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精选8篇)
1.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 篇一
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参加“健康教育”会议的学总结
11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生活方式与健康人生”的专题健康教育会议,通过这次的会议学习,使我们对健康人生的认同感不断拓展,对健康人生系统所包涵的各个子要素的要求慢慢落实到工作之中,生活之中去。及时纠正了一些以前生活中常见的错误习惯,进一步地完善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树立了健康向上生活方式,保持了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为下一步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健康人生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而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拥有物质、名誉、金钱等等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了健康其他的一切都归零,毫无意义和价值。那么危胁人类健康,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又是什么呢?据可靠调查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占百分之三十五,癌症占百分之二十六,事故占百分之十一。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生存的最大敌人。因此我们非常必要正确地对待,分析它所产生的原因,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预防之路。
首先,我们一定要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种类。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心”方面的疾病。心脏病有以下几大类: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包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其中冠心病中又分为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律失常型,衰竭型和心肌病型等类型。瓣膜病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心病中也有很多类型。心肌病中有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反正各类疾病下还有多种心脏病名称,主要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分类的。二是 “脑”方面的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癫痫等等。
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身体活动少、不健康饮食等,在全球普遍流行。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的同时,他们依然要遭受营养不良、传染病的折磨。除非洲撒哈拉 地区之外,在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果你有一种危险因素,你不一定会发生心血管疾病。但是,你拥有的危险因素越多,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越大,除非你改变你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这些危险因素影响你的心脏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去分析:
一、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心得体会《健康人生心得体会》。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大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心脏事件的发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血压如果得到明确诊断并坚持规范治疗,高血压是能够预防和成功控制的。
2.血脂异常。血脂水平异常,包括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都可以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血脂水平。
3.烟草使用。烟草使用,无论是吸烟还是嚼烟,都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如果很年轻就开始吸烟、吸烟量很大或是女性吸烟者,那么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就特别高。无论你已经吸烟有多长时间了,只要戒烟就可以显著降低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4.缺乏身体运动。身体缺乏运动使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增加50%。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也会使患者更易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5.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他会比其他人更早发生心血管疾病,而且对全身造成更大的损害。
二、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年龄增加。年龄老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5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倍。
2.家族史。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预示着你的危险。如果你的父亲在55岁前或母亲在65岁前患有冠心病或脑卒中,你患病的危险增加。
3.男性。男性患心脏病的危险比绝经前期女性高,但与绝经期女性相似。男女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水平无显著差异。
4.民族。非洲和亚洲裔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其他民族人群高。
明白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源后,我感觉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保健的核心。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一个结论: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调整生活方式,并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度运动。做一些自己能承受的运动项目,而不要为了锻炼而损伤身体机能,尽量做自己感觉良好的体育锻炼,在运动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尤为重要。
二、戒烟戒酒。我们要大力禁烟,一般不喝酒。
三、进行心理调节。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我们要倡导积极的生活因素,注重调控情绪,开展“导思维”,欣赏自己的长处,凡事向好处看,遇事不害怕,看事不担心,出事不后悔,树立信心,播撒爱心,还要有乐观主义情怀。
四、注重休养。保持良好的睡眠,严格遵循自己“生物钟”,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尽量不要过晚休息,睡前不要饮水太多,保持安静,静心休息,保持良好的睡姿,防止做梦而降低睡眠的质量。睡觉时还应当注意睡觉的方向与地球引力的方向一致。
五、定期体检。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进,有针对性地治疗与改善。45岁前每年体检一次,45后每年体检两次。
总之通过学习,我们应当把养生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去,注重预防,注重平时,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以预防为主,使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现金再翻倍,有利于全社会。自己做自己最好的医生。
科学组 康妮
2013年11月28日
2.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 篇二
1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
1.1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1.1.1 生活方式的概念
生活方式也称为生活样式或生活行为方式, 它包括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的深度思考, 是现代社会学研究领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词汇。马克思哲学思想虽然没有对生活方式的含义给出具体的描述, 但却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很多学者对生活方式概念的表述存在一定差异, 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其一般含义是指对个人或群体间的生活习惯及其方向性进行客观的把握。这里也包含有健康的深层支撑是生活习惯等有关内容。今天, 人们对生活方式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上的生活方式指的是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精神、物质等各方面生活活动形式的综合;而狭义上的生活方式则仅仅指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1.1.2 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关于健康生活方式概念的理解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1999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Healthy Lifestyle》文献中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解释是, 排除危险、降低疾病、帮助全家的生活方式和帮助人更好的享受生活等行为都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范畴。我国大陆某学者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人、集体或社会为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对外界有利因素进行利用所采取的各种活动。台湾某学者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指的是对个人健康有影响的各种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的统称。2015年,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机构在组织的一次健康生活方式活动中, 对健康生活方式提出了保持心态平和、坚持适量运动、合理安排膳食、自觉保护环境、改变不良行为和学习健康知识这六方面要求。
国外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被大家广为接受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提出的“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是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这一思想。最近一段时期, FUN (健康、和谐、营养) 健康生活方式在西方国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与推崇。[2]
1.2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
