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7-25

关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1篇)

1.关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大学社会实践表

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导致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总结。

(一)主观原因:

1、少数青少年因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看问题简单、片面,不计后果。部分青少年感情用事,讲求哥们义气,最终被人利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今年的调查中就有一例因兄弟义气而故意伤人案。

2、少数青少年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导致犯罪,这是青少年法律意识薄弱的体现。

3、少数青年人因家庭生活困难,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萌发仇富心理。

4、少数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在我市就有一例因性格内向用刀捅伤他人的事件。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1)、家长教育方法不适。一种是过分溺爱自家孩子,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让他们受一点委屈,所以塑造了一个个“小少爷”;第二种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棍棒下的教育只会给孩子们留下心理上的阴影。(2)、家长监护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几天不回家,也不过问,形成懒散的生活,当代留守儿童就是他们前期的缩影。(3)、有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如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乃至乡里纷争,致使孩子心理受严重伤害;(4)、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如嗜好麻将、赌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5)、有的家长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生活从不过问,一旦出事就推给学校,进而孩子的叛逆心就更为强烈了。

2、学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应试教育下忽视了素质的教育,老师长时间占用学生社会活动的时间,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二是学校监管不力。对学生疏于管理,导致学生为所欲为,其结果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脱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起不到防微杜渐作用。调查中有一例就是外界社会分子闯进学校打骂本校学生。三是学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够,课时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没有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作用。四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轻则讽刺挖苦、状告家长,重则打骂、赶出教室,致使少数学生厌学、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在当代学生打老师的事件不乏少例,有学生的原因,但也有老师自身的原因。

3、社会诱因的侵蚀。(1)、近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有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特别是音响制品和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有些网吧的业主还利用各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网,并给买烟、买食品、开夜场等,致使他们“乐不思蜀”,学习没心思,整天想着上网、玩游戏,成瘾者就如同吸毒一样,对孩子的身体、精神造成严重损害。我初中所在学校就出现过学生半夜从宿舍二楼跳窗出去上网的事件,可见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强。他们上网的钱是有限的,没有了钱,有的向家里人要,有的就去偷,去抢。据我们调查,违法青少年,绝大部分是游戏迷。如今年所破获的一个青少年团伙盗窃商店案,当晚盗窃来的钱,当晚就直奔网吧。(2)、我市缺少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课余时间无处可去。青少年成群结伙游荡在县里各个角落(3)、少数学生在外租房,造成学校、家长监管失控,极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学校周边各种小门市,人员复杂,学生随意出入学校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然后带上违法犯罪之路。在调查过程中,就有一例因与外界不良分子接触,迷恋上赌博,然后开始偷窃、抢劫。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1、加强法制教育。第一、学校要适当增加法制、思想道德教育课时,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邀请公安部门领导或者法治人员,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参观法制图片展览,带领学生旁听法庭审判,邀请表现好的犯人现身说教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政治思想觉悟,以期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二、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不对孩子分三六九等,不要歧视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目前情况下,可以让一些责任心强、学生信任、懂心理学的教师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及时消除一些学生的不良心理,据调查我市多所学校已开设心理学的相关课程。第三、学校最好采取封闭式管理,减少外界的干扰。绝不允许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由学校统一安排食宿;禁止非本校人员随意进入学校。第四、学校尽量少用开除的方式处理有问题学生,把他们推向社会是不明智之举,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危

2.关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一、我县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1、近四年来, 我县青少年犯人在起诉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是在逐年下降, 但青少年犯人绝对数字却是总体上升的。2、青少年犯罪中, 18周岁至25周岁的青年犯占绝大多数, 最高的2008年甚至占到了83.56%, 最少的2011年也有76.76%, 与2004年至2006年的同项数据比较, 总体上升了1.79%。3、在被起诉的青少年犯罪人中,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4、从各种犯罪类型看, 主要以侵犯财产类犯罪为主, 其次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和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类犯罪, 也有少数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主要是交通肇事罪) , 除了这四大类犯罪, 其他的六大类犯罪中只在2010年和2011年各出现了一例非法经营罪。5、从青少年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看, 男性犯罪占绝大多数, 女性只占极小部分。6、从青少年犯罪主体的身份看, 以农民居多, 其次是无业或失业人员。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一) 主观方面, 可以称为自己的质量问题

青少年自身素质是决定如果违法犯罪的关键。青少年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的形成时期, 面对复杂的东西, 往往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真实性。在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每天无所事事, 游手好闲, 有时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人类尊严没有得到满足, 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更有的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低下, 加上缺乏正确的法律意识, 自我控制能力差, 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刺激, 很容易犯罪。

(二) 客观方面原因, 指的是青少年自身因素以外的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综合我县起诉青少年案件的实际情况, 主要有来自家庭, 学校, 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家庭因素。其次是学校因素。再次是社会因素。

三、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

(一) 千方百计提高青少年个体素质, 使其知法, 畏法, 改善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是基础, 犯罪预防。我们应该培养他们遵守法律, 法规和社会道德观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和自尊, 自我约束, 自我意识,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罪行的诱惑, 使他们使用的原因控制自己的情绪, 道德来规范言行举止。而要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做好各自工作。

(二) 对家庭, 针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作用,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的基石。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的父母应积极开展各种知识, 不断提高家长应该教育质量。增进家庭和睦,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稳定, 舒适的居住环境, 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优点和缺点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育, 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家庭教育。一个和谐的家庭, 父母的教育, 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而有效地防止青少年犯罪心理和行为。

(三) 我们的学校应该是以教书兼育人为宗旨, 改进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 充分发挥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上的主阵地作用

一是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及各种物质的诱惑,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从我县66.53%青少年涉及侵犯财产有关的案件就可以看出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有多严重。二是学校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三是特别针对所谓的“差生”、“落后生”, 千万不能因为其一时的成绩不好便对其不闻不问, 甚或冷嘲热讽, 使学生产生自暴自弃心理, “破罐子破摔”。要能了解在校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 发现有违法违纪的苗头要及时予以化解, 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 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信, 处世乐观, 积极向上, 努力勤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 惩罚社会,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黄”, “灰色”与“黑”的“三大公害”对青少年感染和毒害, 坚决取缔色情, 暴力和其他音像制品传播, 严重打击制黄贩黄, 取缔, 坚决取缔那些色情内容的游戏厅, 录像室, 歌舞厅, 发廊和咖啡馆;同时也增加了惩治腐败的力度, 优化社会环境, 为减少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创造条件。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让青年人才有地方玩, 有兴趣的条件满足, 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消除各种诱发犯罪的因素。

