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共17篇)
1.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 篇一
2017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成果作业: 成果整理靠大家。个人整理出自己的优秀研修成果;坊主评审和推送本区域的学科优秀生成性资源,区域建设本地课程资源库。晒一晒我们的成果,请在本word页面下方完成并以附件形式提交至平台。
校本研修成果 荣爱丽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三年组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辽西北远程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
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三)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2016年南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 学习感悟
南平机电职业学校 吴国良
自今年6月起我参加了2016年南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使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前五个阶段的培训学校,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不但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
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手机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切应用,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方法。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移动互联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移动学习资源的管理”,“移动教学的小助手--基于移动设备的教育软件推荐”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信息知识方面的落后与不足。使我真正的知道了“即时通讯工具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移动学习交流与协作”,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培训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英语、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在这个阶段的培训研修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简易多媒体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及课例分析,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
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通过这个阶段的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有所更新,让我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通过这个阶段的培训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 “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2.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 篇二
阳光作业就是统筹兼顾,引领师与生、家与校建构阳光作业的生态系统,包括“阳光教研、阳光设计、阳光心态、阳光完成、阳光批改、阳光反馈、阳光家庭”等,尽力避免脱节和短板。下面我主要介绍阳光作业管理的基本构想和具体落实。
一、阳光作业的目标是有效
本义:阳光作业指作业本身是否“阳光”,即是否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指作业是否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尊重学生差异——体现分层,遵守法律法规——守住底线。
引申义:阳光作业指作业作用于师生及家长后的主观心态是否“阳光”,是否“耕耘并收获着,辛苦并快乐着”,是否具有有效性。作业有效才能使学生有幸福感,教师有成就感,社会有认同感;高效才能还师生更多的自主时空;长效才能可持续发展。
一个目的:阳光作业是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
两个愿景:阳光作业是客观上科学,主观上积极。
三维图景:阳光作业是回顾过去——温馨幸福的学习;把握现在——过程快乐的学习;展望未来——前景灿烂的学习。
二、阳光作业的产生源于需求
第一是解决真正问题的需要。要提高作业有效性,就必须从问题入手。作业涉及面广量大,每天、每个学科、每名学生都做,每个教师每天都批改作业,然而作业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把对作业效度的轻视称为“致命伤”,人们戏称作业中负担重、难易不当、随意性强、潦草抄袭等问题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研究作业问题乃真问题。校本研修应立足真问题、真研究、真见效。
第二是实现快乐学习的需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幸福,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知识不仅给人以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十几年的学生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这一求学过程的幸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终极目标的真正幸福。因此,我们的作业也应是阳光的,是能让学生感到快乐和幸福的,而非负担和压力。
第三是教师有效研修的需要。奥斯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探明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作业就是探察学情的“雷达”。高质量的作业必然是深刻领会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深度把握教材的结果,是教师的教作用于学生的学的集中检验和反馈,是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的第一素材。因此,建立健全基于作业设计的校本研修非常重要,这是校本研修的有效载体、高效载体和长效载体。
“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社会进步”,以上三个需要是我校开展基于阳光作业的校本研修的原动力。
三、阳光作业通过校本研修落实
1. 提升教学境界,培养阳光心态
我们认为幸福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一种心理感受,魏书生的成功管理方法是引导师生树立“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幸福观,为此要:摆正教的心态——教海探航乐作舟,由“职业、专业、事业”拾级而上;端正学的心态——学海无涯乐作舟,由“帮助作业、指导作业、自主作业”拾级而上。
2. 形成核心理念,明确作业要求
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达成最基本的质量要求,还学生更长的自主时间、更广的探究空间,实现个性发展,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我校作业设计的核心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作业要求是“数量适度、质量经典、结构分层、批改及时、反馈到位、系统配套”。
数量适度:遵守上海市教委提出的初中生一个半小时、小学中高年级一小时的作业量规定,把握时间控制、篇幅控制、类型控制、题数控制、学科平衡。
质量经典:按照双项细目表设计出反映课改理念、体现双基、举一反三的母题。题不在多,检验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则灵,凸显“重点、难点、易错点”。
结构分层:经典基础型必做与提高、拓展、探究型选做,X+1分层模式的章节配套家庭作业,体现遵循规律、尊重差异、体现分层。
批改及时:批改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倡导面批、面改、面谈。
反馈到位:目标是“做后全对,考后全会”。该放的准时放—一大部队;该留的仍然留——少数人;守住时间的底线。作业的反馈更突显鼓舞与唤醒,并以“放任、批评、表扬、鼓励”不断提升唤醒水平。
系统配套:知识、能力、方法形成训练体系。课前、课中、课后配套;章节归纳,检测配套;专题、专项练习配套。
3. 明确推进程序,实施项目驱动
学校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校本研修。其过程为教研组确立项目名称、内容、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提出项目申请,学校审批,专家组验收,下拨项目经费,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循序渐进,连环改进。项目的要求是完整、配套、署名并且横向交流、纵向完善,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与及时反馈讲评紧密结合,与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紧密结合,与发展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紧密结合。留下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同时,最终也必将减轻教师的负担。
4. 分层连环推进,形成研修模式