伴随发达的交通, 多样化、便捷化的通讯工具、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等在现代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 在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变革性意义的同时, 带来巨大方便和快捷的同时, 带来更为舒适和多方面享受的同时, 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几点问题如下。
(1) 体育运动越来越少。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 久坐都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人们为了工作与学习而往往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今天就业压力巨大的环境下, 不仅体育运动越来越少, 而且久坐不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工作的时候, 可以运动的时间极为有限, 下班工作累了, 更不愿意运动, 这是现代很多人们在工作、休息与运动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
(2) 作息时间无规律。受工作时间、周围人作息时间、网络诱惑和现代社会整体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当代很多人们的作息时间都缺乏一定的规律性, 尤其是年轻人。而作息时间无规律主要表现在, 时常加班、熬夜、不吃饭或不按时吃饭、每天的起床时间与睡觉时间存在一定差异等。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且不利于人们合理安排日常事务和保持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平衡。[3]
(3) 饮食随意。饮食既是维持人类生命的一种必须行为, 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越来越懂得美食的享受, 尤其是天生对饮食情有独钟的人。很多抑制力较差、健康意识淡薄的人难以抵制美食诱惑, 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看到了想吃的东西就会产生一种购买的冲动, 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晚上吃东西。这种饮食随意的生活方式无疑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4) 出行少步行。由于当今社会交通工具不仅发达而且多样化,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且很多家庭都购买了自己的车子, 使得人们几乎一出家门就开始坐上各种交通工具去往自己的目的地, 导致现代人们的步行时间越来越少。虽然对于一些远程或在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选择便利的交通工具是正常的、必然的一种行为, 但有很多人即使路程很短也依旧选择乘坐交通工具。
2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2.1 体育锻炼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体育运动是脑力运动与体力运动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形式。其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发挥着极其巨大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 从医学角度来看, 体育可以促进大脑思维的活跃, 提高反应能力和动作的敏捷性, 提高身体免疫力, 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因此, 体育锻炼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
2.2 体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体育运动、体育习惯对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 体育运动有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内脏器官机能的增强;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 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效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和均衡性。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首要条件和基础。为保持身体健康, 人们会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其次, 体育运动有利于增进人类健康意识, 从而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意识的形成与提高也是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5]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需要人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具备持之以恒的信念, 树立健康意识, 加强体育锻炼, 制定终身体育锻炼计划, 将该计划落实到实处, 从而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强化健康意识, 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6]
2.3 体育在健康生活方式发展中的应用
体育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活动, 对生活方式的发展具有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在人类日常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的诸多领域, 如:高校体育课程、奥运会、冬奥会、马拉松、NBA、各种球赛等等。体育在高校课程中的开设,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奥运会中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全人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尊敬, 推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各种球赛中的应用, 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人喜爱各种球类运动, 有利于推动球类运动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可见, 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体育无处不在。[7]
3 对策与建议
3.1 有规律的开展体育活动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或大或小的存在一定差异, 使得不同的人对体育强度的承受能力也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所以, 为了有效发挥体育对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促进作用, 为确保体育运动的适量与合理, 还需要人们在对体育安全常识进行全面准确掌握的基础上, 有规律的开展体育活动。首先, 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活动, 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制定科学恰当的体育活动计划, 确保体育活动的规律性和长效性。其次, 养成在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习惯, 避免空腹运动或饭后30 min内运动, 做好运动中的保护工作, 控制好运动的强度与运动量, 尽可能保证每天都做体育锻炼, 并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段内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逐渐养成有规律的进行体育运动。[8]
3.2 开展家庭体育健康活动
家庭是人们放松的重要场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人健康长寿, 所以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体育健康活动既能够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又能够提升每个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近年来, 广场舞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同时广场舞也是中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主要形式和途径。由于广场舞通常是在傍晚时分进行, 这就为家庭总动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另外, 一个热爱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高的人应该时常向家人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并帮助他们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紧密联系, 积极组织家庭健康体育活动, 让家人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开展家庭体育健康活动, 可以为家人的相聚创造更多的时间, 可以对彼此进行鼓励与支持, 从而促进家人的身心健康发生, 促进家庭生活方式的健康。
3.3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事实证明, 在有规律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下, 生活方式也会逐渐变得有规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严格遵守体育运动计划进行体育锻炼, 那么为了保证体育运动可以按时进行、按时完成, 就会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此外, 要想全面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还需要从饮食、作息等各方面入手。通过逐渐养成饮食、作息等时间的规律性, 进而逐步形成整体生活方式的规律性和有序性。
3.4 发挥学校体育在养成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发挥学校体育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是最为有效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学校应重视起体育教学, 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和安全规范规定进行体育活动, 并在体育课前对课堂即将用到的体育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以确保体育活动进行的安全顺利。同时, 体育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起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并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爱体育、爱运动的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掌握多种体育技能, 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
4 结语
通过文章分析可知, 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通过体育运动人类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人类长期稳定、健康的生活与发展, 有利于推动体育事业长期繁荣发展。人类作为社会一切活动的主体, 只有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思想行为健康, 才能够构建出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体育运动, 离不开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总之, 人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重视生活方式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D].扬州大学, 2014.
