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导学案

2024-12-09

黄山记导学案(9篇)

1.黄山记导学案 篇一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3、理解作者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教学重点】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

2、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教法指导】

1、抓住写“绿”的句子,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2、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线索,自行领悟隐含的文意。

3、反复诵读,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以34岁的英年殉于日寇屠刀之下。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出版社遭日军搜查,当时陆蠡恰好外出,本应庆幸自己的脱险,但他出于责任感,独自一人到捕房去问个究竟,结果被引渡到日本宪兵部。日本宪兵问他:“爱不爱国?”他说:“爱国。”又问:“赞成不赞成南京政府?”他说:“不赞成。”又问:“依你看,日本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回答:“绝不能征服。”日本宪兵恨他态度强硬,认为有政治背景,屡施酷刑,但他决不改口,结果吐血而亡。

陆蠡爱绿色,爱生命,爱光明,他不屈服于敌人的屠刀,终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囚绿记》所表现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其实正是他的心灵的写照。

二、时代背景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日寇入侵。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北京已沦陷,上海已成孤岛,国难当头,使作者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备感焦灼和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三、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瞥见()涸辙()移徙()淅沥()....婆娑()猗郁()目不暇择()揠苗助长()....囚系()蕈菌()()...

2、解释下列词语。

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急不暇择:情况紧急,没有时间做出选择。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猗郁年华:美好的年华。

探究案

一、在横线处填上一个字,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二、作者为什么喜欢绿?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这也暗示着另一面,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再有,作者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惟一的“朋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绿”还象征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三、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

四、“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 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于是“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绿枝条被“开释”与作者逃离危险中的北平,二者有相似之处,在文章中具有类比的效果。

五、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 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这是暗示的写法。

训练案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B)

A 瞥(piě)见

涸(hé)辙

脉(mài)络 ...B 茎(jīng)叶

淅(xī)沥

婆娑(suō)...C 葱茏(lóng)

蕈(diàn)菌

猗(yī)郁 ...D 镶嵌(qiàn)

揠(yǎn)苗

浆(jiāng)液 ...

2、选出下列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A)

A、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支之绿也视同至宝。B、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C、(我)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的旧都。D、(我)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杨柳的什么特点? ①比喻。②杨柳的特点:婀娜多姿,柔弱细长。

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其一)

刘禹锡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倩猜。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杨柳的什么特点?

2.岳阳楼记导学案答案 篇二

大家可以理解《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

【学习目标】

一、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然则”“得无”的用法。

二、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领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三、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学习重点】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学习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领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自主预习案】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趣味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 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2、岳阳楼的名声。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3、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二)记一记

词语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三)想一想。

1、朗诵全文

2、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3.黄山记导学案 篇三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3.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目标达成: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1)注音

颦蹙

粲然

嗔视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雏凤

花鬘 斗薮

浑身解数

妥帖

褶裙(2)释义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静穆:安静庄严。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妥贴:恰当;十分合适。【创境激趣】

同学们,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彩的服饰,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审美愉悦。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这来自异域的飞动的神韵,共鸣于那生命与心灵的跃动和狂欢。【自学导航】

1、学生自由诵读,批注自己喜欢的语句(段)。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生批注的精彩句段有:

13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如“光艳”“秀丽”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从衣饰方面写出舞蹈的美,如“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疾风般旋转”; 17段运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舞蹈的特点。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2.学生大声朗读摘录的精彩句段,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卡拉玛姐妹是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的:(1)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女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2)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3)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

【合作探究】

1、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4、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展示提升】【强化训练】

1、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么你观看过的中国舞蹈,哪些能冠此美誉呢?

