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知识点总结

2024-10-10

地理八知识点总结(精选11篇)

1.地理八知识点总结 篇一

自然特征与农业

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 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远看是山 ,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纵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藏族的传统服装 藏袍 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4.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5.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6.高原之舟 :高原之舟指的是牦牛,它的毛长 皮 厚 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矮 身 健 ,可以载负重物。

7.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臧山羊。

8.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 低 ,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 充足 。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 雅鲁藏布江 谷地,东部的 湟水 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 温凉 ,土质较肥沃。适合喜温凉的 青稞 、 小麦 生长。

9.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青稞 酒。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平顶碉房。

2.201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八 篇二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4分)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总面积为130平方千米,是全囯有名的产盐地之一。读图1回答1~2题。

1.关于运城盐池湖水盐度高的原因,关系不大的是:

A.为内流湖

B.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湖底有较厚的盐矿

2.图示区域涉及省级行政区有: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图2示意某河水系分布图(a图)和该河多年两河段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图(b图)。该河流域在距今1.4亿年前气候暖湿。读图2完成3~4题。

3.图中1水文站径流量比2水文站多年径流量小的因素最可能是:

A.大气降水补给少 B.集水区域小

C.蒸发量大 D.生产生活消耗多

4.与3水文站相比,4水文站监测到的记录可信的是:

A.洪水威胁频率高

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径流平稳

D.地表水资源缺乏

读图3“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完成5~6题。

5.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A.图中城市排放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6.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北半球某丘陵地上午时间南坡和北坡温差的年变化图(图4),据此回答7~9题。

7.造成该地南坡和北坡温差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植被 C.洋流 D.降水

8.该地温差变化体现的气候特点是:

A.春季北方高温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特征较强 D.气候复杂多样

9.该地如果在我国,则最可能位于:

A.台湾 B.海南 C.河南 D.黑龙江

图5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11.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少用工数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12.(28分)读某区域地图(图6),回答相关问题。

(1)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C所在半岛地形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说出C、D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3)A处阴影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试举我国两个与其相同景观的著名风景区。该种地貌对陆地水有何影响?

(4)B海域附近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西兰是我国最大奶粉来源国,2013年上半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粉为37.1万吨,占进口奶粉总量的83.3%。其中,恒天然集团占据新西兰对中国出口奶粉的70%。

材料二:新西兰初级产业部8月3日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暂停进口恒天然乳粉,造成较大市场轰动。部分乳企表示,暂停时间如果较长,企业就不得不考虑更换其它国家的供应商,否则就得“断奶”。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澳大利亚都被认为可能成为恒天然的替代品,中国奶源却始终不曾被提及,专家指出,这和我国奶源长期存在短板分不开。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奶牛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奶源分散,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产奶量低、奶源质量不稳定。

材料三:中投顾问发布的报告指出,从乳业整个纵向产业链看,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环节的投入比大致为75∶15∶10,利润比则为10∶35∶55。

(1)新西兰是我国最大奶粉来源国,其乳畜业发达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未来如何补齐奶源“短板”,提升品质?

(3)据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我国乳畜业产值不及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原因。

1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2013年11月10日下午,台风“海燕”与我国海南擦身而过,海南岛普降暴雨甚至大暴雨,其中琼中遭遇特大暴雨袭击,24小时降雨量达278毫米,为特大暴雨量级,历史同期罕见。此外,陵水降水量为233毫米、三亚174毫米,也都达到大暴雨量级。省会海口降雨量达到99.7毫米,接近大暴雨量级。

(1)台风破坏力的表现有哪些?

(2)分析台风过境时往往暴雨随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D 6.C 7.A 8.C 9.D 10.C 11.B

12.(1)地形特征:多山地丘陵,地表崎岖,坡度较陡(4分) 成因: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处,地壳隆起;降水较多,多河流发育,流水侵蚀较严重(4分) (2)C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D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分) 两地冬季气温差异原因:C地冬季受暖湿盛行西风影响,D地冬季受寒冷干燥西北季风影响(4分) (3)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等(4分) 影响:多溶洞和地下河发育,导致地表水下渗,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4分) (4)洋流(暖流) 海陆分布(4分)。

