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2024-09-1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精选18篇)

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一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景象,了解秋天的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课件出示:秋景图】

二、读中识字。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

1、【课件出示:词语】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课件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出示:我会读】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会读吗?打打招呼。

2、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出示:我会写】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展示:动态笔顺】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7、你能给它们找找朋友吗?【课件出示】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课件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板书设计:

识字1

/美丽景色:层林尽染

秋天 —丰收景象:五谷丰登

﹨气候特点:秋高气爽

2.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二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称赞》一课,他们的风格迥然,解读不一,分别演绎了属于自己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分别用A和B代表这两位教师)A教师的恬静传递着《称赞》一课暖暖的爱,让孩子们在赞美中一次又一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谁赞美谁,赞美给人什么感受?然而,从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课堂的落实上评价,A教师紧紧围绕着的是文本的内容与情感,课堂缺少扎实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指导,不符合低段语文教学的特点。而B教师淡定而大气,更深层地挖掘了教材,真正实现了“用课文教语文”的思想,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虽有所“拔高”,但凸显了“语文本位”的特征。综观这两堂课,有一个共同的亮点,就是都关注了文本语言,抓住了文本语言文字的特点及现象,实现用课文教语文的理念。

[案例1]抓住题眼——“赞”

课伊始,B教师就板书繁体“赞”字,从“赞”的字理上解读,让学生明白“赞”的本义是指进献“宝贝”(钱财),以求谒见。由此引申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揽于一身,从而受人称道。因此,“赞”为夸奖、表扬之意,如“称赞”。课堂尾声,教师再次重温“称赞”之意,提升文本内涵。

[评析]B教师站在“赞”这个字理上来解读教材,理解称赞的含义,然而,面对二年级的孩子,这似乎有所拔高。依笔者之言,可以适当渗透字义,无须过深解读,故事传达给孩子的是称赞的魔力之大,它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增强自信,给人带来快乐。这样的解读,更适合7-8岁的孩子。

[案例2]关注时间诵一—“清雇”与“傍晚”

B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分辨“清晨”与“傍晚”,找出写“清晨”和“傍晚”的段落。

师:让我们先走进清晨的森林。(理解“清晨”)

师(出示清晨图片):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清晨是怎么样的?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太阳刚刚升起,第一缕阳光温暖地照射在森林里,早起的小鸟偶尔叫几声,森林里很安静,这就是清晨。

师:带着安静的感觉,带着阳光的味道,一起来读第一段。(生读)

师:真是个美好的早晨!小刺猬带着美好的心情上路了。

......

[评析]“清晨”与“傍晚”这两个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不是特别清楚,B教师抓住了文本中的这一语言现象,利用图片让孩子知道了“清晨”和“傍晚”,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词,并提示学生为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类似这样的语言现象,A教师的课堂上也出现多处,如利用图片区别“板凳”与“椅子”,比较“板”与“椅”的写法等等。

[例3]抓住窗语特点,进行言语训练——“一个比一个好”

在A教师的课上,教师先从图片入手,让学生看看小獾的小板凳做得怎么样,这是怎样的三个小板凳,找出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粗糙)理解“粗糙”之后,教师又一次追问:“虽然粗糙,但是做得一个比一个()。”理解”一个比一个好”的意思。紧接着,教师出示句式:“一()比一()()。”孩子们在这样的言语训练下,一下子就掌握了“一个比一个好”这样的句式。

B教师的课上,教师带着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后,让他们填空句式:“______称赞______。”或“______,得到了______的称赞。”这两个句式训练,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更锻炼了他们的言语能力,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对文本的语言现象非常关注,言语训练做得扎实到位。不足的是:B教师偏离低段语文课堂的特性,过度开发教材,拔高了学习要求,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课堂中缺少朗读,缺少低段语文课堂的童真、童趣。而A教师设计得过浅,孩子们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仅限于课文学习之中,语文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训练。

鉴于两堂课的优缺点,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再次对这两堂课的设计进行了整合,重构了对《称赞》一课的教学设想。

[《称赞》教学重构]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10个生字,书写“板、椅”,理解“粗糙”“泄气”等词语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4次对话。

③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体会称赞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快乐。

二、教学预设

(一)课前交流

●表扬学生上课前的好表现,说说听了老师的称赞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称赞老师,给老师带来快乐与自信。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

2.齐读课题,正音。

3.给“称赞”找近义词。

(三)初读感知,读准生字字音

1.课文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树叶上的拼音宝宝帮忙,争取把它读正确、流利。

2.句式练习:______称赞______。/______,得到了______的称赞。(板贴刺猬和小獾图)

3.叫叫“刺猬”和“小獾”的名字,认识“刺、猜”两字。(课件出示生字)小刺猬和小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朋友,你们看看,都认识吗?

●指名学生读自己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开火车读,及时正音;齐读。

●指导书写“椅、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木字旁,看看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师范写,生书空一次,再在本子上写一个;展示优秀的字。

师:小刺猬看到你们写得这么棒,给我们送来了大苹果呢!准备一下,看你能得到几个?

●摘苹果:刺猬板凳粗糙但是傍晚椅子瞧留下(课件出示)

指名读,齐谢看图,区别“板凳”和“椅子”)

(四)细读课文,体会“称赞”的魔力

1.分段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师:我们把苹果上的词语送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谁愿意试试?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话。

●齐读句子。

●谁想来做小刺猬夸夸小獾?(生读第一句)

●听了她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再请一名同学当小刺猬,其他同学当小獾。

●采访:小獾,你的心情怎么样?最想说什么?

引读第5、6自然段,过渡。

3.出示小獾的话。

师:是啊,小獾听了小刺猬的话高兴极了,他拉着小刺猬的手,说——

●读句子。

●理解“泄气”。

师:小獾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泄气了?

●学习第2自然段。

用上“虽然……但是……”说话,抓住生成,体会小刺猬真诚的称赞作用之大。

●理解“粗糙”。(他做的板凳可能是……可能是……非常粗糙)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刺猬还称赞了小獾,使小獾有勇气继续做下去,不泄气,不放弃。

●再读句子“在我最泄气的时候……”体会小獾受到称赞后的快乐、自信。

过渡:小刺猬不但没有嫌弃小獾的板凳做得粗糙,反而称赞他一个比一个做得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给小獾带来了自信。(板书:带来自信)

4.体会小獾称赞小刺猬的真诚之情。

师:那么,小獾又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多么真心诚意的称赞啊!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也高兴极了——(出示)

师:小刺猬得到小獾的称赞,又收获了什么呢?

