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镇建设论文

2024-08-29

集镇建设论文(精选12篇)

1.集镇建设论文 篇一

加强集镇建设管理,促进人民满意集镇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人民满意集镇

建设新集镇 受益每个人

满意集镇建设 人人有责任

抢抓机遇振奋精神

努力开创人民满意集镇建设新局面

建设新集镇倡导新生活

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集镇

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建设人民满意集镇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人民满意集镇

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建设人民满意集镇的主体作用

发展新产业、建设新集镇、构建新机制、树立新风尚

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集镇着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农村新风貌

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

1、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新农村 受益每个人

3、新农村建设 人人有责任

4、全党动员,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5、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

6、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

7、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8、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优美农村

9、农村要环保 青山绿水好

1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12、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13、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1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15、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农村

16、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7、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8、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19、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20、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21、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建新机制、树立新风尚

22、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都江堰

23、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24、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环保型农业、生

态型农业和节约型农业

25、深入开展清理垃圾、清洁河道、改厕改圈和村庄绿化活动,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

26、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7、道路通达河塘清、改水改厕饮水净、垃圾集中“无四乱”、绿色乡村面貌新

28、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29、爱岗敬业勤劳富,精打细算聚财富,遵纪守法健康富,家庭和睦同心富,邻里相亲互相富

30、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31、扶贫帮困,患难相助

32、金乡邻、银亲眷;邻居好,赛金宝

33、春耕不好误一春,育儿不严害一生

34、勤劳是幸福的右手,节俭是幸福的左手

35、着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农村新风貌

36、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水平

37、用自己的双手把世代居住生活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3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9、生产发展是根本,生活富裕是目的40、周围多栽树,乡村胜都市

41、不信邪迷信,养我浩然正气

42、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村要美化

43、不搞赌博打骂,保持安宁和气

44、群众心中有秆称,民主管理自公正

45、君子守信讲良心,坑蒙拐骗是小人

46、争做科技致富的新农民

47、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48、健康是福

49、富而思进,富而思善,富而思文

50、再穷也不能穷精神,再富也不能丢精神

51、推己及人,仁爱为本

5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

53、共同致富,天下大同

54、家有一老是个宝,要知人人都要老

55、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56、夫妻和睦家道兴旺,兄弟和睦源远流长

57、邻里和睦办事顺畅,村院和睦赛过天堂

58、莫为小事争,莫把闲言讲

59、四季有花香,环境更优美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共建新农村;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新农村建设 是生活方式的革命;

建设新农村,全面奔小康;

树文明新风,建美好家园;

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一看路、二看树、三看环境、四看住;

村村有规划,建设要规范;

要想富,修好路;

公司加农户,农民快致富;

改水改厕保健康;

垃圾往里填,用气不要钱;

农民学技能,处处能赚钱;

建好党支部,带领群众富;

农村生活城镇化,党的恩情比天大;

发展生产生活富,乡风纯朴讲民主;

勤奋劳动富裕户,安居乐业和谐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温馨美好家园。

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推进城市文明,提升公民素质。

推进城市文明,争做文明市民。

做文明宜昌人,创全国文明城。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宜昌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做文明市民、争文明家庭、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城市。公德装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生活家园。

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创造美好生活家园。

同爱一方热土,共建文明家园。

文明城市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人更美。

文明每一分,温馨每一时,快乐每一天。文明从脚下起步,奉献从你我做起。手牵手共建和谐,心连心同讲文明。心连心,手拉手,共创文明新宜昌。.你我携手同努力,文明之花遍宜昌。文明环境你我共创,美好生活大家同享。点滴体现修养,细节彰显文明。

文明礼让,传承美好风尚。

共创文明城市,同享幸福生活。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文明从细微处做起!

2.集镇建设论文 篇二

1 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良好氛围

各地政府及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大规划法制的宣传力度, 增强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应进一部加大对《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及各地制定的《村外埠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要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 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 广泛深入的宣传, 使单位和个人自觉服从城镇法规。组织镇 (乡) 干部依法用地、依法建设、规范经营集镇、合法经营土地的意识, 形成良好的氛围。

2 提高思想认识, 形成强大的合力

各地政府应进一部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把新农村建设和集镇建设结合起来, 切实把集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以集镇建设为抓手, 树立超前意识、发展意识, 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 实行领导责任制, 调动一切社会力量, 全方位, 多角度, 参与建设, 切实加强对集镇建设的协调指导, 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目标, 结合各地实际, 坚持规划的高起点、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使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又有适度的应变能力和弹性, 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载体。

3 坚持科学规划, 严格规划管理

集镇规划是集镇建设的蓝图、管理的依据、经营的纲领, 对集镇的发展方向、布局、规模和功能定位起着先导和指导作用。科学的规划不仅能有序地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经营, 而且促进城镇系统高效运行, 保证城镇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因此集镇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各地政府应树立科学规划意识, 维护规划的权威, 使规划真正成为集建设发展的“蓝图”, 成为政府指导和管理集镇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努力营造“建设服从规划, 项目服从规划”的良好氛围。

4 完善管理体制, 严格建设管理

集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 涉及各个层面。因此, 只有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完善相关体制制度, 做到规范化管理, 才能不断提高集镇化水平, 造福一方百姓。

4.1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工作体制

各地各级政府应明确职责, 加强集镇管理队伍建设, 完善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 成立集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 进一步完善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体制, 建立可靠的组织保障, 健全管理制度, 做到领导有分工, 人员有落实, 工作有组织, 进一点建立健全更高效、更严谨的长效管理机制, 协调解决集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同时, 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队伍建设, 打造一批懂业务、精管理的专业队伍,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加大对集镇各方面的整治力度, 确保集镇规划建设管理达到要求, 实现集镇综合管理从随机管理到规范管理、从突出整治到长效管理的转变。

4.2 严格建设程序, 规范建筑市场

进一点建立和完善集镇建设管理制度, 规范镇 (乡) 建设秩序, 充分发挥集镇规划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和约束作用, 加大执法力度, 对城镇建设管理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各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对集镇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对于没有规划手续, 擅自违反规划乱建设的行为, 要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进一步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增强严肃性, 克服执行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无论是单位或个人建房都应办理相关手续, 严格建设程序, 规范建设市场, 禁止违法违章建筑, 确保把集镇建设要求落实到实处。

5 加大投入, 助推集镇建设正常发展

集镇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投资市场, 各地政府应按照“政府出题目, 社会做文章”的思路开拓融资渠道, 把公共设施用社会的力量来开发和经营,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不断探索经营集镇的新方法,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加快集镇建设步伐, 扩大集镇规模, 坚持走通过增强集镇综合功能提高集镇综合经营效益的经营集镇之路, 增加集镇的人流和人气, 提升集镇品位, 塑造集镇形象。

一是按照“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 改革集镇建设方式, 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集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 由建设集镇转向经营集镇, 使集镇建设市场化。二是实行相关财政、金融扶持政策, 加大力度, 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集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 制定优惠政策, 广招各方人才, 广开融资渠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利用外资开发建设集镇, 提升集镇实力, 进一点加快集镇建设步伐。

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集镇功能

各地政府应按照“五个统筹”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以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 正确处理好集中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数量与质量、建设与保护的关系,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的统一, 促进集镇建设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水平的建设。同时, 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思路, 着力完善集镇载体功能, 提升集镇快速发展的平台, 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 集聚人气和商气, 打造集镇精品街区。

一是要按照总体规划, 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重点地段实施配套开发, 做到建一片成一片, 建一片成一景, 尽快形成传统与现代风貌和谐的新型集镇。二是各集镇应按照当地集市的规模要求, 规划新的、更大的集贸市场, 彻底改变大多数集镇以路为市、集贸市场太小的落后局面。三是应重点加快道路、给排水、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和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 着力创造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秩序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7 发挥产业优势, 打造特色集镇

