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一
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落实劳动保障各项政策。同时积极做好再就业服务和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续保工作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工作,充分发挥劳动保障职能作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镇劳动保障的各项工作。
一、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今年,我镇继续在便民服务大厅安排专人为失业、无业、新毕业高校毕业未就业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受理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1、今年办理城镇户籍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1685人,失业登记1742人,就业登记1393人,就业困难对象认定1509人;
2、受理部分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000余人(此工作2016年3月底结束,目前还在受理中),3、申报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保障、治安协管、交通协管、残疾专职、网格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841297元
4、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80人,经调查、审核,符合条件人员6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金额586万元;
5、指导高校毕业生14人申报了创业补贴,6、组织城乡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参加就业创业培训3期,共261人。
7、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更新2834人(新增2416人,指标变更35人,超龄删除383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二、社会保险工作扎实有效
1、今年,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参保、续保2.7万余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6198人(其中新参保544人,续保10136人,待遇领取人员5518人),对2011--2014年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10419名缴费人员进行了银行代扣账户录入,办理因参加失地农民社保、死亡、户口迁出等退保147人;
3、协助社保局对辖区内居住在各社区、村的12351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了生存认证,同时对企业退休人员死亡核查登记16人,异地退休人员资格审查24人。
2015年,镇扶贫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办有力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之北,丰乐河南岸,206国道穿境达8.5公里,351省道穿境过6公里,辖13个村(街),人口2.9万人,是典型的圩畈区。我镇建档立卡扶贫户453户732人,四圩、枣林两村是全镇重点贫困村,并下派两名扶贫工作队员,一名来自县招投标局,一名来自市中医院。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调整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组织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发挥村监督委员会作用,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增加贫困村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四圩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建立钢构厂房出租,年租金4.5万元;枣林村因地制宜,通过入股方式,把资金投入XX县久富田公司,年利不少于3万元。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根据本村特点,利用小额扶贫信贷,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已有河东村河坝组万家勤、街道安二组郭万定等,利用原村民组的塘,结合水利局挖当家塘机遇,进行承包养鱼。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积极推荐有劳动力的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15年我镇共转移贫困劳动力126人,人均增收950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15年我镇枣林村在帮扶单位市中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为帮扶村修了通组水泥路4.5公里,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因为多数贫困户是低保户、五保户和因病导致贫困户,对这些户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帮扶和救助,五保户尽量动员他们入住敬老院;低保户列为全镇重点救助对象;因病致贫户,在城乡医疗救助、大病保险上给予倾斜,让这些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有保障,子女上学不愁,患病治疗能就治。2015年,区编办双拥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为原则,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结合市志办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双拥创建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市志办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切实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利益的大事来抓,把双拥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双拥工作的统筹协调。由党组书记、市志办主任担任组长,市志办副主任任第一副组长,办公室、人事科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员,任命一位联络员。就双拥工作的部署与开展,制定了2015年双拥工作计划,以指导全年双拥工作,制定了《XX市地方志办公室双拥工作制度》,使双拥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实施计划更加具体,保障措施完善。
二、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双拥和国防教育活动,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做到双拥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1、抓好双拥制度建设,确保了有关制度上墙,制定了适合本单位的双拥和国防教育制度,巩固、维护双拥宣传阵地,专设了双拥知识宣传栏,进一步帮助提升了单位双拥知识知晓率,使得本办双拥知识知晓率平均值达到了85%。
2、进一步做好宣传造势工作,主要场所张贴了双拥宣传标语,制定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计划和安排,积极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3、在“七一”期间,区编办支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章广镇皇甫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教育党员干部牢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勿忘国耻,奋发图强。4、7月28日下午,XX区编办和区总工会主要领导来到驻本区的XX市武警支队直属中队慰问武警官兵,提前送去“八一”祝福和节日慰问金5000元。编办领导代表单位向他们积极参与国防建设、抢险救灾、防恐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感谢。通过共建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5、为军队转业干部做好安置工作,并为军队干部随调家属做好安置接受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三、双拥活动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双拥工作有序开展
切实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开展军民共建工作的立足点,把为部队办好事、办实事当作共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做到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注重实效,共建内容健康,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活动。在元旦、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前夕,及时组织走访慰问共建部队的官兵、革命功臣、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等。同时,通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联谊会和组织有关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军地之间的交流,密切军民关系。2015年即将结束,虽然我们在军民共建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仍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提高做好双拥工作的主动性。加大军民共建工作力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作内涵,向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区编办军民共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高标定位,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人才结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力推进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人事管理
1.公务员管理。完成2014公务员考核备案和年报统计、完成2015年62名公务员招录工作及调任人员的登记工作。组织开展公务员、参公人员参加网络培训工作。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的初审。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完成2015年61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录用工作和“双选”引进21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
3.人才管理。公开招募11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我县工作。完成127名优秀紧缺人才2014考核工作。接收毕业生报到的人数为668名,接收档案989份,整理档案8924份,毕业生档案归档132份(补收),转出档案234份,办理毕业生人事代理85人,办理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100人。
4.工资福利。完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调整审批工作。完成全县机关公务员津贴调整审批工作。5.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继续抓好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维稳工作,加强宣传国家政策做好军转干部的思想工作,开展了春节及“八一”慰问活动。对全县15名企业军转干部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15000元。完成2015年退休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调整,向11位军转干部发放生活补助费143695元,为全部的企业军转干部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从而保持企业军转干部队伍的稳定。
(二)社会保险
1.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51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5.7%;养老保险预计基金征缴10823万元。
2.失业保险参保820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2%;失业保险基金征缴726.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68.9%。
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326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51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
4.工伤保险参保154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工伤保险基金征缴370万元。5.生育保险参保1398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4.6%;生育保险基金预计征缴251万元。
6.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1244.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14.6%。
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参续保164800人,征缴到位金额为1120万元,发放49193人,5302万元,其中离任村干发放金额为209.6万元,发放率100%。
(三)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7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3.7%。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外)就业新增人数450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1%;城镇登记失业率3.1%,控制在市下达任务3.5%以内。职业资格证书核发341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70.6%。
(四)人才队伍建设。新增高技能人才18人,占全年任务的120%。
(五)劳动关系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立案2件,结案2件;调解105件,涉及人数3131人,涉及金额2463万元;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53万元,退还986万元,结余3028万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立案53件,结案51件,结案率96.2%。
(六)工伤认定工作。全年申请工伤认定人数30人,不予受理0人,认定为工伤30人。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管理,细化职责,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年初,局党组将各项目标任务进行逐一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责任明确、措施有力、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按月组织召开工作例会,总结工作情况,超前谋划和研究重点、难点工作。同时实行通报制度。通过加强对目标任务的管理和跟踪,确保了目标任务的稳步推进和提前超额完成,也保证了各项便民、利民、惠民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贯彻落实。
(二)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大社会保险巩固和扩面工作力度,积极改进社保扩面手段和方法,深入基层、企业,扩大了社保宣传面和覆盖面,保证“五险”得到巩固和发展。二是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加强养老保险内控制度建设。三是对纳入社会化管理的离退休人员进行生存认证,切实加强对参保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杜绝冒领养老金行为的发生;四是加大社会保险金征缴力度。五是坚持做到社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县社会保险费按时足额发放率、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六是始终严格执行专项基金及财务管理各项规定,基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开展社保基金、再就业基金自查工作,确保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三)开展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工作,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局加大了劳动监察执法和劳动仲裁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活动;二是不断强化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和年审工作。根据自治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非法用工检查”、“用工单位遵守劳动合法情况专项检查”等专项检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认真做好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工作。对劳动者投诉上访案件严肃认真查处,做到接案一起,受理一起,结案一起。四是做好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处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舆论先行,措施跟进,大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年初印制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与宣传牌、上街设点宣传、电视滚动播放、晚会前宣传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零距离”宣传《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意识。
