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精选8篇)
1.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 篇一
中国大豆产业战略分析
当今,我国民族大豆产业处于进退、兴衰的历史关头。相对于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粮油贸易商跨国公司的雄厚实力,我国大豆企业处于弱势。在以弱对强的形势下,我国必须寻求正确的出路和策略。包括: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组建油料、油脂企业集团;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成熟的市场体系;利用期货市场“套保避险”,增强我国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建立全国大豆产业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健全与完善大豆信息系统,采取信息化管理,防范国际贸易中的“陷阱”等等。这里,着重举出四点: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我国“大豆安全”保障体系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近年来,面对国外资本的垄断性并购,政府在策略上或有缺失,对民族大豆产业造成损害。因此,政府需要尽快加强宏观调控。我们不止一次看到,国际大豆市场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农业部报告的影响,从其报告的内容,发布的时机及其与美国基金和美国粮油跨国贸易商间的默契看,美国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是成功的。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在这一方面基本上呈空缺状态。这暴露了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如何利用政府资源主动引导市场认识不足。现在极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我国“大豆安全”保障体系:(1)继续实施“大豆产业振兴计划”,提升我国现代大豆生产体系;(2)完善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内的大豆交易市场,健全我国现代大豆流通体系;(3)发展精深加工业,延长大豆产业链,做大做强大豆压榨加工业体系;(4)兴建大豆仓储、运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立大豆现代物流体系;(5)加快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建立为我国大豆产业“保驾护航”的法律体系。(6)要确定我国大豆的自给率指标,从资源及各方面需求趋势看,大豆自给率大体可定在60%为宜。目前,我国政府应尽快对外资强力渗透我国大豆产业的风险进行评估,运用相关政策和法律手段化解外来风险与不利因素。同时应该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从法源上阻断国外资本的掠夺式并购,使国内大豆压榨加工业以及经济安全等得到法律上的保障。这里,还要强调提出有关“技术贸易壁垒”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加,我国成为了技术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方面要有力打破国外的歧视性贸易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又要主动运用合理的技术。这样,除了可以把有危害的大豆挡在国门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大豆的进口进度,帮助相关企业进行贸易避险。
2、组建中国油脂企业集团,提高大豆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个产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植根在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采用新体制、新机制的企业。目前在我国,大多数榨油加工厂都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设备旧,技术落后。以2004年为例,全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共有890个,年油料总处理量5138.1万吨,精炼油总量1460.5万吨。在企业构成中,国有企业201个,但年处理油料总量只占648.7万吨,平均每个企业的油料年处理量不足3.23万吨。从经济效益情况看,2004年,国有的201个植物油加工企业亏损额高达6584万元。如此弱小的油料压榨加工企业,只能被国外油料压榨加工业的“大鳄”所“弱肉强食”。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要振兴我国民族大豆产业是无望的。所以,我国急需要培育和组建少数上规模、上档次、体制新、机制活有实力的油脂企业集团。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外资企业在国内只能做大宗交易,还需要依托国内销售网络作代理。针对外资企业的弱点,国内油脂企业要与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占领和保持市场份额,以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同时还要考虑建立投资基金。组建有若干实力的投资基金,是强化我国大豆市场定价权、抗衡国外势力渔猎中国买家、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力量,这需要监管部门与相关机构进行整合培育。我国只有培育大型油脂企业集团,才能有机会绕过跨国粮油贸易商直接得到南美的大豆资源,也才能有实力在当地建立以仓储为基础、以物流为延伸的大豆生产供应链,从而避开跨国粮油贸易商所架构的大豆供应链的风险,才能提高民族大豆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3、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振兴民族大豆产业的战略基点
只有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我国民族大豆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包括“大豆产业安全”)中赢得主动。只有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并作为我国民族大豆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才能开拓其新的未来和广阔的前景。总之,增强我国大豆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掌握知识产权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应对外来冲击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国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加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含油率及单产方面的科技研发,以提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延伸大豆产业链,即研发综合开发利
用大豆资源的先进科学技术,像大豆蛋白、保健品与化工产品的研制等,以提高大豆附加值和大豆压榨加工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创新大豆产业信息系统,即形成全国统一的集大豆生产、消费、流通、期货及国际大豆产与销的各类信息与一体的大豆信息系统,掌握国内、国际大豆的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经营,以灵敏的信息为武器防范国内外大豆市场的各种风险,保障我国民族大豆产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4、建立大豆产业协会,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共兴民族产业
设想建立的大豆产业协会不同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各种协会。它是由大豆生产、贸易、加工、科研企业和单位,以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的代表所构成。它是一个关系大豆产业的大社会性组织,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行业的“小协会”。大豆产业协会定期交流信息、经验、资料,及国内外大豆市场动态与贸易对策。我国必须改进对外贸易的策略,要“政对政,企对企”。大豆内外贸企业必须协调对策,步调一致,共同对外,有效保障民族大豆产业稳定、持续发展,使其在世界上保持应有的前列的位置。
美国战略和营销大师阿尔·里斯指出,与科特勒传统的STP方法不同,现代战略营销的正确方法是PTS。中国大豆产业虽然认识到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并提出在黑龙江设立世界原产大豆保护区,但总是寄希望于得到政策扶持,却不舍得花本钱教育消费者。现在要激发出非转基因与转基因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国内大豆产业就必须转变观念,围绕这一定位进行战略化配称运营。战略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形成整体合力,不断地把有效战术的威力推到顶点,以持续积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压倒性优势。
