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图形与位置(共12篇)(共12篇)
1.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篇一
《图形与位置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练习讲解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准观察点,画线路图和十字形准确寻找物体的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多样的练习并用闯关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选定好观察点找准物体的位置,并能表述出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
选定观察点找准位置
突破方法:
适时提醒,同步演示十字形,精确讲解,及时小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进行图形与位置的综合练习。下面进入闯关活动。
二、闯第一关:我会找(题目见课件)
引领学生通过示范的路线寻找另一条从笑笑家到学校的路线,注意要用到数对。
三、闯第二关:我会分析
1、以小明家为观察点找到学校的位置。
完成这一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以小明家为观察点画十字形,二是要观察学校在这个十字形的什么角度,三是要用快捷的方法填出实际距离就要理解线段比例尺的意义。
2、变换观察点再填空。
提醒学生每次以谁为观察点。动画演示引导解决。
四、闯第三关:我会选
1、看图选择正确的说法,关键引导学生结合选项确定观察点看图验证说法是否正确。
2、以广场为观察点学校在北偏西30°的方向上,选择正确的图。(见课件)
以广场为观察点画好了3个十字形,主要观察学校在十字形的什么方位。引导一一分析。
五、闯第四关:我会算
以三井小学为观测点,算一算,填一填。(题目见课件)
课件以三井小学为观察点画好十字形,讲解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各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并根据给出的条件算出实际距离。
六、闯第五关:我会当导游
1、结合图做到演示、讲解、填空同步,让学生看得分明。
2、给出一个图引导学生描述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行驶路线。
七、全课小结
1、点拨正确寻找图形的位置要注意的三点。
2、告诉大家到今天为止图形与位置的复习已经全部完成。
(微课反思:我已经多次把自己录制的微课带进课堂我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跟上微课进行数学思考,所以每一次学生都凝神谛听,他们表面平静,心理却是汹涌澎湃。有一次写周记全班都写了看我微课视频的感受。练习课要让学生练得有趣,所以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闯关活动,在我会找、我会分析、我会选、我会算、我会当导游五个闯关活动中使学生乐学数学、好学数学。同样我期望把这节微课拿到课堂播放,学生再做图形与位置的习题不再茫然。)
2.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篇二
关键词:确定位置,方向,距离,数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新教材的使用, 让我们感受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作为教师, 要更加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课堂以教师为主、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等问题。
一、背景
这是我在学校组织的“如何做好初中与小学的知识衔接”教研活动中的一节公开课, 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 这是一节复习课。初一的学生在小学几个年级都已经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复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二、问题及解决
在教材中, 仅以原来书中出现过的范例作为回顾复习, 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没有新鲜感。那么,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发挥个体才能并同时发展全体学生是我遇到的问题。
首先, 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去过哪个公园啊, 我们之所以喜欢去公园, 是因为公园里有美丽的景色和好玩的游乐项目, 使我们流连忘返,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从图片中找寻在公园的美好回忆吧 (播放配乐幻灯片) 。看过了美丽的景色,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去公园游玩之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学生从投影中看到了美丽熟悉的景园公园、油田乐园和儿童公园, 想起他们在公园游玩的愉快记忆, 并且在去公园前需要确定公园的位置和路线, 从而达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情感目标。
其次, 在解决公园相对学校的位置等三个实际问题中,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并且突出能准确用方向和距离以及数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这个重难点。过程如下:
1.如图所示, 要确定三个公园相对学校的位置, 就要以什么作为参照点 (原点) , 沿___方向和___方向组成坐标系, 再将三个公园与原点相连, 看看公园在什么方向、多少角度、距离多少, 即由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请尝试建立坐标系, 并用刻度尺和量角器来测一下, 并填一填。
(1) 油田乐园在学校___偏___, 离学校___米处;
(2) 景园公园在学校__________;
(3) 儿童公园在学校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 是乘坐6路公交车去景园公园的行驶路线。
(1) 从公交站向___行驶___站到四医院, 再向___行驶多少站到商厦, 再向___行驶___站到商贸站即景园公园;
(2) 到达公园后想到附近的超市买一些饮料, 应向___走多少米到超市, 买完后再从超市出来向___走____米回到公园。
3.如图所示, 要确定每个景点相对公园大门的位置, 就要以___作为原点, ___、___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 由数对确定位置。
(1) 如果设公园大门为 (0, 0) , 请在图中表示出其他景点;
(2) 如果用 (5, 2) → (5, 6) → (6, 6) 表示从儿童天地到仿古长城的一条路线, 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从儿童天地到仿古长城的另一条路线吗?
