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2024-08-22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精选8篇)

1.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篇一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2013-03-12中国农业推广网

1.技术内容

玉米摘穗后,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面上,直接免耕播种。传统耕作可用圆盘耙或旋耕机粉碎根茬,增施一定的氮肥后用深耕犁翻埋,整平后最好采用圆盘开沟器的播种机播种小麦。

2.技术要求

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cm,茎秆切碎长度≤10 cm,抛散不均匀率≤20%。

(1)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摘完穗后,秸秆含水率在30%以上,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及时粉碎。作业时要注意选择拖拉机作业档位和调整留茬高度,严防漏切,玉米秸秆不能在撞倒后再粉碎,工作部件的地隙宜控制在5cm以上。

(2)深耕翻埋。玉米秸秆翻埋时,应适量增施氮肥和磷肥,以便加快秸秆腐解,促其尽快变成有效养分。耕深以打破犁底层为宜,通过翻耕、压、盖,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并及时浇水促使秸秆腐解。

3.注意事项

(1)玉米收获后应趁秸秆鲜嫩及时还田。

(2)作业到地头时,要待秸秆完全切碎后再提升秸秆还田机转弯。

(3)还田机工作时,人员不要接近旋转部位,严禁还田机上坐人,倒车时,应切断动力停止转动,并提升切碎机。

2.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篇二

1 播前准备

田间准备墒情以10cm深土壤含水量70%为宜。播种前开沟整地。夏玉米播种前小麦秸秆留茬高度不高于15cm, 秸秆粉碎后抛撒于地表。选用好良种, 现在我们所种植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子, 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年种 (不能留种) , 主要是利用它的杂种优势, 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 主要是发芽低。

2 播种要求

2.1 播种时间

春玉米在3月底至4月5日抢晴天播种, 夏玉米在6月20日前后集中播种, 避免发生粗缩病。

2.2 品种选择和株行距配置

选用适合当地的主导品种或耐密植高产品种, 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行距60cm, 以便于播种和收获机械配套。

2.3 播种质量

一般每亩用种量2.5~3kg, 播深3~5cm, 沙土地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增加1~2cm。

3 田间管理

及时查苗补苗, 提高群体整齐度。3叶期间苗, 5叶期定苗, 紧凑型玉米品种每亩留苗5000~6000株、大穗型玉米品种每亩留苗4000~4500株。玉米各生育期适宜的田间持水量分别为播种期75%左右、苗期60~75%、拔节期65~75%、抽穗期75~85%、灌浆期65~75%。

4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通常亩产7 0 0~8 0 0 k g的田块, 每亩需纯氮20~25kg、五氧化二磷8~10kg、氧化钾20~24kg、硫酸锌1kg。肥料运筹上, 重施种肥和穗肥, 补施花粒肥。种肥在播种时侧向深施, 每亩用45%复合肥20~30kg;大喇叭口期施总氮量的50%作穗肥, 籽粒灌浆期施总氮量的20%作花粒肥。也可以选用玉米缓控释专用肥, 作为种肥一次性施入, 一般亩施肥30~40kg。使用玉米缓控释专用肥可以随播种一次完成播种、施肥, 省工省时, 注意播种时种肥使用量不可以过大, 防止烧苗。

5 防治病虫草害

5.1 杂草

播后墒情好时选用40%乙·莠湿性粉剂、33%二甲戊灵乳油、72%异丙甲草胺乳油等药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墒情差时, 可在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喷雾。

5.2 害虫

在本地区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红蜘蛛、粘虫等。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 但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地老虎的防治, 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

1) 诱杀成虫:诱杀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 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

2) 铲除杂草: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 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 并及时移出田外作饲料或沤肥, 勿乱放乱扔。铲除杂草将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

3)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仍是目前消灭地老虎的重要措施。播种时可用药剂拌种, 出苗后经定点调查, 平均每平方米有虫0.5个时为用药适期。

拌种: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 按玉米种子重量1%拌种。也可用50%辛硫磷乳剂0.5kg加水30~50L拌种子350~500kg。

施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666.7m2用量1.5kg, 或50%甲胺磷乳剂每666.7m20.5kg, 加细土40kg混匀措施施。

毒饵锈杀:对4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将0.5kg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 加清水5L左右, 喷在炒香的油渣上 (也可用棉籽皮代替) 搅拌均匀即成。每666.7m2用毒饵4~5kg, 于傍晚撒施。

玉米螟: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 或夏秋玉米的叶丝期, 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用1.5%辛硫磷颗粒剂0.25kg与细沙7.5kg混匀撒入心叶内, 每株灌1.5~2g。同时兼治玉米蓟马。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 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 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 即应用药剂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 每666.7m2喷2~2.5kg, 或2.5%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 效果都很好。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相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

红蜘蛛: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 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 (1:1) 1000~1500倍, 效果很好。

5.3 病害

锈病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6 机械化收获

3.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篇三

1.选地选茬。应选用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小麦茬、马铃薯茬、大豆茬的地块种植玉米,因为这些作物田间管理精细,杂草少,能为玉米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机械深耕。为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在小麦、马铃薯或大豆收获后,应适时使用1LD—530型悬挂五铧犁配带1PHD—10型平地合墒器或1SQ—350型全方位深松机对地块进行深翻或深耕。其目的是打破犁底层,翻埋作物残骸,加深耕层,蓄水防旱,渗水防涝,提高地温,防除病虫草害。

