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2025-01-10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精选8篇)

1.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一

内涵发展 提升质量 彰显特色

2015--2016学年度小榄丰华学校目标评估自评报告

本学年度是丰华学校全校师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年,也是丰华人用智慧与汗水,用活力与激情,用爱心与良心共筑和美教育梦想,同走内涵发展之路,共享教育累累硕果的一年。

一、创新德育,家校共建,德艺双馨

省级德育课题“创建‘德艺双馨’丰华特色教育研究”和市级立项课题《家校联手构建责任社区的实践与研究》顺利结题,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文化,开启了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各种德育活动创新呈现。每周一次的德育实践作业,如做家务,和家长购物,做节日贺卡等,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创新国旗下的讲话,以班级为单位,轮流主持。班级同学全员参,拟主题,备材料,排节目„„既有励志演讲,也有班级才艺展演,既教育别人,也提升自我。

学校申请经费免费为家长开设社团培训,提高家长文化素质,提升体艺技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社团每逢周五晚定时对本校家长、辖区居民和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开班授课。开展包括舞蹈、电脑、书法、剪纸、羽毛球、十字绣、亲子读书等项目培训。家长社团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小榄镇公益创新优秀组织奖,获中山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项目二等奖,被评为中山市博爱100公益创新优秀项目,中山市妇联家添正能量优秀项目。最近家长社团项目相关课题已经被立为国家级德育课题。

二、基础教育,减负前行,质量坚挺

丰华学校继续落实“减负增效”措施,学生回家做书面作业的时间少,但学生有了更多看课外书的时间,有了更充裕的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相伴而来的是见识不断增广,知识不断丰富,技能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力进一步提高。本年度学生参加镇级以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各种知识大赛和技能大赛,获奖200余人次。在2015学年度小榄镇教育质量评价中,继续稳居镇上第一梯队。而且,还出现了年级越高学科成绩越好的现象。

三、体艺社团,百花齐放,特色显著

学校从实际出发,推出丰华特色的“体艺2+2”项目,让学生至少掌握两种体育技能和两种艺术技能。成立了20多个校园体艺社团,广泛开展体艺项目的各种培训,为成就孩子们健康的体魄和高雅的人生打好基础。

书法教育,成果丰硕。师生参加国家、省、市、镇各级书法大赛获奖颇多。本年度,丰华学子有147人次在镇级以上书法大赛中获奖。丰华学校还在中山市美术馆举办了翰墨丰华毕业生代表书法展,在中山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翰墨丰华“童心墨迹”书法展及“七彩缤纷”暑期艺术作品展,陈丽璋老师个人书法展在小榄艺术馆举办。

合唱社团,表现非凡。在每年中山市举办的外来工子弟合唱大赛中,均获得绝好的成绩,今年也同样获得了合唱大赛的金奖。体育竞技,异军突起。健美操、毽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纷纷载誉而归。学生在市、镇各种体育赛事中获得奖项和荣誉超过60项。丰华校园足球跻身小榄镇前八强。六年级的体育成绩突出,游泳及其他体育项目的测试均跻身于全镇的前列。

其它社团,同样精彩。五年级王司南同学的《吉祥羊年》,在第十届广东省生肖个性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中荣获广东省金奖。本年度,丰华学校学生已有逾250人次在镇级以上艺术领域获奖。

四、职业成长,内涵发展,成果丰富 按照《丰华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要求,丰华教师都有自己的职业成长计划,一专多能的教师不断涌现,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成果不断丰富。本学年度,丰华学校的教师已有173人次获得教育教学专业的奖赏和荣誉,其中有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反思、教学设计等文章获奖,并在在各级各类教育专刊发表教育论文11篇。有60多个优秀微课和精品课程获得市级和镇级的奖励。陈少芳校长被省育厅确定为“广东省骨干校长培养对象”,谢颖老师被评为中山市第三届市级骨干教师,韩庆龙老师被授予中山市第六届少先队鼓号仪仗队大检阅优秀鼓号训练导师,陈丽璋等几位老师进阶成为广东省书法协会会员„„

至此,在学校发展培养起来的广东省书法协会会员就有近10人,中山市书法协会会员30多人;国家音乐合唱协会会员2人。

五、活力丰华,快乐教育,逐梦腾飞

“活力丰华 快乐教育,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是丰华人教育的理念,也是丰华人的教育梦想。过去的日子,有困难也有挑战,但丰华人团结协作、充满活力,满怀斗志,勤勉工作,用汗水和心血赢得了掌声、鲜花和荣誉。面对未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也将迎面而来,丰华人在回顾昨天,珍惜今天的同时,将以更大的热情和激情勇于开拓,勇于接受挑战。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中,丰华人定当戒骄戒躁,虚怀若谷,筑起更丰富更美好的教育梦,成就更理想更富盈的办学成果!