想象:清晨,小刺猬出门摘苹果,傍晚,小刺猬才背着苹果回家。整整一天,你看他有多疲劳啊!(随机理解“清晨”和“傍晚”。师板书:消除疲劳)

师:瞧,称赞多神奇啊!它不仅会使别人感到快乐,而且还能帮助别人建立自信、消除疲劳!

(五)拓展延伸,巩固识字

师:同学今天学得真好,希望在生活中,每个同学也能多多称赞别人,因为赞美能带给人神奇的力量!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赞美》。

赞美

小小刺猬心意诚,故事虽小启发大,

板凳粗糙赞美真。暖人的称赞嘴边挂,

小獾听了更自信,自信涌,疲劳除,

傍晚时分椅子成,小事大事都能成,

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4.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四

《识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节奏感强,适于朗读。“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教学本课第二课时,我觉得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呈现给学生许多动物的美丽画面,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产生兴趣,有了认识动物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喊喊动物朋友的名字并跟他们打招呼;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动物朋友要把生字朋友带回课文了,读一读把它们留住;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敢接受挑战;编儿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教者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际、拍手诵读等,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识记生字;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并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学会模仿编儿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三、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编儿歌。

课后的练习安排了孩子尝试编写与卫生有关的拍手歌。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押韵,押韵有什么作用,从而让他们对编儿歌的要求有更进一步认识;接着我找了一首同样是保护动物的拍手歌,把当中的一些内容删除,让学生补充完整,在这过程中始终强调押韵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独自模仿其中一两句自己编拍手歌。在练习编写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挥想象,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由于受知识水平限制,也有个别孩子编写的儿歌过于直白。

四、注重识字过程中人文关怀。

从上课开始与动物朋友打招呼,与他们交朋友,用几句话说说动物朋友的样子,模仿编儿歌,懂得保护动物。整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学生学会了相处,学会了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5.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五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教学反思

我承担的精品课任务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一次承担打磨精品课的任务,心还是戚戚焉,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此次精品课的打磨呢?我想做出不同的尝试。一节精品课的产生很多时候是一个科组或者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执教老师不断地去试教,听课老师不断评课,执教老师的不断修改教案等等。因为我校承担精品课的任务较重,如果,按照惯例不断地试教,不断地磨课,这会影响到科组其他老师的教学,所以,我想走一次完全属于自己的磨课之旅,与我一起磨课的老师就是在网络中上过这一节课的素未谋面的老师们。

第一次试教。

为准备第一次试教,我在网上搜了许多的关于《识字7》的课件和教案。我发现能搜到的教案及课件都有互相借鉴的痕迹。于是,我根据众多的教案,设计出了《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1、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中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识字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手法去促使学生牢记生字。有,找出形声字;找出几个字中的相同部件,认识偏旁“隹”;猜字谜、摘苹果、猴子过河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于识字。

3、出示课文中涉及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读动物的名称,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

4、学习课文,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伙伴”、“翱翔”、“丛林”“嬉戏”等词语的意思。

5、通过观看一组野生动物的可爱图片,初步引导学生理解“保护动物大事”。

6、指导书写“丛、拍、牢、护”四个字。

第一次试教完。整个教学流程显得很家常,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导入部分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的图片,固然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有一部分孩子会沉浸于那些图片的新奇,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本课的形声字不多,让学生找形声字会有点流于形式。在游戏当中识字,游戏过多,识字环节显得拖沓。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形式单调,学生兴趣不浓。拍手游戏学生玩得不起劲,老师指导不够到位。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以上是我试教完后,给自己揪出来的不足之处。第二次试教。

试教前的磨课。针对不足,我不断地去参考从网上搜到的资料,对所存在的问题实行逐个击破。就导入,网上就有猜动物谜语激趣导入、出示动物图片导入等,最后,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猜字谜、看图片等环节,所以,我决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题,直接点题,让学生一上课就走进课文。在第一次试教后,发现识字教学环节显得拖沓,所以,果断地把找形声字的环节删掉,也把摘苹果的游戏删掉,因为这一环节与猴子过河的游戏的效果重复。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形式不够吸引。在这个环节,我参考了网上的教学用语和自己的加工创造,把这一环节变成了一起去欣赏动物们送来的礼物——动物们最美的一张照片,并逐一和它们打招呼——孔雀,孔雀,你好!从而实现识字巩固的全面参与和趣味性。就学生拍手游戏玩得不起劲的情况,我觉得问题在于教师的语言没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修改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用语。为了使拍手的形式更多样,我创新式地想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读儿歌。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相信这样能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对于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的问题,我反复地观察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八个字:丛、牢、拍、护、保、物、鸡、猫。最后,觉得牢、物、鸡、猫这四个字在精品课中指导书写,会比较能体现出磨课的精神。牢、物两个字有相同的部件“牛”字,但写法不一样。鸡、猫两字在本课中属于笔画较多、较难写好且是左右结构的两个字,需要给学生一个书写的归类指导。对于教学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的问题,我采用了把自己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精心修改,努力向语言活泼、有吸引力、鼓动性等方向修改。经过不断地参考与修改及创新,我觉得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是符合执教班级的学情并符合教学规律的。第二次的试教,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博采众长,实现自我成长。

6.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 篇六

识字6 丑(出丑)(美丑)(小丑)永(永远)(永别)(永久)饥(充饥)(饥饿)(饥寒交迫)饱(吃饱)(温饱)(喂饱)温(温和)(气温)(温度)暖(暖和)(冷暖)(暖气)贫(贫穷)(贫苦)(贫民)富(富有)(丰富)(富豪)

第22课

户(农户)(户口)(窗户)亚(亚军)(亚运会)(亚洲)角(三角形)(角落)(一角)周(四周)(周期)(周围)床(病床)(床角)(床单)病(病人)(生病)(治病)始(开始)(始终)(原始)张(张开)(一张纸)(开张)

第23课

寻(寻找)(寻常)(寻人)哭(哭声)(哭诉)(哭泣)良(良好)(良心)(善良)食(食物)(食品)(粮食)双(双手)(一双鞋)(双人)体(体育)(身体)(体操)操(操场)(做操)(操作)场(场地)(广场)(操场)

第24课

份(一份报纸)(年份)(身份)粉(面粉)(粉笔)(粉红)昨(昨天)(昨日)(昨晚)晴(晴天)(晴空)(放晴)姑(姑妈)(姑父)(姑娘)娘(姑娘)(大娘)(新娘)妹(妹妹)(妹夫)(姐妹)读(读书)(读信)(阅读)

