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2024-10-06

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精选11篇)

1.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一

扎实推进班组建设 有力促进安全发展

xxx班组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优秀班组,素以“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关键时刻顶得住”的工作作风著称。多年来,该班组深知责任重于泰山,皆以保障安全为准绳,踏实工作,不断进取,不断创新,面对繁重的候机楼电力设备维护保障任务,他们以过硬的团队战斗力保障了机场候机楼供水供电的安全,使旅客始终面对着一个温馨明亮的候机大厅,有一个轻松愉悦的乘机环境,为机场赢得了极大的赞誉。

候机楼水电运行维修班组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创新实践,为机场今后的基层班组管理提供了经验和有力的探索。

一、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创新规范机制。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班组运作行为,创新班组管理机制是做好班组建设的基础。要不断加强班组建设,就必须制定和完善班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班组民主管理网络,修订和健全各种规程,使班组建设统一规范。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强班组管理,要把班组管理当作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在班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从实际和长远目标出发来规范班组建设,逐步完善班组规章制度、激励制约、设备保障等机制,克服班组建设工作中的随意性。不断探索完善班组管理的新方法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班组建设规范机制的新模式,保障基层班组建设的顺利进行。

候机楼水电运行维修班组通过不断摸索,创新了“严”、“实”、“新”、“细”、“精”、“公”六字的安全管理方法。“严”:班组管理执行制度要从严,班组根据实际情况,订出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安全管理不但要求制度全,而且要求标准高;“实”:安全和专业技术培训要求实;“新”:班组建设要思想超前,不断创新;“细”:文明生产要求细,不留死角;“精”:日常巡视、维护要求精;“公”:班组考核、评比要求公。奖罚明、严考核,班组制订出了安全考核标准,每月班组长在考核中严格按标准进行,坚持实事求事,做到一丝不苟,达到奖优罚劣。

同时候机楼水电运行维修班组还结合配电室管理工作的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配电室安全管理、两票填写、危险源辨识等一系列制度以及班组考核管理办法等。由全体班组成员选举产生了考核小组,每月将当月职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填写、两票执行及违章违纪情况,上报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结合每月个人的“一日一事”工作,根据考核细则,集体讨论做出考核奖励决定。对于在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上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实行重奖,每月考评和奖金发放情况,均由考核小组登记在班组三公开揭示板上,让每个人都心中有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需要加强,从而有效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向心力。

同时每月开展一次反习惯性违章的自查和互查,发现一个、纠正并处罚一个,做到真抓严办,决不护短。努力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即对习惯性违章百分之百登记,百分之百教育,百分之百处罚。实行以教育为主,教罚结合。

二、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班组长,培育班组良好的团队精神,建设班组的安全文化。

班组不是一个“完成任务的简单群体”,作为最小的战斗单元,它必须有健全的大脑,健壮的体魄和健康的灵魂。打个形象的比喻,一个班组,班组长就是“大脑”,成员是“细胞”,细胞的坏死直接导致大脑的受损甚至会殃及全身。

班组长是安全生产的终端责任人。因此作为班组长应该做到:严守职责,对班组安全负第一责任;以身作则,认真遵守有关制度和纪律,坚决做到不违章指挥、操作,在安全上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如实汇报工作,对班组存在的管理及发生的事故,如实、及时上报;团结职工,了解职工思想状态,分析不安全行为原因,并落实好帮教措施;加强班组成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全面提升电气设备的维修水平和质量,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及安全运转率。以班组的全面发展来确保公司的安全发展。

班组长作为最基础的管理者,其自身素质和管理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式,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因此必须做好班组长的选拔培养工作,通过公开竞争和择优选聘等方式把最合适的人选到最合适的岗位,其次是要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建立班组长长期培训教育机制,将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他们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实践技能和安全素质。班组长、团队精神、班组文化是班组建设的核心三要素。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兵再好,没有良将调度组织,还是散兵游勇。因此,作为班组长来说,自己除了对工作技术能力有一定要求还更应该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情感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培育出团队精神,使班组成员在工作中产生1+1>2的效果,使班组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精神的形成需要不断地提炼、积累和完善,要同班组生产任务、工作条件、人员状况和企业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从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建立优胜劣汰的驱动机制、持之以恒搞好全员教育和树立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观念等几个方面相结合,做到内容、方法上不断创新,更具科学性、操作性,结合企业实际,更具针对性,在观念上创新,使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更具代表性。

三、突出安全生产中心,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班组建设持续发展。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班组是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班组安全工作开展的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和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安全工作不仅要挂在嘴上说、写在纸上看,更要思想到位、行动到位,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工作氛围。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应该是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班组各项工作的中心。与此同时,班组建设工作还应当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这样才能自我加压,使班组职工技术素质不断提高。调动了班组成员争先创优的热情,促进了班组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要建设优秀的安全制度文化,就必须为深化班组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不断改进和完善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指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将安全一票否决制和量化考核指标和劳动报酬、奖励、晋级等福利待遇挂钩,确保安全工作的良性发展。

四、加强危险源辨识及管控,安全管理要做到危险预知。危险预知,简言之就是预先知道生产或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而采取措施,控制危险,保障安全。实践证明,班组开展危险源辨识及管控是安全工作之法宝。班组成员要对本班组管辖范围或承担的作业项目做到明确无误,对重点、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相应的事故预案,并定期演练,防患于未然。危险源被广大员工预知后,应填写危险源管控卡,并提出注意事项或防范措施,然后由班组长在作业前利用班前会较短时间进行员工的危险源防控活动。事先明确危险源,才有可能让每位员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避免和防止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这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的重要手段。

运行中会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安全因素,班组长在组织危险源排查训练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一要明确危险源,做出事故预想;二是班组长对危险点内容进行初步准备,以便必要时心中有数;三是全员参加危险源预控措施的确定,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大家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教育。

综上所述,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班组应当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观念,以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职工队伍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搞好安全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扎实推进班组建设,抓好安全建设是企业实现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有力保证,候机楼水电运行维修班组作为机场中最基层单位,以它特有的方式诠释着安全文化理念,并为机场安全基础的不断夯实发挥着重要作用。

2.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二

一、近五年来全国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一) 注重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引导城镇化和城乡建设有序发展

进一步确立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 确定了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确立了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机制。改进城乡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严格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程序, 防止借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盲目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制定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强化了对镇和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 公布了1886个全国重点镇, 制定建设规划的行政村比例由2002年的25%上升到2006年的37%。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和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制度, 建设部向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派出两批城乡规划督察员。强化了风景名胜区监管, 完成了17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遥感检测。

(二)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目前全国城镇住宅投资总额已达到6.7万亿元, 比上一个五年增加了4万多亿元, 年均竣工住宅超过6亿平方米。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安排廉租住房资金77亿元, 超过历年累计安排资金的总和;累计改善了68.1万户低保家庭的居住条件。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得到逐步改进和规范。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持职工解决住房困难的作用得到发挥。截至2007年10月末, 全国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累计超过1.1亿人, 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1.54万亿元, 累计支持了4200多万职工改善住房条件, 还为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提供了100多亿元资金。

(三)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公共服务受惠面进一步扩大, 城乡人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和提高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地下管网建设投资不断加大, 城镇供水、燃气、供热管网改造不断加强。2003年到2006年, 全国用水普及率由86.15%提高到97.04%, 燃气普及率由76.74%提高到88.58%, 污水处理率由42.39%提高到55.67%。全国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每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 分别由2003年的9.34平方米、7.66标台, 上升为2006年的12.36平方米、10.13标台。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 促进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有新的进展。

