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用语的翻译

2024-11-24

浅谈网络用语的翻译(9篇)

1.浅谈网络用语的翻译 篇一

面试中的自我评价用语翻译

自我评价, ERS

Mature,dynamic and honest.

思想成熟、精明能干、为人诚实,

Excellent ability of systematical management.

有极强的.系统管理能力。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1y,mature and resourcefu1.

能够独立工作、思想成熟、应变能力强。

A person with ability plus flexibility should app1y.

需要有能力及适应力强的人。

A stable personality and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re desirable.

个性稳重、具高度责任感。

Work well with a multi-cultural and diverse work force.

能够在不同文化和工作人员的背景下出色地工作,

Bright,aggressive applicants.

反应快、有进取心的应聘者。

Ambitious attitude essential.

有雄心壮志。

Initiative,independent and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

积极主动、独立工作能力强,并有良好的交际技能。

Willing to work under pressure with leardership quality.

愿意在压力下工作,并具领导素质。

Willing to assume responsibilities.

应聘者须勇于挑重担。

Mature,self-motivated and strong interpersonal skills.

思想成熟、上进心强,并具极丰富的人际关系技巧。

Energetic,fashion-minded person.

精力旺盛、思想新潮。

With a pleasant mature attitude.

开朗成熟。

Strong determination to succeed.

有获得成功的坚定决心。

Strong leadership skills.

2.浅谈网络用语的翻译 篇二

一、不同文化背景下广告语的差异

(一)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渊源:一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 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

二是“和”, 乃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之谓也。这种“和”的哲理, 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这种“和”的精魂, 是伟大炎黄始祖肇造的基因, 是我们东方文明固有的特质。

因而在广告语言上就表现为含蓄深情、以情为主, 平稳诉求, 如:妈妈, 我又梦见了村边的小溪, 梦见了奶奶, 梦见了你, 我给你捎去一样好东西———威力洗衣机, 献给母亲的爱 (威力洗衣机) 。香港老字号“荣华月饼”的电视广告正是深谙“团圆”之道, 大打文化战, 诉说着中国千百年来“血浓于水”的亲情。

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 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 讲究感官效果。西方文明的特质刚好与中华文化相反, 在于一个“争”字。因为西方文化是多元的。由此, 在多样性和多元论的指导下, 西方广告崇尚自由, 张扬个性, 强调与众不同的特征尤为显著。

苏美冷战时期, 百事可乐为了与可口可乐竞争, 提出了“百事可乐, 新一代的选择”广告口号。虽然, 百事可乐的本意是针对可口可乐, 意在与可口可乐争夺市场, 但从其广告语中我们不难看出, “新一代的选择”划清了与可口可乐的界线, 仅仅是因为对饮料的选择不同, 在无形之中, 百事可乐的广告把年轻一代与上辈分别开来, 这一点也恰好与西方文化的特质吻合。

(二) 不同的心理结构

中国人以家国为本位, 对家国有强烈的眷恋情结。所以, 对家国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是中国人极其敏锐的心理感受, 国内一些成功的广告往往懂得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心理上的需求。

在西方, 个人主义是近代文化的主流, 它是集团生活下激起的反抗, 整个社会弥漫着尊重个人自由及个人英雄主义的气氛。作为西方社会生活现象之一的广告当然无法摆脱与文化本身的黏着关系, 并受制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

中国公益广告语多以劝戒、警禁方式出现。或以内心自省良善去规劝, 如环保广告;或以严词警禁、违者处罚去诉求, 如公交车广告。而西方广告则以诙谐、幽默, 甚至调侃、戏谑、玩笑的诉求方式来展现西方文化独特的面貌。

热爱大自然, 就是对地球的一种忠诚。如果我们还有良知, 就请记住———地球才是我们唯一的乐园。 (中国环境保护广告)

为了使地毯没有洞, 也为了您的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 (美国)

(三) 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 属于文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固因素, 而中西广告创意对此则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广告重直觉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西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诸多广告种均有见证, 尤为突出的是中西两则不同的电信形象广告。通过中美电信广告的举例, 来说明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中西广告的翻译。

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一) 文化差异影响广告信息的获得

广告中的商品介绍最重要是传递信息, 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面对同一商品介绍, 应当得到完全相同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透过产品的表象, 抓住其本质, 保证产品形象与信息准确传递。

(二) 文化差异误导广告信息的获得

广告翻译需要一个共有的语用前提。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人在民族心理、思维和推理模式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持相异文化的人在使用对方语言交际时, 文化差异因素必然会制约语言的使用。

(三) 文化差异造成广告信息交流障碍

英汉民族对同一事物的思维推理方式不尽一致, 忽视这一文化差异, 交际双方就会发生信息交流障碍, 造成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不畅。正是语言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广告翻译成为一个再创造过程。要维护商品的良好形象, 广告翻译必须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购买者的心理因素, 把握好词的习惯联想意义。

结语:

总的来说, “西方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 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中国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内敛型文化, 重国、重家、重情。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 语言文化的差异也使语用意义的翻译极富挑战性。广告用语意义翻译的成功与否是确保广告译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商品信息的无障碍传播, 并对社会产生间接的精神上文化上的影响, 理应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广告的翻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需要我们下大工夫去认真探讨和研究, 掌握其规律, 使广告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真正起到介绍商品、沟通信息的作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 世界各国企业既充满了发展的机遇, 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企业不再局限于占领本国市场, 它们都在积极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对企业而言, 广告是占领国际前沿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广告翻译正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本文将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为发展广告用语的翻译带来的契机。

3.浅谈网络用语的翻译 篇三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翻译 中国特色用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不断加深,世界各国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中国每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则为各国开启了这样一扇窗。《政府工作报告》是外界了解中国最权威、最可靠的来源。因此它的翻译就要更加准确无误的反映原文,语句清楚并态度明确。

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每年都有变化,当笔者试着翻译时,发现较难把握的还是中国特色用语翻译,因此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翻译实践,本文试图从这个层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我国时政资深权威程镇球先生认为,对于政治文本的翻译,“首先,要紧扣原文,不得任意增删”,“紧扣原文,甚至一些小零件也不能放过”。因为“政治文章用词严格”,“要仔细衡量用词的政治含义和影响”。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用语来说,既是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必须要在准确理解原本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文的特色。此外,当一种正确的说法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并广泛流传开来时,我们就要开始把重点放在这些词汇的积累上。以下将通过两个例子来帮助理解:

例1:我们严格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

We have been strictly putting into practice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eight-point decision on improving Party and government conduct and making persistent efforts to fight formalism, bureaucratism, hedonism and extravagance.

