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人才队伍建设(10篇)
1.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篇一
1、从军队管理反思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
我从小喜欢武侠电影电视剧,很渴望长大后学一身武艺,能除暴安良、行侠仗义。作为一个男人,相信很多人从小都有一个军人梦想,都渴望有一天能穿上帅气的军装,手握钢枪,保家卫国。现实与梦想总是会有着些许的差距,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光,正逢参军入伍的年龄时,我却身在沿海城市广州追寻自己的梦想。很幸运,我在广州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员,身边很多部队退伍军人。在物业公司做了一年以后,我跳槽到一家国营企业做了一名经济民警。
所谓经济民警,就是“经济警察”,有时简称“经警”,是上世纪90年代诞生的一个警种,业务归当地公安机关指导,人事关系在所属企事业。最高领导机关是公安部第二局第七处。是公安正式编制配置人员。经警多为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退役军人或警校毕业生,享受正式工待遇。
虽说只是企业内部的民警,但是管理还是很严格的,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严格执行外出请假及不得在外留宿制度。每天除了上岗执勤就是军事训练,周一至周五,每天执勤六个小时,固定安排两个小时的训练,训练的科目繁多:军体操三大步伐、擒拿格斗、警棍术、沙坑擒敌术等。每个月还要接受体能考核,俯卧撑、长跑等更是必修课。
作为社会青年,刚开始的几个月让我感受到了部队的严酷环境,我默默咬牙挺过来,告诉自己就当是体验一次军旅梦。在那样的环境里,当然还是有很多乐趣的。我们的支队有四个班,总共四十几个人,因为大家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所以就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因为身边都是退伍兵,和他们朝夕相处,对于没有当过兵的我来说,生活中多了很多的乐趣,那就是听老兵讲部队的各种趣事。老兵们说起军营生活,有苦有乐,更多的是言语间透露出对部队的深深眷恋。我对于部队的印象是通过退伍兵慢慢了解的,都说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营盘指的是固定的营房、生活的设施永远是不会有变化的。而当兵的都是服兵役,兵役有一定的时限,时间到了大都会退伍返回故乡。这种离开就像流水一般源源不断,每年都有老兵退伍,老兵走,新兵来,只有铮铮的营房依旧挺立。
军营是个不变的平台,变化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士兵,很多人都在部队里得到很大的成长和进步,锻炼了体格,磨练了意志,升华了做人的价值观。做经济民警的两年半时间,对我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在警队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合作,也学会对未来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会了面对困难什么叫全力以赴,只要去做没有不可能,面对任务,永远保持“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坚忍。业余时间我还跟一个老兵学会了弹吉他,兴趣来时也会弹唱几首军营歌曲排解压力。直到离开警队时,我才体会到“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句话的含义。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当过兵的人的执行力和集体荣誉感都很强。绝大多数当过兵的人来说组织性、纪律性观念都比较强。另外他们的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自理能力以及时间概念、做事的条理性比较强。他们的反应能力、处置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比没当过兵的强,做事的行动速度和判断能力也比没当过兵的人强,这跟他们在部队服役时所受的军事训练是成正比的,这种能力在平时可能跟平常人一样默默无闻,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反应过来并立刻投入处置事件的肯定是军人或者是曾当过兵的人。很多退伍军人在部队磨练出的优良特质和生活习惯会在刚退伍的几年一直保持着,有的甚至会伴随终生。退伍军人的很多优势如执行力、吃苦耐劳等品质都是企业所需要的素质,所以退伍兵在复员后会得到很多社会企业的青睐。
这种优良特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到长期的锻炼培养而慢慢形成的。
他们中很多人曾经也都是普通人,是在部队的特殊环境下学会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奉献。跟现今的企业管理相比,很多企业缺乏的正是对人才的选用、培训激励、考核等管理理念,关键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管理的思路和理念问题。很多人没有发挥出自身特长和价值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成长环境。
如果仔细分析,部队在培养管理士兵的方法运用上有很多值得企业学习效仿的地方。1.招聘环节
军队的用人标准是:对于普通兵种优中选优,尽量挑选适合军队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培养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减少各种资源浪费。
特殊兵种则是特长为先,破格招用,军队认为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部队建设需要有着特殊特长的人才,就可以破例把这样的人吸收到部队里。因为个人的短板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和提高改善,后续的发展是靠组织的管理和教育来决定的。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也都是希望优中选优,但现在的人力资源供需现状是:企业用人与求职者就业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光企业在千方百计挑选优秀的人才,同时优秀的人才也在挑选待遇优厚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很多企业基于自身行业盈利状况和经营发展的不同时期,受薪酬设计等条件制约,往往达不到一些人才的期望,从而与优秀人才失之交臂。很多时候企业招不到所希望的人才,简单地说是给不了人才所要求的薪酬福利待遇和发展平台。所以在企业招聘时需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要结合企业状况,体现自身优势,规避淡化劣势,在用人时首先就要分析岗位人才的需求点,渴望得到高工资的,就要给予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渴望发展的,就要给予发展空间较大的职业发展平台,根据不同岗位设计不同的薪酬及职业发展规划,如此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其实小公司与大企业都有生存之道,没有好坏之分,但对一个人不同阶段的影响会有所不同。在小公司也有做得很好的人,大公司里也有碌碌无为的人,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个小公司都想要发展为大企业,这是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和生存目标,年轻人在择业就业的同时也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一个目标。
2.培训环节
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选择适合的方式,要善于挖掘激发士兵的潜力,让士兵最大化的发挥出自身价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只培养一种人才。在培训时注重榜样激励作用,导入目标机制,激发士兵的荣誉感,面对困难和挑战,营造和树立一种只有最优秀的士兵才配去执行最艰巨的任务的价值观,越是艰难、痛苦的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就越快。
运用传、帮、带的方式,帮助士兵快速融入军营生活,进入军营,培养士兵首先做的就是服从,无条件服从,这样做的作用是避免重复培训造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通过事实让士兵感受到自身的变化,练就一种高度执行力。所以士兵的执行力是企业中的员工无法相提并论的,他们在做事时的观念是没有任何借口和理由。
企业在培训人才时要善于发现不同人员的内在性格和潜力,根据性格优势来安排调整岗位,确保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性格对岗位的影响是很大的,性格外向的人一般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好,适合做对外类型的工作,如业务员、销售类等,性格内向的人一般比较认真细心,适合做事务性的工作,思维活跃的人比较有主见,适合担任策划性、组织性的岗位。这只是代表了一个事物发展的大概率因素。但并不是说性格能完全决定一个人发展成就的大小,但性格优势确实可以影响从事行业和岗位工作的结果和效率。所以说企业用人方面做到人岗匹配、人事相宜就能把人的价值体现出最大化,避免能力与岗位不匹配对企业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损失。
3.考核环节
军队强调个人价值,通过大比武等军事训练来体现竞争精神,更注重团队合作,比武竞争时依靠个人力量,对外执行任务需要合作时依靠团队力量,以团队荣誉感来激发士兵的协作精神。引导士兵做好角色定位,磨练士兵崇尚荣誉,牢记责任与使命,树立甘于奉献的精神。
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内部人才选用和竞争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着下的用人理念,岗位和薪酬待遇是动态的而不是维持不变的,薪酬福利是随着自身的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来确定。在工作中要适应环境变化。规则和环境没有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与时俱进。在遇到问题时不能以固有的思维方式看待,要站在现有环境和情形下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想方设法将问题解决。人都有攀比心理,很多职场人士喜欢与同事或相似岗位的人员进行比较,其实在一个企业,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工作岗位,很多时候两个相似的岗位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它们所要求的工作经历,能力要求,岗位职责是不一样的;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和贡献度也是不同的。盲目与同事攀比没有意义,有时还会带来消极情绪影响工作,与其抱怨,不如低头苦干,努力工作,寻求自我素质及工作能力的提升以获得企业的认同。
4.激励奖励
军队注重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制定职务层次待遇区别化,如表现优秀的可以立功受奖提干,做了干部以后才可以谈对象结婚,士兵是不可以的。普通士兵只有通过努力达到一定职务才能享受到所在职位的专属福利待遇。
企业需要引导员工以正思维、正能量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努力在先,回报在后。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付出的是否会有收获,是否会得到回报,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就像农民并不知道当年会是怎样的年景?是否风调雨顺,但还是会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不断的付出辛勤劳作和汗水,寄希望于未来,期望在秋天能得到丰收。
5.文化影响
军队所建立的一种文化,是给士兵营造个人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影响士兵把人生的追求融入祖国利益和社会担当。
有时企业之间的竞争想要留住员工不仅仅靠薪酬福利,还要结合自身状况,淡化物质欲,影响金钱名利观和价值观,提高个人精神层面的修养,突出文化对人性的影响。企业要引导员工学会务实,脚踏实地,懂得分析自身岗位在企业中的作用和价值,做好自我定位,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在整体中的作用。在职场中很多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寻求待遇提升的同时也要思考自己的能力提升是否做到相对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了才会有回报,如果自己在原地踏步不前却要求待遇不断提升这样的想法是偏激和不现实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每个行业里,都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出色,就是因为比别人更努力、更智慧、更成熟。最重要的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加职业化!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6.离开部队的安置:
军人达到一定条件可以选择转业。
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计划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一般情况下士兵转业由地方民政局、劳动局等部门负责安置。副团(不含)以下军官由地方人事局负责安置,副团以上军官由组织部负责安置。
企业也可以对退休人员做人性化的安置。
对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突出贡献的人才,在退休时给予特殊关爱,既是对老员工的肯定,同时也可以激发在职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善待老员工,才能留住新员工。
老员工一般工作经验丰富,经历的多,很多对企业都有一种责任意识和归属感,所以如果能调动老员工的经验智慧帮企业出谋划策,企业在一些决策上就能少走弯路,帮助企业发展的更加稳定长久。企业应该为老员工创造环境,让其发挥技能、才艺等特长。如果企业想真正留住员工,必须用心留住老员工,才有可能实现“情感留人”、“文化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的渐进式目标。
2.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篇二
现代条件下的信息战争, 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战技术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以信息的采集、传输、整合、运用为链条, 其实质是信息知识的角逐。因此, 信息科技知识是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具备坚实的信息化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使用信息化技术装备, 才能够把信息技术融入训练和作战。适应军队建设现代化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化条件下人才建设, 是当前军队院校建设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军队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跟形势任务要求, 研究解决好信息化条件下推进人才建设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
(二) 军队院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目前正处于全面推进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难题中的难题,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矛盾问题。1.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与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的矛盾。通过近几年的建设, 军队院校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从实际情况看, 目前存在“三个普遍较低”的状况。一是基层官兵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由于科学文化基础的“先天不足”, 使他们在信息化建设上力不从心。二是专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普遍较低。目前, 有相当多的专业人员只能从事一般的设备维护工作。一些核心硬件的维修、软件的研发, 无法独立完成, 需要到地方临时聘请人才来实施。三是领导干部的信息能力普遍较低。受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各级领导的信息能力还不够高, 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2.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与人才队伍配置不够合理的矛盾。目前, 一方面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 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的配置又不够合理,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编制不够合理。2005年体制编制调整, 虽然对教育技术人员队伍有所加强, 但总体来看还是偏少, 难以形成技术保障的规模力量。二是结构不够合理。信息化“五类人才”普遍发展不均衡, 相互之间缺乏高度融合和协调互补, 没有真正形成“人才链”。三是分布不够合理。信息化人才从院校流向机关, 从偏远地区流向中心城市, 导致上层和中心区域“人才相对过剩”, 基层和边远地区“人才相对紧缺”。3.信息化建设的紧迫需要与人才生成渠道不畅的矛盾。从军队院校内部培训来看, 专业基础教学任务繁重, 难以组织大规模、长时间的信息化知识集中培训, 容易导致培训的不规范、不系统、不经常, 增加了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难度。从院校培养体系来看, 现有院校的专业设置还不能满足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信息化知识教学的比重也相对偏低。从借助地方资源来看, 受社会大环境影响, 加上军队院校人才政策机制的相对滞后, 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需要的进不来、进来的用不上、用上的留不住”的不利局面。由于人才生成渠道不畅道, 造
(三) 军队院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思路
