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卜算子 咏梅》

2024-07-15

《1 卜算子 咏梅》(精选10篇)

1.《1 卜算子 咏梅》 篇一

《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2.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1.个人自学。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导入

齐读这首词。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重点体会梅花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句意: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句意: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教案点评:

探究活动

1.读一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2.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2.《1 卜算子 咏梅》 篇二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有这样的题记:“读陆游咏梅词, 反其意而用之。”原来这首词的创作是因为毛泽东读了陆游的咏梅词。读陆游的咏梅词不难发现, 陆游笔下的梅很寂寞, 很苦, 是一个落魄的士人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就没有了这种寂寞和苦了, 他笔下的梅尽管还同样与世无争, 但它坚忍顽强, 豁达向上, 充满了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已完全是一个坚强的革命者形象, 难怪毛泽东说“反其意而用之”。这首词与毛泽东别的作品有同样的风格, 优美、大气、乐观, 是古今咏梅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但人们在读这个作品时, 对开头两句的含意有不同的理解。“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一个“春归”, 一个“春到”, 尽管讲的都是春, 但一个归, 一个到, 词义正好相反, 该如何理解这两个相反的词呢?

一、从公木的译文来看这两个词的意义

毛泽东的这首词, 著名诗人公木有过一个翻译:

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

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

……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公木的翻译是“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 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显然, “送春归”, 公木翻译成“送走了春天”, “归”就是“走”的意思。“迎春到”, 公木翻译成 “把春光迎来”, 可见 “到”就是“来”的意思。

二、从字义来看这两个词的意义

但如果查《现代汉语字典》的话, 就会发现, 公木的翻译是会让人起疑的。因为“归”字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 (1) 返回; (2) 还给; (3) 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 (4) 由 (谁负责) ; (5) 属于 (谁所有) ; (6) 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 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从《现代汉语词典》对“归”的解释来看, “归”并没有“走”的意思, 倒是“到”有“来”的含义, 因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到”的第一个释义就是“达于某一点;到达;达到”。既然《现代汉语词典》对“归”的解释中并没有“走”的意思, 那么诗人公木为什么把“归”字解释为“走”呢?

三、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两个词的意义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 把“归”字理解为“走”是有道理的。在中国古代, 人们一般都认为一年的四季是按期来到大地的。一年四季, 在它该来时它就得来, 在它该离开时就得离开。因此, 人们一般都这样认为, 春天过去了, 就是春天又回到它原来呆的地方去了。关于这一点, 很多古代的诗词作品可以证明。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这里的“归”字的含义就是 “返回, 回到本处”的意思。 可见, 公木把“归”理解为“走”是有依据的, 尽管《现代汉语词典》没有这个意义。毛泽东是按传统的对这两个词的理解来作这首词的, 而公木也准确地理解了毛泽东。

四、从写作的背景来看这两个词的意义

要准确地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还应该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以更准确地理解它。

这首词创作于1961年12月,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十分猖獗, 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怎么办?毛泽东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在这种形势严峻的时刻, 他同样镇定自若, 内心充满乐观, 而这首词正是他乐观的表现。原来,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春天的来去, 歌颂梅具有坚韧、顽强而又谦逊的品格, 但在这一层含义的后面, 还含有另一层意思, 即形势尽管严峻, 但一切又都将会烟消云散, 胜利终归属于中国人民, “飞雪迎春到”———生机勃勃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春天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从中不难体会到词人对形势发展的信心。这里的“春归”“春到”实际上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我们从这样的高度来理解“归”与“到”, 对“归”之为“走”, “到”之为“来”就很清楚了。

3.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三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学目的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

.《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

(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3.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分小组理解探究,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小结:虽然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主席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毛词)。(配乐朗读)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上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深悟感情,创意表达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

①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写等)

②成果展示,相互评议。

2.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五、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我们以前学过的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现在又学习了他的《卜算子•咏梅》,大家还读过哪些毛主席的诗词?

