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2024-08-08

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1.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篇一

最近的一些日子里,我一直在看一本名为《农村中学教学实践探索》的书,里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训学员教育论文选;

(二)培训学员教学设计、实验设计、信息技术等整合成果;

(三)教学实践反思录。每次看完一篇,都会思绪起伏,心潮澎湃,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来源于教学一线,里面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深刻的教学反思、更深层次的教学软环境调查研究等,所涉及的很多问题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从来不曾或很少关注的现象。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个方面,我把它们概括为四要:要有爱心;要不断学习;要及时反思;要提升自我。

第一:要有爱心;

在众多文章中有三位老师是做了关于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他们从七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厌学现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二、厌学现象与学生思想素质的关系

三、厌学现象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四、厌学现象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关系

五、厌学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个人魅力的关系

六、厌学现象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七、厌学现象与学生学习误区的关系

以上每个问题都进行了200份左右的问卷调查,并且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整理成册。通过他们的研究成果我看到的是他们都有的一颗热爱学生的火热的心。

作为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一名教师,我感到很惭愧,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老师发牢骚说不会写论文,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没有将教育当成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而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中的付出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被动的写论文就会绞尽脑汁,就会东拼西凑,就会花钱去买,结果教书半辈子下来没有什么值得跟自己孩子炫耀的地方,没有什么记录了你的工作历程,更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时,会发现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在等着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是如此的不够用。

其实无论是农村还是发达的深圳,无论孩子聪明、愚笨还是富有、贫穷,无论生活的环境好或不好,有学生的地方就会存在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关注的问题,只要有爱心,就会有发现、有收获。现在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学有点过分去关注一节课的好坏,过分地强调如何最大潜能地发挥一节课的功效,过分地强调了一节课的形式,过分地强调要教师课堂要少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对教学软环境的关注和研究,其实许多课外的工作做好了,课内自然就会有效果,正所谓“功到自然成”,这里的“功”是指课外要下足功夫,它不仅仅指老师的备课准备,更包括了与学生的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素质、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等,这些都是爱心的具体体现,只有功夫做足了,课内就一定会有收效。

第二:要不断学习;

人必须不断学习。要学习就要参加培训,而参加培训就应该有收获。可是联想到我们身边很多老师将继续教育课当成了挣学分课,去了只是签个名,然后就是睡觉或溜号,有些老师甚至课程都学完了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报的什么课。我本人近年来除规定的继续教育外还参加了一些北京、浙江等先进地区大型的高端培训,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并从中学到很多,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要及时反思;

一节课上的好与坏,自己是最清楚的,存在的问题或最成功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去把它记录下来,只有及时的反思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才能快速成长,这点对年青教师尤为重要。记得有一节课讲氧气制取,在检验装置气密性时没成功,当我用手握住试管时,导管口没有冒出气泡,虽然我跟学生说了装置本身是封闭的,学生也表示理解,可我仍很难受,课后我马上跟其他老师交流原因,最后找出毛病:检验前可能是先用手握过试管,导致气体提前膨胀溢出,正式检验时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个班时我注意了开始用两个手指捏住试管口,讲解完以后开始检验时让一个大手男生操作,结果现象非常明显,气泡在水槽中突突冒着……,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很多,相信大家也都有类似的状况发生,及时反思,深刻反思既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一种值得每个人继承与发扬的优秀习惯。

第四:要不断提升自我。

在这个到处充满压力的时代,教师也承受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开始向“学者型”、“专家型”、“思想型”、“科研型”发展。教师要博览群书,优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增加自身的“含金量”,赢得学生的高度信任和崇拜,目前和谐教育大前提下区里开展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年青教师的培训正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

2.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篇二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许多院校围绕会展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期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由于大量院校的会展专业都是在原酒店、旅游、经济、艺术等专业基础上转型过来的,因此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难逃离原有的窠臼,实践环节的设置,实践地点、时间的落实以及和日常教学的冲突等问题十分凸显。

一、高等职业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设施普遍缺乏

实验室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会展专业涉及的实验实训项目包括展台设计与搭建、展台布置、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场馆管理、节庆活动策划与组织、会务组织与接待、会场布置、会务服务等等,对实验场所的面积、材料物资、灯光音响、实验器具的要求都比较高,一般的院校较少能够提供如此大规模的实验实训场地和实施。一般都只有搭建一、两个固定的标准展台供学生参观或提供电脑进行信息搜集和查阅。部分学校购置了会展专业软件,模拟展会流程进行仿真教学,但也只能完成物流、仓储、客户管理、营销方案撰写等部分与电脑相关的实训项目。

(二)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易与正常教学发生冲突

从目前开办会展专业的情况来看,各个院校都在努力探索与会展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的有效形式,以利于学生的实践、实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大多院校很难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主要是因为校外的会展企业一般规模不大,而会议或展览的举行又不是常态性的工作,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只是根据会展的举行时间有临时性的用工需求,这又往往在时间、地点上与正常的教学秩序发生冲突,故任何一个单位都无法像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类专业那样较大批量地接受实习生。即使一部分院校同当地的会展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也是少量地、零星地把较优秀的毕业生推荐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形式的主要问题是受益的学生少,实习分散,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指导与监控都不易实现,使一部分实践流于形式;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的实践无法跟随课程和实验项目来进行,只能留在学业的最后一阶段即毕业实习阶段来进行,不能很好地调整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之间的关系,效果不甚理想。

(三)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指导有限

一般来说,进行实践指导的专业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质,较长的行业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决策谋化能力,如果能同业界保持深入广泛的接触与良好关系则更佳。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具备上述能力和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虽然双师型教师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心工作之一,不断把教师送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是教师培养的共同途径,但这种培养不是持续和长期的,势必造成教师与行业脱节,无法掌握和了解前沿的行业动态与最新信息,其直接导致对学生的实践指导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效果也欠佳。行业专家虽可不定期前往学校进行指导和交流,但多以讲座形式开展,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在时间和操作上很难实现。

二、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针对上述共性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些尝试甚至也是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现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扩充校内实践教学场所

实践教学作为高职会展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然而如前文所述,校内实践场所的缺乏是广大高校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投入专项资金盲目兴建,不仅缺少可以参照的模式和予以借鉴的经验,而且成本投入也十分高,利用率却不见得理想。而学校作为一个单位和系统,也建有大大小小的礼堂、多功能厅、会议室、休闲运动场馆、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等各类具有会议、休闲服务、陈列展示的场所和机构,学校的办公室、宣传部又大多肩负着组织召开校内外各项会议和活动的工作,有的甚至也要承办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会议和交流会。为此,不妨利用学校配套的会议场馆、活动中心、休闲体育设施,将会展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班编组,从任务驱动和情景模拟的需要出发,也可给这些班或组命名为“菖菖会展公司”,设置相应的部门负责人,由他们全面参与学校各类会议、文艺演出和大型活动的组织安排,接受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与安排,这样的校内实践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解决实践教学在地点、时间上与课堂教学的冲突之处。

(二)改变校企业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共赢的实践教学形式

在参照国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与学校教育的特点,很多学校与企业纷纷携手合作培养实践性强的人才,被使用频率较高的模式分别为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合办培训班、建立定向培养班。但就会展专业而言,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都还流于比较浅层次的合作,即学校为企业提供展会期间临时所缺的岗位工作人员,而非展会期间的合作则基本很少。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对于会展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去,学校也很难了解到企业的真正需求,双方解决的仅仅是临时性的用工困难,在培养目标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所谓的合作缺乏持续性的发展动力。《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与四川烹专的探索不谋而合。学校于2009年投资兴建了旅游会展实验实训中心,建有会展布局与设计室、会展策划室、学术报告厅、各类会议室和培训教室,产权归学校所有,而经营管理则托管给一家专业的会展文化公司。该公司首先要保证中心的教学使用和实践训练,其次可以将中心的会议室和演艺厅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专业公司的引入带来了专业化的管理和营销、熟悉和了解市场一线运作经验的人才,利用该中心承接校内外各类会议、培训、拓展活动、文艺演出等机会,同学们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社会实践和锻炼,并且有专门的职业经理人进行指导。

(三)以赛代训,提升学生项目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

综合实践技能竞赛是鼓励、促进和检验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综合技能竞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同时也益于教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已举办了五届的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该赛事分高等教育组和职业教育组,各组分别设知识赛、选拔赛和总决赛三个环节,目前已成为会展专业最高端的赛事。四川烹专从2009年起开始参与这项赛事,每年参赛前都要先进行校内选拔和教师分项指导,从准备到参赛的全过程历时半年有余,学生为此要进行大量调研,策划和准备,并且必须通过团队协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其中,“成都国际户外用品展”、“首届西南三省(川滇黔)名优茶产品推广研讨会”、“成都国际婚庆产品及相关服务展览会”等项目均是在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方案。这些方案的出炉极大地锻炼了选手和教师,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总之,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校企合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如今会展行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会展专业毕业生,必须对会展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不仅把学生们送出去,也可以把企业和机会引进来,行业和学校取长补短,共赢共利,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四方满意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泽彦.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访成都市博览局局长、成都市贸促会会长陈琳[J].中国会展,2012,(1).