2、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那么,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 教师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让人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则尽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使人领会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3、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学习冰心用优美的词语、比喻排比的手法表现视觉形象的语言技巧,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归纳总结 】

冰心《观舞记》的引领,使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身心一次次沐浴在飞动的艺术熏陶中,充满喜悦。愿植根于民族沃土中的文艺长葆芳馨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板书设计】 观舞技 赞颂舞姿

4.导学案导学 篇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半年的时间,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导学案教学体会。

一、体会

(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学案导学”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案导学”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二、思索

为了提高学案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学案教学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

(四)、要使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学案教学课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这样做:

(一)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课改下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三)通过教师有效地 “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四)“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五)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一份好的“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施展的空间。

(六)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七)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三个能力。

1、备课中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

2、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我们要高度认识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导学案教学的认识体会及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5.对学案导学案设计意见建议 篇五

随着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备课组及全体教师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逐步完善,并突出个性化的导学案,让导学案的设计水平再上台阶,更加高效。为此对本学年的导学案设计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一、对“导学案”的再认识

1、“导学案”是借助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知识 建构的教学模式。其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

2、其核心是:“导和学”,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

3、其课堂实施过程为: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反思小结—达标补偿六步。

4、其原则是:始终体现“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

5、其编写过程为:集体讨论—编制初稿—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切实抓好“导学预习—课堂展示—巩固落实” 三个环节。

6、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加大课堂的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坚持课堂“没有学生的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问题不点拨”,7、“做到三精”:即精选备课内容,勇于舍弃;精编导学案,直达核心;精讲知识,一语中的。

8、要注重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习某个问题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走最短的路、最有效。学法指导是最经典最纯粹的东西。

9.改教学案为导学案必须重视“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让导学案成为学生预习课本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二、导学案设计的新要求

1、导学案应是教师集体与个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教案是教师个人的艺术,导学案设计既是个人的艺术也是集体的智慧。本学年,希望各别课组要加大集体教研的力度,让集体教研真正制度化、规范化、实用化,对所编写的导学案的各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可先分成小组进行审核,再集中全组老师认真研究此导学案设计的可行性,务必保证对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达成共识。让每一份导学案都凝聚着全组教师的共同智慧。

2、导学案设计要遵循的“四个统一”和“四个特点”

“四个统一”:即统一明确责任教师,统一规范导学案模式,统一编制导学案序号,统一规范导学案的管理和使用。“四个特点”:即学科化、课型化、年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3、百花齐放——设计精品化的个性化导学案

本学年,各年级教师都用导学案替代教学案,但特别强调的是,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导学案,即个性化的导学案。个性化的导学案不完全等同于全组集体研究的导学案,应该是在遵循“四个统一”和“四个特点”基础上,提倡个性化张扬,发挥教师个人优势,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是能充分体现个人特点、班级特点、师生双边活动特点及学生合作探究特点的个性化的导学案。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努力将自己的导学案精品化、实用化、高效化。

4、设计“课时”导学案

(1)导学案一般以课时独立而成

目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时授课制”,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导学案不能独立于这一组织形式之外,理应为学生的课时学习服务,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2)应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增设相应课时

学生要形成技能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归纳已有经验,形成概念并同化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的设定课时中,经常增加习题课,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一些专题课,单元或章节完成后增加复习课。

5、导学案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指令

(1)每一个活动前先指明学习的步骤,用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别。

(2)在问题前用简短的学习动作词语概括并加标识。这些指导语言有:归纳、小结、猜测、验证、证明、例题示范、反思、提示、分析、观察、讨论 实验等。

6、问题的呈现方式多采用简答或解答的方式

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要尽可能的展现多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共同特点是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测量的是学生对关键词的知识记忆和结论的准确.但这种题型也有弊端,很难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填空题和选择题由于材料较多,在编辑上占去大量的版面,给阅读者造成阅读困难;问题的零碎呈现也不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7、导学案设计应方便课堂教学(仅供参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教学环节前的顺序符号应使用图标表示,便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时,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准确定位学习活动。

(3)应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而不至于上下文混淆。

(4)应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导学案要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起始阶段的反思总结,教师可以给出反思的内容。三 制度保障

1、实行级部主任周常规检查制:每周星期一年级部主任要对各个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

2、实行校长室的抽查制:每周星期一校长室应分别抽查每个年级1——2个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比较细致的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级部主任和备课组长。

3、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之中

学校应编辑出版“优秀导学案集”,收录各年级教师的文本导学案并编订成册,将各备课组的电子版导学案发到校园网上,以方便于广大教师对备课资源的共享。

即墨一中学案导学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地落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学案导学的界定及实施意义

(一)学案导学的界定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意义

“学案导学” 能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它通过创建师生互动互助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导学案的组成及编写原则(一)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的组成: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2.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导学案的内容指向应落脚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上等等。4.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

