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用人

2024-07-21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用人(精选14篇)

1.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用人 篇一

关键在于企业理念入心入脑

当前,中铁隧道集团的视觉、理念和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已经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由构筑基本框架阶段进入到宣贯实施的新里程。这个新里程将实现VI、MI和BI三个手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进步,也标志着我们将沿着企业文化型管理的道路开拓前进。

全面推进企业文化三大识别系统的宣贯实施,建设文化型管理的现代企业,必须紧紧抓住企业理念这一构成中铁隧道集团企业文化最具特色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

一、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发挥管理功能的集中体现

企业文化型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重要目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要手段,因为人是社会生产力第一要素,而人的行为受制于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理念,正是要解决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这一支配员工行为的根本问题。如果把企业比做一台微机,员工队伍就是其中的硬件,企业理念就是软件,硬件通过软件的驱动和控制发挥作用,员工队伍要在优秀的企业理念指导下才能激活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而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铁隧道集团从长期发展壮大的战略目标出发,对经营生产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和提炼升华,所形成的五项核心理念和十六个单项理念,是全集团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也是企业实施文化型管理的总纲。‚国内领先,世界著名‛,表明了企业在隧道和地下工程领域为国家和民族承担的责任;‚至精、至诚,更优、更新‛,揭示了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目标和不断超越自我思想境界;‚大产业、大学校、大家庭、大舞台‛,成为吸引人才、凝聚员工、展示作为、体现价值的壮丽画卷;‚做最难的,交最好的‛,既是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定位,也是对员工的严格要求和对业主的庄重承诺……。遵循这些理念去指导企业管理和规范员工行为,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型管理。

‚人之力发自于心,心旺则事盛。‛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世界,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着力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努力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奋斗。

二、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三个手册‛的精髓所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形态的价值观念。中铁隧道集团企业文化的‚三个手册‛即形象、理念和行为三大识别系统,构成中铁隧道集团企业文化基本框架。这三大识别系统无论是整合提炼所花费精力上,还是对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体现上,以至于贯彻实施的难度上,理念识别系统都居于首位,具有统领作用。形象识别系统通过对企业视觉信息的整合以控制和传播企业形象,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便达到了目的,重在物。行为识别系统将企业制度规范、职责规范、礼仪规范和员工行为守则汇于一体,按章办事、各司其职、共同遵守便得到了落实,重在行。只有凌驾于物和行之上,并通过对企业目标和使命的明确、对员工精神和观念的要求来达到管理目的的理念识别系统,才是对企业文化起着支配和统领作用的精髓所在,才最能彰显具有中隧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实施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理念的落实往往受到企业的社会环境、员工的综合素质、落后的习惯势力和多方的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说归说做归做、写在纸上而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前几年形象识别系统能够较快普及,而

理念识别系统的宣贯还未找到有效途径的现实也说明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把企业理念的宣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去抓,实施‚铸魂工程‛。要找准切入点并辅之以长期的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灌输和启发、典型引路和重点指导等方法,多渠道、多载体,坚持不懈地向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宣贯企业理念,真正做到耳熟能详、入心入脑,真正使企业理念成为员工的主导意识。如果说形象识别系统是要求整齐划一,行为识别系统是要求各就各位,那么理念识别系统则是要发号施令,使我们的队伍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协调一致地阔步前进。

三、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

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由浅入深,不可能一次完成。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必然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对我们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事物,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我们认识的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也将不断发展和提高,并反过来促进企业向新的目标迈进,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企业理念既然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那么它在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也必然具有重要课题的作用。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名称、招牌和商标虽然百年一贯制没改变,但因为它的文化内涵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丰富,服务和产品能不断改进提高,所以才兴旺发达;如果它不思进取,总是固守陈旧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恐怕早就被市场淘汰了,也称不起为百年老店。电视上曾有这样一条广告:‚八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九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品质’,今天我们还要喝‘健康’‛。商家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理念由此可见一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价值观念、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也将随之升华,从而带动企业文化的新发展。即便是在集团内部,由于每个单位、每个项目的情况不同,都可能在总体理念统一的前提下产生符合本单位、本项目实际的子理念,这些子理念反过来对总体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理念的宣贯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一个探讨提高的过程,一个继承创新的过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企业文化建设一定会不断发展,‚更优、更新‛。

阐述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在企业文化型管理、企业文化‚三个手册‛和发展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目的为了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推进中对企业理念系统有一个正确的足够的认识,下大功夫把企业理念的宣贯工作切实抓好,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决不是要否认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在以理念识别系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框架中,形象识别系统是张扬企业理念的重要载体,行为识别系统是实践企业理念的重要渠道,二者如同鸟之两翼,对践行企业理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之,我们要全面正确的认识企业文化三大识别系统的作用和关系,以企业理念的入心入脑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生根,使中隧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并结出丰硕之果。

2.城镇化关键在于城市发展权的平等 篇二

从过去到现在,再看未来,中国推进城镇化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在城市化问题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看来,最大的难点在于制度障碍,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破除传统体制对城乡和城镇间要素的约束和限制,城镇化带动内需增长的潜力才能得到真正释放。

培育小城市,探索目的在于释放城市活力

《小康》:我们注意到,1995年出台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和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都在强调“小城镇”,为什么要以小城镇作为突破口?

李铁:的确,在后来的城镇化研究中,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当时中央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特别是一些经济和规划工作者,他们认为城镇化政策重点不应该是积极发展小城镇,而应该是发展大城市,可是谁也不去追问。当时城镇化的提法还比较禁忌,户籍问题更没人敢提。几千年来确保农产品供给问题似乎成为一种现实的担忧,已经形成的城乡福利上的二元差距,更是各级城市政府不愿意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借口。只有在小城镇,因为福利差距没有那么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没有那么好,与农村有着天然的接壤和联系,而且许多乡镇企业又直接办在小城镇,在这里实现有关城镇化的一系列体制上的突破,应该引起的社会波动比较小。

中央政府把小城镇发展作为中国城镇化战略的龙头提出来后,一系列城乡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和矛盾开始从小城镇得到突破和缓解。2000年中央11号文件明确了小城镇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那段时间是对我国小城镇和城镇化发展认识提高的一个黄金时期。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小城镇的发展,中小城市、大城市的发展更为迅速。

《小康》:在城镇化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了发达乡镇“责任大、权力小、功能弱”的问题。2010年底,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做出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战略决策,通过强镇扩权和体制创新,让27个首批入选的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拥有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财权、事权,推动它们成为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结构合理、体制创新的现代新型小城市。在您看来,这样的探索具有怎样的价值?

李铁:1995年我们在全国抓的57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实际上和浙江2010年底开展的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差不多,这次改革试点到1998年国家体改委撤销后,就半途而废了。后来浙江的小城市培育试点实际上是对于全国57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思路的推进。这个探索的意义何在呢?

我国有657个城市,已经统计为城镇化的人口到2012年底达到7.1亿人。657个城市要涵盖7.1亿城镇人口,显然城市的比重相对于人口来说不相适应,中国的城市数量太少了。在国外的许多国家,一般两三千人或者三四千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城市,而我们国家的城镇算是一个行政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乡镇改革就是个特别重要的探索。

《小康》:探索的目的是什么?