在这里,“中央八项规定”翻译为 “eight-point decision”,并没有将八项规定一项一项的列出来,但是却用 “on improving Party and government conduct” 来补充解释八项规定的目的和意义,这样反而比一项一项列出来更简洁有力,效果更好,而后面“四风”则用“formalism, bureaucratism, hedonism and extravagance” 四个词具体的解释出来帮助英语读者更好的理解其含义。这个句子中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都是为了更准确且清楚的传达要表达的意思。

例2:啃了不少硬骨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We tackled many tough issues and carried out structural reforms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societal, and ecological sectors.

这个句子中,“硬骨头”这个词我们不能直接翻译成 “gnawed on bones”,因为如果这样翻译,就会使读者一头雾水,让报告质量大打折扣,我们应该把它要表达的实际意义翻译出来,译成“tackled many tough issues”,英语文化中还有一个更为形象的说法 “crack the hard nuts”也可以准确表达出原句意义。

除了以上两个例子,我们还有一些很多类似的表达。对于这类词汇,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坚持一致的原则,即在报告中出现这类词汇时,尽量保持前后一致,方便读者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积累。此外,当新词汇出现需要我们进行翻译时,我们还要考虑受众和目的。这便涉及到一些理论基础。

首先,德国的功能目的论对于研究中国特色词汇非常重要,与传统“等值观”不同的是,功能目的论将重点放在文本功能和翻译的目的,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Nord,200l:29)。而我们所熟知的“信达雅”理论“它只是整体性的印象感悟,抽象的翻译标准,仅限于文学翻译,并非一套系统的包括一切翻译的译论体系”(万兵 2007)。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我们不能固守“信达雅”的理论,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整体思路。根据功能派目的论,政府报告的英译是让译文读者正确理解原文表达的观点和信息,以实现对外宣传和沟通的目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受众读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都和我们有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实践时要考虑受众,以翻译目的为原则,采取合适翻译策略,以便世界读者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更好了解中国。

综上,笔者重点从中国特色用语的翻译方面分析研究了如何对待《政府工作报告》。并且以功能目的论作为出口说明了受众和目的的重要性。但是单一理论难免会存在局限性,所以在我们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应该多了解一些翻译理论,并要用辩证的思想看待这些理论。这会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提供更多的思路。《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是一项极其重要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希望译者能认真对待,提供好的译本,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理念更好传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4,(1):45-48.

[2]万兵.试析德国功能学派对翻译理论界的影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0riented Text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浅析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 篇四

一般来说, 我们通常把网络语言分为网络专业用语和在线流通用语。由于网络专业用语属于技术领域用语, 大部分的造词法符合现代汉语的造词体系, 比较规范, 也易理解。而在线流通的网络语汇的造词法却体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所以本文只研究在线流通的网络用语, 我们把它叫做网络交流用语, 即网友们在聊天室、论坛、博客等网络环境中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汇、信息符号及特别用法。

二、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

语言学中的造词法研究用什么原料和方法创造新词, 它对一个词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和手段作分析, 说明词形成的原因或理据。无论从使用的语言材料还是从造词手段上来看, 网络交流用语都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首先, 从使用的造词材料来看, 网络交流用语除了运用现代汉语现有词汇材料外, 还广泛使用了字母、数字、汉字、键盘符号等多种材料造词。第一、网络交流用语中的字母词的数量非常多, 其中包括英文单词的各种缩略、汉语拼音及其缩略, 还有汉英混杂在一起的形式。比如:LP (老婆) 、LG (老公) 、GF (女朋友Girl Friend) 、BF (男朋友Boy Friend) BTW (顺便说一句By The Way) , M国 (美国) 。第二、网民为了追求输入方便广泛使用数字来造词, 使数字的形音义在网络这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应用。例如:4242 (是啊是啊) , 886 (再见) 。第三, 网民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 以汉字为造词材料, 运用拆字、改字和简化字型等手段构成新的网络交际用语。例如:弓虽, 是“强”的拆写;走召弓虽, 是“超强”的拆写;王求革圭, 是“球鞋”的拆写;监介, 是“尴尬”的简缩。第四,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 网民常常不能辅以体态表达感情, 所以常常利用键盘符号、数字、英文字母等材料描摹人的多种表情, 风趣幽默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例如::-) 这是最普通的笑脸, 表示开玩笑的意思, 或表示微笑;:-D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P表示吐舌头等。网络交流用语常常综合运用上面所述的多种造词材料, 使网络交流用语五花八门、有时甚至是令人难以捉摸。

其次, 从使用的方法上来看, 网络交流用语也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交流用语广泛利用多种修辞手段造词。

网络交际用语的造词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造词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段, 如比喻、仿拟、别解、谐音等, 利用修辞手段创造的网络交际用语已经超过了50%。第一, 比喻手法, 网络交际本来就是为了追求轻松幽默、新鲜时尚, 大量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段, 正所谓喻巧而理至。例如:隔壁 (论坛中的另一个主题) , 灌水 (发帖) 等。第二, 仿拟手法, 仿拟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发性。例如:菜貌双全 (仿拟才貌双全) , 百万负翁 (仿拟百万富翁) 。第三, 别解手法, 故意对词语的意义作歪曲的解释。例如:武大郎 (武汉大学的男学生) , 蛋白质 (笨蛋+白痴+神经质) 。第四, 谐音这一修辞手段在网络交际用语的创造过程中应用得更为广泛, 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材料造词, 都广泛地使用了谐音。例如:果酱 (过奖) ;1314 (一生一世) ;F (爱护) 等。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交际缺乏现实生活交际的真实可感性, 往往给人以冰冷、虚幻的感觉。用比喻、仿拟、谐音等多种修辞手法创造网络交际用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局限性, 广泛运用修辞手段造词也是语言自身形象化的要求, 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使交际双方加深印象。此外, 运用修辞手段造词也符合年轻网民追新求异、张扬个性的心理特征。

2、网络交流用语在造词方法上常常突破现代汉语语法常规, 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第一, 出现了在规范的现代汉语中不能重叠的变异重叠语汇, 例如:把“漂亮”说成“漂漂”, 把“一下”说成“一下下”, 把“一会”说成“一会会”等;第二, 词类之间的变异, 很多名词被用成了动词, 带了宾语, 例如:你雅虎了吗?E我。

3、网络交际用语在造词方法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简约化趋势。

它突破汉语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 大量使用缩略法, 把这些符号组合起来, 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例如BTW (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 , IMO (In my option照我的意见) , gg (哥哥) U (you, 你) , CU (see you再见) 网络交际用语中大量缩略语的出现是人们遵循经济性原则的体现。

4、网络交际用语在造词方法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网络交际用语过于追求简便、快捷, 造词方法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 出现大量的“一实多名”或“一名多实”现象。例如:“3X, 3Q, 3KS”都表示“谢谢”;“PP”即表示“漂漂”即“漂亮”, 又表示“怕怕”即“害怕”。这也是网络交流用语不规范性的一个体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网络交流用语不论是在造词材料还是造词手段上都有很大的不规范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 不管规范与否, 网络交流用语已经广泛存在于网络环境中, 并逐步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有了解网络交流用语的造词理据, 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也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

摘要:网络和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 网络交流用语也逐渐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本文从造词材料和造词手段两个方面阐述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 以期有助于理解网络交流用语。

关键词: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

参考文献

(1) 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4.

