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课前演讲稿

2024-06-27

环保的课前演讲稿(15篇)

1.环保的课前演讲稿 篇一

上学时学过一篇题为《鲁迅踢鬼》的课文,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先生素来不相信鬼怪之说。一天夜间,月高星稀,鲁迅先生独自走过一片坟场院。忽然间冒出个“鬼”来,在坟头做出种种怪诞之态。鲁迅先生却毫不惊慌,上前就踢了“鬼”一脚,“鬼”痛得大叫,露出真面目——不过是人装的。鲁迅先生这种“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唯物主义态度不能不说是对付“妖怪狐仙”之类唯心主义的好武器。但是在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索方面则不妨先“见怪而怪”。

自然奥秘在被人们识破之前,常常戴着“怪”面具,让人迷惑。如果“见怪而怪”,对它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带面具的“怪现象”往往会把你引向一个突破口,导致一种新方法、新物质的发现。

请看,一位外科大夫正在给一位胆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前准备了几个放有水的烧杯以便存放结石。当连续几例手术结束以后,大夫吃惊地发现第一次手术放在烧杯内的结石已不见踪影。“太奇怪了!”为了证明这并非一个偶然现象,大夫又把另外一些结石分别放入剩余的几个盛有同样水质的水的烧杯中,胆结石同样消失了,烧杯里只剩下稍有浑浊的液体。

医生抓住了这个怪现象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分析,发现都是些经过磁化垢水。于是一个预防胆结石的新方法脱颖而出:饮用磁化水。以检验,效果还不错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预防胆结石的磁性杯,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研制的。

这个发现是如何得来的呢?它来源于一个“怪”字。我们不难看出,医生的思维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一、见怪而怪;二、怪从何来;三、见怪不怪。

从“怪”到“不怪”,正是我们认识事物、真理的一个过程。当某些自然现象或在被我们了解之前,往往以怪异的面目出现。一旦我们紧抓住怪现象不放,问一下,“怎么会”、“‘怪’从何来”,客观地加以分析、研究,便会发现假面具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揭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尽收眼底。

由“怪”到“不怪”到揭示未知世界的真面目,“见怪而怪”是首要的一步。如果把未知世界比作一扇虚掩的门,从中传来怪异的声音,飘出迷惑人的烟雾,只有“见怪而怪”者才会上前探究,才有可能把未知世界一览无余。而“见怪而不怪”者只会不屑地从门前走过,根本谈不上什么发现新事物的可能性。

但是,认识事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见怪而怪”只是第一步。如果仅仅“见怪而怪”,却缺乏扎实的知识基础,正确的研究方法,坚持不懈的精神,只不过像一个好奇者仅从门缝中窥探到点滴,不仅不能把未知世界看个究竟,还可能仅以一孔之见得出错误的结论。

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把氯气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沉积着一层红棕色的液体。他虽然感到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贴了一张标签了事。一直到不久以后一位法国科学家证实是新元素溴,李比希才恍然大悟。他因此称这个瓶子为“失误瓶”以告诫自己。

综上所述,只有平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坚持不懈地研究精神和“见怪而怪”的独特识见才能完成“怪”到“不怪”的飞跃,才能揭示事物的真谛。而“见怪而怪”则是首要的一步。

所以,我们不防把这样一句话作为研究学问的警言——见怪岂能不怪!

2.英语中的课前预习 篇二

一、明确预习的内容及目的

首先要了解预习的知识内容,知道它属于哪一单元,哪一部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作用,在所学知识中的地位;其次应明白通过预习要达到的目的,如:哪些属于了解、理解?哪些应该掌握运用的?同时还应明白预习对提高听课质量、提出问题、寻求解决实际问题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预习要适量

课前预习有大预习(单元预习)、中预习(部分预习)、小预习(课时预习),最重要而又最有效的当属课时预习,由于一节课的内容有限,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切不可花上个把小时,一看就是几页,那样会抓不住重点起不到预习的作用。因此,预习的量一定要控制。

三、提纲挈领,紧扣要点

预习不可盲目,更不能像看小说一样,应依据预习提纲进行,逐步提高。在预习之前有针对性地列出少而精的提纲,也可适当了解一些有针对性的判断、填空、选择等思考题,有目标地去预习,以此来激发预习兴趣,提高预习效果。

四、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的方法非常重要,它一般在课外进行,应学会怎样阅读?怎样做好笔记?怎样提出问题?做到边阅读、边对照、边理解,随时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把懂的、不太懂的、完全不懂的分离出来,并做好记录,要善于抓住要点、重点和难点,并紧紧围绕着重难点进行思考、研究,展开讨论,找出突破的方法。

五、找出疑难,提出问题

预习的关键是找出疑难。由于预习的内容不多,疑难问题也只有一两个,因此要抓住不放,从语言的字、词、句去理解,对关键词语,要認真推敲,明白意思,反复对照题目要求,展开丰富的联想,并相应地提出问题,以备上课时去解决。

六、及时对课前预习进行小结

在课前预习的初始阶段,预习的习惯尚未形成,方法还没有掌握,预习的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及时地进行课前预习的总结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后5分钟的回忆和讨论,回忆这节课的内容,对比自己预习中所了解的、弄懂的、掌握的问题还存在哪些差异,预习中的问题是否彻底解决了。同没有预习时有什么不同,预习过程的认真与否在听课中有什么影响,通过预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了等等。以此来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的无形动力,激发自觉地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课前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真正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还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县李埝中心小学)

3.有关自信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三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自信——成功的基石》。

本期一开学,咱们学校排练了一个《少年中国说》的朗诵节目,大家一定还记得其中有这么几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少年强呢?要想做到少年强,我们首先应该拥有什么呢?

对,就是自信!

什么是自信?简单地说,自己要相信自己。当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时,要从内心告诉自己:我能,我行!这就是自信!

开学将近两个月,每次给同学们上课,我都在观察着同学们的自信表现,说句实话,结果不尽人意,我非常失望。在各班我进行了一个同样的实验,让同学们上讲台演唱一首歌,我发现,能自觉主动上台表演的同学很少,大部分同学都在下面观望、徘徊,但一旦有同学上台演唱时,独唱就变成了大合唱,大部分又都在下面随唱。为什么你会唱但又不敢上台表演呢?答案很简单,你缺乏自信!正因为你缺乏自信,正因为你的胆怯与自卑,使你与成功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中国少年若都缺少自信,那中国何时会强?何时才能雄于地球?