(四) 建筑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批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大量的城乡基础设施相继建成, 建筑业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从2002年至2006年, 建筑业总产值由18527.18亿元增加至40975.46亿元, 增长了120%;实现利润总额由370.35亿元增长到1071亿元, 增长了190%。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杭州湾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国务院确定的三年基本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防止拖欠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五) 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 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加大了对住宅、大型公共建筑质量安全和建筑节能、质量的监管力度。加强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强化防灾减灾的制度建设, 制订了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等, 积极推进城市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 制订了1项国家级专项应急预案和5项部门应急预案, 建立了建设系统安全事故快报系统, 规范了应急管理工作程序。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桥梁以及供水、供气、供热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隐患排查工作,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六) 不断完善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 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基本确立了远近结合、重点突出的立法工作总体框架。新制定了《城乡规划法》, 修改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制定和修订了《风景名胜区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3部行政法规;制定和修订了50项部门规章。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标准定额工作实现了从注重技术到技术与政策并重的转变, 从强制性条文到全文强制标准的转变, 提高了城乡建设管理的行政效能, 确保建设领域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2008年全国城乡建设工作重点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报告中强调, 2008年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城乡规划法》, 引导城镇建设集约发展;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支持中低收入家庭合理改善住房条件, 加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加大节能治污减排工作力度, 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和运行监管, 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和城市运行安全, 实现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三

一、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统计信息化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是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统计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统计信息化是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统计服务科学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各类经济体提供全面、准确、及时、权威的统计数据,为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变化提供基础信息;就是要密切监测经济社会的运行状况,及时准确揭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统计分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面对数以万计的统计指标和调查对象乃至十几亿的普查对象,面对海量的原始数据和影响经济社发展变化的多种纷繁复杂因素,要进行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加工、汇总,要及时地对经济社会运行进行监测,要科学分析经济社会的变化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离开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有深度,就不可能有高度,就不可能有高质量。

(二)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是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充分发挥统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用的重大举措。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统计设计、统计工作布置、统计数据生产、统计数据发布提供、统计工作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实现统计全流程、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如果缺乏现代化的数据采集加工手段,缺乏安全快捷的统计信息网络,缺乏统一适用的统计应用软件,缺乏强大健全的统计数据库系统,面对复杂的统计管理体系、庞大的统计调查体系和复杂的统计环境,统计系统就不可能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就难以实现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就会制约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影响统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用的发挥。可以说,统计发展的历史就是统计工作与计算手段发展相互促进的历史。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统计工作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方面的科学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要切实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可信,就必须积极推动和应用信息化;要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和紧紧依靠信息化;要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就必须率先实现统计工作的信息化。

(三)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建设的重要内容。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水平,离不开统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高统计能力,关键是要加强统计建设。统计建设包括法制建设、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幾个方面。法制建设是保障,基础建设是根基,队伍建设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核心。统计部门整天和数据打交道,与信息化的联系最密切,从数据采集、传输、整理、汇总、存储到数据的提供、发布,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目前,普查需要动员几百万人员,需要录入、处理巨量数据,常规统计调查每月也要录入、处理巨量数据,这给统计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离开了现代化的手段,统计工作根本无法运转。只有建立起满足统计工作业务需要的统计网络体系、统计业务处理软件系统、统计数据库体系,才能使统计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统计建设的核心,真正发挥统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统计能力的关键作用。

(四)统计信息化是推动统计改革的内在动力。通过统计信息化,可以实现调查对象原始数据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由国家统计局直接对原始数据加工得出全国性数据,可以消除数据传输、汇总的许多中间环节,有效抵御中间环节对数据的可能干扰;可以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共享同一原始数据,按照统一的方法计算、核算分层数据,为地方和国家数据之间、地方各级之间数据的衔接提供保障;可以实现专业统计和综合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之间原始数据的共享,为消除专业统计和综合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之间数据的交叉重复和不一致提供保障;可以推动统计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使一些原来不能实施的如“一套表”制度、一体化设计等得以实施。因此,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统计设计思路、统计组织体系、统计管理方式和数据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十分重大。同时,统计信息化还能使我们在不改变大的统计体制的情况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努力构建现代统计信息化体系

统计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统计信息资源,促进统计信息共享,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能,推动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过程;是信息化日益渗透统计工作,与统计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紧密融合的过程。经过统计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统计信息化取得了很大成绩,部分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发布初步实现了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但从生产更准、更快、更全的统计信息对信息化支撑的客观要求看,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和要求衡量,统计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统计信息网络尚未完全建立,数据处理程序效率不够高,数据库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联网直报工作进展缓慢,现行统计信息化水平还不能很好为统计工作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很好满足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还不能很好为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因此,必须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初步考虑,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统计信息化促进统计工作现代化、以统计工作现代化带动统计信息化,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深化应用、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努力构建网络健全、程序统一、运转高效、使用方便的统计信息化系统。

(一)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构建结构合理、覆盖全面、安全可靠、运转高效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没有健全高效的统计信息网络,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就难以实现统计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统计的作用也就难以有效发挥。当前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抓住网络技术转型和政府公共网络建设的有利机遇,加快国家统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要优化统计信息网络结构,延伸统计信息网络触觉,提高统计信息网络普及率,推进多种网络接入,加快国家调查队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统计局和国家调查队网络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与中央和地方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统计信息网络性能,加快国家统计信息工程扩建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统计机构的网络传输能力;加强硬件基础建设,提高统计信息处理能力、传播能力和效率;加强统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机制,加快国家统计局涉密网建设,强化统计数据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增强统计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统计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保证网络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二)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构建满足需求、规范统一、兼容共享、方便实用的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当前,由于开发统计数据处理软件时对基层考虑不够,缺乏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的统一规范,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多、散、乱,不兼容,不共享,不统一,影响和制约着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尽快解决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多、散、乱问题,实现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兼容、共享、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信息化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将方便基层统计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填报数据、汇总数据、上报数据作为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者的需要出发,在充分调研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数据处理平台设计方案,强化统计设计的标准化、工程化,强化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规范化,提高软件对基层数据录入、网上报送、编辑审核、汇总制表、分类整理和统一管理的支持力度,加快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进度,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统计数据采集软件平台,满足各级统计机构和各专业统计调查的需要,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效率,减轻基层报送负担。

(三)着力整合资源,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功能齐全、高度共享、使用便捷的统计数据库体系。统计数据库体系建设滞后是制约统计能力提高、影响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统计业务急需的统计数据库尚未建立,已建立的一些统计数据库功能不够完善,造成大量统计数据难以进行深度加工,难以进行部门、专业间数据共享,难以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直接制约着统计效能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为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各类经济体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加大对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研究,尽快形成统计数据库体系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相关专业选择数据库进行试点,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加快基础支撑数据库(包括元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库、地理信息库)、专业原始数据库、专业工作数据库、综合应用数据库、统计数据发布库的建设,逐步形成与统计软件平台对接、以统计业务流程为基础、能够方便管理和处理不同类别及各种粒度数据的全国统一的统计数据库体系;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政务网络资源,提供权威、丰富的统计信息及多样、方便的检索查询服务功能,提高统计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抓紧充实和完善国家统计数据库,保障正常运行,进一步推进统计信息的公开化。积极做好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

(四)正确处理信息化与统计业务的关系,努力促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统计工作的统一性要求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又为统计资源整合提供着技术支撑。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计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统计信息化必须以满足统计业务工作需要、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为根本目的。统计业务工作必须规范流程,统一标准、指标和口径,才能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化的作用。因此要统筹好统计业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二者的关系,以统计业务工作需求带动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统计业务工作。要加大规范统计报表一体化体系、统计信息标准、统计业务流程,加快统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发布,建立统计制度设计、统计数据管理和相关技术业务标准的元数据库及维护机制,为推行统计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加快统计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科学、规范管理。大力推动统计电子报表的应用,实现统计报表的设计、下发、报送、催报、审核、处理、综合管理和发布等统计工作过程的网络化。完善国家联网直报系统,加快推进各专业的网上直报,在主要专业领域逐步取消纸介质进度报表,逐步实现通过网络直接向国家统计局和省、市、县统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完善统计信息门户网站建设,提高网站服务功能。积极推广手持电子设备、住户记账器和电子采价器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三、积极稳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各级统计机构要高度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和《“十一五”国家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积极稳步地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统计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推进统计信息化,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各级统计机构要站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把统计信息化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亲自过问,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化工作情况,并在各方面给予信息化建设大力支持。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建立责权统一的目标责任制,构筑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明确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执行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

