发,我很喜欢这一风格。感谢编辑部全体老师为广大摄影人付出的辛勤劳动,祝愿《摄影世界》越办越好。

汪勇(湖南,30岁)

希望能多一些像熊谷晃大师那样介绍广告商业摄影及其技巧的文章。介绍老一辈摄影家的文章,对我影响很深。

师永平(云南,29岁)

增强数码技巧的应用知识讲座,这样才会适合各层次群众的需求。

史宗义(江苏,63岁)

专题较好的是“微观视界”、“图片公司”,栏目差的是“李少白画里有话”。

王丽达(内蒙古,54岁)

“读者园地”应该有增加的特色,增加图片数量。希望刊物办出特色,贴近影友;能否减少页数,提高内涵质量,降低价格后可能更受欢迎。

孙思华(山东,39岁)

去年较好的栏目是“摄影人爱读书”,较差的是“婚纱人像”。读者园地好片不少,精品不多。建议取消“李元拍风光”的专栏,极其一般,别的刊物也多有介绍。

郑文凯(湖北、47岁)

《体育十年 十年故事》稿件好, 差的是《李少白画里有话》。“读者园地”入选照片单调,这不是读者和作者的问题,是贵刊设定的专题决定的,是设计人的问题。指定专题,就把很多优秀作品拒之门外。月赛精华作品是摄影杂志的核心,是重中之重,是“招牌菜”,是赢得读者的法宝,不可小觑。

林思宏(福建,42岁)

自1993年订阅贵刊,十几年了,首次参加“幸运读者抽奖”活动,希望能搭上幸运的列车。《摄影世界》图文并茂,我从中受益匪浅,将一如既往关注它。

魏毓敏(浙江,78岁)

“读者园地”评语比较贴切,对摄影爱好者有指导意义。建议多介绍一些名作和分析文章,个人摄影的感受、心得、成长经历。如“李少白画里有话”之类的栏目。

王冶平(安徽,49岁)

能否为广大学生考虑下,出学生版,引导学习,杂志应多登作品,文章可用普通纸。我向学生推荐这本杂志,大家觉得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另外,建议加强网络版的建设。

严锦昆(江苏,72岁)

《摄影世界》已进入综合性专业杂志行列,集专业性、知识性、欣赏性于一身,这是我多年一直订阅的主要原因。2010年专题占的版面较大,可适当减少,多刊登些设备测试、价格方面的内容。封面照片不够经典,总看不到胶片时代那种让人赏心悦目的照片了。

徐晓辉(北京,44岁)

很喜欢贵刊举办的各种讲座,只是未能都参加,有些遗憾。希望继续举办好讲座。

李克毅(北京,70岁)

建议多介绍摄影知识和经验,让读者享受影像的魅力。祝贵刊越办越好,服务读者,引导潮流,永远站在影像世界的前沿。

蒋文浩(云南,34岁)

可拓展国外优秀摄影作品的欣赏,实用性、技巧性文章适当增加。

赵琚(天津,68岁)

把通过贵刊了解世界摄影最新动态的窗口开得更大些。

王奎平(新疆,45岁)

请多介绍些摄影师与用图市场方面的内容,如何让图片更有价值。

王诚培(北京,70岁)

价格不能涨,应在20至25元之间;目前杂志太重,应想法减轻篇幅,减轻重量;每年出一本精选集,每本50元。

沈焕明(上海,62岁)

可继续像以前那样,搞一些有影响力的摄影比赛。

李浩(陕西,52岁)

“读者园地”照片来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真实地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学习生活,反映了老百姓生活的变迁,说明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这个内容是我每期最喜欢的,希望多刊登一些作品,并在用光、角度、色彩上多给些指导,使我们业余爱好者从技术上多一些提高,使更多的百姓作品登入大雅之堂。

梁向东(湖南 42岁)

每年贵刊都搞读者调查,这说明贵刊重视读者意见和建议。去年贵刊每期都有一个专题,这种做法很好。有些专题可延续,如纪实专题;有些专题可拓展,如创意摄影。另外,请增加评论性、欣赏性的图文,对提高读者的理论水平很有帮助。