二、机械整地技术

机械整地包括耙地、平地、起垄和镇压作业。

1.机械耙地。为了使玉米有良好的种床,通常使用1BQX—3.1型悬挂轻耙带耢子或1GQN—210型旋耕机对深耕地块进行复式作业。

2.机械起垄。为了使玉米有足够的墒情,耙地后应及时使用1LL—3型垄作三铧犁起垄,春起垄在顶浆期内进行。

3.机械镇压。为了防止土壤失墒,同时使种子与湿土紧密接触,保证苗全、苗齐,播后应使用3YGV—3.6型镇压器及时镇压。镇压时机应根据土壤的墒情和性质确定。

三、机械精量播种技术

1.种子要求。应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种子,要求经过筛选后纯度在96%以上,净度在95%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

2.种子处理。为防治病虫鼠害、培育壮苗,种子可在播前3~5天用20%克福玉米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用量:药与种之比为1∶60。

3.适时播种。我国东北地区一般在5月1日~10日,当地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稳定在7~8℃时即可掌握墒情适时播种。

4.合理密植。栽培密度应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土壤的墒情和肥力等条件确定。合理的保苗密度在每667平方米3000~3700株,每667平方米播种量30~38公斤。

5.机械精播。用2BJ—2型精密播种机在成垄地块等距精量点播或穴播,播种深度应根据墒情、土质确定,一般播深4~5厘米。要求播深一致,覆土均匀严密,随播随压。

四、机械施肥技术

1.深施种肥。为了满足玉米根系对肥位的要求,通常使用GTX—2(3)小型通用耕作机把化肥深施到种子侧下方5~7厘米处,每667平方米施肥量在17~20公斤,氮、磷、钾肥之比为1∶1∶0.7。

2.中耕追肥。为了保证玉米在茂盛期对肥料的需要,在拔节前4~6片叶时进行中耕追肥,每667平方米尿素施用量为10公斤,追施深度和距植株均以8~12厘米为宜,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工序。

3.喷施叶面肥。为了延长功能叶片生育,加速灌浆,促进早熟,应在玉米拔节至吐丝期叶面喷施2~3次2%的尿素溶液加上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间隔7~10天。

五、机械田间管理技术

1.喷药除草。一般玉米田在出苗前3~5天用3W—8型喷雾机进行土壤处理,除草剂可每667平方米用2,4—D丁脂67~100克;也可在玉米苗后4~6叶期喷药除草。

2.机械中耕。为了增温、放寒、保墒、防涝、除草、防倒,促进作物早熟,出苗后应及时进行深松、铲趟、培土作业。

六、机械收获作业

机械联合收获应在完熟期进行。通常使用4YZ—4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该机在玉米田中一次可完成收割、摘穗、切碎茎叶及抛撒还田等工序。机械收获玉米效率高,可缩短收获时间,便于及时清理田地和耕翻作业。

4.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篇四

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董佑福

提要:本文通过对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诣在探索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途径。

关键词:玉米收获 机械化 可持续发展

玉米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我国年种植面积3.67亿亩。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一是北方玉米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40%;二是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市;播种面积占25%;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贵等省,约占播种面积15%。三大玉米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80%以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玉米机械收获是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关键一环。机械收获是指通过机械手段,完成摘穗、输送、装箱和秸秆还田等工序,这些工序一次完成称为联合收获。世界上第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文巴的艾伦(George Hand)于1921年设计出来,又经过多次完善和改进,随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便逐步开始生产和使用,至50-60年代已完成玉米收获机械化。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比世界发达国家至少滞后三十年,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制起始于1960年,先后进行了长达6年,“文革”期间被迫中断,197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以后,玉米收获机械化掀起高潮,经历了从引进、使用、仿制、改进国外样机到基础理论研究和自行设计两个阶段。截止到1983年,通过省级鉴定的玉米收获机械有14种,地市级鉴定的有5种,其中仅有一种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从1961年开始研制,到1988年28年来,累计生产的各种类型的玉米收获机1143台,其中只有两种机型生产量超过了100台;中国农机院与佳木斯农机厂研制的牵引式三行立辊玉米摘穗机,累计生产178台。中国农机院与赵光机械厂研制的4YW-2型牵引式卧辊玉米摘穗机在1975年研制成功,这种机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台玉米收获机械,填补了我国的空白。80年代开始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营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因玉米生产规模过小,曾一度使玉米生产机械化进入低潮。90年代初全国再次掀起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高潮,到目前为止,玉米收获机械已生产几千台,主要机型是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牌4YW-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天津、新疆、石家庄、邯郸等地生产的4YZ-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北京生产的4YZ-4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山东兖州、淄博、潍坊生产的4YW-2型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郑州农具厂生产的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但全国市场上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并不多,玉米收获基本上仍靠人畜力完成,国家农机化统计指标中还没有列入玉米机械收获这个指标。远远落后于小麦75%,水稻15%的机械化水平。山东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示范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牌4YW-2型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十几年的推广应用,到目前仅100余台,加上近几年引进原苏联生产的赫尔松人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及兖州、淄博、潍坊等地生产的4YW-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仍不到3000台,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仅为6%左右,而小麦收获机械化程度已达91.4%以上,由此可见,玉米收获机械化与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相差甚远。

