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太平天国之思考

2024-11-30

读太平天国之思考(精选10篇)

1.读太平天国之思考 篇一

课堂观察之思考[转载]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评课、磨课和议课,评课、磨课和议课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词义上,评是什么呢?是评价、评定、评论,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磨是什么呢?在“如琢如磨”中,“玉不琢,不成器”,琢是成型的加工,磨是使其光滑、圆润的加工;磨课是对已经成型的课进行打磨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议是议论,是对话,是讨论,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辨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和教师奖惩。磨课主要指向课堂改进,它是参与者围绕已经上过的课进行琢磨,目的是帮助授课者再上这一课,使这一节更加完美,以用于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的展示和竞赛为多。可以说,磨课是参与者为授课老师提供一种方法,议课是参与者为自己上课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拿来交流、讨论和分享。从实际用途看,议课则更适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评课、磨课和议课都必须在观察课堂的基础上进行。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通过观课,营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呢?

一、观察课堂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

首先明确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学生,观察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学生是否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核心因素。教师,观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否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课程性质这个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的客体,明白学科性表现在哪里?。课堂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也就是听这节课的整体感受。

二、观察课堂的演员──学生

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真正的确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有没有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语言、思想、情感、审美等素养有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课堂所组织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是否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的,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获得了新的感悟体验或新的收获。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一是观察统计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广度,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能达到全员参与,也就是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率达到百分比是多少,个人展示的次数是否适度。如,语文课堂上最好是全体学生自由大胆地读,少个别精彩的读。整体的提高,靠的是大多数都在读。重在引领朗读一般的学生,促进提升。优等生的朗读,重在示范,要控制展示的次数。课堂写的练习,最好,课堂的安静,会引导学生都在动笔,静静的思考,容易做到全员参与,再加上老师的巡视督导。课堂上的写,最能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

二是观察统计学生课堂上参与的深度,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学生思维的空间。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提出问题后3-6秒就让学生回答问题,有得甚至不到3秒,从中反映出要么教师的问题没有很大的思考价值,要么就是教师以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其余学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在接受者他人的答案。要观察师生、生生之间是否有思维的碰撞的火花,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例如学生读得深不深,关键是教师研读文本深不深,读得透不透。教师对文本的把握有深度,会引领学生读的有深度。方法:用矛盾促进思维。为什么写了这个内容?不写行吗?为什么不写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这样表达不那样表达?

三是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能否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获得收获、启迪。

四是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五是观察学生的反馈状态: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效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观察统计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为观后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材料和依据。

三、观察课堂的导演──教师

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是否厚实,教学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能否独立处理教材、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自身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能力。一句话:教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否了然于胸。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一是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是调控能力:观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能否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寻求应对策略,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3)教学策略:观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观察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等等;观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使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观察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

三是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典型而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四、分析课堂的剧本──课程性质

教师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材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为了达成目标怎样处理教材?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采用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怎样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我们的语文课,课堂上就是要有“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就是要上出语文味。

五、分析课堂的感受──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我认为的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从文化的角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接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心灵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总之,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堂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是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始终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而运转的。

2.读太平天国之思考 篇二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对“和谐”二字有过诠释:“和”繁体为“”, 左边是间屋子, 里面悬有三个编钟, 下面是一个排箫, 表示音乐合奏;右边的“禾”是声旁, 寓意庄稼收成了, 大家喜气洋洋, 天时、地利, 人自然“和”了。“谐”字, 左边是“言”, 右边是“皆”, 大家“都能说到一起”, 即相合也。两字相加, 俨然就是一首美妙的乐曲。

企业内部的和谐状态, 也如一首动听的乐曲, 员工就是一个个音符, 规章制度就是乐曲的节拍。要想企业和谐, 就要使员工的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和能力, 表明一个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 并能守正心灵、控制情绪。内心和谐也是一种境界和力量, 显示出品格高洁、刚正不阿, “磊磊落落, 如月皎然”, 并始终保持一种精神, 难不倒, 夸不倒, 诱不倒, 不断挑战自我。人的内心和谐虽属个人心态, 却与众人有关, 人在群中, 处好相互之间关系是关键。作为现代人, 应使自己的小目标和社会的大目标相统一。符合大目标, 大事小事皆容得, 大善小善皆施得, 大忙小忙皆帮得。人生活在社会中, 只有共同遵守规则, 才能各得其所, 社会井然有序, 人心舒坦适然。

规章制度是企业和谐的保障。有了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员工建设和谐企业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薪酬分配制度是企业的基本制度, 必须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员工使用要做到人尽其才, 岗位与能力对等, 责、权、能、利对应;日常管理规范要保证企业政令畅通、有序运行;经营决策要符合企业发展前途和员工意志愿望, 这些都是企业实现和谐的前提基础。

当前, 社会转型进入一个重要阶段, 急剧的社会变革对社会成员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严重挑战, 不少人未能及时跟上社会的变化, 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心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失业、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 使得一些人产生失落感、被剥夺感、不公平感。岗位竞争加剧, 技术不断更新, 工作标准越来越高, 员工的身心压力明显增加。如果企业未能对这些予以足够的重视, 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从而引发员工负面的甚至是对立的情绪, 处理不当便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和谐。

3.中学实施感恩教育之思考 篇三

关键词:感恩教育基本道德知恩报恩施恩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感恩意识,并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儒家文化将其最大化的渗透于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

一、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淳朴民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儒家经典著作中感恩的准则也比比皆是。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没有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这样动人的诗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其次是感恩师长与朋友,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这是说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师长;邻里朋友给我们帮助与关怀,我们要报答众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感恩师长、朋友是立德之本。推而广之是感恩社会与祖国。“天下之本在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往今来,精忠报国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最后还要感恩自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感恩自然是生存之基。

二、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其原因探究

当前,一些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问题较为突出。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虽然表现各异,但都是“要求和索取”大于“感激和报恩”。实质是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极端利已主义、个人至上思想乘虚而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学生道德理念的严重缺失,失去了感恩之心呢?我们认为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

1、备受呵护的“独生代”——影响道德培育的家庭因素。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9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被父辈祖辈百般呵护,于是慢慢形成“唯我独尊”的自私心理。在他们的人生观里,“我”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人为“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便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社会的财富、他人的关爱,对他人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却只有冷漠。家长也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长此以往,孩子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力所当然,丝毫没有内疚之感,更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根本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意识和体验。