3.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工程素质创新能力

工程教育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一直被发达国家视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也被视为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每年培养最多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人数几乎占12个学科门类人才总数的1/3到1/2,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在肩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重任时,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系统研究,如工程实践的弱化问题严重限制培养更多国际性卓越工程人才的前进步伐。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等现象,忽视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根据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统计,我国工科大学毕业生只有10%可以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

环境工程专业是以理、工、农、文、管理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学科为依托,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具有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为一体的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专业人才,是一个学科知识结构广且深的工程技术专业。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由原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和原浙江大学“化工环保”专业发展而来,是我国创办环境类专业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所将农业环境保护与工程工艺相结合来创建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该专业于2007年入选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结合特色专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环保科技人才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环境工程人才不仅要培养出拥有知识的人,更要凸显出拥有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质的人。为此,我们正在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和知识结构的调整、实践基地建设和实习内容的拓展、环境与资源实验中心的建立、科研训练计划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训等方面,探索并实践新一轮科技革命时期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符合世界高等工程教育 “大工程教育”发展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本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全球化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一)以完善知识结构为根本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包含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从完善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研究能力出发,结合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不断优化 “宽、专、交”的跨学科知识理论课程,重点强化 “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实践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1-3学期不仅设置了数、理、化、生等基础课程,还设有人文社科、经济管理以及科技写作等方面的方法论课程;4-6学期设置了理-工-农交叉的平台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加强了材料力学、土建工程、过程工程原理、流体力学等工程工艺类课程,拓展了工程工艺的内涵和外延;6-7学期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置了专业特色课程。其中实践课程体系以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以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包括基础层、提高层和研究与创新层三个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其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工艺设计、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具体实践课程如下:

(二)依托环境与资源实验教学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训练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

专业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正如原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实验教学中心是由环境类、资源类的专业实验室整合而成,并于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建立了环境与资源基础实验室、环境与资源工程实验室、环境与资源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环境与资源信息管理实验室四大模块组成的综合性实验平台,构建了宽基础、重技术、练技能、求创新的实验课程模块,以实现训练学生环境与资源类专业实验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的目标;通过实施教师兼岗-设备集中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研教结合-教学互动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有效促进科学研究成果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达到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三)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工程实践基地,营造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

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精神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因而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工程实践基地是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根据国家和地方需要,根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拓展了校际、校企、校所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构建了多层次的认识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

认识实习基地肩负有为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打下一个感性认识基础重任,是学生第一次踏进环境污染治理的现场,第一次通过对水、电、气和固体污染治理工程工艺流程的观摩,深入了解主要污染控制设备的性能、操作和管理等现代化的污染治理过程,从而达到让学生明确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目的,提高学习该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使认识实习基地稳定且长期得到保证,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三年一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样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有带队老师的指导,而且还能得到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确保了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得到有效引导。

高等院校的社会实践是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湖州安吉、湖州长兴、衢州开化以及省市环保系统等地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并以绿色环保社团“绿之源”协会、中环环保联合会浙江大学环保志愿者基地和浙江大学“新绿”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联合会为载体,以“求是学子农村环保科普行动”、“学长同行”省市环保系统实习、“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 、 “六五”环境纪念周、“环境文化节”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类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更重要是增强了他们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岗,坚定了他们从事环保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程,目的是训练学生应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对设计和调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增强环境工程专业的施工技能。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的冬学期,实习基地为中国石化镇海炼油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方式为蹲点实习,实习时间两周。通过系统的生产实习,不

仅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环境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熟悉了各类环保设备操作步骤和性能,为今后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

(四)打造依托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学生创新训练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为给广大学生提供广阔的科研训练平台,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自1998年四校合并以来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 ,以下简称SRTP),并将其纳入了第二课堂。学校专门成立了校级SRTP管理部门,负责制定SRTP各类管理文件和相关政策、落实经费、开展《SRTP项目指南》和《研究成果简介》汇编、组织中期检查和总结交流等工作;院、系成立由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任组长、不同学科教授和院、系本科教育科长等组成的SRTP指导小组(5-11人),主要负责制定院、系SRTP评审办法、组织评审校和院、系二级SRTP项目、实施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成绩评定等工作。学校每年组织一期校院二级SRTP申报工作,申报项目分学生立项和教师立项二种形式。申报SRTP学生原则上以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五年制以二、三、四年级;七年制以二、三、四、五年级)为主。项目参加人数为1--4人,其中立项负责人1名,参与者1--3名。

为了提高本环境工程专业学生SRTP的起点和层次,充分利用了本专业教师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环境工程系要求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教师带2-3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让本科生融入研究生的科研团队,形成了本科生-研究生-教师联动的科研创新训练模式。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活动项目源的起点、拓宽了研究领域、丰富了研究内容,也使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有了充裕的经费保障以及一流的设备条件和研究技术平台的支撑。2001年至2013年,共完成了涉及工学、理学和农学类的校、省和国家各层次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300多项。

为使学生的科研训练向纵深发展,环境工程系还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继续指导SRTP项目的研究,让学生从参与项目研究到成为子项目的设计者、独立完成者,使其真正置身于科学研究的工作环境中,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广生. 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在何方[N]. 中国教育报,2010- 10-30.

[2]周玲. 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特征与新发展[J]. 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10,(1):113-119.

[3]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会秘书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改革工程实践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50-52.

[4]刘铁山等.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尝试[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80-81.

4.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四

《中国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方案 中国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08-09-05 10:30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41

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随着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园区的教育教 学事业也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 孩子们也渴望享受更优质的教学.中国象棋, 有着悠远的历史,有着丰厚的底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非常适合我们学校的 特色发展.2.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好多学生的业余活动内容单调,学生只开展自 己感兴趣的活动,而对那些自己不懂,不会又不感兴趣的活动,从不问津.以致 于娱乐,交往活动,体育活动等都比较少.格调低俗,消极的,有害的活动充斥.学生的业余时间,有的是在看电视,睡懒觉中度过的,有的是在玩扑克,打电子 游戏机中度过的.这些不良的现状已经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国象棋的开展, 一定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全新的享受,一定会给学生的业余生活增添色彩.3.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国外的教育家和教练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 析,他们肯定了棋类对各种年龄学生在发展和教育上所起的作用.形成个性的创 造,发展认识的积极性,以及在各种环境下满意解决问题的独立性,中国象棋所 起的重要社会作用都是无庸置疑的.在中国象棋的练习中, 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 对各种事情进行选择;要有责任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纪律性和较高的文化修 养,可以说中国象棋类在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以上三点理解, 我们学校提出了 “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的课题.二,概念的界定 象棋普及教学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会同专业机构,社区等,在学校中 开展象棋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全体学生参与.2.进行分层教学.(分年级,根据水平的高低分组)3.着眼于学生整体象棋水平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三,理论依据 1.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国家新《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说“我国是一人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 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中国象棋在农村中有较浓厚扎 实的基础,非常适合开展这样的活动.2.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写道: “国际象棋——循序渐进的, 逻辑思维的最好学校.它能够养成严守秩序的思维, ” 培养注意力, 发展记忆力, 可以说围棋和中国象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象棋应作为智慧文化的成分之一 进入小学,在众多文献中,很多都证明了中国象棋同哲学,控制学,心理学,数 学, 教育学等等相联系, 它们

决定着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需从棋类中得到的作用, 特别是心理教育学.棋类直接与教育,学习和人的发展相联系.