(二)统筹安排,分布实施

统计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网络架构、技术路线、运行维护等方方面面。各级统计机构要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对信息化的各个方面,统筹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对于关系到全局的地方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业务应用和系统环境保障建设,必须与国家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相衔接,保证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要加强统计信息化系统管理,统筹网络平台、软件应用平台、数据库和存储备份系统建设,确保国家统计信息化系统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三)服务业务,方便基层

各级统计机构在制定统计信息化规划、部署统计信息化工作时,一定要以满足统计业务工作需要、方便基层填报和使用、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为根本目的,将统计信息化建设与统計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审核、处理、存储、发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统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当前要重点做好统一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工作,尽快制定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平台方案,先行试用,强制转换,努力实现由分散向统一的过渡,绝不能因为统一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工作方式的不习惯而倒退回去。

(四)争取支持,加大投入

4.抓好班组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篇四

作者姓名:_____张晓晓_______ 所在单位:___信息技术公司___ 联系方式:***(6340)投稿时间: _2010年9月25日_

抓好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发展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只有每一个班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展翅腾飞,迅速发展。因此,加快班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快班组建设创新与实践的途径与对策:

一、抓基础,完善班组各项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的班组岗位责任制度和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如: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班组例会、班组学习培训、班组交流、班组考核、等制度,形成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班组集体领导管理体系。且要做到月有考核,季有初评,年有总结,考核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组的依据。整套制度的建立健全,就会逐步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

二、抓关键,以各项活动促进班组建设

1、围绕一个重点——劳动竞赛

将劳动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三零”劳动竞赛,即:零事故、零缺陷、零损耗。

——零事故。班组的安全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结合班组实际,开展群众性的“安康杯”竞赛活动。着眼于班组安全文化的建设,着重于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着力于和谐班组的构建。充分发挥工会小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作用,确保企业组织开展的安全劳动竞赛达到零事故。

——零缺陷。严格按现场管理标准组织生产,设备维护、工器具管理有序,物品、物料定置合理,效果显著。通过不断的改进、推进、完善,使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运行,从而达到零缺陷。

——零损耗。旨在严格控制成本,降本增效。通过企业组织的“降本增效”竞赛及班组升级竞赛等活动,制定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规划。为建设节约型企业添砖加瓦,实现零损耗目标。

2、盯住一个窗口——班组管理

①、充分发挥班组建设的“源头”作用,不断优化企业“细胞”。通过标准化管理、班组岗位自主创新、班组夺标计划,把员工个人和班组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素质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抓好班组安全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安全生产既是劳动者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紧紧围绕公司的安全目标,把班组的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的日常管理工作来做。

③、班组岗位自主创新。一是做实典型故障案例分析,尤其是典型故障排除方法和实践经验的传授、共享和交流,在企业树立更多的经典排故案例。二是全面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立争在操作技能上有新的突破。

④、营造班组民主管理的氛围,引导职工主动参与班组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班组民主意识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就现代企业管理、班组民主管理方式方法等进行专题培训。其次,设计民主参与载体。如召开班组现场会,聘任群众监督员等,让职工对班组管理能一吐为快,通过平等沟通、相互交流,达到平衡心里、化解矛盾,促进管理的目的。

⑤、建立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落实班组长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坚持每季开展评选最佳班组长活动。定期开展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组织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学先进、树典型,推进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稳步迈进。

3、抓好一个根本——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班组长队伍

“其身正,不令而行”。合理选拔思想好、作风正、业务强的人才担任班组长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一个职工差只差一点,一名班组长差就会差一片。班组长是企业最基础组织的现场第一责任人,具有集“兵”、“将”于一身的特点,既是一个需要完成相当任务的“兵”,又是一个不脱产的指挥一班人的“将”。成也在人,败也在人,班组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安全班组建设的成败。因此,要合理选拔班组长。

5.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五

创新推进班组建设筑牢企业发展基石

◎ 铁通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博士臧学运

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班组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企业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脚点。企业从事的一切活动,都要最终落实到班组,由全体员工共同完成。如果把企业比作“大厦”,班组就如同一个个“基石”,承载着企业的战略发展、管理落实和文化落地。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举措,并积累了相当多的成功的实践经验。然而,由于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班组担当的职责使命不尽相同,班组建设工作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着眼形势发展需要,探寻新环境下班组建设的实施路径

当前,电信行业正处在融合创新背景期。虽然企业重组的脚跟尚未站稳,但市场全业务竞争的态势已咄咄逼人,技术产品换代升级速度加快,三网融合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也进入了试点实施阶段,1电信运营企业同时面临着异制替代和多元竞争的考验。在此背景下,各运营企业都在着眼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战略转型,班组担负的职责使命也随之进行调整。所以,企业推进班组建设工作必须紧贴形势要求,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与企业战略发展同向、同步。

以中国移动铁通公司为例,由于一直固守在固网运营领域,产品单

一、技术落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不仅形不成有效的市场攻势,而且饱受传统固网语音业务加剧下滑的阵痛。为此,当前环境下铁通公司加强班组建设,应立足于协同背景和自身实际,以提升凝聚力为出发点,以提升执行力为侧重点,以提升创造力为突破点,努力改善基层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建立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制度流程,着力培育业务精通、善于管理的班组长队伍,深度打造激情焕发、高效执行的基层团队,探索推进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班组的落地,引导广大基层员工积极在协同背景下乘势而为,主动在市场竞争中创新作为,自觉在创业中奋发有为。

立足班组管理现状,建立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执行体系

规范的班组管理是形成良好执行秩序的基础,也是企业推进班组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抓好的一项工作。从一般的管理思维考虑,班组管理规范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完善的过程监督、严格的考核

手段等作支撑。但从班组实际管理现状看,过多的制度要求往往会导致班组疲于应付,执行力维持在较低水平。所以,班组管理规范并非多多益善,更重要的是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全方位规范班组管理必须抓好五个基本环节。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按照合适的管理跨度调整班组设置。精简机关部门,将人员充实到一线,提升班组整体素质和执行能力。

网格化的职责分工。按照不同类型班组的职能和工作量,合理设置岗位定编,规范职名序列,分解岗位职责,详细制订岗位说明书。对同一职名序列的员工,按不同地域划分责任区;对不同职名序列的员工,按班组整体工作目标建立相互间的绩效联挂考核机制,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纵横互补、分工合作”的职责体系。

简明化的制度流程。要在整合管理上做文章,组织对不同类型班组既有的制度流程进行梳理,最好建立好记忆、好理解、好执行的制度口诀和模板。要在日常形成务实的管理作风,杜绝对上级管理要求不假思索地原文照转,作为上级管理者要真正能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有针对性地提出落实意见,并经常深入一线进行面对面帮教指导,强调落实重点,扫除执行“盲区”。

信息化的操作手段。信息化的管理工具虽然在电信企业班组并不陌生,但主要集中在业务层面,且版本较多、相互不衔接,缺乏界

面统一、综合各方面管理要求的信息化运用集成。所以,电信运营企业推进班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应在信息化整合上下工夫,为各种业务信息化平台之间搭建一个综合分析运用的窗口,避免班组在各系统间频繁周折,提升班组信息化综合运用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填补员工管理、绩效生成、业务报批、文化互动等方面的空白,让班组彻底从手工管理中解脱出来,以信息化助推班组管理现代化。