疏堵结合。疏——我校根据教师差异。引导教师分层设计校本练习:初级是剪刀加糨糊,中级是复制加粘贴,高级是整套加配套。三个级别都基于学情,“因需出题,量体裁题”。堵——我校守住教辅不进校门的底线,禁止教师推荐教辅资料,禁止教师全部照搬教辅资料。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教师等都做大量具体的工作。
教导主任:校本研修推进。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教导主任重点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校本研修两个维度做了大量组织推进工作。
教研组长:作业设计反馈。教研组、备课组是实施校本研修的基本单位。在作业设计环节,我们发挥好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在作业设计中夯实校本研修主渠道,贯通教学五环节,既体现教师作为作业设计者个体劳动的特点,又要体现同伴互助的集体智慧。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导,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主导者教师引导作业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建构。
以作业为载体,通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编写习题,批改反馈,改进教学,进而形成常规、长效、常态的校本研修模式。
四、阳光作业的发展
作业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发挥教师的执行力,使教师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在完善作业方式的同时,自觉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作业质量的“文化自觉”需要经历“是这样——认同,想这样——趋同,这样做——共同”三个阶段。而“是这样”需要校长的理念引领,校长的引领关键是教育思想的引领;“想这样”需要校长的激励、鼓舞与唤醒,这考量校长的管理艺术和水平:“这样做”需要校长具备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生成智慧,需要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需要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
贵在有恒。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坚持做好最简单的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不平凡。
3.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 篇三
关键词:有效性;知识和技能;学生层次;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学课的特殊性决定了讲授知识和作业都都在课堂上完成。45分钟的宝贵时间内除去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外,剩余的时间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根据记忆U型记忆曲线,一堂课的开始和结束时记忆效果最好,课的开始是教师讲解时间,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精彩的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记住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课的中间安排学生练习,在最后的15分钟安排学生做作业加深印象。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巧妙布置,体现层次
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运用学过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不可一刀切。如果作业太简单,层次高的学生却会因为做得太快转而做其他事情,比如上网聊天,玩游戏,如果作业布置得太难,那么必然导致有学生的作业不能完成。
二、提供素材,节省时间
信息技术作品,要用到大量的素材。为了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找素材或者借机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素材的收集供学生使用。给学生的素材要体现本节课的主题,最好能是学生感兴趣的,提高学生做作品的积极性。如在七年级下册的小报制作中,给学生提供的图片和文字可以用一些环保的素材,那么学生在使用这些素材做做作品的同时就会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三、课堂巡视,提高效率
学生做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巡视。学生的层次有差别,制作过程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要给予帮助。在做作品的过程中,会出现有学生抄袭别的学生的作品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杜绝这种行为呢,一方面我们可以用电脑技术加强巡查,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去观察每个学生,一旦发现有抄袭现象,不要急于严厉批评学生,先进行教育为主,把抄袭现象扼杀在萌芽阶段。
四、情感教育,融入作品
新课程要求体现情感教育,除了在讲课的过程中,作品中也能体现出情感教育。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江南风情游》,根据实际情况,我分成两课时让学生做《家乡一日游》的计划书,小组合作,设计主题活动,查找活动资料,最后小组讨论成文。这个过程中,有助于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在查找活动资料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上网,又可以去实地考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都会有更深的了解。又比如在八年级上册,做网页作品,学生可以做一个班级网页,增强集体荣誉感。
五、作品评价,鼓励学生
每节课都有作品,并及时评价。评价要从技术性,思想性,创新性,艺术性四个方面去评价。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作品,每个作品总有闪光点,教师要做的是找出闪光点,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当然,好的作品要作为典范,大力表扬,让学生欣赏,但是,也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作品,如何处理,如何找闪光点呢?在用word做小报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的小报非常之简单,就是文字和图片的堆砌,但是我仔细看了以后发现这个学生文字都是原创的,他做的是介绍自己家的小报。单凭这一点,就足够说明这个学生非常认真,学习态度端正,我在作品评价的时候表扬了他。
在45分钟有限的时间里,做作业的时间能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少。教师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层次分明,主题鲜明。让学生通过作业,真正掌握到知识技能。重视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重视他。提高布置作业的有效性,每个学生作品都有亮点,我们都有发现亮点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
[2]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4]王耀斌,张进良.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小信息技术课堂的启示.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
4.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 篇四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一);姓名:刘珊学科:初中数学;学校:新田铺中学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2.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75名学生,总体基础一般,约15名同学成;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实例,找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一)姓名:刘珊 学科:初中数学 学校:新田铺中学 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2.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75名学生,总体基础一般,约15名同学成绩比较突出,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太差。因此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老师在讲课时宜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多练习多讲解,巩固基础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实例,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练习. 练习:一个数的3倍减去2等于4,求这个数。(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法1:(4+2)÷3=2(答:这个数为2.)(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4 解之,得x=2.(答:这个数为2.)