教师要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环节和步骤。5.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题型考察要体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全面、灵活、多样。(2)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3)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5)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6)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悟与获得,从而还课堂于学生。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三、学案导学的实施

(一)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一般分为:编制初稿—集体讨论—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1.编制初稿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将学案的设计分配给相关教师,主备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后,要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编写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构成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详细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设计出教学思路和内容,形成初案。2.集体讨论

主备人要向备课组内其他教师讲明本导学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及确立的依据,讲清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及依据等;然后,备课组内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最后,统一认识,确立一个最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设定,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3.展示交流与补充完善

导学案整理完成后,还要利用集备时间进行展示交流,主备人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组内其他成员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的设定,再到课堂教学的展开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从知识层次化、重难点知识问题化、课堂引导、点拨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明确、可操作等方面),各备课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学案导学的具体要求继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欠缺的知识点和导学环节,再返回编者修订,力求做到更完善。

4、编写规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

(3)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

(4)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6)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5.超前印发

每一导学案都有专门的负责编写者,在印刷版本上必须要注明编者和校审者,经过层层环节编写后的教学案,还要交付备课组长审阅才能最终印刷。

导学案至少要在使用一周前印刷好;教师应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进行预习。(二)学案导学的流程

35+10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前35分钟要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预习加课下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而后10分钟则是预习,预习的内容则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一节课分两段,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解决预习案上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下课前的10分钟为下节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的课堂,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在每节课的第35分钟时,教师要果断结束本课的教学,收起用完的导学案,并拿出新导学案,然后师生共同做好明确目标、指示方法、点破难点、共同预习的工作。

四、学案导学的落实、评价

(一)导学案的落实 1.实行级部周常规检查制

每周一各级部要对级部内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重中之重,要注意将结果及时反馈,从而加强导学案的修正和完善。2.实行抽查制

成立导学案检查小组,学校将统一抽查指定时间段备课组的导学案,抽查结果即是各组导学案的质量等级。3.导学案的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占有教学常规考核的较大权重。

4.导学案一式两份:一份电子版导学案,上传到校内网,作为学校学案导学的教学资源;一份纸质稿编订成册,留档保存。学校将编辑出版“优秀导学案集”。即墨一中导学案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地落实导学案的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导学案的界定及实施意义

(一)导学案的界定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导学案的实施意义

导学案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导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导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组成及编写原则(一)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2.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导学案的内容指向应落脚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上等等。4.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

教师要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环节和步骤。5.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题型考察要体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全面、灵活、多样。(2)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3)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5)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6)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课堂上通过导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悟与获得,从而还课堂于学生。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三、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一般分为:编制初稿—集体讨论—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1.编制初稿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将导学案的设计分配给相关教师,主备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后,要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编写导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构成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详细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设计出教学思路和内容,形成初案。2.集体讨论

主备人要向备课组内其他教师讲明本导学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及确立的依据,讲清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及依据等;然后,备课组内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最后,统一认识,确立一个最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设定,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3.展示交流与补充完善

导学案整理完成后,还要利用集备时间进行展示交流,主备人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组内其他成员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的设定,再到课堂教学的展开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从知识层次化、重难点知识问题化、课堂引导、点拨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明确、可操作等方面),各备课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导学案的具体要求继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欠缺的知识点和导学环节,再返回编者修订,力求做到更完善。4.超前印发

每一导学案都有专门的负责编写者,在印刷版本上必须要注明编者和校审者,经过层层环节编写后的导学案,还要交付备课组长审阅才能最终印刷。

导学案至少要在使用一周前印刷好;教师应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进行预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规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

3.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4.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6.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四、导学案的实施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这里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与讨论和课后巩固三个部分,具体来说:

(一)课前预习

教师将导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控制预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是导学案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二)课堂展示与讨论

课堂展示与讨论是导学案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以35+10的课堂模式来实现,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前35分钟要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预习加课下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而后10分钟则是预习。预习的内容则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从而将导学案的实施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

具体来说,就是一节课分两段,整个教学流程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解决上节课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下课前的10分钟为每节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的课堂,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在每节课的第35分钟时,教师要果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拿出新导学案,然后师生共同做好明确目标、指示方法、点破难点、共同预习的工作。下课后,学生带着目标、带着方法、带着成功展示的冲动和欲望离开教室。