自信起来吧,我西庞村小学的全体少年,记住:你自信则你成长,你自信则你进步,你自信则你成功,你们自信则班级强,你们自信则学校强,你们自信则少年强、中国强!

大声告诉老师,你能不能做一个自信的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请同学们牢记住这句话,同时也请同学们它作为你的人生座右铭,让它伴你成长,伴你进步,伴你成功!

4.环保的课前演讲稿 篇四

高中生关于责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肩上,就扛起了一种需要我们背负一生并为之荣耀的东西——责任。所谓责任,就意味着“不任,则责”。十六七岁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之时,我们肩上的责任。汇集了自己的未来,父母的期盼,国家的需要。因此,如何担好这份分量如此之重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未来对于我们,早已不再缥缈,心中那份忽隐忽现的梦想,趋使着我们不停地探寻,追逐。担起自己的未来,这责任的份量,不轻;追梦的路,不会平坦。

2011感动中国人物刘伟,在承受了失去双臂的巨大打击之后,又遭到被迫放弃让自己找回信心的游泳这一五雷轰顶的灾难所有的痛苦,绝望、挣扎,最后都化为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掌声。他没有双臂,支用那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自己的另一个美好未来。

不管追梦的路多么艰辛,那份责任我们不能舍弃,不论前面多少风雨,我们都应该勇敢地担起自己的未来。

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承载的就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成功失败,我们是父母的寄托,是父母的希望,父母的日夜辛劳,只为我们能生活的更好,父母希望自己儿时没有实现的梦想,能借助我们实现,虽然这样可能强加给我们一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东西,但那是父母的爱,父母的期盼。作为孩子,我们有责任去替父母完成心愿,哪怕真的干不好,也要努力试一试,孝顺孝顺,顺字为大,让父母的期盼不会落空,这份责任分量很重。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几百年前的顾炎武,就已经发出了这样响彻不需的号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近代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则进一步向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担负国家兴盛的责任。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勇敢地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这份责任的份量最重!

自己的未来,父母的期盼,国家的需要。这一份份重任压在我们瘦小的肩上,或许会使我们产生畏惧,但畏俱之后,我们不会退缩,我们勇担重任!

高中生关于责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梁启超曾经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他说的好,一个人要想在学校中、家庭里、乃至社会上立足,就必须尽到自己应尽到的责任,心中时时充满着责任感,才会体会到付出和兑现自己责任后的快乐。

纵观现在社会上的清洁工、医生、教师、工人等不同职业的人,他们恪尽职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把事情做好。这些工作岗位不同的人,都勇于在生活中把自己的责任放在最首,用责任心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一切。他们把平常的小事看成一座高峰,不攀到峰顶,不把事情做到完美,是不会轻易罢休的。他们每个人心中都蕴含着一把责任的钥匙,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责任感,打开一把坚固的锁,敞开一扇厚厚的大门,进入一个全新的空间。

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同学与责任的事情。在电影《一个独生子女》的影片中,不到10岁的女孩张鸣鸣的父亲去世了,妈妈又因心脏病卧倒在床。她十分懂事,用自己平时积攒的零钱交了学费,同时也挑起做家务的担子。她做完家务还要写作业,在学校也争当一位好学生。妈妈看了鸣鸣的日记后自责委屈了女儿,但鸣鸣为了不让妈妈伤心,就烧掉了日记。一天雷雨之夜,妈妈被送进医院,此后鸣鸣每天不仅坚持上学,而且要跑去医院给妈妈送饭。她的作业都是在病床上完成的。为了给妈妈补充营养,鸣鸣杀了自己心爱的小鸡。她的学习不断进步,文章在小记者报上发表,臂上也带上了大队委的标志,可妈妈病情越来越重。妈妈在被送进急救间抢救过来之后,鸣鸣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在生活的磨难中,鸣鸣逐渐成长,勇敢地走向明天……

文中的鸣鸣,在父亲去世、母亲大病的情况下独立生活,每天除了做完作业,办完自己该做的事情之后,还要做家务,打扫屋子。面对家庭的贫穷,鸣鸣乐观地生活着,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撑起了家庭的天空。这,就是责任;这,就是不会被困难击倒的责任!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心血,尽到自己的责任。劳动的时候,我们要从双手中表达自己的责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要从语言诉出自己的责任;学习、听课、做作业的时候,我们更要在我们的心中来抒发我们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毕竟,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人生的长河里,即使有一些事情你不一定喜欢去做,但这些事情却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就是责任的含义。它所占有的面积,是比海还深、比山还高、比天空还广阔的,就像是一只鲲鹏,在蓝天中自由地畅游和翱翔……

高中生关于责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想到青春,很少有人会把它和责任联系在一起。青春热情、张狂,而责任冰冷坚硬;青春令人神采飞扬,责任让人眉头紧锁。青春的我们常常以挥霍光阴来显示做人的潇洒,而责任却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人生是厚重而疲惫的。责任和青春就这样纠缠着、斗争着,辩证地统一在了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热爱祖国,不仅仅是我们的一种责任,更是我们青年人肩负的使命。仰望长空,历史的星空依然闪耀,我们的祖国古老而伟大。蔡伦纸上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她一次次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繁荣又有多少人燃尽了青春和生命。即使在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不屈的脊梁挺起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尊严。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凑响整个校园,这沸腾了几代人热血的旋律,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航天科技的蓬勃发展,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向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圆满结束,党为我们国家下一步的发展又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为祖国感到自豪的同时,可否感到肩头的担子在催我们奋进?祖国和人民在期待我们成长?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青春和理想的附着。

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不甘平庸的心,我们可以为自己身上的朝气而自豪,为我们的锐意进取和勇于拼搏而骄傲。我们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和阻力吓倒,不要向挫折和失败低头,不要因风雨和荆棘而止步。让我们用拼搏和意志捍卫心中的理想,用勇敢和顽强成就理想的辉煌。困难和阻力算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惊涛骇浪算什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竞争和挑战又算什么,傲视群雄,问天下谁与争风?

当春风吹落蒲公英的第一朵黄花,当布谷鸟唱出第一支播种的歌谣,少年的繁花似锦完美的落下帷幕,青春就悄悄地走来了。生命中最绚烂的时刻,在隆隆战鼓中开始。青春如水,壮丽而富有诗意;青春如歌,悠扬而富有激情,正值青春的我们,无权享受,无权挥霍,壮丽的人生等着我们去谱写,伟大的事业等着我们去开创。

同学们!让我们昂首挺胸,携手并肩,以勇者的姿态、强者的风采,共同肩负起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共同谱写那壮丽的人生华章!

