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活动主题

2024-09-04

园本教研活动主题(精选14篇)

1.园本教研活动主题 篇一

园本研修的学习方案

园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存在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教育质量、促进机构内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探索活动,其目的是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保证新《纲要》的贯彻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教师――是园本教研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收获者。

本次参加山阳县2012年幼儿教师园本研修专题培训,通过杨局长讲话中得知幼儿园以公办幼儿园为指导,以镇幼儿园为主旨,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教学中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我们要用爱去引导幼儿,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这次培训还请来了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的王莉讲师,她给我们讲述了《新理念下幼儿课程设计与组织》。幼儿园课程就是给3至6岁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储备,幼儿园教师要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的知识经验主要靠模仿体验生活而获得,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教师在体验生活中起引导作用,让幼儿自

己发现。还听了星焜幼儿园的几节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针对刚开学不久幼儿哭闹情况而设计了“笑脸娃娃”活动方案:

笑脸娃娃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知道快乐的孩子大家都喜欢,逐步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2、有初步分辨笑与哭的表情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大镜子一面,小红花若干朵。

2、录音机,录有幼儿笑声和哭声的磁带。

3、哭娃娃、笑娃娃的头像各一个,贴有幼儿照片的夹子每人一个。

三、活动场地:各班教室

四、活动过程:

1、分辨哭声和笑声放录音后,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喜欢听哪种声音?为什么?

2、照镜子,观察哭与笑不同的表情。

(1)让幼儿对着镜子笑笑,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高兴得

笑起来。

(2)观察哭时的表情,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哭。

3、分辨笑娃娃、哭娃娃。

提问:谁是哭娃娃,谁是笑娃娃?你怎么看出来的?你喜欢谁?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娃娃?早上上幼儿园应该怎样?

4、行为练习

把镜子放在教室门口,一位教师扮演妈妈,幼儿在“妈妈”带领下入园,高高兴兴地与“妈妈”再见,向教师问好,并将贴有照片的夹子夹在笑娃娃的面具上,告诉笑娃娃:“我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朵小红花,鼓励他们以后入园时也能高高兴兴的五、笑脸娃娃教研活动小结

新入园的幼儿对新环境陌生,且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就对 家人,特别是父母有很深的依恋情感,她们平时最亲近、最依恋的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幼儿入园后与自己的父母分离,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在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中,产生不适应的情绪,这时教师应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所以围绕笑脸娃娃——我上幼儿园的主题展开各种活

动,让幼儿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在这各气氛中,使幼儿感觉幼儿园像自己的家,在新环境中学习本领。

1、组织幼儿分辨哭声和笑声,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声音。

2、组织幼儿照镜子,观察哭与笑不同的表情,高兴的时候会笑起来,伤心的时候会哭起来。

三、分辨笑娃娃、哭娃娃。知道快乐的孩子大家都喜欢,逐步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3、通过这次笑脸娃娃——我上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到现在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虽然这次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这种鼓励的精神会一直陪着这些可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的成长。

银花镇中心幼儿园:刘敏

园本研修的活动方案

山阳县2012年幼儿教师园本研修专题培训,教育局领导们及参加教师代表、师范学院院长讲话,使我更加明白了,国家及领导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关注。

听了王莉讲师的课《新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了幼儿园课程是什么:

一、幼儿园课程:就是通过实物教学使小朋友的眼、耳、鼻、舌、身、看、听、尝、摸、玩各方面各种感官获得体验和经验,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为以后社会发展打下全能性人才基础。

二、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度

要使幼儿园课程得以实施必需建全各项制度: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重在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也叫领域课程和主题活动课程,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有区域性、集体性、个别性、主动组织性。让小朋友感到每块墙壁会说话,没一寸土地都能育人,处处留心皆学问。

三、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要突出以下几点:全面的、启蒙的、健康的。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例如:幼儿园的开饭环节就是课程,它怎样设计呢?吃饭前检查脸手是否干净,否则要教育他们干净卫生才能吃饭,吃饭前可以教小朋友玩一些手势游戏,使他们能安静有序的吃饭,饭后一定要孩子们学会用餐巾纸擦嘴。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儿教育不是一项单一的教育模式,现有水平挑战性,现实需要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培养小朋友全方面发展的综合课程。

银花镇中心幼儿园:代淑玲

2.园本教研活动主题 篇二

通过前期研究“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园发现幼儿很喜欢玩民间游戏, 这既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发展, 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于是, 我园为了更好地让民间游戏传承, 促进幼儿发展, 经过商量确立了此课题。我们以幼儿为本, 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收集———分类———研讨———整理”的形式确立了此课题。

1.收集。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将前期的民间游戏作一梳理, 以问卷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问卷调查, 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 从中选出幼儿喜欢的民间游戏。

2.分类。我园利用每周五的幼儿午休时间, 组织各年龄段教师将民间游戏进行大分类和小分类。大分类就是将民间游戏分为简单易操作和复杂的, 如翻花绳、剪刀石头布、拍手背等, 这些就适合在过渡性环节中开展;还有就是活动量大的竞赛性的就适合集体教学, 如揪尾巴、切西瓜、两人三足、编花篮等。在此基础上,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适合各年龄阶段开展的民间游戏。如大班幼儿可选择捉七子、编花篮、打陀螺、跳绳、占四角等;中班幼儿可选择城门城门几丈高、丢手绢、两人三足、地雷爆炸等;小班就可以开展一些找朋友、抢椅子、顶锅盖等趣味性较强的民间游戏。最后进行小分类, 结合已有主题、时令季节、地方特色等因素确定各班组各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

3.研讨。我们选择好各班组的内容后, 在每个班组里进行研讨。如小班组四个班, 每个班针对炒黄豆这个游戏设计了一节课, 而后请老师组织活动;针对活动进行议课, 而后进行整理, 整理出一节好的课。

二、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相整合的研究:挖掘———选择———生成

1.挖掘民间游戏, 丰富幼儿的一日活动。经过实践, 民间游戏可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如晨间活动、课间准备、离园活动等都可以玩民间游戏。如课间十分钟, 可以让幼儿开展小组或个别的民间游戏———脚尖脚跟脚尖跳、挤油渣、跷跷板、翻花绳等。这些游戏有动有静适合在室内开展, 且可以随时开始, 随时结束。在餐后这段时间比较适合开展一些较安静的小组游戏, 如几位幼儿自由组合玩“打四角板”、“炒黄豆”、“捉七子”、“翻花绳”等。民间游戏的开展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 创设了愉悦的心理氛围;既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又满足了幼儿的需求。

2.选择民间游戏, 融入主题教学。幼儿主题活动的内容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如小班幼儿九月份刚入园, 他们从温暖熟悉的家庭环境融入到陌生的集体环境, 大部分幼儿都不能很快适应。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度过这一“焦虑期”, 笔者在课程中安排了“我上幼儿园”这一主题, 内容的设计中有许多安抚情绪的环节, 但我们发现, 小班的幼儿更适合用游戏转移法, 用游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此, 我在这一主题中增设了民间游戏如“找朋友”“抢椅子”“拍手谣”, 目的在于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小伙伴, 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3.生成民间游戏, 让主题活动更丰富。依托民间游戏生成主题, 也就是根据我园已有的主题活动来寻找适合主题开展的民间游戏。以大班幼儿为例。他们好动, 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当时又恰逢冬季。为此, 我们班组经过研讨确定本学期生成的主题为“好玩的绳子”。以绳子为轴, 贯穿整个主题, 如美术活动《绳子粘贴画》, 语言《绳子爱画画》, 音乐《线的音乐会》, 健康《花样皮筋》, 体育《好玩的绳子》等。