(三)课后巩固深化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

四、学案导学的落实、评价 1.实行级部周常规检查制

每周一各级部要对级部内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后,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备课组,加强导学案的修正和完善。2.实行抽查制

成立导学案检查小组,学校组织专门人员统一抽查指定时间段备课组的导学案,抽查结果即是该组导学案的质量等级。

3.导学案的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占有教学常规考核的较大权重。

6.《陈情表》导学案 篇六

【学习目标】1.课文相关资料及重点字词积累。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表现出来的深厚感情。

3.体会作者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

【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把握课文,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预习案

1.课文相关资料

(1)背景: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

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

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

道的行为,更何况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李

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2)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

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晋武帝曾几次征诏,均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3)解题:陈——陈述;情——真实情况,实际事宜;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

君陈请谢贺。它的开头,要求先写明上奏人的姓名,同当时的书信一样,开头格式相同。它

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2.重点字词积累:

(1)重点词的读音:夙遭闵()凶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除臣洗()马猥()以微贱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通假字: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薄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③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古今异义

①不行:②成立:③洗马:④上报:⑤狼狈:⑥告诉:

⑦区区:⑧辛苦:⑨侥幸:

(4)词类活用

①夙遭闵凶②察臣孝廉③举臣秀才④猥以微贱

⑤谨拜表以闻⑥则刘病日笃⑦臣之进退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⑨凡在故老⑩沐浴清化

⑽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⑿但以刘日薄西山

教学案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本文要求背诵全文,可见诵读在本文中的地位。下面是节录的关于本文的诵读指导,以供参考。

1.第一段指导要点

(1)前一层从纵的方面写本人从出生到“成立”的历史,兼用总提分承的方式。“夙遭闵凶”一句是总提,以下依次写父、母、祖母,最后说到本人。写父死母嫁,是为了说明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写本人“多疾病”是为了说明“抚养”之不易,都是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这句话张本。“零丁孤苦”是关键语,下面有多处与之相照应。

(2)后一层从横的方面叙述家庭人丁衰微的状况。文中反复强调的是一个“无(鲜)”字;至于“儿息”,则虽“有”而“晚”,又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极写其孤单凄苦的心情,使人读而生悲。在这种状况下,身边有一个疾病缠身的老祖母,怎能离家远行呢?不言而喻,如此层层叙述的目的,就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八个字上。这一层正是为下文“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张本。“未曾废离”也是关键语,下文“供养无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乞终养”等都是跟它相照应的。

2.第二段指导要点

(1)前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故有“前”“后”“寻”等字眼。征召的级别也越来越高:先郡,次州,最后是朝廷。这一层的叙述十分得体:①开头称颂朝廷的清明教化。②“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职,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③表达了感恩心情。本层是为下层作铺垫的,又为第三段中“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一句张本。

(2)后一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先写朝廷地方的催逼,后写自己的苦衷。情词悲恻,动人心扉。“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又为下文“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一句张本。

3.第三段指导要点

(1)本段须作一气读,但文势有三转:首先转入“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其次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最后转入正意,暗写“孝”字,说明这是辞职的惟一理由。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伏惟”“且”“但”。

(2)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结,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3)“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不能废远”承首段,又为下段“愿乞终养”一句张本。

4.第四段指导要点

(1)本段亦须作一气读:先以“愿乞终养”点明这篇表文的主旨,后以“听臣微志”请求皇帝恩准,语意直贯而下。

(2)贯穿全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结尾说刘“保卒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胜……以闻”是当时表文结束时使用的套语。

5.文章思路:

6.文章主旨:

7.感悟本文写作特点

巩固案

1.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险衅(xìn)夙愿(sù)闵凶(mǐn)B.祚薄(zuò)期功(jī)强近(qiǎnɡ)

C.茕茕孑立(qiónɡ)(jié)床蓐(rù)洗马(xī)D.逋慢(bū)拔濯(zhuó)优渥(wò)

2.对下面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少:小时候B.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鲜:少,不多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

3.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夙遭闵凶B.常在床蓐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如《陈情表》、《出师表》。

B.“孝廉”“秀才”都是科举制选拔人才的科目名,县级考试入选者为“秀才”。

C.古代丧礼中亲属们根据与死者亲疏关系要穿一定的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名目,通称“五服”。

