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教育(精选11篇)
1.广告设计教育 篇一
基于生命周期设计的工业设计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130990摘要:本文从工业设计教育中植入生命周期设计理念的必要性谈起,论述在工业设计具体课程中生命周期设计教学的具体实践及成果,最终提出在未来工业设计教育中应加强生命周期设计中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生命周期设计;绿色;设计师;工业设计教育1概述
生命周期设计(Life Cycle Design),又称生态设计(Ecodesign)或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从“摇篮到再现”的过程,它是对普通产品生命周期的扩展,绿色产品生命周期设计与传统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因而设计的程序和内容也有极大的区别。由于设计师主导未来产品的走向,人类未来的生活状况就掌握在目前的设计师和即将成为设计师的设计学生手中,只有让这一批人能学会把生命周期设计理念贯穿工业设计当中,才能有效利用地球资源,减少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所以,工业设计教育中扩大宣传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基于生命周期设计的工业设计教学与实践
(1)家具设计课堂中绿色材料选择与运用训练。原材料处于生命周期的源头,选择绿色材料是开发绿色产品的前提和关键因素之一。欧洲一些设计高度发达国家最近更是不断地推出各种用废旧用品制作的一些新产品,如废纸做的手袋,废旧磁带做的笔筒,废旧饮料瓶做的灯具、装饰品等。设计师努力使自己用废旧材料做的产品更加干净、高贵,以便现代人真正能在生活中愿意接受这样的产品,享受这些旧的东西,并产生感情。不仅如此,设计师更想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的工业产品应该在选材时有所考虑,我们已经不能再随意浪费资源,不能再挥霍无度。在材料选择时有绿色设计思想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最终产品对资源的浪费,尽可能用可循环材料制作更多的一次性用品。在家具设计教学中应该适当进行环保材料、可循环材料的探索。例如,给学生布置专题材料的环保家具设计,如废旧饮料瓶家具设计、旧纸箱瓦楞纸制作等。如图1中的椅子为学生用废旧纸箱的瓦楞纸做的。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家具设计的课程当中领会到环保材料能带来的环境价值和社会效益,从而激发其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对材料选择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把环保设计思想更深地植入他们的脑中。
图1图2图3(2)家具设计课堂中绿色工艺的选择和设计训练。采用绿色工艺是实现绿色产品生产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工艺又称清洁工艺,是一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技术。绿色工艺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改变原材料的投入方式,对其就地利用,再利用有实用价值的副产品和回收产品,在工艺过程中循环利用各种材料。2)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改造原有设备,将原材料消耗量、废物产生量、能源消耗、健康与安全风险以及对生态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3)尽量使用自然环境,对空气、土壤、水体和废物排放进行相应的环境评价,根据环境负荷的相对尺度,确定其对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和自然资源的影响。
(3)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敦促学生采取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即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它要求商品包装无害平衡,无害于人类健康。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对环保包装材料的认识,尽可能拓展环保包装的应用范围。例如,图2中的产品便是用可降解塑料做成的一个环保包装设计,底部出口可以减少洗发水或沐浴露等在包装空腔里的残留,减少浪费,并且本包装本身可降解、可挂在墙上,增加使用的方便性。
(4)在工业设计教育中,增加对绿色产品回收处理设计产品案例的学习。在绿色产品设计中,当评价某一重复回用方案时,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环境负荷、安全性、可靠性及费用是重要的因素,它们的关系式:回用社会效益=日用物资价值+降低的总处置费收集和加工费。如图3中土豆雨衣就是利用可回收材料的生命设计案例,工业设计课堂中可增加这类案例的分析学习,增加学生们对可回收材料的认知。土豆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不过除了食用您想过它还可以变成衣物穿着吗?这款特殊的雨衣所采用的原材料就是土豆,它是将土豆中的淀粉提取加工后,合成一种有机塑料制成的。土豆雨衣可以完全降解、无毒无害,废旧破损后直接抛弃即可,不必担心污染环境,十分便捷。
(5)培养学生低能耗设计的习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资源并给环境带来负担。所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对产品使用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学生运用太阳能和LED技术设计的产品,把窗户外侧用太阳能板,白天窗户角度随着阳光角度接收太阳能,晚上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点亮LED灯。整个产品使用过程能源浪费达到最低。
除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在工业设计教学时,还应涉及工业设计相关的方面,如教会学生关心材料、产品储存及运输过程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减少材料消耗,减轻产品的重量和体积等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3结论
工业设计教育直接关系工业设计的未来,工业设计未来又关系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在工业设计教育中植入生命周期设计思想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教育中充分普及和重视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教育,才能保证未来有更多的设计师真正加入到绿色设计行列当中,只有在工业设计教育中更多地关注生命周期设计教育,才能使环保思想和生命周期设计理念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引起社会的更多共鸣,从而引发环保社会的共建,把人类带入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去。参考文献:
[1] 曹和中.产品有机设计[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bd8c03dace2f0066f5332295.html.