(3) 你能规划出一条既省时, 又能把全部景点游玩到的路线吗?试一试。
最后是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三、评析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 从确定3个公园相对学校的位置, 到从学校如何去景园公园, 再到确定景园公园中景点相对大门的位置, 把单一的问题整合在一起, 条理清晰, 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活跃了课堂气氛, 并且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还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通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最深的体会是学生可以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但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是在控制整个课堂纪律、完成本堂课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与前提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适用。
四、教育思考
3.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篇三
关键词:图形空间;观念联系;架构;化静为动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空间表象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复习不一定是重见和再认,有时也是一种发现和顿悟。在对几何与图形的认识也就是概念的复习中,笔者根据图形的变化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从最基本的点入手,点→线→面→体,将知识置于知识联系的生发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探寻知识源,用几何图形的要素成为知识生长的纽带,颇有成效。
一、描点画线定基调
有了这样的铺垫,点线的复习顺理成章,教师要求学生让点和线活动起来,可以变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呢?从大问题入手,在学生的描画中,引发联想。点引线、点连线,学生的笔尖上呈现了往日熟悉的图形。直线、线段和射线,锐角、直角和钝角,过一点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枯燥单一的线条和点在这样的变化中变得鲜活。
二、化静为动变形式
形的认知在小学阶段比较普遍,比如三角形的认识,概念相当丰富,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蹈覆辙,就会类同于单元的复习。笔者尝试以格子图为背景,通过点的移动,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进行概念的重组。
师出示课件图,三个点用线段连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移动其中一个点,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三角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是钝角三角形。
这一动态的活动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点的区域对于三角形角的分类的影响。
生:点越往上连成的就是锐角三角形,点越往边下移连成的就是钝角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也不止一个。
生:以这条底边为直径的圆上的点都可以连成直角三角形。
师(乘机而入):你们刚才所说的三角形都是按什么来分的?又是怎么判定的呢?还可以怎么分?在图上的点又是怎样移动的呢?
生:如果点沿着中间那条垂线(高)移动的话,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点移到三条边一样长时,就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一个小小的点的化静为动,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正是复习课中所期盼的。这些相关联的变化,不仅道出了形的分类,还把它们之间的联系彰显得一清二楚。我们所谓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正是如此吗?
三、边猜边想入内涵
四边形的包含性在图形中是最强的,对于这类知识的复习,笔者则选择通过猜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在辨析中强化概念本质特点,并注重概念间的异同。
看到露出的一个直角,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正方形”“长方形”。思考片刻后,学生的答案丰富起来:或许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扇形、一般的四边形。在学生的比画中,也是对图形的想象和再认。
师:那不可能的是什么图形呢?(圆和一般平行四边形排除)
师:如果是平行四边形,你会出怎样的提示语让别人猜?(强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会是什么图形呢?(将特殊平行四边形一一体现)
最后,教师拿被分裂成两半的图形,让学生再猜它的原貌,教室里又掀高潮。
由分到合的设计,由顺到逆的思考,拓展了学生认知的视野,使他们对图形间的异同变得驾轻就熟,对于四边形的整理就显得顺理成章。一则有意义的游戏,使图形得到串联,使知识自然归整。看似简单,却不平凡。
四、由面到体促圆满
小学阶段的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在由面至体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通过面的旋转得到不同的体。但仅是这样的认知,显然对于总复习尚不够到位。为此,笔者向学生提供了一些组成立体图形的素材,让学生选择并组成立体图形。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方式,完成对立体图形认识的复习。
课堂再现:
第一组:
请在下面8个面中找出6个面,使它们能围成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
生:因为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只能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除非卷起来成为圆柱。圆锥更不可能,因为它的侧面是扇形。
生:我只要选三组相同的长方形就行了。
生:那还要看它们的边长符不符合。
师(追问):为什么不选正方形?
师(再问):如果每一种有足够多的个数,你还能拼出什么立体图形?
