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共9篇)
1.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 篇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去杠杆的融资支持思考
摘 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杠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加快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企业去杠杆问题,所以通过创新金融工具、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快信贷产品创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措施重点解决,还应不断提升政府融资平台及多层次的政策担保功能,优化区域融资环境,推动和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融资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8)-0095-03
一、企业去杠杆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有效手段
(一)我国企业杠杆率水平明显过高。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政府和个人杠杆率都不高,而企业杠杆率偏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主动加杠杆的政策效应下,在刺激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加之企业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要素价格成本、利率市场化资本成本压力导致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2008年到2016年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持续上升,从98%增长到160%。明显高于欧洲和日本将近110%的水平,也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大约70%左右的水平。而即使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企业债务率也明显高于印度(50.1%)、巴西(75%)和俄罗斯(57%左右)的水平。
(二)高杠杆率会对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企业杠杆过高、负债过多,还本付息压力超过盈利的现金流,财务费用就超过利润,企业的现金流能力恶化,导致资金周转问题,企业因为要生存可能继续借债,被动加杠杆,但因为可能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又要被迫考虑去杠杆。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下降、特别是投资回报率低于借贷成本的局面时,过高的杠杆会加大企业财务负担和资金压力、侵蚀盈利能力,甚至引发违约和破产等极端情形。
(三)高杠杆主要存在于传统国有制造企业。截至2016年,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其中居民的杠杆率在40%左右,政府(包括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杠杆率在57%左右,而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则高达160%,这说明我国的债务问题大部分集中在企业,特别是产能过剩、市场约束不强的国有企业。
(四)信贷刺激对GDP拉动的边际效应在递减。1996―2008年期间,我国GDP每增加1元只需1.5元的信贷投放,2013年以后,GDP每增加1元则需要4元的信贷投放。2014年、2015年、2016年我国GDP增速是7.3%、6.9%、6.7%,但这三年货币对应增长分别是12.2%、13.3%、11.3%,货币增速接近经济增速的一倍。不断增加的货币堆起的杠杆越来越高,一些本该倒闭的僵尸企业以债务滚动方式得以存活,消耗和占用的资本越来越多,从而对经济转型发展造成阻力。
二、张掖市企业杠杆率水平及金融支持去杠杆情况
(一)从总量看,企业杠杆率长期居高不下。银行信贷依然是张掖市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渠道,其杠杆作用发挥明显。至2016年末,张掖市金融机构企业贷款余额253.08亿元,较同期增加55.77亿元,余额及增量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分别为45.94%和57.38%,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97个百分点,银行贷款作为全市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渠道,已占到企业负债的70%以上。企业信贷杠杆率达到159.75%,同比增加29.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93个百分点。
(二)分行业看,行业信贷投放“有高有低”。至2016年末,张掖市金融机构对传统制造业、采矿业及部分产能过剩的电力、热力等行业贷款余额92.91亿元,占比达到16.78%;建筑业、房地产贷款余额39.48?|元,个人住房消费贷款53.31亿元,占比分别为7.17%和8.36%,建筑住房类贷款合计占比15.5%。而对区域优势产业和涉农企业贷款占比仅为8.61%,对信息传输、技术开发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仅为0.38亿元,占比仅为0.15%。从信贷投向结构来看,更多的信贷资金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传统制造领域和产能过剩行业,而对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科技型行业和“双创”行业支持不足。
(三)从投向看,信贷坚持“有扶有控”。去杠杆的重点是产能过剩行业(如房地产、煤化工)和“僵尸企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领域、旅游产业、小微企业等则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阶段性加杠杆或者逐步去杠杆。在金融支持去杠杆过程中,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旅游体育文化医养融合发展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落后产能、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加之政府债务仍有一定举债空间,金融机构可以逐步调整信贷政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以及行业、产业、企业发展实际需要,更多地配合政府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杠杆率。
(四)从来源看,政府平台融资担保能力增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家政策性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张掖市通过完善交通、农业、旅游等五大投融资平台,运用担保和资产回购等办法,将实物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有效的引导了金融资源投放,发挥了低成本金融杠杆作用。
三、现阶段金融支持企业去杠杆的思考
(一)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支持政策,加强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面对相对较高的银行杠杆率,银行信贷融资方面要在结构上做文章,防止盲目“一刀切”,结合“去产能”、“降成本”来实施“去杠杆”,进一步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帮助企业回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1、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贷支持供给侧改革,稳增长是主基调、调结构是主攻点、促创新是主旋律。从供给侧来说,金融信贷应更多地围绕地方产业特色发展延伸优势产业链,信贷资源应更多地投放到产出率较高、规模发展能力较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调整信贷结构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信贷增量应充分研究市场需求,以需求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2、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根据重大技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项目目录,进一步完善信贷准入标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等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支持企业通过调整债务结构,减少债务总量;另一方面通过信贷、结算等综合调整手段,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率,扩大市场,做大资产。
(二)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金融支农支小功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提升金融保障和服务能力,通过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金融新业态培育发展。
1、加快信贷产品创新,促进产融对接融合。随着小微企业、三农信贷和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金融创新还需进一步深化,加大与证券、保险以及同行合作,开展交叉性金融业务。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积极推行金融+互联网模式,拓展企业新领域、新模式等新市场需求,研发针对性、差别化的信贷产品等。
2、改进信贷管理制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落实好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规定,降低小微企业“过桥”融资成本。金融机构可在做好款质量监测和准确分类的同时,通过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贷款重组措施,缓解企业债务压力。同时,还可通过争取系统内资金倾斜和同业间开展联合授信,保持对企业的合理授信规模,持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
(三)推进融资机制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是间接融资为主,特别是商业银行主导,这个金融格局直接造成了总体杠杆率偏高的事实。因此,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后,要稳妥推进去杠杆的重点任务,需要不断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1.完善政府融资平台功能。加大平台资源整合力度,做实平台公司资产,整合闲置国有资产、经营性资产以及政府性资源、收费权等资产,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增大平台注册资本金,壮大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实力。另外,紧抓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的机遇,建立健全PPP运营机制,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扩大生产。
2、建立多层次政策性助保和担保体系。通过新设、控股、参股等方式,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不断规范担保服务,增强担保能力,净化融资担保市场,从源头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负担,降低融资成本,发挥政策性杠杆撬动作用及信贷放大效应。
3、通过资产确权推动资产金融化。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集体财产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加快推进涉农资产抵押融资工作。这对于盘活土地、激活农村资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破解农村融资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鼓励企业扩大发行标准化债权产品,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方式。积极发展绿色债券、高收益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鼓励企业发债,通过资产证券化支持企业发展,探索企业债转股降低杠杆率,为企业开拓更多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借助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融资作用,扩大股权投、融资规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服务。