2、文化大潮中的“漂流族”——导致道德缺失的社会因素。

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到挑战。人们普遍太关注自我,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也不在意社会的发展,渐渐地淡忘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孤身取得幸福。经济发展,生活优越,中西文化碰撞,传统新潮交绘,其中一些不良现象、无德行为,对中学生起着无形的浸染作用,久而久之使之人格素质降低,感恩意识丧失。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各种媒体、网络给中学生提供的思考问题的参照与过去大不相同,于是在他们心中觉着“优秀传统是老古董了,无价值了”。此外,社会上各种腐败之风、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消极思潮,不断侵袭与冲击中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辨别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3、功利教育体制下的“半成品”——忽视品德形成的教育因素。

现在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受着高考指挥棒和社会就业的压力,在“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了好就业”的功利心态的促使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多看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品德教育。在这种极端功利心态左右下,形成了“智”和“德”脱离,“人”和“才”脱节,全才不济,教育缺失。中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情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会为他人着想、去关心他人,也就不具备感恩之心。

三、中学实施感恩教育主要三个层面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行为,并通过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这三个层面来实施感恩教育。为此,西安高级中学做了大量的实践。学校始建于清崇化书院,迄今已有116年文字可考的历史,鲁迅、朱自清、李仪祉、于右任等大师先贤曾在此执讲学,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使“重德兴化”的优良校风得以传承和发扬。学校以开展校园“感恩文化周”为平台,以“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为主线,大力开恨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校园感恩文化教育活动”。

1、从认识层面培养学生感恩于心。

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格的构建,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让学生认知到也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给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

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点拨学生之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例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把三八妇女节所在的周定为感恩文化周,在活动中,以班级为主体召开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诸如感恩诗歌朗诵会、感恩文化故事会、观看有关感恩的电影、电视,邀请家长召开了别开生面的“亲子会”等,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2、从情感层面陶冶学生感恩之情。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制作感恩卡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例如:在学校的感恩文化周里,我们组织学生以校园为场所,大胆表白感恩之情,营造丰富多彩的感恩氛围。在校学生会的倡议下,要求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的感恩卡,郑重地写上各种表达感恩的话语:感谢老师、感谢班主任、感谢学校领导、感谢同学、感谢食堂的师傅、感谢公寓管理员、感谢校园清洁工。并把这些五彩斑斓的感恩卡悬挂在美丽的校园。同学们观看后,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响应,有的班级写感恩信,张贴在校园;有的班级制作大的横幅悬挂在校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校也可以向全体师生写感谢信,感谢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整个校园到处充满浓浓的感恩之情,师生的心灵在此时得到了升华。

同时,以信件为载体,传递爱的信息,让感恩之情插翅远飞。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班主任组织学生给需要感谢的人写一封信,表达自己从未表达的感情,封封载满了感恩之心的感恩信,插着温馨的羽翼飞向了家庭、学校和社会,迅速得到了来自各方的强烈反响。媒体电台纷纷到学校采访,不少家长给学校打电话或者亲自写信,感谢老师对孩子的辛勤教育,感谢学校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有位家长这样说:“在通讯发达的今天,书信这种传递爱的方式已经很少了,我十多年都没有收到书信,今天收到了儿子的信,真的太激动了。”还有一个家长拿着信到学校,激动地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都不跟我们说话,前几天收到孩子的信,看了之后感触很多,孩子在信中对我们的教育方法、处事做人等提出质疑,我们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和我们有抵触情绪,也认真的给孩子写了回信,现在我们沟通的非常好,衷心地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孝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超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之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首先,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在活动中,组织学生志愿者把一些孤寡老人接到学校,请校医对他们进行体检。同时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小区,帮助老弱病残者,用行动和歌声表达对他们的关爱之情,把盲哑学校的学生请进校园,和他们同台演出,向他们捐款、捐书,传递爱的温暖。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感恩活动由校园延伸到社会,起到有效的宣传效果。

其此,号召学生主动将这种感谢之情化成日常行动。倡议“四个一”:每周主动打扫一次家里的卫生;洗一次碗筷;洗一次衣服;发一个信息等,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学生志愿者每月走进小区为小区居民服务,帮助孤寡老人整理房间、端茶送水。在这些活动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景,一句句动人心弦的话语,一个个真诚会心的微笑,都成为“感恩”这首主题歌中最强有力的音符。

最后,学校还成立了环保活动小组,深入社会,广泛宣传环保,在校园积极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之情。

4.高职院校学风改善之思考 篇四

关于高职院校学风改善之思考

从制作学风问卷、实际调查入手.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问题,提出从专业咨询开始,搭建专业学习的平台,严肃考风考纪,改革评价体系,以教风促学风等建议措施.

作 者:易建芝  作者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风改善   思考  

5.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之思考 篇五

借着中央对农村政策性倾斜不断加强的强劲东风,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了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让农民朋友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匪浅。近几年来,丰山镇各项公益事业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公路、电话、有线网“村村通”,村村配有卫生室、农家书屋、体育设施,每村都建有垃圾池。

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遇到了瓶颈:

一是乡镇财力有限。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力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税收,经济欠发达的乡镇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基本上只能用于自身运转,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投入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上的资金非常有限。

二是村本级无财力。免征农业税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锐减,老百姓的集资摊派禁止,村集体无资金来源。上级政策性转移支付资金只能维持日常运转,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捉襟见肘。

三是公益事业建设筹资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好了,改变了居住环境,因此群众对村里的公益设施建设愿望非常强烈。然而有一部分群众却重点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出现了部分群众不愿出资出力,造成自筹配套资金难到位;甚至有极少数群众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没有大局观寸步不让,影响公益事业建设,也影响了其他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难以兑现,按照中央相关政策,农村在进行公益事业建设时存在资金缺口,可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以“一事一议”的形式向受益群众筹资筹劳,事实上是会开了,手举了,字也签了,临到了出资投劳的时候却推三阻四,不愿履行承诺,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出现出资投劳不均衡的现状,难以实现筹资筹劳的初衷。