[2]朱园园.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 2014.
[3]刘伟.湖南铁路警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吉首大学, 2013.
[4]刘正枚.武汉市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调查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 2013.
[5]孟莉.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3.
[6]佟强.当代中国市民体育生活方式转型与人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7]常伟.镇江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4.
3.生活方式与公众健康 篇三
慢性病已成健康第一杀手
当前,健康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健康等于零”。一方面,卫生资源消耗不断攀升,2001年我国卫生资源消耗为6140亿元人民币,占GDP6.4%;因病、因伤残、因过早死亡造成国民经济损失7800亿元,占GDP8.2%。2003年,卫生资源消耗为8000亿,2005年已达10026亿,占GDP5.5%。这10026亿元是什么概念呢?是长江三峡15年总投资1800亿的5.6倍。另一方面,我国慢性病患病率也与日俱增,2002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高血压患病率从1958年的5.11%增至1979年的7.73%,1991年11.88%,2002年18.8%);血脂异常患者1.6亿,超重者2亿,肥胖者6000万,糖尿病患者2000万,吸烟者3.5亿,而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慢性病每年吞噬上万亿元巨额财富,每年造成数亿人的身心痛苦和数百万人的提前死亡。如不扭转这种局面,不用多久,我国将成为21世纪的世界“病夫”大国和“药夫”大国,庞大的资源消耗将使国家和百姓不堪重负,而大量的慢性病人和带病残疾人又将使无数家庭深受其苦。慢性病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大敌。我国的健康形势十分严竣,“路漫漫其修远兮”。
路在何方——
从小抓起,关爱自己
我国拥有600万医药卫生人员,6万余所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有220万人,但面对大量的慢性病患者仍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于是百姓就“看病难、看病贵”。
实践证明:面对数以亿计的患者和每日新增的数以万计的初发患者,单靠药物或终末期高科技救治,不仅耗费巨资,而且实际上无法胜任。以高血压为例,1.6亿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达标者即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仅占6.1%。换言之,尽管全国医务人员付出极大努力,但我国高血压患者中仍有94%的人血压控制不满意,这样,血压不控制,今后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就会接踵而来,又是新一轮更严重的心脑肾病发生,其医疗费又将成十倍地增加。因此唯有让医学回归本位,回归其根本目的:“健康促进,预防疾病”,才是釜底抽薪的“治本之道”。
那么该如何预防呢?
科学家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之路并不平坦。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心血管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上升后,美国在1968年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由升转降。为研究其原因,6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对 27个工业化国家的横向对比和纵向研究得出结论:全球心血管病有三大流行趋势,上升型,稳定型和下降型。在众多国家发病率上升的同时,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却出现了稳定下降的趋势。这一发现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给科学家带来振奋和信心。同一个地球村,同一片蓝天下,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趋势呢?于是WHO在1982年又组织了规模更大、设计更精,包括我国在内的前瞻性、多中心、多因素的“莫尼卡”研究,历经10年,进一步得出了影响心血管病发病、流行的独立并有决定意义的危险因素。2004年,在51国研究的基础上,“Interheart”列出了能预测90%的心肌梗死的9个因素: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性肥胖、缺乏运动、缺少蔬菜水果、心理紧张、酗酒。总的来说,大量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是一种基本可以预测,基本可以预防的疾病。其中父母的基因遗传起着大约15%的作用,而生活方式起着60%的决定性作用,医疗也起着8%的作用。24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精辟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只是帮助本能的”,也就是说最好的医生其实就是自己关爱自己,而不是把健康交给医疗技术,医疗技术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因为自己呵护自己,平时注意养生就占了60%,而医疗技术花费巨资才占8%。所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最好的处方是知识,最好的药物是时间。他还进一步指出利用自然力预防疾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重要性。他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也就是说人类应当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亲近自然,而不是远离它、对抗它。这就是生命和健康的本源。因此人类应当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才能保护全人类的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起源于少年,根植于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中)老年。临床上的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并非突发,而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理过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唯有从生活方式抓起,从小时候抓起,从疾病的上游抓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疾病,才是“上医治未病”、“四两拨千斤”的上策。胡大一教授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最好的支架,最先进的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技术都不能替代预防的作用。”他还强调说:“所以对这样的疾病,无论怎样强调预防都不为过。”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预防使发病率减半、死亡减半
预防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1992年前WHO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如果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600万人的死亡。”这个效果要远远超过任何医疗措施和任何高科技,而且节省巨额开支。他进一步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并大力呼吁人们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他的振聋发聩的讲话被誉为警世名言。