高中生关于责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4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的职业,就是教师。温家宝总理说:“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

们的一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教师,全部的职业生涯都离不开孩子。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师魂,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广泛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

一、用爱心去温暖学生

“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生活这片温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普遍而广泛的,不应该以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应该一视同仁。对于调皮生,我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任其破罐子破甩,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合到集体当中去,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才能创造一个融洽的、温暖的、团结的集体。师爱的细腻和多样,没有哪一种职业可以相比,特别在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多样化的师爱,润泽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每到一个班,我都要求学生写日记,日记内容不要求很多,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变化,发现自己,完善自己。从中我得到了许多……在日记中,学生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同伴关系,与老师的关系,学习及家庭的问题,都是我们的话题,在这同时我也得到的学生的信任,这是很有利的我的教学,而学生那种渴望被老师注意,被老师关心的心情也是我为之惊讶!尽管有的男同学不是经常在我面前表现,但那颗心我是理解的。我的亲近也使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渐渐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开始主动讲话了。我相信我也会让我的学生健康的成长的。我认为,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教师肯于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适当的拿出一点时间去接近学生,在师生关系方面,一定会做到事半功倍。

当我因有事一天没有给学生上课时,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了“离开老师的日子……”在课下,我也经常和学生们以朋友相称,与他们共站在同一条线上,共同来渡过难关,享受荣誉。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一个热情和蔼的人,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教师,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爱。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即使爱如潮水,教师也要化作细雨精心浇灌。

二、用耐心去感化学生

师爱还必须要有耐心,这是由教育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决定的。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成功。后进生的进步犹如蜗牛行走缓慢之极,往往是今天变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复复,难以巩固。教师绝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需要坚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经常性地作耐心细致的思想转换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后进生尤其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和承认,当他们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时,会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建立。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后进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

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就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让其产生“成功感”,培养自信心。我班有位叫王恒的学生,身体长得结实,但经常迟到甚至旷课,学习成绩较差,不爱完成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给了他特别的关注,用心地寻找和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他关心集体、劳动积极,于是就选他当劳动委员,以作班干部来树立他对自己的信心。他担任劳动委员后劲头可大了,工作认真负责,每天的清洁扫除,都主动留下来管理,并帮助别人打扫。在他的带动下,班上的清洁评分在学校总是位居前列。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耐心地辅导,鼓励他在学习上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三、用真心去打动学生

由于受传统教育那种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总会或多或少存有畏惧心理,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填平这道沟呢?那就是用滚烫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心去感动学生,用真诚去填平师生间的鸿沟。真心诚意是打动人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四、用垂范去引导学生

“德高为范,博学为师”。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也应该做到,要充分展现教师在各个方面的素质,用实际行动从情感上取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心服口服。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动,还要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去,用教师特有的语言和行动去唤起学生的热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热情。

我常参与到学生中去,用比赛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买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要求学生每天背一首古诗或一段宋词,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开始,我把诗、词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背,第二天去检查,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去做了。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积累背诵古诗、词的行列之中,我便来了一招,自己亲自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背得又多又快又好。

我每天第一节语文课,首先作好示范背给同学们听,这样同学们见老师都在虚心学习,也跟着背。就这样,我天天如此,全班同学也天天如此,跟着我积累了很多著名诗、词,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写作水平。虽然这样花费了我的大量业余时间,但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在我的影响下,我教的班学习空气特别浓,同学们都比着学,赛着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为师者应该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勤勤恳恳,把我的爱奉献给了我的学生、我的事业。回顾过去,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高中生关于责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爱在左,责任在右》。

太阳的责任是照亮黑暗,雨的责任是滋润大地,花儿的责任是衬托世界。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是什么呢?说到责任,我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受。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背负的是孩子的一切。

家长们把孩子托付给我们,孩子们毫无保留的信任我们,面对家长们信任的目光,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眼光,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慎重对待。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除了对学生负责,对其它事情也是负责的。对大事负责,对小事也负责。因此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就是一名教师的责任!

老师在校一天,就要肩负一天的责任。每天清晨醒来,在心里给自己一天的责任列个清单。这个责任可能是上好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亦或是放学时送每位孩子到指定地点。责任有很多,而责任不应区分大小。把每个应尽的责任做好,便是完美的完成一件事情。

前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众所周知,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当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们是纯洁的一张白纸,我们必须小心的对待我们所画上的每一笔,作为老师,引导教育好孩子,我们责无旁贷。责任是爱心的衍生物。身为教师,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能的培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言谈风貌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效果。如今我也是一名孩子的母亲,生活中每每都是谨言慎行,生怕自己的一不小心便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夜晚躺下,也会为孩子的将来忧心忡忡,总是想为孩子做好一切准备,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成最好的那个,希望孩子以后的人生只有快乐再无烦恼。每天看着女儿点点滴滴的变化,心理充满了激动。

我想,每天会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母亲在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亦或是焦虑孩子的止步不前,孩子们周而复始的求学之路,牵动的是多少带着期盼的母亲的心哪。当我想推卸自己的责任时,我就想:这个孩子的母亲应该也和我一样,希望孩子的老师能够爱他,对他负责;当他受委屈时,也希望老师能够像妈妈一样摸着他的头,安慰他吧。这种念头便会驱使我尽力把学生的每件小事做细、做好。

一名责任感强的教师,是一名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充电的教师;是一名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学习不止的教师。是一名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教师。

一名责任感强的教师,是一名时时处处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也是一位对自己、对家人、对亲友负责的教师。

很多人并不理解当老师的辛劳,认为老师是一个轻松的职业。每天就那么几节课,还有令所有人羡慕不已的寒暑假。其实只有从事了教师工作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辛苦。“老师吃得是良心饭!”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教师精神的实质。

是啊!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英雄,但我们更需要千千万万,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于平凡岗位的有责任心的人。教师,固然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但她也同样有着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幸福!

爱在左,责任在右,没有责任感的爱就像池塘里的浮萍,没有根,随时可能漂移。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总觉得幸福。

我们都是护花使者,左手握着爱的印章,右手拿着责任清单,用我们的真诚,将我们的责任清单上充满爱,也让我们以责任的名义将爱进行到底。

谢谢大家!

