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二三事》教学设计

2024-07-30

《--老师二三事》教学设计(共19篇)(共19篇)

1.《--老师二三事》教学设计 篇一

记不清是哪部电影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不断地相遇和离别,幸福之处就是不期而遇的见面。”在青春年少,学生时代,最重要的相遇,莫过于遇见一个合适的老师,而纪老师就是我生命中极为重要的相遇。

当清晨的阳光洒下大街上,早早出门的我们会发现路上行人稀少,只有少数匆匆赶路的人,而这群赶路人中就有纪老师。如果是纪老师的早读,你肯定会看到老师的发型是乱的,眼边总有一圈黑,像是被哪位艺术家画上去的,种种一切都说明了老师又熬夜忙于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了,早上便急着出门赶去学校上课。

纪老师面相儒雅,风度翩翩,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皮肤黄黑,胡子剃得很干净,一看就是一个文化人。纪老师也确实很有文化,在杂志上发表了很多优秀的散文,让我们刮目相看。

纪老师的上课方式很特殊,课堂氛围是幽默而又严谨的。说其幽默是因为老师经常用文学知识造出来一个富有内涵的笑话,常常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在我看来,老师是很有魅力的,跟同学打成一片,幽默轻松的课堂,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

说老师上课严谨,并不是你回答错问题就责备你,骂你。而是老师从来不接受无意义的插话,或者任何不经过大脑思考的,纯粹为了搞笑的答案。哗众取宠的同学在语文课上是没有市场的,他们到了语文课上就会乖乖地闭上自己的嘴巴。“语文也是严谨的学科。”老师经常这么说。

亦师亦友的语文老师很少,愿意把自己的空余时间大多都放在语文上的则少之又少。有很多同学害怕写作,但在纪老师的帮助下,大家慢慢都放下了对写作的恐惧,爱上了写作。纪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特地创建了一个公众号。老师帮我们修改作文,并发到这个平台上给同学们借鉴、学习。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文章,班上刮起了“写作旋风”。

我对每个同学都刮目相看,惊讶于他们那高超的写作技巧,精湛的用词生动的描写都是我望尘莫及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激起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我每次都想找一篇不错的文章发给老师,但是左翻翻,右翻翻,我发现我连拿的出手的文章都没有。即使一时兴起,思绪如文思泉涌也会因自己的积累不够而不知该从何下笔。因此我决定多看书,多阅读去提高自己。

纪老师,谢谢您对我们的关心。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都能看到您对我们的付出和努力。

遇见您,是我的幸运。

2.《--老师二三事》教学设计 篇二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不要妄图回避, 即使你不去参与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也会主动找到你。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人数不多, 发展也相对平稳。虽然毕业于名牌高校, 但是我却一直秉持着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理念, 应该说, 这样的单位环境和我的心态应该有助于我脱离办公室政治的漩涡。

但没想到进入单位的第一天我的一只脚就被迫踏入了办公室政治的漩涡。当然, 这个漩涡一开始之所以被我接受是因为它是以“帮助新同事了解工作”为名开始的。

进入单位的第一天, 也许是为了考察我的能力, 也许是为了让我早日熟悉单位的主要业务, 顶头上司交给我一个文字任务, 并要求我与隔壁桌的老同事小王共同完成。

同事小王很热情的欢迎了我的加入并主导了分工, 分工的结果是我完成其中80%的文字工作量, 她完成其余的20%和整篇文字的统筹工作。同样的工作时间, 我完成了80%的工作, 她完成了20%的工作, 但是很明显, 两个人的写作风格截然不同, 完全捏合不到一起。小王很自然的跟顶头上司说, 既然文风不同, 为了让新同事更快熟悉业务, 不如让我负责整个文稿, 她本人负责校对。

我是新人, 急于在新单位立足并获得同事的接纳和上司的认可。而对于我来说, 进入新环境时, 同事的热情让我能够有获得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兴奋。于是, 我很愉快的接受并完成了任务, 并没有就工作分工跟小王讨价还价。

此后的日子里, 这样的模式延续着。时间不长, 顶头上司就发现了完成全部工作的是我, 于是顶头上司将同事小王派到了另外的项目组, 同时也让我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责任。在此之后, 同事小王依旧保持着她帮助新同事熟悉工作的热情, 经常将我拉到一边, 跟我讲办公室里的“秘闻”, 将单位描述成一个充满了人际关系斗争的战场。一旦工作相对停滞的时候, 她就对我说这个单位朝不保夕, 更直接的问我何时跳槽, 我一边微笑倾听, 一边在疑惑作为老同事的小王为何要鼓励新同事离职?

随着工作的进行, 由于我的存在, 小王在工作能力上的不足愈发被对比了出来, 顶头上司也多次批评小王在工作上的懒惰和粗心。而与此同时, 小王对于让我离职的劝说也越发频繁了起来, 直到我忍无可忍, 告诉她, 我有自己的安排。不久之后, 小王就因为在单位难以获得领导和同事认可而离职。

小王离职之后, 我才恍惚间明白了这一切“热情”的由来, 也终于明白,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意, 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热情。

我是幸运的, 虽然我也曾经沉醉于其他人给予的热情, 但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 对于大多数职场新人来说, 要看透其他人友善和热情背后隐藏的私心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许我们身处的这个不断变化、异常复杂的社会要逼迫我们学习的第一课正是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吧!

丘吉尔:“没有永远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

暗流汹涌的菜鸟生涯, 虽然我曾被隔壁桌同事的“热情”围攻, 但还是顺利渡过了。这里不得不强调的是, 如果没有顶头上司的明察秋毫, 这段日子对我来说将会更加的艰难和痛苦。

随着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我的工作能力获得了顶头上司的认可。他开始逐渐的让我参加更多的项目, 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这段日子里, 我和顶头上司的合作友善而富有成果。一切所谓的办公室政治似乎都远离了我, 就在我为此而庆幸不已的时候, 一件足以破坏我和顶头上司良好关系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由于在工作方面表现较为出色, 我被指派独立负责了单位的一个重要项目。而我的顶头上司在给了我项目的基本资料之后, 便再也没有过问此事。项目出色的完成了, 单位领导非常高兴, 决定给项目组成员发奖金。

顶头上司拟定了奖金发放表, 但是我惊讶的发现, 在这张表里, 奖金最高的却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该项目的顶头上司。当他拿着奖金发放表征求我意见的时候, 跟吞了苍蝇一样难受的我还是沉默着同意了。

但是这张荒唐的奖金发放表却终究是没能通过单位领导的审核, 被驳回了。顶头上司为了我, 更为了自己, 去跟单位领导再次申请, 又失败。自此之后, 顶头上司开始不断的在我面前抱怨单位领导的小气, 开始对单位领导的指示阳奉阴违。而与此同时, 单位领导也不断的跟我直接交流, 强调让我不要完全听从顶头上司的瞎指挥。跟夹心饼干一样痛苦的我, 既不敢将顶头上司的抱怨告诉单位领导, 也不敢不听领导层任何人的指挥。

一方面, 我非常感激顶头上司在入职初期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但另一方面, 我还是会对顶头上司在有些工作中的不公正而颇有怨艾。尽管如此, 我还是深切的感到两位上司之间关系的和谐平衡是单位发展的基础, 更是我个人发展的基础。如果我因为心中那一点不满而倒向其中一位领导, 打破了这种平衡, 那么直接损失的是单位的利益, 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我个人的利益。因此我克制了自己心中的不满, 开始试着弥合二者的关系, 维持着单位领导层的这种微妙平衡。

任何组织都可能存在着领导层内部的矛盾, 作为职场新人, 遇到这种典型的办公室政治情景, 一开始必然是茫然和不知所措的, 我也不例外。特别是因为在领导层矛盾中还掺杂着我个人利益得失的考量, 导致这件事情解决的难度成倍递增。现在我感到遗憾的是, 虽然我牺牲了自己的短期利益维持了单位内部的平衡, 但领导层的矛盾始终还存在, 我夹心饼干般的困境也只是有了一点暂时性的改善, 终究是治标却不治本。

如果各位新人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 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做得比我好, 能够想出方法来妥善的处理这个问题, 使自己远离困境。但不论用什么方法来处理, 我觉得有两点是最根本的, 第一点就是要“难得糊涂”, 对于领导层的矛盾首先要装作看不见、听不见, 不能将已有的矛盾激化。第二点是要记住单位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因为私人恩怨而做出有损单位却不利己的事情, 所谓的“吃亏是福”有时候也是颇有些道理的。

“心正, 崎岖即为坦途;心不正, 大道却为邪路。”

进入单位很快就要一年了, 在不断的学习和调适中, 我在尽力适应着所谓的办公室政治气氛, 学习着所谓办公室政治的潜规则, 也牢记了很多所谓办公室政治的忠告, 比如要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同事, 必要时要伸出援助之手;比如要善于自我批评、即使生气也要对事不对人;比如要保持中立、争取双赢……逐渐的, 我发现, 其实办公室政治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可怕, 无非就是要学会广结善缘, 在搞好人际关系的同时多保持几分清醒与独立。周旋于办公室政治间, 虽然时有小小的挫折与不快, 但却能让我在不断的挫折和进步中逐渐领悟到在职场中的生存法则, 学会如何处事, 如何待人, 如何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职场人。

3.记陈洪义老师二三事 篇三

曾几何时,他们个个身怀理想,踌躇满志,带着父母及师长的期待,在通往象牙塔的道路上,背水一战,不遗余力地,挥洒青春的汗水与智慧。到如今,大战已罢,少年初归。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不经意地,哼起许巍那首《少年》的歌,“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想着无限的未来”。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不经意地,想起高中那三年的读书生活,想起那个懵懂求学的少年。在他的身边,曾有一群投合的同学,寒窗挑灯,砥砺共勉,学而不厌;在他的身后,曾有某位儒雅的师长,殷殷教导,苦心栽培,诲人不倦。

直至今日,我依然在人生的路上漫道修行,学习着如何身著白衣,在尘土飞扬的大千世界里,从容独立,尊崇真善与美,保持风度翩翩。我依然也会感念那位将我领进门的师长,不敢忘却那份厚重的往日恩情。就像都德先生在1873年,依然会怀想《最后一堂母语课》上的韩麦尔先生;鲁迅先生在1926年,也依然会满腹深情地,追忆在东京留学期间的藤野先生。

关于我在高中时代的师长陈洪义,与他的结缘,当从十多年前开始说起。

那是2004年的夏天,我在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湛师附中,也就是如今的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读到了高中二年级。由于当时的广东高考采取“3+X”科模式的缘故,我选择了历史一科,进入了当时的历史班。机缘巧合,我就遇见了陈洪义老师。那一年,洪义老师31岁,刚过而立之年。1997年,他毕业于湛江师范学院,在取得历史学士学位的同时,更以综合测评第一的成绩,获评当年的“湛江师范学院历史优秀毕业生”,被推荐到我们相遇的湛师附中任教。

当年的历史班,因为选修人数相对较少,还结合了一些选修地理、艺术类的同学。那时候,洪义老师初为人父,又是我们历史科的主课老师,也是负责我们综合班务的班主任,还是学校历史学科的教研骨干。身兼多职的他,需要在一副臂膀上同时肩负起教务、家务以及政务的各种责任,事务难免繁重。然而,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同学们的投入以及对我的关怀。

时隔多年,每逢校友相聚,桃李芬芳,我依然会庆幸,会感念,在美好的学子年华,遇见了洪义老师的这份偏爱,沐浴着他的春风化雨,与知识为伍,学习成人,逐渐长大。

周末的家庭补习

到城里求学,我是一个农民家的孩子,身世平凡。那时候,在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共识里,读书似乎是走出村庄的唯一出路。而高考,便是一场在人山人海之中的“突围战”。高中三年的寒窗苦读,只为高考那三天的冲锋陷阵。

也许是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入学以来,我大体算是爱书和好学的。念书的成绩,也一直能够排在班级的前列。高二那年,分到历史班的我,也很自然地当上了历史科的科代表,协助洪义老师的教学工作。那时候,在语、数、英三大主科之余,我对历史科投入了较多的热情与时间。所以如此,一是基于历史科作为X科的备考必要性,二是基于个人对于历史的兴趣,再者就是洪义老师寄予的期许。

那时候,心性上进,和其它几位同学一起,我们经常得到洪义老师的“特别照顾”。在高考的备战时期,洪义老师经常会抽出他个人的休息时间,给我们出模拟考卷,传授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到了周末,他甚至牺牲陪同家人的机会,邀请我们到他的家中,无偿地给我们补习,进行高考前的强化训练。为了缓解我们的备考压力和紧张情绪,洪义老师还特别注意我们的劳逸结合,让师母给我们准备许多好吃的,款待如亲。我们也会很自然地围坐到一起,像一家人一样,看看电视片,聊天谈心。那段时间,我甚至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止于师徒。