(学生背诵毛主席的其他诗词。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诗词让学生朗读。)

4.《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篇四

《卜算子·咏梅》

教学设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中文系2010级 汉语言文学1班 陈名扬 10401040101

知耻公诚,勤俭雄朴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前提说明】 课文选自 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 课时原设计为 二节 根据微型授课化繁为简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和 直接的诗学体验 4 原创

【教学目标】 对于诗词韵律感的把握,熟读并背诵诗词 基本词意的梳理与近似理解,能够进行模仿创作 3 基于词意理解基础上的语境体验 4 基于历史背景上的情感体验 基于语境和情感体验基础上的 诗学 体验 基于诗词理解和诗学体验基础上的 知识和情感结构的完善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把握诗词创作的规律,进行模仿 2 能够结合词意语境和历史背景的诗学体验

【教学时间】

原计划一课时,微型授课5分钟。

(注:故尽可能发挥前部分,那么就是技术处理为主了,学生的诗学体验有待长时段的语境设置)

【教学过程】

一、诗词的引入,语境的设置,感情的诱导

1、林逋《山园小梅》

课外布置自修,那么请大家说说看这首诗歌的梅的特点(按:馨香、淡雅、独傲、高洁、神秘感)

2、陆游《卜算子·咏梅》

课外布置小组自修(三人一学习小组),那么请大家也说说这首诗歌梅的特点(按:忧愁、悲摧、惨凄、自怜、惨绝人寰、惊天动地而又默默奉献)

二、直入主题,延续上面的语境,更新语境

1、请大家齐声朗读毛主席《卜算子·咏梅》

朗读时候请注意吐词清晰、果断,注意声韵转化的重点词,注采用“手舞足蹈”和“静心洗练”的双重朗读法

2、请大家重点注意几个词语和转化关系

名词:风雨、春、飞雪、春、悬崖、冰 山花、丛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动词:送、归、迎、到、俏(形容词作动词)争、报、烂漫(形容词作动词用)、笑 修饰语:已是、百丈、犹有、也、只把、待到

(按:朗读法,语气程度 修饰语>动词>名词 顺序不同表达的结果有不同的美)

3、请大家注意“梅”在诗中的特点 简要解释下词的意思(本身就很白话),重点注意其中的转喻(按:“花枝”代指梅花)和隐喻(按:“她”既隐喻了梅花,又隐喻了很博大的群体,如国家、民族、主席自己、人类未来等等)。全篇无一字直接写“梅”,却处处写“梅”。

三、承接字词理解,深入语境的历史背景,直切情感体验 什么是“梅”的精神以及当时“梅”的意味?

按:梅的精神和林逋相比:大众化了,同样高雅,但是一种是哀伤的高雅,一种是深处哀伤(大爱、怜悯)基础上面带微笑的高雅(这是如何一种“笑”?)。

历史背景来看:词作于1961年12月。

国内: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受灾面积6175万公顷。从去年冬季持续到本年3月下旬,黄河、淮河流域1300万公顷农田遭受大旱,4—6月,旱情扩大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年内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面积1865.4万公顷。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比去年低水平又减产50%,湖北有67万公顷农田受灾。倒塌损坏房屋504万间。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县市城„„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其中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灾情是百年未遇的,受灾面积达16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54%,近100万公顷无收成。

国外:赫鲁晓夫逼债,对中国的经济困难,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宁可勒紧腰袋,忍饥受寒,也要还清债务。当时中国工业处在起步阶段,出口主要产品是农副产品,在本来就处于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形下,1959年全国粮食征购量、出口量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额,征购674亿公斤,出口41.6亿公斤。1960年征购5I0.5亿公斤,出口26.5亿公斤,出口量与丰收的1958年相等。1961年,粮食开始调入和进口。(《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393、第422页)。赫鲁晓夫的压迫,使中国工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陷于严重危机。资金短缺,靠从农业中挖潜力获取支援。广大科技人员挺身而出,一代有骨气的知识分子,靠党的领导,靠人民的支持,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苏修集团的压迫,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发图强。(材料选自张宏志《还毛泽东于清白》)

四、历史和情感语境下移情体验和诗学升华 老师:“同学们哪,现在再来感受下主席这首词的意味吧!多么的深远而富含人类的无奈和智慧呀!”

KEYWORDS:革命的浪漫情怀、对于未来斗争新策略的谋划(似乎胸有成足)老师:“梅花,伟大的隐喻,包含了主席自我的诗化形象,也包含了整个民族(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自我斗争的未来。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哲学,这就是充满了悲喜剧的人间”。老师:“你可以将其视为乐观的喜剧诗篇,也可以视为人类的终极悲剧,同学们呐,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豪迈而一往无前的气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克服这些困难。毕竟,心有天下,语境不输!”