(五) 继续抓好失足青少年的帮扶工作

各个司法机关要相互配合, 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可以发动村委会和居委会来共同做好预防失足青少年再犯罪工作。同时社会要做到对失足青少年抱宽容态度, 不歧视他们, 使他们重新尽快地融入社会。

(六) 完善立法, 从根源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进一步完善立法, 增强法律本身的可操作性, 也是当前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

青少年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有效力量, 可以说,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因此,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 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综合管理, 充分利用政治, 经济, 法律, 行政, 教育, 文化等手段, 不断完善的社会氛围, 消除消极影响, 通过实践, 不断总结实践可行的方法, 目的是为了实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摘要:近年来, 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 法规颁布社会,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影响。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如何来承担并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呢?笔者对浙江省松阳县近四年 (2008年-2011年) 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 并对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山河, 揭萍, 胡日亮.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 .

[2]屈智勇, 邹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轨迹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01) .

3.关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工委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工委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省关工委的布置,我市关工委组织市关工委成员分为5组,对我市枣阳、宜城、襄阳、襄城、樊城等5个县市区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具体剖析了15个乡镇办事处、30多个机关、学校、企业、街道,并查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询了公检法的有关档案资料,基本掌握了我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调查的事实和数据说明:我市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且恶性程度更高,犯罪手段更加残酷,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许多案例令人触目惊心。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状况 以来,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全市共抓获18岁以下刑事作案人员1053名,占全市刑事作案人员的%,比上升%;,共抓获18岁以下刑事作案人员1179名,占全市刑事作案人员的%,比上升%。个别地方上升率更是惊人,如襄阳区未成年人犯罪率占总比%,占总比%,元月至6月占总比%。上升率分别是180%、274.5%、630%。其主要特点为“三多”、“两低”:

以获取金钱为目的的犯罪居多。1至6月,全市抓获的550名18岁以下作案人员中,盗窃、抢劫、抢夺人员464名,占%。襄阳区截止今年5月底,批捕抢劫、盗窃犯罪案25件59人,分别占同期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78%和犯罪人员总数的86%。这些人犯案多是侵财

掠物,用于进网吧、看录像、吃喝、赌博、吸毒等挥霍。

以暴力手段犯罪的居多。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案件明显增加,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9月14日,胡艳林伙同另外3名同乡,以租车为名,将出租车司机李红玲骗至襄阳区张湾镇一偏辟处杀死后,抢走“富康”车一辆、手机一部、现金40余元。枣阳市吴店镇陈虎在溜冰时不小心撞倒了吴伟、肖健,争吵中吴、肖二人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刀,朝陈胸部猛刺数刀致其死亡。以团伙方式犯罪的居多。上半年,宜城市批捕的74名未成年人罪犯中,属团伙犯罪的6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襄城区45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34件为团伙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他们结伙成帮作案,或为黑恶势力利诱、胁迫联手作案。犯罪主体的年龄偏低。在校生和失学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主体。8月26日、10月2日,老河口市周龙、段宇航、余

强、吴江鹏4名在校学生结伙作案,分别盗窃居民住宅两处,盗走财物价值5000多元。今年5月底,襄城公安分局相继摧毁两个抢劫犯罪团伙,抓获的17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6名是某校的在校学生,其中17岁以下的就有13人。枣阳市公安机关今年抓获的90名未成年人罪犯中,15岁以下的就有43人,占48%,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樊城区公安分局屏襄门派出所2月至12月,留置审查涉案人员316人,其中青少年190人,占60.1%,18岁以下54人,占17.1%,最小的只有10岁。

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序偏低。宜城市批捕的74名未成年人罪犯中,未达到初中文化的69人,占%;樊城区423名未成年人罪犯中,小学、初中文化的388人,占%;这些人文化程度低,道德观念低下,法制意识淡薄,是非不辨,连什么是犯罪都搞不清楚。

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综合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各类案

件,可以看出,他们所以犯罪,除自身涉世不深,政治、文化、心理素质低下,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我约束能力等主观原因以外,家庭的不良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不良文化环境,以及学校教育观念和体制上存在的弊端,都是直接或间接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襄城区法院结审的未成年抢劫犯王,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王其父母经商,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形成了好逸恶劳、纵欲任性的不良习气。在校学习怕艰苦,不遵守纪律,经常泡网吧、玩游戏机,学习成绩低下,学校视其为“双差生”而放任不管。混到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便流向社会,朝夕与街道上的“混混”搅在一起,染上了吸食毒品的恶习。父母无计可施,对王实行“经济控制”。而王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吸毒成瘾又没有钱,就偷家里的电脑、骗取他人手机,以换取毒品,最后因抢劫他人手机而犯抢劫罪。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告诉我们:家庭的不良

教育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观念、体制存在的弊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文化环境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同时,我们在调查中还清楚地看到,近几年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率一路攀升,与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两法》宣传贯彻不力;相关部门配合不好,不能形成合力;基层基础工作薄弱,许多预防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一项涉及思想、文化、法制等各个领域,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战略性任务,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形成合力,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持久作战,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根据我市过去已经取得的经验和在这次调查中征集的意见,我们建议:

建立领导机构,构架市、县、乡镇三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组织网络。即在市、县、乡镇都要有一个由党政领导同志挂帅,政法、宣传、文化、教育、劳动、民政、群团、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协调委员会,经常分析研究有关情况,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督促检查《两法》学习宣传和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抓基层,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础工作。一是要逐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队伍,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教育资源,普及《两法》,组织青少年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二是要建立完善培训、就业机制,配合劳动部门开展对初、高中毕业而未升上学的学生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工作。三是对流浪在社会上的少年儿童,要配合民政部门及时给予帮助,妥善处置。四是切实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对因贫困而失、辍学的学生,要帮助他们重返学校就读。五是管段民警要随时掌握辖区内未成年人的动态,协同社区关工委和群团组织开展具体的帮教活动。总之,要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基层,把各种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治本之策。教育部门要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办法,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

4.关于流动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一、流动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从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情况看,流动少年所占比重相当大。2010年至2012年期间,锡山区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中,流动少年所占比重连续三年超过90%,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最近三年的流动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呈现增幅越来越大的趋势。