榕树下的谈话

在那个青春洋溢的年代,除了备战高考的冲劲,总还会发生一些别的事情。那时候,因为和E君经常一起去上自习、探讨考题,慢慢地,两心生了情愫,一些小鹿会在怀里乱撞。因为“感情用事”的缘故,曾有一段时间,我在备考的路上,难免出现了小小的分心。

这一切,包括微妙的,洪义老师都看在眼里。

那是一个上晚自习的夜,临近高考,我和她都在,大约晚上八点多钟的样子,洪义老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课室。他经过的时候,我感觉到一只手掌轻轻地落到了肩膀上,我怀着多少有些忐忑的心,跟着洪义老师走出了课室,来到操场旁边的一棵榕树下。

我们坐在了榕树下的一张长木凳上。最初的对话,伴随着我好一阵子的沉默和多少有些急促的呼吸声,“沛旺,最近准备得怎么样?这些天感觉你有点不太对劲,是不是遇到什么心事了?”洪义老师开始说话了,但却十分地轻声委婉,柔软而且缓和,不是想象中的那种直接盘问或者厉声说教。

可以猜到的结局是,我主动地交代了早恋的事实和“错误”。那一晚,比起可以坐而论道的师长,洪义老师更像是一位挚友,可以打开所有的门窗,与之促膝谈心。

……

2005年的高考,我以全校应届生总分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取了大学,一切近乎功德圆满。那一年,洪义老师带领我们,创下了学校历史学科历年来的最好成绩。

那之后,我接着念了四年的大学,然后步入社会,继续着人生的修行,距离当年的高考岁月,已十年有余。这些年来,通过校友聚会和朋友圈的消息,得知洪义老师在历史教学事业上的坚守和突破。从日常授课,到发表论文和专著,其一手开创的“情思课堂”也已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日,更是喜闻洪义老师成功开办了省教育厅授牌的“名师工作室”。回首与洪义老师的师徒情谊,我很庆幸,在其门下曾得无私偏爱,蒙受教育恩泽。而洪义老师教过的学子当中,我只是其中的一个。

4.老师二三事作文 篇四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二三事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二三事作文1

我的外婆虽说年纪已经60出头了,但外婆的生活知识却比我丰富多了。

去年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裤子破了一个大洞,这可这么办呢!我犯难了。

晚上,爸爸回来了,我把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不就是一条裤子吗?破了在买一条,何必大惊小怪呢。”这时正在厨房做饭的外婆听见了爸爸的话走出来说:“裤子破了还可以补,扔了多可惜,来,晚上我帮陈伟补补。”爸爸的嘴又开动了:“您老人家怎么这样节省,现在我们有的是钱您尽管用。”外婆和蔼地说:“虽然现在家里富有了,但也要节约。”虽然外婆是笑着说得,但是从外婆的话中我明白了外婆的用意。

我答应了外婆的要求,晚饭过后,外婆找来一块有卡通图案的布,用线一针一针地缝上去。我拿起来一看,可真跟新买的一模一样,啊,外婆手艺真好!

外婆不仅教育我要节俭,还教我怎样劳动。有一次,我和外婆在家比赛洗衣服,时间25分钟,比赛开始后,我们便干起来。时间到后,我发现我洗的衣服没有外婆洗的干净,这是为什么呢

?我心想:一定是外婆在洗衣粉上施了魔法,否则怎么会这么干净。我询问了外婆,“洗衣服要在领子和袖口多加点洗衣粉,多刷几下,刷时用力一点就可以了,”外婆说。听了外婆的话我又洗了一次,果然干净了许多,外婆笑了。

外婆那一句句和蔼的话,时刻回荡在我的耳边!

外婆,你是我生活的好老师!

老师二三事作文2

在漫长的求学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性格迥异,教学风格不同的老师。有幽默风趣的、沉着冷静的、也有脾气火爆的。

林老师却是我遇见的所有老师里最特别的人。在他身上,我总是能看到一种矛盾的特质,介于幽默与沉稳之间的真性情。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认真做好了的课前准备,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等着老师来上课。没过多久,就看见林老师穿着一件白色t恤配着黑短裤,脚踩一双凉鞋,慢慢悠悠的走上讲台。他照常讲着课本上,我们必学的知识点。当他讲到一个公式时,也许是看到我们听得死气沉沉的,林老师话锋一转,竟然给我们讲起数学公式里的希腊符号“Δ”的叫法,将它音译成“吊塔”。他话语一落,全班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的在底下偷笑,但又不敢笑得太猖狂。因为此时的林老师,却是目光如炬地在讲台上望着我们,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好像没觉得自己讲了一个多么好笑的事。

他看着我们笑够了之后,接着说:“有些没学过的人,听到吊塔,就会得‘哇!这人太搞笑了,竟然要吊塔’。学过的人就不会觉得这个好笑。”可天知道,老师在开始讲这个希腊符号的读音时,我们根本没往这方面想,只是在经过林老师巧妙的加工和包装之后,课堂上表达出来的这枚数学新知识,就会让人耳目一新呀。我想,这个应该就是林老师的幽默所在。

往后的数学课,老师也经常面无表情地吐出一个又一个在我们看来好笑的字眼。我们在林老师幽默又严谨的教导下,有趣味的学习成长。

在我看来,搞笑的人千篇一律,可是一本正经搞笑的人,却是“万里挑一”。像我这个对数学科既有恐惧感,又满怀希望学好它的人来讲,以后的每节数学课,都是新鲜的有趣的。这就是我们数学老师,一个可敬又可亲的人。

老师二三事作文3

一个40多岁,看上去和蔼可亲,也十分地有精神,她那挺拔的身姿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长长的影子。这就是我的现任数学老师——徐老师。

好几个月前,是我们步入大年级的第一天,我早早地来了教室,期待着新老师的出现。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立马出现了一位春光满面的老师。

“大家好,我姓徐,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任咱班的数学老师,听说你们班成绩一向名列前茅,但并不稳定,这学期,我要好好帮你们一把,祝你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我的作业量不会过多,因为我希望你们愉快的学习……”听到这我高兴极了,心里欢呼:太棒了,耶!

“但是——我需要让你们我规定的几条法则,还有,每天我会布置一道奥数题,希望能够配合!”

这嘛……也好也好,总比几本几本的作业要的少吧!

徐老师上课十分幽默。比如她会举一些课外的笑话讲给我们听,使我们哈哈大笑,在笑中我们也深刻的记住了老师所说的言语。

老师的工作也十分负责,还经常帮助我们解除难题。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得不怎么好。心想:爸爸妈妈一定会骂我的。这时老师走了过来,亲切地说:“有没有什么题目还不懂,可以问老师。”这时的我,毫不犹豫地我:“老师这一题。”老师便耐心而仔细的教我,生怕我还不懂,又重复讲了一遍。但批评总是逃不过的,教完后,老师严厉地对我说:“这次考试会考的不好,完全是因为没复习是吗?”“我……”我的脸一下子像滚水烫过一样红,惭愧地低下了头。

老师对我们爱生如子,同学们和我都十分尊敬她,仰慕她。问为什么?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了,说也说不清。

老师二三事作文4

杨老师是我在学前班的启蒙老师,杨老师的二三事。

遇上她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一座灯塔。是她点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记得在上幼儿园时,杨老师发给我们响板玩,我觉得十分好玩,杨老师收玩具时我便没有上交,而是装进了口袋里,那时我还小,并不觉得这种行为不好,只觉得这样做好象不对。结果还是被杨老师发现了,她让我交上去,可我死活不肯交。杨老师便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人呢,不能因自己喜欢某一样东西,就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是小偷的行为,是不对的-----”杨老师说了一大堆我当时听不懂的话,我只隐隐约约记住了其中的大意:“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去拿,哪怕自己再喜欢。”

杨老师不但使我明白了是非、对错,还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亮点。小时侯我十分害怕黑暗,每次天色阴暗下来后就会十分的害怕,如果班上突然停电了,看着眼前这么黑,我便会害怕得大声哭起来,黑暗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杨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后,教了我一句诗:“黑色给了我黑暗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后每当天色黑暗之时,我便会默念这句诗,久而久之,便不再畏惧黑暗了。小时侯,我并不明白“黑夜”不单单指黑色的夜晚,还指人生中难免会遇到的困难、挫折-----要从“黑眼睛”从困难、挫折的“沙漠”之中寻找希望的“绿洲”。我又懂得了要勇敢面队人生中的一切不幸,迎接命运的挑战。

是杨老师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勇敢的面队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培养我对文学的兴趣。杨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感谢她!

老师二三事作文5

眉清目秀,小巧的鼻梁上架着的一副银框眼镜,全身渗透出无法抵挡的文气——她就是李老师。

我有一个烦人的同桌,淘气不说,还经常惹事生非,害得我也跟着受牵连。于是,我和他之间便多了一道无形的墙,把我们都隔开了。有一次下课,我正趴在桌上养神,耳边忽然传来李老师的呼唤,我一惊,抬头望去,只见老师站在门口,正向我招手,我赶紧走过去。来到阳台,金色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身上,很舒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让你和钟伟同桌吗?”李老师说,目光注视着遥远的天际,“嗯,因为他是一只掉队的大雁,作为雁群中的一份子,我有义务去帮助他。”我的声音很轻,像风掠过树梢一样,不留痕迹。“哦,还不只是这样啊。你知道鲁迅先生吗?他之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这是和他平时的刻苦是分不开的。他每天会去吵闹的大街上读书,练得就是心。你和钟伟坐在一起,一面帮助他,一面提升自己的自制力,岂不是两全其美?”我点点头,此时,一种轻快的感觉袭遍全身,我望望老师,她一双清澈的眼睛似乎荡起粼粼的波纹,微翘的睫毛在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我豁然开朗……

还有一次是在一年前了。因为学习的顺利,我开始放松了自己。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叫我上来,指着作文本上的文章说:“石云竹,你退步了,你看,写得那么糟糕!”我抿紧了嘴,双手拉着衣角,目光到处走游。放学后,我不想回家,就钻进了一家书店,随手拣起了本《格言》看,上面的导语吸引了我:

知道好蘑菇是怎样长成的吗?只需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播下种子,接着松土,然后置之不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蘑菇才最鲜美。读完后,我怔住了,老师是让我学会自立啊。

哦,李老师,你把爱融进了风里,吹进了我们的心扉。

老师二三事作文6

雷老师姓雷名芳,在江湖上被我们称之为“雷子姐”,雷厉风行这个成语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

随着一声“雷姐”来了,全班迅速进入读书状态,前一秒的聊天、说话、玩游戏,后一秒顿时鸦雀无声,跟着课代表的指挥,我们开始了课前阅读,雷老师进来看到这个状况脸上露出了很是欣慰的表情,一个单元读完后,老师喊了一声“停”,全班又安静了下来,仿佛连一只苍蝇都不敢飞一般。老师开心的说:“鉴于上次你们考得还不错,我特地带了一些我爱吃的零食,大家以抽签形式领取噢!”好呀!同学们笑翻了天,“嗯,我说完了吗?”一声严厉的声音传了出来,同学们又遵规守矩的闭上了嘴巴,“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不要着急,都有”。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还得感谢我们的“雷姐”啊!

一节作文课上,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我又重新认识了雷老师,记着那次我们组织去看电影《夺冠》,那场电影震撼到了我的心灵,让我充分了解了中国精神。后来才知道这活动是雷老师一手策划的,从个个细节老师都规划的有理有绪,听到这个同学们都非常感动,老师怕我们挨饿,还特意叮嘱家委会给我们带一些吃的,想想这,原来雷姐这么爱我们,这件事使我对雷姐的了解又更深了。

雷老师还是一个对英语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就如周末老师会安排一些英文歌让我们来唱《你笑起来真好看》。刚开始学我只是匆匆看了几眼,没想到老师还挺重视的,星期一英语课老师就带大家唱了起来,老师唱一句,带大家唱一句:Iwanttotravelafar,Iwanttoseetheseagull……老师唱的真好听,真是多才多艺啊!真的很佩服我的英语老师。

雷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人,大方、美丽、幽默,宛如一个仙女,只是有时候有些严厉,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严师出高徒嘛!谢谢你,雷子姐,我的偶像。

老师二三事作文7

论语文这门学科,小学的时候一直都是我最不想上的.一门科目,语文课让我感到很无趣。但上了初中后,我好像开始喜欢上了语文。

第一次见到苏老师时,她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喜怒无常”,总是能感到一种很自我、任性的感觉。但这些反而让我感觉她与以前的那些老师不怎么一样,似乎多了一份亲切,容易打交道。

与同学一起时,总能听到大家对语文、对语文老师的那种真诚的热爱:课代表们总是能有十足的精神负责着,从早到晚;同学们一听到下节课改语文课,总是口上说不要,心里还是挺接受的;几个跟我要好的同学,总是跟我提起苏老师对自己的关照。

在课上,她像是一个和我们同岁的小大人,与我们打成一片。她是我所见过的老师中,属特别聪明的一个。当一个人发言后,不管有错没错,她总能从口中找到切口,直入所讲知识来给全班讲解,会结合其他科目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教学,灵活举一反三,这使我对她有了敬意。

记得一次,她跟我们说她当年学习时,数学并不怎么好,但她自己并不为因此泄气,她努力着,为了能让自己数学有个好成绩,为了让自己的总分提升,更是为了未来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我们能想象到对于苏老师这种文科生,数学想考得好,是多么不易。但她最后做到了。我想,对苏老师而言,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开心的事啊!现在她当了老师,依然在努力着,每当我走进文科办公室,时常看见苏老师认真办公的样子。

我很敬佩苏老师,她的光芒中透露出背后我们所不知道的汗水和努力。她用自己的言行让我们明白,没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的,我们也不可能完美,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在所期待的完美中奔跑。

在我的中学生涯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的教学方式严厉但不失风趣,她知识丰富却不失优雅;她让我对一门曾经认为枯燥的学科重新提起了学习的兴趣。她就是我所喜爱的,也是我们大家喜爱的苏老师!

