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精选15篇)
1.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 篇一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的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若某次数学考试标准成绩定为85分,规定高于标准记为正,某位学生的成绩记作:-3分,则这名学生的实际得分为。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幅地图两地的图上距离是6cm,实际距离为240k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4、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41.3立方米,与它等地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米。
在一个高24厘米的圆锥形量杯里装满了水,如果将这些水倒入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形量杯中,水面高()厘米。
5、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儿歌中青蛙的只数与对应的腿数成()比例关系。
6、两个相互咬合的圆形齿轮的齿数之比是4:3,其中小齿轮有24个,则大齿轮有()个。
7、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cm,高事5cm,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立方厘米。
8、、一个圆柱形油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已知这个油桶的底面半径是10厘米,那么油桶的高是()厘米。
9、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米,把它截成相等的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厘米。原来这根圆木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0、聪聪在同一时刻测量了直立在太阳下的四根竹竿的影长,结果如下:
竹高(米)0.20.50.81
影长(米)0.411.62
如果聪聪在这一时刻测得一根竹竿得影长为0.9米,那么这根竹竿的高度为()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新课标第一网
1、-5,-45,+7,,1.3,0,-不是正数有()个。
A、2个B、3个C、4个
2、下面()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
3、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A、30B、0C、60
4、如果y=5x,那么y和x成()。
A成正比例关系B成反比例关系C不成比例
5、不能与3,6,9组成比例的数是()
A、2B、12C、18
三、解答题(共17分)
1、在○里填上“>”、“<”、或“=”(2.5分)
-3○1-5○-6-1、5○--○00○5%
2、想一想,旋转上面五个图形,会得到下面的那一种几何体,用线连一连。(2.5分)
3、分别按3∶1和1∶2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3分)
4、(1)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6分)(2)计算下面圆锥体的体积。(3分)
(单位:厘米)
四、解比例。(每小题4分,共16分)
(1)x(6)=7(10)(2)15∶3=12∶x
(3)4(3)∶10(9)=x∶5(3)(4)
五、应用题(共37分)
1、修建一个圆柱形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内壁和下底面抹上水泥,
(1)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分)?(2)这个水池最多能装多少升水?(3分)
2、教学楼的实际高度为3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的高度比是50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5分)
3、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用了多少吨水?(用比例知识解答)(5分)
4、一个圆柱形的沙堆,底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着堆沙子在10米宽的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7分)
5、在一副比例尺为1: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城市高速路的距离是5.5厘米,在另一幅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这幅地图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7分)
6、妈妈的茶杯这样放在桌上(如下图,底面直径8厘米,高15厘米)
(1)这只茶杯占据桌面的大小是多少平方厘米(2分)?
(2)怕妈妈烫伤手特意贴上这条装饰带(图中阴影部分),宽5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2分)
(3)把一个底面直径为4厘米的实心金属圆柱放入茶杯中,杯中水面比原来升高3厘米,求金属圆柱体的高是多少厘米?(4分)
2.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 篇二
一、“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存在的问题分析
仔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并辅之于学生访谈、教师研讨, 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数学思考的方法缺失
(二) 意义建构的过程模糊
(三) 图形观察的空间观念薄弱
针对图表式开放题, 很多学生题意理解不到位。如这样一道题目:在下面正方形中各画一个学过的图形, 使它的面积正好等于正方形的一半 (见图2) 。学生画出的图形类型相同, 也有部分学生画出的是一个组合图形, 原因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之间关系不够熟悉, 缺少转化经验。例如平行四边形。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 只能靠亲身经历,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才能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经验。回顾、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 教师是“眼中有物而无人”, 知识强于活动, 结果优于过程, 更多地关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围绕“双基”开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扎实的, 但往往会让解题经验替代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表现在测试中,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 但对于图表式、对话式的试题及开放性问题失分率较高。
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
教师要想从“眼中有物”转化为“眼中有人”, 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就要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线教师, 首先要明晰教材的内涵, 用好教材, 才能积极探索“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策略。
(一) 对接生活——在经历生活数学中积累实践性经验
对小学生来说, 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在上小学之前, 他们已经遇到过许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例如, 跟父母去超市购买物品, 在生活中看到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知道什么时候播放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的电脑等, 这些活动为他们建立数量和几何形体等初步观念提供了经验, 尽管这些经验是不系统的、非纯数学的, 甚至是模棱两可的。对此, 教师就要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 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对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数学经验进行数学化提升, 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 使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 才能帮助学生生成新的数学经验。