D.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旧职,任新职之意。

7.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故老:老朋友B.犹蒙矜育矜育:抚育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微薄D.有所希冀希冀:非分企图

9.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历职郎署B.臣具表以闻C.函梁君臣之首D.且臣少仕伪朝

10.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1.将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初,曹操微时,(李)瓒异其才,将没,谓其子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后汉书•李膺传》)

《陈情表》导学案参考答案

【预习案】

(1)重点词的读音

夙遭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茕茕(qiónɡ)孑(jié)立外无期(jī)功强近之亲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 陨(yǔn)首 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2)通假字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薄闵:通“悯”,忧患的事

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

③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

(3)古今异义

①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②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③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今,给马洗身。

④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⑤狼狈:古,进退两难的情状,如“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今:受窘,困苦。

⑥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⑦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⑧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⑨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词类活用

①夙遭闵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②察臣孝廉(名词活用作动词)

③举臣秀才(名词活用作动词)④猥以微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⑤谨拜表以闻(动词作使动用法)⑥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

⑦臣之进退(动词活用作名词)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⑨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⑩沐浴清化(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⑽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⑿但以刘日薄西山(名词作状语)

【教学案】

5.文章思路:全文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共分四段。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家庭的困境。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诏的经过及自己进退

两难的处境。第三段:进一步阐明祖孙相依为命的关系,委婉表达自己并非欲全名节才辞不赴命。第四段:恳请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

6.文章主旨:李密借《陈情表》主要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言辞极其恳切,情深感人,言之成理,才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7.感悟本文写作特点

(1)以情动人

常言道,君命不可违,更何况李密是蜀汉降臣,拒绝帝王的征诏,本身是非常危险的,因而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就必须用言辞打动君王。文中反复出现祖孙相依为命的内容,祖母对他的照顾,祖母病笃,祖母时日无多,让人看到作者对祖母深切而真挚的情感。尽管作者没有着意抒发感情,但在简洁的笔墨之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2)布局巧妙

本意是辞官,奉养祖母,但文章直到第三段才道出真意,试想如果一开始便点明主题,势必引起武帝不满。作者思及此,从回顾自己悲惨的童年开始,婉转叙述,极尽铺陈,为后文主题思想的提出作了情感铺垫,也成了辞不赴命的强而有力的依据。

【巩固案】

1.C2.B3.A4.D5.D6.B7.B8.D9.B

10.(1)我因为命运不济,很早就遭到不幸。

(2)到了晋朝建立,受到了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3)因此我不能离开祖母而远行。

(4)希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拙的诚信,准许我微小的愿望,或许能使刘氏(我的祖母)侥幸的寿终。

(5)我活着将要不惜生命为国效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7.说屏导学案 篇七

课型:新 授 主备: 审核:

使用人: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美好。学习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及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伧()俗 休憩()韶光()书斋()....擅()长 徒劳()相称()忒()....

2、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浙江杭州人,专家。

《牡丹亭》的作者是

,朝 家。中国古代还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请你写出两部并说出其作者。

3、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二、探究活动:

(一)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2、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精读细品·合作交流

1、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2、请找出课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名句,理解这些诗句及其作用。

3、读了本文,你能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向未见过屏风的人介绍什么是屏风吗?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3、预习中的疑难解决了吗?

8.《斑羚飞渡》导学案 篇八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本课的生字词;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

二、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部长。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2、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一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前纹,喉部有一块白斑。生活于山地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导学在线】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动物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森林里,有一次森林里发大火,这场大火把一个蚂蚁家族围困在中央,于是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可是面对这熊熊燃烧的大火,蚂蚁家族是怎么逃出这个火海的呢?同学们知道吗?(生答后,师总结)

他们迅速抱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他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听完这个故事,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蚂蚁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答)

对,为了种族的生还和延续,他们甘愿牺牲大部分,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来学习动物界另一个感人的故事《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自主先学】

一、自主学习:(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一)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自读:或默读、或朗读、或速读、或跳读、或精读、或复读、或述读、或写读、或研读、或批画读等,一定要读出自己的心得或问题。)

(二)自主检测:(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字词积累

肌腱()逞能()甜nì()娴熟()苍穹()湛.....