老师二三事作文8

踏着秋日的阳光,我们拉开了初中生活的帷幕。在新的学校中,我们遇见了新的老师、同学,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社团在许许多多的老师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数学老师许小青。

在开学前,许多同学就对许老师有所耳闻了,那时对许老师的了解只限于两个字严厉。因此,暑假我里总对初中的数学忧心忡忡。

不出意料,开学后第一节数学课许老师做自我介绍时就说他很“凶”。其实从他的表情也可以看出来他总是板着脸,脸上没有一点儿笑容,给人一种一丝不苟的印象。不过,许老师讲课非常生动,一道道难题在他的粉笔下逐渐变得透彻与清晰。每次上完数学课,黑板上总会留下他的工工整整的一黑板题目演算。

许老师生动而又仔细的课程,让同学们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喜欢上了这位不苟言笑的老师,“青哥”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科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数学也不例外。每每考试,总会有一些失利的同学。“青哥”就会把这些同学逐个叫到办公室,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也总会拍拍那个同学的肩膀,附上一句鼓励的话,来帮助同学们重拾信心。

“青哥”工作的严谨与负责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期中考试前,“青哥”为了帮助我们好好复习,放弃了午睡时间,与其他两位初一的数学老师共同商量,根据同学们平时的错题出了一些专题复习练习纸,使同学们的期中成绩大大提高。

虽说许老师平时对同学们很严厉,但是他爱学生,爱数学,更爱把同学们引领进数学的天地。所以,我们把许老师叫做“青哥”,当然,这是不敢当面叫的。

老师二三事作文9

生活中,令我激动的事自然是数不胜数,不过都以忘却了。就连那激动人心的领奖场面都模糊了。只有曾老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我仍记忆犹新,永远珍藏在记忆的长河里。

曾老师留着乌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上戴着一对眼镜,不过个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肥胖的身材,因为这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拉近我们与他之间的距离。

刚来的时候,她就废除了我班的等级制(分为A,B,C,三类,A类就是优生,B类是中等生,C类是差生)。我觉得这一措施非常好,原因很简单,我分在C类。不过,这一措施在我班影响挺大的。因为在以前,假如一篇文章,A类要全背,B类则只背一段,C类只背一句就可以了。这样使得像我一样的同学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所以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自然下降。他这一措施,使我对他有一种好印象。

后来,她不仅和我们打成一片,对我们的功课和身体也是很关心的,经常向同学嘘寒问暖的,还常主动给我补拉下的功课,这使我受宠若惊。因为在以前,我在老师的眼里就跟“隐形人”没什么区别。一学期的不知道有没有跟老师说过三句话。当然,老师批评的不算。所以他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都塑造了一个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形象。我被曾老师教过一年,他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有的只是和颜悦色的教育我们。对此,我们也是极少犯错误的。也是这样才使我从C类走上B类,然后在朝A类的方向走去。

我们和曾老师之间并没有像作文里写的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不过平凡的点点滴滴也蕴含着伟大。曾老师像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光明,不仅是我,相信在曾老师的指引下更多像我一样的C类走向A类,新一代的幼嫩花儿正迎风招展。

老师二三事作文10

六年级的第一堂数学课就快开始了,我们都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等待着一位新的数学老师。我好奇的想:会是谁呢?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进来一个熟悉的身影——郭老师。郭老师曾今是我们的体育老师,我没想到有一天他竟然会成为我们的数学老师。看到我们大家略显惊讶的神情,郭老师笑了笑,随和的对我们说道:“同学们,好久不见啊!不过,今天我可不是来上体育课的,而是你们新的数学老师了。”经郭老师一缓和,大家也不那么紧张了,课堂上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郭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他不想别的老师那样严厉、严肃,曾今,我们对老师就一个字:怕。可郭老师不同,他上课很有趣,为人随和,课堂上,我们是师生,下课后,就像是朋友。记得前些天,郭老师做出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举动。正是铃一响,郭老师推门而入,奇怪的是,郭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说说学习上的事,而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说了句“对不起”。大家当时就傻了:过老师竟然对我们说对不起!郭老师见我们吃惊的样子便说出了原因。原来,因为最近郭老师忙着一堂课,没空改作业,所以向我们道歉。可是,老师向学生道歉,而且还不是什么错,郭老师,可真是与众不同啊。

郭老师不仅行为“怪异”,连上课也是很奇怪。每次上课,过老师都会把要学的内容变得很精巧,让同学们都能把知识灵活应用。奇怪的可不在这儿,每当知识学完,课堂任务完成后,他就允许我们做自己的事情,这和其他老师可真不一样啊。可是,就是郭老师这种“怪异”的教学方法,让我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了,这让我在学习上也有来提高,看来,“怪异”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啊。

转眼间,就要毕业了,心中还很不舍得郭老师,虽然他只教了我两个学期,可是郭老师的独特却让我难以忘怀。

老师二三事作文11

许老师,是我小学生活最后一个年级的班主任,她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我最感激的老师之一。

许老师留着一头清爽的短发,干净利索,饱满的苹果肌,鼻梁上架着一副黑眼镜,一双智慧又不缺慈祥的眼睛。

许老师是教语文的,我喜欢上她的课,她的课生动有趣,别具一格。许老师的脸上,经常挂着笑容,让人很想亲近她。但对我们,却非常严格。

记得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突然换班主任,这让我们非常不情愿,也非常不适应,我们对许老师非常抵触。才第一节课,就让我们当堂背诵课文并找她检查,这是之前老师从来没有要求过的,我们心中不禁多了一丝慌乱。许多同学只背错了一处,就被批作不过关。许老师摇摇头,不大满意地说:“你们的背诵能力实在太差了。”每个同学心里都不太高兴,对她也增添了一分厌恶。在许老师宣布下课后,班长还未喊起立,几个调皮的学生就抢先一步,下了座位。这样,整个班就散作一把乱沙。许老师的眉头皱了起来,很生气地说:“你们下课都不喊‘老师再见’的吗?”“不喊!”那几个调皮的学生又抢嘴道。许老师不说话,走出了教室。

结果第二节课,我们全班就受到了许老师的批评。只见她带着怒气走进教室,让人不敢靠近。“我问过你们数学老师了,什么不喊‘老师再见’呀,你们就是欺负我是新来的是吗?”大家都低着头不说话。“我告诉你们,不要以为我很好欺负,我也可以更严厉!”话中的每个字都能感受到她的愤怒。

还有一次,是在将近考试时老师举行的一次小测验。我因马虎写错了一道非常简单的古诗默写题。许老师毫不留情面地在课堂上批评了我,同时也严厉地批评了那些因马虎而失分的同学,并时不时提起这件事,让我们也时不时记起这件事,再连忙检查自己有没有因为马虎再次写错题。

许老师可真严厉,但后来,慢慢地,大家都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不再讨厌她,渐渐接受了她。

许老师,一位让人尊敬的严厉的老师。

老师二三事作文12

到了中学时代,我有了新的班主任——廖老师。不得不说,她教会了我很多。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那些做人的道理。

她刚开始接触我们时,就已经跟我们明确了她的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可以原谅第一次犯错的人,但犯了两次或两次相同错误以上的人,就要严厉批评。在那不久以后,她兑现了这一点。

刚开学就要军训,因为我们刚刚度完一个愉快的假期,所以无法快速地进入中学生活的“快节奏”中,因此我们的时间观念也很差,常常无法按照老师规定的时间去做某事。一次,早上到班,很多人因为无法适应起床时间,所以赖床了很长时间,她警告了我们——这是第一次。而到了第二天,依然有很多人迟到,廖老师就不像第一次那么轻描淡写了,狠狠地批评。大家都不敢造次了。慢慢地,五天的军训“愉快”地过去了,我们的时间观念大大提高,秩序感大大增强。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帮助了不少。

廖老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一一诚信。

她曾经告诉过我们她最讨厌的就是撒谎,包括那些没有得到证实、虚构的传言,她最痛恨的就是这个。

然而近期,却有同学私下里有什么传言,虽然我并不知道他们到底传了些什么,但从廖老师那愤怒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非常讨厌这些传言。

其实我也觉得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她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当天做的卷子或作业她明天就一定能改完;每天都会到宿舍对我们嘘寒问暖。只有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才能真正地文武双全,可她却因为严厉而被传传言,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但更我惊奇的还在后面,我原本以为她说完这件事后一定会严厉惩罚那些传传言的人,而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跟我们说不要再传传言,就恢复了正常的神情和语气,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好宽容的老师啊!要换作我,估计早就报到级长那儿了。

就这样,我们在廖老师的带领下成长起来,渐渐在成为更好的我们。

老师二三事作文13

教室门口“阴森森”的,一个留着流海,穿着工装,叉着手的“女魔头”站在了让我们回家的唯一通道上。所有同学都“战战兢兢”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大气都不敢喘。过了一会儿,只见这个“女魔头”笑着说:“你们怎么不回家?我来看看卫生而已。”同学们瞬间感到一阵清风吹来,没有了紧张感。这位“女魔头”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徐老师。

据说“魔头”都有让别人害怕的东西,而我们班这个“魔头”实际上并不是那种恶毒的人。她只是表面上十分令人害怕,而心却十分美好。

她十分幽默,课讲得很好,我们班所有人都喜欢她的课。但有时也很严厉。

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早晨,徐老师在讲台上神采奕奕地讲着那些语文知识,我们在认真听时,只见英语老师走进来说:“徐老师,下节英语课你上语文行吗?”徐老师痛快地答应了。此时,我的心情像被寒冷的风吹裂了一般。虽说徐老师语文课讲得十分精彩,但是英语课今天只有一节啊!徐老师您真“恶毒”啊!我心里这么想着,但也明白。

又一个北风呼啸的早晨,我们被那寒冷的风吹的如“冰人”一般。但到了学校,只听徐老师说:“在这寒冷的一天,我们一起在学校上课,你们不觉得十分温暖吗?”徐老师这句话一说出来,瞬间温暖了我们的心。放学了,徐老师还关切的告诉我们要穿厚一些。我们在学校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真是一个好老师啊”!同学们都说。

一个既和蔼可亲又严厉的“女魔头”在给我们上课,难道我不应该为拥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吗?

老师二三事作文14

在许多同学眼中,“严”的老师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教我们书法的周老师他就对我们特别严。在我们面前周老师就从来“不会笑”,只要一有同学没带毛毯,就会被老师叫上去罚站。有的时候,运气不好,甚至会被罚做“清洁工”,也就是拣地上的垃圾。所以在同学们眼中,周老师是一个凶神恶煞的人。不是为别的,就因为周老师严。可是后来,我却发现老师的严格还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呢!

记得刚开始,我们初上周老师的课,以为老师不严,所以上课很不认真,有的时候,还做做小动作,说说空话,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自己错了。周老师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和蔼可亲,而是一天到晚绷着个脸,没有半点微笑。只要有同学不听老师的命令,周老师就立刻提响声音。这声音响彻教室,让人不得不“心惊胆寒”。渐渐,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开始疏远。同学们见到周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一溜烟不见了。就因为这样,所以每次上周老师的课,同学们都格外认真,就连纪律也比其他课好。看来这得多亏周老师!

因为周老师的严格,使同学们都变了,变化最大的就是同学们的字都提高了!

