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

2024-12-20

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精选13篇)

1.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 篇一

今年我镇农技推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和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确保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为目的,通过全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镇农技推广工作卓有成效,为全镇的农村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引进新品种,积极推广新技术

年初我站工作人员积极筹备资金,引进优质杂交水稻品种10多个,如y两优系列,c优系列等,全镇优质杂交水稻覆盖率达95%,推广台湾新青玉甜瓜、湘新十五号辣椒,章姬、红颜甜查理脱毒草莓等10多个优良高产蔬菜瓜果品种,推广20多个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如康宽、稻腾、吡蚜酮、烯腚虫胺等,推广地膜集中连片育秧、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新技术10余项。

二、搞好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我站全年主要抓水稻“三虫两病”和蔬菜瓜果“三虫四病”的预防工作,设立相应测报点及准确做好农作物病虫草的`好报防治工作,发放水稻蔬菜 等病虫情报七期达1100余份,每期都发放到农技站各服务部和各村农技服务点、各专业种植合作社,使我镇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效率达95.6%。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做大做强土桥松陂无公害有机蔬菜基地,以点带面带动全镇无公害有机蔬菜的生产发展。

1、广泛筹集资金,加快蔬菜 基地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扶持发展229个大棚种植蔬菜、草莓、西甜瓜等作物。

2、大力推广优良优质高产丰产蔬菜品种。

3、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大力施用农家粪肥、饼肥,以提高蔬菜品质产量。

4、积极推广康宽、苏云金杆菌、甲维盐、多抗莓素等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坚决杜绝农业部23种禁用、19种限用的高毒农药品种在蔬菜上使用。

四、认真做好早稻集中连片育秧示范点推广工作

大力技术支持中平刘新屋(面积50亩)振兴下市(面积8亩)两个早稻集中育秧示范点的建设,为“压单扩双”、促进我镇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我站多次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浸种催芽、地膜覆盖、病虫草害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指导,使我镇早稻集中连片育秧取得可喜的成绩,使我镇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提高 10%。

五、积极引导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实行立体种养模式

我站积极引导农户从种到养、从养到种,经济循环利用,节约成本,增创效益,如中平村刘景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8万种植水稻524亩,养殖牲猪150余头,放养鱼塘15余亩,全年收入达到45万元。

六、加强农技培训推广,大力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

我站分别在土桥、松陂、中平、鸡市四个村大力推广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病虫综合防控技术,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达300余人次,大力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为增加扩大农户种植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七、加大农业食品的安全监管

我站积极配合区农业局,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大力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坚决杜绝农业部23种禁用,19种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在蔬菜上使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证。

八、圆满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交付的各项工作

1、圆满完成春耕生产的调查统计,调查内容详细,表格填写完整务实。

2、针对我镇耕地抛荒的实际情况,统一思想认识,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提高我镇人民群众种植双季稻热情,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意识和行动的自觉性,使我镇耕地抛荒面积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下。

3、圆满完成各级领导部门交付的其它任务。

2.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 篇二

潘集区共有乡镇街道11个, 耕地6 666.7 hm2, 下设11个农业技术推广站, 乡镇农技站不仅肩负着种植业、畜牧水产业、林业等技术推广工作, 同时还担负着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安全监测等重要工作。目前, 全区乡镇在岗农业技术人员38人, 且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军转人员, 2000年以来未新进工作人员。每666.7hm2耕地平均不到1个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全区只有高皇镇、贺疃乡等5个乡镇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近年来,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些问题若不认真对待, 切实加以解决, 将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潘集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推广仍处于弱势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央已连续9年发布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 由此可以看出, 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但从事农业工作, 特别是农技推广工作, 接触的是农民和土地, 日常工作环境限苦、农技人员社会地位较低、工资待遇低。而且由于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工作在乡镇, 子女升学就业十分困难, 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流动大、无法安心工作。

1.2 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 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除人员基本工资外, 农技站工作经费, 试验、示范经费基本没有。技术人员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 出现了“既无钱养兵, 更无钱打仗”的尴尬局面[1,2]。

1.3 服务条件滞后, 服务与需求脱节

现有的服务条件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全区11个乡镇仍有6个乡镇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农技站无试验基地, 缺乏常规设备。对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深入研究, 技术服务与农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直接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1.4 知识更新慢, 推广工作跟不上新形势农业发展的需要

基层农技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外出考察学习机会较少, 与外界沟通不多, 信息闭塞, 知识老化, 现有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

1.5 科技推广队伍不稳定

现有的体制机制, 使乡镇农技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较为频繁, 大部分技术人员感到所学的农业相关专业得不到有效发挥和运用, 使原本就薄弱的农技推广队伍更加不稳定。

1.6 年龄、人才结构不合理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未能得到加强, 近年来基本没有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出现年龄偏大、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 加强潘集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

针对潘集区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 为切实解决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开展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思路, 在农业发展的转型期, 应从解决服务“三农”问题的实际出发, 大胆探索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新模式, 创造性地开展乡镇农

2.1 充分改善农技推广条件, 稳定推广队伍

2.1.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配套完善工作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配备完善基础的设施条件, 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拥有较好的办公场所、齐全的办公设备、先进的技术服务手段和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 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增强服务功能[3,4]。

2.1.2 切实保障经费, 解决待遇, 稳定队伍。

将公益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及各项社会保险中应由单位缴费的部分, 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额列入区级财政预算, 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彻底解除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 提高工作待遇, 留住优秀人才, 稳定推广队伍。

2.2 逐步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

2.2.1 推行农技人员岗位资格准入制, 改革现有推广队伍。

在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 要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实践能力上综合考虑, 设定岗位资格准入条件, 严格把关, 择优选聘公益性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改革, 使公益性乡镇农技推广队伍, 老中青人员搭配趋于合理,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不低于80%。

2.2.2 及时补充新型专业力量, 优化队伍结构。

推广队伍出现岗位空缺后, 要根据工作需要,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选聘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或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来充实队伍。

2.3 综合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

2.3.1 强化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要按照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文件精神, 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长效机制, 形成制度, 保障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学习时间和培训费用, 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每年都能参加业务培训, 以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 提升服务水平。

