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024-11-30

展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精选8篇)

1.展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篇一

石门镇中心幼儿园

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对我们幼儿园环境设施、家长工作、教师工作、班级管理、伙食质量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的满意度,我们在2013.11.1日向家长发放了“幼儿园家长调查问卷”。本次,我们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共收回问卷192份,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对保教人员工作满意度:

满意:85% 基本满意:13% 不太满意: 2%

2、对所在班级的管理满意度:

满意:84% 基本满意: 16% 不满意:0票 0 %

3、对幼儿园的办园服务满意度: 满意:81% 基本满意: 9 % 不满意:0%

4、对幼儿园每天为孩子安排的膳食满意度:

满意:11% 基本满意:87% 不满意:2%。

(二)分析报告

1、本次幼儿园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2份,回收率为96%,从回收率反映出大部分的家长对幼儿园工作较为支持,但仍需要继续努力,争取家长的最大支持。

2、从调查情况看,满意度大多达80%-89%; “膳食”满意度在调查中为项满意度最低的一项,并且有2%的家长对本班教室的刚做不太满意。因此,幼儿园还需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办园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膳食,提高家长满意度;并且与老师共同思考家长为什会不满意教室的工作,从自身找原因,尽快转变家长对教师的印象。

3、从数据反映,家长的育儿观念还是比较陈旧----重视幼儿学习效果、轻视了幼儿的心理感受(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还需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家教宣传等方式,继续与家长探讨新的育儿理念,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4、家长对幼儿在园学习提高、习惯养成方面比较重视,其次是幼儿的身体及生活情况,对幼儿的情绪比较不重视。

5、从满意度调查整体情况看,家长非常关心关爱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应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把家长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对家长的意见要及时回复,围绕幼儿园办园理念,有效地开展园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工作,接受并落实家长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使我园“家园工作”更加和谐,孩子更加健康、快乐!

2013.11

2.展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篇二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城市, 从古至今, 从“扬一益二”的繁盛到了现在的现代化繁荣, 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但与此同时, 时间的河滩也无可奈何地过滤掉了许多璀璨的金沙。

1 正文

扬州的方言极具特色, 是江淮方言的代表, 扬州方言音韵发声有力, 音调婉转, 极能表现出人的情绪, 对于语言环境、语义表达等都具有强大的表现能力。

随着现今普通话的推广, 方言的传播渐渐弱于了大力推广的普通话, 而扬州方言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方言, 与普通话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从扬州方言的特色上来说, 扬州话不分z、c、s和zh、ch、sh, 这与普通话是不一样的, 但是在如今的仪征北部、天长南部以及邗江某些地方是保持了平翘舌的区别的, 由此可推断很早之前扬州话可能也是有平翘舌之分的, 但后来基本不区分了, 大多数用平舌发音。此外, 扬州方言不分n、l, 不分尖音与团音, 不分前后鼻音。扬州方言的韵母还有一些特色, 比如, 普通话中的双元音, 扬州话里读成单元音韵母, 在普通话中, 双元音ai, ei, ao, ou, 在扬州话中就变为了ε, e, 蘅, 藜ω。还有特殊的一点就是普通话里读音相同的两个字, 到了扬州话里却不相同, 比如官与关, 扬州方言中官不读guan而读guon, 再比如山与扇, 扬州话中扇不读shan而读xian。这里讲述的是与普通话的差异之处, 当然也有相似的不用改变的地方, 这里暂且不作讨论。

发音的不同是方言与普通话不能共同发展推广的一个原因, 许多地方方言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 而使自己的语音特色逐渐向普通话靠拢, 方言呈现出一种凋落的状态, 越来越引起重视。近日, “江苏语言与文化资源库”的上线, 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地方语言资源库, 这也体现了现今人们对于挽救地方方言与文化所作出的举措。

扬州地区以方言为载体, 也有许多当地特色的民间口头文学, 例如扬剧、扬州弹词、扬州评话、扬州清曲以及扬州谚语。其中部分特色口头文学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 扬州民间特色文学需要的是真正的传承与认同。扬州的民间口头文学不仅是一门单纯的艺术, 其内容也蕴含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历史的痕迹, 以及文学文化等多方面的内涵。

现代随着娱乐行业的飞速发展, 韩流等流行元素的涌入与冲击, 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即使是在扬州当地也早就已经不占主导位置。由于科技的发展,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当地文学无可奈何得退居后线地位。我们无法阻止也不应该阻止时代的发展、审美的转变, 但是也不能任由扬州当地的文学形式逐渐湮没于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扬州的口头文学承载着历史的、文化的、文学艺术的丰厚内涵, 不能轻易地做大改动, 但也要跟随大众的审美趣味加以调剂, 创新发展、创新演绎。

基于对上述情况的不确定与希望明确的态度, 我们需要以扬州当地人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旨在了解扬州当地人对于扬州方言的认同感以及对扬州口头文学的了解及保护传承的态度。

我们项目组的成员带着自己的疑问对扬州当地人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选定的调查对象分散在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以及城乡各地区, 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对象单一, 调查有漏洞。我们设计了纸质版调查问卷以及电子版调查问卷, 这也是为了在扬州本地人群中能更加深入地进行调研, 尽量做到不遗漏、不片面。当然, 我们人力时间有限, 不能做到全方位的顾及, 但也会尽我们所能保留真实性, 反映扬州当地的现状。

问卷设计了11个题目, 设置的问题主要想了解扬州当地人对于扬州口头文学的接触频率以及了解程度, 还有喜爱扬州口头文学的人的年龄范围。其次还意图了解现今会讲地道扬州方言的人的年龄段。最后想要知晓现今扬州人对于保护与传承扬州口头文学以及扬州方言的态度。我们项目组发出了800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数684份, 并且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整合与分析, 得出以下收获。

问卷第一题:“请问您平时有空会去选择听扬州口头文学作为娱乐吗?”在所答的问卷中, 按百分比整合有效问卷, 受调查人群中选择A选项偶尔会占38%, B选项经常会占2%, C选项一般不会占59%, D选项绝对不会占1%。

问卷第二题:“您一般去听民间口头文学的频率是多久一次?”A选项每周一次占10%, B选项一个月及以上一次占50%, C选项一年及以上一次占32%, D选项很少看占8%。