杨秋芳广东省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冠军 8+1艺术展演

广东省青少年艺术大赛海勇 数学张丽媛广东省说课

少儿节目《过年了》直通中山市春晚 微课获奖

反转课堂 团队教研

本土文化 菊花文化进课堂 课堂 交流 比赛 展演 成果丰富

千人书画现场大赛 杨平陈丽章 韦晓雯 张雪霞等获得一等奖,24人分别获二三等奖,是此次大赛的获奖大户。

2.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二

一、充分认识和理解办学特色的意义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办学风格、理念, 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自有特色。办学特色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办学特色不能单纯理解为学校的特色项目, 不能理解为学校的一项活动、一门课程、一个社团、一个实践基地或是一个兴趣小组等。

“学校之间有特色差别, 教育才有活力”。当下, 教育个性化和办学特色化已成为我们教育的必然选择, 追求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已成为一种办学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明确提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因此, 要想丰富学校底蕴, 提升学校内涵, 增加学校竞争力, 特色创建就要做真做实, 不能只为检查加分, 不能跟风, 不能流于形式, 更不能造假。

二、以办学理念来引领构建办学特色

创办一所特色学校必须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形成“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学校文化, 才能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 体现着学校的价值取向、生态环境、教育创新、教育传统”。在构建办学特色时, 必须以办学理念来引领, 既要联系学校自身实际, 又要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学校办学特色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 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因此, 学校办学特色的定位不能是随意、想当然的, 要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整体工作达到良好水平的基础上, 从校情出发, 充分发挥学校优势, 才能构建出学校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特色。

三、以发挥自身优势来确立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是学校不懈奋斗、追求、与时俱进不断积淀、提炼、升华、发展最终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并形成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集体意识, 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框架的目标。在确定办学特色时, 学校要认真研究学校历史、文化传统, 面向未来, 分析学校办学目标、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地区优势等现状, 挖掘、提升、发展本校办学特色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 进行提炼, 使之升华, 形成学校特色。

2.从学校的办学优势中分析、聚焦学校现有优势, 提升、扩展为学校特色。

3.从学校教师队伍中将优秀教师的特色迁移、扩大、发展为学校特色。

4.从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 结合学校实际, 内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

5.从学校已有“特殊性”的基础上, 发展、建设学校特色。

四、特色实施要靠科学规范管理

在办学特色建设实施上, 管理是特色创建的基础。也就是说, 特色实施要靠科学规范管理, 这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息息相关。如何体现科学规范管理?应积极建立学校办学特色管理体系, 成立组织, 明确责任, 保障投入, 科学评价等;开发、建立好学校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特色创建的有效载体, 按照三级课程设置要求, 充分挖掘利用好地方课程资源, 以此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打造好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特色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办学特色实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这是学校特色实施的关键;办学特色建设实施要力求从小处入手, 着眼长远, 学校特色建设要与教师日常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紧密结合, 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所有这些要做到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推进、全面落实, 要做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

3.走内涵发展之路 办人民满意学校 篇三

确立鲜明的办学理念,描绘学校内涵发展蓝图。学校围绕内涵发展主题,通过专家指导、班子研究、教代会研讨等方式,确立了办学体系(包含理念体系、行为体系和形象体系)。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目标管理理论和行为激励理论为指导,坚持走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人本管理”之路,遵循“精神引领、制度保障、人文关怀、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管理思路,全面推进学校工作。办学体系的构建、“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形成和管理思路的确立,提升了学校发展的规划力,为学校内涵发展绘就美好蓝图。

建设精干的干部队伍,奠定学校内涵发展基础。干部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设计者、引领者、践行者,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学校明确提出了“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实行校长负责、支部监督、集体决策、民主管理的领导方式,为干部“指路子、压担子、出点子”,校长坚持“搭台不上台、放手不松手”,促进了干部的健康成长。

实行科学的“人本管理”,激活学校内涵发展动力。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确立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一二三四五”管理主线(坚持“一条道路”、关注“两个提高”、强化“三种方法”、狠抓“四个落实”、推进“五条主线”),为学校做好管理和服务指明具体方向。确立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成功三要素”(理想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为师生指明价值导向。学校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根据不同工作性质,结合干部能力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办法,追求干部、教师能力发挥的最大化。学校坚持走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人本管理之路,以健全的制度引领人,以民主的氛围影响人,以科学的评价激励人。

培育优秀的教师队伍,筑造学校内涵发展主体。我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健全机制,建章立制,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努力打造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

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浸润学校内涵发展心灵。我校德育工作采用“一四三”管理模式(一个目标、四条主线、三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个目标”,即明确全面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四条主线”,即突出学生线、教师线、家长线和社会线,紧紧抓住“四条主线”不放,务求德育实效性的提升。“三个平台”即依托常规管理、主题活动和文化熏陶三个育人平台,达到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效果。

积淀深厚的教学底蕴,铸就学校内涵发展根本。在办学实践中,我校不断探索并逐步确立了“一三五”教学管理模式。“一”即确立一个奋斗目标:力争教学质量保持在通州区前列。“三”即三种管理方式:主管负责制、年级负责制、学科负责制。“五”即五种具体措施:抓师训,提升业务素养;抓常规,奠定教学基础;抓教研,提高课堂效率;抓学法,提高学习效率;抓评价,反馈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讲“五抓”、质量监控讲“五法”、课堂教学讲“五环”等措施的践行,收到良好效果。近年来,我校小学抽测成绩和中考成绩位于全区前列,同时非中考学科成绩也令人欣慰。