2.3.2 学习与实践结合, 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技能。

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必须要注重学习与实践结合, 不断提升自身农技推广技能, 着重锻炼提高以下3种能力:一是会说。在工作中要自觉学习和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尤其是要宣传近年来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要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 准确把握农民的心理, 运用农民自已的语言, 把话说到农民心坎里。要通过介绍典型事例, 教育和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新品种;二是会干。推广新技术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干给群众看, 用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要深入生产一线, 创办示范点, 影响、带动、辐射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 掌握扎实的实践本领, 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三是会写。在工作中要善于探索和总结农业生产的有效办法和宝贵经验, 要善于把高深的科技理论,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进行“拆除”、“组装”, 化繁为简, 化整为零, 编写成科普读物, 以便于农民接受和实用, 造就“站着能讲、蹲着能干、坐着能写”的基层亟需的实用型农技推广人才。

2.4 提高服务质量

明确区、乡2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职能;根据工作需要设岗定责, 使每位农技推广人员都能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依责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在乡镇农技人员中全面推行“包村联户”农技服务制, 推行服务承诺,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以提升农民满意度。为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 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公布农技人员手机号, 办公室设立服务电话, 保证随叫随到, 到田到户指导;二是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农技人员要上门指导, 田头开出“处方笺”, 告知农户按方施治、定点购药;三是利用电脑网络设备, 并设立公告信息栏, 为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及产品技术等信息服务;四是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 加强与科技户联系。在全区范围内筛选出若干个种植业科技示范户, 作为乡镇农技工作站在农业技术上进行重点指导的对象户。建档建卡, 颁证授牌, 常年跟踪服务。每位农技员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 对他们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程技术调查研究和技术指导, 每个科技示范户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再辐射到邻近的其他20个农户, 以点带面, 层层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 将极大地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效率, 将有效地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永峰, 马再胜, 董平金, 等.狠抓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粮食连年丰收[J].中国化工贸易, 2012, 4 (4) :392.

[2]李静.我国农技推广的困境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 2012 (5) :137.

[3]张建昌.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产业化模式[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 (4) :22-24.

3.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 篇三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43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的传递者,也是农技使用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料的首要获得者,对于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而言,他们的综合能力能够产生最为直接的作用和影响[1]。现如今,乡镇农技的推广人员缺乏足够高的综合推广能力,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且其提升和改进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想促进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乡镇农业的发展,必须明确农技推广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找出有针对性、可行、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农技推广相关人员综合能力的改进与提升,使农技推广人员更好地为乡镇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作贡献。

1 影响因素

1.1 学习因素

很多乡镇单位没有设置相关的技能考试及其要求,所以也不会出现辞退人员的情况,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导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人员比较懒散,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意志,进而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农业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要求。此外,还有部分推广人员的年龄较大,再加上学习环境也不够好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升。

1.2 培训因素

现如今,农业的新知识与新技术不断更新,在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部分推广人员掌握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出现衔接不良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对相关推广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技能培训来改善[2]。然而,目前对乡镇农业技术相关推广人员的培训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其形式也不太乐观。虽然有些推广人员是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的,但他们培训的时间周期往往很短,有的甚至不到一周的时间,很多单位的培训设备不够齐全,也缺乏足够的培训经费,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影响了相关推广人员的培训效果。

1.3 合作因素

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还能有效地推动相关推广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相关推广人员的合作主要是指其单位内部团队的交流、沟通协作以及单位外部的学习考察活动两种。良好的合作可以促进他们的沟通与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然而,在乡镇的许多单位,相关的推广人员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外出考察、进行技术交流等;在单位内部也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学习的环境,即使有环境,也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导致相关推广人员的合作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4 薪酬因素

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工资水平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对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而言,他们的薪酬水平都不太高,使其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落差和不满,导致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无法吸收到较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许多新进人员的获得都是通过调入这一方式实现的,这同样也影响了他们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能力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体制

对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来说,考核机制是其非常重要的行为准则之一,在建立和完善相关考核机制前,必须明确考核的主体,农技推广服务对象是农户,然而在考核过程中他们却没有被放在足够重要的地位,要想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提升考核过程中相关农户的地位,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及时地公布考核的结果。考核的结果应关系到农技相关推广人员的解聘、竞争机会和奖金等,只有这样的激励体制才能使他们变外部压力为内部动力,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农技推广的相关工作[3]。此外,还要努力实现相关考核机制和奖励体制的相互对应,因为激励体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农技推广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他们会为了更好地工作绩效而努力改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促进其指导能力的增强。

2.2 做好推广体系与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

当前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学历低、年龄大、知识更新不够及时的情况,对此,必须引进新鲜的血液来增添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再结合原有的工作经验,引进新的知识和技术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的体系。关于相关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具体人员特征和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和福利;其次,要经常组织培训,对队伍中的相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等。

2.3 做好薪酬制度和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工作

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工资水平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做好薪酬制度和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例如购买一定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财政支出,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薪资报酬等[4,5]。首先,将乡镇农业技术相关推广人员的业绩情况、工资报酬与其岗位津贴挂钩;其次,做好相关社会福利的提高和覆盖工作,例如为相关推广人员如期如数地发放相应的燃油费补贴和交通费补贴等,并且以此完善薪酬机制和保障机制,更好地保障推广人员合理的物质需求,进而提高他们推广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乡镇农业的进步和长远发展。

3 结语

农技推广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影响其综合能力提升的因素很多,因此,要明确这些影响因素,长期坚持促进其改进和提升的有效措施,使农业技术推广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德亮.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公益性技术推广及其决定因素分析[D].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7.

[2]黄其萍.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J].中国农技推广,2016,32(11):3-4.

[3]刘鹤翔,单武雄,佘俭敏,等.湖南省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7):12-14.

[4]姜显锡.关于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14):198-199.

[5]何汉松.新农村下大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有效性提升探析[J].北京农业,2015(9):316.