李铁:探索的最基本目的是如何释放中小城市活力。

按照中国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资源按城市等级集中的流向,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获取的资源越多,行政等级越低的城市或城镇可获取的资源越少。即使在行政等级较低的一些小城市或小城镇,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具备了要素进入门槛低和体制相对优越的有利条件,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在传统的城市等级管理体制下,自己所创造的公共剩余,必须按照制度规则,全部或大部分上缴给上级城市政府。

再比如,城市管理农村最有效的方法是可以迅速地通过行政管辖权来低价征收农村的土地资源。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强调城乡一体化,但是作为城市的决策者,一定会把大量的资源投向城市,并通过低价征用土地的“以地生财”模式来获取城市的发展资金。

而实际上,真正能吸纳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基本都集中在县以下,这些镇吸引了这么多的外来人口,这么多的劳动力和企业,但是财政上来以后却无法进行自我改造、发展经营,也无法完善对外来农民工的服务,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们谈城镇化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城乡关系问题,而是城市平等发展权的问题。我们国家城市等级化的管理,实际上是遏制中小城市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上级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来限制下级政府的发展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的等级化城镇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从低等级的城镇中获取资源,也可以利用等级优势获取计划经济更多的供给资源,高等级城市获取的资源越多,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公共福利也就越多。而这些福利一旦固化,就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

所以,有了平等的发展权,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要素,才能按照市场的方式来促进发展,才能更多地形成城市发展的活力,这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的设市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小康》:1995年的全国57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2010年底的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算是对于平等发展权的探索吗?

李铁:这还不算是简单的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只能说是在现有体制下放松了一点权限、增加了一点活力,但还都难以坚持下来,这是目前看来比较大的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开展的小城市试点,就是力图重新划分市镇的事权,为新兴的以建制镇为基础的中小城市发展提升活力。然而政策还是仅停留在地方层面,关键的设市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小康》:今年也是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成立的第15个年头,这些年来,您和您的团队曾帮助各级城镇政府制定了几百个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和土地利用规划,对于浙江的城镇化探索,您和您的团队给他们提出过哪些建议?

李铁:首先,因为现在小城镇试点的体制并没有改,只是把权利有限地释放了一些,如果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就可以直接审批设市,因为县级市的审批权在中央、在国务院、在民政部,但是镇的审批权在省,既然省里面改革,新设市不一定非要设县级市,设立县辖市不就可以了吗?设立了县辖市,就意味着有了审批权,那为什么不设县辖市呢?

nlc202309040314

第二,设市涉及的机构和编制问题,省里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定。

第三,可以调整一下县辖市的管理关系,归省里直管,避免县级、地级这两个层级的政府对它的行政剥夺,让市场的权利更加完备,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模式。

这些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浙江也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但是进展还比较迟缓。

《小康》: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或者说,浙江在哪里卡壳了?

李铁:总的来说,我国现行整体设市政策尚存在欠缺,所以要尊重浙江撤镇扩权的首创精神,通过推行“撤镇设市”,可以为新兴的以建制镇为基础的中小城市发展提升活力。

浙江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上级政策不太了解;二是不知道上级领导有多大的决心,会不会遭到上一级政府的反对。这些年,无论是镇还是县,都明确地希望自己有独立的发展权,但官员们却不敢公开讲,只是私下里和我说,希望能够获得独立的发展权。

另外,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还建议一旦市被省管,希望能让所有的县级市、县都归省管,严格限制撤市改区、撤县改区,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小康》:今年5月初,湖州市长兴县将要“撤县设区”的消息就引发了当地部分基层干部、工商业主和市民的抵制。

李铁:这种上级城市通过行政手段把一个独立城市划成区的做法,是比较糟糕的,这很容易使湖州把本级城市的行政权力、公共福利放大,把更多的优势要素集中起来,而这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所以要严格限制撤市改区和撤县改区。城市自我管理和农村分治,也是回归了宪法的本义。

扭转城市发展导向,应该是未来改革的重点

《小康》: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理解城镇化政策的?

李铁:我们所理解的城镇化政策是改革,因为城镇化要解决的是几亿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关系到利益结构的调整,所以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有关制度层面的问题。仅靠投资是无法带动城镇化的,否则只会固化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福利格局。只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打破户籍、土地和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障碍,提高城镇化质量,改善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提升投资效率才能变为可能。

《小康》:在理论界,陷入争论的问题是到底中国是该叫城镇化还是该叫城市化。

李铁:中国现在有657个城市和19683个建制镇。城镇化的目标应该是指农民最终进入这些城市和建制镇。按照国际上一般对城市的认定,我们所有的建制镇镇区都可以叫做城市。可是在中国,建制镇的统计范畴是属于农村,而且建制镇又隶属于城市的管辖。如果我们提出城市化,那是否意味着各级城市政府利用自己管理上的优势权力,使得要素的走向更多地向城市倾斜?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重新审视对城市体制的认定。

《小康》:对于老百姓而言,城市化或者城镇化的争论并不重要,关键是“以人为本”,大家最想要的是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李铁:城镇间公共服务差距是怎样形成的呢?由于城市间行政地位的不平等、上下级城市存在着资源分配和公共资源管理的关系,使得城市资源的流向更多地集中在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乡镇企业在沿海几个主要省区迅猛发展,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几乎70%的经济活力集中在县以下。

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分别促进了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发展,之后就促进了“地改市”、“县改市”和“乡改镇”,把原来的作为主管县域农村工作的地委行政公署撤销,直接实施了所谓的城市管理县乡和农村的体制,也就形成了所谓中国城市体制区别于其他国家城市的特点。

但是制定政策的时候,大家忘记了一个根本前提,实际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主体是在县以下。而通过市带县,实际上是把发展权、管理权交给了市一级政府。下一级的发展权基本上被剥夺掉了,所以就形成了不平等的发展局面。弊病在于当强化行政管理控制的时候,面对日益膨胀、活跃的经济力量,而这种经济力量本身的活力恰恰却被行政权给阉割了。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镇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整体,它们创造了更多的非农资源,非农资源还要创造一定的税收。但是县以下并未实行分税制。在沿海发达地区,有些建制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资源的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了中西部地区地级城市的水平,但因为这种资源分配和上缴的方式,使得他们的城区发展远远落后于上级主管县市的水平。目前,这种等级化的行政资源分配格局,仍然左右着我国城市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格局。

《小康》:那么对于城镇化改革,您有什么建议?

李铁:要尽早地研究等级化的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治理,至少可以先从省直管县开始着手解决,为减少地方行政管理层次,促进城市间的平等竞争,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打下良好的改革基础。扭转城市发展导向,应该是未来改革的重点。逐步地缩小外来人口和当地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差距。改革也要涉及宏观经济体制的调整,特别是有关中央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政策,要根据城镇化的政策进行相应的改革。最后,如果中央政府真的希望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推进有关城镇化的各项改革,那就应该把资源的配置向这些城镇倾斜。通过一系列改革来促进每一个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平等发展权,在这个平等发展权的基础之上,使要素按照市场化方向流动,使农民工、外来人口更多地融入城市,更多地创造出城市自身的活力,而在这种活力之下,人口要素向哪里流动,要尊重市场的选择。

3.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用人 篇三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当前,由于企业安全基础工作薄弱,缺乏专业人才和职工参与程度不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出现了部分企业疲于应付、流于形式,与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两张皮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推行企业标准化建设关键在于宣标、贯标与改进。

宣标:企业负责人通过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和员工学习国家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和一系列标准化建设文件,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估表,明确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意义与用途,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人心。这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流程,也是企业贯标与改进的前提工作。实践证明只有领导支持,全员参与,才能在企业形成一个关注安全、我要安全、帮助他人安全的良好氛围。