13.(1)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新西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消费乳制品习惯;新西兰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答三点得6分) (2)首先,构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一体化的养殖体系,引导奶农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其次,加强质量控制,提升监管水平,及时更新生鲜乳收购标准,树立品牌形象,增强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另外,改变奶源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6分) (3)与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养殖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奶源分散,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产奶量低、奶源质量不稳定;乳畜业生产技术不如西欧等发达国家;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如西欧等发达国家;品牌、宣传不够等(6分)。

14.(1)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构成。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导致巨大洪涝灾害;风暴潮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6分) (2)台风来自低纬地区海面,水汽含量高;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暖湿空气急剧上升致冷,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暴雨(4分)。endprint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4分)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总面积为130平方千米,是全囯有名的产盐地之一。读图1回答1~2题。

1.关于运城盐池湖水盐度高的原因,关系不大的是:

A.为内流湖

B.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湖底有较厚的盐矿

2.图示区域涉及省级行政区有: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图2示意某河水系分布图(a图)和该河多年两河段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图(b图)。该河流域在距今1.4亿年前气候暖湿。读图2完成3~4题。

3.图中1水文站径流量比2水文站多年径流量小的因素最可能是:

A.大气降水补给少 B.集水区域小

C.蒸发量大 D.生产生活消耗多

4.与3水文站相比,4水文站监测到的记录可信的是:

A.洪水威胁频率高

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径流平稳

D.地表水资源缺乏

读图3“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完成5~6题。

5.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A.图中城市排放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6.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北半球某丘陵地上午时间南坡和北坡温差的年变化图(图4),据此回答7~9题。

7.造成该地南坡和北坡温差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植被 C.洋流 D.降水

8.该地温差变化体现的气候特点是:

A.春季北方高温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特征较强 D.气候复杂多样

9.该地如果在我国,则最可能位于:

A.台湾 B.海南 C.河南 D.黑龙江

图5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11.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少用工数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12.(28分)读某区域地图(图6),回答相关问题。

(1)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C所在半岛地形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说出C、D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3)A处阴影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试举我国两个与其相同景观的著名风景区。该种地貌对陆地水有何影响?

(4)B海域附近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西兰是我国最大奶粉来源国,2013年上半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粉为37.1万吨,占进口奶粉总量的83.3%。其中,恒天然集团占据新西兰对中国出口奶粉的70%。

材料二:新西兰初级产业部8月3日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暂停进口恒天然乳粉,造成较大市场轰动。部分乳企表示,暂停时间如果较长,企业就不得不考虑更换其它国家的供应商,否则就得“断奶”。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澳大利亚都被认为可能成为恒天然的替代品,中国奶源却始终不曾被提及,专家指出,这和我国奶源长期存在短板分不开。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奶牛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奶源分散,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产奶量低、奶源质量不稳定。

材料三:中投顾问发布的报告指出,从乳业整个纵向产业链看,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环节的投入比大致为75∶15∶10,利润比则为10∶35∶55。

(1)新西兰是我国最大奶粉来源国,其乳畜业发达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未来如何补齐奶源“短板”,提升品质?

(3)据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我国乳畜业产值不及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原因。

1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2013年11月10日下午,台风“海燕”与我国海南擦身而过,海南岛普降暴雨甚至大暴雨,其中琼中遭遇特大暴雨袭击,24小时降雨量达278毫米,为特大暴雨量级,历史同期罕见。此外,陵水降水量为233毫米、三亚174毫米,也都达到大暴雨量级。省会海口降雨量达到99.7毫米,接近大暴雨量级。

(1)台风破坏力的表现有哪些?

(2)分析台风过境时往往暴雨随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D 6.C 7.A 8.C 9.D 10.C 11.B

12.(1)地形特征:多山地丘陵,地表崎岖,坡度较陡(4分) 成因: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处,地壳隆起;降水较多,多河流发育,流水侵蚀较严重(4分) (2)C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D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分) 两地冬季气温差异原因:C地冬季受暖湿盛行西风影响,D地冬季受寒冷干燥西北季风影响(4分) (3)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等(4分) 影响:多溶洞和地下河发育,导致地表水下渗,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4分) (4)洋流(暖流) 海陆分布(4分)。