二、玉米收获机械开发生产的现状

随着小麦收获机械逐步成熟,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开发已成为新的开发热点,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高潮已经来临。据调查,我国目前从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究和制造的单位有30多家,已开发研制出样机或小批量生产的有14个企业约20个产品。

从型式上看,有自走式、悬挂式(前悬挂和侧悬挂)、牵引式3种。配套主机包括四轮拖拉机和东方红-75及802履带式拖拉机。收割行数分为单行、2行、3行、4行。单行机一般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能完成摘穗、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多行收获机既有与上海-50、铁牛-55及东方红-75等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2行、3行机型,也有自走式的2行、3行及4行的机型。这些机型均能完成摘穗、输送、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等项作业。

从开发情况看,目前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已初步定型,已有一些企业小批量生产,但由于作业效率低,推广速度并不快。而多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除黑龙江赵光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4YW-2型牵引式联合收获机外,山东兖州、淄博、潍坊产的悬挂式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三行以上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虽已生产,但由于价格和适应性问题,还未形成生产批量。

目前从事该项产品研究的有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河北省农科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机院、山东理工大学、天津市农机所、上海市农机所、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山东农机所、淄博市农机所等单位。另外,一些企业也在加紧进行该产品的开发研制。

现已出样机或小批量生产的单位有: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天津市玉米收割机厂、天津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张家口探矿机械厂、郑州农具厂、陕西宝鸡渭滨农机厂、天津宁河水泵厂、天津蓟县下仓脱粒机厂、河北大厂县农机局等单位。

2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黑龙江赵光机械厂(4YW-2系列牵引式)、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配东方红-75拖拉机)、河北赵县农机修造厂(自走式)、山东兖州国丰机械厂和玉丰厂(配上海-50拖拉机,前悬挂)、淄博第二轻工机械厂(配上海-50拖拉机)、北汽福田潍坊农业装备公司(配欧豹-70)。

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北京机械设备厂(自走式)、新疆联合收获机总厂(自走式)、黑龙江佳木斯联合收获机厂(配802拖拉机前悬挂、JL3060型小麦联合收割更换玉米割台)、北京永乐店机械总厂(配铁牛拖拉机)、石家庄农业机械厂(自走式)、邯郸纺织机械厂(自走式)等单位。

4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黑龙江赵光机械厂(自走式)、北京联合收获机厂(自走式)等。就其价格而言,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在0.85-1万元,而悬挂式2行收获机在2.5-3万元。3行自走式在10-13万元,4行自走式在18-20万元。

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由于其收获行数少,因此拖拉机反复在地里行走,易压实土地。2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有发展前途,一是减少对土地的压实,二是生产效率较高,三是完成的工序多,并且也有可能形成类似小麦机收“南征北战”的局面。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价格如果下降到8万以下,玉米机收市场将十分火爆。但是,目前的价格偏高,将对其推广应用形成制约。因此,生产企业必须上批量,降成本,使其下调到8万元左右,这样才能使用户很快的予以接受。

从应用范围来看,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销售使用的主战场与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基本相同。还是以河南、河北、山东、京、津及东北地区为主。

三、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意义

1、解决粮食自给,是加快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一项国策。我国有13亿人口,7亿多是农民,由于每年人口纯增1000多万,耕地每年减少,形势十分严峻。有人甚至预言21世纪中国的粮食难以自给,为了使外国某些人的预言破产,我国采取了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提高玉米单产两项措施,提高单产主要靠选用高产优良品种、紧凑型玉米种植模式、覆盖、移栽、机械收获等措施。我国粮食问题从长远看不是口粮问题,主要是饲料问题,其中更主要的是玉米问题。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变化,人均口量不断下降,需要更多的饲料粮,而饲料粮首选作物是玉米。玉米面积不断扩大,单产不断提高,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2、对玉米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是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动力。玉米是高产之王。玉米最高单产达1548公斤/亩(23.2吨/公顷),其潜在理论单产可达3765公斤/亩(56.34吨/公顷),增产潜力极大。我国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但单产比美国低56%,列居世界第28位,是粮食增产希望之所在。粮食的增产,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必将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收获作为玉米生产的主要环节,也是玉米生产实现机械化的牛鼻子。基于以上认识,玉米收获机械化必将成为玉米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的突破口。

3、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必然,也是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解决玉米收获的机械化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农业生产的急需,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瓶颈。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玉米收获的机械化。山东省玉米种植面积一般在3700万亩左右,是山东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山东省小麦生产各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从种到收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程度更低。由于收获基本靠人工和旧式工具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三秋”时间拖得很长,有些地区影响适时种麦。特别是由于秸秆不能粉碎还田,不少地方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做好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已迫在眉捷。

4、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由于联合收获同时解决了玉米的秸秆还田问题,减少了秸秆占地和环境污染。增肥了地力,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决了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的难点,对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向承包大户集中,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使农村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出来,对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利用玉米成熟 的时间差,进行跨区作业,既提高机具利用率,也增加机手的收入。