精细化的目标导控。合理设置班组KPI指标体系,尤其将企业需要重点控制的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以此引导班组自我管理,确保重点工作落实。同时,强化日控制度,将每项工作目标的落实进度控制在每天,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秉持人本建设理念,构筑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互动格局

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资源,若不能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充分调动起广大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形式的班组建设都终将是不成功的。所以,深层次挖掘班组员工潜能,一定要关注人的本能需求,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满足员工需求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互动。

一是将企业增效与员工个人增收相结合,建立真正“向一线倾斜、按业绩分配、随企业效益状况上下浮动”的薪酬管理体系。让班组员工在见到经济实惠的同时,也能切身感受到自身的物质需求是建立

在企业效益基础上的,从而自觉地把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将企业发展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相结合,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合理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合理为基层员工搭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切实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促使员工在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推动企业发展。

三是尊重员工在班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如果员工在某一组织里被尊重、信赖或赏识,某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能够让其参与,员工就会感觉到有价值、有成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不负团队使命的心理;当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果能够得到组织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员工在这个组织里就能找到归属感,工作起来自然会心情舒畅、热情高涨。所以,班组建设一定要抓住员工这些正常的心理需求,让员工自发地参与到班组建设中来。

探索文化融合传承,推进企业核心价值观在班组落地生根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重组后真正要改变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可能需要长达3年的时间,同时面临着很多的实际问题。尤其可能给被重组企业的员工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念冲击,并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价值观的扭曲、思想涣散、精神不振、不思进取等现象。所以,重组后的企业推进文化融合,不能采取强压式的方法,而需要在达成共识、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结合员工行为特点和心理诉求,选择合适的载体潜移默化地推进。

6.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使党组织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日显重要。

一、积极主动影响业主,在引领企业科学发展中发挥实质作用。企业党组织是否有力地影响企业出资人,是衡量实质作用发挥情况的一个标尺。因此,影响企业业主,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重要使命。一是要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创新理论和上级一些重要会议精神等,不断提高企业出资人的政治素质、对党的认识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股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二是要经常跟业主交流沟通。党组织要围绕企业在贯彻党和国家一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营发展、员工权益等一些重要问题,经常主动地与业主沟通、交流看法,宣传党的主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表达党组织的意见和态度,形成共识,引导业主科学决策。三是要经常邀请业主参与一些重要的党务活动。请他们表态发言,谈认识、提希望。一些党建重要活动的开展,党组织可以与董事会共同组织。这样做能使他们知晓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可以有力助推企业的发展。四是要积极参与企业一些重大工作的决策、部署。每逢企业要做出一些

重大决策时,党组织要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积极建言献策。这样有利于把党的政治优势渗透到企业生产管理中,有利于党委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参谋,给企业指明向“何处去”的方向。

二、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实质作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是企业党建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方针。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企业发展上,没有企业的发展,党组织将失去生命力。因此,党组织要为非公企业发展服务,要为企业成长出力。要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企业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使党组织成为引导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协调利益冲突润滑剂、解决困难问题的突击手、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打造员工素质工程中发挥实质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非公党建的生命线。非公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这方面,新雅集团党组织积极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实质作用。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企业品牌的内在底蕴。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党组织一项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因此,要通过企业党组织这个平台,为企业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和公益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

有力的文化支撑。一是要为企业确立正确的企业价值体系。诸如“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目标”等系统的企业价值体系,确立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企业价值体系,以教育、引导、凝聚广大员工,形成大家干事创业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大力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要在业主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拿出场地,建设一个活动项目齐全,档次较高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广大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五、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发挥实质作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快速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党组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中坚力量和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组织在这方面应大有作为。一是要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把工会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深入开展创建“活力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按照创建标准,对接各项创建要素,狠抓创建工作的落实。坚持以员工为本,实现“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关心企业,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进步”的和谐文化生态。坚持以员工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员工需求为第一选择,以员工满意为第一标准,在思想上疏导,在生活上关心,在事业上激励,在管理上民主,在困难时帮助,努力营造“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培训有课堂、娱乐有去处、安全有保障、特困有救助”的良好就业环境。三是要经常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合同法》等法规。及时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项保险,切实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员工无后顾之忧。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在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上发挥实质作用。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影响力取决于党组织和党员实质作用的发挥程度。只有党组织自身建设搞好了,党的工作才有力,党组织号召才有感召力,业主和员工才信服。一是着力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要配强配优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人选。要加强对党的骨干队伍的学习培训和传帮带,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要强化党员学习教育,开展以提升党员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重点的“双提升”活动。要强化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开展“情系党员、温暖传递”主题活动和党员手机报、过政治生日、走访困难党员等活动,进一步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强化党员作用发挥。要求党员在企业转型发展中成为中坚骨干力量,在岗位工作上发挥作用,在联系群众上发挥作用,在做好员工思想工作上发挥作用,在实践先进

文化上发挥作用。三是构建适合非公企业发展的党建运行机制。非公党组织要发挥实质作用,关键在于党组织对非公企业的发展要有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力。因此,构建适合非公企业的党建运行机制,需要积极探索非公党建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其一是利益的结合点。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而展开,为企业决策出谋划策,为党员成长排忧解难。二是人才的结合点。深入开展“双培”工程,将技术管理骨干吸收培养成为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将党员培养成技术管理骨干,为企业的发展培养输送优质的人才资源。三是管理的结合点。提升党组织的管理能力,既可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四是文化的结合点。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合法经营。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目前,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问题,党组织与有关部门党委只是松散的挂靠关系,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体系和工作程序。在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中,党员的组织关系分散在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中心、原住址或原单位,形成了同一个企业的党员不能同在一个党组织过组织生活的状况。加之企业受市场影响大,变化快,党员的流动性也大,也增

加了管理的难度。相当一部分党员长期超负荷工作或经常出差在外,业余时间很少,难以保证按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另外,由于多种原因,党的组织生活本身也缺乏吸引力,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管理的角度看,党组织对党员的硬性约束也比较薄弱,对长期既不交党费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纪律观念极差的党员缺乏管理手段。

7.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七

一、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人事人才工作的内在联系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

质和核心, 是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体现着党的宗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一脉相承。以人为本的实质和基本要求就是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而人事人才工作则是按照客观规律, 依据法律规章, 运用科学理论、原则和方法, 对整个行政事业系统工作人员的录用、培训、考核、奖惩、福利、退休以及辞职等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的活动。由此不难看出, 人事人才工作的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 其目的就是谋求人与事的恰当配合, 彼此协调, 并通过管理, 做到因事求才、因才施用、人尽其用, 最终使所有人员都能积极进取, 团结一致, 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紧

密相连, 其内在统一性是人事人才工作必须把握的重点。科学人才观是指导人事人才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科学发展观在人事人才工作上的深化和拓展。科学人才观回答了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以及如何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 是树立更加重视、科学评价、合理使用和全面发展人才理念的基础。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有机统一、密切相关,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人才观的前提基础, 科学人才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发展观在人事人才领域的具体体现。没有科学发展观, 科学人才观就会扭曲、变形;没有科学人才观, 人事人才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失去支撑和保障。

3.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

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是人事人才工作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人事人才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就要将人事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科学发展观来确定, 政策措施根据科学发展观来制定, 成效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具体讲, 就是要形成机制健全、环境友好、灵活开放、监管有力的人事人才工作新格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与安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改革发展同步协调, 实现人才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要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 化解人才引进与现有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 保持人才人事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走健康、和谐、良性的发展道路。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进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谋划人事人才工作。