各地政府应以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布局规划指导, 统筹规划城乡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正确定位集镇性质, 确定合理的集镇规模与空间形态, 坚持“近远结合, 分步实施”的规划原则, 优化发展环境, 抓住重点, 突出各集镇的特色及中心作用。充分发挥集镇的吸引力, 进一步突出地方特色、产业特色, 形成以现化农业为基础, 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 以加工制造业为先导的各有侧重而又互实发展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进一步夯实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基础, 提高集镇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水平, 从而带动集镇各个行业的发展, 促进其劳动力向集镇转化, 提高城镇水平。

摘要:随着浙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集镇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镇集镇建设工作总结 篇三

一、基本情况。XX镇位于XX县西南角,总面积1XX平方公里。东与XX相连,西与XX相通,北与XX接壤, 南与XX毗邻。距XX市区100公里,距XX县城81公里,距最近的铁路运输站点XXX公里,地处X东大门,XX公路横贯东西,镇政府至XXX村、XX村公路(直通XXX镇)在集镇分支,道路呈“十”字形向外幅射,具有较为优越的交通、边贸、生态资源优势。全镇辖X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XXX户、XXX7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社会总产值实现XXXXXXXX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XX万元,工业总产值XX万元。

二、集镇建设工作。近年来,XXX镇党委、政府始终把集镇建设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来抓,一手抓集镇软件建设,即集镇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一手抓硬件建设,即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集镇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增强,集镇建设品位逐步提高。

一是集镇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5.12”地震后新建“XXX”安置点,安置XX户,XX人; 2010年“7.24”洪灾后在地震安置点对面新建洪灾安置点,安置XX户,XX人; 2011年我镇积极响应移民搬迁号召,新建XX安置点,安置贫困户40户,196人;目前集镇人口增加2100余人,是地震前600人的3.5倍。今年完成安置任务90户402人,并建立完善了搬迁对象申请申报、审批公示等制度,上报了搬迁户个人信息整套资料,保证了此项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顺利开展。

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2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把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先后自筹和争取投资共320余万元进行了建设:在XX安置点建景观桥一座,河堤护栏500米,联系县电力局在集镇增设100KVA变压器1台,铺设文化站广场彩砖400余㎡,新建占地500㎡篮球场及健身场地,占地560㎡的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完成XXX大桥加固维修和桥面铺设工程,粮站综合大楼维修加固和装修工程即将竣工,中心小学新建338㎡的师生餐饮楼已全面竣工,待验收后,计划在国庆节后投入使用,在集镇新建垃圾房5处,安放垃圾桶20个,在距集镇两公里以外的XXX建设标准化垃圾填埋场一处,集镇的综合配套建设逐步改善。

三是集镇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和,对集镇环境进一步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制度,与全体住户签订了文明卫生公约,聘用环卫工两名,落实责任领导,联系公安工商部门配合,抽调机关干部和街道有威望的群众共30人,对集镇公路占道经营和新建农贸市场秩序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从而规范了集镇管理秩序,集镇文明化程度大为提升。

三、问题及建议。虽然我们在集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很多不足和难以克服的困难、问题:一是政府财力有限,集镇发展建设的资金缺乏;二是地理位置所限,集镇建设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XXX安置点少数农户房屋粉饰还不到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尽完善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 2 想,更新思维,奋发努力,积极争取小城镇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和资金投入,向兄弟镇学习,更大程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4.集镇建设提升工程工作计划 篇四

一、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把整治“脏、乱、差”等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放在首位,切实完善市政设施和功能设施配套,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公共事业

2、标本兼治,注重长效。既要抓紧解决当前集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及突出问题,又要积极探索逐步解决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突出集镇特色产业建设,形成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集镇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坚持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调推进。

一、工作目标

围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挥圩镇的“窗口”作用为理念,进一步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乡镇面貌和人居环境,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备、和谐文明”的新型集镇。

三、工作内容

(一)加大力度宣传

(1)是在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及人口集中处设立一块长期宣传标牌,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集镇管理。

(2)是以“五项整治、三项完善、三项提升”为主要内容印制宣传手册和倡议书,由各驻村干部利用发放宣传手和倡议书,向村民宣传集镇建设提升工程的意义及重要性,号召每一个家庭都参与到行动中。

(3)是成立由村委会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居民动员分队,协助负责集镇建设提升工程的政策宣讲、卫生监督、纠纷调解、资金募集等工作,有效化解了各类难题和矛盾纠纷,引导广大居民人人关注、人人参与,支持集镇综合管理,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基础设施

(1)按照村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确立圩镇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圩镇各项设施和功能布局,做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定位准确、因地制宜、正确引导,做到先整治后建设,其次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想衔接,把握人口转移的规律和趋势,做到论证充分、依法进行审批,并继续做好村庄道路、集镇道路、绿化、管线等设施规划编制。

(2)开展“三个一”工程建设,即:高标准完成一条主干街的道路建设或改造,做到排水系统通畅、路面无坑洼积水、人行道平整畅通、无损坏占用现象,集镇道路宽度要考虑今后车辆增多的趋势,适度加宽,其中新建通村道路宽度达6米以上,结合“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活动,高标准做好一条街道的绿化改造工作,街道要种植胸径10厘米以上的乔木,树种搭配要求乔灌结合、花树结合,适地适树力求精品和特色;做好一条主街道的亮化工作。加快集镇候车亭、公厕、公共停车场、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3)完善功能配套。年内主要实施“五项配套”工程,即:加快征地工作,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至少配备一处有篮球场等设施的体育场所,丰富居民的文娱活动;配备一处便民服务中心,使得群众办事便捷;至少完成一个“引农入镇”项目建设。另外,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道路交通、供水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和环境整治中。

(4)提升集镇品位。一是大力整治集镇环境,解决乱倒乱扔垃圾问题,对沿街门店单位和住户,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完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罚则;二是在新圩、老圩宽阔地带设置停车位,要求所有车辆定点摆放,杜绝车辆随意摆放;三是对规划范围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禽畜乱放、乱占道等现象进行杜绝,做到步行道上干净、无随意摆摊现象。同时,加强乡镇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引导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四、工作措施

1、营造浓厚工作氛围。要搞好动员与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入户走访、召开居民户主大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争取圩镇居民支持,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2、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一是进一步强化对集镇建设提升工程的责任制,成立集镇建设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及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副组长担任。二是组建工作小组,明确干部具体工作责任,形成了领导小组牵头、工作小组具体操作的集镇建设提升工程机制。

3、确保充足资金保障。一是积极向上组争取各种项目资金投入该工程建设。二是向集镇所在单位和个人征收环卫费;三是克服困难,加大自身对集镇建设提升工程的投入,确保建设内容实施到位。

5.小村乡集镇建设管理情况汇报 篇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小村乡坚持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紧扣“宜居宜业小村”发展目标,以集镇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小村乡位于咸丰县西北隅,集镇距县城60公里,国土面积22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人口2.1万。在历届党委政府和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茶叶、白术、花生为主的三大绿色支柱产业,小村的绿化率达85%以上,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近年来,小村乡围绕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园、生态家园示范乡、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全乡有机茶种植面积3万亩,GAP道地药材白术种植面积1.2万亩,小村红衣米花生获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常年稳定种植面积达6000亩,农民年均实现现金收入6000万元,人平增收3026元。

二、集镇原状

小村老集镇建设面积28公顷,常住人口5000人,集镇规模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是基础设施落后。集镇街道狭窄,没有农贸市场,逢赶集日,人流车流集中,拥挤不堪,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路面破损严重,形成众多大小不一的坑洼,加之排污排水不畅,街面积水严重,背街小巷没有硬化处理,大量尘土进入集镇,造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缺乏专门的停车场,车辆停放随意。二是管理乏力。占道经营、出店经营、以路为市、违章建筑、乱搭乱建、乱停乱靠、垃圾杂物随意堆弃等现象严重。通信、电力杆线设臵不合理,私拉乱接,形成“蜘蛛网”,严重影响集镇容貌。三是环境卫生差。原有的两名公益性环卫工人因身体原因,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保洁任务,居民环保意识、卫生习惯与现代城镇要求相去甚远,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集镇环境脏乱差,与“全国环境优美乡”的美誉极不相符。