根据学生的拼组,板书立体图形的长、宽、高:
根据以上三类,说说它们异同。至此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完成由面到体的空间转换,学生在思考和空间想象中完成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认知。
第二组:
下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组合成圆柱?
生:圆柱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一条长要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所以我选择……
生:圆柱的特征是……
生:中间的这个长方形正好是拼组的圆柱的纵切面(沿着直径切)。
师(追问):剩余的长方形可以卷成怎样的圆柱呢?
生:长方形都可以卷成两个圆柱,长和宽分别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如果以15为底面周长这个圆柱的高就是4,如果以……
空间想象是空间表象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建立在丰富表象基础上的想象。第一组材料中,对于长方体的形体空间识别能力,决定取材的水平。第二组的选择相对简单些,主要侧重点则落在了底面周长与侧面的吻合度。学生截面之说出乎笔者的意外,长方形除卷成圆柱外,其实也可以成为长方体的侧面,底面周长相同,但体积却是不一样的。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对几何图形二维至三维转换的一次历练。复习中好的切入点,不单是知识的回顾,也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融合。
4.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篇四
陵口中心小学
朱学军
教学目标:
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探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整理知识,掌握复习方法。
3、进一步体会“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复习近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意义;
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学具:学生准备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创境激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精彩、难忘的瞬间,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几张我们去年秋游时的照片,想看吗?(出示秋游照片)多么开心的秋游啊!这些照片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第一张照片是平行四边形的,第二张是三角形,第三张是梯形„„ 生:这些照片都是平面图形。
师:对,这些照片的形状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快速数一数,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几种平面图形?想一想关于这些平面图形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2、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板书:周长和面积)
二、回顾复习
(一)周长
1、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你举例说一说。
总结:围成平面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2、怎样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呢?结合图形具体说 小结:所有平面图形我们都可以根据周长的意义将它所有边长加起来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其中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还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
3、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请你举例说一说。
总结: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怎样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
5、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些面积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老师为你准备了一些资料,请你打开我的电脑——D盘——《周长与面积》——学习资料——单击菜单栏中幻灯片放映——点击资源泉——想看哪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就点击哪个图形,看完之后点击返回按钮,最后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
6、构建知识网络。
①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在推导每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总是设法把新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思考问题。那么,你能设计一张示意图来说明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吗?【请你点击智慧树】拖动文档中的图片与箭头。
②学生小组合作,商议示意图的表示。
③交流展示: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设计的关系图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知识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真是有心人,找到了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老师想把咱们秋游的照片镶上相框挂在教室里,却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木条,和多大面积的玻璃,你能帮我解决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看看这些相片要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1.说出各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电脑出示相关数据: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和半径,三角形的底和主】
2.对号入座
①学校花圃里的三角形提示牌底4分米,高3分米,它的面积是()。A、12平方分米
B、6分米
C、12分米
D、6平方分米 ②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A、周长>面积
B、周长<面积
C、周长=面积
D、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③()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面积相等
B、等底等高
C、大小相等
D、完全一样
④用一根长4米的绳子将一只羊栓在一根木桩上,它最多能吃到(的草。
A、6.28平方米
B、12.56平方米
C、25.12平方米
D、50.24平方米
⑤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分别围成圆和正方形,比较它们的面积,()A、圆面积大
B、正方形面积大C、同样大
D、无法确定 3.火眼金睛:(对的写√,错的写×)
①一个圆的直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12.56厘米。„()②三角形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20厘米。()③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则它的直径扩大2倍,周长扩大4倍。„„„()
④时钟的分针长10cm,它1时走了62.8cm。„„„()
4.拓展练习
①从一张长5.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如果在这个正方形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
② 如下图:三角形ABC与平行四边形BCDE的面
《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周长》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梳理,引导建构
1、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
2、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这些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下面你能来说一说你对这些平面图形有哪些认识了?(学生自由汇报)
二、知识建构,整理反思
(以下的教学按照学生的交流展开)
(一)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着图形描一描,说一说。(教师出示结语)计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着图形摸一摸,说一说。(教师出示结语)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练习: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我们学校的外操场跑道长200()。(2)、陵口中心小学占地大约2.4()。(3)、我们学校外操场大约7500()。(4)、我们的课桌面大约有75()。(5)、我们班最高的同学有165()。
4、想想议议(1):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第128页,图略)
(二)复习周长的计算。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哪些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学生说,教师对应板书)
2、思考:其它3个图形能不能也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呢?你有什么高招?