翟冬生(北京,45岁)

能否搞一二次读者见面会,有互动的内容,读者可自费参加,扩大视野。

郭海峰(湖南,55岁)

建议突破保守,更加注重专业技术的介绍与推广,紧跟摄影器材市场的变化。我认为专访可以走出新华社范围。另外,要注重欣赏性和技术性并存。

余飞彪(河南,56岁)

自2007年以来,年年提过的问题,今年再次提出,每年的总目录总是采用蓝色底纹印刷,与黑体字反差过小,年龄稍大不易看清楚,能否改进?贵刊文章中仍存在校对不严的现象,与贵刊权威性不符。

张金贵(上海,68岁)

器材介绍,包括使用体会,应更深入些,既讲优点,也要讲弱点和问题,不要做厂商的代言人,可搞些对比,让读者决断;设专栏,介绍新老拍摄佳地。如冬季的最佳时间、地点、线路等,使之具有服务性,指导性;月赛作品点评可讲得明白点,每月何时截稿,应是下月评上月作品。

李小兵(四川,42岁)

建议不能因为有了“专题策划”,而忽略兼顾主流时效性图文;读者园地入选作品数量应增加,体现参与性更强,同时与读者的距离也会更近。点评中肯时要有建设性建议,不要只是溢美之词;每期最好有幅大幅面珍藏图片,题材不限;标题字体可以有创意。

李扬(上海,56岁)

“纵横·信息”、“新闻眼”的篇幅是否多增加些,照片信息量很大,是否多放些。

易恩平(甘肃,35岁)

“读者园地”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些,让专业人士看看有意,让老百姓看看有味。尽量提高一下刊物的征稿质量,个别稿件质量不是很高。

卢凯(江苏,63岁)

建议根据中国摄影界多为水平一般的概况,多发些有指导性的评论、技术和欣赏方面的图片和文章。

马鹏志(新疆,37岁)

12.感恩的心之天下美景篇二游西湖 篇十二

一走进西湖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荷花。有的弯着腰在照“镜子”, 有的则直挺着;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则全开了。这么多的荷花, 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让我想起“香远益清”这个词,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人们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真像是一大幅活的画。荷叶下, 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金鱼在水中追逐嬉戏。荷花丛中,金鱼们正在成群结队地玩耍。瞧!那边一群金鱼好像在捉迷藏似的。一群金鱼都躲在荷叶下,等着其他金鱼来找,一旦知道自己被发现了, 一大群金鱼又慌慌忙忙地藏到另一片荷叶下。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哇!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在拿面包喂金鱼呢!一个小朋友把一小片面包丢进水里,大小鱼儿都过来抢着吃,眨眼间就吃完了。

西湖的水也很美,那碧蓝的湖水是人们很少能见到的,蓝得让你分不清哪里是蓝天,哪里是湖水。来西湖当然要坐坐西湖的游船了。我们坐在游船上,近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碧波荡漾,泛起的水波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闪着银光的鱼鳞,远看云里雾里有一座座的小山,真像人间仙境一般。 我们陶醉地坐着小船在湖面上欣赏这美丽的风景,不知过了多久, 夕阳西下,天边出现了美丽的晚霞。湖水倒映着晚霞,湖水也好像被染成了橘黄色,我赶忙拿出相机,拍下了这美丽的瞬间。

我们上了岸,穿过了西湖岸边的小树林,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西湖。

(指导教师:程华)

知识小百科:

13.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篇十三

第一项活动开始了,老师让我们学员给爸爸妈妈说一句话,我们都说了一句“爸爸妈妈我爱您”。第二项活动,老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捶背,我一会给爸爸捶,一会给妈妈捶,看着爸爸和妈妈舒舒服服的样子,我高兴极了。第三项活动是给爸爸妈妈抹护手霜,我挤了一点涂在妈妈的手上,妈妈说真舒服。 我听了后像吃了蜜一样甜 。第四项活动开始了,游戏规则是,用一条绳子把家长和小朋友的脚绑在一起,去拿桌子上的蔬菜,我一只手扶着爸爸,另一只手放在前面,老师一声下令,我和爸爸快速地走了起来,后面那个小妹妹和她妈妈也不甘示弱地地快速走,最后,我们和小妹妹一起到终点,老师让我们一起抽奖。小妹妹抽了3个1美分,而我是1个1美分 ,第五项活动开始了 ,老师向我们提出问题:说出妈妈的手什么样.有说胖的,有说瘦的,而在我心中,妈妈的手很美,因为妈妈用她勤劳的双手洗碗,洗衣服,擦桌子。

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就结束了,在活动中,我突然感觉到我们在一天天长大,但是我们的父母却一天天地变老,我真想对他(她)们说一声:您辛苦了!

