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感受》作文

2024-11-12

《春节感受》作文(精选5篇)

1.《春节感受》作文 篇一

【热门】《春节感受》作文四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感受》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感受》作文 篇1

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春节意味着放假、放鞭炮、拜年、接红包,我就向大家讲述我在春节中的快乐感受。

早晨,天刚刚蒙蒙亮,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睡梦中吵醒了,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一看,“哎呀,八点多了!”我急急忙忙起了床,下楼一看,哇,每家每户都贴着红红的对联,挂着红红的灯笼,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看极了!

迎龙灯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人们迎着长长的龙灯,到家家户户家里去给人们送平安、送祝福,我们一家人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做了次大扫除,然后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迎接新的一年。

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十分丰盛而美味的年夜饭,菜可多了,用红烧肉、冬笋、四季豆、龙虾、蘑菇、干锅球菜,好吃的应有尽有!

吃晚饭,我又接了许多的红包,我想,里面应该有很多的压岁钱吧!接着,我们看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可精彩了。各种各样的节目都有,可是我才看了几个节目就哈欠连天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过了这个夜晚就是新的一年了,我会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春节感受》作文 篇2

洋溢着五千年民族文化馨香,散发着勃勃文采精华气息,闪烁着古国文明灿烂辉煌……它是节日,它陪伴着小小你我快乐成长……

每当提及节日,我心中免不了会有些激动。节日背后,该有着怎样美丽而神奇传说,有着怎样丰厚深邃文化底蕴,有着怎样美好甜蜜向往与期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伴随着一声声爆竹炸响,又迎来了一个新春。春节是欢乐祥和象征,每一个春节都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崭新面容;每一个春节过去,就会迎来一个全新开始……春节到来了,便是我们人生又一个新陈代谢,又一次除旧布新。生命在成长,世界在变迁,年远去又重来,就像接力似又开始了下一段赛程。所以,在春节时节,人们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不管钱多钱少,不管顺境逆境,感受春节,感悟那份“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激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感情丰富节日,人们怀着伤感怀着思念为故者上坟,虔诚地祈愿逝者在天国能够过得快乐,也祈盼他们在天有灵,给活着人以精神庇荫。感受清明,缅怀那些驻留天国灵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只为屈原那纵身一跃,只为那位圣贤瞬间壮举,便有了这个壮烈节日,“波涛卷不去,忠魂得永生。”因为不忍见大好河山断送在奸佞之手,却又无力回天,何不一死了之,换个眼不见为净?“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感受端午,感悟满腔忧国忧民热血无处溅洒悲怆!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大人说七夕便是年青情侣约会时间,并且告诉我们,在七夕那天夜晚,静静地站在葡萄架下,便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窃窃私语,你要真听到了,便能成就一生美好婚姻。真趣,感受七夕,感悟人世间爱情甜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圆人团圆,深深勾起客游异地他乡人们对故土对亲人思念之情。在一个漫漫长夜,苏东坡长叹一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唉,故国啊,亲人啊,感受中秋,感悟那思念故国,牵挂亲人情思。

“逝者如斯”,年年岁岁去去来来,每一次感受都有不同,每一次感受都如诗如画。感受节日文化,感受节日温馨,感受节日美好,但愿人生天天如节日,岁岁如今天,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同样一个美好甜蜜梦,在感受中得到了更多更美好实现!

《春节感受》作文 篇3

春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个时期都有她的感受和体会,不管什么体会和感受,大都是温馨和快乐的,是我们期待和盼望的日子。

小的时候,过年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女孩子都喜穿新衣服,找伙伴玩过家家、丢手捐等游戏,男孩子则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过年的味儿,就是从爆竹的火药味儿弥散开来的。几毛钱一挂的百头小鞭舍不得一次放完,小心翼翼的拆开来,计算好了一次放多少,装到口袋里,拿半截点燃的.香,来到院子里,一个个点燃,享受那一声脆响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将小鞭放到地上、墙缝里,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将小鞭捏在手上,记的当时父亲怕我点二踢脚炸手,还用铁丝给我做了一个炮架拿着放,最近距离的感受那声炸响。