五、课后大家模仿作词以及写课后感受(以日记形式)(设计结束)《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2013年5月12日星期日 于一师自存斋

【正文】

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当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本词用陆游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说“反其意而用之”。

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5.《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篇五

《卜算子·咏梅》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翻译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成为泥土,被碾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咏梅》注释

⑴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⑵卜算子:为词牌名。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⑶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⑷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⑸寂寞:孤单冷清。

⑹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⑺著(zhuó):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更著:又遭到。

⑻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成忠臣毛体书风咏梅摘句

⑼苦:尽力,竭力。

⑽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⑾一任:任凭。

⑿群芳:群花、百花。隐指权臣、小人。

⒀妒(dù):嫉妒。

⒁零落:凋谢。

⒂碾(niǎn):轧碎。

⒃作尘:化作灰土。

⒄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卜算子·咏梅》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品格。一树梅花寂寞的开在断桥边上,没有人眷顾,也没有人欣赏,有的只是风吹雨打,但它依旧开着,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这是何等的高洁!又何等坚贞!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对这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抒情,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6.《卜算子 咏梅》阅读题答案 篇六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参考答案: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7.陆游卜算子咏梅朗诵 篇七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①驿yi 去声):驿站。(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②寂寞:冷清。无主:没有人过问。

③更著:又加上。

④无意:不想。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⑤一任:任凭,不在乎。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⑥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⑦碾(nian 上声):轧碎。

⑧作尘:变成灰土。

⑨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赏析】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8.卜算子 咏梅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咏梅、犹有、烂漫”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初步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揭题,讲解:本文是一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词的题目是“咏梅”。

2、基础性诊断练习1:

从题目中,你能读懂什么?可以查字典或互相讨论。

师根据讨论内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3、基础性诊断练习2:

(1) 说说你所知道的梅花。引导从多方面讨论。

(2) 如果要你赞美梅花,你会赞美它的什么?

4、小结。出示陆游的词,简介其大意。指出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反其意而用之”,同时简介61年国内社会背景。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畅全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指名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适时正音、断句、指导书写“崖”。

4、大组交流:初读了课文,知道这首词的大意吗?朗读时有何感觉?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5、小结,指导朗读,读出韵律。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阅读,结合查字典,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

2、交流:引导学生扣住“百丈冰”、“俏”体会、想象,理解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

3、指导朗读,说说词的意思。

4、共同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通过边朗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词句,感受梅花品格。

(二)学习第二段:

1、各自运用学法,结合彩图自学。

2、交流,群体诊断与矫治。

3、小结:一个“笑”字表现了梅花不居功自傲的胸怀。

4、朗读练习。说说词的意思。

(三)朗读全文,试说整首词的意思。

四、练习背诵,自主性学习诊断。

五、深悟情感,创意性的表达练习,发展性诊断与矫治。(选做两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感受。(可以写作、绘画或摘抄等)

2、选读课外有关咏梅的诗词并查找陆游写咏梅的时代背景资料,体会其词的感情。

3、小练笔:观察梅花的树枝、花朵及周围花草树木的景象,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

9.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步习题 篇九

一、比一比,组词。

寞犹()俏()漫()从()

摸()尤()消()慢()丛()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卜( )( ) 丛( )( )

三、查字典

“卜算子”的“卜”用部首查字法,直接查部首( )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在查音节( )

可组词( )( )( )

四、读诗句,回答问题。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解释带点的字。

犹:_____________________ 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赞颂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烂漫: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赞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格。

《卜算子·咏梅》比较阅读练习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读陆游咏梅词, 驿外断桥边,

反其意而用之。 寂寞开无主。

风雨送春归, 已是黄昏独自愁,

飞雪迎春到。 更著风和雨。

已是悬崖百丈冰, 无意苦争春,

犹有花枝俏。 一任群芳妒。

俏也不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把春来报。 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7.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8.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9.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参考答案:

10.卜算子咏梅教案 篇十

学习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判断下面的诗句写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郑板桥

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黄巢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物诗,了解一下咏物诗的特点,以及如何来鉴赏咏物诗。

二朗读理解卜算子咏梅

1、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月26日)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小李白”之称。他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被朝廷任用,又极度被罢官。这首词正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明志之作.

2、译文: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的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在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三、鉴赏诗歌

1、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

2、这些特点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内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处境——-坚忍不屈的品格

洁身自好、坚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诗人的人格。

4、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这首词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比喻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争春无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四、总结咏物诗的鉴赏技巧

①“读清”全诗。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五、拓展应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1 卜算子 咏梅》】推荐阅读: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09-1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反思09-17

上一篇:富士康工作心得报告下一篇:安康市汉滨区老百姓大药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