一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中, 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 即: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强化公务员队伍素质为抓手, 以牢固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第一的思想为重点, 全面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二是加速推进经济发展由重视物质资源投入向突出人才资源投入的方向转变。三是加速实现人事行政管理主要依据政策措施规范, 向依据法律法规规范的方式转变;改革传统人事管理模式, 向综合运用现代人才资源管理科学的模式转变;改变人才数量的低层次扩充理念, 向更加突出提高人才能力素质的理念转变。四是加速改进人才资源开发受狭隘管理权限、地域和所属关系等因素限制的状况, 向区域人才资源协调集约开发方式转变。

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准确定位人事人才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155人才工程”, 每年召开全市高层次人才命名表彰大会, 先后对10余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和94名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二是每年春、夏举办两次大型人才交流会, 每月逢周六举办四次日常人才招聘会。今年以来组织各类招聘会21次, 有1211家企事业单位参加, 参会人员达20400人次。三是积极探索人事人才工作的规律, 推动人事人才工作管理方式创新, 通过扩大民主, 引入竞争机制, 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3.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创新人事人才工作。

安阳人事人才工作把满足人才需求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 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不断扶持高层次人才和自主创新人才, 为安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丰裕的人才智力保证。围绕“工业振兴工程”, 为鑫盛机床引进2名德国专家, 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 使该企业综合实力由原来的34名发展到目前全国同行业前5名;服务“农业立市”, 先后为安阳蔬菜所引进以色列、荷兰专家3名, 提高了辣椒、茄子的制种技术, 培育出“安椒15”新品种, 2008年推广种植20000亩, 使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为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30多名香港医疗专家, 免费为贫困唇腭裂病人进行手术和康复治疗,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先后建成国家级“千村引智示范工程”项目2个, 建成省级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2个、“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6个。近年来, 全市共引进各类国外技术和管理专家223人, 申请出国培训项目10个, 组织赴国外培训146人次, 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经费276万元。

4.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进人事人才工作。安阳人事人才工作坚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

认识,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 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进一步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 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近年来, 安阳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配套法规, 圆满完成了1万余名公务员登记工作, 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政府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登记工作;对近3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公务员法知识考试和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培训;加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工作, 逐步建立了一套新的干部评价体系和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原则, 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招录制度与办法;组织招录公安干警500余名, 招录乡镇公务员300余名;向国家、省推荐先进集体89个、先进个人244名, 组织申报市级表彰先进单位 (集体) 2000个、先进工作者9000名。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服务水平

1. 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出发点来抓。

一是进一步改进公务员考核办法。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简便易行的考核评价体系, 同时, 探索能力建设的具体标准, 建立有效的公务员培训激励机制。二是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的力度。依托“155人才工程”, 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 努力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形成鼓励、支持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大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围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积极做好引智工作,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业务拓展, 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四是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紧紧围绕经济建设, 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称评定工作, 研究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农业和重点产业、学科服务的办法和途径。

2. 把加大人才开发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亮点来抓。

一是强化人才市场管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安阳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的功能, 充分发挥好人才培训、人才引进、人才交流“三位一体”的作用。二是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 抓好理论教育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在培训方法上, 突破单一模式, 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人才培训工作格局。三是扎实抓好各项人事考试工作。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 努力营造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良好考试氛围。

3. 把推进机制体制改革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重点来抓。

8.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八

——×××人民法院开展三项活动情况汇报

“人民法官为人民”、“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基层基础建设年”这“三项活动”开展以来, 我院认真研究活动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制定落实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确保该项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现对我院“三项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为推动“三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我院党组进行了周密部署。一是立即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党组会与中层干部会,专题学习中院下发的《实施意见》精神。成立由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政治处主任×××任办公室主任,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协调、组织、督导、宣传等项工作。二是迅速出台活动实施方案及细则。对目标任务、活动内容进行项目分解和责任细化,共分解出×大项和×小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做到每个阶段、每项工作目标明确,使总体目标任务最终分解为责任人当前的工作任务,确保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各项目标得到全面落实。三是加大跟踪检查和督导力度。严格按照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要求各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在转段期间有总结、有汇报,将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活动领导小组每月听取一次牵头部门和责任人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对工作情况进行月通报。整个活动开展情况还要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四是加强信息调研和法制宣传力度。对反馈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和研究,及时纠正,及时整改。注重通过各类新闻媒体扩大对活动的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活动顺利进行。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加强和提高全体干警开展“三项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院组织干警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等领导的有关重要讲话,×××院长、×××书记有关重要批示,以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政法群英录》等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四项教育,强化四种意识,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一是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宗旨意识。通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爱国主义教育、党课辅导、理论研讨等活动,加深干警对党的性质、宗旨和荣辱观的认识,使干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显著提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开展廉政教育,提高自律意识。以开展“三项活动”为载体,认真学习贯彻党内“两个条例”、最高院“五个严禁”和省院“十条禁令”;同时,由上至下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解决权力、人情、金钱对审判工作的干扰。三是开展培训教育,提高责任意识。针对业务薄弱环节和审判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派多人次到省、市两级法院开展学习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庭审观摩、案卷评查、法律文书展评、书记员技能比赛、法警技能训练等岗位练兵活动,教育干警踏实履行职责,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四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人民法院文明用语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强干警公正廉洁规范文明的司法作风素养;通过报告会、交流会、专题演讲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向先进典型学习的“创先争优”活动,使全院干警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比有目标,不断掀起争先创优高潮。使全院干警进一步坚定了政治方向,端正了价值取向。三、五个突出,抓好转段

为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查摆整改阶段的有效开展,我院召开了“三项工作”暨“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转段会议,教育干警认识查摆整改阶段的重要性,做好“五个突出”,动员干警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查摆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突出班子成员表率作用。班子成员带头认真查找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突出干警日常工作作风问题的查摆。每个部门、每名干警都认真查找了在执法思想、审判工作作风、内部管理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突出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收集了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廉政监督员、案件当事人等社会各界对我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突出重点案件评查。由案件评查部门对当事人反映的因裁判不公、执法不力、工作不负责任、作风简单粗暴引发上访案件进行了重点评查,围绕案件找问题,围绕问题找原因,查找出我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五是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达到提高工作能力,规范司法行为,提高人民满意度的目的。

四、丰富载体、有效推进

一是强化能动司法,在服务工作大局上求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黑恶势力、“两抢一盗”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逃税骗税等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妥善审理各类合同纠纷、民间借贷、房屋买卖、劳动争议、企业破产、股权纠纷,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二是强化便民措施,在服务和保障民生上求实效。加强涉民生案件审判工作,妥善审理医疗、教育、婚姻家庭等民事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马锡五审判方式,完善巡回法庭机制,大力开展巡回审判,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在队伍整体素质上求提高。以“三项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下基层、转作风、提能力”活动,组织法官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巡回办案,开展法律援助,提高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完善岗位权力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风险岗位、风险环节、风险人员的防控。四是开展文体竞赛活动,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全院干警先后参加了区委政法委、区妇联及本院组织的登山、太极扇、乒乓球和台球比赛。比赛中干警们个个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取得了较好成绩,展现了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干警力争上游、勇攀高峰的工作斗志。

五、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对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进行汇总和整理,对苗头性、倾向性的不良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整改。同时,注重通过各类新闻媒体扩大对活动的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利用好法院网站等网络媒体,及时宣传活动中的好典型、好案例、好做法,引导活动顺利开展。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共发表有关国家级宣传稿件×篇,省级×篇,市级×篇。

9.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九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赵 斌