(五)加强就业服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扎实开展2015年“再就业援助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扎实开展“再就业援助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提供及时的公益性岗位援助,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走访、慰问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地无业农民等困难群众,为他们送温暖,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同时,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组织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业。五是拓宽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在搞好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搜集用工信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尽可能地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如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对接,争取务工岗位;在本县工业园区等企业挖掘新的就业岗位;利用国家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狠抓各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多形式,广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二是鼓励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再就业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新的岗位。三是认真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扎实开展“再就业援助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提供及时的公益性岗位援助,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走访、慰问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地无业农民等困难群众,为他们送温暖,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同时,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
(七)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帮助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一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劳动者自身的要求,加大特色培训力度,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培训补贴及鉴定补贴逐年大幅增加。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市场需求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结构,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品牌培训”,积极落实培训补贴,努力提高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三是春节后,在全县10个乡镇35个村举办35场“春风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充分满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创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用工需要。四是开展有针对性地创业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业。五是免费对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培训,今年从外地聘请有创业能力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来我县进行创业能力培训。六是在全县范围开展“123”工程项目,动态更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返乡创业人员信息库、创业项目信息库。
三、工作亮点
(一)成功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活动。为服务2015年春节前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创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用工需要,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县各乡镇、社区成功开展了县2015年“春风行动”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送政策、送岗位下乡到村,在全县10个乡镇34个村举办了35场招聘会,深圳、南宁等区内外52家企业进场招聘,面向求职者提供1.1万个就业岗位,达成用工意向1762人。我们还通过招聘会准确采集外出务工人员求职需求和全面宣传就业服务政策,扩大春风行动的影响和效果。
(二)“三转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转变“事后调处”为“事前预防”。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咨询力度,增强用工企业和农民工权益意识;推行简化文本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二是转变“突击监察”为“常态监控”。加大日常巡视检查力度和覆盖面;推进我县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使监察常态化。三是大力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调整充实劳动仲裁员,引进法学硕士生,提升仲裁办案水平。简化受理立案程序,畅通“快调、快审、快立、快结”的服务农民工仲裁“绿色通道”,减少农民工维权成本。
(三)建立农民工创业服务导师队伍。为帮助创业农民工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我们通过公开选拔,建立了由47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服务导师队伍,为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提供专业的创业咨询服务工作。导师队伍为创业者提供经营管理、法规政策、信贷融资、工商财税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使创业者进一步掌握创业必备的相关知识,了解扶持政策,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我们建立农民工创业项目数据库,收集72个创业项目,其中有18个入围市级项目库。通过导师队伍对创业人员制定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论证和评审,对组织开发和征集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审查,并向社会推广。
(四)绩效考评连续四年获得同类一等。2014,我们按照上级部门对绩效考评工作的总体要求,紧扣目标管理、效能建设和工作创新等绩效考评重点,强化组织领导,硬化工作举措,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绩效考评指标任务,有力推动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得到全部县直单位绩效考评总分第一的好成绩。2011年来,我局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积极探索人社事业新发展,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连续四年被评为社会发展类单位一等奖单位。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群众对社会保险的期望与现行政策有一定差距,导致群众参保积极性不高,扩面征缴难度加大。
(二)人才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和任务需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最大限度的激发现有人才发挥作用仍需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三)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引发群体矛盾的因素增多,处理难度加大,而执法力量装备、经费不足,使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四)乡镇劳动保障所不能完全达到“六到位”的要求,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多是兼职,且流动性大,未能发挥应有职能。
(五)农村劳动力学技能的意识不强,让他们抽出时间来学习技能都不情愿,从而增加了组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难度。
五、2016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以民生为根本,千方百计稳定就业。认真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类群体就业,健全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制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积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鼓励城乡劳动力自主创业。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完成小额贷款担保任务。进一步抓好就业和创业培训。
(二)坚持以全覆盖为目标,加快社保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全县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新突破;二是继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特别是新农保工作要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三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进行专项检查,完善社会保险内控检查评估办法,落实信息披露、内部审计等各项制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营。
(三)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等渠道,有计划地引进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着力抓好各类人才的就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对新引进的紧缺专业人才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引进的紧缺人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依法办事意识,确保他们转换角色,到位后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引进高层次专家和人才工作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实践基地计划工程,积极引进多层次发展人才。
(五)坚持以稳定为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二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三是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快劳动监察信息化管理建设,实现县、乡(镇)监控网络对接,健全与综治、公安、工会、司法等部门的维稳联动机制。完善重大劳动纠纷应急和预警机制。加大仲裁机构和人员建设力度,提升仲裁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完善信访制度,设立便捷途径,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六)加强农民工服务工作。依托现有的就业服务公共平台建立健全农民工综合服务窗口,并纵深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公共服务。继续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
(七)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培训、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相关政策。结合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大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2.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二
近年来, 眉县财政局始终坚持把乡镇财政作为保障基层政权运转、履行各项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 把加强乡镇财政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五个一”要求, 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综合改革, 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 充分发挥了乡镇财政在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为促进眉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坚持综合服务“一厅式”办公。按照“一厅式办公、级次式审核、柜组式作业、规范化服务”的运作模式, 先后在9个财政所建成了综合服务大厅, 设立了财政资金专管、惠农资金发放、乡镇会计核算、农村财务核算、农业“两税”征管等服务窗口。二是坚持涉农资金“一折通”发放。率先在全省首家实行了粮食补贴银行代发, 同时坚持每年年初对各乡镇农户基本信息、土地变动等情况进行全面核实, 及时补充和完善全县6.9万户农民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数据库, 为各类惠农补贴资金准确无误发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坚持财政资金“一条龙”监管。建立了财政资金公开公示、跟踪问效等五项机制, 完善了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结算办法等十项制度, 建立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监督“一条龙”的监管机制, 充分发挥了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的优势。四是坚持两个中心“一碗水”核算。从2004年起, 建立了乡镇会计核算中心, 对乡镇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全部实行集中纳管;成立了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受村民组织委托代管村组财务, 彻底扭转了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五是坚持农业两税“一体化”征管。每年安排乡镇财政对应缴未缴的“两税”和涉税单位、个人的税源进行全面摸排, 详细核查登记, 建立年度“两税”征收税源数据库, 为农业“两税”的征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3.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就业工作研究 篇三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就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重要位置,作为党执政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发展和提升[1]。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不仅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工作理念、社会视野与时代背景。用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
1.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我们离和谐社会的距离