特别是第一小组的同学字写得格外的棒,还受到了周老师的表扬。

那一天,是老师让我们写的第一张作品,所以同学们都有些下不了笔,生怕自己写错了被老师骂。所以大伙都在毛边纸上练了又练。终于,练到差不多的时间了,同学们开始在宣纸上写。那一幕,我看得清清楚楚:同学们的一笔一划写得是那样认真,有的写着写着手就会发抖。终于写完了,大家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最后,周老师看了第一小组,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组写的不错,除了这位同学,其他同学都得‘A’!”听了这一个喜讯,同学年都兴奋不已。特别戴嘉铭,那次他也得了“A”。以前,他从未得过这么好的成绩,这次得了“A”,当然分外高兴,像一只兔子蹦了又蹦。

虽然周老师很严,但我知道周老师这都是为了我们好。你们说,不是这样吗?

老师二三事作文15

叶老师是我四年级时的作文老师。他已经60多岁了,皱纹已上了眼角,银丝已占满了两鬓。但他不比年轻人差,还是很细心的教导,培养我们这代人。

每次上课时,他都会准备一大堆教材,有自己写的,有学生的范文,还有大作家的作品。一次,他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好像是:

有一个小男孩子,放学回家总看见父母干苦活。有一次,小男孩看见妈妈在挑水洗衣服,水要从老远的山里挑来,夏天每天都要洗衣服,所以每天都要去山上挑水。看见母亲每天挑水回来都满头大汗,小男孩决定半夜里偷偷去山上挑水,过了几天,母亲开始疑惑起来:每天洗衣服都有满满的一缸水。

一天晚上,母亲起来看个究竟,原来小男孩天天晚上去挑水。母亲流泪了。第二天晚上,小男孩起来准备挑水时,发现水缸里有满满一缸水,原来母亲心疼孩子,故意比孩子早起挑水……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叶老师。那个男孩就是叶老师。讲完时,叶老师吐了吐舌头(这是叶老师讲完故事时的习惯动作),并笑了笑,说:“每个母亲心里,孩子是第一位的,自已哪怕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累了孩子。”我看见叶老师的眼睛有一个东西闪了闪。

然后,他便让我们回忆往事,记一篇父母为我们做的事。经过叶老师的深情讲述,我们很快很好的写完了作文。

一次放学后,叶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嘻嘻哈哈的声音,原来叶老师在改作文时不禁笑出声来。我翻开一本已改好的作文,哇!虽然叶老师要改这么多作文,但上面的评语总是写的这么端正,这么漂亮。还不能出现几个的鼓励的词。每本都这么一丝不苟,想必叶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

5.老师二三事作文 篇五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姓陈,和蔼可亲,温柔大方,但有时也会对我们十分严厉,那是在我们做错的事时候。不过我知道,老师也是为了我们同学们着想。一说起班主任陈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我那感激,敬佩之情就回不断涌上心头。陈老师教我们语文,讲课生动,在课堂上,老师不但教我们知识,而且教我们怎样做人。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因为贪玩,学习渐渐退步了,作业比较马虎,常常出现错误,语文单元测试也只得了90分,语文老师很生气,批评了我的学习态度。

其实我知道,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只是因为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错了许多不该错的题目,同学们嘲笑我,我十分的伤心,陈老师知道后,耐心地帮助我教导我,帮我指出问题的所在,与其他老师研究沟通,请他们配合帮我改掉坏毛病,我很感激班主任陈老师的关心,教导。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我因为要去参加征文比赛,写了一篇作文,老师帮我那去看了看,亲切的说:“王美苏,你把人物的神态还没有写出来,在改一下。”就这样,我写了又改,改了又写,陈老师见了也不厌其烦地教导我,指点我,帮助我修改,这篇作文也获得了全县一等奖的佳绩,我十分感激老师对我的教导。

是啊!如果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我们就是园丁培育的那些花花草草,如果老师是大海,那我们就是在大海里嬉戏的小鱼。啊!老师,你对我的恩情我永生难忘!

6.老师二三事作文 篇六

李老师是我的班主任,有着乌黑发亮的长发,水汪汪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窈窕的身材。除了长相漂亮外,李老师干活还一丝不苟。

有些老师完全是贪图利益,只在上课随便应付,对一些难题视而不见,拈轻怕重,对学生不是十分热情,而是冷冷淡淡,漠不关心。这些人其实不是一个老师,至少不算一个好老师,只在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而不在乎学生一个月的考试成绩。而李老师不一样,记得一次期中考试,我们班就有一半以上的人数学成绩不及格。李老师为此着急不已,把不及格学生的家长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只希望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能迎头赶上。果然,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年级第五名,没有辜负李老师的一片心血。

这个寒假,很不平凡。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战火的战争,无声无息的爆发了。现在,我们无法上学,我坐在椅子上怀念学校,怀念各科老师,怀念我的同桌高铭雨,但内心却并不空虚,因为周一到周五都被大大小小的课程给排满了。李老师是最斗志昂扬的,从开学到现在从来没有中断过网课。前几天还开了一个家长会,毫无疑问是听课、打卡、作业上的事。我一边听着家长会,一边认真做着笔记,突然心里感到一股酸涩。 李老师,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呢?只是为了非亲非故的我们吗?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原本素不相识的我们?为了给国家培养栋梁?您的责任心,您的担当,洋溢在时时、处处,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从不骄傲。

7.大伟先生二三事 篇七

猪大伟,祖籍山东菜州。营任河北省文联《当代人》编辑部主编、编审,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英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大伟先生二三事

大伟先生,是我的师长,也是我的同事。因着办公室相邻,心有所惑时,抬脚即可去求教先生。就连先生的中国兰开花时,我的房间也浸染些香气。

有次到先生那里,他正接一个长长的电话。我乐得有时间仔细端详他的兰花。那兰,七八株的样子,叶不盈尺,盆亦不盈尺,极素淡的姿态。如此内敛的兰,开花却勤勉,不经意间,我就在花石夹缝中发现一箭花苞。

我请教先生莳兰之道。先生笑笑说,这养兰其实并不难,摸透了她的脾气性情,浇水用肥有据有度,其他就很省心了。至于这兰花开不开,全在两可之间,太期待,人与兰都会反受其害。

大伟先生的兰,常让我想起清代著名学者蒋士铨评价郑板桥的一句诗,“板桥写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原来,写兰如养兰。兰道,总在潇洒淡泊间。

大伟先生不写兰,而以兰道画人物。他笔下的人物气象万千,静心品读,却皆透着丝丝禅意,是阅尽人世繁华后的透脱,是烟火红尘内的颖悟。画家作画,画的是别人,描摹的是自己的内心。是逸是躁,是慧是拙,都在笔墨线条中。画品即人品,画境即心境。

闲暇,大伟先生喜读书。有次见我捧本《吕思勉中国文化史》,他说,是本好书,可做“索引”用。先生的话,无疑是很棒的一句话书评。但我明白,他不是为评书,他说的,是他的读书心得,言简意深。循着这样那样的“索引”,先生不知在洋洋大观的中国文化艺术史间走了多远。而我作为他的弟子,探赜索隐的路太长了,“吕思勉”只是个不错的起点。

万卷在胸,却从不见大伟先生引经据典、“掉书袋子”。与他谈话,无论公干还是私务,都会让你轻松自在。因为他说的总是家常话,平和中透着诙谐幽默。我印象最深,是他给我们《当代人》杂志三个年轻编辑讲业务。记得他说,红木和泡桐,你们都知道吧?搞创作,急功近利与厚积薄发,就如同红木与泡桐给人的感觉。泡桐长得快,但材质疏松,难成大器。红木多年成材,一套家具,摆出来,雅俗公认。历练的功夫不在一年两年,急于出手,东西往那一搁,薄气,行家看着笑话,反而会害了你。我做美编20多年。刚开始的时候,头题插图都是约大家的作品,大家的东西往那儿一放,一是给刊物提气,二是对自己的保护。我的作品一般往后放,不显山不露水的,慢慢让读者熟悉、认可。

去岁,大伟先生创作了一幅画作,题款“有风有雨有自在”。画面上是一对田园归来的老夫妻,一人荷锄,一人提着只水壶,壶已被灶火熏得黢黑,看来是把有年头的壶。画的背景很淡,细观,是棵曲枝铁干的老桃树,正开着淡粉的小花。

这幅画,初读并不十分抢人眼球。但那朴拙厚道的人物,冲淡平和的背景,洗练明净的笔墨,愈读愈有味道。多少人生的风雨,已经挽进老汉肥大的裤管、老妪斜襟大袄的扣袢,多少酸甜苦辣的记忆随灶烟飘远,锄是磨得锃亮的锄,水壶里的水开了又开,终至开成一壶自在。

有次闲谈,先生问我:海参好吃不?我点头。先生说,给你一枚干参能食否?我摇头。先生又说:火烧之,棒打之,能食否?我再摇头。先生笑了:很多时候,要有耐心,有慧心呐。

参者,不就是参嘛。参,水发之,时待之。参透,即自在。

8.老常二三事 篇八

老常是我爸。我是他女儿小常。小时候,老常最喜欢听我喊《咪咪流浪记》,当我声嘶力竭地唱着:“我要我要找我爸爸,去到哪里都要找我爸爸……”老常的脸上就展现出无比神气的笑容。老常今年52周岁,生日那天他不无感慨地说:“都说养儿防老,其实生女儿的人才是真正地有福哩……”听这话的人中最得意的当然是我,最会借机会卖乖的则是他老婆。

老常26岁结婚。之前也曾一波三折——下过乡,种过地,农村中卖过命,工厂里苦读过。惟一庆幸的是,下乡时认识了许多清华学子,挖门盗洞地弄了许多书读。后来老常进了工厂,忙里偷闲自学了所有高中课程,机会来了,老常榜上有名,从此生活大改其色。

好在那段经历改变了老常的教育观,对于我,他总是跳过分数直接追问:“你最近都读了哪些书?”倘若回答令他满意,我便能呼风唤雨好几天;不满意,则被“狂风暴雨”席卷1小时以上。16年的读书生涯,我的命根子跟卷纸上的那一抹红字没有关系。现在女儿大了,选婿事宜提上日程。对此,老常也是一个标准──有才。“爱读书的人,坏也坏不到哪去!靠得住。”老常如是说。

喜欢书的老常,自然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的人又怎能不时尚?老常有副“魔鬼身材”,1.78米的个头72公斤。这把他老婆羡慕坏了。于是老常每次拿起网球拍时都会顺便鄙视一下我娘的减肥茶。每天下班后,老常都火速回家,对付口饭,立刻换装。耐克鞋、威尔逊拍、阿迪帽一样也不能少。古有“三碗不过岗”,老常有“仨点儿不下场”。我娘说:“你别忘了自己的岁数,悠着点。”话说没两天,老常脚腕子严重扭伤,被人从医院架了回来。本来医生让在家静养,结果趁人不备,老常依然“原装打扮”,一瘸一拐地蹭到网球馆,没敢上场,老实巴交地在边上一坐──望梅止渴。

老常说话从不食言,也说一是一,我娘背地里夸:“男人就应该这样!”但说一是一的老常也有“避重就轻”的时候。一次打球回家,老常声称今日战果显赫──和一专业队员赛前打赌:输者,围着场地跑10圈。“结果,咱赢了!”老常宣布后,露出“小人得志”的笑容。我娘觉得“有诈”,再细一打听,那专业网球手──14岁。

近两年,老常又喜欢上摄影。别人出门都是轻装上阵,老常则至少带两个相机,胶卷最多一次背了40个。光这些东西就占了行李箱的一半。我娘打击他:谁照100张都能挑出一张好的来!老常则学着我“干气猴儿”的口吻──我乐意!

有段时间,老常摄影的焦点由风景转向了人物。其直接遭殃者为我和他老婆。服装色彩不好、表情不自然、眼神不对、单一、做作……半小时后,我举手宣告罢工,我娘则前脚喊腰疼,后脚出去逛街。

对于我娘,老常总戏称她是破裤子缠腿──甩也甩不掉。而我娘对老常的口号是:“不搞定你,我枉称才女!”于是老常的一切大卡小卡都被扫荡一空,也曾想过要揭竿而起,但都被我娘坚决扼杀在摇篮里。对此,屡战屡败的老常在百转千回后的解释是──咱不稀罕!