纵观练习中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的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等量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等量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等量关系以及把等量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 动脑筋:阅读并思考。
某湿地公园举行观鸟节活动,其门票价格如下:
该公园共售出1200张门票,得总票款20000元,问全价票和半价票各售出多少张?
问题:(1)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2)问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是:
(3)如果设售出全价票x张,则售出半价票__________ 张(4)全价票款有 _______ 元,半价票款有_______元(师生共同探讨以上问题并列出方程,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解:设售出全价票x张,则售出半价票(1200-x)张,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得:
x*20+(1200-x)*10=20000 去括号 20x+12000-10x=20000 移项 20x-10x=2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 10x=8000 即 x=800 求出方程的解以后,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则 半价票为 1200-800=400(张)
答:全价票售出800张,半价票售出400张。
想一想: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步骤有哪些?你能用最简短的语言回答吗?(师生口头阐述)
先要找出__________
1、设
2、列
3、解
4、答
例1.某房间里有4条腿的椅子和3条腿的凳子共16个,如果椅子腿数与凳子腿数的和为60条,问有几张椅子和几条凳子?
(仿照“动脑筋”进行教学。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本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有: 椅子数+凳子数=16 椅子腿数+凳子腿数=60 解1:设椅子有x张,则有凳子()条解2:设凳子有x条,则椅子有()张 根据题意,得根据题意,得
答:答:
三、归纳总结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提出问题: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有哪些? 2.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生共同总结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四、小试牛刀
1、小明买了80分与2元的邮票共18枚,花了21.6元。设小明买了80分的邮票x枚,则买了2元的邮票________枚,买80分的邮票x枚花了______元,买
2元的邮票花了__________ 元,可建立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CM,且长比宽多5CM,求长方形的长。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运用方程解决世家问题的方法,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
2、灵活设未知数。
3、注意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
六、作业
课本P99练习1(2)、2题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在教学导入的过程中,原本设计直接引用,让学生直接用解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后来改为用两种方法来进行解决,并且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让学生自己切身体会到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简洁性与直观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通过磨课,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方法,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同时,课题中所选取的例题都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易于明白。其次,经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活动反思:
5.信息技术研修总结 篇五
吉林小学 戴晓丽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通过培训是我受益匪浅,现做如下总结:
1、通过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4、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6.信息技术研修总结 篇六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认识到位。
培训工作开始前,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工作协调会,从组织领导到课程设置,从授课人员到日程安排都落实到位,使全体参与人员充分认识到暑期信息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培训中,我们做到了有计划、有过程、有考核、有评价,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授课教师工作热情高涨,认真实施教学计划
正是由于多方面重视,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全体任课教师,不畏困难,顶烈日、冒酷暑,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勤于辅导,担任这次教育信息技术中级、高级培训的8位授课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吸纳新知识快,有着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一接到工作任务,就马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严格管理,为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今年的培训我们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对学员进行严格考评。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为此次培训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此次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形式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认可。
四、基层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基层学校教师勤学苦练
这次信息技术培训,我们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其中,三中、实验小学、铁路二中、洮河中小学、金祥中学、到保中学在假前就检修了自己的机房,安装了相应的培训软件,主动申请暑假期间到他们的机房进行培训。十三中田忆春校长在他们学校教师来进修学校参培期间几次亲自到机房检查老师们的出勤情况。
基层学校的教师们更是惜时如金,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真实做到了课上“勤学”,课下“苦练”,保证了这次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不少学员说,通过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自己能独立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了,这些足以说明此次培训的形式和教学质量已得到学员的普遍认可。