第25课

舟(小舟)(乘舟)(轻舟)乘(乘车)(乘客)(乘法)音(音乐)(音调)(音响)客(客人)(客车)(旅客)何(为何)(何人)(如何)汪(水汪汪)(汪洋大海)(汪氏)

第六单元听写

饥寒交迫 富春江 美丑 永远 温饱 饱满 贫困 贫苦 富有 富阳 温暖 暖和 贫穷 丰富 贫富 指手画脚 千家万户 始终 心情 周边 四周 亚洲 开始 亚军 病床 角落 病人 生病张开 操场 体操 哭泣 寻找良好 粮食 身体 快活 一双手 广场 场地 食物 雨过天晴 少年儿童 姑娘 粉红 月份 昨天 读书 帮助 书包 学校 妹妹 水汪汪 小舟 何处 客人 乘车 声音 音乐 乘坐

形近字组词

饱(温饱)

慢(快慢)

暖(暖和)

福(幸福)

抱(拥抱)

温(温暖)爱(爱好)

富(丰富)户(户口)

庆(欢庆)良(良好)

休(休息)尸(尸体)

床(病床)

浪(波浪)体(身体)操(做操)

场(场地)

粉(粉红)昨(昨天)澡(洗澡)

扬(飘扬)份(一份)

作(作业)

晴(晴天)

良(良好)

读(读书)舟(小舟)睛(眼睛)

娘(姑娘)卖(买卖)

船(小船)

多音节组词

造句

可爱的:她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高兴地:他高兴地叫了起来。

他看着墙上的小红花高兴地笑了。

词语搭配 的字短语

美丽的图画 美丽的景色 秋天的图画 金黄的灯笼 红红的脸颊 金色的波浪 燃烧的火把 勤劳的人们 陡峭的山峰

翻滚的云海 闻名中外的风景区

秀丽神奇的景色 奇形怪状的岩石 高高的山峰 带刺的铠甲 金光闪闪的雄鸡 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 安静的小院 又香又甜的梦

静悄悄的教室 干净的教室 难忘的日子 紧张的心情 各种各样的图形 满意的笑容 绿色的田野 美丽的秋天

羡慕的眼光 快乐的节日 诚实的孩子 绿色的枝叶

盛开的花儿 慈祥的微笑 和蔼可亲的样子

金黄的果实 火红的旗帜 洁白的鸽子 欢乐的乐曲 美好的日子 美丽的城市 宽阔的广场 又宽又长的马路 绿毯似的草坪 拼成图案的花坛

风景优美的公园 欢乐的海洋 激动的泪水 欢乐的人群 美丽的雪景 洁白的棉花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浅绿色的衣服 又大又红的枣子 又细又长的叶子 紫红色的葡萄

细细的腰弯弯 曲曲的树枝 光秃秃的枣树 飘荡的风筝 漂流的纸船 高高的树枝 美丽的风筝 可爱的小脸 逗人的小脸 寒冷的北方习惯的方式 寒冷的北风 好吃的谷粒 不幸的朋友 翠绿的树苗 崭新的木牌

美丽的景象 遥远的地方 羡慕的眼光 心爱的裙子 漂亮的裙子 健康的身体 火红的太阳 蓬松的羽毛 机灵的小鸟 白色的浪花 长长的波纹 展翅欲飞的雄鹰 变幻的山峦 清澈的湖水 企盼的目光 精彩的电影

雾蒙蒙的树林 浓浓的气味 快活的时刻 温和的脾气 暴躁的脾气 奇妙的回声

有趣的生活 普通的杯子 特殊的淋浴器 珍贵的树种 熟悉的动物 亮晶晶的眼睛 先进的科学技术

得字短语

困得眨眼 做得很认真 长得赛过大南瓜 长得比我快 长得又细又长 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做得很粗糙

酸得很 绿得早 转得飞快 吹得无影无踪 高兴得一蹦老高 高兴得哭了 觉得很没意思 饿得哭泣 长得慢极了 高兴得跳起舞来 看得入了神 走得很慢 高兴得叫起来 地字短语:

快乐地唱着歌

兴奋地叫了起来

悲伤地哭了

7.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七

1.学会“罐”等8个生字, 会写“股”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品读课文精彩词句, 积累语言。

3.初步感受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初步体验泉水欢快、急切的心情。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 歌曲导入

1.师:小朋友们, 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好吗? (大屏幕播放课文插图, 配上歌曲《泉水叮咚》。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

2.师:这节课, 我们一起去感受泉水的美。请看老师书写课文的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 试着读出词语的节奏美。)

3. 学习“泉”字。

评析: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 开课即运用情景导入是语文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第一步。运用课件直观介绍泉水是为下文想象说话铺路。板书课题即进行写字练习, 符合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了解任务, 读顺课文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学习任务。谁完成得好, 会得到一份惊喜哦!快打开学习单, 看看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一:1.我会读准学习单上的词语: 清脆石缝水池瓦罐 杜鹃花一股清泉阳光灿烂天然水塔;2.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不漏字, 不加字, 读完了, 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3.读完课文, 我们小组一起讨论, 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泉水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流进____, 流过____, 流到____, 穿过____, 最后在____里相见。)

(学生开始独学,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对学、群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巡回指导。)

2.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反馈。

汇报第一个学习任务:学习字词。预设①提醒“池”翘舌音, “脆”是平舌音;②利用课文插图理解“瓦罐”;③理解“清脆”一词。 (学生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景)

评析:识字正音是读通课文的基础, 又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本环节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 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汇报第二个学习任务: 读通课文。预设①第五段中读“漏”字的句子:“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中的“在”字, 让学生比较“在”字的作用。②第四段中读破句的句子的正确的读法:“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 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让学生感悟“大口大口”是个重复的词语, 不能分开读, 它是说明喝水的程度或状态。同时以此为契机进行词语积累, 让学生说说类似的词语。 (如:嫩黄嫩黄、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重叠形式的词语。) ③第六段中读“多”字的情况: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再见”与“见”两个词的区别!