1.1 就业岗位不足,“供”与“求”存在结构矛盾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这种优质稀缺的人力资源逐渐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很大程度上受一定时期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毕业生的数量增幅却远远超过了同期经济发展速度,导致社会总需求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就业岗位不足,“供”与“求”存在结构矛盾,这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1.2 高等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的矛盾,主要表现:一是学科和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称,在开办专业和招生时不是首先考虑社会需求,使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二是高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不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三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充分,学校对就业工作认识不够,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就业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就业工作难度。
1.3 毕业生自身存在着竞争力不足、就业观念陈旧等问题
近年来,由于大学招生数量不断扩大,毕业生素质也参差不齐。知识技能准备不充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尤其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问题,致使就业竞争力不强,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同时,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导致就业“高不成,低不就”。
2.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为构建和谐社会头等大事来抓
2.1 深化变革,调整结构,努力构建和谐的就业环境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政府要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要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打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束缚,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和边远地区、艰苦地区就业。同时加强对人才市场宏观调控力度,完善人才市场。
2.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努力构建和谐的就业基础
以市场和社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核心。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间的鸿沟,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改革教学环节,突出实践性、操作性,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建立长效机制[2]。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大学生教育,使每一个大学生从大一入学时就了解与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四年的不断认识和完善,逐渐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
2.3 大学生要及时改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要求,构建和谐的就业观念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下,大学毕业生必须降低就业期望值,转变在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要在劳动力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能盲目攀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积极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国家建设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3.我校在就业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本科院校前列,同时获得浙江教育厅颁发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称号。
3.1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机制创新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机制创新是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较好成果的前提。学校每年都召开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暨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大会,院长到会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在分析我校就业工作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之后,我校每年陆续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就业工作分析会”等,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下属学院院长、书记、副书记等参加会议研究就业工作,坚持了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增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达成了全力以赴、全员参与,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共识,为较好就业成绩的取得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在提出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的同时,积极创新就业工作机制。学校明确提出将各下属学院的就业情况作为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各下属学院的下一年度的招生规模和招生计划相挂钩;此外,还在岗位聘任工作中专门设立了教书育人岗,让就业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可以遴选更高一级的岗位或优先聘任。这些措施大大鼓励了各下属学院及教师的积极性。
3.2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拓展空间,积极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不断的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加强与地方常设性毕业生就业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的联系,建立人才就业基地,建立就业渠道的长效机制。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我校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对来我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热情相迎,提供优质服务。在每年开设大型师范类、非师范类、综合人才招聘会的同时,创新地开设招聘形式灵活、针对性强、成功率高的周三小型招聘会,专业专场招聘会等,吸引了许多学生参加,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也组织毕业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招聘活动月、全省人才交流大会、兄弟学院的大型招聘会。
3.3 力求实效,注重创新,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我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过程中,力求实效,注重创新、从“点、线、面”开展指导。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纳入了学校“两课”教学当中,并结合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实现了就业指导的常规化,同时吸引了许多“两课”教学的专家教授研究就业工作,有机地将思想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就业指导涵盖大一到大四,内容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思想教育与学业设计、择业观教育及就业技能训练、政策指导及就业角色准备等,使毕业生对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大众化”就业有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择业定位比较适合当前就业形势。
3.4 建立就业工作与教学计划修订、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机制
学校每年都根据各专业就业情况、市场需求情况等,把这些信息反馈到招生、教学单位,以此作为修订教学计划,制订招生计划,进行专业设置、结构调整,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参考依据,实现了招生、培养、投人、就业良性互动的机制。
3.5 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畅通信息渠道
就业信息化建设能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扩大就业市场。我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在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开展了一些工作:建立了新版就业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与中国移动公司联系,建立了手机群发系统,保证了就业信息的畅通。
参考文献
[1]原彦飞,王振荣,张世光.浅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03).
[2]刘向锋,周加刚,利新征.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深层次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35-36.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2-20.
[4]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5-1-19.
4.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四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社保工作:负责辖区内xx家企事业单位办理社保业务;对领取养老待遇人员年审约xxxx余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xxxx人,完成率xx.x%;提交xx余家企业更换新型社会保障卡资料;完成xxxx年残疾人续保xx人及新参保xx人。
(二)医保工作:签订xxxx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银行代扣协议xxx余份,完成xxxxx余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工作,完成率xxx%;办理外伤调查案x个;处理x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补录。
(三)就业工作:开展xxxx年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每月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及领取失业保险金登记;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录入xxxx条;完成大学生创业x名,完成率xxx%。
(四)监察工作:协助监察大队开展xxxx年劳动保障年检xx户,参与协调劳资纠纷xx起,按季度更新劳动用工信息。
二、xxxx年工作思路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资料到各村各组,动员群众主动及时续保参保;联合镇目督办对各村(社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进度每月通报,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进展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积极完成失地农民参保工作。
(二)社保待遇领取人员核查:对辖区内所有领取社保待遇人员进行资格核查,尽量做到不留死角;请各村(社区)把核查认证的宣传工作传达到位,将核查公告下发,张贴在村组的宣传栏上,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xxxx年底,补录少量还未签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银行代扣协议人员,全面实现银行代扣医疗保险。
(四)“双创”、就业工作:到xxxx年底实现全镇新增创业xxx余户,城镇新增就业xxxx余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人数xx人,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x人的目标。
(五)劳动关系:按季度更新劳动用工信息,为劳务纠纷的处理提供依据。对发生并受理的劳务纠纷,及时与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加强协商沟通,对能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及时上报到县人社局监察大队,力求做到及时为劳动者排忧解难。
5.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五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突破
——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冯 连 旗(2012年3月2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政府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12年任务。
一、2011年的工作与成绩
过去的一年,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而言,是高潮迭起、持续升温、大幅跨越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三抓三促”工作目标,持续深化“科学打造民生链,着力形成大循环”的工作理念,圆满完成了的各项任务,一些重大民生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较好实现了“十二五”人社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攻坚克难抓根本,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服务民生的重点,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政策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去年全年实名制就业2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万人,培训城乡劳动力5.5万人,培养扶持创业带头人265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
零,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始终将高校毕业生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继续强化“人对人、点对点、表对表”的实名制理念,按照《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线图》的设定,高标准完成了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工作,全年大学生就业9.96万人,就业率达到92.7%,862名特困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积极做好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工作,上调了2.7万名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标准,对13.5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7.2亿元;强化“四级平台”建设,坚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百日攻坚”、“圆梦2011”创业帮扶等活动,推进“1+6+7”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举办各类招聘活动768场。提前完成20.3万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任务。继续对2550户企业实施失业预警动态监测,为政府制定稳定就业的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扩大到20家,促进了家庭服务业市场化发展。