老常最爱他女儿。认识他的人无人不知。无论走到哪,老常都会带回当地的一条手链给我。而今,我的手链已装满了两个小箱子,老常却说:“不多,不多。”

9.老师二三事作文 篇九

那天,我和另外三名同学在食堂说话,被杨老师抓住了并让我们去找许老师说明今天说话的原因,可我们没有去,都知道许老师肯定又要开始对我们“念经”了,所以都不敢去。

我们慢悠悠地向教室走去,每个人心情十分沉重,走到教室门口看到许老师,我们被吓得偷偷从后门,低下头蹲下,慢慢地慢慢地溜到了座位;而许老师好似有“千里眼”和“顺风耳”就发现了我们。我们坐在座位上低下头,不敢直视许老师,老师脸上十分严肃,我们便知道要被ko了。只好在位子上写作业,不敢去找老师承认错误,我们为班级上扣分的这件事,可哪知许老师早已知道。过了一会儿,许老师忍耐不住了,大声说道:“今天犯错误的四名同学自己过来,主动承认错误,你找我认错我最多批评几句,而我把你点出来结果就不一样了。”

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快步走过去,那时接收到的是太阳的洗礼。我们走到教室外,站在墙壁前。许老师让我们面壁思过,期间不时听见同学们的嘲笑,和大家的议论;我心中一直在想“完了这下丢人到家了,糗大了我该怎么办?”另几位同学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我的眼泪也止不住流出来。可是这也没有用的,最后我们一一向老师承认错误,许老师跟我们逐个讲话,轮到了我,不时有点紧张,走到他面前,老师对我说:“梁俊杰,我看你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你也知道扣分也不情愿,可是你吃饭说话的时候这么不想想?以前你叫我一声阿姨,现在我是你的老师,我要对你要求严格。”。

这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总分比上一次低了很多,我的名次也向下滑落,可老师并没有放弃我,那天中午许老师把我叫到讲台前,对我语重心长地说:“看看这一次你的成绩,向下滑落了很多名,我来给你分析一下吧,语文再加把劲就能上72分,数学及格了再加油下次力争考90分,再看看英语只要你多努力上100分不是问题;你也是非常聪明的,历史、生物、道法这才是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这几科主要是要多记多背就可以考高;我希望你下次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分数。”

10.老师二三事作文 篇十

她的认真负责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在刚开学的军训中就体现了她的这一特点。还记得那些日子里,始终都是烈日高悬,我们在军官的带领下训练着。其他班的班主任都躲在阴凉处歇着,可是却始终有一个身影,或近或远地在烈日下“监视”着我们,督促我们认真训练。那就是翟老师。

但她的身体却不是很健壮——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经过多天的劳累,已经浮肿了3,可她还坚持着来了,这足见她的认真负责。

各项活动之外,学习之中,她也是一以贯之。每天,我们都会有相应的“小四科”的背诵作业,但有些同学自制力较差,完成得不好,于是翟老师精心设计了“签字条”,每天安排相应的作业,然后由家长监督背诵,再在“签字条”签字。——就这样,我们班的背诵情况得到了改善,班级成绩比首次考试的成绩也提高了。然而,别的班的班主任却在这方面松懈很多。

还有一次,翟老师主持“小四科”的考试。只见她正襟危坐,极清晰地吐出两个字来:“考试!”可是说完这两个字后,她忽然轻轻地、急促地咳嗽了两声,几秒种后,又由轻咳转为剧烈的咳嗽,可是为了不影响考试,她背过身去,用手遮住自己的嘴,努力地克制着咳嗽,勉强缓过来后,她又清晰地念起了第一道题······

除了认真负责,让我印象第二深刻的是她对待学生的守信。A是一个著名的淘气包,可是翟老师却发现了他淘气外表下的惊人的智慧。于是,老师与他定下了约定——如果A进了“年级前一百”,那么,她将为A买肯德基。这是多么诱人的诱惑,多么丰厚的奖励!老师的鼓励式教育可是下了血本了!——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A奇迹般地进了“前一百”,然而此时已离许诺的时间很远了,被以为老师不会再兑现诺言,可是,在某天自习课上,A却梦似的收到了来自老师的奖励!这足够证明老师的诚实守信。

11.性的二三事 篇十一

我叫李扁。合该倒霉,那年念了书,毕了业,混了一个编辑做。鉴于多年受党教育,大公无私的情怀一直都是那么激烈,所以在被李编李编的叫来叫去之后,决定把编的绞丝除掉,叫个李扁算了。没想到效果就有那样的好,有个姓王的,愣是请我吃了一顿饭,商量把这个字让给他,结果我没有让。后来,过了两年,陈水扁同学出来了,也是一个扁字,根本上就没有请我吃饭,也没有同我商量,自己就叫了。这些年,我是一直都被他抢了风头。木得法子。

1

前几天听一个年轻妈妈谈到她的儿子,说她儿子刚上大学,帮他整理抽屉时,却找到一个早早孕试纸。妈妈便打电话给儿子。以下是对话的大概内容:

“你那个抽屉里的东西是怎么回事?”

“哦,你是说那个早早孕试纸吧?是开封了还是没拆封?”

“没拆封。”

“那不就得了。”

“什么得了不得了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是我帮一个女同学买的。你又不是不认识她。”

“你跟她干坏事了?”

“没有。不是我。她有男朋友。她自己不好意思去买,我跟她是哥们儿,让我帮一下忙。怎么了?”

这个儿子,是90后。我,作为60末、70初的听众,就像前些年看到电视上天天放那个卫生巾的广告一样,听到这样的内容,总还是有些不大自在。

为什么不自在?我反思一下自己,虽然近几年努力地写文章,天天鼓吹性解放,实际上,之所以要解放,恐怕还是因为受到了束缚。解放越是喊得响,说明被禁锢得越厉害。或者说是感受到了某种压迫的力量。解放越是喊得响,说明越是没有解放。若是完全解放了。应该是得到大自在,怎么可能会有不自在?

那又是什么禁锢了我?又或者是什么压迫了我?

我发现,性在我心里,其实还是一个很敏感的事。

鲁迅当年批判那些不让男女生同校的卫道士,说是,“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而已集·小杂感》)

今天的我,天天抨击伪道学,高喊性革命、倡导性解放,却为何在见到电视上卫生巾的广告,听到男同学给女同学买早早孕试纸的时候,也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呢?

我没有脱敏。我想,那个男女同学,大概都已经脱敏了;做卫生巾广告的商家、演员,大概也已经脱敏了。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认为,只有脱敏,才会解脱,才会解放,才会得大自在。

2

另一件经历提醒我。一定是因为我出生于性禁锢的时代,所以永远带有性禁锢的烙印。就算一直喊性解放。也还是没有脱敏,比不得80后、90后那样天然、自然。他们的解放是先天的,而我,怎样解放也是后天的。

记得刚过2000年的时候,我从部队复员到地方,进到一个小公司实习,与几个同事同坐一辆车。一个二十来岁的可爱美女同事说她回去要洗澡,又谈到打针,说是哎呀,我最怕打针了,屁股可胀可疼了。

我坐在这位小姑娘旁边,很不自在。禁不住以长者口吻教训她说,“一个大姑娘家的,总把屁股呀,洗澡呀挂在嘴上,让人想入非非,这不诱导犯罪吗?不雅不雅!”你猜那姑娘说什么?“这有什么呀?你没有屁股呀?你脑子里都想什么呀?”我无话可说。她这么一说,倒好像确实是我脑子里“不干净”。

不过,她说得对,我当时对她确实有想法。因为这姑娘唇红齿白,体态动人,非但香艳,而且清纯。我挤坐在她旁边,闻到她的体香,沁人心脾。我表面平静自若,心里慌慌不已。她虽只有中专学历,但在这个时候,学历不学历的有什么关系?男人只要这温香软玉,男人只服这勾魂摄魄。尤其当她这样“大尺度”说话时,简直就像已经剥光了,非要投怀送抱,能不令人血脉贲张、心旌摇曳么?

不久,她以二十一岁的青春华年,轻松嫁给了一个三十三岁的北京军官。有车有房,公婆欢喜,归宿甚好。彼时我曾垂涎三尺,可惜身无长物,无所怙恃,只得按捺住蠢动不已的“雄心”,假装不落寞、未受伤。

对于这种情况,我该怎样脱敏,又能怎样解放?这是一个问题。

有人批判我说,你不懂爱情,你就是一动物,你只知道性性性。

我也知道我这样不对,但我就是如此。我实实在在不能忍受,这样青春貌美的姑娘,坐在我的身旁,让我闻到她的体香,她还在大谈洗澡,以及屁股好胀。

问题是我怎么样脱敏?有什么好办法让我超越性?

3

性的大自在在哪里?现在我不再往纵欲那个方向去想。阿东也好,英国嫖王也好,都是假的解脱,不是真的成佛。

对于性的问题,我仿佛已经得到一点小的自在。一点小的解放。那就是:过犹不及,走中庸之道。脱敏、解缚、超越,要走中庸之道。

性不能没有,好比饭不能不吃。性一定要有,好比饭一定要吃。但不要执著于山珍海味,大鱼大肉。老话说得好:饭吃七分饱,少吃多滋味。

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婚外情,“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情况,也许最终要走日本人的路子。正如一位女士所写:“关于妻子,男人希望她们能够像日本女人那样。我丈夫有个日本朋友,也是做生意的。他每次从家里出来,妻子都给他一定数额的‘娱乐’费用。这笔钱就是让他们到有小姐的娱乐场所‘消遣’的。给钱的同时,还在他们的旅行包里放进安全套!”

这对于妻子们,也是一种解脱。中国的妻子只知道盼望完美无缺的爱情,而不知道婚姻和男人的真相。这种盼望是一个牢笼,打破这个盼望,是对心灵、对自我人格、也是对婚姻的一个解放。夫妻双方都将得到一点小自在,婚姻也会因此而超越,在一个新的境界上重生。

当前社会,人们纷纷迷失在裤裆当中,其实也不必担忧。佛家说得好:

12.安全学科研究二三事 篇十二

职业健康属于安全学科的研究内容吗?属于。凡是谈到安全实际上都是在谈安全健康, 所以安全不过是安全健康的简称而已。国外的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从来就没有分开过, OHS这3个字母一直都是连在一起使用的, 基本没有OS这个缩写用法。我们所说的安全管理体系, 实际是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简称。职业健康事件, 从员工整个职业生涯的长时段来说也是事故, 也具有“人们不期望的、突然发生的、造成损失的”的特点。行政管理上为了方便可以分开 (实际也分不清, 存在职能交叉) , 但科学上无法也无必要分开。

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事件、治安事件、信息安全、反恐问题、核安全等众多安全问题都属于安全学科吗?从科学上讲, 这些安全事件都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 所以都是事故, 众多教课书定义事故时也没有区分行业, 都通用引号中的这个定义, 所以都属于

为什么认为“大安全”或者“行为安全”当前解决不了安全实际问题或者空洞?一方面, 主要是目前研究不够深入, 不深入就不能定量, 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就不能说明问题, 自然也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就认为空洞。另一方面, 国际上一些有效、简单、实用的“大安全”方法和工具在国内还没有应用, 人们当然也没看到效果, 所以也易认为空洞了。如方法之一BBS (Behavior-based Safety) , 西方国家普遍使用其减低事故率, 且行业通用, 但国内尚没有应用。因为不深入, 对大安全的理解还存在误区。

系统安全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区别。系统安全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安全方法 (和事故致因链并行) , 它把“人-机-环-管”看作一个系统, 而非“链条”, 解决每个子系统的问题就能预防事故。而安全人机工程学则是解决人机界面配合问题, 如面板怎样设计才能便于操作而不出事故、工作设计 (什么人适合哪项工作) 等, 涉及人、物、人和物的界面, 与系统论不是一回事。

13.许老师二三事-老师作文900字 篇十三

“都帮我站好啦,自身冲着墙好好地想一想自身下午干了哪些?”老师严肃认真地说。

那一天,我与此外三名同学们在饭堂讲话,被杨老师把握住了并使我们去找许老师表明今日讲话的缘故,可大家沒有去,都了解许老师毫无疑问又要逐渐对大家“诵经”了,因此都害怕去。

大家慢吞吞地为课室走去,每一个人情绪十分厚重,来到课室大门口见到许老师,大家被吓得悄悄从侧门,低下头蹲下去,渐渐地渐渐地溜到坐位;而许老师如同有“火眼金睛”和“顺风耳”就发觉了大家。大家坐着坐位上低下头,害怕注视许老师,老师脸部十分严肃认真,大家便了解要被ko了。只能在位置上做作业,害怕去找老师承认错误,大家为班集体上扣分的这件事情,可哪知许老师早就了解。过了一会儿,许老师忍受不了了,高声讲到:“今日做错事的四名同学们自身回来,积极承认错误,你找我聊承认错误我数最多指责一两句,而我把你点出去結果就不一样了。”

大家只能咬着牙,快走以往,那时候接受到的是太阳光的.身心的洗礼。走到课室外,立在墙面前。许老师使我们面壁思过,期内时常听到学生们的取笑,和大伙儿的讨论;我心中一直在想“完后这下丢脸到家,糗大了我该怎么做?”另几个同学们流下来了悔恨的泪水,我的泪也停不住流出去。但是这都没有用的,最终我们一一向老师承认错误,许老师跟大家逐一发言,轮到我,时常有点儿焦虑不安,来到他眼前,老师对我说:“梁俊伟,我看你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怎么会犯这类低等的不正确?你也了解扣分也不情愿,但是你用餐讲话的情况下那么不想一想?之前你要我一声大姐,如今就是我的老师,我想对你规定严苛。”。

