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4-09-06

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16篇)

1.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一

急诊护理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某院急诊科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健康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能确保抢救活动的顺利开展,促使患者主动规避诱因,早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健康教育;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健康认知水平

急诊护理学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抢救水平的高低[1]。各大医院在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诊科应急能力等方面不断努力,力求提高急诊抢救效果[2]。但是对于急诊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仍然处于萌芽状态,是急诊护理的薄弱环节。我院在急诊护理中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使其更好配合抢救,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研究中选出的86例患者为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病变的患者,排除精神异常、神智不清晰的患者。将86例患者以随机方法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中患者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在23~54岁,平均(45.0±5.4)岁;本科及以上20例,大专15例,高中及以下8例。对照组中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在21~55岁,平均(45.3±5.5)岁;本科及以上23例,大专14例,高中及以下6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对比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诊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开通静脉通道、药敏皮肤过敏试验、配合医生的各项护理操作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个体化健康教育,主要为:

(1)入院初期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初入院时,病情危重,且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此时尽量让家属陪同患者,耐心给患者介绍急诊科的环境等,介绍病情的基本情况等[3]。在入院24h左右,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后,此时患者的情绪较为平和,责任护士全面系统性的给患者介绍病情的发病机制、诱因、进展等内容,并给患者介绍预防康复治疗,如如何通过饮食、生活干预等来控制病情进展;介绍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争取取得患者的配合,确保治疗的顺利开展。

(2)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在接受各种检查、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给患者说明各项检查和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安全性等,给患者讲解治疗方案、并发症预防措施、自我护理内容、用药方案等,让患者对病情的变化、进展有一定认识,使其认识到如何识别病情的危险信号,并掌握一定的自救能力。

(3)针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多数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低,其担忧、紧张等情绪可能会影响到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4],因而护理人员通过评估家属的认知水平,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让家属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认识到积极配合抢救的重要性,获得家属的配合;鼓励家属及时将疑虑问出来,护理人员耐心的解释、回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成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层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于患者转入到普通病房前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健康认知水平(对患者的疾病发病机制、诱因、生活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认知水平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认知水平越高)。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计数数据/计量数据进行2/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67%,对照组为83.72%.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认知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健康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讨论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以及有评估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个体的健康[5]。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使其主动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行为[6~7]。由于急诊科的患者多、流动性大、危重患者多,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而健康教育工作则较为薄弱,还需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具有急诊科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在本研究中,我院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在抢救的不同时机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循序渐进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健康教育活动。以结合患者个体化特点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来帮助患者掌握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等对疾病的影响,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8]。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家属学会配合医务人员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抢救效果,而且在家属的健康教育活动中使其掌握一定的护理患者能力,能更好的照护患者,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其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在给患者进行健康认知水平的评估、教育、再评估、再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得到锻炼,业务素养提高[9~10],而且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加了护患交流,有助于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且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指出急诊护理工作中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后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抢救。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医院急诊科需结合本科室收治患者的特点,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方针、措施体系等,加强对责任护士的培训,使其学会跟不同类型的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减轻不良情绪,更好配合抢救,从而提高医院的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光文.自拟清热通窍散治疗小儿肺经风热型过敏性鼻炎.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95~2096.

2吴淑清.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9):284~284.

3吉云兰,崔秋霞,殷晓红,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403~4405.

4沈丹芳.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及健康教育在急诊留观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7):843~846.

5时英,肖燕,汪丹华,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06~108.

6曹辉,李英权.个性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54~255.

7陈昌群.健康教育路径在急诊清创缝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96;封3.

8张国虹,刘莉萍,常鸿晶,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113~114;117.

9王子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健康教育.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39~140.

10潘传玲.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291~292.

★ 护理案例分析论文

★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 急诊医学教学中团队模拟教学的应用论文

★ 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 护理论文

★ 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模式论文

★ 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变革论文

★ 德育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径分析论文

★ 团队建设论文

★ 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2.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6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诊断证实。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2.1±11.3)岁,病程0.5~11.0年,平均病程(4.1±2.3)年。观察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3.4±11.5)岁,病程0.5~12.0年,平均病程(4.3±2.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主要临床症状的观察、病情监测;病房环境清洁,严格遵医嘱服药、营养支持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入院时,要求对患者教育背景、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态等进行认真查询,结合其患病情况、身体条件等评估健康教育需求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1.2.2慢性胃炎相关知识宣传与教育结合传统宣传手册、走廊画报、讲座与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以更为生动、自由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知识宣传。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向其详细介绍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诱发原因、主要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家属对慢性胃炎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充分了解疾病的周期性、节律性特点,并了解常用药物的用药方式、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其对慢性胃炎的重视程度,改善用药依从性,有异常表现能及时就诊,延缓、控制病情的发展。

1.2.3心理健康教育慢性胃炎的病程长、易反复,给患者带来长时间的折磨,往往使其心理上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甚至绝望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排斥治疗护理等现象。要通过积极深入的交流,了解患者的诉求、心理状态,并结合其性格特征给予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护理。

1.2.4饮食与营养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生活、工作情况对其饮食情况进行调节,重视饮食卫生,尽量选择高蛋白、低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生冷、刺激、辛辣、油腻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原则,既要保证食物中的营养需求,也要注意一些饮食中的禁忌。

1.2.5生活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在餐前进行适量的有氧活动。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劳过累,使身体维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1.3疗效评价标准[2]以患者能积极面对疾病,用药依从性好,健康意识强,饮食、生活习惯得当为良好;以患者有一定的健康意识,需要严格监督方可保持用药依从性,仍有一些饮食、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为中等;以患者不能严格遵医嘱用药,健康意识、身体状态较差,有较多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为差。护理有效率=(良好+中等)/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胃炎具有病程周期长、进展慢、根治困难、复发率高的特点[3],且胃炎反复发作,会导致黏膜再生能力降低,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及生存质量。健康教育是疾病保养与调理的基础。

本文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实施针对性、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用药、饮食、生活调理等多种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能从心理上疏解不良情绪,提高配合程度和用药依从性。

总之,在慢性胃炎护理过程中给予积极、针对性、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可以全面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护理过程中,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可积极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胃炎,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福荣.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159-160.

[2]邬国英,夏云,郑琴芬,等.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5-96.