评析:教师不放过每一个学生, 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 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关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等于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与理解的错位, 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汇报第三个学习任务:理清条理。1.师用课件出示句子:泉水来到_________。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 (水池、平地、果园、山谷) 课件展示4句完整的句子, 教师多次变换形式引读这些句子。

3.练说:读好一句话与四句话。

(1) 上述四个句子,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小组练说, 在练说中感悟“和”字的用法:泉水来到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用上“先, 接着, 然后, 最后”等关联词说说课文的大意。 (学生大面积地练说, 帮助学生在说中明白说话是有一定顺序的,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练习用上“和”字并说说泉水的特点。

评析:整体感知是重点品味的基础。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 为背诵课文蓄积力量。其二是搭建语言实践平台, 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小组合作, 先学后教, 是高效课堂的一种常规教学手段。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采用了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检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励性的评价, 有利于落实“小组捆绑评价”, 实现“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机制。

三、品读语言, 感悟泉水

1.出示学习任务二:自由读第2~6自然段, 选择喜欢的一段合作学习, 完成下列任务:①自由读喜欢的段落, 圈画出喜欢的词句;②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在小组讨论;④尝试发表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 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与学生一起交流、品读。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反馈。

小组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相机积累“很多很多”“火红的杜鹃花”等形式的词语, 初步感受泉水乐于助人的品质。在交流中出示课件:①自来水流程, 认识“水塔” (地下水→水塔→各家各户) , ②泉水的形成过程, 理解“天然水塔”。

评析:小组展练是“生本课堂”的集中体现, 学生在经过了独学、对学、群学后, 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在关键处引导、点评, 把握住了高效课堂让学生“讲明白”的能力训练宗旨。

四、感情诵读, 训练表达

1.师:小朋友们, 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这篇课文, 里面的一些好词佳句让我爱不释手。出示泉水的四句话, 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好吗?

(课件出示:

来吧, 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 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 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 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喝吧, 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 喝饱了, 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 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四句话, 读出泉水快乐、急切的心情。

3.师生合作读 (配乐泉水叮咚) 。

师:叮咚, 叮咚……泉水欢快地流淌。一路上还会看见什么?它会做什么, 又会说什么?请仿照课文说一说吧!

(课件出示填空题:泉水流到___________, 他看见了_____________, 泉水说:“______________。”)

师:多么美的语言!像诗一样的语言。 (出示拼成的小诗)

(生配乐齐读)

8.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八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9.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五: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1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

2听示范朗读。

3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1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这个故事„„

2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

读生字卡片,排火车读

2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三)实践活动

1读成语故事,积累几个喜欢的成语。

2把本课的成语和自己在课外找的成语做成卡片,互相交流。

。坐井观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生字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集体讨论

五、课前准备:

1。卡片: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玩具熊猫、苹果、8开铅化纸。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1、交代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节。

2、读词语卡片。

3、用词语练习说话:青蛙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4。学生质疑。

5。小结过渡。

三、学习第2节到第5节

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

青蛙图井口那么大天有多大

小鸟图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

出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2)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①过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②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

“说大话”换词练习。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讨论小鸟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2)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有感情地读句子。

(3)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出示:()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依照句式,练习说话。

①出示玩具熊猫和苹果,练习说话。

②启发学生说说熟悉的人和物。

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四、学习第6节、第7节

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天究竟有多大?谁说得对? 4。讨论:青蛙为什么会出错?

①学生使用学具,教师演示课件。

②练习有感情地读。

③说话练习: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我忍不住说:。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信息世界

成语故事

(1)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2)通过“成语故事”窗口,出示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的题目。推荐全注音卡通丛书《成语故事》。板书: 坐井观天

青蛙:只有井口那么大 错 小鸟:天大得很呢 对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1)朗读生字(2)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看看哪个字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学生看并书空。(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鼓励

三、实践活动: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成语,并说说从中收到的启发。

14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 说明的道理。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三、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投影片 生字卡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二、初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1、自学。

2、检查。①。抽读生字卡。②。指读,正音。③。齐读。

三、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

2、分段指读,师生评价。

四、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送卡片游戏。

2、齐读词语。

二、阅读理解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2、出示投影片1。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3、指导朗读。

①。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出示投影片: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由读、指读、齐读)②。用“可爱”造句。

③。引读:种葫芦的人也非常喜欢小葫芦,所以他每天都—————— ④。“每天”什么意思?用“每天”造句。

三、阅读理解二——四段。

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 结果怎样呢?

1、范读课文2——4段。

2、提问: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读出课文中的句子。出示投影片4。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什么样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3、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 ①、自由朗读2、3段。

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是怎么想的? 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4。检查学习情况。

①。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

出示投影片2。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快长大。)②。指导朗读。(注意“!”)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③。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④。出示投影片3。他的邻居什么样?(表情、动作、语言)⑤。邻居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⑥。指导朗读。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点题,齐读课题。

⑦。分角色读第三段。

5、小结。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最后小葫芦都——————————。

四、你认为种葫芦的认错在哪儿?

五、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质疑。

七、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小花 慢慢地()黄了()葫芦藤 自言自语地()()小葫芦 一个一个都()

2、课后想一想: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他发现叶子上生了蚜虫 会怎么做呢?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五、教学准备:卡片、图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你们见过柳树吗?见过枣树吗?学生介绍。

2、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

1感知生字。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3)正音练习。

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

看清韵母读:忍。

(4)听老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2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2)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3)开火车认读生字。读之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

3巩固生字。

(1)巩固会认的字。

回忆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游戏2:组字。

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

(2)巩固会写的字。

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就不必再详细指导了,建议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要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仿写。

二、课堂小结

三、布置作业

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枣树怎样?——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板书:

生长特点 性格特点 前后表现 小柳树:长得快 漂亮 得意 瞧不起 不一样 小枣树: 慢 不漂亮 不笑人 一样

16风娃娃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小组合作

五、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

(一)游戏识字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纸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

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

3找到“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

4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二)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

2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二)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2研读“做坏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3)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

2、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一)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二)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三)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三、课堂小结

四、实践活动:搜集有关风的知识,再说说风的好处和坏处。

板书: 16 风娃娃

做好事------容易,有力气就行

做成坏事-------不明白为什么

只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大概内容。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出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3)创新目标: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

4)德育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课前准备:生字图片、课文插图、一杯醋、一杯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尝试,引入课题

1.老师这里有些好东西,谁愿意来尝尝?