(2) 刘海燕.网络语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5.浅谈认知隐喻下网络新词的翻译 篇五

关键词:认知;隐喻;网络新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69-01

一、引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最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聊天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经过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便形成特定的语言。网络新词不仅展现了我国语言生活现状,而且折射出社会关注热点和大众的社会诉求。但由于人们频繁地使用网络热词,而如何将其翻译成准确的外文便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新词语的翻译是寻求认知隐喻关系对应的跨文化交流过程。

二、隐喻理论与网络新词

对于“隐喻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们答案不一。修辞学家认为,隐喻就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隐喻性的。而认知科学家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广泛运用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隐喻是重要的认知机制,能揭示人类的认知规律。(Lackoff﹠Johnson,283) 束定芳也认为: “语言中的隐喻是人们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理解或说明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而且隐喻使用者虽然已经认识到两种事物的差别或者语言中存在现成的词语或表达式,但为了获取更好的交际效果,他选择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某一事物。”隐喻大致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网络新词大多数都建立在隐喻认知机制上,并且这些词语都具有影射性和相关性。例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精通的人,其翻译是green hand。 网络新词在人们熟悉的词汇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媒介借助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比喻意义将新旧事物联系在一起,使旧事物产生新意,更加生动贴切描绘新事物。

三、网络新词翻译研究

网络新词是借助隐喻生成的语义,在翻译时须译出其隐喻意义。2013年,在新中国历史上绝迹多年的“土豪”完成了强势回归。该词是由网民用来戏称网络游戏中舍得花钱的玩家,后来逐渐发展为特定指称“现实生活中富而不贵的群体”。人们不再“打土豪,分田地”,而是纷纷要求“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而对于“土豪”一词的翻译学者们意见不一,有译者选择音译法,直接译为“Tuhao”,也有人译成“local tyrant”,也有专门研究网络词汇翻译的学者将其译为“Beverly Hillbillies”。社会学家认为“土豪”一词的出现隐喻中国社会分层。人们讽刺拜金主义,奢靡之风,又用一种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无奈。

当今人们热议的“正能量”该词语的翻译不仅借用了物理学中“能量”这个概念,同时还采用了动态对等理论。它被译为“positive energy”,而“positive”最基本的意思是“积极的”,这与国人现用“正能量”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一致的。并且物理中的能量确实有正负之分,所以“正”可译为“positive”。又如“凤凰男”全称为“凤凰精英男”,指出生在农村或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后来通过自身努力接受高等教育后在城市获得优越的工作的男性。凤凰的英文对应是“phoenix”,指“浴火重生的不死鸟”,但是汉语则为“高贵精英”之义。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两者在概念认知上不能构成对应。汉语中的“凤凰男”应该译为“ugly duckling”,也就是“丑小鸭”的意思。因为丑小鸭从出生卑微到取得高贵的社会地位与西方文化中的“凤凰男”概念相符合。

四、结语

翻译网络新词的有效手段须以文化语义为载体,寻找认知隐喻的对应。它是以隐喻为基础,但是同时又要求保留本土文化的语义特征,而不是盲目地去迁就母的语文化。总之,在网络新词的翻译过程中,认知隐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Lackoff.G.and 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2003.

[2]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寅.认知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浅谈网络用语的翻译 篇六

关键词:网络用语;撩妹;语义变化

一、“撩妹”体的由来

2016年的一部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播出后,因该剧中男主角在女主拨打报警电话的瞬间将女主手机向空中拨出并徒手接住的动作,以及男主在剧中与女主角机智幽默而又体贴细心的情感对话,致使“撩妹”一词瞬间火爆整个网络,成为新晋“网红”,人们口耳相传,颇有“星火燎原”之势。而随着“撩妹”的走红,各种“撩”体也相继出现,并被大多网民们使用,如“撩哥”“撩汉”“撩弟”“撩姐”“撩妞”等等,层出不穷。

殊不知“撩妹”一词也并不是由于韩剧的热播才被人们造出来的新词,在汉语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中,“撩妹”一词使用频率很高,如“撩细妹”、“撩妹子人”等,意指男性一方对女性一方在语言或者肢体上的肤浅的调侃性的挑逗,以求取女性青睐,通常被用作贬义。

二、“撩妹”的语音及其语义指向的变化

(一)“撩”的语音语义

说到“撩妹”,就不得不提“撩”这个词。“撩”本身就是一个动词,后可加宾语,构成动宾式结构,“撩妹”就是这一结构的体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可知,“撩”是一个多义词,有三个读音,整合如下:

1.“liāo”:动词。

①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把头发撩起来。

②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先撩些水然后再扫地。

2.“liáo”:动词。撩拨:春色撩人。

3.“liào”:同“撂”,动词。

①放,搁:他撂下饭碗又去工地上了。

②弄倒:他脚下使了个绊儿,把对手撂在地上。

③抛,扔:别把我们撂在半路不管。①

从上述“撩”的三个词条来看,都是动词,都表示动作行为,都有“甲使乙动”的意思,如心动或者是物体位置上的移动。“撩妹”一词语义与之相一致。

(二)“撩妹”一词的语音

与“撩”的语音语义相对应,“撩妹”一词的读音应该是阳平的“liáo”,含有“撩逗”“撩拨”“挑逗”之意,意指使女性心动,对男性产生好感。我们知道,汉语复合词在选择语素时不仅考虑语素的组合关系还要考虑语素之间语音条件的制约与相互影响。“两个语素搭配成词时,常因为声调的不同而在次序上做出选择。通常见到的情形是:两个语素的声调若一为平声一为仄声,以前平后仄为常;两个语素的声调若同为平声或仄声而有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之分时,则以前阴、上,后阳、去为多见;入声语素常常出现在复合词后一词根的位置。”②但是根据对微博、微信、各大新闻杂志和网络媒体以及网民的使用情况的观察,“撩妹”这一网络用语在产生之初就被大部分网民读成了阴平“liāo妹”。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呢?“撩妹”的产生本是用来指男性一方通过幽默机智的语言或体贴细微的动作而打动女性一方,使女性心随之而动,最后获得女性芳心的行为。从它产生的条件来看,“撩妹”中的“撩”有“使之动”之意,因而在语音方面使用阴平的“liāo”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方言对“撩妹”一词语音的变化,如台湾话中“撩妹”两个语素的语音均为阴平“liāo mēi”。鉴于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语音方面的规范使用,这对词典编纂工作也时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三)“撩妹”一詞语义指向的变化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从词素的构成情况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中最主要的是复合词。“汉语复合词在选择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选择的两个语素有无像两个词一样搭配在一起的可能;其次要考虑两个语素在语义上是否能搭配笼;第三要考虑语音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最后还要考虑语素之间风格上的制约与影响。”③从构词法角度来看,“撩妹”一词是动词性语素“撩”和名词“妹”组合而成的动宾结构。动宾结构是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的,前头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头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撩妹”一词中“撩”表示动作行为,起支配作用,“妹”是被支配的部分,做宾语,是施事者通过“撩”这一动作行为而支配着受事者“妹”,指男性一方通过语言或者其他表达方式获得女性的青睐,使女性心动。