3.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三

【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在SDS、SAS、ADL评分、慢性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技能掌握评分、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性病;连续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8-0075-02

[JP3]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且老年群体受空巢、离退休等因素影响,病情逐渐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连续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模式,在慢性疾病患者中广泛应用。笔者选取45例患者,观察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J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9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678±509)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例,高中(中专)23例,初中31例,小学及以下27例;病史1~17年,平均病史(721±233)年;疾病类型:高血压38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糖尿病17例,心血管疾病16例,慢性胃肠疾病9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岁;符合WHO慢性疾病诊断标准;智力、听力、语言沟通、认知功能正常,无重症器官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认知障碍;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通过口头讲解,对患者服药、饮食、运动等进行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根据社区慢性疾病实际情况,组建由老年慢性病全科医生与全科护士、心理指导专家、营养师、康复师等组成的持续医护干预团队,从各个角度进行全面专业评估,结合个体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时,详细、完整、清晰地记录医疗信息,每周六下午就相同病种、疾病类型,积极开展针对性服药、饮食、运动锻炼、康复指导,周天组织病友积极参加健康俱乐部,通过病友之间的交流、经验分享、角色扮演等活动,愉悦患者身心,改善其不良情绪,帮助其积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2];③针对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住院前科学评估患者病情及居家环境,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自我护理技巧,制定个体化出院后护理方案,说明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重要性、随诊时间、康复锻炼方法等,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掌握自我护理技能,增强自我护理能力;④出院时给予持续护理,利用电话、短信、网络、家访等形式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出院后3d进行电话回访,每周1次,每月回访2~3次,了解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如服药、血糖血压监测、依从性等,耐心解答患者或家属疑问。每月对社区患者进行1次家访,了解疾病控制出现的问题,针对性进行处理,并为患者、家属提供咨询服务,通知每周慢性疾病治疗、护理培训时间和内容,鼓励家属陪同患者参加,使其感受到家庭温暖,缓解孤独、抑郁情绪。组建社区慢性疾病患者之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病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分享经验,相互支持和鼓励,从而更好地控制慢性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13评价指标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3],分值越高,表明不良情绪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高。②采用我中心自制慢性疾病知识知晓问卷,内容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胃肠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危害、药物名称、用药方法、生活饮食注意事项等,采用护理操作技能掌握问卷表,内容包括血糖、血压自行测定方法,病情自我监测和观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疾病知识、操作技能掌握率越高[4]。③采用中心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服务技能、环境、健康宣教、情感服务等,评分范围为0~100,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x[TX-*3]±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DS、SAS、ADL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慢性疾病知识及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慢性疾病知识、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环境日益恶化,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致残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人们生命健康、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成为了社会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群体长期处于空虚、孤独、焦躁状态下,生活情趣减少,心理和精神受到冲击,加上老年群体体质差,营养吸收能力较低,大大增加了慢性疾病发生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5]。社区慢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对患者、家庭、社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做好老年慢性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疾病康复,减轻疾病带来的危害,增加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连续护理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模式[6],指患者从一个就医环境转移至另一个环境,或医院转为家庭护理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连续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从医院—社区—家庭中的优质、全面、个体化护理,不仅可实现医院与家庭无缝对接,还能维持患者良好的身心舒适度,增强家庭归属感,同时病友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家属安慰和关爱,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帮助其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提高遵医行为,更好地控制慢性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提高,说明连续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疾病中,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利于疾病康复。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护理技能掌握优于对照组,表明此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使其掌握更多的护理技能,减缓疾病进展,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9556%,较对照组的7556%显著提高,这说明连续护理模式得到了患者及家属好评,更加符合患者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淑玲,臧小英,赵岳,等.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16-918.

[2]杨甜甜,周艳,赵梦媛,等.社区老年慢性病连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14,27(1):18-20.

[3]刘葵娣.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中的作用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23):3563-3564.

[4]彭文婷.老年慢性病护理中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实践[J].医药前沿,2015,(14):289-290.

[5]肖潇,杨优艳.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452-453.

[6]苗锦华. 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16,12(3):191-192.

4.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四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 分析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于腮腺肿物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88例腮腺肿物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 每组4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 联合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常规组住院时间为(12.01±4.02)d, 联合组为(7.96±0.14)d, 联合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腮腺肿物患者的护理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腮腺肿物;优质护理;应用效果;常规护理

腮腺肿物为常见口腔颌面肿瘤, 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 一般可经B超检查或CT检查确诊。多数腮腺肿物位于浅叶部位, 在肿物处于良性状态时, 可以实施手术治疗, 以便将浅层腺叶切除, 避免肿物发生恶变[1]。由于腮腺在人体的颜面部位, 且腮腺周围血运丰富, 分布有复杂的神经系统, 这就加大了手术治疗及护理的难度[2]。本文分析了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于腮腺肿物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口腔科6月~6月收治的.88例腮腺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45例, 女43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1.3±5.7)岁。88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其中左侧腮腺肿物44例, 右侧腮腺肿物44例;肿物直径2~6 cm,平均肿物直径(4.3±0.6)cm;无痛性肿物50例, 自发疼痛肿物17例, 按压疼痛肿物20例, 1例面瘫。8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 每组44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做好健康宣教和术前准备, 术后观察切口情况及预防切口感染等。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方法如下:① 术前将手术目的、手术过程与麻醉方式告知患者, 如患者担心术后面瘫、面部畸形或留有瘢痕等, 则可让手术治疗成功的患者与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交流, 以消除患者的内心顾虑, 让患者能够与医务人员实现有效合作。手术前晚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若为局部麻醉手术, 则提前提醒患者术中注意配合临床医生放置好引流管, 以确保涎液等物质能够顺利排出, 在配合引流的过程中可进行局部加压, 以有效排出存积涎液, 以免导致口腔中涎液滞留[3]。②在麻醉苏醒后, 可让患者保持半卧位, 以通过减轻头部的充血症状缓解手术切口的疼痛感。对于切口疼痛感明显的患者, 需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同时将疼痛原因告知患者, 指导患者通过冥想与聊天等缓解疼痛感。③术后巡视病房, 协助患者进食、服药等, 告知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餐后需要采用漱口液清洁口腔, 以预防口腔中出现并发症。对于局部麻醉患者, 术后4 h可摄入流食, 对于全身麻醉患者, 则6 h后才能进食, 宜选择易消化及清淡食物, 禁止摄入酸性、刺激性及辛辣食物, 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尽量食用易消化及稀软的食物, 以减轻口腔的消化负担。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让患者餐前0.5 h左右口服阿托品, 以阻止残留腺体继续分泌涎液。此外, 术后需注意防范患者出现涎瘘、术区麻木及Frey等并发症[4]。在患者即将出院时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 包括口腔护理方法与定期复查等。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情况, 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其中满意: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较好, 没有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一般: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为基本满意, 针对部分护理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不满意: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较差, 针对护理工作提出多种改进建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常规组住院时间为(12.01±4.02)d, 联合组为(7.96±0.14)d, 联合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4, P=0.042<0.05)。联合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小结

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常规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近年来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类护理模式强调在临床中提供护理服务时要注重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 并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处于安全状态[5]。优质护理的核心在于保持患者躯体处于舒适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协助患者保持心理机能上的平衡, 以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能够获得社会与患者家属的支持、理解, 从而起到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满意率的作用[6]。本研究在对88例腮腺肿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均应用了常规护理方法, 同时对联合组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 结果证实联合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且联合组腮腺肿物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达到了90.91%,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73%(P<0.05)。

综上所述, 在治疗腮腺肿物患者时应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护理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瑞香, 谭少屏, 梁亚连. 吸入糖皮质激素引致口腔念珠菌病的护理.全科护理, (3):198-199.