7.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 篇七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检查教学情况、沟通家校信息的有效手段。传统的信息技术作业,其封闭的内容、僵化的形式降低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向往和期盼,打消了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激情和兴趣。而利用互联网,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技术实践性作业,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作业形式,也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兴趣和激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孕育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理念更为整合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探究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入这些理念设计了信息技术自主开放型作业。作业按照“绘画园地、板报设计、电子报刊”等内容来安排。这样,依托信息技术作业的形式和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坚持下来势必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自主开放型实践性作业的选题要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学生感兴趣或关心的事情中发掘和提炼主题,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创造性。从学生身边的事中发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开放型作业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完WORD和POWER-POINT后,可以设计自主开放型作业。自主开放型作业面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领域,通过“制作电子报纸,制作电子报刊”等活动,让学生不再感到作业是封闭的,这种面向学生学习和生活领域的作业,引领学生进入现实的社会生活,增加作业的情趣。这样一来,作业就变成学生多种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和喜悦。
针对这类作业,教师只提出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制作一份电子报纸或电子报刊,教师不要求制作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也不限制学生使用的软件环境。通过这样的作业设置,作业形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容易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正体现了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的理念。这种宽松式的作业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创新的空间,更能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做出更多新颖的作品。由于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出发,选择自己喜欢或关心的事情来做为作品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助于学生特长的发展和个性的塑造。如学生对电脑制作技术有兴趣,它会围绕技术制作的交流就会多一些,体验也会多一些;如对体育了解多些,它就会选择以此类内容为题,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与人共享;如果关心社会,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有兴趣,他在这方面就会倾注多一些,实践也会多一些。这种形式的作业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优势十分明显。学生制作的作品明显地体现出了个性和创新性。如“NBA”“奥运讲和谐”“抗震救灾”这些作品制作完整,内容准确、新颖,体现了作者的特点,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一些电脑操作水平不高,但有其他方面特长的学生,与他人合作制作电脑作品就成了首选的方法。合作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在合作中沟通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还有助于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例如,通过完成“为班级设计一个班标”“为班级制作一张墙报”这样的作业,合作者之间既要独立思考,又要分工合作,彼此交流,分享成果。这样就让学生感到作业内容不再枯燥无味,而是趣味无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作业形式从孤立无助转向合作探究,既沟通了学生的情感,又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知识,掌握了技能。
以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为指导设计的信息技术自主开放型实践作业不再让学生仅仅获得信息技术单一的学科知识,有效防止了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的误区。既整合了知识,又融合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既没有脱离教材的内容,又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服务社会实践的统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标志着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课程理念的产生,在信息技术中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是一个新的尝试,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信息技术对生活的作用,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信息技术作业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封闭的作业内容、僵化的作业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失去了信息技术的魅力。在信息时代, 如何为信息技术作业开辟出新的途径, 让学生再次回到信息技术的殿堂, 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本文就以上问题做些理性的思考。
8.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知识管理;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 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07-04
学校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教师知识管理与校本研修都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
一、教师知识与教师知识管理
目前关于人类知识的分类,引用最广泛的就是经贸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提出的观点,即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1]: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前两种知识已被大家认同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而后两种知识则被认同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教师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己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话题,教师领域的知识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学者对教师知识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按照美籍匈牙利学者波兰尼等人的观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可以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2]
1.教师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教师的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清楚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与教师专业、教师素质、教师能力、学科教学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知识,是指能够明确陈述和反思的知识,包括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的一部分。[3]
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教师在个人经验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不能明确表述的内隐性知识,包括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教师对自我的了解和调节意识、教师对学生的感知和沟通能力、教师应对多变教育情境的教学机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内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策略,教师在日常行动中展现的批判反思精神等。教师的隐性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即有关学科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等的隐性知识;另一种是有关教育教学的隐性知识,即有关教育教学基本概念及教育教学过程设计等的隐性知识。[4]