制标:在系统辨识工艺流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解监管目标(危险有害因素),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制定企业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明确每个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贯标:通过企业岗位自检、班组周检、车间月检、企业季度检查等四级检查制度,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达到规范作业,规范管理。

改进:针对推行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合、不科学、有事故等问题,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在这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操作规程的缺陷或人员不知道或不遵守、不习惯等的缺陷,是我们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难题。一定要采取与岗位职工沟通、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改善管理。

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都离不开宣标、制标、贯标与改进这个安全生产管理流程,只有真正按照这个流程开展工作,细心研究解决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才能融于企业的实际管理,才能达到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

抓安全不仅要强调安全,更重要的是检查安全落实安全

任何工作只布置、只安排,不检查、不落实,其结果等于零。安全工作更是如此。受事故本身是个概率事件的影响,人们对安全工作,往往是说的多,做得少,下发的文件一个有一个,其结果如何,人们往往用出不出事故来评价安全工作的具体成果。

4.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力 篇四

杜宏华

中南管道从张家湾迁到黄金工业园,标志企业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何在这个新的平台上展露才华,将企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我们在座及所有中南人的最大愿景和课题。公司领导对此充满信心,公司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培养、锻炼、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和坚定执行力的员工队伍,扩大中南管道品牌效应,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及社会的信任,增加企业效益,提高员工待遇。

沈总要我在此谈谈制度与管理问题。怎么谈呢?对企业来讲,管理与制度固然重要,但对我们这个企业来讲,执行力更重要。因此,我想从“执行力”这个角度简略的谈谈我个人对企业管理和制度的看法。

关键词:一个企业的成功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作保证的。

○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有效利用资源,按时、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原、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的重要性

执行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从来不缺少战略和制度,而是缺少执行力,缺少一批具有坚定执行力的员工和管理者。执行力是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和企业管理的驱动力。如果没有坚定的执行力,再多的企业愿景也只是空想;没有严格执行纪律,再多的制度也全然无用;没有执行力,就绝对没有真正的竞争力;执行力消失,企业内部各阶层就相互推托责任、作风拖拉。再好的决策,也将付之东流。○问题的存在

我们企业是从国企改制过来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中南管道同样,经过多年的摸索,制订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但是,制度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却没有提上去,有些部门或管理人员仍旧是我行我素,推诿、拖拉旧习不改。制度执行就像是用拳头打棉花,使不上劲。问题的结症就在于执行不力,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一、基层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

为什么要制订制度?是为了用制度来体现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来克服责权利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企业制度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状管理系统,不仅要有公司一级的规章制度,同时各部门及车间也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管理规定和办法。公司的制度及考核方案(包括岗位职责和考核细则)中都有这样的内容,要求部门和车间根据分管范围,制订相应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及实施和考核办法。但是,我们在这点上有缺陷。

1、建立了部分制度,但不健全(市场部)。

分工及职责不清晰、粗线条;工作程序不明确;考核标准不细化;进而导致责权利不对等、信息交流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扯皮,影响了制度的执行。

公司领导多次提出改进意见,但迟迟未改进,或改进不明显。

2、没有按公司要求制定制度或制度不完善。

比如:重要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车间二次分配方案;设备维修管理及考核办法;后勤管理相关规定等。这些都在管理人员责任上有明确要求,也是迟迟未得到落实。

基层配套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企业管理就像“吊脚楼”,上实下空,失去了管理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执行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执行不力

1)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带头执行制度。

》工作一忙起来,就忘了规章制度,随心所欲。(月度工资表未公示;“三会”未按时开;该检查的工作未检查)

》领导交办的工作,迟迟不落实或者没有回音。规定时间内应完成的工作未完成。》更有甚者,为了完成眼前的任务,带头破坏规章制度。》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

中层管理者是贯彻执行力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执行力中层可以弥补决策的不足。中层管理者所处的位置是一条链,上结高层,下连基层,既是上层决策的执行者又是向下的决策层。

我们有些中层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是我们企业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部分员工不知或没有把企业制度放在眼里 》不遵守操作规程,导致安全和质量事故发生。》不爱惜设备,随意违章操作;设备损坏不报告。》不服从领导安排,不想做的事可以不做。

》不遵守劳动纪律,迟到早退或出工不出力;随意不上班;或上班时间睡觉、打牌。执行不到位的负面影响相当大,不只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一件事没有执行好”,还涉及到其他很多方面。公司制定管理模式和制度时,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进行修正,不断完善。如果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执行不下去,那么,管理层永远发现不了问题所在,隐藏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如何提升执行力

执行力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黑洞。我们在制订管理制度时,多数考虑的是如何制定策略,如何进行机构调整,如何有效使用人力资源,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做成本预算等。可是,该如何执行这些想法,却往往被忽视。事实上,要制定有价值的策略或制度,必须同时确认是否有足够的条件来执行。要明白策略和制度原本就是为执行而拟定出来的。所以,提升企业的执行令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提升执行力,健全机制和制度是关键。

提高执行力,只靠自觉性是不行的,还要有健全的制度和执行机制,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必要手段。要通过科学设定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的程序、标准、办法。

二、强化经常性的监督,加强过程控制。逐步建立四位一体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科学的目标化决策机制、*责任制落实的执行机制、*定期的考核监督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通过严格的、科学的、系统的目标绩效管理,将任务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将目标融入各部门甚至是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中,使每个目标层次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形成管理闭环,奖罚分明。

三、抓好员工队伍建设。

执行力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问题,而是一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一个团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执行力的强弱。

1、首先要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层干部是一个部门的领头人,是全面提高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的关键人物。

要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关键是要抓好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坚持以能力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绩和干部评价制度、标准和方法,全面、科学、正确地评价政绩、认识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和带动力强的优秀员工提拔到领导岗位。那些不合格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淘汰。

2、其次抓好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1)建立员工的培训体系。改善、优化、提升员工队伍;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形成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人能高能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改善、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保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有效促进与有效控制

就我们企业目前情况看,将提高执行力建立在员工的自觉性上还为时过早。因此需要管理者进行有效促进与有效控制来调整执行者的行为与控制事情的发展不偏离正常轨道,才能更好地把工作落实好。有效控制采取方法如下:

1、事前跟进:发现潜在风险提前给员工预警。

2、事中跟进:任务进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使之工作重新回到正轨上来。

3、事后跟进:出现问题找原因,提供补救建议和具体措施,避免再犯同样错误。

4、授权不授责:授权又授责的弊病是权责不分,职位越高承担的责任越小,做的多就错的多;被授权的人害怕出错而不停地往下授权,必然没有好的结果。

5、对身兼管理责任的人进行监督。

6、对模糊不清的或没有论及的问题,管理者要能给予明确而又清晰有力的说明或决断。

☆ ☆ ☆

企业要提升个人执行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个人执行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a个人能力、b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

提升个人执行力,就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学会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摸索经验来增强自身素质。

端正工作态度,即对待工作,不找任何借口,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服从、诚实的态度和负责、敬业的精神。

5.学习关键在于落实的心得体会 篇五

学习关键在于落实的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学习,品味书中其中的哲理,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我深深地感觉到,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我们每一名干部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具体到我们教育系统来说,就是要充分履行职责,把抓落实与当前教育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牢固树立“落实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就是实干,落实就是水平”的工作理念,真抓实干,抓出成效。