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是壮大自身财力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自身投入为主,才能有发展。税费改革后,我们要因地制宜积极壮大自身财力,才能有资金投入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近年来,丰山镇做了有益的尝试:充分发 展林、果、茶特色种植业,使农民富裕起来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民族模具、米娅服饰等民营企业促进丰山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商贸经济繁荣了农村市场。通过这些途径丰山财力不断壮大,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2400余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

二是发挥财政积极作用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各级财政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各项扶农、支农政策,重点应放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上;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比重;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农村倾斜力度,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三是发挥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是广大农民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正确引导农民积极自愿参与,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以资代劳,也可以以劳代资;另一方面是利用好“一事一议”资金,广泛宣传“一事一议”的政策,让老百姓明白加重农民负担和农民自愿用“一事一议”资金改善自已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发展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积极争起上级项目资金,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引导大户、在外“四有人士”捐资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6.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之思考 篇六

二、工作建议

(一) 理顺管理体制, 合理定位, 提高监督独立性

有效发挥事后监督中心的职能作用, 必须理顺体制, 明确职责, 正确处理好横向、纵向的管理关系, 确保事后监督职能正常发挥。建议改革事后监督中心现行封闭的管理关系, 实行垂直管理体制, 并赋予其相应的管理职能, 分支行事后监督中心既对上级行负责, 又对本行负责, 承担指导下级机构事后监督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事后监督工作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的职责, 以便制度上实行统一、业务上给予指导、工作上加强交流、绩效上进行考核, 从而改变目前事后监督各自为政、协调困难的局面。

(二) 完善工作制度, 突出重点, 提高监督针对性

建立健全事后监督工作规章制度既是事后监督部门授权履职、依法监督的迫切需要, 也是规范事后监督行为的重要保障。应加紧制定和完善各项业务事后监督办法, 如《国库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办法》、《货币金银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办法》等, 制定事后监督操作规范、工作标准化流程, 严格规定事后监督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和监督标准, 细化集中事后监督内容和事后监督人员行为规范, 突出事后监督的业务真实性审核、资金风险防范、内控薄弱环节和漏洞查找等工作重点, 以尽快解决目前事后监督工作普遍存在的自行其是、随意性较大、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规范事后监督行为。同时, 还应建立相应的对事后监督的再监督制度, 建立事后监督工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制定工作考核办法及量化考核指标, 以规范和约束事后监督人员行为, 调动事后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 创新工作手段, 拓展功能, 增强方法先进性

要让事后监督部门真正做到有为有位, 必须立足长远, 创新工作手段, 改进监督方法, 增强监督成效。一是将现场检查工作纳入事后监督工作范围, 以现场检查为手段, 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切实落实, 防范业务程序流于形式、内控规章失效, 杜绝事故隐患。二是组织开发事后监督综合业务系统, 聚成会计核算、财务核算、国库核算、货币金银等业务事后监督功能, 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解决监督手段落后、监督时效性差的问题, 将事后监督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 提高监督效率、监督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三是在市地州中心支行实行国库核算集中监督。目前,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已经在逐步推广。国库业务新系统的上线运行, 既向国库事后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为国库核算集中监督创造了条件。应借此时机, 将县支行的国库事后监督工作上收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 既缓解县支行人员紧张的状况, 又能使国库事后监督与国库会计操作相分离, 充分发挥事后监督的职能作用, 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运行。

(四) 把握工作重心, 加大力度, 确保监督时效性

作为控制和防范风险的重要部门, 事后监督部门应更多地从业务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 贯彻实时、重点和全面监督的风险控制理念, 把握工作重心, 加快实现由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的步伐, 增强监督实效。一方面要突出风险监督内容, 在对会计资料逐笔进行复审和检验的基础上, 重点监督资金出口、账务核对、暂收暂付、关键时点、系统日志等环节和容易形成差错、事故、案件的部位, 以及一定金额以上的大额业务, 确保资金安全;另一方面要实现从综合的事后核对向积极的、主动的预防管理转变, 将监督工作贯穿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坚持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核对相结合, 形成持续连续、环环相扣的监督格局。

(五)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素质, 增强队伍适应性

加强事后监督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的素质是做好事后监督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 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事后监督工作在构建平安和谐央行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高度重视事后监督队伍建设, 要将思想觉悟高、理论基础好、业务能力强、敢于坚持原则的干部安排到事后监督部门, 保证事后监督部门有足够人力资源全面履职。其次, 加强事后监督干部思想教育, 增强事后监督人员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更新监督理念, 增强认真履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防范道德风险。第三, 加强事后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学习金融政策、法规及相关的业务理论知识, 学习事后监督规章制度, 学习各业务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 同时要调动事后监督人员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事后监督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理论水平和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 提高适应业务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监督业务新要求的能力, 着力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 加强事后监督和监督对象的业务交流, 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 增进部门间的相互了解与理解, 增强工作合力。第五, 建立事后监督人才库, 将优秀的业务干部和具备特殊专长的人才纳入事后监督人才库管理, 并适时进行岗位人员交流, 打造过硬的事后监督队伍。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德宏州中心支行纪委书记)

人民银行系统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迄今已十个年头, 为切实推动基层人民银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开展, 笔者通过进一步学习领会文明单位创建的有关文件, 借鉴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 (简称“昭通中支”) 创建文明单位的经验, 对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进行一些思考。

一、辖内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基本情况

昭通中支下辖10个县支行, 现有中支级以上文明单位3个, 占机构总数27%, (其中:分行级2个, 占机构总数18%) 。在参加地方文明单位建设中, 获市级以上文明单位10个, 其中:市级6个;省级4个, 分别占机构总数55%、36%。

按照人民银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 结合辖内实际, 多年来昭通中支围绕“抓班子、带队伍、促业务”的创建重点, 深入扎实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有力地促进了辖内“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促进了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职责的履行。

(一) 抓领导班子建设方面

近年来, 昭通中支领导班子力量逐渐得到增强。一方面, 党委着重从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制度建设入手,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搞好班子团结, 使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 党委加强班子作风建设, 要求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立行长接待日制度, 认真执行《中支领导联系县支行工作制度》等制度, 每个班子成员每年至少两次到支行调研指导工作, 仅2007年以来就与支行领导、职工交心谈心400多人次。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 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坚持任人唯贤, 公道正派, 事实求实对待干部, 加大了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力度。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和制度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二) 带干部职工队伍方面