2.广告设计教育 篇二
包豪斯体系所提倡的教育改革,使艺术与手工艺得到良好的结合,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过艺术训练,使学生的视觉敏感性达到一个理性的水平,对于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一个科学的、技术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人见解。第一个创建设计基础课的人是伊顿,他的课程中有两个方面特别突出:一是强调对于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平面与立体的形式的探讨与了解;二是通过对于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来,特别是韵律和结构这两个方面的规律,使学生对于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同时他还强调“东方式”的“心手一致”,主张用中国的毛笔来自由传达情感的表现与微妙的水墨变化,也重视默写和作画的一气呵成,主张以东方传统的精神文化与现代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虽然他们学生的习作在笔墨表现上比较直率与外露,缺少用笔的内敛与含蓄,但在当时教学观念的认识上是一个大胆的革新。我们所熟悉的表现主义大师克利、康定斯基、蒙克等曾先后在包豪斯任教,他们对完善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康定斯基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开始,然后逐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设计联系起来,通过教学方式进行逐步地引导,并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在设计当中。克利更加强调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重视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绘画与音乐的对比关系。他认为“不应该模拟自然,而应该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自然的法则,因为法则造就自然,并不是单纯地再现自然的外表而已”。他对于点、线与形态都赋予心理内容与象征意义,同时强调各种形态之间的依存和融会贯通关系,即注重以科学为研究前提,更加强调人的精神因素。正是他们的追求与实践,使包豪斯的基础体系更加成熟。最重要的是在注重科学理性思维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感觉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不止于纯粹无对象的研究造型形式,而时常把抽象研究同具象事物抽象化体现结合起来。他们的作品既富现代感又依稀展现出欧洲传统的古风。罗厄在美国回顾时指出:“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无疑,包豪斯对现代艺术以及世界设计教育有过很大的影响力,它体现出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结合所产生的和谐,渗透到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实用与消费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意识。
我们现在所推行的设计基础教育,首先的造型基础训练,基本还是以西方的写实性表现方式为主,描绘物象在三度空间中的准确位置,以表现出物象的体积感、质感、空间感等为基本功,对此技法的熟练掌握也是进入高等美术院校的敲门砖。这种造型意识、理念基本是以真实反映客观物象的描绘方式为依据,是建立在严格的解剖、透视的基础上。20世纪初由林风眠、徐悲鸿等留洋回国后将西方一整套写实造型方法带入中国,并先后主持美术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随后的50年代,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历史背景下,苏俄式的素描教学体系曾一统天下,甚至影响至今。可以说这种借助于透视、解剖、光影的写生方式可以训练观察的敏锐性与准确性,是真实再现物象的体积感、质感、空间感以及明暗关系极为有效的方法。对于学习造型艺术,了解与掌握西方这一重要的造型手段也无可厚非,但它仅仅是西方诸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方式。对于设计,写实素描应是一种媒介,并不是最终目的。因为对于一位未来的设计师来说,今后的实践活动首先面临的是创造的课题,要创造出非现成性的“新形态”的艺术,而不是对客观现象的图解和再现。而沿袭上述单一的教学模式,易于被动地描摹真实物象,削弱主观意识的培养,显然有碍于去探寻、发现“新形态”。事实上,对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产生巨大影响的并非“写实”性的绘画,尤其是到20世纪初的立体派对造型艺术进行了超前的变革,他们不仅看重对物象所能看到的部分的表达,并且还体现了对所能“知道的”部分的理解。它冲破了数世纪以来从固定视点观察物象的方法,用任意的几何透视原理观察自然,摆脱了把绘画当作视觉的真实而进行模仿的概念,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将物象的原形拆散或分解,使形体的性质得到充分的强调,使画面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自由自在地去探索自己所向往的视觉意图,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造型语言。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勃拉克拓展了关于造型的分解与重构的结构概念,丰富、扩大了西方的造型语汇,他们的创造精神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评论家认为如果没有立体主义急进精神的刺激,现代艺术很难想象会有以后的演变。如几何抽象派画家蒙德里安就是在纯粹的视觉平衡结构上,利用黄金分割原理,将自然形态逐渐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抽象构成,创造了秩序与均衡之美。他的作品对西方建筑、工艺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现代艺术也刺激和带动了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
包豪斯“三大构成”课程的引进,主要内容是对点、线、面三大要素进行理性的分析,进而对立体的几何形体进行研究,对色彩中的色相、色度、明度三大因素也做出理性分析,从而把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科学化、理性化。有人认为只要掌握了“三大构成”就会搞“设计”了,这种认识也不免片面。其实,当年包豪斯并没有“三大构成”这样的专门术语,而是日本人发展了包豪斯的局部内容,使其更具系统性,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期内掌握。但此设计造型基础的教学,过于强调外在形式与理性而淡化了审美内涵,容易产生依赖性而导致枯燥乏味,从真正意义上并没有达到当年包豪斯已达到的思想高度。包豪斯是在科学理性思维的基础上,重视艺术感觉及人文思想的培养,而不止于纯粹无对象的研究设计。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引进与开发,已成为学习现代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对学习设计无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方便。它的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是以前难以想象的。它的高效率,无疑为现代设计手段插上了翅膀,使设计不再是繁杂的手工程序劳作,只要有创意或初步的草图,计算机就能帮助实现设计师所期望的效果。它顺应了现代社会快速变革的需求,但它所带出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易使学生依赖于电脑,淡化动手制作的能力,重技术而轻艺术,使两者之间失去平衡,易导致学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误以为只要掌握了各种制图软件技术,就能轻易驾驭“设计”,从而忽视艺术表现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培养,最终使设计创意底气不足,只是能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而已。事实上,设计真正的内涵,并非计算机技术所能替代。设计过程的每一步依然离不开设计师的思想、品味与眼力,这些素质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难以想象当年的包豪斯如果像当今这样大规模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作,是否还能成为今天的包豪斯。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气候下,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又要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对中国高等院校设计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借鉴外来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如何在本国文化传统基础上,从中吸收养分融入到现代设计教育当中,是需要探索与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令世界瞩目,中国现代设计要融入世界,除了技术、工艺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文化的特色,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标、奖牌、火炬等的设计,都是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设计制作,通过中国印、篆字、青铜器纹样、祥云等传统造型元素,向世界展现一个东方大国所特有的文化魅力,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人文思想相结合的完美体现。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的设计作品以中国文字、水墨为设计元素,创作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神韵的招贴作品,在当时弥漫仿效西方潮流的背景下,也显示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些都是现代中国设计比较成功的范例。
“设计”一词虽然是由西方传来,但并不等于中国就没有“设计”,中国人自古就非常讲究“设计”。从彩陶到青铜器,从瓦当到建筑,从宋瓷到明式家具等,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及设计的智慧。如果我们的教育理念以西方文化的审美为衡量标准,就会忽视对本民族艺术理念的继承与延续,使学生难以对自己国家的艺术建立自信与认同感,结果设计的作品也只能是浅薄而乏味的。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曾说:“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根据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本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因此,要造就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设计人才,就要从设计教育中去铺垫与培养,如何增加本国的学识及审美趣味是至关重要的,非急功近利所能达到。因此,以艺术为依托的设计学科(包括平面设计、广告、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不但要了解世界先进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认识本民族的人文美学观。比如说,以中国画线描的十八描、山水画的皴擦点染作为造型的基本元素,完全可以拓展中国艺术对“素描”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界定。中国画家对自然的观察与认知方式,从来不以单一的视角观看物象,也不受解剖的科学性限制,而强调师造化,得心源。山水画注重饱游饫看,“以应目会心为理”,注重“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强调在作画之前应深入研究描绘对象的特征与规律,在造型上不以再现客观对象为标准,而注重“以形写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些经典的艺术思想,如何不可以为现代中国设计所借鉴?
