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活动总结

2024-12-08

教材分析活动总结(精选16篇)

1.教材分析活动总结 篇一

地掌中心小学

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总结

我校积极响应县局在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行动上”的“三进一落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现在将一年来开展“三进一落实”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学校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今年开学,学校领导班子就认真学习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行动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文件,认真领会这项活动的意图极深刻的内涵。

首先,成立领导小组。组 长:韩 宏 副组长:韩利军 成 员:全体任课教师

其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核心价值观”活动实施方案》。再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融入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重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1 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积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我校为了“三进一落实”活动在我校扎扎实实的开展开来。我校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每周一的升国旗时间及我校“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让老师们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宣传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

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落实到行动上。

我校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融入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我们学校倡导每位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品德方面的内容,通过直接或渗透的方式向学生输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校还倡导教师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创新、孝敬、合作等优秀品质。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首先,我校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我们在学校走廊里有“八荣八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其次,积极推进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文化,班级内有古诗栏,班级荣誉墙,图书角、“我的中国梦”主题栏,班级竞赛栏等。其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班、队日活动,举办“我的中国梦”优秀童谣创作、讲故事比赛、“乐享童年.畅想未来”儿童图文创作大赛、“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向广大师生宣讲身边好人事迹,营造了崇礼厚德的校园氛围。

五、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雷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开展“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活动,开展“重阳敬老爱老”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妈妈(爸爸)洗洗脚”、“我当一天家”、“与父母说说知心话”等活动,鼓励学生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或在节假日期间,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活动,使学生生活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的宣传、培育氛围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应该提倡、哪些应该反对,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情感,并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实际行动。

地掌中心校 2016年6月

2.教材分析活动总结 篇二

关键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分析

一、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的使用本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际技能以及数学基础知识为前提条件的, 在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以数学新课标为依据,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 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反射

在对数学进行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务必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关注, 立足于社会对现代化新型人才的需求, 对初中数学课程进行完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拓性, 而且它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例如, 在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平面图形认识》进行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三角形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三角形的相关特性进行探究,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二)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践性

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 着重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同时还对教材的实践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处于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其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的生活经验来制作一些学习道具, 提高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 将教材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新形势下,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也不再仅限于课堂教学, 它已开始向着学生的实际生活延伸。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以及自然环境中发现数学知识, 并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并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问题。

二、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 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衡量的。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得老师对学生的授业解惑变成了强推硬灌, 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是被动地接受。处于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 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尽量将课本中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例如, 在对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进行讲解时, 可以设置一二堂实践活动课,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与教材中所提到的图形具有较高相似度的物体, 以此来对课本上所提到的图形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

(二) 课前的准备以及教学目标的定位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不仅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掌握有较高的要求, 而且它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数学技能与知识,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老师, 就必须制订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并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且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课程规划来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学生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 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老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进行全面地分析, 并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以此来对初中数学进行多元化教学。

(三) 利用情境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掌握能力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因此,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老师在对实践活动以及数学教材进行选择时, 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融入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学知识, 并能够将书本上的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开展教学工作

由于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心理特点为基础, 对数学教学的方式进行优化。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来使书本上的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整个社会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扩大, 素质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彩霞.苏科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的使用与分析[D].苏州大学, 2011.

[2]孙朝仁.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基于动手“做数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1 (10) :33-39.

3.初中地理新教材活动课的应用分析 篇三

关键词:地理教学;活动课;应用

在初中地理课教学中,采用人教版的新教材进行教学,对于教学方式和内容偏重有了很大的改变,教材中的整体内容逐渐减少,而对于地理知识的实例教学部分不断增多,以案例分析和活动的形式出现。整体教材在教学方式上更为灵活和主动,开放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要合理地利用教材的活动和相关材料,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深入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活动和阅读材料的内容,对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和认识,把握好教材知识教学的顺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活动进行相应调节,保证整体教学和学生实际学习实时同步。

在利用新教材教学时,教师要摆正态度,改变以往对于传统教材内容重视,忽视相关活动和阅读材料的态度。对于新教材中的活动和阅读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认识活动和阅读材料对于知识巩固的作用。从以往专注于教学内容上转变为引导式教学,通过活动和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巩固学生学习知识,进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阅读材料不仅仅提供了相关地理知识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对于相关地理现象进行了解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保证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知识获取中不断成长。对于新教材的相关新内容,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灵活地进行掌握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新内容还加强了对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形式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的活动课推进了课程教育改革,适应当前变化的教育评价机制,将学习的想象力、描述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各项能力都融入活动课中。在活动课的内容上,基本都是与学习地理能力培养相关联的。活动课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学习规律相联系,利用活动课将难以理解的地理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实际演示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教师相应的负担。

在活动课上,活动课内容大多以案例方式提出问题,实行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一个问题点进行思考,引出相应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活动课教学中,由于采用问题带动方式,减少了学生学习知识和记忆知识的压力,在进行案例学习时,有利于形成自主性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活动课上,案例分析也可以参照以往案例分析解决问题流程进行,加深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不仅深化知识记忆,同时也带给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对于以往的教材内容来说,整体内容较为繁杂,不能形成一套科学的知识体系,学生难以进行理解和吸收。在采用新教材进行改革的同时,在课程教学上可以让学生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通过活动课使课程教学的知识点相互关联,使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知识的记忆,保证整体的学习效果。在活动课上,通过开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内容,让学生凭借想象力直观、形象并且灵活地进行相应地理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相应知识点时,如,学习“地球”这一内容时,活动课上教师通过相应课程道具地球仪等,进行立体的相应示范,同時与实际地球环境昼夜、季节等变化,解释相应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和清晰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描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对于在活动课的新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情况分离教学,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不强。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十分有限,过于注重理论问题的研究,不能使学生获得应有的能力效果的提高。新的活动课的开展通过对提出具体的材料,给予学生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环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进行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实际的结合,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

我国环境形态较为复杂,各种地理条件十分丰富。在活动课中,教师结合我国地理情况,从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角度入手进行教学,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索问题,主动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和实际同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地理学科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岳佳.使用初中地理新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文科教学探索,2006(4).

