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哈工大校史馆有感(精选4篇)
1.参观哈工大校史馆有感 篇一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新图书馆一楼中央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近400平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其中展板内容包括“前言”、“峥嵘岁月”、“今日辉煌”、“未来展望”、“结束语”五部分,一共90多个板块。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东北农业大学自1948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东农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奖状,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农业大学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东农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东农的辉煌与不凡!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学校于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省部共建大学。
我校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学科基础雄厚,整体实力较强;东农是我们国家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建校至今,已累计培养学生10多万人,其中既有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人才,也有一批遍布全国的“创业型”人才,更有一大批活跃在黑龙江省和全国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落地型”人才。
同时,从馆里的许多图片和文字可以看出,东农十分重视开放办学的理念,是国内最早与俄罗斯开展联合办学的高校之一,已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正是这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学校的进步与发展,使东农真正成为一所名牌大学。
我从馆里的许多资料还可以看出,东农是一所十分重视科研的学校,那一项项的科技成果无不令我心潮澎湃。建校至今,东农承担的各类课题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7项。顿时,一种俨然的自豪油然而生,这是我们东农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东农人的荣耀。与此同时,学校也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同学们参加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人才。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东农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东农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博学笃行 明德亲民”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的东农精神,为把东北农业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
2.参观校史馆有感 篇二
13级保险1班 张力文
秋意正浓的十一月,我怀着无比激动与兴奋的心情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我静静的看着墙上的宣传展板,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校史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筚路蓝缕,学基初奠”、“不畏时艰,风雨前行”、“致力建设,不断壮大”、“锐意进取,跨越发展”,在这四部分中,我能够看到辽大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也能够体会到这一过程的艰辛与不易,无数辽大人为了母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辽大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都是辽大人不懈奋斗的结果。
辽宁大学初创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1958年9月 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建校初期,我们的前辈们历经艰辛,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明确了培养目标,调整了专业设置,完善了教学计划,在校生达5700余人,教师650余名,初步完成了由专业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过渡,为辽宁大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展板带的第二部分“不畏时艰,风雨前行”,这一部分的时间是1958至1978年,这一阶段成立不久的辽宁大学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这20年间,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左倾错误、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灾难,而我的母校辽宁大学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受住了考验,坚持开展教育工作,不断调整布局,充实科研力量,在艰难中曲折发展,文革结束后,学校事业步入正轨,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在校史馆里,我看到了辽大的校训“明德精学,笃行志强”,这是我们辽大人精神的体现,也是前辈们对我们新一代辽大人的要求。
通过参观,我对辽宁大学的光辉与曲折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深深地为自己也是一名辽大人而感到骄傲。
3.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篇三
今天,我和同学一同参观了我们江南大学的校史馆,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住的感叹,原来江大是这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原来有这么多的志士仁人都是我们的校友。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辉煌成就,看见了他们治学之心的坚定,看见了他们为我校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一个江大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而在参观校史馆的过程中,我却对一句话的理解更深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江南大学的历史反映了近代史中列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我国爱国者的反抗与探索。
位于我校公益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展区面积为760平方米,分为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
走近了,首先看到的是我校的发展历史,由最初的三江师范学堂到现在的江大,不同时期使用的印章、校徽、校歌、纪念章,反映学校不同时期风貌的老照片,都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了的江大历史里程。接下来,我看到了许多我校的著名教授们,学者们,他们的笔记,他们的奖状,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学过的书本以及他们的学习历程和研究成果。他们的治学态度令我敬佩,尤其是笔记,那么复杂的机械图,工工整整的,看上去都觉得很乏味,很烦,更别说是用画的了。我从自身和他们的对比中发现了不足,并决定向他们学习,弥补自己的缺点,认真的做每一件事。江南大学的前身是,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47年10月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合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苏南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新建高校。
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其数理系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南师范学院,组建江苏师范学院)。1952年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学科合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故在该领域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无锡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创办新的江南大学。1996年和1997年夏,顺利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 论证。1997年9月,中国轻工总会批准无锡轻工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 的近百所高校之一。至此,我们江南大学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现在的江南大学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现阶段学校的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培养高质量,尤 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轻工人才的基地;成为轻工科技领域某些重大课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成为轻工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 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江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具有免试接收台湾学生资格的大陆123所顶级高校之一,全国统招一本生源高校,且为全国具有自主招生选拔资格高校之一。
在江南大学近代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诞生了众多的杰出校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邓鸿勋是工业工程管理系52届毕业生,曾为工程师、研究员。曾任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正部级),曾被选为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并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于1994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平凡,纺织工程80届毕业生,现供职于联合国总部,新任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季克良,发酵64届毕业生。现为中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曾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贵州省七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八届、九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王骏,发酵专业75级学生,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学、政府部门、生物技术公司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逾25年。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数十篇;持有10余项中国、美国专利。吴仁祜,67届机械系毕业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少将。除此之外,我校还有众多其他著名校友。虽然他们与我们并不相识,但他们成功的例子无不激励着我们向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执着奋斗。
荣毅仁更是对我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江大能有今天,离不开荣氏家族和广大校友的支持。在校史馆我看到了很多校友赠给学校的物品,还有50周年校庆时校友所写的祝福卡片,每一张卡都代表着一份深情,都代表着对母校的热爱与感谢。上面真诚的文字诉说着江大50年的辉煌,真情令人动容。
最后,一个展厅,挂出了很多名人大家为江大题的字,也展示了蠡湖校区的设计图和设计者、蠡湖校区奠基纪念碑,介绍了现今江大的标志性建筑、图标、校歌、校徽,还有各个学校在江大校庆时赠给江大的各种礼品.参观过校史馆,心中不觉产生了自豪之情,对于校友们的寄语,我感慨良多。我意识到,那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多校友的支持,都是为了让学校更好,而让学校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明天的母校能够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有更好的环境读书。我们不可以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只能努力,创造出成绩。有一天,我们不仅以江大为荣,相信江大也会以我们为荣!
4.校史馆参观心得 篇四
另外,通过学习校史。我还了解到我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就是我们的优秀校友们: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张梅颖、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刘敬民、著名作曲家施光南都是从我校走出的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材。
得知我校培养出诸多人才后,我感慨万千。我们的学校如此优秀,培养出的学生一定也十分优秀。但前提一定是学生也很努力。既然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校有如此浓厚的文化底蕴,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地学习,不能辜负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文化底蕴。
而且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净校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行为上前提醒……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但却可以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继承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呢?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贡献吧,可以从许多方面: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载入校史,给以后的校友竖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加油吧!
【参观哈工大校史馆有感】推荐阅读:
校史馆参观07-03
参观名人馆作文09-03
参观禁毒馆的个人观后感500字09-08
哈工大论文阅读报告08-26
哈工大综合排名证明08-27
参观嘉兴南湖有感06-09
小学参观展馆有感08-12
哈工大2010机械工程专业课作业08-06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常见问题总结10-09
2022年哈工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