其实,中国艺术重视“设计”是体现在各种艺术形式当中的,古典绘画“六法”论的“经营位置”强调的就是构图的设计,纳入画面的形象都需经过巧妙的裁夺,不是见什么画什么。中国绘画的构图方式,形象安排不受时空限制,以散点透视的方式,“以大观小”,“以小观大”,讲求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绘画都有“分白赋黑”、“计白当黑”之说,篆刻也讲究在寸方中见天地。中国的图案设计,从秦汉铜镜、瓦当到石窟藻井,皆见匠心。从青铜器、汉石刻画上,都不难看出在构图方式方面大胆巧妙的设计匠心。这种构图方式与西方立体派的重构性有某些相似之处。立体派摆脱从固定视点观看物象的限制,从探究多面的物体结构出发,用几何构成的原理重建画面,将人物以物质化的原形分解。这种支离的、拆散的形象,不大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中国艺术造型所体现出的夸张又不失物象特征,在长期的艺术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象征性寓意手法,将自然物象赋予人文化的意义和品格,而这种象征性的表现方式也体现出中国方式的构成与设计特征。
3.浅谈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 篇三
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经历许多年批评和发展的共生,从最初的适应市场而设立广告设计相关专业到经历广告设计市场对毕业生应用能力的考验。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成果市场反馈和学生的就业感想,作为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站在历史的关口,回顾和总结。
首先广告教育就其本身的体系而言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艺术设计、广告学、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大众传媒、电脑制作、印刷、影视制作……都不可或缺。然而回顾现在的广告设计教育,首先从学校院系上就人为的分离了互相联系的内容。从学校层面而言:首先,在我国开设广告设计教育的众多学校中,除了一定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之外,还有大部分的综合类和工科院校。各个专业从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广告教育科学体系尽早完成。另一方面,这种互不联系的专业划分也将广告这个科学系统人为的割裂了。大家互不交流,都只埋头于自己领域内的那以小块,而对与广告相关的其它领域充耳不闻。于是学习平面广告设计的不懂营销、新闻传播、消费心理;学习电脑制作的不懂版式、色彩;学习新闻的不懂广告学市场调查……最终出来的学生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之看到了自己那一块,而不知道广告到底是什么,从而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很少有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的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模式、形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基本都是围绕着色彩,字体,版式在各种类型的平面广告上得运用和表现为主。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然后布置一些公益广告、POP或者DM的作业再欣赏一些佳作就完成了。课程完了往往很多学生对市场调查、消费细分、广告媒介、广告法规等许多在真实操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还没有概念,就更别提了解整个操作流程了。其次,学校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建设也很有限。在仅有的研究中也是以具体某个广告项目执行或案例研究为多,而从实践中深化的广告理论和教育理论更是少之又少。面对广告这个不断变化,重视市场规律和团队合作的综合学科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大观点,认为,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各种素质和思维能力以及组织、交际和实际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的广告设计教育,应该突出它的整体观念和综合思维。打破广告设计作为设计专业一个短期阶段性课程的惯例,打破同一所学校中不同院系的界限,甚至学校间的界限,各院、各系都是可以相互协作、相互推动的。例如广告设计课不一定只限于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向其它院系公开开设。把课程分成若干个单元:比如前期消费调查、营销策划由商学院老师主讲,广告创意及表现由艺术设计专业和计算机老师合作把关。媒体策划交由新闻传播专业负责,广告文案写作留给中文系,广告法规及合同邀请法律专业老师。要学习广告设计课程的学生除了本专业的部分必修之外,还必须选择其它一到两部分课程必修,其它部分可以作为选修课程,但是要修满多少学分才算通过广告设计课。各个同类学校之间也可以以互换教师或者课题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流。
同时现在绝大部分正在从事广告设计教育的教师原来都是学纯艺术或者工艺美术出身的。在中国广告教育处于雏形阶段,他们中很多都是依靠自学或各种培训来了解广告的。除了很少一部分拥有广告市场的实战经验外,绝大部分教师在广告运作的实践上显得有些苍白的。具体的教学则无从谈起。仅是“过去”的知识,也只能“生活在历史中”.他们往往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对于广告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性行为掌握不足。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广告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色彩、字体、版式、图片等要素的唯美表现及技巧,对于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当然这些是受到教师们自身经历和课程安排时间的限制。但是事实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广告人才的高要求的。教师在高等教育中应当是“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的定位,特别是在广告设计教育中。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志向爱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专业实践。目前,我国的广告设计教育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个人动手实践的模式居多。我们应探讨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如以广告项目为中心的方法,学生自组团队,模拟广告公司竞标的流程。教师把握好大的方向和步骤,并给予不同团队一些建议。在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并且了解自己哪些方面有所欠缺,为自己经自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方法多元化方面,现在国内有一些高校已经走在了前头。比如中国美院的广告设计课就以时报广告“金犊奖”为契机。“金犊奖”把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或者说全球广告人的一些想法与追寻引了过来,让国内的同学们更早地接触到知名品牌的策略。浙江科技学院也有一些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课程的尝试。在为企业培养有潜力的人才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高层次广告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力的教育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研究水平来提高的。随着高等学校对设计教育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增长,我们一方面应当健全现有教师的再培训机制,给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更多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广告设计教育师资力量的市场实践培养,以期能在将来整个广告市场带来新生的力量。
参考文献:王受之 (2002.9), 世界平面设计史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4.“三生”教育课程设计 篇四
授课教师:
课题: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整心态的方法;
3、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人生;
4、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正确的人生态度的树立;
2、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1、集体讨论;
2、故事引入;
3、寓言阐释; 教学时间:2个课时 课程设计:
一、话题引入: “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故事
明朝《指月录》记载:金陵的清凉寺里,有一位泰钦禅师,他性情豪爽,不拘小节,众人都看不起他,唯独法眼和尚很看重他。一天,法眼问众人:“老虎的脖子上系着个金铃,谁能解得。”众人答不上来,泰钦正好过来,答道:“原来系上去的那个人可以解得。” 后来,“解铃还需系铃人”就用来比喻谁造成的困难还得由谁来解决。各种心理障碍都是患者的心理出了问题,是患者内心发生的困难,也必须通过患者自己才能解决。别人不可能代替患者解决问题,就像不可能代替他呼吸一样。
二、阐释心理健康的来由以及其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比以前更加富裕,眼界也更加开阔。但是正如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医生所说:“随着中国向商业化的转变,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在宿舍用锤子杀死4名同学,因为自卑、猜疑、高攻击性人格迷失了他的心智。
2007年2月,韩国女演员郑多彬死于一套公寓的浴室内,因为长期无戏可拍而陷入极度的抑郁之中。
可见,无论是名人、普通人,富人还是穷人,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而不管他的出身、背景、贫富如何。
试想,假如马加爵身边有个心理医生,他的双手就不会沾满同学的鲜血,现在正应该是风华正茂的国家栋梁。
试想,如果郑多彬身边有个心理医生,她就可能不会走上自毁之路,千万的“彬彬迷”还可以欣赏到她风情万种的表演。
三、讨论生活中你遇到的心理困扰:(20分钟)
四、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的几条小建议: 1: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和健康(----要有阳光心态)
2:没有爱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光,温暖每个人的心房(---学会爱别人)