课堂发言稿相关文章:

1.课堂演讲5分钟演讲稿

2.课堂演讲10分钟演讲稿

3.课堂3分钟的演讲稿

4.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5.正确的课前预习方法 篇五

对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一定要把教材中的知识提前读一次。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就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

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事实上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

第二步:最好要建立一个预习本。

预习时将模糊、有障碍、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

最后一步:尝试做课后习题。

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1――2道。做题时若你会做了,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若不会做,没关系,很正常,因为老师还没讲。

如果按这种方法去预习,效果会更好,对提高大家的学习成绩也更加有帮助。

有效预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1、预习的时间和分类。

是不是只要课前看一下要学习的知识就算是预习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预习分为三大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 的时间预习—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这三种预习方法,才是能快速提高你学习成绩的法宝。

2、课前预习什么时候进行?

我们都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所以课前预习一定少不了。

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时间特别紧,哪怕课前几分钟,看一下也比不预习要好很多很多。

3、具体怎么进行课前预习。

先把要学习的课程看一遍,要求找出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

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 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特别提醒,预习最重要的就是思考,不能光看不想,必须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6.自主学习下的课前预习 篇六

一、预习的作用

(一)课前预习适应学生学校学习高效、快速的特点

学生在校的学习只有高效、快速,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课前预习是高效快速学习的基础,课前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教材的内容和思路,做到提前思考,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教材中一些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扫清学习上的“拦路虎”;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抓紧复习巩固,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效果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加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了,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三)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得取知识。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如果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的学习带来益处。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无所措手足,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

二、预习的分类及方法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呢?

(一)全册预习

学期初要指导学生进行全册预习。(1)浏览教材,激发兴趣。学生翻开新书,看到书中各种图案、数字、符号,即使当时看不懂,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想立即知道都是些什么?此时,我就指导学生全册预习,新学期的内容产生兴趣,增加对数学学习的信心。(2)通读目录,提纲挈领。目录是全册书内容的缩影、提纲。让学生统观目录中各章节的标题,使学生对本册书的内容有个轮廓,初步了解全册将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通读目录后,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内容。本册哪些章节内容有联系或相似,哪些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知识,并让学生做好记录。

(二)章节复习

这要在每一章节讲授之前进行。主要任务一是通过阅读课本,知道本章节将要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目标;二是及时补习一下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或薄弱环节。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组时,就需要把以前的有关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等内容提出来要求学生在课下预习,这样就能建立有关方程的系统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同时查漏补缺,便于进一步学习。

(三)重难点预习

这要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一是找出并初步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可用红、蓝、铅笔轻轻划线,或在重点字词项目上点上点,不懂得地方打个问号。例如,垂线的性质中的“有且只有”。二是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联系起来,系统化。三是对重要疑点有自己的初步探索,简要写出批注或提纲。

三、预习中注意的问题

(一)预习因人而异

有些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佳,他们身心疲惫,成绩不理想,因此,越是学习吃力的学生,越要重视预习,以摆脱被动的恶性循环,做到积极主动学习。要特别加强对学困生的预习方法指导,可以采用降低难度,分层指导的方法进行。

(二)及时检查督促

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孩子来说是件“吃苦”的事,独生子女特有的娇气,意志薄弱等缺点及家长的配合不力,学生预习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为此必须安排检查反馈的环节,检查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提问检查,同桌相互检查,小组交流回报式,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以此来督促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題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谈得上解决问题,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勤于思考之上。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预习时一定要让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质疑问难,多问个为什么,做到勤思之、多问之、善学之。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但是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而其它多边形为什么不具有稳定性,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就能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既要靠教师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又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正确的预习方法也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7.五年级作文:开心的课前5分钟 篇七

在我们语文课上课之前,都会有5分钟的个人才艺展示。今天的才艺展示又会是谁呢?

上课了,冉老师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今天,还是老规矩——首先进行个人才艺展示,他们是廖芸芸、肖旭、常舰中。好,现在有请——”话刚说完,我们班的幽默大王肖旭就飞快地冲上了讲台,满面笑容地说:“今天,我给大家出几道脑筋急转弯。”我一听,心想:今天我又可以动脑筋了。这时只听肖旭说:“一个蛋走到山东变成了什么?”话音刚落,常舰中就大喊一声:“山东蛋!”顿时,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茶叶蛋。”有的同学说:“荷包蛋。”还有的同学说:“炒鸡蛋!”结果都被肖旭给一口否决了。我一下子想到“卤蛋”,可又不知对不对。突然梁宸冒了一个“卤蛋”,肖旭说:“恭喜你,回答正确!”我可真后悔,又丧失了一次答题机会。有个同学问:“怎么会是卤蛋呢?”肖旭说:“山东的菜是卤菜,山东的蛋就是卤蛋。”但同学们还是一头雾水,冉老师解释说:“古时候山东是鲁国,现在被简称为鲁,谐音‘卤’”。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接下来肖旭又让我们猜“一个鸡蛋摔倒了,会变成什么?”“一个鸡蛋去泡死海,变成了什么?”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答,最后猜出的正确答案是——“导弹”、“盐蛋超人”。怎么肖旭让我们猜的全是与鸡蛋有关呢?可能他喜欢吃鸡蛋吧。

肖旭还没下来,常舰中早已把腿伸到了过道,抢到了第二个上台的机会。他不慌不忙地走着正步来到了讲台,给我们敬了个鞠躬礼,嗨,很有礼貌嘛!“我给大家背两首诗——池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他背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刚一背完,下面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常舰中又给大家敬了个礼,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座位。

廖芸芸——这次才艺展示唯一的一个女同学最后一个登台展示,只见她穿着一身粉红色裙子,落落大方地小跑上了讲台,也有礼貌地给我们敬了个礼。“大家好,我给大家带来了五个字谜……”猜字谜,也是大家的最爱,同学们猜得可起劲了。

8.从效果出发决定预习的课前或课中 篇八

从效果出发决定预习的课前或课中

预习的实质是一种知识、情感的准备.具体到某篇课文的预习,学生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及所塑造的形象,产生符合课文内容的心情,疏通阅读课文所必需的词汇等,从而保证对课文的初次感知完整而清晰.决定预习是放在课前还是课中,笔者认为要从效果出发,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作 者:吴海丽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刊 名:小学教学英文刊名:XIAOXUE JIAOXUE年,卷(期):“”(17)分类号:关键词:

9.环保的课前演讲稿 篇九

关键词:歌曲分析与写作;课前准备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91-01

音乐是感情的产物,歌曲写作其实质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独白和宣泄的方式,并且主观情感占据了大部分的地位,我们学习大量的作曲理论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歌曲创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技巧同时也需要大量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

一、训练视唱练耳的能力

在歌曲写作中,基本音符只有do、re、mi、fa、sol、la、si七个,却可以成就那么多风格类型迥异的音乐作品。作为歌曲写作的课前准备,首先就是要学会快速准确的看谱识歌,对于作品的每个细节音符、强弱、情感的处理都必须非常清楚。这样非常有利于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借鉴和运用。练耳对于歌曲分析和写作来讲尤为重要。整个练耳必须要包括单音、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听记等全方位的练习。对于各种复杂的节奏以及音程关系都要保持到最敏感的听力和分析的程度。只有对于各种观幻莫测的节奏和调性了如指掌,在自己写作歌曲时才能用的轻松自如。

所以想要写出优秀的歌曲作品,必须对视唱练耳的每个细节各个击破,长期坚持,不断提高。当你做到能够将听到的任何作品头脑里第一反应不是音乐而是首调感或者是乐谱的时候,自己对于作品的敏锐度就有很大的提高。

二、大量阅读和声、配器的书籍

作曲四大件的重要性相信所有作曲专业的学者都非常明白。歌曲创作绝对离不开大量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只有懂得和学通了作曲四大件,才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旋律感和作曲灵感为我所用,才能更加深入的表达歌曲的思想和内涵。学习作曲四大件的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但是对于这一点,很多学者有一定的异议,觉得学了很多看似学院派的条条框框反而会限制自己的作曲思维和作曲自由,会被很多条条框框的规矩所束缚。其实要相信,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建立在大量踏实的阅读积累以及牢固的基本功上面的,作曲四大件的理论内容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慢慢发展和沉淀的,而且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到现在为止都不停的巡回演奏和学习欣赏,我们绝对不能否定他的存在和重要性。必须在学习一些看似枯燥的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将自己的歌曲创作保持到最好的状态。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进行四大件的学习。比如教师在每节课下课之前,将学生要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体系提前让学生预习,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看哪一个科目的那一个章节,避免盲目性。比如,在练习半终止写作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斯波索饼的半终止和弦,以及相关必须的论文和文章,学生进行自学和分析。这样就非常容易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学生也会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生动和易于接受,从而提高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效果。

三、分析歌曲以及多声部作品

多背诵经典的旋律、民歌曲调。这一点就像背英语单词一样,词汇积累的越多,写作时就会越容易,语感也会随着积累越来越好。同理,背诵的经典旋律越多,歌曲写作时的思维就越灵活,旋律感就更强,不用刻意去考虑旋律走向,内心的音乐情感也会更加丰富,写出来的旋律自然更加吸引人,并且创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多背诵经典的旋律,并不是要抄袭或者偷懒,而是为了培养更好的音乐美感。

大量分析歌曲及多声部作品之后,可以从模仿开始写作开始。歌曲写作刚刚开始,很少有很棒的灵感或者乐感出现,学者可以通过大量模仿写作开始,并不是要单纯的模仿旋律本身,可以从曲目的旋律走向、节奏节拍安排、转调离调的处理、音区的安排和处理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模仿写作,积少成多,最后到自己的创新。

四、抓住灵感,随时捕捉

灵感不能可以等待的,灵感随时会出现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如果只是每次等待灵感出现时才写作,那么旋律感可能不会太棒。只有大量的练习写作,尝试着写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并且记录下来,这样的方式才可能是持久而理性的。写作的量越多,自身的写作经验越丰富,当灵感来的时候才能非常快速准且漂亮的完成整个作品。

当灵感来临的时候,必须要立刻用各种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宝贵的旋律感,失去一个很棒的作品。你可以用最传统的纸和笔记录下来,如果有录音工具,可以马上将旋律哼唱保存,之后进行详细记录。现在的手机软件非常发达,你可以在各种软件商店下载或者买到很棒的录音工具以及乐谱记录软件。如果软件上有一些不能显示或者不能创作的内容,你可以动手把它记录在纸上,多用手写的效果会比软件记录更快更直观也具有保存价值。

如果当时时间不允许,你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作品的动机记录下来,用灵感写完全曲的创作者毕竟是少数,用一个旋律很优美的动机去发展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创作。

五、深入生活观察、体验、感受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一句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深入生活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学会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细致的对生活有自己的触动和感触。丰富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一定是音乐创作的试金石,有了这一块试金石,写出的作品才一定有现实意义。

总之,要做到以上几点,并非易事,这需要一个非常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是一定要下苦功夫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探索、创作才可能写出好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刘贤兵.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李德隆著.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辛笛.高师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改革的可行性探讨[J]. 人民音乐. 2009(02)

[4]龚耀年著.歌曲作法[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10.环保的课前演讲稿 篇十

内容提要:利用每节数学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说话的方式,以 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的原则。它的内容自由,模式固定,要求明确。”它为师生共同打开学习数学的 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 优越性 评价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 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 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目前我 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本文从小学中段数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数学生本课堂的课前三分钟。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与课前三分钟地优越性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旧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学生三分钟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很好地带动了 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对话,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教育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 识的“容器”罢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势必造成学生智力不能良性发展,使学生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呆子。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 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课前 三分钟活动,针对一个问题一种思想,要做到心、口、手、脑并用,是学生知识 和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前三分钟演讲,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其中声调的抑 扬,情感的起伏,情节的波澜,是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激发了他们 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充盈着丰富多 彩的内涵。传统的课堂似乎是教师的专属舞台,教师在舞台上自编自导自演一幕幕并不 精彩的戏,而学生只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 进,课堂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一席之地,而且拥 有了主体的地位。虽然教师失去了一部分舞台,却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搭 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舞台。