每一个主题完成后, 我们都会做好资料的积累与整理。一方面把实施过程作一系统整理;另一方面提高活动的价值, 为今后开展提供参考。存档的方式是建立资料库, 包括开展活动的名称、目标、内容、环境创设、家园互动、个案、小论文、大论文等。每一次的课题研讨课都以照片的形式存档, 作好资料的积累。

三、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环境创设“构思———丰富———合作”

1.整体构思。根据园本活动开展的需要, 由教师引导, 让幼儿积极参与构思、创作、安排, 师幼共同创设与民间游戏相关的主题墙饰。如我班就用电子白板设置大型版块“我和民间游戏在一起”, 选取一日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幼儿玩民间游戏的片段, 拍成照片, 投射在其中。

2.丰富内容。将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整合, 就是为了让幼儿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主动参与, 激发幼儿的兴趣, 培养能力。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 不仅仅展示幼儿活动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实物, 还在成长档案中收录了幼儿主动参与民间游戏的情景, 留下幼儿成长的足迹;这其中还有一学期后, 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调查表, 以此来推动园本活动的开展。

3.园本教研活动主题 篇三

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课程是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

心,以经验为基础,以美术为手段来培养丰富情感、乐于探究、敢于创造、个性健康的人,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而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作为艺术活动中的最主要的两种形式,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有时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也很难外显出来让别人知道。而美术活动则刚刚相反,特别是绘画活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需要,是一种感情宣泄的方法,也因此,二者能相得益彰。利用“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课程”中美术活动和音乐活动的实验,我们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学唱歌曲情景画,变“无形”为“有形”

这种方法适合有歌词的歌曲。有歌词的歌曲有事物的形象,能够帮助幼儿布局画面的内容,进行形象的主题绘画活动。如:在小班“春天真美丽”的主题活动下,有音乐活动《春天》,歌曲内容为:春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在教学以前,幼儿已经在其他相关春天的活动中充分观察从冬到春的季节变化特征。他们在春游、参观、观察、谈话等活动中已经积累了春天万物复苏、大树新叶、枝头发芽、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等多种景象因此,对歌曲的理解就很简单。

二、欣赏音乐想象画,变“无形”为“有形”

此种方法适合纯音乐的作品。此类音乐作品比较抽象,没有具体形象可帮幼儿理解,所以同样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恰恰为孩子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创作媒介,给孩子一片想象发挥的空间。如:《野蜂飞舞》《水族馆》《梁祝》《拨弦》,分段播放音乐,请幼儿说说听到每段音乐的感受,猜猜小蜘蛛会吐出什么样的线条?请小朋友把自己猜到的线条画出来,然后添到小蜘蛛旁边,一起欣赏后再学习组合线条。在幼儿的整个操作活动中四段音乐不断地循环反复伴随幼儿的创作过程,孩子体验到的不仅是多种线条的创造性组合,还有的是听音乐画线条的乐趣和听音乐组合线条变化的奇妙感觉。

三、打碎元素組合画,变“无形”为“有形”

把握音乐本身的一些元素,如:节奏完美的和美术活动结合在一起,也能体验到另一种艺术活动的别样情趣。但音乐元素不可能以一本正经的面孔出现,而应该是生动、形象的,直接的经验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出现。如:春天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活动:手指点画《美丽的桃花》。我们把这次点画活动与音乐活动《春天在哪里》整合在一起,事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熟悉音乐的旋律,能随音乐的节奏变化做动作,然后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边听《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边进行点画桃花,节奏明快的时候点画桃花的花朵,旋律流畅时用手指画出桃树树干、树枝。全新的活动形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直观的美,也打动了老师的心灵,原来创意美术活动可以如此美妙。

简单地说,声、画结合,就是“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让美听得见、看得到”。在这片艺术的天空里,创意是声、画结合的灵魂,创意使我园的园本课程更加精彩!相信,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艺术活动结合方式不仅可以熏陶学生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独特有创意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良好的个人艺术修养,使幼儿在全面素质提高的同时富有个性的发展,为

立足于现今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4.园本教研计划 篇四

振兴路幼儿园小班组

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开展文明礼仪活动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并持之以恒”。要倡导文明礼仪,加大宣传力度,加速成为现代文明人的进程!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场所,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更易于实施。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本园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为了增强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1、通过评选“文明小组”、“文明小天使”,树立榜样,强化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自觉遵守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礼仪,通过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影响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3、通过培养幼儿礼仪、品格,大力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研究措施与方法

分班制定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识,各成员有活动记录,使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最终形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1、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讲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采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规范化。

3、规范训练文明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每周开展“文明小天使”评 比活动,通过以幼儿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幼儿的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4、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5.2018年园本教研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基地园将继续以《幼儿园指导纲要》教师发展中心《2016上半年工作要点》的精神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方针,坚持“科研先导,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以《指南》以“教学过程改进行为”为抓手,立“挖掘明星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带动全体教师”目标,分层指导,多种培养,梯队式地使园本教研的实效性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身上,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多元化成长,从而促使本片区的园本教研工作回归到为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教研目标

1、通过业务理论学习,讨论学习的园本教研活动,聚焦教研问题,确立切合实际的教研主题,让老师们学会在反思中提高专业素质,在理论的引领下敢于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一支有较强教研能力的星级教研组,促使教师的教育理念逐步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2、以课题切入点,通过园本教研活动,深入挖掘教育资源,进一步进行具有园本特色课程的尝试,较好的满足幼儿的生理、智力、情感、交往、安全等各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使孩子自主、自信、自尊、自我约束等人格中最宝贵的品质得以培养和发展,形成办园特色。

3、通过园本教研,进一步提高本园、结对园与挂靠园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水平,在互动交流提炼中使我片区的保教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教研对象

幼儿园全体教师

四、教研内容

1、幼儿园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多形式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活动前有计划,活动后有记录。

2、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师徒结对,多层次地开展说课、听课、评课等研讨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锤炼一支学习型、实践型、研究性的教研团队。

3、以学习互助小组的形式开展研训活动,发挥我园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教师间的互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帮助年轻教师提高主题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开展帮带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并参加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围绕绘本课题,组织教师进行教案设计,通过教学观摩、展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使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培养明星教师,一点带面,发挥辐射效应。

6.[我心目中的好课]园本教研活动 篇六

(江苏省常熟市琴湖小学幼儿园  宗 颖)

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要反思的一个问题。前不久,笔者有幸观摩了某幼儿园的一次“我心目中的好课”园本教研活动。别开生面的组织形式,热烈活泼的互动氛围,充满智慧的教师话语,使每一位与会者对新课改背景下,衡量成功教学活动的标准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教研过程实录

一、开始部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热身”

主持人:说到好课,你首先会想到什么词?