3: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阔,感激你的朋友,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他们让你变得坚强(---懂得宽容和感恩)4: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切记祸从口出)
5: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乐善好施,常与交往,“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所以,“人情要多储存,就像银行存款,存的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多储存人情)
6:遇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做决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遇事莫急躁)7:真正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大千世界总有比如你的和比你强的人,“当我哭泣没鞋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真正学会知足)
8: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有胜他的把握,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不和小人生气计较)
9:别把工作当负担,既然目前改不了行,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做生活和艺术时,你就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享受工作的快乐)
10: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珍惜自己的生活)
五、结语:
课题:感知生命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生命是有价值的;
2、学会感知生命的独特性;
3、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生命价值评价标准; 教学重点:
1、学会尊重生命;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生命价值评价标准;
3、正确对待人生中的磨砺,学会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方法:
1、集体讨论;
2、故事引入;
3、寓言阐释; 教学时间: 课程设计:
一、话题引入:
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有一道雨后的彩虹看到弧形的石桥,对她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可比我长久多了。”
石桥回答:“怎么会呢?你那么美,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 不错,彩虹的生命没有石桥永久,石桥也的确没有彩虹的美丽。但是,我认为彩虹与石桥的看法都是片面的。石桥固然不美,但它长久地稳固地架于两岸之上,默默地把彼此沟通,默默地为人们工作,这是它生命的价值;彩虹的存在固然只是雨过天晴的瞬间,但它那瞬间的美丽却给人们留下永久的记忆。这同样是生命的价值。
二、集体讨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把同学说的观点罗列在黑板上)
三、初中学过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也许你还记得《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写的那次壮烈的松骨峰战斗,在那些带火扑敌的烈士中有一位名叫李玉安。然而,我们发现这位“烈士”至今还活着。他被救以后,回到家乡黑龙江,当了一名普通的粮库工人。同,几十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丝毫没有向别人透露过自己怕过去。直到1990年,当人们知道他就是当年朝鲜战场上的英雄时,许多人大为不解,甚至为他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遗憾。李玉安舍弃了自己本可得到的名种优厚待遇,而选择了做一名普通工人,默默地奉献自己毕生精力。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李玉安,这位朝鲜战场的英雄,他这长久地默默地奉献充分体现了他的生命价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只属于人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已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来――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四、我们自己的价值呢: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五、结语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课题:感恩
教学目标:
1、学会感恩;
2、理解感恩与和谐的关系;
3、学会珍惜;
4、树立服务社会,报答爹娘的崇高目标; 教学重点:
1、懂得感恩;
2、如何践行服务社会,报答爹娘的人生目标; 教学方法:
1、事例说明;
2、影片观赏;
3、影片分析,升华主题; 教学时间:2课时 课程设计:
一、话题引入: 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二、放感恩教育片:《暖春》
三、结尾点题:
5.《入学教育》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要求
1.通过介绍、实地参观等形式,使学生对所在的学校、班级有大概的了解,感受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
2.让学生了解上语文课的一般规程,提出上课时的基本要求。3.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读写姿势。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习惯。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班级中的成员。(同学和任课教师)2.参观校园。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尽快消除陌生感。树立班级的概念。
2.让学生认识学校,感受到学校环境的优美,激发学生喜爱学校、喜欢上学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 播放歌曲《小二郎上学》,师生同跟唱。
2.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开栅小学学习。从今天开始,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已经成为开栅小学的一名学生,你们将在这里渡过六年充实而又快乐的学习生活。
出示课件,跟读“我是小学生了。”
“我们都是开栅小学一(1)班的学生。”
3.自我介绍。
二、树立班级的概念。
从今天开始,我们45个同学和我──你们的班主任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一年级(1)班。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和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为班级增光。
三、同学间互相认识,自我介绍。
我叫(),我家住在()。
我喜欢()。
我的愿望是()。
四、参观校园,熟悉环境。
(1)学会排队,有秩序地参与活动。
(2)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各种设施和功能,并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和校园环境。作业设计:
1.把今天了解到的学校的情况讲给家长听。2.向家长说说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2.让学生了解上语文课的一般规程,提出上课时的基本要求。3.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读写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上语文课的一般规程和要求。2.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习惯。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计,明理导行。
1.出示眼睛图,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交流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同学们发言,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
2.出示耳朵图,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耳朵有什么用处?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交流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
3.出示图,提问: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归纳:
(1)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2)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应该用左手。左手臂肘抵课桌,左手举起,五指并拢,手放下时不发出声响。
(3)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一句一句讲,要讲普通话。
4.认识所学的科目,语文是其中的一科。
二、怎样上语文课。
1.上好语文课的意义:
语文课就是教大家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听,学会说,还要学会读,学会写,为将来学习其他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地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
2.上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1)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走动,有问题举手发言。(2)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发言时声音要洪亮。
3.课后要求:
(1)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2)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进行复习,不懂就问。(3)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预习。
三、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1.养成正确读写姿势的意义:
小朋友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养成正确的读写习惯,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避免近视眼、驼背等问题的发生。
2.读书的姿势:
(1)讲解:身体坐直,双手握书,眼睛不要离书太远,也不要太近。(2)教师示范。