长大了,年就成了团年,就好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样,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和父母团聚,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和父亲说说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和母亲聊一聊生活琐事,小孩子们拉父母的手,爷爷奶奶长、爷爷奶奶短的说在学校中和小伙伴们怎样玩,而父母则领着小孩子到村边看看农村清澈的小河沟,嗅一嗅哪泥土的清新和芳香,讲一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再给他们买一些焰花一类的放一放,看着玩的高兴的小孩子和洋溢着笑容的老爸老妈,一家人享受着那天伦之乐。我也借这个机会,找到小时候的玩伴,回忆着当年的激情澎湃、豪言壮语,畅谈着今天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感受年给我们带来的团聚。

如果我们老了,我想,就会像父母一样,早早的准备好过年的一餐餐美味,然后等儿女回家团圆,一同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共同畅想美好的明天,为我们未来的生活祝福,为祖国未来的明天祝福。

《春节感受》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春节临近了,让很多身在异乡打拼的人们回家有了和亲人们短暂的相聚。现在过春节,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期盼反而多了一些惆怅。到了中年这个年龄段的人说实话,真不愿意过春节,虽说不过春节生命的时光也照样流失,可是受中国几千年的民族传统的影响,好像只有春节过了,才算新一年的开始,旧一年的结束。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私家车源源不断的开进了平常百姓家,节前购物似乎成了众所周知的习惯。不管你身处何处是否有和我同样的感受,出门车多人多,到处堵。用车流人海形容一点也不过份,谁也不让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你挤我挤,你急我急,很快就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这又是何苦呢?大家都彼此谦让一点点儿,就都会相安无事,想想忙碌一年了。()也该在这属于自己的这几天小假期内图个顺顺当当、平平安安的吧!

随着汽车的增多,空气的质量也越来越差,没有了儿时湛蓝湛蓝的天空和几乎看不见的蓝天白云,反而多的是充满有毒、有异味的雾霾天气。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少放烟花爆竹,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忙忙碌碌的、不分日夜的、昼夜颠倒的把春节过去了。

好了,什么也不说了,在此预祝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马上发财、马上有钱、狗年工作愉快,全家幸福,事事顺心!

2.《春节感受》作文 篇二

一、如何感受生活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有紧张的课堂、轻松的游戏、课外的爱好、精美的板报、激烈的角逐。而让学生去感受,是写出新意的关键。如“扳手腕”,让学生在座位上尝试,教师要善于找出显著特征的同学,让其到讲台上表演,指导学生观察“交战”双方的准备,拼搏时的面部表情、体态、神色、动作及观众气氛,并让学生议论比赛的精妙处、动情点,即可作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详细具体、新颖别致、生动感人。

家庭生活是学生成长的环境,经历之事,记忆犹深,回忆再现,别有情趣。如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等细节有印象,刻画有话说,才能在表达中展现生活画面,表述中有事物闪光点。社会生活,取材范围广,凡是学校家庭之外的一切活动,均属于社会生活。如坐车、买菜、购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均可进行片段、场面的表白。

富翁写不出饿文章。这句话道出了真谛,写文章要经历事物、感受事物,可以先让学生按每学期要求自行拟写作计划,这样就可以熟知要写的内容,克服题目陌生、要材没材的弊端,可以课外聚集讨论,深入生活细致观察,借鉴课外读物。这样偶遇素材,触及作题。如我班一位学生,知道作文要写“动物及植物”一题,于是对父母饲养的金鱼勤于观察,作好记录,发现金鱼闷游与天气阴晴变化有关系,在作文时,因为事前拥有熟悉的题目及观察事物新发现,拿起笔来,要写什么有什么,不会索道枯肠,为之而苦恼,在兴趣中挖掘主题,在愉快中写作。写起来得心应手,写什么像什么,刻画入微,撰写的科普文《金鱼与气象》参加全国青少年“我们爱科学”读书活动并作文大奖赛获一等奖。

二、如何感受自然

自然是人类生依赖的环境, 自然变化无穷无尽,自然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自然蕴育美。感受自然,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从生物物候、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天文地理等方面去感受。如写“秋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总体观察景物特征,如叶色、果实、景致、气候、心情等,秋天给人感觉是成熟、萧条,还是五彩缤纷、推陈出新?根据需要确定中心、取舍材料、工笔重彩、进行描摹。感受生活,感受自然,观察是基础,是完成写新意的重要途径,是展示创造力思维的前奏曲。