从第一二题的问卷结果的数据统计, 扬州的当地人少部分会经常去听扬州的口头文学, 听的频率也并不高。

第三题:“您接触口头文学的方式主要有哪些?”A选项买票去看占8%, B选项从电视上搜索看占有效问卷数的43%, C选项扬州地方广播占31%, D选项免费公演占18%。

由此看来, 在群众的选择方式中, 大部分会选择电视广播这类媒体, 以及免费公演的形式, 只有少部分会自己买票去看。从这方面也能窥视到这类表演在部分扬州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喜爱程度。

第四题:“您认为爱听扬州民间口头文学的人, 他们的年龄范围在多大范围以内?”A选项0—25岁占2%, B选项25—35岁占6%, C选项35—50占27%, D选项50岁以上占65%。在这些爱看爱听扬州口头文学的人当中, 年轻人较少, 占大部分的是中年及以上的扬州当地人群, 尤其以“老扬州”为最多。

第五题:“您觉得扬州民间口头文学是一门高雅艺术吗?”A选项十分同意占有效问卷数的25%, B选项大体算是占42%, C选项部分算占31%, D选项并不算是占2%。

对于高雅艺术的定义, 每个人可能定位不同, 这题意在了解扬州当地人对于民间口头文学的认同感, 我们的调查结果总体显示中立的态度, 在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人还是持有认同态度的, 只有少部分持有相反态度。

第六题:“您了解扬州口头文学中的故事所蕴含的习俗与典故吗?”A选项非常了解占4%, B选项一般了解占37%, C选项基本了解但较少占41%, D选项并不了解占18%。从中看出对于扬州口头文学所蕴含的历史典故、文学艺术意义, 只有少部分人是非常了解的, 大部分人对于本地的民俗只是略懂皮毛。

第七题:“您身边会说地道扬州话的人年龄范围是多少?”A选项0—18岁占10%, B选项18—30岁占31%, C选项30—50岁占33%, D选项50岁以上占26%。与爱听扬州口头文学的人群年龄分布类似, 会讲地道扬州方言的人群, 也分布在中壮年以及老年扬州人中。具体情况是, 会说地道扬州话的人以中老年群体占大多数, 绝大部分小孩以及年轻人已经占较少部分, 其中原因与历史以及政策息息相关, 也与经济、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密不可分。这也是多种方言普遍具有的现象。

第八题:“如果您有孩子, 或者对于您的孩子您会教他们学地道的扬州话吗?”A选项一定会占16%, B教些基本的就够占37%, C选项有条件就教不然就不用学占34%, D选项学好普通话和外语最重要, 方言无所谓, 此项选择人数占13%。

可见对于孩子的教育, 大部分人持并不必要的态度, 对于扬州地道方言的传承并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 他们的重心放在普通话和外语的教育上。

第九题:“作为扬州当地人, 您对扬州口头文学以及扬州方言有认同感吗?”A强烈认同感占29%, B一般认同感占31%, C基本认同占39%, D并不认同占1%。

对于扬州方言的认同感, 粗略来看极大一部分人都是持有认同态度, 只有极少部分人持相反态度。这样从群众的心理看来还是非常统一值得欣慰的状态。

第十题:“您对民间口头文学传承者以及民间艺术家认识得多吗?”A选项很大部分认识占4%, B少部分认识占26%, C认识一两个占37%, D基本不认识占33%。对于民间艺术家, 我们所调查到的扬州当地人也只有很少部分能够做到如数家珍, 大多数人对这些艺术家并不非常熟知。

第十一题:“作为扬州当地人, 您愿意让自己后代传承扬州口头文学吗?”A选项非常愿意占32%, B选项有条件会很乐意占41%, C选项勉强愿意占13%, D选项不愿意占14%。最后关于口头文学的传承的问题, 积极主动并且愿意自己创造条件去学的人占少数, 但也有大部分人觉得有提供的条件的话会很乐意。

由此可见, 地方相关文化宣传单位应加强扬州特色口头文学的推广, 以及扬州方言的普及。具体方式可根据地方情况来具体实施, 按本文调研的大致情况, 可以确定宣传推广的大体方向。

首先, 可以增设地方方言类节目, 广播以及电视栏目均可, 这类栏目适合扬州当地人收听或者收看, 其中都是有关扬州人身边的事, 更容易引起扬州本地人的关注, 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 普及扬州方言的保护, 以及扬州口头文学的文学内涵及艺术性, 增强民众的审美趣味, 激发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另外, 免费公演也是大部分群众愿意选择的, 地方组织可以举办相关活动, 邀请民间艺术家对民众进行表演与互动, 使扬州人能亲密地接触扬州口头文学, 产生兴趣。也可设置自愿学习的组织, 规模可大可小, 邀请愿意的人去学习扬州的口头文学形式, 使得民间文学真正的进入民间, 成为民众的娱乐形式。民间艺术家也要积极挑选有天分有兴趣的传承者, 进行专门的培养, 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民俗文学传承者。

对于民间艺术家来说, 不仅仅是传承, 也要取旧时之精华, 去其糟粕, 汲取现代的流行艺术的长处, 补充扬州当地的口头文学, 使其能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同时又能保留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关于扬州方言, 根据调查结果可看出, 会讲地道扬州方言的人年龄范围是较高的, 这也是由于普通话以及外语的推广和发展。我们扬州当地的教育机构以及孩子的家长, 应在普通话及外语教育的同时, 不丢掉自己的乡音, 这是扬州人的根。文化宣传部门应该加强扬州方言传承的危机意识, 增强扬州人对于本土方言的认同感。从娃娃开始的教育与宣传是最直接有效的。

2 结语

我们在调研中也认识到, 对于扬州方言以及扬州口头文学的挽救与传承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创新与发扬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需要扬州人共同承担, 共同努力, 不管是什么层次、什么文化水平或者什么年龄段, 都应加强危机意识, 增强文化认同感, 从现在开始, 从小的方面开始, 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OL].

[2]四嘉宾做客本报“党报在线”栏目与网友畅谈——传承保护原汁原味扬州方言[N].B01版.扬州日报, 2013-9-16.