2、流动少年犯罪呈现出低年龄、低文化程度的“双低”特征。锡山区法院最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流动少年犯罪人绝大多数没有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90%左右,他们不是中途退学就是被开除,甚至还有文盲。16-17岁年龄段的流动少年是犯罪的“主力军”,而14-15岁的低龄犯罪人也有增多之虞。

3、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主要以抢劫、盗窃等侵财型犯罪为主。2010-2012三年间锡山区法院共审结流动少年犯罪210人,犯罪类型的前三位分别是盗窃罪,聚众斗殴罪,抢劫、抢夺罪。可见,流动少年犯罪以侵财型犯罪为主,轻暴力犯罪也很多。另外,从近三年的犯罪类型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流动少年的犯罪类型也日益多元化,像“伪造国家机关证件”这种较为复杂隐秘的犯罪行为也开始出现。

4、共同犯罪是流动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特别在侵财型犯罪中。2010年锡山区法院审结流动少年刑事案件67人,其中共同犯罪37人;2011年审结流动少年刑事案件62人,其中共同犯罪22人;2012年审结流动少年刑事案件70人,其中共同犯罪19人。共同犯罪人数在流动少年犯罪总人数中所占比重较高,成为这一群体犯罪的显著特征之一。

5、因网络引发的流动少年犯罪案件增多。大多是因为需要资金上网而去盗窃、抢劫;有的因网上聊天发生口角而寻衅滋事;有的因在网吧结识了不良人员而出于所谓朋友义气跟随犯罪。

6、有违法犯罪前科的流动少年呈增多趋势。一些流动少年虽然仅被起诉一个罪名或一部分犯罪行为,但实际有多笔违法犯罪的行为或多次违法犯罪的记录,但大多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未处理。

二、流动少年的犯罪原因

(一)、家庭原因

1、物质条件差导致流动少年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求或因虚荣心理而犯罪。

虽然相对而言,进城务工收入要明显高于在农村的务农收入,但在城市,农民工家庭仍然是绝对的以及相对的低收入家庭,并且职业、工作与收入均不稳定,社会保障尤其匮乏,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一旦遭遇疾病或其他意外,因病致贫、因意外致贫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贫困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但是在基本生存需求因为极度贫困而得不到满足,通过合法渠道获得自己需求的尝试又频频受挫时,改变现状的迫切希望就很可能催生犯罪,同时,面对灯红酒绿的城市,虚荣心也很可能成为犯罪的诱因。如在一起盗窃案中,高某等五名未成年人均来自苏北农村,只有小学、初中文化,辍学后不愿工作,却向往城市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于是在短短二个月内疯狂作案十余起,钱物价值十七余万元,所窃钱财均是用于上网吧、迪吧、高档娱乐场所、购买高档服装甚至嫖娼,所买高档服装在穿一次后即扔掉,手机几天就换一个新款,钱花完了再次盗窃,他们已经完全陷入了畸形消费的怪圈。

2、与父母情感的疏离导致流动少年心理的不健康。

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农民本来为了生计就疲于奔命,加之他们从事的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就必然导致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而能够用于教育子女的时间却所剩无几。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有限,他们对于子女的关心大多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在子女的道德教育和心理成长上却无暇顾及,或者无心顾及。在最需要亲情呵护的时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这使得流动少年与父母的感情渐渐疏离,他们一方面出于本能地渴望亲情,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种与其年龄不相称的看轻情感的淡漠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扭曲,进而引发犯罪。如有这样一个案例:由于父母对李某关心不多,造成她从小性格内向、自卑,其竟然仅仅因为一起打工的同事刘某无意撞了一下她的胸口,就以为刘某故意欺负她,一气之下,没多加考虑,就随手拿起扫帚柄将刘某打得脾脏破裂,构成重伤。

3、家庭破碎比重的攀升导致流动少年心理失衡。

进城务工使流动少年家庭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主要是因父母离异、一方出走或亡故造成单亲家庭和离异后的重组家庭数量明显攀升。这种家庭结构的显著特点就是缺乏父爱或者母爱,这种在缺乏完整性和稳定性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失衡,人际关系冷漠,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因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感情受到创伤,再加上同龄孩子的歧视、欺负,他们会向外寻求精神支持和寄托,容易结交一些社会不良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如有这样一个案例:15岁的喻某年幼时父母离异,母亲从此杳无音信,父亲常年在外,他辍学后来到父亲打工的城市,但却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即没精力管,也管不了。喻某于是与一些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混在一起,整天打架斗殴、惹事生非。在半年时间内,共参与绑架2次、抢劫5次、聚众斗殴1次、盗窃2次,且在这些犯罪过程中均起积极的作用。

(二)、学校原因

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流动少年的失学率居高不下。

我国由来已久的城乡户籍二元制度给流动少年在城市入学设置了一道跨不过的门槛,流动少年只有在原籍所在地才能够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如果他们想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入学,则必须交纳名目繁多的各种高额费用,这对于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农民工来说显然是一种不能承受的负重。于是,留给这些处于学龄阶段的流动少年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是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要么是辍学在家,早早出外打工。然而,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有限,办学条件非常不理想,加之这些学校的老师往往是从民工原籍所在地的农村请来的,他们无论是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还是在所用教材的种类上,都和城市学校存在较大的差距,更何况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参加全国统一升学考试中的资格问题尚未明朗,这就更让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成为“鸡肋”,大多数流动少年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放弃学业。这些辍学在家的少年,由于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想在城市谋得一份工作困难重重,于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游荡在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人员的影响,犯罪可能性大大增加。

2、法纪教育流于形式导致流动少年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倡导了多年,但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应试教育仍然是学校走不出的阴影,学校过分重视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也存在较大的缺口。尤其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学校中,由于教学条件比较差,教学资源比较缺乏,学校在教好文化课的同时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进行专门的法纪教育,这就导致孩子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而一旦这些孩子随父母进城成为辍学在家的流动少年,他们接触社会不良影响的机会大大增加,而自身淡薄的法律意识又使他们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和自律能力,因此,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社会原因

1、社会教育和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流动少年更加处于管理真空地带。

流动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并不只是他们父母的责任,而应当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因为流动少年群体本身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社会产物,而他们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另外,父母在管教方面的缺位也使得针对流动少年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必要。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配套的流动少年教育和管理机制,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使得流动少年原户籍所在地的相关机构鞭长莫及,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教育,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孩子“人户分离”的状态,城市也不将他们作为本地人纳入相关的管理教育机制中,这种两头都“踏空”的状态导致流动少年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放任自流状态,管理和教育的严重脱节直接导致了流动少年违法乱纪现象的产生。