这一次期中考试我的考试成绩总成绩比上一次低了许多,我的成绩也向下滑掉,可老师并沒有放手,那一天下午许老师把我的名字叫到演讲台前,对于我意味深长地说:“看一下这一次你的考试成绩,向下滑掉了许多名,我让你剖析一下吧,语文课再加倍努力就能上72分,数学课合格了再给油下一次争取考80分,再看一下英文如果你多勤奋上一百分并不是难题;你是十分聪慧的,历史时间、微生物、道术这才就是你考试成绩低的关键缘故,这几门主要是要记多多背就可以考高;希望你下一次能获得让自身令人满意的成绩。”

14.老师二三事作文600字 篇十四

习字亲自示范

那一天习字,您展出字让我们写,并讲解了一些重要的技巧,可许多同学还是掌握不了要领。您看了一圈回来,虽然失望却并没有放弃,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名,全班62本本子上无一例外的都留下了您刚劲有力的字。细细的.汗水布满您的额头,这汗水本不易察觉,却被我们每一个人看在眼里。张老师,感谢您的认真负责,更感谢您那颗爱生的心。

军训寸步不离

烈日下,我们顶着太阳军训,您本大可以坐在树荫下等候,却寸步不离地跟紧我们,不断指导我们。骄阳似火您没有退缩,双腿酸痛,您没有喊累。从您坚定的眼神中,我们感到了无穷的力量,从您铿锵的话语中,我们感到了心灵的震颤。感谢您,感谢您的陪伴,感谢您的坚定,您的眼神,我至今难忘。

早读领背英语

您为了让我们英语成绩赶上去,早读时总是亲力亲为,领着我们背英语。忽读得抑扬顿挫,我们却愤愤不平,“为什么老师你是在读,我们却要背?”终于,一位男同学叫道。教室静了下来,我以为您会就此拂袖而去,从此任我们在早读时自生自灭。可第二天早读时,您依然来了,并改为背着领我们学习。您的眼神那么柔和,却像一记重捶,打痛了我们的心,我们都个个端正了态度,不负您的用心良苦。

15.我与齐白石先生二三事 篇十五

我有一位远房的叔祖,是个封建官僚,曾买了一批松柏木材,就开起棺材铺来。齐先生有一口“寿材”,是他从家乡带到北京来的,摆在跨车胡同住宅正房西间窗户外的廊子上,棺上盖着些防雨的油布,来的客人常认为是个长案子或大箱子之类的东西。一天老先生与客人谈起棺材问题,说道“我这一个……”如何如何,便领着客人到廊子上揭开油布来看,我才吃惊地知道了那是一口棺材。这时他已经委托我的这位叔祖另做好木料的新寿材,尚未做成,这旧的也还没有换掉。后来新的做成,也没放在廊上,廊上摆着的还是那个旧的。客人对于此事,有种种不同的评沦,有人认为老先生好奇,有人认为是一种引人注意的“噱头”,有人认为是“达观”的表现。后来我到过了湖南的农村,才知道这本是先生家乡的习惯,人家有老人,预制寿材,有的做出板来,有的做成棺材,往往放在户外窗下,并没什么稀奇。那时我是一个生长在北京城的青年,自然不会不“少见多怪”了。

我认识齐先生,即是由我这位叔祖的介绍,当时我年龄只有十七八岁。我自幼喜爱画画,这时已向贾羲民先生学画,并由贾先生介绍向吴镜汀先生请教。对于齐先生的画,只听说是好,至于怎么好,应该怎么学,则是茫然无所知的。我那个叔祖因为看见齐先生的画大量卖钱,就以为只要画齐先生那样的画便能卖钱,他却没想,他自己做的棺材能卖钱,是因为它是木头做的,如果是纸糊的即使样式丝毫不差,也不会有人买去做秘器。即使是用澄心堂、金粟山纸糊的也没什么好看,如果用金银铸造,也没人抬得动啊!

齐先生大我整整五十岁,对我很优待,大约老年人没有不喜爱孩子的。我有较长一段时间没去看他,他向胡佩衡先生说:“那个小孩怎么好久不来了?”我现在的年龄已经超过了齐先生初次接见我时的年龄,回顾我在艺术上无论应得多少分,向齐先生学了没有,即由于先生这一句殷勤的垂问,也使我永远不能不称他老先生是我的一位老师!

齐先生早年刻苦学习的事,人家已经传述很多,在这里我想谈两件重要的文物,也就是齐先生刻苦用功的两件“物证”:一件是用油竹纸描的《芥子园画谱》,一件是用油竹纸描的《二金蝶堂印谱》。那本画谱,没画上颜色,可见当时根据的底本并不是套版设色的善本。即那一种多次重翻的印本,先生描写得也一丝不苟,连那些枯笔破锋,都不“走样”。这本,可惜当时已残缺不全。尤其令人惊叹的是那本赵之谦的印谱,我那时虽没见过许多印谱,但常看蘸印泥打印出来的印章,它们与用笔描成的有显著的差异,而宋元人用的墨印,却完全没有见过。当我打开先生手描的那本印谱时,惊奇地、脱口而出地问了一句话:“怎么?还有黑色印泥呀?”以致我得知是用笔描成的,再仔细去看,仍然看不出笔描的痕迹。惭愧啊!我少年时学习的条件不算不苦,但我竟自有两部《芥子园画谱》,一部是巢勋重摹的石印本,一部是翻刻的木板本,我从来没有从头至尾临仿过一次。今天齐先生的艺术创作,保存在国内外各个博物馆中,而我在中青年时也曾有些绘画作品,即使现在偶然有所存留,将来也必然与我的骨头同归腐朽。诸位青年朋友啊,这个客观的真理,无情的事例,是多么值得深思熟虑的啊!这里我也要附带说明,艺术的成就,绝不是单靠照猫画虎地描摹,我也不是在这里提倡描摹,我只是要说明齐老先生在青年时得到参考书的困难,偶然借到了,又是如何仔细地复制下来,以备随时翻阅借鉴,在艰难的条件下是如何刻苦用功的。他那种看去横涂竖抹的笔画,又是怎样走过精雕细琢的道路的。我也不是说这种精神只有齐先生在清代末年才有,即如在浩劫中,我们学校里有不少同学偷偷地借到几本参考书,没日没夜地抄成小册后,还订成硬皮包脊的精装小册,这岂能不说是那些罪人们灭绝民族文化罪恶企图意外的相反后果呢!

齐先生对于写字,是不主张临帖的。他说字就那么写去,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又说碑帖里只有李邕的《云麾李思训碑》最好。他家里挂着一副宋代陈抟写的对联拓本:“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抟(下有‘图南’印章)。”这联的字体是北魏《石门铭》的样子,这十个字也见于《石门铭》里。但是扩大临写的,远看去,很似康南海写的。老先生每每对人夸奖这副对联写得怎么好,还说自己学过多次总是学不好,以说明这联上字的水平之高。我还看见过齐先生中年时用篆字写的一副对联:“老树著花偏有态,春蚕食叶例抽丝。”笔画圆润饱满,转折处交代分明,一个个字,都像老先生中年时刻的印章,又很像吴让之刻的印章,也像吴昌硕中年学吴让之的印章。又曾见到他四十多岁时画的山水,题字完全是何子贞样。我才知道老先生曾用过什么功夫。他教人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理论,是他老先生自己晚年想要融化从前所学的,也可以说是想摆脱从前所学的,是他内心对自己的希望。当他对学生说出时,漏掉了前半。好比一个人消化不佳时,服用药物,帮助消化。但吃的并不甚多,甚至还没吃饱的人,随便服用强烈的助消化剂,是会发生营养不良症的。

齐先生画的特点,人所共见,亲见过先生作画的,就不如只见到先生作品的那么多了。一次我看到先生正在作画,画一个渔翁,手提竹篮,肩荷钓竿,身披蓑衣,头戴箬笠,赤着脚,站在那里,原是先生常画的一幅稿本。那天先生铺开纸,拿起炭条,向纸上仔细端详。然后一一画去。我当时的感想正和初见先生刻印时一样,惊讶的是先生画笔那样毫无拘束,造型又那么不求形似,满以为临纸都是信手一挥,没想到起草时,却是如此精心!当用炭条画到膝下小腿到脚趾部分时,只见画了一条长勾短股的九十度的线条,又和这条线平行着另画一个勾股。这时忽然抬头问我:“你知道什么是大家,什么是名家吗?”我当时只曾在《桐阴论画》上见到秦祖永评论明清画家时分过这两类,但不知怎么讲,以什么为标准。既然说不出具体答案来,只好回答:“不知道。”先生说:“大家画,画脚,不画踝骨,就这么一来,名家就要画出骨形了。”说罢,然后在这两道平行的勾股线勾的一端画上四个小短笔,果然是五个脚趾的一只脚。我从这时以后,大约二十多年,才从八股文的选本上见到大家、名家的分类,见到八股选本上的眉批和夹批,才了然《桐阴论画》中不但分大家、名家是从八股选本中来的,即眉批、夹批也是从那里学来的。齐先生虽然生在晚清,但没听说学做过八股,那么无疑也是看了《桐阴论画》的。

齐先生在出处上是正义凛然的,抗日战争后,伪政权的“国立艺专”送给他聘书,请他继续当艺专的教授,齐老先生即在信封上写了五个字“齐白石死了”,原封退回。又一次伪警察挨户要出人,要出钱,说是为了什么事。他表白他没叫齐家出人出钱,因此便提出要齐先生一幅画,先生大怒,对家里人说:“找我的拐杖来,我去打他。”那人听到,也就跑了。

齐先生有时也有些旧文人自造“佳话”的兴趣。从前北京每到冬天有菜商推着手推独轮车,卖大白菜,用户选购,作过冬的储存菜,每一车菜最多值不到十元钱。一次菜车走过先生家门,先生向卖菜人说明自己的画能值多少钱,自己愿意给他画一幅白菜,换他一车白菜。不料这个“卖菜佣”并没有“六朝烟水气”,也不懂一幅画确可以抵一车菜而有余,他竟自说:“这个老头儿真没道理,要拿他的假白菜换我的真白菜。”如果这次交易成功,于是“画换白菜”“画代钞票”等等佳话,即可不胫而走。没想到这方面的佳话并未留成,而卖菜商这两句煞风景的话,却被人传为谈资。从语言上看,这话真堪入《世说新语》;从哲理上看,画是假白菜,也是发人深思。明代收藏《清明上河图》的人如果参透这个道理,也就不致有那场祸患了。可惜的是这次佳话,没能属于齐先生,却无意中为卖菜人所享有了。

16.小叶二三事 篇十六

午休的铃声按时响起,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慵懒地趴在自己的课桌上休息。头顶上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风还是热乎乎的,教室里的气氛显得沉闷。可这仅仅维持了片刻,就被一首“别有风味”的歌曲打破了——五音不全的嗓音考验着我们的耐心,加之自行编改的歌词,我们“享受”了从未有过的“耳福”。

终于,有同学忍不住起身抗议:“拜托啦小叶大人,您就别再唱啦!”

小叶一听,立马侧过脸去,目光中带有一丝“杀气”。他愤愤不平道:“你懂什么?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唱的。你居然还不懂得珍惜!”

此时,另一个同学也忍不住说道:“就是因为‘太好听’了,我们怕听多了会腻,所以才叫你收着点儿。”

小叶又一次侧过脸去,“什么什么?小毛孩你一边去!”

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越来越多的同学起哄,嘴里一直重复着一个简单的词语——“什么”。

“什么……”

……

随着口水战争愈发激烈,空气反而不那么沉闷了。

到了最后,大家开始哈哈大笑。

没错,这位被我们所“唾骂”的“歌手”便是小叶。

记得小叶刚转学过来时,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眉毛粗长、身材魁梧、肤色黝黑的男生。他还有张瓜子脸,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除了这些,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他那双与身材成反比的小眼睛——倘若你不熟悉他,你便会怀疑他是否真的睁开了眼睛。

刚来的那天,他站在讲台上神色淡然地环顾四周,散漫的动作像极了一个视线模糊的老人在搜寻着什么。片刻之后,他站直身子,咧开了嘴,说:“大家好,我叫叶连根。”

顿时教室里笑声四起,因为他那么一笑,让原本已经很小的眼睛几乎看不见。

他继续说:“‘叶’是叶连根的‘叶’,‘连’是叶连根的‘连’,‘根’是叶连根的‘根’。”说完,还自己笑了两声。

话语刚落,便有同学举手问道:“请问,你可以睁开眼睛吗?”