1. 科学统筹, 理清信息化人才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方面, 认真落实军队信息化建设规划, 准确把握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既要考虑当前急需的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 又要考虑中、长期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 努力形成一支既满足当前急需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另一方面, 要从结构上统筹。依据现有岗位和工作需要, 科学确定信息化人才队伍规模, 统筹各类人才进出的具体要求和指标, 确保信息化人才个体素质良好, 整体结构优化, 进出更替有序, 使之与军队院校建设相一致, 与部队岗位需要相协调, 与肩负使命相适应。还有一方面, 要从配置上统筹。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基础上, 盘活现有人才, 通过有序流动、科学配置、优化组合, 追求现有信息化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2. 多策并举, 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高速通道。
把军队院校作为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主渠道, 深化院校改革和教学改革, 增设信息技术相关专业, 调整培养方向, 优化教学内容, 提升培养层次, 切实解决教学与信息化建设需求脱节的问题, 为部队输送更多更好的信息化人才;把军队院校作为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基地, 创新培训模式, 将信息化人才培养纳入军队院校教育训练的体系, 进行整体规划, 像抓教育训练落实一样抓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像考核教育训练成绩一样考核信息化人才的素质, 像评估教育训练绩效一样评估信息化人才的情况, 促使各级加强对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促使官兵在推进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岗位成才;汇聚持续发展力量, 在更大的范围上开发利用社会人才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人才资源, 推动军地人才兼容发展, 是信息化条件下军队人才建设的必由之路。把军地资源作为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依托, 广泛借助军队和地方教育、科技、信息资源优势, 积极开展联合研发、建设、管理和培养, 特别是要进一步拓宽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渠道, 以弥补信息化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
(四) 军队院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基本途径
1. 探索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对策, 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 应当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培养目标必须以信息化为坐标, 立足当前军队信息化建设水平, 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观念信息化、知识信息化、能力信息化, 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装备, 有效进行信息采集、处理、使用和防护。为此, 不能局限于目前已有的方法和途径, 必须广开思路, 采取超常措施。在人才教育观念上实现跨越。认真研究军事教育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 树立开放性、创新性、超前性的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 努力形成站在世界军事前沿的军事教育体系。在教学主渠道上实现跨越。要提高教育层次, 普及本科教育, 在信息化人才队伍中增加硕士、博士生比例;要盘活教育资源, 加强军队院校间交流互补, 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联合教育, 加强院校、军队以及地方院校之间的联系, 开拓教育视野, 开放教育平台, 开展教育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在岗位锻炼上实现跨越。把继续教育制度化, 定期更新干部知识结构;改革在职培训形式, 善于化院校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提高在职培训的层次和效益;打破条块界限, 适跨越。优秀人才的选拔使用要不拘一格, 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完善人才奖惩措施, 奖优罚劣, 对有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大力宣扬优秀人才典型,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既要强调按普遍标准衡量人才, 也要注重按不同的岗位要求以特殊的标准衡量人才;既要注重领导评价, 也要重视群众评价;既要注重测评, 也要注重实践检验, 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
2. 放开手脚, 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 我军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先进的信息化装备不断装备军队院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人才才是有用的人才, 通过实践锻炼人才是加速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 可以使信息化人才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积极性。通过任务和装备的锻炼不仅可以使信息化人才知识得到更新, 更可以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团结合作意识。因此在信息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 领导同志要敢于承担责任, 充分利用任务和装备来培育信息化人才。
3. 积极制定各种有效措施, 提高人才意识。
军队要根据现代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 以及军队的特殊环境和背景, 围绕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着眼于培养人才, 发挥人才效益, 建立优秀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积极制定各种政策、条令、条例。提高院校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人才意识, 转变其思想观念, 更新其价值观, 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就是战斗力, 从而使高技术人才取得应有的地位, 得到重视和尊敬。只有知识的价值, 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认识, 重视知识, 重视人才, 重视信息资源, 重视知识和信息资源的拥有者, 才能使好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4. 积极改善信息化人才的工作科研环境, 提高生活条件。
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离不开合适的环境, 并于所处的环境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各种环境密不可分, 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相配合, 信息化人才就无法发挥其才能, 体现其价值, 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信息化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工作的是实际需要, 为职选才, 任人唯贤。在选才过程中, 要鼓励竞争, 选拔过程要公开公平公正, 大胆使用。只有大胆正确的使用人才, 才能给信息化人才提供发挥其聪明才智, 表现其能力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使真正有能力, 有知识, 有技术的信息化人才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最大限度的把信息化人才的价值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
(五) 结束语
军队院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是一项长期的课题, 学院领导的理念是关键, 一定要搞好顶层设计, 要在更新发展路径、加强统筹协调、开发利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有一些新的举措和突破, 在院校信息化人才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信息化建设促进人才成长, 人才队伍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煜.论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成长之路.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1.4.
3.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篇三
关键词:全能型 教材建设 教学水平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248-01
士官教学作为军队任职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应全方位的改革士官人才培养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体系设置等当面。对此,做好新形势下士官学员的教学,已成为当前军队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军队任职院校士官学员的专业知识现状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专业课教学时数,需要士官学员的文化基础要比较好。依照入学要求,士官大专学员要具备高中学历,不过实际上没拿到高中文凭的学员至少有20%,由于士官大专学员文化知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士官学员掌握所学知识的快慢。因此,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士官教材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2 军队任职院校士官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军队院校士官大专学员用的教材主要是由相应专业教研室主编,随着新时期军事变革带来的变化以及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现有的士官教材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军事职业教育的需要
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实践技能的培训,军事院校职业教育的特色十分缺乏,无法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军事院校职业教育的要求。
2.2 教材内容不能满足装备发展的要求
现行士官专业课教材存在相对落后和陈旧的内容及体系,对新知识、新内容、新技术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与时代要求相差甚远,远远不能适应武器系统发展带来的需要,急需对军事院校士官教材的内容进行修订。
2.3 教材内容不符合认知规律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型军事院校任职教学的特点,现行士官教材要对知识的完整性进行强调,不过因学时的限制,则高度浓缩了教学内容,使得原来知识的元认知结构遭到破坏,这不符合士官学员的学习规律,且组织实施也很难,对专业课教学的效果直接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2.4 各教材体系分支间的联系不紧密
目前,军队院校士官教材体系过于追求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对各分支间的关系关注极少,加上和别的学科或领域互相滲透、互相结合的不够深入,因此,当代军队院校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整体化的特征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来。教材建设缺乏整体考虑,以至于造成学员思路狭窄,缺乏创造力等严重后果。
2.5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不够紧密
为了充分提高军队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效能,在军事职业教育教育中推行双证制是特色所在,也是有效途径,其要求士官学员不旦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也是要取得的。由于缺乏进一步交流沟通,目前专业课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衔接的还不是很好。
2.6 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不够
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材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就包括纸质教材、教学素材库、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件等各种媒介。因此,在对士官学员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立体化建设。
3 军队任职院校士官教材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适应军院校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后续士官学员的学习效率,士官教材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为更好的适应未来的任职教学特点,士官教材要紧贴军队院校人才建设的聚焦点,章节设置要科学,内容编排要合理,从而使士官教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教材建设要遵循军队院校任职教学基本规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教材内容阐述要准确。教材要语法正确、语言流畅、插图恰当、题例规范。使用的名词、计量单位、符号和术语要符合国际规定的标准,还要满足国家和军队的相关规定。
3.2 注重教材概念方法和结论的实际应用
教材内容应尽量具有一定的可拼接性和可剪裁性,通过模块化组织,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剪裁出教学内容模块,构成类型不同的知识体系。此外,尽量是士官教学和现行的学时相适应,让教员对自己设计的思路和方案进行讲授,这对学员的研究和阅读也是有帮助的。
3.3 注重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编写教材时,要对传统士官教材的知识理论结构有所突破,对军事院校职业教育教材的实践性、实用性要重点突出,把现代科学技术和部队、科研院所教育训练改革的成功经验吸收过来,并充分反映到教材建设中来,努力打造士官教材的创新性。同时,要强调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要注重结合案例,紧密联系基层部队军事需求,使军队和本学科特色尽量得到体现,对任职院校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规律有很好的了解。
3.4 教材内容要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
整体来看,与本科学员相比,士官大专学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较弱,对此,编写专业课教材时必须对表现形式进行考虑。教材文字表述要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版面编排要力求版式灵活多样、图文并茂。新颖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语
总的来说,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要存在士官学员文化基础水平低,专业课程的设置特别是基础课程的设置相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完成士官教材建设这一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更要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各院校之间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来加强交流,避免各自为政,要开阔视野,互相取长补短,以扩大士官教材的适用范围,延长教材的使用年限。通过改进士官教材建设水平,来进一步提高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聂广星,孙亚军.把握任职教育特点,深化士官院校教学改革[J].法治与社会,2009(35):310.
[2]何志勇.加强士官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J].中国集体经济,2010(30):170.
4.军队建设与拥军爱民 篇四
新中国成立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对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做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强现代化的陆军,并建设空军和海军,以巩固国防。”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时的讲话中也郑重强地调了“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还讲过:“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很大成就。
拥军爱民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的统称,也称双拥工作,它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1938年5月,毛泽东就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1943年,他又在延安亲自倡导和推动双拥运动。
在新中国,解放军除了肩负国防重任外,还肩负着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防灾救灾等重任,并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也是大力支援国防建设,拥军优属。每逢“八一”、“春节”等节日,都会开展走访慰问现役、退伍、转业、复员军人和烈、军属。
5.如何加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 篇五
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四有”革命军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部队官兵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我们应当如何加强基层部队的文化建设呢?