2009年第2期 ——领导专稿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毫不动摇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切实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环境保护实现新跨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清醒认识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就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专项治理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环境质量稳中趋好。近年来,我省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保持了基本稳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良好符合Ⅰ—Ⅲ类标准的占84.4%,主要湖泊中,水质良好符合Ⅱ、Ⅲ类标准的占50%;长江干流和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长江支流水质由中度污染上升为良好,汉江支流水质由中度污染转变为轻度污染;三峡库区干流及支流水质良好,丹江口库区干流及支流水质总体为优;全省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省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百分率为88.2%。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连续下降。2007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9%,在参与考核的省市中排名第10位;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6.9%,排名第6位。2008年上半年,我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44%和1.14%,继续保持“双降”态势。三是环保专项治理成效显著。2007年以来,我省通过实施环保专项治理,造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56万多吨,造纸企业平均规模由2007年的1.1万吨提升到3.3万吨;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534万吨,水泥企业平均规模由2007年的23万吨提升到58万吨;淘汰小火电机组85.55万千瓦,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已成全省发电绝对主力,为优势产能的加快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环境制约逐步显现,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主要污染物存量大、增量多,一些地区环境容量小。全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尽管在2007年首次实现双下降,但截至目前,我省SO2减排只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55%,后两年的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同时,随着我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短期内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十分困难。全省环境容量分布也十分不平衡,目前绝大部分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分布在长江、汉江干流。鄂西北等地区水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环境恶化的趋势依然存在。截至2008年11月,17个重点城市中有6个环境空气质量没有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汉江支流水质中度污染,部分城市内湖水质污染严重,三峡库区支流、汉江干流中下游多次出现“水华”。24个监测降水的城市中有16个检出酸雨,10个市(县)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库区干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一级支流频繁发生“水华”现象,且随着水位升高呈现规模扩大、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并向上游扩展之势,给群众饮用水安全带来潜在威胁。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水位提高,一些新的水环境问题将可能逐步显现,库区水环境保护将面临更大压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缩小,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省每年畜禽养殖业排放污染物6000多万吨,排放化学需氧量约20万吨,排放氮磷约8万吨;化肥施用量达290多万吨,农药施用量达13万多吨,其中70%左右流失,成为污染物。环境新问题开始显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化学物质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开始威胁到环境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固体废物大量增加,处置能力十分有限。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加剧。三是环境风险防范任务艰巨。近几年,各种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呈多发势头,相继发生了仙隆化工厂爆炸、黄麦岭泄漏等50余起较大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在加快发展时期,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不能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发展不够仍是我省的最大实际,加快发展仍是我省最为紧迫的任务。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相对贫乏,缺煤少油乏气,资源环境因素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瓶颈。持续快速发展虽然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面,但是以自然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为代价的粗放型特征依然比较明显。作为一个资源禀赋严重不足的省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收益的粗放发展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如果沿袭传统发展模式,未来全省资源环境将难以为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难以实现。

(四)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虽然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正在收到积极成效,但从深层次看,还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把握、发展蓝图的整体规划和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特别是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对于我们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提出了更高目标和要求。但是,现实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目标和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反映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环境保护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健全,不少地方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体现公共财政要求的环保投入渠道尚不畅通,环境保护投入不足,欠账较多。三是关系社会和谐的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发展不平衡、环境保护责任与受益不公平同时存在。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强化对生态省情的认识,深入研究环境与经济、环境与人文的客观规律,并升华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和法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现代化的路子,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必须把实现“三个转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和推动我省环境保护新跨越的着力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任务。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两者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当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统筹思考环境保护,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环境问题。

(一)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决策者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挂在嘴上,光说不做,或者说得多做得少,依然走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之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失衡,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分析原因,首先是认识问题还没有解决,有不少领导干部仍在坚持“发展阶段论”,信奉“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主义。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经济增长方式的惯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滞后效应影响。提高环境保护执行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检验科学发展的标准之一。要建立和落实地方有关领导的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将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相关责任人,这样更符合决策的实际情况。要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否则,环境保护的大计难以如期实现,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二)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道路,环境保护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在认识上没有“并重”,实践中没有“同步”,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没能从根本上摆脱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道路,一些地区环境污染还在恶化,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环保工作早起步早主动。优良环境正在成为竞争新优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科学发展推进环境保护。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环境保护不仅对发达地区十分重要,对欠发达地区也不可或缺。无论是什么地区,保住绿水青山,才可能有长久的“金山银山”。

坚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按照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将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依法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止工业污染转移,实现村容整洁。在科技发展中,大力推动环境技术自主创新,积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在区域布局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二是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资产和资本”的理念。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环保事业,使环境资本运作步入“运用环境资产—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整治工程—环境改善和优化—环境资产增值”的良性循环,使潜在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三)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过度依赖行政手段,不仅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地方政府和企业推动经济发展有余而保护环境不力的现状,而且会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规则,并监督各参与主体遵守规则,而不应过多地干预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为此,应当加快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系,充分利用最新的环境技术、管理理念和法律制度。一是要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标准和制度。开展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配套改革试点研究,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责任及责任追究、政绩考核、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配套的法规规章;结合省情,在造纸、化工、酿造等行业和磷矿、钒矿开发等方面设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从社会组织的各方面着眼构建污染防控体系,推动形成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环境保护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得以落实。二是要通过依靠国内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加速核心部门的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在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加快人才培养,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环保基础学科研究基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战略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强化企业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创新从引进技术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转变,为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创建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三是要充分利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政策推动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政策。统一制定企业排污、污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收费标准,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予以调整。实行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上网电价、水价、天然气价格政策;采用积极的财政和价格政策,促进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完善包括绿色信贷、环境保险、绿色采购、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将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中。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保障机制。四是要整合机构职能,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大部门体制。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纳入政府组成部门,成为具有完整行政决策、监管和执法职能的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设立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打破行政管理上的分割局面,采取生态系统方式,对自然资源实施综合管理;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五是要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环境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扩大公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开展“两型机关”、“两型企业”、“两型社区”、“两型学校”、“两型家庭”等创建活动。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重在实践、贵在实干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应着力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升环境承载能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是要加强总量控制,有效利用发展空间。国家下达我省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是约束性指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落实。二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准入管理。积极推进规划环评,推动全省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强化项目审查,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政策,突出加强钢铁、有色、建材、电力、轻工等重点行业环境准入管理。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审批,禁止向水体直接排放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重污染项目。积极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严格环境准入,抑制粗放型经济发展。三是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超标或超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是利用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2009年,要深入推进“环保专项治理”,关闭一批污染重、能耗高、效益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生产线),杜绝“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

(二)着力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群众权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着力维护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当前,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一是把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落实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任务,加快治理进度。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坚决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二是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着力解决扰民严重的噪声、餐饮业污染问题,严格控制危害群众健康的颗粒物污染。三是严格执行新建电厂脱硫设施建设的规定,加快老电厂脱硫改造步伐。

(三)着力推进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创新。立足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是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是建立和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环境稽查、环保后督察等有关制度,进一步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启动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争取华中地区排污权交易中心落户武汉;研究开展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开展适合省情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及试点;鼓励加强环保治理和加大环保投入,研究制定将环境保护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的办法。三是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协作、区域联合治污、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理、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管理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等机制。四是推进武汉城市圈统一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统一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功能区划、统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统一建设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开展环境经济政策试点,逐步建立并完善体现资源环境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政策,推进建立由多元投资主体、多种渠道融资组成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融资格局。五是完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参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一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在全省开展创建“湖北省生态文明城市(城区)”活动。今后将获得“湖北省生态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推荐参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评选。

(四)着力提升环境保护执行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环境管理执行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要着力在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强化法制、增强能力上下功夫,更加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目前,我省环保基础能力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污染防治能力薄弱。如污水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从全国来看,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几个省的所有县都建有污水处理厂,但我省大多数县(市)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有的虽然建了污水处理厂,但因管网不配套、雨污未分流、收费不到位等问题,难以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环境监管能力薄弱。有的县环保局严重超编,并且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小;一些县级环保部门工作条件差,不少地方缺乏最基本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手段。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和监管能力薄弱问题,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执行力。