3.展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篇三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掌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为国家有关单位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从2008年9月开始,《信息化建设》杂志社组织了一次面向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大型问卷调查。

一、问卷回收状况

本次调查历时4个多月,采用代表性用户重点调查与普通用户撒网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是从省到区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信息化主管官员。4个月间,共发放纸质及电子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回收201份,回收率为40.2%,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80份,有效率为89.56%。无效调查问卷主要是指数据缺失率在50%以上,或者调查对象非来自于地方政府机关,缺乏可比性。

(一)有效调查问卷的省籍分布

从18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省籍分布来看,涵盖了中国大陆地区除西藏自治区、江西省以外的其余二十九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来自黑龙江省的问卷最多,达13份,来自安徽、广东、宁夏、重庆的问卷较少,各只有2份,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问卷的行政级别分布

从调查问卷的行政级别分布来看,来自省级政府(含直辖市、自治区)的有24份,来自副省级城市的问卷有28份,来自地州级政府的问卷有62份,来自区县级政府的问卷有66份,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在我国,地级市以下政府往往直接跟社会公众打交道,担负着直接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因此我们把地级市和区县级政府定义为“基层政府”,把省级政府和副省级城市定义为“非基层政府”,则两者的分布为:

(三)调查问卷的地域分布

为了便于从地域上进行比较,探讨电子政务是否存在地区发展差距,我们对有效回收问卷按照地域进行了划分,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域。参照国家有关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根据以上划分,来自东部地区的问卷有65份,占总数的36.11%;来自中部地区的问卷有43份,占总数的23.89%;来自西部地区的问卷有72份,占总数的40%。具体如表4所示: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现状

(一)电子政务开展时间

从总体看,51.4%的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时间已经超过5年,84.92%的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时间超过1年,只有不到10%——8.38%的地方政府尚未开展电子政务建设。详见表5-1。

从行政级别来看,非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明显领先于基层政府,82.69%的副省级以上的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已超过5年,而地级市及区县级政府这一比例只有38.58%。详见表5-2。数据表明,行政级别较高的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要快于级别较低的政府,这可能与它们在意识观念、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有关。

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63.08%的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已5年以上,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分别为57.14%和37.50%。详见表5-3。数据证明,我国不同地域的地方政府之间,在电子政务建设上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发展差距。

(二)开展电子政务的原因

对于开展电子政务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提高工作效率”(88.89%)、“提高资源共享”(80%)、“加快信息交流”(74.44%),排在末三位的分别是“其他”(2.78%)、“与其他地区竞争”(12.22%)和“提高决策水平”(46.11%)。这一结果,说明目前国内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已经比较理性,但也反映出电子政务在辅助决策方面作用并不明显。详见表6-1。

对于开展电子政务的原因,不同属性政府和不同地域政府的认识差异并不明显,说明随着这几年的宣传教育,国内政府部门虽然在经济基础、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差异,但对电子政务作用的认识在趋同。详见表6-2、6-3。

(三)政府最常用的应用系统

在“最常用应用系统”的调查中,我们设计了让被访者列举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三项应用系统的方式。有178人对此题进行了作答,在第一项“最常用的应用系统”上,有101人写了“政府网站”,占答题人数的56.74%,有35人写了“门户网站”,占答题人数的19.66%,有23人选择了“电子公文”,占答题人数的12.92%。考虑到“政府网站”和“门户网站”有一定的共通性,如果把两者合称为“网站”的话,则该选项的支持率高达76.4%。可见,在电子政务领域,“网站”是目前当之无愧的“最常用应用系统”。详见表7-1。

根据我们统计,在“最常用应用系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八大系统:政府网站、门户网站、电子公文、协同办公、网上审批、视频会议、信息报送、信息公开。这八个系统对应三个选项上出现的频率如表7-2所示:

我们对这八大系统出现在三个选项的不同位置进行赋值:凡是出现在“最常用的三项应用系统”第一位的赋值为3,第二位的赋值为2,第三位的赋值为1。根据这一规则,可以统计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八大系统的加权值,如表7-3所示。

(四)最见效的应用项目

政府领域中目前最见效的应用系统是什么?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共有164位被调查者进行了回答。给出的回答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为此我们按主题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结果如表8所示。

回答“政府网站”的人最多,占所有答题者的29%,另有15.24%的人回答“门户网站”,考虑到政府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略有区别,因此这里将它们分列出来,但如果综合成为“网站”,那么毫无疑问“网站”是目前政府信息化中最见效的应用项目,它占的比重高达45%。

其他主要的选项有:电子公文 20.73%;协同办公系统 15.24%;审批系统 3.66 %;信息公开 3.66%。

(五)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

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是一道多选题,有56.67%的政府选择“部门自建”,45.56%的政府选择“外包”,“合作开发”模式占了41.67%,这三种模式占了当前政府信息系统建设模式的绝大多数,选择“其他”的主要是“租赁”和“直接购买”等模式。详见表9-1。

在按政府属性和地域进行的对比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非基层政府的外包使用率(69.23%)要远远高于基层政府(35.94%),超出近一倍;另外从地域来看,西部地区的政府部门更偏爱“部门自建”,而东部地区政府则更喜欢“外包”与“合作开发”。详见表9-2,表9-3。

(六)电子政务的总体效益

在回答电子政务的总体效益时,58.99%的受访者表示电子政务“有效”,28.6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有效”,12.36%的受访者表示电子政务效益“不明显”,而表示电子政务无效的人数为零,详见表10-1。

从不同属性部门的对比来看,非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效益总体上要高于基层政府部门,这可能与它们经济水平和信息化整体环境较好有关;而西部地区认为电子政务“非常有效”的要高于中东部地区,这可能反映了电子政务的后发优势——西部地区信息化一步到位反而更容易见效。详见表10-2,表10-3。

(七)电子政务对部门效益提升的表现

从整体上看,受访者认为电子政务对部门效益提升的具体表现排在前三位的是: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沟通。排在后三位的是: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目前尚看不出作用、其他。

基层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非基层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促进组织内信息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共享。

东部地区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内信息沟通;中部地区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沟通;西部地区政府认为电子政务效益体现最明显的三项是:提高资源共享、促进组织间信息沟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详见表11-1,

(八)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对于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列前三位的分别是:信息化的经费不足(62.22%)、法制环境不成熟(61.11%)、管理体制不顺(60.56%)。详见表12-1。