(3)学生模仿,教师检查纠正。
3.写字的姿势:
(1)讲解:身体坐直,胸离桌沿一拳左右,眼睛与本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手握笔下断,离笔尖大约一寸。(2)教师示范。
(3)学生模仿,在语文书第一页填上自己的姓名。教师检查纠正。
四、总结:
1.读儿歌。
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桌上,端端正正把课上。
发言先举手,回答声音亮。同学发言坐正听,认真上课我最棒。
2.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五、作业设计:
6.《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理念
1.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在中学阶段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实现,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提升。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从而更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学生生命发展的要求。
2.生命教育课堂要使学生从封闭、灌输走向开放、和谐,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究感悟并体验人生,获取真知。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只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老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而是掌握方法上,使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从而适应生命教育的需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1)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当今的中学生处于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社会环境中,加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尊心态,使得他们在家、在校都比较任性,不懂得感恩,只会一味地索取,缺乏独立自主、奋发进取的精神,也有可能导致他们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
(2)大多数中学生的家长是做生意的,对孩子关注较少,孩子吃穿不愁,但是精神却比较空虚,常常抱怨父母、抱怨家庭;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时常感到心情烦躁,甚至会因为极度压抑而产生偏激的想法, 社会上一些关于中学生自杀的事件频频发生。
(3)中学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一个重要任务。
(4)中学生比较贪玩,安全意识较差,特别是课间、课外活动期间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教学内容分析:
关爱学生生命,首先要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教育。本课通过开展探究生命,珍惜生命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白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从而在面对各种危机的时候,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率地否定自己。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没有人有权利伤害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针对中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主要采用动画导入、参与游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活动的设计从中学生实际出发,形式活泼多样,体现中学教学的特点,做到寓教于乐。通过班级、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帮助、自助、互助为基本原则,以每个人的参与为目标,贯彻成功原则、和谐原则、兴趣原则。让学生在多想、多说、多体验、多感悟的活动中充分地去思考、去总结,经过比较、选择、整合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化为行动加以体现。通过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方式,使不良情绪得到控制,不良心理得到矫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命的独特和可贵,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2)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和神奇,学会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3)理解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培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多种情景,采用讨论、交流和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内心体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询生命的独特性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体会生命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2)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学会呵护生命。
2.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的可贵并能热爱生命和善待生命。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教师:播放“动物世界”片段,展示“荒芜沙漠”画面,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精彩。
教师提问:两种情境对比,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使他们主动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从而感受到生命为世界带来的生机、活力,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第二部分:探究生命
教师: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象,世界如果没有了生命,会是什么样? 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
教师: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回答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将变得非常的死寂与可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据科学家研究,在地球上生存着3000万-5000万生命,人类只是这众多生命中的一种。为了了解多彩的生命,让我们先从熟悉的校园环境开始。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校园内,有那些生命吗? 学生:自由作答
成立合作探究小组:专门对校园里的生命进行收集整理,15分钟后展示大家收集到的结果。
教师小结:看来,咱们校园里的生命还真不少,要是走进广袤的大自然,那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教师:展示大自然的各种美丽画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收集校园里的生命的同时,有没有发现他们的生存习性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小组讨论
观察和探究:(1)采集看似相同的树叶,观察它们是否相同,能否
找出它们的差异;
(2)观察指纹:4人一组采集各自指纹,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
发现:(1)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指纹大小、形状、螺纹形状、疏密、弯曲度等都有差异。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教师小结: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也有其独特性„„正因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我们敬畏地球上的生命,不仅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生命的独特和神圣。
教师提问: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人类独特的本领表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指出:人类有智慧、有思想,可以创造生活。
教师追问: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人与人之间
有没有差异呢? 学生:讨论与交流 游戏:模仿老师的粉笔字
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老师的字,使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有自己的风格。
教师小结:尽管同学们都在极力模仿老师的字迹,但写出来的字仍带有自己的特性。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那么,除了字迹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指出:每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内在方面也各不相同。
第三部分:生命来之不易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探究,我们已经知道,生命是既多彩又独特的,那我们的生命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播放:《爱的奇迹》 学生:观看视频;交流研讨
教师: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以极小的概率,幸运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将我们带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感受生命的孕育过程中,你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些:十个月的孕育,需要消耗母亲多少的精力,而母亲却默默地承受着;十多年 的养育,父母又要付出多少心血,而他们却无怨无悔。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体验游戏,感受一下母亲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游戏:“做5分钟妈妈”