研究过程.四,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5 年 3 月——2005 年 6 月)(1)课题方案.(2005 年 6 月)(2)江苏棋院胜浦实验小学训练基地建立.2,实践阶段:(2005 年 9——2008 年 6 月)(1)对全校学生全面实行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2)课题参与人员进行指导,调查,及时反馈,做好资料收集,阶段性调 查报告等.3,总结阶段:(2008 年 6 月——2009 年 7 月)收集,分析数据,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六,实施策略 1.多元化的活动组织.一种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育教学机构的组织领导, 本课题亦是如此,不能放任自流,相互推诿,谁也不教.因此我们采用了“三管 齐下”的策略,努力完善活动组织机构,确保本研究按正常轨道,高效地开展.(1)工会牵头管.主要工作包括:①每学期制订详细计划,并根据实际对计划进行阶段性的修 改,使学生,教练员目标明确;②作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选拔好重点棋手,并 安排好校内教练员进行指导棋手训练;③做好与江苏棋院,家庭及社会的联系工 作,尤其是对有特长的家长及社会人员做好聘请为指导员的工作,共同商讨如何 训练,指导学习.(2)教练组具体管.中国象棋在农村虽有一定基础,但处于无师自通的状况,小学生学棋存在着 多走弯路,多进“死胡同”等问题.因此,极需一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较 高实战水平的教练队伍,我们组成教练组的成员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三棋特长 的体育教师及其他各科教师;②有三棋爱好及特长的家长;③社会上以及其他学 校有特长爱好的人员;④江苏棋院的大师.2.经常化的活动阵地.每周两节的活动课.要求全校学生参与.3.科学化的统计 我们设想给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张表格,详尽记录每个学生参加象 棋活动的过程.通过科学的统计,追踪每个学生成长的历程.4.合理化的激励体制.(1)树立榜样.榜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也容易诱发学生产生一种趋同的心理倾向.因 而要树立一批正面的棋手给学生提供可以效仿的样板, 让他们在自我监控中同化 别的优点,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因此,我们在期末进行象棋高手的评比,以有力 促进学生的下棋积极性,从而提高棋艺.(2)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 取得成绩是学生参加中国象棋练习的直接目标.因此, 我们应组织各级竞赛.①各中队利用中队课进行小型比赛;②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比赛;③选拔优秀棋手参加镇级, 区级以及更高级的比赛.

(3)级别审定.为使学生对棋艺做到知己知彼,以激发学生学棋的积极性,特设立棋力测试 专门组织——棋

手审定组.具体操作与要求见下表: 棋手审定组操作要略表 称号 审定 组织 审定 时间 铜牌棋手 班级审定组 每两个月 进行一次.银牌棋手 学校审定组 金牌棋手 学校审定组 每学期进行一次.1,已取得银牌棋手称号的 同学.2,精通中国象棋的下法, 已具一定的创新思维,下棋时 思路敏捷.3,在镇级比赛中获得前三 名的成绩或在区级及以上获得 名次.1,学生递交申请报告.2,理论考试.由审定组出 题,学生解答相关棋种的残局 和死活题等.成绩满 60 分(总 分 100)者参加实践考.3,对申请进行互相对弈, 取 80%通过.

审定 要求

每两个月进行 一次.1,已取得铜牌 1,要求学 棋手称号的同学.生熟练掌握中 2,在下棋时有 国象棋的基本 自己独到的见解与 下法, 能完整下 思路.完一盘棋.3,在本校的棋 2,要求在 类比赛中获得前三 本校的棋类比 名的成绩或在镇级 赛中获得第 4 比赛中获得第 4—6 —6 名及以上.名.1,学生递 1,学生递交申 交申请报告.请报告.2,对申请 2,对申请进行 进行互相对弈, 互相对弈,取 50%通 取 50%通过.过.

审定 方法

七,预想成果 1.预计学生下棋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参加各级比赛都取得骄人的成绩,在 个人名次, 团体名次上都比往年要好.2.预计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培养了队员广泛 的兴趣爱好 和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坚毅顽强的心理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克服惰性,养 成良好的心理品 质.使原来懦弱, 自卑的学生由此走上乐观自信, 奋发自强之路, 得到良性转化.3.预计通过中国象棋的练习,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其它学 科成绩在不同程 度上有了提高.八,组织管理 课题组总负责人:陈蕾

课题组组长:沈素全 吴建明 课题组成员:全体中国象棋教师


5.分层合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五

关键词:增强自信   设计环节    培养 能力   创设机会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自生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在丰富的体验中各不相同,在机会多多中各得其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从高、中、低各类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类学生合理搭配,积极探索问题,以好生带后进生,共同研究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地改革和创新,但也认识到,分层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一些优等生会沾沾自喜,而一些学困生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对此,我对分层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研究,探索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培养和 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在数学学习领域中的差异,主要是优势智力类型的差异、原由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尤其在农村小学中有相当可观的“差生”群体。这些学生虽然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一样每天做着练习,表面上接受着平等的教育,但实际上由于所谓的差异,他们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所以这些学生是由于不平等的教学造成的,他们并不是差生,而是被教学冷落的学生。因此,实施分层合作教学这个有差异的教学,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各有其长”,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增强自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二、因课而异灵活设计教学环节。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方式,借鉴了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理论,创立了便于学生自学的“四位一体”编排方式,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模式借鉴。但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千课一律的模式化倾向。不论课的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都是“集体复习、分层施教、集体讲授、分层练习”四个步调进行。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因课而异,灵活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点。如:在学习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教材先安排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刚接触难度较大,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只有个别同学通过自学能推导出计算公式,这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渗透转化的思想,帮助学生总结推导过程,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最后让学生对应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在以后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时,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们只需稍加点拨,让学生想把三角形、梯形同样可以通过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解答,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形成课的面目不同,以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教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送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我们的教学都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扎实到位,切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如:在实施分层施教时,教师让好生对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学完后,让学生汇报试一试的做法,对的肯定,错的纠正,之后就完成“做一做”。这样非常重要的“学一学”这一环节就出现漏洞。学生只是看懂做法,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题思路及算理理解还不深,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这一方面我是由扶到放,由“点拨”到“自学”。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组织学生复习“分数应用题”,再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质疑问难,我再出示一些百分数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解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百分数的应用题的解法,也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的能力。

四、构建合理的课堂管理常规。

由于分层异步教学在课堂上分两层或三层进行,给信息反馈及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处理不当,教师就会手忙脚乱,以至课堂失控,学生“放羊”。因此,加强教师、学生的常规训练是分层异步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到: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参加,捕捉相关的教学信息,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同时要逐步培养学生做到:让学生会听,记住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嘴,没听清楚可请求别人再作解释;让学生会讲,即能围绕讨论的主题讲自己的想法,讲之前要先思考,要在肯定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讲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当别人提出不同想法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克服干扰,能动能静,井然有序。

五、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

分层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有些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公开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论课堂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进行合作,都按以下几步走: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看到热热闹闹的场面形成后,就认为起到效果了,于是草草收场,不管学生讨论的内容是否结束,也不管学生还有浓厚的讨论学习兴趣,前后不足5分钟,学生刚进入状态,教师就叫停,这样做,容易走过场,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把握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数学学习要求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来构建概念或验证结论,在操作验证时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动手操作中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操作的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30厘米、直径4厘米的圆柱体切成大、小相等的两份,表面积增加了多少?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每个小组都得出了两种切法:、竖切,并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我还在解题方法多样化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习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解法,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方法,倾听同伴的意见,达成共识。在意见分歧较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此时探究兴趣最浓,可以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引发思维碰撞。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能得到提高,并能培养学生虚心聆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者的角色,学困生成了听众。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到小组合作交流时,总会看到有几位学生坐在那儿不出声,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不发表任何意见,甚至做其他事情,似乎小组交流与他无关。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生中获得信息。这样大大阻碍了这些学生的发展、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特意安排这些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交流之际,优先让这些学生说一说,并教育其他学生,要尊重他们,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不随便插嘴或取笑他们。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让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大舞台。