前面讲到汉语复合词的构成不仅要兼顾语素与语素语义搭配上的合乎情理,还要兼顾语素与语素语义色彩的和谐。语素与语素语义色彩的和谐又要受语素与语素之间风格的制约。“撩妹”一词本身就源于方言,方言色彩浓厚,口语性强。其由动词性语素“撩”与名词“妹”构成动宾结构,“撩”这一动词本身就带有“动作发出者(施事)”对于“动作承受者(受事)”的处置意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在方言区里“撩妹”一词意指男性对女性在语言及肢体上的挑逗与不尊重,是贬义词。但是网络用语“撩妹”的语义却与方言区有很大的不同。“撩妹”一词是随着韩剧《太阳的后裔》的播出而走红的,它旨在揭示剧中男女主人公双方在表达感情时所用语言以及所做动作的幽默与体贴。在这里,它显然已经没有了方言区里的贬义,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施事对于受事的处置再不带有强制性与戏虐性。从网民们大量使用这一词的语言分布环境中可以看出,“撩妹”一词的语义指向,也就是它的感情色彩已经从贬义转化为了中性,甚至已经被作为褒义词而使用了。“撩妹”一词意义中的“挑逗,挑拨”义已转变为“体贴,细致,风趣幽默,情商高”之义。

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方言区的“撩妹”一词更多的是指男性取悦女性时的不正当语言行为,而网络用语的“撩妹”不专指男性,也指女性。我们可以看到从“撩妹”一词延伸出来的其他如“撩哥”“撩弟”“撩汉”等等词语,其动作的发出者不再是专指男性,女性也可以称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撩妹”的逻辑主语正在从专指男性向男女皆指的方向变化。

最后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说“撩妹”一词已经完全转变为褒义词,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使用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还是带有原有的贬义在被广泛传播与使用。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一个词的语义指向和感情色彩并不是始终不变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生事物的涌现,人们认识上的发展,以及个别的临时性使用,一个词的意义和感情色彩也可能发生某种程度上的变化。

(四)由“撩妹”一词的语义变化看大众的心理认知

语言符号系统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交际功能。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一个使用语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由“撩妹”一词的语义变化,我们也能够看出在现代社会的交际过程中,人们不仅重视场合与着装行为的得体,更注重语言的得体大方。通过语言的运用,利用语言的修辞和感情色彩,在交际过程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语言不仅在学科建设中有它的重要性,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运用自如。

而从“撩妹”一词演化出来的“撩哥”“撩汉”“撩弟”等词,也从另一方面看出社会对女性的重视,为女性解放的社会学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五)针对“撩妹”这类网络用语的规范使用

网络语言是典型的社会方言现象,它的使用群体与其他行业语不同,使用人群广阔,传播速度更快,但是毕竟它只是社会方言,还没有被收入到汉语普通话中,人们大量的使用诸如“撩妹”这样的网络用语,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用词现象的混乱以及词义的混乱,并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对词典的编纂工作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网络语言流行速度快,流行时间短,还是临时性的个人性的言语成分,要想进入普通话,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所以我們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制定规范,使我们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能够在不断的吐故纳新的过程中永葆活力。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814-817

②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6

③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9-28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814-817.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洪帅.“宝宝”体走红[J].语文建设,2016,10.

[5]王晓玥,李治平.2015流行语宝宝探析[J].现代语文,2016,3.

7.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 篇七

一.从潜性修辞看网络新词的形式

根据潜显理论, 语言世界分为潜态和显态。凡有显语言的, 就必然对应存在着潜语言。但不能说凡有潜语言的, 就一定有显语言。事实上潜语言要比显语言多的多[1]。刘倩忠将“潜语言”定义为:出现过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都是“潜语言”。我们不能对未来语言的具体现象完全的了解, 但是能根据潜性语言显性化的过程预测出语言发展的大致方向, 这便是潜性修辞学的作用。例如当“女生节”这个新词出现时, 我们可以判定作为潜词的“男生节”也有出现的可能。而在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的形式有很多, 有的是全新词语, 如, duang, 颜值等;有些是对旧词赋予新的意义, 如杯具, 土豪等;有些是运用了缩略形式, 如白骨精, 喜大普奔等。

1.全新词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说语言中潜词数量远远大于显词的数量, 在网络用语的词汇中更是如此。

当目前的词语无法满足网民需求的时候, 网民变会顺势创造一些全新的词语。如, “duang”这个词语, 百度百科解释:DUANG, 网络语, 意思是“加特效”, 含戏虐性“很好玩”味道。源于成龙代言的一款洗发水, 曾是工商部门打假的广告, 在2015年2月被网友们挖出来恶搞, 将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改编为成龙的《我的洗发水》, 一句“Duang”成了网络上最新最热门的词语。有趣的是, 网民还特地为此创造了一个字:上面是“成”, 下面是“龙”。将成龙的名字合成一个duang并标明声调为上声。在以前这是没有的, 是潜词, 而现在网上已流传开来, 且已进入百度百科, 说明已有潜词转化为显词了。

还有网民在论坛中自创的用语如“小鲜肉”指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 “萌萌哒”形容长得可爱的事物或人等等。这些词语要是放到以前使用, 一定令人难以理解且产生误解, 它们在网络没有产生之前都是潜词, 等到网民需要时就被创造出来了, 也由原来的潜词转化为显词。

2.旧词新义

显义是一个词在运用中已经实现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显在的意义, 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对稳定;潜义是指, 一个词可能潜藏的还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意义。不但潜词有潜义, 显词也有潜义。

有些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时, 一些新的词义便被开发出来。例如, 土豪, 原指在乡下那些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来,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 “土豪”在网络游戏中被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 发展到现在, 专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喜欢炫耀的人, 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称之为“土豪”。这个意义在没被使用之前都属于潜性的, 被网民开发使用之后, 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还有些词因为网民对谋件事情极度关注短期内就流行起来了。例如, “洪荒之力”。在今里约奥运会上,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采访时一句“我应经用了洪荒之力”, 引起群众广泛关注, “洪荒之力”在网络上反映强烈且迅速流行使用。“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也成为网游调侃的常用语。网友纷纷发散创新思维使用“洪荒之力”的感想。如, 人们日报在对刚闭幕不久的残奥会报道“残奥会落幕, 中国红‘主导’了里约, 他们真正用尽了‘洪荒之力’”。