小叶顿了一下,回答:“我一直睁着呀!”

这下子,全班的笑声更响亮了。

这小子,说得好听一点儿就叫“憨厚”,说得难听些就是“傻头傻脑”。但我想,或许“傻头傻脑”这几个字用在他身上显得更贴切些。

而小眼睛也成了他得到“小叶”这一外号的原因。

小叶来到我们班后,给我们班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气息。

课堂不再像往常那么沉闷,时不时会充满笑声。原因很简单,就因为老师看他是新来的,照顾他,时常向他提问。可不提问还好,一提问他就要闹笑话。比如有一次,语文老师叫他起来解释一下“从长计议”这个成语。只见他晃头晃脑地站起来,皱起眉头,看似在思考着问题,过了好一会儿,露出自信满满的表情,答道:“从长的那一条开始计算。”这一回答自然惹来了不少笑声。语文老师拍打着讲台,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之后跟他解释道:“‘从长计议’的意思是指做事不急于做出决定,多花些时间慢慢商量。”等老师解释完后,他恍然大悟,然后又故意冒出一句:“那短的那条怎么办?”这一句让每个同学都笑弯了腰。语文老师则有些恼羞成怒。“就像你的脑袋一样,短路了就短路了,计算了也没用!”说完,语文老师自己也跟着同学们一起笑了。那一堂课带来的欢乐持续到放学后还迟迟未散去。

其实小叶岂止在课堂上闹笑话啊!课间休息时,他总喜欢在别人闲聊的时候左一句右一句地插上些幽默的话语,或者无伤大雅地捉弄别人一下,总之,他就是喜欢凑热闹。

有一次,不记得是哪个同学取笑他,说:“其实我早就想问你了,你的眼睛怎么这么小?”只见他假装一副“火冒三丈”的表情,随手从书包里取出一个黑色边框的放大镜,紧紧贴着自己的一只眼睛,转身问旁边一位正在喝水的女生:“我的眼睛真的有那么小吗?”结果,那女生一口水喷在他脸上。

事后那女孩一脸尴尬地向他道歉。

他拍了拍胸口,说:“没事。大人有大量的我怎么会生气呢?”

那女生点点头,然后露出一副严肃的表情,郑重其事地教育他说:“我觉得你这人挺幽默的,但以后要注意一点儿。如果看到别人在喝水,你千万别上去凑热闹,免得自己受害。”

他笑着答道:“知道了。见过鬼还不怕黑?”

或许,他真的“不怕黑”。因为才过了几天,他又重蹈覆辙了。

那天在走廊上,他看见几个女生正议论着什么,便好奇地走过去。他听到其中一个女生说:“你们看,一班的班长长得可真帅!”他立马条件反射地凑上去,说:“有我帅吗?”结果,又被他身旁正在喝水的女生给喷了一脸水,而且依旧是之前喷水在他脸上的那个女生。此后,那女生只要远远地看见他,就马上盖上瓶盖,不敢喝水,和他擦肩而过的时候,也总是捂着嘴偷笑。

虽然他已经十八岁了,长得也高大,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耍宝,让我们觉得他就像一个大小孩——既有憨豆先生的傻气与可爱,还继承了阿Q精神,遇到什么挫折都会运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

我们从他身上虽然看到了许多缺点,但同时也看到了许多优点。他在我们班人缘很好。

当然,小叶也有认真的时候。

他热爱体育。上体育课的时候他就不像往常那样嘻闹了,而是专注地看着老师的每一个示范动作。每一次跑步他都不甘落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一个劲地往前跑。

一次上体育课,老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运动会。老师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要在这节课上测试跑步,成绩不错的同学就代表班级去参加校运会。那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小叶。

被这么多突如其来的目光注视,小叶有些不好意思地摸着后脑勺,说:“知道了……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小叶的测试结果果然不负众望——他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第一个冲向了终点。看着老师满意的表情,小叶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从那天起,他每天都在备战校运会。早读课还没开始,他就先去操场跑上几圈;放学后,他还会去操场跑上几圈。看他有如此干劲,我们打心底里为他加油,也相信他不会让我们失望。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校运会那天,我们为他准备了面包和水。兴奋的他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一边啃着面包一边信誓旦旦地说要为班级争光。班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加油。他乐呵呵地拍打自己的胸口,说:“别担心,跑步是我的强项。我一定会赢的!”

比赛开始了,我们的拉拉队在他身后起舞、喝彩。临跑前,他自信地转身,向我们竖起拇指。随着一声哨响,每个参赛选手都像装上了马达一样,飞快地奔跑起来。很快,比赛就迎来了高潮。操场上坐着的观众也纷纷起身喝彩。

我们看到了小叶,他跑在前头。

我们异常兴奋,一直疯狂地呐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唉——”

喊了不到几句,我们就泄气了。没错,小叶刚开始确实跑在前头,可当他跑了还不到一半的赛程时,他因肚子痛停了下来。最后的结果,就不用说了。

他低着头,缓步走回我们的队列。我们没有责怪他,也没有取笑他,只是沉默不语。我们知道他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来准备这场比赛。现在“战败”了,他的心情肯定比我们更加失落。或许这就是天意弄人吧!老师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笑着安慰他:“没事的。这次失败了就等下次。我们也看到了你的努力。”

他的眼中掠过一丝落寞,但他很快就收起了那份失落,笑着抬起头,说:“没事!我可是阿Q啊,下次赢回来!”

听了这句话,我们放下了原本压抑的心情,拉拉队又一次喝起彩来。

“一、二、三,”大家一起喊着,“小叶,加油!”

不得不提的是,小叶是个乐于助人、爱打抱不平的人。

有一次放学,他和几个同学像往常一样去自行车棚取自行车。刚到那儿,大家就看见几个高三的学生正围着一个高一的学弟。只见那个学弟害怕得双手抱着自己的自行车,一直摇头。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那几个高三学生看他长得瘦小,想要“借用”他的车子来娱乐一番。

小叶知道了原委,咬牙切齿地说:“岂有此理!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抢车?!欺负人!”

他刚想走过去,就被身旁的几个同学给拉住了。

“千万别惹他们,要不然就麻烦啦!”

“他们人多势众,难道你想找打吗?”

“我看你还是少管闲事的好。”

……

几个同学叽叽喳喳地说,小叶不听,反而更加生气了。他愤怒的表情中闪过一丝失望。“你们几个,看到别人受欺负还默不作声。老师不是常教我们要见义勇为吗?要是你们害怕就走开吧,我也没说要你们帮忙!”说完,他便转身冲过去,和那些高年级学生理论还扭打了起来。幸好碰巧路过的校长看到了这一幕。

自然,参与打架的几个学生都被带进了办公室,受到了批评。

还没等小叶开口,班主任便狠狠地责备道:“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个学生?平时不好好用功学习就算了,还打架斗殴……”

等班主任长篇大论地训完后,小叶才解释道:“是他们几个欺负高一的学弟,我才上去帮忙的。”

班主任瞄向站在一旁的高一学生,问:“真的是这样吗?”

那位学生紧张地抓着自己的衣角,抿紧嘴,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时,班主任降低了语调,对小叶说:“是老师错怪你了。”

小叶摇摇头,笑笑,说:“没事。老师这么说我会过意不去的。而且我确实打了架,也应该接受批评。”

第二天,那个被欺负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父母来到了我们班,真诚地感谢小叶的帮助,弄得小叶很不好意思。离开时,他父母还对班主任说:“你们班出了一个打抱不平的好学生!”班主任笑着点点头。

上课的时候,班主任站在讲台上表扬了小叶,同时也告诫我们遇事要冷静处理。小叶在全班雷鸣般的掌声中红了脸。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明显上去了。这与老师爱向小叶提问是分不开的,因为小叶经常答错而被纠正。当老师纠正他错误的时候,那些知识点连同笑声一起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可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了。

我们听到了一个让人伤心的消息,那就是小叶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又要转学了。在离开之前,小叶耐心地安慰着我们每一个人,说人离心不离,会永远记住我们。尽管他这样说,我们大家还是有些不舍和难过。在他面前,我们表现得很开心,也希望能在剩下的日子里和他一起努力拼搏。

期末考试的前一天,小叶的桌子前聚满了同学。

“小叶,你还是不要走,好吗?”

“小叶,你走了,我会不习惯的。”

“小叶,要不你和你父母商量商量,让你留下?”

“小叶,我们真的舍不得你走。”

……

同学们的不舍让乐观的小叶眼泪哗哗。其实,他同样也舍不得大家。但没办法,他要离开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他尽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笑着说:“我离开后,你们都要好好学习。我相信我们会有相聚的一天。到时候,你们可要一个个地来告诉我,你们的梦想实现了没有!哈哈!”

我们也笑着点点头。

当最后一科考完的时候,小叶的桌子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礼物。小叶有些尴尬地摸着头,笑道:“你们给我送这么多礼物,让我怎么好意思接受呢?”

班长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叹了一口气,说:“送你这么多礼物,就是要你记住我们呀!免得你某天找个借口说忘了我们!”

小叶摇摇头,说:“不会的。谢谢大家!”

走的时候,由于礼物太多,我们决定帮他搬到校门口。到了那儿,我们看到小叶的父母早已停下车,站在路边等他了。我们帮他把礼物搬上车。面对这么多礼物,他的父母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忙向我们点头致谢。

很快,礼物搬完了,小叶也上了车。隔着车窗,我们不停地向他挥手告别。看着他坐的车越开越远,直到消失在拐角处,我们才慢慢走开。我们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小叶。我们都知道,其实小叶并不傻,他就是乐观,在他心里有着一道别人没有的阳光。

新学期开始了,小叶的座位还留在那里,而我们却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每当无聊时,转头看看那个空荡荡的座位,我们总会想起他。每当想起他的那些乐事,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捂着嘴偷笑。

那天阳光灿烂,我们班收到了一个包裹,是小叶寄来的,上面写着“给每个难忘的同学”。打开来看,发现里面有三十张明信片,正好可以分给我们全班三十个同学。每张明信片的背面各写着一段祝福的话,对了,还贴着小叶的照片。

我们笑了,因为我们看到了照片里的小叶:眉毛粗长,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瓜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自然,还看到了他那双与身材成反比的小眼睛。

17.语文老师二三事作文500字 篇十七

谭老师很有个性,他留着一头短发,浓浓的眉毛下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张整天向上弯着的嘴巴特别能说会道,对谁都是笑容满面。我很喜欢他,所以也很喜欢上语文课。

谭老师讲课特别有趣,每节课都妙语连珠,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他的声音是那样的清晰、宏亮,尤其讲课时的感情是那样的真实感人。有时他会把我们带到热带丛林嬉戏玩耍;有时他会引领我们跟随着大海里的鱼群,去欣赏美丽的珊瑚礁;有时他还会带着我们登上那五岳的顶峰,面对徐徐上升的红日,吟诵那激情澎拜的古诗绝句……有一次谭老师给我们上《猫》这课时,他绘声绘色地读了一遍,让我们边听边想象,我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中。我仿佛看到了那只小猫,它用尽了一切的办法也挣脱不了那块年糕,我瞬间有了揪心的痛……那一节课,到现在还让我回味无穷。

谭老师上课很认真负责。当我们回答问题正确时,他总是边微笑边点头;当我们回答问题错误时,他会给我们一丝不苟的讲解。如果我们表现不好,他会采用说快板的方式批评我们。有一次,我的作业书写的太潦草,谭老师的劝说像蜜蜂一样“嗡嗡”地在我耳边响着,“鹏远啊,你知道吗?字如其人,要好好练字,将来考试,甚至找工作会助你一臂之力……”他字字珠玑,我像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越听越羞愧,恨不得有个地缝马上钻进去。从那以后,我决定好好写字,好好完成自己的作业。

18.老师二三事作文 篇十八

在开学第一课,老师为我们做自我介绍,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杨老师18岁的心愿,也就是几个关于老师自己的关键词,让我们猜猜每个英语短语都代表了什么含义。几个词很快被我们猜的差不多了,我们对老师的理解与认知也更近了一步。最终,只留下了一个数字“18”,我们想出了很多,但都被老师微笑着否定了。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回答:“老师,18岁是不是您的年龄呀?”同学们纷纷否定老师看起来那么有教学经验,怎么可能是18岁呢?老师依旧微笑,摆摆手让那位同学坐下,“随意问别人的年龄是非常不礼貌的。”那位同学的脸马上像熟透了的柿子。“不过,我倒是希望我永远十八岁。”老师笑得更好看了,仿佛十八岁的心愿成了真,温暖了整间教室。