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对策

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农作物中,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最为缓慢,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乃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以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为主攻方向。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农民人均收入仍较低的状况,研制开发玉米联合收获机时,应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正在生产的几种机型,适用性和可靠性较低,一般是性能检测时能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而批量生产时,制造质量和工艺水平下降,使用中可靠性较差,故障率较高,阻碍了推广的步伐。为此,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农机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组织农机科研、生产、推广部门联合攻关,强化中间试验,考核机具整体性能,开发出既性能先进,而使用性又强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2、坚持大中小结合,分层次研究开发与推广。在研究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生产规模、种植制度等。从目前情况看,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最好。利用现有的农机动力开发与50-6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其性能一次完成摘穗、输送、集箱、还田、破茬等工序。三行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整体结构可采取优化设计,功率在80马力左右,以自走式为最好。四行以上的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应消化国外技术,走组装生产之路。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京津郊区、东北国营农场,地块相对集中,可优先示范推广三、四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在经济发达地区应以三行自走式为主,二行悬挂式作补充;经济一般地区,以二行悬挂式为主,以适应当前我国农村的不同的需要。

3、换装割台,一机多用,提高机具利用率。利用现有的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将割台换装玉米收获割台,既可收获小麦也可收获玉米。本着互换容易、作业时互不影响的原则,将动力系统、行走驾驶系统及部分动力系统共用。这样做可以提高收获机的利用率,缩短投资回收期,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目前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厂、新疆联合收获机厂正在开发试验两用机型。从试验情况看,还需要进一步减化结构,提高使用可靠性。如果换装割台成功,必将加快我国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销售与推广。

4、探索玉米生产机械化模式。我国玉米种植制度采用直播和套种两种模式。直播玉米一般是等行距种植,而套种玉米多采用小麦行间人工种植,种植方式大小行者较多,不利于实行机械收获。根据我国气候特点,东北地区一年一作,不需要间套作,易实现机械化作业;京津地区已实行机械化直播多年,也便于机械化收获;黄河流域也已试验出玉米机械化直播的模式,但由于某些原因,一直末推广开。为此,应对玉米生产从整地、播种(移栽)、育秧、追肥、收获进行机具配备,搞好定点示范,总结出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栽培模式,扩大宣传,提高认识,以加快玉米机械收获的实现。

5.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篇五

玉米收获环节程序多、劳动强度高、作业量大。目前莱芜市玉米种植面积近50万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但是在玉米生产的收获环节中,机械化水平却处于一个相当低的层次。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对于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力生产强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解决“抢收抢种”矛盾,确保玉米实现适时收获和小麦及时播种,实现玉米、小麦生产双丰收和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生产、生活观念和水平的改变,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力推广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市根据省农机办要求,结合莱芜实际,加强了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加大机具补贴力度,坚持引导示范带动,加强宣传培训推广等措施,使我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得到了较快发展,2009年玉米机收率达到了30%以上。但是,与全省相比我市的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

制约我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农民认识不到位。农民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比较深,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收获,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认知程度还不高,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要求不是很迫切,没有形成积极使用机械化收获玉米的良好氛围。

2、各级政府重视不够。对于玉米收获机械化虽然农机管理部门积极推广,但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没有把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考核内容,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不快。

3、地块小并且分散。我市玉米种植面积近50万亩,其中丘陵山区玉米面积12万亩、蒜茬地玉米面积15万亩、春玉米和蔬菜地玉米5万亩。由于玉米种植方式的多样化、种植分散、地块小不适宜玉米机收,制约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推广应用。

4、玉米收获期长,压力小。俗话说“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三秋”时间长,农民抢收抢种的意识不像“三夏”那样强,农民使用玉米机收的愿望不像使用小麦联合收获机那样迫切。因此,农民使用机械收获玉米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5、机具价格高,经营效益低。玉米收获机的市场价格偏高,农机补贴的力度有限,并且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耗能高,成本大,效益低,投资回收期长,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积极性不高。

6、农机农艺结合不好。农业部门只抓农艺技术,农机部门只宣传农机化技术。农业、农机等部门认识不统一,农户种植随意性大,忽视了机械收获环节,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好,农机农艺脱节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7、天气不利影响。秋季阴雨连天多,玉米地较湿,收割机无法下地作业,玉米倒伏等现象也影响了玉米收割机的使用。

8、农民经济实力不强。农村经济发展不是很快,农民收入一般,对生产生活质量追求不高,对玉米机械化收获不是很迫切,制约了农民使用机械收获玉米的积极性。

9、机具适应性不强。现有的机具质量、作业性能等方面与农民的生产要求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前些年由于机具质量差、收获效果不好挫伤了农民发展玉米机械化的积极性。

10、推广扶持力度不大。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推广经费不足,扶持力度不大,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推广应用。

加快我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政府推动方略。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组织领导,把玉米机收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制定激励措施,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各级农机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和省农机办要求把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增强做好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举措,把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加大宣传力度,搞好示范带动。传统的生产模式在农民意识中具有强大的惯性,要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习惯,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科学耐心的示范引导。一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将发展玉米机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技术内容,积极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宣传,争

取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 推动玉米机收的快速发展;二是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扩大社会舆论;三是搞好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行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实施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的意义、效果,提高农民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四是实施辐射带动战略,要精心组织,建设实施核心示范区,把示范区建成较高标准的样板田,通过层层召开玉米机收暨保护性耕作演示会、观摩会,让农民看到效果、效益,让农民知道如何做、怎样干,增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以点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乡带区”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模式,促进玉米机收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3、加强政策资金扶持,优化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化要发展,投入是关键,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一次性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群众投入的积极性。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国家财政补贴为导向,以农民投资为主体、以社会资助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但是政府对农机化的直接投入,而且是对农民发展机械化积极和正确的引导,是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各级都要把实施玉米机械收获作为政策扶持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和利用好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加大补贴和奖励比例,优先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和小麦免耕播种机,以此推动我市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总量实