当一个想法产生的时候,它只能算作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而只有我们用行动来把它转化为现实的时候,才真正赋予了它生命。拿破仑曾经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法国前总理若斯潘称自己的执政原则是:我说我做过的,我做我说过的。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这句话对落实做了精辟的概括。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才会实现它的价值,否则,也只能是一个空想。工作成败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抓落实。

工作也是这样,无论目标定的好,计划的再好,没有落实,都只能是空想。

抓落实,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抓落实,是把决策变为人们的实践行动。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抓落实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始终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也才能使各项落实工作保持不竭的动力。抓落实,就是紧密结合工作付诸实施。

抓落实,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才能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我们在各项工作包括抓落实工作中,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

目前,许多单位研究人的比研究事的多,作报告的比调查的多;指挥的比指导的多,批评的比关心的多,指手画脚的比实际干事的多,要求人的比严律己的多。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信奉“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推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今年王厅长在一次讲话中也对厅系统存在的八种现象做了深刻剖析:“一曰理想淡漠,得过且过。二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三曰不思进取,学业无进。四曰小权在握,乱发号令。五曰不懂政策,恣意行事。六曰推诿扯皮,逃避责任。七曰办事拖沓,萎靡不振。八曰追名逐利,乐于评说。”并强调:“凡此种种,是可忍孰不可忍。要克服以上种种----------------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弊病,必须扶正祛邪,对症下药,下猛药,这剂最好的猛药就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倡导人人争做有思想的实干家。”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落实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执行力。要真正落实,必须要做到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天;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注意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满足需要的复合型多面手技术人才;踏实肯干,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对工作高度负责,精益求精,抓好各项工作。

6.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用人 篇六

师资紧缺在公办、民办园中的表现特征不同。在公办园中,师资紧缺表现为教师编制不足和聘用教师难招。学前教育没有单独的编制,大部分在编教师都是由小学教师转岗而来,能配齐编制的公办园极少,缺编现象十分严重。公办园普遍采取聘用教师的方式以保障师资配置。但由于聘用教师待遇低,与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很多福利得不到保障,其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在民办园中,师资紧缺主要表现为师资素质不高和队伍流动性大。行业特征与民办园的盈利导向,使民办园幼儿教师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基本没有社保等福利待遇,加之民办园幼儿教师普遍渴望成为在编教师以提高自身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致使民办园师资队伍流动性大,难以保住优质师资,有些民办园为此甚至减少或取消教师培训机会,影响其教育质量的提升。诸多矛盾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师资紧缺导致的最普遍、最直接的现象就是“大班额”,这在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公办乡镇、村组幼儿园和条件一般的民办幼儿园有突出表现,成为制约公办园保教水平提升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共性问题。

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同时又是国家和全省“十三五”规划中“十五年教育”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尤其普惠性幼儿园更是如此。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其关键所在。

然而,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极需要培养的过程和时间。就当前而言,加强普惠性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待遇和地位,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在公办园中,按一定比例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是必需的,而且还要每隔一定年限重新核定,按实际情况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从本届政府不增加编制的方针政策来看,突破公办编制概念、多种用工方式并存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将逐步成为配齐幼儿园教职工的大方向。政府必须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所办幼儿园的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实现同工同酬。而在民办园,政府要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要逐步完善民办幼儿教师福利体系。其次是在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上,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学前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制度,加大学前教育定向生培养中幼儿教师比例,从源头增加学前教育师资总量;另一方面加大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加强骨干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型园长和教师,推动优秀教师的交流送教等活动,实现优质师资的资源共享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7.关键还在于自己 篇七

韩国风

早上起来,把QQ签名改了,改成了“关键还在于自己”。

对于这一点,我有很深的体会,那天看到启良校长的签名: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心中就感触很深,这话说的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管理与控制。嘴巴乱说就会误事,心里乱想就会误人,不乱说,不妄想,是高修为的表现。对于学校怎么发展,我记得钟建光校长有过多次的精辟阐述:不管风吹浪打,关键是做好学校内部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强化内功。

其实,对一个人来讲,也是这样的道理。

人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因素,身体,学历,背景,本事,机遇,环境等等,但最关键的还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内功、修为与实力。困惑与惶恐,来源于内心的不够强大,实力的不够雄厚,说白了你的修为与本事还不够功力。

昨日和一位年轻老师聊天,他颇埋怨命运的不公,我直接了当地打断了他,说了一句现在想起来挺狠的话:虽然,你讲的都挺有道理,但所谓可怜之人,往往有可恨之处,你自问这些年来竭尽全力了没有?你的缺点修正了没有?如果没有,你没有抱怨的权力,因为问题就是你自身。他惊诧不已,我最后送他一段话也算是与其共勉:

事在人为,人生的关键还在于自己,珍惜分秒,战胜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磨练强大的内心,储备充沛的体能,积累一定的人脉,丰富人生阅历,增长自己的本事,凡事竭尽全力,同时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就算最终不能取得多大的成绩,最少是能过上正常的日子,有了一段无怨无悔的人生!

8.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用人 篇八

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很多思想的碎片,这些碎片是平日工作生活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思索,灵光一现,便隐匿于脑海!我把这些隐匿于脑海中的思想碎片称之为散落的珍珠,或许正是因为它们散落在各处,缺少一根将它们穿起来的线,这些珍珠才没能绽放出其应有的光彩!公司开展的读书月活动,正是一个契机,通过选择性的阅读,将散落于脑海的珍珠穿起来,形成一个有层次有体系的思维项链,并将其写出来、讲出来,大家交流,让这些思想的碎片真正用于工作、用于人生,绽放出其应有的光彩!

《关键在于落实》一书系统的讲述了落实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并通过大量实例提示了落实不力带来的危害,探寻了落实不力的根源,通过阅读再一次全新的认识了落实的意义,并将曾经偶尔灵光闪现的思索连成线,成型!

一:落实的意义

落实的意义和重要性不必多说,相对于我们基层设备维护人员来说,落到实处是工作的根本,一个螺丝的拧不到位、一个焊点的不符合标准、一个技术要求的不达标所带来的都可能是重大设备故障!二:落实的氛围

这个氛围,简单了说是所处团队中大多数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方式,系统的讲这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氛围就会适合什么样的人生存,并反过来强化这种氛围,所以氛围的培养对“落实”至关重要!

一个企业、一个团队都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员工的加入在带来新鲜血液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自己的困惑,解决这个困惑让他们顺利融入团队的不是“说教和强化培训”,而是他们自己亲眼目睹并效仿的“老员工的行为、工作方式、工作态度!”

“人是群居的高级生物,在群居生活中,受益个体的行为很容易成为其他人效仿的对象,这个时候如果个体其行为和价值观是错误的,但却能够因此受益并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纠正,这个行为得到效仿攀比并成为普遍行为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了!”这段文字看上去与“落实”无关,可实际上一个团队的不良氛围或落实不力的文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合理的引导受益个体的行为,将其导向正确的方向,培养积极健康的氛围是真正实现重在落实的关键!三:落实的方法与保证

技术细节书中已有详述,这里不再多说,个人理解落实的方法与保证其实只有两点:自律和他律!自律——一份职业责任,一份职业良心,一份感恩之心!