综上所述,我认为,分层合作教学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必须加强各种变量的研究,从学情研究到课前辅导;从集中讲授到分层点拨,再到个别辅导、小组合作;从分类布置作业到分类检测,一直到分层评价,要使各环节协调使用,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使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完善。

6.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篇六

1.引言

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毕业生在高职院校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后获得一种工作技能,成为今后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熟练掌握英语,特别是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于高职生在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高职英语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便显得尤为重要。

2.高职生英语水平现状及原因分析

2.1.高职生生源问题导致英语水平基础差

笔者通过高职生的生源信息表了解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来自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教育水平比较落后,这些客观因素直接导致了高职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加上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初中阶段并未打好英语基础,造成他们英语语言基础薄弱,知识断层,进入高中后有学生希望提高英语成绩,但因基础偏差的原因,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

2.2.高职生学习英语的不良习惯现状

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和对学生的走访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高职生因为英语水平基础较差而无法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非常浅显的语句,并且发音错误、语法混乱、词汇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更是缺乏。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套用适当的句型进行交际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的培养目标适合高职学生,但高职生因为在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过多注重英语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他们心理转换的困难,学习英语仍然停留在背语法的阶段,认为诸如听力、对话、写作等部分的组成模块可有可无。因此,大部分高职生很难接受这样的培养目标,他们认为应该学习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而不是实用英语。他们往往把两者对立起来,而忽视了这两者的统一性,加之英语水平的普遍偏低,导致其自身在心理上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失去积极性。

3.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3.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

学习英语首先应该明白英语这门语言的实质。英语同样是一门语言,尽管英汉本身存在着很多差异,但高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可以对两种语言求同存异,反思汉语的学习方法,从

而应用于英语学习。很多高职生意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为大学英语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仅是为了考级考证需要,有许多高职生的英语成绩在入学时比较优秀,但在后来的学习中往往忽略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良好的英语基础不再存在,变得泯然众人矣。因此高职生首先需要在英语学习中转变思想,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我院将英语列为学生的必考科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重视英语学习的程度。

3.2.合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水平确定英语学习目标并确定相应的学习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学习英语上亦是如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自身的英语水平,发现自己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从而确定自身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是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的依据,同时也是教与学的方法论。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进行着自身的一套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及自身地不断学习,参考其它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善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逐步形成一套新的学习方法来逐步代替原有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

3.3.以课堂授课作为载体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采取课堂授课的方式。而课堂授课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高职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作为英语学习的载体,弥补自身基础薄弱、知识断层的现象,提升自身英语口语表达和应用的能力。高职生可以利用课堂一方面锻炼口语,另一方面提高交际能力。主动地参与和表达,不仅锻炼了口头的表达能力,更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外还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主动性。同时,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3.4.教师应注重高职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较多属于被动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的高职生在英语学习中仅限于课堂授课,课后很少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然而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时有很大的差别,有的高职生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却不知该如何入手,甚至只是一时热情,热度一过便将书籍束之高阁。因此高职生应该慢慢学会在老师的指引下,结合自身英语基础和学习条件,培养自学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循序渐进的实施。

3.5.注重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积累

英语学习渗透于平时的点点滴滴,因此平时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高职生可以通过听广播或课文磁带的方法,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模仿磁带中的发音,模仿能熟悉每个单词的发音,端正语音,在模仿中感觉自己的语音语调与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差距,及时纠正。注意培养晨读的习惯。另外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词汇和语法就好像一座建筑物需

要的砖石,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3.6.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高职生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相对较薄弱。学生的三步问好法(即-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I am fine,too.)比比皆是。高职生在以前并没有学会运用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在大学课堂上仍然像中学时代那样忙于听讲、记笔记,下课后忙于记单词、完成作业,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笔者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课堂大致分为课前表演、课堂讲授和习语归纳三大版块。课前表演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述自己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可以描述自己近期的所闻所见,同样可以跟自己的同学扮演对话。通过课前表演的版块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的转移到课堂上来,也为下面的课堂讲授版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课堂讲授版块主要是讲解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习语归纳版块则是将笔者收集的习语、常用语等的英语表达方法归纳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表达能力。4.结语

7.目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七

目标教学模式包括生成目标、解读目标、检测目标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划分为三个小环节。因而目标教学模式又称333目标教学模式。

一、生成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来生成具体课时的学习目标。生成目标部分划分为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师生确定三个环节进行。

1.组内讨论: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在小组内讨论具体课时的学习目标。

2.组间交流:各个学习小组提出各自的学习目标并在组间交流。

3. 师生确定: 师生共同确定课时学习目标及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的学习程度。即目标层级。( 教师适宜将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书写到黑板上,将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组织实施并有效落实到具体的知识学习之中。)

二、解读目标

按学习目标逐次解读。新课程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知识的探索与经历过程,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将解读目标部分划分为提出问题、探究学习、达成目标三个环节进行。

1. 提出问题。( 1) 问题提出原因。专家认为: “因为学校教育背景下, 学生面对的是大量的系统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单靠学生自发地阅读教材、 解答问题,就想达到三维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目标教学模式是以达成课时学习目标为核心的,并且从课改实践看,学生自发地阅读及解答问题也亦易使课堂讨论演变成无实际效果的形式讨论,而不能达成课时学习目标。因此,适合由教师设计并提出问题,目标学习明确,步骤探究清晰。用问题激发探究,以探究达成目标。( 2) 问题设计原则。1适当性原则。现行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儿童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把问题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与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即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空间,这个空间即“最近发展区”。2生活性原则。问题设计应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3趣味性原则。以问题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动机,学习动机影响学生识记效率与学习效果。有趣的问题会让学生调动其智慧和力量,集中注意力主动探究学习并可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4层级性原则。学习目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目标: 了解层级、理解层级、应用层级。 各个层级目标有其各自相应的层级要求。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的层级要求来设计问题,才能把握好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为探究问题做好铺垫,最后达成学习目标。5明确性原则。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明确的目标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可靠保证。

2. 探究学习。对于提出的问题,依据学习目标的层级要求,相应地采取个人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学习目标的了解层级适合采用学生个人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目标的理解与应用层级适合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进行巡视及策略分工。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学习活动程序清晰。 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的角色,并相应承担责任。达到组内协作,有效分工。

3. 达成目标。学生或小组代表对问题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达成学习目标。( 如学生总结归纳有困难或不完整,教师通过点拨引导与学生互动探讨来达成目标,完成解读学习目标。)

三、检测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对课时学习目标的层级要求,设计目标检测题。检测学生学习质量及达标程度,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策略。检测分为检查与测试。学习目标检查题在课堂进行,包括自主学习目标检查题与合作学习检查题两种。学习目标测试题由学生在课后进行。检测目标部分划分为自主学习目标检查、合作学习目标检查、学习目标综合测试三个环节进行。

1.自主学习目标检查

按课时学习目标层级设计自主学习目标检查题。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了解层级的学习情况。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

2.合作学习目标检查

按课时学习目标层级设计合作学习目标检查题。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与应用层级的学习情况。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完成。

3.学习目标综合测试

按课时学习目标层级要求设计学习目标综合测试题。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可事先印发,布置学习目标综合测试题时发放给学生。学习目标综合测试题既是知识的巩固提高,又是知识的拓展延伸。对于学生完成测试题的情况,教师应给予“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实施差异评价,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目标教学模式来源于课改探索与实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展并成长起来,使课改理念真正深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动机趋向明确,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目标教学模式取得了极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8.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八

【关键词】行动导向 白描课程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7-03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设计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分析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而完成教学目标。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就展开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讨论。目前,这种方法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界的主流发展趋势。

