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2024-06-23

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共15篇)(共15篇)

1.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一

推进厂务公开 构建和谐XX

——XX局厂务公开情况汇报

按照市总工会的部署和安排,今年7至8月,我局工会先后对XXX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进行调研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运行有序

职工民主管理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一成部分,是职工激发自身民主意识、积极参与企事业经营管理、为企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我局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局属各单位都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工会、人事、办公室、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民主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二、建章立制,管理得当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局属各单位工会根据市总工会的要求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约束经营行为,维护职工权益。

1、建立职代会制度,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各单位普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大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将本单位的重大决策、改革方案、重要制度等,交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后再予实施。其他 1 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也都及时通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如XX在转制过程中,先后召开职代会四次,把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经济分配、改革改制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企业转制后职工安置方案、职工经济补偿金计算办法向职工公开,让职工群众了解掌握改革政策,引导职工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依靠职工促进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2、建立“双合同制”,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注重把职代会制度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相结合,凡涉及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定岗定薪支付标准和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卫生安全等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听取职工意见,双方共同协商,确保职工真正实现民主管理。

3、建立厂务公开长效机制,实施职工民主管理。为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局工会组织和指导各单位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度测评活动,每年年底对本单位全年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确保活动持续有效开展。

三、成效显著,和谐共赢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坚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抓紧抓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积极参与处理信访案件,保障群众利益。

XXX工会协助支队党总支,在“群众无小事,小事认真办,办就办好”的原则指导下,依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2 究”的依法行政基本方针,处理了XX投诉案,做到了依法行政辅以文明服务。

2、以人为本,增强了职工民主意识。

厂务公开工作是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维护好职工的民主权利。

一是尊重职工、相信职工,发挥职工的主力军作用。XX开展了“我为公司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在职代会上将企业的大政方针和经营情况交给职工审议,听取职工意见,切实保障职工的四项权利,实现了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和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

二是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各单位普遍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举办了职工技能竞赛,定期对职工进行计算机操作、英语、手语等业务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素质。

三是关心职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各单位工会把职工的切身利益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组织职工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为生活困难的职工送温暖,“两节”期间发放慰问金和救助金,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和光明康复行动等,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扩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职工对工会事务的参与度。

“引导职工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3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我局工会在厂务公开多样性、灵活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建立了广泛的信息收集、反馈渠道,及时、全面地倾听职工群众心声。

各单位普遍设立了意见箱、公示板、职工接待站,今年又陆续开通了单位网站、建立了电子信箱等等,为企事业和职工搭建沟通的桥梁,拉近了职工与单位的距离。在网站上,各项方针政策、各种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各种工作动态都一目了然,使职工对本单位的工作有了全面及时的了解;职工反映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都可以以邮件的形式发给领导,真正达到了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发挥职工主体地位的作用,不但能形成合力、为企业创造财富,职工群众的个人利益也能得到保证,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二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和谐快乐,组建小组,学习内容,评价

和谐快乐的课堂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强调全体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角地位。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倾听者,而是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体者,合作中,学生能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实现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享受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那么,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该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和谐快乐的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阐述几点个人观点和看法。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组员分工

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科学合理地分组是前提。分组时,要对班里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性考虑,如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纪律、思维活跃程度、组织能力等[1],每个小组内要有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位置也要相邻近,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合作讨论。另外,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织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为小组组长,每次进行小组学习时,组长要对每个组员的学习工作进行分工,当然,小组组长可实行轮流制,有利于激发每位组员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每位组员都有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有利于促进班里每一位学生成长。

二、精选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激活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在动力

合作是一种重复性劳动,没有合作讨论意义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精选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想法与观点,实现思维火花碰撞,从而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产生想知道别人观点与看法的急切心理,进而产生合作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迫切需要[2],如此,才能达到愉悦、高效的学习目的,进而促进和谐快乐教学课堂构建。

比如,学习《难报三春晖》这一节内容时,在“爱的践行”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漫画视频《母亲节》,漫画内容大致为一个人运用漫画的形式,回忆了自己出生到长大成人母亲为自己做过的平凡又伟大的事情,如教会孩子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绑鞋带、系扣子、洗脸、梳头发、做人的道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围绕“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可切合自己切身体验、具体事例进行讲述,每个小组组长进行记录,之后全班交流。

之后,我结合学生的讨论,过渡到了“孝敬父母是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盲目顺从的愚忠呢?”这一问题,正式探讨这一问题之前,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了图片资料:埋儿奉母的故事与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你是否赞同郭巨这种孝敬母亲的方式?”然后,继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对此问题发表见解,随后在全班进行讨论。

这样,通过在课堂上设置这两个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能力得到了提升,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符合“和谐课堂”教学理念,另外,讨论内容具有值得讨论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孝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知,即孝敬父母不可以只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上,孝敬父母需要付出,我们收获的也会是甜蜜;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孝敬父母的内涵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当亲情与法律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孝敬父母是在道德与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和谐快乐课堂特别注意小组评价。所以,在各小组完成了合作学习任务后,要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评价时注意小组整体评价,即要把小组视为一个整体,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如对小组合作中的积极性、参与度、思考度、合作度等,都给予公平、客观的评价。另外,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即多对各个小组组员说一些表扬和肯定性话语,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如此能增强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建立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自信心,为小组合作学习迈向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求知、发展,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有着极大促进意义。所以,我们要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此种模式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实现和谐快乐教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崔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和谐课堂.新校园(阅读),2015-08-25.

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城管 篇三

一、城管执法工作的现状

城管执法队伍成立之初,通过严格执法、规范管理,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了最初设想,收到了一定实效。但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城市市民中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收入群体)、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存在,他们谋生的岗位“饭碗”与城管执法职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简单粗暴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城管形象受到极大损害。对此,社会上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城管执法就是要严格依法执法,维护市容整洁和城市形象;另一种声音则是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城管执法的不理解甚至谴责,使城管执法陷入尴尬境地。以上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对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进行深思。

二、坚持“四个结合”,实现工作指导的转变

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要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具体到城市管理领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一切为了市民、一切服务于市民、一切依靠市民的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统筹兼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及一个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宜居宜商的城市。

当前,城管执法既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法律依据不够充分、队伍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也有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如传统的简单生硬、被动突击式的执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管理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城管执法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城管为目标,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改变队伍成立初期粗暴简单的执法方式,实现工作指导上的新转变,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以教育为主;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坚持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以日常巡查为主等。唯有此,才能解决制约城管执法的瓶颈问题,促进城管执法事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着力构建和谐城管

古语云:“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构建和谐社会,城管执法需要注入新思维,让和谐执法成为城市管理的主流。和谐首先应是法治的和谐。一方面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严格遵守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定的程序,公开、公正、严格执法,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同时,对城管执法行为要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和规范,暴力执法、野蛮执法、无理执法、滥用联合执法等等,都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和语境下,要实现和谐执法,关键是方式上依法执法,态度上与民为善,目的是促进和谐,而不是持敌视的态度视执法对象为敌人,视执法权为为特权、强权。要让包括执法对象在内的老百姓感受到法律的尊严,也感受到法律的温情和执法的亲和力。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城市管理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工程。为此,需要注重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支持城市管理,提倡文明,抵制陋习,营造“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和“我的城市我参与、我的城市我管理”的浓厚氛围,最终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