9.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 篇九

1.设计蓝图,做好战略决策。作为一个学校领导者,校长首先要对本校的发展前景做到心中有数,并能设计一幅清晰的蓝图。我们制定了《学校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明确了学校发展战略:以“亲仁近智”为核心理念,通过“仁智环境、学山课程、淳美活动、生态课堂、情理管理”五个行动路径,最终实现“养书生本色、育生命活色”的育人使命。行动计划的实施,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关注校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决策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事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者只有从本校校情出发,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时,我们充分审视历史和现实,将“学山”确定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点,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山文化体系:以“亲仁近智”为核心理念,以“好学、力行”为校训,以“生命为本、生态为纲、生活为源、生存为道”为教育理念,以“经权兼用、情理互生”为管理理念。

3.群体参与,有效解决问题。学校管理决策时,要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学会宣传发动。教职工思想认识到位了,就很容易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目标意识就会更强,也更容易抵制干扰。我校刚开展双休日校本研训时,流于形式,效益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发放了《双休日校本培训意见征求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让教师研究改进的方法,形成管理的决策。我们汇总大家的意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落实了具体的研训内容,明确了专家骨干讲座式的“学山讲坛”和教师沙龙式的“学山论坛”相结合的研训方式。因为方案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又针对教师的实际,执行起来教师的自觉性也就强了。

4.民主管理,实施多级决策。学校的有些决策,要征求教职工乃至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多级决策”,这样的决策实施起来才会取得效果的最大值。我校在推进课程改革时,就多次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行政会、校务委员会、专家座谈会,反复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了“学山”课程体系。当然,我们在发扬民主时,还要注意分清政治民主和管理民主。政治民主,以民主为目的,追求人文精神,强调民主的形式;管理民主,是以管理成效为目的,追求的是科学精神,讲究的是平等,形式灵活,权力在管理者,责任也在管理者。

5.经权兼用,注重人文关怀。“经”是指决策的刚性;“权”是指决策的弹性。决策刚性,并不是说要“冷酷无情”。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充满弹性的决策能让管理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我校原来规定每位教师备课都要写详案,检查时也是以详细与否为主要评价依据。结果,许多教学成绩优异的骨干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怨声载道,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备课要求及时进行了调整:青年教师备详案,老教师和骨干教师可以备简案,检查时重点检查老教师的板书设计和骨干教师的教学反思,并定期展示优秀的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让所有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交流。这种区别对待的弹性管理方式,保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性。

6.扁平管理,提高决策效果。决策的效果=决策质量×对决策的认可程度。高质量的决策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需要提高教职工对决策的认可度。我们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实行权力下放,积极探索以年级组为管理实体的学校管理新模式,让“大年级”成为“小学校”。建立由学校领导、部门主任、各年级组长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信息。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年级组成为学校基层管理的核心,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畅通、快捷,大大提高了教职工对决策的认可程度。这样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管理效能,充分发挥了学校管理系统的整体功效。■

10.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 篇十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听课和练习。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她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个积累的途径是习作。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家长:孩子读高一,期末考试六门成绩,数理化三门第一,语文倒数第一。该如何把他的语文给赶上来?

武汉十九中语文老师王启辉:看来这个学生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有问题。语文作为一门学科,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因此学好语文要特别重视积累语言材料。首先是要认真学习教材文本。其次,要进行有选择的课外阅读。可以结合课本和读本,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和当下的一些优秀作品。第三,要重视诵读,尤其是文言文和古典诗词。要能够背诵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和诗词,这是培养语感,锤炼自己语言的很重要的方法。

好多同学反映语文差,其实是长时间存在问题积累所致。语文学习差,该怎么办呢?

平时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甚至看似无关的知识,应该有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的语言素材统统存将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膨胀、壮大、丰富、充实,到时候“钱包”鼓了,自然“财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谅不至于现在这样“捉襟见肘”吧?

理论上讲,世上的一切都在语言的囊中;每有一种事物——无论是客观、宏观的大千世界,还是主观、微观的人类情感——都必有一种语言形式与之对应。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就是寻到那种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个“ 形式”一定是既带有你的鲜明的个人风格,又符合客观实际和其他同种语言使用者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形式上,拥有足够的词汇量(理论上当然越多越好),掌握相应的语言游戏规则——语法、修辞、章法、逻辑等等,积累比较丰富的语言使用经验。

二.内容上,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所以你至少应该顺便的、自然而然的接受、继承并理所当然的热爱、弘扬借助汉语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当然是这种文明中的精华),进而拥有一颗地道的中国心、纯粹的民族魂,从而使你从肤色、头发,到行为习惯,到灵魂情感都是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子孙和公民。你应该借助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包括还通过学习借鉴利用这种语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和智慧,进而成为一个宽容、仁慈、文明、大度、优雅、从容的现代公民。

这第二个目标,也许对应试没有明显的直接“疗效”,但它至少可以使你的作文在思想情感上出手不凡、高人一筹。这就是语文学习为什么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做人学习的道理。语文学习必然会使我们原本粗糙浅陋的心灵日臻细腻、丰富、深刻、美好。

总之,语文的学习,关乎生命的质量,关乎灵魂的质量,万万不可忽视的。一对一家教的老师指出,而要想学好语文,是没有什么捷径和诀窍的。如果说有,那便是时刻保持同语言文字的最亲密接触,时刻保持对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和卓越智慧的零距离接触。只有老老实实的付出,才会有最终的美好收获。

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成绩

中学生背诵课文很重要,如何找到中学生学习方法?许多学生都在为此绞尽脑汁。

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示范激励法

一些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往往自己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6.关联词提示法

并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

首先每天阅读,大声朗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强调要随时做笔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本必买的词典字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中学生阅读》。把《成语字典》看一遍,用三年的时间。认识的成语坚决不细看,不认识的就默默背诵后来,坚

持高中三年把这部字典背了下来。

其次坚持写日记,必须认真。这样,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提高。高一语文,一定要阅读《中学生阅读》高中版。每次闻着清香的书香味,读书的应试之苦,一扫而光。写字字迹要清楚,给人一种清晰流淌的感觉,作文分也会很高。

三是主动多做高考模拟题。高一学生要和高三学生经常交流,从那里及早了解高考难度系数,大致了解高考的难度,自己的语文应考信心增强了。所以,高一学生经常和高三学生交流还是有益处的。要多阅读一些国内各大专院校的语文方面的报刊杂志,江西师范大学《语文月报》,每年都有一期专门是为高考准备的。华南师范大学《语文月刊》。每年也都有一期专门是为高考准备的模拟试题集。考试押题,是不可能的任务。随缘的去应付,勿忘勿助,时止时行,平常心,日常情。语文高考,历来对于文科学生来讲,是最难的。要想考得好,关键是平时的扎实积累、广泛阅读与不屑与顽强的学习。语文考试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博学。但是,方法是有的。四是大量阅读文言文。高二暑假,最好自己能看完1300多页的《史记故事》,不仅开拓视野,增进对政治智慧与人心的了解。同时,也能让你深深佩服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和追求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重要的。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呢?是不是同学们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作业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了呢?不尽然。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和高中其它学科比,语文学习的见效性不明显。不像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学什么内容,就会考什么内容。所以学生很喜欢学这种有明显见效性的学科,而对于语文课不知学什么,或者认为语文课堂上学的都不考,所以学不学也没关系。其实同学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把初中的那种学什么考什么的语文观念带到高中学习中来了。高中语文,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评价和语言表达能力。显然考试内容也会侧重于这些方面。而同学们平时所学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要通过这个例子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学们拥有这个能力之后,遇到任何的阅读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也不会惧怕阅读量越来越大的考试了。成绩自然也就会提起来了。但是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的。而在这个能力的提高过程中,语文课堂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利用好这个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能力呢?需要同学们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老师讲解中,同学们抓准教材的重难点,理解课文的思路,练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0分钟的听课效率;因而同学们要学会如何听好课,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学们不只是每篇课文掌握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