教师:精彩、合理、和谐、清晰、生动、顺畅、创新、感染力、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们敞开心扉,说出了对好课评判的第一感觉。其实把这些词归纳起来不难发现:教师已开始摒弃那些形式多样却内容空洞、嚼之无味的“花架子”课,而是从多元的视角来看待某个教学活动,虽然是点滴、零碎的,却足以透露出每位教师的价值取向。

二、基本部分:结合象征物,交流对于好课的诠释

1.主持人出示三幅象征物图片:

象征物一:乒乓球。画面描述的是一场扣人心弦的乒乓球赛场景。

象征物二:项链。画面描述的是一串晶莹夺目、以珍珠相串的项链。

象征物三:菜肴。画面描述的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主持人:哪样东西最能诠释你对好课的理解,用你选的象征物来诠释你的好课标准。

2.教师按意愿选择象征物,随机组成三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式的讨论交流,汇总意见后推荐代表发言阐述。

乒乓球小组

师A:“抛接球”艺术正好体现了一堂好课中的生成调整策略。一堂质量高的教学活动,不仅体现在预设的精彩上,更体现在调整的机智上。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具有弹性的活动空间,要才艮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察觉他们的需要,不断调整、设定出新的内容,创设新的环境。

师B:乒乓球比赛是一项公平竞争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运动员在此过程中更多享受的是比赛的过程,而不是比赛的结果。一节好课也如此,首先师幼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其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看幼儿“学会了多少”,有多少显性成果,而是要让幼儿在愉快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学习”。

师C:乒乓球赛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一堂好课中的提问艺术。一堂好课离不开有效的质疑和回应。正如打乒乓球,提问是双向的,既包括幼儿“发现问题”,也包括教师从幼儿的问题中“设计问题”。如案例“手机”的探索中,幼儿对于“手机”上的那些特殊的功能键产生了兴趣,“这些键有什么用?”教师接过幼儿抛出的球――手机有哪些功能,以回应球反推给幼儿――手机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利弊。幼儿在接过教师“球”的同时,又抛给教师一个“球”――飞机上为什么不能使用手机,结果引发了查找资料等一连串探索活动,正是在这一推一挡的回应中,主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反思:随着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的传播,教师对“抛接球”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当主持人刚出示画面,多数教师就自觉站在了这一边。“接过孩子抛过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易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匆匆赶过程而无视幼儿的生成,即使关注到了也显得回应贫乏、语言单一,如对于幼儿有价值的行为,教师只会用“真棒”“真不错”之类的语言来回应,而缺乏实质性的引导。教师在与幼儿相互“发球”“接球”的过程中,要注意技巧的运用,有时面对幼儿的问题,可“正面发球”,直接告知;有时可以打个“擦边球”,采用侧面引导的方式。总之,教师只有不断研究“球艺”,才能使教学活动如乒乓球比赛一样扣人心弦、精彩无限!

项链小组

师A:这是一串精心雕琢的珍珠项链,穿珠人肯定精挑细选花了一番功夫。这种“求真”“求精”的精神也正是一堂好课所折射出来的。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材,精心设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细心琢磨,乃至一句指导用语、一个眼神都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

师B:虽然珍珠在众多华丽的装饰品中只是普通的一种,但它身上折射出的纯洁自然却是独一无二的,成就了它的价值。一堂好课,它的价值就在于活动中的某个亮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再由点及面,把它提炼成整个活动的亮点。

师C:项链的环状就如一堂好课中的知识网,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刚开始,幼儿获得的经验是点滴、零碎的,经过教师的归纳梳理、启发引导,幼儿的认知结构慢慢发生变化,知识体系逐步趋向系统、完整

反思:也许项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华而不实,所以选择这组的人数相对较少。然而,经过几位教师的阐述,我们从另一侧面体会到了那份华丽背后的真实:求真求精、系统严谨。是啊,教师是穿珠人,幼儿是珠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主导性的穿针引线中,每位幼儿找寻到了自己的位置,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自的.潜能,这不正是一节好课所追求的吗?

菜肴小组

师A:我喜欢做菜,因为在做菜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与家人分享美味时的那份其乐融融的感觉。而我心目中的好课,就是要有这份感觉,那就是幼儿在和谐、温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在师幼平等的交流互动中获得知识、获得发展。

师B: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让人回味无穷,而一节好课也应是耐人寻味的,能给人启迪与深思,越嚼越有味。这“味道”就体现在活动背后的深层观念以及教师的价值追求上,如究竟哪些教育技能、教育行为是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是符合课改主流精神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学习起了哪些推动作用?活动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哪里?等等。

师C:这是一盘以蔬菜为主料的菜肴,里面蕴涵着大量的膳食纤维素,而这种纤维素对于经常喜食荤菜的幼儿来说是比较缺乏的,菜肴的提供迎合了幼儿的生理需求。引申到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来选材,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那么活动就成功了一半,离好课的标准也就不远了。

反思:几位教师从烧菜、品菜、评菜的角度对好课的标准展开了阐述。其实,从色、香、味以及荤菜、蔬菜品种的搭配上,我们还可联想到一堂好课所必备的整合意识。一堂好课正像图上所描述的那样有主料、配料的合理搭配,但绝不是多种领域简单相加拼凑的大杂烩式的拼盘。回想以往的教学,我们在整合问题上曾有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多个领域的简单相加就是整合,于是出现领域与领域之间、目标与内容之间缺乏联系性。事实上,一堂好课中的整合就如一盘菜肴,既要有主次之分,又要有营养素之间的合理搭配,更要有共同目标的追求,让品菜的人吸取更多的营养。总之,整合需要正确地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点,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

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使是上述三种象征物加起来也无法体现一堂好课的全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节好课应该是真实自然,以幼儿为本位的,正如有位教授所说的“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也不要追求虚假的完美”。

7.园本教研活动主题 篇七

第一阶段:“教师演播室”活动策划现场

一、参加人员:小班年级组“演播3室”成员

二、研讨实录:

年级组长:我们“演播3室”在本月要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大家讨论一下可以研讨哪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1:我们幼儿园有许多年轻教师, 在教育观和儿童观方面都需要加强, 我认为可以朝这个方向讨论。

教师2:要加强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不能只通过学习几篇文章或者讲几个案例, 一定要结合教师自身的经验, 引发其内在体验。

年级组长:儿童观和教育观比较大而空, 有没有更具体的建议。

教师3:我有一个提议, 以前的孩子小时候无拘无束, 有很多有趣的游戏, 而现在的孩子大都被家长绑在身边, 失去自由游戏的权利, 能不能让我们的教师也有这样的体验。

教师2:用“童年的故事”作为主题怎么样?把教师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进行比较, 让教师能换位思考孩子的想法, 并且迁移到工作中来。

教师4:换位思考, 是个好提议。我们成人往往不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自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照顾, 其实是违背孩子的意愿的, 不受孩子的欢迎。

年级组长:既然大家都同意, 那么我们这期的演播室内容就是“童年的故事”, 关于活动开展的形式、内容以及人员的分工等请组员考虑一下, 在下次的筹备现场我们一起讨论。

三、过程解析:

每次“教师演播室”的主题要围绕师德修养类、教育理论类、专业知识类、实践技能类、教学研究类、现代教育技术类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由演播室教师商讨自主确定, 填写到每月“教师演播室”主题一览表中, 每组选择的内容不能相同。

第二阶段:“教师演播室”活动筹备现场

一、参加人员:小班年级组“演播3室”成员

二、研讨实录:

年级组长:上次的策划会已经将活动主题定下来—童年的故事, 今天的筹备会主要是讨论活动开展的内容以及每人负责的工作。第一个内容是讨论童年的故事活动怎样开展。

教师1:我觉得可以先让教师回忆自己的童年, 然后说一说为什么那么难忘?

教师3:也可以让教师看看孩子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最好有影像实录, 更能说明问题。

教师4:活动开始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 让教师想象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结束用“童年”, 让教师共同唱这首歌。

年级组长:我认为应该联系现在教育实际, 引导教师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是你觉得现在孩子幸福吗?为什么?二是我们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让孩子快乐成长。

教师1:单一讨论太枯燥, 可以准备海报纸, 让教师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在海报纸上记录讨论的重点内容。然后请教师代表进行发言。

年级组长:刚才大家已经将活动内容基本确定, 下面进行第二项内容讨论人员分工的问题。主持人、导演、文书、摄影师、道具分别由谁负责呢?