近年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紧跟全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步伐,坚持“分段递进、项目驱动、双能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的双核课程体系。在学校的带动下,各二级学院积极尝试先从专业课程开发着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或任务的完成使课堂学习与企业、社会需要接轨,稳步推进高职教育“双核协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白描课程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明确任务具体细节并逐级分解,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如白描课程,就是根据构建的学习情境,按照“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五个完整的行动序列进行教学的。

(一)重新设计学生学习之路

以往白描课程理论知识偏多,主要是纸张上的描绘表现形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老师普遍发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把传统的课堂做了“行动导向”式的调整,把讲的变成看的,把看的变成做的。从新设计学生学习之路,通过完成模拟的任务,使学生领悟白描专业知识、感悟设计思想,学会融汇贯通,并把它们用到真实的玉雕设计技能比赛或真实项目设计中去。如图1所示。

(二)重新开发课程

为了解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应等问题,玉雕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把握住职业教育改革的契机,在白描课程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实践。重新开发白描课程课程根据玉雕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岗位的技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秉承学习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任务完成学习内容,把白描基础与玉器设计专业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完成玉石(模型)上的白描设计与描绘玉器纹样设计的知识转换,最终实现学习内容真实化、学习情境岗位化,实现未来岗位的无缝对接。例如,通过一定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完成玉器模型纸上白描设计到玉石上绘制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白描的知识、技能、材料处理、制造工艺。

白描课程从内容的选取到课程内容的排序,根据玉器白描设计的特点,基于项目或任务来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境,以玉雕白描设计任务为载体,而且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来丰富课堂教学。三个学习情境难度从简单到复杂,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累积,最终使学生能掌握运用美学的设计原则设计、绘制出独具特色的玉器外形与白描纹样的专业技能。如图2所示。

二、以白描课程为例,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单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遵循行为导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而灵活变化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行动导向运用的教学方式不胜枚举。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在白描课程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根据白描课程的专业特色,我们总结出合适课程内容、紧贴专业特点、突显“让学习发生”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

(一)“走近大师”案例教学法

“走近大师”案例教学课堂教学设计贯彻“让学习发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沿着:找感觉——欣赏与交流——思考与探讨——示范与赏析——研究与体验,这一主线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终身发展。做到根据课程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合理采取启发、讨论、探究式、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语言、熟练的实操示范,轻松、愉快地完成原本枯燥的教学任务。

1.“走近大师”案例教学步骤

“走近大师”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主要有:介绍作品——分析作品——知识整理——临摹效仿——评价总结。如图3所示。

2.“走近大师”案例教学案例

下面是“走近大师”案例教学法在白描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表1所示。

(二)“学赛结合”模拟教学法

“学赛结合”模拟教学是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将玉器专业技能竞赛引入玉雕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堂实践,以模拟设计竞赛的训练进行专业教学,由学生自主复习和串联已有的知识,同时在模拟比赛中学习新的知识和寻求自身的兴趣点,具备市场观念、企业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从业时角色的进入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每年玉雕界有很多专业的赛事,如中国肇庆的青年玉雕技能设计大赛等,这些竟赛既反映了玉雕专业设计的先进水平,又引导了高职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对玉雕专业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在白描课程中尝试实施“学赛结合”模拟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设计组织、工艺程序、现场技术等方面得到训练。

1.“学赛结合”模拟教学过程

“学赛结合”模拟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有:教师设计技能大赛——学生知识、技能准备——现场模拟执行——效果评价。如图4所示。

“学赛结合”模拟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整个竞赛活动的完整性,是基于行动导向的一个教学过程。

2.“学赛结合”模拟教学案例

下面是“学赛结合”模拟教学法在白描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表2所示。

“学赛结合”模拟教学既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反映学生玉雕白描设计的水平,又符合高职在教学改革中强调注重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对玉雕专业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

白描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来完成教学活动。学习项目以任务导向,模拟的是学生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工作任务,强调将工作流程观念植根于学生脑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学生掌握知识和转换技能的过程:以项目带动教学,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全部工作过程,形成独具特点的课程组织形式、课堂授课形式、教学活动内容、作品考核评价等的教学革新。

1.“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步骤

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模块分为五个步骤:①确立项目任务;②制定方案;③实施方案;④检查评估;⑤成果展示。如图5所示。

2.“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案例

下面是“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在白描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表3所示。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对白描课程的影响与作用

(一)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指导者和主持人。教师从教学过程一开始的讲授者慢慢淡出,只控制玉雕白描设计的过程,不控制玉雕白描设计的内容,只控制玉雕白描创作的主题,不控制玉雕白描的设计效果。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玉雕设计人员岗位的项目任务训练其职业能力,通过独立完成真实的玉雕白描设计项目,把白描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形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而且随着学习情境的深入,知识能力难度逐渐增大,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如图6所示。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白描课程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白描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达到“培养流程生产化、教学方式任务化、学习过程自主化、技术头脑企业化”的目标,更加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双核协同”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行动导向教学”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2009.9

作者简介:

9.微格教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篇九

新(duanxinxyz)熊冠恒

李尧英

摘要:本文针对物理师范生开展教学技能训练进行了微格教学实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微格教学实验,理论,实践,探索

1.物理教学技能训练理论初探

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只有从物理基本教学技能开始,才可能使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训练效果。又考虑到教学技能训练是教师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着眼于教学技能对物理教师职业生涯的基础性和启后性。因此,我们在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大量分析后发现:物理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十五种基本教学技能:

⑴分析教材与确立教学目标技能; ⑵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技能; ⑶选择、运用教学媒体技能; ⑷课堂教学设计技能; ⑸激发学习兴趣技能; ⑹指导观察技能; ⑺指导自学技能; ⑻组织教学活动技能; ⑼实验操作技能; ⑽启发讲解技能; ⑾巩固教学技能;

⑿作业布置与批阅技能; ⒀教学评估技能; ⒁课外教学辅导技能; ⒂教学研究技能。

2.物理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技能有两个方面。其一为教学认知能力,它的内在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其二为教学行为操作技能,在其形成过程中,动作的配合和协调逐步简缩和默契。

上述两个方面的教学技能具有相对应的层次为:了解认识与模仿,有机联想与目标定向,有效迁移与条件反射。在物理教学技能训练中,对师范生提出过高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必须从了解认识教学和模仿教学行为开始,逐步达到一定的水平,才符合学生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3.物理基本教学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 3.1组织形式 3.1.1分组训练

先将教学班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个组每周至少拿出相当于4课时的业余时间训练,并按微格教学轮流扮演教师、学生角色进行施教与听课。

每次施教以单选基本训练为主。训练前教师把某项技能的主要内容、要求及训练方式向 1 学生布置,具体教学课题一般由教师指定,也允许学生自选课题。

施教者以该项技能为主进行微格教案的备课、课堂教学设计、施教,听课同学按该项技能要求进行反馈、切磋与评价,以修改教案重复施教。3.1.2大课集中检查

为了有效检查学生训练情况,每周集中大课一次,从每组中随机抽查1-2名学生,在大课上施教8-10分钟。这种训练使用的技能和教学内容一般是学生在分阶段分组中讲练过的,讲完后即由教师和同学给予评价。3.2技能训练的过程与方式

对大多数施教训练的基本教学技能,一般都按照如下的过程实施: 观看示范——>备课及课堂教学设计(书面)——>说课——>施教

在上述过程中技能训练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书面作业、说课和施教训练。

书面作业与平常“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教师再按要求评定”没有太大区别;施教训练实际上是指训练者扮演教师角色,其他同学扮演学生角色,共同组成进行教学。说课是师范生(或教师)以口头形式向同学(或同行)阐述某课题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活动安排等事项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师范生说课时间安排在备课及课堂设计与施教之间。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强化学生对备课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分、全面理解,使他们尽快掌握备课要求和课堂设计技术;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施教打下语言和心理基础。说课要在分组中进行,说课者也必须在讲台上说。教师对学生说课质量还要进行评定。

另外,说课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典型课题;