199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采用医疗技术,要使美国人均寿命延长一年就需要数百亿至上千亿美元。而如果采用健康生活方式进行预防,那么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使慢性病发病率总体上下降一半,人均寿命延长10年,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我国九五重点攻关研究声明:在社区人群防治中,一元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省医疗费8.59元。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并非仅仅为了节约医药费,主要在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实践医院的根本目的:“健康促进,预防疾病”和健康的崇高目标:60岁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自己少受累,儿女少受罪,节省医疗费,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
预防还能为生命添彩,使生命走向自然凋亡而不是病理死亡。自然凋亡是: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病理死亡是:中年得病,肉体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财两空。据美国社会福利局报告: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而医疗技术手段,则只能减少10%的过早死亡,而且价格昂贵。
三座桥梁四大基石
那么,科学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1992年WHO维多利亚健康宣言提出了架设三座桥梁:在科学与政府决策之间;在知识与行为改变之间;在专家与社区人群之间。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很大差异,需要立足国情,结合实际,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使复杂的医学知识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健康教育能“随风潛入夜,润物细无声”,变成千百万群众自觉的健康“知、信、行”。
合理膳食:不偏食、不贪食;不刻意,不随意。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七八分饱,营养正好。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适量运动三五七,戒烟限酒五一五,心理平衡一面镜子三个三。一面镜子指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要永怀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只要心中充满阳光,看到的世界就会一片阳光,前途也是一片阳光,相反也是一样。“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对百岁老人和英年早逝的调查表明:前者主要是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脾气好,心态平和是第一条,其次是爱运动、不偏食、不贪食。而英年早逝者是“三少”和“三超”:“三少”是健康知识少、信念少、保健行为更少。“三超”是工作量大,超载;压力过大,超速;睡眠过少,超累。三超使健康扭曲。
如果要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健康生活方式,那就是:做四君子,喝八珍汤,吃八宝饭,爬清平山。
做四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什么呢?因为“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君子信念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比获得更快乐。
养心八珍汤,是传统中医名方,由八味中药组成: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将此八味药放宽心锅内炒,文火慢炒,不焦不躁,再放进公平钵内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使人心灵净化,人格升华。心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样明澈,身如“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宁静。
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心脏病学之父保罗·怀特博士曾引用谚语说过:“No Hurry,No Worry,No Hyper-tension。”即“没有着急,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当前社会,红尘滚滚,纷纷扰扰,人们急功近利,心情浮躁。社会阴虚阳亢,使人体交感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興奋,因此具有潜阳作用的β-阻滞剂、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和ARB对高血压和阴虚阳亢心态有很好疗效,但多偏向治标,而养心八珍汤则标本兼治,治本为主。
“八宝饭”是指: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强体八段锦,米寿八十八,茶龄百零八。
“清平山”是指“三个清”、“三个平”及“三座山”。
“三个清”是指清淡饮食、清洁居室、清静心智。
“三个平”是指平常饭菜,一荤一素一菇,燕麦瓜果豆腐;平和心态,不争不恼不怒,爱心宽容大度;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天天早晚走路。
“三座山”是指想想井岗山,看看普陀山,去去八宝山。(详见《40岁登上健康快车》)
以上这些,更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从生活方式入手,则生活方式文明,生命之树长青。健康是节约,健康是和谐,健康是责任,健康是金子。播种健康,收获幸福;珍爱生命,收获和谐。老子说:“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
4.化学生活与健康论文 篇四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装潢品味需求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买房之后选择对居室进行一定的装修,而装修在带来美观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带来了健康隐患。本文主要对苯、甲醛、氨、氡等四种主要装修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依据这些内容提出了一些简单可行的防御措施。关键词:装修、污染物、甲醛、健康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品及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住房问题上,人们的品位更高了,更加讲究装饰美观了,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对居室进行装修。随之而来的却是日益严重的室内装修污染,以及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轻者将会造成身体不适,重者可能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病变,甚至是死亡。
1四种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1.1苯
1.1.1苯的来源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态有机物。苯和苯系物主要是指甲苯和二甲苯,主要用作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中的黏合剂和油漆、涂料、溶剂或稀释剂 [1]。在装修过程中,会大量用到上述含有苯及苯系物的材料,其具有挥发性,常以蒸汽状态存在于空气当中。
1.1.2苯的危害
苯可以引起人体中毒,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是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兴奋或酒醉感及头痛、头晕、恶心、步态不稳,重症者可昏迷、抽搐,严重时可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同时伴有黏膜刺激症状。慢性中毒开始时齿龈和鼻黏膜处有类似坏血病出血症,并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苯中毒经治疗后是可以恢复的,若造血功能完全被破坏,则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女性对苯及同系物危害较男性敏感,可引起女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自然流产率和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增高。也有报道苯对孕妇和胎儿发育也有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卫生标准》中规定室内空气中苯1h浓度限值为90μgm3 [2]。