三、如何感受自己

自己的感受是最真切的、是最闪光的、是一刹那的、是最动情的,作生活的有心人,谈自己感受。如:当你走上领奖台时,心理是如何想的;当我看到他人领奖是,心中如何触动;当风雪载途母亲替我送衣时,心中是否惭愧、内疚、感激,可用日记随时记载,积累点滴,汇成思想火花。如一位同学在感悟青春时,看到“j”这个字母写到:青春是一把锋刃的箭,只要有理想和智慧,通往人生灿烂的峰巅,必然会畅通无阻。看到“S”时,青春是一条弯曲的幽径,在山穷水尽时,只有坚持不懈,一定回柳暗花明。这就是具象思维类比,富有新意的感受。

四、如何感受书本

书本是前人智慧的化身,《师生情》《大海的歌》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还有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初学写作时,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热爱写作。

3.感受春节作文 篇三

前天晚上,我出去游荡,也就是说在玩。晚上,月格外的明亮。金黄金黄的,像银盘,璀璨的,悬挂在深蓝的夜空中,周围点缀着,一眨一眨像玲珑、晶亮的眼睛。月的周围朦朦胧胧的圈着一个巨大的风圈,缠缠绵绵的像飘摆的棉絮。

但刚走多久,我就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只见道路两旁,灯火辉煌、流光溢彩,道路两旁的树木挂满了红灯笼,各种小彩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闪烁。

映入眼帘的那挂满树的彩灯和路灯上的“中国结”和“大红灯笼”,让人看后感觉到很美、很耀眼。树上挂的各色彩灯,高低错落有致的挂在上面或“螺旋升天”般的缠绕着。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景致。街上的人们攒动在花红柳绿路灯里。叫嚷着,喧闹着。

你再看那路灯上的“中国结”和“大红灯笼”,那大红色与那金黄色相互衬映,给人一股俨然已经是过年的感觉,气氛一瞬间就上来了,不再是那么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的生活。多么美的灯海呀!它们不仅能让人欣赏,似乎也照亮了天,照亮了地,同时也照亮了整片区域!

4.春节德育感受作文初二 篇四

除夕夜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最热闹的就属我们这些小朋友了,今年我们约好一起到四外婆家过年,吃完年夜饭,我提议:“春节不是应该放烟花吗?”我对身旁的姐姐说:“姐姐要不咱们去买烟花吧。”“好啊,我们叫上哥哥和舅舅一起去。”于是我、姐姐、哥哥和舅舅一起去买烟花,到了烟花店,各种各样的烟花摆在货架上,看的我们眼花缭乱,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烟花后满载而归。

回到四外婆家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买好的烟花,首先,我们挑了一根又长又细的烟花,爸爸说放烟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于是我们把烟花插在土堆里,哥哥拿了个打火机小心翼翼地跑去点火,引燃导火线后一束火光窜出来,哥哥急忙跑离危险区域,我的视线跟着这一束火光飞到空中,“砰”地一声顿时空中炸出一团美丽的烟火,像一朵盛开的玫瑰花,我和姐姐高兴的手舞足蹈,这烟花真是太漂亮了!

放完烟花,我心满意足的回到屋里,妈妈对我说:“烟花虽然美丽,但是会污染我们的空气,所以为了我们能有一个更加健康、清新的环境,大家应该少放烟花”。我点了点头,对妈妈说:“嗯,明年我们就换一种方式来庆祝新年吧”。今天晚上真是一个既热闹又有意义的夜晚。

5.《春节感受》作文 篇五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学体裁之一, 谈到词我们一定会想到它的两大流派:婉约与豪放, 虽然词在诞生之初一直以蕴藉含蓄为突出特色以区别于诗歌, 但是我们都无法否认文学形式始终要为文学内容服务这一规则以及二者的主次关系。因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词不再只是单纯抒发含蓄婉约情感的容器, 也开始承载热烈磅礴的内容了, 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先驱人物、杰出代表。梁启超先生认为以回荡的表情法填词是最合宜的, 特别适合表达荡气回肠的情感, 用回荡的表情法既保留了词音节、形式上的含蓄美, 又充分、尽情地发泄了满腔幽怨愁苦。在回荡的表情法之下梁先生进而又将它进行具体的分为两类四式 (曼声:螺旋式、堆垒式、引曼式;促节:吞咽式) , 其中, 苏、辛是曼声的代表, 例如《摸鱼儿》《念奴娇》等, 而促节则要看周邦彦、柳永和李清照的作品了。周邦彦被誉为大晟词人, 是北宋末的词家代表人物, 对后世影响很大。周邦彦继承了柳永的慢词, 严格按照格律、采用卓越的修辞、坚决不直抒其情, 反将情深深地包藏起来, 这种表现风格洋溢着无限的莫测和幽深的情感, 是宋代文人极为崇高的趣味感同词这种文学样式纯粹抒情本质的深刻融合而产生的新境界, 因此周邦彦被一致评为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