4.教材分析活动总结 篇四

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

《毕业典礼我设计》

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职业体验

一、活动背景

四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学生肯定有很多的话想对同学、老师或者家长说,很多情感想去倾诉,比如同学之间的友情,与老师之间的师生之情,因此,本课《毕业典礼我设计》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培养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从而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策划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

2.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策划能力能力。

三、活动准备

课件、毕业典礼策划书 四、活动实施(一)活动回顾,导入课题 播放图片,配音《那些年》,教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四年前的那个金秋,稚气未脱的你们懵懂而庄严的踏入了一中的大门,那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四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你们就要毕业了,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老师希望你们自己设计你们的毕业典礼,给初中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确定主题

回忆过去,你肯定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话想对同学、老师或者家长说,很多情感想去倾诉,所以我们要先确定一下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回忆?是感恩?是谈谈收获?还是畅想未来?或者你想设计这里面的几条或都有都可以,下面我们小组呢就选择出你们的主题,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就当做我们毕业典礼的主题,大家集思广益,每个同学都要想,并且说说你选这个主题的理由。

学生讨论,约 5 分钟,教师评价,确定本次毕业典礼的主题是:(板书)

(三)事无巨细 1、教师:我们的主题确定了,下面就可以开展我们的筹备工作,对于毕业典礼,同学们可能不太了解它的流程,我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份往届毕业生他们的毕业典礼的流程,可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同学们来参考一下这个流程,我们可以了解到毕业典礼参加的不只是老师同学,还可以邀请家长,因此在等会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下家长参与的活动。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到,我们要准备的事情非常多,为了让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我将大家分为四个组:宣传组、技术组、后勤组、外联组。下面大家就互相讨论一下,具体的每个组的工作有哪些?由谁来负责? 学生交流,讨论约 3 分钟,教师巡视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最后要评出我们班的“策划达人”,我看这个大奖花落谁家。

学生发言,每个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听了大家的汇报,我特别放心把毕业典礼交给你们去筹备,你们不但细心认真,不怕辛苦,而且很有创意,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前期的筹备工作一定会有条不紊,非常稳妥。

2、对于文艺汇演大家有什么创意? 学生发言。可以分为几个模块:

这样我们就把我们的毕业典礼分成四个模块:(板书)

下面我们就每个组来认领一下这几个模块,光模块想出来还不行,你看人家那个打出来每一幕还有个响亮的标题,而且每一幕,我们应该设计几个有代表性的活动,现在你就发动你的脑细胞了,想想每一幕可以有什么样的活动啊?这个任务比较重,我们来分组认领一下。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教师评价。

同学们,刚才四个四个组的节目各有亮点,很有创意,看来还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大家集思广益,相信我们的节目一定精彩纷呈!

(四)总结完善 教师总结:在今天的讨论中,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听了大家的话我也受益匪浅,大家说这节课谁的策划特别棒,表现特别突出,我们把这个策划达人的奖杯送给他? 同学说谁谁谁,让学生起来说说为什么这位同学可以评为策划达人———— 同学们,毕业在即,又是一个成长的里程碑,又一次远行即将启航,相信你们共同努力,一定把毕业典礼办的非常精彩,终身难忘!不忘昨天的足迹,放飞你们的梦想,迈向青春新的篇章!祝福你们,飞的更高!

学情分析

四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学生肯定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话想对同学、老师或者家长说,很多情感想去倾诉,比如同学之间的友情,与老师之间的师生之情,因此,本课《毕业典礼我设计》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培养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从而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策划能力。

效果分析

《毕业典礼我设计》一课,学生通过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了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了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对于毕业典礼的形式及节目,学生们集思广益,进行了创新和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策划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确定毕业典礼的主题并且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毕业典礼的题目,说出确定该主题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初中生活进行回顾、总结和惜别,以及对高中生活的展望,使学生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会感恩,激发学生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教材分析

《毕业典礼我设计》属于综合实践的职业体验领域,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自己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难点是对于毕业典礼形式及节目上的创新。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确定毕业典礼的主题并且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毕业典礼的题目并且说出确定该主题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初中生活进行回顾、总结和惜别,以及对高中生活的展望,从而使学生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计节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策划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评测练习

1.完成毕业典礼策划书。

2.小组合作设计一个代表性的节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的是毕业班的学生展开的一次职业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学生肯定有很多的话想对同学、老师或者家长说,很多情感想去倾诉,比如同学之间的友情,与老师之间的师生之情,因此,本课《毕业典礼我设计》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培养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从而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在体验的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和策划能力。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1.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确定毕业典礼的主题并且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毕业典礼的题目,说出确定该主题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初中生活进行回顾、总结和惜别,以及对高中生活的展望,使学生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

2.对于毕业典礼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老师提供的一份往届毕业典礼流程的启发下,让学生集思广益,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完成策划书中的前期筹备工作,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发现他们比我想象的更加优秀,考虑问题非常全面,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精打细算,要有一个管理支出的会计,这让我进一步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初中四年他们成长了很多。