三、规划先行,建管并重

小村乡坚持把集镇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以集镇建设为突破口,以规划先行为指引,以完善集镇功能为重点,以集镇管理为抓手,以提升集镇品位为核心,强力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小村。

一是立足规划,完善功能。集镇规划面积100公顷,人口达到1.2万人。目前建成面积40公顷,常住人口5000人。按照集镇总体规划,坚持“拉框架、强功能、提品质、重管

理”的集镇建设工作思路,重点实施老集镇改造和新区开发。老集镇建成面积28公顷,定位为行政、科教中心。目前着力实施老集镇改造工程,强化规范管理,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提升集镇形象。实施集镇扩容倍增工程,规划开发新区,规划面积12公顷,定位为商住、工业中心。规划建设集镇大道、亲水走廊景观带、农贸市场、农村客运站、群众文化广场等公益性设施,建成后将极大地拓展集镇空间、拉大集镇框架,完善集镇功能。

二是强化建设,树立形象。2012年,整合资金450万元,启动老集镇改造工程,集镇实现美化、亮化、绿化、黑色化,形成了全县集镇建设新模式。新建及维修排污、排水设施,彻底解决街道积水问题;移动、电信、联通、广电通信线路实行地埋,2013年,将优先实施集镇电网改造升级,有效治理“蜘蛛网”,确保街面整洁;维修路灯照明设施,确保了路灯正常运行;实施路面刷黑工程,铺设沥青路面1.2万平方米,集镇面貌大为改观;硬化处理背街小巷,减少外围尘土进入集镇的机会,集镇更加亮丽;拆除违章建筑8处;建成停车场1个;购臵垃圾桶40个、垃圾车1辆、洒水车1辆;全面实施集镇绿化,栽植行道树120余棵,建街心花坛10个,绿化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实施春节亮化工程,在集镇街道悬挂灯笼2000余个,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2013将深入推进老集镇街道拓宽工程,拆除6幢旧式木屋、财经所、水利服务中心、原地税办公楼,拓宽街道至15米,临街建设涵盖小村人文、历史、民俗风

情、发展远景等内容的民族风情文化墙;统一改造集镇房屋外立面;统一门店户外广告的尺寸、颜色和风格;新建货车停车场,规范货运车辆停放,实现街面一律停放小型汽车;规范摩托车停放秩序,分街段设臵统一停放点,进一步美化、亮化集镇。

新区开发加快推进,投资2800万元的集镇新区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全面动建,完成老集镇与新区连接路征地工作,正式动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新区各子项目的施工设计、完成731米大道及1500米支路路基铺设、5万平方米土石填方、600米河堤、3000平方米农贸市场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沿河打通环线道路,实现了乡集镇立体环线发展格局。2013年将完成各公益设施建设及新区绿化工作任务。启动新区至中嘴堡风雨凉桥前期工作。新区森林公园建设处于征地阶段。

统筹乡村发展,完成李子溪村中心集镇改造,拆除集镇中心4栋木房,拓展了集镇空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2013年,计划实施李子溪、大村中心集镇硬化和绿化,目前已完成李子溪集镇硬化工程。

三是强化管理,提升品位。狠抓建设审批。切实加大城镇规划管控力度,充分整合城建、国土、公安、电力、林业、水利等部门力量,发挥综合职能,强化源头控管,把规划审批作为群众办理建房手续和建房用水通电取材的前臵条件,对不听劝阻在规划区内违规建房的,依法依规对建房户处以1—2万元罚款,实现“处罚一户、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效果。狠抓秩序管理,成立集镇管理工作组,负责集镇综合治理、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等工作。重点对违章建筑、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乱摆摊设点、垃圾乱堆乱扔等不文明现象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先后拆除违章建筑5 处,遮阳棚、货棚、广告牌63个。分段街区落实专人负责,形成干部群众共同参与保洁、宣传、纠错、管理的集镇管理工作格局,弘扬主人翁意识,宣扬家园情节,推崇“身在小村、乐在其中”的生活工作理念,构建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集镇管理机制。狠抓环境卫生,保证集镇干净整洁。出台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引导集镇居民垃圾装袋,定时定点投放,用环境约束人、改变人、提升人,逐步转变居民卫生观念,改变居民卫生习惯。集镇居民实行门前“三包”,划定责任区,保持责任区干净整洁,制止行商乱摆摊点,共同维护集镇环境。狠抓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出台了《集镇管理公约》,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集镇管理,进一步规范居民行为,共同建设繁荣有序、卫生文明的全国环境优美乡。狠抓队伍建设。聘请3位环卫工人,并落实了环卫工人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集镇环境卫生,对集镇实行每日清扫,垃圾当日清运,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积极探索废品收购及垃圾社会化消化处理办法,建立健全集镇长效管理机制。狠抓宣传发动,营造浓厚建设氛围。建设过程中注重政策法规的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集镇建设,集镇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居民刘时武等主动让出原入户台阶,拓宽街道,保持道路线形流畅。

随着集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集镇功能更加健全,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集镇品位不断增强,居民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树立了小村的良好形象,提升了居民宜居指数和幸福指数。

四、存在的困难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本级财力有限,无法保障投入,缺乏大项目的支持带动。集镇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层次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二、三产业规模和比重偏小,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城镇化发展。

二是老集镇建设格局形成较早,规划不尽合理,改造难度大。集镇规划编制过程中,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导城在建设中出现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地域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城镇规划的法律效力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严重影响了规划龙头作用的发挥。

三是老百姓环保、规划意识薄弱,彻底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百姓享受优势资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更多的人将集聚到集镇,集镇管理的压力降不断增大。

6.发展大寨精品旅游小集镇的分析 篇六

关键词:精品旅游小集镇,分析

1 发展精品旅游小集镇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 大寨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快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快集镇风貌打造的关键期。从近年的旅游趋势来看, 旅游者逐步走向美丽、僻静的小乡镇。发展精品旅游小集镇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是满足人民群众日月增长的物质文化的客观要求, 更是深入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1]。大寨镇就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顺势而动, 快速把大寨建成一个精品旅游小集镇, 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使大寨镇人民更好、更快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2 发展精品旅游小集镇的优势条件分析

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给大寨带来了发展旅游的好机遇。大寨镇位于金沙江上游白鹤滩大峡谷右岸的峭壁上, 波涛汹涌的江水使得云南和四川隔江相望, 在电站建设之前只能靠一道提索桥作为两省人民交流沟通的必经交通要道, 人在上面走可以看到下面激流的江水, 胆小的人很是恐惧。随着岁月的流逝, 昔年的提索桥如今也是面目全非了, 取而代之的是白鹤滩电站建设的施工桥。在悬崖峭壁上听到滔滔不绝的流水声给人一种天籁之声, 好像在诉说着久远的往事, “安澜吉水”摩崖石刻留在了白鹤滩大峡谷绝壁上[2], 大寨镇现在修建的文化广场就因此得名安澜吉水广场。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给大寨带来了发展旅游的大好机遇, 政府所在地距白鹤滩水电站坝址5公里左右, 来往的人川流不息, 有施工人员, 有来参观电站建设的人等。

大寨镇拥有建设精品旅游小集镇的优势自然条件。大寨就坐落在抬头就可仰望药山的金沙江畔, 背靠药山, 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药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 主峰是轿顶山, 海拔4000多米, 药山的自然风景极其秀丽, 山顶可以看到万山纵横、令人目眩的深谷及药山大平坝等不可多得的美景, 冬季可看到冰峰雪岭类似藏区高原的景色, 春夏可观满山杜鹃。同时, 大寨土肥水美, 多年来地质、气候的变化给了大寨丰富的土壤类型。特殊的气候和土壤, 滋养着特殊的物产。大寨的低海拔地区产红糖, 由于土壤的原因, 这里生产的红糖特别甜。辖区的高山产“转转乌”洋芋, 淀粉含量高, 营养丰富, 吃起来可口, 是送人的好礼品。至于柑橘、樱桃、桃李、青椒、核桃则随处成林。