13.(1)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新西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消费乳制品习惯;新西兰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答三点得6分) (2)首先,构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一体化的养殖体系,引导奶农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其次,加强质量控制,提升监管水平,及时更新生鲜乳收购标准,树立品牌形象,增强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另外,改变奶源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6分) (3)与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养殖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奶源分散,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产奶量低、奶源质量不稳定;乳畜业生产技术不如西欧等发达国家;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如西欧等发达国家;品牌、宣传不够等(6分)。

14.(1)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构成。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导致巨大洪涝灾害;风暴潮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6分) (2)台风来自低纬地区海面,水汽含量高;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暖湿空气急剧上升致冷,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暴雨(4分)。endprint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4分)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总面积为130平方千米,是全囯有名的产盐地之一。读图1回答1~2题。

1.关于运城盐池湖水盐度高的原因,关系不大的是:

A.为内流湖

B.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湖底有较厚的盐矿

2.图示区域涉及省级行政区有: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图2示意某河水系分布图(a图)和该河多年两河段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图(b图)。该河流域在距今1.4亿年前气候暖湿。读图2完成3~4题。

3.图中1水文站径流量比2水文站多年径流量小的因素最可能是:

A.大气降水补给少 B.集水区域小

C.蒸发量大 D.生产生活消耗多

4.与3水文站相比,4水文站监测到的记录可信的是:

A.洪水威胁频率高

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径流平稳

D.地表水资源缺乏

读图3“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完成5~6题。

5.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A.图中城市排放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6.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北半球某丘陵地上午时间南坡和北坡温差的年变化图(图4),据此回答7~9题。

7.造成该地南坡和北坡温差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植被 C.洋流 D.降水

8.该地温差变化体现的气候特点是:

A.春季北方高温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特征较强 D.气候复杂多样

9.该地如果在我国,则最可能位于:

A.台湾 B.海南 C.河南 D.黑龙江

图5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11.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少用工数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12.(28分)读某区域地图(图6),回答相关问题。

(1)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C所在半岛地形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说出C、D两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3)A处阴影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试举我国两个与其相同景观的著名风景区。该种地貌对陆地水有何影响?

(4)B海域附近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西兰是我国最大奶粉来源国,2013年上半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粉为37.1万吨,占进口奶粉总量的83.3%。其中,恒天然集团占据新西兰对中国出口奶粉的70%。

材料二:新西兰初级产业部8月3日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暂停进口恒天然乳粉,造成较大市场轰动。部分乳企表示,暂停时间如果较长,企业就不得不考虑更换其它国家的供应商,否则就得“断奶”。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澳大利亚都被认为可能成为恒天然的替代品,中国奶源却始终不曾被提及,专家指出,这和我国奶源长期存在短板分不开。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奶牛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奶源分散,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产奶量低、奶源质量不稳定。

材料三:中投顾问发布的报告指出,从乳业整个纵向产业链看,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环节的投入比大致为75∶15∶10,利润比则为10∶35∶55。

(1)新西兰是我国最大奶粉来源国,其乳畜业发达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未来如何补齐奶源“短板”,提升品质?

(3)据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我国乳畜业产值不及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原因。

1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2013年11月10日下午,台风“海燕”与我国海南擦身而过,海南岛普降暴雨甚至大暴雨,其中琼中遭遇特大暴雨袭击,24小时降雨量达278毫米,为特大暴雨量级,历史同期罕见。此外,陵水降水量为233毫米、三亚174毫米,也都达到大暴雨量级。省会海口降雨量达到99.7毫米,接近大暴雨量级。

(1)台风破坏力的表现有哪些?

(2)分析台风过境时往往暴雨随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D 6.C 7.A 8.C 9.D 10.C 11.B

12.(1)地形特征:多山地丘陵,地表崎岖,坡度较陡(4分) 成因: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处,地壳隆起;降水较多,多河流发育,流水侵蚀较严重(4分) (2)C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D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分) 两地冬季气温差异原因:C地冬季受暖湿盛行西风影响,D地冬季受寒冷干燥西北季风影响(4分) (3)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等(4分) 影响:多溶洞和地下河发育,导致地表水下渗,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4分) (4)洋流(暖流) 海陆分布(4分)。