教师1:教师4语言能力强, 而且能调动现场气氛, 可以做主持人。

教师3:我负责道具, 准备活动中所需的物品。

教师2:我擅长摄影, 就负责照相吧。

年级组长:教师1你的文字功底好, 你负责活动计划书的撰写和现场的文字记录工作。我负责现场整体的调控。

三、过程解析:

根据【教师演播室】内容的需要, 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 如:案例分析式、互动研讨式、讲授式、表演式、游戏式等等。教师通过商讨自主分工合作, 其中每人都有相应的职责, 而每次所负责的职责可相应变化。

第三阶段:“教师演播室”活动开展现场

一、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园长、后勤管理人员。

二、活动准备:幼儿游戏的照片和录像;大型海报纸;彩笔;钢琴曲。

三、研讨实录:

(一) 引入活动——童年畅想

主持人播放一段悠扬的钢琴曲, 请教师静静聆听, 舒缓心绪, 自由畅想。

随后, 主持人宣布今天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童年是歌、是梦、是诗, 童年的脚印一串串……我们相约在一起重温以前的快乐时光, 今天的话题就是“童年”。

(二) 体验活动——你说我说话童年

出示大屏幕: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些孩子在沙滩上快乐游戏, 有的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追逐嬉戏, 有的在拾拣贝壳, 还有的在开心的挖沙子堆城堡, 好一幅怡然自得陶醉的画面。教师根据各年龄层次的用回忆倒叙的方式来进行畅谈。 (音乐循环的播放钢琴曲渲染气氛)

1. 看到上面的画面你曾经想起过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吗?童年让你想到些什么呢?

教师A:童年像一杯苦酒, 个中滋味令人回味。

教师B:童年像柠檬, 酸酸的让人心酸。

教师C:童年像大海一样, 深深的蓝蓝的。

教师D:童年像走进绿色的树林, 一阵阵浓郁清香。

教师E:童年像一首诗, 令人充满诗情画意。

教师F:童年像阳光一样, 使人温暖幸福。

教师G:童年像星星一样明亮, 让我心灵发亮。

教师H:童年像树根一样, 深深地扎进我的心里。

2. 童年的回忆各不相同, 大家谈一谈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可笑的事, 或者做过的一些傻事, 这些事情让人每当想起都会暗自觉得好笑不止。

童年趣事有:爬墙头、挖地瓜、拉警报、掏螃蟹、捉青蛙、荡秋千 (在树上) 、逮活鸡拔鸡毛、失足踩小鸭、在午睡的爸爸脸上画脸谱、放火烧草垛子、堆雪人打雪仗、玩弹子、拣地上的糖块吃、破坏邻居家的花草、装鬼吓人。

(三) 研讨活动——童年进行时

1. 影像回放。

幼儿园召开运动会的画面, 家长忙前忙后地照顾孩子, 无微不至地呵护孩子, 可孩子脸上却毫无表情, 孩子关注的眼神停留在新颖有趣的运动玩具上, 久久不能移开。

2. 主持人聚焦问题。

(1) 你觉这些孩子幸福吗?为什么?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童年?

(2) 我要给孩子什么样的童年,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 教师分组研讨并且用海报的形式记录。

4. 针对问题研讨。

A组教师代表:现在的孩子看起来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 是在蜜水里泡大的。以前经历过的事情, 现在孩子从未体验过。虽然过去童年时觉得是苦, 但回味起来, 却觉得很有趣。因为从小自由地“玩”, 使得现在的我们变得能干和聪明, 喜欢去尝试各种事情。而现在的孩子恰恰缺少的是自主, 被大人看管, 不能想做什么就干什么, 同时压力也大。

B组教师代表:从物质上来看,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 但是从精神层面来看, 孩子其实一点也不快乐, 大人什么都不让孩子自我尝试、发现、探索。所以,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差、无责任感, 遇到困难退缩不前, 缺少勇敢、大胆的品质。孩子需要的是快乐、开心、自由的空间。

主持人:每位教师, 从自己的童年联想到身边孩子的童年。在工作中, 我们应该怎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 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享受充满幸福的童年时光?

教师A:我用自己温馨慈祥的目光,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让他们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幸福地成长。

教师F:我要让孩子自己拿起画笔尽情地涂鸦, 我会用肯定的目光赞许地说:“你真棒!”

教师I:我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来排解孩子的心结, 和他们做朋友, 用我的辛勤汗水浇灌他们茁壮成长。

教师E:我要开辟一块场地, 坐在他们身边, 让他们随意地“打砸”, 尽情地发泄玩。

教师G:我要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 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喜欢的方法来探索知识的海洋。

教师C:我要像妈妈一样教会他们怎样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

教师F:我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让他的一生受用不尽。我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对与错, 学会轻易不能放弃。

教师J:我要让孩子每天吃得开心、用得放心、玩得安心, 健健康康快乐每一天。

教师H:我要把自己的微笑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每一个我带过的孩子, 让他们和我一样天天笑容满面, 情趣盎然, 使他们在幼儿园里的每一天都快快乐乐, 笑声不断。

四、过程解析:

透过“童年的故事”教研案例, 让我们对“教师演播室”这种新型的园本教研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它是教师内在需要的自主教研学习, 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教研学习, 是大家进行切磋、协调与合作,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的教研学习。

8.“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流程 篇八

一、观察幼儿,形成方案

观察幼儿、制定方案是“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前提,观察能形成灵感、找到内容,形成方案为活动的组织做好准备,也是活动取得成功的保障。

1.用眼观察幼儿。

“孩子是教师的影子”,特别是年幼的幼儿更加明显,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观察幼儿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用眼睛来看,看什么呢?看孩子的行动、表情等,这些能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活动带来方便。

2.用耳倾听幼儿。

除了幼儿的“行”外,幼儿的“言”也是观察的重要方面,虽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幼儿的话语一般都比较真实,不像成人那样有时会言行不一。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抓住很多教育和反思的契机。

3.用笔记录幼儿。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内容稍纵即逝,看过容易忘记,而记录下来则不容易忘记,过后可以通过回忆实现情景再现。我园发给每位教师一本观察记录本,让教师随时记录下日常所见,为积累案例、分析幼儿作好铺垫。

4.用摄像机捕捉幼儿。

条件好的幼儿园更可以通过摄像机拍摄下孩子一些精彩的活动,特别是针对个别幼儿的拍摄,更容易找出教育的问题,摄像机特有的回放功能能帮助教师清晰地观察幼儿,而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遗忘信息。

二、体验游戏,感悟幼儿

观察幼儿、制定方案是“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幼儿游戏,二是教师体验游戏。

1.组织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感受。

在确定了“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后,我们一般会提前公布,让教师组织幼儿也玩这个游戏,并通过访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从而反思游戏本身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在组织“抢椅子”这个游戏教研活动前,我们就组织孩子玩这个游戏,并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等待、获胜、被淘汰的种种心理,为活动探讨作好了经验铺垫。

2.教师体验游戏,体会幼儿的感受。

组织幼儿玩过游戏后,我们会在活动组织的第一环节让教师来体验游戏,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体会到孩子在游戏中可能会发生的心理和感受,这样一来,在活动中教师就更有经验,更有表达的欲望了。

三、反思教育,形成问题

通过教师组织幼儿游戏和自己感受游戏后,罗列出所有问题,并通过表决形成核心问题进行探讨,最终为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1.记录所有问题。