(2)评价时要加强现代教学思想的渗透;(3)务必挑选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4)教师巡回检查每次分组训练情况。

10.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篇十

当人类昂首步入21世纪的时候,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已悄然改变了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这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化社会使终身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未来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正是要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为目的,最终达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影响每个人智力发展的三种因素,特别是外在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个人发展和表现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进行改革,以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能力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就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实行走班制,学生能因材择学,学生拥有更多选择学习的机会,有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主攻方向,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再创造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价值所在。

(三)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

走班制就是在尊重独立人格,尊重人的复杂情感,尊重人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能紧紧地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生命个体的固有特点,体现了人类自身和谐发展的观点。

二、走班制教学的基本做法

(一)制定走班制教学的学习目标

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主动适应学习过程,学会获取信息,拓宽知识,发现、解决问题。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二)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以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培养目标。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中,我校选取了化学与体育学科进行走班实验;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任选课与研究性课程全部为走班制教学,包括《智能机器人》,《单片机工作原理》,《交际英语》等十余门。

其次,要有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这是走班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加强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研究意识及研究能力,促进个体专业发展与个性化形成的必由之路。走班制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校本科研的主题,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这一载体提供实践的主阵地。

第三、资源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它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化建设。我校在2000年易地搬迁重建成现代化的寄宿制学校之后在校内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已经达到了省内一流学校的水平,在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宿舍、食堂等不同的楼体,不同楼区设计成主题内容鲜明的科技长廊。教学楼设置的是诺贝尔获奖者及其成果的简介,让学生置身于当代科学的最前沿,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在智能机器人活动室,电工电路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手工制作室等活动室中,学生走出课堂重新找回自我,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实践天地中畅游,充分发挥着个人的创造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和自然资源做为硬件设施补充;信息化资源不容忽视,标准的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听音室,多媒体互动教室,直接上互联网进行教学正标志着人类进入21世纪学习的革命的到来。

软件系统建设则是注重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内涵的基础上,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做为学校的隐性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可以以此弥补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

总之,在实施走班制过程中,应使学生成为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并且提高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它的功能,使其与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三)建立走班制学习的管理机制

1、改进班级的管理工作是推进走班顺利进行的前提。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选配高素质的实验教师担任班主任,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职责、权利、工作程序以及与原固定班级班主任的分工,这样的教师不仅要能胜任走班的教学,还要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走班的班主任工作。此外全体走班教师要强化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意识,实施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职责。

2、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走班制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加强教学检查,提高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在自我和群体的不断反思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实验室管理,全天候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发现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入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加强校本培训,使教师自觉地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主动调整课程结构,端正教学态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追求教学效果,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学生,在面临被学生选择的激烈竞争中找准 自己的位置,延续自己的教育生命。

3、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使学生在形成合理化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促进个性化的发展。首先要下发课程计划包括本学期、本年级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注明必修和选修,每门选修课要配置选课指南。其次配备选课指导教师,在学生自己设计出学习计划的同时,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负责解答学生选课过程中的疑问;第三,课程选择后的确认要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反馈选课结果,填写确认书。如有变更需延时结业或改修,需向教务处备注变更。

4、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走班制实施的有利保障。采用学生学业成绩档案袋记录方式,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事实,包括学生活动、实验、制作、研讨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以发展有所提高,即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三、实施走班制教学的体会。

11.英语谚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十一

1英语谚语能帮助学生操练重要句型

在句型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英语谚语作例句,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例如,讲解句型“祈使句+and+陈述句”时可引入:Speak of angels,and youwill hear their wings。(说曹操曹操就到。)讲解句型“too…to…”时可引入One is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可见,运用含有所学句型的英语谚语作例句,比普通的例句更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和说服力,学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重要句型。

2英语谚语可用来巩固语法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与教材相关的语法知识,每天精选几句谚语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例如,在复习动词的——ing形式作定语修饰名词且与主语有逻辑关系时,可提供以下谚语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

Let sleeping dogs lie。别弄醒睡着的狗。(意为别惹是生非。)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意为转业不聚财。)

英语谚语中以no,none或nothing否定词起首的,有时是两个结构平行对仗,句式匀称。含有两个no结构的谚语,由于no的重复,语义很强,意为“没有……就没有,不……就不”。None和nothing表示完全否定,斩钉截铁,非此即彼,无余地。如:

No pains,no gains。不劳无获。

Nothing is to be done without reason。人无理性,一事无成。

None knows the weight of another’sburden。看人挑担不吃力。

3英语谚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增强阅读能力

谚语较一般语言知识在文化差异意识培养方面具有优越性。宗教作为谚语产生的一个来源,它必然包含了很多宗教思想和宗教教义。可以认为,认识谚语就认识了某种宗教的一小部分内容,也就部分地认识了目的语国家。例如,Too much curiosity lost Paradise/For-bidden fruit is the sweetest皆源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两人由于好奇心太重,偷吃禁果,结果被逐出伊甸园。通过学习大量谚语,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吸收,逐步提高英语语言素养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减少或消除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交际障碍,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利用谚语可帮助学生学习修辞法

不少谚语在修辞学上会使用对照拟人夸张比喻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对照。如:Aidle youth,a needy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拟人。如: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夸张。如:Money can make the marego。(有钱能使鬼推磨。)

明喻。如:There is no friend so faithfulas a good book。(书是最忠实的朋友。)

暗喻。如:A good tongue is a goodweapon。(伶牙利齿就是锐利武器。)

重复。如: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结局好一切都好。)

押韵。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doctor away。(一天一苹果,医生不找你。)

5在教学中利用英语谚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既成才又成人,我们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要时时处处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人格的塑造,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很多英语谚语可以引申出更深刻、更普遍的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它教人守德、惜时、为善和求真;劝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和勇于进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例如: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try。(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

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

12.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十二

一.根据时间, 合理划分阅读种类。很多同学抱怨时间紧, 没工夫进行连贯阅读, 我就把阅读分成两个种类。一是经典阅读, 把时间安排在寒暑假进行,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 并进而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看法。同时, 安排的内容尽量与学习实际相结合。比如必修三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 里面有一篇《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 在这一年的寒假, 我就布置学生在假期阅读《红楼梦》, 开学后上《林黛玉进贾府》, 学生们展现了各种各样的阅读视角,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学生在学习期间难以拿出大块时间阅读的情况, 我提出了第二种阅读方式:精品阅读。利用学生的边角余料时间, 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品短文, 让学生进行即时阅读, 既有效利用了时间, 又取得了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良好的阅读效果, 可谓一举两得。

二.根据阅读种类, 恰当提供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的合理利用, 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果。阅读的总原则是用“心”, 一个人在阅读时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体会到作者的酸甜苦辣的各种情感和种种精妙之处。无“心”的阅读知识浪费时间玷污书籍。此外, 根据两种阅读种类, 我分别进行了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经典类阅读, 强调从大处着眼, 小处落手。比如在指导《红楼梦》阅读时, 我给学生设定了几个阅读任务: (1) 分析并评价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 (2) 品评《红楼梦》的语言特色; (3) 谈谈你对《红楼梦》结构组合安排的理解; (4) 你是怎样认识《红楼梦》中大量的判词和书中人物创作的诗词的; (5)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6) 《红楼梦》的创作主旨, 你是怎样理解并评析的; (7) 你认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差别在哪里?并试着探究分析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等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从主题、人物、结构、语言、手法等各方面进行探究, , 避免了阅读的表面化。同时, 这种阅读在形成观点前肯定不能是一章一段的局部阅读, 必须是整体的通读, 但在形成观点后, 进行分析时, 又必须着眼于细节的描写, 才能论证有理有据。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宏大的阅读情怀和广阔的阅读视界, 又养成了他们从细微处推敲、严谨、踏实的作风。精品类阅读, 我以“主题阅读””的方式, 推行了三步精读法。所谓的“主题阅读”, 是根据阅读内容的各个方面, 确定一个较短时间 (一般是一到两周) 内的阅读任务, 进行集中高效的阅读。比如可根据主题, 设置“宁静”“创新”“和谐”等阅读模块, 也可根据内容, 设置“人物””“游记”“说理”等阅读模块, 还可根据特色, 设置“象征”“情景””“虚实”类的阅读单元, 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的层进式阅读体验中, 强化自己的感受, 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阅读感悟。在进行这类阅读时, 我推行了三步精读法。要求学生在阅读时, 至少读三遍, 每一遍都有自己的任务, , 并把这一阅读过程在阅读笔记中完整地体现出来。第一遍, 要求读完后, , 能简单复述写了个什么任务, 或记了个什么事件, 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内容;第二遍, 要求能梳理出文章的思路结构, 并根据思路准确把握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第三遍, 要求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语言、结构、艺术手法、重点词句进行个性化的评析, 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结合阅读进程, 及时展示阅读成就。思想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阅读体验更是如此, 既是展示阅读成效, 既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一种表彰, 也是为他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出更多绚烂的火花。展示阅读成效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时以黑板报的形式予以静态展示, 有时以阅读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动态交流, 有时还运用阅读竞赛的方式激起学生下一轮阅读的热情。总之, 只要能达成效果, 方式可灵活多变。