近几年来, 昭通中支党委在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中, 始终围绕素质建设来加强。一是建立健全了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制度, 抓好每年的春训和平时的学习。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契机, 推动全面的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二是加强干部管理工作。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选拔了9名优秀青年干部充实和加强了辖内干部队伍, 为干部管理和选拔任用打开了良好的工作局面。三是开展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宣传教育, 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做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解决干部职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人、关心人、帮助人, 既讲原则又注意方法, 既教育又鼓励, 让职工心服口服。

(三) 促基础业务工作方面

近年来, 昭通中支党委在完善制度、依法行政, 科学严格管理, 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确保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安全稳健运行。如修订完善制度和措施21个, 新定管理规定和措施5个。另外, 在加强窗口指导,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搞好调查研究, 提高货币政策分析水平;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 国库服务管理工作, 发行基金调拨、现金管理和人民币反假工作, 金融统计工作及征信系统建设, 反洗钱和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工作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辖内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创建工作思路不清

主要表现:对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文件精神缺乏系统学习, 对目的意义把握不够准确, 创建工作思路不清, 工作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二) 重硬件, 轻软件

有少数人认为“创建工作是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 因此、只注重对一些外部环境的美化和办公设施的改善等。

(三) 重业务, 轻创建

有的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 文明创建是软指标, 抓业务工作是务实, 抓文明单位创建是务虚, 形成抓创建活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认为只要业务工作抓好了, 不出问题,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自然而然就搞好了。

(四) 重结果, 轻过程

有的单位未能准确把握“重在建设”、“重视创建过程”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针, 重文明单位的评选表彰, 轻日常过程管理。文明单位评选工作开始, 就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档案收集、环境美化和单位宣传, 一旦评选表彰工作结束, 奖牌到手, 创建工作的过程管理就出现只求过得去的现象。

(五) 创建工作按部就班, 成效不明显

有的没有从本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计划, 只是照搬上级部门制定的方案, 造成创建工作没有结合实际的硬性考核和细化量化的指标, “虚工虚做”, 导致创建工作虽有目标, 但缺乏统筹安排, 影响创建进程, 实效不明显。

(六) 领导和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不突出

由于落实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不够好, 有的单位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 未能形成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任务到岗, 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三、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建议

(一) 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人民银行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推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是干部职工进行自我教育, 全面加强人民银行发展的有力手段。创建活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为目标, 紧紧围绕依法履职, 重在建设, 重视创建过程, 注重实效的方针, 突出“抓班子、带队伍、促业务”三项工作重点, 建设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为人民银行的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 文明单位创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致的, 因此,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保障人民银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向, 确保创建活动富有成效。

(二) 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全员参创意识

人民银行系统文明单位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 目标任务明确, 活动内容丰富, 意义深远, 涉及人民银行工作的各方面, 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一蹴而就, 一朝一夕不可能把事情办好。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增强全员参创建意识, 形成全员参与, 人人动手,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工作局面。一是要深入学习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总行党委关于开展人民银行系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人民银行系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筑牢广大干部职工创建活动的思想基础, 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达到创建活动的目的, 实现创建工作目标。二是要广泛宣传动员, 运用多种载体广泛宣传, 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热情, 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群策群力, 共同为文明单位的创建出谋划策, 积极投身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实践中。三是要抓教育, 通过形式多样, 多渠道地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教育, 进一步宣传动员, 不断深化创建理念, 提高干部职工对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认识, 使每个员工都深刻认识到创建活动与本单位的建设与发展, 荣辱与兴衰息息相关, 与自己的成长进步息息相关, 增强责任意识, 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人民银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之中。

(三) 突出重点、找准创建工作结合点

人民银行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坚持“重在建设, 重视创建过程, 注重实效”的方针, 目标任务明确, 工作措施具体, 客观上反映一个单位的行风行貌, 履职能力和整体工作水平的高低, 重视文明单位创建过程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 突出重点, 做到创建活动与单项工作的有机结合。要做到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与领导班子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相结合;与加强和改进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措施, 搞好金融服务相结合;与加强管理, 强化内控机制, 促进更好履职, 提高工作水平相结合;与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相结合;与央行文化建设, 和谐央行建设相结合。

(四) 进一步健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7.新入职员工留人策略之思考 篇七

对于新员工,企业如何能让其快速融入团队?通过什么手段为新员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如何通过培训,使员工技能更完善,潜力更大程度地发挥„„

新员工流失,尽管有种种所谓的个人原因,但很多还是因为不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没有成就感、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等原因造成的。但是,是什么导致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没有成就感,不能很快融入团队呢?是我们的招聘工作没有把好关,把不合适的人才招进来了?还是我们的培训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新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了解?企业应从新员工招聘、新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三个方面来杜绝新员工流失,让新员工更快地适应工作、融入团队、发挥自身的价值。

招聘合适的人才

新员工能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并融入团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聘工作的好与坏。如果新招进来的人才都是合适的人才,那么他就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反之则不然。怎样确保企业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企业文化的适应与认同的评估

不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是不可能积极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也是很难在企业中稳定下来的。作为企业的招聘人员必须要对企业的目标、策略、文化和价值有着很好的理解,并以此作为招聘过程中评估应聘者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般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的场景和集体讨论,对不同群体的创意能力、分析能力、控制能力(即推动变革的能力)和服务意识进行测试。这种群体的划分,我们可以按照绩效的标准来进行。通过测试,就能很明显地看出企业文化的偏向,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类型。

2、对应聘者的岗位胜任力评估

在招聘过程中,招聘经理一般都是以职位说明书中岗位所对应的专业知识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进行招聘流程设计,通常专业不对口的应聘者会在第一时间被淘汰出局,而岗位技能与经验对刚出校门的应聘者来讲几乎是一张白纸,此时只能看一些能够表现出来的通用能力的差异,如: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但能说不代表能干,因此,当选拔了一些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流失便是迟早的事。专业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的是岗位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如良好的心态、认真负责、恒心与毅力等关键素质甚至比专业还重要。

招聘甄选后,接下来就是合理的配置,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让新员工尽快地胜任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信心也是新人决定去留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企业在招聘、甄选及配置环节上都需要精心的策划与运作,一招不慎都会为新人流失埋下伏笔。