基于此,踏踏实实做好以下这三件事,中国大豆产业的翻身仗方能稳操胜券。其一,分化新品类,打造新品牌。把非基因食品作为一个新品类,而不仅仅是一个标榜食品原料来源的卖点。也就是产品的品类名称不能再泛泛地称为“大豆油”、“调和油”、“豆奶”、“豆干”等,而应写成“非转基因大豆油”、“非转基因调和油”、“非转基因豆奶”、“非转基因豆干”等,从而突出新品类,与转基因产品鲜明地区别开来。同时,推出新品牌代表新品类,这些新品牌不再推出任何使用转基因原料的产品,它在消费者心智中就意味着是纯粹的非转基因专家,消费者购买不必担心食品安全。
品类战略是最有力的营销战略,因为人的大脑是靠对事物进行分类来记忆和认识世界的。因此,分化出非转基因品类,就等于宣告对手是转基因产品,消费者自然而然会对比、探求两者的不同,从而掀起品类竞争。千万不要害怕冲突。冲突比自吹自擂更容易进入人们的心智,因为动摇了一个旧观念,人们往往会主动填补一个新观念。
其二,建立反转基因食品统一战线。中国大豆产业要取得对转基因大豆斗争的胜利,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而应联合社会各界,成立反转基因联盟,保护我国原生大豆,如禁止转基因大豆进入东北,避免基因污染;企业管理者以身作则,发动员工、家属成为反转基因斗士,在企业内部营造宗教般的反转基因文化,并以个人身份加入绿色和平组织,或积极参加绿色和平组织的有关活动,免费派发宣传册;说服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油品生产厂家共同推广非转基概念,孤立转基因大豆油、调和油,扩大非转基因食用油市场;与九阳、维维、维他奶等大豆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联合促销;与国际反转基因运动建立联系,相互支持与声援;摸清国外非转基因大豆需求,扩大出口获取溢价,打造我国非转基因原生大豆品牌;不断提高非转基因豆制品在市场上的地位,构建高、中、低档品牌群,制定非转基因大豆标准,促进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品质升级,推动豆农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掌握收购权、定价权,压缩进口转基因大豆市场,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其三,运用公关手段推广非转基因文化。制造话题,引起公众关注、谈论和口碑传播,赢得人们心智。我国大豆产业应充分利用如今转基因食品安全开始进入公众视线的有利契机,设法使之保持适当的热度,推波助澜,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警醒,直至造成非转基因成为主流的大趋势,千万不能无所作为,坐使时机白白丧失。如我国已出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应明确标识,但实际上执法并不严格,比如绿色和平组织多次检测出雀巢等国外品牌出售的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上没有相关标示,对于此类损害消费者知情权的违法行为,应加强监督、处罚、起诉并通过媒体曝光;对进口大豆涉嫌低价倾销,应运用WTO规则启动反倾销调查。
2.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 篇二
从发展环境讲, 政策因素是影响产业发展与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人造板产业政策对产业竞争力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与导向作用, 但产业政策作为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体系, 尚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下面主要从政策的实施对象角度对中国现行的人造板产业政策进行分析。
1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产业内部实现产业组织合理化, 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与促进有效竞争, 即解决所谓“马歇尔冲突”, 通过干预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 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政策实施手段讲, 政府对人造板产业组织政策的导向是引导人造板产业组织合理化, 为人造板产业内的有效竞争创造条件。立足于中国人造板产业企业规模小、无序竞争的产业组织现状, 政府在人造板产业组织政策中应该发挥更积极的引导作用。
1.1 产业进入壁垒
伴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行政体制改革的效果不断显现, 产业发展的各种行政壁垒不断降低, 中国人造板产业的行政壁垒也随之减低, 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 提高了产业发展的效率。
但从产业发展角度, 适度的市场进入壁垒却可以起到产业规模扩大, 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往往要求企业具有必要的资本量与一定的技术水平, 客观上会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壁垒。这种市场进入壁垒的作用是阻止一些低效率的小企业进入市场, 确保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从中国人造板产业组织现状来看, 大型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完全发挥, 无法形成合理的规模经济壁垒, 客观上导致低水平竞争的小企业充斥市场, 降低了人造板生产的效率, 降低了产业的规模经济收益。
为摆脱这种无效率状态, 需要借助政府产业政策的杠杆作用, 提高人造板产业的市场性进入壁垒。中国人造板产业进入壁垒可以从中国历年来相关政策规定中体现。
第一, 中国《人造板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的相关规定。如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 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有营业执照;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检疫手段;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 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年产量三万立方米 (含) 以下刨花板生产企业、年产量五万立方米 (含) 以下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限制类企业,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国发[2005]40号令) 于2005年12月2日发布日之后建厂的企业, 无资质申办生产许可证等。
第二, 体现在对人造板生产企业的实施的资源控制方面。中国规定新建、扩建的以消耗林木资源为主的大中型人造板加工企业, 必须匹配建设相应的原料林基地, 原料林基地所提供木材不能达到其原料需求30%的企业, 一律不予批准设立。这种通过控制资源自给率的方式来间接控制人造板企业的规模标准, 客观上促进了人造板企业的规模经营。
1.2 中小企业的扶持
产业组织政策的导向是促进有效竞争, 而不是排斥竞争。对于技术水平先进、生产效率较高、创新意识强的中小企业, 它们的存在可以保持产业发展的活力, 推动产业有效竞争, 从而提升人造板产业组织效率。对于可以促进人造板产业有效竞争的中小企业, 中国的政策取向是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2003年6月, 国家七部委联合出台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的相关规定强调了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 同时推行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 也为人造板产业的经营主体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
2 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引导产业结构优化, 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从人造板产业内部来看, 人造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主要是要实现内部各行业间资源的重新配置, 分阶段确定重点发展的先导行业, 通过主导产品来引导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进。
2.1 先导行业的扶持
金融危机的冲击, 表明中国人造板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究其原因, 就在于产业发展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 仅仅只是体现在低层次的比较优势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 主导产品竞争力不强等。
针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形势,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 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2010-2012年) 》 (以下简称《规划》) , 并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规划》是到目前为止, 第一部针对林业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规划, 明确提出要把包括人造板在内的十大林业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人造板产量要稳定在1亿立方米左右, 人造板贸易要继