下面我通过周邦彦的两首词来具体分析促节的表情法:

第一首是梁先生在书中举的例证《兰陵王·柳》。单内容上看, 主题很清晰, 讲的是离别送客的事情, 关于“词人到底是被送还是送人?”“假如是被送那么是和谁分别?”“假如是送人那么送的人又是谁?”这些个问题历来纷争不断, 而且各有引证和道理, 这里我们暂且先不下定论。

在清真词的植物意象当中, “柳”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类, 据统计一共出现了38次。柳在古典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是一种蕴含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 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的诗句。“柳”与“留”谐音, 柳和离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代人就有“折柳赠别”的风俗习惯, 这可能是因为垂柳本身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特点跟人们依依难舍的缠绵之情有相通之处, 所以古人常以柳话别, 以柳倾诉离别之苦。“柳”代表的依依离情潜移默化地进人诗人的心灵, 并沉积下来。后世文人在抒写离愁别绪时, 都自觉不自觉地采撷柳意象。而周邦彦一生奔波于仕途, 三进三出京城, 多数时间在外地辗转为官, 经历了无数次与亲人、朋友、恋人的分别, 无怪乎他的词作中经常看到柳的身影。

这首词作题目是柳, 开头以柳起兴, 但主旨却不是咏柳而是伤情, 咏物抒情是词家惯用手法, 以柳渲染离别之情, 隋朝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就是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兰陵王·柳》中, 上片咏柳, 开头五字写景, “柳阴直”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交待时间是正午, 日悬中天, 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二是指长堤之上, 柳树成行, 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 整齐地好像一道直线。“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 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 丝丝缕缕, 趁着柔柔的春风飘拂荡起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 更添一种朦胧之美。这种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 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相关。“行色”, 指行人出发前的景象, 在这儿送别行人的除了朋友就只剩下绵延隋堤的柳树了, “拂水飘绵”这四个字生动地摹画出柳条垂到江面、柳絮被风轻轻带起所表现出的依依惜别的情态, 柳树本没有情, 是来来往往的送别的亲朋、好友、恋人把不舍的哀愁传递给了它们。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 已厌倦了久客于京都而一事无成, 因此由于送别而引起的故国之思给惜别之中又揉进了仕途失意与身世飘零之感, 这就把一般的别情赋予了鲜明的个性。“长亭”三句又是一层, 回应上文的“柳”, 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 年复一年, 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 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情深意挚, 耐人寻味。这首词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 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接着引出送别场景。中片饯行, 前四句是“送”, 后四句是“行”, 词人将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想联系起来, “旧”“哀”“催”“愁”最后“望人在天北”, 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婉。下片“凄恻, 恨堆积”总结上文, 提示下文, 然后从景、情两个方面加以补充, 在凝神缅怀过去中收笔, 给人既是现实又是想象的难以分辨的朦胧之感, 结尾毫无任何具体指向, 连情也未表现清楚就煞尾了。

周邦彦很善于勾勒, 有人评价周邦彦的词说他的用笔是“无笔不缩”:写字不能一笔拉出去就不回来, 一定要收回来一点儿。用写字的方法比喻周邦彦的词, 说他无笔不缩, 就是说他的叙述都是有馀不尽的, 都是含蓄的, 而且都是有呼应和反复的。比如第一段里, “柳阴直”是泛写, “烟里丝丝弄碧”是细写, 都是写柳, 是重复;“隋堤上, 曾见几番”和“长亭路, 年去岁来”就是互相呼应;“应折柔条过千尺”的“柔条”和“烟里丝丝弄碧”也是呼应的。同一个意思, 他能够回环往复地写, 但是又使你不觉得他重复, 因为他中间有很多曲折婉转的地方, 你只觉得他越写越细腻, 越写越深刻, 从他的呼应之中会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对意象的完美把握也是他的特色之一:柳阴、飘绵、隋堤、故国、倦客、长亭一系列意象都和离别有关, 在同一首词中反复使用不同的语言外壳而事实上是复指同一个对象, 作者并不直接抒发离别之苦, 而是借助与离别相关的意象群营造出了伤感离别的情绪氛围, 更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

上一篇:我心中的英雄作文500字_小学五年级作文下一篇:焉耆县第二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团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