首先,调动每个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教师说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教师畅所欲言,由一名教师在大白板上记录下教师所有的疑问。当某些教师的疑问成为有效问题或焦点问题时,对于该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成功。

2.筛选有效问题。

在这些疑问中,由于教师思考角度和深度的原因,有些问题能成为有效问题,有些问题则过于简略,没有研讨的价值,因此,对这些问题首先要进行筛选。

3.形成焦点问题。

筛选出来的问题如果比较多的话,则通过民主决策投票的办法,选择其中的两或三个问题,形成焦点问题。焦点问题就是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一般不宜过大,这样才能在讨论的时候得到深入地剖析,为解决问题提供策略性的支持。

四、围绕问题,探讨策略

在围绕问题进行探讨的时候,一般有多种方式,这样不至于使教师形成疲倦心理,同时针对教师的年龄差异、能力差异进行分组,有助于调动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1.多种形式,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时,我们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按年级分组,即分大、中、小班年级组教师进行讨论,这样分组的优势是人数均等,能力搭配合理;二是按年龄分组。就是分老、中、青教师进行讨论,这样分组的优势是凸显不同年龄层次思维的特点,使讨论的效果更好;三是按兴趣分组。教师当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分组的优势是能从兴趣入手,提高发言的效果。

2.汇总观点,代表发言。

分组讨论时,一名教师作记录员,将教师们围绕这一问题的观点记录下来,然后每组推选一名教师代表进行发言,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发言。这样基本能将教师们的想法都表达出来,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3.围绕争议,展开辩论。

代表发言后,其他教师可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时候教师围绕同一问题的意见不一,因此就出现了争议,围绕这个争议,可组织教师展开辩论。例如,在“抢椅子”的“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中,教师们最后针对其中的评价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在开展评价的时候,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种观点是虽然少数幼儿受到表扬,但是对于淘汰的幼儿也是挫折教育,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辩论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持哪种观点,其初衷是不变的,那就是为了孩子更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在教育策略的选择时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辩论使教师形成了乐于、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

4.总结观点,提出倡议。

在活动最后,作为设计本次“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主持人总结本次游戏中教师提出的观点,还可以提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独特的设计理念、游戏目标等,开拓教师的视野,最后提出一些教育倡议,在平时组织幼儿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让教师带着理念、带着方法回去,这样就能使教师学有所获。

五、更新理念,落实行为

现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着理念和方法回到班级,落实到行为中,这样才能达到“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目的。由于游戏教研的内容来自于平常的一日活动,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好下面三种落实。

1.矫正性落实。

如果自己班级在游戏组织中也存在“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中讨论的不足,则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矫正自己的言行。例如,在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的娱乐游戏时,我们不妨可以换个角度,组织“请你不和我这样做”的游戏,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2.优化性落实。

讨论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组织。例如,在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的娱乐游戏时,不仅可以组织“请你不和我这样做”的游戏,更可以组织“请你和我相反做”等游戏,使一个游戏演变出更多的功能来,让幼儿百玩不厌,而不至于单一枯燥。

3.迁移性落实。

在组织“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后,教师可以将经验拓展到相关的活动中,如在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的娱乐游戏时,懂得了活动组织中方法运用的创造性可以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组织相关活动时,教师可以把类似的经验迁移到别的活动中。

9.大班年级组园本教研计划 篇九

2010年9月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中,大班年级组教研工作要继续遵循 “纲要”和“课程指南”的新要求,以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为载体,并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立足课堂教学,大力开展教学专题研究,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努力实现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宗旨。提高全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主要工作

1、以教学实践为载体,研读教育理论知识,促进教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首先,继续结合教学需要组织教师研读“纲要”和“课程指南”及“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让教师能够逐渐理解、领会、内化,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转化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目的。

其次,针对园本课程研究和开发的需要,抓住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以采取轮流主讲、教研沙龙的形式,并运用有关园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解决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所碰到的问题。

最后,根据本组教师在教学中所碰到的一些共同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的理论知识一起学习、研讨。使教师得到先进理论知识的引领。

2、继续大力推进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园本课程的不断完善,并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是我们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上学期的实践,以初步形成了园本课程的基础框架。本学期,在此基础上要继续积极探索,逐步地充实、发展,使园本课程的体系得到不断地完善,更适合本年级组幼儿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园本课程研究和开发的实践工作,促进教师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观察力和对教育契机的捕捉能力,从而更好地实施园本课程,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宗旨。达到师幼共同发展的目的。

3、增强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意识,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教科研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以研促教是新时代开展教育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们大班组要对《民间文化资源与幼儿教育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立足课堂,做到教和研齐头并进,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研讨、积累经验这样循环往复地过程,使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复地研讨中不断地优化,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让教师在反复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4、结合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和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自评、互评活动。

本学期,年级组公开观摩教学活动主要是结合园内青年教师教学活动评比和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这两个活动开展的。并且通过组织教师自评和互评提高评价反思的能力,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5、在年级组中形成互相听课、互帮互助的氛围。

主要以结对子的形式开展互相听课活动,形成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共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

1、传达县教研室工作计划、本园保教工作计划、本年级组教研计划。

2、讨论制定出九月份园本主题活动的年级目标、交流各班确立的小主题。

3、以主讲人的形式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4、交流开展主题活动的情况、传达专题计划。

5、观摩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并组织讨论。

十 月:

1、讨论制定出十月份园本主题活动的年级目标、交流各班确立的小主题。

2、以主讲人的形式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3、观摩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评价和反思。

4、交流开展主题活动的情况、专题研讨沙龙。

十一月:

1、讨论制定出十一月份园本主题活动的年级目标、交流各班确立的小主题。

2、以主讲人的形式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3、继续观摩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评价反思。

4、专题研讨沙龙、交流开展主题活动的情况(主题活动墙的布置、区域活动材料的创设等)。

十二月:

1、讨论制定出十二月份园本主题活动的年级目标、交流各班确立的小主题。

2、以主讲人的形式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

3、观摩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评价反思。

4、专题研讨沙龙、交流开展主题活动的情况。

一月:

1、讨论制定出一月份园本主题活动的年级目标、交流。

10.园本教研活动主题 篇十

活动地点:大班办公室

参与人员:全体大班组教师

活动目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价与修改,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活动准备:教师收集学习过的有关材料、录像片断、主要问题提示等。

活动设计思路:在当前教育课程正处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提问、引发幼儿生成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以及幼儿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教师身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师尚未转变角色,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还是易以权威者自居,鼓励不足,激发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往往压制幼儿质疑的冲动;又如,面对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又很难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闪光点随机点拨、有效互动……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尝试以微格教研的形式进行,希望利用现代化的手段,通过微格教研这样的一种形式让“当局者不迷、旁观者更清”,更好的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回应方面的能力。

活动流程:理论梳理 ――――――微格教研――――――工作安排

(看录像――讨论――再试――再讨论)

活动过程:

一、理论梳理

1、什么是有效提问?

2、有效提问的方式有哪些?

3、你认为做到提问有效要注意哪些问题?