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2012年, 人造板出口增长基本恢复到2007年水平。
针对人造板产业发展, 《规划》中明确了以下方向:
(1) 加大企业技术进步, 促进产业升级
借助国际市场疲软、进口设备价格低、贸易壁垒松懈的机遇, 引进人造板生产领域的先进技术与高端设备;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和设立行业准入台阶, 加快人造板生产线技术改造, 提高人造板机械单机和生产线的自动化、数控化水平;鼓励和推广热能中心供热、污水处理、低游离甲醛胶粘剂和连续平压等人造板节能环保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
(2) 对人造板市场进行整顿与清理
《规划》提出, 全面整顿以人造板为主的木材加工企业, 基本淘汰落后产品及生产装备。推进林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准入, 用两年时间对已颁布的70种人造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全面清理, 开展中国名牌林产品的认定工作。
(3) 对生产企业予以资金扶持
《规划》同时提出, 拓宽林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 鼓励符合条件的林业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类金融工具, 募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鼓励林区从事林业种植、林产品加工且经营业绩好、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
2.2 主导成品的确立
中国现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特点制约了现阶段人造板生产的重点。从木材节约导向出发, 纤维板、刨花板以及新兴板种成为人造板主导成品, 既符合中国要素禀赋特点, 又可以顺应市场需求。实践中, 部分产业政策已经开始显示这方面的动向。
2.2.1 税收政策
(1) 所得税与增值税优惠政策
提高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导向:对以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 (纤维板、刨花板和细木工板) 的增值税采取即征即退的优惠。
发展非木质原料利用的导向: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8]105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规定, 要结合各地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 进一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和方式, 分类指导, 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2009年12月7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148号) , 对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发出通知。通知称, 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日, 对纳税人销售的以三剩物、次小薪材、农作物秸秆、蔗渣等4类农林剩余物为原料自产的综合利用产品由税务机关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 具体退税比例2009年为100%, 2010年为80%。
(2) 关税政策
在国家逐步实施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政策、人造板贸易顺差过大以及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多重影响下, 国家对人造板产品出口税收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
通过表2可以发现, 人造板出口退税与中国整体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方向一致, 在鼓励出口的大方向下, 已从单纯的补贴出口性政策, 转变成了有限制有鼓励的弹性政策, 连续几次的进出口税率调整体现了相同的一个原则, 就是保护木材, 节约资源, 促进人造板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对中国整个人造板行业及企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这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人造板生产企业要改变过分依赖出口退税的思想, 从产品质量的升级、企业的整合重组、优势品牌形成等方面来全面提升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
2.2.2 林业行政事业性收费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 (财综[2005]6号) , 涉及林业的收费项目有7项。目前与纤维板企业相关的只有森林植物检疫费和证书工本费两项。收费及资金管理文件依据《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林业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 (价费字[1992]196号) 、《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公布取消第二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 (财综[1998]112号) 、《关于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 (财预[2000]127号) 、《植物检疫条例》。
2.2.3 融资政策
国家对林业项目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 并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政策性银行积极提供符合林业产业特点的金融服务, 延长林业贷款期限, 对个人造林育林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 还可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 同时鼓励林业企业上市融资。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年限为12~20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般为5年, 最长为10年;贷款宽限期可适当延长。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国家开发银行林业信贷政策规定的贷款条件, 要求借款人应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国有、个体、民营及境外投资者等各种所有制法人, 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贷款项目资本金达20%以上。项目范围为林纸 (板) 一体化、速生丰产林基地、林农小额贷款、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以及境外资源综合开发等项目。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贷款年限最长12~20年, 宽限期5~6年。信用结构可采用第三方担保、资产抵押 (含林木资产作抵押) 、股权质押等。
3 行业监管体制
3.1 政府管理部门
产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影响因素众多, 其中之一就是政策的制订者责任范围的明确。人造板产业是中国加工工业的组成部分, 但从产业划分角度, 一直从属于中国林业产业。计划经济时期, 人造板产业以生产为重点, 中国长期实行的是多头管理, 营林与产业分离, 客观上割断了人造板产业价值链。
1998年行政管理机构改革中原林业部降级为国家林业局, 更加注重对林业生态职能的管理, 产业管理司同时撤销, 削弱了产业管理的职能。人造板产业管理部门的缺位, 相应造成产业政策制订的缺位, 特别是市场准入、品牌产品的确定和保护、龙头企业的确定和重点扶持、产品质量检测及监督、人造板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支持, 以及对整个行业推进林板一体化的财税政策扶持等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工作, 均未能出台或未能实施好。人造板产业系统、明确的发展规划的缺乏, 不利于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3.2 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虽然作为社会中介机构, 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国家, 行业协会在成员企业中的权威性很高, 有时甚至超过了政府。作为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民间组织, 行业协会在行政上不受政府约束, 而政府的产业政策往往要通过行业协会来贯彻执行。但目前, 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造板行业协会, 相比来说, 中国木材产业协会众多 (诸如中国家具工业协会、中国造纸工业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林产品经销协会、中国木材流通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等) , 且彼此分立、相互协调少。协会中的大多数还是政府机构的外延, 在人员、经费、职能方面仍然习惯于政府运作方式, 加上有些协会成立时间短, 掌握情况少, 缺乏综合协调能力, 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3 人造板标准