2.这两个字就躲在了我们的课题里,出示课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酸、甜”二字? 两名学生分别品尝“醋”与“蜜”。其他学生看表情猜猜是什么字。齐读课题。两名学生介绍识记方法,大家做表情大声读准这两个字。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有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藏在书的第74页中,请你看看图,读一读它,顺便和生字交个朋友。

2、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葡萄架上挂着许多串紫红色的葡萄,相机学习“葡萄”二字。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相机学习“狐、狸、猴”三个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3、识字归类:同类偏旁的字,意思有关联。

4、这里还有几位生字朋友,请你也帮忙认一认。

5、课文里的八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就把那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听。

6、认为你的同桌读得不错的,请你推荐他上来展示一下。学生读文。学生答出:

1、葡萄架下

2、出现了四只小动物。找出规律,是植物,所以有草字头,是兽类,所以有反犬旁。学生读: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同桌交流朗读。学生上台随意挑选出挂图贴好,朗读展示,教师相机引导识字、正音。三.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现在,黑板上的八幅挂图是乱的,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它们按顺序摆好?先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小组伙伴商量一下。

2、这八幅图就像火车的八个停靠站,现在我们的故事列车就要出发了。先请你自己练练本领,先读课文,再看图把故事连起来试着讲讲!开往第一站的司机请„„(学生未点到的,教师相机提示:抓住每幅图中小动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然后再请一位学生重新讲一讲。有时还可请车上的各位乘客评价。

3、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4.挑出感兴趣的角色读,比比谁读得好。

5.同样是葡萄,为什么有的说它酸、有的夸它甜呢?

6.如果你是课文里那只聪明的小猴子,你会对小兔、小松鼠或者狐狸说什么?

反复读课文,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摆图,并说明理由。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本学习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同时为后一环节分析每种小动物性格做铺垫。)分小组读读说说,体会狐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善良、轻信。全班交流。分角色合作读,其余部分齐读。学生思考,交流。(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小猴子它们尝过了,所以知道葡萄是甜的。)想象、交流。(以后你们要自己试一试,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话„„)

四.课后实践这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再去课外找找其他有趣的寓言故事吧!(把课堂语文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板书: 17 酸的和甜的

狐狸:狡猾

小松鼠 小白兔:老实 不动脑筋

小猴:聪明 大胆 敢于尝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指导书写、(一)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二)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三)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语文园地四

我的发现

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朗读韵语,观察发现“泡、饱、跑、抱、袍、炮”六个形声字的特点,就像学习伙伴说的那样,“字的左边跟字义有关,右边跟字音有关”,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形声字。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再根据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说说泡、饱等六个字的特点,并具体说说左边的偏旁跟字义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认一认生字条中的其他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此外,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字(鲍、刨、苞、疱、雹),试着认一认。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四项内容:一是读成语或词组,二是填标点,三是写话,四是读短文。

“读读记记”是读记成语或词组。这十个词语的起头字恰好是数字一到十,能有效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累的欲望。学生数数字读、背词语,他们肯定很乐意。教学时,可顺着数字读,也可做师生、生生相互说数字对词语的游戏。这些成语或词组的意思大都比较浅显易懂,只有“六神无主、八仙过海、九牛一毛”不太好懂,如果学生提问,教师可适当解释。

“我会填”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标点符号。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这三种句式的语气,再此基础上填写标点符号,最后再指导朗读,加深对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我会写”是看图写几句话。图上画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参观,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可爱的小猴子正吸引着他们。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话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听,说完后让学生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我会读”是读一则故事,并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朗读的能力,再安排小组交流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口语交际

“应该听谁的”,是以上面短文中的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一)读故事,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二)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三)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四)编故事,演故事。续编故事,再演一演,或者按自己的想法重新编《骑驴》的故事,再演一演。

展示台

这一部分包含了两项内容:“识字交流站”和“故事会”。

“识字交流站”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园地。通过做识字卡片,可以巩固生字和认识更多的生字。通过交流识字卡片,可以认识别人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经验。开展这项活动之前要提醒学生做好准备。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展示和交流的办法,真正把展示台作为学生落实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场所。

“故事会”是启发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讲个动脑筋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筋,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讲故事的形式可以搞比赛、打擂台,也可以自由组合,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第五组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当我们置身在万人大合唱的情境中时,就会感到浑身是劲。

10.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十

执教人:孙红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用多种方法认识“神、州、川、涌、岛、隔、峡、与、陆、民、族”11个字。2.正确地书写“川、州”2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过程与方法:

1、识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积累识字。

2、写字。本课要写的两个字是平翘舌音,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读准字音,然后再观察发现相同的笔画。重点讲解: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三字经,感受祖国的伟大,也培养学生对三字经这种祖国传统的文学语言形式感兴趣。教学重难点: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川、州”两个字。教学准备:ppt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件,导入新课。(5分钟)

1、同学们,课前我布置大家自己搜集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或图片,现在请拿出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2、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录像:黄河、长江。展示长城和珠峰的图片。这是黄河:滚滚的黄河水犹如一匹骏马,浩浩荡荡的向前奔腾。这是长江:波涛汹涌的长江水在群山的环绕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这是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这是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峰。它高耸云端,站在山尖,白云就在它的脚下。就像人间仙境。

3、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祖国真美呀!)有一位聪明的作者把祖国的美和山河的雄伟壮阔写成了一首三字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读准字音(6分钟)

1.带拼音,自由练读。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自己读一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时,看看课文下面树叶上的音节,尽可能多读几遍,一会儿比比看谁读得正确。

多媒体出示生字:

让四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都是小评委,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听一听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同桌互读。

带着拼音大家会读了,那么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请同桌两人共用一本书,合作学习。一人挡住拼音,另一个读出相应的词语。一会交换过来读读。

3.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同桌两人都在认真地读。那读得怎么样了呢?现在加大难度,去掉拼音,并且打乱词语顺序,开火车来读。

三、识记字形,理解词义(10分钟)

同学们,生字都会读了,我们想办法来记住它们。想想以前的识字方法,看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全班交流。

(1)以“神” 为例,交流方法。拿出“神”:我们先来说“神”这个字,你是用什么办法记的?“神” 可以用“加一加”方法:申+示字旁。、“换一换”方法:伸去掉单立人,换成示字旁。组词记忆方法:本课组的什么词?“神州”。本课中的“神州”指的是什么地方呢?(指的是中国。)师:是的我们中国被称为神州,也称为华夏,这里山川美,可入画。我们刚才通过欣赏图片也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2)交流其它字。谁再来说一说!