13.(1)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新西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消费乳制品习惯;新西兰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答三点得6分) (2)首先,构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一体化的养殖体系,引导奶农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其次,加强质量控制,提升监管水平,及时更新生鲜乳收购标准,树立品牌形象,增强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另外,改变奶源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6分) (3)与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养殖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奶源分散,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产奶量低、奶源质量不稳定;乳畜业生产技术不如西欧等发达国家;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如西欧等发达国家;品牌、宣传不够等(6分)。

3.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中国的地形(指出上图中所有山脉名称)

台湾山脉的主峰玉山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1)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界线: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 福建和江西(武夷山) 湖北和重庆(巫山)

青海和甘肃(祁连山) 西藏和新疆(昆仑山) 广东和湖南(南岭)

(2) 中华五岳:泰山(山东)、华山(陕西)、衡山(湖南)、恒山(山西)、嵩山(河南)

我国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

二 、主要地形区

(1) 四大高原 :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石漠化”,地表崎岖,多山间小盆地,俗称坝子

(2)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陆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地势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紫色,红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4)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北大仓、黑土地;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春旱最严重。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布,鱼米之乡;地势最低。

(5) 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

(6) 山区: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7)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三、中国的地势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长白山-巫山-雪峰山

四、中国的气候

1、 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

2、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3、 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寒温带:大兴安岭北段及其两侧地区

中温带: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暖温带:秦岭淮河以北,包括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南部

热带:云南省西双版纳、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南部

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4、 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东北部火烧寮,

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5、 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6、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

一月份( 0℃ ) 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 ),

(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一致。

7、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8、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4-5月华南雨季

6-7月江淮雨季

7-8月华北雨季,东北雨季,西南雨季

夏季风实力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则南涝北旱

夏季风实力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快速推移到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北涝南旱

9、我国气候类型: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E高山高原气候 (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10、回答问题:我国为什么没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气候类型?

答:地中海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且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且仅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11、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1、 外流区

(1)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3)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运河。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过6个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5大水系。

2、 内流区

(1)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3、 我国的主要湖泊

(1)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 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滚滚长江

4.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四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5、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陆界线:2万多千米

6、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8、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5.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篇五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

(1)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称的省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I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C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K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D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H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E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L西藏自治区

拉萨

上海

上海

江西省

南昌

重庆

重庆

福建省

福州

河北

石家庄

广东省

广州

河南

郑州

海南省

海口

湖北

武汉

安徽省

合肥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的国家及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统计的数据为13.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个。

(2)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朝鲜族,西北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西南地区--傣族、苗族、彝族等。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二、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三、民族文化

傣族——泼水节,藏族——雪顿节、信奉佛教,回族——开斋节、信奉伊斯兰教,蒙古族——那达慕节,高山族——丰收节,彝族——火把节,朝鲜族——长鼓舞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地形剖面图如上图)。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

(3)三级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之间

盆地和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和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5)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

天山①~阴山②

昆仑山③~秦岭④

南岭⑤

东北---西南

大兴安岭⑥~太行山⑦

~巫山⑧~雪峰山⑨

长白山⑩~武夷山11

台湾山脉12

西北-东南

阿尔泰山脉13

祁(qí)连山脉14

南北走向

贺兰山15

横断山16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17(最雄

伟的山脉)

(6)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①四大盆地:

②四大高原:

准噶尔盆地(A):位置最北,纬度最高

内蒙古高原(E):广阔坦荡

塔里木盆地(B):面积最大,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黄土高原(F):沟壑(hè)纵横

柴达木盆地(C):海拔最高、“聚宝盆”之称

云贵高原(G):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川盆地(D):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有“天府之国”之称

青藏高原(H):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东北平原(I):面积最大,“黑土地”

辽东丘陵(L)

华北平原(J):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

山东丘陵(M)

长江中下游平原(K):“鱼米之乡”之称

东南丘陵(N)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气温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2、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熟制

一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作物

水稻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

青稞

地形区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二、降水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

干湿类型

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举例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区

大于800mm

南方地区

森林

水田农业

半湿润区

400mm―800mm

华北平原

森林、草原

旱作农业

半干旱区

200mm―400mm

内蒙古高原东部

草原、荒漠

畜牧业

干旱区

小于200mm

西北地区大部

荒漠

三、气候: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

(1)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2)季风气候显著: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3、我国的季风:

(1)夏季风与冬季风:

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夏季风

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偏北风

寒冷干燥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a、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b、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风区。

c、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我国的湖泊:

(1)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J青海湖(世界面积最大湖:里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K鄱(Pó)阳湖(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二、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

(1)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淮河。

(2)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我国外流区面积占2/3。

(3)主要外流河:

a:注入太平洋:

A长江、B黄河、C珠江、D黑龙江、E淮河、澜沧江(湄公河)。

b:注入印度洋:

H雅鲁藏布江、怒江

c:唯一注入北冰洋:

F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f:人工运河:

I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

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

(4)主要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G塔里木河。

(5)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外流河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内流河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内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两者原因不同。

三、长江与黄河概况:

识图一:

源地:A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B东海

分界点:C宜昌,D湖口

支流:E汉江、F嘉陵江、G岷江、H雅砻江、I赣江、J湘江、K乌江

湖泊:L鄱阳湖、M洞庭湖

水电站:N葛洲坝、O三峡

城市:P上海、Q南京、R

汉、S重庆、T攀枝花

识图二:

源地:A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B渤海

分界点:C河口、D桃花峪

支流:E湟水、F汾河、G渭河

水电站:H龙羊峡、I刘家峡、J青铜峡、K三门峡、L小浪底

省区城市:M陕西、N山西、O内蒙古、P河南、Q郑州、R山东、S四川

(1)长江、黄河概况:

注入海洋

源地

分界点

主要支流

流经地形区

长江

东海

(青海)

唐古拉山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汉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岷江、雅砻江、赣江、湘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

渤海

(青海)

巴颜喀拉山

内蒙古河口

河南桃花峪

湟水、汾河、渭河(最大支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a、长江干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我国最长、水量最大的、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世界前三的河流: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水量世界前三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

b、黄河干流长5500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都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2)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宝库”: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有: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B航运:“黄金水道”,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四川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C治理:首要任务是防洪(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

b、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水电站:龙羊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小浪底(河南省、中游)。

B

灌溉农业:“塞上江南”(b河套平原和a宁夏平原)、渭河平原、湟水谷地。

C治理:关键是治沙,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河最大危害是下游的(河南山东)“地上河”)

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灾害种类

分布地区

原因

旱灾

华北平原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南方地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滑坡、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西南最集中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寒潮

北方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

濒临西北太平洋

3、避灾:

(1)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比重最大)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二、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

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

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活动课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及分类:

(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矿产、森林、水能、太阳能等。

(2)分类: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培育),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点少一点,短时间(或人类历史时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如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为界,可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区。

(2)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2、南北差异

(1)东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2)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3)油料作物:南方油菜,北方花生。

(4)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春小麦),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冬小麦),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

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山西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3)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特点:(北重南轻,中间两个为综合)

(1)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中心城市:

代号

工业基地名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hù)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的性质及特点

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

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2)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我国工业分布不均衡,东部工业分布密集,西部工业分布稀疏,表现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五、高新技术产业:

(1)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为“龙头”的产业,其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3)分布及分布特点:大多依附于大城市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中关村号称中国的:“硅谷”。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速

运价

运量

适合的运输

航空运输

飞机

最快

最高

最少

贵重急需量少等货物运输

铁路运输

火车

较快

较低

较大

远程量大货物运输

公路运输

汽车

较慢

较高

较少

短途运输,灵活方便

水路运输

最慢

最低

最大

远程大宗笨重货物运输

(1)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2)最机动灵活,能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服务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

(3)以运输液体、气体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

管道运输。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1)一般说来贵重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选航空运输。

(2)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鲜货、短途可用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可选择水路或铁路运输(靠水则水路,靠铁路则铁路)。

四、交通运输网:

(1)铁路主干网。

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

南北

方向

京沪线

北京-上海

京九线

北京-香港九龙

京哈线

哈尔滨-北京

京广线

北京-广州

焦柳线

河南焦作-广西柳州

宝成-成昆线

陕西宝鸡-成都-昆明

青藏线

青海西宁-拉萨

东西

方向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

江苏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沪昆线

上海-昆明

滨洲-滨绥线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南昆线

昆明-南宁

(2)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3)全国交通运输中心: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等。

(4)青藏公路---“世界屋脊”生命线,承担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西宁--拉萨。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1、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