2.教师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核之一,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对教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教师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知识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专业成长是动态的建构过程,教师如能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或策略对自身的经验、当前教学情境与其对教学的观点、教学决定、教学行动与反思进行有系统地管理,那么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师知识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教师知识管理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教师的显性知识管理,二是教师的隐性知识管理。不管是对教师显性知识管理还是隐性知识管理,从程序上来说都要经过知识的获得、整理和存储、利用和分享等几个阶段。同时,教师知识管理需要两个重要的促动因素:信息技术与学习型组织。教师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1.教师知识的获取
教师知识的获得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得。
(1)经验性学习
教师自己的实践积累是教师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知识来源,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校本研修过程中形成的教案、教学反思等都是非常宝贵的知识,教师要从自己积累的这些经验中学习。教师的很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来源于对其他教师,特别是对优秀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的观察和模仿。教师之间的听课和研讨活动是教师获得隐性知识的最佳渠道,因此,教师要向其他教师学习。
(2)理论性学习
教师通过听专家的讲座,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获取教师所需的显性知识。另外,传播教师知识的媒体有很多,如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不管是通过哪种媒体,教师只要是能善于利用,可以获取很多教师所需的显性知识。
2.教师知识的整理与存储
教师知识的整理与存储是指处理知识、分析知识、编辑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逻辑化,这里既涉及教师显性知识的管理,也包括隐性知识的管理。
(1)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利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知识可视化是指将人们的个体知识以图解的手段表示出来, 如启发式草图、概念图表、知识地图和科学图表等。通过知识可视化工具,教师们就能方便地将各自长期积累下来的隐性知识表示出来,以使教师彼此之间能共享各自的隐性知识,并最终促使教师专业隐性知识的提高。较为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有概念图工具和思维导图工具。[5]
开展电子化的教学档案实践,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电子教学档案汇集优秀教师的教学知识,反映的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做法、反思,教学课例不仅要说明教什么,更要解释为什么要这么教。因此,对于教学档案撰写者来说,撰写教学档案的过程是教师自我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2)教师显性知识的管理
利用知识库管理教师的显性知识。在知识库中可以对教师显性知识或显性化了的隐性知识按一定的规则存储,实现编码化。学校教师可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经验,无论是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教材、测验题、教学档案等,以文字、报告或其它形式外显出来,经由分类、汇整、建置成教学知识库,作为支持教师教学或研究之用。
利用个人教学网站管理教师的显性知识。不少教师将教学研究的理论学习、行动研究和总结反思提供到个人网站上,通过个人教学网站,把教师的许多显性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与存储,实现与其他教师的交流。
利用文件系统管理教师的显性知识。教师个人利用文件系统对自己搜集到的零散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所有知识都以目录结构分类存放在文件中。以文件的形式妥善地保存下来的知识,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扩展和完善,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利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教师的显性知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满足教师存储信息、组织知识资源、发布信息、共享信息等功能,能方便与他人之间共享与协作。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种类很多,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工具。
3.教师知识的共享
知识只有通过共享才能很好地得以应用,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有效促进并实现教师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是教师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教师知识共享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教师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建设教师知识共享的人性化的环境,如教研组活动、教学论坛等;另一种是采用特定的工具,如通过学校校园网来传播与共享教师的知识。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种教师知识共享的形式。目前,能实现教师知识共享的工具有Wiki、博客等,也可以根据知识共享的要求开发相应的软件。
通过校本研修平台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校本研修网络平台的搭建更使得这种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如虎添翼,满足了教师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和交流;使教师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建立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维基(Wiki)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Wiki是一种知识共享的工具,可以用它在互联网上进行共同创作,Wiki最好的功能是一种协同创作的概念,大家把自已的知识分享出来,共同把一篇文章写好,同时通过链接把这篇文章中的知识点再进行扩展、挖掘,使我们可以通过一篇文章了解更多背景,更多的知识。
通过博客(Blog)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通过博客,实现知识的共享主要指最大限度地提供简约的知识信息,这是实现知识共享的一个方面。博客知识共享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共享知识来源,这为读者提供了准确的知识来源,比如说,通过博客知道掌握某方面的知识可以看什么书,可以看什么网站。
4.教师知识管理的促动因素
要有效地实现教师知识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学习型组织这两个促动因素。
信息技术为教师知识管理提供了支撑条件,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大量的优秀教学知识与经验作系统的整理与连结,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共享功能,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流动性和可分享性,从而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
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建立以共同愿景维系的学习型组织, 进行组织学习。通过学习型组织理论将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培养教师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学校组织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壮大。因此,学校教师应认识到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进行教师的知识管理,并将学校发展成为学习型学校,为知识不断地更新与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实现教师知识管理