组员们认为: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效提问的方式有:

1、开放式提问

(以“如何―”“什么―”“为什么―”“哪个―”方式开头)

2、清单式提问

(呈现出选择、可能性或决择的问题)

3、假设式提问

(让幼儿想象、探求幼儿的态度或观点)

4、重复式提问

(返回信息以检验是否是幼儿的真正意图?检验你得到的信息是否正确)

5、确认式提问

(表达出对信息的关心和理解)

6、封闭式提问 等

(得到具体的回答)

▲做到提问有效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2、要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3、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

4、要学会控制等待时间

5、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6、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二、观摩研讨

组织形式:微格研讨

研讨过程:

(一) 执教者介绍

(录像中活动的目标、活动概况、活动设计思路)

(二) 观看录像

(为教师提供了有效提问的评价表以及录像片段中执教者的关键问题提示)

(三) 进行讨论

①看了录像以后你对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每位教师根据执教者的提问提出表扬和建议<至少各一>)

②执教者反思

(能根据大家的发言和自己看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

③分组进行问题方案的调整

(请每组代表谈谈自己调整后的问题方案情况,并说说为何进行这样的调整)

三、对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提出意见与建议

问题与收获:

由于我们的录像没有经过剪辑处理,所以在实施中时间的把握上出了一点小问题。

微格教研能以摄像记录的形式,精确地再现活动,及时地将活动定格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有利于教师进行随机的思维碰撞与观摩研讨。可以说这一次微格教研的活动形式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教研体验,虽然活动中我们的微格研讨交流还很初浅、稚嫩,但我们感受了那一份研讨的实在,因为我们交流了各自的意见,分享了彼此的经验。大家都觉得微格教研的形式好处多多。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研手段

对于我们农村幼儿园,一般较少使用多媒体设备,也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但设备新添置后,也没想着去用。这次活动给予了我们尝试使用现代化多媒体仪器的机会,觉得这也是一项学习的内容。特别在摄像完后,需要对所摄内容进行剪辑处理,组员们不会于是都回家问老公,那劲真令人感动。虽然现在我们都还不会,但也从中了解了相关的一些知识。这是微格教研带给我们的。

二、使研讨气氛更热烈

“微格教研”是用录像来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放像再现及时反馈,供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形式可以在大家有争议的地方随时定格,便于我们研讨的深入与透彻,这使我们感到非常的过瘾。因为以往的.评析研讨是靠大家记录的、印象中东西来进行。而现在,由于活动前给了大家问题提示,帮助大家理清了思路,再加上前面的教研活动已经学习了关于“提问的设计”、“教师的回应”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使活动的评析重点更突出、评析内容更紧凑了。大家都非常乐意并积极的投入活动,研讨气氛热烈。我们老师在此过程中都有所收获,这其实也是最重要的。

三、对细节问题给予关注

对于我们从教有些年头的老师,活动中自己的行为表现似乎也成了一种习惯,也不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一看录像,这个说:“哎呀,我怎么看上去象在敷衍幼儿。”那个说:“我站立的姿势是这样的吗?”执教老师感想更是深刻:“我的表情是这样的吗?我脸上的表情怎么与孩子的热情这么不相称啊?!”自己都有些不相信。我们都笑了,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提出过,可由于“婉转”或别的原因未引起该老师的足够重视,现在自己看自己,总算“大彻大悟”了……。这中间发现的虽然只是一些细节的小问题,但通过微格教研,很直观、深刻的被大家注意到了,我想对于这些细节问题也不用多说什么了,相信大家都将会自觉的在以后的活动中去注意纠正,因为细节问题也可以事关活动成败。这也是微格教研带给我们的。

第一次尝试微格教研,组员们对此形式的教研活动反响都比较好。应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让我反思如何开展丰富形式的教研活动以满足教师的需要,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让教研组对教师更有吸引力。

★ 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

★ 幼儿园园本教研计划

★ 幼儿园园本教研交流材料

★ 幼儿园园本教研计划书

★ 幼儿园教师园本教研总结

11.园本教研与教师队伍建设 篇十一

一、通过园本教研,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扎实深入地学习园本教研的系统理论,要弄清、弄懂什么是园本教研,并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从而不再把“外出学习”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是积极提倡幼儿园即研究中心,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寻找特殊视角,着眼自身实际,以新《纲要》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

(2)采用外出培训和园内观摩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等形式鼓励教师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方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在教研活动中,就老师反映的问题和思考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为教师学习研讨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内在需求,让教师特长和潜能得以发挥,幼儿园特色得以张扬,我们鼓励创新,并尝试制定、实施分层教研计划,形成“金字塔”型的教研模式。这样不但可以人尽其才,还可以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去年,我园设立了园本教研课题小组,由园长牵头,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有先进教育理念,教研能力比较强的老师参与,承担“凉山州教师小专题”课题的研究,我们在省、州教研专家的引领下,在探索州级课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们还设立了艺术课题小组、科学课题小组,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兴趣自主选择某个课题小组,由园本教研课题小组的成员担任“学科带头人”。园内教研以园本教研为主流,带动其他课题组共同提高。这种形式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

园本教研还注重在教研活动中提倡合作、共享的意识,采用不同的形式,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将教学观摩的形式,由原来的“各自为阵”变为如今的“一课多研”、“一课多教”。我们可以选定一个教学内容后,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由多名教师同开一个活动,全组教师在观摩后进行交流、分析、反思、总结,施教者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同伴教师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认识进行反思,即,如果我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处理;我曾经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等,在交流中,相互质疑、相互启迪,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晰事理,激活思维,共同探讨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达到了“经验分享、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时针对修改的案例,进行“跟进式”共同实践、反思研究,再一次体现同伴互助。教师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自我,在资源共享中体验快乐。这样的教研学习好比一次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让老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通过教研活动,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加强新教师的培养,是幼兒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以园为本,开展自培活动,充分利用老教师的人才资源,采取新老教师“传、帮、带”等形式,形成老带新,强带弱的良好氛围。在自培的同时,还要重视青年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为使青年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锻炼、展示的平台,开展各种业务练兵活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

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年青教师,怕研,不敢研,总担心自己说的没有老教师有深度、有水平。对此,我们采取小组分享讨论的方法,从身边的游戏和活动说起。针对观摩活动所发现的问题或疑惑相互进行探讨,由老教师带着新教师,避免了新教师的怕研心理,又能让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获得成长。

理想高效的园本教研,必须以园为基本单位,以教师为主体,得到来自外部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由于教师的理论背景和专业眼光不足,园本研究常常会陷于同水平的反复,使教研的实质性步伐减慢,甚至出现形式化、平庸化的现象。我园开展园本教研期间,在专家的指导下,帮助教师进行经验的提升,提供理论的指导,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使我园的园本教研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推动了我园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通过园本教研,不但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动力,培养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大大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孩子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将促进我园园本教研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也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成为合格的新一代的灵魂的塑造者,才能托起明天更美丽的太阳。

12.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十二

“高级保姆”曾是幼儿教师的代名词,而今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已经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和相应的专业地位。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终身进行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履行专业道德,不断提高从教素养,成为一个良好的幼教专业工作者。这便是幼儿教师从一个“普通人”变成“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园本教研的作用至关重要。新《规程》第五十九条提出了两个关键词:教研制度和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研必能受到欢迎,有制度保障的教研必能持久有效。因此,加强园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和针对性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园本教研,是一种幼儿园自主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以教师个人能力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的培训模式。这一模式能充分利用幼儿园的一切有用资源,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教研活动的现状看,依然存在目的不明确、没有针对性、缺少专业引领、不能持续开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破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要结合对新《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学习,来对园本教研的目的和作用进行再理解,再领会,再定位。园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教师在贯彻落实《指南》和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各种困惑,是为了改善教育实践,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因此,凡是不能促进师幼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改进教育实践的园本教研,无论其花样多么翻新,都不能称其为“好的”教研,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认识园本教研。