2、现代网络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流动少年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增多。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在各种信息泥沙俱下的网络世界里,流动少年是最容易受到蛊惑的一个群体。他们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而对外寻求精神寄托,网络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一个方式;他们因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而很难找到工作,于是网络成为他们打发无聊时光的一个最佳途径;他们因为接受的教育少,心智尚未发展成熟,法律意识淡薄并且鉴别能力也很弱,所以他们可能不加辨别的对网络信息全盘接受。这种种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最终使网络成为部分流动少年偏离正轨、走向犯罪的温床。如有这样一个案例:晏某的父亲有严重家庭暴力倾向,其在对父亲的仇恨中长大,性格孤僻、多疑、冷漠、偏激,无人管教又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他整天混迹于网吧之中。在网吧里结交的“朋友”让没有家庭温暖的他感到了一点依靠,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和“朋友”一起去抢劫似乎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结果晏某在15岁时就因犯抢劫罪被判刑二年,在刑满释放后仅几个月,又因故意杀人罪(未遂)、抢劫罪(预备)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

3、社会排斥导致流动少年容易产生心理阴影,进而可能引发犯罪。

由于制度政策和历史遗留等多层面的原因,流动少年在城市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社会排斥”,这种排斥突出地表现在:由于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不在一个层面上,他们在社会交往上受到城市少年的排斥;由于昂贵的教育费用,他们基本受教育的权利从城市中被排斥出去。在心理最敏感的成长时期,这种仅仅因为出身于农民工家庭就要被社会排斥、被城市边缘化的现实给流动少年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自卑感,而强烈的心理落差则会给流动少年造成长久且深刻的心理伤害,进而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容易引发犯罪。

三、控制预防流动少年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流动少年社会保障机制

流动少年随父母进城学习、生活、工作是城市化进程必然面临的问题,一味地将流动少年边缘化,将他们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整个城市的均衡发展,相关机构可以考虑以居住时间等因素为标准设计一套流动少年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要理顺流动少年城乡教育对接机制,将流动少年的失学率严格控制在一定比例内,防止其过早流入社会受到不良影响。可以考虑以社会办学缓解城市公共教育资源的紧张,但应对社会办学的资格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流动少年受到正确的引导。

二是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提高流动少年生存就业技能有效减少因生存需求导致的犯罪。

三是对于因贫辍学的流动少年要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帮扶机制,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

(二)、构建流动少年国家监护网络

考虑到流动少年家庭不完整的比例较高,可以考虑以国家公权力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国家监护网络,以此来缓解流动少年的监护缺位问题。

一是国家直接设立专门的监护机构承担监护职责。其适用对象是那些父母双亡、入狱又没有其他监护人的或者其他监护人无法尽到监护责任的,被父母严重虐待的,父母有严重不良行为且屡教不改而被剥夺监护友的,虽有父母但家庭极端贫困的。这一机构负责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教养教育等,它的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当然也应充分利用社会捐助。对于那些家庭有条件但又不尽监护责任或被剥夺监护人资格但有经济条件的家长,应向监护机构交纳一定的费用。

二是委托审查合格的民间组织承担监护职责,民政和其他部门对其监护进行监督,并承担相关监护费用、给付一定监护报酬。

三是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委托有监护能力并愿意承担监护职责的社会成员进行监护,民政和其他部门对其监护进行监督,并承担相关监护费用、给付一定监护报酬。可由社区有关部门牵头,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热心于未成年人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建立专门的帮教小组,对那些因监护人素质极端低下或留守儿童进行监护,主要工作是建立档案、定期家访、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学习和心理的辅导,承担他们闲暇期间的教育,组织各种活动,让这些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强化基层社会组织在预防流动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

目前,居高不下的失学率和父母监护的缺位使大量流动少年游离于学校和父母的教育管理之外,所以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在预防流动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应当立足现有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社会控制体系,将其扩大到外来人口居住的社区,将预防流动少年犯罪的工作与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二是妇联、共青团等青少年工作机构和社会团体应深入流动少年集中的社区,帮助这些社区成立社区组织,招聘或培养专业的社工人员,建立流动少年登记管理制度,并协助公安机关清查社区娱乐设施,加强对网吧监管力度,维护社区秩序,净化社区环境。

5.关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五

一、积极推进“四个工程”建设,确保广播电视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一)切实推进广播电视“建设工程”

1、我局采取必要组织措施和技术手段,切实抓好中央台少儿频道,省台少儿频道在本地的落地覆盖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多种方式,完整转播中央台少儿频道的电视节目,不压缩和删减播出时间,不以任何形式插播自办节目和广告,确保落地效果。

2、积极制作播出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广播电视节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每天都在下午6点左右,即孩子的“黄金时段”播出一档少儿节目,或是动画片、或是学习英语的节目;××人民广播电台自办了一个少儿节目《金色童年》,内设两个板块--《绿色课堂》、《故事屋》,《绿色课堂》主要是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把《十万个为什么》里的科普知识讲解给小听众们;《故事屋》播一些童话、神话、有趣的故事。这些有益于少儿身心健康的电视节目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为××的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同时,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相关新闻、专题报道,集中整治行动以来,××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共播出新闻40多条,专题5期。

3、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未成年人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抵御犯罪的能力。加强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突出问题的舆论监督,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积极推出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益广告。××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2009共制作播出相关公益广告1000余条。

(二)广泛开展广播电视“净化工程”

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欣赏习惯、接受能力和成长走向,加强正确思想和健康情感的宣传教育。一是严格控制渲染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剧目;二是杜绝色情描写、淫秽画面、下流语言;三是杜绝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情节和内容;四是抵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倾向,清除浮华媚俗、低级无聊等内容;五是不渲染吸毒、赌博等不法行为,避免出现吸烟、吐痰等不文明举止。

此外,我局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不断加强节目主持人队伍建设,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坚决杜绝一味追求不符合广大观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审美情趣的极端个性化的主持方式。

(三)大力构筑广播影视“防护工程”

一是加强对引进境外广播影视节目的审查;二是加强对引进境外广播影视节目的调控。对境外宫廷和武打题材的引进电视剧不超过年引进电视剧总量的25;三是分类把握引进的广播影视专题节目、娱乐节目、体育节目、电影、电视剧的总量和播出比例。严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的播出比例不得低于6:4。

(四)努力强化广播影视“督查工程”