“涌”江河中波涛汹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从而记住这个字。或者用“换一换”的方法,勇字去掉“力字旁”换上“三点水”。“峡”“陆”“岛”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傣族等。与:用减一减的方法。“写”去掉秃宝盖 民:用减一减的方法。眠去掉目字旁。隔:可以用组词的方法。间隔、隔开等。“州”、“川”:可以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州字是在川字的基础上加了三个点。也可以用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的方法识字,结合地名认识。广州、苏州、四川、银川等。

四、词卡检测生字(2分钟)

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检查。请同学们开双人火车。(1组火车)(举例子。一人说神,另一人说神州。)

学生开火车

五、朗读感悟,体会美感(8分钟)

同学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记住生字的好方法。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帮老师听一听,看他读得准不准。进行简单评议 2.同学们,您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

预设:(学生不明白的句子。)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教师出示地图进行解释:台湾岛是一个岛屿,它与我们国家隔着大海,虽然与大陆没有连在一起,但是它也属于中国的土地。台湾岛就像是中国的一个孩子一样,母子情深,这是谁也动摇不了的。在读这一句时要读出母子情深的感情。教师范读一遍。

3、师范读后,讲解。

第一行读出祖国的美,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第二句读出雄伟壮阔的气势。第三句要读出母子情深的感情。

第四句要读出56个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欣赏,从歌曲中感受各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

每指导一句,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4、比赛读,互相欣赏。

六、指导写字(8分钟)

词语会读了,生字记住了。课文读的也很好了。下面动动小手,写两个字。同时出现“川、州”两个字。

1、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州是在川的基础上加了三个点。2.教师范写。注意: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州:左边的点是向左的,中间和右边的两个点是向右的。3.学生试写,在练习本上分别写两个。一个写得比一个好。教师边巡视边评价。4.选择写得好的字示范,分析写得不好的原因。(两本)第一个学生写得好,它哪儿写得好看。第二个学生写得不好,哪个地方写得不到位。(根据刚才的比较)5.学生继续练习,再分别写一个,争取比前两个写得好。七:总结收获,(1分钟)

1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十一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由八个四字词语组成,左边四个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右边四个展示的是现代科学成就的伟大。课后“我会认”中有9个字,“我会写”中有6个字,“运”“航”“舰”是已经会认的字,“卫”“宇”“宙”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这些生字让学生回忆并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识记,较难的字“射、箭”则由教师引领,通过做动作、看图片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我会读”中的两个句子既复习了词语,又进行了“……是……,……也是……”的句型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看图片、析字理、运用对比法等方法,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卫、运”两个生字。

2.通过联系生活、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通过交流,开始关注科学,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讲故事、看图片、析字理等方法,能正确认识并书写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四个神话故事及当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

1.师生一起板书课题,齐读。

2.请小朋友读这一课八个四字词语,碰到不认识的字请小树叶帮忙。

3.左右两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组都是古代神话故事,第二组都是当今科技成果。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当今科技)

二、学习四个神话故事词语

1.我们先来学习四个神话故事的词语,请小朋友读准字音。出示嫦娥奔月图,组词,说一句话。

2.再齐读这四个词,这四个词里藏着好多秘密,你发现了

什么?

預设(1):都有一个神话人物名字,用“_____”画出四个神话人物名字。“嫦娥”“女娲”中“嫦娥”“娲”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女字旁),追问:为什么是女字旁?

预设(2):第三个字都是动词,用“·”圈出来。“射”怎么记?(做动作)

3.老师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思考:你最佩服精卫的什么?

你还了解哪些神话故事?

后羿能把天上的太阳射下来,小小的精卫鸟能把大海填平,嫦娥可以飞到月亮上去,女娲竟然能把天上的大窟窿补上。你觉得这些神话怎么样啊?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组词。

4.出示“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_____是神话故事_____也是神话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三、学习当今科技成果词语

1.这些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人对自然的无限向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上天入海的愿望实现了。出示“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图片,小朋友这是什么?

介绍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载”是多音字,出示组词让学生读,“载”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长得特像?

2.人类自从有了运载火箭后,就可以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你了解有哪些方面的人造卫星?(讨论)出示“_____是人造卫星,____也是人造卫星”进行说话训练。

四、“卫、运”生字教学

1.“我会写”中“卫”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横折钩的“钩”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2.“运”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先写“云”,范写(走之儿由三笔组成,横折折撇重点跟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12.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真心实意地夸奖同学。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与人交际时举止大方, 有礼貌,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会认真倾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训练重点: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层次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引出话题

1.老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照片: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你看, ××同学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同学能歌善舞, 多才多艺;××同学是个热心肠, 乐于助人……

2.老师采访:××同学, 刚才你被老师夸奖了, 心情怎样? (高兴)

3.是呀!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快乐小天使”, (出示一个玩具“快乐小天使”) 夸夸我们的同学吧! (出示课题, 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开场的欣赏和夸奖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 在这样的“场”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 情绪被调动, 自然地投入到“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中。

二、回忆“发现”, 拓展思路

1.“快乐传递”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优点,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 这是“快乐小天使”, 音乐响起时, 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 音乐停止时, “小天使”在谁手上, 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同学。

2.学生做游戏, 用一句话夸同学。

3.小结归纳: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看,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夸同学的。 (出示: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有特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夸奖同学, 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同学的优点, 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夸奖同学,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范例引路, 明确方法

1.我们班的××同学是个“朗读小能手”, 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首古诗。 (出示古诗《草》, 生读)

2.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音量、感情等方面具体评价。

4.谁能当面来夸一夸这位“朗读小能手”?

5.学生走到朗读古诗的同学面前夸他。教师相机引导当面夸别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6.师生共同小结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有礼貌真心夸举例子说具体)

设计意图:在交际中, 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 语言是否得体, 态度是否真诚等, 都需要示范。引导学生夸班内的“朗读小能手”,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下面展开交际作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 互动交流

1.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夸。

2.指名上讲台前面对面夸奖同学。

3.引导其他学生对上来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正如叶老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前面习得方法后, 教师引导学生互夸互评, 进一步展开交际,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 深化交际

1.“我说你猜”游戏:用具体事例来夸一个同学, 但不能说名字, 让其他同学猜猜夸的是谁。先同桌练习, 一个夸, 一个猜。

2.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 其他同学猜。

(1) 假如学生猜对了, 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

(2) 假如学生猜不出来, 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3.“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校园报》的主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 想在我们班招聘一名小记者。条件是:会举具体事例来夸同学。先在小组内练习练习, 再推荐代表上来参加应聘吧!

4.小组代表上来夸同学, 全班同学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发言。

5.全班评议, 推选出优胜者, 颁发“小记者证”。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以“我说你猜”游戏、创设“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情境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互夸互评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保证了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

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夸奖?