1、要学会听课

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课堂中听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带着问题听课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巧妙设疑。这样在进行思维训

练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会提高听课的效率。

(2)听课堂重点

一堂课为40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所以同学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一般来说,教师设计课堂时都有个教学重难点,在每节课的开头就把重难点告诉学生,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讲到重难点的地方,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这样同学们就能把握住每节课的重难点了。同时,同学们情况不同,每节课的重难点也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提前预习,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上课时从老师的讲解中寻求答案。

(3)做课堂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一些琐碎的知识点,当时记住了,也许不久就忘了。所以会作笔记也是同学们一种善于积累的表现,平时要刻意地养成这种习惯和能力。从开学初就准备一本语文学习笔记本,在讲学的过程中记好笔记。

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除了认真利用课堂之外,还要养成课外学习语文的习惯。因为语文知识博大精深,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没有一个老师能把所有的语文知识在课堂上穿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自觉地学习语文。怎么学?关键是养成几个习惯。

(1)勤读课外书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可能没有很多集中的时间来读课外书。可以利用闲暇来读书。养成读书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习惯如能养成,学生将受益终身。

(2)勤做读书笔记

重视积累、重视阅读、重视表达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

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再说作文的问题。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11.人生成败关键在于心态 篇十一

事实上,我们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

1.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2.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3.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心态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它因素都重要。

4.人们在任何重要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态。

难怪有人说,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心态来创造。

心态分两种,积极心态能发挥潜能,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心态则能排斥这些东西,夺走生活中的一切。它使人终身陷在谷底,即使爬到了巅峰,也会被它拖下来。

积极的心态特点就是信心、希望、诚实和爱心、踏实等,消极心态的特点是悲观、失望、自卑、欺骗等。

一个有积极心态的人被大水困住,只得爬上屋顶。邻居中有人漂浮过来说道:“约翰,这次大水真可怕,难道不是吗?”约翰回答说:“不,它并不怎么坏。”邻居有点吃惊,就反驳道:“你怎么说不怎么坏?你的鸡舍已经被冲走了。”约翰回答说:“是的,我知道,但是我六个月以前养的鸭子现在都在附近游泳。”“但是,约翰,这次的水损害了你的农作物。”这位邻居坚持说。约翰仍然不屈服地说:“不!我的农作物因为缺水而损坏了,就在上周,代理人还告诉我,我的土地需要更多的水,所以这下就全解决了。”这位悲观的邻居又再次对他那位欢笑的朋友说:“但是你看,约翰,大水还在上涨,就要涨到你的窗户上了。”这位乐观的朋友笑得更开朗,说道:我希望如此,这些窗户实在太脏了,需要冲洗一下。”这是一个玩笑,但是也有幽默感。显然,约翰已经决定以积极的态度来应付各种情况。百科全书上说,心态是为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心境或姿势。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即使遇到消极的情况,你也能使心灵自动地做出积极的反应。达到这种境界,你必须以很多良好、清洁、有力的信息来充实你的心灵,甚至随时保持这种状况。

由此可见,潜能的发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发挥潜能。

世界冠军摩拉里就是这样做的。早在少不更事、守着电视看奥运竞赛的年纪,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梦想,梦想着即将到来的有趣之事。1984 年一个机会出现了。他在他擅长的项目中,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游泳者,但在洛杉矶的奥运会上,却只拿了亚军,想象与梦想并没有实现。

他重新回到梦想中、回到游泳池里,又开始意象和实际的训练。这一次目标是1988 年韩国汉城奥运金牌。他的梦想在奥运预选赛时就烟消云散,他竟然被淘汰了。

跟大多数人一样,他变得很沮丧。把这份梦想深埋心中,跑去康乃尔念律师学校。有三年的时间,他很少游泳。可是心中始终有股烈焰,他无法抑制这份渴望。

离1992 年夏季赛前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决定再孤注一掷一次。在这项属于年轻人的游泳赛中,他算是高龄,简直就像是拿着枪矛戳风车的现代唐吉诃德,想赢得百尺蝶式泳赛的想法简直愚不可及。

对他而言,这也是一段悲伤艰难的时刻,因为他的母亲因癌症而离世了。

她将无法和他一起分享胜利的成果,可是追悼母亲的精神加强了他的决心和意志。

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成为美国代表队成员,还赢得了初赛。

他的纪录比世界纪录慢了一秒多,在竞赛中他势必要创造一个奇迹。

加强想象,增加意象训练,不停地训练,他在心中仔细规划赛程。不用一分钟,他就能将比赛从头到尾,像透澈水晶般仔细看过一遍。他的速度会占尽优势,他希望他能超越他的竞争者,一路领先。

预先想象了赛程,他就开始游了,而那一天,他真地站在受奖台上,看着星条旗冉冉上升,美国国歌响起,颈上挂着令人骄傲的金牌,凭着他的积极心态,摩拉里将梦想化为胜利,美梦成真。

雪莉·比维也是一个由于运用积极的心态而发挥潜能的典型。

雪莉·比维十岁那年,别人告诉她,她永远不可能再走路了。二十二岁那年,她以1980 年美国小姐的身份走在伸展台上。

雪莉,1980 年美国小姐,11 岁时遭遇车祸,她的左腿被轧碎,缝了一百多针才缝合。医生告诉她,她永远不能再走路了。她受伤的左腿痊逾后,比健康的右腿短了许多。

然而在几年后的一个____兴奋培灵大会上,她看见自己的左腿“立刻长长了两寸”!她说她是靠“上帝的奇迹”走路的。但是另一个同样的奇迹在于她积极的心态。

雪莉可以坐下来放弃——许多人都会这么做。那么她到底从哪儿得到如此绝妙的态度?在车祸发生前的一个偶发事件直接影响到她对自己生命的看法。5 岁那年,在一间小杂货店内有一个送牛奶的人看着她,并且对她说,她将来会成为美国小姐。雪莉相信他,也正是由这么一个积极有力的想法,诞生了积极的心态,也诞生了1980 年的美国小姐。

12.转型的关键在于政府先转 篇十二

转型升级,是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在经济减速与改革加速并行的趋势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转型升级来提供动力。

珠三角地区在转型升级方面有着较好的经验。前不久,围绕转型话题,《支点》记者对话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执行会长王理宗。

政府不能越位、缺位、错位

《支点》: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新常态一道提及的,少不了转型升级。作为我国经济主要增长极之一,珠三角对此感受可能更为深刻。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深圳、东莞早已制定了转型升级的战略,也正因为升级得早,才能从容应对。您认为,政府在转型升级中该如何作为?

王理宗:政府该如何作为,实际上是指政府职能的定位。对于政府职能,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定位,很难说哪个是最好的,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形势下选择合适的做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进入一个新常态。在这个大趋势下,政府本身也要转型升级。政府该如何作为,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政府不能越位、缺位、错位。

《支点》:也就是说,政府不该管的领域和环节尽量不要去管,该管的地方就要管好。在您看来,哪些是政府该管的?