这种教育形式的极大改进,令人欢欣鼓舞。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可以让全体学生成为课堂这个舞台的主体成员,但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成为主角。由于学生间的差异,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能会争取到更多 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舞台,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但另外一些学生却有 可能只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为了弥补这种课堂上的不足,我认为,在新课程 提倡的新型课堂上,不妨每次让出三分钟,通过演讲的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一个 成为主角的机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怎样设计好数学课堂的课前三分钟 在许多老师的印象中,课前三分钟应该是语文课的专利,且外乎成语故事、时事评论、古诗朗诵、资料拓展„„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让我意外地看到了数 学课的课前三分钟原来也可以如此精彩。虽然学生是主角,但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主导,关系着预设目标能否实现。那么,如何设计好这课堂三分钟演讲,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呢?对 此,笔者认为教师是关键。让出三分钟,并不意味着教师“置身事外”,相反,教师要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担任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成 功,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演讲前教师要做一个“好设计师”,使活动有声有色地 开展起来。教师要成为一个“设计师”,也就是要对每一次的演讲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当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到两个“多样化” :形式 多样化,内容多样化。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三分钟,也可 以包含于课堂教学之内。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 容展开。根据笔者的实践和探索,课堂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1.数学专项知识的积累 比如数学古诗、数学谜语、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 来等等形式多样。在这些专题中,教师可以布置每个学生搜集和选择相应的知识 点,做出简单的归纳和介绍,并以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 目的。例如,在进行成语专题的时候,教师可动员每个学生通过字典、书籍和网 络等途径,找出一些饶有趣味的成语故事,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弄懂成语,轮 到学生演讲时,由他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 锻炼,全班同学也能学到成语典故,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2.课内知识的导入 这一类演讲,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演讲主题,使每节课的三分钟演 讲成为教师巧妙的“导语”,自然地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互衔接,直接为教学活 动的开展服务。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让学 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分数的来历及相关知识在本次上课前与大家交流,从而在同 学们兴趣正浓时自然过渡到分数初步认识的新课中。

3.疑难问题的讲解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会发现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来说一听就懂,而 对于大部分学生似乎是非懂似懂,老师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不惜讲 一遍又一又遍,那些已会的同学早都坐不住了,我们何不尝试着让这些已会的学 生在课下精心准备一道类似的题目作为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呢,如在学习三年级人 教版第四单元 24 时计时法时,计算经过的时间需要画线段来帮助理解,教师可让已经会了的同学来给同学们讲,并要同学们来给她补充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 于生之间的交流气氛异常热烈,许多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都希望听懂后 也能上讲台一展自己的风采。当然,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内容,课堂三分钟演讲还可以采取其他更加多元化 的内容,只要与语文教学有关的题目,能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均可以纳入演讲的范 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制定演讲主题,亦可倾听学生要求,根据他们的 意愿开展这项活动。

(三)做好对数学课前三分钟的评价 数学课前三分钟的开展还离不开对学生每次表现的评价。评价是向学生反馈 他们的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不是目的,只是促进教学的手段,任何的极端运用都会导致教学生态的破坏 与教学的低率。而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也提到了: “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 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同学简评,指出优劣 教师教会学生评价他人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点评以鼓励、提出建议为主。既 然学生千差万别,所讲内容丰富多彩,说话的风格各不相同,那么演效果肯定不 会一致。大多数孩子都是敏感、自尊心强的,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 扬,所以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学会点评:对其中成功者进行充分地肯定,让其尽 享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 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如所选内容与众 不同,感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让学生体会到了小小 的鼓励,使其对下一次课前三分钟活动充满渴望。当然,对学生存在的较为明显 的不足,师生应及时婉转指正,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在感激中进步。评价时关注点要全面,可以从内容出发进行分析,也可以补充文中内容相关联的 人事物或者文章,还可以就同学说的效果问题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同学们也可 以就前面评价中认为有问题的地方评价或者反评价、批评,也可以辩论,造成了 一种热烈的气氛。

2.建立机制,有效促进。有效的奖励、竞赛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巩固。我在班里一直有建 立 “为小组争光” 的表格,该表格每月评选一次,奖励前三名的 “团结合作小组”。“课前三分钟”的活动也融入其中:学生点评后,主持人让全班用手势评分,满 分为 10 分。刚才没有参加讲、评的同学都有机会亮出“分数”,主持人就取平均 分,马上填写在评分表上。学生看到自己为小组争光了,个个都是很兴奋的。主 持一次课前三分钟,既能得到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又能为小组加分,所有 的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并乐意参加。

(四)提出要求,形成模式,规范主持 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对其中的细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提要求后花了 一段时间训练、跟进,使其扎扎实实地开展,不流于形式。

1、充分准备。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主持人要在前一天向将轮到的同学确认: 准备好了没有?如果没有,通知组长督促或换人,觉不能出现浪费时间的事情。那要扣该小组 5 分。

2、有些同学说话的声音太小,其他同学因为听不见,就闹哄哄的,影响了整 个活动的进行。因此大家不要说话,可以用举手示意的方法,“告诉”说话的同 学:声音还要大点;如果没有改善,可以不评分。

3、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说话或不留心,主持人有 权扣该同学所在小组的分数。

4、评价的时候,要先评优点,再评缺点,不能有恶意诽谤的事情发生。

5、统一评分的手势,要求全班都要参与。

11.环保的课前演讲稿 篇十一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常说写文章时要“引人入胜”,这就充分突出了开头的重要性。课前引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第一步,是启动阶段。引入就是“引题定标,启动激发”,教师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实际水平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联系生活,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愿意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求知。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形式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去设计和创造。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选取儿童身边的感兴趣的、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事例和场景,以此来诱发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可创设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学校组织的分组实验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老师奖给豆豆10个本子。豆豆想:这10本本子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而是我们三人共得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豆豆遇到了问题,你能帮帮她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活跃起来,大部分学生说分不成,教师随机点题:这道题究竟如何计算,同学们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后就能很好地帮助豆豆解决问题。这时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去学习内容、探求新知,很成功地引入了课题。

二、开门见山,促进学生进入活动状态。

一节好课,课前的引入至关重要,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既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如教学《小数的乘法》这节课时开门见山地提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算式:132.5×5。因数中含有小数,它不是整数的乘法算式,而是小数的乘法算式,怎样计算呢?能否转化成整数的乘法计算?请同学们先设想自己的计算,然后同课本中的计算方法相对照,看一看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哪些计算整数乘法时没有遇到的新问题?怎样对待它?这时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先想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然后学习本节内容。通过比较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便由潜伏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由此自然引出了课题及具体的学习目标。