(四)强化协调配合,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和监管。坚持去杠杆与扩大直接融资、优化地方政府融资机制等相结合,加强协调配合,构建密切协作、部门联动、综合监控、分级管理的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体系。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社会征信系统和运行机制,扩大征信系统覆盖面和信用信息采集面,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实用性和透明性。积极稳妥做好“僵尸”企?I信贷退出,建立健全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完善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淮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路径探讨[J].现代金融,2016,(5):6-7。
[2]娄飞鹏.非金融部门杠杆现状与去杠杆建议[J].2017,(7):23-29。
[3]王宇,杨娉.我国高杠杆的成因及治理.南方金融[J].2016,(1):5-9。
[4]么晓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银行如何助力去杠杆[J].农银学刊,2016,(5):52-56。
[5]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去杠杆的逻辑与方式――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J].金融纵横,2016,(7):38-44。
2.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 篇二
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我国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 自2015年以来股市和汇率的波动, 使得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产生了担忧, 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自2014年11月, 央行已经六次降息, 并多次采取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 但是国内经济增长仍呈现下行的态势。通过促进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观点再次受到重视,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消费的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确实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经济增长也是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 中国的消费增长一般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而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目前, 我国经济下行呈现出的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特点,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 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 并不是盲目的刺激需求。推进供给侧改革, 从短期内看是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的现实需要, 从长期看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一、供给侧改革中金融机构的作用
金融机构在我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金融行业及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方向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特别是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供给, 需要在结构侧上做进一步的调整。例如,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推动改革, 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平台, 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以促使中国经济平滑增速换挡。
二、商业银行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对银行产品的创新、业务的导向和服务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在引导贷款资金远离产能过剩、债务过剩、资金效率低下行业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引导资金资源投向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的企业和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寻求与产业发展契合的增长点, 并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并不断的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
目前, 作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新出口,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在不断的加快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 预期会产生显著的正面效用。现行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主要是通过核销, 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为拓展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 可以探索式的批准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领域实施债转股的试点。虽然债转股方在短期内不会成为不良贷款处置的主要方式, 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式可以加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出清速度, 长期来看, 有利于淘汰产能过剩、债务过剩、效率低下的企业, 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三、证券业企业
实现总供给结构优化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 而资本供给的优化对总供给的结构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高效的资本市场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证券企业在资本市场发挥着资本流动的引导作用, 在该过程中可以提高资本供给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证券业企业可以通过发展股权众筹、股权与产权交易市场等措施, 以达到提高资本增长的数量, 逐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并合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目的, 并满足不同规模、不同阶段企业的多种融资的需求。
提高资本增长数量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资本增长的质量。通过保护投资者权益, 和激励民间资本对实体经济的资本持续供给, 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除此之外, 证券业企业在协助维护资产市场稳定方面也应积极发挥作用, 因为在供给侧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 该波动会导致企业杠杆率的不断上升, 是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度增加, 这一变化将会影响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因此, 证券企业就需要积极研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国家政策导向, 引导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向, 并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及时的识别在改革过程中的风险,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断风险向实体经济供给侧传导。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 因此, 这些企业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金融支持的作用。一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过程中, 对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进行淘汰、整合、转型、升级, 对于经营困难, 高耗能高污染, 以及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政策性破产或市场化处置。二是对于发展前景较好, 科技含量较高但是融资困难的优质企业, 在在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过程中, 可以探索式的实施“债转股”, 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有效的降低这类企业的财务杠杆。三是可以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优势, 在供给侧改革的“去成本”过程中, 通过以“存量+增量”“金融+产业”“债权+股权”“自主资金+结构化融资”等金融手段, 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五、保险业企业
由于市场利率化使得银行存款以及理财的利率不断下降, 其下降幅度要快于保险类产品, 这必然使得保险类产品主动或被动承接储蓄资金转移, 这使得保险类企业的保费规模将会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因此, 保险业企业应当抓住这一机遇, 不断的开发多元化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保险类产品, 并结合保险私募基金、股债结合、优先股、资产支持计划创新其资金运作的方式, 进一步拓展其承接转移资金的能力。
六、互联网金融企业
互联网金融企业, 因其服务具有普惠性、多元化、便捷性、灵活性等特点, 通过解决传统金融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 并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改善了金融领域的有效供给短缺, 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匹配的现实, 并成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通道之一。随着对资金流数据的高度掌握, 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重点发展互联网支付、网络理财、众筹融资等, 依托电子信息技术, 将金融服务细化落实至零散小额账户, 凸显“低净值客户”的价值, 为社会资本特别是沉淀资金进行有效投资搭建渠道, 直接改善“供需错配”局面;
七、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监管
3.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 篇三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中的“三去一降一补”,(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极)指导思想,明确了“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政策基调和原则。该行在实际工作中,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切实地做好相关的具体工作。