古人云: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洪荒, 指混沌蒙昧的状态。现在因为傅园慧采访时的一句有感而发, 使得这个词产生了新义, 短短四个字却道出了心中千言万语的感慨。这也正是中国人含蓄个性的体现。

类似于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比如, 去年受网民极度关注的“我们”, 当时李晨在微博上晒与范冰冰的合影, 并配文“我们”, 随后范冰冰转发李晨微博, 同样附文“我们”。于是“我们”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成了新的告白方式。在这些事情没有发生、被关注之前, “我们”“洪荒之力”都是普通的词语, 待新义产生流行之后, 便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3.缩略

显句就已经存在着的句子。现代汉语的句子丰富多彩, 修辞活动首先是从这些显句中进行选择的。语法发展的历史是显句一步步地发展与潜句一步步显化, 是潜句显性化与显句潜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 一些以前不常用的语法现象已开始浮出水面。在网络用语中, 很多新词都是由短语节缩而来形成的词语或短语。

网络上很多句子被节缩成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短语, 如““啊痛悟蜡”是“啊多么痛的领悟”的缩略形式, 亦被引申为“啊多么痛的领悟你为什么用蜡烛滴我”, 还有种说法是, “啊痛悟”后面一般会加个蜡烛的图标表示心情沉痛。来源于辛晓琪的歌曲《领悟》。“啊痛悟蜡”按常规的语法是不存在的, 但是因为网络使用的需要, 它打破了原来的语法规则作为一个新的短语在网上流行使用, 由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类似的还有“虽不明, 但觉厉”, 表示“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等等。

这些新词, 在还没有被网民改造使用时, 只是作为潜性的语法现象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需要, 它们就有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 并且逐渐流传使用开来。

二.网络新词潜语言显化的产生方式

修辞的使用使得汉语的表义更为丰富多彩, 也促使语言产生新的意义。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格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类, 积极修辞又分为比喻、析字、谐音等修辞格。这些修辞手段都是潜语言显性化的主要手段。主要用于网络用语中潜语言的显性化和现代汉语新词中。

1.摹声、谐音

摹声是摹绘的一种。摹声就是对客观世界声音的模仿[2]。在网络用语中很多新词运用了摹声修辞。上文中的“duang”用的就是摹声修辞, 是模拟特效音的一个词, 使之形象生动。网络中的交际并不是面对面的, 比较单调、乏味, 运用摹声修辞, 形象生动, “DUANG~~DUAN G~~DUANG~~”一念出来就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与摹声比较相似的另一种修辞方式是谐音。谐音就是语言运用中的同音现象, 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比如英语谐音:三克油 (thank you) ;符号谐音:== (等等) ;数字谐音:520 (我爱你) 等。这不同于汉语中传统的谐音, 汉语中传统的谐音一般是为了避讳。而网络谐音的运用则通常是为了输入简化, 方便交流的一种手段。在网络聊天的时, 为了简化输入, 节省时间, 就会通过谐音的方式简化一些相对复杂的词语。

2.摹形

摹形也是摹绘的一种。顾名思义对形状的模仿。汉字作为象形字, 我们可以从其形状及构字部件上判断它们的意义。如2008年度网络流行最广的“囧”字, 我们只需从它的形状就大致可以推断出来它的意义:方框像人脸部的轮廓, 撇捺像下垂耷拉的眼睛。从整个字形来看, 像极了一张郁闷、悲伤、无奈的人脸。而在普通话中“囧”与“窘”又是同音, “囧”字读起来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 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这是摹形、摹声的联合运用。

通过修辞格将网络的潜语言显化还有很多, 比如析字“槑”, 《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槑, 古文“梅”字。看其本义与“呆”丝毫没有关系。但却由于它由两个“呆”字组成, 而被网友们用来形容人“比呆还呆”。还有转义、飞白等等, 通过这些修辞格都能把网络的潜语言显性化。

三.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原因

1.经济原则

经济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 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经济性原则。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而人们所运用的都是交际活动所需的东西, 潜性语言成分的显性化取决于社会文化语用条件是否充分。

网络环境给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网民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只能通过打字交流, 所以只有自由, 简洁, 鲜明的语言在网络空间中才能很好的发展。在电脑上的网络交流, 讲究快速与生动, 使用“网语”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显得新鲜, 有个性。为适应信息快递和阅读提效的要求, 网络语言必须遵循“经济原则”, 最大程度地对已知信息进行缩简。网络语言的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能省则省”, 这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2.社会求新化

在网络用语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有意突破语言的原有藩篱, 赋予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词语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语言本来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符号体系,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规约性, 长时间使用一种模式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新词的新形式往往与读者固有的语言经验有偏离, 这样就能造成语言上的新奇感与陌生感。语言的陌生化, 通过拉开语词与人们的心理距离, 营造出一种新的意趣。

四.结语

流行语中出现的很多新词新语都是通过修辞手段使潜语言显化后的产物, 许多潜在语言形式在出现以前它们都处于潜伏状态。之所以未被使用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语用需求或者未受到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而修辞手段不仅成为众多新词汇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被众多富有创造性的网民所运用, 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此外, 一些修辞手法, 诸如仿拟、谐音等,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研究潜语言的一些规律问题以及汉语的相关词汇问题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产生新的语言现象。本文将从网络新词的类型、产生方式及形成原探讨网络用语中潜性语言显性化的现象。

关键词:网络用语,潜性,显性,修辞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2

[2]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12

8.浅谈网络用语的翻译 篇八

网络语言因其表达生动、活泼、形象、幽默,交流方便、随意、快捷而被网民接受并不断在网络交流中得到应用、传播,其中许多语汇极富想象力、创造力而被众多网民热捧甚至进入现代汉语的日常使用之中。但有些网络用语所表达的含义却和该用语的原有语义或字面意义有所出入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给网民的网络交流带来障碍,也对一些年轻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进行汉语语言的学习产生冲击。这个语言意义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汉语的常见现象,我们可以将这种新的网络语言表达含义上的变化称为表达含义“漂移”。互联网自1995年真正进入普通民用以来,中国的网民也是从无到有,人数也从1997年的62万到2013年底的6.18亿[1];其中,30岁以下网民占57.2%,学生网民占25.5%[1],学生是网民群体结构中第一大群体。学生网民群体,甚至是29岁以下网民群体中的大部分都在直接或间接的进行着汉语语言的学习,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对未来语言学习影响的范围之大。本文将对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现象以及其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冲击进行一些探讨。