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实验操作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老师要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动机,将抽象深奥的问题化为有机简明的操作,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一上课教师就把已准备好的试验材料让学生观察特点,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试验材料来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试验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小组亲手动手做一个实验:①圆柱和圆锥的底相等,高不相等;②圆柱和圆锥的底不相等,高相等;③圆柱和圆锥的底相等,高也相等;④圆柱和圆锥的底不相等,高也不相等。学生做试验的同时,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将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总结回答。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大部分学生发现实验1、2、4中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内在联系不密切,只有实验3中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才有密切联系,从而得出结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这样,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说一说等实践活动直接感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兴趣盎然地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上形象直观地把握了这一重要结论,学生再学习圆锥体积推导公式时就显得轻松多了。

四、联系生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它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确,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教师应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打通生活与数学间的无形屏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富有活力与灵性。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首先说出本班男女生人数,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手板书:我班男生25人,女生20人,______?让学生补上百分数的问题。这时学生众说纷纷,从而老师只选取了以下两个问题: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老师接着说:这两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课的一开始就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就会带着问题探究新知。

12.英语教学不容小觑的课前热身 篇十二

Warming up(热身)是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为了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而设置的一个辅助的教学环节。许多英语老师总习惯踏着上课的铃声走进教室,在例行式的师生问好后,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类似这样的开场白:“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lesson.”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降低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其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在较短的时间里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并迅速进入学习轨道,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正式上课前的“热身”开场、亲切自然的导人,宜于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宽松而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再者,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注意力会逐渐集中,因而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埋下了伏笔。

下面,结合英语教学过程,对教学前的“热身”这一课题,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明确课堂主角。课前“热身”“热”谁的身?一是热学生的“身”,即让学生的注意力、精力从课前的松弛散乱状态回到课堂上来,逐渐投注于课堂教学主题中;二是熱教学关系的“身”,即形成师生围绕教学主题而互动配合的课堂关系。故此,“热身”时,一定要把更多的开口机会和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切忌由教师直接将答案或自己的结论合盘端出,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开口、讨论的积极性,从而真正达到“热身”的目的,因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思路的引路者。

其次,围绕教学主题、锁定内容中心。“热身”的方法有很多,海阔天空地聊一聊,神采飞扬地唱一唱,精彩纷呈地演一演,兴趣盎然地玩一玩,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热身方式。但是,我认为:“热身”不是为了单纯追求“热络”,内容最好还是选择本单元的核心内容,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习该单元知识创设出一种情境,为其学习后续话题和阅读材料作好铺垫,从而激活全单元的教学活动。在围绕核心内容设计“热身”内容时,要将趣味性和启发性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启迪学生心智,逐渐让他们把上英语课的兴趣转变成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再者,把握难易程度。我认为这一点很为重要——“热身”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把握好,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太容易,学生可能会不屑一顾;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理解或是不知道,这就使他们难以积极参与到“热身”内容的场景中来,或者是减少了学生参与的程度,从而造成学生们不会开口或似懂非懂不愿开口的场面。学生们不愿开口或不会开口,又怎么谈得上“热身”呢?结果只会使“热身”运动变成“冷藏”运动,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教材上每个单元都有用以“热身”的图片,有些图片学生比较熟悉,这种情况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如果遇到学生对本单元教学内容比较生疏,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么办?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如此肯定不行。我们不妨灵活处理,从学生知道的内容人手。如:我们要进入内容是诗歌的单元,如果直接跟学生讲英语诗歌的一些格式、特点、形式等,可能很抽象、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老师该怎么办?先看看下例:

日照香炉生紫烟,And fare thee weel,my only luve,

遥看瀑布挂前川。 And fare thee weel,a while!

飞流直下三千尺,And l will come again,my luve.

疑是银河落九天。Tho?蒺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设计提问:who wrote the poem? 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poem?what did the poet want to express in the poem? In the poem,how many lines are there? How many words are there in each line? Read the three words “烟”“川”“天”。What can you find? Now let' see an English poem.Try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it with my help…

每一个提问都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都是一步深入、都为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服务。教师亲切的期待唤起学生求知的热情,学生也自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这样,师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可见,一旦学生“动”起来,接下来的课文剖析、理解记忆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

另外,“热身”所花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是由“热身”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热身”是一种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一曲优美音乐的序曲、喜剧的序幕,精彩的东西还在后头。这也好比运动员热身不能太久,否则,岂不白白耗费体力?此外,教师一定要做好“热身”与正文之间的衔接,不要将“序曲”弄得与“主旋律”毫无关系,以保证使学生逐渐地自然而然过渡到本节教学内容。

13.课前演讲稿 篇十三

大家好!

今天终于轮到我来为大家带来这次的课前三分钟了!那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就是――“热爱读书从我做起”!

说到读书,相信大家都感到十分的熟悉。作为学生,我们长期以来都与书相伴。所以我相信大家对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一定深有感触!是啊,书籍就是我们的阶梯!在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书籍中,都记载着不同种类的智慧和经验。它可以教会我们各种优良的品质,也能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世界上的各种事情。书籍,不仅仅记载了前人的智慧,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认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文化!所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就是书本的力量,它连接了世界,更连接了历史!

但是,作为一名读书人,我们应该牢记冰心奶奶说的“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不仅教导我们要热爱读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读好书!”在如今信息和物流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能接触到的书籍已经变得十分丰富多彩!但对于我们现在的阶段来说,我们应该选择自己能读懂、有兴趣,且能给我们带来知识成长的书籍,因为这些书籍不仅对我们的成长有帮助,更能让我们提起对读书的兴趣。不然,即使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如果我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和作者的想法,那么它对我们而言也只是一本枯燥的书籍,只有真正读进去,才能算是真正的读书。

其次,如今也有很多不好的书籍和信息。我们应该主动避免去接触那些不良的书籍。那些书籍不仅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影响,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读好书”!选择适合自己的,优秀的书籍,让自己从书籍中吸取养分,茁壮成长!

在此,作为演讲人,我也向各位推荐一些有趣又出色的书籍,如:《海底两万里》、《秘密花园》、《小王子》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寻找,并利用读书来填充自己的生活,相信你的生活也能变得更加充实!