1.2甲醛
1.2.1甲醛的来源
甲醛(HCHO)亦称蚁醛,是最简单的醛类,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可燃、无色及有刺激性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具有较强粘合性,有防虫、防腐、加强板材硬度的功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装修材料中。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等。其释放非常缓慢,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3至15年[3]。
1.2.2甲醛的危害
甲醛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空气中含有甲醛0.6mm/m3时,眼睛产生刺激反应,而在含甲醛10ppm 的空气环境里停留几分钟就会泪流不止。此外,甲醛对人体皮肤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高浓度甲醛会引起皮肤肿胀、发红。长期暴露在低浓度甲醛中,会抑制汗腺分泌,使皮肤干燥,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
甲醛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导致病变,甲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对使用脲醛树脂较多的家庭和不使用合成纤维板材的家庭的成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生活在甲醛浓度为0.01mg/m3~3.1mg/m 环境的人群,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症状的人明显多于不使用合成纤维板材的家庭中的人。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会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炎肿瘤。国际卫生组织(wH0)已于2005年3月将甲醛确认为致癌物。此外,当甲醛浓度在 O.12mg/m3~1.2mg/m3时能致肝功能、肺功能、免疫功能异常[4]。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新生儿体质降低、致畸;严重者甚至引起鼻腔、口腔、咽喉、消化道和皮肤的癌症 [3]。
1.3氨
1.3.1氨的来源
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强碱性气体。室内的氨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添加剂,如“早强剂”、“膨胀剂”,以及北方冬天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添加的“防冻剂”。
1.3.2氨的危害
氨具有特别强的刺激性,对人体粘膜、眼睛以及皮肤都有很大的伤害。氨经常会附着在眼结膜或皮肤粘膜上,造成炎症,甚至腐蚀皮肤及粘膜,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短期内吸入过量的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浓度过高时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稍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室内空气质量卫生标准》中规定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限值为0.2mg/m3 [2]。
1.4氡
1.4.1氡的来源
氡气是为无色、无嗅、无味的惰性气体,具有放射性。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砖头、水泥、混凝土、玻璃制品、地砖石材等。空气中的氡气随时都在衰变、减少,但是石头以及由石头制成的一切材料如砖头、水泥、石材、沙子等又随时都在空气里补充释放新的氡气,所以,在空气流通良好的条件下,两者之间已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也就是室内空气中的氡含量基本会处于一个恒定的比率,而当氡气进入室内而无法排到室外时,它将不断的在室内积累[5]。
1.4.2氡的危害
氡气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主要环境致癌物之一,是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第二大因素[6]。氡气易扩散,能溶于水,极易溶于脂肪,因此容易进入人体组织,从而在呼吸道内沉积而形成辐射剂量,使支气管及肺部组织受到辐射,增加肺癌的危险[1]。对装修污染的防御措施
2.1 采用合格装修材料
由前文可知,室内装修污染物都是来自于装修材料,所以,要防治装修污染,就应该从购材做起。在购买装修材料时,不要为了省钱而选择含污染物多、毒害性大的材料,应该选择一些绿色环保,含污染物少的材料。此外,应当从建筑装修的源头抓起,生产厂家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规范标准,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规范建材市场,提供绿色合格的环保产品,坚决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上市[1]。
2.2加强通风
室内污染物大多是存在于空气当中的,加强通风,可以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在室内的积蓄。特别是刚装修完的房屋,更要注重通风,最好是通风半年以上再入住。这是因为刚装修的房屋,污染物含量高,而且某些有毒物质释放时间较长,比如甲醛。最简单的通风方式是自然通风,每天尽量多开门开窗。让室内空气流动,将室内有害气体排到室外。但是这种方式受限制最大,现代住宅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对于有暖气或空调的房间,就不能经常开门开窗,因此住宅“新风系统”就成为“健康住宅”的必备设施之一,这种“新风系统”可以让住宅不开窗,24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7]。
2.3种植植物
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都能够吸收某些特定的毒害气体,在室内养植一些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有毒气体含量,降低污染程度。常见的植物有:一叶兰、虎吊兰和吊兰、芦荟、兰花、桂花、腊梅、常青藤、玫瑰、桂花、紫罗兰、石竹和各式各样的仙人掌类植物。经研究,海芋、虎尾兰、绿萝、绿宝石、肉桂、佛肚竹能够吸收居室内甲醛。海芋吸收甲醛的能力最强,其他依次为绿萝、虎尾兰、绿宝石、肉桂和佛肚竹[8]。
2.4 使用化学物理方法
对于室内的甲醛、氨、苯等有毒物质,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分解去除或者用物理吸附剂吸附除去。利用化学分解反应原理,使用市面上的甲醛捕捉剂一类的产品去除异味。此法适用于装修过程中对板材等材料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防止装修污染[6]。另外,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活性碳纤维能够吸附大量的甲醛和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吸附剂。活性炭纤维可以和其他材料一起形成复合材料,更大地发挥其吸附作用,而且所产生的粉尘少,比其他形式的活性炭效率都高。目前活性碳纤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清除室内装修污染的用料[9]。结束语
近年来,装修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每个人都应当引起重视。对装修污染的防治问题上,应该是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双管齐下。在装修时,可以选择一些绿色环保的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室内保持通风、种植一些能吸收毒害气体的植物以及物理化学方法分解吸附有毒气体等方法来减少污染物,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其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树生.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方法探索[J].中国市场,2015(7)