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彰显学校内涵发展亮色。我校通过构建博物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博物教育主题活动、创设博物教育校园文化,三力并举,推动了办学特色的形成,有效彰显了学校的内涵,使师生获得更大的提升。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科研优秀实验学校、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通州区小学办学特色优秀校等诸多荣誉。学校干部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初见端倪的办学特色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当地百姓的广泛称赞。

我校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做到“常规工作讲规范,重点工作创业绩,特色工作出亮点”,用智慧和汗水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4.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四

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野猪沟学校勤工俭学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努力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学校勤工俭学事业。学校以服务育人,服务创收为宗旨,以学校开发为主体,以构建学校内部产、供、销网络为主线,以“绿化、养畜、种菜、加工、办店、创收、育人”为勤工俭学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全面提高学校育人功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就我校勤工俭学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下汇报:

自2000年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就把勤工俭学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校收入,为我校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2006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不断积极总结经验,研究改进工作方法,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在勤工俭学工作上,实现一年一个增长点,一年一个新突破的历史跨越。

一、加强领导、夯实基础,真抓实

为确保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我们做到了“四早”。即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下大力气加强校园勤工俭学种植基地建设。学校领导带头,师生员工齐动手,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多次组织以整地、换土、增肥、保水为中心的校园基地建设大会战。将30亩蔬菜基地全部实现了畦田化,灌溉实现了喷灌化。为了确保住宿生在开春吃上新鲜蔬菜,将餐厅西面空地充分利用起来,后勤人员自行设计,自己施工,建钢架式塑料大棚一处,占地面积483平米。由于地表层全是碎石黄沙,土地贫瘠,师生们全力以赴进行土壤改造,组织了三次大会战,拉淤土30多车,计210余方。并打成畦田,累计投工750个。以确保住宿生在开学不久就吃上了新鲜蔬菜。2006年在校园基地建设中,共投入劳力4500个,动用土石方3800方,扩大蔬菜种植面积3000多平方米,维修和改造地下流水管道1200米,积粪肥70多方,充分利用猪场的粪肥改造土壤,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做到了勤工俭学基地建设与校园绿化、美化、香化、经济化建设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学校处处无闲地,一草一木皆育人”的校园建设目标。校园形成了立体交叉的经济园区和科技示范园区。为了种植计划的全面落实到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连锁店经理、劳技课教师,各位班主任为成员的勤工俭学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实行校园环境建设与基地“三包”、“三定一考”、“三保”责任制,校园美化绿化工作,蔬菜基地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位干部,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学生。“三包”领导包班级、班级包地块,学生包畦田。从春天整地、种地,到夏天拔草、施肥,再到秋天收获、储藏,形成了一条龙管理;“三定一考”,即在劳动课教师的指导下,在三包的基础上,定品种、定产量,定经济指标;“三保”保全苗,保无草、包收获归仓。将勤工俭学任务指标纳入对教师,班主任考评机制中。实行合同化管理,执行奖惩制度,激励教师和学生为勤工俭学工作献策出力。

二、大力发展校园经济,提高科技含量,改善了学生饮食结构。发展校园经济,我们本着绿化、美化区以创设美好的育人环境为目标,经济作物区和科技示范区以创收和育人为宗旨,根据学生食堂需求,学校统筹考虑,科学安排种植计划,精心挑选优良品种,做到按季度,按需求种植,实现了一年种植两季蔬菜,一年四季不断菜的长远目标。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高地作物实行间作套种。春季栽大蒜、水萝卜、菠菜、角瓜、油菜、小白菜、大葱等蔬菜,秋季种植白菜、大萝卜等经济作物。这样,一年种植两季蔬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2008年,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各种蔬菜喜获丰收,仅基地种植一项收入4万元。其中:大萝卜收入1万元、白菜收入6992.00元、大葱2395.00元,其他蔬菜收入2万元,猪场2万元、连锁店1万元。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育人功能,同时也为广大住宿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解决夏秋蔬菜供应的同时,还解决了学生的冬储菜。这样,不但降低了学生的伙食成本,还提高了住宿生的伙食标准。

三、立足长远,学校“一店一场一坊”不断发展壮大

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师生生活,是办好校园商店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商店管理人员认真经营、热情服务,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作用。商店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在征订教辅用书、作业本、学生平安保险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由于加强了管理,每年商店总收入达1.8万元以上。同时加强对猪场的管理,为住宿生提供了足够的肉食,改善了学生生活。此项每年为学校增加收入0.8万元左右。同时加大了豆腐坊的管理与投入,保证学生每两天吃上一顿新鲜可口的豆腐,每天每人喝一碗新鲜豆浆。

2007至2008年,我们在原有21亩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又扩大种植面积,改进了种植方法。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块种植蔬菜,进行两季种植,同时引进了“大青萝卜、大葱、苦瓜、高产大豆、油菜、紫叶莴苣、特大南瓜、茄杂一号”等多个引进种植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带动了周边地区许多种植户纷纷前来我校实地察看,引种推广,为野猪沟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示范作用。