王理宗:转变政府职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提出目标和方案。最近两三年来,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就个人来说,我最期待政府进行三个转变:从企业型政府转向公共型政府;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即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注重微观干预转向注重宏观调控。那什么是政府该做的呢?我觉得政府职能主要包括维护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私人的合法产权,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保障服务。至于市场自身可以处理的事情,尽量让市场去解决。

融资难阻碍企业转型

《支点》:以珠三角的经验来看,经济转型升级应遵循怎样的逻辑?

王理宗:经济转型升级可以分两方面来说,即产业转型与企业转型。在产业转型方面,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大力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从“一二三”转向“三二一”,推动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繁荣,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资产评估等等。而生活性服务业也需要转型升级,比如医疗、教育、餐饮应从“大一统”走向个性化、品牌化。

企业转型主要涵盖四个方面: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从简单加工转向技术创新,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从“一条龙”转向专业分工。

归根结底,转型升级遵循一个逻辑,即由低向高,以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润在全球范围内分配。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要做的,就是制定宏观政策、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支点》: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的春节期间,我在珠三角、长三角调查用工情况时发现,有一部分企业对转型感到茫然,自嘲“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直到现在,这个现象依旧存在。

王理宗:企业转型是非常难非常难的事情,动力不足不想转,方向不明不会转,风险太大不敢转。从目前情况来看,最大问题是不敢转,症结在于缺乏资金支持,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以开放的心态,灵活运用各种融资工具。

三类企业主导未来世界

《支点》:创新与转型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东莞松山湖有家高科技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六个字——不创新毋宁死。引领未来潮流的,会是怎样的企业?

王理宗:未来,企业的行业界限将走向模糊,一家企业将具有多个行业的特质,比如腾讯既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也可以说是一家文化公司。这种趋势要求企业在每个特质方面都要做精,竞争力才会增强。否则,特质多却又不精,边际效应就会递减。

我看好三类企业,它们将主导未来的世界:一是平台型企业,比如阿里巴巴;二是投资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介入到各个领域,复星是这类企业的代表;三是高新技术生产型企业,比如华为。

《支点》:您平时和高新技术企业打交道,在粤企当中,哪些企业堪称创新榜样?

王理宗:总体上看,粤企是非常注重创新的。比如,腾讯具有强大的创新基因,它注重商业模式和科技的创新,从而形成集合式的创新,创造出引领时代潮流的崭新商业模式。

华为值得尊敬,表现在它具有独特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华为采取的员工持股制度让华为犹如一家“内部上市公司”,员工创造财富,也分享财富。

比亚迪开创了自主电动车先河,其销量进入全球电动车前十,它的创新精神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双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支点》:作为商会“领头羊”,您如何评价像商会这样的社会组织的作用?

王理宗:其实在我们身边,社会组织无所不在,包括商会、志愿者协会、学术研究机构、慈善机构、社区服务组织等等,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大家通常用GDP来衡量社会或地区的发展质量,这个标准不够准确、全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会组织的数量、结构和影响力,也是评价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正进行着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社会组织是重中之重。社会组织所能提供的服务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在文化、科技、教育、法律、慈善等各方面都能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且这些服务为抑制危机的出现,缓解尖锐的矛盾,推动社会的和谐,将起到巨大作用。

最近几年来,政府也日益认识到社会组织作为政府战略合作伙伴的价值,出台多方面的政策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支点》:多位知名企业家介绍,最近您将出版一部关于社会组织的著作。您称社会组织为“美丽的手”,这个比喻富有创新精神。

nlc202309051255

王理宗:有形的手是无法包打天下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无形的手,虽然看不见,实际上是刀光剑影,竞争残酷。所以需要社会组织这双美丽的手,来弥补有形的手的不足,又可以安抚无形的手造成的伤害。这三双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支点》:社会组织的“美丽”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王理宗: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角度来观察社会组织,这只“美丽的手”都能画出诸多美丽的图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类似行业协会、商会这样的社会组织,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推动力不言而喻。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社会组织是对依法治国的有益补充,它能够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信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社会组织体现的奉献精神、利他主义,可以推动社会的交流、互动与进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组织将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承担重要职能。

社会组织是善意的、温暖的、利他的,也就是美丽的,它能衡量出社会治理水平的强弱,也量度出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没有这只美丽的手,任何社会都是残缺的。

谁也没有给马云制定战略

《支点》:您刚才提到,社会组织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社会组织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王理宗:是的。对市场最敏感的是企业,而对企业最了解的是社会组织中的商会协会。如果政府直接去管企业,有时候可能就是瞎子摸象。让商会协会对企业和行业进行指导服务,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可以发挥牵线搭桥等作用,给企业去配置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金、市场、人才等等。

谁也没有给马云制定战略,马云就成功了。可是,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却出现了行业的产能过剩。所以,宏观的方向性战略交给政府,中观的产业战略交给行业协会,微观的交给市场,这样各安其位,经济的齿轮方能链接正常,发挥最大效能。

《支点》:我查阅资料得知,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是我国第一家高科技领域的商会。能否谈谈商会服务企业的经验?

王理宗:现在我们的会员有广东、香港在内的企业6000多家,这6000多家会员中有100多家海内外上市公司,每年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有全国、省、市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100多位。我们商会带领过万余人次的企业家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出海口、挺进中原。近年来,我们累计设立了6只基金,投资了几十家企业,推动了多家企业的海内外上市。

《支点》:我观看商会短片时,看到了一句话“定义未来格局,洞察发展方向”。您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践行这句话的?

王理宗:商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繁荣会展经济、组建控股集团、开展信用互助、协助政府制定行业规划、解决社会就业等等。我常常跟同事们讲,我们要重新定义商会功能,也就是实现四种价值:平台价值、模式价值、方案价值和引领价值。平台价值很好理解,就是我们为企业搭架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模式价值旨在解决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案价值就是通过个性化方案的设计,使得公益价值由五元变为五千元,引领价值即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支点》:“一带一路”等战略正加快实施,这给我国商会“走出去”带来了机遇。

王理宗:欧美很多社会组织在我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我们也应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为我国企业搭建信息平台、生产要素平台、沟通平台等。政府应该将文化、技术、产品交流交给协会商会承担,尤其是文化交流,应该更多的依靠民间力量。实际上,我国更需要的是技术、文化、产能、资本的输出,而不只是单单的产品。

公益事业转型迫不及待

《支点》:公益性是社会组织很重要的一个特质。公益,也是当今社会的热词。公益价值怎么才能实现最大化?或者说,公益是不是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

王理宗:我们所有人都有公益之心,但总体上缺乏公益之智。说到公益,大家总会想到捐钱,这是狭隘的、低层次的观念。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期,公益也面临转型升级问题。所有转型的关键在于政府先转,正如经济领域的转型一样,我国公益事业的转型也首先需要政府转型。政府垄断的公益资源越多,社会上所用的资源就会越少。公益只有做到民间、自愿、公开、透明,才能快速发展。

《支点》:很多企业、名人的捐赠被批评为一场“秀”。

王理宗:这也说明公益事业转型升级迫不及待,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由政府主导转向民间主导,由富人捐助转向平民捐助,由机构捐助转向个人捐助,由有形公益转向无形公益。在西方发达国家,公益不仅仅是富人的事情,也不只是捐钱捐物,比如,很多学校考核学生,都要求要完成多少小时的公益劳动等等。(支点杂志2015年4月刊)