(一)完善基层俱乐部的基层设施
基层俱乐部的基础设施就是场地和器材,这是俱乐部构成的主要物质因素,同时又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总部对基层俱乐部场所的建设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从2000年12月,由总政总后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连队及相当单位要建立俱乐部”。到 2004年5月,总政总后下发的《军队基层文化建设暂行规定》指出:“文化设施包括室内外文化场所、文化装备及文体器材和营区文化环境,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勤俭办事,合理配置,综合利用,逐步完善和配套。”在连队俱乐部场所中,应配有桌椅、彩色电视机、音响设备、篮球架、乒乓球台、台球桌、小型健身器材、锣鼓箱、乐器箱、文娱箱、图书箱等器材。边海防和驻边远地区分散执勤连队,还应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有条件的还可建和旅团政治工作网相连接的电脑网络系统等。俱乐部作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场所,应该有一定的场地;有一定的文体活动器材;有一定的文化活动资料。连队俱乐部场所的建设,指连队学习阅览室、荣 誉室、综合娱乐室、综合运动场等场所的建设。
(二)加强基层文化骨干的培养
文化活动的开展骨干人员缺和素质低的问题是制约和影响基层俱乐部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基层俱乐部应按照“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设施完备、效果明显”的总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地,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活动制度,把加强俱乐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纠正“重建轻管”的问题,确保俱乐部建设健康发展。随着俱乐部建设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在充分挖潜传统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有利条件,拓延活动形式,丰富浓郁文化氛围,愉悦官兵身心,提升文化素养,展示新时期官兵精神风貌,从而提升俱乐部建设的层次,充分发挥俱乐部建设在部队建设中的精神保障作用。最后要切实保障俱乐部建设所需时间、人员、经费,尽量避免因其他工作任务紧就调换人员,时间让位,投入分流现象。
(三)广泛经常地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体育每月有比赛”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在坚持经常、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读书活动: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风气,引导官兵通过读书陶冶情操、求知成才。官兵每天要阅读报刊。并开展读书演讲、阅读欣赏、知识竞赛等活动。歌咏活动:连队每周要组织教歌,官兵每季度要学会3—5首新歌,人人会唱《国歌》、《军歌》,战士服役期间至少会唱50首优秀歌曲,旅团结合重大节日,每年组织l—2次歌咏活动。
6.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篇六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强调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强国的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强国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面向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和平安宁,必须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世界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但天下还很不安宁。国际体系进去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时期,各种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大国关系进入全方面角力新阶段,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我国周边安全的复杂性、多变性趋于明显。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计划将60%的海军军舰部署到太平洋地区,还将把其本土以外60%的空军部署到亚太地区是亚太地区日益成为国际战略和博弈的焦点;日本积极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个别海上领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和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查,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我国周边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东突”、“藏独”分裂势力危害严重,反华势力图谋制造“颜色革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更多挑战;随着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形态加速演变,世界主要国家大力发展军事高新科技,抢占太空、网络空间等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积极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加紧推进军事转型,重塑军事力量体系。在这种复杂的安全态势中,军事力量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才能有效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安全,才能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断然出手、决战决胜。
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们的军队不仅要保卫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而且要保护海洋、太空、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安全;不仅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也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做到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军事力量就要达到哪里;不仅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而且也要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为国际和地区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埋头苦干,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缩小与军事强国的差距,为最终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人民解放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党独立领导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人民军队在党领导下,走过了光辉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为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人民军队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指出“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这些好的制度和作风,在和平建设时期,仍要继承和发扬光大。
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目标,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不懈追求,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适应了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抓住了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党在新形势建军治军的总方略。
第一,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人民军队是党缔造的,一诞生便与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80多年来,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这是我们军队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久治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一些敌对势力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就是妄图动摇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要头脑清醒,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最紧要的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要靠一套制度作保证。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行当位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要坚持把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政治自觉,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第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力,是为打胜仗而存在的。新形势下人民军队的只能使命不断拓展,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变。历史经验表明,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直接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成绩。同时也必须看到,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军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够,这些问题依然很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在广州地战区考察时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根本标准,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要推动军事战略创新发展,坚持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立足最复杂最困难情况搞好应对强敌军事干预的战略筹划;要坚持不懈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练兵打仗、带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牢固树立立足现有条件打胜仗的思想,真抓实备、常备不懈,努力把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到新阶段;要坚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是部队都练就过硬的打赢本领。
第三,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作风优良市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古往今来,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为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培育和形成了一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关系军队建设全局,关系军队形象和战斗力建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军队的性质永远不能变,老红军的传统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远不能改。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部队也有所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自毁长城,必须以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坚持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把军队的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以作风的根本好转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保证。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践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为核心,下大气力整肃军纪,坚决克服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现象,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想象;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强化强基固本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来抓,推动集成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7.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篇七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
(一)“瞄准岗位”,确保扭住使命、胜任岗位。
所谓“瞄准岗位”,就是要在任职教育过程中,必须切实以军队岗位任职需求以及该岗位对学员能力素质的实际要求为牵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调整来提高学员胜任岗位的能力。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必须依据初级军官的任职需要,把握历史使命,瞄准军事思想、军事科学发展前沿和装备发展的实际,贴近作战任务,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要。
(二)“注重实践”,提高理论转化效果。
所谓“注重实践”,是指任职教育要始终贯彻“实践出真知”的原则,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育实践的环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突出岗位实践环节,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加强对学员实践热情的调动,实现学员对所学专业知识、管理理论、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员适应任职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开放互动”,优势互补育人才。
所谓“开放互动”,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以往封闭式的教学传统,打破某一院校独立教学的模式,将任职教育学员的教学工作融入内外部交流互动的环镜中,使各种教学力量扬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四)“教育并重”,增强任职培训的后效性。
所谓“教育并重”,就是要在注重传授学员军事理论和军事高科技知识,提升学员的军事专业技能和政治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员的军人意识、人文素质和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初级任职教育的延续性特点有两层含义:一是初级任职教育与中级、高级任职教育有着一定的延续性。学员在初级任职教育阶段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将对后续任职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初级任职教育将对学员今后的工作岗位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提升教学目标,满足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求
(一)强化“三种精神”。
着眼解决毕业学员对第一任职思想准备不足的问题,突出强化“三种精神”,确保思想政治过硬。一是信念如钢。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二是无私奉献。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培养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职业品质。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服从大局,正确对待和处理的相互关系。三是爱军尚武。不断淬炼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和顽强品格,打牢坚实的技战术基础。在任何条件下,都始终以打仗的标准来锻炼自己和要求部队。
(二)提升信息素养。
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求,扭住“信息化”核心,夯实军队初级指挥人才信息素质能力基础。一是信息意识。有强烈的信息时代观和信息化战争观,善于用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谋划、指导工作。二是信息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建设等理论知识。三是信息技能。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会利用信息平台获取、处理信息。四是信息运用能力。善于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并掌握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作战的组织实施方法,能带领部(分)队进行信息化建设。
(三)培养“五种能力”。
紧紧围绕军队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主线,提高任职能力。一是作战指挥能力。把握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熟悉组织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分队作战的程序、方法。二是组织训练能力。了解和掌握军队分队训练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动态,熟悉组织训练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军事训练法规和组织实施的基本要求,能结合实际探索和创新训练的方法与思路。三是政治工作能力。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掌握信息条件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及要求,熟悉军队分队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并掌握组织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要求。四是管理教育能力。了解现代条件下基层部队管理教育的特点规律,熟悉军队分队经常性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管理、创新管理教育方法。五是开拓创新能力。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学习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武器装备信息化改造、软件开发等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研究解决装甲部队信息化建设和训练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改变教学方式,凸显学员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开展“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员指导启发,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员观察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做出判断,找出规律,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其核心是“激疑启思,变教为导”。它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原则,还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是任何教学都应该坚持贯彻和应用的。
(二)开展“学导式教学”。
“学导式教学”,是以学员为学习的主体,以教员恰当的启发引导为主线,以优化学员智力能力结合为目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质量为主旨,教学双方互动合作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在教学体系中居较高层次,其最大特点在于:学在导前、学中有导,以导引学、学导结合,把教学活动的重心转移到学上,充分发挥学员的优势与潜力,实现“学会”与“会学”的统一。
(三)开展“研讨式教学”。
8.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篇八
一、军地携手打造新型军事人才高地
(一)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国防生就是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为军队定向培养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可从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或从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选拔。
(二)扩大直接吸收地方大学毕业生的规模。从招收高中毕业生转向招收大学毕业生,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充分利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和知识优势、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效益的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的人才需求、加速培养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需要。这将大幅度提高军队人才培训的起点,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三)联合共育,复合锻造。在培养合格国防生的探索中,军地“接力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全军各大单位逐步实行了国防生4年在地方大学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到军队院校加学1年军事课程的“4+1”模式,海军、空军还试行了国防生先在地方大学学习、后入军校学习的“2+2”、“3+1”等联合培养模式,武警部队则在复旦大学首创了“入学即入伍”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有效提高了国防生的第一任职能力,缩短了他们到部队后的适应期。
二、军队院校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會的发展,先进的文化知识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日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多维的思维空间和日趋复杂的课程设计,对教育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对分离正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较,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任职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大学后军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造素质,注重学员素质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根据各级岗位任职需要,任职学员边学边用、学完能用的岗位需求。
三、军队构建院校任职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
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承担任职教育的军队院校必须以培养信息化人才为牵引,找准任职教育和信息化发展的结合点,努力构建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科学把握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增强任职教育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求、贴近作战任务的岗位指向,使办学方向更明确,办学环境更开放,教学内容更超前;在科学把握任职教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立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实践带动科研,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用教学科研的双轮驱动办学水平的提升。应积极探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寻找任职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点,坚持把胜任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突出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科学思维、信息素养和实战能力等,形成信息主导、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特色。必须加强与部队沟通、交流及合作,适时了解部队装备、训练和演习等情况,将院校教育与部队建设两套系统衔接起来,把课堂与岗位、操场与战场连接起来;必须拓宽社会教育资源的引进渠道,加强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的协作,积极吸纳和利用社会人才为院校任职教育服务,以综合集成之法,育具有综合素质之才。
四、用信息化内容充实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向信息化渗透。把信息化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主线,坚持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同步,与一体化联合战役战法创新同步,与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发展同步,把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和新训法融入教学,特别是要充实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教学内容,增大高科技和信息战含量,在基础军事理论教学中突出信息化,在军事专业技能训练中突出信息化,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逐步构建起信息化教学内容体系。按照信息化战争对学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对课程设置、学时安排重新进行优化整合。应加强对信息化战争和部队信息化训练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充实主干教材的信息化内容,构建与任职教育相匹配的新型课程模式。任职教育必须打破旧的组训格局,建立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特点相一致,与部队信息化训练相一致的新型组训模式。
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应运用各种先进的现代技术改革教学手段,为实现任职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构建一体化教学训练系统。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现有校园网络进行优化整合,对基础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拓展其功能,使之既可进行异地一体化联合教学训练,又可实现教学网络化、可视化和远程化,为信息化教学提供“资源丰富、通畅快捷、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平台。应和军地高校、科研院所、作战部队等广泛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关系,依据数据库格式标准和信息传输协议,建立安全通畅的信息传输通信网络,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最优化、最新化。
六、用信息化要求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保障一体化。必须按照“设计起点高、资源配置优、设施设备新、科技含量高、综合功能强”的建设目标,加强教学训练场地建设,加强专业教室、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建设,为教学训练提供信息化的物质保障,实现“导调指挥自动化、情况显示模拟化、信息传输实时化、训练保障信息化”。实战环境虚拟化。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着力构建以未来信息化作战环境为背景的虚拟化作战训练环境,能够随时生成各种作战条件,满足单兵技能训练、敌我对抗训练、集群演练等各种要求。训练场地基地化。必须按照基地化、节约化、标准化的要求,从技术设施、训练器材、武器装备、场地规范等方面加强野外训练场地建设,为学员适应实战化联合训练提供保障。
七、结语
只有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才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证明了人才的价值往往比武器更重要。
9.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篇九
军事科学院 袁德金 马德宝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大转折、美苏等诸多国家仍忙