4.乡镇农技工作总结 篇四

上半年我站工作,在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镇政府的帮助下,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南,市县一系列粮食政策为工作准绳,以完成粮油生产结构调整、品种优化、实现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增长计划为工作目标,以加快科技推广和搞好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为中心,切实抓好我镇农业种植业生产服务工作。通过我们努力工作,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克服了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使各项先进栽培技术得到了推广;生产结构调整和品种调优工作成效明显;全镇农村沼气建设正在有序的进行。现把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农业工作的思路

今年,我站切实按照县农业局、镇党委、政府明确的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小康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主线,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抓好面,办好点”以市场为导向,基地建设为纽带,结构调整为重点,农民增收为目标,增强农业发展的服务功能,促进我镇农业快速发展。

二、具体工作做法

1、镇党委、政府召开党政会议,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初规划和目标任务,印发了《镇人民政府××年农业生产安排意见》,对××年的农业生产提前作了安排,并下达了水稻×万亩,玉米×万亩,蔬菜×万亩的种植任务。

2、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服务于群众。为让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打下基础,我站受县种子公司委托,并100%调进公司“三杂”良种,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管理,按县农业局的要求,经常向种子经营业主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杜绝了假劣种子进入市场。全镇无假冒种子事件发生,今年全镇共销售杂交玉米种约×公斤,杂交水稻种约×公斤,杂交油菜种约×公斤,确保了“三杂”良种在枫香的推广力度。

3、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在县土肥站的指导下,根据测土配方结果,完成平衡配套施肥水稻×万亩、玉米×万亩,微肥推广×万亩,种植绿肥×万亩。同时,积极参与化肥市场的执法管理,规范了化肥市场。到目前为止,我镇的化肥经营无违法经营现象。

4、加强综合防治病虫害。上半年受气候影响病虫发生比往年同期严重,我们收到县植保站《病虫情报》,及时发动群众进行了联动治病虫战役,发放病虫情报通知2000余份。对县植保站预测的病虫害情况积极安排、部署,进行综合防治,未出现重大病虫害现象。

5、积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以示范带头促进农民增收。抓住枫香良好的自然条件,发展了商品蔬菜,继续发展辣椒种植面积

约×亩,我站派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全方位指导。推广脱毒红薯×亩,发放资料、光碟130余份。在土坝云合、胜利实施水稻无纺布集中育苗×亩示范;枫元、土坝实施玉米单株定向移植示范×亩。

6、认真搞好粮食增产工程。根据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我站在全镇实施玉米增产工程×万亩,在村办×亩高产示范点,带动全镇玉米大面积增产。

7、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

8、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今年,中央继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增收减负出现了好的势头。我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进行,加强了我镇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经费缺乏,难以正常开展推广工作。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3、农民的经济基础较差,怕承担风险不愿投入。

4、农民总体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科技知识缓慢,且存在等、拿、靠的思想。

5、对产业结构调整进入起步阶段,尚未寻找出一条成功之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五、下半年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技术培训、示范、指导服务工作。

2、搞好本站的自身建设与管理工作。

3、进一步总结、完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

5.乡镇年度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总结 篇五

一、主要成效

(一)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顺利推进。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4.6万亩,占任务计划的104.xx%。XX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森林城镇8个、森林村庄28个,建设森林长廊662公里,其中森林长廊示范段171.9公里。“三线”绿化623公里,“三边”造林3.7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0.6万亩,新建提升网格2289个。精心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植树造林氛围。

(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成效显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安徽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案》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 “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全市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为53.74万立方米。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木凭证采伐、加工、运输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全年共发放采伐证347份,采伐蓄积56.53万立方米,采伐面积2148.27公顷,没有超限额采伐。

组织开展了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查处非法侵占林地案件3起,行政处罚3人次,罚款xx950元。全年上报获批使用林地项目18个,使用林地审核率达100%。

从严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午收、秋收期间深入重点区域不间断开展森林防火巡查,严控森林火灾发生,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编制印刷《亳州树种概览》一书,深受社会欢迎。《亳州古树名木》即将出版。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林权规范流转,办理林权流转3.68万亩,流转金额1.2亿元。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02亿元,当年新增贷款0.65亿元,抵押面积1.5万亩。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扎实有效。全年林业有害生物预测发生面积36.65万亩,发生面积34.56万亩,测报准确率92.3%;防治面积32.54万亩,无公害防治30.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2.5%;现有林面积231万亩,成灾面积0.138万亩,成灾率0.6‰。应实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2.74万亩,实施检疫面积2.59万亩,种苗产地检疫率94.7%。累计投入监测防治资金600万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全面完成。扎实开展美国白蛾防控,出动飞机防治79架次,防治面积10.825万亩,飞防林带2000公里,投入经费120万元。

(五)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组织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破坏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全年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xx8起,野生动物行政案6起,刑事案件8起、重特大案件1起。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得到进一步遏制。

(六)林业产业快速发展。20xx年全市林业产值46.5亿元,同比增长14.1%。木材产量75.5万方,水果产量3.6万吨,干果产量1200吨,人造板产量71.9万方。培育50亩以上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等社会新型造林主体363个,完成造林7万亩,占造林任务的50%。发展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年产值达2.6亿元,带动1万户农民致富,带动就业2.9万人。

积极推进虞海优质苗木花卉示范区和钜源硕丰薄壳山核桃木本油料示范区建设,打造榉树、朴树等精品苗木花卉基地1.4万亩,发展美国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1.21万亩,出圃美国薄壳山核桃优质苗木xx0万株,虞海优质苗木花卉示范区已通过省林业厅评定,开创了亳州平原林业发展新模式。

(七)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党章》、xx大及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三十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活动40多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有效。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开展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建设,进行立行立改和限期整改。扎实开展强化责任担当解决懒政怠政问题等三个专项行动。认真推行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梳理行政权力28项,公共服务2项,行政收费2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全年公务接待费支出1.8万元、公车费支出11.8万元,分别同比下降12%和xx%。

(八)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高效完成。全年主要负责人开展外出招商活动14次,成功引进江苏创流玩具有限公司落户XX县工业园区,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该企业已正式投产,产品全部销往国外。

(九)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双拥、计划生育、工青妇及其他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完成。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我市林地占比小,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缺绿少林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不优。

二是林木树种结构单一,杨树资源占比高,达75%以上,生态脆弱和杨絮扰民问题难以短时间内解决。

三是乡镇林业站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整体造林质量不高。

四是群众生态意识淡薄,造林积极性不高,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整体水平低,“增绿增彩增果”仍停留在点上,没有全面铺开。

五是湿地保护意识不强,缺少整体规划,修复保护不到位,涡阳道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不力,距离国家验收标准尚有不少距离。

三、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局将紧紧围绕“三个亳州”现代化建设总部署,创新林业发展思路,拓展林业发展空间,着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努力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人工造林8.4万亩,建设森林长廊480公里,其中森林长廊示范段12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8个、森林村庄36个,实施农田林网和“三边”绿化80万亩,发展林苗两用林2万亩,义务植树730万株。

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回头看”。将对照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目标,对2012-20xx年造林开展“回头看”,补缺补差,完善图表资料,做好总验收工作。

(二)稳步推进林业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国有林场改革部署,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提请市委、市政府制定《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XX区核桃林场、XX县单集林场、XX县白杨林场改革工作。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搭建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加强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和林权流转市场建设。构建金融服务林业新机制,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覆盖面。