教师: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作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动作 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
教师:我们刚刚仅做了5分钟的妈妈,就有那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甘之如饴。同学们,我们在感谢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的同时,更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善待我们的生命,这将会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散文,体验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 让我再想一想„„
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
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 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
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 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
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希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
现在我常忘了扣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设计实施前的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按照“活动──体验──表现”的新的现代教学设计方式进行设计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分组自学、合作探究的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新理念。
相信通过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设计实施后的评价
本教学设计在实施中,能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能把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正因如此,教学效果很好。
3.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点:
(1)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探究。遵循的思路是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知识与能力上通过了解生命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进而展开探究,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那就是“生命是多彩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懂得悦纳自己的生命,正确看待自我。
(3)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者灵活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均恰到好处,生动形象,直观入眼、入耳、入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环环相扣,使多媒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建议
7.设计教育谈 篇七
我国的设计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是一种较为被动的教育方式。今天的高等院校设计专业大多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它能满足规范化的管理,节省实验、实践、体验所需的设施等开支费用,同时能够降低教学实践、体验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在我国设计教育发展历程中,这种设计教育为我国现代设计的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我国社会各方面迅速发展,而设计教育明显落后于时代,有教条知识而缺乏体验的学生难以适应设计市场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设计是重要的生产力,在科学技术普及与共享的社会环境中,设计成为社会生产和营销的主要形式,其社会主体生产力的地位进一步显现出来,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等,足以体现设计的竞争优势。我国工业品牌少有世界性品牌,这也反映了设计发展的缺陷。因此,要推动我国工业化社会进程,就必须发展我国的设计生产力,而发展设计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则是设计教育。很明显,当今的设计教育已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在社会转型中实现历史的转型,构建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设计教育。因此,与设计生产力相对应的新型设计教育——体验性的设计教育就成为时代的新要求。
体验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的高级形态,实验与实践是体验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理解和认知理论知识或经验知识的重要途径。现代设计教育必然要转向体验世界。由于设计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人文学科,影响设计的因素有人的环境、兴趣、生活经验、文化素养、社会意识形态等。设计思维的多维性、偶发性、象征性、非逻辑性等特征造就了设计作品的个性和多样性的审美特性,因此,对设计思维的培养如依赖过多的教条式的理论与形式法则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更多的体验性教育,对历史、文化、自然、生活、艺术作品、设计实践进行真实的体验,才能形成对设计语言、形式、思维的认识与感悟,才能对抽象的知识、理念、概念进行设计与表达。体验性的教育是当今设计教育的有效形式,欧、美、日、韩等国家的设计教育均已采用以体验性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形式。
体验性设计教育的课程构建应把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体验过程中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应立足于对研究能力的培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立足于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要致力于基础意义的建构、价值的生成与对设计思想及意图的表达,立足于体验过程中对社会价值的感知,探索自身设计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因此,体验性设计教育的课程构建要以人生阅历为基础,而不是把人当成知识的容器。通过体验性课程的构建,使体验教学振奋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反躬自问、检查自身,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给学生的设计事业不断带来新的发展,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体验性设计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应以活动为中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形成设计,借助种种体验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成长,这样就能避免以往设计教育的片面性。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体验教学的相关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变课堂讲授为体验式讲解,管理和引导学生的体验性作业,开发学生的开放性设计思维,指导学生对设计主题进行有效表达。
吸取和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实现具体的操作活动,是学习的表层过程;通过体验过程而形成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总结一般原理,并养成发展能力,是学习的深层过程。因此,我们以往的设计教育只完成了学习的表层过程。要解决学习的深层过程,必须通过种种体验性学习,来发展学生深层次的认识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实现自由的设计表达,提高设计水平。也就是说,设计的学习过程必须在更加能动的体验认识过程中展开,学生本身应转变学习观念,主动适应体验性的学习,实现掌握知识、发挥能力与自觉设计三者的统一。设计教育界要认清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伪学习”本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体验性的学习陶冶情操,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不断提高设计及批评能力,这样才能避免教师的单向灌输,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体验性的教学活动作为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性和非任务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内部体验,使学生参加与人生成长相关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具有开放性,意在从学生关注或感兴趣的事物或事情上开展体验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真正实施体验性的设计教育,学校所提供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是无法满足全部需要的,必须开发各类社会公共资源,为体验性的设计教育提供更多的体验式教学平台,形成开放、共享的教学体系。
8.后现代主义教学设计与设计教育 篇八
【关键词】后现代教学观;学习情境设计;设计教育
在后现代的教育观念中,对话是课程发展的动力,课程的发展是教师不断对话之后所发生的改变,学习是师生与学生合作不断对话的结果。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是建构教师专业的对话机制,而不是单向度的研习活动。邀请专家来对话,创造思维系统的干扰,才会创造思维“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老师也要提供学生发表对话的机会,当对话的机制被启动时,学生的思绪才会飞扬,学生在这历程当中,自我组织的能力会快速增强。
一、后现代教学观与德国“学习情景设计”