深入调查拓展产业。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农商银行需要顺应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创新思维模式,积极调整资产业务的投向结构,努力找准供给侧金融支持的着力点,切实增强有效供给能力,提升实体经济服务效率。该行组织营销团队深入企业调查摸底,在及时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动态掌握企业供求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对企业进行有关信贷准入、评级授信、押品评估等关键环节的信贷辅导,努力为实体企业信贷投放创造条件。一是对存量客户深度挖潜。重点关注合作多年,回报率高、成长性好、风险可控的企业客户,加大挖潜力度,努力拓展优质信贷市场。二是大力拓展新客户。加强与政府沟通,跟踪当地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信息,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民生项目与该行合作。今年已累计到企业进行评级、授信等有关信贷业务方面的知识辅导23人次,为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打牢了基础。三是多策并举,提高营销成功率。对市场竞争优势、定位清晰、管理良好、成长优良的中小企业客户加大营销力度,并根据客户需求配套信贷产品,达到银企双赢的目的:同时对全县所有工商登记客户进行摸底,筛选目标客户,成立团队开展联动营销,对县内的三个工业园区进行走访,采用银企洽谈会、签约会、产品推介会等方式,开展“客户需求与银行服务”对接会,设置切实可行的授信方案,提升客户对农商行的认知度,提高营销成功率。
大力压降无效贷款。针对在过去几年里,房地产市场投资回报率远高于一般企业投资,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成为银行竞相角逐的对象,在信贷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小微企业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向房地产市场投入了大量的信贷资金,目前有的无法及时足额地收回贷款,潜在着信贷资金沉淀风险,挤占了有效信贷需求的状况,该行积极服务推进供给侧改革,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实行严格审查,将金融支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一律不得给予授信。助力形成发展新动能。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实体经济的需求变化,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民生的支持力度,通过贷款投放的结构调整,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该行积极将金融资源优先和集中投向最需要融资支持的小微企业,并充分利用征信系统以及其他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批量获取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及时捕捉有效融资需求,扩大服务覆盖面。今年来,着力整合银行资金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优化金融服务,着力防范重点风险守住风险底线,加大了对产业结构具有附加值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过剩率高等产业和产品过剩产业的清理、清收力度。目前已盘活清收此类贷款1056万元。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按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差异化信贷政策,不断优化信贷的客户、产品、产业和区域结构,将业务发展向产业转型、居民消费、实体经济、环保民生等领域拓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挖掘培育新的增长点。因此,该行及时、准确地把握供给侧改革契机,果断将信贷资源从产能过剩及落后产业中转移出来,逐步改善信贷结构,将信贷转移到新兴及政府扶持的产业和实体经济上来。一年未,该行重点支持了教育、卫生产业发展,发放贷款4700万元支持了东安天成实验学校改扩建,东安维创医院在经济开发区的建立与经营;重点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城市建设,累计发放贷款13500万元支持了舜皇广场、狮岩路综合开发、紫水沿江风光带工程、湘府湘城中心市场、舜皇环保污水处理厂等国计民生项目,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重点支持了工业园区建设,发放贷款14850万元,大力扶持了白牙市工业园内的盈凯包装、云生竹业、格润光伏产业等一批绿色环保企业以及创辉电子、信达水泥,南方纺织等中小企业;石期市工业园内的兴发电熔技、龙宇环保;芦洪市工业园内的三农农资、新科生态农业等46家县政府民生重点项目和县城实体经济及龙头企业,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4.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 篇四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依靠需求侧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三驾马车奔腾向前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如落后过剩产能,无效低端的供给,监管制度的滞后等。随着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增速不断收窄,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面对经济新常态,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 次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为当前的经济低迷注入持续增长动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银行业作为资本要素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新力如何提升,创新路径如何开辟成为银行业内与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经营困境凸显
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国有五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完成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15 年工、农、中、建四大行纷纷跻入《财富》世界100 强榜单。这与实体工
商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密不可分。然而当实体经济遭遇寒流、增长乏力、发展面临瓶颈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成为实体经济面对困境的主动选择。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银行业高利润也难以持续,净利润增幅不断放缓,2015 年年报显示,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首次降到个位数,平均增速从2014年的12%降至5.8%,部分银行如建设银行净利润甚至接近零增长。
(一)三期叠加对银行业利润的侵蚀
2008 年美国爆发金融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后,我国政府为应对危机、平稳经济,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使得本应在此次危机中淘汰的落后企业、过剩产能躲过了清算一劫。此后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三期叠加”阶段,“三期叠加”意指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2010 年中国GDP 增长10.6%,经济总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 年GDP 增长速度为9.5%,2012 与2013 年GDP 增速均为7.7%,2014年降至7.4%,经济增长速度步入换挡期。在2008 年四万亿国家刺激经济政策推出之后,银行业受益于此政策,信贷投放规模不断增加,2009年16 家上市银行平均净利润增速高达58.3%,此后5 年时间里都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发展。但随着发展速度和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增长空间有限,产业经济转型尚未完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银行业净利润增幅不断放缓。2015 年业绩报告中,上市银
行合计净利润1.27 万亿,净利润平均增速从2014 年的12%降至5.8%,为2008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除两家城商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外,其余13 家银行净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国有五大银行,工农中建业绩增幅不足1%,交通银行净利同比增长最高,但仅为1.03%,建设银行垫底,净利增长只有0.28%,利润增长乏力,详见图1 所示。净利润增速降低的同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2015 年年报显示,16 家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达到1.67%,较2014 年上升了42 个BP。不良贷款率最高为农业银行,高达2.39%,国有五大行平均不良率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近五年来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意味着实体经济层面出现了经营困难,还贷压力增大。2015 年以来,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已悄然离去。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收入的分流
随着移动互联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产品,因其便捷性、实时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2013 年6 月,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推出的余额宝扛起了互联网金融大旗,不到半年时间便成为国内市场上规模最大的货币基
金。随后,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金融领域,分食金融蛋糕,国有五大银行除建行外,工行、农行、中行和交行存款总额均下降,这是自1999 年以来的首个季度下降。数据显示,存款中流失比例最高的部分是活期存款,在很大程度上被互联网金融产品吸走。以余额宝、财付通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分流原先银行存款客户,截流低成本资金源,从而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分流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逐步将业务类型由线上走向线下,目前诸多商户开始采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进行结算,长此以往,将影响银行的POS 刷卡手续费收入。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务的蚕食,已经触碰到银行的痛点,传统银行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在创造了过去10 年超高速增长的神话之后,中国的银行业正进入第二次改革的深水区。
(三)利率市场化与降准降息对银行业的双重冲击
2013 年7 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启动。2015 年8 月央行宣布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不断提高至基础利率的1.5 倍。央行进一步放开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的举措,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时代到来。商业银行对利率敏感性增强,利率波动对银行的净利差产生影响,净利差下降,银行业经营风险与压力不断加剧。2015 年央行五次降息,其中首次降息贷款端降幅超
存款端,后四次为对称式降息。在利率市场化和降准降息对银行业双重冲击下,息差收窄,由于实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即使存准率下调释放流动性约7400 亿人民币,但由于经济疲软下的贷款需求也不高,银行较难把央行提供的资金转换为贷款和投资。降准带来的流动性实际所受的正向影响微弱,而降息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负向影响显著,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与降准降息双重作用下的银行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加快推进银行业金融改革创新的步伐