2. (拿起玩具“快乐小天使”) 让我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 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1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十三

第一单元

三、重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总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实地观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秋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第二单元

三、重难点

1、识字、写字,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单元

三、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第四单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积累词句。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故事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了解: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第五单元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读通课文。

2、积累优美的语言,并学会运用。

3、让学生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学内容:

《识字6》、《22窗前的气球》、《23假如》、《24日记两则》、《25古诗两首》、《语文园地6》

教材内容分析:

这组教材以“关爱他人”为专题,是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的一组好教材。《识字6》以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情感的爱憎分明。《窗前的气球》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假如》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日记两则》则是给学生更广阔的情感熏陶:浓郁的亲情、真挚的民族情、对落后地区少年儿童的同情。《古诗两首》展现的是令人神往的故土情深和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60个生字,会写47个 生字。

2、运用多种方法记生字,自主识字,增进交流,提高能力。

3、自主观察、描红、分析,发现生字特点,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联系课 文和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假如》和 《古诗两首》。

5、在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愿意在生活 实践付出真情,懂得珍惜美好情感。

6、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7、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在朗读中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语气。《识字6》的教学建议:

1、生字的书写,要在学生观察发现的基础上重点指导难字和易错字。如“暖” 后面不要写成“爱”。“贫”的下面不要写成“见”。

2、有些词语学生不易理解,如“虚假、冷漠、热忱、索取、饥寒、雪中送 炭”,我们可以用近义词“虚伪、冷淡、热情”或从词的字面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3、学完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喜欢什么样子的人?你想做什么样子的 人?从而在学生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

4、搜集对子,学生交流。《窗前的气球》教学建议:

1、课前搜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故事,读一读,准备交流。

2、指导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病字旁”的写法,两点要挨着撇,不要漏写。

3、引导学生注意科利亚心情的变化(真没有意思——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高兴地笑了)想想为什么会这样?

4、可以借助课后学习小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5、课后题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注意两个“de”的不同写法。

6、拓展:想一想,你会利用气球制造快乐吗?条件允许,就动手做一做。《假如》教学建议:

1、课前搜集《神笔马良》的故事,读一读,师生交流。

2、在小组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分别写了我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爱,从中体会“我”关爱的范围很广,能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3、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根据句式和描述对象读出语气。

4、诗歌前三小节的结构相同,每节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写我要给谁帮助。第二句是写他得到我的帮助后会怎样。背诵时需要提醒学生:前两节都是“我要给”,第三小节是“我一定给”。

5、拓展:

(1)结合最后一节,仿编诗歌,让学生进行语言拓展训练。(2)展开想象,画出自己会用神笔画些什么? 《日记两则》教学建议:

1、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2、写好女字旁(撇点),米字旁(捺变点)。

3、读中感悟,比较“我”两次梦中的内容,以及“我”对白纱裙的态度,懂得关爱他人是更加快乐的事。

4、引导学生写日记。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分两部分:时间、天气和正文。

5、拓展:

经常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日记的内容:可以是你看到的有趣的事情,可以是自己特别想说的话,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分享写日记的快乐。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1、搜集诗人的其它作品或是反映乡情、友情的古诗,准备交流。

2、对古诗的理解,教师不用逐字逐句的进行串讲,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背诵指导,突出范读的作用,向学生介绍古诗的背景,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意就可以了。

3、用换词法体会笑、忽,读出“笑”的形象,“忽”的速度感、意外感。《语文园地6》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运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记生字,充分应用在平时的识 字活动中。

2、发现一字多音现象,学生联系自身学习经验充分交流,教师也可以再补 充几个这样的字,进行句子的训练。如:乐、当、为等。

3、学习使用标点符号,联系学生已有的积累,多练说句子,读出语气。

4、展示台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准备,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日记、收集歌曲、讲故事等,注意选择内容最好与真情、关爱、奉献有关。

第七单元

三、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有爱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4.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5.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第八单元

三、重 点、难 点:

14.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十四

2.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3.课文较长,生字较多,采用集中识字。【教材分析】

“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总之,娃娃都惹人爱。

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你会看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读读课文,你又会发现,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课文生动有趣,层次清楚,第二、三自然段是讲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第五到第七自然段讲风娃娃想为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学情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爱读《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宽宽,对自然现象很感兴趣。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比较喜欢朗读,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教学重点】

识字,知道风娃娃做了什么坏事和什么好事。【教学难点】

体会风娃娃好心办坏事的原因。【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平时家里都有什么娃娃啊?(生: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2.你还知道什么娃娃呢?板书:风娃娃。3.说话:()的娃娃。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识记字词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2.认读没有拼音的字: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先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1颗星。3.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4.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

2.指名回答,师板书。

3.小组朗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喜欢的一件事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一个小朋友读,其他人评价。4.分事情轮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好的字。2.同桌欣赏评价。

3.四人小组内请教难写的字

4.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发现大家都写不好的字,进行范写指导。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卡片认读生字词语

二、抓住关键段,突破教学

1.出示两张表情卡:一张高兴的表情,一张伤心的表情。2.出示两段话:

(1)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了。

(2)风娃娃听了,很伤心,心想: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她们还责怪我呢? 3.请为这两段话选择表情。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可以提什么问题?

三、分块研读,合作探究 1.探究:“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情,这么高兴?”(1)小组讨论:风娃娃是怎样地做这些事情的?

抓住“风娃娃来到„„看见„„慢慢、断断续续、他深深„„飞快、奔跑着、不住地、高兴极了。风娃娃又来到„„看见„„他急忙„„弯着、流着、喊着、一边„„一边„„ ”这些重点词句促进学生感悟,指导学生朗读。

(2)想象说话:田野里,秧苗喝足了水说:_____________。河边,纤夫们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风娃娃为什么受到人们的责怪呢?”(1)自由读,从文中找找理由,划出重点词句。

抓住“风娃娃看见„„赶紧„„摇摇摆摆、翻起了跟头、无影无踪、伤心极了。他仍然„„吹跑了„„折断了„„”这些重点词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在朗读中体会风娃娃的心情。(2)想象说话:

广场上,孩子们伤心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娃娃东吹西吹,人们责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在你知道它为什么高兴又为什么伤心了吗?谁来说说。4.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风娃娃,___________。

四、续编故事

1.风娃娃伤心地回家了,他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笑着说„„你能接着往下讲吗?