现大的发展,优化我市农机装备水平,大力提高我市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

4、强化推广培训措施,促进玉米机收发展。玉米机收实施的主体是农民,要尊重农民意愿。因此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一是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培训、维修服务等方面优势和丰富的经验,搞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和机械的引进推广工作;二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联合收获紧密结合,大力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三是根据我市各乡镇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种植习惯的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四是利用好阳光工程培训政策加强对技术人员和机手的培训。他们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的成败。要把实施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的整套技术交给农民和机手,让技术人员全面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让机手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要领和机具操作规程,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5、坚持抓市场培育,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要借助行政力量的督导作用,资金的引导作用,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支撑作用,农民和农机手的利益驱动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市内作业市场。要大力发展种植大户和土地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推行订单作业、承包作业和合同作业,使他们掌握这项技术,从应用这项技术中受益,进而带动周围农户应用这项技术,从而促进玉米

收获机械化水平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参照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模式,组织跨区作业。合理确定跨区作业半径,加强与省内外有关农机部门的联系,不断拓展省内外秋季跨区作业市场,组织我市更多的机手参加跨区作业,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开拓玉米收获作业服务市场,实现节本增效,以效益的驱动促进这项技术更快更好地发展。

6.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一、全区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及综合利用的现状

1、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17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转化利用面积18.9万亩。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机械还田、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固化、自然养猪法、干贮和其他方式。除去干贮和其他方式转化利用的10万亩,我区的玉米秸秆实际转化利用面积8.9万亩,转化利用率47%,机械还田7.5万亩,转化利用率84%,机械还田面积占了玉米秸秆转化利用面积的一半以上。可见,玉米桔秆机械还田是秸秆转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以往传统用秸秆取暖、做饭、饲养牲畜等生活方式已普遍被煤、燃气、饲料所代替。因此,每到夏、秋二季,大量农作物秸秆因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被废弃在田间地头,农民往往采取焚烧秸秆来解决整理地块、播种的问题,而大面积的焚烧秸秆造成了很多不利情况:一是烧焦了土壤,驱散了水分,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墒情;二是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严重污染了环境;三是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五是禁烧工作使全区各有关部门倾力参与,大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因为禁烧工作不力等原因,不少基层单位被通报批评和处罚,影响了干群关系。

2、加大以秸秆还田为重点的综合利用措施

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加和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增加秸秆还田面积,减少秸秆禁烧压力,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同时也加大了以秸秆还田为重点的综合利用工作力度:一是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及采取宣传车、张贴标语、口号、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各部门关于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管理的要求,以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提高广大农户对秸秆还田的认识;二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积极进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课题研究,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并充分发挥大型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的作用,实施秸秆直接还田。2008年8月31日,全区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演示会在寨里镇召开,市区领导、区禁烧办有关工作人员,各乡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玉米联收机、玉米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深耕犁、免耕播种机、圆盘播种机、普通播种机等七种配套机械分三种技术路线(一是机械还田—机械旋耕—小麦免耕播种机播种;二是机械还田—机械旋耕两遍—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三是机械还田—机械深耕—旋耕—用普通播种机播种)进行演示,通过现场演示,群众对玉米联合机收获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普遍认为此项技术不仅抢农时,而且大大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促进了作物生长,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实行秸秆还田可带来如下效益:①增肥地力、节约用肥支出。据测算,秸秆还田后,每亩秸秆相当于60公斤碳铵、50分斤过磷酸钙、45公斤硫酸钾、2.5方优质粗肥,亩均节约肥料投入15元。②增产效果明显。实施玉米秸秆还田的农田除第一年外,以后多年,小麦亩增产可达10%左右,玉米亩增产可达160斤左右。③减少用工支出,增加机手收入。玉米秸秆还田省去了砍、运等工序,省时省力。同时,机手年可增加纯收入2万元左右。④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焚烧投入,能够使各级各单位从繁忙的禁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

3、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加大秸秆还田补贴力度

自二00五年国家实施购机补贴项目以来,逐年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仅2008年省、市、区三级共补贴机具资金199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资金97万元,市区两级补贴资金102万元,共补贴75马力以上拖拉机、玉米联收机、还田机、深耕犁、旋耕机共计131台,这些补贴机具的陆续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了我区的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我区玉米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增加。截止到目前,我区拥有50马力以上拖拉机17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66台,秸秆还田机36台。据了解,周期按10天计算,一台玉米联收机与之相配套的秸杆还田机每天作业50亩,66台联收机可还田33000亩,一台纯还田机每天还田面积80亩,36台还田机可还田28800亩,102台机械共还田61800亩,不足机械从高青、桓台等周边区县调入。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是以外地机械作业为主,2008年我区新购机械则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009年,我们将继续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秸秆还田机的购机力度,尽可能多的购置秸秆还田机械,满足我区还田任务要求。