3、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略)
(三)复习面积的计算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已学过,请在练习纸上写出来。(学生写完后,教师抽样展示,并对应板书。)
2、想想议议: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根据学生回答,逐一电脑演示其推导过程。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小组合作摆“结构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
3、教师出示网络图。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在这个内在联系图中,哪一个图形面积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通常是怎样推导来的?在图形的转化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常用的转化方法?
四、应用,提高能力
1、一条高速公路路基,长100千米,宽0.05千米。这条高速公路的路基占地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这块窗帘有多大?如果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4、走进生活。
老师要给锅口直径是0.95米的锅子做一个木盖,木盖的直径比锅口直径大5厘米。木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木盖的边沿钉一圈铁片,铁片长多少米?
4、拓展练习:
5.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篇五
一、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即课本85—90页的内容。
二、复习目标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2、通过动手做活动进一步复习近平面图形、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3、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解决的简单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掌握图形的特征、方位,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这学期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图形?(若有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等,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区别)
2、出示图片
(1)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直观体会图形特征,进一步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自己设计图案,并进行交流。
3、观察物体
(1)先说一说淘气和笑笑分别在小狗的哪个方向,再连线。
(2)就地取材,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室中的物品,除了从后面、前面看以外,还可以让学生从左面或右面观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考一考
(1)师: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吗?老师指图形你们就说出图形的名字,看谁认得最多。
师:图形大家都认识了,我想知道它们各有多少个,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汇报展示。(思考怎样数不遗漏、不重复)
(2)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通过观察图,辨认他们各自看到的形状。学生要先观察情境图,通过空间想象判断形成表象。
(3)同学们刚才根据图形的特点准确数出了数量,我们一起做一做折纸游戏。引导学生边汇报边演示。
鼓励学生先折,再交流各自的折叠方法。
(4)你能用手中的平面图形拼出各种图案吗?
请学生独立做好作品后,向同学展示,同学之间相互欣赏。
5、拓展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准确的区分这些图形了,快来接受挑战吧!
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规律?
让学生独立观察每行数有什么规律再填写完整。
2、说说1到30,31到60,61到100,它们之间的数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发现飞到每个花瓣上的蝴蝶身上的数都是在一个范围内的,没有重复。
3、课件出示86页第4题,刚才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下面这些口算题,考考大家谁算的又快又好。
小结:在口算中我们发现,无论式子如何,结果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在加法中,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个一,就要向十位进1,在减法中,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十位退1,变成10个一,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4.37、24、51是由什么构成的?
小结:一捆小棒、一盒彩笔、十位上的一颗珠子都代表1个十;一根小棒、一根彩笔、个位上的一个珠子都代表1个一。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拆分数字。
5.用竖式计算。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6.比较大小。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用比赛的形式进行,仔细观察这些算是的规律。
7、先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想想为什么是这样的。观察黄色正方形里的数字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自己先思考,之后小组讨论。
(二)数与代数——解决问题
⒈让学生先看图,再观察判断。谁愿意提醒大家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写好单位名称和答题)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求出什么?
小结:通过”每队有3位老师“这一条件引导学生:一定要认真的读题,仔细的思考,才能把题做准确。
3.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当小老师提出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4.你看懂图的意思了吗?