于冷战对抗之时,邓小平以一个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捕捉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及时调整了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从方方面面进行拨乱反正。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他毅然决定,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由“盘马弯弓”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大力推进精简整编,努力探索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由此为起点,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形成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瞻远瞩,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冷战的帐幕已然拉开。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在朝鲜战场上,中美展开了面对面的战争较量。1951~1958年间,美国在亚太地区拼凑了针对中国和苏联的7个军事集团。为抗击美帝的战争威胁,中国被迫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准备。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国一度面临两霸施压的艰难境地:美国在中国南面侵略越南、老挝,苏联集结军队于中苏边境并多次进行武装挑衅。为预防万一,毛泽东提出,要加强战备,准备打仗,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为此,还实施了“三线”建设,并提出了“山、散、洞”的原则。这一时期,在美苏两霸的战争威胁下,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得不一直处于“盘马弯弓”的临战状态之下。
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苏联对我的威胁也受到“一条线”战略的制约。在国际上,冷战虽继续进行,但美苏对抗有所缓和,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1981年,邓小平在认真分析国际战略形势的新特点后指出,“我看大仗几年打不起来,不要搞那些人为的紧张。美苏两霸在战争问题上,谁也不敢先发动。我们不要自己吓唬自己,造成人为的紧张。”1984年召开的军委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更加明确地指出:“仗打不起来这个话,我们多次讲过。过去讲10年,现在过了几年,还可以说10年。”
基于这些判断,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开始酝酿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并着手推进军队的精简整编。
1985年5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实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和贯彻我国政府减少军队员额一百万的战略决策,研究制定落实这一决策的措施和步骤。
会上,邓小平同志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了变化,对外政策也有了变化,这是两个重要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他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我们好多的决策,包括一、二、三线的建设布局,“ 山、散、洞”的方针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是苏联,一个是美国,而这两家都不敢打,一是因为这两家都有毁灭对方的能力,因此谁也不敢先动手;二是两家在全球的战略部署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不敢动;三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因此,世界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的,由于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战争因素还会发展。但是,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将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邓小平同志说,根据这个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希望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至少在本世纪内,不要发生世界战争。这是可能的,不是空话。
“第二个转变,是我们的对外政策。”邓小平同志说,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发生变化,我国的对外政策也要有一个改变。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
邓小平同志说,现在看来,这两个判断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要坚持下去。基于这两个判断,他强调,我们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建设是我们的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同时,邓小平同志也强调,军队装备的现代化,也是个大局。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等到我们的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
1985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央军委适时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策,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从临战应急状态转向相对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从而较早主动地走出了冷战的阴影,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赢得了主动,争取了宝贵时间,也使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统揽时局,明确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针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0多年间,邓小平不仅使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而且还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原则。
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一支和平力量,中国的发展会对世界和平的维护做出积极贡献。中国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自己永不称霸。为推动世界和平,邓小平主张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冲突,反对在国际交往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结盟和对抗。1984年2月,他提出“不用战争手段,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世界上的许多争端。作为一名政治家,邓小平认识到,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存在的世界上,要维护和平和安全,就必须建立起强大的国防,用强有力的防卫,来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的安全和主权。1989年10月,他对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邓小平认为,坚持国家利益原则,就需要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1989年12月,他说:“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作为人民的国防,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军区别于历史上一切军队和其他国家军队的本质规定。邓小平要求,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我军必须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
把现代化作为国防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近代史的苦难,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性。早在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防” 的号召,并将其作为国防建设的根本目标。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国防现代化同样受到了严重冲击。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和军委工作后再次明确指出,把现代化作为国防建设的根本目标。1977年,他明确表示,我们还有人民战争经验,还要向国防现代化方向发展;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同时,他还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此设定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模式。那就是,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必须实现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的现代化。正是认识到这一历史规律,邓小平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为国防现代化提供深厚的社会、物质、技术、制度支撑。1978年,邓小平就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开始。要从教育着手,提高文化水平。正是沿着这条道路,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提升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代代中国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富国强兵之梦,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正在逐步走向现实。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国防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军队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如何建设军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着眼未来战争需要,立足我军现实的基础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应该指出,“三化思想”,在毛泽东的建军思想中有过充分的论述和体现。但是,明确、集中、系统地论述“三化”,则是邓小平建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更为突出的是,他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把现代化更加明确地、始终一贯地、实实在在地作为军队建设的主要目标。邓小平认为,我军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不适应,即打赢和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足。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但是,我军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围绕现代化这一中心,革命化提供政治保障,正规化提供制度保障。可见,邓小平在坚持现代化这个中心的同时,又坚持革命化、强调正规化,高度重视军队的革命化建设,把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了军队建设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的辩证统一。
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邓小平指出,坚持经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建设大局。全国党政军民,要一心一意地服从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千方百计使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起来。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为此,他采取了以下一些主要措施:一是减少军队员额服从经济建设。19 81年,邓小平指出:“要重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必须明确服从经济建设,不然国防建设也是空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军队员额减下来。”据此,他在1985年做出了我军裁减员额100万的战略决策。二是积极参加支援国家建设。邓小平强调指出,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无论空军也好,海军也好,国防科工委也好,都应该考虑腾出力量来支援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是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他指出,军队培养两用人才的工作真正做好了,部队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就容易了。我们军队培养了不少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把其中一些人才转业到地方各行业去,对地方也是个支持。
科学决断,推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举措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采取什么样的建设举措,是一个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实际,结合世界各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普遍规律,推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新举措。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坚持战斗力标准,压缩数量,提高质量。邓小平强调,军队建设要搞少而精,真正顶用的。在相对和平时期,国家面临的战争威胁不再那么迫切,军队不必要时刻准备早打、大打甚至打核战争,因而,也就没有必要保持太大的规模。和战时或战争威胁十分迫近相比,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更加讲究质量和效益,而不是规模和数量。为此,邓小平提出,军队要消肿,大力压缩数量。1975年7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研究精简整编,解决肿的问题。军队膨胀起来,不精干,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1985年作出了百万大裁军的战略决策。邓小平还强调,精兵不仅是要减人头,还要调整结构,建立与现代战争相适应的指挥体系。他指出,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人数虽然多,但是素质比较差。因此,提高质量,大力建设现代化,是我军建设的内在需要。为此,他指出,“ 要‘消肿’,不改革体制不行”,这“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他还说,“现在提出‘消肿’,主要是要解决军队机构重叠、臃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级指挥不灵等问题”;“主要是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 ”。他还明确指出,现代是合成军队作战,要搞些合成军,合成师,逐步地把部队合成起来。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军队提高战斗力有两个基本途径:作战和训练。在战争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作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没有战争的相对和平时期,军队提高战斗力,主要依靠教育训练。鉴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从教育训练中要战斗力。1975年,邓小平在抓军队整顿时就指出:“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并提出军队“要准备打仗”。1977年8月,邓小平针对“四人帮”给军队建设带来的破坏,再次强调:“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邓小平认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是现代战争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的体现。他说:现代战争是合成军队作战,“如果不注意军队训练,至少在战争初期要相当倒霉就是了。”随着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越来越复杂,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由此产生的指挥和保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经过事先培训就拿起枪杆子上战场,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发展需要。邓小平认识到,现代军事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大力加强军事院校的建设,突出军事教育的战略地位。他指出,军队过去主要是靠打仗训练干部,现在不打仗,主要靠学校训练干部。他要求,把更多的干部放到学校去训练,并对如何办学,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对指导我军新时期军事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国防科技水平。20世纪70年代末期后,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使科技对经济、军事和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入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就必须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他明确指出: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高科技,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国防高科技。他说,如果 20世纪60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这一伟大决策,对于我们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军队来说,无疑在保持我们传统优势的同时,开辟了一条顺应世界潮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之路。
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在和平时期,军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通过连续的、自觉的改革来实现的。邓小平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又一次革命。因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的改革,成为他领导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推动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一个战略举措。邓小平认识到,制度建设对于军事改革来说,更为困难,更为重要,也更具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1981年7月,邓小平就表示:改革,“归根到底要解决军队的制度问题。”还主张,要把军队改革与全面改革结合起来。他说,“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此外,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把改革贯穿于军队建设的全过程。强调改革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靠搞一两次大的行动就能完成的。这种长期性,是由国家全面改革的长期性,社会变革的持续性和军事变革的不断发展等方面所决定的。因而,1975年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就多次提出和推进多方面的调整改革,使国防和军队建设驶上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轨道。
10.军队人才队伍建设 篇十
强军兴军的科学指南
责任编辑:sxs1 来源:解放军报
日期:2016-05-23
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印了《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2016年版)》。本报从今日起分章节予以摘登,供部队和官兵学习参考。——编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主席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习主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重视、亲抓实抓,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高利益,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围绕强军兴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军事篇”,鲜明回答了在世界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时与势的重大判断,是谋划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点;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加强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引领;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是统揽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纲;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是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深入推进政治建军、备战打仗、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是强军兴军的战略举措和布局;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是军队建设发展的组织保证;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推进强军事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重要内容,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战略目标、使命任务、指导方针、强大动力、根本保证、科学方法等,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
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植根实践又指导实践,彰显出巨大的真理价值和实践威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紧紧扭住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加强政治建军,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遂行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紧紧扭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部队生机活力不断释放;紧紧扭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部队政治生态明显好转;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三个根本性转变”,部队依法运行局面正在形成。几年的经历很不平凡,努力很不平凡,成绩也很不平凡,国防和军队建设年年都有新气象,解决了一些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这一切成就和进步的取得,根本就在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根本就在于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导。实践充分证明,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必将指引我军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关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责任编辑:sxs1 来源:解放军报
日期:2016-05-23
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高度,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回答了为什么要强军、强军目标是什么、怎样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这个重大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总方略,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引领。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
强军目标总结了我们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明确提出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引领我军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毛泽东同志领导制定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指引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习主席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强军目标,既坚持我们党提出的军队建设目标不动摇,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时俱进,是对我军建设目标任务作出的新概括新定位。
强军目标考量了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安全和发展面临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干扰遏制压力明显加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安全环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国防实力要同经济实力相匹配,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一步,国防实力就要跟进到哪一步。现在我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国防实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一个大的提升,否则就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安全保障。强军目标的提出,就是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着眼实现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
强军目标着眼于解决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国防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军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加快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但要看到,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军打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强军目标的提出,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明确了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为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
2.强军目标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习主席指出,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不只是面子,而是面子里子都要有样子。总结我军历史和现实需要,“军队的样子”就是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强军目标强调的这三条,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军队生死存亡。建军治军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要害,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习主席指出:“听党指挥是我军建设的首要,是我军的命脉所在。这一条丢了,其他工作再怎么做,最终也会全盘皆输。”我军能够无往而不胜,最终战胜一切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压倒,坚决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建军之魂、强军之魂。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宝,也是一切敌人最惧怕我们的一点。新形势下,必须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做到保持一致、维护权威、听从指挥,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如果军队在战场上打不赢,那是要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的。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战绩。但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从这些年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遂行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的情况看,“两个能力不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有些方面的差距还在拉大,有些方面的短板和弱项越来越明显。新形势下,必须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更加坚定自觉地抓备战谋打赢,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习主席指出,“我军要强起来,作风必须过硬”。在长期实践中,我军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能否保持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关系军队生死存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关系社会主义红色江山会不会改变颜色。新形势下,必须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锻造铁的纪律,纯正部队风气,巩固发展良好内外关系,确保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与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是一致的,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全面建设思想是一致的,统一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实践。