2.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

网络语言在经过近十年网络的高速发展普及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除了内容呈现形式上的变化外,其在表达含义上也有所“漂移”。早期的网络语言,一部分是与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邮件”、“E-mail”、“聊天室”等,这部分表意准确单一;另外主要是网民在网络交流中产生的交流语言,这部分有些表达意义也是准确单一的,比如“强”(还是表示“强大、坚强”的意思)、“海选”等词。这些用语的表达含义是直白的、准确的,不存在隐含或引申的意义在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语言的发展,有些语汇在网络交流中表达含义上发生“漂移”,不再表示语汇原有的书面意义,如,“晕倒”本意是“昏迷”,作为网络流行语,其含义是“无法理喻到了极点”。这种表达含义“漂移”现象大致可以分成二类,即通过修辞手法获得新的含义和由网络事件赋予某些语汇特定的意义。

2.1通过修辞手法获得新的含义

在网络交流中,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诸如比喻、借代等多种方法,将原本虚拟的网络空间演绎得形神具备,感情丰富,风趣幽默,愉快舒畅;将平常普通的旧字、词赋予具有时代感的新义。如下面的几个例子1:

(1)LZ别放弃,偶顶你!(楼主别放弃,我支持你!)

顶,网络语义是“支持”,一般论坛里的帖子一旦有人回复,就到主题列表的最上面去了,这个回复的动作也叫顶贴。通过比拟的手法将“顶”字赋予新的含义。

(2)又到坛子灌水来了……

(3)这家伙在坛子里只潜水。

坛子,指论坛,采用借代手法,为灌水,潜水等衍生词埋下伏笔;

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后演变成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水”,不含贬义;

潜水,指在论坛里呆着,只看别人发言(发帖),自己不发言(发帖)。

(4)你是恐龙还是美眉?(你是丑女还是美女?)

美眉,你咧,青蛙or衰哥?(美女,你呢,丑男还是帅哥?)

恐龙,网络喻意为长相丑陋的女性网民;

青蛙,指代长相丑陋的男性网民;

(5)大哥,你把我雷倒了

雷倒,本是浙江方言,网络喻意指对方说话让自己出乎意料,有“瘫倒”、“翻倒”之意,类似现代词汇“晕倒”、“无语”等意。

(6)呵呵,你手机这是山寨版的吧。

山寨,作为网络语汇是“低端的、快速仿造”的意思,而和山寨的原意相去远矣。

(7)股票又跌了,好囧……

囧,本是古字,同冏,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极为尴尬的心情”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2]

(8)妹子好槑哦!

槑,也是一个古字,同梅;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比呆还呆”,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这些字、词都是传统、常规字词,久远的年代都已经在使用,只是与现今的网络意义不同,类似的还有“大虾(网络流行语的意思是电脑高手)”、“菜鸟(网络流行语的意思则是什么都不懂)”、“隔壁(邻近的论坛或帖子或主题)”、“楼上(前面的回帖)”、“楼下(后面的回帖)”、“可爱(可怜没人爱)”、“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作死(帖子内容含有政治敏感话题)”等词。

2.2网络事件赋予语汇新的含义

一些发生在社会或互联网空间中的事件,经过互联网有意的炒作或娱乐、恶搞式传播,导致这些事件成为一时的网络热点事件,而与之相关的用语也成为网络热点语汇,被赋予以网络热点事件为背景的新的含义,甚至导致新词新语出现。有如以下几个例子:

(9)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我爸是李刚,本是一个表明亲属关系的陈述句,但是就是这一个看似普通的句子,却进入了2010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的行列。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发生一起造成学生一死一伤恶性车祸,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案件一波三折,激起网民义愤,这句话遭到网民冷嘲热讽继而猫扑论坛上出现以“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的恶搞。此后,这句话成为网友们嘲讽权力之滥,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语;《人民网》[3]的报道,则将李刚评为“四大名爹”之一。

(10)我是来做俯卧撑的

俯卧撑,本是一个运动术语,在2008年瓮安事件后突然在网络上蹿红,成为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其源自于贵州省公安厅发言人王兴正关于案情的介绍[4](“俯卧撑事件”),王兴正的“俯卧撑”说在当时的情境下缺乏合理的逻辑依据,网民怀疑瓮安事件另有内情;然而,鉴于当时的环境,网民无法继续公开讨论此事,于是就用“俯卧撑”来戏谑,以表达内心的不满;因此,该词被赋予了“对时事不关心、不评论,只做自己事的态度”的网络意义。

(11)关我鸟事,我出来打酱油的

打酱油,本义是买酱油,网络事件来源于广东电视台街头采访市民对香港艳照门的看法,不料该市民很拉风地来了一句“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表现出对事件的漠不关心、不评论,只做自己事情的态度。此语一出惊艳网络,被网民疯传、恶搞,风靡一时,并被赋予了“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网络语汇意义,是一种在天涯论坛上很流行的表达对现实无奈的用语。

(12)兰州烧饼

该词出自百度贴吧的一个帖子:2008-5-20 05:23,一位网名叫“毒死狗熊”的百度吧友在WOW(魔兽世界)贴吧发帖子问“LZSB”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百度吧友“shenqi4127”回复了四个字“兰州烧饼”,因为在(搜狗)输入法中按“LZSB”会打出兰州烧饼所以成此典故,之后被网友恶搞,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新生词语![5]该词在百度百科中有两个义项:一为其本义是一种兰州出产的食品,二为网络用语的意思不赞同发贴人的观点,或对发贴人的人品表示不满,鄙视楼主或怀疑楼主的智商,是网络上用来代替“LZSB(楼主傻屄)”,表达上又比“LZSB”幽默、委婉,这个网络义项与其本义或字面义风马牛不相及。

这类网络用语还有很多,如“跨省(源自王帅发贴事件,指政府部门利用其职权对身处另一省的利用网络发帖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公民进行抓捕的行动。)”、“表叔(陕西省延安市发生“8.26”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引发,现在社会多用“表叔”表示权势官员等一类人)”、“表哥(同表叔)”、“绿茶婊(出自三亚“海天盛筵”涉嫌聚众事件,泛指外貌清纯脱俗,实质生活糜烂,思想拜金,装出楚楚可怜,但善于心计,靠出卖肉体上位的妙龄少女[6])”等。