在基层政府看来,列前三位的困难分别是:信息化经费不足(67.97%)、领导认识不充分(67.19%)和人员信息化技能跟不上(64.84%);而非基层政府认为,列前三项的困难是:管理体制不顺(69.23%)、流程改造难度大(61.54%)、法制环境不成熟(59.62%)。详见表12-2。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地域的政府部门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都将“法制环境不成熟、管理体制不顺、人员信息化技能跟不上”列在前三位;西部地区政府将“信息化的经费不足”列为最大的困难,接着为“领导认识不充分”和“管理体制不顺”。

(九)电子政务累计投入的费用

有30.86%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地区政府信息化累计投入费用超过1000万,也有24.57%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地区的信息化累计投入不到50万。详见表13-1。

(十)每年电子政务的运行维护经费

在问及电子政务每年的运行维护经费时,有超过37.79%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地区每年的维护经费少于10万,12.79%的受访者表示在10万到20万之间,19.77%的受访者表示在20万到50万之间,29.65%的受访者表示每年维护费用超过50万。详见表14-1。

非基层政府的维护资金明显充裕——63.27%的受访对象年维护经费大于50万,这一数字远高于基层政府的16.26%。而对于超过半数的基层政府(50.41%),其信息化年度维护经费少于10万元。详见表14-2。

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超过四成的政府(40.32%)年维护经费在50万元以上,中西部地区对应的数字分别是21.95%和24.64%。西部地区有57.97%的政府年维护经费不足10万,充分说明资金问题确实是当期困扰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三、对电子政务宏观问题的看法

本次调查除了收集反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的数据以外,还就当前有关电子政务的一些宏观问题征集大家的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理想的网络模式

网络是电子政务的基础,也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域。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规模没有明确的规定。从省到市、县、乡镇,究竟应该延伸到哪一级、达到什么建设规模尚无统一规定;二是电子政务内网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体系标准,造成各地区、各部门在建设时各自为政,使得上下级间、不同部门间业务系统无法相连接等诸多问题难于解决;三是如何处理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关系问题。

因此,在本次调查中,专门设计了一个与网络模式有关的问题——“您认为中国电子政务理想的网络模式是什么”,本题反映出来的情况出乎我们的意外:

有43.26%的受访者选择“互联网、办公业务资源网、涉密内网”的“三网并列”模式,这种模式也是目前最传统、用的最多的网络模式;

有12.36%的受访者认为不需要“涉密内网”,政府网络由“互联网+办公业务资源网”两者构成就可以了;

有42.7%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政务网络是“两网模式”:互联网+涉密内网,俗称“外网”的办公业务资源网基于互联网建就可以,不需另拉光纤铺新摊子。大大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种“互联网+涉密内网”的“两网模式”在国内的实际中并不多见,只有凤毛麟角的应用,然而却得到了这么高比例的拥护。说明各级政府的信息化主管们,他们思想要比实践更“超前”,也说明互联网的价值正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互联网的潜能有待进一步的开发。详见表15-1。

从这道题目的分属性情况来看,非基层政府喜欢“三网并列”模式,基层政府则更青睐基于互联网的“两网模式”。由此判断,政府网络模式不可“一刀切”,对于一些“涉密信息”量很少的基层政府组织,可以不要求建“涉密内网”,办公业务资源网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建,不必另拉光纤,从而节约社会成本。详见表15-2。

从分区域的对比来看,东部地区政府更喜欢“三网并列”,中西部反而更喜欢“两网模式”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两网模式”。这可能与东部地区信息化起步较早,受17号文件影响,历史上就形成了“三网模式”的基础,而中西部地区起步较晚,反不受传统思维羁绊有关系。详见表15-3。

(二)网络舆论的压力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扩张和中国网民人数的增加,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2008年很多著名的网络事件都根源于网络舆论在背后的推波助澜,一些网络事件也对政府的施政理念、行政方式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那么,政府部门如何看待日益风起云涌的网络舆论呢?

根据我们的调查,超过半数的政府(50.56%)认为当前网络舆论的压力“比较大”,有31.46%的政府表示网络舆论的压力“非常大”,认为“不明显”的有17.42%,认为“没有影响”的只有0.56%。可见,从总体上看,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压力是“明显”的,政府部门也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详见表16-1。

从对比情况来看,非基层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总体高于基层政府,中部省区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高于东、西部地区。详见表16-2、表16-3。

(三)影响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大问题

部门间信息共享是决定电子政务整体效益的关键。在实践中,部门间信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共享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导致数据孤岛、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并造成资源的浪费。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五个选项,从答题结果来看,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管理权限不统一,难以协调”是影响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大问题,其余选项依次为“部门利益”(60.56%)、“数据标准不统一”(52.78%)、“现有法律法规不支持”(25.56%)、“其他”(1.67%)。详见表17-1。

从对比情况来看,“管理权限”问题无论在按政府属性的对比中,还是在按地域的对比中,都排名第一。看来“管理权限不统一”问题,确实是影响我国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最大障碍。

(四)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的绩效考核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及时精准的考核有助于提升电子政务的实效,节约成本,避免浪费。因此,本调查中特地设计了两道与绩效考核相关的题。

在回答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时,46.89%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重要”,另有40.11%的受访者选择“比较重要”,两者相加,认为绩效考核“重要”的受访者达87%,占绝大多数。从比较情况来看,基层政府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总体上高于非基层政府,中部省区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高于东、西部省区。详见表18-1,表18-2,表18-3。

(五)目前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对于“目前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反映最多的是“现有的考核都偏重于网站”——63.33%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个选项,其余靠前的选项是“政府缺乏评估的内在动力”(53.89%)和“只评测结果而不考虑投入”(43.89%)。

本题在进行对比时未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无论是基层政府还是非基层政府,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无一例外地将“现有的考核都偏重于网站”列为当前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存在的最大问题。可见该问题已比较突出,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题的统计情况详见表19-1,表19-2,表19-3。

(六)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困惑

本题也是一道开放式问题,共有161人作了回答,我们按关键词对答案进行了分类。

在所有的“困惑”中,“领导”问题居第一位——有29人的回答与此有关,认为“领导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是最大的困惑;居第二的是“体制”问题——有25人认为当前“管理体制不顺”是最大的困惑;依次为“资金”、“法律法规标准”、“数据共享”、“规划”、“部门利益”和“用户需求”等问题,详见表20。