老师有着栗褐色的卷发,总有两缕长发会自然地垂在肩前,显得有点俏皮。老师有着十八岁的心态,她总是戴着浅色框的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总是微微眯着,眼窝里似乎无论何时都流淌着笑意,把眼角细细的皱纹都遮盖住了。都说英语老师一般都有数不清的漂亮衣服,杨老师也不例外。今天是鲜亮的黄色风衣,明天又换成了纯蓝色的运动服,后天也许换上了高雅的绿色连衣裙。好看的衣服令人目不暇接,应是天上的彩虹织就的吧。和善的外表和可亲的性格使每一节英语课后讲台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要和老师多聊一会天,多接触一下这位18岁的亦师亦友的老师。

老师有着18岁的心灵,在担任英语老师的同时,杨老师也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在课间操比赛前,她带领着我们不放过任何机会练操。甚至牺牲了宝贵的午休时间,为我们每个同学在烈日下一个一个地纠正动作,直到动作有力、整齐划一为止。踏着辛苦的汗水铸就的道路,终于等到了颁奖典礼。宣读顺利的排名是从后向前读。同学们个个挺直了腰板,聚精会神地听着获奖班级的名称。三等奖,没有,二等奖,没有,一等奖,依旧没有。难道我们没有获奖,还是我们得到了特等奖?主持人的声音不急不缓,我们却想让他的语速快一些,再快一些。“特等奖是”,我们屏住呼吸,“初一一班!”全体欢呼,有些同学甚至跳了起来。这时,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提醒我们,而是脸上如同我们一样洋溢着喜悦,显然是喜出望外了。

19.《--老师二三事》教学设计 篇十九

进入2000年后, 为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宝文 (时任农业部副部长) ,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 (时任部农机化司司长) 多次对总站工作创新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按照领导指示和形势发展需要, 我们做了许多新的尝试, 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开展质量跟踪调查, 二是组织制定农业行业标准, 三是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这些工作既是原有工作的继承, 也是创新和发展, 多次被上级表扬, 干得卓有成效。

1.质量跟踪调查

市场开放后, 进入农机领域的企业、用户数量都较以前有大幅度增加。制造质量差和使用不当导致的伤亡事故和冲突事件呈上升趋势, 引起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由于农艺、作业季节等自然因素以及经济、技术等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 许多农机产品不进行农机适应性评价和可靠性试验就推向市场。总站从1999年开始探索用现场质量跟踪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各地同事头顶烈日到跨区作业现场跟踪调查联合收割机发动机、液压系统和主要易损零配件 (皮带、轴承) 的故障变化情况。在小麦水稻主产区的近40万亩作业现场完成了对5000多台谷物联合收割机的质量跟踪。4年中, 不断向企业反馈机具运行中的故障和技术问题, 使机具性能质量改进频次和速度显著提高。通过开展质量跟踪, 实现了用更为经济的技术手段获取农机产品适应性和可靠性的客观数据的目标, 促进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和相关标准、试验方法的修订。2001年, 时任副总理吴邦国就质量跟踪结果作了重要批示。农业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连续4年出席有关新闻发布会, 质量跟踪促进谷物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重要质量指标明显改善, 机器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从8.8小时提高到19.1小时以上, 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2002年继续在植保机械产销集中地, 对药械质量和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的关系进行跟踪调查和对比试验, 分析其对农药残留影响程度, 提出治理技术措施, 为植保机械强制认证提供技术支持。质量跟踪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更新和深化了产品质量观念, 把符合标准与满足生产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了可靠性评价方法, 通过机器的实际作业进行评价。通过开展质量跟踪调查, 不仅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价农机产品质量, 同时对规范农机市场和有序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也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我们认为, 传统的监督抽查、市场抽查、行业统检、市场打假等质量监督手段, 难以对农机产品满足地域、品种、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可靠性做准确的判断。从跟踪调查的结果看, 产品符合现行标准是必要的, 但由于标准的滞后性影响, 常常出现按照标准检验合格的产品, 在实际使用中却问题频出。例如, 过去小麦联合收割机没有大规模长距离跨区作业, 制定有关标准时就不可能考虑到这方面的需要。因此, 仅仅用现行标准衡量农机产品的质量是不够的, 满足用户的要求应是企业的最高质量追求。产品既要符合标准, 更要符合用户的要求。质量调查能更全面及时地反映产品的质量状况, 应该和传统手段并用。我们提出, 我国用户使用水平不高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必须加强针对性培训工作, 改进培训形式, 改变抽象讲解的方法, 适应农民的文化程度。这些认识随着跟踪调查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 广为传播。

那几年我们仗着年轻力壮经常起早贪黑下乡下地, 点灯熬油整理数据材料, 食宿条件艰苦, 干得多挣得少。但工作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 大家感到充实也没有多少怨言。2004年质量调查正式写入《促进法》第十一条。为贯彻《促进法》赋予职责, 规范农机质量调查工作, 总站还承担起草了《农业机械调查办法》, 2006年农业部以69号部令发布实施。

2.实施农业行业标准项目

相对质量跟踪调查, 组织实施标准项目难度更大, 耗费的时间精力更多。2000年秋, 我接任农机化标委会主任, 标委会秘书处设在总站科技处。1999年起财政部对农业行业标准 (NY标准) 项目资金大幅度增加。项目经费从过去每个标准平均不到1万元增加到8万元左右, 标委会的工作任务日渐繁重, 年制标数量增加了十几倍, 工作量翻番。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 我们先后制定了2000-2005年和2003-2007年农业行业标准 (农机化) 制修订规划, 确定申报项目, 按急需程度分期分批逐年实施。标准的类型涉及农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农机作业质量、农机安全使用和安全监理、农机维修、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产品标准、农机化基础标准和无公害食品加工技术规范等九大类。产品涉及农用动力运输机械、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加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排灌机械、渔业机械、牧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各类农机产品及零配件, 以及农产品产前 (种子加工处理) 、产中 (农作物机械化种植、耕整、田间管理、植物保护、收获) 和产后 (农产品机械加工、烘干贮存、包装运输以及清洗消毒、分级分等) 各环节, 机具的覆盖面达到50%。另外还制定了《2005-2007年农机化行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 提出农机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环境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共95项。几年间, 组织全国农机科研、鉴定、推广、维修、监理等单位, 申报农机化标准制修订项目1200余项, 其中立项200多项, 经费1200余万元, 起草工作人员1000余人。发布标准120个, 通过财政专项计划的实施, 为农机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条件。

建立农机化标准体系, 是规范和指导全行业的标准化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1996年总站曾提出农机化标准体系构想, 进入21世纪, 当时的构想已不适应农机化行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出现许多需要回答的新问题, 如农机化标准范畴和涵盖领域;标准的分类和定位;标准之间协调配套;标准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等等。同时在实施标准项目中也出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立项重点不够突出, 立项依据不够充分;标准名称和各类标准模式不够规范, 同类标准写法不一;标准起草工作缺少必要的调研、试验验证, 造成内容上与现行标准的交叉和重复等。

为此我们提出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重点:首先要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农机化标准应定位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以农机具的使用者为主要使用对象、应用于机具使用环节、在机具出厂后的安全运行中发挥作用、对生产者具有间接指导意义的贸易型标准等方面。农机化标准以规定和调整与社会整体利益矛盾的内容为主, 处理好与农机产品标准的关系, 避免交叉、重复或标准内容的雷同。其中, 作业质量标准:调整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制定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例如:跨区收割作业质量。安全使用标准:作为事故判断和仲裁的依据, 针对安全隐患较大, 事故频发的机械和作业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从农机产品质量角度提出技术要求。如植保机械雾化质量不高, 覆盖不均匀, 药液滴漏等造成残留增加;施肥机械过量无效施肥, 造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材质等问题, 造成面粉、食油、豆浆中的重金属等有害杂质超标;烘干机械不符合要求致使粮食污染变质;温室作业时, 机器排放超标造成蔬菜有害物质残留。

根据上述思路确定了体系框架, 提出标准明细表制定原则, 并设计了3大类 (基础、服务、管理) 15小类38种600多个农机化标准项目。确定了各类农机化标准特性和结构框架;首次提出了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和作业质量两类区别于产品标准的新标准模式, 界定了农机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与产品标准性质和标准化对象。解决农机化标准与工业标准适用对象上的混淆、内容交叉雷同问题。为技术推广、安全使用、农机作业和产品质量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填补了农机化领域管理型、贸易型标准的空白。同时, 按照上述思路加强农机化标委会建设, 增加企业和农机化服务组织的代表, 更多地发挥和依靠企业在制定标准中的作用。历时五年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 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4年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写入《促进法》。

按照标准体系建设中的思路, 利用当时充沛的财力和技术力量组织了部级农机鉴定大纲的修订。我们认为, 《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产品标准都是鉴定工作技术依据。从适用范围看, 在生产流通领域产品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大纲主要作为第三方评价的依据。在技术内容上, 产品标准注重技术性能指标, 结构参数;大纲则更注重机器的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从使用的角度进行评价。从制定和发布方面看, 产品标准有企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 大纲则是由农业部发布的带有技术法规性质的文件, 因此具有不同的效力。这些观点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成为总站开展农机鉴定技术体系建设的参考。在繁忙的工作中我还随时记录一些收获和观点, 写成文字作专题讲座并在标准化专业杂志发表。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做标准工作给予诸多肯定和鼓励, 使我在繁重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

3.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 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 减少土壤风蚀、水蚀, 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具有防治沙尘暴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双重效果, 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效益最好的一项旱地农业耕作技术。

为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2002年部农机化司委派我站牵头, 组成中国农大、部推广总站、项目示范单位参加的工作组,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工作。当时所说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免耕播种机具、秸秆粉碎还田机具、深松机、浅松机、耙、旋耕机、植保机具等, 其中免耕播种机具种类较少, 产品尚不够成熟;由于时间所限, 那次选型调查的重点机具是免耕播种机具、深松机。选型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机具的生产使用情况, 每种类型的机具推荐几个型号, 由用户自主选购。针对免耕播种机没有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 选型缺乏依据的情况, 编制了《免耕播种机选型试验大纲》, 结合免耕播种机的特殊性, 制定了机具通过性和适应性考核评价办法的关键性技术规范, 解决了试验选型的技术依据, 提出田间试验为主的选型技术路线。制定了“典型要素多种组合”的试验方案, 在3个试验区 (河北、山西、甘肃) 进行2种作物、4种秸秆处理方式下的46种不同组合的试验, 测取了2万多个数据, 形成1200多页的技术资料, 为准确选择和推荐机具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性信息, 保证了选型工作的科学性。我们还在全国3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调查了全国87家生产企业214个型号的保护性耕作机具;考察了7个省的24个重点企业的生产状况、在现场检测和广泛听取农民用户、农机主管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筛选出32个企业的82个型号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收集编制了《保护性耕作机具参考目录》, 介绍选定机具的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和生产企业, 同时还配有机具的彩色照片, 为农民选用作参考。我们还建议在《保护性耕作机具参考目录》的基础上, 重点做好试验验证, 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快机具的开发研制步伐, 建立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质量评价配套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国外机具的考察、研究和引进工作。向广大用户推荐成熟的、适用的产品, 以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步伐。上述建议大多数被管理和推广部门肯定并付诸实施。部农机化司向全国公布选型结论并要求项目示范区选用。这是鉴定与推广方式工作结合的良好探索。也促进了各方面的技术人员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一举数得。我结合选型调查工作实践在李民等人指导下撰写了《我国免耕播种机具应用及试验方法》研究论文, 在2006年中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国际研讨会上演讲并发表。

三、开展国际技术交流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 部农机化司将开展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的工作交由总站承担。2005年9月, 总站成功承办了“OECD农林拖拉机官方试验标准规则2005年工程师会议”, 来自14个国家的代表参加。2001年11月, OECD农林拖拉机官方试验标准规则秘书处负责人来我站参观后, 表达了希望第十三届OECD拖拉机试验工程师会议在中国举办的意向。2003年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在中国召开这次国际会议。2005年2月, 我带团赴法国巴黎参加了OECD年会, 国家认监委魏东同志代表中国介绍了情况, 引起大家对坐在后排少言寡语的中国代表团的关注, 会议确认工程师会议在中国召开。会后, 我们赶到承办上届会议的西班牙农机试验站取经。

当年申报筹备国际会议比较艰难, 各方面条件差, 经费短缺。我们从实验室设施建设和试验项目准备、技术交流资料、会议日程安排等各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专门为会议建立了英文网站。会议期间, 观摩了总站西田阳站试验场拖拉机负荷车作业和防泥水试验演示。各国代表一起兴致勃勃地乘火车到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和中国一拖集团公司参观。会议非常成功, 各国代表和OECD秘书处官员给予了高度评价。

OECD工程师会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机检测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重要成果, 对加强我国拖拉机检测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进我国拖拉机的出口, 扩大中国农机国际影响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艺术品展销合作协议下一篇:美容行业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