(二)持续升温抓突破,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创造性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全力打好民生“攻坚战”,大踏步迈上维护保障民生的新征程。一是扩面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借助《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有利契机,创新活动载体,深挖工作潜力,五大险种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任务指标均超额完成。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98.6亿元,社保稽核实现增收1.8亿元。二是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参保单位欠费、趸缴数据核定和缴费工作,近8万名老工伤职工、1700多名工亡遗属
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三是新农保和城保工作覆盖全员。以“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幸福沈阳”启动仪式为标志,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我市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循环。全市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4万人,约38.1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四是医保改革不断延伸。启动实施医保市级统筹,积极推进异地就医持卡结算工作,实现了城镇居民大额保险院端结算。将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由5.5万元提升至10万元,增加了13种城镇职工门诊规定病种,提高了8个原单病种的结算标准,编制了沈阳市医疗保险新编码药品库,并在全国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医疗和生育保险各项工作在省综合考评中受到通报表扬。五是金保工程扎实推进。完成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整理和转换工作,通过与公安系统数据比对,核准参保人员信息,基本实现“同人同城同库”的设计目标;完成“五险合一”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和公共服务系统的设计及调试工作;首批发放了10000张附加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
(三)创新思路抓拓展,人才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是招才引智成绩斐然。先后赴沈鼓集团、三一重装等企业现场办公,召开企业人力资源部长会议,确立了“引进一批、聘用一批、培训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赴北京、天津和大连招聘金融、商贸、物流人才,实现了三战三捷的目标,不仅成功签约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高端人才,而且还与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了人才培养的框架协议。二是专业技术人才队
伍建设不断加强。落实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努力打造沈阳技工知名品牌,累计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班18期,培训“技工大军”突破101.6万人,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职业技能大赛,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 6余万人次。圆满完成了8000人报名参加的机关事业单位考工定级工作。三是外国专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300余项,组织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16项,共引进和培养紧缺急需人才3000余人次。海外研发团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全年申报90项,获批立项40项,超额完成考核指标。外国专家管理与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取得突出成绩,获得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创办十周年特别贡献纪念奖”,市外专局荣获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示奖”。四是职称工作深化管理实现新突破。在规范企业职称评审权、严格控制职称评审中的连续破格、强化阳光评审、推进规范作业均有新进展,全年发放各类职称、职业证书1万余本。
(四)科学统筹抓改革,人事制度建设迸发活力。一是公务员管理教育充满生机。积极探索科学考评的方法机制,完善以竞争上岗为主的选拔任用机制,对14名交叉任职的处级干部进行了工作考核,公务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训系列活动反响热烈,在全市公务员队伍中举办了三期心理建设系列讲座,“我与环境”千字征文暨演讲比赛,以及“加强机关建设,优化服务环境”为主题的软环境建设知识竞赛。圆满完成了43955名公务员考录工作。二是事
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实名制管理。按照《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有关精神,制定了《沈阳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实施办法》和《全市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合同管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三是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实现很好落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这项工作,全年完成军转安置任务780人,安置数量和质量在“省内领先、全国有位”,受到了全国的表彰。特别是在安置空间有限、安置压力逐年加大的背景下,完成了460名随军家属安置任务,受到军地一致好评。四是绩效考评步入良性循环。通过建立完善组织领导工作体系,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创新优化评分细则,着力构建信息系统,使我市绩效考评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去年上半年我市荣获全省绩效考评第一名,在全国介绍经验。
(五)注重公平抓调控,收入分配改革扎实推进。一是公务员工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组织开展了全市规范津贴补贴实施情况自查工作,对市直各部门、各区县津贴补贴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解决。进一步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合理调整增资幅度,适度缩小与同类城市差距”的原则,精心研究制定了增资方案。二是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义务
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制定下发了《关于沈阳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三是企业工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强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调整了沈阳市最低工资标准。继续加强工资手册审核工作管理,采取分级、分类管理的办法,由市、区两级统一管理,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分工,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发布了2011沈阳市企业人工成本状况和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工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六)加大力度抓维权,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一是深入落实“双合同制”。以农民工作为重点人群,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单位,将建筑业、餐饮业等作为重点行业,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率。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中,陈至立副委员长对我市《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的赞扬。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深入推进彩虹计划,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劳动标准管理和三方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二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成果显著。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全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7268件,结案7002件,按期结案率96.3%,立案准确率100%。三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得到加强。扎实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等专项执法行动,农民工工资偿还率和投诉举报结案率均达到100%,劳动监察工作受到省厅通报表扬。
(七)系统思维抓长远,软环境建设渐次升级。按照“着眼建设、系统思维、循环互动、有序推进”的建设思路,个性化设计和开展“百分考核升级”活动,使软环境建设真正成为我局的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民生建设。先后两次在全市大会上介绍经验,市领导多次肯定我局软环境建设工作。一是打牢根基强素质。开展了“民生大调研”及“调研月”活动,共征集到206篇调研报告;举办了《社会保险法》专题培训和“金牌课培训”系列讲座,选派60名处级干部赴清华大学进行专题进修,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服务民生的素质能力。二是活动牵引促深入。针对涉企服务开展了“20个有没有”大讨论,制定出台了《规范涉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办法》、《清理检查涉企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工作方案》等规定;开展了“加强细节修养,优化软环境建设”专题教育,细化服务、细化态度、细化执行;选树了孟庆伟、刘彦、何苗、外国专家局、和平养老分局五个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孟庆伟这个典型在全国系统内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三是优化风气树形象。参加走进“市民服务热线”和“民生会客室”在线访谈,开通了民声微博,撰写了民生日志,设立了软环境建设联系点,建立了监督员联系制度。开展了15个“局长接待日”,受理政风行风热线电话3000余条,群众满意率达到99%。开展了“四个一”创建人民满意单位活动,评选“十大服务明星、十大优质窗口”,强化“窗口就是政府,形象就是环境”的理念。
成绩来之不易,成果弥足珍贵。行走在民生的路上,曾经 的辉煌凝聚着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更折射着非常深刻的启示,激励我们扬帆远航,一往无前。一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民生工作是个良心的事业,必须始终怀揣着对群众的似水柔情,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为工作的根本原点;民生工作是个集合的概念,必须按照系统思维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将方方面面的工作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加以贯彻;民生工作是个系统的工程,必须既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基础上,建立体制优化机制;民生工作是个繁杂的事情,必须要受得住委屈,忍得住火气,耐得住情绪,以真诚的服务态度赢得一片民心;民生工作也是个精细的项目,必须将旺盛的激情倾力于发展的细节,把工作做在细微之处,在实现精细化建设中形成跨越;民生工作还是个发展的领域,必须迎前工作,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改革创新中将越来越多的成果和实惠带给人民群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冷静地思考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不足:比如,人力资源特别是社会保障领域面临的一些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去研究和破题;比如,一些重大改革项目特别事业单位改革矛盾压力较大,需要我们精诚团结、全力以赴做工作;再比如,在就业工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军转安置等方面,我们也到了一个历史的瓶颈期,需要进一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还比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望还有差距,等等,都需要我们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的目标与任务
2012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及市委全会精神,继续秉持“科学打造民生链,着力形成大循环”的理念,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的战略,扎实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的提升。全年工作主要包括12个方面:
1.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20.1万人,新增就业1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全年扶持创业带头人1100人,带动就业6600人,创业培训2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当年到期回收率不低于95%。全面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返回生源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当年总体就业率不低于75%,有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5%。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4.5万人,参加省级“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650人。全面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被认定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全部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新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发证和登记率达到100%。对就业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拓展,实现就业失业登记系统与失业保险系统的信息网络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实现与省系统实时联系,上传空岗信息14万条,准确率达到75%以上。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
市场建设,完善失业预警制度,扎实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2.全面深化社会保障。推进社保体系纵深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登记制度,持续扩面征缴、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工作配套。城镇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3.1万、442.2万、133万、172.5万和267.4万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达到109.68亿元,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建账率达到100%。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人数达到100.5万人,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达到60.2万份。按相关政策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确保企业基本养老金当期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支付。进一步完善规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平均达到75%以上;城镇居民平均达到60%以上,对城镇居民缴费补助每人每年不低于24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率达到70%以上。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要做实个人帐户;经办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要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四到位”,新农保参保缴费率达到80%。
3.着力优化人才队伍。深入贯彻市人才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巩固深化“引进一批、聘用一批、培训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模式和机制,为我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今年,我们将围绕七大战略性新