(三)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使用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进一步规范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节约、集约使用林地。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和运输制度。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市场监管力度,开展打击破坏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灾率控制在3.6‰以下。

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做好《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宣传工作,制定“十三五”湿地保护规划,做好主要河流湿地、煤矿塌陷区湿地保护利用规划、XX县道源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和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作。

(四)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所合作,筹划建设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林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林业科技的辐射源,是林业人才和技术的培训基地,对引导区域林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集成建设林木良种培育、新技术造林营林、资源科学保护、特色经济林栽培、外来树种驯化、名贵树种、精品花卉、木本油料等示范基地,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学引领我市现代林业发展。

(五)做好招商引资和林业产业发展。立足生态产业,针对国内林业龙头企业,开展靶标招商、产业招商,延伸薄壳山核桃、油用牡丹木本油料产业链条。积极打造特色经果林基地、精品苗木花卉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拓展林业发展新空间。

(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林业精准扶贫方案,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木本油料林、速生丰产林、林下经济和苗木花卉产业。实施工程带动,项目推进,促进林农增收。重点抓好利辛阚疃镇镇东居委会扶贫示范点建设,抓好村域内沟、河、塘、路多层次绿化,发展房前屋后桃树、杏树、梨树、柿树等果木经济林栽植。

(七)加强林业知识培训。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知识讲座。分类开展林业执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信息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专项业务培训。

四、工作建议

(一)建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亳州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城乡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5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六安、淮南、芜湖、宿州正在创建,淮北、蚌埠、阜阳正在积极申报。为有效提升我市城市生态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拓展绿色发展空间、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特建议市委、市政府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二)建设国家级郑店子森林公园。建议在XX市主城区西北方向,城市上风向口,涡河上游建设郑店子森林公园。以311国道、涡河、小洪河、亳柘路为轴带,以西绕城快速通道为断面,建设万亩以上国家级郑店子森林公园。给城市建设一面避风港湾,给涡河提供一处水体净化区,给市民打造一片森林氧吧。

(三)建设核桃林场现代林业示范区。核桃林场曾是亚洲最大的专门种植核桃的林场,占地2.6万亩,距XX市主城区xx公里,生态区位优势明显,建议在XX区核桃林场建设现代林业示范区。设立核桃研究所,打造万亩以上林业特色产业种植基地、500亩以上林业科研基地、林产品加工基地和森林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基地。

6.乡镇农技站访谈问卷填写说明1 篇六

• 解释 :调查地点: xx 省 xx 县 xx 乡 • 电话号码: 座机:区号+号码 手机:手机号码

1.乡(区域)农技站人员情况

主要从事土肥工作的人数,指参与土肥方面工作占全年工作时间(量)一半以上的人员数目,在编人员指在编制内的人员,聘用人员指不在编制的人员,土肥专业毕业人员指专业是土壤农化专业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员数目;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指有本科学历的人员数目。

2.大面积示范布置数量(个数和面积:亩)

主要指在农民田地布置的大面积示范,一般每个面积在20亩以上才计入。

3.测土配方施肥配方卡(明白纸)发放数量(张)分年度填写各种作物给农民发放的配方卡个数

4.项目开展以来乡土肥站开展或参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情况 按照代码填写总数

以下问题请乡镇农技站站长回答

7.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 篇七

1 现 状

1.1 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

全县21个乡镇分别设有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农经站、农机站各一个, 水产站未单独设置, 只有4个乡镇农技站分别设有1名水产员, 在机构编制上农技站 (含水产员) 、农经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农机站为全额、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相混合事业单位, 畜牧兽医站为全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相混合事业单位。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实行“三权归乡镇、以乡镇为主”的管理体制, 畜牧兽医站实行“三权归县、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1.2 人员构成

全县21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现有在职人员384人, 占全县农技推广机构人员总数460人的83.5%, 其中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农经站、农机站、水产员分别为154人、140人、56人、30人、4人, 分别占40.1%、36.4%、14.6%、7.8%、1.1%, 每站1~15人, 每乡镇7~31人。

1.3 经费渠道

全县21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现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无预算人员分别为282人、14人、88人, 分别占73.4%、3.7%、22.9%。

(1) 乡镇农技站、农经站及水产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款, 并预算少量公用经费。

(2) 乡镇农机站10人全额拨款、14人差额拨款 (每人每月预算300元) 、6人自收自支。

(3) 乡镇畜牧兽医站58人全额拨款、82人自收自支。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认识不足, 措施不力

不少同志片面认为, 几十年都这样过来了, 农民自己会种田养猪, 农技推广机构可有可无、可管不可管。由于农技推广工作没有硬性考核指标, 不影响“政绩”。早些年每遇乡镇机构改革, 大部分乡镇总是把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迫使农技人员跳槽、下海甚至下岗。

2.2 网络不健全

由于条块分割, 人、才、物全部划归乡镇管理, 农业局只限于业务指导且很难到位, 乡镇农技推广网络出现了 “两不管”困境, 85%农技、农经、水产人员在从事乡镇办公室、计划生育、武装干事、组织干事、信访、治安等非农技推广工作, 畜牧兽医、农机人员差额、无预算人员只好自谋生路, 导致农技推广出现无法完成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现象。

2.3 个人待遇差, 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有的全额预算农技推广机构在职和退休人员津补贴不能足额到位, 工作经费只能维护室内简单工作, 基本上处于“只能养兵、不能打仗”状况, 而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绝大部分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困境, 严重挫伤了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导致“孔雀东南飞”, 据统计近20年来已有70%以上农技人员转行、跳槽。

2.4 年龄和知识老化严重, 非专业人员太多

自1997年以来, 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几乎未进新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 新进人员大部分是退伍安置人员 (48人) , 农技推广人员80%以上是40~50岁人员, 本科、中级职称人员都只有4.4%, 农机、水产人员分别只有7.8%、1.1%, 有的乡镇人员超过30人, 有的不到10人, 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达67.5%, 导致青黄不接、技术薄弱、结构失调、分布不匀等隐患。现有人员由于经费短缺和得过且过原因很少参加培训、进修, 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5 运行机制僵化, 服务手段落后