3.把强军目标要求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能不能贯彻落实好强军目标,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关系我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关系我军在世界军事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强军目标怎样在军队各个领域各个单位贯彻落实,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结合部队实际做深做细,在深化、具体化上下功夫。
贯彻落实强军目标,首先要领会精髓要义、增强认知认同、坚定信念信心。强军目标只有得到广大官兵理解和认同,变成广大官兵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真正成为推动部队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要深入推进强军目标学习教育,进一步把官兵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强军目标上来,进一步凝聚强军兴军的意志和力量。结合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实际,结合官兵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加深学习理解上求深入,在更新思想观念上求深入,在推动实践转化上求深入,防止和克服“表面化”“口号化”“贴标签”现象,确保取得扎实成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转化运用,把学习贯彻强军目标同解决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深化部队改革创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强劲动力。
强军目标能不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关键在各级党委。各级党委要切实发挥在实现强军目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增强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确立与强军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想问题、作决策、抓建设,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实现强军目标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把强军目标细化分解为部队发展的具体任务和指标,形成聚焦强军的工作导向、评价导向、激励导向,把贯彻强军目标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到位。
4.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
实现强军目标,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部队所有工作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也全靠基层。要牢固树立强基固本思想,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实现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向基层拓展、向末端延伸。
坚持扭住党的组织抓基层。“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党领导军队的重要原则和制度。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担负着建设和掌握基层部队的重要责任。“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必须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用劲,选准配强正副书记,帮建党支部,帮带书记队伍,提高解决自身问题、领导部队全面建设和带领官兵遂行任务的能力,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让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思想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强化基层党组织管党员、管干部的职能,建设过硬的干部队伍、士官队伍、党员队伍。积极探索动态分散条件下加强基层建设的特点规律,做好“动中抓建”的各项工作,确保既完成任务出色、又全面建设过硬。
坚持扭住战备训练抓基层。基层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战备训练来进行,战备训练抓得紧,官兵像“小老虎”一样嗷嗷叫,部队就能带上去、打胜仗。战备训练一松,部队松松垮垮、疲疲沓沓,就会百弊丛生,什么问题都可能出。要结合担负任务深入研究和实施针对不同作战对手、战场环境的战法训法,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活动,激励官兵争当训练尖子、技术能手、精武标兵,营造练兵打仗的浓厚氛围。基层建设“硬件”要硬,“软件”也要硬。现在官兵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各项保障搞得不错,这是好事。同时,也要防止条件好了吃苦精神退化、战斗意志松懈的问题。战士就是战士,战斗队就是战斗队,战斗力就是战斗力。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推进强军文化建设,克服“骄娇”二气,引导官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坚持扭住官兵主体抓基层。离开基层官兵,再宏伟的战略也不能实现,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发挥不了作用。要坚持相信和依靠广大官兵,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官兵把基层建设好。适应新的时代条件下基层官兵特点,加强部队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三大民主”建设,强化官兵主人翁意识,保障官兵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尊重基层的工作安排权、人员使用权、财物支配权,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增强基层内生动力和工作主动性。组织好团以上领导和机关干部下连当兵、蹲连住班,培养干部对士兵的感情,培养士兵对干部的感情,培养全军官兵对军队的深厚感情。时刻把基层官兵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力物力财力向边防、向高原、向基层、向一线倾斜,积极主动、千方百计、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增强官兵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
坚持扭住厉行法治抓基层。把依法治军作为基层建设的基本方式确立起来,按照条令条例规范基层建设,把一线指挥部、一线战斗堡垒、一线带兵人队伍搞坚强,狠抓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保持部队正规秩序和安全稳定。坚持依法带兵,深入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各级领导机关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形成抓基层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工作统筹,搞好“关闸分流”,坚决纠正“五多”,减少部队忙乱。风气连着士气。要坚决纠正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严禁吃拿卡要、收受官兵钱物,严禁侵占官兵利益,严禁随意插手基层敏感事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5.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的实践
中国梦、强军梦是人民的梦、国家的梦、军队的梦,也是每个官兵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强军梦为每名官兵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每名官兵有奋斗有担当,强军兴军就有希望有力量。要发挥广大官兵为实现强军目标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把个人成长与实现强军梦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强军兴军征程中书写出彩的军旅人生。各级要关心官兵全面发展,为他们在军营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创造有利条件,形成同心实现强军梦的生动局面。
实现强军目标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奋斗,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建设强大军队是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肩上。我们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带领部队实现强军目标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一心一意想强军、谋强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强军目标能力。广大官兵要把爱党之情、报国之志、强军之行统一起来,坚定信念、忠诚使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关于正确把握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
责任编辑:sxs1 来源:解放军报
日期:2016-05-24
搞好国防和军队建设,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窗口期,也是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习主席指出,要紧密结合军队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强调,在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上要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到二二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打下更为扎实的前进基础。
1.更加注重聚焦实战
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使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我军许多年没打过仗了,尤其缺乏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经验,各项建设成果缺乏实战检验,现在部队建设中仍有许多同实战贴得不紧的现象。这反映了我军建设一个很大的不足,如果不坚决扭过来,可能越发展就离实战越远。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决纠正同实战要求不符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确保部队建设发展经得起实战检验。
提高军队建设实战水平,关键是要强化作战需求牵引。要把作战需求搞准搞透。现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耗资巨大,如果作战需求搞不准,投下去了,不仅会影响战斗力建设,而且会造成巨大浪费。浪费了财力是大事,浪费了军事斗争准备时机是更大的事,会酿成不可饶恕的历史性错误。规划实质是设计军队的未来,必须有战略视野和前瞻眼光。要着眼未来十到二十年来筹划,把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作为一个基本原则鲜明地立起来,加紧研究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需求生成机制,确保作战需求贯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习主席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军事领域创新和竞争尤为激烈,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这些年,我军建设发展主要靠投资要素驱动的特征比较明显,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但目前再一味靠大水漫灌式的增加投入,作用有限而且边际效用递减,很难持续下去。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军建设发展和战斗力提升的突出矛盾。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军队建设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不断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抓创新,必须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理论虽然是抽象的,但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军事战略创新也好,军事科技创新也好,其他方面军事创新也好,都离不开理论指导。我军军事实践发展很快,有不少重大问题亟需从理论上作出回答。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是什么?如何筹划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如何提高军事管理科学化水平?如何增强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等等。现在,一些军事理论研究,对上同决策脱节,对下同部队脱节,对外同对手脱节。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开阔视野又不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既开动脑筋又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超前性的军事理论体系,为强军兴军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从实际看,关键是要在战争和作战理论创新上求突破。要密切跟踪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研究高新技术发展运用及其对战争的影响,研究军事斗争准备重大现实问题,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作战理论体系。
抓创新,必须下大气力抓科技创新。习主席强调:“谁牵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唯创新者胜。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否则就会陷入战略被动,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当前,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一些主要国家在科技创新上动作很大,企图形成新的压倒性技术优势。我军在高新技术方面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储备远远不够。要奋起直追、后来居上,加紧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老大难问题,加紧提高信息网络自主可控水平,加紧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发展,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增强技术敏锐度和理解力,做到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争取实现弯道超车,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抓创新,必须下大气力抓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对降低我军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增强我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支军队,理论指导再好,武器装备再好,战斗人员再多,如果管理一团糟,各项要素不能集成发挥作用,也是打不了胜仗的,甚至可能是打不了仗的。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军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抓创新,必须下大气力抓人才集聚。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当年搞“两弹一星”,我们虽然物质极端匮乏,但有一批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那样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动我军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要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待遇适当、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军事人才队伍,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抓创新,必须下大气力抓实践创新。推进军队改革创新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努力。我军蕴含着巨大创新潜能。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激发官兵锐意进取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激励大家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全军的自觉行动。要弘扬创新文化,尊重创新、崇尚创新,完善有利于释放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机制,发掘、培养、集聚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各级领导要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创新、支持创新、引导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
3.更加注重体系建设
信息化战争拼的就是体系,作战行动讲究联合性、协调性、整体性。这对成体系筹划和推进军事力量建设提出了刚性要求。要牢固确立信息主导、体系建设的思想,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标准推进各项建设,统筹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统筹各战区、各军兵种建设,统筹作战力量、支援保障力量建设,全面提高我军体系作战能力。
网络信息体系是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为主要特征的复杂巨系统,是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基本形态,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支撑。要扭住网络信息体系这个抓手,推动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运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联通性,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加强体系建设,必须在提高新质战斗力上求突破,发展真正顶用管用的东西。如果费了很大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后搞出来的是落后的甚至无效的东西,那还不如不搞。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速发展、一体发展,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努力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军事力量体系。
发展体系作战能力,也不是说别人搞什么我们就非得搞什么,而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坚持非对称思想,坚持敌人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断提高有效慑敌制敌战略能力。
4.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我军组织结构日益复杂,专业分工更加精细,对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当今现代化军队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长期以来,一些部队对实际情况若明若暗,作决策凭经验、拍脑袋、靠感觉,定方案笼而统之,抓工作大而化之,发展方式粗放,组织实施不精准,这个现象在有的部队还非常突出。
军队建设发展要精准,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叫解决了问题,都要贯彻精准原则。加快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健全以精准为导向的管理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发展精准度。
改进决策方式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完善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规划是重大决策的具体化和集中体现,要强化执行力,把军队建设发展各项规划任务落到实处,不能打折扣,不能搞变通。
把过程控制摆在战略位置来抓。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评估、督导、调控机制不健全、方法不科学,什么事都大呼隆、大兵团作战,雨过地皮湿,没有解决问题。加强专业化评估,加强督导的针对性和刚性约束,加强相机调控、定向调控,健全重大任务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军队建设重大资源要统筹调配。现在,对经费、人才、装备、设施等资源的管理使用不够科学,往往是各管一摊、各抓一段,综合效益不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支出刚性加大的情况下,确保军费正常增长是很不容易的。要强化集中统管,统筹增量和存量,增量资源的投向和投量要合理确定,存量资源特别是闲置资源要统筹调剂,以结余补不足,以闲置补急需。
5.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从实践看,军民融合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坚持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探索建立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多元主体、多方利益,要创新政策制度,加快相关立法工作,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法规制度保障。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军地双方都要深化认识,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利益壁垒,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对我国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把这些领域作为军民融合的重点突出出来,合力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军队要改变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的发展模式,加快把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
——关于贯彻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方略
网站编辑:sxs4 来源:中国军网
日期:2016-05-25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我军是人民军队,是革命的武装力量,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看家本领,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我军同一切其他性质军队的最大区别,也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习主席亲自决策到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深刻阐明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确立了党在强国强军进程中政治建军的大方略。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更加坚定自觉地贯彻政治建军要求,确保部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我军政治工作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创立于建军之初,奠基于古田会议,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主席指出:“古田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古田会议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制度,提出了解决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的原则方向。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回过头来看,古田会议奠基的我军政治工作对我军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使我们这支军队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从那儿以后,在党领导下,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政治工作实质上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要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必须做到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我们党在军队各级建立了党的组织,班排有小组,连队有支部,营级以上单位建立党委,党的领导直达基层、直达士兵。我们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越是在重大考验面前越能显现作用。从中外历史和现实看,在有些国家,军队指挥官甚至一个中下级军官就可以把队伍拉起来造反。然而,在我军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队伍被敌人拉过去,也没有任何人能利用军队来达到其个人目的。我们只要牢牢坚持党指挥枪,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为我军战胜强大的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习主席指出,占领思想,铸牢军魂,是我们的根本力量所在。人民军队强就强在这一点,敌人最怕我们的也是这一点。在长期实践中,我军通过深入的政治工作,靠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靠着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精神,完成了世所罕见的万里长征,以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朝鲜战场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强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血战到底,这是人民军队的信条。
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关系军队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军作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军一开始就建立了严明的群众纪律,军之所至,秋毫无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官兵。我军历来强调官兵一致,在政治上完全平等,在生活上同甘共苦,形成了区别于旧军队的新型官兵关系。军队就像一个大熔炉,把农民、旧军人、俘虏兵熔化改造成为英勇的革命战士。艰苦奋斗是我军的政治本色。我军能够吸取李自成军队进北京后“庞大的人马都在京城里享乐”的教训,没有成为李自成第二,从根本上说是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官兵的结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长期实践中,我军政治工作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作风,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坚持围绕党和军队中心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坚持实行自觉的严格的纪律,坚持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等等。这些优良传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内容。我们一定要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2.扭住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不放松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命脉所在,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必须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要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决不能有任何动摇、任何迟疑、任何含糊。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关键是要达到“绝对”这两个字的要求。坚持领导和坚持绝对领导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的话,不就成了文字游戏?既然有区别,既然讲绝对,军队在行动上就要体现出什么叫“绝对”。所谓“绝对”,就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的唯一性、彻底性和无条件性。不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必须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不论平时还是战时,都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论党和军队重大方针政策还是具体工作部署,都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大是大非不含糊、小事小节不走样。