一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行政监管;三是切实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积极开展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按照《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制定方案,积极开展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提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抵制网上低俗不良视听节目传播。通过此次专项行动,使网络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信息传播秩序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

同时,采用公布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等方式,建立互联网视听节目用户投诉渠道,利用社会舆论监督淫秽色情视听节目传播,接受用户关于淫秽色情等不良视听节目信息的举报,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作用。

三、在营造舆论氛围方面,积极探索宣传的新方式、新途径。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向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为未成年人开阔眼界,为他们提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而努力探索宣传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在节目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力求打造一批优秀的节目,不断扩大在受众中的影响

力;在节目播出中,我们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把一批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又能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系列带给××广大的未成年人群体;我局所属的云南千溪影视公司千溪影视公司制作了音乐动画片《露露与猪猪》将音乐知识寓于幽默风趣的动画故事中,在全国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了少儿观众的喜爱,该片还获得了全国“美猴奖”殊荣;此外,千溪穿越小说网 http://公司还联合北京电视台,投资1200万元拍摄了电视连续剧《聂耳》,把这位爱国音乐家的故事搬上荧屏,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唱响了主旋律。作为红色经典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旋律片,《聂耳》对××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来说,其教育意义十分深远。

四、把广播电视“督查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

6.关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六

一、xx基本情况:xx位于xxx。Xxz镇(村)县、xx个行政村xx个社区,常住人口xx万人。

二、xx青少年基本情况:2011年10月13日-20日,为全面掌握和分析xxx农村青少年思想状况及违法犯罪情况,xx综治办抽调xx名干部组成专题调研组,并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走访了xxx个行政村两个社区,摸底调查出16周岁至25周岁的青少年共xx人,其中在本市区内就业xx人、在家待业或务农xx人,因市内劳动力接近饱和而外出就业xx人、在校xx人、出国xx人、参军xx人、收监xx人、过世xx人、在逃xx人、劳教xx人、留学x人。

近年来xx青少年违法犯罪10人,犯罪趋势逐渐递减,三、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

(一)、主观因素。

一是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陷入误区。二是生理上的不成熟性。容易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青春期知与行的差距,形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三是犯罪机遇因素偶发性。容易受外界原因激情冲动或被动地、不自觉地卷入违法犯罪活动。

(二)、客观因素。

(1)青少年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吃苦耐劳的精神力日益薄弱,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到外地务工。在外容易受到环境及周边人员的影响,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身边教育。由于征地、拆迁造成农田减少等原因,许多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及闲散青年真多,缺乏父母的管教,加之法律意识淡薄、又易受到他人的教唆。

(3)社会大环境影响。城市化、人口流动及社会结构变动,造成就业、就学、福利、娱乐等各方面的一些不均等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干扰社会生活。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一些青少年思想偏差、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有所增多。

四、提出遏制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办法、对策

(一)、向镇农民及村民开展法制宣传,是家长有一套合理的教育方法,并充分发挥村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1、家长要注重孩子的交友的情况,及时与学校的沟通。从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而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思想,如果父母的话他们听不入耳,可以设法找一些孩子能接受的亲朋好友从旁劝导。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召开的不定期家长座谈会,听取孩子的近况并积极的采取适当合理的措施。

2、村委会要关注、关心“留守孩”。据不少犯罪的青少年讲: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有过被遗弃的感觉,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倾诉,定期组织活动让农村中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同孩子一起参加互动,加强与子女感情的交流,共青团成员、村妇女主任、村治保主任可组织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召集村里的“留守孩”参加,相互间进行生活帮助及感情交流,必要时请班主任对“留守孩”倾注更多的关爱,尽量使其融入学校大集体。

(二)、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教育陶冶青少年的德行。

1、教师教育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多奖励美德,教师可采取适当合理的惩罚手段。在教学上,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

2、学校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通过走出去(旁听审判、听取少年犯的反思)请进来(开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法制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三)、采用多种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1、在法律救助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对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加强社会保障力度。

2、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镇派出所不定期对校园周边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推广一批内容健康的网站,净化青少年网上空间。并在学校附近设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

3、加强挽救已失足的农村青少年,对判处非监禁刑的青少年,组织其参加农村或村委会的义工、帮工、法制学习等各种活动。

(四)、针对农村青少年数量多,而职业教育又较为薄弱,农村青少年就业时都缺少一技之长的现状。采取以下措施:

1、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用丰富的内容吸引青少年,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

2、积极为青少年创造条件,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定时、定点开设讲座,利用假期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

7.关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七

厦门市**学校目前是**省唯一的工读学校。工读生90%是由家长送来的犯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违法轻微犯罪行为难以管教的初中生,现有在校学生72人。最近,我们先后到该校进行调查。通过听取汇报,分别召开班主任和管教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干部座谈会,下发无记名测验卷,查阅学生档案,找部分在校工读生谈话,并有重点地走访一些工读学生家长等。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的概况

厦门市**学校1998年11月由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校,1999年4月正式开办。工读学校由市教育局主办、市公安局和司法局协办,并派员参加管理工作的一所特殊学校。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接受工读教育的学生改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掌握一定生产劳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合格公民。在校学习期限一般是一至三年,参照原来的文化程度,将72名在校生编为初

一、初二各一个班,初三年段两个班,学籍仍保留在原学校,其进入工读学校的经历不记入学籍档案。毕业后由原校发给毕业证书,并一视同仁参加升学考试,在校生按同等初中收费,另收生活等费用450元。工读生毕业后,学校还有一年时间对他跟踪,发生问题,还要帮教。

五年多来,**学校先后接收工读生372名,从其中145名调查的错误、违法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长期旷课,夜不归宿,严重违反校规的19名,占13.1%;二是打架斗殴,无理取闹,对抗辱骂老师的31人,占21.38%;三是有偷盗、赌博、抢劫、勒索行为的85人,占58.62%;四是有流氓习气,挑逗女同学,直至犯有两性错误的6人,占4.14%。