根据旗教育局的安排布置,我们和镇内的 鄂尔多斯小学结成了联谊校,每年为他们提供一次基地实践活动。极大发挥了实验基地的育人作用。

几年来,我校在勤工俭学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决心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明确目标,抓住机遇,不断努力,再创野猪沟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新局面。我们相信,2010年又是一个勤工俭学的丰收年。

野猪沟学校

5.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五

提高生命质量

——芜湖师范附属小学办学特色情况汇报——

芜湖师范附属小学创办于1964年,原名抗大小学、黄果山小学,1979年更名为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校址坐落于美丽的江城芜湖繁华的银湖中路上,北接芜湖长江大桥、奇瑞汽车制造厂,南面赭山秀色,东临两站客运广场,西迎滚滚长江,地理位臵优势以及校园特色文化的积淀使得学校成为芜湖教育的窗口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7768平方米,建筑面积5576平方米。拥有网管室、电子备课室、网络一室、二室、多媒体网络两用室等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德育室、图书室、自然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室、体育室、档案室、卫生室、心理辅导室等20多个辅助用室,以及配备了多种体育活动设施、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的塑胶操场。

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90名。在编教师75名。其中,省级教坛新星3名,市级教坛新星4名,市级骨干教师7名,市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教坛新星4人,区级骨干教师9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40名。在岗教师中本科学历55人,大专学历18人,取得学士学位8名,硕士研究生1名。

多年来,学校秉着“阳光和谐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的内涵与品质发展,以文化凝聚学校精神,以‚服务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尚善、厚德、博学、笃行‛为校训,以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学习品质’的阳光少年‛为目标,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思想,以‚阳光〃生命教育‛为主渠道,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丰蕴学生多元发展的潜质,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活力的阳光校园,办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

精彩纷呈的校园办学特色名片

名片一

校园吉尼斯 始创于1995年,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开发学生创新潜能‛为主旨,它活跃了校园的教学氛围,和谐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培养了学生‚健康、自主、创新、发展‛的观念,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与赞许。新华社《每日电讯》、《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日报》、《芜湖日报》、《大江晚报》、芜湖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给予了专题报道。

名片二

阳光体育大课间

“奔向明天‛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

是学校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深化素质教育和特色办学过程中于200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特色体育活动。作为安徽省第一所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我们已经顺利实施了以‚校园篇‛、‚民族篇‛、‚活力篇‛为主题的三套活动,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全省迅速推广做出了贡献。芜湖教育电视台‚菁菁校园‛栏目以长达三期的专访宣传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它已成为学校创建体育特色的一张名片。

名片三 乐娃娃艺术团

‚乐娃娃‛校园艺术团于2005年正式成立。寓意附小儿童在艺术教育的熏陶下健

康、快乐的成长,全面、和谐的发展。艺术团现有舞蹈队、声乐队、器乐队、腰鼓队、鼓号队、课本剧队等,各队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训练。迄今,‚乐娃娃‛已相继登上省市、国家乃至国际舞台,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大放异彩。先后获得‚新马行‛艺术展演金奖、全国校园春晚节目二等奖、省少儿舞蹈比赛一等奖、省少儿拉丁舞比赛冠军、省学生课本剧比赛一等奖、芜湖市鼓号队比赛一等奖……腰鼓队还屡次应邀参加省市十运会、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开幕式展演。

名片四

“快乐周五”特色活动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进行以‚琴棋书画‛为主线的校本课程开发,使孩子们更加快乐、健康、阳光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在确保室外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的同时,把周一和周四下午的活动时间整合到周五下午,进行涵盖‚田径、足球、篮球、排球、围棋、象棋、舞蹈、合唱、绘画、书法、越剧表演、主持表演、鼓号、乐器、机器人、科技创作、电脑创作与编程‛等特色教学活动项目的‚快乐周五‛特色大课间活动课,这一举措使得学生能够心情放松地参加丰富多彩、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艺科技等活动,这不仅能提高孩子们运动能力、艺术和科学素养,还能够帮助他们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为了真正使学生能够在自己钟爱的‚特色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实现价值、体验成功,我们根据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根据教育资源的最佳配臵,分年级制定了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学生选修意向调查表》,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报一至两项特色教学活动项目。同时还特别安排承担这些教学项目的指导教师进行实名推荐。

芜师附小周五大课间特色教学活动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开展,我们最引以自豪的只有一点——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瞧!操场上奔跑的身影、精准的射门、规范的投篮、漂亮的垫球……那是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活动等活动中的孩子们;教室里一笔一划的书写练习、一来一往的博弈着法、一腔一调的越剧练声……那是书法、围棋、象棋、戏曲表演等活动中的孩子们;舞蹈室里优美的舞姿、合唱室里天籁般的和声、实验室里精致的科技作品、网络教室里创意无限的动画设计、鼓号训练室里激昂的旋律……那是舞蹈、合唱、科技制作、电脑编程和鼓号队的孩子们!老师们教的认真,孩子们学得投入,每学期还要向全校师生展示学习成果呢!