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确立了党对军队实施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都必须始终不渝坚持。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守不住,军队就会变质,就不可能有战斗力。
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是宪法规定的,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就是要坚持全国武装力量由军委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切重大问题由军委主席决策和决定,中央军委全面工作由军委主席主持和负责。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工作机制、信息服务工作机制,坚持按制度来、按程序走、按规矩办。在坚持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和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大前提下,要正确把握集中统一领导和按级分工负责的关系,该请示报告的必须请示报告,该自己负责的就要自己负责,既不超越权限,又不推诿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现在一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不真懂、不会用的问题,有的对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不甚了解,对党委常委会和首长办公会两者关系弄不清楚。这些认知上的不全面、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落实。必须认识到,党委制、双首长制、政治委员制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一种政治设计。对这个问题不理解或理解不正确,说明政治上还没有完全合格、完全够格。各级党委要把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作为第一位责任,坚定维护这套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党领导军队一系列制度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
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坚决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看齐。最核心最要害的就是把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向党看齐,就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军委决策部署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这是根本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也是党和军队必须坚持的根本经验,必须作为最高的政治要求来遵守,作为最高的政治纪律来维护。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抓好高级干部。军队要出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内部,出在高级干部身上。高级干部位高权重,出了问题就不是小问题,政治上出了问题危害更大。郭伯雄、徐才厚贪腐问题骇人听闻,但这还不是他们问题的要害,要害是他们触犯了政治底线。这就提醒我们,高级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一定要抓得紧而又紧,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可靠人手中。
要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是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一个焦点。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这是高度一致的。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策动“颜色革命”,加紧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根本目的就是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这方面的较量,看似不动刀枪、不见硝烟,但实质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敌对势力在这个问题上很有耐力,一刻没有放松行动,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要切实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加强思想舆论工作,以积极主动的工作占领部队思想阵地、文化阵地、舆论阵地,尽量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控制和转化灰色地带,遏制和改造黑色地带,切实防范敌对势力对部队的渗透破坏,使官兵增强政治免疫力,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
3.抓整顿下大气力解决问题积弊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一段时间以来,军队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集中点了部队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十个方面突出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否则军队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有病就要治,而且大病小病都要治,要及时治。必须贯彻整风精神,研究解决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为推动全军重整行装再出发提供有利政治条件。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弊之源。”对这些问题需要从政治工作的角度进行反思,认真总结教训。一是教育者本身受教育不够。“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现在,一讲教育,总是机关教育基层,上级教育下级,领导教育群众,而忽视了教育者本身,特别是对高级干部教育不够,挂空挡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成为死角。部队教育效果不好,固然有方式方法问题,但与领导干部自身不过硬有着直接关系。二是对领导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一段时间以来,对基层干部和士兵管得比较严,但对领导干部没有做到严格要求,在用权、生活、交往等方面管理约束不严格,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对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敢管、不愿管,甚至哄着护着,结果使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三是监督体系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权力是需要监督的,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异化,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大家普遍感到,上级监督太远、本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尤其是对主官的监督欠缺,对管人管钱管物部门的监督不力。四是制度建设存在漏洞。“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选人用人制度上存在漏洞,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不健全,给腐败提供了滋生蔓延的土壤。
做好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下篇文章,着力整顿思想、整顿用人、整顿组织、整顿纪律,激活强军兴军的强大正能量。坚持严字当头、以上率下,各级党委从本级抓起,对照检查、举一反三,持之以恒纠治顽瘴积弊,持之以恒抓好整改任务落实,切不能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更不能姑息养奸。巩固深化专项清理整治成果,突出整治重点领域行业风气和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特别是要下决心纠治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案件的影响,彻底查清并严肃处理他们的小圈子和违规使用的人,彻底清理和纠正他们私下运作勾兑的那些程序和规定,把军队干部队伍搞纯洁,把政治空气搞纯净。通过清理整顿,把老红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恢复好、保持好、发扬好,把部队搞得更加纯洁巩固,把广大官兵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前进。
4.最紧要的是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牢固立起来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习主席指出,当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最紧要的是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
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军人的灵魂,是克敌制胜、拒腐防变的决定性因素。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如果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那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什么问题都可能出。共产党人必须常补精神之“钙”,防止得“软骨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着力点就在确立正确的信仰信念,筑牢官兵精神支柱。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坚持思想领先,勤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元,引导官兵立根固本,打牢“三个自信”的思想政治基础,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要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性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推动形成是非功过分明、团结向上的风气,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反对好人主义和庸俗化倾向。坚持党性原则,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制度化、经常化,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立党性原则是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性原则的人和事作斗争。各级要支持和保护那些敢讲真话、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党员、干部,让“潜规则”失灵,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我军根本职能是打仗,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政治工作必须保障战斗力标准在军队建设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要健全完善党委工作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舆论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以刚性措施推动战斗力标准硬起来、实起来。对我军来说,政治工作本身对战斗力形成和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种把战斗力标准等同于军事标准、把战斗力建设同政治工作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政治工作,要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按照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探索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战斗力建设的作用机理,把政治工作贯穿到战斗力建设各个环节,融入到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
要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我们做政治工作主要靠模范带头,政治干部的表率作用本身就是最好的政治工作,这就叫行胜于言!现在,形势发展变化了,做政治工作方法手段多了,但模范带头并没有过时。官兵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军政治工作的威信受到了伤害,有的伤得还不轻,正所谓“为威不强还自亡,立法不明还自伤”。现在,紧迫的任务是要把政治工作的威信树立起来,回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等这样一些基本原则上来。坚持从模范带头抓起,从领导带头抓起,通过总结好典型、激浊扬清,善用好干部、惩处败类,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公道正派。
5.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政治工作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新形势下要引导官兵努力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
带兵就是带心。心指的就是革命军人信念坚定、听党指挥的灵魂。要把铸牢军魂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当前,官兵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年轻同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艰苦环境和复杂斗争的锻炼,对于党指挥枪的极端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认识不透。必须按照“绝对”两个字的标准抓好军魂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着力学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扎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子,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
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丰富“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内涵,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教育引导官兵从中汲取强军报国的精神力量。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发扬我党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永远保持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坚决防止和有力批驳歪曲历史事实、抹黑革命领袖、诋毁英雄人物等错误思潮和奇谈怪论,正本清源,扶正祛邪。
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的影响力是无形的,要使文艺工作在推动凝心聚气、明义修德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随着社会日益信息化和国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对军营的影响不容忽视。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巩固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引导官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革命意志、升华思想境界、纯洁道德情操,培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习主席强调,打仗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军人必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高昂士气,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甲午战争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是腐败问题,一个是用人不当,再一个是缺乏忧患意识,整体上战斗精神不够。平时畏战、忘战,战时畏敌,是不行的。练兵先练胆,铸剑须砺锋。要从思想上入手,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解决好官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等根本性问题。在缺乏实战检验的情况下,锻造战斗精神主要靠训练,要坚决摒弃搞花架子那一套,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摔打部队,砥砺指挥员战斗员的意志品质。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培养官兵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血性胆魄,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激发军人战斗精神,既要强调牺牲奉献,又要注重发挥政策制度的调节作用,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
6.着力推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特别是“颜色革命”的现实危险,面对艰巨繁重的军事斗争准备任务,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考试,我军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要紧紧围绕我军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不日新者必日退。”习主席指出,既要坚持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又要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用好用活网络平台,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推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盯着人做工作,不能见物不见人。脱离了人,政治工作就空对空了。我军官兵成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经历阅历、个人追求差异性大,部队教育管理、官兵关系呈现许多新特点。要深入细致分析研究官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找到穴位、把准脉搏,有的放矢做好工作。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抓住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形式上抓起来不难,但要真正取得成效就不容易了,关键是要突出其时代性和感召力。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教育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说不到官兵心坎里,激不起思想共鸣,没有找准穴位,打鼓没有打到点子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要取得实效,就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往深里想、深里做,不能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大路货,不能雁过不留声、雨过地皮湿。
军队宣传工作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面向官兵,发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坚持以广大官兵为中心,深入基层,眼睛向下,接上地气。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靠脚力、眼力、脑力得来好的内容,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努力构建适合国情军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军事传播体系。
随着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政治工作服务保证的领域和功能也要相应拓展。适应我国加快军事力量走出去的要求,做好部队在国外执行任务中的政治工作。树立大政工理念,把部队、社会、家庭衔接起来,把军内军外、网上网下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同时,要增强各级法治观念,依据法规制度指导和开展工作,防止和克服政出多门、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
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是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要在提高素质、改进作风上下功夫,努力建设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的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政治干部既会做思想工作又会指挥打仗,这是我军的一个传统。要努力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政治工作要成为行家里手,军事工作也要成为行家里手。强化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确保各项政治工作有效落实。政治工作是群众性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一起来做,广大官兵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开创我军政治工作新局面。
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
网站编辑:sxs7 来源:解放军报
日期:2016-05-27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我们推进强军事业、建设强大军队,没有法治引领和保障不行。习主席指出:“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这深刻阐明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要地位作用。我们必须更加坚定自觉地推进依法治军,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着力提高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贯彻落实到部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引领和保障。
1.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用严格的法规、严明的纪律建军治军,积累和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我军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胜利的,是秉持“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走向正规化的,是在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发展进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鲜明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他在主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起草时,明确要求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问题单列一块写进去,纳入依法治国总体布局。在习主席和军委领导下,我军依法治军的理念与实践进入崭新阶段。
国家要依法治国,军队要依法治军。“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支现代军队的鲜明特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军队。现在,整个国家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军队法治建设不抓紧,到时候就跟不上趟了。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眼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依法和从严相统一,坚持法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形成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2.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
习主席指出,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我们的治军方式发生一场深刻变革,努力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这“三个根本性转变”,阐明了我军现代化战略转型对变革治军方式的内在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要着力点,必将推动全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
军队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在信息网络时代,战争过程日益科学化,军队建设、管理和作战行动更加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这就要对军队各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建立一整套符合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我军特色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部队反映“五多”问题仍然突出,“文山”很高,“会海”很深,主要问题还是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检查落实检查。要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五多”问题,从思想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破立并举,综合施策,既要定性也要定量,采取硬性措施解决好“五多”这个官兵反映强烈的顽症。要提高工作指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特别是高层机关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按照法定职责权限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效能。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改革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坚持改革和立法衔接协调,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作风建设由治标向治本转变也要靠法治,善于运用法治手段纠风肃纪,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实现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3.强化全军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首先要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全军官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没有这一条,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难以推进的。
长期以来我军军事法治建设有长足进步,但重人治、轻法治现象在部队中还比较突出。部队流传一句话,“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这说明,在依法治军问题上,一些同志认识很模糊。现实生活中,有的“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领导干部长官意志严重,“一个将军一个令”,搞土政策土规定。有的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关系、找门路。这些都是典型人治思维,必须认真搞好清理整治,强化法治观念。
法律必须被遵守,法治必须被信仰。要在全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训练纳入部队教育训练体系,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官兵深刻理解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把法治内化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增强官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4.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
军事法规制度是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是官兵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军法规制度不健全不配套问题还比较突出。要着眼改革急需、备战急用,做好法规制度立改废释工作,对现有法规制度,要进行全面清理,加快构建实在管用、系统配套的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
要用强军目标审视和引领军事立法,提高军事法规制度的针对性、系统性、操作性。通过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为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突出重点,抓紧制定完善军事斗争、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非战争军事行动以及军人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规制度。作战条令是规范军队作战行动的法规,是部队打仗和训练的主要依据。当前,我军联合作战条令建设严重滞后,要以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契机,抓紧推进新一代联合作战条令制定工作。要抓紧健全完善军队监察、纪律检查、预防犯罪、审计、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切实为强军兴军提供科学完备的法规制度保障。
科学完善的军事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是提高军事法规制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完善立法机制,规范立法权限,加强立法顶层设计,把立法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5.着力增强军事法规制度执行力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权威性也在于实施。法规制度不能成为“稻草人”“泥菩萨”,要立好规矩更要守好规矩,定了规矩就要执行,做了规定就要来真格的。在依法治军上,关键是要出实招、见实效,防止浮于表面、停留在口号上。“徒法不足以自行。”要着力增强法规制度执行力,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提高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