(七)政府网站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网站是当期政府信息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那么目前“政府网站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呢?回答本道问题的受访者共有 163人。我们对回答按关键词进行了分类,结果如表21-1所示:“服务”以56票稳稳占据首位,其余依次为“互动”28票、“办事”28票、“参与”15票、“公开”14票……。

如果我们按相近词义进行“合并同类项”,将“服务”、“办事”、“审批”三者合称“扩大网站的在线服务”,将“互动”、“参与”合称为“扩大公众的参与”,那么结果如表21-2所示。

(八)中国电子政务的人治因素和法治因素

在本调查问卷的最后,设计了一道开放式问题,让受访者判断中国电子政务的“人治因素”和“法治因素”在总数为100的权重中各自占的比例,以此来监测目前中国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

从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太乐观:人治因素的比例高达“71.25”,而法治因素仅占“28.75”。这一数值反映出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目前还不太完善,人为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干扰太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也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去逐步解决。详见表22-1。

三、后记

中国的电子政务缺什么?

首先我们不缺实践,从1993年三金工程到现在,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应用项目几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政府领域中,有些项目就算拿到国际上也具有领先水平;其次,我们也不缺理论,从电子政务出现伊始,各式各样的学术观点、概念理论就不绝于耳,有舶来的、有原创的、有批评的、有说教的,始终如影子般伴生在实践的左右。

我们真正缺乏的是“数据”——那些来源于实践第一线,真实地反映当前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数据。因为无论是政府决策还是开展学术研究,数据都是客观、最具有说明力的指标,可恰恰我们在这方面非常薄弱。很多的政府公文、学术文章,在定性部分宏篇大论、夸夸其谈,但定量部分却苍白地可怜。有些引用的数字缺乏出处,来源不明,有些数据纯粹是作者主观臆断,更有甚者干脆用“很多”、“较少”、“非常”、“相当”等语焉不详的形容词一笔带过。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信息化建设》杂志于2008年开展了一次面向全国的“200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大型问卷调查”,意在从实践中收集第一手的真实数据,为政府决策和开展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本次调查从2008年9月份开始,12月中结束,共历时4个月。采用代表性用户重点调查与普通用户撒网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180份,远远超过了开展统计研究最少50的样本值,而且180份问卷覆盖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市、自治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过程中,我们充满了欣喜,不是因为我们正在做一件前人从没做过的事,而是因为在整理问卷、统计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数字时而与我们的事先估计所吻合,时而又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反馈的情况看,至少可以得出两个明显的结论:

第一,各级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正逐渐趋同。东部和中西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资金、投入方面的差距,而不是认识上的差距。

第二,网站是目前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最见效的应用项目。政府上网工程以来的网站建设起到了效果,各级政府也意识到网站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

当然,我们只是做了最基本的数据统计和简单的分析论证,并把这些结果呈现给大家,更多的分析研究有待于读者去进一步挖掘。

4.展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篇四

1.您的年龄在()

A12—18B19—24C25—32D33—45E45以上

A.47.5%B.20.2%C.22.6%D.10.3%E.8.7%

2.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A.55.0%B.45.0%

3.您的职业是()

A在校学生B 白领或教师C 公务员D 高级主管E农民F其他

A.60.5%B.8.9%C.8.5%D.2.4%E.10.0%F.10.3%

4.您所在的地区()

A农村B 县城C 城市

A.34.1%B.35.8%C.31.1%

5.您觉得自己做到真诚信任了吗()

A 全都做到了B 大部分做到了C 大部分没有做到D 几乎没有做到

A.14.3%B.77.2%C.4.0%D.3.1%

6.您觉得身边的人做到真诚信任了吗()

A 全都做到了B 大部分做到了C 大部分没有做到D 几乎没有做到

A.5.6%B.71.1%C.16.2%D.5.6%

7.您觉得真诚信任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吗()

A 很有关系 B 一般 C 没有什么关系

A.52.3%B.25.05C.22.3%

8.您最信任的人是()

A 亲人B 朋友C 同学或同事 D 网友

A.73.6%B.16.7%C.6.3%D.4.0%

这个问题的结果比较集中,大家最相信的人都会认为是亲人,即便不是,也会相信朋友,但是很少人选择后两项。亲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可是我在调查时也听到过很多年长的人认为没有最相信的人,认为只相信自己。他们觉得世上没有朋友而言,都是与利益有关所以才走到了一起,或是认为亲人是最靠不住的,因为很多被亲人出卖的例子。他们说之所以亲人对自己最为了解所以才会害你。我不禁汗颜,要是连亲人都不顾,人类社会还怎么能存在下去?

9.对于现在电视上,网络上,街道上粘贴的形形色色的广告,您相信吗()A 完全相信 B 相信一大部分 C 相信一点点 D 完全不相信

A.6.1%B.17.2%C.52.0%D.24.3%

10.对于在街道上拦人和上门的推销员,你相信吗()

A 完全相信 B 相信一大部分 C 有时会相信 D 完全不信

A.3.1%B.10.1%C.49.7%D.36.7%

11.对于街上因各种理由乞讨的人,您会给钱吗?()

A 相信,所以每次都给 B 视情况而给 C 不信,所以不给

A.10.3%B.69.0%C.20.7%

12.您对朋友诚信要求的底线是()

A 凡事言必行,行必果 B 对别人无所谓,但对自己要讲信用

C 允许在特殊情况时有失信的行为

D 无所谓要求,尔虞我诈就行了

A.41.2%B.15.8%C.38.6%D.4.5%

13.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最为常见的失信现象是()(可多选)