有效的培训与职业规划是保留新人的重要手段

1、主管是培训新人的第一责任人

对新人培训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融入企业的文化。我们套用联想的一句话叫“入模子”,也就是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企业,用强化的方式让他集训并很快适应企业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其实这才是新员工入职培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接着,我们就要进行合理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的内容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是应该包含以下四项基本内容:组织方面的设置、员工福利及人事制度、工作职责、企业产品及相关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共性课程的培训让新员工增加对企业的了解;通过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专业课程的培训,让员工尽早适应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文化感受是从直线经理及老员工身上所感受到的一言一行,他们才是企业文化的窗口,往往由于他们对新人的态度使新人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是新人决定去留思考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对新员工实施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直线经理们。

2、新员工也需要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忠诚度的作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是,当我们提起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家想到的便是企业的资深员工,对新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许并不被很多人所认可。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新员工来说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出各种新员工职业规划的方法。

我认为对新员工的职业规划方法是: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最初工作。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企业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争取为新雇员提供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一项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年轻管理人员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员工最初的工作越有挑战性,其工作成绩也就越有效率、越成功,即使在工作了5-6年的老员工中,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起步性工作是“帮助新雇员取得职业发展的最有力、最简单的途径之一”。

8.检察机关介入安全事故调查之思考 篇八

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调查之思考

李建国 张 建 兵

安全事故是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呈多发高发态势,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很多事故的发生与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直接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违法违规,亵渎和滥用职权,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是一些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严肃查办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涉及的职务犯罪。2006年2月,《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下称《条例》)2007年6月起施行。以上规定为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调查,有效拓展法律监督空间,通过法治手段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提供了法律依据。笔者就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探析,以期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意义

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行政监察机关和国家安 作者简介:李建国(1970—),男,汉族,江苏如皋市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张建兵(1966-),男,汉族,江苏南通市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主任。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成立的事故调查组,负责查明事故发生原因、确定事故性质、明确事故责任等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事故发生后,虽然及时采取了调查和救助措施,但这一机构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是一个行政部门,权力十分有限,而安全生产中的重大责任事故问题往往与行政机关渎职侵权相联系。事故背后官员的渎职“嫌疑”需要司法介入。司法介入重大事故问责,在中国其实就是检察介入。法院是中立的裁判机构,奉行的是“不告不理”。法院不可能,也无必要介入事故处理。但检察机关就不同了,在宪法上,检察机关的定位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不但行使诉讼监督之职,还有监察百官守法与否之责。事故背后官员的渎职“嫌疑”能否证实,需要检察机关及时和全面的调查。不介入,调查就无从谈起,官员的渎职“嫌疑”也将因此保持悬疑。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维护公共利益、保障人权是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安全生产中的重大责任事故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涉及劳动者的生命权,涉及生产领域的公共秩序问题,世界各国都把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和人权的捍卫者,检察机关同步介入调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是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所决定的。检察机关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主要是负责依法查处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建设及使用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对事故负有领导、管理责任,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案件。因此,检察机关的同步介入是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措施,刑法的威慑力不 仅取决于刑罚的严厉程度,而且取决于侦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检察机关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既可以对事故是否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进行初步调查和判断,对存在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能及时掌握,有利于对案件查处和搜集、保护、固定证据提供便利,还可以避免案件线索和证据因事过境迁导致无法追究职务犯罪责任人以及避免事故责任人逃避责任和逃逸等情况的发生,将有利于更好地发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为预防同类事故和犯罪的重复发生制定出更有效的对策。

二、实践中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检、安监之间的权力分工界限不清

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检、安监三部门在重大安全事故处理上的权力进行了分配。权力分工是基本原则,同步介入只能作为一项补充措施。然而在实践中,如果缺乏上述正确的认识,同步介入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就有可能演变成全面介入,这样不仅公、检、安监三家的职责会混淆不清,而且还会造成公安机关、安监局的过分依赖心理,过于依赖检察院的工作,甚至过分依赖检察机关“表态”的倾向,不利于公安侦查人员、安监人员发挥调查案件的积极性。

(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不明

在我国法律对各部门的权力分工中,检察机关所担负的监督职能是保证司法活动、行政活动能够得以公正进行的重要制度之一。检察 机关既要监督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还要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同步介入固然是一种能够即时纠错、防错于未然的有效监督措施,具有加快办案速度、提高办案质量的价值,但它却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重大安全事故案件,只能限于少数重大的或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事实上,试图对所有的重大安全事故都采取检察机关同步介入的措施,客观上受到检察机关本身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

(三)检察机关调查取证难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到“为公不犯罪”观念的影响,在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时候,认为不是故意的,主观恶性不大,因此存在“同情”的心理,一些犯罪行为被忽视、容忍和“谅解”,因此在司法机关办理案件时容易出现不好取证、不做证的情况。

三、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法律定位 《暂行规定》和《条例》在有关检察机关参与调查的规定中,均使用“应当邀请”一词。《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参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政府授权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同级检察机关参加”。《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因此,检察人员不应当被认定为调查组成员,而应定位为参与人员。这个定位也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如果将检察机关所派人员作为调查组成员,可能造成检察机关因盲目听从调查组的统一调遣,最终丧失自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检察职能的发挥。虽然检察人员不是调查组成员,但与调查组的关系应当是积极配合、紧密 协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调查组调查的有关材料应当及时分送检察人员;二是调查组召开的有关会议应当通知检察人员参加;三是调查组发现与事故有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检察人员,并移送有关证据材料;四是检察机关发现涉嫌渎职犯罪线索,需要借阅和复制调查组有关材料的应经事故调查组负责人批准;五是检察人员向有关人员调查或询问时,调查组和有关部门应予以协助和配合;六是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决定立案或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应当向事故调查组负责人通报;七是检察机关应将对犯罪嫌疑人的查处情况及时告知调查组。