要更多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宣传作用,积极参与组织诸如“市民月”、“代表之声”、“行风在线”等活动,动员社会力量作为城管执法宣传员、信息员、协管员及监督员。通过这种方式,借助外智外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关心、支持城管执法工作的良好氛围,构建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树立城管执法队伍的新形象。

二是要更新执法理念,实现执法方式的转变。和谐执法,就必须痛下决心改变阻碍城市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把文明执法、理性执法和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城管执法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把广大市民及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作为城市管理的第一要素,积极消除因规划、建设滞后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影响,多学习“大禹治水”的理念,不要一味地堵,而是更多地去疏,利用现有条件,划定特定区域、特定时间,解决民生问题,解决城管难题;要把服务机制从传统路径中解放出来,坚持问计于市民、问计于群众,扩大市民群众参与度,做到及时掌握城市管理的规律,使原来的单一管理型向“管理、执法、服务”相结合转变,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秩序,建立起城管执法者与广大市民群众和谐融洽的关系。

三是要借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推进和谐城管建设。现代化的城市需要高科技、精细化的管理,高科技的管理手段是实现和谐城管的重要保障。2009年5月15日,青岛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验收,已经正式运行,并显示了初步成效,即将实现由粗放的低效管理转为精细化的高效管理、由突击运动式管理转为可持续的日常管理、由被动应对管理转为主动解决问题管理的“三个转变”。城市管理问题出现“四提高一下降”:城市日常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政府应急处置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品位和市容环境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对城市管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管理成本明显下降。

4.增强四种意识构建和谐城管 篇四

细节和市容综合整治活动相结合,不断积累城市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为推动文明和谐城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增强法规意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作为一支执法队伍,只有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才能做到依法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依法执法的前提是要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加强贯彻落实现有法规的同时,我局针对本县城的基本情况,围绕提高管理效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县城规划区临街建筑工程占道许可管理规定》、《城区建筑余土管理实施办法》,《绿化亮化管理办法》等,逐步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健全管理措施,制定适用于城管执法,操作性强的规章和条例。把健全法规体系作为最基础和最应先行的工作,通过明确城管执法的主体地位,使城市管理工作有了明确的法规支撑,将城市管理由突击应付型向长效管理型转变,进而放弃过去那种被动迎检的管理方法,引领城市管理逐步走向长效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依法执法的能力。责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城管执法工作细而杂、烦而琐,只有以“城市管理我当先”的勇气,以甘当马前卒,勇挑重担的责任意识,才能够做好城管工作。针对工作性质,细化工作责任,实行以责任制为核心,采取分片分组方式,定员、定岗、定路段、定目标、定奖惩的办法,实行街面管理负责制,创新工作方法,拓宽了工作思路。在日常工作中,一是加强对执法队员的管理教育和法律学习,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如针对工作实际,以任务到岗,检查到位,考评到底,奖惩到人为管理措施;以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坚持文明执法,以教育劝导为主,管理时段前移。从细微着手,规范化的管理,有效的提升了管理水平。二是加强与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与联动,在城管部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同时,与交通、公安、工商、交警等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协调,配套措施跟进,疏堵结合,实现标本兼治。如对主街道上的流动摊点,在教育、驱赶的同时,划出一定区域的次街道进行疏导,从源头上着手解决这一影响市容的顽症。城管的执法环境需要改善,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增强管理的主动性,在管理中积极开展柔性执法,尽最大的耐心与管理对象做细致的说服教育,坚持以理服人、以法服人,做到以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处罚与纠正相结合、法律与情感相结合。

三、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管理与被管理总是一对矛盾体,如何使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和谐发展,同时使城市管理水平有大步提升,是城管工作者长期探索的课题。近期我局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市容综合整治活动,从“温馨告知”活动入手,要求每一位执法队员树立“执法中管理、管理中服务”的意识,并设立了“代理窗口”,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如为了方便市民车辆停放,新规划增设了自行车、摩托车、小车临时停车标志线;发放“温馨告知卡”,对违规违章行为进行提示、先予告知;在主要道路进行不间断巡视,对违规违章行为给予及时的提示,使行人能够随时了解有关规定,引导市民养成自觉行为;对未按门前“三包”要求管理门店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提示管理,使其自觉搞好各自门前的管理等,使城区秩序逐步实现有序化。城市管理点多面广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文素质的提升,领导和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要求提高,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将城市管理工作逐步从管理向服务的角色转换,通过执法为民的工作,让群众明白城管执法的重要性,进而理解和支持城管工作。

四、增强宣传意识,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宣传教育工作是战斗力,城管执法尽管走了不短的历程,但其职能还没有被广大市民所了解和认知,更没有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和加强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途经。我局从09年元月起推出了《石城城管》简报,旨在宣传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时真实的反映城管工作动态,以赢得社会各界关心、理解、帮助城管工作进而推动城市管理。采取明确城市管理以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为管理目的,充分利用宣传媒体,采取标语横幅、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城管与学校师生携手治理校园的周边环境,既美化了环境,又在师生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以“城市管理大家参与、美好环境人人受益”、“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等公益口号作为宣传条幅、手机短信的主要内

5.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五

陶氏模具集团有限公司坐落在素有“中国模具之乡”和“中国蜜桔之乡”美誉的台州黄岩。公司成立于2003年,现已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综合检测仪研发制造、企业ERP研发制造、塑料制品生产及LCD-TV、LED-TV整机提供的能力。

公司注册资金1.05亿元,年创销售2亿元。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管理模式,已通过ISO9001、TS16949体系认证,现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认定企业、中国塑料模具重点骨干企业、浙江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台州市“128”工程、黄岩区重点骨干企业。

公司现有员工468余人,公司于2001年7月份建立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的厂务公开制度,在上级工会组织的领导与指导下,紧紧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工会建设目标,结合工会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其主要做法有:

一、抓住重点、完善厂务公开机制化。

厂务公开是否落实到位,关键是机制要完善健全。为加强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公司统一思想,成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陶俊宇任组长,企业工会、行政、生产、财务等部门为成员的厂务公开推进小组。具体负责厂务公开的日常工作。

公司坚持以《公司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准则,紧紧围绕 企业发展、创新和稳定的大局,积极组织广大职工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不断地改进落实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要求,明确并规范各部门贯彻实施厂务公开工作的责任,强化对厂务公开的领导与监督,使厂务公开工作更加务实和有效。

企业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将公开的内容向大会报告、提交在会全体职工进行审议通过;同时监督落实公司各种提案、建议的处理结果,再由公司领导、部门车间负责人与代表沟通,直接解决各种问题以确保厂务公开制度落实到位。

二、抓住核心、推进厂务公开透明化

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关键是要做好民主监督,透明公开,注重实效。只有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把厂情、厂务及时向职工交底,让职工知晓,真正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才能达到厂务公开的效果。在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中,我们注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确保公开的内容是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形成的。对每一项公开内容,我们除了按照要求公开外,还建立了《厂务公开工作备案》台帐,欢迎职工随时查询;对每一个部门上报的资料,都必须经主管领导签字,保证职工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真正得到的落实。在上级工会组织下,企业组织全体成员参与创建的“安康杯”、“我为企业献一计”活动。我们充分发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的作用,让广大职工所反映的问题真正得到落实。通过厂务公开,广大职工化解了误会,和厂领导进行 了沟通,重新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公司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厂务公开,使职工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断提高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能力。