大寨镇有具有历史风情的村庄做支撑。大寨镇车坪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 有42%是彝族, 这里是解放前一个叫陆盖凡的地主的地盘, 早些年修建的楼房被一个赤脚医生不小心烧毁了, 现在仅仅剩下石雕和刻有对联的大门 (以前称朝门) , 上联:据金江上游高屋建瓴蜀雨滇云朝甲第;下联:承象山余荫箕裘克绍辇飞鸟革壮鸿图。石雕周围有很多孔, 是陆盖凡用来守卫家园的炮口。它以前是一个省立民族小学, 省立民族小学存在的时间已不可考。在新的形势下, 政府加大力度把车坪打造成一个具有民居特色的村庄, 有彝族标志的很气派的寨门, 有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彝族广场, 广场上还有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石像, 有已经硬化了的乡间小路等。

大寨镇的海口村有一个充满传说的海子, 在30多年前形成, 人们都在传说是龙王游走, 山崩地陷形成的[3], 现在水已经很小了, 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到处柳树成荫, 还有两个休闲农庄, 每到节假日, 很多人都会到此钓鱼, 吃烧烤, 享受没有工作骚扰的片刻宁静。

3 精品旅游小集镇打造中存在的困难

旅游基础建设滞后, 留存的古董、古建筑物少。地区经济结构单一, 基础设施、生产力落后、智力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百姓生活条件较差、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现在大寨境内仅存的不可移动文物有白鹤驿道、海口石雕、车坪土司府等10余处。

村庄的基础设施落后。大寨镇因历史区位因素影响, 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不便, 村容村貌参差不齐, 建筑物建设随意性大,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划。要想每个村都建成具有观赏性的村庄, 短时间是难以做到的。

4 精品旅游小集镇打造的主要措施

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编制规划。2007年9月大寨镇召开集镇规划座谈会, 配合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云南龙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大寨镇精品旅游小集镇。规划设计以白鹤滩巨型电站国际品牌、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品牌为依托, 实施“品牌”战略, 处理好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注重植被保护与原始生态风貌的保持, 搞好旅游道路建设, 布置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和旅游辅助设施,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结合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地理位置、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等优势, 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 把集镇建设成为集“参观考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小集镇, 阶梯式的山城。

及时做好打造大寨镇金沙江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村前期工作。项目实施依据《巧家县旅游发展规划》《巧家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内容:建公园接待中心建筑面积6000m2、古镇恢复4800m2、金沙江博物馆400m2、停车场1500m2、休息亭800m2、白鹤滩电站和两站库区观景台400m2、环境绿化12000m2、登山人行道20000m、空中索道3000m、栅栏可从观景台到坝口、引水管道12000m、输电线路15000m、公路改造5m2、蓄水池400m3、牌坊1道、景区标志物1件、旅游标识2套、污水处理站1个、垃圾处理场等。投资估算:1.6亿元。

总之, 要打造好大寨精品小集镇旅游,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确立小集镇开发模式, 推动大寨旅游小集镇的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业健康发展,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逐步改变大寨的落后面貌, 推动地区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公文易.对精品旅游小集镇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2]巧家县志.

7.集镇建设论文 篇七

尊敬的A组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A组长以及各位领导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到XX镇开展走访、调研以及帮扶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各位领导心系XX、关注XX的发展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根据会议安排,并结合A组长此次走访活动方案,就我镇乡村振兴及集镇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XX镇位于我县南部,距县城50公里,面积191.73平方公里,辖7个村,161个村民组,1.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74户2614人,是一个集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典型贫困乡镇。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A组长以及在座各位领导的关心与帮扶下,我镇立足实际,紧紧围绕“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总体目标,以整合乡村振兴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立足点,以培育和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为抓手,以创新乡村振兴开发机制为载体,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形成了乡村振兴开发与山区集镇建设同步发展、相互推动、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握政策,抢抓机遇,以政策乡村振兴助推镇村面貌大改善。

通过抢抓各项政策机遇,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增强了农村发展后劲,政策乡村振兴成效逐渐显现,镇村面貌大大改观。“十三五”时期,全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1.3亿元。相继完成了XX、HJ河两集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实施了XX街道柏油路罩面、下水道维修、路灯亮化工程,实现了LJC、LB山、四望山、溢洪道、LT畈10户以上农民集中建房。2021年,我们抢抓中央新形势下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和我县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整合项目资金,投资近150万元实施了LT畈赴宴冲水库除险加固、HJ河小河道治理及LB山灌溉堰坝、DF河团磨嘴等9口山塘维修扩建项目,启动了孙家畈新农村规划点建设和LJC、XX、HJ河三村的垃圾处理工程。此外,XX集镇滨河大道建设、HJ河集镇防洪工程建设也即将启动。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

二、立足优势,认清形势,以产业乡村振兴带动集镇建设新发展。

近几年,通过全镇上下的齐心努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皆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在全镇人口中贫困人口仍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乡村振兴开发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结合实际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一村一业”,以及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的产业乡村振兴之路,进而实现带动山区小集镇建设的大发展。通过努力,我们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了板栗、茶叶、毛竹、水库养殖、杉木用材林等一批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2021年,又着力培育了高山反季节蔬菜、药百合、油茶种植等一批新兴特色农业,截止目前,我镇完成油茶抚育700亩,全镇低产油茶改造面积累计达2000亩;药百合生产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5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试种成功,面积达800亩,发展态势良好。我镇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此外,立足我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2021年,镇财政用于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近100万元,全镇从事旅游服务业农户达50余户,预计今年全镇旅游接待量将突破4万人。通过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和实施旅游富民工程,不仅有利于我镇乡村振兴开发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山区特色小集镇的形成与发展。因为,在产业乡村振兴和旅游富民不断发挥效益的同时,将有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再经过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将形成一批以特色农产品集散地和农家乐旅游规划点为中心的乡村小集镇。目前,相关规划、论证工作正有序推进。

三、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狠抓两大工程实施,加快

整体脱贫步伐。为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我镇坚持“整村推进工程”与民生工程同步安排、侧重考虑,整合资金,确保实效。按照我镇“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2021年我镇整村推进重点村是XX村。全年共安排该村各项发展资金64.6万元,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3.63万元,占21.1%,占全年全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8.4%。通过政策、资金向整村推进重点村的倾斜,最终达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目的。2021年,该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投入资金73.4万元。在实施好整村推进工程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各村上项目、办实事的积极性,2021年,7个村共争取各类乡村振兴资金100.2万元,共利用各类财政乡村振兴资金实施村组道路砂硬化17条54.4公里,新建桥涵1座,实施塘坝清淤整治3个村9口塘,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1座,新建防护堤坝150米、修复水毁堰坝1处,危房改造140户,农村沼气建设工程100口。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互助资金固点扩面工作。2021年,我镇新建村级乡村振兴互助协会1个,截止目前,我镇共建立村级乡村振兴互助协会5个,覆盖5个村94个村民组556户,争取财政资金近120余万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50万元,切实发挥了其“致富酵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项工作,大力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021年全镇开展各类培训25场次2500余人次,转移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通过不断整合乡村振兴资源,创新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大大加快了我镇贫困村民的整体脱贫步伐,预计今年我镇将减少贫困人口700人。

8.来集镇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篇八

来集镇位于新密市中部,地域面积63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45个村民组,总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3.6万亩。2010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42亿元,入库税金1.7亿元,财政收入8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2元。是河南省“百强乡镇”、郑州市“二十强乡镇”,并连续六年夺得新密市“奋进杯”金杯。