几年来,**学校认真贯彻“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对在校生要求集中食宿,实行半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进校三个月不让回家,切断社会关系。在管理教育中坚持严格管理和耐心说服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以部编教材为主,正课教育与社会辅助教育、适当劳动锻炼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表扬鼓励与批评惩诫相结合。全体教师既是传道授业的师长,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密友。几年来,他们在教育挽救这批后进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显的成绩,把这批处于犯罪边缘的后进生中的大多数改造成好学上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据已经离校的83名工读生调查,已拿到毕业证书的有34名,占离校总数的40.96%,有44名工读生因表现好,学习进步,被批准返回原校就读,占离校总数的51%。还有2人入团,1人入党参军。原工读生林某某,去年毕业后考入某中等专业学校。当他拿到入学通知书时,激动地哭了。他说:“我是个浪子,我所以有今天,是老师帮助教育的结果。”初二年段阮某某的妈妈一再夸工读学校办得好。她说:“是**学校挽救了我的孩子,现在小阮的学习成绩不仅是公认的好,还学会了洗衣服,干劳动活。放假一回到家,就帮助家里干这干那。”现在她对孩子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二、在校生犯错违法的根源

从现有在校的72名工读生的年龄来看,大部分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最小年龄仅12岁,最大年龄也才16岁,他们是怎样走上错误违法道路的?从59名犯有各种错误违法行为工读生来看,大部分都可以从他们的家庭和家教中找到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一是家庭结构不健全。有父无母或有母无父,或父本文来源于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母双亡或父母离异。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在小孩的心理和性格形成上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家长丧失或缺乏监护管教能力。使这些小孩长期无人管束,致使他们为所欲为恶习不断。三是溺爱娇惯型的。使小孩从小养成娇横行为,无心读书,大把花钱,无钱便勒索同学。四是双职工、双劳力型的。家长平时没精力管,听之任之,孩子出了问题又不够冷静,态度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立。

如果说家庭缺乏管教或管教方法不当,是孩子走向后进违法的主要原因,那么社会的不良影响就是它的外因或条件。一是受不良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诸如“金钱第一”、“利己主义”贪图享受等思想行为,对孩子们的毒害作用不可低估。二是受后进未成年人群体的影响。这些孩子不少人爱交朋友,如果交上了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就有可能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邪路。三是受不良娱乐场所的影响。一些孩子入迷于泡网吧、玩电子游戏机,这是许多孩子逃学旷课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孩子就是从玩游戏机、泡网吧开始,逐步走上偷窃“勒索”、赌博等违法道路的。在校学生出现错误违法行为,学校当然难辞其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一些教师对教育后进生缺乏爱心,总想把他们推出门去了事。一些老师管教方法不当,促使一些后进生越走越远。

三、调查后提出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启示:

1、创办工读学校是预防未成年学生走上犯罪道路有效形式。厦门市**学校创办五年多来,挽救了许多处于犯罪边缘的后进生,成绩是明显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工读学校,不知这372名后进生会有多少人走上犯罪道路。因

此,结论只有一个:工读学校只能办好,不能不办。

2、各中小学对在校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建议在初中阶段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真正、有效地进行一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两法”的教育、《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教育、初步的《刑法》知识教育以及禁毒知识教育等,这对未成年学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老师尤其要关爱帮助、引导后进生,包括犯有严重不良行为、轻微违法行为的后进生,使他们不致于滑入歧途,应把他们“拉进来”求进,而不能“推出去”变坏。

8.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报告 篇八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牵动着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民族的兴衰,引起了人们的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广泛关注和担忧。县关工委近期组织了一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基本掌握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近两年来,我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共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80人,其

中女性4人。从年龄结构看,14岁以下8人,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10%;15岁19人,占%;16岁28人,占35%;17岁25人,占%。从违法犯罪的类型看,寻衅滋事30人,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盗窃18人,占%;抢劫18人,占%;杀人5人,占%;故意伤害5人,占%;强奸2人,占%;猥亵2人,占%。从文化程度构成看,小学4人,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5%;初中54人,占%;高中22人,占%。从违法犯罪主体看,在校学生13人,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因失学、辍学、未就业的社会闲散未成年人53人,占%;打工或学徒14人,占%。其中,农村46人,占%;城区34人,占%;重犯6人,占%。从处罚情况看,判刑46人,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治安处罚34人,占%,其中送劳教7人,拘留16人,其它11人。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

1、违法犯罪有低龄化趋势。此次调查

中,我们发现14岁以下违法犯罪的有8人,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10%,而—只有3人,占%,有明显上升趋势。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手段有成人化趋势,黎章的杀人,陈玉的投毒,叶祥江的抢劫,高锋的盗窃等就是例证,他们均是刚满或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

2、违法犯罪有团伙化趋势。近两年,未成年人团伙或共同犯罪人数不断上升,据调查,共有团伙12个,团伙作案达55人之多,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其中,团伙抢劫18人,占该案的100%;团伙盗窃14人,占该案的%;团伙寻衅滋事23人,占该案的%。从犯罪过程来看,他们都是无组织的共同犯罪,没有组织名称,没有帮规,一般都以一两个人为首,临时邀集其他人形成团伙作案。如“3.31”团伙入室抢劫案,就是以两人为首,邀请在校6名学生临时实施抢劫,劫后散伙。

3、违法犯罪有暴力化趋势。未成

年人实施抢劫、强奸、投毒和杀人等恶性案件日渐增多,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比前几年大大上升。他们的作案手段残忍,犯罪方式成人化,大多数是受暴力、色情传媒的影响,模仿性强。如“4.19”3人抢劫案和“”8人入室抢劫案都是犯罪嫌疑人将刀架在被害人的脖子上,实施抢劫的,如廖余刚无钱花,便邀汪某、黄某,带上刀于4月19日晚上在城区转悠,物色好目标后,便跟踪到一僻静处,廖上前一手卡住被害人脖子,一手拿刀架在其颈上,汪某一手用刀顶住其腰部,一手搜身,并威胁地说:“不要叫,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捅死你。”抢劫完毕,把被害人逼到一车旁,面朝汽车后,再撒腿逃离现场。,黎某、袁某、唐某的持刀杀人案,其手段之凶残,令人发指。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当代社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即有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品德因素,又有家庭、社会 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知道法制的严肃性。未成年人在学校和家庭没有受到很好的道德和法制教育,造成一些学生不懂法,不讲道德,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我们在调查中询问一个少年抢劫犯:你知道抢劫是犯罪吗?他回答说:知道是违法,但不知道是犯罪这么严重。你知道是违法,为什么还要去干呢?他答道:好玩呗!在询问一个少年强奸犯时,他说不知道自己犯了强奸罪,因为陈红是自愿跟他“玩玩”的,他不知道与未满14周岁的人发生性关系就是强奸。因寻衅滋事被拘留的方华军告诉我们,他的女朋友与“小鸡”勾搭在一起,心中怨恨,便找人去修理他。平时有什么不平的事,找警察没意思,警察也管不了那么多,都是靠自己去找哥们摆平,电视电影也都是这样演的。他们的回答令我们瞠目,更令我们深思,我国历来重视未成年人 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与实施和学校德育课的设置,都充分体现这一点,然而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呢!在80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调查中,有32人说没有上过法制课,占40%;说好像听过法制方面的课,但很少,没有什么印象的有27人,占%;只有21人说学校有法制课,并请专业人士讲课,占%。