目前,安徽省电视台、芜湖电视台第一看点、中国芜湖新闻网、大江晚报等各类媒体已对此项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称道和学生、家长由衷欢迎的活动进行了多次专访和报道。

名片五

家长进课堂

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多方位开发课

程资源是学校当前非常紧迫的一项任务。在我国的德育实践中,对学生家长这一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还不够深入,因此充分开发家长的德育课程资源并有效利用,不失为新时期创新学校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新路子。所以,我们学校开展‚爸爸妈妈当老师‛的活动探索,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载体,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家长的德育课程资源,弥补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不足,有效推进家校共育,发挥教育的合力,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过程中,德育课程中家长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不同的家长带来风格迥异又活泼生动的课堂,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的目标。因此,我们积极开展‚家长老师进校园,拓展教育资源‛的系列实践活动,努力探索这种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并通过社区、家庭、学校三方联动,教育资源共享,让每一个家庭受惠。不仅实现了校本德育课程内容和师资的多元化,形成家校共育的育人机制,也增强了家长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意识,弥补了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不足,更促进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名片六

向日葵德育评价

为推进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学生能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我校开展了‚向日葵德育‛创建评比活动,对全校教师、学生和课堂实行星级考评。

(1)阳光教师:培养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的阳光教师。

(2)阳光学生:培养会学、自主、健康,能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具有自信的品质;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和交往;能经常反思,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疏导,保持良好的、愉悦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拥有健康体魄的阳光学生。

(3)阳光课堂:打造教师与学生热情的投入、和谐的交流、以愉快的心境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给予孩子们一个快乐、安全、幸福、民主的世界,一个自信、创造、自主、开放的空间,培养出积极、创新、健康、灿烂的“阳光学生”,为每一个生命奠定坚实基础的阳光课堂。

一份份印证、记录着这些痕迹的《校园月工作简报》将每一个精彩、动人的瞬间定格呈现在附小成长的画册中,在附小的这方天空下,微笑伴随在师生左右,每一位附小人都很忙碌,他们徜徉在传递爱的快乐中,用心亮化自己的人生,彰显附小的精神文化……

名片七 绿色作业日

为切实贯彻上级部门‚轻负高质‛的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体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课改理念,还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活动机

会。学校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认识‚作业‛的内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树立‚大作业‛的概念,将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纳入作业改革的范畴和视野,开展了‚绿色作业日‛活动。推行‚绿色作业日‛的目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在课堂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效率,尽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

展留出空间。每周三无书面作业日,当天不再布臵传统的书面作业,适当提出了实践活动能力要求,把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丰富和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综合提升学生发展潜能。

6.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六

——嘉兴市秀洲新区实验学校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总结

我校数学教研组自2008年被命名为嘉兴市秀洲区第二轮学科基地以来,以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规范基地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不断丰富教学研究活动。两年来,我们以教学研究来自教师困惑、学生疑难等问题为主题,从教师个人到年级组再到教研组多层次、全方位抓实“主题教学研究”。在扎实开展学科基地工作的过程中,我校学科校本教研得到了深化,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发展了学生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常规教学研讨。

1、年级组内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实现方法交流、教学优化。我校数学组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集体备课组。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磨课。在研讨过程中改变了一人上课、一人钻研,组长把关的方式,备课组根据组内人数确定每人一堂观摩课,其中一节“集体智慧实践”,提倡教师提前介入,让教师明确教学的改进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情。操作过程为两种模式:(1)预设备课,上课教师提前一个月将上课内容告知组长由组长印发给每位组内教师。组内教师化一周的时间备出详案并说明自己的设计理念。第二步在学科研讨中,每位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设计理念。最后讨论整合出最终的教学方案由上课老师执教。(2)实践备课。先由教师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自主设计上课,代表自己的原行为,第二轮,组内教师介入教学设计,这种介入既是对教师已有的教学行为、教学习惯的冲击,也是理念预经验交锋与对话的过程,教师的第二轮课也成为在新理念支撑下的新课。教师们所关注的不是执教教师本身,而是关注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关注的不是执教教师的个人表演,而是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和实际获得;关注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准备过程。研讨的初衷被落实和回归。

另外,年级备课组成员还定期对一阶段来的教学疑难问题从知识点、教材、学生等层面进行思考、交流,共同商讨对策,实现方法共享、教学优化。

2、新老教师经常开展师徒结对研讨,实现经验传授、共同成长。学校将第一发展阶段的教师安排在经验丰富并善于指导的优秀教师的年级里,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他们一起工作。要求师傅指导年轻教师理解教材,选择教法和学法,师傅和徒弟之间每二周互相听课一节,并交流自己的设计想法,听课随感。通过师徒结队使新教师从骨干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更多的是获得大量的“缄默的教育教学知识”。我校新老师沈丽燕、黄燕在师傅的引领下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多次在区级数学教研活动承担任务。同时结对活动也使骨干教师始终走在学习和研究之路上。