[2] March Rosselló GA, Eiros Bouza JM. Quorum sensing in bacteria and yeast. Med Clin: Barc, 2013, 141(8):353-357.

[3] 黄崑, 翟齐西, 刘艳君, 等.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内实性良性包块诊断中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30(12):1064-1066.

[4] Li Y, Li LJ, Wang LJ, et al. Selective intra-arterial infusion of rAd-p53 with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oral canc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BMC Med, 2014(12):16.

5.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五

【摘要】目的儿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在教学中运用标准化患者的教学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9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教学方式,比较2个实验小组的实习总成绩和实习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结果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数据比较可得,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实习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实习总成绩,且更易被实习人员所接受,值得在临床护理学带教中借鉴。

【关键词】标准化患者;儿科;临床护理;实习生教学

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各科室中,儿科具有特殊性,收治的患儿年龄小,易哭闹,不配合,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因为患者的对象特殊性,患者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高从而让临床带教工作的不容易开展。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儿科护理实习人员很难展开实践环节;标准化患者属于一种全新的概念,主要是通过让一些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来复制真实的临床情况,以此来弥补护理教学中的缺陷[2],本文主要为了分析标准化患者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特选择了部分的儿科护理实习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9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45名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1.33±1.11)岁。其中,按照不同的学历类型又分为:有专科学历25名,有本科学历20名;对照组45名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0.11±2.11)岁,其中,按照不同的学历类型又分为:有专科学历26名,有本科学历19名;对比2个实验小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教学方式。对照组:依据具体的实习生入科后的实习带教计划进行理论和操作的教学,使用传统的讲课方式予以儿科护理知识传授,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临床实习带教等[3]。研究组:(1)为护理实习人员准确好相关的学习资料,向学生普及教学大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张实习人员先自行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儿科的相关护理基础技能,对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技术予以一定的了解,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并从中寻找出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2)让患者的家长提供具体的病例资料,以此充当教师角色,并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主张讨论课程,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有:对儿科护理学的理论理解,对护理操作的基本思路和如何解决实际的护理问题等;在课程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予以重视和讨论,对实习人员存在的错误护理概念予以纠正,之后,让实习人员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并由专业的.带教老师予以点评[4]。

1.3观察指标

比较2个实验小组的实习总成绩和实习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实习总成绩主要采用计分制,分值在0~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该种教学方式更优;实习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向学生发放统一的问卷调查,由实习人员自行评价,旁人不予以干预。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数据比较可得,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实习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的优势性有许多,如:可以让护患关系得以有效缓解,有效的解决了护理教学资料缺乏的现状等,不仅大大增加了实习护理人员接触真实患儿的机会,也更为及时的纠正了错误的护理理论概念和实践操作,有一定程度上的良好教学反馈作用;在儿科学的护理教学中,主要是让患儿的家长提供具体的病例资料,以此充当教师角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护理技巧的提高,也大大增进了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5-6]。根据本次的数据显示,研究组实习护理人员的实习总成绩(89.99±3.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由此说明了,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的价值更优优势性,能够满足实习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可以提高儿科的护理实习生教学质量,其实施可行性较为突出。综上所述,对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理人员的总成绩,且更易被实习护理人员所接受,值得在临床护理学带教中借鉴。

参考文献

[1]RamstedtC:ZurOperationderangeborenenPylorusstenoseMedklin1912:8:1702

[2]向泉.探讨护理教学中引入标准化患者(SP)对护生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66-68.

[3]吴安琪,李爱丽.标准化患者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92-594.

[4]武铁力.教师模拟标准化患者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1-11.

[5]高洁,郑显兰,崔璀.简易标准化患者在儿科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3):162-164.

6.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六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月一201月收治的102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下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为80.39%,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04%,对照组为76.4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予以肺炎患儿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改善患儿症状,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小儿肺炎;总有效率;总满意率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该病起病急,多见于三岁以下儿童,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功能均处于发育阶段,因而机体免疫能力较差,患儿病情进展较快且严重。给予患儿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同时,良好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患儿更好恢复,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点。因而我院选取102例肺炎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肺炎患儿进行本次试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家属签署同意书加入本次试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研究组患儿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22天—2.9岁,平均年龄(1.02土0.28)岁;对照组患儿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20天-2.8岁,平均年龄(1.04±0.26)岁。两组患儿病情及年龄、性别比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可分组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密切留意患儿病情,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手段处理,确保患儿安全。研究组患儿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保持患儿住院环境清洁、舒适,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流通,空气清新,做好室内消毒工作,摆放小孩子喜欢的挂画、鲜花等。②心理护理。患儿由于疾病原因多会哭闹不止,护理人员可用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玩具逗患儿玩耍,转移患儿注意力,播放儿童讲故事等,以确保患儿心理不会造成疾病阴影。③饮食护理。保证患儿营养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④呼吸道护理。清理患儿口腔及气道分泌物,避免阻塞气道。⑤健康宣教。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对其家属进行肺炎相关知识教育,让家属了解患儿发病原因及治疗方式、用药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有利于患儿及其家属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

1.3观察评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经护理后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临床效果评定标准可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一患儿咳嗽、发热、气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有效一患儿咳嗽、发热、气促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儿咳嗽、发热、气促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患儿护理过程中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经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 (4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9% (41/51),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X2=13.0092(p=0.00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患儿经护理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研究组家属总满意率为98.04% (50/51),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47% (39/51),两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对比X2=22.8021(p=0.0000),p<0.01,差异非常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肺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多发于春冬季节,该病起病急,病情危重,且并发症多,可累及多个器官,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针对性护理干预是针对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患儿的心理、饮食等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以确保患儿更快康复。本文研究发现,经护理研究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患儿家属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与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症状,帮助患儿恢复健康,且家属满意度高。