校本研修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教师教育新形式,它是以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为目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一种集学习、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学校及教师行为,是一种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是一种对教育教学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6]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应该以“课例”为载体,以学科主题下教学问题为中心,以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平台为支撑,以校本教研为形式,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知识管理为策略的一种教学研究与学习,其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图2所示。
教师的专业隐性知识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在教师的教学情境中,慢慢地积累和沉淀于自身的一种经验和感悟。因而,教师这些隐性知识的切磋、交流、分享需要一些特殊的方式与载体,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无疑能成为传递教师隐性知识的良好载体, 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有利于实现教师知识管理。
1.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实现教师知识的获取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从自己课例研究的实践经验中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开展校本研修的实践中,通过校本研修知识库向其他教师学习,学习其他教师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获得有关的教学方面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也可以向其他教师学习,通过学习实现教师知识的获取。
2.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中,教师通过撰写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教学叙事、教学反思等将所想所做所感表述出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隐性知识。
(1)基于校本研修平台开展集体备课,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根据确定的学科研究主题与具体教学问题,选择相应知识点,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时。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周把教学设计写好并在教研组活动的前上传到校本研修平台上,通过校本研修平台教研组内每位老师仔细阅读教学设计,并写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与提出的改进意见,表明了他们对教学各个方面(如知识、学生、教法等)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人理解过的,写出来的过程是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集体备课产生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基本教案,不同教师上课前还必须有一个再加工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拿着基本教案上讲台,这个再加工的过程又是一次再思考,又是一次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开展说课,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在说教材时说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重难点抓住了没有,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等;可以在说教法时说出自己对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把握,所选用的方法是不是最适合所学的内容等;可以在说学法时说出自己的学生观,是担心学生还是相信学生,是控制学生还是引导学生等;可以在说流程时说出自己对整个课堂的把控思想和能力,是否意识到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等。教师的这种种理解,正是他们的隐性知识,通过说课过程,教师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
(3)基于校本研修平台开展听课后的讨论,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教研组中的一位教师根据教学设计上课,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听课后,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想法参加教研组活动,谈出自己的观点。教研组活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基于网络的,网上与网下的讨论与争论,就是不同观点的教师相互提问,相互质疑,被提问和质疑的教师会思考如何应答,这个提问、思考和应答的过程就是梳理和讲出自己隐性知识的过程。
(4)基于校本研修平台撰写教学叙事反思,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执教老师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上课、讨论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发自内心的感言,如果能把它及时的梳理,以教学叙事加反思形式写下来是一篇很好的课后反思,经常这样去反思的老师自己的教学能力肯定会不断的提高。因此,每次课例上完之后,教师应该在校本研修网络平台上以教学叙事形式撰写课后的教学反思,把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及自己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发表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教学叙事反思的教师把校本研修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隐性知识通过叙事反思进行显性化。
3.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实现教师知识的存储
通过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主题和主题下的相应教学问题,以课例的形式对有关教学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类,每一个课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录像片段、录像片段分析、教学叙事反思、教师的讨论、专家的点评等,这其中包含着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师知识的存储。基于网络课例知识库的结构如图3所示。
4.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为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在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教师间既有面对面的交流又有通过网络的网上交流讨论,这使得教师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变得更为切实、便捷与充分,有效地减少了教师的“孤立”状态,久而久之学校形成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共同体,在这种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共同体中,教师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宽容,有利于实现教师知识的分享、合作。另外,通过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与学习课例知识库,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师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与教师知识管理是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其中二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知识管理的角度,论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如何有利于实现教师知识管理,从而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角度出发,如何运用教师知识管理的策略与方法,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经贸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 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3]谢忠新. 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4]石中英. 缄默知识与师范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36-40.
[5]程 志, 范爱华.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初探,2006,(3):25-28.