后现代主义思想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对传播和教学的系统方法进行解构,提出了对教学设计的建议:1)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出发,“条条道路通罗马”,要达到某一目标,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途径。因此对于每一个教学设计问题,都应该试图寻求多种可能性。2)后现代主义推崇对技术效果进行多方面审视,通过教育鉴赏和教育批判,从多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3)对技术进行解构,考察技术是否解决了问题,是否产生了新的问题。4)作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还要考虑需要,要认识到设计所要解决的是真实世界的问题。5)从俯仰多元的角度看待信息,寻找自己的信息和他人信息之间的矛盾。在德国,我们所见到的建立有助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等很多方面跟上述观点是吻合的。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一直在学习德国的课程设计,而德国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是基于后现代课程观建构的课程设计,老师在课程设计时有很大程度的灵活度。在课堂上,老师自己能决定:1、讲什么(内容)2、怎么讲(方法)3、讲不讲(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上而下更新教育观念,对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后现代教育观给高职设计教育的启示
为了避免艺术设计系在教学管理上和教学组织上与工科教学看齐,为此,高职的设计教育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体现和重视如下方面:重视学科属性,艺术类的学科理论知识相对的含混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工科类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安排艺术设计类课程,就美学和对设计的理论而言,又很多动因制约着审美的判断,绝不是非此即彼的论证。很多设计专业课是围绕形式美的感受问题而开展教学的。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渗透。无论是哪类的视觉设计,都是对抗视觉常态与视觉固化,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设计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探讨的过程,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实施差异化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给学生合理的建议,这种建议经常只是针对某个同学的,比如:某个学生在设计的时候有一个偏好,喜欢用卡通图案设计老师给的所有的题目,这些问题往往不具有共性,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而且是在制作过程中就要纠正,等到学生做完了,再指出来,学生往往不领情。而且会拒不改正。
三、后现代教学观念下的设计教育实践
在后现代课程观念的影响下,学校艺术课程更注重艺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设计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艺术课程,成为世界各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
1、工作室教学与学习情景设计。在后现代课程观念的影响下,学校艺术课程更注重艺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设计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艺术课程,成为世界各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工作室教学即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也与教学内容相关。如广州美院的“导师工作室”制。本科教学中,它的核心是“导师”以导师的能力及知识结构为核心,建立教学组织形式,而“学习情景设计”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科学知识和创造技能。在德国,设计“学习情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使学生身处其中,强烈的感受到学习对自己成长的价值;2、贴近学生的生活;3、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原则;4、开放的原则;5、成就感原则。
2、从当代艺术到设计教育思考——《字体设计》课程案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代艺术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文字、对书写、对阅读的思考。徐冰 ,是中国当代最早蜚声海外且至今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基于对本土文化的追溯与篡改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内容,这对当代设计的本土、民族性也是一种启发。文字作为传达的重要介质,在文化传承表达和信息传达上的优先性已经被广大设计师所重视。短短10年,已经走到了高速发展时期,商业上文字设计的大量应用更是铺天盖地,国际全国平面赛事中国文字元素的运用成为设计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基于问题设计学习情景,学习的目标为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整理——篡改。文字感知体验。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文字存在形态的寻找与收集,把拍摄图片进行归类、分析,启发他们发现规律,并从亲身体验角度去发现字体与生活及设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许,该教学实验未达到实际的“技术能力”目标,但是,只要学生有回应,肯思考,我们应该也可以认为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结语
在高职设计教育中,提倡“对话”形式的教学设计,以拓宽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把教学目标仅仅理解为知识、技能的掌握,这是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多元文化积极的呼应。从构建的角度来说,后现代的教学设计在工科或行不通,或困难重重,但是对于艺术学科却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志伟,欧阳谦.西方哲学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7.
作者简介
9.《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篇九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全教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1、芦南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安全教育》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知道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
2、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3、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识别消防安全的竟是标示。
教学过程:
学生交流怎样打火警电话?报警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火警电话号码“119”要记清
2、听到对方报“消防队”时,即可讲清着火的地点和单位。
3、要注意消防队的提问,并主动告诉自己所用电话的号码,自己的姓名,以便联系。
4、当消防队讲“消防车去了”时,就可将电话挂断。
二、认识常用的中国消防安全标志。
课件出示消防标志
三、小学生怎样防止火灾发生
1、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交流防止火灾的注意事项。
2、观看课件加深印象,指导小学生应该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
四、竞赛活动,游戏激趣。
1、抢答题。
(1)生活中的哪些因素会引起火灾?
(2)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拨打什么电话号码?
(3)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先断电还是先救火?
(4)电话报警时要注意报清、报全哪些信息?
(5)列举几种逃生方法。如: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等。
2、判断题。
(1)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砸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
(2)有一天,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到某山林去野炊。
(3)报警时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可以不说明。
(4)发生火灾时,不要盲目开窗开门,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尤其是口鼻部。
(5)家用电器起火,应马上关掉电源开关,千万不要往电器上泼水。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安全教育课别开生面,很有教育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制作防火手册或编一份防火宣传手抄报。如:“火”的`可怕,“火”的预防,灭“火”的方法,逃生常识及发生火灾时如何拨打求助电话。
一年级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在家遇到火灾的处理方法。
(二)活动地点:教室
(三)教育重点:学习防火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四)班会流程:
1、第一组代表表演防火:(一人读情节过程,三人表演)
2、大家认真观察表演后讨论:
(1)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发生火情应该怎样与消防队取得联系?(打火警119、讲清出事地点详细地址、火势情况)
(2)总结:情景表演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况可能发生火灾?发生火灾怎么办?怎样防火?打什么电话求救?
3、学习防触电知识的情景表演:
(1)第二组代表表演:
(2)大家认真讨论观察表演后讨论:
a、提问: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做的?
b、总结:情景表演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况可能发生触电危险?发生触电应怎么办?怎么防止触电事情发生?出了事打什么电话求救?