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积极探索改革创新路径,扩展增加非息收入途径。但由于实体经济改革尚不到位,经济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随着政府对经济改革重新诊断把脉,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出发,对供给侧资源要素重配,从产能过剩行业流动到有高需求的新兴行业中去。实体产业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对金融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本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银行业金融改革创新也将加快步伐。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强调从银行业供给端出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对民营银行的准入放行,增强现有银行自身竞争和创新意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提高供给的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制造供给匮乏。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止2015 年底,商业银行发展速度迅猛(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总资产超150 万亿元,规模达到上千家。近几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科技迅速渗入金融领域的过程中,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刮起的互联网金融风暴使传统银行在这场竞争中变得非常被动,商业银行的反应速度、创新能力明显欠缺。2014 年底银监会首次批复了5 家民营银行,12 月腾讯公司旗下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正式获准开业,成为中国首家落地的互联网民营银行。随后阿里巴巴旗下的网商银行也紧跟潮流诞生了。2015 年11 月,中信银行与百度合作成立直销银行,双方举行战略合作发布会,宣布共同发起成立百信银行。至此,BAT 三巨头都已涉入银行业,民营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幕下步入台前。民营银行的诞生加速了传统商业银行在产品、渠道和服务上的创新力度,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推动银行业提高服务水平。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强调从银行业供给端出发,建立起能进能
出的优胜劣汰机制,对于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依法实现市场出清,促进行业内部和产业结构调整,让经济富有活力。淘汰过剩产能和落后产业才能更好地鼓励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引导社会资源流入高新技术产业。全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众多,各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点分布广阔,但同质化程度较高,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依靠以往银行的粗放式扩张方式获得的边际收益越来越低。随着金融市场化推进,金融业的竞争加剧,以及实体经济结构性调整,银行业的不良率上升,银行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失败的可能性加大,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管理办法,依法实施市场退出,这样有助于提高银行业经营效率,有利于银行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对我国银行业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在当前混业经营趋势下,现有的一行三会模式存在交叉业务重复监管,而新兴业务监管真空的问题,需要构建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使得监管追上业务发展。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需与时俱进。面对互联网金融崛起和混业经营浪潮下的监管重构,如何全方位加强监管,建立更加有机融合和有效协作的监管体系,既是“监管追上业务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银行业得以健康持续稳定大发展的前提。否
则,各子行业监管机构之间的灰色地带将越来越大,权利真空、监管空白等易滋生监管套利行为。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选择
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思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银行业作为资本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的改革创新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在五大任务的总布局下对金融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将催生金融业态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实现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任务目标。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用“去产能”对产能过剩、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进行出清。在去产能过程中,银行业的不良率必然上升,要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发展银行内部大资产管理业务。
中央经济改革领导小组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提高供给的效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调整。地方政府简政放权,对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并转,对僵而不死的“僵尸企业”进行市场出清。如果“僵尸企业”不能市场出清,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不能执行,对经济重塑将产生极大障碍,也是对市场资源极大的浪费。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对严重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的出清会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这是改革必经的阵痛,银行业应积极配合对不良贷款进行整理清肃,加快对“僵尸企业”的清理。银行应积极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道路,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利用集团银行拥有投行、基金、保险、信托多牌照的优势,以及多元互通的大资管格局,提高银行大资管业务的管理水平。通过私募发行方式,把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销售给合格机构投资者,提升不良资产价值,提高处理不良贷款业务的能力水平,在去产能过程中实现供给侧结构优化目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用“去库存”旨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去库存”一方面要求银行金融创新,发展住房金融,帮助农民获得住房贷款额度;另一方面要严把征信体系建设,防范出现类似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去库存”的过程实质上是将开发商的地产开发贷通过房产销售转移给个人,形成住房按揭贷。政府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施行契税优惠等政策帮助解决房地产库存严重问题。从目前去库存的执行情况看,银行信贷政策要有所区分: 对于三、四线库存压力大的城市来说,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满足农民购房贷款需求。他们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入,按现行审批政策无法放贷,需推出更适用于农民自身情况的信贷产品或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如试点推出包括宅基地抵押贷款在内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对于国内一、二线无库存压力的城市,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房地产价格暴涨,银行信贷金额激增。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各路投资资金涌入一、二线热点城市。有相当一部分购房者采用信用贷、消费贷来支付首付款,一旦房价下跌,无法变现,高杠杆购房者只能断供,将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影响程度不亚于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因此,银行业对热点城市的房贷需求要严把审核关,规范征信体系,严把风控管理,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房地产的信贷政策也应根据各地市场形势的差异设计,坚持“一城一策”。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用“去杠杆”办法着力解决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高杠杆问题。在必要条件下,银行业可采取“债转股”方式降低企业杠杆。这需要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对债转股设置转换前提、条件、方式等条款,通过“债转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银行对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作用。
截至2015 年底,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 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在结构上,政府部门的负债率为41.5% 左右,加上部分融资平台及或有债务,政府部门债务率将提高到56.8%。非金融
企业部门债务率为131%,加上部分融资平台债务,非金融企业的债务率高达156%,其中65%来自国企。政府和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已成为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掣肘,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去杠杆。对于产能过剩落后产业的企业,需要依靠市场化原则,依法处置信用违约,打破债务软约束,降低金融风险。对于新兴行业及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可采用“债转股”方式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化解实体企业与银行间债务链的紧张度,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商业银行有效切入“债转股”业务后,需要大力提升投资银行部的操作管理水平,研究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准备,同时在债转股的企业中发挥银行自身的产业整合作用,帮助企业走出经营困境。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用“降成本”办法提升实体企业竞争力,采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税负成本、财务成本、电力成本、物流成本。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要求银行开源与节流并重,发展“轻型银行”、拓展非息收入途径,最大程度为实体经济提供让利空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需打组合拳,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打造公平的税负环境;降低电力价格和物流成本。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主要是融资费率的降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企业反映其综合融资成本接近年