7.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七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效果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又称老慢支, 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 起病原因一般都是感染或者非感染, 该病时常伴随咳嗽和剧烈喘息, 并且与气候有关, 反复发作。该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经常出入医院, 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负担, 同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 预防以及治疗对患者和家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研究过程与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 男63例, 女57例, 年龄60~80岁, 病程6个月~20年。确诊120例患者皆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排除患有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部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者咽部疾病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并进行2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用药和护理方式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内容: (1) 采取一对一或者是团队讲座的方法,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影响因素以及避免病情加重的方法等, 降低患者反复发病的概率。 (2) 对患者饮食进行严格指导和要求, 要求患者每天的饮水量达到>1 500 m L, 并且食物应多含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元维生素。另外, 要求患者戒烟戒酒, 忌生冷辛辣的食物, 指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3) 鼓励患者多做呼吸操等有氧运动, 指导患者控制自己的呼吸频率跟呼吸方法。 (4)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例如抗生素、祛痰平喘类药物等都应遵照医嘱。另外, 患者用药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主治医生反应。 (5) 指导患者有效地咳痰:患者首先应该深呼吸至少5次, 然后吸气、屏气, 这样会使痰顺利地从气管远端移向大气道;患者可以将两手的手指并拢, 迅速有规律地敲击自己的肺叶部位, 叩击2~3 min。 (6) 指导患者时刻注意天气变化, 预防受凉;同时保持空气清新, 在有刺激气体的环境内戴口罩。 (7) 指导患者自己调节情绪, 控制自己的情绪平稳。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相同疗程内慢性支气管炎的再次复发时间间隔以及患者临床治疗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的再次复发时间96~160 d, 平均115 d, 临床治疗1个疗程时间6~18 d, 平均12 d;观察组在经过治疗后的再次复发时间149~224 d, 平均194 d, 临床治疗1个疗程时间5~11 d, 平均7 d。见表1。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干预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对照组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23例 (38.33%) , 戒烟戒酒31例 (51.67%) ;观察组在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50例 (83.33%) , 戒烟戒酒高达59例 (98.33%) 。两组的结果对比,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改善生活有重要作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症之一, 一般都是因为感染或者非感染原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由于该病会并发肺心病及肺气肿,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该病的预防及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由于该病的多发性因素,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病从老年人的心理安慰、生活习惯、正确咳嗽咳痰方法等7个方面对老年人进行指导, 提高老年人对该病的认知程度, 改善老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

本文通过两组对比的方式, 研究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从研究结果看,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可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时间, 延缓患者的再次复发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成晓平.健康教育在高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15) :163.

[2]唐修英.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9 (13) :129-130.

8.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八

【关键词】临床效果;人性化护理;肺心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20-02

肺源性心脏病亦简称为肺心病,属于性质比较严重的肺部疾病之一,大多是由一些慢性肺部病变进展而来。通常依据起病的缓急或病程的长短,肺心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1]。慢性肺心病进展较慢,临床上除了有肺、胸疾病原有症状外,还会逐渐有心、肺功能衰竭或者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86例慢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研究结果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组所选的186例患者,均符合“华北地区第4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n=93例)与对照组(n=93例)。其中试验组男56例,女37例,年龄58-89(73.65±3.11)岁,平均病程(6.7±2.8)年,对照组男54例,女39例,年龄59-87(70.60±3.15)岁,平均病程(6.4±2.6)年。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对照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病患入院后,按常规治疗方案实施氧疗、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等治疗,并按照具体病情,酌情给予强心剂、呼吸兴奋剂治疗。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症状,记录大小便等出入量,辅助排痰,合理指导饮食、作息、活动,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对照组相同护理措施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主要实施过程为:(1)心理疏导。因阻肺心病疗程较长,易复发,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压力,引发多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情绪疏导,对其疑问及时解答,并告知一些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建立克服病魔的自信。(2)创设人性化的环境。考虑到患者的日常需求,病房内可以提供一些比较常用的家电,例如电吹风、电热水壶等,另外,在浴室、洗漱间等湿滑地方,张贴显眼的安全提示标语,让患者感受人性化的关怀。(3)在一些护理细节上给予人文关怀。如在冬天,输液前先帮助患者暖手,充分充盈静脉,且在患者情况允许下,静脉留置针尽量选用小号的。(4)采用人性化语言,注重舒适护理。在护患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言辞及语气,避免不礼貌用语,语气忌生硬、粗鲁,态度要温和,话语要充满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尊重与关心,增加其身心舒适度。

1.3效果判定标准[3]

依从性:按时用药且配合护理操作,遵从医嘱为好。大部分未按时药且配合护理操作,且不遵从医嘱为差。

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护理部自制,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级,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

治疗效果:

显效: 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提升2级,无意识障碍,生活能自理,实验室指标无异常;

有效: 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提升1级,无意识障碍,生活基本能自理;实验室指标较大改善;

无效: 症状、体征、心功能等级以及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甚至更严重。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 0 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作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3讨论

慢性肺心病病情复杂,难以治愈,加之患者大部分是60歲以上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一种或多种基础性疾病,对患者身体各方面的功能存在较大影响,甚至降低了其生活自理能力。以“人文关怀”理念为指导的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人性化、细致的护理,既能保障病情获得有效的护理,也兼顾了患者各种需求,能够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性,对护理的满足程度也相应提高[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依从性较对照组高出24.73%,治疗总有效率高出12.9%,满意率高出11.83%,组间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护理慢性肺心病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病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增强其对护理的满意度,不仅有益于患者疾病康复,而且可降低护患纠纷的风险,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此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敏娥, 钟辉华.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手术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9):3293-3294.

[2] 韩秋丽, 张小河, 张优惕.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7):1091-1092.

[3] 陈敬平, 韩玉锦.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6):74-75.

9.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4月~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 均与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有关标准相符合, 且经血生化标本检测、CT影像学检查、临床超声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为2~14 h,平均时间(8.24±2.57)h。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44.38±11.2)岁;缺血坏死型胰腺炎16例, 水肿型胰腺炎34例。观察组中男33例, 女17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44.53±12.0)岁;缺血坏死型胰腺炎18例, 水肿型胰腺炎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①住院环境。控制病房湿度50%~60%, 温度22~24℃, 湿扫地面, 避免灰尘弥漫, 将舒适、和谐的住院环境提供给患者。②发热护理。若患者体温≥39℃, 需按照医嘱给予退热药或实施物理降温, 经常出汗者应将被褥、衣服及时更换, 使床单整洁, 全身皮肤保持干燥、清洁。③输液护理。若气温较低, 应先将患者双手用热水袋温暖, 呈现充盈血管, 进行心理疏导, 使其消除紧张情绪, 静脉穿刺时不要慌张, 用熟练的手法给予患者信心。将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并将加温器置于输液管下段, 避免患者因液体过凉而感到不适。④心理护理。由于无法进食、呕吐、腹胀、腹痛等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消极心理, 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沟通, 及时解答疑问, 鼓励、关爱患者, 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有信心战胜疾病。⑤疼痛护理。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 保持弯腰曲膝体位或半卧位, 使腹部肌肉放松, 将软枕放于两膝关节之间, 减轻疼痛, 若剧烈疼痛可按医嘱肌内注射阿托品、曲马多等药物止痛[2]。⑥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定时巡视病房, 对各引流管进行检查, 避免出现堵塞、滑脱、受压等, 将其位置妥善安置, 确保通畅;对引流液的量、质、色准确记录, 引流袋定时更换;了解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渗血与否、排便与肛门排气情况等。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手术病人切口愈合, 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消失, 手术病人切口未完全愈合, 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消失;有效:症状、体征减轻, 或手术并发症稳定, 需延期作进一步治疗;无效:症状、体征加重或未治疗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评分[(80.12±3.38)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8.45±1.3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为:痊愈9例, 显效14例, 有效14例, 无效13例, 痊愈率为18.0%, 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为:痊愈19例, 显效16例, 有效13例, 无效2例, 痊愈率为38.0%, 总有效率为96.0%,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常见的一种外科并发症就是急性胰腺炎, 其发病率受到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暴饮暴食、酗酒等都可能导致发病, 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危害。虽然及时的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但全面的护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服务能够在精神、心理、生理等不同方面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其处于最愉快状态, 通过贴心、仔细、全面的护理服务有效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3]。

综上所述, 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人性化服务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减轻疼痛, 有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丽娟. 循证理念指导人性化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中临床实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16):2018-2020.