今年以来,我镇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指引,按照郑州市、新密市发展都市区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区位等优势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实际需要,提出在南部煤炭开采与生态复垦区及东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和发展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构想,并围绕合村并点的新型农村社区,率先启动郭岗、苏寨、杨家门和王堂等4个项目村作为现代农业试点。一年来,在郑州市、新密市农委及财政局的关心支持和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我镇4个项目村的设施农业工作取得了实质进展,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勇敢尝试,也为新密市乃至郑州市在丘陵地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现实案例和有益探索。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情况

2011年,我镇郭岗、苏寨、杨家门和王堂等4个村累计完 成投资1730万元,共新建蔬菜大棚309座,设施面积462.1亩。其中,土墙日光温室51座,设施面积102.3亩;砖墙日光温室11座,设施面积21亩;双拱大棚247座,设施面积338.8亩。4个项目村集中连片建设面积均超过30亩,具体是:郭岗村新建蔬菜大棚112座(砖墙日光温室5座,双拱大棚107座),设施面积161.7亩;苏寨村新建94座(土墙日光温室37座,双拱大棚57座),设施面积145.3亩;杨家门村新建65座(土墙日光温室7座,双拱大棚58座),设施面积96.1亩;王堂村新建38座(土墙日光温室7座,砖墙日光温室6座,双拱大棚25座),设施面积59亩。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确保全镇设施农业建设工作推进有力、管理有序、取得实效,我镇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两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项目村包村领导协助督导,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领导协助抓”的管理格局。镇政府还专设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配备人员,安排经费,购置设施,确保业务开展。各项目村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明确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理清工作思路,落实责任分工,安排专人专抓,确保项目实施。

(二)立足长远,统筹谋划。我镇有三分之二的村庄地处煤矿沉陷区,群众亟待安置。经过前期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及建设,大部分群众将迁入新居,大量旧宅需要复耕,这些土地一 段时间内只能用作农业生产,这就为我们立足长远谋划耕地规模化利用提出了要求。因此,我镇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构想,以及在新型农村社区周边地区优先发展农民现代农业创业园的思路,并着力推进以规模化土地流转为基础的设施农业项目。这样一是有利于推进土地规模化利用,承接大的农业项目落地,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有利于改变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用地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为社区集中居住的群众提供就业门路,有利于就近解决群众就业和增收;四是有利于一三产业联动,拉长产业链条,从而带动第二产业发展;五是有利于让大部分有一定农业知识技能和对务农保有深情的农民群众虽离开土地但不离开农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例如,浮山雅居社区汇集了杨家门、韩家门和来集等3个村近万余群众,劳动力资源丰富,群众搬入新居后,就业需求迫切,杨家门村设施农业项目毗邻该社区,为社区群众就近从事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而社区也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三)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农民群众是主体,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各项目村通过召开动员会和群众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上级优惠政策,营造浓厚氛围。各村还多次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赴山东寿光、我省漯河和中牟等地市以及我市大隗镇孙沟村等地参观学习,让广大党员群众切身感受设施农业发展的良好 效益和前景,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让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设施农业建设中。

(四)撬动民资,多元筹资。设施农业项目的实施,资金投入是关键。受银根收紧的影响,今年项目贷款难如登天,为有效破解资金投入瓶颈,我们探索了以撬动民资为主,其他投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广泛筹措资金,推进项目实施。一是撬动民资。鼓励各村向内找资金,深挖民间资本,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兴建设施农业,并优先发动有一定经济实力、建设积极性高的群众自筹资金实施建设;二是干部出资。我们各村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带动“两委”干部出资承包大棚,使项目顺利度过难关;三是企业助资。探索以工辅农的有效形式,鼓励各村企业捐资垫资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四是协调贷款。面对贷款受阻,大部分群众因丧失信心而消极放弃。为使群众重拾信心,镇村两级坚持协调贷款不放松,镇主要领导亲自赴市联系贷款事宜,镇政府还组织召开由项目村和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贷款协调会,为协调项目贷款创造平台。各项目村还自觉对农户信誉进行把关,主动帮助农户到金融机构办理贷款。辛苦没有白费,苏寨村29户群众争取到了每户3万元的设施农业项目贷款。

三、下步打算

今年的设施农业项目凝聚了以支部书记为首的村两委干部太多的辛酸与付出,在前面的工作中,我们经历了贷款受阻,经历了阴雨连绵,也走了一些弯路,但我们没有消极、没有放弃,依然顽强地克服了地理地貌等天然不利因素和资金短缺等重大困难,在丘陵山地建下了一座座大棚,在千沟万壑中开辟了一块块新菜田。成绩虽然有,但与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党员群众对我们的信任重托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坚信我们所干的事业是惠及来集千千万万百姓的事业,既然开了头,我们就一定会坚定信念走下去。验收对我们而言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的开始。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总体目标,继续扩大设施农业项目面积,重点打造设施蔬菜标准园。如,郭岗村总体目标要达到400个大棚,基本实现户均1个大棚;杨家门和苏寨要实现300亩蔬菜大棚的建设规模。二是做好新建大棚的蔬菜种植和管理,把这几个村首批建成的大棚做成功,让群众见到效益,引导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设施农业生产。三是做好农民技术培训。通过办培训班和聘请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对菜农的培训,把蔬菜种植的技术和知识留下来,让我们自己的群众成为蔬菜技术专家。

9.集镇建设论文 篇九

近年来, 由于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的加快, 利辛县胡集镇也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各种名特优农产品的种植及引进, 不仅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 也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带来利益, 而葡萄种植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1 胡集镇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1 胡集镇农业发展概况

胡集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 面积约70 km2, 常住人口10万人左右, 人均耕地面积0.12 hm2。位于皖西北地区, 隶属于中国药都亳州市, 毗邻阜阳市, 与利辛县、颍东区、颍上县交界, 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便利。近年来, 当地经济发展迅猛, 目前全镇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为主, 约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 兼种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土豆、花生等其他经济作物。年产小麦近1万t, 其他经济作物产量也十分可观。

1.2 胡集镇葡萄种植已经初具规模

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带动下, 胡集镇经过积极实践探索, 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 不断引进资金技术,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尤其是葡萄种植以及葡萄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9年发展无公害葡萄12 hm2, 2010年产量19.5 t/hm2, 经济效益9.36万元/hm2, 可获利112.32万元;2010年由群众联户建立胡东社区居委会无公害葡萄示范园, 该示范园占地26.67 hm2, 预计年经济效益可达249.6万元。

当地的葡萄产品可以通过葡萄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超市直接进行业务洽谈销售, 也可以与葡萄酿酒企业联系, 还可以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 进入农贸市场批发零售。

1.3 葡萄种植效益可观

在葡萄种植发展的初期, 胡集镇采取的是购植成品果树苗。按株距1 m、行距2.8 m, 可以栽植3 000株/hm2左右。加上前期整修土地、购买肥料、工人工资、水资源、病虫害防治、果树苗管理及其他费用, 大约需投入3.9万元/hm2, 产出19.5 t/hm2, 经济效益9.36万元/hm2。

与小麦种植效益相比较:小麦种植需种子150 kg/hm2, 土地整修费用600元/hm2, 需碳酸氢铵7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氢钾300 kg/hm2, 病虫害防治农药及喷洒费用1 200元/hm2, 收割费用750元/hm2等其他费用共计大约8 400元/hm2;小麦约产出7 500 kg/hm2, 经济效益14 250元/hm2。与白菜种植效益相比较:白菜需种子约7.5 kg/hm2, 土地整修费用1 500元/hm2, 需复合肥料750 kg/hm2、农家肥15 t/hm2, 病虫害防治费用1 500元/hm2, 收割及贮藏费用1 500元/hm2, 及其他各项费用共计大约9 750元/hm2;白菜约产出90 t/hm2, 经济效益3.6万元/hm2。综合比较, 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远高于一般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具有广泛的产业化推广前景。