厉行法治、严肃军纪,是治军带兵的铁律,也是建设强大军队的基本规律。军无法不立,法无严不威。严才能正纲纪,严才能肃军威,严才能出战斗力。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更打不了胜仗。实践证明,部队一“松”、一“软”,就容易散,贻害无穷。要以纪律建设为核心,下大气力整肃军纪,强化号令意识,培养部队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严明纪律,解决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的问题。依据法规制度指导和开展工作,狠抓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落实,保持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
我军法治专门机构体制机制不顺、力量薄弱、职能不完备,法律服务保障力量分散,严重制约了职能作用发挥。要拿出有效举措,在健全军事法制工作体制、深化军事司法体制改革、调整纪检监察和审计体制机制、完善军事法律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为党委首长决策和部队行动提供法律咨询保障。完善执法制度,健全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违法者要军法从事。法律法规的红线不能逾越,这一条必须在全军牢固树立起来。
6.依法治军关键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依法治军关键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必须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要一讲依法治军就眼睛向下,认为法治是“领导治部属”“上级治下级”“官治兵”的手段。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要自觉培养法治思维,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做依法治军的带头人。
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从领导干部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扣好法治的第一粒扣子,增强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首要的是学习宪法,还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弄明白法律规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不能当“法盲”、犯了规越了线还浑然不知。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纳入法治轨道,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
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领导干部怎么做,部队官兵都在看着。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部队是带不好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把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搞严实。纪检、巡视、审计部门要履行好监督职能,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无法无天的干部不能用,更不能重用。要设置领导干部法治素养“门槛”,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军队制胜优势
——关于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
网站编辑:sxs4 来源:中国军网
日期:2016-05-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习主席指出:“搞好军队党的建设,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军队全部工作的关键,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我军性质宗旨,关系到部队战斗力。”我们必须把军队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军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的强大力量,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思想和组织保证。
1.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军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也是对军队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军的命脉所在,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军队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来展开,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增强剂和功放器。要强化战斗队思想,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军队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加强各级党组织能力建设,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官兵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党的建设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努力走在全党前列。要坚持在思想教育上从严,在贯彻党章和党的制度上从严,在遵守党的纪律上从严,在干部教育管理上从严,贯彻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旗帜鲜明反对腐败。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现在,党的建设面临的社会条件、党员队伍成分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继承我军党建工作优良传统,也要推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特点和规律,推进制度创新,改进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军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科学性。
2.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要做到: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
毛泽东同志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总规矩,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要尊崇党章,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军队守纪律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纪律、守规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规矩,并且标准要更高、要求要更严。加强请示报告制度,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重大事项决不允许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决定了的事情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得搞变通、打折扣,尤其不允许自作主张、自行其是。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该以组织名义出面的就不要以个人名义出面,该集体研究决定的个人就不要随意表态同意,也不要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意见、听不进多数人的意见,一旦组织作出决定,个人必须坚决服从,不能搞非组织行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成为全军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任何人不得越过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红线,越过了就是大忌,就要付出代价。
3.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事实表明,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好人主义和庸俗化倾向,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要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熟悉民主集中制的规矩,懂得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坚持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按照规则办事,按照集体意志办事。正确处理组织意图和领导个人意图的关系,不能把个人意见强加给集体、强加给组织,不能用个人决定代替组织决定,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都不敢批评,都不愿自我批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矛盾就会越拖越深,最后病入膏肓就成了不治之症。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坚决反对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进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正的团结,让班子成员心情舒畅开展工作,把心思和精力更好集中到干事创业上。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制度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把各级党委建设成为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团结巩固部队和完成各项任务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组织功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要时刻用党章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建设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建军治军骨干。习主席指出,“谋全局、抓大事,很关键的是要把干部队伍建设这件关系军队建设全局、关系未来战争胜负的大事抓好”。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实施人才强军战略,使干部队伍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跃升。
军队高中级干部要有政治头脑、军事头脑、科技头脑。世界军事技术领域发展这么快,我军改革发展幅度这么大,不学习、不进步,肯定跟不上。要有本领恐慌,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素质基础。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必须经过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锻炼。要拓宽干部交流的路子,使部队、机关、院校干部良性流动,在多岗位实践中成长成才。
选人用人首先要明确标准。军队好干部应该是个什么标准?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这五条是原则性要求,还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干部情况具体化。战争年代,看一个干部能力怎么样,主要看在战场上的表现,考验很直接、很直白。和平时期,考验干部就不那么容易了。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要把对德的考核具体化,重点考察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的表现,考察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的立场,考察带领部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考察对待名利得失的态度。逐步建立和实行我军干部任职资格制度,让干部能力、实绩等客观因素在选人用人中起主导作用,使对干部的基本评价不因某个人一时一事的看法而改变,也不因单位领导的更替而改变,以利于激励干部把心思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
把好干部选出来、任用好。党管干部、组织选人,这是选用干部的基本原则,要规范党委、领导和政治机关在选人用人中的权责,发挥政治机关在组织考核和提名推荐干部中的主体作用。违反干部使用原则和纪律,整个班子都会为个别人埋单、背黑锅。要研究和提出干部工作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效办法,坚持党管干部集体决策。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建立健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退的机制。高度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传统,不能简单以年龄划线,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形成梯次配备合理的干部队伍结构,把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把优秀干部用起来,把各个年龄段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
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用人导向是最根本的导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注重实干的导向、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严格按原则、按政策、按规矩、按程序选用干部,坚决反对任人唯亲,反对找关系、跑门路,反对打招呼、递条子,反对一切形式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坚持大范围遴选交流干部,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防止和克服搞“小山头”“小团体”。完善选人用人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坚决解决问题发现难、偏差纠治难、责任追究难的问题。对大案要案牵出的买官卖官线索要一查到底,不仅要查卖官的、还要查买官的,不仅要拔出“萝卜”、还要洗去“泥”,进一步纯洁干部队伍。
5.坚定不移实现军队作风根本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和落实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在全军部署开展“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作风”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开展干部、财务等专项整治,一环扣一环抓下来,军队作风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激活了强军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持续深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习主席指出:“‘四风’问题是当前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也是其他许多问题和弊端的源头。不坚决抑制‘四风’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严重危害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严重阻碍部队战斗力提高,严重破坏军队团结统一。”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不正之风树倒根存,有的还在变换花样,“穿着马甲”行走于市。其中有腐朽思想文化影响、长期行为惯性、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原因,但更多的还是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决心不彻底,没有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四风”是顽症痼疾,纠治“四风”要“宜将剩勇追穷寇”,着力在纠治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见到成效,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见到成效,在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上见到成效。“四风”问题对领导干部腐蚀性最强,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对广大官兵杀伤力最大。要坚持从思想根子上抓起,点亮党员、干部心中的明灯,解决好如何做人、为什么入党、为谁当官的问题。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解决服务基层、服务官兵不到位的问题。把从严要求贯穿始终,把上下联动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防止反弹回潮。
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很重要的就要体现在高中级干部身上。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都是在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改作风、正风气,各级党委和领导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要把自己摆进去,从自身严起,从现在改起,从小事抓起,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勇于向自身开刀,勇于自我清洗,勇于刮骨疗伤,不能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只抓下级不抓自身,用实际行动为部队做好样子。着力抓好高中级干部管理,强化党组织管班子、管干部的功能,以严的要求、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管理约束干部。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以郭伯雄、徐才厚等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作风建设是个永恒课题,永远在路上。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抓下去,不松劲、不松手、不松气,以愚公移山精神,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坚持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攻坚克难,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积小胜为大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锅内扬汤不如釜底抽薪。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要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增强建章立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
6.践行“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习主席在二一二年十一月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上提出“七个始终”:始终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始终关注和研究重大战略问题,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前进,始终维护和增进军委班子团结,始终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做到清廉自律、不搞特殊化,始终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二一三年中央军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五个做到”:做到听党指挥、政治坚定,做到善谋打仗、能打胜仗,做到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到廉洁自律、风清气正。在二一四年中央军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六个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军委学习要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要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军委工作制度要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党管干部要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党内政治生活要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廉洁自律要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这些重要指示,同“三严三实”要求是一致的。
践行“三严三实”,必须做到“五个更加自觉”。一是在向党看齐上要更加自觉。旗帜鲜明维护党中央权威,守住政治底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动摇。吸取***、***、令计划等人案件深刻教训,更要吸取郭伯雄、徐才厚等人案件的深刻教训。对郭伯雄、徐才厚案件流毒影响,要持续深入肃清,切实做到风清弊绝、海晏河清。二是在把握大局上要更加自觉。把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摆在第一位,讲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局,讲军队工作大局,同党中央坐到一条板凳上,还要坐好了、坐稳了、坐端正了,坐高了、坐低了、坐歪了都不行。三是在敢抓敢管上要更加自觉。敢作敢为、敢作敢当,发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精神,兢兢业业把担负的职责履行好,做到敢字当头,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解决老大难问题;强化打赢的政治担当,努力成为谋划打仗、指挥打仗的行家里手;敢于碰硬茬子、捅马蜂窝、摸老虎屁股,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四是在开拓创新上要更加自觉。睁大眼睛观察当今世界、看当代中国,努力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断与时俱进。五是在廉洁自律上要更加自觉。“三严三实”是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一个境界。现在,方方面面诱惑很多,高级干部面临的诱惑更多,很容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要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防止和克服特权思想,不搞特殊化。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要管住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培育良好家风。仔细看一看“家”和“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大量腐败案例表明,很多人什么关都能过,生死关也能过,但亲情关过不去,最后栽在了这个问题上。对家里那点事,要多操点心,多听听各方面反映,有了问题要敢抓敢管,再难也要硬起头皮来管,一要管住,二要管好。
7.绝不让腐败分子在军队有藏身之地
军队是拿枪杆子的,出了腐败分子,不仅严重损害人民军队形象,也会给部队士气造成严重伤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不敢腐的氛围正在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正在深化。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减存量、遏增量任务依然艰巨。反腐败斗争绝对不能松、不能退、不能让,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持之以恒抓下去,强化政治定力,保持高压态势,深化标本兼治,不断压缩腐败现象生存空间,确保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破除“军队特殊论”,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保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坚持利剑高悬,出重拳、动真格,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军纪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不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千万不能养痈遗患。要加大查案惩腐力度,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交织,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基层贪腐,维护官兵切身利益,让官兵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看到正风反腐的正能量。
各级党委要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体责任。现在,有的单位和领导对腐败问题不敢查、不想查、不真查,想捂着盖着拖着,最后拖个不了了之。这种态度是不负责任的,也是错误的。各级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领导责任,书记、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对重大腐败案件既要严肃惩处当事人,也要倒查相关领导责任。对那些不抓党风廉政建设、严重失职的党委主要领导,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调整的要调整,该惩戒的要惩戒,解决好板子打不到具体人身上的问题。
纪检、巡视、审计部门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加强监督,突出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少数,突出各级主官。开展巡视工作,对深入推进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努力实现全覆盖,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抓好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的审计监督,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军队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努力形成反腐败的严密网络体系。
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关于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网站编辑:sxs4 来源:中国军网
日期:2016-05-31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主席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1.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兴国强军的一项国家战略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艰苦探索,不断深化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胡锦涛同志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加以推进,为新形势下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指明了前进方向。
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同时加强国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拉动作用。实践反复证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走弯路、吃苦头。我们既不能走历史上有些朝代文盛武衰、国富兵弱的老路,也不能走当今世界有些国家穷兵黩武、搞军备竞赛最终拖垮国家的邪路。经过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我们发展得越快,对外部的影响冲击就越大,受到的战略反弹力就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国防建设上,要努力缩小同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国防投入还是要服从这个大局。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还是要强调两句话,军队要服从整个的国家布局,国家布局要充分考虑国防建设。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
2.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长期以来,我们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还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要正视这些问题,坚持问题牵引,拿出思路举措,着力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努力推动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军民融合发展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围绕提高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涵盖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落实好这些部署,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加快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我们最早提军民结合,就是针对军工领域的。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要吸纳和利用民用先进技术,优化军工产业结构,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在健全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上迈出更大步伐,下大气力解决装备采购、价格、维修保障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引导国家经济社会资源有序进入装备建设领域。对军工科技领域民企准入问题,要统筹考虑、积极推进,同时准入之后的监管工作要跟上。国内军品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军品市场有序开放竞争的局面。只有这样,武器装备建设质量和效益才能得到保证,军工企业也才能发展得更好。