[2] 周敏.居室装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2):50—51 [3] 何奕南.论室内装修污染与预防[J].福建建筑,2001 [4] 董春利.甲醛的来源及危害[J].商品与质量,2011(12)
[5] 韦启明.室内装修污染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6] 郭艳芹,王永伟.装修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治理方法[J].科技论坛 [7] 李银华.装修污染探源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18)
5.小班生活与健康:《毛巾小超人》 篇五
1、通过游戏活动让的幼儿认识到保持身体清洁的重要性。
2、借由毛巾操练习熟悉洗澡步骤。
3、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重点:
让幼儿意识到毛巾的重要性且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
能说出洗澡的步骤并且说出洗澡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小毛巾是我们幼儿入园的必备品同事也是必需品,与我们小班入园幼儿密切相关,形影不离,幼儿很容易现其实物的特性,特点及用途!让幼儿意识到小毛巾的重要性——毛巾小超人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挂图、vcd。
2、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毛巾)一起告诉老师,小毛巾平常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事情呢?
小朋友说:“洗脸、洗手、擦嘴、洗脚,还有洗洗小屁股。”但是,毛巾一定要分开使用哦!注意个人卫生。
教师总结毛巾分开用,要选不同颜色的毛巾,洗不同的部位,可以帮助我们分清,但是毛巾用过不能随便扔了,还可以废物利用,如:擦桌子、擦板凳。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毛巾小超人》,老师讲得时候啊要认真听,等下老师要提出问题的哟!
说的是一个叫小杰的小朋友不爱卫生,身上好痒喔,他像只小猴子一样,东挠挠、新西挠挠,但是呢全身还是痒得不得了。(出示小杰身上脏的挂图)
怎么办呢?正当小杰伤脑筋的时候啊?毛巾小超人想到了好办法,来帮他洗澡,小超人邀请小杰和他一起脱衣服,去洗澡、洗头等。终于洗好了,小杰的身体变得真干净啊,小杰说:“谢谢你,毛巾小超人。以后啊,我要常常洗澡,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出示小杰身体干净的挂图)
一、 教师针对故事,提出相应的问题
1、小杰刚开始的时候,他身体怎样啊?(痒、脏)
2、小朋友,谁来帮助小姐洗澡的啊?( 毛巾小超人)
3、毛巾是怎样帮他洗澡的呢?(洗头、洗手、洗脸、洗腿等)
4、最后,小杰变得怎样了?(干净了)小杰还说了什么?(要常洗澡,做个干净的好宝宝)
二、交流自己洗澡的方法。
1、小朋友,你们在幼儿园玩了一天,流了很多很多的汗,身上粘了很多很多的土,身体会怎样呢(痒、难受)怎样才能变干净?(像小杰一样洗澡)
2、是谁帮你洗澡的?(妈妈、自己、奶奶)
3、那妈妈是怎样给你洗澡的呢?(洗脸、洗头、洗屁股、洗腿、洗胳膊)
4、那谁愿意来学一学妈妈是怎样给你洗澡的呢?(洗脸、洗头、洗屁股、洗腿、洗胳膊)
5、洗澡后,我们要怎样呢?(把浴室里收拾干净,东西放好)
三、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页面,教师边说唱口诀,变作相应的动作。
1、洗洗头
2、擦擦背
3、抹抹屁股
4、伸伸臂
5、搓搓肚子
6、抬抬腿
7、拧拧毛巾我最会
四、教师请幼儿跟着音乐练习做毛巾操。
1、教师给表现好的幼儿贴小面花,鼓励其他幼儿认真学,认真做。
2、教师鼓励幼儿养成勤洗澡,勤换衣服的好习惯,保持身体清洁,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五、教师总结。
6.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生活论文 篇六
——赵树国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全球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污染已成当代社会一大公害,近年来,噪声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噪声大幅度增加。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噪声污染的防控。瑞士规定晚上10点以后禁止大声喧哗,星期日不准使用割草机。新加坡对噪声污染环境、影响公众生活有严格规定,违规者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法律制裁。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1、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的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
2、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
3、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
4、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
二、噪声污染对人体会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
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2、噪声对视力的损害。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3、噪声能使听力、视力受损外,还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4、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有人曾对在噪音达95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202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39%,失眠的占32%,头痛的占27%,胃痛的占27%,心慌的占27%,记忆力衰退的占27%,心烦的占22%,食欲不佳的占18%,高血压的占12%。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三、如何减小和防治噪声污染
在明确了不同类型噪声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对策的基础
上,要根据不同噪声的特点,把噪声污染防治对策贯穿到噪声污染防治的各种手段中。这些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技术措施防治噪声污染。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噪声,制订不同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对消声、隔声、减振等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制订技术规范,指导和规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和工程建设活动,保证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和设施建设质量,发挥防噪降噪的作用。
2、营造隔音林。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7.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 篇七
1 营养、膳食的含义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营养即谋求养生, 指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来源, 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用的物质作为构建组织器官的材料、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这些有益的物质称为营养素, 而食物则是营养素的载体。膳食即饭食, 食物经过烹调加工搭配成不同的膳食供人们食用, 以满足健康的需求。合理膳食不仅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而且各种营养素之间要保持平衡, 能够满足食欲, 适应饮食文化的需求。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对维护和促进健康、增进国民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劳动效率、降低死亡率以及延年益寿均有重要作用。反之, 会危害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2 我国营养学的发展史