[2] 刘杰.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35):3983-3984.

10.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0三团医院,鲁海霞

801304

摘 要:目的:结合急诊护理管理实施全面流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全面流程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全面流程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诊护理实施全面流程护理管理以来,参与并接受管理干预的患者与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包括54例患者,18例医生以及32例临床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全面流程管理实施前后,急诊护理工作开展情况,综合各项信息数据,对全面流程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急诊护理实施全面流程护理管理后,患者就诊登记所需时间较制度实施前明显缩短,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医护人员满意度较制度实施前均获得明显提升,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流程管理,能有效提升急诊工作效率,优化急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满意度,以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全面流程管理适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全面流程管理;急诊护理管理;医患关系

全面流程管理实施的初衷,是为提高急诊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力度,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规

范化的服务为重要前提,使急诊护理工作能开展得更加顺利。急诊管理工作每天的患者流量较大,由于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如果候诊等待时间长,非常容易引发医疗纠纷。随着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实施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医院科室办公效率与工作质量很有必要[1]。笔者结合急诊护理管理实施全面流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全面流程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为全面流程管理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急诊管理实施全面流程护理管理以来,参与并接受管理干预的患者与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包括38例患者,16例医生以及30例临床护理人员。全体人员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活动。

1.2 全面流程管理的实施方法

1.2.1 合理布局,明确急诊分级、分区标准:重新规划急诊管理工作各功能板块,通过合理的布局,进一步明确急诊患者的分级、分区标准,实现急诊管理各科室的无缝对接,为急诊工作的及时性、连续性及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我院从2013年1月根据2012年4月5日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急诊管理工作规范流程》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急诊患者的分级分区标准,即将急诊就诊的患者根据病情评估分为1~4级(濒危患者、危重患者、急症患者、非急症患者);从空

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3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根据标准判断为濒危患者、危重患者的1、2级患者会快速安置于急诊抢救室,并对此类患者迅速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即凡是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将会由总值班调度,会诊、检查、手术、抢救将会按相关流程以最优的质量、速度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3级患者会被安排至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此区域的患者护士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及诊疗流程采取相应的观察与处理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诊疗;绿区即四级患者诊疗区。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各区域标识醒目,同时急诊分诊护士依据病情分级标准有效进行分区救治,确保了危重患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他患者的医疗需求能够得到合理的关注。1.2.2 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急诊分诊:患者到达急诊科以后,由急诊分诊护士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分诊。①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和护理体检等方法,要求在2~5 min完成简单系统的护理评估。②进行护理诊断,分诊护士根据评估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诊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以确定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及就诊区域。③计划与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将患者分流对至相应的就诊区域,实施相应的救治、检查与护理措施。④分诊护士不仅需要对急诊患者到来时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分级与合理分区,对1、2级患者迅速安排至红区进入医院急诊绿色

通道,以最快速度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外;对3、4级等待就诊的患者需认真观察,评价分诊工作的准确性或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1.2.3 建立现代化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科学合理的急诊信息管理流程是急诊护理全面流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为使急诊管理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趋势发展,不断提高急诊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建立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很有必要。在急诊信息管理系统中,我院急诊管理工作建立了医生工作站、护士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医院急救中心等,院前告知系统。急诊医生工作站使医生可以快速的通过网络系统查询患者的相关信息,完成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事项;护士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应用流程为:护士根据患者的输液信息打印附带条形码的双联输液标签,使患者身份与药物产生唯一关联标识,在患者接受输液或接瓶前,护士使用PDA(手持终端)进行条码扫描以匹配患者身份及药物,可以实现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当患者输液结束,再次扫描核对患者身份条码,确保输液正常完成;而医院急救中心院前告知系统,由于较好地实现了120联动预警功能,使急诊科护士站及时获知院前120急救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时刻提醒着“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 [2]。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发现,急诊护理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急诊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笔者截取了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前后急诊科接诊、留观、离观登记等情况,最终发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流程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满意度,以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全面流程管理适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

丽,于明峰,阮海涛,等.深化责任制护士包干责任制的护理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21.[2] 陈

11.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十一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后出血;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08-01

医院护理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传授相关的保健知识,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让产妇认识孕期保健的重要性,进而预防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保障产妇的分娩安全。本研究主要对我院收治的部分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把我院收治的62例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1例。实验组产妇年龄范围在23—36岁,平均年龄为(27.31±1.57)岁,平均孕周(37.56±1.65);初产妇23例,经产妇8例。而常规组产妇年龄范围在21—38歲,平均年龄为(26.65±1.32)岁,平均孕周(37.25±1.86);初产妇25例,经产妇6例。经过诊断和分析,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后出血原因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出现产后出血时,主要采取常规的出血护理方法,为产妇进行止血治疗,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而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的健康教育方案如下。(1)产前教育:产前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妊娠生理知识的讲解和教育,向产妇讲解正常分娩的知识,通过鼓励和教育的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使产妇能够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缓解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紧张、焦虑的情绪,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也是产生产后出血的一大因素。同时,告知产妇在围产期需要注意的饮食,并进行适量的活动。(2)产时教育:产妇在进行分娩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对产妇讲解整个分娩的过程,以及分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产妇进行交流获取产妇的信任,给产妇安全感,缓解产妇紧张、惧怕的心理情绪。(3)产后教育:在产妇分娩过后,医护人员首先要让产妇看见自己的宝宝,给产妇安慰。指导产妇进行适当的休息,产后出血的产妇应进行适当的卧床休息,恢复体力,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可以下床休息。此外,还需要告知产妇产后出血对身体的消耗较大,应尽量食用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高、蛋白质丰富以及热量较高的流食。