3.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对语言学习的冲击

学界对网络语言的争论与担忧一直没有停止;网络语言对于语言学习、教学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已引起很多一线的语言工作者的注意,如文献[7-13]从语言的纯洁性、语言价值、语言变革、发展趋势等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网络语言冲击现象的看法。单就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对语言学习的冲击而言,通过对高校BBS、天涯论坛以及网络新闻等语料的分析,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一,丰富了原有语汇的义项。语言的发展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流传下来的言、语都是经过人们在实践中反复应用,经过语言生态系统不断提纯、精炼,才得以保存,对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语言尤为如此。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对那些已有的、耳熟能详的语汇,使用的不是其原有含义而是被赋予新的网络含义,甚至将这一表达含义带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广泛流传,可见这个网络含义深入人心的程度。如上例(1)中的“顶”字,这是一个常规汉字,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14个义项,表意之丰富可见一斑,可是几亿网民却对“支持”这一网络含义情有独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支持”很有可能成为“顶”的第15个义项。

第二,表义风趣幽默,增添语言表达魅力。汉语言已流传千百年,一些传统、常规的语汇,其义项已成熟、稳定,这对于求快、求新、求变的青年学生来说已经“陈旧”了,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他们的求知与创作欲望。但是,这些传统、常规语汇一旦在网络上发生表达含义“漂移”而被赋予新的解释后,则常会给人以耳目一新、柳暗花明的感觉。这风趣幽默的网络语义表达,无疑增添了传统、常规语汇的语言表达魅力。如“讨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3个义项(讨厌:①惹人厌烦,②事情难办令人生厌,③厌恶;不喜欢),都带有贬义色彩;但其作为网络用语却带是个有褒义色彩的词汇,意思是“讨人喜欢,百看不厌”,表达既风趣又幽默,无疑更吸引年轻人的眼球,让人惊叹“呀,原来还能这么说”,这无疑增添了语言表达的魅力。

第三,灵活多变,随意性大,很多不符合语言规范。网络用语在互联网世界风行,技术上缺乏语言规范监管,这就导致了一些网络用语灵活多变、随意性大,表义不够准确,破坏了语言的结构与韵律之美。比如“语死早(‘语文老师死得早的缩写,形容语文水平低下,也可以讽刺某人对一段话的错误理解)”、“啊痛悟蜡(啊,多么痛的领悟~你为什么用蜡烛滴我)”等,这些网络语汇看了简直让人如鲠在喉般地难受。接受,则有辱汉语的博大精深;难以接受,其在网络空间里却又勃勃生机。

第四,对语言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网络语言的出现对语言教育者和学习者来说是泥沙俱下,精华与糟粕并存。面对这种互联网环境,中、小学生们语言辨识能力相对较差,当遇到表达新颖、富有创意、幽默的网络用语时,就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管精华与糟粕皆是拿来主义。这时,语言教育工作者就要起到引导与规范作用,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教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用语的知识,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生表达含义“漂移”的网络语汇。

4.结语

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现象普遍存在,对语言学习的冲击还在继续加深,笔者在此只是肤浅地做一探讨,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期待网络语言在规范与创新中得到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5-24.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

jbg/201401/P020140221599048456830.pdf

[2]百度百科.囧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

81979.htm.

[3]人民网.李双江与李刚齐名被评为“四大名爹”.2011年9月10日,http://www.people.com.cn/h/2011/0910/c25408-26990

74159.html

[4]百度百科.俯卧撑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1130/5402682.htm.

[5]百度百科.兰州烧饼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603400/12026010.htm

[6]维基百科.绿茶婊_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B%BF%E8%8C%B6%E5%A9%8A.

[7]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语文建设,2000(10):15-16.

[8]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3):102-106.

[9]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语言文字应用,2010(3):70-80.

[10]王德亮,仲梅.网络语言:语言史上的一场革命[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33-36.

[11]牟玉华,谢旭慧.“网络语言”影响下的汉语、汉字发展趋势[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P:116-119.

[12]沈怀兴.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怎么办?[J].语文建设, 2006(11):36-37.

[13]朱佩.中学语文教学应对网络语言冲击的研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3(9):3-6.

9.浅谈网络用语的翻译 篇九

“好人卡”、“rz”这些网友惯用的网络语言及流行符号,一直是台湾原生网络文化中的特殊创意,不过最近网友发现,这些网络用语被城邦文化事业申请为商标,且应用范围从衣服、文具到日用品,引得广大网友极大不满。网友认为,好人卡及rz是网络的集体创意,不是城邦里哪位作者或编辑创造,注册为商标形同剽窃、侵占。

“好人卡”及好人文化是去年网络最热的话题之一,网友惯称追求异性被拒就是被发“好人卡”,“好人”在网络衍生不少创意,如单身网友自称“好人团”成员。而今年才在学测中引起话题的“Orz”,已成为台湾最具知名度的网络用语,是从日本传入的颜文字写法,代表被对方打败的意思。后来Orz变体为rz(代表跪地不起,外加愁眉苦脸)。

对于注册商标,商周编辑辜雅穗解释说,公司出版《去死去死吧》这本书时,为书封设计了“rz”与“好人卡”两种图案并推出周边商品。为了防护周边商品的图案不为他人盗用,才想到申请两者的商标权,并非有意侵占网友的创意。网络业者表示,其实目前许多网络创意经常被商家引用作为专利商标,不过通常会再加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新的图案,或者是获得作者的同意,如全家便利商店推出与博客人气天后弯弯合作的磁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让网络创意被合理并受尊重的使用,也是网络创意成为实体商品的成功案例。

(安辑)

解读出版的“大前”现象

台湾书市最近在短短两周内,有三家出版社推出日本知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新书,如果加上将在今年十月推出的《新企业参谋》(商周出版),连出四书。按照目前的销售成绩以及大前本人受邀到台湾演讲造势来看,今年的年度畅销作家排行榜上,应该也少不了他的名字。

出版市场上,已经难得见到掷地有声又能大受欢迎的管理大师作品。除了不久前去世的彼得·杜拉克,能继续在台湾密集出书,又能赢得市场的,只有大前研一了。

令人好奇的是,出版社为什么胆敢不理会市场可能出现的排挤效应,硬是抢在同时间推出他的著作?这位被英国《金融时报》誉为“亚洲唯一”的管理巨擘,经常在著作中提出前瞻且深入的趋势观察。无论是日文发表的《中国,出租中》或是英文撰写的《看不见的新大陆》(两书中译本由天下杂志出版),都是至今全球企业界思考布局时重要的读本。

最近的台湾,大家都被一股往“下”的力量压得很忧郁:向下沉沦的政治、下滑的竞争力、下跌的财富曲线与信心。在这种情景下,阅读大前,也许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止跌”的垫脚石。 (王容)

台湾杂志业呈衰退趋势

台湾第一份杂志产业调查报告日前推出、调查显示,台湾杂志全球化、电子化的步伐还比较缓慢,而集团化经营则是未来趋势。整体产业衰退的趋势也有所体现。

台湾杂志共有13730种,发行杂志的单位有11139家(包括公司、杂志社、出版社、学校、政府机关等)。台湾杂志出版业的经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100万元台币以下营业额的业者占44.1%,500万元台币以下的业者占63.5%,杂志业者从事多元化经营的比率仍偏低,73%的业者除了发行杂志外,没有从事其他经营项目。