为了指导人造板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将人造板生产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截至2008年, 中国已经制定了113项与人造板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标准范围从原来只涉及少数主要人造板产品方面发展到人造板二次加工产品、环保标准、术语标准等其他标准, 基本涵盖了人造板工业的各个领域。
中国人造板标准的有效期较长, 有效期5年以上的标准比例为60% (见表4) , 从发展的角度, 已经不能适应人造板产品不断升级的需要。
除了相关环保政策对人造板产品的监管作用外, 中国也制定了专门针对人造板产品的环保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板及其制品》 (HJ 571-2010) 。2010年, 该标准重新修订执行。该标准对人造板及其制品所用原材料、木材处理时的禁用物质、胶黏剂、涂料、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释放率、甲醛释放量提出了要求。与过去的人造板产品环保标准HBC 17-2003相比, HJ 571-2010增加了原料来源和处理的要求;对产品的要求中增加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的要求、加严了甲醛释放量的要求;修改了涂料的要求。
4 中国人造板产业政策总体评价
通过产业政策有效调整和优化人造板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素质与运行效率, 不仅是推动人造板工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也是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迫切要求。而人造板产业政策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许多方面, 需要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国林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协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人造板产业政策对人造板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发挥了一定的外部助推与导向作用。但中国目前尚没有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人造板产业政策可循, 现有的人造板产业政策并不系统、完善, 只是零散分布于各种相关政策、规定中, 缺乏人造板产业的系统、明确的发展规划, 助推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力度不明显。
4.1 政策的生产原料导向
与国际人造板产业发展思路一致, 中国人造板生产的原料也是由天然林木材资源转向鼓励使用人工林木材资源和非木质原料。
4.1.1 人工林木材资源逐渐成为人造板生产的主要原料
计划经济时期, 中国的林业重点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相应的林业产业政策重点也放在确保木材生产稳步提高方面:一方面鼓励林业采伐机械化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是保障木材生产运输的秩序。
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林业逐渐过渡到林业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时期。天然林限额采伐制度的执行客观上带动了国有森工企业改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的建设将木材生产的原料重点逐渐转向人工林资源;平原林业的发展, 木材市场的开放不仅提高了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 也拉动了平原林区人造板产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 生态功能的发挥日益成为林业的主要功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以采伐天然林为主转变到以采伐人工林为主。天然林实行全面禁伐, 公益林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商品林以市场融资为主、政府适当扶持的投入机制。人造板生产的原料也相应转变为人工林木材资源。
4.1.2 木材代用的政策
作为世界人均占用森林资源较低的国家, 中国一直比较重视木材的节约与代用。1958年, 森林工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大力发展人造板加工工业, 就是出于提高木材利用率的思路。人造板生产的快速发展, 为缓解中国木材供需矛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目前, 中国人造板生产在木材节约、代用方面, 支持和鼓励可再生的、污染和能耗较低的非木质材料代替木材, 在政策的引导下, 技术不断进步, 各种非木质人造板产品逐渐丰富了中国人造板的市场的应用。
4.2 政策的配套性与延续性不足
政策的时效性明显, 对于一些长期性的政策没有制度化、法规化, 实施过程中往往在临近期满时, 再予以调整或延长, 使企业无所适从。
人造板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水平的不配套具体表现在:
——人造板市场准入制度缺项及人造板标准修订工作滞后;
——人造板产业作为资源限制型产业, 现行税费政策的导向性、时效性与延续性问题;
——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延续性问题、所得税减免问题以及人造板产品出口退税问题的整体方向等;
——人造板在国内市场流通过程中的监管等。
这些都要求中国今后的人造板产业政策要特别注重政策的配套性与延续性。
4.3 政策的区域性导向不明显
产业政策是对产业发展所作的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规则和指导, 产业生产增长、就业增长、区域发展、结构调整等都是产业政策的目标, 但产业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一时期产业政策优先和辅助目标并不相同, 这取决于不同时期一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环境以及产业发展水平等。从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历程来看, 人造板产业发展具有与中国经济环境相一致的特点, 总体符合中国产业演进规律与产业布局调整规律。但从中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来看,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优化格局的主要方向。中国人造板产业受中国资源约束与劳动力成本上涨困扰, 产业转移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具体到不同的人造板产品种类, 其成本结构各有差异, 受不同要素的制约程度也各有不同, 而中国幅员广阔, 各地区的要素禀赋也各有差异, 因此, 各地区适宜发展的人造板产品也应各有侧重。中国现有的相关人造板产业的政策中, 虽然指出了人造板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区域, 确立不同的主导产品方向, 缺乏一个整体、系统、统一的人造板产品区划。
4.4 政策对微观主体作用有限
产业政策的作用对象是产业, 产业政策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微观基础——企业即能否作出积极反应。从市场调控的角度, 政策只是产业发展的外部力量。外部力量的作用是有限的, 政策的导向作用要通过产业微观主体的素质才能发挥。如果企业缺乏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那么再完美的产业政策也会失败。企业只有积极创新, 努力适应政策导致的市场条件变化, 才能得益于产业政策, 提升竞争力;否则, 企业将与产业政策形成市场条件产生激烈摩擦, 尤其是那些创新能力落后的企业。因此, 中国人造板产业政策要重视对企业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策的实施手段不是对企业的管控, 而应是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为企业创造一个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摘要:从实施对象角度, 中国的人造板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及行业监管体制等方面。中国人造板产业政策对人造板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发挥了一定的外部助推与导向作用。但中国现有的人造板产业政策并不系统、完善, 只是零散分布于各种相关政策、规定中, 缺乏人造板产业的系统、明确的发展规划, 助推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力度不明显。
关键词:人造板,产业政策,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
[2]于立, 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88-97.
[3]芮明杰, 王方华.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4]朱光前.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的几点看法[J].中国人造板, 2007 (4) :5.
[5]彭立民.中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 2008.