型产业发展需求,准备采取小群多路的方式,分赴哈尔滨、长春、武汉、西安四地开展人才招聘活动,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十百千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做好人才项目和博士后科研站的管理服务工作。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为吸引重大项目来沈落户运营提供高水平的配套服务。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技能大赛系列活动,重点抓好30家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创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450人。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职称框架体系。坚持用制度规范程序,用规章防范漏洞,重点抓好资格评审、专家评委库建设和数据库建设三个环节。注重乡土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引导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为农民、农村、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改进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试办法,确保考工定级工作更加科学、公开、透明。
4.狠抓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职位管理,加强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管理,出台各委办局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备案制度,研究解决部分参公单位科级干部失控办法,大力推行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办法,在市直机关探索并逐步推开从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鼓励支持沈北新区等地区探索改革聘任公务员工作。规范公务员招录职位资格条件设置标准,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关于录用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精神,切实保障招录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加强考录工作制度建设,研究出台资格审查、体验、政审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链条。做好全市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等日常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沈阳经济区建设需要,以官德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倡导一种精神、建立一个公务员在线学习网络、读一本好书、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四个一”培训系列活动,保持培训工作的连续性。认真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加大四类培训和对口培训力度。在搭建平台活动中,今年我们拟邀请十名委办局主要领导,围绕为官从政行为规范,开展“正观教育”局长讲座和网上在线学习。
5.重点理顺分配关系。开展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研比较,研究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做好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工作的有关准备工作。巩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成果,不断扩大绩效工资实施范围,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办法。加强企业工资分配指导调控,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探索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高度关注个别群体工资待遇问题,努力探索基本工资待遇相对合理的分配机制。
6.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推进劳动关系制度创新,加快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社会协商合作机制和劳动保护机制。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继续实施集体合同“彩虹计划”,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85%以上。加强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网格工作机构、协管员配备、工作经费、办公场地、办公设施、交通工具配备,以及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入库率达到国家和省市规定要求。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实现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98%以上,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的长效机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95%以上的目标。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拓展“阳光仲裁”绿色通道,提高办案效能。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化解信访积案,加强隐患排查,有效避免重大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7.抓好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做好制度转换、岗位设置、按规操作等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圆满成效。落实好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健全以岗位设置为基础的人员进入和晋升调控机制,强化岗位设置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于3月30日前完成人员竞聘上岗工作,4月30日前完成新的聘用合同签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措施,加大推行公开招聘工作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计划审核、完善方式方法,完善聘后管理,制定聘用合同管
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进人行为。
8.巩固提升外专工作。继续加强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引进项目要达到50个;努力开拓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渠道,不断提升高层次外国专家的质量和数量;认真做好国家计划项目的执行工作,组织好国外技术、管理人才引进项目申报和执行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千人计划”工程;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稳步推进出国(境)培训工作,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继续支持“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沈阳)基地”工作,适时邀请一批外国专家来沈阳讲学。
9.认真做好涉军工作。坚持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地方主管部门和安置部门以及军队的互动,强化政策、责任和安置方案的落实,切实解决好计划安置军转干部的工作分配、待遇保障以及随军家属就业问题,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合理的安置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完善自主择业政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全力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
10.科学实施绩效考核。探索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行政问责有机衔接起来,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激励和鞭策作用。加快绩效考评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开发,注重考评工作的“全覆盖”,进一步推动我市绩效考评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形成“以考评为依据,以政绩论英雄”的风气。
11.按时推进金保工程。计划有序做好基本数据整理工作,完成数据同源,实现“同人同城同库”的信息管理体系,力争实现社会保险“一卡通”,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12.持续升温环境建设。继续保持软环境建设业已形成的良好态势,深入开展“百分考核升级”系列活动,通过强化措施衔接、完善配套功能,整体推进全系统服务质量,使环境建设工作始终保持认识不低、标准不减、力度不降、劲头不松的状态中,始终处在毫不停歇、层层递进的循环之中,实现一年明显好转,两年持续好转,三年根本好转的目标。
三、完成今年工作的措施与保证
一要更加注重形势研判,强化大局意识。判断一项事业的未来走向,重要的是辩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2012年,是国际国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的一年。从国际上看,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金融危机影响仍在继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较大,一个时期内全球市场需求将可能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有政治化倾向;一些国家政权更迭,叙利亚等一些中东国家陷入动荡之中,这些都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增速、外贸出口特别是加工贸易增速都有可能下降,这些必将影响用工需求,就业压力将会增大。从我市情况看,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长期积蓄的政策效应和发展能量逐步释放,沈
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将全面实施,筹办“十二运”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我们要切实着眼形势发展变化,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建设“五个沈阳”,以及“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提升文明、改善民生”四项重点工作,加强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重大问题的研究,搞好顶层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前瞻性。
二要更加把握历史机遇,释放创新空间。今年,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将全面实施,各项改革任务将全面展开,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将掀起新一轮的改革热潮。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深水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创新的精神不能弱,改革的力度不能减,必须始终保持研究探索的强劲势头,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着眼重大民生问题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比如,就业工作要重点研究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有效衔接和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问题,社会保障领域要重点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统筹衔接、待遇确定和调整、基金平衡、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人才工作领域要重点研究发挥政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品牌项目和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人事制度改革领域要重点研究完善公务员考录和分类管理制度、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拓展军转干部安置渠道问题,工资收入分配领域要重点研究建立企
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指导调控机制问题,劳动关系领域要重点研究解决农民工发展、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加强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问题,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而不断催生新的发展空间。
三要更加坚持科学统筹,提升建设起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业务范畴广,任务头绪杂、热点问题多,既要统筹兼顾,保证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又要扭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环节,在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时找准工作抓手、形成工作亮点。要着力巩固成果。紧紧围绕事业单位改革、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老工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公务员管理等群众热切关注的重大改革和敏感问题,坚持集体站台,集中领导智慧和精力,合力推动工作开展,确保取得新的惠民成果。要坚持突破瓶颈。当前,人社工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就业的总量压力与结构性并存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劳动者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显现常态化的趋势;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群体间不平衡,制度不顺畅,管理基础薄弱,基金征缴压力大等困难;劳动关系更是处于矛盾高发期和凸显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任务十分繁重,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积极妥善地通过调整、创新和创造,在解决难题中推动建设发展。要注重提升层次。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以社会保障卡发放使用为核心,建立起统一的数据汇集、整理、分析、决策信息化系统,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工作研究,开展领
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和专题业务调研活动,提高服务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完善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大力开展统计数据分析,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和统计能力。
四要更加强化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继续坚持“五个基本”的工作思路,抓实系统自身建设,形成党务政务相互促进、能力政绩循环互动、业务服务同频共振、风气形象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强化民生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公仆理念,做决策、办事情、想问题多为群众着想,多做换位思考,为群众提供尽可能的方便;要进一步抓好素质升级。继续组织金牌课培训,完善和落实各项学习制度,促进业务融合交流;加强机关党的建设,落实每季度一次党课制度;结合实际推进“五大系统”建设,强化行政权力运行重要岗位和工作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要进一步做好行风政风和政务公开工作。全力做好“96123市民服务热线”、“民声微博”群众诉求办复工作,继续开展优质窗口和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加大政务公开和宣传工作力度,以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开展人社工作政策宣传咨询,加强重点业务和重大活动宣传策划,营造“公正、便民、廉洁、高效”的良好风气;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着眼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深入挖掘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形成人社系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并融入到工作的全过程。