A农贸市场缺斤少两 B假冒伪劣商品盛行

C 虚假广告盛行 D 骗子横行泛滥

对于社会上的失信现象,52%的人会认为上述4中都很常见,不过认为BCD的人偏多。

我国企业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00亿元。一些企业或炮制假冒伪劣产品;或偷工减料、缺斤短两、价格欺诈;或恶意欠款、逃废债务;或出尔反尔,合同墨迹未干,已被视为废纸……祸害所及,不仅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恶化了市场环境。尤令人担心的是,恶化了的市场环境反过来又使更多企业离经叛道,倒行逆施,你骗我也骗,谁不骗谁吃亏,甚至出现了重诺守信不香、背信弃义不臭的局面。在民间,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假文凭、假论文满天乱飞;投机作弊、浑水摸鱼屡见不鲜……如果说失信的泛滥已令人触目惊心,却么尤让人悚然者,乃是耻辱感的消失。失信者不再以失信为耻,更有人竟然对失信津津乐道,说到自己的弄虚作假,不但脸上没有一点惭色,相反得意洋洋,似乎做的是何等风光体面的事情。

14.你认为影响人们互信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信任体系的完善度 C.传统文化的传承D.对不诚信者的惩罚力度 E.诚信教育完善度F.法律环境G.其他:

A、15%B、19%C、12%D、13%E、20%F、18%G、13%

15.您觉得我们未来社会的诚信度会()

A 越来越好B 和现在差不多C 越来越差

A.51.0%B.30.6%C.18.4%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还是对未来的社会充满希望的,他们还是相信未来的社会信任度更高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社会会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差。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社会的诚信贡献一份力量。

16.您认为用什么方式可以提高彼此间的信任度?

5.展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篇五

民主评议学校行风问卷调查结果汇总报告

麦积区新阳中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麦积区新阳中学

民主评议学校行风问卷调查结果汇总报告

伴随基础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树良好政风行风及其学校校风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它直接关系着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校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教育尽早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认真开展2012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学校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的范围内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问卷调查和民主评议学校校风情况问卷调查活动。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30份,共收回该表111份,现将统计情况汇总如下:

调查内容:

一、《麦积区教体系统2012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问卷调查表》

1、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感、事业性情况:好(47)中(9)差(0)

2、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指示情况:

好(50)中(6)差(0)

3、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情况:好(49)中(7)差(0)

4、推进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情况:好(54)中(2)差(0)

5、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好(50)中(6)差(0)

6、执行依法办学情况:好(54)中(2)差(0)

7、干部和其他管理人员勤政廉政情况:好(49)中(7)差(0)

8、改进干部作风、服务态度情况:好(50)中(6)差(0)

9、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情况:好(49)中(7)差(0)

10、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好(48)中(8)差(0)

11、建立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好(49)中(7)差(0)

12、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情况:好(53)中(3)差(0)总体评价:满意占80.2%;基本满意占18%;不满意占1.8%。

二、《麦积区教体系统2012民主评议学校校风情况问卷调查表》

1、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感、事业性情况:好(50)中(5)差(0)

2、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指示情况: 好(51)中(4)差(0)

3、执行依法办学情况:好(52)中(3)差(0)

4、执行教育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情况:

5、执行收费公示制、承诺制,收费通知卡情况:好(54)中(1)差(0)

6、执行收支两条线情况:好(54)中(1)差(0)

7、是否存在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情况:好(54)中(1)差(0)

8、是否存在乱办班、乱补课情况:好(53)中(2)差(0)

9、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好(53)中(2)差(0)

10、实行校务公开情况:好(53)中(2)差(0)

11、干部教师廉洁奉公情况:好(51)中(4)差(0)

12、师德师风、教书育人情况:好(54)中(0)差(0)

13、对群众来信、来访的态度及处理情况:好(54)中(1)差(0)

14、建立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好(53)中(2)差(0)总体评价:满意占82%;基本满意占18%;不满意为0。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家校通加强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孩子的动态,利于及时行动:积极的方面予以鼓励,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师生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及掌握知识的兴趣。

3、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多给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例如:坚持每天到校晨跑,增强体质与提高体育成绩一举两得。建议:冬季课间操可以长跑。

4、加强法制教育,对捣乱的学生严加管教绝不手软;

5、对个别教师加强素质、能力及责任心的教育;

6、对学生加强安全措施教育。

总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校政风行风及学校学风建设,更加真实地反映我校为加强行风建设所做的努力,通过民主评议等较为直接的方式使基层学生敢于说实话、表真态,从而增加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校进一步端正政风行风、服务发展找到了切入点,今后,我校也将认真反思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我校的办学行为,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安全、优质的学习环境。

麦积区新阳中学

6.白色污染问卷调查结果 篇六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7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70份,占100%,结果如下:

问题一:在这次调查之前,您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34.3%的人表示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61.4%的人表示知道一些,只有

4.3%的人表示不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初一初二的生物老师和初三的化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注意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问题二:您每天使用的一次性饭盒、瓶子、袋子有多少?

调查者中,有60%的人每天要使用1-2个一次性饭盒、瓶子、袋子,18.6%的人每天要使用3个以上一次性饭盒、瓶子、袋子,还有21.4%的人从来不使用一次性饭盒、瓶子、袋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会用到一次性饭盒、瓶子、袋子,这就为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中喜欢买零食吃的人比较多,而食品包装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这就为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您知道一次性塑料燃烧后会生成什么物质吗?

调查者中,有37.1%的人知道一次性塑料燃烧后会产生二恶英等物质,而62.9%的人表示不知道或以为生成的是碳和氯气等物质。结果表明,虽然绝大部分学生知道白色污染是由于一次性塑料制品引起的,但是还有一半多的学生不知道一次性塑料燃烧后会产生什么物质,对其污染性和危害性认识不够深刻,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问题四:您知道塑料垃圾埋藏地下大约要多少年才能降解吗?

调查者中,有50%的人知道塑料垃圾埋藏地下大约要100-200年才能降解,4.3%的人认为只要1-2年,21.4%人认为是5-10年,还有24.3%的人表示不知道。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塑料垃圾埋藏在地下是很难降解的,但是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准确估计塑料垃圾埋藏地下降解所需要的准确时间,还有一半学生不知道塑料垃圾埋藏以后降解是如此困难,对环境的危害是如此之大,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问题五:您知道一次性发泡塑料年排入环境量大约多少吗?

调查者中,72.8%的人表示不知道,11.5%的人认为大约是4500吨,15.7%的人认为大约是5400吨。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一次性发泡塑料年排入环境量不清楚,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问题六:您家附近白色污染严重吗?