5.请你试着解决问题。
6.套圈游戏。
小结:第一小题可以根据小兵和笑笑的得分,估计可能套中那两个。第二小题小丽的得分是不唯一的,但是要在小兵和笑笑之间。
6.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篇六
王埠中心小学 吴瑞宣
教学目标:
1、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关知识。
2、熟练掌握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体会组合图形与基本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组合图形与基本图形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你知道它们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回答……
(2)有关面积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生回答……
2、揭题。
我们曾经学过的这些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相关知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小组合作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初步掌握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我们是通过用什么方法求出这些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1)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汇报。(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3)教师小结。
(一般通过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和或差,或者通过“割补法”,将它们转化成基本图形求面积等)
三、典型习题解析(课堂练习2)
1、学生先独立完成这3小题。
2、小组合作交流。
3、选小组代表展示。
四、课堂小结
7.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篇七
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3、对称轴都是直线
4、联系:
如果把轴对称图形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轴对称的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上对应点所连线段都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图形的依据;找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依据)
四、线段垂直平分线
1、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证线段相等的依据)
2、判定: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判断垂直的依据)
3、在题目中只要遇到线段垂直平分线,就要想着把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两端点连起来。就能得到线段相等。
4、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五、坐标系中的对称
点p(a,b)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b)
点p(a,b)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b)
六、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在一个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也就是: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高和底边中线互相重合。
(二)等腰三角形判定:
1、定理:等角对等边
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推论2、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七、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该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8.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2、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3、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4、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二、练习与实践
活动一:、师: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街区图的内容
特别强调比例尺11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看图回答。
师:说一说从图上获得的信息,对于线路图的描述,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生:从阳光小区到邮局怎样走?
生:出小区穿过马路向左拐弯,到四季路再向右拐弯。
生:沿着和平路向西,到四季路向北。
3、学生说出行进距离
让学生看课本第106页下面街区图的局部放大图,看该示意图是怎样量的。
强调:量目标位置所在的点到路的中轴线的距离。
活动二:、师:观察挂图,想一想,你能帮助迷路的考察队确定大本营相对于大鸣山的位置吗?
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有参照点和两个要素。第一种办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
师:比较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与练习
、练习二十一第1题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方向、距离和比例尺在图上确定位置
学生画在课本上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生:独立做题,再集体讲评。
(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一第3题
拼图游戏
这里的一个数对表示一个方格
4、练习二十一第4题
学生讨论:怎样确定方向,怎样量出距离?
9.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篇九
课本99页回顾与交流,99——101页的巩固与应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
2.能在具体情境中,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3.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并应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或小黑板,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同学们,你们喜欢野外考察吗?是呀,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开发智力,还可以增长见识呢。最近,一支森林考察队就到大鸣山进行考察。
瞧,这是他们活动范围的地形图。仔细观察,结合图中呈现的数学信息,你都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 (课件出示课本80页的情境图)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互相交流补充。
3.全班反馈交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顾梳理。
(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说法:某某地点在某某地点的什么方向。
(2)谈话:你想到了运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这幅地形图上,除了可以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来描述这些地点的位置外,你还学过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出现运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位置。只要说的有道理,都应以肯定。
(3)谈话:
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意外发生了,当他们走进大鸣山时迷失了方向。要想在天黑之前安全准确返回大本营,该怎么办呢?利用地形图中各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确定大本营的位置呢?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谈到有关利用方向、角度、距离来确定位置。
谈话:大家能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来想办法,真好。考察队中的一名队员也和你一样聪明,他们结合图中各地点的位置关系绘制了这样一幅平面图。(出示课本中左面的图)
有了这样的平面图,要想准确确定大本营的位置就该怎么办了?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以及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内容。
(4)谈话:在平面图中,除了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外,我们还学过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
学生可能谈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师相机引导:用数对也是确定位置的好办法。考察队员也想到了这样的办法。(出示课本80页右面的图)
仔细观察,想一想大本营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某一地点的数对是(4,1),这是哪里?宝塔的数对是多少?
再仔细观察这幅平面图,说说考察队员要想从大鸣山返回大本营可能经过哪些地方?猜猜他们怎么走的?