2.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小组合作,可以七嘴八舌。3.指名说

4.师小结: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板书设计】 16.《风娃娃》

15.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十五

一、根据课文特点选择确定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 原本并不作为教学而创作, 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存在的。读者阅读它们, 其目的或者是为了获得事实信息, 或者是为了获得思想感情的信息, 总之, 都是为了获得信息。文章一旦编入教材, 就不再是一篇社会阅读的客体了, 而是语文教学的材料, 是教学的一种凭借。课文是教具, 掌握教具不是目的, 目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 形成语文能力。被编入教材的课文除了有原本传播的信息价值, 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 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 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课文教学中, 学生掌握课文的主旨并不是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 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 是通过掌握课文主旨的过程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 即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智慧, 也就是言语智慧, 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不但掌握课文说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掌握课文怎么说及怎么读 (写) 这一类文体, 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课文教学得意、得言、得法。

一篇课文的语文知识在具体的教学点上是由教学的整体需要及整个教材的价值体系决定的, 我们应该根据课文所处教材的位置、编者意图、学段目标、单元专题要求, 尤其是课文本身特点确定这一篇课文特有的具体的语文知识, 让学生通过课文教学获得新的读法、写法和学法, 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例如《鲸》一文被收入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该组专题的内容是“学习说明性文章”, 专题的学法是“要抓住课文的要点,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并试着加以运用”。再结合《鲸》的用词准确、表达形象这一突出的写作特点, 确定该课的语文知识为: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准确地用词, 形象地介绍事物, 通过练笔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说明方法及准确、形象地表达的方法。

二、结合具体语境学习领悟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拼音、标点、生字新词、句子段落、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知识和技能。这些属于教材的言语形式, 而内容与形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以语文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学习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必须经历一个来回。即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并在进一步充分理解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以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为背景, 通过课文里的典型语例, 学习领会言语形式, 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境, 所谓的言语形式是不存在的。再说, 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抽象讲解语文知识得到的只是模糊的概念, 对发展学生实际的语用能力并无多大用处。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要经历以下两个环节。

1. 以掌握课文的思想感情为基础

在课文教学中, 掌握文本的思想感情是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必须通过阅读课文, 在与课文的语言材料的直接接触中, 得到最初的最真实的感受, 获得审美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在处理此环节教学时, 教师有意识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自学课文, 自主理解教材文本的意义。因为,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阅读理解是一项学生能够自发形成的技能, 是一种不需要刻意培养的技能。只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学生就能自发形成阅读理解的技能。在教学中, 这个环节一般让学生通过预习初读课文, 教师只需花少量的时间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和初读课文的感受。如前所述《鲸》一文的教学, 学生通过自读课文, 了解鲸的形体特点 (大) , 鲸的进化过程, 鲸一般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以及鲸怎样进食、用肺呼吸、如何睡觉、鲸的生长特点等生活习性。通过阅读, 学生了解了有关鲸的科学知识, 唤起他们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 并受到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2. 在课文的思想情感背景中掌握语文知识

上述在预习或初读课文环节中的做法, 只是让学生作为阅读的客体, 获得一般读者所获取的信息。在课文教学中, 要在学生获得信息后, 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领悟文本语言信息的处理, 这也是语文智能的本质内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以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为背景, 学习和领悟课文言语形式及表达效果, 掌握文本特有的语文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

(1) 典型示范, 领悟语文知识。首先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思考:课文是怎样说明鲸“大”的特点?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 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接着出示“我国发现过一头很重的、很长的鲸”与文中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 约十七米长,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作比较, 通过比较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作者运用“近四万公斤”“约十七米”等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及用词准确、表达形象的语文知识。

(2) 实践运用, 内化语文知识。让学生找出课文第2至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用词准确、表达形象的语句, 读读议议, 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在实践运用中, 内化了本文特有的语文知识。

这样, 学生在感受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感悟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用词准确、表达形象的语文知识, 体会语言形式的表达作用。通过比较、评析等, 领悟作者的言语智慧, 在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中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 积淀内化学生的语文知识, 不断丰富学生个体的言语形式, 为迁移运用打下基础。

三、通过变式训练迁移运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领悟语文知识, 获得的只是陈述性知识, 理解的是知识的表征, 这时理解的只是一种抽象概念, 这类知识最大的特点是易学易忘。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因此, 学生获得的陈述性知识必须通过实践, 通过必要的变式训练实践操作, 在新的语境中运用, 在运用中上升为程序性知识, 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 要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断运用, 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鲸》一文的教学, 在学生学习领悟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用词准确、表达形象的语文知识后, 让学生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 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及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注意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及准确用词、形象表达的方法。这样, 在实践中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语文知识,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 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在其他语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积累经验, 增强语文运用的意识。

16.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十六

【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从不同侧面描写深秋之景象,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两首,尤其是第2首为千古传诵之佳作。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喜欢古诗,愿意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对诗的理解、感悟: 擎雨盖”、“坐爱”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秋天的古诗,苏轼、杜牧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介绍苏轼

(1)生介绍

小朋友们,你们听过苏轼这个名字吗?对他有多少了解?(2)师补充 2.介绍背景

有一天,这位大诗人和朋友们聚会,其中有个叫刘景文的,知识渊博,诗又写得很好,苏轼很欣赏他,于是,边喝着酒,边挥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那是一首怎样的诗吗? 3.看图说话

看图,读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题,自读古诗

1.出示课题,读课题

注意:“赠”、“景”为后鼻音

2.说说题目的意思(送给刘景文(的诗))3.自读理解

(1)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呢?请大家小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2)画出生字,读一读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尝试理解字义(4)质疑:有什么词义不懂吗?

(三)再读感悟,想象图画

1.自由读诗,结合图思考: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2.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1)组内交流(2)代表回答

3.同桌体会读,交流读后感,反馈回答 4.请大家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这首诗。

5.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深秋来临,荷塘里,荷花已经凋谢,就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也渐渐凋零,红的、白的、黄的花瓣落了一地,只有那花枝还在秋风中挺立。橙树上,橙子已经成熟,一个个金灿灿的好看极了。橘树上挂满了绿色的橘子,让人看了直流口水。一年最好的景致莫过于此了。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自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3.熟读成诵

(1)你能背了吗?自己试试。(2)背给同桌听(3)展示背(配乐)(4)齐背

(五)书写指导

1.出示“枝”“刘”“记” 2.观察,说说怎么写?

17.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十七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徒劳无功: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瓜熟蒂落: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水到渠成: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徒劳无功: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瓜熟蒂落: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18.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篇十八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上一篇: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下一篇:中纪委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颁布实施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