翻阅小学数学教材, 一年级上册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认识物体和图形、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等数学内容。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认知起点, 借助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经验逐渐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为例, 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是几何图形学习的起始课。有教师在教学时, 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喜羊羊”带来的百宝箱, 并出示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第一个环节,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揭示概念。第二个环节,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模型, 让学生认一认, 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让学生亲自去摸一摸, 加深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第三个环节, 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 从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通过三个环节的活动, 从观察实物图揭示概念模型图到形成表象, 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 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二) 自主探索——在经历体悟数学中积累探究性经验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数学体悟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创设自主探索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亲历探究性活动, 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在进一步体验、感悟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 强调对学生获得经验的回顾梳理, 通过归纳、概括和总结等方式, 让新经验自主建构于原有经验体系中, 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如像鸡兔同笼问题、植树问题、运算定律等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以“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 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体悟到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例如,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 这一课时, 首先出示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 两端都栽, 可以怎样植?并让学生把想法用线段图和表格以板书的形式表示出来。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得出规律:“两端都栽”的时候, 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并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 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 也有利于学生从植树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及时地将线段图上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加以总结, 为解决多样化的类似数学问题奠定基础。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拓宽思路, 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三) 动手操作——在经历综合数学中积累活动性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每一册都设置了“综合与实践”内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随机摸球、统计、地面拼图等综合性较强的内容, 都要求学生以多种经验参与其中,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 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 四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 笔者做了以下改编:
1. 创编例题, 选择趣味内容作为统计教学的材料。
教学时, 笔者选择中国在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上的奖牌数作为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两届奖牌数的讨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 从中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2. 动手实践, 探究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在初步认识、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 比较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的优缺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图分析能力。
3. 展望前景, 感受统计知识的趣味性。
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及绘制好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 笔者提出问题:根据中国队在前两届奥运会的表现情况, 你们认为2016年奥运会中国队的表现会怎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感受到统计的趣味性。
上述统计教学中, 教师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提取信息、解释问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在经验积累中掌握统计的知识与技能, 思维获得了较好的训练。
(四) 交流反思——在经历思维数学中积累方法性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 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预测结果、探究成因, 而学生思考的活动经验是通过分析、归纳等获得的。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适切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 猜测数学结论, 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积累和提升策略性与方法性经验。
例如, 四年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的教学, 教师可以分两步新授教学。
第一步,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 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 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 篇三
二、“明辨是非”我会判。(8分)
三、“择优录取”我会选。(12分)
把它改写成数值的比例尺是( )。
A. B. C.
3.骑车的速度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有一种手表零件长4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
A. 25∶1 B. 1∶25 C. 1∶100
四、“神机妙算”我会算。(12分)
五、“动手操作”我会画。(15分)
六、 “解决问题”我真行。(每题6分,共36分)
解析:图①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不能直接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巧妙解答:
解法1:我们可以“借”一个与图①同样的图形,把两个“不规则”的形体变为“规则”的长方体(如图②),这样所拼成的长方体就是这块不规则形体的2倍。先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再除以2就是图①的体积。即:16€?0€祝?2+8)€?=1600(立方厘米)。
解法2:把图①中的形体分成两个部分,如图3 ,下面是一个高8厘米的长方体,上面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把上面这个不规则形体平均分成两部分,即将右上角剪下高为(12-8)€?=2(厘米)的部分,再把剪下的部分拼到原图的左上角,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为8+2=10厘米的新长方体,所以原图的体积是:16€?0€?0=1600(立方厘米)。
解法3:把图①前面的梯形看成是底面,原来的宽当作高,那么原图的体积就是底面积乘高。即:(8+12)€?6€?€?0=1600(立方厘米)。
4.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四
题号12345678910
选项