3、课题组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实现研教相长、提升业务。以课题为依托,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数学学科内课题抓好课题过程管理“三段落实”,即前期论证与设计管理、中期进展管理、终期总结提炼管理,使课题组成员真正参与共同提高,特别是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参与,并以此为突破,完善案例、论文的撰写工作。两年来,数学组内有2个市级规划课题,并先后结题,多个区级课题结题或正在研究中。2009年1月,张明珍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在省级刊物《教学月刊》发表,多篇论文或案例在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王祖英副校长撰写的论文《从关注情节走向数学思考》获市一等奖、《教学如接技》发表在《教学月刊》上。

二、求实效、重过程,做实主题式教研活动。

为了强化教研组建设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学校在集体备课组的基础上成立教研大组,研讨活动聚焦课堂,突出主题。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聚焦课堂,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教研组的功能由“管理单元”向“研究实体”转型。

(1)聚焦问题阶段: “主题”来自于“问题”。每位教师每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根据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观点,填写“课后反思表”上交教研组。这些问题可以是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可以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教研组利用每两周活动时间,开展问题会诊、问题答辩,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我们教研组先后进行了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有效课堂提问”、“探索有效实施策略”、“培养学生反思素养”、“有效课堂教学接走管理”等系列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定实效。(2)资料搜集阶段:很多活动中,或者与教师的交流中,都述及自身理论储备的不足,往往不能从一定的高度去剖析课堂,为此主题确定之后的情报搜集环节不可或缺。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3)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即使再完美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历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

(4)主题总结阶段:主题的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

三、多形式、扩渠道,丰富数学教研方式。

1、“请进来,走出去”。学校每学期定期请专家来校理论指导、上示范课,就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每一次与专家见面活动,我们都受益非浅。一方面通过专家的报告,给予教师理论的支撑。其次我们设想在上课中呈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改思想的理解,在评课中虚心听取专家的忠告。另一方面,请特级教师带前沿的课堂教学来校上课、说课,给予教师具体的课堂操作策略。同时,我校根据需要,主动安排教师开展“送教到校”的活动,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如2009年5月,张明珍到湖州执教省级研讨课《平均数》,2009年9月,杨利平老师在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研讨活动中上课;2010年11月,于伟芳执教《分数的认识》与朱国荣老师同台献艺;2010年12月王祖英老师在市名师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等。

2、骨干教师示范课。学校每学期组织数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区、市学科带头人为学校全体数学教师上“示范课”,并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示范课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以启迪。

3、积极承办高级别教研活动。区、市级教研活动的引进一方面可以使本组教师领略到校外名优教师的教学艺术,同时能聆听到专家的思想,接受最前沿的教改信息,使组内每位教师受益。另一方面,也为区内校内各兄弟学校数学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平台。如,2009年3月举办了“校本教研现场会”活动;2009年9月承办“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研讨”活动;2010年10月承办了“区领雁工程导师示范课”活动;2010年12月承办“市名师教学研讨活动”等。

4、能手论坛。为了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学校组织了能手论坛活动。要求骨干教师定期开设论坛,内容为叙说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课题展示,主体研讨,案例交流等,在论坛的过程中采取互动的方式,如果有什么问题,听坛的教师可以直接提问,请论坛的教师回答。本学期开设“共读、共享、共成长”的读书交流会。会上王祖英、张明珍、于伟芳分别交流了《为何探究不出来》、《读懂教材和学生让教学设计更有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关注学情》,引领教师如何读文章,如何读教材,如何读学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理念支撑和策略指导。

5、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是促使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理论积淀不断丰富,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由教研组牵头的“骨干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围绕主题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流程为:为使读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期初组员商讨读书、思考的主题,在读书的过程中组员对优秀的文章、段落等材料印发推荐给组员,月末组员对读书收获进行梳理后集中交流、分享。如2010学年第二学期分别围绕“构建有效的计算教学课堂”、“空间与图形教学探索与思考”、“构建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学课堂”、“统计与概率教学探索与思考”等主题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6、建立基地网站,促进交流互动。认真办好数学学科基地网站,加强资源库建设,包括优秀论文、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设计、课件等,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四、转视角、拓范围,发展学生能力。

数学学科基地的研究从单纯地关注老师的教转向既关注于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

1、记录学生真实思维。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思维发展轨迹。每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后能把课中学生表现以真实案例或教学碎片等形式进行记录,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撰写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小论文。

2、开展学生数学活动。我校每年12月份开展“数学周”系列活动。活动中分低、中、高段学生分别进行口算专项素质测试、“二十四点”比赛、解决问题能力测试,并配合讲数学故事、数学难题,出数学小报,优秀数学作业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相应的数学能力。

回顾过去,我们欣喜地看到努力之后的成果:教研组的对话氛围已经形成,组内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全组11名教师中共有1名嘉兴名师,2名区学科带头人,5名教学能手。组内共有3个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并在主导课题的引领下做到人人参与课题,人人研究问题。两年来,我校承办了两次市数学研讨活动,一次区级基地展示活动。在这样的学科组研讨和基地活动中,每一个教师均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提升。相信,只要我们集思广益,扎实研究,我们的数学基地会建设地更好,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这片沃土中会发展的更好!