三、抓住民心、服务职工群众常态化

陶氏集团将生产经营的重点、职工关心的热点作为推进厂务公开的切入点。公司通过公示每各类社会保险缴纳情况、集体劳动合同的订立及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确立工资奖金分配方案;推荐优秀职工作为入党考察对象;持续开展“职工生育、结婚、亡故、患病、困难”的五必访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表彰奖励;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职工培训计划等并以厂务公开的形式,向企业广大职工进行宣传。为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公司组织全体职工爱心募捐,近年来为公司患病困难职工徐美贞、戴茶春等募集善款达8万余元,及时解决了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厂务公开与职工沟通了解到,公司部分外地职工子女在本地就学存在较大问题,通过积极协调当地户籍部门,办理了集体户口,解决了子女上学问题。

四、抓住中心、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中,公司采取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逐步深入的方法,收到一些效果。为让更多的职工了解厂务公开的内容,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公司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宣传栏、员工满意度问卷调查、企业内部邮箱、ERP软件、OA办公自动化系统、手机短信群 发、KT板、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集团门口处设立了“厂务公开宣传栏”,同时车间、部门也建立了“班组学习看板、部门班组事务公开栏”。对广大职工反映敏感的问题,如: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要的人事任免、评优评先、奖励处罚、日常考勤等都及时在公开栏中进行公示,扩大了职工的知情权。通过群发短信,及时将各类通知、资讯等在第一时间告知职员,扩大了厂务公开的覆盖面。

集团公司在推进厂务公开的同时,还设立了灵活多样的信息反馈渠道,收集、倾听职工群众的心声。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手机电话、个人邮箱都向全体职工公开,欢迎广大职工及时反馈情况;在厂内设立了职工合理化建议箱、意见箱,有专人定期负责收集群众职工意见。公司通过组织其它各类活动:户外旅游拓展活动、各类形式晚会、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宣传经营战略、企业文化、发展方针。进一步丰富厂务公开的宣传组织形式。

6.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六

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工会

坚持厂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是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企业的必要前提和有效措施。我们从本公司的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 “制度化、规范化、全员化、长效化、和谐化”的新思路、新做法。

一、拓展集体合同核心功能,确保厂务公开有章可循制度化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有较强可操作行的企业制度,是确保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章可循的前提保证。我们的体会:一是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集体合同”在企业中 “立法”功能,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列为集体合同的条款,经公司员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二是要求制度涉及的职能部门,及时修改现行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现行规章制度同集体合同保持一致。三是依据董事会、监事会、党、政、工的各自职权范围,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相关制度的实施、考核列入全年工作任务,确保“厂务公开”有章可循制度化。近年来,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厂务公开工作制度》、《员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和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坚持员代会的基本制度,确保厂务公开源头参与规范化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坚持按程序规范操作,这是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实施取得实效的有效措施。我们的体会是:坚持公司员工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将厂务公开制度规定的内容落到实处。在操作中要注意处理好厂务公开与员工代表大会的关系。在保障厂务公开规

范化上,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注重程序规范;二是注重操作规范;三是注重结果规范,公司每年在总结考评中,都要求采用“回头看”的方法,对全年的议题、议案进行结果检查,确保厂务公开源头参与规范操作。

三、坚持三个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厂务公开人人参与全员化

人人参与,全员参加,这是推进厂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的组织基础,也是确保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的保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三个一”的推进工作指导思想。首先强调推行厂务公开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公司经济活动中的经营管理为中心,其次是要统一“一个目标”,即以公司经济效益为目标;第三是要紧紧依靠“一支队伍”,即依靠全体员工这支队伍,企业的利益与每个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促成了每个员工的共识。这种共识保证了每项制度都围绕一个中心、一个目标实施落实,营造了一个人人参与的良好企业氛围,这为推进厂务公开奠定了最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坚持三个重点工作方法,确保厂务公开双向互动长效化只有企业的凝聚力或者只有员工的向心力,是无法保持持续稳定的动力的。同样,在推进厂务公开的工作中,也必须将公司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向心力结合起来,二心相印,才能形成最强的合力。保证厂务公开制度常推常新,厂务公开的有效措施才能持续长效。为此,我们在实施中,坚持做到三个重点公开。一是企业发展的“要点公开”。二是员工关心的“热点公开”。三是企业面临的“难点公开”。公司每年

共收到合理化建议36条,其中近二十条建议被公司经营层采纳。由于双向互动,上下呼应,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坚持三个兼顾的分配原则,确保厂务公开利益共享和谐化

7.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七

一、扶贫开发在构建和谐上饶社会的进程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赋予了新阶段扶贫开发更丰富的内涵,提升了扶贫开发的地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吃透市情,从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上饶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在新阶段的重要战略定位。

首先,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上饶社会的基本前提。党中央郑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的认识。目前,上饶仍然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地区吃饭难、喝水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都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搞好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富裕,则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否则,贫困面貌依然,老百姓穷困潦倒,则社会必然不和谐、不稳定,乃至出现动荡和混乱。所以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把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作为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把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

其次,扶贫开发是全面构建和谐上饶社会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强调,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只有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才能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进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各地区协调发展的社会。向市外看,2009年上饶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1184元,而同期江西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7185元,只有全省水平65%,可见只有加快我市扶贫开发进程,才能有效减少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从市内看,2009年上饶市境内的经济发达县(市区)德兴、广丰、信州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3814元、17309元、26692元,基本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而同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鄱阳县、上饶县、余干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只有5184元、9642元、6336元,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达县与落后县发展极不平衡,可见只有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尤其是加大对偏远山区、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才能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上饶提供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再次,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上饶社会的主要内容。构建和谐上饶社会,建设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通过实施扶贫开发,能够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使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有效增加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收入,逐步扭转城乡、区域、贫富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能够有效发展贫困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使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二、认清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上饶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省、市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把扶贫开发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创新开发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五年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6844万元;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累计直接投入资金15460万元,帮助引进资金32250万元。着力实施了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贫“一体两翼”扶贫战略重点,充分发挥了小额信贷、社会扶贫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的作用,全市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逐步增强,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至2010年末,全市扶贫重点村人均收入达到4464元,比2006年增长42%;四个重点县人均收入达到39%元,比上年增长45%,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在欣喜地看到所取得的这些成就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人口数量规模大。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市还有贫困人口50余万人。按照目前的投入力度和减贫进度,到2020年实现全面消除贫困人口有一定难度。二是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我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滨湖地区、武夷山脉以及怀玉山脉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特别是由于我市每年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问题还十分突出。三是推进工作面临的问题多。比如,我市各级财政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又如,在工作中存在着重基础设施轻主导产业发展和移民发展的倾向。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市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加快上饶扶贫开发进程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审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表明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纲要》精神,认清形势,明确重点,抓住机遇,应对挑展,为加快我市扶贫开发进程、打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而扎实工作。

一是始终瞄准贫困对象主攻目标,在提高扶贫精确性上强化新理念。随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我市贫困农民年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如何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大的扶贫效益,是我们亟待研究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上饶的实际出发,以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为契机,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规模、构成、需求和分布的特点,逐步建立对贫困人口和贫困重点区域的“瞄准”机制,按照“一地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原则实施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