1、P(x,5)在第二象限内,则x应是()。
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有理数
2、若y轴上的点P到x轴的距离为3,则点P的坐标是()。
A、(3,0)B、(0,3)
C、(3,0)或(-3,0)D、(0,3)或(0,-3)
3、若点P(a,b)的坐标满足关系式ab>0,则点P在()。
(A)第一象限(B)第三象限(C)第一、三象限(D)第二、四象限
4、已知A(-4,2),B(1,2),则A,B两点的距离是()。
A.3个单位长度B.4个单位长度C.5个单位长度D.6个单位长度
5、将点P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点P′,则点P′的坐标为()。
A.B.C.D.6、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1,-1)、(-1,2)、(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
A、(2,2)B、(3,2)C、(3,3)D、(2,3)
7、下列语句,其中正确的有()。
①点(3,2)与(2,3)是同一个点②点(0,-2)在x轴上③点(0,0)是坐标原点④点(-2,-6)在第三象限内
A、0个目B、1个C、2个D、3个
8、如图,与①中的三角形相比,②中的三角形发生的变化是()。
A、向左平移3个单位
B、向左平移1个单位
C、向上平移3个单位
D、向下平移1个单位.9、坐标为(x,x–1)的点一定不会在第()象限。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0、如图,小明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40米,再向南走30米到达点M,如果点M的位置用(-40,-30)表示,那么(10,20)表示的位置是()。
A.点AB.点B C.点C D.点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一张电影票的座位5排2号记为(5,2),则3排5号记为。
2、点(-3,5)到x轴上的距离是_______,到y轴上的距离是_______。
3、将点(0,1)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
4、点P(a+5,a-2)在x轴上,则P点坐标为。
5、若点P在第二象限,则点Q在第象限。
6、已知(,)点在轴的左侧,且││=3,││=2,则点的坐标为。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1-2a,a-2)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的值为________。
8、学完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李宇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了下列一些体会:
①如果一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为零,则这个点是原点;
②如果一个点在轴上,那它一定不属于任何象限;
③纵轴上的点的横坐标均相等,且都等于零;
④纵坐标相同的点,分布在平行于轴的某条直线上.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有(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三、解答题.(共46分)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请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本题4分)
2、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参观了红星村果树种植基地(如图).他从苹果园出发,沿(1,3),(-3,3),(-4,0),(-4,-3),(2,-2),(6,-3),(6,0),(6,4)的路线进行了参观,写出他路上经过的地方,并用线段依次连接他经过的地点。(本题8分)
3、如图,(1)请写出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房子的A、B、C、D、E、F、G的坐标。
(2)源源想把房子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你能帮他办到吗?请作出相应图案,并写出平移后的7个点的坐标。(本题8分)
4、已知直线AB与两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0,-3),且三角形OAB的面积为6,求点B的坐标。(本题8分)
5、一长方形住宅小区长400m,宽300m,以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为原点,过原点和较长边平行的直线为x轴,和较短边平行的直线为y轴,并取50m为1个单位.住宅小区内和附近有5处违章建筑,它们分别是A(3,3.5),B(-2,2),C(0,3.5),D(-3,2),E(-4,4).在坐标系中标出这些违章建筑位置,并说明哪些在小区内,哪些不在小区内.(本题8分)
6、如图,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2,8),(–11,6),(–14,0),(0,0)。
(1)计算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2)如果把原来ABCD各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增加2,所得的四边形面积又是多少?(本题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
选项BDCCBBCADB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5)
2、5,33、(0,-1)
4、(7,0)
5、四
6、(-3,2)或(-3,-2)7、18、①②③
三、解答题新课标第一网
1.略
2、他路上经过的地方:葡萄园,杏林,桃林,梅林,山楂林,枣林,梨园,苹果园.图略.3、(1)(2,3),(6,5),(10,3),(3,3),(9,3),(3,0),(9,0);
(2)平移后坐标依次为(2,0),(6,2),(10,0),(3,0),(9,0),(3,–3),(9,–3).4、因为点A的坐标为(0,-3),所以OA=3,设B点的坐标为(a,0),则OB=,又因为三角形OAB的面积为6,所以,所以。所以B点的坐标为(-4,0)或(4,0).5、在小区内的违章建筑有B、D;不在小区内的违章建筑有A、E、C6、(1)80(可分别割成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或补直角三角形成长方形)。
5.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 篇五
一、填空题
1.有一个圆柱体高6厘米,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2.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31.4厘米,侧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3.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9.42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4.一个圆锥体,底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体积是31.4立方分米,它的高应是()。
5.做一节底面直径为10厘米,长为95厘米的烟筒,至少需要一张长()厘米,宽()厘米的长方形铁皮。
6.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切、拼,就能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因为,长方体体积=(),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
7.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高和体积都相等,那么,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圆锥体底面积的()。
8.把一段圆柱体木料加工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的()。
二、判断题
1.圆锥体的体积比等底高的圆柱体体积少。()
2.如果一个圆锥体底面积不变,高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3.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需要削去这个木块的。()
4.一个圆锥体底面的半径是9厘米,高是1分米的,它的体积是:1=84.78(立方厘米)
三、计算下面各题
1.图1是个圆柱体,求它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2.图2是个钢管的示意图,求它的体积(单位:厘米)。
3.图3把一根圆木锯成一半(如图3,单位:厘米),求这个半圆柱木料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填表
圆柱体
(单位:分米)侧面积
(平方分米)表面积
(平方分米)
底面r=3.2h=8
底面d=10h=942
底面c=18.84h=20
五、应用题
1.有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80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10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做一个无盖的圆柱体铁皮水桶,底面半径是25厘米,高是50厘米,做一只这样的水桶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4.一个圆柱形状的土粮仓,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6米,里面装稻谷56.52立方米,稻谷的高是多少米?