3.对于节目的准备,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之后,我选择充分的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创意,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说的都很好,而且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留恋初中生活,表达了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设计的小标题很出色,而且节目也很有创意,很多向老师表达感恩的节目让我也很感动,体会到学生在策划设计毕业典礼的过程中他们内心想表达的真切的情感,所以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师生情谊。这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不但让学生在职业体

验及创新能力上有所提升,而且要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课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通过自己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学校组织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

2.亲身体验对初中生活的回顾、总结和惜别,具备对初高中生活的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5.安全月活动分析总结 篇五

根据xxxxx传真电报安质环保部《关于开展xxx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情况,对我项目部x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现将本次安全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组织;职工学习、认真执行。

为加强本次安全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安全月活动的有效落

实,项目部领导为提高管理层对安全月活动的重视,在晨会上组织有关管领导、安全员学习、发动主题为“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专题动员会。同时强调时刻通过自学的形式学习公司《xxxxxxxxxxx》

《xxxxxxxxxx》。截止到xxxx年xxx月xxx日我项目有关领导及工程部部员、安质员等对所管辖施工里程段内xxxxx进行一次统一查看。尽力确保零安全隐患。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开展了警言警句安全签名,每人一句安全座右铭。我们收集了高空作业、防触电,防机械伤害,防现场习惯性违章等相关方面的安全知识宣传资料,组织传阅其学习。是“遵章守法 关爱生命”的思想牢值职工脑海,提高员工自我防护能力。

三、对项目部安质工作进行自查。

积极组织项目部各员工就安全岗位方面进行自查和互查以及对正在施工的工程隐患方面的安全问题进行停工整顿。

四、安全月活动中发现问题及经验

1、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重要性,如:在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人员麻痹大意;杆塔上方施工,杆塔施工下方没有设置安全带;线路停电施工过程中二次送电;构筑物下施工未带安全帽等等。这些都将会是直接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隐患。

2、思想教育很重要:违章操作多次未出安全问题就自认为没问

题;安全意识淡薄或没有施工安全意识,这些都是很容易出

安全事故的。所以要经常性的对工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让

安全根植于脑海。

3、监督的作用:虽然安全意识在脑海了,可是由于工人惯性或

行为上懒惰任然会导致违章操作,甚至误操作而造成安全事

故,这时候现场监督人员便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制止,从而消

除安全事故。

6.兴趣活动踢毽子教材 篇六

第一章 踢毽子运动的好处

一、提高柔韧、灵敏、力量等素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二、学会荡踢、单足内侧踢毽等健身方法,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三、乐于参加民族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四、遵守活动规则,学会与同伴交往和合作,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 踢毽子的种类

一、脚内侧踢

左脚支撑,右大腿带动小腿,屈膝向上摆,膝关节外展小腿上摆击毽子的一刹那,踝关节内屈端平,用脚弓内侧把毽子把毽子向上踢起。

二、脚外侧踢

这是与踢儿相反的动作,且也是基本踢法之一。踢时,左脚支撑,右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内扣,小腿内外侧上摆,击毽子的一刹那,勾脚尖,踝关节外屈端平,用脚外侧巴毽子向上踢起。

第三章 踢毽子的基本要领

一、踢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二、踢毽子动作的指导要点:

1、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2、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3、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4、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第四章 游戏

一、走的游戏、头顶毽子走:每人一个毽子,放在头顶,上体正直,眼看前方,走到所指定的目标后算完成任务,要是毽子中途掉下来,就要重新拾起放在头顶继续游戏。、过独木桥:把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 4组,每组前面放一条体操凳,第一个学生两臂侧平举,把 5个毽子分别放在头

若是中途毽子掉了就宣布失败,然后从旁边折返回来,把毽子再放到第二个同学身上,继续游戏,依次类推,知道最后一个同学完成。最后看哪一组完成的人数最多就为优胜组。

二、跑的游戏、迎面接力跑: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队,每队分成两个组成迎面接力跑的队形站立,每队排头手持一个毽子。发令后,各队排头的学生手持毽子向对面跑去,把毽子交给对面排头的学生,然后排到队伍后面,接到毽子者继续向前跑,依次进行,直到各队最后一个完成。、拔苗比赛:把毽子摆成个数相等的四排,毽子作为要拔的秧苗,把学生分成与毽子数量相等的四个队,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面,听到发令后,第一个学生跑过去拾起第一个毽子跑到终点线并把毽子放到指定的地点,然后跑回起点与下个同学击掌,下一个同学继续跑过去“拔苗”,直到最后一个同学完成,完成最快的就是优胜组。

三、跳跃游戏

、跳起摸高:把毽子用绳系在不同的高度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跳跃能力分成若干个组,进行单脚起跳摸高练习,还可以分成组进行比赛。、连续性的单、双脚跳跃接力赛:用相同的毽子分别摆出四个“ S”(或其他图形均可)形的路线,然后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组,进行跳跃接力比赛,最先完成的为优胜组。

四、投掷游戏、持毽子掷远: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分别站在起点处,在距离起点 10—— 15米的地方画一条标志线,看哪一组投过标志线的人数最多。即为优胜组。、掷准比赛:在距离起点 2—— 3米的地方放置多个纸篓(还可以用纸箱、盆、桶等代替纸篓,也可画出指定区域),然后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手持毽子依次向纸篓里投掷手中的毽子,最后投入纸篓中最多的为优胜组。