14.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篇十四

活动在动人的歌曲《感恩的心》中拉开序幕,十几个女孩整齐的站在台上,伴着音乐,用手语表达心中深深的感动。孩子们表演的十分投入,她们知道,每一句歌词,每一个旋律,每一个手势都是她们内心最真挚情感的表达,我看到好几个孩子眼含热泪在表演。

接下来,是孩子们诗朗诵,诗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报告厅屏幕上精美的图片被老师们的工作照片代替,全组三十个老师的`照片伴着音乐,伴着孩子的诗朗诵,以幻灯片的形式一一展示在大家眼前,有的老师在精心备课,有的老师在和孩子谈心,有的老师在充满激情的授课。这些平时最熟悉最常见的场景被放到了屏幕上,使在场的师生倍受感动。孩子更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为了他们的成长辛勤的耕耘着,每一个细节都在全心的付出。老师们也感觉到孩子们长大了,懂事,成熟了。看得出这些照片全部是即兴在老师的工作场所拍摄的,尽管角度不专业,光线也不一定完美,可是每一张照片看起来都那样美丽,那样亲切、自然,在我的眼睛里胜过所有艺术品。

孩子们为老师送礼物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在主持人言语的引导下,一群孩子手捧自己制作的小礼物,亲手送给他们亲爱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收到的是一个用彩纸折成的心形的小盒子,打开小盒子,里面是一个纸条,是孩子心语的表达,或是感谢的话语,或者祝福的话语。捧着小礼物,老师们每个人都像捧着珍宝一样,在他们眼里那不是一只纸制的小盒子,而是孩子们真挚纯洁的心啊!

感恩主题团队活动在浓浓的亲情气氛中结束了。感恩节本是西方传统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我们的学生利用了感恩这个主题,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的理解、感谢和热爱。师生每天都在教与学中过着平凡的日子,在这平凡的日子中,他们之间积淀了深深的感情,但是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多数时候是把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今天,在这个活动中终于有了一个淋漓尽致的表达,孩子道出了心中的谢!老师说出了心中的爱!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愿这种美好的情感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感谢太阳送来的光明,感谢大地孕育着万物,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情。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

15.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篇十五

以勤补拙奋发进取

“学习刻苦、谦虚谨慎、勤学好思、关心班级。”这是施颖的班主任陈志兰老师对她的评价。有不少聋哑人因为理解能力差,而不愿意看课外书,可施颖却是一个“小书迷”,教室里、宿舍中、走廊上到处都能看到她读书的身影。这都得益于从小父母对她的严格教育,在施颖的家里有面“会说话的墙”,满满一墙面上都是父母与她交流的句子,密密麻麻的墙上记录着她的努力。因此,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比一般聋哑人要强得多。她还常常在日记本里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她开始尝试写作,一篇篇语句优美、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文章,在学校和镇江市各类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学习上,她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曾连续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她虽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女生,但作为班长,她能以勤治班,以德服人,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不辞辛苦地为同学服务,是老师的好帮手,更是同学们眼中的“雷锋班长”。在她的带领下,聋高一年级这个班集体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在全校的各项活动中屡屡获奖,并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

善良温暖冰冷之心

接触过施颖的人都会喜欢上这个善良、和气的女孩。2011年上半年,由于施颖职业课程成绩突出,被学校选派到南京参加美甲培训。培训班里30多人都是来自全省和她一样的残疾人,其中有一位女同学叫刘静,比施颖大十几岁,学习美甲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美甲技术在班上数一数二,但由于下肢截瘫,每天都得坐轮椅去上课。施颖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她的任务,每天帮助她买饭买菜、打水洗碗、洗衣晾衣。可这位刘静姐并不领情,反而把施颖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常常对她冷嘲热讽。善良的小施颖对此并未放在心上,依然无微不至地坚持照顾着刘静的生活起居。