6.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 篇六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口算。
59D9 16+70 3+48 43+9
16+70 53D8 46+6 52D8
70D5 7+73 99D9 45D20
81D6 50+40 45D30 69D40
91D50 20+49 69D8 80+20
二、О里填上+或-
34О50=84 25О3=28 52О20=32
69О9=60 27О2=25 50О30=80
三、里填上》、《或=。
37О8+30 35+20О60 53О8+44
43+6О50 75-60О17 89-50О50
四、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连续减6 连续加5
56( )( ) 12( )( )
( ) ( ) ( ) ( )
( ) ( ) ( ) ( )
五、比多少
1、在下面的方框里画△和○同样多
○ ○ ○ ○ ○ ○ ○
2、△ △ △ △ △ △
□ □ □ □ □ □ □ □
△比□少( )个 □比△多( )个
3 ○ ○ ○ ○ ○ ○ ○ ○ ○ ○ ○ ○
△ △ △ △ △
(1) 比一比,是( )多。
(2)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 )的`。
另一部分是比△( )的
(3) ○比△多( )个。
4、○ ○ ○ ○ ○ ○ ○ ○
□ □ □ □ □ □
○和□相差( )个
5、30比20大( ) 48比50小( )
59比50多( ) 40比62少( )
六、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
七、用数学
1、下图表示一所学校足球、篮球、排球的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足球 篮球 排球
(1) 篮球和足球一共有多少个?
(2) 排球比足球少几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我国一湖区有白天鹅89只,黑天鹅60只
白天鹅比黑 黑天鹅比白
天鹅多几只? 天鹅少几只?
7.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 篇七
一、略读课文的课程功能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略读原是用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 必须脚踏实地, 毫不苟且, 才有效益。”从叶老的话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略读课文的课程功能。
1. 精读“主体”的“补充”
“补充”什么呢?简言之, 补充精读课文“主体”的不足。如:人教版六 (下) 第二单元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然而,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地区、民族独具特色, 衣食住行各不相同。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反映的是“节日风俗”, 我们知道除了北京的节日风俗, 还有其他地区的节日风俗;除了“节日风俗”, 还有其他的民风民俗。故除了《北京的春节》外, 教材中还编写了略读课文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各具特色的民居》;反映维吾尔人豪气、豁达、乐观的《和田的维吾尔》。这样, 在文化、民居、人物等方面进行补充, 尽可能全方位地反映“中华民风民俗”。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 精读“准备”的“应用”
“应用”主要指应用精读中学得的阅读方法和获取的知识经验, 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人教版六 (下) 第二单元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在阅读知识与能力方面, 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以时间为经线, 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作为全文结构, 其写作特点是表达顺序清楚明白。二是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情趣盎然, 学生喜闻乐见, 有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有的部分则一笔带过, 其写作特点是详略得当。三是文章有较多的场景描写, 有较强的画面感, 其写作特点是用词准确, 生动形象。以上三个写作特点应在精读课文中习得, 在后面三篇略读课文中加以应用, 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习作表达”为例进行探讨:一是依据单元导语。本单元的导语第二自然段指出:“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它提示了语文学习的重点, 明确了读写训练点。由此, 我们在单元导语中可以看出, 本单元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 准确用词, 生动表达, 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二是依据精读课文。为了达到单元导语中提出的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依据课文的特点及课后思考题, 可将教学目标定为:“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及详写、略写的好处。”由此, 后面三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基本可定为:“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但是, 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各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现列表如下:
所以,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可依据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以及略读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就教学目标达成过程的性质而言, 精读课文侧重于“学会”, 略读课文侧重于“会学”。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教参中指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的提示, 独立阅读、思考、交流, 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 可以是内容的, 也可以是写法的,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 可不必多作要求。”在以上思想的引导下, 略读课文大体上可作如下设计:
1.“提示”引路, 简化课堂结构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 有一段流畅的文字, 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 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 更好地发挥了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如《和田的维吾尔》前的连接语:“提起维吾尔族, 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其实, 除了能歌善舞, 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读读下面这篇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以上连接语中, “还有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在主题内容上进行过渡, 让学生想一想有哪些饶有兴趣的风俗呢?接着提示:“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在文章的内容方面再次进行引导, 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概括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交流”什么, 怎么“交流”, 是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可以交流读后的体会, 也可以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这样情感上铺垫, 能力上迁移, 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连接语, 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既能事半功倍, 提高阅读效率, 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抓住关键, 精读课文重点