《景岳全书》中“凡伤寒饮食有宜忌, 不欲食不可强食, 强食者助邪;就愈之后, 胃气初醒, 尤不可纵食”等精辟论述, 可以说是营养学的创始。《黄帝内经》记载有“五谷为养, 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 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的饮食原则,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南, 其平衡膳食的思想仍然被现代人继承和发扬。1949年以来, 我国从事营养学研究的机构和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1952年首次出版了《食物成分表》, 为营养食品的研究和了解全国食品资源奠定了基础。1962年提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建议;1989年提出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在1997年修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并广泛开展营养知识的普及宣传。1997年国务院向全国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2001年制定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为指导我国食物与营养持续、协调发展, 促进营养与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纵观营养学的发展历史, 营养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 关系到国家的昌盛和人类的文明。
3 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
膳食结构即膳食模式, 是指人们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和数量的组成。它是膳食质量与营养水平的物质基础,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居民膳食是东方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动物性食物为辅, 即温饱型模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使得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城乡之间的膳食结构存在很大差别, 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较大。
3.1 我国膳食结构的优点:
(1) 高碳水化合物:我国南方居民以大米为主食, 北方以麦粉为主食, 各类食物供能占70%以上。 (2) 高膳食纤维:谷类食物和蔬菜所含膳食纤维丰富, 因此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也较高。这也是我国传统膳食最具备的优势之一。 (3) 低动物脂肪:我国居民传统的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很少, 动物脂肪的供能比例一般在10%以下。 (4) 豆类及豆制品的摄入, 补充了一部分优质蛋白和钙。 (5) 饮茶、吃水果、甜食少, 减少了糖的过多摄入。 (6) 丰富的调料, 如葱、姜、蒜、辣椒、醋等, 具有杀菌、降脂、增强食欲、帮助消化等诸多功能。
3.2 我国膳食结构的缺点:
(1) 牛奶及奶制品的摄入不足, 缺钙严重。 (2) 缺乏瘦牛肉、瘦羊肉、鱼等动物性食品, 导致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 (3) 食盐摄入量高, 白酒消耗量过多。 (4) 部分食品加工烹调不合理, 如食用腌制食物、发酵食物和熏烤食物。谷类食物加工过细, 以致损失了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提出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建议性陈述, 以指导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它是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减少与膳食有关疾病的发生, 达到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 该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殊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我们在这里介绍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它适用于6岁以上的人群, 共有10个条目。
4.1 食物多样, 谷类为主, 粗细搭配:
坚持谷类为主, 就是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 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摄入。
4.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 保持肠道正常功能, 提高免疫力, 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4.3 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 组成比例适宜, 容易消化和吸收。而且含钙量较高, 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大豆是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为提高农村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居民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应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
4.4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属于动物性食物, 是人类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瘦畜肉铁含量高而且吸收率好。鱼类、禽类脂肪含量一般较低,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类富含有优质蛋白质, 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 是很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4.5 减少烹调油用量, 吃清淡少盐膳食。
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并可提供必需的脂肪酸, 但是脂肪摄入过多, 是引起肥胖、高血脂、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因素之一。
4.6 食不过量, 天天运动, 保持健康体重。养成运动的习惯, 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
4.7 三餐分配要合理, 零食要适当。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和食量, 进餐定时定量。天天要吃早餐并保证其营养充足, 午餐要吃好, 晚餐要适量。不暴饮暴食, 不经常在外就餐。零食应合理选用。
4.8 每天足量饮水, 合理选择饮料。
饮水应少量多次, 要主动。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乳类和果汁饮料适量饮用和作为膳食的补充。有些饮料添加了一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适合热天户外活动和运动后饮用。
4.9 如饮酒应限量。
无节制地饮酒, 会使食欲下降, 食物摄入量减少, 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还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和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该严禁酗酒。
4.1 0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食物放置时间过长, 会引起变质, 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有毒的物质。吃新鲜卫生的食物是防止食源性疾病, 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秋实.中国食品, 2007 (15) .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出版社, 2011.