3.中国宠物产业营销策略分析 篇三
【关键词】宠物产业;市场营销;策略
宠物对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在每年激增的养宠物人数中就可见一斑。宠物并不局限于猫,狗,还有许多其他宠物,例如,蛇,浣熊等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动物。每一年宠物的话题经久不衰。由此,围绕着这些宠物生活的产业也开始初步发展起来。
一、宠物产业发展现状
宠物产业不止是宠物的买卖,还有宠物食品店,宠物美容,宠物医院,宠物寄养,宠物写真,宠物墓等各种宠物服务项目。
在2016年《中国宠物行业产业及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中,从20世纪90年代的启蒙期到2016年已经进入了中国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期。2015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78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中国宠物行业在2012-2020年期间将保持年均32.8%的高增速发展。
宠物产业所产生的宠物经济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宠物产业有很好的前景,可虽然宠物产业在快速发展,相较于国外的宠物产业水平还是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不同,思想,生活方式的不同也警醒着我们,让我们应该重视现今我国宠物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加快中国宠物产业茁壮成长的步伐。
二、中国宠物产业营销存在的弊端
1.宠物买卖不规范
宠物行业买卖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宠物本身的交易,交易方式多元,价格不统一等使得宠物买卖的弊端让很多黑心商家借此牟利,使得消费者利益受损。
宠物买卖的交易方式有线上,线下两种交易方式。线上的交易方式依托于电商,在网上发布宠物的交易信息,供消费者选择。由于宠物本身不能作为普通商品比较,所以线上的交易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一般都是发布宠物视频或者照片。消费者付款后,卖家以物流的方式将宠物寄出。这就有可能出现宠物与图片视频不符,甚至于是病犬到達消费者手中由于病重死亡。而且我国宠物运输并不发达,宠物运输承担较大风险,物运途中宠物死亡几率较大。这些风险都由消费者承担。
线下的交易方式就是当面交易,一般在实体宠物店中。正规的宠物店相较于其他的宠物市场有保障,可是价格偏贵,也没有正规的价格衡量。其次的宠物市场价格便宜但是鱼龙混杂,拿狗市来说,普通的消费者并不能很好的辨识狗的品相,健康程度。以次充好的现象不断的发生,普通的识别手段不能直接判别犬种是否健康。甚至于很多黑心商家给病狗注射血清让其精神状态达到良好以便售卖。
2.宠物用品存在问题
由于对宠物食品,用具等无统一的安全性标准,生产制度并不健全。在宠物市场经济这一块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国宠物用品生产的企业缺乏资金支持,水平的限制,产品,规模的单一让国外大型的宠物用品生产企业压迫发展。我国宠物用品企业生存环境恶劣,导致产品也是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许多黑心的工坊,用劣质狗粮替代国内比较畅销的狗粮。宠物用具成本低廉,质量不好。这些对宠物的健康存在大量的隐患,损害消费者利益。
3.宠物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宠物产品企业本身环境处于不利位置,企业本身的意识觉醒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产品制作不精,更别提产品的研发。企业品牌的建设不足,许多品牌在入驻各宠物医院后由于国产本身的这些滞后性导致医生并不推销这些牌子,甚至于直接向消费者暴露出这些牌子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国产牌子的销售不好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资金不足更无法提供企业自身的建设。
而对于宠物服务的其他行业,专业人才不足。宠物医疗是宠物产业核心环节:(1)是宠物产业最大细分市场;(2)技术壁垒最高,用户粘性最强;(3)具备宠物产业入口价值。但是兽医专业的稀少,甚至于许多医学类大学也没有这个专业,能够取得兽医执照的医师少之又少。宠物美容人才几乎都是私家机构学习,甚至于学习2个月就能取得执照,服务专业性低下。
宠物服务项目单一,许多宠物行业相较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宠物寄养,美容,医疗几个服务项目。没有满足消费者日趋丰富的消费需求,服务意识单薄。
这些现象都拖后了宠物产业的脚步,阻碍宠物经济的发展。
4.国内宠物观念落后
就2016年宠物行业企业地区分布,一线城市占41.4%。二线城市占35.5%。三线城市占14.1%。四线及以下城市占9%。从一线城市占据了几乎一半的比重来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决定了宠物行业的发展环境。在许多中小城市中,宠物观念较为落后,对宠物的态度认为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精力金钱去饲养。一些宠物的流浪救助基地也没有。整个环境氛围导致一些热爱宠物的消费者感到艰难,大环境下使得这些中小城市的宠物医疗等水平不足,少数热爱宠物的消费者无法让宠物享受到预期的服务程度。
与国外先进的宠物观念比较,国内的宠物观念还是相对落后。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对宠物行业造成了一个隐患。拿著名的玉林狗肉节来说,宠物爱好者与玉林文化的相冲突也恰恰佐证了这一点。吃狗肉这一习惯在国外是坚决禁止的,外国人的信仰与观念使得他们不会有吃狗肉的想法,然而在中国,信仰与观念的缺失使得吃狗肉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利益诱惑。许多餐桌上的狗肉都是一些偷狗贼偷来的家养狗,或者一些流浪犬,甚至带有病毒。宠物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家人,食客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在折磨着失去爱宠家庭的精神。而那些病犬也给狗肉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伤害。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在宠物的繁殖中,许多商家为了有利可图无序竞争,不科学繁殖。将本身带有潜在疾病的宠物进行繁殖,并且高价出售。这些都是因为宠物在人们意识中并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大大的阻止了宠物产业的有利发展。
5.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在民法通则中,宠物是作为个人私人财产作为标的物。这一点没有体现宠物区别于其他物品的特殊性和生命性。
中国道德水平有待提高,法律也缺少管束,许多消费者在饲养宠物之后因为种种原因甚至于丢弃,这给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加剧了大自然的不平衡。政府的政策对宠物的安置没有做到完善,法令较少。限制令较多,给本来就不宽泛的宠物饲养环境带来了打击。政府缺少对流浪宠物救助的支持,许多宠物救助基地生存艰难。
三、中国宠物产业的营销策略分析
1.规范宠物行业营销,加强宠物行业建设
宠物行业当中,各方通力合作是宠物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宠物价格的制定与品质的是商家诚信经营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兼顾长久的利益与经济发展。
宠物食品用品的统一标准要求必须做出明确的规定,强制企业遵守规范,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宠物行业的发展。
我国宠物食品用品企业必须加强品牌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加强产品研发,针对我国不同的消费群体细分市场,加大宣传力度。从宣传上突破我国宠物意识单薄的软肋,培养我国宠物消费习惯。
加大力度对我国宠物服务行业专业人士的培养,与队伍“高精”的建设。对专业人士的门槛相对提高,职业道德的加强。
2.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宠物观念的宣传
政府的监管对宠物产业的规范的作用举足轻重,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能避免行业很多灰色地带的扩大,保障企业的利益也保障消费者利益。
政府对人民正确的导向,让人民正确的认识到宠物的作用,在许多宠物产业落后的城市,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宠物产业的影響,推动宠物经济的发展拉动当地经济。合理规划宠物居住的环境,不要一味的限制宠物活动范围。
对人民的道德水平进行教育,必要时候推出强制性法规减少弃养宠物的现象。加强消费者责任意识。
对宠物救助基地进行支持,放宽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让流浪动物有处容身,净化生活环境。
人与动物是我们人类与自然课题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如何去平衡,如何去善待动物,不止是研究学者,专家的事。我们人类跟动物和地球上的每个分子都是地球的一部分。拿出我们的良知,唤醒我们的善良。爱护地球。珍惜生命。
作者简介:
4.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篇四
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XX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XX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XX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XX古城旅游业项目和XX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XX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XX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XX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XX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XX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XX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XX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XX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XX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XX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五