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 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 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 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 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 更集中。因此, 我们需要反复斟酌, 寻找准确的着力点, 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如《藏戏》一文, 一是要整体感知课文, 明确课文是按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以“总—分—总”结构安排的:先是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继承和发展。二是可抓住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教学。其一, 表现主要内容的重点句子。如:“那时候, 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 数不清的牛皮船, 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急流中, 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 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课文中的这段话,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 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 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 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 也说明艺术源于生活, 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让学生重点理解这段话, 对感悟后面藏戏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可以作为重点句子加以处理。其二, 体现表达形式的重点句子。对六年级学生来说, 除了阅读文章、理解内容外, 更重要的是学习表达, 特别是略读课文, 此项任务显得更为重要。表达的顺序、表达的方法、语言的风格等等都可以作为重点句子来教学。如:文中“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本句话看似平平常常, 但在全文布局谋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结藏戏的三大特点, 接着用“还是”转折, 介绍了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教学时, 在理解内容与表达形式两个方面抓住重点词句, 以点带面, 层层推进, 提高效率, 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
3. 课外拓展, 增大课堂容量
8.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八
精兵简( ) 天( )海角 鱼( )而入 专心( )志
五( )四( ) ( )( )起敬 ( )拥而至 ( )无虚席
1.含有数字的词语是 ,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 。
2.“像游鱼那样一个一个进入的孩子们对山洞心生好奇而又有些紧张。”这句话画线的部分可以换成词语“ ”。
3.选择一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五、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住薄#?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作家雨果写的。( )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句中的“完全”和“彻底”可以互换位置。 ( )
3.“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中的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
4.“孰为汝多知乎”中的“汝”是“你”的意思。( )
六、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根据提示写名言和诗句。
(1)《左传》中的“ 。”告诉人们做事情应该一气呵成的道理。
(2)春节到了,看到红红的对联,你想到的诗句是: , 。
(3)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正如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说的那样:“ 。”
2.天空撒满了星星。
把星星当作人来写:
3.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聊天的时候, ;看电视的时候, ;写字的时候,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虽与之俱学, 。(选自《学弈》)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 (选自《两小儿辩日》)
2.燕子去了, ; ,有再青的时候; ,有再开的时候。(选自《匆匆》)
3.中国古时候有个叫 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 , 。(选自《为人民服务》)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一些人物,如 的李大钊、 的周总理;我还知道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 和傣族传统的建筑 ;我从《手指》一文中明白了 的道理。
八、阅读课内片段,仔细答题。(7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桃花心木》节选)
1.“语重心长”的意思是: 。你从“语重心长”体会到 。(2分)
2.文中画线部分的“不确定”是指: 。(2分)
3.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不确定”吗?你是怎样对待的?列举实例写一写。(3分)
九、阅读课外美文,认真答题。(13分)
感 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有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尽管我是外国人,可他们还是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约摸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孩子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呢?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 写给谁的 给妈妈 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 “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啊!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的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理所当然:
疑惑不解:
2.请在文中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4.“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中“感恩的另一层意思”指的是什么?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横线画出来。(2分)
5.请你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体验,依照文中孩子们写“感谢信”的形式,再写两句。(5分)
十、习作大舞台。(30分)
9.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 篇九
姓名:_____学号:___
一、写字。(4分)
1、卷面书写。要求整洁、清楚、美观。(2分)
2、将下面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结构匀称,笔画端正。(2分)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二、积累与运用(34分)
1、根据提示写字、词。(10分)
mãiguīpúsàhámátánglángbiānfú)()()()()jiã半()()识快()()奏()净wâi()蓝安()保()()惧()置
2、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用“√”标出。(3分)
禀报(bǐngbǐn)望洋兴叹(xìngxīng)捕蝉(bǔpǔ)矿藏(cángzàng)拱着身子(gōnggǒng)推辞(cíchí)
4、填字成词。(4分)
明察秋()()然大悟万()俱寂银装()裹百()交集如()如醉()山峻岭()虚而入
5、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4分)
⑴我鲜有同龄的伙伴,只好独自玩耍。此句中“鲜”选()①少②新鲜③味道美
⑵“昼出耘田夜绩麻。”此诗句中的劳动要用到的农具是()①木犁②耙③镰刀④锄头
6、“笑”的神态很多,你知道哪些笑呢?请你写下4个来,再根据具体的情景和你的生活体验填上适当的写笑或者笑的神态的4字词语。(4分)
()()()()()()()()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①吴王()只看到自己国家的军事实力比楚国强大,()准备出兵攻打楚。②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大臣们都不同意吴王的主张。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第1题2分,其余每空0.5分,计15分)
1、《长江之歌》中赞美长江有母亲情怀的诗句是:()。
2、《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
3、在《卢沟桥烽火》和《半截蜡烛》中分别写了()期间东西方人民反抗侵略,热爱祖国的感情。
4、鲜明地表现出南宋爱国词人李清照的人生价值取向的诗句是“(,)”;她的另外一首词《如梦令》是常记溪亭日暮,()。兴尽晚回舟,()。(),(),()。
5、告诉我们要多听取别人意见的名言是:()
6、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要(),而且还要(),有()。
7、上半学期中,我们认识了很多人:被日本人民称为 “()”、“()”的聂荣臻将军;法国的()一家保护秘密情报;的诸葛亮;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意大利科学家()。同时我们还知道了现代社会离不开();了解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
四、阅读理解。(17分)