8.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 篇八
关键词:健康 生活方式 体育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成,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使生活方式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社会的健康问题。现代生活方式中存在着多种健康隐患:环境污染、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精神紧张、生活危险等,造成的人体结构与机能退化和亚健康状态,不利于人类的进化与发展[1]。
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竟有60%是可以由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疾病,迫切需要通过重新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解决。在国内,有一些专业健康管理机构,通过多年的实践向世人证实了: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得到有效康复的,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现代化的工作与生活都是那么方便和省力,以致于生活又给人们带来了过度刺激,不停顿的“感觉轰炸”(阿尔温•托夫勒语)、信息负荷过重、不断面临新的抉择等等,使人压力重重。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困扰,就会使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障碍,最后导致病患的发生和人体健康水平的下降。据美国哈里斯民意测验所调查发现:89%的美国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
高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也给人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这些效应主要体现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症候尽管千差万别,但概括而言,称之为“现代文明病”。如:过多的选择使人感到紧张和疲劳;生活变化速率过快使人感到焦虑不安;工作节奏、生活节奏过紧使人无暇顾及身体锻炼,造成运动不足等等,使人的身体和心理上产生病变。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总结压力对人产生的生理心理后果是:生理方面——肾损坏、糖尿病、低血糖、精力衰竭、心脏病、胃病、头晕目眩、心率紊乱、中风等;心理方面——专心和注意力范围缩小、记忆力减退、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能力下降等。日本出现的“过劳死”现象,无疑是工作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紧,娱乐休闲、身体锻炼太少综合产生的猝死。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近视、肥胖、精神障碍等,在现代青少年儿童中发病率之高令人难以置信,而这些疾病的病因大多与学习压力大、缺乏身体运动以及营养过剩等有关。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因心理压力而患心理疾病的比率为20.23%。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顾牛范教授调查告称:上海有75万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其中大多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过大、长年超负荷运转的青年人,大学生发病率高达25%,故专家认为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应该说,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4]。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象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掌握这把剑的人是怎样去运用它。“文明病”的产生与其说是科学技术的副作用,不如说是人们错误使用现代科技成果的结果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竞争机制导致的不良后果。很显然,要消除“文明病”对人类的伤害,必须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新审势,深刻认识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情感方面的缺陷,修正不适宜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在现代人的休闲方式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与它本身的特点和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以及它对个体自身改造的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体育运动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据研究发现,人们利用余暇时间去参加各种休闲活动的动机不外有如下几种:以某种活动来缓解压力和宣泄不满情绪,以使心境恢复平静;通过某种余暇活动来体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得到的成功感和满足感;通过参与某些余暇活动达到与他人交往、提高自身某些素质、发展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目的。当然,有的人参与余暇活动可能纯粹是为了获得某种感官刺激或逃避某种社会、家庭责任,但就多数人而言,他们参加各种余暇活动大都与上述几种主要动机有关。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体力上的疲劳得以恢复的方式可采取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其中,积极的方式是借助于轻松的身体运动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达到机能恢复的目的,其恢复速度较消极方式更快且更有效。
体育运动是贯穿整个生活方式之中起着调节作用的成分,它调节并改善着人们由于饮食、营养、体重、作息等方面长期不合理的积习所造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应。
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项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的伟大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全民健身计划》到2000年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日趋提高,健康问题亦将成为我国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人们从事体育运动已不再有阶段性,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思想观念将由于《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深入发展而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在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也是世界性健身潮流中掀起的一个巨浪,在这个巨浪的推动下,世界健身潮流将会更加有力地冲击到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体育运动亦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一生都要从事的活动之一。
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家庭的和睦幸福、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请大家一起来“一二一”。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蔡玉玲.生活方式与健康[M].湖南省:教育出版社.
[3]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推荐阅读:
健康生活方式总结06-10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08-05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导学案07-29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复习题09-16
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10-24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工作总结10-10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实施方案09-29
中班生活与健康如厕08-09
论文化学与生活06-21
生活与数学论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