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必须准确定位,明确查办重点。检察机关(主要是反渎职侵权部门)介入事故调查要立足法律监督的职责范围,既不能消极应付,也不能越俎代庖,要树立检察机关既是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单位又是独立执法办案部门的观念,认真履行职责,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认真执行《暂行规定》,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办案优势,为安全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一要严格遵守公、检、安监之间的分工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我国法律规定安监局综合监督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按照行业、属地原则,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公安机关和安监部门应依法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过分依赖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就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的伤亡人数及伤亡情况、事故的 定性作出调查报告,控制事故直接责任人,并对事故的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安监部门应就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哪个环节监管不到位、事故性质的认定、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认定作出调查报告,并对该移送公安机关的及时作出移案决定。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局应该对查清事故的原因、后果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等问题展开调查,搜集相关证据,并以事立案,在配合公安机关查清重大事故前案的同时,重点调查事故背后有无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

二要明确同步介入与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检察机关同步介入调查是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种方式。但是,检察机关同步介入调查不仅是调查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行为,更多的是最大限度地掌握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始资料,防止有关部门在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销毁证据、涂改证据、串供等不利于刑事侦查的不法行为,加强对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行为的事前、事后监督。同时也是对同步介入调查的公安机关、安监部门的调查事故的行为的事前监督,防止出现由于行政执法部门的非法行为或疏忽而致使证据丢失或串供现象的发生。

三要规范渎职侵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调查程序。调查人员应对第一时间介入事故现场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予以保密,在查清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后,应坚持司法独立原则,固定证据,确定渎职侵权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立案侦查。

四、完善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工作机制思考 要深入贯彻《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完善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工作机制,加强与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加强与事故调查组的协调配合,进一步理顺检察机关的检察调查与行政调查的关系,共同做好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一)建立行政机关职能部门与检察机关查办重大责任事故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工作定期联系制度。进一步理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定性、责任认定、案件移送、侦查取证等工作环节的协作配合关系,规范线索移送和案件协查措施。凡是造成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或造成其他重大损失,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责任事故,检察机关都能及时派员介入事故调查。

(二)制定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的实施细则。鉴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的规定过于简单,可以考虑制定详细的配套实施细则,以地方法规或规章的方式实施,进一步完善检查机关介入时的程序和权力,规范事故调查组的义务和责任,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调查活动的制度建设。一是联络制度。建立以行政区域划分的专门性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调查组成员应当尽量相对固定,确定兼职(或专职)的联络员,在全地区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后迅速行动、协调一致。二是情况通报制度。对调查过程中 遇到的重大情况、问题和阶段性调查成果等,以会议、简报等形式进行通报,便于把握重点方向,更好地开展调查工作。三是备案审查制度。凡调查组的重大活动,特别是研究讨论情况,均由专人记录在案,与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共同作为资料存档备查。四是保密制度。事故调查往往涉及对相关单位、人员的处理,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参与调查的人员应当遵守纪律,防止泄密,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重大执法行动邀请检察机关参与监督制度。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由事故后的责任调查提到事故前的执法行为监督环节,更有利于优化执法行为,保障执法质量,提高执法效果。具体而言,生产行政执法部门在重大生产安全执法活动中邀请检查机关参与监督,检察机关可以对执法的方式,案件的处罚和移送等方面提供建议,对发现的违法不当行为提出纠正意见,从而从源头上防止渎职行为。

9.中学生修身之思考 篇九

校园里的蜡树竞相开花, 一朵朵小花溢满枝头, 它们在积攒了整个春天的力量后, 一夜间骤然暴发, 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香气弥漫整个校园。每学期临近期末对学生在十个方面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 上学期底我们评选出的38个优秀集体和288名先进个人, 走上光荣台, 接受表彰, 让校园再次充盈着无比巨大的正能量。

过去的一学年, 学校以德育为先、全面育人为首要任务,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工程, 以创优环境强化三风为基本保障, 以艰苦奋斗拼搏创新为精神动力, 团结协作, 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课堂改革”和以激发潜能为宗旨的“激情教育”活动, 使我校的学风更浓郁、教风更严谨、校风更纯洁。目前, 学校人心齐、人气旺, 校风纯、学风正, 发展态势强劲! 学校的良好发展绽露锋芒!

上学年, 我校成功地举办了诗歌朗诵会、学生演讲会、体育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板报和手抄报比赛、元旦游园活动、广播操比赛、各种征文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活动; 我们成功有效地开展了教职工课改优质课大赛、班级文化建设、法制安全教育、感恩励志报告会、激情跑操、激情早读、激情宣誓、高考知识与心理辅导讲座等体现我校特色的有意义的活动。学生体育比赛捷报频传, 3次参加市里比赛都有金牌入账。艺术竞赛名列前茅, 中华魂主题演讲全县高中组第一。我们的目的, 就是要让同学们在高中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修养的人, 一个受人尊重与敬仰的人! 人生最美的桂冠是用“道德”编织而成的。作为一名闻中的学生, 我希望你们能见贤思齐, 勇于修身。

一、心怀报国志, 实现人生梦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 个人的梦想只有和国家的梦想链接, 才能得以实现, 个人价值才能最大化。闻中早年的无数英雄前辈, 正是把全部身家性命都交付给了革命, 才成为“闻中魂”的代表。今年起, 国家义务征兵, 将实行符合年龄人员全部登记, 再根据志愿择优选拔的办法。国家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部队, 我们也就更多一种途径来报效祖国。励志报国, 永远是我们的最高理想。

二、不忘父母恩, 永做孝顺人

父母给了我们身体, 教我们做人, 用一辈子的心血浇灌我们成长。我们每长大一岁, 他们便老去一年; 我们每收获一分, 他们便失去一分。孝敬父母可以说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最主要标志。在我国古代, 一个人被提拔重用的前提就是“孝”, 只有重孝的人也才能被委以重任。

五帝之一的舜帝, 他的继母性情变化无常。舜多次受到她的陷害, 但毫无嫉恨, 总是以德报怨。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 传说干活时总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 小鸟飞来帮他播种, 正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 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 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 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 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由于时代所限, 《二十四孝》的故事存在明显的时代烙印, 有的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但在以德治国的今天, 坚守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确不可抛弃。出门时, 你是否想过给父母们说一声, 免得他们着急? 长期在外时, 你是否想过给他们打个电话, 也关心一下他们的冷暖? 放假回家后, 你是一心想着去与同学朋友们玩, 还是呆在家里与他们说上一会话, 聊上一会儿天? 父母的生日或许不需要你记住, 但你得记住有两个人会永远记得你的生日。父母的事情或许不需要你操心, 但你得明白你的好与不好都时刻牵挂着他们的心。