沿袭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型农技推广运行机制, 缺乏科学的制约和激励办法,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信息网络设备短缺且分割, 基本上还是靠“眼看、手摸、鼻闻、口尝”得出检测结果、“一张嘴、两条腿”走村串户搞推广, 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3 加强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创新管理体制, 提高人员素质, 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江西省农业厅为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从2009年开始每年选择20个县市区进行试点, 并配套项目经费100万元, 其中改革要求之一是采取“三权归县、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否则不予列入试点县范围。王萍市长在2010年吉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技推广等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高度关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状况”、“探索采取‘三定向’方式培养或聘用农技人员充实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就充分说明加强和改善现行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现在上级有指示、群众有呼声、农技推广队伍有愿望,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不失时机地推进我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为三农工作夯实基础。

3.2 理顺体制, 综合建站

(1) 综合建站。

整合原乡镇农技站、农机站、农经站、兽医站、水产员的资源, 合并为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2) “三权归县”。

规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是县农业局设立在乡镇的派出机构, 人、财、物“三权”归县农业局管理, 彻底解决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问题。

(3) 明确公益性职能。

规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拥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推广, 农业动植物病虫害和农业灾情的监测、预防、处置,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农贸市场监管, 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 农机安全监管和安全教育, 农民公共培训教育, 村级财务代管, 农业发展规划调研与编制, 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等十项公益性职能。

(4) 合理设置岗位。

根据公益性职能要求, 从本县实际和现状出发, 每个乡镇站设立粮油、经果、种子、土肥、植保、能源、农机、水产、畜牧、经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十一个岗位, 结合当地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农机装备、畜禽养殖、水面面积及沼气建设情况核定每岗1~3人, 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人”, 岗位责任落实到人, 中心工作人人参与, 工作有分有合。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的编制, 原则以2003年核定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编制数 (414人) 为准, 各乡镇、各专业不平衡问题, 在全县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事业编制总量中统一调剂安排, 并实行实名制管理, 不得超编配备人员,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80%。

3.3 健全体系, 完善网络

在全县建立以县农业局为龙头,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为桥梁, 村组农科小组 (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 为纽带, 科技示范户为触角的四级农科服务体系。实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高级农艺师 (含高级兽医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经师, 下同) →农艺师→助理农艺师→技术员”、“县 (专家) 、乡镇站 (农技员) 、村 (科技主任、农技员、防疫员) 、组 (科技示范户) ”、“农业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 (协会) +农户”、“农业部门+龙头企业+农户”、“农业部门+示范基地+农户”等多层次、多链条高效服务。

3.4 保障经费, 稳定队伍

在调研中发现, 虽然乡镇农技人员生活枯燥、条件艰苦、地位不高, 但只要保障合法生活待遇和适当工作条件, 他们还是愿意把服务农业、报效农民、振兴农村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因此, 要切实保障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人员的工资、津补贴、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要从国家、省、市专项奖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 用于办公场所、办公设施、仪器设备等方面建设。在村级财政转移支付中安排资金解决村科技主任 (农技员、防疫员) 的报酬, 每年从房屋出租和有关项目资金中挤出资金对科技示范户予以适当资金扶持。

3.5 创新机制, 科学管理

(1) 创新考评机制, 严格奖惩措施。

为了公正评价工作业绩, 鼓励和鞭策农技人员奋发向上, 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 并为其晋升、聘任、奖惩、岗位变动提供依据, 采取县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村委会) 、服务对象 (包括示范户、进村服务站、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三方共同考核的新机制, 其中县农业主管部门考核占40分、乡镇政府考核占20分、服务对象考核占40分。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 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机制。

(2) 改革推广方式, 推进服务信息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科技传播手段和传统方法结合起来, 建立“一网一线一台一刊一栏四定”的多维信息传播与采集渠道, 即一网:综合站微机与因特网联网;一线:农技专家热线;一台:农技短信平台;一刊:农技指导周刊;一栏:农技宣传栏;四定:定岗、定员、定责、定酬。

(3) 建立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干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示范基地是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开展新技术不可或缺的展示窗口, 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是农技推广人员砺练自身、提高自我的技术实践基地, 是当地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田间学校”。因此, 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协调, 创造条件为每站提供固定的试验和示范基地, 使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示范基地同步建设、配套发展。

(4) 健全农资连锁店, 配合开展“技物结合”惠农服务。

农业部门开展“技物结合服务”不仅是满足农民购买质优价廉农资、弥补业务经费不足的需要, 也是加速农业物化技术转化的需要, 更是农业科技人员技能学习、锻炼提高的需要, 故不仅不能削弱, 还应加强。新品种、新农药等在科技示范基地试验示范成功后, 由连锁店以优惠价格配送给村级服务站、示范户和当地农民, 使农民得到最大的方便和实惠, 乡镇站收取一定的房屋租赁费。所经营的产品必须接受乡镇站的监督, 首推乡镇站指定推广的优良品种和农资产品, 不得经营假冒伪劣产品, 公平交易, 让利于民。

3.6 公开选聘, 优化素质

8.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 篇八

关键词:农业推广;新农村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的能力,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更有效提高了科技转化率。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的转化方面相差甚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就是把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好,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而生产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认为必须优化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推广力度、创新农技推广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 我国农技推广的现状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已经向“效益农业, 绿色农业、信息农业、数字农业”的方向转变。但是,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已无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此,应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技推广力度。

2 优化农技管理机构

传统的农技推广机构比较分散、推广力度薄弱,无法形成合力,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多地方还存在部门职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更没有开通一站式问询服务平台。在很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受双重管理体制的制约,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农业技术无法有效传递到农民手中。

3 加强农技推广力量

农技推广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农业技术和前沿成果与技术的使用者联系在一起,把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我国的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相对偏低,还存在年龄断层、服务能力弱和经费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受经费短缺的影响,工作人员接受系统业务培训的机会较少,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科技知识更新缓慢。同时,有的农技推广人员思想守旧,没有积极主动服务农民的意识。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指导不到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 农民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

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之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一大批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劳动力转投其他产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认识不够,对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弱,无法将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到现实的生产当中。

5 农技推广机制亟待创新

农技推广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发挥出每个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加快农技推广管理机制的改革工作。要从选人、用人、管人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开辟一条畅通的农技推广道路,架设起新农村建设与快速发展的农业科技有效融合的桥梁,加速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互通。

6 改革农技推广体系,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技推广是联系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增加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因此,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应该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技体制机制改革,绝不能简单地把农技推广机构直接推向市场。

7 加大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我国通过各种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研究的经费投入,使农业技术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因此,一是要解决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夯实农业科技传播和普及的人才基础,建设好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二是要保证基层农业推广队伍的稳定。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多多关心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当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8 结语