二是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基本方针,在增强扶贫持续性上开拓新途径。开发式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的基本方针,是扶贫政策的核心和基础。我市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但现阶段我们看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计成本、盲目开发、重基础设施建设初级开发的苗头,既浪费了有限的扶贫资金, 又没有取得较好的扶贫效果。为此,我们的开发式扶贫要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契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结合,将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培植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造血机能作为开发式扶贫的核心,走全面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三是始终围绕“一体两翼”战略措施,在谋求扶贫长效性上建立新机制。首先要着力抓好整村推进。要总结借鉴“十五”、“十一五”重点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瞄准“十二五”省定的648个贫困村,全面实施水、电、路、气、房、网“六到农家”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建设,“三清五改”为重点的村容村貌建设,扶持贫困村整体脱贫。二是大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发展扶贫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增加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收入,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泡桐和三清山有机茶两大扶贫主导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着力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扶贫效果,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品牌,巩固完善扶贫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承建产业加工销售平台,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提高扶贫主导产业规模效应。“十二五”期间,我市要重点扶持扶贫龙头企业70家以上。三要着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我们要将贫困劳动力培训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跟踪掌握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转移就业率,提高就业稳定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6.7万人。

8.推进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篇八

一、健全机构,强化领导,提高依法治校工作的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布置依法治校工作。为加大依法治校工作的力度,学校首先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校长亲任组长,把法制工作纳为一把手工程,负责全校的法制工作;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负责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落实;德育主任负责有关学生安全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会主席负责民主监督和教师合法权益的落实,形成了网络化的管理体系。聘请当地派出所民警任法制副校长,为学校的法治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二、依法建制,以制治校,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

1. 开法制课。学校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要求,认真开设法制课,并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以此保证了法制课的教学质量。

2. 制定章程。学校重視章程制定工作,组成了专门起草小组,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将章程草案印发学校各教研组征求意见,校长对章程亲自把关,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和实际的学校章程。2013年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报请区教育局批准,现已实施。

3. 制定各种制度。我们以学校章程为导向,本着以人为本、规范合理的原则,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依据章程出台了学校各方面规章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常规工作更加趋于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人文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校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三、民主管理,透明公开,建立监督管理沟通的机制

1. 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使学校的民主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完善了校党支部、工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个机构议事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学校充分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政议政的权利,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等重大决策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有决策都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在如今的文庙小学,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更是成为教职工当家作主、依法维权的大会,广泛受到教职工的肯定和欢迎。

2. 坚持开门办学,邀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始终坚持校务公开,增加透明度,通过发布校务公开栏的形式及时地将学校各项工作的情况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全校公示。此外,学校还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开电话、召开家长会、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保证联络渠道畅通,自觉地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在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架起了沟通互助的桥梁。

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树立广受赞誉的良好校风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学籍管理,有控制流失生措施,学校没有流失生,巩固率为100%。严格执行上级各项相关要求,无乱补课、乱征订、乱收费等现象。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多种形式,设立社会监督员,定期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规范的办学行为,严格的制度约束,人文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我校良好的三风一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五、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1. 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处处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科研条件,多次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与培训,积极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聘任和职称评定,严格遵循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精神和学校的相关制度,整个评定过程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2. 师表形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全校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树立了良好师德形象。在教师节前夕,举行教师宣誓活动,每位教师在学生面前庄严宣誓。

3. 安全意识。为保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逐级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依法履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建立健全了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增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在遇到天气突变,疫情流行时,学校及时向学生家长致一封信,和家长联手为学生拉起一条安全防线。

六、丰富活动,学法懂法,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

1. 加强法制教育学习,使师生做到知法懂法。建立了教师学法制度和普法考试制度,制定了教师学法计划,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做好学习笔记,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并定期参加法律知识考核,教职工的年度学法参考率和普法合格率均为100%。

把法制教育列入课程计划,保证学生法制教育的学习效果。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不断加大法治文化宣传力度。各班黑板报开设了法律常识专栏,开办了法制专题广播,学生办法律知识手抄报,学校的各种岗位职责也都入镜上墙。学校还购置了大量的通用法律法规用书及学生普法图书,供广大师生借阅使用,满足了学校法制工作的需求。

充分发挥校外法制校长作用,共同做好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警校共建”活动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学校的校外法制校长经常深入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指导学校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在学校周边排查,维护了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

2. 丰富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学校为了提高师生的法制素养,增强师生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坚持办好法制教育手抄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开热爱生命珍惜生活敢于面对挫折的心理班会。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来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结合安全教育日举行防震、防火演练活动,请专家来校讲消防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逃生本领和自救能力。

今后,我校将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方略,努力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和谐校园。把依法治校工作寓于各科教学知各项工作中,让依法治校工作中不断走好、走活、走稳、走正,不断把依法治校工作做细、做活、做实、做强!

9.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九

——船山区燕山小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11工作总结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随着城乡一体新一轮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深入进行,我们已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并不断巩固普九成果,充实教育内涵,科学合理布局,使学校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大幅度提升。一直以来,我们第七小组(燕山小学、大南街小学、凤台小学、唐家小学)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努力探索城乡教育良性互动模式,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系,并在学校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互助互学等各方面作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城乡四所学校整体发展水平,极大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机构健全,制度完善

为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组织领导,首先成立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机构,由燕山小学校长何旭任组长,何英俊、王知民、蔡光礼同志任副组长,四所学校的行政干部为组员,领导小组各成员责任明确,各尽其职,在年初拟定了城乡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并确立了严格的保障措施,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与年终评比挂钩,充分调动学校教职员工投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使该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整体规划,资源共享

近年来,虽然我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体制实现了新突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办学活力得到增强,但在农村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乡镇干部重教尊师的意识淡薄,对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教育投入不足,发展水平较低,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差距,这就直接导致农村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又直接导致教育服务的不公平,相比之下,唐家小学、凤台小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是城乡教育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村学生就不可能公平地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化,首要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优化配置的教育资源上,对此,作为组长学校的燕山小学审时度势,用发展的眼光整体规划,制定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案和远景规划,把提升城乡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以缩小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教育差距,实现我校与成员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同时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质量优良化。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体系,完善了校园远程教育网络系统,添置了3个远程教育阅览室,并根据实际积极配备了教学软件、教学光盘,以更好地接待大南街小学、凤台小学、唐家小学的参观学习,同时,也为四所学校教师提供各种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互动交流,均衡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把此项工作做大,做强,做落实。我们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有利促进四校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的各项活动。

1、管理经验互动交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管理者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为了提高四所学校管理水平,燕山小学定期组织四所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经验交流,开展“校长论坛”,对四所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在管理上作深入地交流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促进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2、教育教学互动交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半年,由我校组织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交流会,在会上,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四校行政人员和部分师生代表畅所欲言,共谋城乡教育发展之路;5月22日,在我校开展了四校互动的教育教学研究会,在会上,燕山小学何旭校长作了题为《多渠道并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交流;4月和11月,我校还承办了农村学校明日之星讲课大赛,为农村学校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们还重点抓好了城区学校送教下乡、送课下课等活动,我校先后组织了陶晓燕、王雪力、段长春等多名优秀教师分别把语文、数学、音乐等优质课送到凤台小学、唐家小学,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德育教育为重点,推进课堂教学整体改革,通过教育教学的互动交流,不断提高了四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加强了教师教育思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3、师资互动交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要均衡发展,首先要实现师资的优化配置,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差异影响这教育的均衡发展,开展城乡结对以来,我们建立了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以弥补城乡师资队伍不均衡的缺陷。我们组织开展了“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送教下乡服务工作,我们抽调了优秀青年教师万丁荣、杨建梅、蒋华等到唐家、凤台农村学校支教;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农村学校示教,保证了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秀资源共享、有效成果共享,确保所有学校的管理水平大体均衡,让农村学生更多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4、学生“手拉手”体验交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让城乡学生相互了解对方的成长环境,开阔学生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在活动中健康成长,由我校带头在四校学生中开展“一帮一”、学生“结对子”联谊活动,并结合“五创联动”开展主题队会活动,邀请了唐家小学、凤台小学部分学生一起参加,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通过对比体会今天生活的幸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趁势而上,再立新功