(一)《烟台的海》节选(6分)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句中“数百米重”“十几米远”你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竟”你读出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的海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 ________________。(2分)
3、这段话中把涌浪比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分)
(二)父亲(11分)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洞穿: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请用心阅读,一起来体会题目“父亲”所包含的意思。①“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2分)
②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这样做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③"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0.六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 篇十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身体构造)和(本领)。
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4、昆虫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它能分辨各种气味。
5、各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形状,所以(晶体)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
6、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7、晶体一般都是(固体)形态。
8、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9、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0、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吸走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11、在载玻片上放上(脱脂棉纤维)或用(吸水纸)吸走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水分都可以控制微生物运动。
12、自然界的(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有微生物存在。
1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草覆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细菌)等,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动物的卵,比如鸡蛋也是单细胞。
14、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15、(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
16、(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
17、(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
18、地球上至少存在着(250万)种生物。
19、(白细胞)能与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20一个单独的洋葱细胞,其中的黑点是(细胞核)。
21、DNA鉴定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22、我们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23、印刷物或电视机的图像都是由(红、蓝、绿彩色点)组成。
24、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5、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史:(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6、SARS病毒和大肠杆菌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二、判断。
1、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许多倍。
2、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分别长在头上方的两侧。(√)
3、每只昆虫都有一对翅膀,都能在空中飞行。 (×)
4、食盐晶体放入盐水中,晶体不会发生变化。(×)
5、晶体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
6、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从溶液中诞生的。 (×)
7、我们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能观察到其精细结构。 (×)
8、用放大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洋葱的细胞。 (×)
9、植物叶子边有气孔,是起呼吸作用的。 (√)
10、列文虎克第一个指出了微生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它们和人类健康的关系。 (×)
三、简答题。
1、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
答案: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中间厚,边缘薄,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弯曲。而人认为物体反射的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感觉物体放大了。
2、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
答案:概括的说:安装——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3、怎样控制微生物运动?
11.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 篇十一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12.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 篇十二
一、纵观全局,宏观看教材
当我们获得一本新书时,你会如何阅读?显然,“How to read a book?”成为开启阅读之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材亦是如此,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年级,拿到一本全新的教材时,我们要从哪个入口走进教材?从哪个部分解读教材?读封面(扉页)—读目录—速读内容—合书小结,想必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常走的路径,其实这条看似普通的路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材解读,而且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材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不少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在面对教材时,往往抱着“备课”的态度对待教材,以单元为中心,集中备教材,准备教案,为上课做好“烹饪准备”,有的教师甚至以“课”为中心,上一课,备一课。这样教学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却犯了致命的错误。古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对待教材也是如此,我们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善于抓主要矛盾,做到教材在心中,教学胸有成竹。
因此,在新学期开始前,我们就应该仔细阅读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同时还应利用专门的课时,组织学生们一同走进教材,认识教材,跟我们的新教材说一声“Hi!”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课,我就设计了“走进教材,和它交朋友”主题活动课。在这堂活动课中,我首先以“Say hello!”活动,带领学生们读封面及编者的话,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帮助学生们挖掘封面中的小细节,从编者的话中,认识我们本学期的“朋友吗”,如主要任务,话题等。接下来,以画思维导图活动,带领学生们读目录,并以“速读目录及内容”完成图表的探究活动方式,引领学生们认识本单元所学的话题,了解我们这学期主要探讨的话题内容是什么。最后,以组间讨论、集体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心中勾勒出四年级下册教材的轮廓,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将要学的是什么。
二、直击单元,微观见天地