五、抛毽子游戏、手漏毽子:把学生分成没两人一组,每组一个毽子,一名学生把毽子抛向空中,另一名同学两手相触成“ O”形,当毽子落下时主动去找毽子,让他通过“ O”漏下去,然后互换角色,反复进行游戏。此游戏也可一人进行。、高抛转体(或击掌)接毽子:学生每人一个毽子,将球抛向空中后,在毽子下落的过程中同时转体(或击掌)然后用手把毽子接住,可连续进行若干次。

7.初中科学活动教材的开发初探 篇七

一从兴趣、经验着手编写教材

贪玩是中学生的天性, 对感兴趣的事情注意力较集中, 对以前知道的事情更有兴趣;直接经验是孩子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有吸引力的基础。因此, 要想编写好校本教材, 创设学校本身的特色教育, 就不能忽视学生的兴趣经验。要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不能以老师的主观性来编写。这就需要对孩子的心理做一番深入的研究, 以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老师去研究, 通过研究, 找出学生兴趣的共性, 从而编写适合该年龄段的教材。虽然校本教材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概念, 但只要为了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最终有利于学生发展这一主目标是正确的就可以去应用。如带领学生去植树、除草、栽花, 甚至养鱼、为社区服务等。因为这些事情学生在家中或其他场合多少知道一点, 有了一点直接的经验, 会让中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他们就会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在成人眼中觉得很小的事情。作为教育者只要稍加提炼就能编写出一本理想实用的校本教材来。这不仅符合科学活动课的大纲目标, 让学生“活动”了, 而且对学生、老师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活动, 把以前模糊的经验变得更清晰, 老师通过活动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

二从回归生活着手编写教材

众所周知, 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校本教材的呼声很高, 但又要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 这就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创设了难题, 我认为应用科学活动课的特点, 为编写校本教材服务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从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去找源泉。古人强调“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念早已过时, 现在强调的是“蹲下来看学生”。不能总把执教者的观点、认知和世界观强加给学生, 而应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比如我们科学组编写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石油”这一内容, 我们带社团学生走进身边的镇海炼化股份公司参观, 取得第一手材料后, 让学生参与编写, 用他们的语言文字来写, 让学生教育学生。

现实性是科学活动课程的基本标准。现实性就是回归到孩子的真实生活中。中学生看世界的起点与大人完全不同。真实的生活是孩子追求的目标, 生硬的大道理绝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者完全按照课程内容教学, 恐怕事倍功半, 甚至一半也达不到。比如《汽油机》一课, 先让学生取来汽油制作燃烧弹进行实验, 再带学生观察私家车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回课堂再用精彩的Flash课件讲解原理, 学生学得不再枯燥, 这样的校本教材, 既让学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活动, 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回到孩子特有的世界观里,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质的飞跃, 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 也让校本教材的编写找到了目标, 凸显了学校的特色教育。

三亲自实践编写教材

实践是科学活动课程开展的必要条件, 实践的根本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 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动态递进”教学法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 “动态递进”是指教学目标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马斯洛等人提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充分调动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挖掘人的潜能。”教师应该学会“弹性管理”。学会让学生去实践。这种条件下完全按科学教材上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 有时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契机, 如让学生学会做家务:烧饭、打扫房间等, 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 把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当做课外作业让学生去完成, 回校后要写一篇劳动的方法及体会。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该怎样改进, 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 一定能够了解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事情。校内也可以开展活动, 比如安排学生去打扫学校的厕所, 让学生想出一个好办法, 怎样才能使厕所每天都保持干净;或让学生集体讨论发明一种新式工具能代替水, 既能节水, 又能开发脑智力。提高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难题是科学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这种能力才是校本教材追求的目标, 也最能形成学校的特色教育。但这种实践必须一步一步地走, 只有这样, 才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 应用科学活动编写校本教材的途径有很多, 如教师课后反思, 在反思中找到突破口;可以反思、互助, 专业引领等进行相互补充、渗透、促进都可以创造出好的校本教材。还可以利用地方特色, 如小吃、特产、风俗等来编写, 只要肯用心, 万事皆容易。

参考文献

[1]冉嘉洛.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材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4)

8.教材分析活动总结 篇八

一、任务化小组活动分析

小组活动的任务是由3个部分构成,分时是任务目标、任务内容(包括英语教材语言素材、真实交际语言素材等)、活动(结合目标与内容所制定的活动)。

任务化初中英语中的小组活动是通过采用活动形式,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将学习材料设置为线索,从而组织学生为了完成小组活动任务而相互合作,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初中英语中应用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并在活动中积极讨论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英语与领会英语的知识规律。此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将其关注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变为语言意义、语言内容等。

二、初中英语教学教材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试图通过小组活动任务化的方法将初中英语中的听力、表达、阅读、写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创造机会。但在初中英语的新教材出现后,不少英语教师均有针对新教材展开实践与研究,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依旧有不少英语教师将英语中的听力、表达、阅读、写作等技能分开。此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存在不良影响。而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多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过大。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在什么科目的教学活动中应用小组活动任务化的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均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活动任务化的方法

(一)合理进行分组

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授课教师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作为分组的依据,从而提高小组内的多样性,促进学习小组内的良性学习竞争。此外,为了充分体现了小组中“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特点,授课教师可在学期开始时便于班主任相互协作,从而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从而给予学生合理的分组。

(二)教師应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在小组活动教学中,为了加强每一个学习小组组间的良好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组织学习进行小组学习前,授课教师应指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相关知识以及技能。另外,在教学活动期间,授课教师应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学习情况等密切观察,从而及时发现在小组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构建评价机制