息20%,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30%以上。银行在降成本任务的要求下,开源与节流并重,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发展轻型银行,轻型银行是指资产轻和组织架构轻,可极大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供为实体经济让利的空间。另一方面降低对存贷利差的依赖度,拓展增加非息收入渠道,利用银行的规模优势,实现交叉销售,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开发利润增长新渠道,这样才能为企业降息让利提供更大空间。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补短板”是补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创新的短板,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应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贷款精准性和有效性,推行“投贷联动”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补短板”就是要大力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全社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问题,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及个人自主创新意识。目前来看,存在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偏低等问题。银行业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推放贷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优化信贷结构,将资金从产能过剩行业抽离到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不足,融资难等问题。推行“投贷联动”银行成立类似风险投资公司的方式,对科创企业给予创始资金的支持,并建立在严格的风险隔离基础上,通过信贷投放给企业提供双重资金支持。投贷联动既考虑了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考虑了我国中小企业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特点,将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客户资源、资金资源方面的优势,有效增加科创企业的金融供给。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个体创业者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政策,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将实现自身的金融创新发展。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浪潮下银行业的监管体系重构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金融业务层面的创新不断发展,混业经营步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需与时俱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的金融监管如何追上业务发展步伐,如何打破银、证、保三大子行业的监管藩篱,建立起更加有机融合和有效协作的监管体系,是金融监管重构的内在要求。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采取“一行三会”的模式,该模式在金融创新大发展时期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是监管缺失,金融创新业务如互联网金融、P2P 金融出现监管真空;另一方面是监管重复,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难以共享,交叉业务容易出现重复监管,导致业务交叉环节的信息流、监管流与决策流脱节。应借鉴美国2008 年次贷危机教训,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加强金融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协调,进一步完善审慎监管政策框架,增强银行业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调整的能力。同时,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银监、保监、证监交叉业务的监管。特别是对互
5.供给侧改革含义 篇五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这六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去有针对性地解决。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为此,需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动力;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去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行业等。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此,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例如,有些地方享有很多“特权”政策,有些地方发展严重滞后。为此,需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区划体制改革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解决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使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投入结构 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快科技体制、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多地实现创新驱动。排放结构
中国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特别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动力结构
中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三驾马车”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对应着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更多地依靠改革、转型、创新,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分配结构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等,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缩小贫富差距。[9] 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实?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是最为关键的4 个“歼灭战”,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 条主线上推进。
如何优化劳动力配置?具体路径有三条: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同时也能消化地产库存、稳定就业;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如何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而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资源品价改降低原材料成本,减税降费加速折旧降低财税成本,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财务成本,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人力成本。而提升企业盈利的另一项改革是淘汰落后产能,国企是主要承担者。
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首先是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其次是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转化率,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
6.供给侧改革论文 篇六
摘要:供给侧改革作为20提出的改革方针,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制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浅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改革的关键点,以图寻找供给侧改革的途径及方向,同时探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在改革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资产管理公司 供需错配 内容:2015年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多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代表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根本性转换,即从重视传统“三驾马车”的需求动力转向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供给动力。
一、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需求侧改革收效甚微,供给侧改制势在必行
由于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逐年下滑,今年甚至已经降到了7%的水平,而在之前通过拉动消费、拉动投资等的需求侧刺激已经收效甚微,而需求不足仅是一种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侧着手改革。从持续多年的`抢购海外奶粉事件、到今年的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以及不断升温海外代购规模,虽然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但是国内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选择,更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不足、供需错配的矛盾。
2、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环境差需要供给侧改革
伴随着经济下行,许多问题更加暴露出来。由于我从事金融不良资产行业,遇到的企业多是遇到债务危机的企业,这些企业要么忙不扩大产生资金链断裂、要么高融资成本入不敷出、要么没有核心竞争力被淘汰、要么行业竞争太过激烈被迫倒闭,企业盲目扩张、融资成本高、无核心竞争力、产能过剩技术落后都反映出供应侧的一些顽疾。
3、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
供给侧改革是顺应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供给侧搞个的大部分方针均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相互交叉吻合。
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
1、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
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简化企业办事审批流程,由严格事前审核逐步发展为重视事后监管,可以改善高进入门槛低监督管理的模式,降低行政干预,严厉打击,降低企业隐形成本;二是落实财税改革方案,降低企业负税,能够直接提高企业盈利,也提高了企业投资意愿,从而也推动了投资与消费。三是落实金融体系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改革融资体制,促进直接融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解
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四是逐步打破垄断、放松监管,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台竞争,从而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生产率。
2、化解产能过剩,消化地产库存