(五)巩固总结
1、火警、急救中心电话各是什么?着火打119,急救中心120。
2、遇到火情,危险情况时,要保持镇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注意事项:
防火:不要在易燃物品(棉织物、柴草堆、木板堆、柴油汽油库等)附近玩火、放鞭炮。注意(液化气)灶的合理使用,用完电熨斗、电炉后应立即拔出插头。
(六)学生发表本节班会课的感想
(七)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生命像是一根丝线,一端系着昨天,一端系着明天。站在两端之间,我们才知道:因为生命,我们才会拥有今天,因为今天,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10.公益广告教育宣传方案 篇十
一、利用局政务网开展公益广告宣传
在局政务网上,或开设专栏,或发布宣传口号,或发布相关新闻内容,加大“讲文明树新风”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讲文明树新风”网络氛围。文明办负责提供相关宣传内容,办公室负责内容的发布更新,气象台要安排专人负责网页的日常维护工作。
二、利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滚动发布宣传
充分利用本局在大市范围内布设的1500多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资源,定期周期性发布“讲文明树新风”宣传口号,不断营造良好的“讲文明树新风”社会环境。文明办负责提供宣传口号,专业台负责发布更新。
三、利用电视天气预报标版广告窗口广泛开展宣传
在《苏州新闻》内子栏目——天气预报、《谈天说地》内子栏目——城市风云的标版广告窗口里,根据需要,不定期地进行公益广告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讲文明树新风”媒体环境。文明办负责提供宣传内容,专业台负责窗口画面制作和发布更新。
四、利用“苏州气象”官方微博开展公益广告宣传
11.广告设计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广告设计教育;改革方案;模块化;Photoshop;CorelDraw
广告设计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抽象复杂、应用性强等特点,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的广告意识、市场意识明显增强,我们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破以往教学的弊端,有针对性地优化现有教学模式,通过广告设计教学改革, 教师应当是“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的定位,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培养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艺术人才。
一、当前我国广告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理论创新。我国职业中专广告设计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技术、轻理论
广告设计强调技术的学习本无可厚非,但目前的形势是缺乏广告基础理论的指导,缺乏对广告流程的认识,孤立地强调艺术的表现而忽视了广告是科学的原则,因为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存在于广告策划的各个环节。广告的运作是协作式的,团体作战的,不是个人的创作,所有的广告设计都涉及到广告策略、广告创意以及最后所追求的广告效果。把广告理解为单一的技术不利于学生的广告设计意识发展。没有广告理论的指导使诸多学生在以后的广告实践中因缺乏良好的平台而难以有长足的发展。
(二)强制作、弱创意
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把重心放在广告的设计与制作上,而不是广告作品本身的创意上。学生学会的只是对广告设计作品的色彩等表面元素进行细微的修正,而忽视广告作品当中的创意。一个广告从形式上来讲,要通过形式来引起注意,但内容与形式应该配合完美。没有学会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总在重复模仿和抄袭的过程中反复。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广告公司招聘设计人员主要还是看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把创意转化表现的能力,而不是看制作的效果。
二、职业中专广告设计教育适应和促进我国广告设计发展的构建模式探索
广告学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忽视了广告学科应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等特点,用传统基础学科的管理模式建构广告专业势必会产生诸如广告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广告实践,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师资力量薄弱和经费不足,教材资料和教学设施普遍缺乏等等的“发展瓶颈”问题。
(一)构建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特色
职业中专在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方面,其灵活性大大超过普通高校,这是一大优点。尽管职业中专的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但只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未免不是好事,当然要避免过于急功近利。
首先,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应该是职教课改的一大做法,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其次,确立模块化课程教学,也是展示职业教育优势的一大做法。在广告设计专业,可以设置诸如基础理论、平面处理、制图、办公自动化、行业规范等等教学模块。其中基础理论模块侧重点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透视原理、设计技法等理论教学,把形式美法则作为重点知识传授;平面处理模块着重讲授Photoshop、CorelDRAW等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工具软件在图像处理、户内外广告、印刷件广告等各类广告设计制作中的应用;制图模块重点是传授AutoCAD、3DS MAX两大软件在平面图、效果图绘制方面的应用;办公自动化模块重点是汉字录入、Word及Excel应用能力的培养;行业规范模块包括让学生掌握业内常用硬件设备的使用、熟识广告材料、掌握广告制作、发布及印刷流程等等。制图模块与办公自动化模块即是专业技能的拓展,可以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广告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加之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使得思维上缺乏创新,思想上缺乏深度。从近几年的学生作品来看,对计算机的依赖超出想象,不善于挖掘内涵,机械的从素材库里东拼西揍的完成设计作业,自己的创意思想越来越少。
1.教学方式人性化,不要扼杀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设计教育过程的重点。教学方法上多用采用启发、对话、讨论、讲评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涵养。我们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技术的素养,还要有人文的涵养。为此我们在广告设计教育环节中要积极倡导设计的人文精神,树立先进的现代设计文化理念,注重设计对文化的再创造。在每个设计课题中引导学生感悟此项设计的思想内涵,精准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建立清晰准确的设计思想、发现并创造独特视觉语言的前提下大胆尝试,用自己的设计语言去表达人文思想,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创造中体现设计的人文精神。
(三)加强教师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广告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需要广告设计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深入研究广告前沿理论,才能准确把握国际广告设计发展趋势,将最新科技引入设计领域。鼓励教师加强学术交流、研究广告前沿理论,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广告设计精品课程课件,进行资源共享。认真筛选优秀教材或根据学生和广告专业特点编写教材,把课程内容编制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作为学生共享和更为自由的学习资源。
(四)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关注行业最新动态
“媒介即信息”,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价值观念,而且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维持和拓展其生存空间。这就要求广告教育界针对这些前沿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形成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因而有实力的广告设计专业率先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显得尤为必要,也可以采取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组建的办法,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五)加强校企结合,有效利用校外专业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的一种紧密型实质性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满意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加强与广告公司的沟通就是教学体制课程之外的有效途径。通过与企业联手建立实习基地是双赢的策略。从教学来说,强化和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从广告行业来说,可以通过实习选拔有能力的学生来服务于现有广告公司,壮大公司实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上实训,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职业意识。
(六)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活动
利用广告设计竞赛的优势带动实践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既是现有理论的源头,又是未来实践的源泉。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来看,它比理论教学更为有效,因为创新首先必须基于实践,实验教学模块、课程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和设计竞赛在内的形式多样、课内外相结合、覆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在课程设计和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的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三、结语
广告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展开创意、表现创意的过程,而创意和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一是要依靠调查研究信息资料的浓缩;二是靠艺术表现的技巧,没有高超的技巧就不可能准确地表达广告设计者的创意;三是靠长期的大量的经验积累,从中掌握一些规律,提高审美能力和联想能力;四是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没有深层含义和文化基础的标志设计不会走得很远;五是要正确认识广告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广告设计和品牌设计传播的关系。
总之,我们应将提升文化底蕴、重视广告本身的市场化对广告设计的影响、培养艺术思维并且将它们应用在广告设计之中作为我们创新深化广告设计教育的出发点。提高广告设计教育的整体水平,设计教育者的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文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M].长沙:长沙人民出版社,1992.
[2]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版.
[3]袁静.平面设计教学初探[J].设计艺术,2006,(1).
【广告设计教育】推荐阅读:
包装广告设计11-14
雷风设计 广告设计师11-06
广告艺术设计08-26
广告动漫设计专业简历07-11
广告创意设计总结07-24
广告版面设计方案08-12
广告设计制作方案09-26
广告平面设计简历10-08
广告设计专业自我介绍07-30
平面广告设计的原则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