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墙厚窗小(冬季低温,保温)。

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地形复杂),墙薄窗大(夏季高温,散热),屋顶坡度大(降水多,便于雨水流泻)。

傣家竹楼: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炎热,潮湿)。

陕北窑洞:(气候干燥,冬季低温)。

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北方吃面食(种小麦);南方吃米饭(种水稻);西北地区以肉奶为主(牧区);北方饮暖性的红茶和花茶(低温);南方饮绿茶(炎热)。

服饰与地理环境: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和衣着的季节更换等均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举例:藏袍(气温日较差很大);蒙古族皮毛服饰(牧区)。

2、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海南岛的黎族风情—竹竿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风情—泼水节;四川变脸艺术;南京传统庙会;汉族—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

6.地理八知识点总结 篇六

一、“活动”板块的分析与类型

2013版新教材“活动”的设置与新课程标准实验版教材进行对比,具有以下特点:① 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学科性,并对实验版教材“活动” 进行适当增减;②格式更规范,每篇“活动”标有统一的图标色彩,字体醒目,引人注目。活动是教材结构的组成部分,占教材的30%左右。其围绕教材的教育主旨,紧扣教材知识,起到补充正文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教师对教材“活动”的特点及功能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宏观运用。

1.“活动”板块的分布概况

八年级《地理》(上、下册)教材共有70个活动,各章活动在新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如表1。活动主要集中在第1、2、3、4、6、7章。每一节都安排了“活动”,而且多数还配有相关图像。

2.“活动”板块的类型

教材“活动”中对能力的要求分布如表2。根据地理学习能力要求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1)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指通过对资料的观察、对资料本身的理解和对有用信息的提取等方面表现出来。资料的形式有文字、数字、图表、地图等。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属于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活动”有51个,约占总数的73%。教材中通过“认识”、“记住”、“了解”等词来体现,如八年级上册的活动“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八年级下册的活动“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等。

(2)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对学科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成因、过程、结果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理解、分辨和评价等活动表现出来。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属于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的“活动”有11个,约占总数的15%。教材中通过“分析”、“理解”、“感受”、“比较”、“选择”等词来体现,如八年级上册的活动“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八年级下册的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等。

(3)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学习方面主要是指对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作决策并执行的能力。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属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活动”有4个,约占总数的6%。教材中通过“提出计划”、“探讨”、“解释”、“模拟探讨”等词来体现,如八年级上册的活动“开展一次用水调查活动,提出节水建议和计划”、“探讨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八年级下册的活动“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等。

(4)表述或表达想法的能力。表述或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让他人理解。在教材活动中就是把所要理解的地理问题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撰写一小段文字或一篇短文,说出想法以阐述一个地理问题。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属表述或表达想法的能力的“活动”有4个,约占总数的6%。教材中通过“说出”和“交流”等词来体现,如八年级上册的活动“说出家乡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主要特点”,八年级下册的活动“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成就”等。

二、“活动”板块运用的原则与途径

“活动” 板块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的主要载体,每个活动的设计都有其目的性。教学时要根据活动的类型及特点,找准与正文内容的关系,依其意图来加以应用。依据活动类型和学生需要,对“活动”讲解应详略得当,有些可不讲,让学生自己思考。此外,“活动”的运用还应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和简练性原则。

1.获取信息能力类——重视学法指导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其它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也是学生解答问题的第一步,能否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关键。所谓地理信息,就是材料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符号等。地理信息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其中,特别要重视地图,因为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信息,它的信息承载量最多也最丰富。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基本方法:一是知道“要干什么”,即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取和解读信息。表现在“活动”中对行为动词进行正确判断和理解,如“阅读”、“寻找”等。二是清楚“要找什么”,即通过“阅读”、“寻找”等方式来获取哪些地理信息,这就要求学生找出材料中与问题关联的主要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一节中“防灾减灾”时,指导学生知道一是“要干什么”:阅读;二是“要找什么”:避灾的方法。通过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与判断问题能力类——强化思维锻炼