摘要高增长背后的隐忧尽管各项统计数据喜人,但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不足:一是文化产业总量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偏少。二是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三是市场化水平低,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都不高。四是文化经营人才短缺,投融资支持体系严重滞后。五是缺乏专项发展规划,产业配套政策不完善。六是文化贸易逆差依然很大,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引言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从无形向有形,从意识形态向经济形态的一种转化。在文化市场不断繁荣的前提下,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正文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与经济、政治等相互交融,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正日益聚集于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创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既凝聚人心,又关切民生,还可以直接贡献经济增长。文化表面看是软实力,实际却是硬实力。国际经验表明,越是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比重越高,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据研究,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以后,社会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会有大的突破,人均GDP越高,文化消费占的比例越大。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娱乐文化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因此,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文化产业集团初具规模,文化设施总体完善,文化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我国发展振兴的重要力量。
我坚持改革与整合相结合,努力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培育形成了以省属文化企业集团。同时,我省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和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此外,还积极为文化企业发展搭建平台,组织文化企业参加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等。
今后一段时期,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重点产业;建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引进、展示交易等服务保障平台。
三、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什么不足·····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继续对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
(二)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企业和产业布局,重点抓好文化企业上市工作。整合我省影视、出版、报刊、歌舞等同质优势资源,扶持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企业上市。
(三)打造品牌。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把现象、亮点制成品牌、形成产业。对地区特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加工,为“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人参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松花砚之乡”、“中国梅花鹿之乡”等地域性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吉林歌舞、长影乐团、朝鲜族农乐舞、吉版图书、吉林期刊等一批知名品牌。
(五)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战略,建设长春、吉林、延吉、图们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以长春、吉林、集安等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集聚区;开发建设以四平、白山、通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集聚区;开发建设以查干湖、向海、莫莫格、乾安泥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及草原湿地原生态风光开发利用集聚区。大力发展以湿地科普为主线,以冬捕、蒙古族民俗、草原风光、湿地观鸟等为特色项目,富有东北地域特点的民族文化产业。
(六)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一是构建完善的政策服务平台;二是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上市等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四是加强对文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利率优惠,并积极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
不难看出,中国在文化贸易这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6.中国空调产业当前竞争环境分析 篇六
作为中国制造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空调产业与其它产业一样,其自身的发展与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其它产业的发展状况都对会空调产业产生重要影响。而在中国空调产业所处的国民经济大环境中,以宏观经济运行、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房地产的发展、产业政策等为主的外部因素对空调产业的影响较为直接。
1、宏观经济运行
从社会各界对宏观经济预测来看,20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10.2%。为空调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2、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习惯、消费能力
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回落0.6个百分点。而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消费能力虽然不能等同而喻,但也关系密切。
3、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效果开始显现
与其他因素相比,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空调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但从冷冻年度开始,国家紧缩银根、宏观调控的效果开始显现, 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使得空调大受影响。尤其在一级城市市场,房地产的发展曾经极大地拉动了空调的销售,而现在,房地产经济被遏制,空调一级市场的空间也小了。
4、产业政策的调整
在空调行业高速发展阶段,厂商得到的丰厚收益掩盖了产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空调市场陷入过度竞争的泥潭,原来沉在繁荣表象下面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最近两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产业政策调控开始一条条在落实或制定之中。
在节能方面,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组织修订的国家标准GB12021.3《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确定了14KW以下房间空调器的能效等级指标,并于209月1日开始实施,
在出口退税方面,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出口导向型行业和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就国内空调行业而言,国际市场是空调企业规避国内过度竞争的风险、寻求新利润源的必然途径之一。
作为我国家电行业技术性标准的《房间空调器安装质量检验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由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于3月14日在京发布。另外,由中国家电维修协会制订的《家用空调器深度清洗技术规范》也将于2006年5月正式出台,与此相关的空调“深度清洗”节能服务认证也有望在今年内推出。
同时,还有即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即ROHS指令)及《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据了解,这两项指令的实施,将可能导致我国出口欧盟的空调价格上涨10%,从而对企业竞争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随着空调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稳定期,政策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甚至能左右一个企业的生死。所以,空调企业在不断地适应市场发展步伐的同时,对产业政策的落实与适应,也是其能长期立足于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
二、上游配件及原材料行业分析
最近几年,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一直困扰着我国空调行业,自初开始上涨的原材料价格目前依旧持续着强劲的上升势头,特别是作为空调主要元器件的原材料铜,其价格一直处于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06年2月份,铜以50650元的每吨单价历史性地首次突破5万元大关,随后便有所平稳回落。在经过了一个半月的稳定期之后,即从3月底开始,铜价又陡然上涨,其中有几天平均以近千元的幅度往上涨。至4月7日,上海现货铜的每吨均价达到了53950元。
而空调产品主要元器件的另一大原材料钢的价格从3月初也开始稳步上扬。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消息,3月上半月,我国流通环节钢材平均价格比2月底上涨4.44%,达到4327元/吨,每吨上涨184元。其中,板材上涨尤其明显,6mm普通中板价格上涨9.32%,达到3767元/吨,每吨上涨321元;0.5无取向冷轧硅钢片价格上涨4.2%,达到7450元/吨,每吨上涨300;1mm冷轧普通薄板价格上涨4.02%,达到4811元/吨,每吨上涨186元;3mm热轧普通薄板价格上涨5.91%,达到3800元/吨,每吨上涨212元。3月底,钢价市场的晴雨表宝钢推出了其二季度政策,再度上调了热轧产品价格,从而引起了铁矿、钢材、板材等市场一系列的连锁涨价反应。
7.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 篇七
1 桂林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