1.3观察指标

采用相关的Zung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了解两组产妇产后的SAS、SDS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业的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用(X±s)进行表示,并采用t值进行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产后24小时,对两组产妇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出血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产妇产后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19.65±5.96)分和(20.24±5.36)分,而常规组产妇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7.48±7.19)分和(41.81±4.68)分,试验组产妇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试验组。并且在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上看,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以及产后24h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产妇产后出血过多很容易出现产后休克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产妇死亡现象。而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组织讲座和宣传资料发送等方式,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正常分娩等知识的讲解,让患者注意孕期的饮食健康,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紧张、焦虑情绪,让产妇学会自我放松,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接生工作。此次研究主要对试验组进行了健康教育护理,通过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健康教育,使产妇更好的掌握孕期的健康知识,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紧张、焦虑情绪。从此次研究的结果上看,实验组产妇在产后的SAS、SDS评分都要低于常规组。同时,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18.36±15.35)ml,产后24h出血量为(267.56±26.61)ml,都要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完全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当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产妇产后出血护理当中,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保障产妇产后的生命安全,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月娥,甘锦爱,周结芬,高木兰.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指南,2014,12(15):317-318

[2]孙霞,健康教育在136例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609-5610

12.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百色市田东县中医医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54.9±8.7)岁;体质量44~79kg,平均体质量(54.7±6.3)kg;病程1~18年,平均病程(6.4±1.2)年;发病时间1~7d,平均发病时间(3.1±0.7)d。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1~88岁,平均年龄(54.6±8.3)岁;体质量43~76kg,平均体质量(54.2±6.5)kg;病程1~19年,平均病程(6.6±1.1)年;发病时间1~8d,平均发病时间(3.4±0.6)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1)一般护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情况展开评估,使其对危害健康的行为有充分的认识,对不足与不合理之处进行及时纠正,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改掉其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少食多餐,禁止摄入酸性食物、牛奶,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加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2)心理护理:慢性胃溃疡的主要特点为多发性、反复性,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诸多不良情绪。医务人员应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其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展开治疗,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3)用药指导:嘱咐患者遵医嘱正确服用各种药物,对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降胃酸药物,如氢氧化铝、乐得胃等,应在餐后1h和睡前服用,片剂应嚼碎后服用,乳剂服用前充分混匀,避免与奶制品、酸性食物及饮料同服以免降低药效,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软弱无力等;保护胃黏膜药物,如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中作用强,故应在三餐前及睡前1h服用,且不应与抗酸药同服,不良反应有便秘、皮疹等;(4)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规律进餐和合理营养,减少机械性和化学性对胃黏膜刺激,如咖啡、浓茶、油煎、过冷过热、辛辣等食物。同时应嘱咐患者戒烟酒,为其制定戒烟酒计划,争取到家庭的重视和支持,指导其放松的技巧,自觉避免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采取通俗简单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胃溃疡疾病的相关知识。在医院走廊中设立专门的慢性胃溃疡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类板报,或向者印发慢性胃溃疡疾病知识小读本,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充分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5,6,7,8]。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情况、胃溃疡疾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及满意度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胃镜检查示,患者的溃疡面已经达到完全愈合状态,没有出现任何慢性胃溃疡症状;有效:胃镜检查示患者的溃疡面积已经明显缩小,慢性胃溃疡症状表现已经明显减轻;无效:胃镜检查示患者的溃疡面积没有缩小,且病情呈现进一步加重的趋势[9]。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治疗后,通过不记名打分方式判定护理满意度,100分为满分,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10]。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焦虑、恐惧、紧张、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比较

观察组胃溃疡症状消失时间为(5.1±0.8)d,治疗总时间为(7.7±1.4)d,均短于对照组的(7.3±1.6)d、(10.3±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呕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42);对照组出现头晕4例,恶心呕吐2例,面色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7/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溃疡疾病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腹部饱胀、隐痛、反酸、黑便是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1]。慢性胃溃疡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胃部消化液对胃黏膜造成侵蚀,最终导致发病,如果未对该病患者发病早期实施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12,13]。导致慢性胃溃疡疾病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该病的最主要原因,饮食不科学、吸烟、生活作息不规律、酗酒、不良心理等均是较为多见的发病原因。人体十二指肠、胃部是其发病的主要部位,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及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也有可能发病。因此临床需对慢性胃溃疡疾病实施长期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使疾病复发率降低[14]。

目前临床对慢性胃溃疡还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统一的治疗措施,通常情况均是根据患者的具体致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15]。在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均会忽视平时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惯对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其在发病时只经过药物进行医治,在短时期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待疼痛症状消失后,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的重视程度依旧不足,由此会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病情程度也会逐渐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对慢性胃溃疡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时候,不仅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还需加强患者的日常护理[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溃疡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焦虑、恐惧、紧张、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溃疡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对慢性胃溃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优势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安全可靠。

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百色市田东县中医医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胃溃疡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恐惧、紧张、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溃疡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安全可靠。

13.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十三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教育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月~12月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7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教育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改善更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预后发生率21.05%明显比对照组63.16%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护理教育干预,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预后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选择。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教育干预;生活质量;预后

心力衰竭在心内科临床十分常见,诱发该病的原因诸多,常见如心脏负荷增大、感染、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心力衰竭一经确诊,需予以规范、有效、对症的治疗,以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也是促进疗效的必要措施。护理教育干预着重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等方面展开护理干预,将其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护理效果更优于常规护理。现通过实例分析,探讨护理教育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例资料的.时间在月~月,共纳入114例患者资料,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就诊时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咳嗽、发绀等,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分级标准,心力衰竭Ⅰ级31例,Ⅱ级37例,Ⅲ级28例,Ⅳ级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5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1:26,平均年龄(56.8±6.71)岁,平均病程(6.4±2.36)个月;实验组男女比例33:24,平均年龄(57.1±7.20)岁,平均病程(6.8±2.5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比较差异(P>0.05),且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室舒张期顺应性、病因及诱因对症支持疗法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对症护理、康复活动等。实验组患者常规护理同时予以护理教育干预:(1)心理教育:心理焦虑、抑郁是慢性心衰患者的普遍现象,其会影响遵医行为,通过心理教育,使患者不良心理得到抑制改善,能避免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从而减少疾病发作。(2)用药教育:严肃告知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停药或改变用药时间,并详细、反复告知患者服药相关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对策,提高用药安全性。(3)作息教育:作息方面,教育患者早睡早起,对于睡眠障碍者,指导其通过更换体位、喝牛奶、泡脚、听音乐等方法增加睡眠舒适度,促进入睡。(4)运动教育:教育患者在运动上遵循“劳逸结合、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患者心衰分级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并监督其执行。(5)饮食教育:教育患者在饮食上以低盐、低脂、低热量、清淡饮食为主,同时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以增强体质。

1.3统计学处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相关数据统计处理的软件是应用SPSS18.0软件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来表示。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改善更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实验组不良预后发生率21.05%,明显比对照组63.16%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老年人群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虽然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在促进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但仍有很多慢性心衰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及预后。护理教育干预作为一种新理念的护理干预模式,其区分于传统的流程化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更注重对患者健康知识及认知能力的提高,使患者能够充分意识到该病的特点,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及治疗依从性,逐渐改变自我不良行为,进一步为提升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打好基础[1-2]。综上所述,较常规护理相比,护理教育干预更有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指标。

参考文献

[1]姜相玉.护理干预对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33(17):124-126.