4、实施秸秆还田项目补贴,调动农民秸秆还田积极性

2008年,市政府将淄川区的双杨镇、罗村镇、寨里镇、黑旺镇、商家镇、岭子镇、淄川经济开发区、松龄街道办事处列为重点禁烧区,禁烧区内每亩市区补贴20元,乡镇配套5元,条件好的乡镇、村也相继出台了数额不等的补贴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如城南镇公孙村将全村近500亩土地免费为农户免耕播种,补贴资金6万余元。此外,双杨镇、罗村镇、寨里镇、岭子镇等其他有还田任务的村也都采取了一些数额不等的补贴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干部重视不够。在实施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中我们发现,有的镇村干部对秸秆还田工作存在为难发愁情绪,没有从思想深处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只停留在口头、书面上,而真正的责任主体没有体现,因而导致了有些适合还田的地块没能还田。

2、认识上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没有长期的效益观念,受传统耕作方式影响,习惯了“卫生田”,担心秸杆还田后影响小麦出苗,索性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清理到地头堰边,究其原因,主要是玉米种植过密,有的地块每亩达到了5000株,即使这样,用深耕机深耕一遍,把粉碎后的秸秆翻到30公分厚的土层,丝毫不影响播种和出苗。如果不深耕,用旋耕机旋耕两到三遍,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每亩地多用3—5斤种子,也可解决出苗问题。所以,把粉碎后的秸秆清理出来,实在是浪费和可惜。

3、个别机手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快了萝卜不洗泥”,还田机作业速度相对较快,导致有些秸秆粉碎不够细,影响了还田质量。

4、个别新机手未经过系统培训,特别是实际操作培训,技术不够娴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还田效果。

5、大型农业机械及秸秆还田机具较少,而三秋季节性又强,作业时间相对集中,我们不得不从高青、桓台、邹平等周边区县调用机械,以解燃眉之急。

6、山区乡镇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推广大型机具的难度较大,以至于有些适合还田的地块尚不能还田,也给秸秆禁烧埋下了隐患。

7、秸秆还田力度还不够,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总之,我们认为,2008年我区玉米秸秆还田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还田面积实现了新跨越,从上年的不到3000亩猛增到2008年的7.5万亩,还田质量也实现了新突破。但也不否认,有的乡镇、有的村、有的地块存在还田质量不高的问题,但也只是极个别的现象,2009年我们将采取机手上岗前培训、制定完善作业标准、与机手签定作业质量协议书等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秸秆还田工作建议

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关键在于为秸秆找一条有效利用转化的出路,根据我区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在继续稳定扩大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固化、自然养猪法、干贮和集中堆放等秸秆消化方式外,要重点突出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主渠道。因为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大面积解决秸秆焚烧现象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办法。因此,要使我区秸秆禁烧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就要将秸秆禁烧关口前移,从秸秆还田工作抓起: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工作的认识。采取开辟报纸、电视专栏、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标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给环境和土壤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显著效益,切实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自觉性;二是在积极争取上级购机补贴项目的同时,加大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希望在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同时,区、乡级财政及有条件的村,每年也应分别投入一部分专项资金对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及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农民进行补贴,扩大补贴资金规模总量,促进补贴机具数量增加,特别是要积极引导扶持农民购买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因为近几年生产的联合收割机在出厂时就配备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机收作业水平,又能够保证秸秆还田需要;三是实施秸秆还田补贴项目。2008年我区的秸秆还田费用最低的是灭茬还田机还田后免耕播种,每亩费用95元,如果还田后旋耕两遍或深耕后旋耕一遍,再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每亩费用120元。对于一般农户来讲,要全部负担此费用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建议区、镇、村对还田农户进行适当补贴,以减轻因玉米秸秆还田给农民带来的负担,否则的话,玉米秸秆还田工作2009年不会有大的进展。四是把秸秆禁烧的工作重点放在秸秆还田上,要逐步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夏秋二季提前将秸秆还田目标任务分解至各乡镇,同时积极引导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秸秆还田作业,提高秸秆还田面积。建议区政府继续抽调有关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采取分片督查、巡回督查、暗访督查等形式,对全区秸秆还田工作进行全方位巡查,及时通报各乡镇秸秆还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秸秆还田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办事处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完成任务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给予经济处罚。五是对于想采取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农民,应积极引导鼓励其购买秸秆打捆机具及固化设备,形成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同时进行的局面。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在三年内使我区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有一个大的发展,以此促进秸秆禁烧目标的实现。

7.毕节山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 篇七

1 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1.1 市场需求

玉米是毕节市的重要饲料来源, 应提高对饲料玉米的认识, 加快玉米机械化生产。玉米产业既是朝阳产业, 又是黄金产业, 玉米作为粮食、饲料和加工原料三位一体, 综合开发利用是所有作物不可比拟的, 而产量容易实现产业化发展。玉米又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作物, 随着我市种植作物调整及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 青贮玉米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粮食兼用型玉米有很大需求。饲料加工企业、畜牧养殖和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

1.2 社会需求

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加快毕节市玉米机械化生产进程, 是进一步贯彻《农机化促进法》和落实2011年农业部发布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精神, 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农业节能减排、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玉米机械化生产可有效解决春秋季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 促进玉米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广大粮农经济收入, 对推进毕节市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1.3 生态效益

推广玉米生产机械化, 能及时实施秸秆还田, 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特别是在抢抓农时、抗灾害等方面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对减少土壤底墒损失、蓄水保墒、改善作物生长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机作业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约10%~12%, 这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