6.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六
---高台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纪实
高台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辖6乡3镇、136个行政村,6个城镇社区,总面积43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万人,农村人口13.3万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面对人社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立足本县实际,认真研究探讨,抢抓机遇,争取项目,以“服务项目、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宗旨,履行部门职能,强化建设管理,保障工程质量,积极组织实施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县乡基层平台建设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效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立足县情实际,积极争取建设项目的实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已成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发展之需。人社部门县乡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推进人社事业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的迫切需要。2010年6月高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整合组建后,由于职能转变,承担人事人才服务,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劳动关系调解等社会职责,服务层面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服务功能日益增强。而现有基层平台建设落后、社会服务场所不足、设施功能不全、信息服务网络滞后的现状,已不能适应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影响了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针对面临的严峻形势,人社局领导班子不等不靠,认真分析探讨,研究提出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方案,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论证,拟定在县城湿地新区选址,划拨土地建设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依据我县乡镇布局,在新坝乡、南华镇、宣化镇、罗城乡选址修建四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辐射周边各乡镇,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范围广、运行高效的县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格局。并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甘肃省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办理了县级及四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的《一书两证》等相关资料,委托省建筑设计院编制《高台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县发改部门提前服务、主动服务,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经省发改委上报国家发改委评估论证后立项批复(甘发改就业[2011]891号文件),实现了我县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的争取立项。
二、统筹合理布局,科学设置项目建设规划
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是服务社会的窗口,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服务效能,我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在争取实施过程中,以人社事业发展大局为出发点,以区位优势明显、总体布局合理、规模适宜、服务功能完善为原则,主动与发改、城建、国土、环保等部门协
调联系,现场勘查论证,听取社会各界建议,从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土地利用、交通便利、方便人民群众办事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集思广益,确定建设地域、建筑面积与设施结构。经过省、市、县各级部门的支持协作,确定在城区湿地新区修建的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用地面积5075.4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主体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配套建设室外工程,建筑平面呈“一”字型布局。内设结构为一层就业服务大厅,主要设置就业失业登记区、政策宣传区、信息发布区、自助服务区、残疾人办理区等;二层为社会保障服务大厅,主要设置养老保险区、医疗保险区、工伤保险区、生育及失业保险区、自助服务区、信息发布区;三层为综合服务大厅,主要设置各种人事劳动业务办理区、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劳动和人事仲裁室等;四层主要设置多功能网络教室、培训教室、机房、档案室,金保工程工作室等;五层为培训教室;六层为多功能大厅。宣化镇、新坝乡、罗城乡、南华镇四个乡镇级就业和社保服务中心选址乡镇中心所在地,每个乡镇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主要设置综合服务大厅、培训室、档案室及机房等,保障了人社工作社会化、规范化、信息化服务要求。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项目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于责任。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局按照县政府和项目建设办公室的工作要求,协调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专门成立了由人社局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为成员的项目建设
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并确定专职干部,制定工作职责,全程参与落实、监督项目的实施,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班子、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人员、一个实施方案、一套运行程序”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完善项目管理程序,严格落实项目例会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按时研究解决项目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发改部门反馈项目进展情况,保证“机构、人员、资金、任务、制度、责任”六个到位,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强化工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安全质量
质量是工程建设中永恒的主题,我们坚持“质量为生命,安全为前提”的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强化监督管理手段,确保工程建设安全质量。一是加强对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项制度的监督考察,保证全部工程质保资料齐全,工程项目依法审批,中投标规范有序,整个工程项目信息公开透明,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规范。特别是对地质勘查、设计、招标代理、监理的资质、信誉严格把关。二是采取及时跟进监督、定期通报等方式,对项目进行日常跟踪、过程监控、进度监督、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有效规范工作程序,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三是通过督促检查,建立重要节点落实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全部工程质量符合验收规范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设计要求,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四是积极调动施工单位的主观能动性,要
求施工单位科学调配人力、财力和机械,广泛开展工程质量重于泰山的教育,提升质量意识,层层签订责任书,项目领导小组同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工程质量目标责任书,施工单位同本单位工程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施工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按设计和技术规范施工,把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人。五是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生产实施预案,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参建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促进工程建设安全推进。
五、积极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建设有序运行
中央和省、市为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切实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措施,我局紧紧围绕国家和省政府投资的项目,在落实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列入财政预算,多方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证项目建设资金按时到位。我县实施的县乡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总概算118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755万元,安装工程费390万元,设备费用20万元,其它费用15万元。现省级项目建设专项经费435万元已全部到位;县级配套资金535万元已列入财政预算,其中:单位自筹335万元已落实到位;项目完成后积极争取省上以奖代补资金210万元。我局将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和财务制度,加强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管,专帐专户,专款专用,把有效的资金用到这项惠及民生的公益事业上,把项目建设好、落实好,保证今年8月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真正发挥项目建设带动人社事业社会公共服
务效能的推动作用。
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我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成后,我们将通过配套设施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建设,积极探索城乡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有效形式,搭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服务平台,形成辐射和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充分就业。全面掌握我县城乡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实现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特殊群体服务、就业培训、录用备案、人事代理、劳务派遣输出、社会保险费统一核定征缴等十余项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全县每年3万人(次)劳动力的有序输转,为城镇23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每年举办3000人(次)的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在岗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在人事代理、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劳动工资指导价位、社会保险缴费查询、人社保障政策法规宣传等逐步实现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社会化管理,增强社会透明度,促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7.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七
1 中职生就业现状概述
我校学生求职时期的年龄尚小, 心理和专业能力不成熟, 存在着求职的专业意向不明确的现象, 现实职场的适应困难, 再加上园林行业的季节性因素, 工作后易出现流动性。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于2010年9月开展了“中职学校园林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 连续几年对毕业生、在校生, 以及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问卷调查情况反映出中职生在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自身素质不过硬, 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学校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 不能满足现实岗位技能需求;三是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职教存在偏见, 对中职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不高;四是求职意向不明确, 对自身缺乏信心;五是学生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
2 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就业指导与服务不能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要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 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应有侧重。低年级侧重就业宣传教育, 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树立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 增强职业荣誉感, 提高其自信心。高年级及毕业班的学生要开设就业指导课, 侧重于就业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必要时, 就业指导机构还要对毕业生二次就业进行指导。
学校应专门成立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机构, 一方面保持机构人员的稳定性, 对就业指导老师进行专门培训, 一方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中职生从一入校开始直到毕业后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学校都应该围绕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在具体指导服务工作中, 应突出“指导”二字,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由学生分析比较, 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1 针对一年级中职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
(1) 分析当前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业大环境; (2) 将来就业的具体岗位有哪些, 与之匹配的岗位素质是什么; (3) 哪些专业技能、专业素质是求职时必须具备的; (4) 如何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 (5) 中职生必须具备的五个本领:写计划书;协商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多元化的学习习惯;工商意识; (6) 利用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7) 通过多种活动, 对学生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方面进行强化能力训练。
旨在贴近实际,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在此基础上制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个人发展规划, 抓紧时间, 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调整自我, 提高自我。
2.2 针对二年级中职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