由于之前投资型的经济拉动模式及资源的错配,导致了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这些行业既包括了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等传统行业,也包括了光伏、风电等高新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不是一味淘汰,而应从“消化、转移、提升、淘汰”四个方向进行,鼓励优秀企业走出国门,防止新增产能项目,要多鼓励重组并购、减少破产清算,要促进产业优化重组、促进产业升级,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行业,消化下岗员工,尤其是国有企业更应承担起维护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职责,妥善解决员工问题。作为房地产行业供给侧的房地产企业,一是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二还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3、利用互联网手段,加快资源配置效率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概念,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往往迸发出了极大了生产力。企业利用互联网手段,不仅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沟通成本,提高供需两端的配置效率,还能通过大数据手段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发掘潜在的消费者,并及时向消费者推送产品信息,更能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指导企业行业发展方向,及时的进行产业调整及产品转型。
4、鼓励企业创新,提升创新转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企业应当改变利益短视的行为,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政府,则应当通过成立私募股权和专项基金等方式、实施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措施、推进产学研结合等措施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创新成果工业转化率。
三、资产管理公司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及2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组成了不良资产行业的核心产业链。在供给侧改革中,我认为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1、继续发挥降低金融风险的作用,吸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维护金融环境的稳定;2、在对债务企业处理上,着重运用债务重组为切入点,降低企业负担,考虑对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企业重组,盘活债务企业;3、对于过剩淘汰产能,发挥资源重新配置的作用,盘活资产;4、由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金融牌照的金融集团,在降低市场利率、扶植企业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良好的补充作用。
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篇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或供给侧改革, 可以解读为从供给、生产端入手, 通过解放生产力, 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包括清理“僵尸企业”, 淘汰落后产能, 将发展方向锁定在新兴领域、创新领域,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对供给侧改革的描述, 这一关键词包括几层含义: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 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成本, 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化解房地产库存,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此次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思路, 并未得到外界完全的赞同。有些质疑是提法上的, 比如“僵尸企业”一语, 被评论为对企业的污名化——这些企业仅仅是陷入了困境, 需要重组或其他调整, 它们本身是合法的, 依法纳税, 提供就业机会, 不应该冠以负面色彩的别名。有些质疑则是对思路有效性的质疑, 争论很多。供给侧改革曾经发生在1980年代的美国, 那次改革影响深远, 所以又叫“供给革命”, 一个经济学派, 即供给学派, 从中诞生。人们对美国供给革命的效果的评论分歧严重, 说它成功者有之, 说它“彻底失败”者也不少, 其中一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在今年3月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时说:“在没有充足的需求的时候, 供给侧的改革反而会增加失业, 而不会促进增长。我们需要记住,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1980年代的供给侧改革都是失败的。”
即使认同1980年代美国供给侧改革的效果, 也有人提出发生在两个大国不同时期的供给侧改革初始条件不同, 因此此轮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结果难料, 因为美国供给革命需要应对的是通胀, 而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是可能产生明显的通缩。
赞成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声音也很明确。
吴敬琏认为这是“正确的应对方略”。他说, 分析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的时候, 应当从供给侧的三个因素 (劳动、资本和效率) 寻找原因和对策, 而“供给侧因素分析对于中国过去的高速增长和目前的增速下降都有很强的解释力”。吴敬琏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 新增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变得越来越小。同时, 中国在技术上已经从一个完全的跟随者变成了同跑者甚至某些领域的领跑者。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创新就很难再提升技术水平。从供给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挑战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提高效率,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所以, 应当是在稳住大局、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 全力以赴, 推进改革, 以便提高供给质量, 实现发展方式转型。
胡鞍钢则表示, 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线是恰当的。他说, 过去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在需求侧, 这次提出的主线, 即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在供给侧;供给侧改革是中长期的增长方式转变和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不进行供给侧改革, 就无法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 从要素驱动, 特别是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供给侧改革究竟能否成功, 衡量的标准正是能否激发出经济的“新动能”, 可用的政策手段, 包括简政放权、放松对市场的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等。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 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1去产能
去产能即化解过剩产能, 一般有几种方法。价格调整属于市场方法——通过价格信号, 令企业避开产能已经过剩的行业或产品, 已经身处此类行业的企业则可能因为利润下降而转向其他行业。企业整合淘汰主要通过出台更多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来促进企业的兼并重组, 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 淘汰过剩产能。拓展外部市场则是希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来消化产能。4月6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这一规划明确提出, “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 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 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对国际标准转化率的要求即着眼于拓展外部市场。
2去库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去库存主要指房地产去库存。可能的路径包括农民工市民化、房价调整 (根据需求情况或升或降) 、改变限购政策, 以及扩大政府购买。
对政府购买已建成房产的讨论较多。一般认为, 打通商品房市场与棚改安置房、公租房和租赁市场, 可以既促进住房保障, 又消化库存商品房。政府购买商品房, 一部分改造为公租房, 一部分可补贴房价销售给居民 (如获得城市居民身份的农民工) 。
3去杠杆
去杠杆的目标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杠杆率高, 意味着信用透支,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正是杠杆率过高导致大量坏帐, 银行无法消化。索罗斯警告说, 当前金融环境与2008年金融危机很类似。
去杠杆和房产去库存在具体操作上可能存在冲突。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出现房价上涨, 金融杠杆率高居不下的情况。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今年两会上说, 杠杆比例越高, 房价抗跌性越差, 就越易引发恐慌性抛售甚至崩盘, 因此绝不能用加杠杆的办法来促销售、去库存。“如果用加杠杆的方式去库存, 跟中央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会给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4降成本
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升, 并不全是坏消息。其中人力成本的提升, 意味着劳动者收入的上升, 也是发展中经济体走向发达经济体的必由之路。降低企业成本的路径包括降低融资成本、税负和人力成本。其中单人人力成本是在普遍上升的, 因此降低人力成本意味着减少雇用, 部分工作由机器人替代。如果没有其他新增岗位, 这将带来社会问题。从目前的规划看, 融资成本的降低和减少企业税负是主要抓手。前者的方法包括降准、降息, 扩大融资渠道等, 后者则主要通过减税来实现。目前我国赤字率不到3%, 仍有空间增加赤字, 降低税收。
5补短板
8.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 篇八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共同重大挑战,将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金融等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自2010年我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且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高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长期以来,在应对老龄化方面,我国学者比较重视养老制度改革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但近几年随着我国养老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机构、媒体等开始关注养老金融话题。具体来讲,国内学者将养老金融分为3个部分(图1)。
与此同时,供给侧改革作为我国高层近期频繁使用的热门词汇,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时期宏观经济改革的首要指导思想。鉴于此,如何借力供给侧改革,积极汲取供给侧改革思想的精髓,实现我国养老金融事业的跨越式大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1 养老基金金融:供给总量与结构均待提高