1.4 经济效益

玉米机播、机收可抢抓农时, 提高土壤墒情, 有关资料显示, 玉米机播可促进增产3%, 节约种子8%, 可节约劳动工时480个/hm2。以1 hm2机播、机收作业成本1 500元计, 玉米机播、机收的增收效益为2 518元/hm2 (按毕节市2010年玉米平均产量4 338 kg/hm2, 单价按2.4元/kg, 种子用量按30kg/hm2, 单价按20元/kg, 工时费按8元/h计) 。

如果把毕节全市种植面积 (28万hm2) 的20%来实现机械化生产, 年经济效益可达14 100万元。

2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

2.1 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

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是指应用机械来完成玉米开沟、播种、施肥、覆盖、碾压等播种作业的全过程。

采用毕节市农机研究所引进的“2BQMJ-2型气吸式精密玉米播种机” (双行轮式玉米播种机) , 可配套14.7~18.38 k W拖拉机, 每667 m2播种1.5~2 kg (施长效缓释肥50 kg/667 m2, 根据土壤墒情而定) , 生产率达0.4~0.6 hm2/h。

2.2 播种前机械化精细整地

播前利用旋耕机整地, 目前毕节市小型旋耕机已普及应用。播前要求土块细碎、地面平整、土壤疏松, 这样土壤水分、空气都能满足发芽和出苗要求。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灭茬, 冬闲土在年前进行深翻晒土。因深耕能改善土壤物理性和使土壤熟化, 提高土壤肥力, 并对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害也有显著效果。玉米8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30 cm的土层内, 因此深耕30 cm左右可以满足根系生长的要求。

2.3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自然和生产条件的高产品种。在品种的利用上, 既要克服品种单一化, 又要防止品种的多、乱、杂。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耕作栽培制度及其生产试验示范, 推广应用高产、优质、紧凑型的玉米优良品种。

毕节市由于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热量条件, 同一海拔高度又因生态类型不同造成小气候各异, 因此, 对玉米品种的选择更为复杂和苛刻。根据各县 (市) 4~9月≥10℃积温、降雨量、光照时数和无霜期的不同, 品种建议如下:

东部:包括金沙、织金、黔西三县, 热量资源丰富, 年均温13.8~15.1℃, ≥10℃的积温在4 100~4 700℃, 无霜期260~290 d, 降雨量800~1 200mm, 建议种植中、晚熟品种 (组合) 。

西部:包括威宁县和赫章县妈姑镇以西的地区, 热量条件较差, 年均积温一般在11℃以下, 无霜期200 d左右, ≥10℃的积温在3 000℃以下, 建议种植早熟品种 (组合) 。

中部:包括大方、七星关区、纳雍等县 (市) 以及赫章县部份地区, 无霜期、热量条件介于东西部之间, ≥10℃积温为3 300~4 000℃, 建议种植早、中熟品种 (组合) 。

2.4 适时播种及深度要求

玉米播种主要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一般以土壤5 cm处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较适宜。在适宜的温度情况下, 玉米种子需要吸收占种子绝对干重48%~50%的水分, 也就是播种层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 才能满足玉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

2.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密植, 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使群体均匀分布, 个体发育健壮, 作物的前期和后期都能协调发展, 达到有效利用光能、促进穗多粒大、高产优质、降低成本的目的。一般株型紧凑、抗倒伏、中矮秆的早熟品种, 比较适宜密植, 如贵州省选育的黔兴201、贵单8号、毕玉6号、靖丰8号、靖丰18号、黔259等。

2.6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植保技术

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和品种的更新换代, 以及全球气候变暖, 玉米病虫害日趋严重, 一些新的或原来的次要病虫害, 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严重危害, 甚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其中虫害主要以玉米螟、蚜虫为害较重, 病害主要有丝黑穗病、大小斑病、青枯病等。常由于多种病虫害的交错发生, 造成严重减产。因此, 要加强病虫预报, 适时进行防治。

在穗期可视情况进行机防并叶面喷肥, 粒期做好病虫害预防, 病虫害易发期 (一般是在6月中上旬~8月上旬, 6月上旬防治粘虫, 6月中下旬防治玉米螟) , 对玉米螟、蚜虫、丝黑穗病、大小斑病、青枯病等集中进行机械喷药防治。

3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目前, 我国研制的玉米联合收割机与动力联接方式分为悬挂式 (背负式) 、自走式、牵引式和玉米割台等几种类型。按功能来分, 分为青贮型和还田型。

3.1 悬挂式联合收割机

悬挂式联合收割机与拖拉机配套使用, 可提高拖拉机的利用率, 相应降低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一次性投资。按其在拖拉机上的安装位置可分为正置式和侧置式两种, 正置式的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具有不需要人工开割道的特点;按照收获时对玉米种植行距的要求来分, 有对行收获和不对行收获 (也称全副) 两种, 按功能分, 也有青贮型和还田型两种。

3.2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一种专用于玉米收获机型, 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完善、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等特点, 在发展潮流方面具有代表性。根据秸秆粉碎装置的不同,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分为青贮型和还田型两种, 其主要功能是一次完成摘穗、集穗、秸秆还田或秸秆切碎收集青贮等作业, 有的还带有剥皮功能。