13.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篇十三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作上跟我们会落实到我的事情,但是有的事情这是对于这件事情的掌控能力有多么的强,两个是我们能够通过一件事情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行为要求,我真的露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树干不断的反复学习当中,才能够加强自己对这件事认知改变自己。给大家分享的是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够做进一步。

第一是执行力决定企业竞争力

第二,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态度,态度决定结果。

第三,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落实;第四,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由于目前经济不景气,我公司的生产经营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和压力,但这些都是外部因素,是可以克服和改变的。关键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文化氛围不好,这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目前公司存在组织执行力不强、员工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等现象。简要分析有几个原因:

一是企业体制机制。

目前,我公司几十年来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活力。后果谁来承担?不知道是公司员工、公司法定代表人、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还是国资委主任。

二,管理问题。

公司企业管理跟不上技术发展、生产经营规模,甚至倒退、走弯路,内部责权利没有有效结合落实,严重挫伤了积极性;

三是内部“三大系统”老化。公司人事、分配、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停滞不前,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尤其是分配走向两个极端,“大锅饭”与分配差距过大,是影响积极性和执行力的根源;

四是员工思想多元化。新形势下,员工的思想日趋复杂和多元化,对企业的`需求多样化,自主意识更强,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14.关键在于落实体会 篇十四

近期,在公司的组织下学习了《关键在于落实》(刘玉瑛著)一书,通过学习认为此书的确很好,因为它形象的把落实的思维以现实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并用大量古今中外地实例,使读者真正领略落实在于“实”的内涵。《关键在于落实》一书诠释了落实的真谛,点击了落实的现实意义;揭示了落实不力带来的危害,探寻了落实不力的根源,并为有效落实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它的针对性、实用性是非常值得我们长期细细学习、体会和运用,并将指导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去认识、去实践、去落实。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好的文件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再好的理想目标也不会实现;没有落实,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其有的作用;大政方针、宏伟目标明确后,关键问题是要落实!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有的部门和少数同志存在坐而论道,不愿在具体抓落实上下功夫的问题;有的抓工作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重形式不重内容,重过程不重效果;有的把心思用在上级检查上,只求引起领导的注意,不管工作需要不需要。凡此种种都是不利于做好工作的。“抓工作关键在于落实”,这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全面促进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一名的普通员工,我用心认真的学习了第六章,懂得了怎样做一名落实型员工。首先在工作中要有责任心,因为能不能把落实的问题解决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的问题才能解决,才能在工作实践中做到落实、再落实。同时我们在工作

中有了责任,才能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诚;用100%的热诚去做1%的事情,这样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才能从爱一行,干一行的误区迈入到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作风。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一个工作者的态度和责任心,往往在劳动质量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上起决定性的作用。自然而然的也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努力的要求自己,甚至以前自己认为工作有多努力,而往往忽略了自己是否真正把工作落实到了实处,即所谓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常言到:“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嘛。

通过检查对照自己和公司的实际,发现对于落实在我个人和公司都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问题有:

1、对于中层管理人员:一是喜欢当“二传手”。对待工作只是上传下达,自己没有落实的具体措施,缺乏工作上的指导;二是喜欢做表面工作。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或层层挥手,虎头蛇尾,缺乏有效地监督落实机制;三是沟通能力不足。领导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很多工作无法很好的得到落实;四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老好人”现象。对发现的问题,只是轻描淡写,怕得罪人,不能彻底纠正和处理;五是擅长用职权管理,缺乏个人影响力。工作中指手画脚,不能很好的创造工作激情,调动不起来员工的积极性;六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只是就事论事,满足于表面现象,不能举一反三,深挖问题的根源,有时候,工作主次混乱,没有分清轻重急缓,有时候,思路方法不对头,措施不得力。

2、对于普通员工:一是凝聚力不强,缺乏良好的团队氛围。主要表现在员工对不良倾向麻木不仁,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同事之间的提醒与帮助;二是业务技能不高。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很多员工都不注重提高个人技能,对本职工作完成的不精、不细,只满足于“大概”或是“差不多”;三是缺乏良好的工作心态。主要表现为“指一指,动一动”,缺乏工作主动性。

对存在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现象的简要分析,探究其中的主要根源。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目标不明确,计划措施不清晰。组织成员热情不高,工作主动性、能动性差,有制度不执行,有规则不遵守,有要求不落实,这是其一。落实者对上级的决策和战略目标没有真正地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上级的决策和战略目标,这是其二。组织内部岗位分工不明确,缺乏责任目标和责任考核,工作相互推诿、懈怠,这是其三。落实流程繁琐、落实流程不畅,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着职能不清,不能互相协作,工作运转有很多梗塞,这是其四。工作不讲技巧,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是其五。奖惩不明,组织内部考核不均衡,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且持续性差;对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不问责,不追究,不惩处;对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也不表扬奖励。结果,影响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这是其六。

如何改进我们的工作,把落实理念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落实意识,提高落实执行力:

1、培养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就是工作要有激情,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把工作当成一种快乐活动,快乐工作,享受工作,而不是把工作当成负担。工作创一流,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工作。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把它当成最有意义的工作。

2、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全心投入,尽职尽责。对本职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保持高度负责、尽心竭力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样。争取工作出好成绩、出高效益。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碌碌无为。

3、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事业去做。在一个建筑工地,有三个工人在工作。这时,有人走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甲工人回答:“我在砌砖。”乙工人回答:“我在盖房子。”丙工人则充满激情地说:“我正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若干年后,甲还是一名工人,乙成了一名工头,丙则成了建筑师。对待工作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三人不同的理想和命运。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但工作态度有高低之别。把工作当做事业,即使都是“砌砖”,你也比别人做的更漂亮。

4、工作追求精益求精。世界旅馆大王康德拉.N.希尔顿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洗马桶。当时,他心灰意冷。可是一位前辈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亲自洗给他看。等到马桶洗干净了,她就从马桶里盛出了一杯水,当面一饮而尽。马桶擦到里面的水都能喝的程度,追求的就是“精益求精”。正是有了这样的榜样,才使得康德拉.N.希尔顿后来成了旅馆大王。

5、以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天职。忠诚组织、服从决定,是落实好组织决策的前提。也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完成组织的目标任务。服从组织决定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对于组织的决定必须坚决服从。

6、培养创新思维,追求落实效果。机械落实,其后果不亚于不落实。只有创新,才能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才能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只有创新,才能情形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才能用时代的精神去荡涤我们头脑中与时代不合拍的旧观念旧思想,从而时代发展的步伐。

7、工作要求细节到位。细节到位,就是追求成功和完美。按照变标准做事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要把工作做的完美无缺,就必须从细节下功夫,把工作到到极致,落实任务追求“零错误”。特别是对待安全工作,生命重泰山,不能有半点马虎和大意。注重细节,就能减少错误的概率,工作就可以防微杜渐,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每人都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不能马虎,不能心存侥幸,麻痹大意。

8、讲求工作的效率。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减少错误带来的成本损失和时间浪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好办法;还要做到,今日事必须今日毕,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是海尔集团实现成功控制和管理的精髓,也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价值观;每天的工作安排有科学的次序,先做重要和紧迫的,再是紧迫不重要的,最后是不重要也不紧迫的;还要养成“现在就做”的习惯;再就是工作的专心致志。

上一篇:商贸旅游系副主任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升学宴主持人的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