父母们毕竟比你大20多岁, 不管他们怎么用心良苦, 注定走不进你的圈子, 走不进你的世界, 他们采用的关心你的方式甚至让你厌烦, 但毕竟血肉相连, 心心相通, 打你骂你, 难道不是为了让你更好, 让你更有出息, 让你更少遭罪, 让你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舜对自己凶残的继母都能以德报怨,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自己的父母抱怨不断。

三、珍惜师生谊, 善待眼前人

高中3年, 与你相处时间较长的, 当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也是我们必修的课程之一。老师是我们朝夕相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尊敬老师, 尊重老师的劳动, 是和老师相处的基本前提。虚心请教, 勤学好问, 是加深对老师了解的有效方法。与他相处, 不仅要学习他传授和专业知识, 还要学习他的为人之道、人格魅力。当然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 他们也有缺点, 诚恳而委婉地向他们提意见, 老师才会更易接受, 才会更喜欢你。

学会友好相处, 学会正确对待同学, 将有利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高中, 是最为纯洁的人生阶段。此时建立起的友谊可能是最为巩固的。对同学的宽容、悦纳, 是建立良好同学关系的基础。对同学的关心与帮助, 是增进友谊的最佳办法。对待矛盾, 如果能宽宏大量, 以德报怨, 这样反而会促使矛盾缓解, 使坏事变成好事。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有基本的公德意识

在学校里, 不要攀比谁穿的好, 谁吃的好, 我们要“不比阔气比志气, 不比聪明比勤奋, 不比基础比进步”。在行为上, 要严格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 争做文明向上、遵规守纪、衣着大方, 举止文雅的好学生。在公共公共场所, 遵守秩序, 信守规则。天热时, 不在教学区穿拖鞋, 显得散漫慵懒, 也不在教室内“赤膊上课”, 显得野蛮而缺乏教养; 不在休息的时间, 大声喧哗, 不在学习的场合, 肆意打闹; 上楼下楼、出操、课间活动, 上下学路上要遵守交通安全。在校外, 不吸烟、不上营业性网吧和黑网吧, 不追求奇装异服, 不染发、不烫发, 不攀比穿戴。要记住, 一切的行为, 都是内心修养的外化。最美的闻中少年, 首先应该是有公德心、守规则的人。

不要以为个人的事是小事, 如果把它放到公众的场合, 它就是一个影响你所在集体的大事。法国前总统萨科奇在一次接见外宾时忘记了系上西装的纽扣, 被认为是对来访者的蔑视, 严重影响到了两国的关系。学会遵守规则, 就是对他人的尊重, 是对规则所在社会制度的尊重, 是在现在这个处处以细节取胜的社会得以立身的基本保障。

五、不忘自己的职业本分, 要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每位家长的期望, 是每位老师的要求, 更是我们将来立身处命的资本。学习是天底下最苦的事, “十年寒窗”要想脱颖而出, 获得成功, 也有许多的捷径可走。

不管是谁, “勤奋”总是成功的必要保证。曾国藩是清代的名臣, 一生勤奋好学, 以“勤”“恒”两字来激励自己, 教育子侄。他抓住一切读书机会, 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他读书持之以恒, 成了一种习惯。因为有了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所以使他得以博闻强记, 学富五车, 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学习还应该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宋代名相寇准学识不高, 在陕西做官时遇到同僚张咏, 虚心向他请教, 张咏告诫他要刻苦学习, 提高自己的学问智术。他豁然接受, 刻苦学习, 最后不仅出相且声名卓越。

学习还应该在不断总结中改进自己。司马光出相前, 虽然学习刻苦, 但总爱瞌睡, 并因此常受到人们的嘲笑。他为了改掉坏习惯, 想了很多办法, 后来用“圆木做枕头”, 只要一翻身, 圆木就从头下滚掉了, 自己也被惊醒, 就赶快起来学习。正是靠着夜以继日地工作, 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纂。

学习还应该在不断的坚持中获得突破。曾在决赛中因两次受伤, 在领先一盘的情况下失掉比赛而屈居亚军的网球运动员李娜是一个典型的坚持型选手, 她靠永不放弃的意志, 一次次地征服全世界观众。她的世界排名一步步向上提高, 从308名, 到33名, 到16名, 再第4名, 2011年她获得了法网冠军, 2014年再夺法网冠军, 创造了亚洲女子网球世界最好成绩。在众多同龄选手纷纷退役的时候, 已经年满32岁的她选择继续努力, 突破了自身的极限, 达到了自己网球事业的顶峰, 打破了国内高龄女运动员运动年龄的传统认识误区。在接受采访时她说: “虽然自己不太年轻, 但我非常期待明年”。

在我们的同学的身边, 就有许多这样的勤奋美少年。412班的宋琳, 高一期中考试时, 由第一名落到全校第46名, 她迅速调整状态, 虚心向同学请教, 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 积极问询老师, 特别是在课后挤用一切时间, 认真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系统总结每个学科的知识网络, 蝉联了后来每一次考试的第一名。她不仅生活上简单简朴, 还关心同学, 热爱集体, 担任班长职务, 积极认真, 勇于负责, 带领412班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了一个个的第一。

同学们, 我们下学期还将沿用严格的作息时间表, 每一个人必须做好充分地“吃苦”准备。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 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高手。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时间, 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座椅。天道酬勤, 老舍先生说过: “才华是刀刃, 辛苦是磨刀石, 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 也会生锈, 成为废物。”勤奋磨尖了你才华的刀刃, 让你在知识的海洋中劈波斩浪, 风雨无阻。这把刀, 可以帮你排忧解难, 登上智慧的高峰。请你记住: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 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哈佛大学有句名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 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之思考 篇十

王武源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办)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凸显并将长期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扩大就业的一条出路。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回乡创业适势可行。农业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创业教育,加强引导,促进大学生创业。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背景

首先,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大学生自主创业。1999年国家做出扩招决策后,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115多万人,2002年123万人,2003年175万人,2004年232万人,2005年250多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成为了新的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就业压力也较去年进一步增加。“就业难?创业去!”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推向自主创业之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积极拓宽就业道路的同时,有关部门不断推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好政策。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扩大就业的一条有效出路,既能减轻就业压力,并带动他人就业,还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保持经济活力。