14.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十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抽取2013年1月至11月到医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80例老年患者, 根据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80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将慢性心力衰竭80例老年患者按照不同方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40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19例;年龄60~79岁, 平均 (68.9±6.2) 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龄60~80岁, 平均 (67.4±5.9) 岁。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应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输液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应用优质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输液前、输液期间以及输液后进行护理干预。

1.2.1 输液前应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输液前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况, 消除患者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影响, 要尊重患者, 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思想, 调动患者情绪向积极方向发展, 做好护理方面的宣传, 向患者耐心讲解输液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性, 解除患者对输液治疗的误解, 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

1.2.2 输液期间应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输液时护理人员应采用弹性强、液体流通顺畅、透明性好以及方便穿刺的体表静脉输液血管, 尽量避开关节位置的血管, 要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护理人员在输液时必须保持输液速度的稳定性以及观察患者心理情绪波动情况, 同时安抚患者, 在输液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立即向医生汇报[2]。

1.2.3 输液后应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输液完毕后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正确操作方法进行拔针, 尽量减少患者疼痛感和穿刺处形成淤血, 缓解患者痛苦。拔掉针头后, 护理人员禁止边压边揉患者针眼, 避免针眼重新出血, 等针眼无出血后, 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避开用力活动血管, 以免穿刺血管针眼处重新出血, 从而形成皮下血肿[3]。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应用自行制作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输液前、输液期间以及输液后对护理措施满意程度, 让患者自已填写调查问卷表, 对其内容进行综合评分。问卷调查表分数标准:满分:100分;满意:80分以上;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 (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4.0统计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 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两组对比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由于病程时间过长、长时间服用药物和输液等, 因此患者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反应甚至产生悲观自卑等严重心理因素, 造成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使配合输液达不到最佳效果, 形成输液困难,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有助于完成输液以及确保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过程中, 达到护理满意程度, 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充分信任和体谅护理人员, 有助于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和谐互信的关系[4,5]。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 应用优质护理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 应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输液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其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 因此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可以提升护理服务治疗, 达到患者及家属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左晓艳, 丁洪琼.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减少呼叫铃声之举措[J].护理学杂志, 2010, 2 (23) :13-15.

[2]孙洪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1 (2) :77-78.

[3]申维洪, 冯敏.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营造了护患和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6 (32) :90-91.

[4]段凌, 和来芳.探讨输液患者对优质护理指征要求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4 (3) :45-46.

15.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十五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61-01

高血压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与工作节奏的加快,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患者产生了不良影响[1]。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其对高血压认知,对于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120例,比较探讨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43~72岁,平均(56.4±2.3)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2~75岁,平均(57.4±2.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教育,发放小册子、介绍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知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高血压发病、诊疗与控制特点、注意事项,并建立病例档案;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使患者尽快熟悉,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入院第2d,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知识、发生、发展及转归,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第3~4d,向患者介绍饮食控制方案,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饮食计划表;第5~7d,向患者介绍药物作用机制、用药禁忌、不良反应及处理;第8~10d,向患者介绍治疗期间对皮肤、口腔及眼睛的自我管理知识与方法;第11~12d,向患者介绍高血压运动疗法,包括运动方式、频次、运动量与注意事项,并给予患者出院指导,要求患者定期复诊[3]。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为100.0%、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依从性80.0%、护理满意度70.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明显具有统計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情况比较[n(%)]

组别依从性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对照组60(100.0)

48(80.0)1(1.67)

8(13.33)60(100.0)

42(70.0)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收缩压为(168±12)mmHg、舒张压(96±9)mmHg,对照组分别为(166±15)mmHg、舒张压(95±10)mmHg,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收缩压(130±7)mmHg、舒张压(83±5)mmHg,对照组分别为(143±9)mmHg、舒张压(91±7)mmHg,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临床治疗上,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血压控制与患者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等密切相关[4]。因此,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治疗、预防与护理知识的认知,减少不良行为,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华芬.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4(08):107-109.

[2]李霞.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1(06):1603-1604.

[3]尤东敏.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24(03):125-126.

16.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篇十六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心的护理管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确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针对体检中心可能存在的护理管理十大安全问题:体检者信息资料不符、标本采集不合格或漏检、体检量过大,受检者排队时间过长或插队引发投诉、体检报告收集不全、突发事件处理不当、特殊异常结果未及时通知、公务员体检的安全隐患、服务态度问题、职业暴露风险,制定落实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实施护理管理安全防范措施后,体检中心自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体检业务量在增长,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实施后的体检存在问题比实施前有明显的下降。取得较好的成效。结论 体检中心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推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安全管理;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每年常规进行的健康体检,逐渐被人们所接受[1]。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除硬件建设外,更要注重软实力的建设,不断提高体检服务质量。我中心自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针对体检中心出现的护理管理安全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取得较好的成效。1 方法

我体检中心自2011年4月1日起,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组长由护长担任,成员包括6名护士,10名文员,医生17名。全员参与管理。科室设立“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利用每天的交班时间,将每天发生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发现人、整改措施,跟进措施。每月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评价效果,不断推进。2 体检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体检者信息资料不符 团体体检的信息资料包括体检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体检项目等均由单位提供,有可能单位提供资料时出错,也有可能是体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做体检导引单或输入体检报告的时候出错。

2.2 标本采集不合格或漏检 血液标本用错试管或凝固、量不够、漏抽;尿标本的量不够或尿试管的盖子未拧紧漏光;未及时送检标本。2.3 体检量过大,受检者排队时间过长或插队导致投诉 工作人员的计划安排不合理;某些团体体检者在安排其体检的时间内未参加体检,有可能造成某一天补检的人数过多;当天办理体检的个人体检人数过多;未安排导诊人员合理分流受检者等。

2.4 体检报告收集不全 体检后工作人员漏入结果或项目漏做;负责收集报告的护士遗漏收集;负责核对的护士未把好最后的核对关。2.5 突发事件处理不当 体检中心的人流量大、复杂,常见的突发事件有晕针、晕血、摔伤、高血压危象、心肌梗塞等,如果缺乏急救设备和应急处理方案,就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处理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

2.6 特殊异常结果未及时通知,延误诊治 体检者在其体检完成后即离开医院,体检中出现的特殊异常指标如血糖、血钾等检验数值过高或过低或肿瘤等,如果不及时将异常结果反馈给体检者并协助后续的诊疗工作处理,使受检者有可能错失救治时机而引发医疗纠纷。

2.7 公务员体检的安全隐患 针对公务员的体检,要求严格把好每一关。由于公务员的体检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体检结论关系到受检者的前途和国家的利益,严防弄虚作假、冒名顶替。

2.8 体检者的隐私保护风险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体检中心要注意保护受检者的隐私,如受检者查出有性病、血液传播性疾病等,工作人员向外泄露其隐私,或未经受检者的同意抽血查血液传播性疾病或用其标本做医学研究等的行为,均属侵权行为。