实现整体目标属于小组活动学习的最大追求,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只有通过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小组目标,才可实现其个人目标。为了确保小组目标的实现,授课教师应为小组活动任务化构建相应的评价机制,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在评价中应有机结合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从而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初中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领会到通过小组活动进行英语学习、发挥合作精神等的重要作用,通过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实现,杜绝在小组中的英雄主义等不良现象。此外,在进行小组评价期间,除了要对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以外,还需要针对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参与度等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调动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使每一位学生均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

(四)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设计

在任务化小组活动的设计上,可整节英语课堂均进行小组活动,也可以在课堂上预留部分时间进行小组活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小组活动的时间长不长,均应遵循小组活动的操作步骤。

1.小组活动操作步骤

(1)任务准备。其是指在进行小组活动之前的备课,也就是授课教师根据平日里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的沟通、学生的意见征求结果等,掌握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英语教材中的要求,通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小组活动的任务目标,进而对活动的形式进行设计,为学生营造活动情境。

(2)引入激发。指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之前的说戏,授课教师在向学生说明本次活动的任务目标、任务内容以外,还需为学生营造活动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操作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与组员合作、解决在语言上所遇到的难题、使小组活动任务化学习可顺利进行等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任务。因此,在活动期间,教师应对各个小组进行巡视观察,并适当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信息,给予帮助,或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小组教学的有效性。

2.举例说明

(1)拼读活动。即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朗读整篇文章,使每一个学生均能开口读英语,另外结合阅读的文章,给予学生布置几道题目,使学生在朗读完毕后作出回答,接着由老师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拼读活动使得学生对文章有所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猜词活动。不少英语教师在新单词的讲解方面,均是带领学生朗读1~2遍,然后从新单词中选取几个重点单词进行讲解,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埋头做笔记,如此一来,不仅老师讲课辛苦,学生做笔记也辛苦,且该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猜词活动进行单词教学,不仅有利于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也有一定的作用。操作方法:在黑板上写出本次学习单元中需要掌握的新单词。接着,对学生进行分组,2个学生为1组,由其中一个学生在准备好的白纸上写下1个黑板上写有的单词,并采用英语描绘这个单词,让另一位学生根据同伴的描绘猜测出单词。在Reading课结束后,学生对本单元的新单词也有基本的认识,因此在Word study课中可应用采用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猜词活动。如此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还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听力。

(3)信息差活动。在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活动需求以及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创造这一种信息差,并鼓励其通过英语进行沟通,了解想要的信息,由此促进学生的进步。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应用小组活动任务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可锻炼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完成初中英语的相关标准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敖绍平,付桂娥.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教育科研论坛,2010,(04):67.

9.躲避球体育活动课分析总结 篇九

徐滨刚

一、实施情况

在体活课教学方面领导非常重视,我校继续开展躲避球活动课。力求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和健康意识,把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放在首位。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校的躲避球运动得到了全面的普及,每个同学都能参加比赛,每个同学都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建立终身体育的概念,为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心理方面

心理健康是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体活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利用躲避球活动课加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缓解紧张学习生活,释放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让学生认识自我,接受自我,促进心理相容,使全体学生成为体格健壮,心理健全的健康人才。

三、存在的问题

1.从“达标”情况看,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主要表现在:耐力、力量、吃苦耐劳精神、勇敢精神、集体主义等方面; 2.学生基本没有时间参加业余锻炼。

四、改进设施

1.增加体育器材,为体育活动课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0.教材分析活动总结 篇十

重视学生,培养能力是新教材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这种能力的要求不仅是多层次、多方位的,而且在训练方法上也是灵活多样的。具体体现在新教材课后的“活动”栏目中。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分别以演讲会、研讨会和辩论会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单元中的“人类认识的宇宙”一节后,分别安排了“正确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不让愚昧迷信侵蚀社会”和“好好爱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的小型演讲会。

在《大气》单元中,又以辩论会的形式,将科学家们对目前“大气保温使全球变暖”的事实,所持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展示出来。并提出:

1.针对正反两方的主要观点你同意哪方?简述理由;

2.无论双方讨论结果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样的事实,你认为人类应给以怎样的态度并采取那些措施?

这些问题的提出,形式独特新颖,气氛活跃轻松,尤其通过对“大气保温使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表明观点,充分发挥想象的思维空间,还提供了阐述观点、表明立场,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的机会。同时,在辩论过程,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不仅体现在语文、英语学科中,同样体现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撰写地理小论文是新教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又一要求。

如在《陆地和海洋》中,根据地理图表,以“澳门的填海造陆”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澳门填海造陆的成就和土地面积的变化;同时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为题,写一篇短文。这种训练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归纳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练习,同时,还对各学科间的关系认识有了更大的提高。

三、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亲自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同时,对搜集的资料分析、归纳、整理,论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情况。

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要求学生调查所在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危害,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防治设想。

在《大气》中,要求:1.调查家乡的0℃以上的积温值和年降水量值,分析农作物的熟制与气候的关系。2.调查家乡的大气污染状况及采取的措施。3.调查家乡的气象灾害及预防措施等。4.搜集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季风的存在等等。

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新教材还在“活动”中安排了以下内容。

1.试做天气预报员。

2.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昼夜半球和晨昏线。

3.用烧开水和燃纸实验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等。这些实验不但形象、直观、而且可操作性强,对知识的加深、理解有大的`帮助。

五、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在学完“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后,要求学生观测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这种通过亲自观察、归纳与概括得出的结论,要比单纯的课本知识深刻得多。