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提升,包括归纳信息和分析、判读地理问题。具体到地理学习能力的要求上,要求学生从已获取的地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地理思维活动,将分散、具体的地理事物,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分析、判断问题的基本方法:一是细化问题,把一个问题分为几个具体的小问题,目的是为每个学生分析、判断问题提供一个易于达成的目标。二是合作分析,目的是将分散、具体的地理事物,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时,通过分组细化问题(把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降水、气温分开分析),合作分析判读问题(影响降水和气温也就影响了气候)。如可以分成两组:一组分析阿拉伯半岛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差异(主要是降水的差异),另一组分析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最后总结,受季风的影响,我国长江以南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大。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解决问题能力类——优化情境创设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分析、判断问题能力的进阶目标。心理学的解释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通常分为四个过程:发现问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分析问题(分析、判断问题能力),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其中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确的假设引导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不正确的假设则使问题的解决走弯路或导向歧途。假设只是提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不保证问题必定能解决,所以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是对假设进行检验。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时,活动要求“开展一次用水调查活动,提出节水建议和计划”,可以利用活动,创设具体情境,如可以布置调查农业用水的灌溉方式,列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提出建议(假设),与其他同学一起检验假设。得出结论:适当推广节水灌溉。通过具体化的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表述能力类——注意文字表达

7.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 篇七

1、地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2、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

3、城市现代化

(二)香港和澳门

(三)台湾

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2、资源丰富的宝岛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3、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2、自然环境:

(1)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2)气候:深居内陆

(3)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4)植被:荒漠为主

(5)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

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篇八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3、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4、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全长19千米,1984年建成。

5、主要铁路干线分布。

参见课本P91图4.6。

几个重要城市:

北京(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京包线、京通线起点)。

兰州(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西线交汇处)。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交汇处)。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交汇处)。

株洲(浙赣线、京广线交汇处)。

南昌(浙赣线、京九线交汇处)。

上海(京沪线、沪杭线交汇处)。

6、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通常使用航空运输。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多采用铁路运输(沿海沿河城市也可使用海上运输或河道运输)。

7、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稻北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8、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0、轻重工业区别:轻工业主要为生产日用品、玩具、文教用品等,重工业主要为加工工业、资源开采及冶炼、机械制造、农药化肥、修理工业等产业。

11、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主要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本溪、辽阳、抚顺,是我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矿、石油、铁。(重工业)

京津唐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矿石。(高新技术产业)

沪宁杭工业区(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无锡)。

珠三角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广州、深圳、中山、珠海)(轻工业)。

1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1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14、中国第一个高

9.地理八知识点总结 篇九

关键词:高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对于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采取生活教学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并将地理知识点合理融入,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目标。

一、教学设计生活化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教学较为抽象、枯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所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若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影响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成绩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设计生活化,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以及掌握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环境与环境问题》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下生活周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且让学生记录下来;其次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讲出观察到的环境问题,学生主要提出的有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再次教师对学生所阐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共同讨论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有的学生认为空气污染问题是燃煤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工厂生产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噪声污染污染是汽车鸣笛造成的,还有的学生则认为是施工造成的,最后教师总结了学生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也让学生充分掌握了地理知识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高中地理知识更加生活化,同时也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学生则扮演学习的探究者和体验者,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充分发挥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学习,共同探究,享受不断获取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其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高中地理教学知识。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保证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地理教材的知识点,使其充分融入创设的情境中;最后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情境创设应合理,在学生接受的范围之内。

例如在讲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一课时,教师问学生:“以河北省为例,你觉得都需要具备什么服务功能,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显然非常感兴趣,争相回答,教师让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认为石家庄市必须具有大型高档商场、大型娱乐场以及高等学校等等,衡水市需要具有卖家电商场以及高中学校等等,枣强镇需要有普通的日用品商店、小诊所,还有就是小学等等。”通过这位同学的回答,可以让学生知道不同等级城市,其服务的功能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地理知识点更加生活化,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三、合理运用生活实例

高中地理知识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会大大降低地理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合理运用生活实例,将知识充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置作业,例如让学生课下观察你所住地方街道的交通情况,了解学生所住的市区的工业建设的位置在哪等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所蕴藏着的地理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点的积极性,进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都了解的生活现象,提出“为什们冬天早晨6点天是黑的,而夏天早晨6点天是亮的”的问题,这使得学生都产生了疑问,并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然后教师用地理知识回答这一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地理知识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識,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以此实现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春.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互动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