2、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力弱,崇尚“哥们”义气。未成年人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和“情感冲动期”,当遇到偶然事件的诱导和激发时,往往不能慎重考虑,行为常常不顾后果。加上社会阅历浅,缺乏人生经验,识别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能力不强,崇尚“哥们”义气。许多案例表明,有相当比例的未成年人是在社会上被一些坏人的诱惑、拉拢和教唆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如被一中开除的黎军因没钱去南昌,知道某中学经常有学生在租住的宿舍或校内的空房内赌博,遂产生“搜场子”弄钱的念头,便找到原一中同学周小明商定“搜场子”办法,周又去找陈某,要陈在学校找好下手的目标,然后又邀集黄兵、付成、张俊等共8人持刀抢劫“场子”。在谈话中,黄说,当时不想去,但大伙都来了,不去又不好,怕别人说自己不讲义气,不够朋友。陈某说,当时,知道是去“搜场子”,很害怕,但黎说,学校有很多“场子”,以前也干过,很容易得手,都没有出事,同学是因为赌博被搜都不敢告发的,经他这么一说,我便同意了。张某说,本来是不想去的,在路上都想要退出,但又觉得折面子,当时认为,只跟着去,不动手不会有事的。在这一案例中,他们大多数是不愿意去干的,因为怕伤面子,不够哥们义气而铤而走险,又心甘情愿地把抢劫的钱全归别人所有。

3、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失当。一是父母离异,因感情纠葛,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致使孩子个性偏执,出现心理障碍。某校初三学生袁林,原先学习

成绩名列全班第一,父母离异后,情绪低落,神情呆滞,成绩急剧下降到三十名。二是父母忙于生计,只顾挣钱,对孩子要钱就给,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学习成绩和穿衣吃饭,忽视品德教育。三是父母自身素质低,无力管教孩子,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家长道德品质差,言行不端,常在家赌博,对子女影响极坏。四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子女”由祖辈管教,形成隔代教育。大多数祖辈对孩子存在溺爱现象,物质上尽量满足,言行上放任自流,甚至对一些不良行为也能宽容对待,加上受年代、知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老人对教育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教育好孩子。五是教育方式不当。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考试分数高就行,其它方面不闻不问,甚至一味迁就,形成重智轻德的教育,孩子“有恃无恐”,容易走向个人极端;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特点,只要知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有违纪行为就口出粗言,讥讽、挖苦,甚至施以棍

棒来教育,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据调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属于以上几种家庭情况的占%,其中属于离异的占10%,父母不在身边的占20%。

4、学校教育存在缺陷。一些学校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英雄。往往出现“重智育,轻德育,放松法制教育”的现象,法制教育课形同虚设。对一些学习成绩差、表现又不好甚至有劣迹的后进生,教师不是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用爱心去关怀,用耐心去帮助教育他们,而是“恨铁不成钢”,对他们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以种种借口把他们赶出校门,这样流失的学生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次调查,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有67人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成绩差,表现又差的后进生43人,占%。据他们反映,在学校时,大多数后进生受到歧视,被人瞧不起,因此,破罐破摔,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不满情绪。

5、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深受其害。一是暴力、色情文化垃圾和不健康的网络、传媒的影响是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暴力、色情书刊、广告、音像制品屡禁不止。网吧、游戏厅业主为了自身的利益,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大量接纳未成年人。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的人看过黄色录像;%的人爱上网,上网主要是打“传奇”游戏和聊天,其中23%的人有网恋。网瘾就像毒瘾一样毒害着未成年人,上网让他们荒废学业,上网让他们走向犯罪,上网让他们不顾一切。某校白天刚对同学们进行网吧危害的教育和法制教育,并规定学生一律不准上网,违者将课以重罚。当晚11点多钟就有两名学生翻越围墙去上网,后来知道是与网友约好时间谈情说爱的。宁可违校规,也不能违网约,这是何等的网恋沉迷。某中学教师反映,周敏作业不做,在泡网吧,他母亲去网吧叫他,他竟敢置之

9.预防青少年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篇九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计199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普通中学11所、完全完小140所、教学点36个、幼儿园7所。有在编职工3251名,学生71713名。有法制副校长136名,其中公安民警91人、检察院检察官1人、法院法官1人、司法干警5人、村党总支书记3人、村委会主任1人、村委会治安员34人。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

(一)类型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盗窃烟、玩具、食品、化妆品、摩托车等侵财类案件和殴打他人为主的伤害类案件上。侵财类案件中青少年的犯罪动机主要表现为“贪利型”,大多以侵占他人钱财为目的,得逞后伙同他人共同挥霍、享乐。伤害类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动机主要表现为“报复型”,大多因日常琐事产生不和,出于报复,殴打他人。

(二)犯罪方式多为团伙化,共同犯罪较为突出。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迷茫、空虚、自卑,对社会认识不足,加之体力较弱,为了寻求“自我保护”和讲“哥们义气”,往往相互纠合,拉帮结派,凭借人多势众,互相壮胆,有恃无恐,实施犯罪。

(三)犯罪低龄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三、犯罪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部分青少年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

2、少数青少年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3、少数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一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好。一种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另一种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毒打,甚至赶出家门。二是家长监护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几天不回家,也不过问。三是有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如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致使青少年心理受严重伤害。四是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五是有的家长平时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主动与学校、班主任联系,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一旦孩子出事,就把发生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2、学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二是学校监管不力。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不够,与有关部门沟通少,其结果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脱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三是学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够,课时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四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致使少数学生厌学、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

3、社会诱因的侵蚀。一是近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有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特别是音响制品和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有些网吧的业主还利用各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网,并给买烟、买食品、开夜场等,致使他们“乐不思蜀”,学习没心思,整天想着上网、玩游戏,成瘾者就如同吸毒一样,对孩子的身体、精神造成严重损害。二是缺少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课余时间无处可去。三是少数学生在外租房,造成学校、家长监管失控,极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对策及建议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加强法制教育。组织公检法司等单位的青年志愿者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开展法制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参观法制图片展览,旁听法庭审判,邀请犯罪嫌疑人现身说教等形式,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自护能力。