9.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篇九
本次活动,由欧xx培建老师进行主讲,主要讲授如何在录播室运用录播系统以及希沃白板教学软件如何制作课件和使用。
欧xx老师结合数学科组的特点,对希沃白板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例如,插入有趣生动的课堂活动、运用几何画板快速绘制一些立体图形以及思维导图的设计等等。
10.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 篇十
一、自我分析:
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密则是自我反省。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目前我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还远远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但由于受传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过多的包办代替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我们提倡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本身离不信息技术,网络具有其强大的传输功能,网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分重要,不出就能实现教学相长,而我在此方面还十分欠缺,网友少参加学习团体也少。
二、环境分析: 问题永远在自己身上。
我校是一所区级中学,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多名教师共用一个电子备课室,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也很难拥有学习提升的机会,学校资源库还不够健全,可用资源有更少之又少
三、发展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1、使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魔法棒。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厌学”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
3、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学会使用多种教学软件。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四、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作业设计 篇十一
一、多样的作业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传统的作业往往“一刀切”,要求统一。殊不知总有个别学生力所不及,初始拖拖拉拉,应付了事,久而久之便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因此我开设了“作业超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看一看(必做)。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例如在教授完新目标七上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后,要求在课堂上没有及时掌握知识的学生,回家后观看笔者录制的微课视频,按照作业单的内容逐步完成(难度系数1.0-5.0)。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观看另一个视频,积累额外的知识,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作业单难度系数5.0-9.0)。
2.听一听,读一读(必做)。借助口语100平台,布置一定量的听说作业。我会在平台上直接批阅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3.录一录(选做)。在学完每个单元第一课时时,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录制一段两分钟左右的视频,第二天在上课前两分钟播放并作为口语成绩进行打分。其他学生可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时朗读一段自己喜欢的短文并录制成音频上交。
4.画一画(选做)。在单元初始时,可以让有绘画才能的学生把本单元中的重点单词或词组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到班级的word wall中,而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可以把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制作成手抄报并进行评比,之后再通过QQ发布到网上,让家长也参与其中,反响非常强烈,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喜欢。
二、创意性作业让学生心动起来
1.改编课本剧。通过在课堂上观看相应的影视剧,让学生改编课本剧。例如,在学习新目标八下第六单元《愚公移山》时,笔者曾布置一个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改編或自编课本剧的作业,结果发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太强了,他们把小红帽和愚公移山等故事混编成一个穿越剧,表演自然到位,语言幽默流畅,让观看的学生捧腹大笑,学生说那节课是他们最难忘的一节课。
2.英语电影配音。利用网络展示优秀的,适合学生观看的英语影视剧,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配音。
3.课前音乐热身。例如,每学期的12月25日前,让学生与父母一起上网搜索、查找、浏览有关圣诞节的来历、习俗,收集圣诞歌曲、圣诞礼物。在课前2分钟的Warm up环节里欣赏圣诞歌曲。
4.利用网络实时教学。例如,在教授七上第七单元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组成、4人一组或6人一组的小组,体验网上购物的乐趣,学生有的自主购物,有的结伴购物,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协作学习。
三、奖励性作业让学生笑起来
课堂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会按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实行加减分制度,而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作业也要与课堂教学挂钩。(1)在作业超市中设加5分、4分、3分、2分和1分作业,学生可自愿选择。(2)定期进行抽奖。平时完成作业好的学生可以参加抽奖。(3)对课堂上完成任务最好的学生可以减免作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4)利用口语100平台中的游戏环节进行适当的奖励。
总之,作业的布置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用心,认真筛选学习资源,目标要明确,要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
12.信息技术个人研修总结 篇十二
一、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其它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促进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现代方式转变,开发、利用现代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平台,探索、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全过程的活动。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地方,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学生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13.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 篇十三
一、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要及时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方式,反思教学手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 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听说读写之前,教师的自身业务也要能跟上。
4、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要和家长合作。
二、研修目标
在教师培训期间,不断学习和思考认真,反复实践,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独特且适合学生教学风格。通过本次学习力争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与学校老师,学科带头人交流、学习。认真阅读“研修方案及指南”明确工作坊的相关细则。
2、严格按照学习进程完成各阶段的学习研讨任务。
3、所看看教育教学理论书。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研读名家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著作。做好读书笔记。用心聆听专家讲座,写好随堂笔记,领悟内涵。
4、积极与组内外老师们在平台上交流心得,研讨疑难问题。
5、把研修所得与实际工作有效融合,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6、研修期间,要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上一节理念与行为有效融合的公开课。
7、要再次细读新课程标准,领悟其精髓,力争使理念内化于心外现于行。
9、要不断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
10、要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的必修课。
11、要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
12、要不断提升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
14.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 篇十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小课题;长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76-1
一、运用“小课题长作业”的必要性
1.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提倡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课题长作业”是一种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实践的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小课题长作业”模式不仅能弥补单纯讲授知识的不足,还能有效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价值。