3.3 玉米秸秆青贮收割机

玉米秸秆青贮收获机是一种专门的秸秆青贮收获机械, 有悬挂式、自走式和牵引式3种。

主要功能是将摘穗的玉米秸秆或专门用于青贮的玉米 (带果穗) , 利用机械切碎后, 通过抛射筒集中到机械牵引 (或随机跟随的挂车) 的拖斗中, 用于青贮。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该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市场前景很好。

3.4 互换割台式收获机

8.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 篇八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S2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87-1

1 玉米收获机研发现状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研制始于1960年,1975 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赵光机械厂研制成功首台国内玉米收获机械——4YW—2型牵引式卧辊双行玉米摘穗机。70-80年代,陆续有多种型号的玉米收获机出现,机型有牵引式、悬挂式(背负式)、自走式和玉米割台等4种,其工艺过程一般为:摘穗—剥皮(或直接装车)—茎秆粉碎(还田或回收)或放铺—果穗集箱或装拖车。80年代玉米收获机的研发生产几乎停止了,进入90年代,赵光机械厂首先研究了自走式4行,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研制了悬挂式单行玉米收获机等机型,但均被市场淘汰。进入21世纪,玉米收获机械研发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各种成熟机型相继诞生,涌现出天津富康、山东玉丰等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的产品。目前,我国参与玉米收获机械研发、生产的企业多达100余家,列入《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玉米收获机械已达120余种。

2 玉米收获机技术趋势

2.1 不对行收获技术

即采取主動喂入方式,解决种植行距杂乱的玉米植株喂入问题。一是把拨禾链沿扶禾器向前侧方延伸,在两扶禾器间形成V形喂入口,玉米植株进入两扶禾器尖中间后,茎秆首先与拨禾链接触,在拨禾链的拨齿的强制作用下向后运动,完成不对行喂入;二是采用喂入拨禾链加拨禾轮组合式喂入机构。这种结构有利于较宽行距玉米的收获,拨禾链向内侧、后方拨送,拨禾轮扶持茎秆并向后方拨送,防止向前推倒茎秆,实现不对行收获;三是带螺旋叶片的导入锥式喂入机构。这种喂入方式较适应窄行距玉米的收获,可使效率提高30%,机具适应性也大大增强。

2.2 降低功耗收获技术

该技术对摘穗装置加以改进,采用四棱刀式拉茎辊和大圆弧摘穗板组合式摘穗机构,取代了原来的摘穗辊或六棱式拉茎辊。同时,对秸秆切碎装置也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变动刀形状,增加定刀数量,调整切碎刀轴转速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收获机动力消耗。

2.3 降低含杂率技术

拉茎辊与摘穗板组合式摘穗机构收获后,果穗含杂率较高。为此,对大圆弧折弯式摘穗板、弹性拨禾齿、四棱刀式拉茎辊、弹性拉茎辊等进行相应改进,可以有效降低玉米果穗含杂率。

2.4 降低破碎率技术

摘穗辊式摘穗机构虽然果穗含杂率较低,但收获损失较大,籽粒破碎率偏高。为此,可以采取加大摘穗辊直径、降低摘穗辊转速、减少摘穗爪棱高、提高摘穗辊表面光洁度、摘穗辊表面喷塑等措施,有效降低玉米籽粒破碎率。

2.5 机电一体化技术

在割台、卸粮装置设计上采用液压设计,提高机具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割台上安装报警装置,遇到障碍时自动发出信号;在驾驶室安装计亩装置,作业多少通过仪表一目了然。

3 玉米收获机技术突破方向

3.1 整机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的整体长度基本都会超过7m,高度一般会超过3m,造成运输和转弯难度大,同时操作的舒适性较差,易造成机手的疲劳。因此,可以从玉米收获机得整体结构进行考虑,来减小整机挂接后的长度、高度或者通过设计通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底盘,来减小玉米收获机的长度、高度,这样玉米收获机就可以在小面积玉米种植带进行生产活动,同时能够增强玉米收获机械田间作业通过性和灵活性,并且能够提高机手作业操作舒适性。

3.2 摘穗机构有待改善

摘穗机构是玉米收获机械的核心部件,在进行不同品种和不同成熟度玉米收获作业时,机手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成对摘穗辊或成对拉茎辊、摘穗板间隙,以及摘穗辊或拉茎辊与清草刀间隙进行调整,以解决啃粒、断穗或茎秆拉断和摘穗辊或拉茎辊缠草造成割道堵塞等问题。目前,仅2行玉米收获机成对摘穗辊间隙可调性较好,生产企业应加强上述涉及间隙调整性机构的技术研究,开发调整可操作性强的玉米摘穗机构。

3.3 提高通用性与适应性

随着机收技术的不断完善,还田型玉米收获机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机械摘穗+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收获技术模式成为主要模式;玉米割台已逐渐成熟,通过与小麦联合收割机互换割台,可以实现一机多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可以实现茎秆资源的回收利用,将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近期研发的重点。但一段时间内,玉米收获机仍以价格较低的悬挂式机型为主,不对行收获的玉米收获机将随技术的不断完善而迅速占领市场,形成悬挂式机型与自走式机型共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杨敏丽,涂志强.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及促进措施[J].中国农机化,2004(04).

[2] 涂志强,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5(05).

[3] 吴书明.浅论农业机械化管理能力建设[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05).

[4] 张文梅.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及技术取向研究[D].吉林大学,2006.

[5] 王德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济效应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上一篇:致我们任性的青春作文下一篇: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籍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