其次,国家政策的支持有效地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去年起,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政策,都给了大学生创业以极大的激励。

第三,崇尚自由、彰显个性的现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促发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自己当老板,既能不受制于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可通过创业获取财富来证明自己能力,还可以更长久的解决就业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财富的单一心理,而且还认识和溶入了更多的作为社会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农业高职毕业生创业的可行性

大学生创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率不高,国际通常的成功率为20%,国内仅10%。农业高职大学生群体成份特殊、从事的行业特点明显等,因而农业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值得更多的关注。

(一)农业高职生回乡创业大有作为

1、伴随改革开放30年,国家积累了较强财力,近年来开始支援、补贴农业,出台了相当多的支农、惠农政策,为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项目开发奠定了政策保障。

2、我国农业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发展高潮,新农村建设、土地合理流转等需要大量高素质管理者和劳动者,给大学生回乡创业创造了机会保障。

3、农业高职大学生有专业知识、懂技术、熟悉农业生产项目和经营管理,为回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提供了技术保障。

与传统农民创业较之,回乡创业大学生有显著特点:“新”---大学生的思维观念、经营理念前卫,能运用全新的经营模式,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创办农业经济实体规模化:或大型种植,或大型养殖,或大型加工;或做农场主,或做农业类相关老板。经调查,农业高职大学生表示,回乡创业,他们信心足、热情高、信息广和有知识、懂技术、熟悉农业生产项目经营管理等优势,一定能干出一片新天地,成为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的新型企业家。

4、农业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不会很高,容易筹集;创业风险相对较小,市场风险不大,创业成功率较高。从媒体报道的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来看,不少集中在农业类专业毕业生,比如女大学生养猪明星燕君芳、千亩葡萄园主大学生肖华、还有我省玉山18名大学生创办的千亩高山蔬菜基地等等。

(二)农业高职生回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障碍

1、传统思想观念。与其他类别大学生比较,农业高职大学生具有如下特征: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乡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社会背景较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甚至最终目的是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正因如此,多数农业高职大学生生基本上选择大中城市尤为沿海大中城市就业,并且千方百计谋求非“农”字职业,真正回家乡从事“农”字职业、创业者极少。即便偶有个别大学生回

乡就业、创业,也难承受乡邻的不解议论和怀疑眼光的考验。

解决回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传统思想观念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向农民宣传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宣传回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先进典型,为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积极的人文舆论环境。让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光荣的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个农民心田,让欢迎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成为农村的一种新时尚,最大限度地消除回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包容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人文环境形成之日,就是众多大学生自主自觉回乡就业、创业之时。

2、创业资金不足。无论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或是搞农产品开发加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解决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现有农村金融体制。有五种方法可以尝试,一是盘活、整合乡村存量公有资产,作为标的,向银行抵押融资,以此建立乡村农业创业基金。二是允许乡村以集体所有制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域、矿山等)为标的,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融资,以此建立乡村农业创业基金。三是允许农民以自己承包的自然资源、合法的宅基地和房屋等不动产为标的,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四是乡村政府出面,发动农民以入股形式建立发展农业的社会化合作互助基金。五是乡村政府出面,通过募捐的方法建立农业创业基金。

3、创业平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推广和实行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经营体制。农民通过承包集体自然资源,自主生产自主经营,以合同形式与村委会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经济关系。眼下,各村的自然资源均已被承包到各家各户,且承包期30年、50年不同。于是,希冀回乡创办规模化农业经济实体的大学生,面临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怎样获取创业平台——规模化的土地或规模化的森林或规模化的水域等。解决农业高职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平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具体做法如,政府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采用多种方法对已承包出去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合法的流转、集中。或在本村内进行流转、集中,或在全乡范围内进行流转、集中,或跨乡镇(县区)进行流转、集中。

三、农业高职院校自主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受环境影响很大,但归根结底,还是由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决定的。创业能力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靠的是教育和培养。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间,国外的院校就开始在教学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商学院更是普遍重视给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当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社会重视。

施行创业教育应注重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指创业教育的地位。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改变传统教育培养机制,完善创业教育组织建设,搭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训练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创业环境。中观层面,指高校如何进行创业教育。学校不同,学科特色不一,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向也就不一样。例如农业高职院校着重突出农科特色,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加强与实施创业教育。微观层面,主要指大学生个体应加强培养自主创业所需能力,为走向社会开展创业做准备。

(一)立足市场经济,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既需要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从事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活动,也需要相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创业活动,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更是需要大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化解日益明显的社会矛盾。这些现象都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停留在由“应试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型阶段,创业教育则处于萌芽阶段,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创业教育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并推动发展。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形式,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二)培养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农业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下列人员担任创业教师: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业教师;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人员等。

除了优秀的师资队伍外,农业高职院校还应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即突破课堂教学形式,以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主要传授书本知识、显性知识,而自主创业能力更强调“隐性知识”,即隐藏在大脑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包括信念、价值观、判断力、激情、责任心等。隐性知识支配实践行为,对实践结果起决定作用。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实践获得,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需要创新现行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学会创业学习,。

(三)联系学生实际,传授过硬本领

自主创业所需能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技能(专业知识、企业运作知识)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宽基础强技能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越来越表现为高新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在此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就必须有深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是立业、自主创业的前提和基础。

2.决策判断

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决策者。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决策能力体现了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能力是基于领导行为或领导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在解决群体组织问题时,在群体中发挥组织作用,表现出稳定的状态。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参与社团活动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

4.社会交往

交往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顺利完成交往任务并运用交往技能达到某种工作目的的心理特征,包括沟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亲和力、协调力等。这些都是自主创业者必须学会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进行自主创业活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与各行各业的人员沟通交流,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创建服务平台,激励创业实践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农业高职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势在必行。农业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措施、借用各种平台,强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1.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推动学院自主创业氛围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筹划和思考的能力。

2.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

社团活动可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提供初级平台,学校应给予政策、经费支持,并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帮助创业社团发展。

3、建立创业示范园

规划一定面积,配备一定设施,建立农业创业示范园,供大学生进行创业学习和练兵,并配备专业老师指导。通过实地练兵,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学习生产技术、掌握市场变化。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让大学生有提高自主创业能力的实际环境。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进行教学实训和实习,能有效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上一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下一篇:优秀社区工作人员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