10.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十

一、“自主创新, 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根本之源”这一重要思想对当前科技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当前, 全球气候变化、防灾减灾、食品安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疾病蔓延以及人与自然的冲突与矛盾等全球性科学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更加复杂, 自然、工程、生物、经济、管理、政治与社会等学科研究不断交叉融合, 迫切要求转变传统的方法范式。尤其是2008年是自然灾害与生产性事故频发的一年, 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 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不断加强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超前部署原始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工作, 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研发, 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

令人欣慰的是, 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值得我们称赞的方法创新事例。但总体来看, 目前我国对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视仍明显不够, 这些在方法上实现突破与创新的案例仍为数不多。在科学思维方面, 科学思维培育方法相对落后, 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在科学研究方面, 我国的科技发展缺乏长期性、持续性和系统性, 难以摆脱跟踪模仿的局面。在科学工具方面,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但是, 在当前的某些不合理的考核指标的导向下, 许多科研工作者似乎根本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去“利器”或“磨刀”, 科学仪器设备更是严重依赖进口, 并常常以此为荣。这些问题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不相适应, 难以满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方法创新的迫切需求。为此, 王大珩等三位学界前辈上书温总理提出的“自主创新, 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根本之源”这一重要思想, 这对我们当前的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将创新方法摆在自主创新战略中的突出位置, 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 切实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明确创新方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创新方法是有效衔接科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是单一科技计划、科研项目或攻克某项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同时, 创新方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与传统的科技计划也有明显的不同。

在创新方法工作中, 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围绕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 重点面向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三个群体, 大力推进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发展, 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形成全社会关注创新、学习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创新方法工作的推进, 要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素质教育体系,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逐步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跟踪模仿, 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 要培养一大批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创新型人才, 催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三、形成合力, 真抓实干, 切实推进创新方法工作, 增强自主创新的原动力

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四部门共同推动下, 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 重点推进了科学方法大系研究编制、10000个技术难题和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创新方法试点省的建设、企业“讲比活动”等创新方法工作, 成效显著。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等各方面也逐步形成了关注方法、重视方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 我们要深入落实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 切实将创新方法工作摆在推动自主创新的突出位置, 大力推进创新方法各项工作。

11.深入推进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篇十一

——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华县水务局局长 袁和平(2010年3月24日)

同志们:

在春灌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汛期就要来临之际,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并报县委、县政府同意,今天召开全县水利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贯彻落实省、市水利工作部署和县委全委会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确保今年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县民生水利新发展。刚才,我们对去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一会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强国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首先代表局党委,就09年的工作和10年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2009年水利工作的回顾

2009年是全县上下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也是我县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快推进的一年。面对水利经费紧缺、水利建设任务繁重的局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水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奋发努力,迎难而上,锐意改革,扎实工作,水利管理取得突破,扩大内需水利建设加速推

进,水利改革全面深入,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水利建设任务,为保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部署,我局结合水利发展工作实际,坚持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的原则,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了“ ”的实践载体,采取集中学习、自学、听专题讲座等形式,精心组织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围绕“ ”的主题,广泛开展了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和治水新思路。把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县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克服困难,积极办好事、办实事,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突出实践特色,把学习实践活动同水利工作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这次活动,局党委、各党组、全体党员干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了解,形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共识,理清了水利事业科学发展新思路,促进了干部作风、机关作风的有效转变,推动了全县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群众满意率达99.82%。

(二)以防洪保安为核心,扎实开展防汛抗旱工作。

防洪保安重于泰山,这是水利工作者的天职,也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始终把渭河、支流、水库等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预防山洪灾害发生等作为防汛工作的重点,及早部署,精心组织,科学指挥,实现了“03.8”以来连续六年安全度汛,荣获全省防汛先进县。我们一是认真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及早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县乡各级层层签订防汛目标责任状,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包水库包堤防,乡镇领导包村组的逐级承包责任制。落实72个县级部门一万余名干部职工和群众,包联71公里干支堤堤防和水库、峪道、地质灾害点责任。二是及时编制和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组织编写了重点防汛工程的防汛抢险转移预案、防御地质灾害预案、抗旱预案,防汛预案更加规范科学和具可操作性;三是扎实开展防汛检查。汛前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对河堤、水库、在建水利工程、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防洪部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研究处理,将隐患消除在汛前;四是注重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准确掌握雨水情、工情、灾情,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严格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准确统计防汛抗旱各种报表,及时上传下达各种信息,确保政令畅通;五是科学调度,强化措施,减少损失。09年初,我县出现旱情,山塬区部分乡镇受灾严重。旱情发生后,我们及时启动预案,动用一切水利措施,挖掘一切水源潜力,组织动员群众抗旱,有效控制旱情进一步发展,确保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三)以争项引资为抓手,积极推进各项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抗灾能力的基础。一年 来,我们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对水利工作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一是投资1186万元对赤水河东堤进行了退建加固,退建堤防1095m,加高培厚1510m;投资443万元对罗纹河西堤1473m进行了培厚加固,进一步提升了两条支流防洪能力;二是启动了小华山水库、构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目前主体已经完成,水库抗险能力得到提升。桥峪水库西二支渠道改造、罗纹河清淤工程也全面完工。三是南城区水厂建设实施顺利,新建清水池两座,完成投资520万元,占总投资1200万元的43.33%;四是工业园供水工程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完成投资350万元,新建滚水坝1座,调蓄池2座,铺设管网10公里。五是建成了县防汛指挥中心和新华广场,使我县水利办公条件和防汛指挥硬件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六是列为全县民生工程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年完成投资 万元(其中:国投 万元),完成了金惠、高塘等 个乡镇 个村的人饮工程,新建机井 眼,水塔 座、蓄水池 座,管理房 座,铺设管网累计 公里,解决了 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老城区水厂新建1000m3蓄水池一座,配套机井2眼,铺设输水管线2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1.2万吨,新城区水厂完成2000m3蓄水池2座,配套机井2眼。

(四)以依法行政为根本,加大依法治水力度。

认真贯彻实施水利法规,狠抓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水,去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二十余起,无一起“三乱”案件发生。

一是全面开展水法规宣传,增强全民水法规意识。结合“世界水日”和“水法宣传月”,张贴标语 份,制作宣传横幅 条,提高了全社会水法规意识,促进了我县水政执法工作的开展。二是规范了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主汛期对河道采砂实行全面禁采,全年共开展河道集中执法检查 次,拆除违规砸石机 台,违章建筑 座,清运垃圾 余方。三是不断加大水保工作力度。水保方案审批列入基本建设程序,加强了企业水保意识,完成精诚橡胶、神农高科等14个项目的水保方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水保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已列入全国500个标准执法示范县之一。四是渔政监管进一步加强。在建立县级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完成了申报市级自然保护区前期所有工作,并全面完成了总投资1270万元的大鲵驯养繁殖基地建设,完成水产品产量455吨。五是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在被省上列为试点县的基础上,去年成功争取列为全国地下水动态监测试点县,并已争取到400万元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建设项目。六是以我县县情和经济长远发展实际,完成了全县水资源管理利用规划,完成水资源费 万元征收任务。

(五)以效能建设为契机,狠抓三个文明建设。

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狠抓了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班子建设。对水利局总支委员会和下属支部进行了充实

调整,加强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大力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强化水利巡视工作,认真抓好案件查办工作。三是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热情接待群众的来访,做到能落实的尽量落实,不能落实给予合理、满意的解释,配合