1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篇十三

—以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为例

陆静霞

(南京农业大学 工学院,南京

2100

31摘要: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介绍,具体讲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及 过程,并给出具体实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 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教育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评论;数字电路实验;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6

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604—0218—02

0

引言

数字电路是电子信息类、通信类、计算机类等 专业的必修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每个 学校都会安排一定的实验学时计划。数字电路实验 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 果,大部分学校在数字电路实验的安排中主要以验 证性实验为主。在数字电路实验课程的建设中,南 京农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尝试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实施数字电路的实验教学,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数 字电路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 也使实验课集验证、综合、开发于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教 学效果。2003年,该课程通过了南京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的立 项评审。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即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 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着重于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任务驱动是 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 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把教学任务设计成一 个或多个具体的、与实际相关联的技术支持点,从 而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技术实现,有利于学 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创新能力。

2实施方案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一般采用“分析-查阅-实施-评判-修改”5个过程。通过学生自学, 借助自身的创造力,发挥各自潜能,完成指定的任 务。教师一般只给任务书而不提供指导书,否则就 失去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1 分析。通过学生对所接受的任务进行具体 分析,掌握任务所涉及的内容、所需知识要点和难 点、解决任务的大致步骤及方案等。这是学生对任 务进行了解的过程。

(2 查阅。学生根据所接受的任务广泛地查阅 资料。学生可以借助图书资料,也可以借助网络, 旨在借鉴其他人的思路和想法,为完成任务积累经 验,避免大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到与任务 相关的元器件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是学生完成任务 的前期重要过程。

(3 实施。学生对所接受的任务经过分析、查 阅,提出具体的方案并付之于实施。这是 5个过程 中最重要的过程, 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否付诸实 践 , 其设计正确与否, 都只有通过任务的实施来最终加以验证。这个过程 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提高和 开发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

(4 评判。这是教师对学生所完成任务的评价 过程。学生将任务的完成情况展示给教师,教师针 对学生的成果给出细致的评判, 指出哪些方面可取, 哪些方面需

要改进, 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学生通 过这一过程不但了解了自己的任务完成等级,而且 通过教师的评判讲解也感觉受益匪浅。

收 稿 日 期 :2005-07-19

作 者 简 介 :陆 静 霞(1969-, 女 , 江 苏 靖 江 人 , 讲 师 , 在 读 硕 士 ,(E-mail lujingxia@pk.njau.edu.cn。

(5 修改。经过教师的评判,学生对方案中出 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学生在总结修改中得 到提高,也使任务的完成达到最佳效果。

3数字电路实验教学的任务法举例

任务驱动法布置的实验任务应尽量包含多种设 计任务选择,并要求 具有典型性。这样既有助于学 生比较权衡, 在比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又 能 体 现 出 教 师 的 引 导 作 用 和 学 生 创 造 的 主 题 地 位。下面以具体实例 —智力竞赛抢答器逻辑电路设 计来介绍任务法的实施方法。

设计任务为智力竞赛抢答器。具体要求:智力 竞赛时分成若干组,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分必答和抢 答两种,必答有时间限制,超时要警 告。回答问题 正确与否由主持人判别加分还是减分,成绩评定结 果要用电子装置显示。抢答时,要判定哪组优先, 并予以批示和鸣叫。

(1 分析。学生拿到任务题后,会积极踊跃思 考,充分发挥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然后提出很多 种方案,并得出设计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难点。知 识点为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定时、显示;难点 为抢答时要判定哪组优先,所以必须有差别选组控 制电路。

(2 查阅。分析了实验任务后,学生分头去查 阅资料,包括无抖动开关原理、十进制计分电路、数码管、译码显示、集成加/减计数器等,学生也可 上网查阅相关产品及其性能价格比,并能对设计任 务有一个大概的思路,画出设计流程图,列出所需 元器件的类别。

(3 实施。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开始具体 的制作,主要包括搭制电路、设计线路板、购买元

器件,借仪器仪表。当然,实验室应尽量给学生提

供所需设备,并培养学生用电安全意识。

(4 评判。对学生设计出的电路,教师应给予 启发性的提示及判断。例如,在选择 类别选组的实 现方法时,学生大都用触发器和组合电路完成,其 实也可用 MC14599来实现,或建议学生用计算机仿 真技术来实现一些电路。

(5 修改。实验线路设计完成后,学生会发现 实现不了设计要求,这时他们会反复琢磨电路、验 证理论知识、不断修改。当反复的思考过程结束后, 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了强化。

4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从教的角度来看,改 变了原来单调的授课方式,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 积极性,激发了创新意识,电气工程系采用该方法 后,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以前;从学的角度来看,通 过“分析-查阅-实施-评判-修改”5个过程,学 生经历了 “茫然-参考-实践-博闻-创新” 的训练 过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注意任务的整体性、适当性、可操作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陆 静 霞.电 路 与 电 子 技 术 实 验 教 程 [M].北京 :中 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

旬,金正理.“任务驱动”在提高大学生主体 地 位 教 学 中 的 优 势 和 实 施 [J].杭 州 电 子 工 业 学 院 学报,2001,21(2:25-27.[3]

于 复 生, 张

14.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十四

[摘要]会计模拟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加深理解会计理论,提高会计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里以一个企业、一个周期的代表性会计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薄、报表及其相应的核算工具,模仿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形式。模拟实验方式与校外实习方式比较,具有经济、省时以及便于对实习内容按教学要求进行再加工、再设计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会计模拟实验教学重要性和实践性及教学的现状,提出加强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路,模拟实验采用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并存及综合实训,取得较好的实效。

[关键词]会计;模拟实验;综合实训

[作者简介]王萍,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陕西 俺看,72500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162-0002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是在学生学完有关专业课以后,在学校会计实验室仿真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的制定,到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会计实验。目前各高校都开展了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安康学院也建立了会计实验室并作了大量的探索,采用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并存,之后采用综合实训的方法,取得较好的实效。

一、会计模拟实验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一)会计模拟实验产生的背景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与校外学习相比,会计模拟实验有着较大的优势,校外实习中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校内模拟实训中较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使得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现实地位。

(二)会计模拟实验的现状

1.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目前,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对实践性教学的规定一般很笼统,实践性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方法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课时安排较少,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随意性很大。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常常是给学生一套企业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动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涉及的内容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只是培养学员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员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能力。

2.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业务单一

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大多是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而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因此,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房地产、施工企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

3.指导实验的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指导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与理财的政策,具备较高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但是大部分会计学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大多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欠缺。导致即便有丰富的实训材料,但因对涉及股份公司的很多业务不熟悉,致使综合性的业务处理教学不能完成。

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现实意义

(一)会计模拟实验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实习经费的普遍不足、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时间性特点等因素,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在模拟环境中,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学生通过实验,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校外实习中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校内组织会计模拟实验就能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实现。