单元是教材综合又独立的教学个体,如果说教材是一棵树,那么我们先前所认识与了解的封面、序言、目录与总结就是它的主干,而单元则是它旁逸斜出的分支,撑起了这棵参天大树,令其枝繁叶茂。由此可见,在把握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弹钢琴”,直击教材内的各个单元,从“微”处见天地,是我们教学是否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坚持以三个步骤直击单元,解读教材,即“常规阅读—职业阅读—审视阅读”。首先,“常规阅读”,就是整体感知我们教材的单元内容,基于内容,尝试寻找单元话题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不带教学包袱,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内心需求及发展诉求,寻找教与学的纽带,搭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紧接着,我们要进行角色转换,站在教师专业的角度,开展“职业阅读”,从教的角度,深挖教材内容、单元板块设计中所包含的教学价值,并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出发,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板块的优化整合,如Story time板块和song time的联袂上演,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最后一步,便是“审视阅读”,这主要是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次探索与挖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要关注学生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开发,英语素养的陶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审美能力的渗透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目标定位,主线构课堂
精准的目标定位不仅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神兵利器,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而且也是我们个性化解读教材、特色化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当教学的“有心人”,在研读教学内容,根植学生们实际英语水平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我们单元教学的各个板块进行精准的目标定位,在确保教材共性的基础上,发挥我们课堂教学的个性,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如在设计第六单元的“Fun time”板块时,我考虑到,这个板块的功能以输出为主,在教学实际时,我先思考了两个问题:(1)这个板块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与是Story time板块是什么关系?(2)采用什么形式进行重点词句的操练?在确定好输出目标后,我尝试进行目标定位,该板块与第一课时中story time相衔接,起到承上启下,巩固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作用,它主要采用课文情境或课文情境变式进行操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借助趣味性、互动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游戏等操练重点词句,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Whose...?特殊疑问句进行询问物品的主人,同时学会用一般疑问句Is/Are...’s?进行猜测,从而强化学生们的语言输出,把Story time的输入迁移到这个板块的输出,达到教与学的收放自如、学与用的收支平衡,促进学生们语言个性化的成长。
总之,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说明书”,是教的依据,是教的前提,它值得我们精雕细琢,推敲考究。在面对教材时,我们既要以教者的姿态,认真研读,精心设计,挖掘其中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做足准备;更要做谦虚的学者,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走进教材,细细品味。我相信,教材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解读,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其中的新天地。
13.山东省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测试 篇十三
一、填空题
1、埃菲尔铁塔是为庆祝法国大革命()周年和1889年在巴黎举行()而建造的,工程师是(),是()骄傲和()的象征。
2、包装具有()()和()的作用。包装的形式有多种,如()()()以及()等。
3、制作留言册要注意()()()等每个环节。
4、雕塑在塑造形式上有()()()和()等
5、陶艺的塑造方法有()()和()。烧制方式有()()和()。
6、中国画按内容分类,习惯分为()()()三类。
二、连线题
溪山深处黄公望
山村飞瀑程允贤
泼墨仙人图李可染
富春山居图黄宾虹
墨鱼图梁楷
三、题
1、自己设计制作一张留言册封面,留下自己的祝福。
14.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 篇十四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4分
pángbódàn shēngzīxúnchénāi
()()()()
二、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3分
慰藉(jíjiè)稀薄(báobó)排山倒海(dǎodào)
苍劲(jìn jìng)酿造(liàng niàng)低头折节(zhéshé)
三、辨字组词。3分
撩()椽()赐()
镣()缘()剔()
四、1、把成语补充完整。6分
司空见()绿草如()人喧马()
前()后继深思熟()银装素()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3分
①国庆节的王府井大街上(),真是热闹极了。
②这张画上的马(),就像真的一样。
③要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失散亲人,就好像()非常困难。
五、修改病句。2分
1、呼呼的北风凛冽地吹过来。
2、不管明天天气如何,我们还要一起去参加集体活动。
六、判断修辞手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F夸张)6分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3、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4、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
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6、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
动。()
七、缩句。1分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有些不好意思了,连忙说道:“主席,如果您喜欢这种笔墨,我回去以后,再给您重画。”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补充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愿乘风破万里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部分
一、课内阅读 10分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您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⑴、“这样的山”指的山,“这样的水”指的_____________水。这个自然段作者是按
______________顺序观察景物的。3分
⑵、“画卷”中的“卷”的读音是(juǎn juàn)。(正确的打“√”)0.5分
⑶、在横线上补充诗句。(1分)句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0.5分)
2、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这句话中用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句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3分
3、这就是我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表达中心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总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二)课外阅读27分(7+6+14)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柔的太
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写春天美景的成语有很多,如:、。(1分)
写春天美景的诗句也不少,如:“。”(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广袤()甜蜜()
3、文中省略号,省略了许多内容,你能接着续写吗?(2分)
是;
是。
(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珍珠、玉石都是很宝贵的东西。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还有比珍珠更宝贵的东西。那是什么呢?我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春秋末年,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玉石,想把它献给宋国的乐喜。乐喜拒绝接受,并对那人说我把不贪图财物作为宝 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送给我 你失掉了宝 我也失掉了宝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一下子懂得了什么东西比珍宝更宝贵了吧?对,是人的道德修
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比珍宝美玉还要宝贵万分的,让我们永远记住吧!