通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活动的开展,我校清楚地认识到全面提高城乡教育整体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使城市教育、农村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城乡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共同发展势在必行。虽然我们在前一阶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农村学校师资的短缺,学校经费的有限,以及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校点布局不够合理,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不齐,社会力量办学不规范等等,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我们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1、进一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大力推进铸名师,树名校工作,促进四校间实行教育资源共享的深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区教育局城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重点改善凤台小学、唐家小学校园环境、创设等方面的问题。

3、找准载体,共同研讨,进一步扩充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农村等级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确保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高质量高标准“普九”成果。

4、以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有利契机,建立并完善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综合课程、科学评价体系、校本教研、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等高效机制,引进城市学校先进前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优化学校发展内涵,努力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我校和大南街小学建立教研基地校的辐射作用,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我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细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未来要走的路依然还很漫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仍需要我们的艰辛付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我们将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在新一轮教改浪潮中趁势而上,再建新功!

船山区燕山小学校

10.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十

——康乐街道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小结

今年以来,康乐街道按照市委、县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务前社区为试点,在整合资源,建强队伍、强化功能、服务民生等方面,进一步整合辖区内各种力量,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践行为民、惠民、富民、便民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现将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小结如下:

一、街道基本概况

康乐街道地处万载东南部,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街道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东距省城南昌170公里,西距长沙190公里,南连宜春30公里,距沪昆高速公路20公里,320国道穿境而过,湘赣、万芳省道横贯东西。辖区面积46.8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32418户,户籍人口97697人,其中农业人口26870人,街道设党委1个,下设2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046名,共有企业158家

二、社会管理创新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精心部署。为了切实抓好街道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成立康乐街道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辛水根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汪志文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各工作组负责人任副组长,各村、社区及街直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康乐街道综治办,由党委副书记温洪钢兼任办公室主任。街道党委多次召开班子领导、机关干部会议,要求把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抓实抓好,扎实推进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街道党委、办事处联合下发康街党字[2011]30号《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康街党字[2011]31号《关于印发〈康乐街道务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切实保证了该项工作的深入有序开展。

2、结合实际,试点推进

结合实际,街道党委在务前社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务前社区位于县城中心,东起阳乐大道,南至两路巷,西至沿河东路,北至东大路。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2228户居民,总人口10030人,社区内设6个居民小组,28个楼院,党员150人。务前社区试点工作以“坚持三项原则,重点推进五化”深入开展。坚持三项原则即: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原则。把维护老百姓的根本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安全有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原则。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社会矛盾,使社会管理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确保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坚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原则,坚持康乐街道党委、办事处在社会管理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指导配合作用,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同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重点推进“五化”,即:社会管理网格化。在务前社区推进网格化管理,把街道作为一级网格,务前社区作为二级网格,将社区内的行政事业、企业、商业门店等驻区单位及楼栋、院落按照以道路为界或以500户为基准划为6个基础网格,建立以“人、地、物、情、事、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纳入网格,使每一个网格真正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务前社区划分为六格后每格设立“一人四员”,即网格责任人,管理员、信息员、警员、调解员,网格责任人由街道驻社区干部担任,管理员由社区干部担任,信息员、调解员为搂院长担任,警员由派出所驻社区民警担任,共同对网格实行管理。服务群众人本化。持续开展干部下楼院活动,实行街道、社区干部联点联户制度,要求每名干部普遍联系居民100户,重点联系困难户3-5户。矛盾化解多元化。深入开展“下基层、化积案、促和谐”活动,依靠每个网格“一人四员”调解力量,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程序。今年以来务前社区共排查矛盾纠纷3起,调解矛盾纠纷3起,未出现一起因矛盾纠纷引起赴县以上访的情况。人口管理信息化。务前社区为辖区2228户群众建立《百姓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人口、房屋、计生、医保社保、群众诉求、矛盾纠纷等详细情况,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动态更新。《百姓档案》的建立为务前社区网格化管理打下了扎实基础。社会维稳动态化。依托社区资源,全面整合社区“一人四员”及原有的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城管协管员等力量,组成社区综合服务管理队伍,与党建、卫生、治安、城管、信访、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等社区工作一并纳入服务平台,全面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实行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的优化整合,对管理网格实行定人、定网、定奖惩,严格落实网格责任,将网格责任具体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促进社会维稳网格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3、落实责任,全力保障。一是明确责任,明确了各村、社区书记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二是加大投入,抽调政法综治线7名工作人员,安排2万元工作经费保障办公室运转。同时投入1万元进行务前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彰显的亮点 工作中彰显的亮点是对社会维稳工作做到早预防、强稳控,“网格维稳包干”,保社会和谐稳定。我街道近年发展快速,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等引发矛盾比较突出,务前社区也同时存在这样的矛盾纠纷和存在一些参战退伍人员等重点信访对象。因此,街道以推进“网格化管理,构建和谐型社会”工作为抓手,高度重视维稳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新矛盾的预防化解方法,利用“一人四员”承担维稳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等职责,按照网格包格包户,开展维稳工作,切实做到早预防、抓重点,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今年以来务前社区未出现一类赴县以上访,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街道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事情,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的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其他试点乡镇的先进做法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倍努力,大力改进,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重点做好工作:

1、抓好“一人四员“的培训教育管理。对参与网格管理服务的力量进行整合,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更好推进服务的深入开展。

2、抓好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在前期集中输入《百姓档案》等信息情况下再搜集、再完善,做好各类信息的及时补充、完善和更新。

3、在全街道各村和社区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网格化管理工作。目前务前社区试点工作基本结束,下一步待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后在全街道各村和社区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网格化管理,构建和谐型社会。

11.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十一

关键词:工资协商制度;和谐;劳动关系

一、工资集体协商的涵义

由于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的提法最初表现在有关法律之中,而且学术界对其涵义研究的很少,同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孙祖芳教授认为,工资集体协商是在我国法律保护和约束下,通过企业(雇主)与工会(工人)之间的谈判来决定工人工资的一种工资决定方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集体协商执行办法》中将工资集体协商定义为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就工资分配形式、制度、标准及支付方式方法等事宜平等协商后,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签订的工资集体协议的行为。

二、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行的特点

(一)我国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方面的相关立法滞后

目前,我国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而在劳动法中,其侧重点是在个体劳动者的权利的保障,其所涉及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条例少之又少,此部法律所规定的条例也相对过于原则化,且在对集体合同的规制中没有强制性的规制,这就大大减弱了此部法律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强制性,正是由于法律依据的先天不足致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时时受到阻碍。

(二)我国工会职能弱化

工会组织是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者和代表者,其存在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工会组织通过与雇主进行平等的交涉,在谈判过程中和雇主处于同一平台,双方拥有同等地位。也正因如此,工会组织才能和劳资双方进行各种协商,从而签订符合劳动者和雇主双方利益的合同。但如今一些企业在改革中将工会组织取消掉,也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工会组织,但是工会的职能完全没有跟随经济、市场的发展而变革、完善。