一次学校放假,施颖很想早点回家和爸爸妈妈团聚,到母校看望同学和老师,但刘静的家人却迟迟未来接刘静,于是她又留了下来继续照顾刘静。而此时的施颖扁桃体发炎,还发着高烧,却依旧每天坚持照顾着刘静,一直等到刘静被家人接走。而她一回到家就住进了医院,妈妈看着病床上的她,心疼地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责怪”她太傻,她只是调皮地冲着妈妈笑了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她颇有敌意的刘静终于被她的善良所打动。自此以后,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课上,两人互相学习、切磋美甲技能;课后,施颖成了刘静的“小拐杖”“开心果”。

小小年纪却懂感恩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当其他同龄小女孩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小小的施颖却已懂得了感恩和回报。参加第四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时,施颖取得了美甲组铜奖的好成绩,并获得了荣誉证书和6万元奖金。拿到奖金的那一刻,她曾想过给自己买一套漂亮的衣服,好好地美一次;曾想过给妹妹买一个有趣的玩具;也曾想过给在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买一些营养品,好好孝敬他们;更曾奢侈地想过和同学们去哪儿旅游一次……可这些念头在她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最后她毅然地决定把奖金的三分之二捐给学校,用于添置美甲设备,以及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所剩的三分之一全部交给了爸爸妈妈,用于她和妹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同学说她傻,她却笑着说:“如果没有学校的培养、老师的精心指导,哪有我的今天?”正所谓“感恩不待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对学校的感恩回报。

16.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篇十六

感恩,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愫。我们应该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扶我们学步;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是老师让我们学有所得,明白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感恩配偶,是配偶给我们情爱的体验、家庭的温暖;我们应该感恩朋友,是朋友给我们友谊,在事业上扶我们上路;我们也应该感恩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是他们在各个行业默默奉献着,为我们建设了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我们甚至应该感恩敌人,是敌人的存在,才能让我们不断进取,不断强大……

感恩,没有固定的方程式,各人有各人的方式;感恩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给他人施以钱物是感恩,给他人行动上的帮助是感恩,给他人语言上的鼓励是感恩,有时给他人恰当的拥抱、微笑也是感恩,甚至给他人善意的谎言也是感恩。

学会了感恩,人友善阳光的一面就会得到发扬,暴戾自私的一面则会得到抑制。感谢生活,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永葆心灵的健康和快乐。

17.初二学生作文:感恩的感恩的心 篇十七

四年前,一个枫血尽染的秋季,我因政治上的失意,加上与人合做生意受骗,人生一下子跌到了低谷。在一个凄冷的夜晚,我黯然离开了家,来到了此刻的这个城市,心中的创伤总是会在每个夜晚被凄楚隐痛着我的梦境。是这个城市接纳了我,是这个城市里所有的一切容下了我,让我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重新给了我一方创业的天空。慢慢地,我有了自我的生活圈子,朋友也渐多了,相互彼此了解后,多是倾力相助,最终才有了目前的事业基础。

于是,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丧妻之痛后,许多平常的日子里,明静似的心常常会涌上莫名的感动。我明白这份情是真诚的,是要献于世人的,人世间总是少不了会有一些人生的挫折和际遇。但因为这份炽热的情怀,让我的心总是澎湃起伏,总是心中拥有如阳光般的灿烂,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着继续走下去。

虽然此刻还是创业的初期,但人能安定下来靠自我的努力,朋友的相助,常常我在想更多的还是这个世界的真情给了我许多的温暖。这样的感恩总会伴随着我一生,直到永远。

我要感激我的朋友,是友情驱散了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温暖了我久已沧桑寒冷的心;我还要感恩所有的人,以不一样的方式关爱着我,让我走过一段人生的艰难之路,引领我归向明朗的家园。