(二)会计模拟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会计模拟实验是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再依据其生产活动自身的规律与特点,结合市场经济环境产生的财务关系,全面地设计该模拟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模拟实验,由学生主动地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三、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手工操作实验

手工操作实验应贯穿整个专业建设,灵活性很强,可随每门课程开设,也可单独开设,其优点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专业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可设置手工分步模拟实验和手工综合模拟实验。

1.分步模拟实验

分步模拟实验是以理论课程的每一章节为实验单元,按理论教学进度组织实验。采取单人全过程实验,即要求每个参加实验的学生,必须把经济业务按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独立地操作一遍,最终把证、账资料装订成册,写出分析评价报告。实验时间的安排主要是随每门理论课开设同步,单项实验内容简单,无须分岗。

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开展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业务,初步了解和掌握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又如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可涉及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结算和分配等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及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方法。

2.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一般在学完《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后就可组织开设。手工操作实验主要是选用一家工业企业的12月份实际业务的原始凭证为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内容。其具体实验目的和内容如下: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正确建立总账、明细账,将各账户余额登记正确;核算发生日的经济业务,正确填制记账凭证,正确登记日记账及明细账;根据发生日的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并进行期末结账、装订凭证;根据总账及明细账、决算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会计知识。通过各业务岗位的具体业务和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实验过程能够正常进行和达到掌握手工操作处理会计业务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3人为1小组分别担任出纳、会计、主管角色,每个小组成员轮岗一次,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监督,减少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二)与电算化相结合的综合模拟实训

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选择通用的财务软件,采

用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行业除工业、商业外,还应设置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事业单位、饮食服务业等,开辟若干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环境,进行全套经济业务的核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审计等实训,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从而适应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具体由学生先手工操作取得会计资料然后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并将结果相互印证。电算化会计以记账凭证作为基本处理依据,其主要内容有:输入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明细账和日记账;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开设并登记总分类账户;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会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流程,了解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关系,注意与手工操作实验的衔接。在完成核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该公司的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获利能力等财务情况作出分析,写出公司的财务报告。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核算资料,开展互相审计,最后写出审计报告。这样通过核算、分析、审计等方面的模拟实训,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努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对今后工作的适应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不同的会计工作环境。最终达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目的。

(三)加强实验教材建设,资料内容应能系统、完整地反映实验目的

《基础会计学》课程实践资料:

准备大量的原始凭证,特别是各种外来的普通发票,增值税发票,银行的各种传票、收据,按照财政部会计核算的规范,训练学生对各种凭证的填制,审核其真假,以及对这些原始凭证的保管及传递方法和程序,使学生走上出纳岗位时能马上适应工作。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资料:采用一套完整的会计模拟资料,重点放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方法,各要素的计量、记录和报告上。

《成本会计》课程实践资料:主要是典型企业成本核算的案例教学和成本核算的模拟练习及组织学生成本核算的实际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资料: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掌握财务分析、预测、决策、审查及效益分析和电算化,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好基础。

实验教材的质量是制约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材建设上应注意:实验材料企业的选择应选择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事业单位、饮食服务业等会计机构健全、内部控制良好、业务处理规范、核算资料完整的单位为原型,还应适当增加企业历史资料、市场信息资料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目前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的实验教师严重缺乏,要选择既有深厚会计理论功底、懂计算机应用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还要有高度敬业精神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实验指导教师。组织他们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调研和学习,充实提高,以适应实验工作的要求。鼓励中青年教师在业务上不断深造,以业余进修为主、脱产学习为辅,有条件的要定期到相关高校深造。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争取成为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以提高教师的阅历和实践知识。这样对提高业务能力有好处,而且也利于提高会计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

(五)聘请各行业会计实践工作能手、注册会计师进入课堂

定期邀请专家作会计学科发展动态的学术报告,随时关注会计工作发展动态。选择一些经济业务全面、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工作能手走进课堂,可直接教授学生,也可与学生互相交流,将他们的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5.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仍是主流学制, 与其它专业相比, 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技术性、复杂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 其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临床见习、专业实习、课外实践和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等各个环节, 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具有多环节、多层次、长周期、较分散的特点。随着《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的引入和实施, 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 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 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己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 国内众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在大力推进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建立临床“床边教学”模式, 设置“三早”实践课程, 尝试建立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技能中心, 设立模拟诊室、病房, 配备现代化教学模型、医学模特 (SP病人) 等。在教学上综合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PBL) 、客观结构临床考试 (OSCE) 、多站考试 (MSE) 等方法。但受原有几十年传统模式的束缚, 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以“学科为中心”模式的影响, 课程体系设计中重理论、轻应用,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 实践教学体系单一, 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实践教学长期从属于相对独立的理论课且课程实验间缺乏交叉融合,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小, 实验项目内容设计的综合性、创新性方面体现不足, 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还不完善等。因此, 只有进一步深化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 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才能适应当今临床医学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达到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实践

1.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课程实验、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 彼此相对独立, 相互分离, 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我们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表1) 。形成以突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为目的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点。

(1) 整合构建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医学基础技能实验改革的要点是突破传统的基础医学以各门课程各自开设实验的相互隔离模式, 将原有按学科的实验教学资源从所属课程分离出来, 按学科性质 (形态、机能、分子、病原等) 开展纵向或横向的有机整合, 并独立设置课程, 使实验教学课程化。全部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整合为五门实验课程, 即医学大体形态实验学 (整合原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 、医学显微形态实验学 (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整合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 、医学机能实验学 (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教学内容) 、生物分子检测与分析实验学 (整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 、病原生物实验学 (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技能实验部分则整合为两门独立的实验课程, 即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学基础和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整合成临床基本技能实验学, 而把原来分散在其它学科中的心电图、实验室诊断和医学影像如X线、超声、CT、MRI诊断等相关内容整合为临床辅助技能实验学。通过实验课程的整合和独立, 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 又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突出了实践和创新的原则, 形成了完整的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 (2)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实践教学之中, 有序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研, 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一是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融合改革中, 加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重, 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机能学实验和分子医学实验中引入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科研性质的综合训练, 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 (自行查阅资料, 自拟实验方案, 组织开题报告, 提交实验报告等) , 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二是依托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校级开放性实验, 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论文撰写, 把科学研究的训练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加强床边教学, 改革实习模式。临床课间见习 (床边教学) , 是培养学生疾病认症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实施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临床思维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即采用CBL (案例教学) 或PBL (问题教学) 为主的方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查体认症, 然后教师结合病例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集中分析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 学生完成见习报告,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针对近年来学生临床实习与考研准备、就业应聘发生较大冲突的矛盾, 我们在教学计划中整体上将临床实习时间提前 (第八学期即进入临床教学医院实习) 并将临床实习分为通科实习和选科实习两部分。临床通科实习, 即临床轮转实习, 共计42周, 通过系统全面的临床各科轮转实习, 使学生受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 初步具备独立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 全部学生必须按实习大纲要求完成;通科实习结束后, 安排6周临床选科实习, 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临床学科强化专科技能培养。 (4) 完善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体系。临床技能是医学生最基本的技能, 临床能力不只是单纯考评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而是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我们进行了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的改革, 强调综合测试应以考察临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测试方式采取试卷笔试、床边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临床实习出科考试, 主要进行临床技能床边测试, 考核问诊、查体、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临床实习中期考核, 主要进行医德医风考核和临床病例分析笔试;三是实习结束综合考试, 由毕业前临床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组成, 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临床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采取多站考试形式, 包括SP考站和和计算机模拟考站, 主要考核毕业生的临床基本技能 (如体格检查和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和临床辅助技能 (如心电图和各种影像检查图片的判读以及常用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 。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贯穿于整个实习教学环节, 成为了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大的促进了临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也为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从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目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以及主要改革实践和创新要点等方面, 介绍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情况。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整合性实验课程, 实施创新教育实践, 加强综合能力测试等, 使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改革要求。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实践,改革

参考文献

[1]刘铁滨, 梁维君, 邓文艳, 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2) :226-228.

[2]雷丹琼, 林建荣, 胡岗.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0) :53-54.

上一篇:高考理综II卷化学试题总体评价下一篇: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