1.4 形成标准的葡萄栽培技术

葡萄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产量和效益均较高, 在当地也形成了一套标准的栽培技术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的需求、群众的食用偏好、土壤环境、当地气候特点、品种特性、加工用途等因素, 掌握不同品种的销售行情, 最终确定种植品种[1]。选择适宜当地土壤条件、适应气候条件、产量水平高、品质优良的品种, 并调整种植面积, 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市场价格, 在抢占一级消费市场的同时, 也要抓住葡萄的深加工等衍生产业和二、三级市场。

(2) 种植处理。种子需要在-3~5℃的低温和含水量在5%以内的温沙里, 经过60 d左右完成后熟阶段。其间要注意检查沙内的温度和湿度、有无鼠害等。若温度超过5℃, 湿度超过10%, 应将种子翻倒1~2次, 以防发霉。应在播前7~10 d进行种子催芽。先把筛出的种子在清水里浸泡1~2 d后, 与3倍的河沙混合, 均匀铺在放有塑料膜的电热毯上, 厚度为5~10 cm, 上面盖1层纱布, 亦可再放1层种子。温度应始终保持在20~25℃, 要注意每隔1 d上下翻动1次, 7 d后待种子萌动即可播种[2]。

(3) 播种。一般在3—4月将种子播在南北方向的长畦中, 以利于阳光照射。畦宽1 m, 每畦开2~3个小沟, 灌足底水。然后按株距8~10 cm在沟底播种, 最后用2 cm厚的沙土轻轻压实, 以利于种子发芽, 每隔2~3 d再用细水浇灌, 并始终保持土壤疏松且湿润。

(4) 苗木管理。一是留芽。葡萄定植后, 当新梢长到10 cm时, 每株留第1个壮芽的新梢向前延伸生长, 长到30~40 cm时, 开始搭架引绑。二是抹芽。对主干上除第1芽以外的萌芽留2叶摘心。三是绑蔓。当主梢长到50 cm时开始绑蔓, 应将主梢绑直, 以利于生长。四是摘心。当主梢长到80 cm时, 对新发的副梢留2叶摘心;以后即可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对新梢及副梢进行反复摘心, 以促进枝蔓成熟, 同时要固定好新梢。五是剪除卷须。生长期间要将新梢上的卷须及时剪除干净。六是追肥浇水。第1次追肥在葡萄发芽抽枝后进行, 一般在6月中旬, 以后每月追肥1次, 要注意每次追肥后都应立即浇水, 以利于养分的吸收。七是中耕除草。浇水后要注意及时进行中耕, 使土层疏松, 同时除去所有杂草[3]。

(5)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霜霉病、白粉病防治:每隔15 d左右对树体喷施悬乳剂800倍液或者克霜灵2~3次。白粉虱防治:用蚜虱净1 000倍液喷洒, 每周喷1次。

2 葡萄种植产业化发展前景

2.1 农业产业化是大势所趋

我国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 每年都出台有关涉及“三农”问题的政策法规和文件, 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议及解决办法。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必由之路。因此, 各级政府和部门包括广大农民群众都在尽一切努力, 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方法和路径, 这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2 葡萄种植是农业产业化的有益尝试

葡萄产业号称第六产业、六次产业, 其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4]。葡萄产业发展为当前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新模式, 尽管其正处于发展壮大之中, 但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促进葡萄产业的产业会经营, 当地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1) 炉杨村沪颖果牧场在胡集镇的实践。2008年胡集镇通过招商引资在炉杨村建立沪颖果牧场。该场占地面积逾13.33 hm2, 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无公害生产的理念, 发展生态林业。同时采用设施化栽植葡萄, 规模化养猪, 利用猪粪便经大型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葡萄栽植提供优质有机肥料的生产方式, 实现生态农业无公害可持续性发展。

(2) 胡东社区长顺农业合作社无公害葡萄示范园的引领推动作用。2010年胡集镇胡东社区居委会在县农委农技推广中心及镇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 成立长顺农业专业合作社, 由群众联户建立无公害葡萄示范园。该园占地面积为26.67 hm2, 新建猪舍为2 000 m2, 沼气池为600 m2, 种植无公害葡萄为19.07 hm2, 栽植葡萄苗为5.72万株, 是胡集镇农业产业化示范点, 也为葡萄种植的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 葡萄产业化发展对策

3.1 政府重视, 政策扶持

政府要积极引导, 充分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 在职责范围内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避免无序生产。利用现有的土地流转政策,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 葡萄种植应采取连片种植, 实现水资源、农家肥料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降低成本, 以达到合理有序生产的目的。

3.2 注重品牌效应, 加强葡萄文化的培养和建立

要通过诚信和合法的经营, 进行规模生产, 树立品牌意识, 建立品牌战略, 注重长远, 以信誉求发展, 以质量求生存。要通过官方和民间形式的葡萄协会、葡萄专业组织广泛宣传葡萄文化。鼓励企业走出去, 利用每年各地举办的葡萄节, 促进葡萄文化的交流。

3.3 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

成立专业的葡萄专业合作社, 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公司制, 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葡萄种植达到一定的规模时, 就应当适时引进公司管理制度, 以规范管理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 有利于葡萄产业的长远发展。采用公司+村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 此模式最适合农村实际, 葡萄种植产业也不例外。

3.4 积极搞好市场营销环节

据报道, 世界葡萄产量的80%都是用于各类葡萄酒的酿制生产。因此, 葡萄的销售对象应该以葡萄酿酒企业为主。但是也应该抓住农村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 要在销售渠道上做足文章。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促进葡萄产业的发展, 这也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要牢记葡萄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是使农民增产、增收, 但同时也应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防止盲目发展、舍本逐末[5,6]。

3.5 形成一套适合农村特色的产业链

要使葡萄产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就应当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产业, 形成产业链。例如同时发展养猪业、废水废料的无害化处理, 沼气产业或者是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业等。也可以间种套种白菜等其他农作物, 使经济效益最大化[7,8]。

参考文献

[1]左秀霞, 霍庆贞.阜新市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3) :50-51.

[2]李树海, 黄健全, 田淑芬, 等.天津地区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技服务, 2010 (9) :1236-1238.

[3]修德仁, 高扬.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动向与展望[J].果农之友, 2010 (10) :4-5.

[4]王景宏, 杨智青, 吴祥, 等.盐城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0) :41-44.

[5]李新明, 梁永良, 李德安, 等.我区发展葡萄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 2002 (1) :23-25.

[6]彭洪钢.加快永仁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 2010 (9) :17.

[7]陈红玲, 穆素芬.建水县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4) :138-139.

10.集镇建设论文 篇十

上屯镇位于唐河县城南17公里处,镇域面积117平方公里,全镇辖32个村委,7.6万人口,16908户,10.2万亩耕地。S335线和S240线穿境而过。沿路整治和集镇建设战线长,任务重,为把县“城市管理年”活动引向深入,根据6月28日县沿路整治工作动员会精神要求,结合上屯实际,我们从认识上把此项工作摆上案头重要位置,从领导上落实大员上一线,分段包干,从组织上开展部门责任承包,全员参与,通过近段的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整治效果,现汇报如下:

一、宣传及前期工作组织

一是召开镇直各单位、沿线村干部、集镇管理服务公司及镇政府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整治领导小组。二是在会议之后加强宣传工作,在丁岗、上屯两个集镇设置宣传牌6块,道路整治责任牌6块,悬挂过街横幅20幅,对镇区单位居民发放题为“上屯是我家,环境美化管理靠大家”的宣传材料1000余份。三是分段设岗,明晰责任。将镇域路段分成六段,分别由六位镇班子成员担任总负责人,然后再逐段由各单位和村委分包,并最终分包到每一个人,层层分包,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四是筹资

5.6万元,购买宣传整治车辆一部,沿街串巷宣传。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按照先整治,后巩固,再提高的整体工作思路开展工 1

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归行划市,规范市场,解决有市不入、马路经营的坏毛病。我们对上屯、丁岗两个集镇的沿路摊点和镇商业街商户的经营秩序进行了清理整治,启用了新世纪大街市场,起到了良好的规范市场的效果。