蓝()哀咩()悲怆()对峙()炫目()恍惚......

()斑lán()略胜一chóu()眼花liáo乱()

绚丽().

2、解释下列词语

娴熟恍惚进退维谷迥然不同略胜一筹

3、请大家用“文章写了__________事情,我被_____________精神所感动”句

式说说初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

1、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

头羊的印象。(重点注意赏析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请大家做一下“斑羚语翻译,把这几声”咩“翻译成”人语“,想想看,他们说的是什么?)

3、请同学饱含感情的朗读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绘这惊心动

魄的一幕的?

4、文中还有许多瞬间成就的永恒的镜头,把你认为文章最精彩的镜头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谈谈你的感悟或启迪。

二、自由质疑:(学习贵在发现!)

研读课文,圈点批注,提出问题(同学们的自读心得或疑难问题,可向组内同

伴质疑)。

【交流展示】

1、探讨互助: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内问题归类,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

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2、成果展示:

①、展示自主先学的成果。②各组自选代表将组内探讨成果在黑板上向全班同

学展示。

【拓展延伸】

1、假如我们就是这一群斑羚中的一只,或是一只老斑羚,或是一只小斑羚,现

在正面临着飞渡,那你会想到什么?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各小组分成三

人一小组互相设计心理对话。然后把你们的设计展示在黑板上。)

2、猎人的存在使得许多动物永无安宁之日,你能否拟一条标语或广告,规劝猎

人放下猎枪,还动物一个平安。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

A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驾设

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

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

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它们心甘

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 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

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

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

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

了长长的舌头。

(《斑羚飞渡》)

B应该说那天是老猎人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瞅见

对面两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他 丝毫没有犹豫,转身拿来杈子枪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

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

了下来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

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

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乞怜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手指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

栽倒在地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清泪也清晰地留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它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 挖了一个坑,埋掉了这对母子,从此,这个老猎

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藏羚羊跪拜》)

1.如何理解段A中“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一句话的含义:

2.段A中“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掉换位置”为什么会让我感到震惊?

3.段B中“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老猎人忐忑

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否发挥想像描绘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4.A、B两段中的主人公都是羚羊,然而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描绘猎人,说说作

者这么处理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5.猎人的存在使得许多动物永无安宁之日,你能否拟一条标语或广告,规劝猎

人放下猎枪,还动物一个平安

6.两篇文章的共同点不仅仅在于描写对象的一致,更在于主题的惊人统一,你

是否能谈谈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看法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拓展阅读】

母鸡

老 舍

①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疸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

挺替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象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 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 敢再讨厌母鸡了

选自《老舍经典散文》

1.感知理解仔细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母鸡,是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家禽,但由于老舍手法的成功运用,文章开头说“一向讨厌 母鸡”,结尾又写到“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在写法上叫___________________。

2.提炼思考联系语境,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段说“一向讨厌母鸡”,原因有哪几点?

(2)第9段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请你能任选其中一个方面,并找到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3.品味欣赏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 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发现探究第6段说“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9.雷雨导学案 篇九

编号:0402 编制 :陈娟 审核: 审批:

使用时间:2013年 7月14日 班 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雷雨》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雷雨》导学案A

学习目标:

1、记 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会 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3、悟出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学法指导:

1、概括情节。

2、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关系。

3、分析品味人物语言:A品味富有个性化的语言B品味富有动作性的语言C品味人物语言中丰富的潜台词。

4、把握和欣赏人物形象。资料链接:

介绍戏剧常识(了解、掌握)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介绍作者(了解、识记)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和“巴金”“老舍”合称“巴老曹”。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蜕变》《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等剧本。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

学习过程:

一、速读课文,梳理情节(A级)

(学法指导: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请按这一标准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二、分析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B级)

(学法指导:欣赏戏剧作品,首先应了解戏剧的发展等有关知识。在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应着重阅读剧本,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看哪些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四个人物,其关系为:

1、学习第一部分:

(1)开头一段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明确:

(2)开始的时候,是鲁侍萍的什么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呢? 明确:

(3)文中有四处周朴园问鲁侍萍身份的地方,如 :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与周朴园相对的,这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鲁侍萍都没有揭穿身份。但是,从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我们又看出,鲁侍萍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由此看来,鲁侍萍一方面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当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明确:

(4)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提示: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明确:

(5)、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是否是真的良心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

明确:

(6)、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态度变化过程)

明确:

二、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B级)

1、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找出代表性的语言分析)明确:

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从社会身份地位等角度分析)明确:

三、人物形象分析:(C级)1、周朴园

(提示: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对于这个人物的评价,剧作者是这样说的:“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通读课文,请找出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语句来加以总结。)

明确: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

﹞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

﹝ ﹞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 ﹝

﹞ 总结:周朴园是个

2、鲁侍萍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

﹞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 ﹝ ﹞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 ﹝

﹞ 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

总结:鲁侍萍是个

3、鲁大海

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 恶。→﹝

与周朴园的斗争暂告失败→﹝

﹞ 总结:鲁大海是个

高一语文必修四《雷雨》导学案B

 探究性学习:(C级)

1、个性化语言特点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的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因此,鉴赏剧本,品味人物语言至关重要。而品味人物语言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由此我们可知,个性化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Ⅰ、高度个性化

(1)示例: 周朴园对侍萍的身份有四次发问:

1.“你——你贵姓?”

2.(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3.(忽然立起)“你是谁?”

4.(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明确:周朴园的第一问,用词文雅。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和教养而特意用“贵姓”来问,以突出自己的身份。当他怀疑对方的真实身份时,便一改文雅问法而为直接询问,“你姓什么?”表现出对下人一副不屑的样子。当他相当怀疑此人就是当年的梅侍萍时,便像疯狗一样跳了起来,怀着一丝侥幸心理问,“你是谁?”这充分显现了他的怀疑和紧张。当他断定眼前这人就是梅侍萍时,他完全被吓呆了,甚至连跳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慢慢站起语不成句地问:“哦,你,你,你是——”这更表现了周朴园的恐惧、焦虑和失态。这四问,语言高度个性化,从开始极力显示自己的贵族风度,到最后的失态表演,步步深入,一层一层地揭去了周朴园的伪装,深刻揭露了他的虚伪性。

(2)试分析下列台词的含义: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Ⅱ、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1.示例: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女儿,她叫侍萍。

明确:“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再看“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2)试分析下列潜台词的言外之意 A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亲戚?②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言外之意就是: ① ② ③ ④

B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① C周朴园: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② D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③ 言外之意分别是: ①

② ③

2、《雷雨》中有多出破折号,这些破折号起着不同的作用,请试分析下列各处破折号的作用。(提示:有解释说明、转移话题、声音延长、阻断停顿等作用)①“哦。——老爷没有事了?”→﹝ ﹞ ②“你——你贵姓 ?”→﹝ ﹞

③“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 ④“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 ﹞

⑤“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你现在还——”→⑥“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⑦“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

二、基础联系(B级)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郁热(yù)

沉吟(yǐn)

汗涔涔(jīn)B伺候(cì)

惊愕(è)昧良心(mèi)C离间(jiàn)卑鄙(bǐ)哭哭啼啼(títí)D谛听(dì)

烦躁(zào)

规规矩矩(juju)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你看这些傢俱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B.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C.侍萍的像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D.侍萍走头无路,跳河自尽,幸而被救,从此流落他乡。

三、课外延伸(D级)

阅读《雷雨》第一幕中的一个片断,回答后面的问题

周朴园(向四凤)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边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大那里去。

(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

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①)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②)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漪(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爸!

周朴园(③)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你说什么?

周萍(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含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爸的气是不会消的。

漪(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④)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漪(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

周朴园(高声)跪下!

周萍望着蘩漪,蘩漪泪痕满面,周冲气得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要下跪)

漪(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峻厉的眼光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

(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7.文中①~④处是舞台说明,选出依次填人最恰当的一项是()A.忽然严厉地

怒视

冷峻地

不高兴地 B.不高兴地

忽然严厉地

怒视

冷峻地 C.怒视

不高兴地

忽然严厉地

冷峻地 D.冷峻地

怒视

不高兴地

忽然严厉地 8.请简要概括本片断剧情。(不超过10字)答:________________

9.结合舞台说明,谈谈蘩漪的心理变化过程。答: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我们执着的梦想初中作文下一篇:学校年度德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