2.9 服务态度问题 体检中心是窗口部门,每天接纳形形色色的体检者,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关乎体检中心的形象。工作人员如果对待受检者态度生硬、解释不到位、不耐心解答问题、爱理不理的态度等,都有可能引发投诉的发生。

2.10 职业暴露风险 体检中心的护士最易发生的职业暴露风险是针刺伤,究其原因可能是操作不规范、心理过度紧张、经验不足等。在针刺伤发生后处理措施不当或未上报,均有可能导致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3 对策

3.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受检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要求单位联系人在提供体检资料时,确保资料准确无误;工作人员在打印体检导引单、检查、操作时,要认真核对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单位、体检项目,必要时核对身份证,如发现信息资料有错时,通知其到本中心客户部核实、更改后再进行体检。

3.2 提高标本采集的合格率,避免漏检、复检 护士抽血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询问是否空腹、有无晕针、晕血史,认真核对采集的标本项目、试管类型、抽血的量,操作完后,签上执行的日期、试管的数量和执行者的姓名;发放尿试管时,要叮嘱受检者留取中段尿到尿杯,再倒入试管约三分之二满,拧紧试管盖子放在洗手间的指定位置,在洗手间放置标本的地方张贴“留取尿标本的温馨提示”;专人负责督促、通知运输中心队员每小时收标本送检,中午、下午下班前专人负责检查有无标本遗漏,及时通知送检;前台工作人员回收体检导引单时,再次检查有无项目漏检,及时补漏。

3.3 合理安排体检量,避免因排队等候的时间过长而引发的投诉 根据本中心的承受量,有计划、合理安排体检的量,因为B超检查的时间相对较长,特别是要关注每天B超检查的项目数和人数;每个单位安排补检的时间,在指定的体检时间内未参加体检的人员要求其在补检的时间内完成体检;遇到当天办理体检的个人体检人数过多时,做好解释工作,安排其在次日完成体检;安排导诊人员负责分流体检者,维持安静、有序的体检秩序,避免某些检查瓶颈、某些检查空巢现象的发生。3.4 确保体检报告收集齐全,避免投诉发生 首先是体检时工作人员要认真核对,避免项目漏做;其次是要避免做后漏入结果,特别是B超项目,要求检查医生除将检查结果录入电脑系统外,要手工记录原始资料,以便日后查找补漏;最后是护士要检查体检报告是否收集齐全,把好最后一关,如果无法查找补回结果,要汇报科室领导,由科室领导出面做好受检者的解释沟通工作,通知其回来免费重做。

3.5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体检中心要配备急救设备,如除颤仪、简易呼吸球囊、吸痰吸氧装置、急救药物等,每天专人检查,处于备用状态,经常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制定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当突发事件如晕针、晕血、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危象等发生时,立即组织现场抢救,通知受检者的家属和单位负责人,必要时送急诊科进一步救治,做好相关抢救记录。3.6 及时通知特殊异常结果,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 体检当时发现的异常结果如血压、心电图、B超等,由检查者当时反馈给受检者并提供检查结果,检查者要将此事汇报给体检中心的领导,协助安排后续的诊疗工作;如果工作人员接到检验科电话汇报的危急值时,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要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内认真记录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验数值,联系电话并签名,同时打电话联系到受检者本人到体检中心取结果进一步诊治;医生在下主检报告时发现其他特殊异常结果如某项肿瘤指标异常或怀疑肿瘤时,由主检医生负责填写“异常通知单”,内容是告知受检者其哪项指标异常及需要到哪一个科进一步诊治。填写的“异常通知单”一式两份送到客户部,一份在客户部留底,以便日后追踪其结果,另一份交受检者。由客户部工作人员负责及时通知其本人到体检中心取回报告进一步诊治,以避免延误诊治时间而引发的纠纷发生。

3.7 做好公章的安全管理 公务员录用的体检标准政策性强,体检机构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必须对体检过程进行全民的质量管理和控制[2]。公务员体检时,每一项检查均要认真核对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和相片,避免他人冒名顶替;严格遵照公务员的体检标准进行体检和复查;负责公章管理的护士在盖章时要认真核对,要确认有本科室指定的医生和主任在“体检结论栏”签名后,才能盖章。

3.8 保护受检者的隐私 遵照卫生部的相关文件要求,公务员及招工体检,不能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未经受检者同意不做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和医学研究的检测,个人健康体检如需要做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需经其本人同意,双方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护士才能执行;对于查出患有梅毒、淋病、HIV、乙肝等疾病时,体检报告应单个信封密封包装,工作人员不得向外泄露其资料。

3.9 规范体检中心服务礼仪 体检中心的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还要求护士具备礼仪素质和服务素质,日常工作中做到仪表文雅大方,举止端庄稳重,待人热情真诚,为体检中心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尽量避免因服务态度欠佳而引发的投诉发生。科室定期请专业人员对体检中心的员工作礼仪培训:接听电话礼仪、接待贵宾礼仪、文明礼貌用语、护士仪容仪表要求等。

3.10 防范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护士抽血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戴口罩和双层手套,建议使用BD公司提供的持针器保护自己,所有受血液污染的一次性或锐器应弃于不透水、防刺穿、防打开的安全容器内,当锐器盒达三分之二容量时,应封箱处理。当发生针刺伤时,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污血挤出,在流动水下冲洗10分钟以上,然后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消毒包扎伤口,向护士长、科护长、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情况,填写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接受专家的评估和处理,维护自己的权益。4成效

我中心自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通过成立持续质量管理小组,不断发现科内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使护士的风险意识明显得到提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结果对比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实施后的体检存在问题比实施前有明显的下降。同时体检者满意度调查得到提高,2012年体检的业务量比2010年增长40%,年收入增长50%,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表1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结果对比

存在问题 实施前(例/年)实施后(例/年)体检信息资料不符 20 4 标本不合格 250 30 插队或排队过长投诉 30 2 体检报告收集不全 30 2 突发事件处理不当 1 0 特殊异常结果未及时通知 3 0 公务员体检投诉 10 2 血液传播性疾病报告无单独密封 50 0 服务态度投诉 10 0 职业暴露(针刺伤)4 0 体检者满意度调查 85% 95% 5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人们医疗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制度的健全,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 [3]。体检中心每天接纳的体检量大、人员复杂,医疗护理纠纷及投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中心注重体检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从服务态度、保护隐私、突发事件处理、体检安排、体检资料的齐全等方面着手,注重细节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和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有关部门的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尹美英,孙智玲.健康体检中心护理管理探讨[J].护理管理,2011,15(3):257-258.[2]季建英.公务员录用体检工作的风险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3).[3]杨玲.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及防范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作者简介:陈文玉,女,1975年出生,护理本科,主管护师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 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干部体检中心

邮编:510080

上一篇:工会工作半年总结下一篇:姑姑的故事的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