7.特教学校如何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篇七

一、以定位办学理念为切入点,理清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办学理念是对学校办学目标与规章制度的超越,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就如一位教育专家说: “一个学校的生存,乃至发展的前途都离不开校长的办学理念”。校长的办学理念如果跟着时代的脚步,那么这个学校的发展前景就会很好; 反之校长的办学理念跟不上社会的步伐,那么该学校的发展前途将是非常渺茫的。因此,校长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应该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经过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前几任校长的办学精髓,学校将办学宗旨确定为“一切为了残疾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将办学理念定位于“让每个生命同样精彩”; 将校训确定为“珍爱生命,学会生存”。这样的办学理念的定位,为学校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以深化教学改革为落脚点,构建生存教育办学模式

随着对特殊教育研究的深入,我们意识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让残疾学生学会生活的各种本领,使其能够适应于家庭,能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1. 语数课教学。过去几年,学校一直使用人教版的教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人教版的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大胆尝试校本教材的编写,使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充分抓住生存教育这一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最好、最全面、最适用的生存技能教育。倡导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直观地开展了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劳技课教学。劳技课对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独立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将高年级劳技课分成三个方面内容进行授课: 分别是缝纫、烹饪和擦鞋。低年级设置为生活自理适应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所教年级学生的能力,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进行教授。比如,低年级劳技课学习手工制作、学习洗衣物、扫地、擦桌子等技能。中高年级劳动课学习生活自理技能以及烹饪技能。目前,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技能明显提高,高年级学生缝纫、擦鞋等职业技能非常娴熟,已有部分毕业学生到服装、机械等工厂工作。

3. 综合活动课教学。几年来,我校综合活动课正逐步向纵深发展,成为了学校特色课程中最具发展潜能的教学内容。学校目前设有四个活动项目,分别是体能训练、美工技能训练、舞蹈训练、精细动作训练。其中精细动作训练包括钻石画、数字油画、做头花、折纸、十字绣等。活动从内容制定到活动开展,每一步都在学校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学期初我们为学生测评,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活动中安排教师协同辅导、责任分工、做好活动记录、开展听课交流、定期每月进行教研、学期末我们开展各组的成果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座谈总结会。每进行一项工作,我们都精心考虑、商量研究,所以我们的综合活动课才不断的成熟和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教育,关注残疾孩子,我们在淘宝网站上注册了淘宝网店,主要用于出售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通过网店的销售与宣传,社会和家长对我校的综合活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活动也在新闻、报纸上报道、刊登,学生自信心和融入社会的决心大大增强。

4. 康复教育。认真组织教师用好多感官、感觉统合、认知评估、视听综合、可视音乐、蒙台梭利等康复设备。我们的康复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在以前教师的安排、教材的选用、康复仪器使用等方面所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补充,以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康复教育。搞好师资培训,积极探索医教结合的新路子,以利于我校康复教育的开展。学校编写的《康复训练手册》,目前已经印刷成册,投入使用。并且在使用中仍在不断地探索康复训练的有效办法,改进教学方式,期望对智障学生和自闭症学生的训练达到有效和高效。

5. 医教结合与融合教育。学校和市中医院联手,借助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条件,积极探索“医教结合”之路。建立健全学生个别化训练档案,保证有的放矢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康复教育,以利于每个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我校学生和普小学生每周搞一次活动,进行互动,相互交流,形成交集,使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普通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和普通孩子一起茁壮成长。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着眼点,打造环境育人氛围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重视学生和老师的意见与想法,重视对细微角落的装点。在走廊里、班级中,动手制作以校园生活、师生情谊、社会关心、各级领导关怀为主题的宣传板,形式多样、丰富活泼,积极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底蕴,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说话。近几年,学校加大对教学楼内部改造的力度,对其进行了重新布局重新装修,每个楼层都将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大厅是反映办学宗旨的大型浮雕,一层是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二层是文化艺术熏陶; 三层是感恩教育; 四层是残疾人自强自立和生存教育。班级的文化建设,是学生充分展示儿童天性的快乐天地,同时也是家校互动的一个缩影。

四、以开展养成性教育为着力点,提高学生生存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矫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我校确定了“特教学校每日行为训练的实践性研究”的课题,探索出各年级段行为训练的内容。编排了《养成好习惯》训练手册,涵盖了“健康好习惯”“文明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安全好习惯”四个章节。现在这本校本教材已正式使用。同时,学校也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增设了专门的行为训练课程。低年级和中年级每周两节,高年级每周一节。结合行为训练手册的内容,学校大队部每月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通过长达两年的实践,我们已探索出了行为训练的几种有效方式,学生良好习惯正逐步形成。

特殊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2014 ~ 2016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指出“特教特办”,给予特殊教育以更大的关心,更多的投入,更显著的倾斜支持。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更应该充分利用所有教育资源,创新特殊教育发展新机制,开辟特色发展之路,为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而努力。

摘要:以定位办学理念为切入点,理清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以深化教学改革为落脚点,构建生存教育办学模式;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着眼点,打造环境育人氛围;以开展养成性教育为着力点,提高学生生存质量,从以上四个方面,探讨了特教学校如何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8.走特色专科之路创建虾医品牌 篇八