多年来,桂林坚持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着力加快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8 601.90万人次,年均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549.73亿元,年均增长23.8%[1]。2009年,桂林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国务院层面确定建设的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城市。这是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迎来的一次重大机遇。如何提高桂林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而推动桂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桂林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桂林积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探索桂林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协同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9年以来,桂林连续多次举办了桂林国际动漫节,运用先进的动画数字技术宣传桂林的城市形象,无疑将更加新颖和时尚地展示桂林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给桂林的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桂林国家高新区创意产业园是广西区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动漫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数字动漫、创意制作、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打造技术领先、产业特色突出、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动漫基地;桂林市鸿城文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下达的“桂林旅游实景在线动漫游戏交互软件系统”科研项目,公司利用三维多媒体网游技术与多年经营娱乐网的经验,为“两江四湖”景区专门开发一个全三维立体的游戏闯关虚拟世界,把整个景区逼真地植入鸿城娱乐自主研发的在线寻宝网络游戏之中,从而让“游客”通过互联网获得一种身临其境般的网络旅游的感受。建立了“R&V商业模式”(R指现实Reality,V指虚拟Virtuality),即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将虚拟的网络资源与传统旅游产业进行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互赢;桂林接力数码动漫中心就如何突破传统动漫园区“慢热”的经营现状,提出了以旅游为杠杆,撬动动漫与泛旅游产业整合的“快热”发展模式。通过实施“体验式动漫旅游”项目,迅速聚集了人气,形成了以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开发的跨产业运营创新。尽管桂林在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的协同发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创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桂林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探索协同发展、相互渗透的运行机制,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动漫产品,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高级动漫人才欠缺,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协同发展的宣传工作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此外,同其他文化创意产品一样,旅游动漫产品投资大,一旦开发出的产品无人问津,经营风险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2 桂林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都是以为消费者提供文化、休闲、娱乐为主要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根据产业发展理论,具有相同或类似产业内容的行业的融合和共生共长的必然性[2]。桂林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协同发展对推动桂林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桂林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共同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桂林的地貌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迤逦,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纳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村寨风光于一体,并与山水景观有机结合,相互交辉,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资源之瑰宝。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共同构建了旅游名城的发展优势。与此同时,灿烂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这些都可以成为桂林动漫作品的创作源泉。日本、韩国动漫产业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韩国的成功,很大原因是他们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本土化的技术手段向世界展示出来。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桂林必须把具有本地特色的一些旅游景区、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包装起来,用动画的形式进行体现,更好地把桂林包装起来,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只有这样,桂林的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才可能冲出重围,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品牌。
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开辟新的旅游形态——网络旅游,实现景区数字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动漫产业,特别是网络游戏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网络游戏盛行,很多网络游戏的画面场景布置、景观造型都很具有视觉冲击力,并且每个场景都有一个很明确的主题和风格,在整个游戏中又融入了游戏设计的世界观和文化内涵。依托互联网技术、三维多媒体技术,将现实的桂林旅游景区设计为网络游戏的情景,从而将现实的桂林旅游景区搬上电脑屏幕,实现现实景区与网络游戏结合的创新。这种虚拟的旅游景区开辟了新的旅游形态——网络旅游,实现了景区数字化。网络旅游为网络游戏者和旅游者开辟了全新的体验。全球的旅游爱好者只要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进入到一个旅游景区中,去领略景区的优美风光,网络游戏者可以在一个数字化的旅游景区里畅快对决。网络游戏并不是单纯地在电脑屏幕上观赏山水景致,实质上是一种结合游山玩水而进行的新颖的互动游戏。游客可以选择各自所需的互动方式和进程,或轻松悠闲,或惊险刺激,通过在一系列虚拟境界中的漫游,获得意想不到的经历和感受。据初步调查显示,网络游戏的用户年龄层逐渐从18~22岁的青少年转变为18~30岁的年轻人和成年人,这些人群是现在和未来的潜在游客。开展旅游景点网络游戏化主要是针对这一年龄层,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他们,再由他们影响其他人群,以带动本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可见,旅游业和动漫业相互渗透、协同发展,不仅符合旅游业的需求,也符合动漫产业发展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促进了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产业调整和结构升级,符合产业发展的大趋势[3]。
3 促进桂林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协同发展的几点对策
3.1 构建桂林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协同发展主要是旅游动漫产品的开发、应用及推广。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桂林市多数旅游动漫企业都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技术创新乏力,产品技术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很多困扰旅游动漫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缺乏产业内部和外部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壮大。因此,整合各方资源,集中人才优势,积极建设桂林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桂林乃至广西的旅游动漫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专利战略分析以及相关技术培训、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对实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企业实施专利战略,提高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旅游动漫产业链的协调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旅游动漫产业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它的竞争不是单纯依据劳动力数量和低成本就能够获得优势的,而是要靠技术和创意优势,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创造宽松环境,营造人尽其才的事业机制,最大限度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引进动漫高端人才,培养高层次复合人才。一是强调综合艺术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齐头并进。二是注重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有机融合。三是和国内外著名动漫开发企业及培训机构合作,“引进来、送出去”,对专业人员进行中短期培训。
3.3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旅游动漫产业的产业链相当长,需要在旅游动漫行业中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改变动漫行业目前存在的不管上下家的衔接、漠视行内分工协作的“单兵作战”的企业运行模式和市场开发方式[4]。目前,桂林已建立了橡胶、机床等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协同攻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应建立旅游动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成立联盟组织,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要按照产业技术创新链来开展集成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实现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创新要素的系统集成。要进一步探索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头作用,把联盟打造成产业技术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摘要: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的协同发展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桂林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其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桂林,旅游产业,动漫产业,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2011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R].