调查显示,台湾杂志年总营业收入为254.8亿元台币。台湾杂志仍属低度全球化产业,仅28.8%的杂志与海外合作,其中有45.4%与大陆合作,2004年进口国外杂志的销售金额仅占3.76%,台湾杂志出口的金额仅占1.56%,外资涉入出版产业的比率较低,外国企业投资金额仅占1.9%。对于未来三年的发展前景,27.5%的业者表示不乐观,会有衰退现象,23.6%的业者认为会持续现况。 (安辑)

高雄上海书店简体字逼退繁体字

据台湾媒体报道,原本依附于台湾联经出版社的上海书店(主要销售简体字版图书),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反客为主,成为书店的主角。

简、繁体字的消长情形,联经出版社的上海书店高雄门市是最好的案例。这家门市原本是一家只卖繁体字书的一般书店,2005年7月,上海书店进驻后,简体字书一路增长、繁体字书一路退缩。目前,简体字图书已超过总量的一半。据介绍,未来店内的简、繁体字书将会分家,一楼销售简体字图书,繁体字图书只好退居二楼。

若水堂大陆图书连锁专卖店经理李秀娟认为,简体字书虽然每年都呈增长的趋势,一年预计可以增加3%~5%,2004年有1.2亿元台币,去年预估达3.6亿元台币,但在台湾图书市场中仍居少数。

以若水堂来说,门市销售占7成,网络书店业绩约1成多,其余靠团购。目前他们仍努力寻求损益平衡。更何况,大陆图书品种每年高达12万种,仅挑书就是一大工程,加上物流不顺畅,无法退书,库存压力相当大,台湾的简体字书店经营压力其实也很大。虽然现在购买简体字图书处于高潮期,但随着时间推移,简体字书的整体热度会消退,进入平稳期。(安安)

翻译文学超越华文创作?

近年,翻译文学销售成绩卓著,引进作品数量颇多,这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台湾翻译书的市场已经超越了华文创作,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诚品报告》的统计,2003年销售100本以上的文学书有2418种,年度新书(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为1014种,其中翻译书有333种。2004年销量大于100本的文学书有2259种,年度新书为965种,其中翻译书有420种。猫头鹰出版社社长陈颖青也从金石堂进销存系统搜寻2004年的资料, 发现从译者栏统计,有译者的新书只占全年新书的1/4,而漫画类又占了其中的一半。

负责诚品信义店文学区的周宜静也指出,如果从纯文学来看,华文创作和翻译文学的销售情况差不多,但如果加上大众小说,翻译文学的销售会比华文创作突出。不过这样的比较并不公平,因为国外类型小说发展得比台湾成熟,而华文小说的创作者并不多,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华文大众文学还有开发期。

为什么会形成翻译文学不论在数量上或是销售上都超越华文创作的错觉?周宜静认为,台湾解严之后,将国外累积了许多年的文学成果大量引进,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引进的以古典、经典作品为主,而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出版社在选书方面更有新意,因此,形成翻译文学在台湾始终蓬勃的印象。

这种印象配合媒体的特别关注,以及出版社行销的强度,更有催化作用。周宜静指出,出版社选择的翻译作品,经常是大师手笔,当然会引起媒体重视,而这些作家在国外早有清楚定位甚至得奖记录,经纪人也会提供他们作品在其他地区的销售状况等资料,使得出版社在行销宣传时,有很强的侧重点。相反地,华文创作者尤其是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因此出版社在宣传新作者时格外辛苦,也特别需要想出行销企划的新点子。 (徐淑卿)

台湾文学辞典检索系统启用

据台湾媒体报道,由台湾文学馆规划建置的台湾文学辞典检索系统日前正式开放使用。文学馆表示,检索系统是文学馆过去4年台湾文学辞典编纂计划初步成果的展现,是台湾文学辞典的试用版。

台湾文学馆启用这套系统目的是希望在纸本正式出版之前,能先将这项研究计划的成果推出,透过这套系统,让民众及研究者可以查询台湾文学的基础知识,进而认识与欣赏台湾文学。

这套检索系统可以浏览、查询台湾文学辞典现有的3000多条词条。现有的词条依照属性或类别分为:人物形象、文学术语、文学运动·论争·思潮、文学团体、文学奖、出版者、合集·选集·全集、作品、作家、单篇作品、副刊·期刊、丛书·工具书等12大类,都可依类别进行浏览或查询,并可检阅词条详细内容。

(王)

发行:未来华文出版的关键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公司去年底成立了广东联合图书公司,至今已经发行近700至1000种书,网络覆盖全国经营良好的书店。总裁陈万雄还透露,将于今年下半年,拓展下游的零售业务,在广州北京路开设优质的文化书店,将定名为联合书店,经营专业的人文、社科类图书。他认为,处于中游的发行,才是未来华文出版的关键。从去年开始,广东联合图书公司为广州购书中心供应源自世界各地的英文图书。

他分析,目前内地的图书发行业中,不论是人力物力皆充沛,从省级至县级的新华,或是民营的发行公司,皆已相当成熟,新进入市场的广东联合图书,目标不是追求大规模,而是走专业的路线,严格挑选某些类别的书种以建立公司的独有形象。

中国出版经过近10年高速发展,目前正进入调整期。发行商需从初始时任何书都发的经营模式,走向现代化管理,配以完善的计算机系统与设计精准的服务,而这是需要经过摸索才能达至的经营形态。

发行作为出版业的中游,是出版事业关键的一环。曾经留学日本的陈万雄,还以东洋出版业作映照,指日出版面临大崩溃,乃因全国近九成的书由两家公司——东贩及日贩垄断,而且允许书店全退货,导致书店进货、挑书不细致,退书率近四成,对上游的出版社而言,很是危险。他指台湾目前情况与之相近,大陆亦有同样趋势,因此,他认为,拥有成熟商业市场机制及作为密集城市的香港,在这次调整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柳叶)

香港中学教科书将加价5%~7%

香港教育统筹局网上教科书数据显示,9月新学年近半数中学教科书将加价,一般加幅达5%~7%,创近年新高,最高加幅更逾16%。

数据显示,新学年多家教科书出版社都会加价,由1元港币加至13元港币,约占书价1%~17%。去年7月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学教科书平均加价2.7%。连年增长的教科书费用,让家长压力倍增。有专家建议,学校集体订书,或家长采用信用卡分期买书优惠,虽然减幅不大,但也可稍减负担。如果教育统筹局与书商订下协议,书本的使用年限拉长,学生可一级一级循环用旧书,避免浪费之余,经济负担也可减少。

上一篇:组织生活整改方案下一篇:08-社区地质灾害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