虾子镇中心卫生院位于中国辣椒之城——虾子镇,是一家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临床教学为一体的一级甲等医院、中心镇卫生院和爱婴医院。服务半径约30公里,涵盖遵义县虾子、永乐、三渡,喇叭等镇和新蒲新区、汇川区、红花岗区、湄潭县的一些区域,总服务人口近25万余人。

医院现有职工152人,其中1名副教授,中级职称有10人,卫生技术人员占85%以上。医院占地面积7290平方米,建筑面积429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3160平方米,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

全院科室完善,布局合理,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内设内儿科、外科、口腔科、麻醉疼痛科、妇产科、中医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心电图、碎石等20个科室。开放床位180多张。

现就我院近年来的办院管理措施向各位同行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1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抓好初级卫生保健、均等化服务、医改等各项工作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是镇乡卫生院的主要职能之一,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主要做到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抓好乡村卫生五统一管理,大力培训卫技人员;加大新农合的管理和宣传力度,我镇去年参合率达98%;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及执行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的普及使用;稳步推进均等化服务内容;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初级卫生保健水平;使老百姓真正沐浴在党惠民政策的阳光雨露之中。

2走大综合,小专科特色办院之路,努力创建医院的品牌

在巩固好一级甲等卫生院和爱婴卫生院创建成果、搞好普通科室建设的同时,探索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特色小专科,走一条自我补偿、自我发展的道路。目前我院的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妇科臭氧治疗仪及内科心脑血管病防治及普外科的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疼痛科已初见规模。并成为医院的品牌。我院以此为基础,积极拓展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带动医院整体业务快速发展,力争在三年内把医院建成集预防、保健、医疗、教育、优生优育为一体的二级乙等综合医院。

3实施科教兴院战略,打造人才技术航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人才,谁善于使用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需要人才的脱颖而出,更需要建立一支合理的人才技术梯队。我们必须采取"鼓励自学、强制轮训、脱产深造、专家指导"四轮驱动的办法,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近年来,我院先后选派业务骨干到贵州省人民医院,遵义医学院附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三级以上医院进修60余人次,进一步夯实了我院的人才技术基础,目前我院已拥有各类专业人才120余人。4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全面推进院务公开

科学合理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是医院兴衰成败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在科室推行定岗定员,双向选择,择优聘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院务公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让职工参与院务管理,增强决策透明度,减少决策失误,防止腐败滋生的有效方式。我院在用人,财务,职工利益分配,医院药品,耗材及医疗器械采购进行公开,真正做到了树领导一个清白,给职工一个明白。近年来我院未接到任何投诉案件。

5加强医院班子建设,发挥医院核心作用

院领导班子是医院的核心,这个班子有没有战斗力、凝聚力,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衰成败。因此,我院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选拔培养了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院领导班子。目前,我院中层干部已达30余人,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正团结和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奋力拼搏,推动医院的快速健康发展。

6取得的成绩

6.1代表贵州赴卫生部交流经验:2009年11月5日,我院代表贵州省唯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出席了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基层卫生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交流会。同年11月7日,出席了全省基层卫生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交流会,并作交流发言。

6.2迎来了全省基层卫生系统学习实践活动交流会与会代表的参观考察:2009年12月17日,全省基层卫生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交流会在遵义县召开。与会代表到我院进行了参观学习,对我院6.4硬件设施设备跃上新台阶:近年来,累计投入和争取资金300多万元,添置了CR、DR成像处理系统、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阿洛卡彩色B超、日本奥林巴斯腹腔镜、婴儿辐射台等40多种诊疗设备,装修了住院大楼,在病房里安装了呼叫系统、侯诊椅、供热、供水装置,维修了食堂,绿化了住院环境等,营造了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良好就医环境。

6.5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5%,预计2012年将达2000万元。"十一五"期间,虾子镇中心卫生院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各类手术人数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4.2%、51.2%、29.1%、75.2%的比例增长,而转诊人数却年均递减12%。

6.6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关注。最近几年来,我院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医疗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农村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贵州分社、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遵义日报、遵义电视台、遵义县通讯、遵义县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的关注,现场采写新闻报道10多篇次。近五年来获各级表彰三十余起,院长王平于2009年被评为贵州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并记二等功一次。

7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

7.1举全院之力创建"二级乙等医院"。按照《遵义县卫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镇乡卫生院等级创建活动的通知》(遵县卫食药通[2012]166号)精神,举全院之力创建"二级乙等医院"确保床位、科室设置、人员、房屋、设备、制度、培训与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输血管理等方面,全面达到要求。

7.2培养人才、夯实基础、为医院跨跃式发展强基固本。 一是千方百计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大力培养医疗专业人才。十二五期间将分期选派责任心强、素质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次到三甲以上医院专科进修学习。

二是添置必备高精医疗设备,完善住院基础设施。采取"借一点、要一点、省一点、集一点"以及"借鸡下蛋,卖蛋还钱"的办法实现滚动发展。计划于2012年添置双排管螺旋CT一台;十二五期间,在现有业务用房的基础上,分期扩建约5000平方米综合大楼,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

上一篇: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自荐书下一篇:当事人阅卷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