解决了 问题。四是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鼓励职工参加培训和自学,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机关之中。改善了机关办公环境和条件,购置了电脑和必要的设备、仪器。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组织系列庆祝活动,开展集中宣传展示。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和“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大力推进水利系统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同志们,2009年全县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各部门工同心协力、团结治水的结果,是广大水利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务局,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回顾过去几年特别是去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是上级的正确领导,各级各部门的紧密配合,是搞好水利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县委、政府一直把水利、防汛抗旱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经济建设和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级水利主管部门从资金投入上进行大力支持,有力地保证了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正是由于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才使我县水利事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做好水利防汛工作的内在要求。当前,我们正处于人与自然矛盾最为尖锐的时期,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破解水问题的核心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水利发展模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三是以人为本是做好水利工作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们在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需求上下了很大功夫,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今后的水利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水利需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四是改革创新是水利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水权制度、水资源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直接制约水利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改革促进水利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缓慢,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水利服务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亟待提高;三是队伍庞大而技术人员匮乏、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四是投入保障机制不稳,专项资金散、小,配套资金落实难,众多的水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五是大多数乡管水库存在“四无、二不”(无设计、无审批、无规范施工、无竣工验收,工程设施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情况,成为防汛安全的最大隐患。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深刻认识当前我县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

水利工作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我县水利工作的新局面。当前,我县水利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方面看,一是国家继续把水利列为第一位需要重点加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放和政策扶持力度,并重点向中西部倾斜、向农村倾斜。只要我们积极争取立项,利用好扶持政策,我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将会得到很大改善。二是经过“03.8”、“05.10”年特大洪水,全县上下提高

了对加快水利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治华先治水”已成为全县上下共识,被确定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之一。三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县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提供了重要条件。

从挑战方面看,主要是新的形势对水利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防洪标准低,防汛设施落后;二是抗灾能力不强,抗旱形势严峻;三是农田水利工程普遍老化失修,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四是专业技术力量还很薄弱,给水利日常工作的开展和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水费征收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一些下属单位负债沉重,职工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处在困境中难以脱身,等等。这些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寻找突破口,一项一项地加以解决。

有机遇就有挑战,挑战无时不在!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挑战。要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争取我县水利事业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扎实做好2010年水利工作

2010年,是实施水利“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县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防洪安

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着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水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全县水利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为“四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防汛抗旱工作,尤其防汛工作是牵涉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马虎不得。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科学防洪抗旱”的原则,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早准备、早部署,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加大汛前检查力度,要根据预案要求按质、按量储备物资和资金,按惯例组织人员对所辖的水利工程,尤其是还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利工程进行经常性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汇报,立即处理,要把一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水情、雨情、旱情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24小时值班,重点做好河流、水库的安全度汛工作,强化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实现“遇设计标准内洪水不垮一堤一库,不出现群死群众伤”的防汛工作目标。抓紧对现有供水和灌溉设施进行维修、配套和改造,搞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10

强化节约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提高抗旱能力和减灾效益。

(二)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切实实施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把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加快除险加固步伐。继续抓好小华山、桥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汛前全面完成,如期通过验收发挥效益。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汛前全面完成 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早部署、早准备,月份全面启动 座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在明年汛前高质量完成。为此,一要抓好投资落实,确保投资到位。二要抓好责任落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乡镇、每座水库、每个重要环节,落实到相关单位和具体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三要抓好建设管理,加强监管,确保质量、进度和安全。四要抓好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五要抓好工程验收。

第二,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几年,我县通连年实施人饮工程,已先后解决了 万人的饮水困难,但还有 万群众用水依然困难,根据国家安排,计划到2011年,要全面解决农村饮水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今后两年内我们一定要把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强化项目统筹,落实配套资金,规范建设管理,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2010年计划新建各类农村饮水工程20处,解决20个村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第三,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小型灌排工程、小型水源工程、水毁工程修复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拓宽农田水利投资渠道,不断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要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用好“一事一议”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实施中央农资补贴项目,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加快基本口粮田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上半年通过省上审查。

第四,继续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逐步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新理念,坚持把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水利工作的长期任务来抓,完成 等 条小流域治理工程验收,加快 等小流域治理步伐,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平方公里。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监督,坚决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现象。积极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保护与地下水保护行动,开展城乡水环境整治,建设和管理好水利风景区。

第五,加快发展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加快县城供水设施扩建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县城供水能力,加快县城供水项目实施进程,全年完成投资金400万元,新打水源井3眼,完成新城区水厂建设。加快实施石堤河向工业园区供水工程,新建滚水

坝1座,铺设输水管道10公里,建设蓄水池2座,力争早日实现工业园区供水。

(四)切实加大依法治水力度,进一步强化水利管理。要切实加大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增强全社会对水法规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政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规范和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工作,严格执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严格规范水资源费的征缴与使用管理。要加紧组织制定和完善各行业用水定额,逐步建立区域、行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行业和用户的节水监督检查。;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全面开展机井普查工作,认真实施好监测井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坚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水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渔政监督,建立健全水生物疫病防控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适应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总结改革的经验,不断完善水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农业水价机制,探索有效的水费收缴方式。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办法,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完善“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政策。结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实施,强化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管理,真正做到小

(一)型水库“五有”,小

(二)型水库“三有”。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

(五)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乡镇水利站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是当前水利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着力加以解决。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加强基层水利的相关政策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水利站的性质、编制、经费和体制问题。要加大对抗旱服务队、防汛抢险队以及水利科技推广单位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设立乡村水管员,加强乡村河道及堤防、泵站、机井、渠道等水利工程的管护。要多渠道增加培训资金,分期分批对基层水利职工进行集中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单位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利多种经营,多渠道增加收入,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良性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围绕防汛抢险、抗旱技术服务、节水技术推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扩大基层水利单位的服务领域和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拓宽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强基层水利单位人员管理,以优良的工作业绩取得领导和社会的认可,促进自身发展。

(六)稳步推进水利队伍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坚持学习制度和党的会议制度,抓好党员教育,提升党员素质。实施水利人才工程建设,加强在职培训,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

励保障机制,解决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和专业技术能力不高的现状。完善制度建设。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年初已重新修订完善,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抓紧修订出台内部规章制度,并认真抓好执行和落实,坚持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接待和工作办理流程,提高人民群众对水利部门工作的满意度,杜绝“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在我局发生。加强水利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信息和网络等传媒工具,积极宣传水利政策、水法律法规、水利建设成就、水利工作动态和系统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把我们水利人 “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推向社会。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关心困难单位和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努力化解、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工会、水利学会、共青团、妇联和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关心老同志的生活,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确保把各项水利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水利工作的目标及任务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在落实。在此,我提三点要求。

一要继往开来、奋发有为。我县水利系统有着优良的工作传统。在过去工作里,水利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不仅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团结、实干、创新”的工作传统。希望大家继承并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将之

变成推动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振奋起精神,树立起赶超过去的勇气和决心,在全系统形成一种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的氛围。我相信,只要我们知难而上不讲难,迎难而进不怕难,克难而为难不到,我们就一定能够大有作为,再创新辉煌!

二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水利部门肩负的担子很重,工作也较繁杂,务必要保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我们的工作。首先,要明确责任。对于每一件部署下去的工作,都要具体落实到人,也就是说要责任到人。其次,要明确计划。对于一年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目标,水务局的同志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安排工作时有所侧重,分清轻重缓急,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要加强督查。只有加强工作中的督促检查,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按部就班、不出问题。第四,要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光有落实还不行,还要鼓励开拓创新,鼓励开展工作竞赛,鼓励争当第一,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势头。

三要和舟共济、加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加强班子的团结,做到思想统一,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真正形成“共挑一副担,同唱一台戏”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充分发扬民主,只有实行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出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第三,要切实维护权威。水利系统的各单位,都要坚决服从水务局党组的统一领导,确保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四要加强党建,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提高水利系统行风排名位次。要抓好政务公开,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抓好廉政建设,坚持经常性防腐教育,把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作为防治腐败的重点,加强监督管理,杜绝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上一篇:与快乐同在作文下一篇:药厂qc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