10.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篇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动员和调动一切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做好预防工作。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我区经济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青少年犯罪呈上升势头。近几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

二是青少年暴力、盗窃犯罪呈现多发性趋势。近几年来,由于青少年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以盗窃、暴力抢劫、敲诈勒索最为突出。

三是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倾向。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14-17周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来看,青少年犯罪往往带有盲从性、模仿性、突发性等特点,其犯罪手段向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其犯罪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个人主

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常常对涉世不深、判断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起导向作用。含有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而入,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教育失衡的消极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法制观念教育,不知何为违法,何为犯罪。有的学校分等级、年级分重点,只注重“尖子学生”的培养,而忽视“后进生”、“双差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甚至放任不管,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致使这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利用某种违法行为引起周围人的关注,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受委屈,缺少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坏习惯。有的是因家长教育简单粗暴,或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孩子不良品行的养成。有的是因家庭结构残缺,缺少家庭温暖,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义务,致使一些青少年形成了扭曲的人格心理。

(四)、人格不确定性的内在影响。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心理构成易变,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其心理和身理尚未定型,处于犯罪的“危险年龄”段。少数青少年因自身素质不高,交友不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

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控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现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为此,进一步加强我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做到标本兼治,防范于未然。

(一)、建立家庭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是导致子女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在防范青少年犯罪上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建立学校与家庭互动机制。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通过举行家长培训班、家长讲座、家长会等形式,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对家长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家长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继而由他们不断地给子女灌输守法意识,构建起家庭教育防线。二是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创建文明城区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美德进家庭”和“零家庭暴力”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使青少年在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成长。三是要特别关注“单亲”等结构不健全的家庭,使其发挥正常的家庭职能,保证困难子女最低限度的情感满足和必要的社会化教育,促成他们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

(二)、建立学校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材的摇篮。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校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加强学校防范十分重要。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对中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及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着眼于大多数人,不因教育方式有失偏颇,而造成少数在校生把对学校的积怨转化为对抗社会的犯罪行为。二是要特别关注“行为偏差生”的教育,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美育教育,注重发现和培养他们的良好兴趣,培养和激励其内心希望和追求,使其在追求中完善自我。要重视青少年心理矫治工作,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提高学生人际间的亲情度和个人调控情绪的能力,帮助其克服和纠正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注重发挥老师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引导、示范作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在“行为偏差生”的特殊教育中,老师更应做到平等地尊重、了解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气。切不可因学生顽劣而将其拒于校门之外,要堵源截流,加强对辍学流失生的管理教育工作,防止学生辍学流失社会,为青少年犯罪埋下隐患。

(三)、建立社会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因此,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就业、文化娱乐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建设一些具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德育教育基地、校外活动教育基地,切实解决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匮乏等问题,以满足广大青少年文化和精神需求。二是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借助社会力量,鼓励多渠道、多元化投资。通过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青

少年娱乐活动场所、心理矫正中心,通过开放辖区内图书馆、体育场等文化设施,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同时,建立和利用社区志愿者队伍,对问题学生和不良社会青少年进行帮扶转化教育,开展“一帮一”结对等活动,矫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陶冶青少年的情操。与此同时,要健全完善教育救助体系,建立教育扶贫基金,对贫困学生实行困难救助,消除他们因贫困辍学而产生的怨世情绪和仇恨心理。各级党委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群众团体,要着力帮助社会青少年解决就业渠道,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建立司法防范机制,构建和谐的帮教环境。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期,其生理和心理也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一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区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极易冲动而走上犯罪道路,他们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司法机关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体现惩罚又教育的特点。一是对犯罪的青少年尽量采取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的方式。不言而喻,刑罚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较成年人更为深刻,一旦受到刑罚制裁,不仅会影响其后续行为及态度,甚至影响其一生命运,也影响着更多的家庭。因此,对犯罪的青少年实行社区矫正,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接受心理和行为的矫正,有利于减轻少年犯心理压力,消除其同社会的对立情绪。同时还避免了因入狱而造成的交叉感染,有利于犯罪青少年的成功转化和回归,预防其重新犯罪。二是对一些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要做好帮教工作。要预警在先,做好挽救、帮教工作,防止他们坠入犯罪深渊。要严厉惩治坑害青少年的不法行为,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要上下联动,多管齐下,加强学校周边公共场所管理,狠抓校园周边突出问题的整治,对校园周边无证经营摊点,电子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经营场所,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还学校于宁静与详和。三是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法制工作中的应有作用,积极引导、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要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漫画比赛、法制教育小品、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要不断创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法,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1.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篇十一

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2010-06-29 19:05:1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2)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什么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呢?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据统计,**镇今年因青少年所引发的各种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的4%以上。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其特殊的规律,表现在违法犯罪上有以下特点:一是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抢

犯罪。二是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明显增多。由于青少年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有的青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三是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采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四是一些青少年文化水平低,道德品质差;在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寻求精神刺激,骄横放纵胡作非为,公开和半公开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根据**镇近两年来相关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其主要原因:第一,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不时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日今社会难免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在一些阴暗角落滋生蔓延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

设及不相称的丑恶现象。主要是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使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加之,见钱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一定条件和某种物质享乐的诱惑下,心血来潮,寻衅滋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008年6月23日晚23时,杨、王、魏等人在站西路吃夜市,张、付等人骑摩托车路过此地骂了杨某一句,导致群体打架,多人受伤,其中魏某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付某(现役军人)刺伤被依法逮捕。第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障碍。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青少年第一任老师,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人格障

碍。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畸形。三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四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五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青少年在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三,学校缺乏给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近些年来,虽然在中小学校设立了法律

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五.五”普法教育、“法律进校园”等普法教育活动,但大多是为了应付了事,有的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法盲。加之在具体教育中缺乏联系实际,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填压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还有的教师歧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公开进行人格侮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另外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谈心式的教育。今年8月份我县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唐某由于学校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导致跳河身亡,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第四,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

实施犯罪。有的青少年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者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还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抱有想试试的好奇心理。还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服心理。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某些腐朽东西也乘虚而入,许多青少年思想单纯,世界观尚未形成,在社会各种不良因素强烈刺激下,分不清美与丑、是与非,生活空虚,精神颠倒,加之青春期狂躁情绪的驱使,一些青少年

上一篇:好的治校工作计划下一篇:导学案设计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