同学们,读书并不是辛苦的事情,只要我们学会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愿意沉下心来认真的阅读的话,我们一定能在书记中见识到不一样的世界,一定能爱上读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希望今后我们班能多多讨论一些读书的事情。

14.桂花雨的课前预习教案 篇十四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7、桂花雨)

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出示插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看《桂花雨》的插图,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感知作者摇桂花的快乐,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三、朗读体会重点句段

1、自由朗读(2~6)自然段,说说你理解了什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给同桌交流。

2、提问:

哪个自然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生回答:“第五自然段”接着出示大屏幕。

⑴ 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⑵ 在师的引导下说出作者从迫不及待到高兴,妈妈从沉着到赶紧这一情感的变化,从而进入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⑶ 让学生演读“摇桂花”这部分,感受作者的快乐。

3、抓住重点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从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为多,更是香气浓郁,这是我们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妈妈是用什么来分辨的呢?其实妈妈是太喜欢院子里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同时引出:

⑴ 东西是自己的好。

⑵ 月是故乡明:

更进一步体会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她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多读、多背)

五、展示学生成果

(背诵)

六、总结全文

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教学板书】

7、桂花雨

摇花落

1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前准备 篇十五

课前准备包括:上课教师有教案,教案规范整洁,符合课标和教学计划进度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具、器材、设备完好;教师仪表端庄,精力充沛,有激情、有信心;学生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学习环境幽雅舒适。

一、教师教的准备

1.课前要备好课,而教案的设计则是备课工作中最直接、最具体的

在教案的备写上要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内容如何讲授,难点内容如何突破,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及学生学的活动等。教案设计必须有三个突破:(1)观念上的突破。教学设计必须做到“三为主,三体现”,即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其教法;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全体性、自主性;以训练为主线,体现训练的内容及目的性、层次性。(2)方法上的突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取缔问答式、串讲式、平推式、答案式。(3)形式上的突破。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纵向对比书写。这些不仅要在教学中把握好,还要在教案上体现好。我们大家知道,课堂知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因此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课前准备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过去是着眼于将知识分成小块加以呈现以及对课文知识点进行强化设计。而在今天,课前准备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着眼于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身心发展。如果说过去教师备课主要着眼于如何教,那么今天教师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必须是引导学生如何学,这就要求教师们的备课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及其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找与学生旧知的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师生产生互动,课堂具有实效性。

2.教师能不能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还取决于他是不是善于合理选择和利用教学设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有根据地选择和准备好上课所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媒体,然后到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那么,如何合理配置教具呢?(1)正确选择教具、器材,使之符合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艺术性和可操作性要求,以满足创设教学情境的要求。比如物理中电表的选择、示教和学生实验用的不能是同样的。(2)恰当组合教具、器材。比如物理中打点计时器与其他实验仪器的组合,使之相互交流,相辅相成,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改善效果。(3)合理使用教具、器材。一要适度,不宜过多过滥;二要适时,不要超前或滞后。例如,如果有些教具不是刚开始就需要,而是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那么为了不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当用报纸或者其他东西把它们遮盖起来或者放到讲桌下面;三要适当,既操作规范,适合学生的目标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大力提倡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有些教师拒绝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甚至在没有仪器和直观教具学生就不能掌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仍然置有关教具于不顾这是不能容许的。教具的准备对不同的课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当学校有实验器材、电教器材和现代教育媒体时应充分使用,没有器材和设备的学校老師要根据学科的需要,尽可能地自制教具。

3.教师上课要仪表端庄,精力充沛,有信心

仪表是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服饰、发型、头饰、鞋、眼镜等打扮的外表状况。外表修饰是教师内心修养、品质气质的外部流露,虽然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它不直接传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但它都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上课时教师不修边幅,衣着随便不整洁,头发蓬松杂乱,会给学生“不负责任、粗鲁无礼”的印象,从而对学习这门课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过于刻意打扮、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发型奇特等,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形成“轻浮刺激、敷衍教学”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学生的眼睛是敏锐的,时常见面的教师一旦精神抖擞、春风满面地出现在讲台上,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受好奇心的驱使,兴致勃勃地留心观察教师的言谈举止。当然,换一种精神状态,比如精神疲惫、满脸愁容,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这种精神状态不能令学生振奋,其影响也只能是负面的。因此,教师要打起精神,以饱满真挚的热情上讲台,从一见面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让他们也要向教师那样精神抖擞地专心听课。教师绝不能在课堂上不修边幅,穿戴随便,衣冠不整,袖手缩肩,坐、立、行姿势不雅,暮气沉沉,有气无力,没有自信心。

二、学生学的准备

传统教育观念下,上课准备所关心的是教的方法(即教师的教),对学的方法(即学生的学)却很少涉及,重视的是教而不是学。这次在评价中把学生的准备也写进去,是以往教学评价中所没有的。在课前准备中提出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充分,情绪稳定,准备好课本、学具等。这个要求不算高,是最基本的,也是我们长期在教学中所忽视了的,学生准备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上课的必要准备,要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目的在于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尤其新课程中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事先要指导学生收集信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

上课铃声一响,大脑就开动起来,这就等于在45分钟加了5分钟、10分钟。相反若铃声响过,才慢腾腾地走进教室,有时人进了教室心还在操场,再加上找钢笔、找墨水、找书本,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就等于在45分钟里占了5分钟、10分钟。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在课前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的习惯。

3.教师应当稳定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影响学生的情绪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及生理等多方面的,比如,刚上课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心不在焉,他们或者因为刚考完试还在想答案;或者因上节课老师拖堂而影响活动,心里不愉快;或者刚与同学发生争执,心里尚未平静等。总之学生的兴奋中心还没有转移到这节课上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切不可急躁,应该仔细观察学生,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用诱导的方法,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人的注意力有不稳定性,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多有起伏,一般很难长久地保持固定状态,经过一段时间注意力的集中,过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便分散或者转移了。因此,教师应该一方面注意丰富与充实教学内容,使其经常有所变化;另一方面应该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或运用演示配合讲授或借助设问、提问、讨论及学生活动等,使其不断处于兴奋状态之中,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注意。

另外,环境的整洁是教室成为引人喜爱的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除了每天值日生负责打扫外,要指导学生养成整洁的良好习惯,使每一件东西放在合适的位置,随时保持地面、黑板、门窗和桌椅的清洁,使能给人以清新、干净、愉快的感觉。光线影响学生的视力,特别是阴天,要开灯。温度合适,空气新鲜,可使头脑清醒,有利于学习,冬天门窗紧闭,下课时间要打开,使空气对流;即使夏天,也不宜让学生坐在风口的地方直接吹风。还有教室的色彩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心境。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教室的布置,美化教室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意向,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益。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教研室)

上一篇:2024年上半年质量报表下一篇:初中教师讲课比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