[2]孙艳辉.浅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10.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小结 篇十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3、我国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4、主要表现:东中西不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5、解决措施:大力实施西部发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6、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7、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11.地理八知识点总结 篇十一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4°N-53 °N(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2.国土辽阔

①中国的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②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 °N);最南端—曾母暗沙(4 °N);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135°E);最西端—帕米尔高原(75°E);最东端与最西端相差经度约60度,东西跨5个时区。

③临海、邻国(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

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 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我国领海的宽度:12海里;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陆上国界线长:2万多千米 ④陆地相邻的国家14个: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国;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印度,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

⑤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其中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3.34个省级行政区(省区的面积和人口数量 课本图P7)

①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②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要求: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名称、形状、简称和行政中心。(课本P7、P10),其中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区——海南。

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4.世界人口最多

①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其中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省,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为了使人口数量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人口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③人口界线:黑河市—腾冲县一线

人口分布的特点: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或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西藏自治区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 5.多民族的大家庭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占92%。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

②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③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和地势

1.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P22)2.地势特点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①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②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③阶梯状分布,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过渡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3.地形特点: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4.主要山脉(课本P24)的位置、走向,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和阴山;中列:昆仑山和秦岭;南列:南岭。②东北—西南走向——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④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阿尔泰山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主要地形区的位置、特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

①青藏高原(世界最高,被称为“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黄土高原(黄土分布最广,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形典型)

②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有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

③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④主要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面积最大)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气温相差不大 ③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课本P33)自北向南有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降水的特点

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少。

②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划分四类干湿地区:(课本P36)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③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4.夏季气温最低:青藏高原;夏季最热:吐鲁番;冬季最冷:漠河镇;降水最多:火烧寮;降水最少:托克逊

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6.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季风区降水多;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降水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7.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其中降水类型:锋面雨 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是导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北旱南涝)①A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②B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③C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④D高山高原气候:大部分四季常冬,夏季气温最低,降水较少 ⑤E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8.特殊的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9.多旱涝灾害

①洪涝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②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三、中国的河流

1.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

①流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等 ②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 ③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④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是黄河。⑤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每年7-9月为汛期),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2.湖泊的分类:内流湖和外流湖,内流湖基本属于咸水湖,外流湖基本属于淡水湖。青海湖(咸水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 3.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①长江是我国的“水能宝库”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②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 在建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

③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余千米,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4.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特点: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水量大增,带来泥沙 下游: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地上河”

5.黄河的治理:①上、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根本措施);②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6.长江和黄河概况比较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二、土地资源

4.“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5.“类型齐全”

①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

②土地构成比例不尽合理:草地占的比重大;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6.区域差异明显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①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②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天然林地:东北、西北山区

③林地分布在 人工林和次生林:东南部山区

④难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沙漠,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二)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大

①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②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

③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④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

7.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占耕地、滥伐森林、草场超载等。

8.解决的措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三、水资源

9.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

①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人均占有量很低。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③西北干旱地区缺水严重;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加上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缺水严重。

10.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11.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①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西北、华北地区。

②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③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在各种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人们形象地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长沙、九江、芜湖、无锡

2.我国交通运输网特点:分布不均,东密西疏

3.铁路干线——熟记“三横五纵”P89 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干线 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青藏线 4.交通运输枢纽——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处(人流、货流量都很大)重要铁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成都和兰州(经过的铁路线)分为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5.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速度 较快 次于铁路 最慢 最快 运量 较大 较小 最大 最小 大 价格 较低 较高 最低 最高 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速度、运量、价格等因素。从运输价格上看航空最高,水运最低。从速度上看:航空最快,水运最慢。从运量上看航空最小,水运最大。货运时,贵重或急需而又数量不大的货物,多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或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和水运运输。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部门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2.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3.农业的地区分布: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西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以东(季风区)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4.我国四大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沿海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5.我国三大林区:西南和东北为天然林区;东南为人工林区。

6.如上图:粮食作物呈“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呈明显的“南甘北甜”分布特点

7.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A自然条件

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牧业;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渔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种植业;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林业 B.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量;距市场的远近;交通条件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应。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2.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3.四个工业基地特点: 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4.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

该产业特点:a.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b.科技投入的含量大;c.产品更新换代快 5.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及地区差异:

特点: 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地区差异:

上一篇:渠道岗位职责下一篇:初中音乐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