六、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是教育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新教材在第20页、第101页和123页中,分别以总经理、工程师和镇长的身份设计了相关知识的训练。如世界各地的时差;地下隧道的选建;村边河流的流向与利用。这种变换角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性问题训练,不仅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考虑问题,而且,对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1.教材分析活动总结 篇十一

一、用好教材,促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

在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主人公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七律· 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以及练习6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和《清平乐· 六盘山》时,笔者先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歌颂我国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笔者除了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感受我国革命军人们的“大无畏”举动,同时引导学生就“大无畏”这一主题进行延伸。基于学生的学情,小学阶段接触革命题材的诗歌较少,笔者便为学生扩充了一系列革命题材的诗歌,并为学生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搭建“桥梁”的作用,在学生与书籍间搭起一座无形的桥,让学生有兴趣、有方向地进行阅读。这样的课内外相结合的主题性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使课内外的阅读能够相辅相成,互相服务。

二、开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原生性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便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尽情享受读书给成长带来的快乐。

(一)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课本中的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这一阶段读过的好书,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针对所学课文主题进行阅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在学完《海伦·凯勒》后,全班一起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撰写读后感在全班进行交流。

(二)定期制作读书小报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课内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制作读书小报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小报的内容包括美文欣赏、名言警句、读后感等,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排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月制作一张,然后进行评比。针对课文主题开展全班性的阅读活动,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感受阅读喜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学会了略读、精读等一些阅读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三、重视指导,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同时能净化心灵,提高素养;课外阅读是生命个体的发展,是生命内在的需求,是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学生自主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悟、体验,相互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以纠正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语言阅读教学的缺损。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并让学生从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活动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搜集整理阅读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二)师生合作共读

要通过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与学生一起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读书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

(三)亲子共读分享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真正走近孩子,走近父母,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向家长发出阅读倡议,为家长推荐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目。同时,班级构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利用班队会,邀请家长进课堂,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家长、孩子共谈家庭阅读的做法,交流学习的感受,共抒读书心得,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重视积累,促进学生写作技能同步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个人阅读量的大小决定着他的写作水平。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以大量阅读为前提,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以课文主题为主线进行纵横向阅读,而且在阅读的基础上也非常重视学生写作的训练。笔者在班内提倡学生们准备一个专门练习写作的笔记本,每次读完书后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为了调动学生写感受的积极性,对字数不作要求,少则几句话,多则上百字,只要学生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班上,还定期进行交流。

有效开展主题性阅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外能自主有计划进行阅读,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12.教材分析活动总结 篇十二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它能改变原有单纯的认知学习, 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全人活动”, 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开发。

然而, 现实的物理教学却存在着很多与教学设计理念相违背的教学行为:单调、单向、单一、缺失等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内探究实验都不能满足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学生最需要的体验、小结、归纳、实践等有利于能力的活动全部被挤掉, 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形同虚设”, 甚至有的教师从来没有组织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创新制作、课外探究等对学生就是“天方夜谭”, 而且学生上交的科技作品仍掺杂着“儿童化”思想, 形式单一、主题单调, 科技含量少, 因为学生大脑长期陷于深度疲劳状态, 导致学生思维的弹性丧失, 滋长了思维依赖性和惰性, 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 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打开他们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 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 让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 又具有社会意义。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与认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与策略

1. 探究型

教师“授之以渔”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能把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的言、行、思得到尽情地释放, 同时也是学生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与体验, 如, 学完“声学”一章后, 教材安排探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我放手把整个探究流程 (包括器材、方法、方案、过程、报告等) 完全交给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初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质量不尽如人意, 但此时我并没有“妄加”评议, 而是鼓励全班学生就活动成果进行讨论、交流做到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待到每个学生对活动有更深的理解后, 我才作有针对性的评价, 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教师能经常把学生引领到课外探究的路口, 学生的“生存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与提升。

2. 调查型

搜集和处理信息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未知展开调查获取资料, 就会逐步掌握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例如, 学完“眼睛和视力的纠正”后, 教材安排了“调查中学生视力状况”的实践活动。为了使活动开展具有实效性, 我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形成一份共同的调查问卷;其次通过小组查阅资料、走访眼科专家、眼镜店了解有关知识, 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学生的调查报告有的是表格形式, 有的是直观的柱状图表形式。此时, 我并没有就此止步, 而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就此活动做一期校内海报, 用自己的实践成果告诉更多的学生预防近视的重要性, 同时又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荣誉感, 增强了自信心。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继续保持炽热状态, 学完电能后, 教材安排了“家庭用电的几个问题”实践活动, 我首先鼓励学生攻破“拦路虎”, 如怎样利用电能表测出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怎样正确分析“直方图”等。为了减负, 我又把活动分成两部分, 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 学生任务减轻了, 质量也随之提高:电路图画得规范、得体;表格内容全面、实用, 测量数据符合实际, 有的学生甚至用彩色笔画出“直方图”, 由此可见其热情度之高, 重视度之强。另外, 自这次活动后, 我发现学生懂得珍惜能源了, 能主动地关掉水龙头、电灯、电扇和多媒体系统, 可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3. 制作型