调查者中,只有15.7%的人表示自己家附近白色污染不严重,74.3%的人表示自己家附近白色污染一般,还有10%的人表示自己家附近白色污染严重。结果表明,白色污染在我们家乡的大部分地区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且有的地区的白色污染已经达到严重的程度,急需提高全体学生包括居民的环保意识。

问题七:如果在自已居住的小区里看见有人随地扔塑料袋、塑料包装纸,您会?

调查者中,有64.3%的人表示会叫别人注意卫生并提醒他们捡起,21.4%的人表示自己有时会帮助捡一下,还有14.3%的人认为无所谓,反正有清洁工处理。结果表明:大部分学

生已经具备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但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上却做得不够,甚至还有些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问题八:如果在超市里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不过会额外支付五角或一元钱的袋子费,您会愿意吗?

调查者中,有48.6%的人表示完全可以接受,27.1%的人认为五角或一元钱的袋子费比较贵,如果降到二角左右则可以接受,还有24.3%的人不愿意,认为还是使用原来免费的塑料袋好。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在超市花钱买可降解的塑料袋,还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可能是因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者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问题九:从现在开始,您能否要求自己,养成少用塑料袋的习惯?

调查者中,有41.4%的人表示可以,55.7%的人表示会尽量做,2.8%的人表示不可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经过调查后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有所提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环境保护的愿望有所增强,极个别的学生表示不可以可能是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其真实性也有所怀疑,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问题十:您认为该如何处理白色污染问题?(多选)

调查者中,三项措施全选的人有62.9%,三项措施选择一项和两项的人共有37.1%。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三项措施都可以用来处理白色污染问题。

7.展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篇七

近年来, 新建本科院校本着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原则, 都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改革。一方面, 各学校鼓励教师出国交流访问和学习, 提高双语教学师资的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 另一方面不断改善教学硬件环境, 保证双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 双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推进也离不开学生双语学习的接受程度和积极性。针对双语教学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对教学对象双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后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起步较晚, 基础较为薄弱, 在推进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 通过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和问卷调查的随访, 发现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在双语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双语教学时间安排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相冲突。

双语教学一般安排在公共英语课程和一些前期的基础专业课基本结束以后和的学期, 从教学安排上讲, 是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专业素养, 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而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大一就开设双语课程。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87.9%的学生认为开设双语课的最佳年级是在大一, 12.1%的学生认为开设双语课的最佳年级是在大二, 没有学生选择大三或者大四。就这个问题调研小组进行了随访, 发现学生一致认为刚上大学的时候是整个大学生活期间自己学习积极性最高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 有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 这对双语学习很有帮助, 到了大二、大三, 大家忙于考证, 实习等, 学习积极性下降, 没有精力顾及。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应该尽早开展以便学生能更快的融入双语学习的氛围中。

2. 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新建本科院校生源质量会有所提高, 但是这个提高不是跳跃式的, 而是逐步的。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学生的英语语水平参差不齐, 此次调查中, 163名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 96名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调查结果显示52.03%的同学担心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在“双语教学中最适当的使用英语比例”这一题目的选择上, 8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中英语比例的使用应保持在30%左右, 14%的学生认为这个比例应该在30%以下, 另外还有2%的学生认为英语使用比例可以达到30%以上。在“对双语教学的担忧”的选择上, 52.03%的学生担心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 从这一比例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身英语水平的不自信。

3. 双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尽相同。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积极性呈现两极分化, 82%的学生认为开设双语教学试点班级十分必要并且愿意参加专业课的双语试点班, 1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或者无所谓。同时,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话, 78%的同学表达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表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跟不上课堂进度, 将会在课后努力补上, 同时有15%的同学表示会跟老师沟通, 适当减少英文比例。另外还有7%的同学表示如果实在跟不上会干脆放弃英语, 直接找中文资料来看。学生积极性相差较大给教师制定双语教学方案和进度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进度快, 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兴趣下降甚至放弃;教学进度慢, 满足不了学习热情高涨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并且也由此可能导致课程内容讲授不完。不论出现哪一种情况, 双语教学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4. 学生对双语师资的教学能力没有信心。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 还要掌握英语。但是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师资的专业和外语水平很难同时达到要求。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 但英语运用能力有限;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强, 但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这势必影响双语教学的开展。在问卷调查中, 28.83%的学生认为师资是决定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14.82%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存在担忧, 同时还有18%的学生认为师资是目前最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

5. 教学环境和条件亟待改善。

双语教学环境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环境和条件的改善, 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调动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问卷调查中“最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的选择上, 44.13%的学生选择了教学环境和条件, 认为教学环境和条件是目前最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前一般都投入资金和经历对学校硬件和教学环境进行改善, 但是这种改善是针对升本评估而做出的, 并没有针对双语教学的需要, 例如专业模拟实训室和英语口语实训室的建立, 前者是针对专业学习, 后者是针对英语学习, 而双语学习则应该合二为一。

三、结论

新建本科院校应结合本校大学生实际情况来推进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开设双语教学试点班级。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 学生在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各不相同, 在双语教学初期可以考虑先行开设试点班级, 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而对于另外一部分未参加试点班级的学生可以选择旁听, 但不计入学分考核, 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在试点班级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师资和教学对象进行定期的调查评估, 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及时解决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形成“试点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双语教学体系”这样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应尽快建立健全双语教学师资管理与培训机制。从新建本科院校建设的长远发展来看, 双语教学师资应以培训和培养为主, 以引进和外聘为辅。升本后, 教师出国访问留学的机会相比之前有较大提高, 学校应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 选派有实力的致力于双语教学的教师出国交流访问, 不断提高双语教学师资的语言和专业。

总之, 双语教学模式的确定应该以教学对象为中心, 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手段, 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境模拟教学、活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华.新升本科高校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相应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1) .