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就是要为农民送去更多更适用的科学技术和新品种,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因此,必须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加快改革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使新技术和新品种在农民手中形成实际生产力,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试论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 篇九

试论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

作者:郑国贵 严 敏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1期

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基层乡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乡镇农技人员数量减少,力量弱编内人员改行现象十分突出;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业务素质较低;农技服务手段滞后;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技人员工作待遇相对比较低,工作热情受挫。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农业新科技的迅速推广与展开,迟滞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很有必要多如何完善农技推广工作进行一些探讨。我认为,要完善基层乡政农技推广体系,我们应该做如下的相关工作。

那么如何加强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使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已成为当前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实现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乡镇农技人员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主体力量。

一、加快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

各乡镇要成立专业技术推广站,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乡、村、组、户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深入开展以“有农技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实体,有服务设备,有试验基地”为内容的“五有”乡镇农技站建设,达到增强农技推广的实力和活力。特别要组建一支精干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改变目前基层乡镇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保证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本职工作。支持乡镇农技人员而向“二农”搞好服务,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快知识更新,补缺补差,及时充电。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综合业务素质较高的农技队伍。乡镇农技推广站要以服务为下结合服务开展农资经营,改变当前农资市场经营混乱的局面。切实改变在农技推广工作上“看得见,又管不着”的现象。

二、建立技术、信息一体化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

充分利用电视、电话、电脑等现代化设备,设立全天候智能电话农收技术咨询热线和农技专家咨询服务热线,开通农收信息网站,将农收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里,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为农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技术和信息服务。这种信息共享的农收服务快速反应机制,使农民在生产中有何疑难,需要什么服务,通过咨询热线、信息网络便可及时反馈,基层农收部门就能把平时下乡所讲所送的农收技术内容与农民的所需所盼准确对接,减少技术推广的盲目性,使技术服务更加有的放矢。

三、建立物质、销售连锁经营的服务机制

挑选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与信誉好、实力雄厚的农资公司建立松散型的连锁经营站,统一形象、统一货源、统一管理,推广技术、信息、物质“三位一体”模式,把最好的品种、技术以及安全可靠的优质农资直接供应农民,使农民用前放心,用后高产。同时连锁经营站的服务范围由单纯的农资经营向产前的信息、产中的技术、产后的销售等服务各层面拓展,使其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既壮大了自身实力,又使当地农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技术、信息、物资、销售等一体化服务。

四、拓宽服务领域,转换农技推广方式

乡镇农技站要逐步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民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服务方法要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内容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农技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经营活动。各级政府应当积极支持农技部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改革,转换农技推广机制、服务机制和经营机制。鼓励农技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利用当地资源,领办、创办新型农场,开展统一服务等方式,直接而向农民做好各项农技推广与服务工作。

五、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网点

随着现代农收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收的贡献比重不断提高,高新产品技术能否在实际生产上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农收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网点机制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县科学设立、合理布局示范推广点,将新品种及其先进的种植技术在示范点推广应用,通过效益对比使农民迅速接受,并现学现用,达到“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推广目的。实践证明,高新技术网点示范推广是当前农技推广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且推广成本较低。

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具体要求,逐年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加大农业科技示范片的建设力度,通过示范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种养,提高种养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实现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没有农业快速发展。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基层农收部门不仅能改变过去农技推广有心无力、有能无力的困境,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还能迅速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有效扩大农资和农产品销售的服务层面,壮大农收部门和农资连锁经营站点的实力,使新势下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县、乡两级农收部门、村级服务站和广大农民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0.农技站工作职责 篇十

大束镇农技站工作程序

一、新技术推广程序:

对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需先进行试验、示范,然后再推广。对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业推广项目和新技术可直接推广在生产中应用。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程序: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及时向各村委会和广大农户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全镇开展病虫害防治。

三、信息发布程序:

开展调查研究,统计农业生产情况,报镇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批准后对外发布,农户来本站查询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行情,需由本站专业人员操作,农户需要对外发布农业生产供求信息的经本站工作人员核实后发布。

四、小麦直补面积和良种补贴面积的落实程序:

1、群众自报种植面积。

2、根据自报种植面积有村委会进行核实。

3、公示:村公示期不少于5天。无异议,上报镇政府。

4、根据上报数据镇农技站进行汇总。

5、农技站汇总后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无异议,上报市人民政府。

五、服务程序:

1、对前来咨询农民,实行首问负责责任制,认真做好解答工作。

2、对前来查阅资料,一般在当日解决,特殊情况,三天内答复。

11.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 篇十一

一是栏目全面,内容丰富。既有技术指导,又有政策服务,还有市场快讯;既有种植技术,又有养殖天地,还有农业机械方面的知识。

二是技术实用,指导性强。前一段时间乡下的姐姐打来电话,说电视广告里介绍的秸秆气化炉如何省钱、高效,问我能否购买。当时我手头没有较全面的资料,看看很多刊物广告上都只说好的一面,一时没敢帮她拿主意。此后没几天,2009年第三期《科学种养》杂志来了,恰好上面登有《推广秸秆气化炉应谨慎》一文,我仔细阅读后,向姐姐介绍了秸秆气化炉的主要优缺点,建议她等这项技术有大的突破后再购买。这件小事说明编辑部的老师很负责任,向读者介绍技术很全面。

三是工作认真,要求严格。通过阅读近几期《科学种养》登载的《提示来稿常见技术性错误》的文章,可以略窥编辑部老师在审阅稿件时的认真态度。我试着向杂志投稿,编辑部老师回信要求是原创稿,说明他们对稿件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四是讲求时效,服务读者。《科学种养》标明每月1日出版,其实我在每月1~2日甚至更早的时间就能收到杂志,与其他一些杂志拖延出版时间相比,时效性非常强。我给编辑部发去电子邮件,希望补齐漏订的第一期杂志,结果没过几天就收到了编辑部老师寄来的杂志,这也证明了《科学种养》服务读者的精神。

总体来看,《科学种养》技术实用、信息全面、服务周到,是一本面向“三农”的好杂志。只是希望以后少登大块头文章,多登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版面设计得活泼一些,以增强可读性。