(三)我国企业、雇主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企业、雇主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一些企业经营者只要一谈到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完善他们就回避或者根本就毫不关心。雇主多数认为,企业是自己的工资待遇、劳动环境等均是由我一人决定,根本就不存在协商一事。因此,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制定采取躲避甚至是借口不谈。多数企业、雇主不知道应该怎么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只有很小部分劳动者在企业中积极推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内在动力不足

由于在劳动者和企业两者之中,劳动者是处于弱势的地位。企业有着工资的制定权利,大多数的雇主将工资的制定,作为一种管理人事的手段和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等,各个劳动者本身都没有意识要与企业协商工资,企业方面内部的动力也不足。因此职工本身意识的提高,是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主要动力。

三、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路径

(一)严格遵循《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对员工的工资薪酬状况、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险等问题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劳动者在维护自身合理权益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各企业应严格遵循《劳动合同法》中集体协商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员工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企业,应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而一些中小企业,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企业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利益关系。对于一些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应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引导企业员工对工资待遇等问题进行集体协商,同时明确劳动合同中的各项义务及权益,有效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

(二)建立健全工会组织

应加大各企业中工会组织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制度体系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应认识到工会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政府工会组织应经常到企业工会中走访、视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应加强工会组织的宣扬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工会组织的重要性,了解《工会法》中的相应规定,并鼓勵企业员工积极加入各种工会组织,能够更好的维护自身及其他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同时我国应健全《工会法》,确立工会组织的独立性,以便工会组织更好的行使谈判权利。国家及政府应尽快推出《工资集体谈判法》,保障工会组织的谈判权力。

(三)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很多企业领导及员工对工会组织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使工会组织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对此,企业应加强对工会的重视。首先,鼓励职工代表同企业管理层进行谈判,为普通员工创造发表自己意见的平台,提高普通员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可程度;其次,对于劳动关系比较复杂的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应与职工代表大会相互配合,保证自身的谈判权力;最后,对于私人企业,工会组织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先导作用,组织职工代表同企业管理层就相应权益问题进行谈判。总而言之,工会组织的主要作用就是谈判,只有使工會的谈判作用得以保障,企业员工才会对工会组织认可。

(四)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一个好的制度必须要通过国家强制力来对其进行规制,这样才可更好的发挥效用,而国家强制力最主要的就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相关法律法规,是工资集体协商真正发挥作用,推进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重要前提。

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企业劳动关系改善的作用

(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能够有效维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

劳动人民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维护企业员工利益的基础。倘若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不能得到相应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其经济地位及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违背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十分不利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共同协商的方式,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薪酬待遇等依法进行合理安排,能够有效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这是由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制度依据,有助于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利益关系,将企业管理者、员工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随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企业员工权益的有效保障性越来越明显。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仅使企业员工的工资薪酬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减少了社会上劳动纠纷现象的发生,有效的改善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劳动纠纷案中,大多是由于员工的工资薪酬和福利保险等问题引起的,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推行是建立在员工认可的基础上的,维护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合法利益,能够大大减少劳动纠纷案件的发生,同时对劳动关系的紧张状态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有助于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平共处,促进企业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玲花.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

[2]杨静.企业职工权益维护策略——基于三方合作模式的构想[J].求实.2010(10).

[3]祁慧丽.浅议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05).

12.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十二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有机结合, 综合利用GIS、GPS、RS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 建立完整闭合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 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城市案件派遣延伸到社区。按照国颁标准, 整合管理资源, 开发适配实用的系统应用软件, 搭建了市级平台, 利用电子政务网络与市直有关部门进行数据交互, 并利用公网将网络延伸到区属责任单位和社区, 形成了面向全市、条块结合、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应用系统。

20万城市部件纳入数据库。按照国家标准, 将主城区内4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部件进行测绘定位, 完成了8大类212小类共20万个城市部件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工作。采用单元网格技术, 结合宣城市区自然地理布局和村 (社区) 行政区域划分现状, 将390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划分为57个采集责任网格。

百部“城管通”无线传信息。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标准》, 基于无线3G网络, 以电信3G智能手机为原型, 与中国电信安徽公司等企业合作研发了100部无线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输入网格化地理数据, 使之具备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数据同步等功能, 为网格化采集城市问题责任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13.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十三

业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的。我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对于实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关系的体会和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谈到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首先应该明白“和谐”的具体含义。所谓“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惠互利、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具体到一个企业中,相辅相成、互促互补的双方无疑就是职工和企业,其关系融洽,则会实现共赢;反之,职工怨气冲天,对企业存在不满甚至敌对情绪,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就会遇到困难,企业形象就会大受影响。作为企业管理者,只有真正明白和理顺了这种关系,才能正确对待并认真实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这样,在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便自觉形成了“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我与企业共荣辱”的主人翁责任感,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创建和谐企业的主要角色中,职工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职工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正是职工参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厂务公开的实施,让职工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其他有关事项,各方面情况运行良好的,广大职工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增强信心,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存在问题的,通过职工的反馈,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行之有效。同时,广大职工在看到自己的建言得到了重视和实施后,会更加信任企业,拥护企业,热爱企业,毋庸置疑,企业劳资双方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在企业日常管理的对象中,职工是重要主体,也是实施的主体。因此,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若没有职工的充分认可,其实施难度、成效是可想而知的。企业应激励职工不仅仅扮演执行者的角色,同时应扮演部分管理者的角色。企业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如果能够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就会既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制定管理制度的初衷,又能将职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和呼声予以充分考虑,这样以来,各种制度的可行性和执行效果肯定会很好的。此外,合理化建议征集也是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因为企业人员构成中职工占多数,其分布在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区域,他们所掌握的信息量有时是企业管理方难以达到的,如何将这些信息为企业所用,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无疑是一种好形式。企业应鼓励职工在企业的管理方法、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等方面大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集职工众人之智所带来的效益有时是惊人的。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职工的发明创造给企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事例。有些企业在对职工的发明创造进行精神奖励时,采取了“以职工姓名命名操作法”的表彰形式,此举能极大地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主人翁地位的归属感,对于企业来说,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地获得了职工的认同,进而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奠定了群众基础。

众所周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职工代表大会是实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一方面职代会是《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赋予职工特定的权利,另一方面职代会的举行有其严格的流程,而且职工代表在一定层面上是职工群体中群众威信高、综合素质高的人,能够就有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较强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这种渠道,加强企业和职工间的沟通协商,能够有效地避免职工与企业发生直接冲突,为相关事情的解决提供缓冲的空间,有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向职工公开透明,会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暗箱操作”的嫌疑,进而转变为“阳光操作”。尤其是对于一些民营企业来说,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层面越多,力度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尊重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其对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除保留职代会这种主要形式外,可充分利用厂务公开栏、企业网站、企业负责人微博、企业电子屏等公开形式,增强公开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并积极深入到职工中间开展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考察民情,广泛听取民意,大力集中民智,让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对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切实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14.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十四

——省领导来我市视察汇报

沱江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位于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全市国土面积13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98万亩。全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总人口50.76万人。近年来,沱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有效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保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党的建设。

一、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民营化改革。沱江市按照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要求,从1997年开始,在三峡市率先对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民营化改革,全市原有412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通过实行“企业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而转制为民营。