(1) 如何做好就业准备、心理调整, 重点强调工作态度; (2) 帮助学生自我认知, 了解就业后的各种不适应, 尽快适应工作角色; (3) 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 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性格特点, 不断完善自我; (5) 有针对性的面试训练, 掌握应聘技巧; (6) 如何回答好面试常见的问题; (7) 如何编写并利用好简历、求职信; (8) 哪些是毕业前必须着重掌握的学业重点; (9) 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 (10) 介绍往届毕业生工作后的体会、企业的岗位要求, 以及除本专业以外其它需要掌握的技能; (11) 带领学生深入企业, 了解实际岗位工作状况; (12) 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特点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上, 举办多种形式的招聘会等。
旨在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并辅以典型事例和启发性的思考案例, 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 学会思考今后的努力方向。有的放矢地去寻求改变。
2.3 针对三年级 (顶岗实习期) 中职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
(1) 讲解《劳动法》、《合同法》, 就业政策; (2) 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3) 与企业合作, 为学生提供各类岗位锻炼的平台; (4) 进行职场环境适应方面的指导与帮助; (5) 如何积极适应工作角色, 为了目标, 不畏惧、不退缩; (6) 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跟踪管理、考核评价。
旨在激发学生去分析、去思考, 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和态度, 并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2.4 针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
(1) 如何维护和保障个人权益; (2) 如何获得相关专业岗位资格证书; (3) 为学生提供相关岗位技能培训的信息; (4) 为学生提供提升学历层次的信息; (5) 熟悉每个毕业生的情况, 建立毕业生信息系统, 为学生继续提供就业信息平台。
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地步入职场, 成功地适应社会。当学生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后, 就业指导机构人员要做好心理辅导, 以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充实的自我, 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当前我市风景园林行业亟需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基层技能型人才。为解决这个当务之急, 就要深化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就业意识。唯有此, 才能真正做到按需培养, 有效解决用人单位“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 才能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昝超主编中等职业教育系列规划教材《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8
8.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八
残疾人就业对策尽管《残疾人就业条例》于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在常务会议上通过,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但是现阶段残疾人就业问题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残疾人的发展,也是我国治国安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和谐社会中,如何让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通过特殊教育而能够相对独立生存,对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更应该寻找合理的途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残疾人渴望社会关注并期望在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他们渴望靠自己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难的现有条件下,作为残疾人群体,他们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尽管他们有强烈的生活和就业的欲望,但在社会中仍然存在许多残疾人无法就业的现象。
首先,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从整个的社会大环境下,劳动力已经供大于求了,并且每年的劳动力不断的在增加,同时,还面临着很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从残疾人就业的问题看,矛盾更加突出。
其次,尽管我国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我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提供1.5%到2%的残疾人就业的比例,用人单位如果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应根据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和年度的差额人数来为残疾人支付就业保障金额。但有些用人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的就业保障金额,都不愿意为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个别单位甚至拒绝接受残疾人。
第三,残疾人在社会上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一些执法单位的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现在的残疾人保障体系和职能没有发挥,而且存在其实残疾人就业,个别企业对残障人士靠“名义”的虚挂和只得到“生活费”等现象,不仅骗取了国家的税收,并且侵犯残障人士的个人权益。
第四,很多残疾人的就业观念素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他们的文化素质低,学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就业需求,也不适应当下的竞争机制。部分残疾人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且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因此容易受到同事的排挤,也容易被解雇,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更严重的是,一些残疾人有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竞争和自我完善意识。
由上述看出,残疾人在寻找成功的路上要比正常的人困难许多,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所以,针对残疾人当前的就业形势,谈谈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一些对策:
第一,政府应宏观调控残疾人就业政策并对残疾人就业加以重视,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环境。
要做到认真落实好残疾人就业比例的有关规定。税务、工商、金融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保证就业的保障金足额缴纳。综合利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支持和大力安排残疾人就业。在产业调整、企业改革中,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企业福利改革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使残疾人就业的企業重组或使他们下岗。
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使残疾人的就业联合会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并能做出相应的处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险,福利,工资等等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障残疾人的权利。
第二,社会要全面展开助残的宣传力度,组织助残活动。
尤其是媒体宣传方面的加强,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开展残疾人企业的宣传工作,如问卷、传单,以便广大残疾人能够有一个正确认识,真正从残疾人的意识形态转型,全社会要尊重并接受残疾人,残疾人与常人平等。
社区、街道和其他服务单位也要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帮助残疾人找到就业机会,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残疾人的就业,使全社会能充分认识到实现残疾人的就业不仅是追求目标,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
第三,残疾人群从学生时代开始要加强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
残疾人从学生时代就要意识到今后要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培养自身技能,是解决残疾人学生毕业后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特殊教育的学校要培养的目标。
1.学校教学生要根据他们的能力,扬长避短,建立职业教育课程。
例如,由于严重的耳聋学生的听力损失无法形成听觉,认知不全面,影响发展的能力感知的东西。但比普通学生的视觉图像更有发展。他们的视觉意象丰富,容易找到的东西所有的小细节,所以在艺术或设计上的选择职业教育,很容易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再如,选择和使用很弱或没有听力和视力有更高的职业需求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教育,开设专业课程。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长期的专业课程培训,或短期培训课程,以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后进入社会,被社会所接受。
2.课堂教育要走出去,打破封闭式教育,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
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它是社会性的教育。和“校厂联办”,“校厂挂钩”是解决残疾人学生就业有效的途径。学生学习一些技巧,使他们在社会中生存,学校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进车间,并采取请专家,民间艺人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教学。这样既可以解决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职业教育的教师缺乏的问题。
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创造就业渠道。现代社会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出许多新的工种,所以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去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使企业了解残疾学生的技能和工作能力。同时,特殊教育学校和学生自身也可以推荐给企业和机构,并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和就业。
3.使学生认识到就业的形势,加强其对传统美德的教育
努力工作,坚定地专注于创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殊教育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自愿劳动、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工作、奋斗、努力、勇敢的精神。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社会就业形势,通过形势教育,加强学生对当前的就业竞争形势的理解,这样他们能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努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和进行社会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毅.中国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
[2]赵闽琴.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
[3]孙宝建.残疾人就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任友媛.社会转型时期苏州市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
[5]顾茜.残疾人失业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校外素质教育新蹊径——微社会活动中心新构想◆刘锐李娅娟(西安高新第二小学;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学生应该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按学段、分层次地在“微社会活动中心”对身边的社会和职业进行必要的了解、体验、实践,在“学有所用,用有所想”充分的感知之后,不定期地修正航向,明晰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将会更有效地提升他们在校学习的自主性、方向性与目标性,也会更科学、更有效。
9.乡镇基层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人员 篇九
培训总结
12月11日至31日,我参加了由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处、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主办,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重庆市第七期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人员培训。作为受训人员,能够和其他各县乡镇同仁一起学习、相互交流,尤其可以得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多位领导,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多位专家教授的言传身教,老师们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真实案例培训我们。我深深感受到市里各级领导对我们基层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的关心。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打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机关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特点、程序、方法,初步掌握了从事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机能,增加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忠诚感和责任感。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技能、公务员形象礼仪、基层实践四个方面。这次培训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策水平,都是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我对所学内容作如下总结:
第一,熟悉掌握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是基础,者政治鉴别力是前提。作为一个乡镇社保基层工作人员,通过这次学习,对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社会实践、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路径、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如何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重庆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弱势群体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重庆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践等与我们工作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有了近一步了解,真正拓宽了视野。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坚定了