12.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 篇十二

1 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体系建设五到位, 条件建设明显改善

2005年新干县探索乡镇农业四站综合建站管理模式, 启动综合建站, 2009年初在全省率先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构建以农技指导员队伍为依托、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阵地的农技示范推广服务平台。一是乡镇农业站全部整合到位。打破行政管理体制的界限, 将原来的13个乡镇分散设置的农技、畜牧兽医、经管、农机等专业站整合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实现四站合一, 一套人马, 一处办公。选备站长一名, 副站长一名, 推行站长负责制, 站内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协调、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管理制度等, 做到了人员合理流动、力量合理配置、技术有效整合。二是岗位责任落实到位。全县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定编115名, 目前实有在编人员108人, 每个站确保农技人员8个以上。依据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职能, 分别设立了粮油、畜牧、经作果业、农机、能源、水产、经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信息等专业岗位。坚持因人定岗的原则, 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人”, 岗位责任落实到人。三是财政保障到位。乡镇农技人员工资、津贴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 县财政每年安排每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推广工作经费2万余元。四是站房建设到位。全县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13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办公楼, 并按要求悬挂了农业部统一设计的标志牌, 按功能设置了“一厅四室”, 即咨询服务大厅、办公室、培训室、化验室和贮藏室。五是内部管理到位。建立健全并有效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人员聘用制、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考评制、农技人员培训制、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安全卫生考勤等8项制度, 以文件形式下发, 并全部在乡镇综合站内上墙。近年来, 加大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条件建设, 乡镇农业站的办公和住宿条件建设明显有了改善, 而且配备了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 服务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 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 服务有手段, 经费有保障。

1.2 农技队伍稳定健全, 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乡镇综合建站后, 全县重点是壮队伍, 提素质。全县13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现有专技人员95人, 专业农技人员占在职人数86.3%, 专技人员中获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1人、其余为初级职称。为解决基层一线农技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招聘“三支一扶”大学生和录用农业院校定向培养毕业生15人, 在全部充实到乡镇综合站。其次, 狠抓了技术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 对乡镇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教育, 每年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全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培训以及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农技人员轮训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每个农技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目前乡镇农技人员中有专科以上学历65人, 占总人数的59.6%, 学历提升较2009年前增加了18.7%, 从整体上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1.3 农技推广理念转变, 服务质量和效果明显提升

当前, 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 全县以转变农技推广理念和方法为核心, 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和效果为目标,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改变过去依赖行政推广的方法。一是开展“综合服务站+基地 (专业合作社、专业户) +农户”的服务模式。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立足本乡镇主导产业特色, 均分别建立了集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展示、新模式推广为一体种养示范基地和沼气生态示范村等4个以上;每个农技员包1~2个村, 并联系10户科技示范户, 每户科技示范户带动辐射20户普通农户, 农技人员与示范户的对接情况能及时在本乡镇村范围内公布告知, 接受群众监督, 农技人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达100天以上。以种养基地、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户为示范服务平台, 加强农机与农艺、农艺与气象的结合, 注重技术综合配套, 增强农民对新技术的直观认识, 辐射带动农民发展生产, 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逐步开始从单项技术服务向集成技术服务转变、从产前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转变。二是以农广校、职业学校、农民田间学校为阵地, 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清洁养殖等项目, 大力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和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 培训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合作社成员等涉农人员, 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2014年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共举办各类培训380期, 共培训农民2.65万人 (次) 。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姻。采取“合作推广项目、联合建立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实施对口帮扶”等做法, 与省农科院、江西农大合作实施的科研项目6个, 建立长期合作试验示范基地6个。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实施科研推广项目, 结成科技推广联盟, 使最前沿的农业科学新技术、新品种落户新干县, 大幅度提高了新干县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1.4 服务渠道拓展, 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明显快捷

一是利用信息化平台服务。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全县高度重视队伍建设, 积极争取县政府的财力支持, 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 定编4人, 以县乡农业推广机构为主,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辅, 组建了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信息化工作队伍, 依托新干农业信息网、“12316”热线和惠农短信平台、网络书屋、新干农业工作简报、县有线电视“为农服务专栏”等平台, 通过农业技术专题视频讲座、现场咨询、网上发布供求信息、“12316”短信服务、技术人员实地指导等方式, 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及时传播党的惠农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 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简明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使农民群众真正从信息服务中获得了利益, 信息服务平台已成为农民的贴身好帮手。每年免费为农民发送手机短信10万条以上, 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 200条以上。二是加强农业与气象合作。为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农业局与气象局建立联合为农服务新机制。依托13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新建、改造升级区域自动气象站, 将两部门的技术创新、农技推广能力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联合建立以县为主体、乡镇为重点、延伸到村、服务到田的气象为农服务网络体系。免费提供粮油栽培、畜禽防疫、灾害性气候预警等农事气象短信服务, 服务信息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实现零距离服务,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资源效益, 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技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推广队伍青黄不接

一是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服务能力较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现有49人为上世纪90年代招聘转编的农民技术员, 年龄均在46岁以上, 占目前实有在编人员的44.5%, 农技人员断层现象突出, 已步入青黄不接状态。同时, 基础性文化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普遍老化, 更新速度缓慢, 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 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全县乡镇农业综合站专技人员中, 主要以农学专业为主, 占总数的56%, 畜牧专业占18%, 农村经济管理占14%, 其余为农业机械、水产等专业学科, 农技人员只好跨专业从事技术推广工作。

2.2 乡镇综合站人员配置不足, 农技推广力量薄弱

由于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双重管理的模式, 基层农技人员主要以属地乡镇管理为主, 农技人员的配置偏少。在2003年的全县乡镇站所机构改革中, 反而分流了一部分农技人员到乡镇其他事业单位, 目前平均每站8.8个编制, 实有人员8.3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综合建站后, 服务领域更加广泛。不仅需要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机械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经营管理、水产技术推广、农村沼气等农业公共服务, 而且不可避免地被乡政府抽调从事一些中心工作, 如从事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任务繁重, 技术推广力量尤显薄弱。

2.3 农技推广新手段应用少, 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

近几年, 虽然推行了农民田间学校、12316服务、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新的农技推广手段, 但还是处在摸索阶段, 加上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缺乏, 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 没有发挥更高、更好的应用效果。