18.关于感恩节的作文:感恩的心 篇十八

我的爸爸对我非常严厉,可是只有我心里清楚,爸爸是爱我的。记得去年,我九岁的时候,得了阑尾炎,一直高烧不退。我躺在家里的床上,脸色苍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那时妈妈不在家,爸爸在我的身旁,他的脸上出现了一种从没有有过的神情——急切、心疼的.神情。他关心地问道:“孩子怎么样了,好些了没有,爸爸带你去医院好吗?”我使劲的点点头。到了医院,爸爸带我上了三楼。看完病后他让我坐在椅子上等着。他去给我化检、开单子、拿药,跑上跑下好多趟。过了好一会儿,我看见爸爸坐在我身旁。这时我才发现,寒冷的冬天,爸爸的脸上竟然淌满了好多汗珠,我的心里酸酸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真的好感动,爸爸竟然这样的关心我、爱我!后来,经过爸爸妈妈的百般呵护,我终于恢复了健康。

在我家,妈妈说的话最多。我和爸爸都称她为“唠叨妈妈”,每天,妈妈都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说“孩子喝水,孩子冷吗?多穿件衣服吧……”我总是不耐烦地回答:“好了,我的唠叨妈妈,我都知道了。”知道有件事才让我明白,妈妈那不是唠叨,而是对我的一种关爱。记得那是去年的时候,一天早上,天阴沉着脸,乌云密布,好象要下雨的样子。我背起书包,准备出家门。这时候,妈妈拿起雨伞,对我说:“孩子,带上雨伞吧,万一下雨了怎么办?”我知道妈妈的唠叨病有犯了,“放心,下不了,你就别在唠叨了。”我心不在焉的回答。到了学校,并没有半滴雨落下来,我在心里暗暗高兴。直到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天空中黑压压的乌云越聚越多,顿时,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哎呀!真后悔没有早上听妈妈说的话。“丁零零”下课铃声响了起来,同学们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雨伞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校门。我注视着窗外,天空中的雨哗啦啦的下个不停,雨好象在向我,丝毫没有停的意思。正在我不知所错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雨中缓缓地走了过来,她不是别人,而是我的妈妈,妈妈来接我了!我急忙跑过去,拥入妈妈的怀抱。我以为妈妈会责怪我,可唠叨的妈妈并没有说话。妈妈拥着我走在瓢泼的大雨中,冰凉的雨水溅在身上,可我的心是热的……

19.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篇十九

在繁花似锦的春天,少不了鸟儿的欢歌,在酷热的炎夏,不曾失去风儿默默无闻的努力,在风轻云淡的金秋,时间老人不曾把随风而坠的落叶遗忘;在寒风凛冽的严冬,匆匆流逝的脚步不曾把傲然挺立的梅花遗弃。这一切都应感恩应运而生。带着爱神的嘱托舞动于世间,编织了一个个美妙绝伦的音符,把最美好的一面留在了这个温馨的世界。而今天就是一年一度重要的一个日子——感恩节。

记得在去年的今天,因为妈妈那段时间比较忙,经常不在家,我是通过手机表达了自己的这份诚意。

那天放学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家里的电话机,拨通了正在外地出差的妈妈的手机。跟妈妈拉了一番家常后,正准备直入主题,我似乎听到了妈妈的咳嗽声,但没太在意,可能这是自然的咳嗽呢?这时,我想到了那句话,忽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到嘴的话又咽了下去。

当我正想把电话机放下时,我想到妈妈对我那伟大的爱,不禁有了一身的勇气,在电话里我大声地说了这么一段话:“妈妈,我永远爱您!我一定会勤奋学习,给您争气的!”

那次,我听到了妈妈哽咽的声音,她说了句“小韵,你真的长大了,也懂事了。”妈妈还未等自己说完话就将电话挂了,我知道那时的媽妈可能已经哭成一个泪人了。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心灵更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滋养。做人就应该像太阳一样,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用感恩编织出一个干净的灵魂,缔造一个丰富的人生,演奏出人生的天籁之音。用生命的缰绳将它们串联成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红星。我想我一定能够做到的!

上一篇:小学作文神奇的鞋子下一篇:骨质疏松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