[2]李美云.论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J].旅游学刊,2008(1):56-62.
[3]贾新明,徐振东.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J].寰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28-30.
8.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分析 篇八
【关键词】钢铁;钢铁产业;竞争力
一、引言
钢铁产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之一,它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经过我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钢铁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粗钢等产品越居世界首位,钢铁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我国钢铁产业更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现如今依然无法满足国内以及国外对钢铁高端产品的需求。我国钢铁产业更加需要从技术以及产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二、影响钢铁产业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1.产业因素
任何产业的生产要素都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方向,而生产要素通常指的是资源、资金以及人工成本等。在钢铁产业中,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竞争力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矿石、焦炭、淡水、资本以及技术。
首先,矿石储量与质量。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探明的铁矿石资源储量高达600亿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铁矿石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分散,并且品质也有一定差距,无论是矿石的质量还是产量,都无法满足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需求,依然需要依靠矿石的进口。
其次,焦炭资源较少。焦炭作为钢铁生产的原材料之一,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不断扩张,国内焦炭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同样需要依靠进口。
再次,水资源矛盾。钢铁产业对淡水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同样钢铁产业的水污染也是较为严重的产业,淡水资源原本就不足的现象也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日益凸显。所以,淡水资源必将成为影响我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资本投入。从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资本投入来看,我国钢铁产业依然呈现着扩张态势,资本的大量投入势必引起产能的提升,但产品质量却无法保障。
最后,技术与人力资源。技术以及人才是推动钢铁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虽然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员工无论是学历还是技术方面都有着较大提升。但是依然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高学历与技术性人才比例依然较低,并且人才的分布也不均衡,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之间人才分布不平衡表现的尤为明显。
2.需求因素
目前我国钢铁产业下游行对钢铁的需求增长较为缓慢,虽然近年来钢铁需求出现小幅度上涨,但是受到近年来房地产以及造船等行业的不景气,钢铁需求进一步降低。尤其是是从2010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前提下,钢铁需求进一步放缓。另外,随着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不景气,国外对钢铁的需求也进一步降低,这也对我国钢铁产业有着较大的影响。
3.机会因素
机会是难以掌握的一种发展动机,对于我国钢铁产业来说,目前世界经济的不断低迷进一步影响着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寻找钢铁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提升我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随着高铁以及水利等设施的不断建设,这些行业也成为了拉动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如何把握其中的发展机遇,是我国钢铁产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次,随着我国大力对西部进行开发,钢铁产业在其中也有着较大发展空间。而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虽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限制了钢铁产业的发展,但这也是一机遇,创新钢铁产业产品,谋求环保、新材料等也是钢铁产业的发展方向。
三、提升我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目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为钢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为了进一步适应激烈的竞争,我国钢铁产业也需要不断改革。
1.产业层面的策略
一方面,由于我国钢铁原材料的缺乏,我国钢铁产业需要在强化国内铁矿石以及水资源开发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与矿石生产国以及生产商合作的方式,强化钢铁产业链的上游扩展,积极参与到世界铁矿石的资源争夺中,通过出台共享以及风险分担的机制,提升我国钢铁产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产业也要避免原有的粗放发展模式,顺应时代的要求,以集约化经营作为出路。在提升钢铁产业的生产能力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对产业进行优化补集,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以及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2.企业层面的策略
首先,规模化生产。钢铁企业是一种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一定的企业规模才能保证刚切产业利益的产生。为了进一步整合我国钢铁产业的资源、实现钢铁产业链的延伸、防范钢铁产业的竞争风险从而提升竞争力,那么通过企业之间构建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钢铁集团是钢铁产业的发展可行之路。
其次,强化技术创新。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钢铁行业中,强化原发投入从而提升钢铁产业的质量以及产品结构是提升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这就需要钢铁产业结合钢铁生产的实际情况,从工艺、技术、材料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从而形成以产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生命的产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 何维达,万学军.武雅斌.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策略能力观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
【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滑雪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06-15
平遥古城旅游产业分析06-21
中国产业结构分析07-05
中国环保产业分析10-18
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分析07-31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分析01-11
我国旅游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及运行状况分析10-21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