我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尝试了“分散分项”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实行每月每小组交一件作品, 期末要求每个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废品设计一个简单而又有创意的作品, 其作品成绩占总评的10%, 这种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每学完一章我就布置一些课内或课外动手能力的制作, 起初我引领学生建立合作小组,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制作进行思考, 提出自己的设想, 形成制作方案, 并落实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提醒学生有关安全注意事项, 开展制作活动尝试, 并做好有关活动记录。经过我长期耐心的鼓励与指导, 学生上交的作品不仅种类繁多, 而且造型极有创意, 其中有一个潜水艇获徐州市科技作品一等奖, 它的外形是两个半圆透明果冻壳, 里面装着一个橙色的乒乓球且一半涂着黑色, 还画着一个笑脸, 下面黏着一个蓝色的螺丝帽, 操作时乒乓球能自由地上浮、下沉, 此作品吸引眼球的同时又蕴含着物理知识。另外, 学期末我适时地把学生作品进行展览, 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熏陶并分享制作的成功与快乐, 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想象、创造等得到充分的展现, 同时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 我还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课程档案, 把活动材料装入其中, 以便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 丰富课余生活, 发展独特个性, 实现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摘要:面对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采取了一些措施, 以期把综合实践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13.教材培训总结 篇十三

参加统编教材网络培训总结

我校组织全体老师参加了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此次培训使老师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老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是我校的培训总结。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次培训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实现了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统编教材网络培训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教材大讨论。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网络培训会解读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统编教材的实施方向。

四、教学新定向

1、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

为了增加教学趣味性,编者们针对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挑选了插图,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绝不能辜负编者们地良苦用心,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通过插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还可以根据插图组织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比如和同桌做手指操,我们还可以根据情景图来安排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讲故事,老师可以先讲个故事做示范,再引导高能力的学生自己编故事。将本课所学的有效的融入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发现。

2、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将我们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课堂就是我们现实的情景,启发孩子们思考课堂中要怎么做,引用到他们明白课堂中教师讲话要大声,同学发言要大声,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源自生活也要回归生活,真正的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14.新教材试验总结 篇十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在与教材“亲密接触”后,它理念新、选材新的特点,更深深地打动了我。它打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势,给学生和老师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空间。我在使用了新教材三年后,再回头看它,又有了新的认识,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有些地方还值得商榷。新教材中虽然有许多新鲜和启人心智的地方,但是使用前如果不认真钻研,查阅参考书籍或与其他教师共同研讨,是不容易把握好的。现将我在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广大实施新教材的老师共同分享: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新理念!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注重挖掘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动的图片以及学生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情境,让学生能摸的到,看的见,体会的到。从而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材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如“认一认,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试一试”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同时也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还安排了“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等活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学会说数学。

三、学习方式问题化

教材各类数学知识都是以实际问题化的提出,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用于实际,这真正体现出学源于用,学用于用的观点。教师注意采取开放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体验。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也是今后数学学习的源动力。

虽然新教材体现很多新的理念,但毕竟是新教材,也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与加深。

一、情景创设需更恰当、合理

(一)低年级情境图需“粗加工”并数学化

情境图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但情境图的出现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多维的、层次不一的,而我们的教师教学则是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常常会根据情境图上的非数学信息,说出许多与教学无关的话题,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教师需要用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提取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情境图的理解达成共识,才可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新知和巩固练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强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客观世界的能力。

(二)中、高年级创造情境要找准新知生长点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高年级的学生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只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利用知识的迁移就可以获得新知识。我们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感到,教材部分情境的创设低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方面还有待改进。

例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

教材呈现了3×5×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大长方体,并创设“数一数”活动,旨在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数法列出不同的算式,再探索、比较、归纳出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将图形和“数一数”活动与算式、定律紧密联系,看似便于学生理解其意义,实质上,“数一数”活动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得出的算式也有局限性,不易体现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的普遍性。同时,3×5×4中“3、4、5”都是比较小的数字,不论怎么结合相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起来都比较简单,不容易体现使用乘法结合律的简便性和必要性。

其实理解连乘算式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三年级学习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连乘运算时,学生已经学会列出多种算式解决同一问题,并能理解其意义了。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对算式意义的理解而是从大量算式中探索、归纳出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达出来,会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建议:能否直接以计算比赛为情境,分别提供两组数字较大的算式。

如:13×5×2 13×(5×2)

28×20×5 28×(20×5)

7×25×4 7×(25×4)

9×125×8 9×(125×8)

使学生直接根据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不但能为探索重点内容乘法结合律节省时间,还能巩固两、三位数连乘运算的知识,提高情境的实效性。

算式增多,能使学生容易从丰富的学习资料中发现普遍规律,便于学生归纳总结。数字增大,能使学生通过两组算式计算的繁简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使用乘法结合律的简便性和必要性,从而,在今后的计算中能主动使用。

这样创设情境,找准了本课新知识的生长点,注重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情境也由具体实践活动,提升为数学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二:五年级上册《找质数》一课

情境中创设了用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寻找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但是我认为“拼长方形”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因数”的意义掌握找因数的方法更为恰当。我想,本课更应从质数与合数概念的内涵出发,创设情境。

“找质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找因数”之后进行的,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应降低情境资源的思考价值,再回到原始的认知起点从头开始探索。

建议:能否借鉴人教版教材中的设计方法:直接列举一些自然数(包括质数、合数、1)让学生找出他们的因数,再根据这些数的因数个数进行分类,从而顺利的概括出质数、合数的概念。使学生对质数、合数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的本质区别,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较完整的认识。

另外,将北大师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本单元内容进行对比,发现,人教版教材中利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是重点教学内容,而北大师版教材把它当作补充知识。本人认为用“短除法”求几个大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比北师大版中的列举法简便。建议仍将其设制为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为后续“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打好基础。