二是组建了由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任责任人,城建、土地、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为骨干的执法队伍,对沿线八个村委及两个集镇的城镇卫生、市场秩序、机动车停放、柴草杂物、废品收购点等进行了集中整治。累计清除杂草300多平方米,拆除临时摊棚25个,清理废品收购点9个,没收花生剥壳机磅秤22台,拆除违章广告牌100余块。

三是落实集镇建设与空心村治理、新农村建设三项联动。

(1)投资50余万元修筑商业街西段300米长、30米宽水泥路面;新修排水系统600米,架设路灯20盏;沿路沿线新栽、补栽塔松等风景树650余棵。(2)已经到位落实杨庄自然村空心村土地治理294亩,搬迁农户56户,投入搬迁资金5万余元,补偿资金16.5万元,土地整理机械作业工程款9.4万元。(3)拉大集镇框架与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步实施:在上屯镇丁岗街西部规划占地近70亩,设计构建一处集文化娱乐、商贸服务,风格独特的多功能服务小区,探索性的走出一条政府组织、农民注资、开发商筹建、联合开发的运作模式,设计修筑道路及排水系统、地埋电力通讯系统、健身文化娱乐场地、商贸服务

等功能项目。

三、建立长效机制,齐抓共管,确保成效持久

为解决过去抓时像个样,不抓又反复的怪圈,确保沿路整治的长效持久,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落实班子成员包路段、单位部门责任终身制的措施,以实现集中治理和持久维持的有机结合,把沿路整治和集镇管理工作始终如一的抓下去。二是成立沿路整治和集镇管理服务公司,由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强调责任,落实责任追究。三是落实专项目标考核机制,实行随时抽查和定期观摩评比相结合的方法,对抽查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并在年终时进行总评,奖优罚劣。

通过近期的不懈努力,我镇镇区面貌和沿路村庄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唐枣路升级改造良好机遇,倾尽全力配套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力改善镇区环境和集镇面貌,为全市“六创一迎”活动增彩。

下步打算:

1.对沿路整治工作要巩固现有成果,落实已制定的各种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1.集镇建设论文 篇十一

(1994年11月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1997年10月25日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西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决定》修正发布)

第一条 为实施国务院发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外的村庄、集镇进行规划建设,除国家征用集体土地建设的项目外,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二)指导和监督检查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调整、实施。

(三)组织编制和审定村庄和集镇住宅及乡(镇)村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筑工程的标准设计和通用设计。

(四)对村庄、集镇的住宅、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及选址、定点。

(五)对村庄、集镇房屋的产权、产籍进行管理。

(六)对村庄、集镇规划区内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活动的单位和个体工匠的资质进行审查管理。

第五条 乡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编制、调整、变更村庄和集镇规划,并监督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实施。

(二)审批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的开工申请,并负责现场放样、验线。

(三)对村庄、集镇的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进行管理。

第六条 村庄、集镇的建设必须编制规划。村庄、集镇规划包括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

第七条 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城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 地处洪涝、地震、滑坡以及地质构造断裂带等自然灾害易发区的村庄、集镇,应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编制防灾专业规划。

第九条 编制村庄和集镇的建设规划,应以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为依据。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规模和发展方向;道路、防洪、供热、供排水、消防、供电、通信、绿化、环境卫生等安排;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近期建设工程、重点地段建设的具体安排。村庄、集镇规划说明书中,应包括近期建设项目投资概算和实施步骤等内容。

第十条 村庄、集镇规划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乡级人民政府在报送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时,须附送审报告、规划说明书、现状图、规划图。

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须以公开形式批复乡级人民政府,由乡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 经批准公布的村庄、集镇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各项建设须符合规划,确需变更的,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同意,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对村庄、集镇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年,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的远期规划期限为19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5年。规划期限自批准之日起计算。

第十三条 因实施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需要拆除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办理审批手续,对被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所有者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四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域内设立企业,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投资在50万元以下或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

(二)投资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2000平方米以下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

(三)投资在100万元以上、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由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占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土地的,须经所在地的乡级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划定规划占地红线,并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

第十五条 村庄、集镇建设项目中,建筑跨度、跨径在6米以上,高度在6米以上或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物,生产和公用设施中的水塔、水池、料仓和高度10米以上的烟囱、独立构筑物、供排水防洪工程及二层以上住宅,必须由取得等级设计资质证书的建筑设计单位或持有村镇规划设计专项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也可选用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通用建筑设计图或标准设计图。

第十六条 村庄、集镇规划设计专项证书和村镇施工资质审查证书及村庄、集镇个体建筑工匠的施工资质审批办法,按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村庄、集镇内的各项建设,须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开工建设手续:

(一)生产经营、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持规划选址意见书、用地批准文件和设计图纸到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许可证后,由乡级人民政府主管建设的人员到现场放样、验线,方可开工建设。

(二)住宅建设,由建房单位和个人提出开工申请,经乡级人民政府核查规划选址意见书、用地批准文件和设计图纸,发给建设许可证,派管理建设的人员到现场放样、验线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在取得建设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逾期未开工建设的,建设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贫困地区的村庄、集镇公共设施建设给予支持。

村庄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和维护资金,由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经济状况予以安排。

集镇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和维护资金,由乡人民政府根据当地财政状况予以安排。

鼓励一切单位和个人,在村庄、集镇投资建设道路、桥梁、防洪、供排水、供电、供热、邮电、通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有偿使用。

第二十条 对乡(镇)未组织编制村庄、集镇规划而随意建设或擅自变更已经批准的村庄、集镇规划进行建设,由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议人民政府或有关机关追究其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在村庄、集镇进行生产建设和公用设施建设,严重影响村庄、集镇规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影响村庄、集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违反规划的规定建住宅的,由乡级人民政府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二十二条 个体工商户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而占用经营场所的,乡级人民政府应责令其补办手续,并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或施工,限期改正,并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未取得设计资质证书或村镇规划设计专项证书而承担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工程范围设计的,处以30000元以下罚款。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证书或资质审查证书承担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工程范围施工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的(包括使用不符合不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四)未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并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停止侵害,并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损坏村庄、集镇房屋和公共设施的,责令负责修复,并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乱堆粪便、垃圾、柴草,破坏村容镇貌环境卫生的,处以3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擅自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并对公民处以500元以下罚款,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达责令停止建设或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的处罚决定后,违法单位和个人继续施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行拆除。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仍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拆讼。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拆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2.集镇建设论文 篇十二

在中山丘陵区,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竹溪县鄂坪乡地处龙王垭山脉南麓, 距县城约17Km, 集镇滑坡体位于乡政府上方至中心学校后山杨柳树地段。 2006年以来, 集镇上方中心学校后山杨柳树地段开始出现多处滑坡, 造成学校操场地坪开裂, 挡土墙变形外凸, 校舍前后都有明显的位移迹象。 同时鄂坪乡集镇所处地势较低, 又处于鄂坪电站大坝脚下, 在电站泄洪时回水冲刷集镇河岸边坡, 有加剧滑坡体滑动的可能性, 严重危及集镇1500余人的生命安全。

集镇滑坡由3个滑坡体组成, 编号为1#、2# 和3# 滑坡, 其中1# 滑坡体面积最大, 所处位置集中了集镇大部分房屋建筑, 是区域上最亟待解决的地质灾害问题之一。 本文在详尽的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基础上, 重点对集镇1# 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测, 从地形地貌、岩石地层、区域构造、大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探讨滑坡体的成因机制。

2 地质背景

2.1 地形地貌

区域地貌属中山丘陵地形, 山脉大致沿南北向展布, 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区域地面高程460~ 1681m, 相对高差大于1000米。 滑坡区地貌属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地形, 微地貌属于冲沟、坡地及阶地。 滑坡区总体地形为山坡, 地形垂向变化大, 地势呈北高南低, 相对高差约219m。 北西侧山顶呈浑圆状, 山坡坡度较缓, 山坡坡度15~ 40°, 多数在30° 以下。