理想信念,近一步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第二,必须要有扎实过硬的业务能力,要掌握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乡镇社保工作很繁琐,但却是切切实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事。通过对统计报表知识、Excel在社会保障中的运用,只要我们用心专研,很多工作都是有方法可循的。特别是学习了Excel在社会保障中的运用,只要我们用心专研,肯动脑,就可以将繁琐的工作简洁高效化,而且还可以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掌握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第三,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公务员职业形象。错误可以改正,失礼不可饶恕。通过对公务员职业形象与行政礼仪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礼仪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反省以前在工作中对礼仪关注太少,很多地方做的欠妥,有失专业水准。今后要注重礼仪培养,做一个知礼、懂礼的基层事业干部,树立良好了公务员职业形象。
第四,行胜于言,实践出真知。通过在重庆工商大学近两周的培训,学到了很多社会保障相关理论知识。回到乡镇基层工作岗位,结合当地实际把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做到活学活用,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总结得出为自己所用的新的东西。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对此次培训重点内容所作总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历时21天的培训结束了,这将是我职业生涯难忘而珍贵的一段经历。这次培训让我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新结识的朋友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启示,对我今后的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融入工作集体,立足岗位,求
真务实,勤奋敬业,谦虚谨慎,以实际行动为乡镇基层社保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XYZ社会劳动保障服务所:阿瑞斯
10.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
一、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专题培训、资料发放情况
我镇高度重视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宣传培训会x次,并结合当前工作做好村公资金“微腐败”专项工作宣传培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xxxx份,提高了群众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认识,为本此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xxxx年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拨付情况
xxxx年x月xx日县级资金拨付xxx.x万元,xxxx年x月xx日市级资金拨付xxx.x万元,截止xx月xx日我镇村级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资金已全部拨付,其中罗山村xx万元,邓公社区xx万元,金龙村xx万元,何店村xx万元,x村xx万元,季河村xx万元,新桥村xx万元,董河村xx万元,双河村xx万元。
三、xxxx年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
xxxx年议定和备案项目xxx个,其中:农村环境整治类项目xx个、实施xx个;农村社会治安维护项目xx个、实施x个;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xx个、实施xx个;公共设施管护类项目xx个、实施xx个;农村社区总体营造项目和社会公益类项目xx个、实施xx个;基层党建和群团工作项目x个、实施x个;代办村民事务项目xx个、实施xx个;文体类项目xx个、实施xx个;其他项目xx个、实施xx个。预算资金xxx.xxxxxx万元,其中:上年结余xxx.xxxxxx万元、当年资金xxx万元。当年实际使用资金 xxx.xxxxxx万元,占年初预算的xx %。
四、建立健全“四项制度”和制度执行情况
我镇严格按照“四项制度”进行落实,x、议事会成员与群众建立了固定联系关系,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向上反映,并及时向群众反馈相关情况;x、每个月都召开议事会,并提前将会议时间、议题进行公示,村民可自原列席议事会,议事会成员在会议中都进行了积极发言并将议事内容真实、完整的记录下来;x、成立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由x—x人组成,监督小组对议事会、实施项目进行监督,并将监督情况记录到监事会会议记录本上。x、采买货物均进行了货比三家,x万以上工程内项目均交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行挂网统一招标,x万以下工程内项目由张贴公告进行比选。
五、档案建立(含固定资产录入)情况
各村(社区)负责对所有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档案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对当年的档案,按项目实施进度将相关原始资料按卷存放,档案管理员于每年x月底前完成上一年档案的立卷、归档入柜并设立了档案查阅点欢迎村民随时查阅。对固定资产台账进行登记造册并对使用、管护、损耗情况进行公示,成立了专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
六、深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的创新做法
1、创新工作方式:一是建立村议事会成员“包户入户”制度,做实入户征集意见环节,真正做到决策结果体现民意。二是建立村议事会每月“议事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讨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村民事务,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公布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情况。2、创新培训方式:一是政策培训,将“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政策原原本本地传达到基层,让村干部群众掌握政策,提高群众民主管理的能力,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二是财务培训。加强对村组代理会计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指导村(社区)建立“村改”项目固定资产明细账,保证村(社区)集体资产完整真实。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1.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一
这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就业工作大致说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就业工作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是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政策体系主导服务体系,服务体系促进政策体系发挥巨大效应,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目前,一方面,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体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就业政策还有挖掘空间;另一方面,以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的开通为标志的就业公共服务建设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次会议内容丰富、讨论热烈,既有对就业形势的研究与判断、对就业政策改革的研讨、各地就业工作经验的交流,也有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方向性前瞻和具体实施思路谋划,是一次继往开来,带有标志性意义的会议。
下面我介绍一下2008到2009年度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些具体工作。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下阶段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力求引导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毕业生创造及时便利的就业信息环境和指导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深度服务,开拓服务工作新局面。开展就业公共服务包括以免费公益性服务为主、又不排除自愿补偿深度服务为辅的全方位服务。我们要把指导、服务、开发相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
第一,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今年教育部和网络联盟组建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这是教育部2008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号工程”,它标志着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就业指导与服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在教育部学生司的指导下,以服务平台为中心,逐步整合就业信息网络,形成一个统一、规范、便捷的就业信息化系统,努力解决求职难、招聘难、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努力建成集信息、服务、电子政务、监测评估为一体的高效率的就业信息化系统。首先,我们要整合就业信息网和服务平台的资源,将就业信息网整体嵌入平台之中,在树立就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品牌下,发挥各自的特长,以就业供需信息服务为重点拉动综合服务模块,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利用率。其次,紧密围绕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完善平台各个模块的功能,优化平台运行和软硬件系统,统一就业信息网和就业服务平台两个数据库。再次,开发整合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内部的资源,采取网上和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个性化深层次服务,增强平台的吸引力。最后,我们准备联合全国就业工作系统开展省级、校级就业工作系统内部合作,推建统一的数据库标准、信息化标准和数据库结构,推动服务、政务和电子监测一体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向全系统和基层发展。我们正在研究采取网格技术或者统一规范的数据库结构,真正使供需信息畅通全国,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这方面各省级就业工作机构和指导服务机构要从长远考虑,从大局出发,就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省市和高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第二,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推进系统培训。现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工作更为艰巨。要胜任如此艰巨的任务,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才能使就业工作质量有新的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能上一个新分要求。我们正在和教学评估中心研究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列入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就业指导课不同于“两课”,也不同于一般的讲座,应该有自己的科学体系、教学内容。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各省市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要重视就业指导课建设,督促省内各高校按照新的教学要求修订各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力求完整地体现教学要求。我们将和教育部学生司研究将落实教育部关于就业指导课的要求列入就业工作的评估范围,加大工作的检查力度。此外,我们还将结合就业指导课教学要求发布举办教学要求解读培训班,使大家能够理解新的教学要求的设计思路,了解基本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教学要求发布,我们中心已经组织编写了一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示范教材,编写者都是国内就业指导的知名专家和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人士,希望各省配合做好发行工作。为了推动就业指导课健康发展,我们前段日子发通知请各省推荐优秀就业指导精品课程。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就业指导课目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我们要把推荐的优秀课程放在公共平台上展示,使全国的同行学习借鉴,以带动全国就业指导课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推动就业指导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也会结台阶。优秀的就业工作人员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要热爱就业工作,要有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我们的就业干部需要稳定,需要经验和人脉。目前就业工作人员资格论证已经写入了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我们按照部领导的要求,按照“先进行培训,后研究认证”的指示精神,提出了培训规划。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又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会后我们将和学生司根据会议上讨论的建议进行修改,很快就要公布文件,正式进行培训。在培训工作进展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将和有关部门研究将培训证书经过认证考试,换成资格证书。培训工作既要重内容质量也要注意形式,我们还要组建讲师团,筹备讲师师资,希望各省市积极推荐师资人选。我们的培训工作既要进行课堂讲授,有讨论和现场观摩,教学方式也要更加灵活,因此我们中心也准备跟有关省市洽谈合作,建设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
第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我们正在积极推广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把职业发展、生涯规划作为课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发展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和毕业教育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大学公共课,已经列入了教学计划。这是一个标志性文件,就业指导课应该有它的教学地位、课时要求、学合优秀课程的评选进行就业指导课师资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就业指导课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经过两年左右的观察,我们准备成立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推动就业指导课向规范化、高水平发展。同时根据各省市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和情况,中心要培育一批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学科点,争取成为重点学科。此外,我们在做就业指导时还有一个重要工具,就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办好这本全国唯一的大学生就业专业杂志,是我们各省同行共同的责任。
第四,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开拓服务领域。这是根据会上大家的讨论提出的一些想法。我们省级就业指导机构是就业指导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机制下,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既要积极争取行政部门的支持,也要主动大胆开展工作。要学会发扬我们的优势,以就业指导为主,扩大服务与开发领域,深化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要多样化,要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效益,同时也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乡镇和谐社会建设工作典型事迹07-26
劳动保障服务岗位就业感受08-26
乡镇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07-0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06-19
留守妇女就业、创业致富等培训和服务10-19
毕业生就业问题和如何适应社会的调查08-13
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10-13
做好乡镇社会稳定工作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