第二,园本教研要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园本教研中,幼儿园是园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同伴互助是园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因此,要改变过去单一枯燥、自说自话的“听课—评课—听课”教研活动方式,让教师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反观自己的教育实践,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还要引导教师学会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将普通案例上升为研究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园本教研正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第三,要建立专家引领机制。在园本教研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教育专家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他们是园本教研深入开展的助推器。在贯彻落实新《规程》和《指南》的过程中,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各种模式不断翻新,让教师眼花缭乱,困惑无穷,不知所措。这就需要专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为教师答疑解惑,点拨迷津,让教师在无助时得到支持,在困惑时得到指点,增强教师的研究信心。建立专家引领机制,有针对性的、专题化的专家组定期指导,十分重要。有效的专业引领不仅可以促进问题的高效解决,而且可以实现引领者和被引领者的共同发展。

第四,教研制度建设,是园本教研持续开展的必要保障。要使园本教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自愿行为,并且能持续有序地开展,必须有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在实践中建立起学习制度、反思制度、交流制度、研究制度,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幼儿园还应做好经费保障,为教师的教研工作提供必需的支持,购置必要的设备,为教师自觉参与园本教研提供物质保障。

13.第二学期园本教研工作总结例 篇十三

园本教研工作总结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基础展开的,以研究幼儿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等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发展的教学研究。回顾半年多的园本教研之路,我们体验着了成功,收获着喜悦,幼儿园在园本教研中成熟,教师在园本教研中发展,孩子们在园本教研中快乐成长。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园本学期开展了如下活动:

一.营造学习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意识。

我们园的教师非常聪明,而且非常有个性,个个不肯服输,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中班学年组长金娟娟就是这样,她觉得,我们幼儿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打牢专业基础,从而从容面对各行各业的家长,做到自信地工作,有尊严的生活,博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她的观点得到与大家的一致赞同,博得热烈的掌声。这就是李季眉教授倡导的———做有尊严的教师。

同行之间的经验传播也好,还是姐妹之间的友好忠告也好,收到的效果远远比管理者自上而下来得好。我们在园内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每个老师都订阅了一套幼儿教育方面的杂志。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理念在我园已形成良好的风气。在园本教研工作中我园紧跟市教研室研究的重点,组织教师学习《纲要》中的内容,理解深化内容的含义。教师通过备课组学习,一致认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快乐字宝宝活动区中开展了自主性绘画、故事家、好词好句积累台、语言频道等活动,提高了幼儿言语表达的概括性和逻辑性,也使全体教师清晰了语言领域的研究的重点与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二. 开展参与式培训,促进教师主动学习

园本教研实施以来,观念转变最大的应属教研组长,他们不再是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不再是一言堂的发言者,为了及时发现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教研组长经常到各班观摩活动,观察孩子,睁大眼睛去发现问题,寻求理论支持,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还主动参与其它教研组的活动,学习借鉴同伴的经验,及时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是影响活动效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培训活动中,如何使教师真正进入培训主体的角色,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是关系到培训成效的根本性原因。我院试图通过参与式培训的方式,以激发教师积极性、调动教师主动参与为出发点,以备课组合作为主线,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例如:教师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应如何调动幼儿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新老教师教育策略对对碰等研讨活动。大家纷纷各抒己见,分析讨论有理有据,并通过互动交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共识。我们感到:经常开展互动式的研讨活动,能使每一个教师思维活跃、观点鲜明、论述精辟,从而不断引领着更多的青年教师朝着成熟型、专业型、研究型教师而迈进。

三、案例教学 发挥一课三研的效果

教师转变观念,变被动服从为主动参与。园本教研倡导教师是研究的主体,采取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开展。我园在充分发挥园领导专业引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帮助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首先,修改制订了教研活动的评价激励机制,如《优秀班联组长评价标准》,《教研奖励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等,从制度上给予保障。其次,院领导改变了教研活动重结果轻过程的意识,我院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领导只关注是否开展了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成效如何,忽视了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参与程度,而如今领导在参与和组织教研活动中看研究的问题是否是教师感兴趣的,教师在活动中是否是主动参与的,哪些教师积极参与到研讨活动中,这些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变消极等待为主动参与。

我园的年青教师比较多,空洞的理论学习,会让教师感到厌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因此我们不仅为新教师制定了学习、考核制度,还组织全园教师进行一次听课、评课活动,让理论学习的同时加上实践观摩,更能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在观摩活动中,骨干教师为年青教师进行示范课观摩,通过对真实的、典型的案例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并迁移到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情景中,我们还注重在年青教师的身边寻找案例,引导教师研究教师身边的教育案例,通过剖析、反思、互相启迪,不断进行思维碰撞,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

四、创新教研形式,搭建研究平台

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首当其冲的是改变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教研形式不仅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还能有效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她们的研究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我们采用了专家辅导、专题研讨、体验式培训、分层培训,导师制等形式,向教师输送教育理论,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教研技能。这些培训使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快速提高,从而更好地去指导自己的研究实践。在教研活动中为了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教研组长重新定位,让教师们带着问题去研究,带着方法来交流,在一次次研讨中提升理论,澄清观点、总结方法。为了使教师们准确地认识自我,自我教育,在分析、比较中归纳总结,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让大家研讨,去发现问题,去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教研活动形式教师们很感兴趣,并将此方法运用到自我学习中。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形式,为教师们搭建了研究的平台,提高了教师们自主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小二班某幼儿入园时出现较严重的分离焦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胡君华老师主动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家庭教养状况,上网查资料,采取各种方法解决孩子“哭”的问题,并向其它教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大家的参与下运用了系统脱敏法,解决该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即让她的爷爷陪他逐渐适应幼儿园的大环境(进到幼儿园内)——班级户处活动环境(观看幼儿早锻炼)——进到班里熟悉生活活动环境。在此过程中熟悉接纳幼儿同伴和老师。这一方法的实施为其它带小班教师解决幼儿分离焦虑提供了借鉴。大一班幼儿在植物角种植中采取的是种子在土中发芽的方式,一次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发现进浸在有水的砖逢里的黄豆发芽了,引起了幼儿对种子在水里能否发芽的讨论,对此现象郭斌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置不同问题情境,种子发芽的方式,让幼儿自已去观察了解探索种子发芽应具备的条件。和孩子一起去探究植物的秘密,并把探究到的答案形成完整的文字保留下来。

教研平台的搭建,使一个个研究型教师脱颖而出,那些平常不善表现,默默无闻的教师成了园本教研的领军人物。我园晨间体育的开展和环境创设就来自于不善表现的彭小群老师,她依照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投放材料,孩子们依自己的兴趣,能力水平选择材料,并自行收放、整理活动器材。我园的室内外活动环境也同样发挥着她的教育智慧,依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了不同主题如爱祖国、礼貌教育、生活常规教育等楼道文化;以体育技能为主的走、平衡、跳、投掷的地面、过道环境;融主题、区域、生活为一体的班级活动环境,环境的创设拓宽了教育价值,改变了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态度,孩子的创造性不可低估,理解了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发展的真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台湾作家李敖的一名话“人不在于走什么路,在于与谁同行”,因此我园在不断开展的园本教研中让每一位教师得到全面的发展。园本教研使我们在行动研究中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幼儿园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师们在一次次教研活动经历成长,家长感受着我们的变化,孩子们享受着我们的变化,行走在园本教研中我们快乐着,我们幸福着。