2.引导建构。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考察队员解决了难题。大家在解决问题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善于换一种思路去思考,所以想到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咱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确定位置时我们还用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师相机完成板书。
(3)谈话:大家说得对,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但可以描述或确定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还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位置。你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描述一下咱们学校或者教室里、你身边某一物体的位置吗?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本80页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对于路线的描述,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2.课本8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数对中的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3.课本81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填空题。
1.在平面图上通常确定的方位是:上北下( )、左( )右( )。
2.下图中,B点在A点东偏北的方向上,也可以说 B点在A点北偏( )的方向上。
3.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方格上的点来表示,再用数对来描述点的位置,如A(5,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5列,第( )行。B(1,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列,( )行。
4.王东在班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7,4),那么王东坐在教室的第( )列,第( )行。
5.小明看小兰在南偏东45°方向上,小兰看小明就是在( )45°方向上。
6.观察下图。学校在小明家( )偏( )( )度的方向上,距离是( )。
二、选择题。
1.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校在公园南偏东45°方向上
B 公园在学校南偏东45°方向上
C 学校在公园南偏西45°方向上
2.广场为观察点,学校在北偏西30°的方向上,下图中正确的是( )。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反思:
10.《位置与方向》复习课教案 篇十
本单元知识点:
1、八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辨认,并能根据其中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
2、能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学会看简单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上限目标:学会主动整理本单元知识并灵活运用,培养良好的读题分析解题习惯;
下限目标:根据提问回顾单元知识,并在练习中熟练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
复习重点:回忆、梳理以上几个知识点。
复习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
2、物体方向的相对性描述,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是易混易错的知识如:()在()的()方向。
堂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数学书P1-12,读懂每一个习题;
2、独立作一个方向盘;
3、观察身边的物体说一说:()在()的()方向。
()的()方向有()。
4、说说自己的上学路线。
二、开门见山,回顾知识
板书:位置与方向
今天这节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同学们回忆一下从这个单元里你收获了那些本领。
学生介绍学会辨认8个基本方向
大家真的学会辨认方向的本领了吗?愿意接受我的大拷问吗?
三、基础知识,基础训练
根据具体情境辨认方向;
(1)西西在森林里迷路了,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帮他找到方向;
指南针(复习8个方向)年轮、太阳、树叶、北极星
(2)模拟情境给定一个方向,判断其它几个方向;
A、当夜晚你站在星空底下,你面朝北极星,那么你的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B、早晨你面向东方,北向是()方向,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你用指南针,你的前面是南方,你的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3)走进生活小区,认一认小青的家。
A、用小青家的()方向有()。小青家在()的()方向。()在小青家的()方向。选择不同的句式来说一说,重点是()在()的()方向。突出中心位置。
B、小青从家到健身园可以怎么走?
小青向()走到公园北街,再向()走就到了。
2小青向西走到(),再向北走到(),最后向西就到了。
3小青向()走到和平大街,再向()走到十字路口,最后往()就到了。
指一指,说一说,画出行走路线。
、小青去上学可以怎么走?
四、巩固深化,要用延伸
(1)看图解决问题、北京城区的西南下雨,用在图上标出下雨的位置;
2、北京城区东北方向受到冷空气袭击。用在图上表示出受袭击的位置。
3、北京城区西面气温最高,用在图上标出气温最高的位置。
(2)
小丽从学校出发,先向西走了一段,又向南走了一段路,然后又向东走了一路回到家。图()表示了小丽回家的路线。
11.《图形与变换》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一
由学生复习时常出现的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的,充分利用好课前练习的载体,通过“哪些题目运用了平移、旋转、轴对称?”这样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思考,三组变换的图形展示后,分别归纳出其变换的特征。轴对称:位置、方向变化,图形大小、角度不变;平移:位置变而大小、方向、形状不变:旋转:大小、形状不变,位置、方向变化;相似:大小、方向、位置变化,形状不变。因为经历了悟的过程,也许很多存在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当变换与比例尺相结合更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不足及改进措施:
1、引入这部分教学用间过长。学生不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以后的教学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12.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篇十二
1、求下列组合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2、①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②圆的周长是18.84cm,求阴影部分面积。
③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已知圆 ④求直角三角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半径是3cm,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分米)
⑤下图中长方形长6cm,宽4cm,已知阴影 ⑥图中阴影①比阴影②面积小48平方厘米,2①比阴影②面积少3cm,求EC的长。AB=40cm,求BC的长。
2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cm,⑧一个圆的半径是4cm,求阴影部分面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⑨已知AB=8cm,AD=12cm,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DF的面积,各占长方形ABCD的1/3,求三角形AEF的面积。
⑩梯形上底8cm,下底16cm,阴影 ⑾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cm)部分面积64cm2,求梯形面积。
2⑿梯形面积是48平方厘米,阴影部分比空白 ⒀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大6cm,求S阴。
部分1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总复习图形与位置】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图形与位置和复习》优秀教学反思07-07
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0-27
小六下平面图形的总复习教学设计07-13
图形与坐标复习教案06-11
位置和图形教案08-05
计算机图形学复习指导10-05
位置与方向 复习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1-14
绘制与编辑图形教案09-16
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整理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