不是任何数学知识的获得都必须依赖直观操作或者具体实践的活动,更可以是高级的数学思维活动;学习资源不仅可以是具体的实物、图片更可以是抽象的数字、符号甚至线段图。情境创设要多考虑是否有利于数学信息的提取,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根据每课知识的特点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恰当、合理地设制。

二、内容安排需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材在知识安排上,改变了过去学习内容的交叉性编排,实行部分内容的独立编排。如五年级的“倍数与因数”和“分数加减法”、“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都是独立编排的。看似有利于学生较快地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学习内容,但是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时,不知其在后续学习中的价值,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不能积极联系前期所学的知识,缺少对知识之间的整体把握,不利于学生系统、完整地进行学习。

三、概念、定义、定律需文字呈现

教材中概念、定义、定律多用图形或字母形式来呈现,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和教师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淡化了对概念的机械记忆。但是,教材中没有概念、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述,仅让学生理解、概括是不够的。学生的语言毕竟是凌乱的、繁杂的、甚至是不够完整不够准确的,长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容易导致概念不清。高年级常常需要利用一些概念做辨析题,概念不清会直接导致错误结果。

对于好学生来说,总结出诸如“平行”、“垂直”、“乘法交换律”等概念、定律并不困难,但是即便是通过自己理解后总结概括出的知识,不及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也会很快被遗忘,在复习时没有准确的概念、定义、定律也会显得没有重点,不利于学生梳理、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为后续的延伸学习留下“隐患”。

对于思维较慢的学生来说,可能一节课的时间总结出的概念都不够完整、准确。较难理解的概念、定义、定律,可能无法在当堂课中完全理解掌握。这就需要有准确、详尽的文字表述,帮助其在复习时进一步认识理解。

中低年级的学生受识字量的限制,通过探索总结出概念容易,但用文字记录下就十分困难了。书中以图形和字母代替文字描述的做法,使数学知识符号化,十分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可是低年级的孩子在家复习时,常常需要家长的辅导和帮助,如果教材中的概念没有用标准、规范的文字表述,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和农村孩子的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是十分困难的。概念、定义、定律的文字呈现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增加了备课的负担,多数概念、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述,需要老师去补充。在重理解,轻机械记忆,发展学生个性思维的同时,对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概念,扎实的掌握知识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因此应在创设自主的探索活动后用规范、简练、严谨的数学语言呈现概念、定义、定律。减轻教师的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减少家长辅导的困难。

四、教学内容的设定需符合学生的实际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教材编排提出如下建议: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应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教材。

15.教材分析活动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活动探究,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 浅谈在教学中发挥“活动、探究”作用的几点观点。

一、利用“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 化学必修2第11页的“活动、探究”它通过让学生们填表对“元素周期初探”有一定印象, 然后通过观察这些图表让学生分析比较, 寻找其中的规律。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绘出柱状图, 分析规律。还有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 元素的原子半径为纵坐标, 绘制折线图。还可以用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折线图等。通过填表与绘图, 学生很快掌握元素周期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填表, 然后告诉他们在通过描点法绘制折线图、柱状图,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同时, 让学生明白对于这种找规律的习题如何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 以后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就知道从那个哪方面去思考了。此外, 学生还学会了折线图和柱状图的画法在原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又懂得新的知识, 而且轻松易接受。

二、利用“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不少“活动、探究”都牵涉到与社会、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通过教师的启发,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必修2第81页乙酸乙酯的水解, 我让学生自己操作乙酸乙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的实验, 继而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油污的除去方法, 学生很自然的回答用热水和食用碱洗涤的原理。如, 必修2第79页我也让学生动手操作“乙酸性质”实验, 进而提问烧开水的壶使用一段时间上结一层水垢如何除去?学生们很快回答用乙酸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清水洗便可除去。我们经常鼓励学生进入厨房, 用厨房中简单的化学药品大胆设想, 动手。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结合具体问题, 恰当、适时地对学习进行启发诱导, 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做, 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活动、探究”数量很多, 内容也丰富多样, 涉及的化学知识也比较多, 而且有很强的思考价值和教学价值。使高中化学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收到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素质的综合效果, 其中滋味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动手、细细揣摩。

参考文献

16.思想品德教材中活动内容的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思想品德 活动内容 教学

根据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追求,思想品德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在单元标题之下,设主题探究。主题探究活动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特点,突出了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指导了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二是在每一单元设置几个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爱。在实际教学中,搞好思想品德教材中活动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课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熟悉并最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以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最终目的必须是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熟悉并最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中组织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思想接受教育,形成品德,同时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四课《抵御不良诱惑》的第二站《抗拒不良诱惑》的教学中,安排了一次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课前布置如下提纲:1.找出自己平时难以拒绝的诱惑,并分析原因。2.总结自己成功拒绝诱惑的经验。3.查找名人如何抗拒诱惑的资料。4.查找介绍如何拒绝诱惑的各种形式的资料。由于活动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到亲切,非常有兴趣,讨论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从而达到来源生活并指导于学生生活目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充满自信,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生活经验设计课堂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动口、动手、动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活动课中的主角,调动学生去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做人,充分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上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站《情趣使生活更美》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一次《我的情趣和爱好》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情趣和爱好,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高涨,唱歌、跳舞、诗朗诵非常热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展示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谈情趣的爱好对自己的生活的影响。学生谈得也非常激烈,学生也深切体会到了高雅情趣对生活的积极作用和低俗情趣的危害。活动中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转化了单一、被动的接受式传统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活动课教学必须为学生生活解疑答惑,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

上一篇:人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到四单元教学反思下一篇:合肥婚礼的传统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