8.展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篇八

关键词:古汉语;“双改”;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45-03

2012年赤峰学院全面启动了学分制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简称“双改”)工作,制定了《赤峰学院关于深化“双改”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与“学”的真实状况,找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古代汉语”课程“双改”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提高“古代汉语”教学水平和运用能力,“古代汉语”课程“双改”课题组进行了关于“古代汉语”“教”与“学”方面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4年下半年,我们对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1、2班、2012级3、4班、2013级3、4班共6个班208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着重针对赤峰学院文学院学生学习古汉语的兴趣、习惯、教法、自学、障碍、考研以及今后对古汉语的运用等几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表208份,收回200份,有效率96.9%,并抽查了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于“你对“古代汉语”这门课感兴趣吗?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你对古汉语这门课感兴趣吗?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中,有9%的学生选择了很感兴趣,有53%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感兴趣,这是令从事古汉语教学的老师们感到欣慰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选择“不太感兴趣”和“没兴趣”的占了32.5%和5.5%。我校文学院的很多学生,将来有可能成为中小学语文老师,如果这些“准”语文教师们对“古代汉语”这门重要的基础课都不感兴趣、没兴趣,那以后怎么可能教好中学文言文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将近40%的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不高呢?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学生对课程目标了解不够明确,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之后又有什么用。认为“好像没多大用处”,“教学内容繁多、艰涩难懂”,“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教学方法陈旧老套,课堂气氛沉闷”等。这一调查结果使我们看到,当前“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存在问题的。与“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关系最为直接的是教材,我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年来一直使用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教材,学生对这套教材的看法,可以从他们对“《古代汉语》教材的评价”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得知。

对于“你对文学院使用的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教材的评价。”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这一问题中,7.5%的学生选择了A项;71.5%的学生选择了B项,认为教材“通论、文选和常用词”结合的好,但很难自学;21%的学生选择了C.D.两项,认为教材内容脱实际,应换教材。选择B项“通论、文选和常用词有机结合,但自学较难”的同学很多,有些同学还在这一栏中注出“不认识繁体字,无法预习。”可见,教材上的繁体字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有71.5%的学生认为自学较难,原因也是难在不认识繁体字,无法预习,这在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印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繁体字简化方法表》,将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对应规律、简化方法一一列出,发给学生,将所讲授的“文选”名家朗读材料拷给学生,方便了学生自学。需要注意的是,有21%的学生选择了“内容已经跟不上实际需要”和“换教材”,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还不太了解教材内容,学习还不太入门,应激趣引导。因为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教材是精品教材,曾获全国第三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另外一个原因可能与个别老师的讲授不够生动有关。

对于“您认为古汉语教师急需加强那些素质(多选)。”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知,选择A.E.的占4.5%,要求写出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要加强趣味性”。最应注意的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是具有“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能力”和“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师,占38.5%。这就要求古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必须要运用自如,这样才能与学生互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选择“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能力”的占18.5%,强调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必须结合。从中可以看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与实践运用能力强的教师受学生欢迎。

对于“在‘古代汉语课堂上,您希望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选择传统方式(粉笔+黑板)进行教学的学生不多。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对于“你是否愿意选择古汉语方向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选题?”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数据统计来看,从大二就有明确意向愿意选择古汉语方向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选题的学生仅有10.5%,比较少;有28.5%的学生表示勉强;有37.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有23.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选择意向。这就提醒我们,在大二的古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设置有意义的调查研究项目,指导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良好的基础。从此表我们也看到,古汉语这门课对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难度,导致了写这方面毕业论文的学生很少。这种现象不容乐观,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激趣、诱导,使其乐学,学以致用。

对于“你对古汉语教学实践的满意程度如何?”调查结果如下。

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 学生对课外古汉语教学实践“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有62%,可以看出有用有趣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还是感兴趣的。同时也应看到有将近10%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还需强化引导,要求必须完成课外练习。还有将近1/3的学生不太满意,有可能是懒惰原因,还需深入细致调查。

对于“你认为古汉语最合理的考核方式是?”调查结果如下。

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选择“闭卷考试,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科学合理搭配”的占48.5%,将近一半,学生喜欢这种测试方式。选择“开卷与闭卷综合”的占35%,1/3多一点,这也是一种需要探索完善的考核方式。选择“开卷考试”和“其他形式”的只占16.5%,这种测试方式只有很少学生喜欢。

对于“如果您是古汉语老师,你会怎样激趣,讲授?你怎样和学生沟通?”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1)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现象联系起来,融会贯通。(2)通论与文选、常用词紧密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这样,课能更生动些。(3)分成学习小组,探讨问题,互相交流,教师更正。(4)上课时多引入一些课外的又与所讲内容相关的东西。(5)要有幽默感,精讲要点,讲清讲透;让学生记上笔记,让学生预习、复习、做作业。(6)和学生做朋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动与语言有关的实践活动。(7)希望为小论文或研究报告提供发表的园地或途径。这些建议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古汉语“双改”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总结

这次调查问卷组织严密,回答时间充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说出了心里话,因此,基本达到了较好的预期目的。这些数据基本上可以作为今后我院古汉语“双改”的依据。通过分析可知,目前古汉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急需作出策略调整,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课程目标不明确。通过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古汉语课程目标的认识有偏差,认为现代社会学好现代汉语就可以了,没必要学习古汉语。第二,造成古汉语课程难学的原因:一是认为古汉语没用;二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必须学,但教材是繁体字,很难认,无法自学,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三,课程内容上受外语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习重点本应是本专业课程,然而,学生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却都用在了外语四、六级学习上。第四,教学模式上单一。个别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粉笔),课堂枯燥沉闷,影响了学生学习古汉语的积极性。第五,考核和评价还需完善、规范。

(二)教学“双改”思路

第一,强化培养目标,使学生“乐学”。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培养学生中学文言文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在现代汉语交际中运用古汉语知识的能力。比如成语的理解和运用,离不开古汉语知识。第二,搭建学习平台,扫清自学障碍。整理印发《繁体字简化方法表》,使学生能“识繁写简”,能预习繁体字印刷的古汉语教材。第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活泼,幽默有趣,使学生“乐学”。第四,完善考核和评价体系。第五,构建探究性学习体系。以建设自治区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在2011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为契机,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培养学生阅读古书、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践性教学为重点,构建一个探究性学习体系。

通过这次关于古汉语课程“双改”问卷调查分析和个别访谈,我们及时、准确、真实地了解了我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古汉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古汉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些意见和建议,将成为今后古汉语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和考核等改革的重要依据。古汉语教师必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根据课程特点不断创新,积极投入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古汉语教学工作中去,力争使这门传统课程焕发出新的光彩,使古汉语课程成为同学们非常喜欢的课程。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春晓》含反思下一篇:人生格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