2.2气象水文

滑坡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14℃。 极端最高温度为38℃, 出现在七、八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 主导风多显偏东风, 年频率为13%。 无霜期250天~254天。 日照时数1800小时, 日照系数40%。

竹溪属汉江流域, 有河流191条, 较大的有竹溪河、汇湾河、万江河, 均汇入堵河。 其中汇湾河位于场址区西北侧, 汇湾河发源于陕南的镇坪县, 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南源。 河面平均宽约十二米, 弯多滩急。 汇湾河上目前修建有鄂坪电站和白果坪电站, 对发展地方经济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3区域地层及构造

区域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冲洪积、 残坡积和志留系中统竹溪组浅变质岩。 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包括素填土和含碎石粉质粘土, 前者主要分布在1# 滑坡区, 建校时人工回填形成, 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呈可塑- 软塑状, 结构松散。 层厚2.20~7.60m;后者分布场区大部分山坡地表及缓坡地带。 结构松散, 土石比7:3。 层厚0.90~5.30米。 志留系中统竹溪组地层包括强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和中风化云母石英片岩, 前者整个场区均有分布, 褐黄色, 岩质软, 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 节理裂隙、片理极发育。 层厚6.40- 11.20米;后者呈深灰色, 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云母、 长石等。 节理及风化裂隙发育, 中风化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5.84MPa, 属极软岩石。 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类。 最大揭露厚度12.00m。

区域构造单元属于秦岭褶皱系, 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 滑坡区位于煤炭凸- 大磨山向斜 ( Ⅴ191) 的南翼, 向斜呈北西- 南东向展布 ( 图1) 。 向斜北东翼倒转, 南西翼正常, 岩层倾向北东, 倾角40~ 70°。 滑坡区无大的断裂经过, 对滑坡区影响较大的断裂有场址以北约6.6km处的核桃树坪断裂 ( F231) 。 断裂走向近东西向, 图内长约36公里, 斜切武当山- 志留系。 破碎带宽0.5~ 1公里, 断裂具右行平移特征, 平移距离达4.5公里, 断面倾向北。 断裂为正- 平移断层, 垂直断距超过1公里。

滑坡区位于白河倒转背斜北西端南翼, 主要地质构造线方向呈北西-南东展布。 地层总的倾向为南西向, 局部地层倒转, 倾向北及北东。 软弱岩层 ( 片岩) 中, 由于揉皱发育地层倾角变化大, 一般30°~45°, 少量小于20°和大于50°。 区内岩石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裂隙面大多切层, 主要发育走向为NW向的五组节理裂隙。

此外, 区域构造作用强烈, 测区及其周边区域地震较为频繁, 属地震活动较多发区, 但震级不高, 直接破坏性较小。

2.4水文地质

地表水为滑坡东南侧的汇湾河, 区内发育次级冲沟, 1# 滑坡、2# 滑坡相接处有一条冲沟, 自西向东流经3# 滑坡北东侧, 最终汇入汇湾河, 冲沟内常年有水, 雨季水量较大, 旱季较小。 地表水水量、水位受季节性变化明显, 雨季水位高, 旱季水位低。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特征可划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副变质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各类成因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 为潜水地下水类型。 该类地下水水位埋深不大, 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 受含水介质和地形条件所限。副变质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云母石英片岩为主的副变质岩中。赋水性较弱, 属弱透水层。 层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上部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的入渗补给。

2.5人类活动

滑坡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方面人类工程活动对斜坡表面的耕植, 使土体结构更加松散, 使斜坡内的地表水无法顺畅排泄而大量入渗岩土体内; 另一方面, 人类建筑在山坡脚开挖边坡, 坡体上堆载, 使整个坡面地形地貌变化较大, 原始植被破坏, 岩 ( 土) 体裸露严重, 坡脚形成了较多的陡坎, 进一步破坏了坡体结构。

农耕活动、 居民房屋建设及公路的修建等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原始坡体形态, 使坡体稳定程度降低, 在不利因素诱发下产生多处小规模拉裂坍滑, 进而引发大的山体滑动。

3滑坡体特征

1# 滑坡位于鄂坪乡中心小学一带, 原始地形为山体斜坡, 滑坡后缘抵达兴界路, 高程642.8m, 前缘为坡地陡坎民房处, 高程572.3m, 相对高差70.50m。滑坡平面上呈南西~北东向展布的纵长型条带状, 以学校教学楼为界, 后部狭窄, 前部宽阔, 后缘宽35.00m, 滑体中、前部基本等宽, 中部宽119~122m, 前缘宽120m ( 图2) 。 滑坡纵向上呈陡缓相间的折线坡, 总体坡角18~32°左右。 1# 滑坡主滑方向136°, 滑体纵长174.00m, 后缘宽35.00m, 中部宽119~122m, 前缘宽120m, 滑坡总面积约1.5×104m2, 滑体厚一般4.30~8.90m, 最大厚度9.10m, 平均厚度5.7m左右, 总体积约8.55×104m3。 属小型浅层土质滑坡。

4成因机制分析

滑坡形成的条件分为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内在条件与滑坡区环境地质条件及自身特点有关, 主要包括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与地层岩性、滑坡物质结构条件以及坡体植被覆盖程度等;外在条件主要有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具体分析如下:

4.1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条件:滑坡区地处区域构造单元属于秦岭褶皱系, 断裂及岩体裂隙较发育, 多呈破碎状的碎裂岩体。 滑坡区山体高陡, 其间分布多级缓坡平台, 汇水条件较好, 与两侧较为顺直的正常岸坡结构迥然不同, 显示出较明显的滑坡地貌特征。 滑坡前缘地形一般较陡, 形成临空面。

4.2滑坡物质结构及地层条件:滑坡区松散的堆积层、破碎的岩石、 软弱夹层或软弱带、 坡体前缘良好的临空面为产生滑坡提供了优越的组合条件。 滑坡区基岩为志留系中统竹溪群 ( S2zh) 云母石英片岩组成, 岩质极软, 岩体抗风化能力较低, 遇水易软化、泥化, 卸荷易崩解。 表层堆积土层一般随原始地形分布, 土岩接合面为不利的外倾结构面。

4.3大气降雨:滑坡区雨量充沛, 雨季具有降雨连续集中、强度大、雨热同季等特点, 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雨水的入渗, 使滑坡体内地下水位迅速升高, 致使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随之升高, 滑坡土体由于饱水而重度增加, 坡体荷载增加, 同时降水入渗还使岩土体泡水后力学强度降低, 不利于滑坡的稳定。雨水不仅增加了岩土体的自重、软化岩土体与滑带, 同时还使裂缝充填物吸水膨胀, 产生侧向水压力, 促使其加剧扩展, 诱发滑坡产生变形破坏。

4.4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坡体的天然平衡状态, 导致树木减少, 坡体裸露, 降低了抗冲蚀能力和局部稳定性, 增加了大气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入渗量, 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均产生了不利影响。 特别是在坡体前缘开挖坡脚形成临空面, 中后部堆载, 破坏山体自然平衡条件, 诱发滑坡形成。

因此, 由于工作区山体高陡, 原始坡度大, 滑坡区为松散的含碎石粉质粘土, 水流入渗滑体遇滑带阻水易致其软化, 进而产生变形破坏, 基岩为风化的云母石英片岩, 遇水易软化、泥化, 在土岩接合面形成岩层层间软弱结构面, 下滑带含水量增加。 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坡体的天然平衡状态, 在坡体前缘开挖坡脚形成临空面, 而连续集中、强度大的降雨使滑体含水量增大, 整体重量及下滑力增大, 形成了滑坡。

摘要:鄂坪乡集镇滑坡体于2006年始发生位移变形, 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区域地质背景调研和滑坡体野外调查为基础, 分析了滑坡体基本特征, 并从多角度对该滑坡体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滑坡,地质背景,基本特征,成因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 2004:1-22.

上一篇:初冬的雪花作文下一篇:人物动作描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