在改制过程中因企制宜实行“三个一批”:一是依法破产,盘活一批。对技术落后、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和民营化重组。二是股份改造,转让一批。特别是对原有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企业,通过经营者回购职工股、国有股的方式,由经营者集中控股经营,实现经营者高持股、高风险、高回报。沱江酒业公司、三宁公司总股本的60%以上转让给了经营层,助力公司国有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经营层。三是卖断产权,出售一批。对既无当家产品、又属传统产业、重组盘活困难的企业,采用整体拍卖、一次卖断的方式彻底改革。

通过全面改制重组,全市近3亿元的土地、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被盘活,安置职工再就业1万余人。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后,结束了过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沱江酒业公司改制后近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5%,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1.45亿元,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

(二)以启动民间资本为重点,加快推进全民创业。在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体制创新的同时,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同时结合沱江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按照“无歧视”原则和“放胆、放手、放开”的要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经营范围上除国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外,一律放开,对民营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规模,不限发展形式,不限经营方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持“五个鼓励”,即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和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济、领办民营企业;鼓励国有企业经营者持大股,或买断企业产权;鼓励外地民营企业到沱江投资兴业,并视同外资企业对待;鼓励现有民营企业上规模、搞技改、开发新产品;鼓励个体业主购买、兼并、租赁国有集体企业。对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之后,不再定税收目标任务,实行依法征税;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费一律按下限收取或者给予减免,对新开办民营企业实行一定时期的扶持政策;对下岗职工兴办民营企业给予税费优惠,这些优惠政策极大地激活了民间投资,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加快了县域经济市场化、民营主导化、投资社会化进程。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8628户,从业人员14156人,资金数额16383万元。共有私营企业637家,投资人数1854人,从业人员16999人,注册资金66374万元。

二、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

(一)培植优势产业,形成集约发展的产业群。大力实施“511”工程,重点扶持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5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化肥、水泥、高比容化成箔、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墙地砖、优质米、优质棉产品、优质白酒、啤酒、精炼食用油、食品罐头等11大类优质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沱江酒业、天颐食用油、鸿新食品、隆华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年产白酒4万吨、加工油料作物60万吨、果蔬罐头8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以湖北化肥、三宁、开元、香青为代表的农化和精细化工产业群,年产尿素60万吨、合成氨45万吨、碳酸氢铵30万吨、磷肥18万吨、烟草专用肥2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以奥美、稳健、朝阳、大江、帝元为代表的纺织产业群,年加工棉纱3.2万吨、年产药纱片4600万包、药纱布4500万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以亚泰、金泰、宏泰和助力、洪森为代表的建材产业群,年产墙地砖1000万平方米、水泥150万吨、高密度纤维板10万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以南辉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群快速成长,年可生产化成箔600万平方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2004年,全市68家规模以上ひ灯笠低瓿晒ひ底懿?5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市属64家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1亿元,增长26.2%。

(二)推进技改扩规,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加大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近年来每年投入骨干企业的技改资金在1亿元以上,酒业公司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项目主体车间、锅炉车间已进入施工阶段。三宁公司12万吨合成氨平衡改造项目正加紧建设,精甲醇项目投产后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生料磨改造项目已竣工投产。以信息化带动科技创新,酒业公司被列入全国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是湖北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公司采用全国同类最先进的电脑自动勾兑成型计算机系统,使酒液一次勾兑成功率达95%以上。沱江酒业、三宁化工被列入全省“三个一批”中的重点企业。沱江酒业、三宁化工、三峡奥美、长松钢厂、南辉科技等5家企业被三峡市列入40家重点工业企业加以扶持。

(三)培植精品名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和新产品开发战略,先后制定了沱江市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市属重点企业大力研究开发新产品,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精品名牌。沱江酒业公司开发出39度、35度、30度、28度系列沱江大曲,先后多次荣获国内外质量大奖,是湖北省首届名牌产品,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南辉公司研究开发的铝电解电容器等关键性原材料——高比容铝电极箔,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沱江市共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6件。沱江大曲系列白酒、三峡星食用植物油、九龙仙米等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

(四)发展外向型工业,拓展企业市场空间。落实鼓励企业出口创汇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和出口规模,全市初步形成医用纺织、食品饮料、化工三大出口创汇产业,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15家,150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澳洲及东南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沱江市外贸出口企业的个数和品种在三峡各县市区中居第1位。今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出口850万美元,增长93.6%。

三、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农协调互动发展

近年来,沱江市坚持把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3%。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居湖北省第3位、三峡市第1位。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650元,净增500元,同比增长15.9%。

(一)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群。沱江市始终把发展、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来抓,按照大中小并举、高中低档并重的原则,逐步形成了粮油加工、棉纺加工、果蔬加工三大企业群。近几年,全市共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计划投资总额14.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先后有香港奥美、稳健、台湾鸿新、江苏绿康、浙江隆华、湖南亚华、湖北天颐、日本甲东株式会社等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品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落户沱江。

(二)建设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前置车间。引导农民树立“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农业就生产什么”的新理念,推动农产品生产向加工主导型转变。围绕优质稻、双低油、优质棉、水果、水产品、蔬菜、畜禽、速生丰产林等八大主导产业,以“一江两河三线四区”为轴线优化基地布局,全市形成了西北丘陵岗地以水果为主,中部平畈以粮油、水果、畜禽为主,东南平原以棉花、沙梨、水产为主,“四湖”地区以水产为主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建成了40万亩商品粮、18万亩优质棉、30万亩双低油、60万头生猪、600万只家禽、15万亩柑桔、10万亩沙梨、11万亩水产品、10万亩专用蔬菜、8万亩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先后颁布了优质稻、柑桔等大宗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安福寺镇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问安、仙女万亩无公害优质油菜新技术推广示范片,滕家河万亩无公害蔬菜新技术推广示范片,白洋沙湾2万亩无公害柑桔新技术推广示范片。有近30件农产品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培育出了“百里洲梨”、“白洋柑桔”、“七星台大蒜”等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确立契约关系,农户按合同生产,企业按合同收购,既使龙头企业有可靠的原料保障,又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鸿新、隆华、天颐等骨干龙头企业分别与农户签订了协议,承诺了最低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仅全市粮食加工购销企业今年就与农民签订订单16万亩,定购粮油6万多吨。另一方面,积极扶持农村经纪人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全市涌现出农村经纪人1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2%,年经销额达10亿元以上。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得到大力发展,全市共组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营销联合体等组织86个,网络市内外农户5万多户、外地经销客商1万多人。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党建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沱江市被湖北省委表彰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干部述职时述学、群众评议时评学、组织考察时考学”的督学制度,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会议上得到曾庆红同志的充分肯定;在农村党员中开展的“党员联户责任区”活动,被中组部《组工信息》以正刊的形式在全国推广。

(一)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沱江市委精心组织,完成了市、镇、村三级换届,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深入开展争创“优秀领导集体”活动,激发了领导班子整体活力。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年轻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的办法》。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四权”为重点,完善了群众实名举报反馈制度,规范完善了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和辞职辞退制,实行了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聘用制、任期制。开展了选派优秀干部外出谋职招商活动,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各镇(街办)党委普遍推行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政务公开制度,制定了实施细则,规范了工作方式和程序,健全和完善了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干部工作行为,有力提高了党政领导班子的协调发展能力、组织带动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和民主理事能力。