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军民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积极经略海洋、太空、网络空间,这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的目标高度一致。要把这些领域作为军民融合的重点突出出来,抢占经济、科技、军事竞争制高点,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
3.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习主席强调,军地双方都要深化认识,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利益壁垒,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凝聚国家意志,举全国之力,军地同心一起推动落实。
强化大局意识。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坚决防止“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别人融”“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我的地盘我做主”、挤压排斥竞争对手等不良问题和倾向。要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大局要求从国计民生考虑就服从国计民生的需要,要求从国防建设考虑就服从国防建设的需要,按照职责和分工抓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任务,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强化改革创新。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要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
强化战略规划。坚持体系论证,坚持科学统筹,坚持运用先进理念、方法、手段,把规划论证搞扎实。做好“十三五”统筹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步论证,以便国家安排预算和军地各部门衔接规划重大项目。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要按事权划分建立专门资金渠道,落实军民融合发展资金保障。要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
强化法治保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加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法律立法工作,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意见,规范统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4.建立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要建立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优化后备力量规模、结构和布局,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等法规制度,增强打赢未来战争的国防潜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专门成立军委国防动员部,履行组织指导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职能,领导管理省军区,就是从顶层上建立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的实际举措。
边海防工作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要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周密组织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行动,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筑牢边海防铜墙铁壁。坚持军民合力共建边海防,统筹边海防建设和边境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军警民联防的特色和优势,坚决维护边疆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坚持狠抓边海防工作落实,国家边海防委员会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各系统要做到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齐心协力把党中央的治边方略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作为新时代戍边军人,要矢志扎根边防、守卫边防、建功边防,提高管边控边能力,有效履行卫国戍边职责。
5.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时代新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这支军队的根本宗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是我军的制胜之本、力量之源。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宣示,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二一二年底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军队要带头牢记和落实这个要求。
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政治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地方政府积极拥军支前。新形势下,军地双方要共同努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开展军民共建与和谐创建活动,把双拥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保证。
军队要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支援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地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等工作。积极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要抓好部队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军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中国。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作用,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意识,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作分内之事,满腔热情为军队建设、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利用驻地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智力拥军”“技术拥军”。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共同落实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各项任务,拿出一些特殊措施和倾斜政策,主动帮助解决好退役军人、职工安置工作,积极配合完成跨军地的改革任务,教育各级干部群众协助军队保护好军产和军用设施。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和改进兵役工作,落实军队转业干部、离退休干部、伤病残军人移交安置等政策规定,为部队多办好事、实事,切实维护军人合法权益,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后盾。
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
——关于军事辩证法
网站编辑:sxs4 来源:中国军网
日期:2016-06-01
军事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军事问题的独特创造,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军事问题,深刻揭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学习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既要深入理解重要论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要着力掌握贯穿其中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提高认识和运用军事规律的能力,更好地把强军兴军事业推向前进。
1.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是攸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是思考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逻辑起点。习主席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这科学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矛盾特征,为我们认识新的时代条件下战争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丰富和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和平必须以强大实力为后盾,能打赢才能有力遏制战争,才能确保和平。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我们渴望和平,但决不会因此而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会拿国家的核心利益做交易;我们决不干称王称霸的事,决不会搞侵略扩张,但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必须能决战决胜。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在国际较量中,政治运筹很重要,但说到底还是要看有没有实力、会不会运用实力。有足够的实力,政治运筹才有强大后盾,光靠三寸不烂之舌是不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我们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剑,才顶住了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安全、尊严。现在,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纵横捭阖,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斗争是国家政治和外交斗争的坚强后盾,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把军队搞得更强大,这样底气才足、腰杆才硬。
发挥军事力量在营造态势、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方面的战略功能。习主席指出,“要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这深刻揭示了军事力量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当前,国家安全问题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军队担负的职能任务不断拓展,军事力量运用日益常态化,运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军事战略指导重心要前移,更加注重运用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营造有利战略态势,最大限度预防危机,积极化解和控制危机,遏制武装冲突和战争爆发。过去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要讲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因为部队呈现出一种练兵用兵一体化、兵力运用常态化的特征。要深入研究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兵力运用方式方法,增强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质量和效益。
军队有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武器装备不逊于人甚至高于人,才有可能以最小的生命代价夺取战争胜利。习主席指出,“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这一条永远不会变。同时要看到,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如果武器装备上存在代差,仗就很难打了。说武器装备越来越重要,并不意味着人就不起决定性作用了,而是人的因素、武器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打仗总是要用武器的,人的因素要同武器装备运用结合在一起,脱离了武器装备这个战争的基本构件来讲人的因素是不行的。因此,必须有防身利器,必须有人家惧怕的杀手锏,这样才能更好做到以武止戈。
2.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是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习主席指出:“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这深刻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明确了战争指导的根本原则。
处理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事关国家命运。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是打是谈、是进是止,党中央和毛主席首先从政治上来考虑,为打赢战争夺取主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方面教训也很多。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善于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善于着眼国家利益全局筹划和指导军事行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这一目标。越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我们越是要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处理好战争和政治的辩证关系,把战争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不能出现战略性失误。要深刻领会把握中央和军委的战略意图,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筹划和设计重大军事行动。
当今时代,军事和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日益增强,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愈发突出,军事斗争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显著增强。既要有军事头脑,更要有政治头脑。各级指挥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号令意识,着眼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筹划军事行动。打还是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政治。有时候从军事上看有利,但如果政治上不允许,那也不能轻率行动。反过来,如果政治上需要,即使军事上有困难和风险,也要坚决行动。
3.用全面的观点抓建设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习主席在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高度自觉、能动运用这一唯物辩证法要求,鲜明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在军事领域提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确立“五个更加注重”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全面的观点抓建设谋发展的思想。
在军队建设上,习主席指出,“必须坚持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军队建设是一个整体,注重全面建设,是我们在军队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革命化决定着军队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现代化是军队全部工作的中心,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抓建设,统一筹划和全面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领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军队建设整体水平。
在军队改革上,习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要学会弹钢琴,把握好各项改革任务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任务,要扭住不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掌握好改革节奏,控制好改革风险,有力有序推进改革。
在军事斗争准备上,习主席指出:“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复杂多样,并呈现多向联动的特点。抓备战必须通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统筹好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统筹好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方面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协调发展。
4.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习主席在二一二年十一月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更新军事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蕴含着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体现了鲜明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我们要认真学习运用这些思想方法,用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主席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总是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宏的战略思维。他强调,要强化大局意识,把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摆在第一位,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讲大局,就要讲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局、讲军队工作大局,时刻在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强调,筹划和推进建设首先要观大势、观全局,看清楚世界发展态势,正确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阶段性特点;要有很强的战略意识,深入研究重大战略问题,不断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增强战略素养,提高战略筹划和指导能力;要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始终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就要求我们视野开阔、胸襟博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着眼长远、着眼大处,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习主席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复杂事物,对中国梦与强军梦、战争与和平、政治与军事、政略与策略、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维权与维稳等进行辩证思考。比如,在发展与安全上,强调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我们体量越大,承受的外部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内部矛盾就会越多;在各方面建设与提升战斗力的关系上,强调吃鸡蛋和投手榴弹的辩证法,军队的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方面工作最终都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打仗能力;在搞训练与保安全上,强调越严格训练越不容易出问题,越消极保安全往往越不安全;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上,强调处理好结构与功能、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在装备发展上,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战略战术上,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长避短、克敌软肋。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
创新思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习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军队发展进步的灵魂。实现强军目标是一项具有很强开拓性的事业,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否则就难有大的发展、大的作为。强调,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改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树立信息化战争的思想观念;改变维护传统安全的思维定势,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思想观念;改变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定势,树立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观念;改变固守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势,树立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有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锐气,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
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习主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强调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强调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我们没有退路,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寸海必争;强调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想细想全,加紧练兵备战,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扛得住、应付得了,确保一旦有事上得去、打得赢。
5.实干兴邦、实干兴军
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主席一贯强调,要求实、务实、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干部世界观正确不正确、党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不务实、不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镜中花、水中月。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
强军目标怎样在军队各个领域各个单位贯彻落实,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结合部队实际做深做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想问题、作决策、抓建设,用战斗力标准检验工作,把说的和做的真正一致起来,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真正一致起来,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既要锐意创新,又要防止急功近利,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习主席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决策权。”到部队去调研,不要光跑面,下部队时间可以长一些,点不一定那么多,精选一下,然后沉下去做深入调研,把情况搞透。不要下车就听汇报、听完就讲话、讲完就走人,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成了空对空!调查研究是个好事,但千万别搞成形式主义。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强军兴军的战略问题,深入研究制约部队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研究官兵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使调查研究同军队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各级党委决策。
真抓实干,贵在持之以恒。习主席强调,要有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抓工作决心大、热情高是好的,但是抓不深、抓不透、抓不实、抓不长,都在浅层次地抓,急功近利地抓,结果是越抓越糟。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目标定下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决不能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实现
网站编辑:sxs4 来源:中国军网
日期:2016-06-02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人民军队在强军兴军征程上迈开坚实步伐。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统一思想、引领发展的精神旗帜,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强军兴军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适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用党的意志主张贯注部队、确保部队向党看齐听党指挥的迫切需要,是破解军队建设矛盾问题、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激发官兵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磅礴力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进一步认清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根本指导作用,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更好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全面准确学习掌握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各方面各领域,内容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必须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及时学、跟进学、深入学,把握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科学思想体系,掌握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要深刻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关于战争与和平、军事与政治、发展与安全、机遇与挑战、威慑与实战,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抓建设,实干兴邦、实干兴军等军事辩证法思想,把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到手。要把学习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结合起来,深刻把握党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进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强军兴军的决心信心。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在转化运用进入工作上见成效。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把学习成效落到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要把学习成效落到改造主观世界上,勤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元,举旗铸魂、立根固本,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要把学习成效落到实际工作上,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研究破解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大现实问题,理清谋强军谋打赢的思路举措,不断推动部队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推动部队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落。领导干部模范带头,是最好的学风导向。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作为政治责任、政治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力求学习深一步、认识高一筹、实践先一着,做到理论上忠诚信仰、政治上维护核心、工作上立起指针。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发挥好带学促学作用,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轮训、面向基层的宣传普及和院校“三进入”,推动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持续深入发展、真正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