养老基金金融,即狭义上的养老金融,主要指管理、投资、运营等目前我国养老制度各层次所涉及的相关养老基金,具体包括社会统筹、个人账户、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以及我国的战略养老储备基金,即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所管理的基金。截至2014年,我国养老基金的总规模约为6万亿元,占我国GDP的9%左右。从供给侧角度分析,我国目前养老基金的供给总量与供给结构与快速的老龄化进程并不匹配(图2)。
第一,养老基金总供给偏低。2014年OECD国家私人养老金(大致相当于我国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占GDP比例为84.4%,即便非OECD国家也高达34.4%,远高于我国的1%。
第二,供给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养老金主要依靠第一支柱,即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部分,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制度的财务不可持续。
今后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应从供给侧着手,通过国有资产转持、提高投资收益等措施扩大养老基金总规模。同时,也需要优化供给结构,适度降低第一支柱比例,扩大私人养老金比例,进而实现养老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养老服务金融:机构与政府需同时发力
养老服务金融主要指各类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以退休为主要目的的各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这里的消费者可以是已经退休的老人,也可以是未退休但提前做准备的消费者。面对2.12亿的庞大老年人群,再加上一个更大基数的未退休人群,商业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做相应准备。例如,近期一些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通过借鉴海外经验,向老年人提供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以房养老),期望通过盘活资金,提高老年人的当期现金流。由于传统观念、市场环境等限制,目前真正参加以房养老的人数很少。此外,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老年理财产品琳琅满目,但是绝大多数产品与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假借养老名义,吸引眼球、赚取噱头,没有体现差异化。另外,在销售过程中,也频频出现误导销售、欺骗销售等行为,使老年人财产、精神受到极大伤害(图3)。
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应紧密结合供给侧改革理念,联系中国实际情况,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设计出真正适合我国消费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切实的养老需求和诉求。在此,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应做适当调整,以助力养老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例如,通过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以提高个人养老缴费的能力与意愿。
3 养老产业金融:供需稀缺资源的错配
养老产业金融主要指向养老产业相关机构提供的融资安排。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与社会资本(图4)。例如,各级政府过去兴建并经营的公立养老院、福利院,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居家、社区养老的改造升级,所需资金一般由各级政府财政承担。这样主要出于非盈利、公立性的考虑。
与此同时,近几年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热衷于兴建“高大上”的养老社区。保险公司征地面积越来越大,少则百亩、千亩,多则万亩,同时规格也越来越高,不少都向五星级酒店标准靠齐。另外,由于民营资本拿地普遍通过“招拍挂”,而非政府划拨或协议出让,导致成本比公立养老院高出很多。这也解释了想入住优质公立福利院的老人需要等多年,而同时远在郊区的“五星级”养老社区空置率却高达70%甚至更多的原因。
这种供给与需求的严重不匹配彰显了我国养老产业资金的错搭和分布不合理。鉴于此,政府可以通过PPP、政府引导基金等形式充分发挥财政基金的杠杆作用,并合理引导民营资本,以支持我国养老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养老金融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新的研究视角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机构、媒体等,以及政策制定者的认可和关注。2016年恰好是“十三五”规划与供给侧改革的开局之年。我国养老改革与养老金融应借力当下的供给侧改革之春风,满怀激情、锐意进取,进而实现养老金融事业的跨越式大发展。
收稿日期:2016-02-05
9.浅谈供给侧改革 篇九
唐先德(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0)
内容提要:2015年底和2016年初,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第十二次会议,研究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等。作者分析总结中国的结构性,主要存在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动力结构、质量结构、教育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十个方面的问题。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放松供给约束、减少供给抑制、打破经营垄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内升动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其核心是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供给成本,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等。
关键词:供给侧;供给体系;结构;改革;创新、转型;高端;质量;效率。
一、浅谈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概述
1、概念的提出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
2016年1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改革的角度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垄断经营,其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
从企业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去除无效和中低端产品过剩产能的包袱,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质量、补短板”。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去除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补充供给短板和化解结构矛盾等具体方面。企业依靠创新(包括政策制度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附加值含量更高的、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获得更好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的主战场
供给约束、供给抑制和供给结构老化是中国供给侧的主要矛盾和普遍现象。供给侧,包含了政策、人力、土地、资本、技术和产品等要素,供给侧改革就是从这些主战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及低端产业流动到有更高需求的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去,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二)、供给侧改革改革的历史背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呼吁,各国务必落实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家长久竞争力和风险抵抗能力。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灵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央企严重亏损
最近10多年来,央企的体制与机制很陈旧,央企变革是改革的深水区之
一、“雷声大、雨点小”,进展很缓慢。第一是央企的体制机制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第二是政企不能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牢牢捆在一起;第三是央企的发展以扩张型为主、缺乏创新、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第四则是央企长期垄断经营、被内部人控制严重、腐败较重。
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电解铝等几大行业,产能过剩很严重,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亏损面已经达到80%。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许多都是一方面亏损多,而另一方面收入偏高,老百姓意见大,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2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质量和科技含量不高。中国一方面是制造业大国,另一方面国人出国旅游却疯狂抢购马桶盖、净化器、奶粉„„;国内生产的粗钢每斤价格与“白菜”相差无几,产能过剩成了重大包袱,但精钢特钢却需大量进口!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侧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3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了保(稳)增长,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主要针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保(稳)增长的效果,但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后遗症和结构性的问题。供给侧要通过产业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减少或去除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低端供给,增加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高端”见注1)供给,提高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我国供给侧存在的十大结构性问题
我国供给的结构性问题(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质量结构、教育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十个方面的问题。这些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叠加,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壮士断腕”的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持久的改革。
1、供给结构
习主席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首先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标准的政府改革。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看,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也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以政府改革为先导的,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率、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三个方面。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大城市病严重。为此,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房地产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等,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和人口的区域分布合理化。