3 乡镇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3.1 强化农技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首先知识更新是关键。采取派出去请进来, 离岗培训或现场实践培训、网络教学、自学等多种方式, 每年对乡镇农技人员分批分专业进行5~10天轮训, 学习农技新知识、实用新技术, 特别是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实现一专多能,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农技人员现场操作技能。二是逐年解决人员短缺问题。2014~2018年全县乡镇农业综合站有21名农技人员陆续到龄退休, 势必导致缺编缺人, 应通过公开招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畜牧兽医、农业机械、水产、农产品加工或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 弥补基层高学历专业人才的不足, 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 为基层农技推广注入新生力量。三是加强队伍管理, 狠抓作风建设。乡镇农技人员既是技术指导员, 又是农业法律和惠农政策宣传员。首先要大力提升乡镇农业综合站站长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建议省级农业部门统一对乡镇农业综合站站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展开轮训, 达到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农技推广队伍带头人, 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不断发展进步。乡镇农技人员重点要解决一个“实”字, 始终保持嘴勤、腿勤、手勤“三勤”优良推广传统, 与农民面对面的零距离服务, 达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 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目标。

3.2 强化内部管理, 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着眼于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高度重视乡镇农技人员的切身利益。在政治上提拔使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 积极探索农技人员县内异地交流、选拔和更新机制, 确保农技推广队伍的活力。继续实行岗位设置管理, 建议省农业厅协调省人保厅扩大专技人员高中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 从根本上解决农技人员的评聘矛盾, 为农技推广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及生活条件, 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民。二是着眼于建立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推行奖惩机制创新。继续完善考核办法, 建立健全服务对象、当地乡镇政府和主管部门三方参与的考评机制, 重点对农技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核, 把农技人员的工作量、推广三新 (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 业绩、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满意程度作为重要考核依据, 将考评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奖优淘劣等挂钩。建议省市县农业部门会同人保等部门每2~3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乡镇优秀农业技术人员、“十佳农技服务明星”, 激发农技人员干事创业活力。三是着眼于规范内部管理, 推行制度管理创新。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管理, 造就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 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做, 让能干事的人多干事, 让不干事的人想干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坚持用制度管人, 让制度监督人, 让制度引导人。实行日常监管, 规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管理, 有利于调动乡镇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3 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提高农技人员实践和创新能力

根据当地主导产业选择基础好、规模优势强、科技水平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示范基地。这些基地既是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又是农技人员指导大面积生产的指挥田, 农民参观学习的样板田, 培训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的教学田。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 鼓励农技人员创办、领办、引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有利于提升农技人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不断健全农技推广的组织体系。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 充分发挥种养能人和科技示范户等乡土人才对农业科技的“传、帮、带”作用, 构建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长效机制, 把农技推广不断向村级和社会化组织延伸。

3.4 强化农业科技投入, 提升农技推广保障能力

13.农技站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虎关乡总耕地面积220xx亩,今年完成粮抪面积21143亩;其中:冬小麦3500亩,玉米12102亩,蚕豆100亩,洋芋4948亩,杂豆493亩;经济作物772亩;其中:冬油菜427亩,胡麻235亩,药材110亩;蔬菜50亩,青饲料35亩。小麦占粮抪面积16.6%,玉米占57.2%,洋芋占23.4%,豆类占2.8%,在提高种植效益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小麦面积,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大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今年虎关乡推广的冬小麦品种有92362;玉米新品种有:豫玉22号,富农1号,中玉9号,正德304号,酒单4号﹑125,沈单16号 ;洋芋新品种有陇薯6、7号,定边等,提倡良种良法配套种植,使良种发挥更大的增产增收的潜能。

三、大力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实行顶凌覆膜:今年县上安排早,物资储备,调运,供应及时,保障了顶凌覆膜春耕生产的需要,在虎关乡高集村县上最早实施顶凌覆膜现场会,参加现场会的有省、州、县、乡村各级领导及群众有300多人,全乡玉米全膜总完成12102亩,其中顶凌覆膜的有7000亩,我们和村干部一起组织群众全力开展顶凌覆膜,抓紧落实春耕生产,为今年农业生产取得好收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集中力量抢时抢墒超额完成覆膜任务,最大限度的保蓄土壤墒情,及自然降水,使地面蒸发降到最低,被作物有效利用,实现集雨,保墒,增产。

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 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N、P、K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体系。它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环节11项工作;其核心技术可概括为“12345”要诀。通俗地说,测土配方施肥包含着测土、配方和施肥三个方面的内容,测土是配方的依据,施肥是配方的实施。为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种植密度、耕作制度等气候变化等因素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建立“百千万”工程,虎关乡在高集、吴坪投放400袋玉米专用肥,建立百亩玉米示范村,在二十铺投放冬小麦专用肥8袋,示范冬小麦8亩。沿川公路发放施肥建议卡20xx多份,挂建议施肥牌子5幅(张),挂图200份,完成各作物配方施肥总面积20xx0亩以上。真正实现不配方不施肥,实现节本增效的施肥技术。

五、狠抓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工作:在搞好冬小麦定点专人观测条锈病的同时,给群众宣传其它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技术,最佳防治适期,使各作物病、虫、草、鼠害控制到最低危害程度。今年因冬小麦拌种、预防及时,没有发生条锈病。播种时发放15%“三唑哃”粉剂10件(200g×65包),拌种面积3500亩,冬小麦拨节一孕穗期发放20%“三唑哃”乳剂12件(250ml×20瓶),群防面积4200亩次;玉米病虫害防治120xx亩次;小麦、玉米的化学除草14500亩次,农田灭鼠5000亩次;使作物病、虫、草、鼠害得到有效控制,为农业增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六、狠抓新技术的宣传、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七月中旬,虎关乡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抪一顶凌覆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宣传、培训及现场指导总计15期,参加或受训人员达1250人次,在全乡各村田间地头讲解,指导75场次,受听人达12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份。使科学技术传到千家万户,变为生产力,提高技术入户率。

七、狠抓田间试验、示范、新品种推广工作:

在搞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狠抓田间试验、示范、新品种推广工作。今年虎关乡抓试验4项,示范2项,总计六项:

1.冬小麦“3414”试验一项,占地1亩;

2.冬小麦校正试验一项,占地1亩(由于越冬性差,返青后死亡,于4月28破种);

3.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一项,4个参试品种(正德304、中玉9号、豫玉22号、富农1号),占地1.5亩;

4.洋芋新品种对比试验一项,4个参试品种(定边、陇薯6号、陇薯7号、青138)占地2.5亩;

5、在吴坪、二十铺两村玉米套黄豆示范120亩;

6.在二十铺示范冬小麦专用肥8亩,在高集、吴坪示范玉米专用肥200多亩,肥料按补贴价供给。

目前除冬小麦“3414”及校正试验破种以外,其它试验,示范长势良好,正在记载观察中。

上一篇:工商局市场监管工作汇报下一篇:对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