班庄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14.园本教研活动主题 篇十四

仓山区上渡中心幼儿园 黄晓芸

园本教研这个概念是从校本教研而来。它是指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具体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问题为中心而开展的研究活动。那么,园本教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园本教研是为了人的发展,其中教师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教研组织者的有效引领对我们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纲要背景下的“园本教研”以新的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研究空间,它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经历着观念转变和思想革命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内化、自我架构,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2007年我参加了园本教研课题组。在每一次的教研过程中,我发现,要让每个教师能够在教研过程中获得收获,提高各自的业务能力、教研水平,教研组织者的引领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如何端正每位教师的态度,让老师能够认真对待每次教研活动。园本教研的组织者必须为教师搭建一些平台,鼓励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认真的准备,积极地思考学习,梳理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的思维真正地活跃起来,才能更大程度地让教师借鉴有效的教学经验,来改进各自在教学中的不足,才能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成长。

一、教研前的积极准备:组织者应鼓励教师带着问题收集理论资料

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的目的、研究的重点都是不同的;而一线教师虽然对实践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经验,但在理论方面都相对地薄弱。另外,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孩子的解读。只有在教研前对幼儿的发展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在观摩过程带着问题去认真观察幼儿,在讨论中抓住关键问题分析幼儿的行为,才能让解决的问题真正为幼儿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因此组织者必须在教研前鼓励教师大量地阅读的相关文献,认真地分析教材,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等,让教师对即将开展的教研活动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开展园本教研时,教师才能更有目的地堆教研的过程进行研究,才会懂得怎样去看活动。

课题组在主课题的背景下开展了“如何在持续性的探究中支持小班幼儿的有效观察”的研究。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小班幼儿的观察特点,我们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以科学活动“睡莲花开”做为活动内容,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自己独立设计并开展系列活动,而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则针对其中的一个活动:“睡莲宝宝又长大了吗”,来分组观察幼儿的行为,思考实验班的教师在系列活动中支持策略的适宜性。组织者为了让教师能在教研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在观摩之前引导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

组织者引导教师在教研前做的准备:

1、这是一次小班的科学活动,因此组织者在活动前组织大家再次研读了《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解读,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探究领域目标的认识。

2、组织教师们在活动前针对“如何在持续性的探究中支持小班幼儿的有效观察”这一问题,研读了幼教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我的收获:

通过教研前的理论学习,我了解到小班幼儿在观察中只能关注明显的变化;观察视点零散,容易受到同伴及其他因素的干扰;观察视点容易飘移;记忆力不强容易遗忘的现象,这些都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有了这些文献研究的结果,我对这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性更强了,对小班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一定的预见。

二、教研中的碰撞提升:引导教师自我感悟和互相学习

(一)在准备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问题

在教研活动前,组织者引导教师重点针对幼儿的观察特点进行了文献研究,在教研活动中组织者就围绕“教师是如何引导幼儿观察的?”“教师的引导是否适合幼儿的观察特点?”这样的问题去鼓励教师进行评价,这样教师在评价时,就围绕着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例如我对活动的评价:我发现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对活动的兴趣,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睡莲的过程中去。根据“小班幼儿在观察中只能关注明显的变化”的特点,教师能引导幼儿通过叶子的变化,来发现睡莲的成长,这个点抓得很准,很适合幼儿的观察 „„

但是“记忆力不强,容易遗忘”,因此当有个幼儿在观察后进行粘贴记录活动时,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到睡莲面前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就会出现观察和记录脱节的现象„„

可见,活动前的充分准备让教师在教研过程中,能更加有目的地去观察幼儿,在评价中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及时提炼问题要点促进教师互相学习

教研的过程是教师集体智慧碰撞的阶段,每个教师由于工作经验层次的差异,教学风格的多样,观察幼儿的角度的不同等,造成在观摩活动的过程中,对教学现象及幼儿表现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而这正是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教学经验最好的过程。组织者就必须能够在这个关键的环节,引导每个教师认真地去倾听每个成员的评价,鼓励教师在倾听的同时认真地思考他人的观点,促进教师在反思中与将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碰撞,这样才能从促进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弥补自己的在教学中忽略的问题,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

就如,在“睡莲宝宝又长大了吗?”的活动教研中,其他和我一起参加教研的听课教师针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的表现,对执教教师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学实践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成效,提出肯定及一些修改建议。

以下是教研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讨论实录: 执教者的介绍 :

这个主题活动已经经历了“欣赏美丽的睡莲”“我的苗是什么样的?”“睡莲的叶子变了吗?”“卷卷的叶子哪去了?”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持续性的观察中关爱生命。在每次观察的过程中,我都有为幼儿提供了相关的记录表格,而且都是用图画的形式制作记录单的,开始时,让幼儿在相应的表格内贴上点,发现幼儿不容易掌握,经过改进,给幼儿提供了直观的图片,如,画了大小不同的叶子,让幼儿通过观察叶子的大小变化,选择相应的图片直接插到记录卡上,这样更适合幼儿。

听课教师的评价:

师1:我观察的是第一组的幼儿,他们从活动开始就一直很认真地跟随着教师的引导,积极地活动。分析原因,可以看出教师的前期的几个活动,都能很好地关注到幼儿对睡莲的关爱,孩子的兴趣才会这么浓,才能持续地观察。

师2:我在观摩时发现教师的准备和充分,而且能灵活地处理突发的情况。有个孩子在观察后提出问题:我不记得上次睡莲的叶子有多大了.教师没有忽略孩子的疑问,立刻将上次测量叶子宽度的绳子取出和现在的叶子比较,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知道叶子长大了。

师3:我认为教师在记录单的设计中,还需要改进。虽然教师已经关注到要用形象的图片做记录,但是在记录时,又让孩子找大小,又要关注数量,对于小班的孩子来时还是太困难。„„

组织者能够快速地提炼出重要的,有价值的教育策略,拓宽每位教师了我的思路,让教师获得了更多更广的经验,本次课题中,组织者根据教师评价提炼出重要的内容:

1、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通过持续的、有目的的引导,才能逐步养成。

2、有效的教育策略包含着方方面面,即使是一份简单的记录单,也是需要教师认真地去研究去关注的。如:小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所提供的记录单运用图片、照片等更适合幼儿。

3、关爱教育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过去很少有教师会去关注幼儿心理的教育,而心理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而且心理教育应该在一日生活的时时刻刻都可以渗透的。

4、在教学活动前,认真地预设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是活动准备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博取众家之长,这在教研活动中,是很重要的。组织者就应该积极地引导教师吸取他人的观点,再转化为自身的经验,让每个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在他人的帮助下成长。

三、教研后的梳理运用:引导教师将收获运用到实践中

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从课题组的每个老师身上,从幼儿的身上都反映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这些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但同时也是比较零散的。因此,在教研结束后,组织者即时地引导教师将整个活动的过程、思考、体验进行记录、整理、提炼,以便让每个教师都能进行自我深层反思,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助益。同时,将获得的教学经验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改进并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我感到通过这样的整理运用对自我发展是比较有效的。

例如:通过“睡莲花开”的科学教研活动,在组织者的带领下,我对整个教研活动中获得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在小班开展持续性的观察活动,要在每个阶段积极地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提供的记录单,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同时,也要起到推进幼儿活动的作用等。

根据这些经验,我开展了持续性观察的活动“种草莓”,让孩子在开心、愉悦的游戏过程中,观察“草莓的小苗”“草莓发芽了”“草莓开花”“草莓长大了”等,让孩子持续地观察。观察过程中,提供的记录单,也是用插卡的方法,将图片放在相应的地方„„

只有引导教师把园本教研中研究出的一些好的经验,大胆地运用到适合的日常活动中,才能让理论的知识再次为实践服务,让这些经验要真正内化成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让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水平有新的提高。

上一篇:唐诗《宿王昌龄隐居》赏析下一篇:公司简介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