1、乐喜对那人说的话中前一宝是指,后一个宝是指。(2分)
2、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3、概括这段话的意思。(2分)
(三)“神六”这样回家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着陆阶段。
当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yī yí)圈时,测控指挥部门向飞船注入返回指令,飞船调整飞行姿态,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分离后的轨道舱继续在轨飞行,进行科学(实验、试验)。接着,飞船再次完成制动姿态调整,尾部朝向飞行方向。飞船按程序点燃发动机制动,完成离轨操(cāo chāo)作任务,进入返回轨道。制动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必须(正确、精确、精当)控制,点火时间相差1秒钟,就会使飞船落点位置相
差(chā chà)9公里。
进入返回轨道的飞船开始返回之旅的弟二阶段,由于此时飞船是保持无动力的飞行壮态,这一阶段也叫大气层自由下降阶段或过度阶段。当飞船飞行高度降底到距地球约140公里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
推进舱进入大气层烧毁,返回舱(陆续、继续、连续)下降。
返回舱距地球约100公里时,开始再入大气层阶段。这时,飞船表面和周围气体磨擦产生巨大热量,在飞船表面形成的高温等离子气体将屏蔽电磁波,使飞船暂时失去与地面的联系,出现“黑障”现象。返回
舱距离地球约40公里时,“黑障”现象消失,恢复与地面通信联系后的返回舱继续下降。
当返回舱降至离地面约10公里时,进入最后的着陆阶段。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弹(tán dàn)出伞盖,(连续、继续、陆续)完成拉出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的动作,飞船开始缓慢下降。在距离地面约
1米时,4台反推火箭发动机点火,使飞船以1米—2米/秒的速度实现软着陆。
1、在文中用“√”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恰当的词语。(4分)
2、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有四个错别字,在文中圈出来,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2分)
3、“黑障”现象指的是什么?请用“”在文中划出来。(2分)
4、飞船需要经历、、、,才能返回地面。(2分)
5、“神六”成功发射,顺利返回,航天英雄和也成了记者们争相采访的对象。如果你也
是一名记者,打算如何进行采访?请写两个采访话题:(2分)
⑴。(1分)
⑵。(1分)
(三)写作部分
作文:
请从你读过的书或看过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一篇读后感或观
15.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思考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思考
复习对提高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毕业总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复习,促进全面提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 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 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 /5与b的1 /4相等,比较a、b大小( a、b都不为零) 。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 甲班的4 /5同乙班的3 /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 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 ( 提示: 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 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 用什么手段解决? 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 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搞好毕业班复习工作的保障。毕业班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部分学生认为老师没有讲授新知识,于是经常聚在一起玩耍、游戏,个别学生写一些早恋方面的信或纸条等,对这些不利于复习的思想行为,老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教育。
教师还应经常与家长联系,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时刻注意子女的异常表现,配合老师共同教育,使其全身心投入复习,健康成长。
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对学生的疏导要有针对性,善于把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优等生一般都较自傲。有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可采用提醒式,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指出其缺点,使他们领会老师意图,正确估量自己; 后进生在班级中往往较自卑,表现对抗心理,应采用对话谈心式,用道理来说服他们,令他们心服口服,特别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中等生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前进的动力,对什么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采用触动式的谈心方法,在掌握分寸的前提下,以“刚”克“刚”,促其猛醒。对犯错的同学,不能一味地狠批猛骂,而应当采用“参照式”的方式找他们谈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引起反思,增强改过的信心。
【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推荐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07-05
九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09-04
二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09-27
六年级数学比测试题06-18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期中测试题07-04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07-06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复习题08-09
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09-30
六年级下册数学补习10-21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质量分析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