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例如,有些地方享有很多“特权”政策,有些地方发展投入不足、严重滞后。为此,需要推进区划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解决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使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3、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简称“三高”行业)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的比重偏低。在产业结构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带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发展。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全方位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如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动力;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去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产业等。
4、投入结构
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质量不高,而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业少、产品好、人才少等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快科技体制、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培养更多高端创新人才,实现创新驱动。
5、排放结构
中国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食物、水、空气、土壤污染严重、互相残杀。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特别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6、动力结构
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增长过多依赖“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基础建设投资和资源、能源消耗来拉动。今后我们要更多地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对应着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这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7、质量结构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成本。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人才为本、以质量为先”战略,彻底改变中国产品在市场上的“粗制滥造、低质廉价、简单模仿” 的质量结构,和在食品领域的“质量信誉危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和对质量、安全、健康的更高要求、向质量要效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8、教育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推动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及培养模式的转变,推动师风师德、教风学风和文风、学术的转变,推动高考改革和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人才结构的优化,推动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改革,使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相适应,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人才是基础、质量是保障,迫切需要培养各领域、各方面的中高端创新型、国际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9、分配结构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等,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同时精准扶贫,缩小贫富差距。
10、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收入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贫富差距都很大。一般居民为满足基本生活的消费总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类型、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差别也较大,加之由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及产品(服务)质量等原因,导致个人不愿、不敢或不放心大胆消费,尤其在中高端日用品、耐用品、奢侈品和旅游、服务领域更是如此,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国外疯狂旅游购物”的现象。
(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特点时特别强调,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推进供给侧改革应当以推进这三大结构调整为重点,同步推行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
1、经济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要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2、动力结构
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与投资贡献率最高。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特别是我国经济已步入自然回落周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内需逐渐成为主要动力。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要适应和推进动力结构的调整。
3、增长方式
总书记在论述经济新常态第三个特点时指出,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创新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战略之首。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在供给侧理论、供给侧制度、供给侧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
4、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步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应当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能强调一侧,忽略另一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亟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低质量”供给过剩和“高质量”供给不足并存。
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只有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步结构性调整,实现新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五)、供给侧改革的难点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减税力度、取消更多行政管制、放松供给约束;解除对人口和劳动力、土地和资源、资本和金融、技术和创新、制度和管理等五大财富源泉的供给抑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与医疗改革、户籍与社会保障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内升动力;提高供给的质量、提高供给有效性和效率、降低供给成本,并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政府本身的体制机制改革、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破除垄断等,这是充满挑战、痛苦而艰辛的过程,也是改革的深水区,涉及到某些部门、行业和个人的利益,必定存在一定的阻力。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一定能够夺取这场“供给侧改革”战域的伟大胜利。
注1:“高端”,指的是质量、等级、档次、品牌、价位、技术等在同类中较高的,如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会议;
参考资料
1.供给侧改革成中国经济热词 国企加速清退僵尸企业 .新浪网.2015-12-17[引用日期2015-12-16] 2.习近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 .新华网.2016-01-27[引用日期2016-01-28] 3.专家:为什么现在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浪网.2015-12-15[引用日期2015-12-16] 4.结构性改革该如何推进——解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 .新华网.2015-11-10[引用日期2015-12-16] 5.结构性改革:改什么 怎么改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11-23[引用日期2015-12-15] 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 .新华网.2015-11-10[引用日期2015-12-15] 7.[视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 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 .央视网.2016-1-26[引用日期2016-01-27] 8.从产业结构调整看供给侧改革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12-08[引用日期2015-12-16] 9.《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 滕泰
东方出版社,2013年9月 10.《新编全面质量管理学》(NTQM)唐先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11.《新全面质量管理学》(NTQM)唐先德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唐先德,男,1963年出生,四川广安人,民主党派,市政协委员,硕士,高级工程师,大学生创业指导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研究所负责人。联系方式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园兴西街2号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推荐阅读:
金融支持机制06-25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心10-12
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10-25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与借鉴10-26
2011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09-0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11-05
金融监管制度改革09-19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11-02
探析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若干问题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