(二)深入抓好“五好”创建活动,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全市涌现出一批“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沱江市问安镇党委、董市镇平湖村党支部分别被评为湖北省“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组织。在农村广泛开展“双建双带”活动,大力推行“三会一区”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联系大中专学校“送出去学”、挂靠办班“请进来教”、依托市委党校等阵地“自己培养”等措施,近两年有60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中专以上学历培训,全市村“两委”班子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25人,占成员总数的65%,全市村级干部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其中有480人获得农民技师、农民技术员职称。针对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及后继乏人等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取公开考录的办法,先后从972名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干部291人。积极推动社区打破条块分割、责任单一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各镇(街办)党委牵头、社区党组织实施、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马家店街办五柳树社区、七口堰社区党总支分别被省委和三峡市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三峡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

(三)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化农家怨、解农家难、助农家富”为主要内容的“民情走访”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其作法在全省“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总结暨表彰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今年又开通了“民情365”服务热线,拓宽了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认真落实“两个务必”,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市委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开展以“联系一个企业(村)、跟踪一个客商、引进一个项目、培植一个大户”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通过强化领导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使市级领导既是工作的决策者,更是落实的责任人。在镇(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中开展了以“热心服务、安心基层、贴心群众、齐心共事”为主要内容的“四心”教育活动。

(四)积极开拓创新,大力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一是坚持不懈做好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联系员的工作。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及时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帮助率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已组建党组织的企业91家,其中建立党委4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85个,具备条件的企业100%建立了党组织。二是大力开展“双培双推建双强”活动。努力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把生产经营管理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推荐下岗职工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推荐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进入企业经营管理层,建设一支岗位技能强、模范带动能力强的党员人才队伍。近年来,全市先后有286名生产经营管理能手和技术骨干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18名条件成熟的被吸收入党。三是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员共为企业提合理化建议4317条,帮助企业改变项目决策60多项,避免损失2400多万元。

(五)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己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沱江市加强纠风和执法监察工作,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在市直单位和部门中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促进了政令畅通和公务人员勤政高效。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着力推进四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四项制度(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实行挂牌招标拍卖、建筑工程项目公开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完善四个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招投标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全面推进四个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开展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

沱江市和谐推进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

15.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篇十五

关键词:教师;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措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新时期,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责,还肩负着构建和谐校园的神圣使命。

一、教师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1.学校科学发展的依靠者

教师是影响学校和谐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培源教授说过:“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如何。”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推动者,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有教师的和谐。只有教师和谐发展了,学校才能和谐发展。

2.和谐校园建设的践行者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是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主导者,是和谐校园活动的参与者,是和谐校园环境的保护者。因此,和谐校园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者

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操守、仪表风度等方面,教师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学生,它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还可能影响其一生。

二、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民办高校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为民办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队伍组成结构不合理

(1)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兼职教师比例过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开始发展壮大,但总的来说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仍然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2)专职教师组成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目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原普通公办高校、成人高校、军事院校离退休教师,一部分是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从其培养的学生中吸纳的优秀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近年来招聘的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公办高校毕业生。总体来看,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极不合理: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70%,中青年教师(31岁至45岁)占15%左右,中老年教师(46岁至60岁)占10%左右。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寥寥无几,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近年来逐步上升,但本科和专科学历人员仍占很大比重。当前,民办高校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较小且多为离退休教师,讲师和助教的比例偏高。

2.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

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实行聘任制,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职教师。这种机制在降低办学成本以及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专、兼结合,以聘任制为基础的教师队伍结构也存在不少弊端。一是队伍稳定性差,双方互炒鱿鱼的现象十分普遍,往往出现高水平的想跳槽、低水平的怕被淘汰的现象;二是限于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障,特别是发展前景方面不如公办院校,民办高校一般很难吸引年富力强、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前来任教。因此,民办高校要想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意识和热爱民办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还任重道远。民办高校现有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退休人员中聘用的,这些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能力较弱,身体素质较差;还有一部分是从高校聘请来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虽年富力强,但多数都是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去,且兼职教师与民办高校是一种临时雇用关系,流动性极大;中青年专职教师看到民办高校在社会认可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有很大差距,随时都有可能“另攀高枝”。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教师来源复杂、流动性大,难以形成统一、和谐的教师队伍,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体现在业务能力方面,一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内容滞后,科研水平低下,对学生管理松懈。体现在管理水平方面,形式主义严重,只做表面文章,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缺乏整体性和联系性。体现在师德方面,一些教师缺乏奉献精神,育人意识不强,功利主义严重,严谨治学能力不足。

三、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

民办高校进行和谐校园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培育高素质人才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对其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民办高校还没有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稳定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师队伍难以承担起和谐校园建设的重任,尽管不少民办高校也采取了很多和谐校园建设的措施,但由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导致一些有效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可以说,民办高校教师还不能完全起到学校科学发展的依靠者、和谐校园建设的践行者以及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者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进行和谐校园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民办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举措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受社会大环境、学校、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里仅从民办高校的角度,探析其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措施。

1.树立科学人才观

民办高校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坚持“学校发展依靠教师,学校发展为了教师,学校发展的成果为教师所享”的原则,树立“人才是高校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发现、引进、培养、聚集、激励优秀人才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最关键的战略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优化专、兼职教师比例。从长远看,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更符合今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民办高校要积极吸纳一批德才兼备,能带领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优化专、兼职教师比例,降低对公办高校师资的依赖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民办高校就必须为引进人才创造畅通的渠道,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环境。

(2)优化专职教师结构。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明显不合理。因此,民办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注意:对青年专职教师的招聘坚持“择优选聘和注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聘用标准以“是否具有可塑性,是否具备培养潜质”为依据;对中年专职教师的招聘坚持“骨干型”原则,以中级职称以上、具备丰富教学经验且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校教师为聘用主体;对退休专职教师的招聘坚持“专家型”原则,在确保最基本的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以资深教授为聘用重点。

(3)严格履行教师聘任制度。民办高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就必须严格履行聘任制度。《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民办学校自主聘任教师、职员。民办高校聘任教师、职员,应当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

3.提高教师待遇

民办高校之间以及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靠什么?靠的是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1)待遇留人。落实教师的各项基本待遇是保证民办高校具有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本前提。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民办高校要为教师落实各项基本待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妥善解决教职工的职称评定、住房、养老、医保等问题,实行“劳动报酬从优、生活待遇从优、政治待遇从优”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激励广大教师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实现教学创新。

(2)事业留人。民办高校应建立起教师队伍激励机制,使教师热爱民办教育事业,愿意为民办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民办高校应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树立起“没有教师的参与就没有学校的发展”的观念。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要体现出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而不是“雇员”或“打工仔”。因此,民办高校要通过民主管理机制,使教师充分享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将责任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

(3)感情留人。教师属于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各种文化思潮较多,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实现,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强烈,因此要重视对教师感情因素的培养。民办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感情投入,对教师要热爱、关心、理解、尊重、信任,要注重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心情舒畅,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加强教师培训

民办高校在教师培训方式上应注重灵活多样和个性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师德培训。合格的民办高校教师不但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为祖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具有时代特点的良好的道德意识。二是业务培训。民办高校对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可借助传统的公开课、校内短期专门培训等,也可以采取个别指导、集体备课等措施。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加强对外交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这样,不仅能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能提升学校的形象,从而使教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原因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教育,2007,(1).

[2]曹剑.对优化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9).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上一篇:消防改革的调研文章下一篇:酒吧员工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