2.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看。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能力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拥有信息的多少将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小学阶段打好信息技术的底,对于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小课程长作业”的运用给予了学生空间和时间去自主学习,为其能动地、积极地构建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理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奠定了基础。
3.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看。“一言堂”是过去传统信息技术上课方式。这种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而运用“小课题长作业”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更加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说这种方式更适合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
二、运用“小课题长作业”的设计策略
1.依托教材内容选择适宜选题。教材是教学的指导纲领,教师在设计小课题长作业时首先要考虑从教材中挖掘适宜的选题,让学生通过做小课题或长作业的过程掌握教材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长作业”,让学生用两周时间完成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作业,就需要亲自动手查阅资料,设计排版,编辑图片,编写文字,从而制作出精美的演示文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相互讨论,或求助于教师,或求助于网络解决作业中的各种问题,这种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从课本上无法获得的。
2.联系生活实际选择适宜选题。小学生正处于好新、好动、好学的时期,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通过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与课程相关的、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并从中挑选出贴近学生生活,并且易于实现的、有价值的课题引导学生去参与调查,查找资料,从而完成课题中的各项任务。
3.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宜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宜的选题进行实践活动是“小课题”作业模式的高级阶段,适用于学生经历过多次类似的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把他们发现的一些值得探究讨论的问题写出来。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所要做的课题内容能契合学生的兴趣。
三、实施“小课题长作业”教学方法的步骤
“小课题和长作业”的实施,不能一放到底,应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序展开。一般过程为:1.学生知晓主题,搜集相关信息,确定自己的专题。2.小组合作交流创作技巧。3.个人独立创作电子作品。4.师生评析作品。5.学生修改作品,上交作品。教师可用展览作品、奖励学具等方式激励学生。
如画图软件的学习单元可设置三至四节综合应用课。(1)模仿较复杂的作品。分解元素,合理选择所要使用的画图工具,思考绘画的先后顺序、绘画对象的大小、色彩等画图策略。(2)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创作画图作品。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节课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校园,课中分小组讨论交流:“在画图软件中画哪些景物比较好?画这些景物要用哪些画图工具?这些景物怎样组合在一起?”然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作品,完成过程中可请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第二节课,继续对作品进行加工修饰,上交作品到教师机。老师组织学生赏析作品,从中选出几幅优秀作品,分析其精彩之处;也可以指出某些作品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学生再一次修改作品,上交作品。
四、实施“小课题长作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小课题长作业”能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在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老师向学生推荐方案,学生可以从中做出有较强自主性的选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思想。此外,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明确确立学习目标、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等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突出表现为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2.“小课题长作业”能促进学生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首先,活动体现的是学生活动分小组管理,分工合作。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群体中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在相互合作中可以通过自身影响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个体,重新建构认知生成知识;其次,在活动中老师强调每个学生都记录活动过程,有效地解决了群体中不利于合作的各种冲突,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增强个人责任,进行有效沟通。
15.小学信息技术研修总结 篇十五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和理解所教教材。通过此次培训我懂得了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与学科任务编写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系。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我们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它对于教学“计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及过程,对于每个年级以至每课的准备,对于讲授内容的精选和处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以及教具的选择与研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虽然现在计算机存在于家庭的普及率节节上升,但是我校的学生由于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对他们来说,家里拥有一部电脑还只是一种未能实现的梦想。因此,他们对信息技术比较陌生,了解甚微。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
16.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篇十六
为了在学校更好的带动老师们进行学习提升,我们116中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以主抓教师培训的书记――戴亚东作为组长的学习领导小组:
1、召开全校大会,做好学习前的动员准备工作
2、在学习期间做好督促总结工作,促进老师及时并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我校共有200多老师,数量庞大,难免有个别老师会有掉队现象,这时督促其备课组长及本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很重要。
3、在带动大家完成线上任务的同时,积极倡导老师完成线下任务。
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实践,学习与实践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方法和对策。同时,学会混合式研修的发展方式。认真参与混合式培训过程,初步掌握混合式研修方式,形成基于校本实践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以课例研究为切入点学习他人经验,以应用成果为落脚点促进学用结合,切实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转变学的能力。
17.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 篇十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 课后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91-01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到必要性分析
当前,信息时代促使各种电子设备越来越先进,而且数量急剧增长,而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充分迎合这一点,而且孩子们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对电子设备也不会有陌生感,接受起来非常容易。开展课后作业设计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在课堂上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实践,学习内容掌握起来非常容易。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由于受到各种情况的影响,开展情况并不很好,信息技术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和态度存在不重视现象,小学生和家长也没能足够的重视这一问题,导致课后作业设计不能广泛开展,各方面的推进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还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有待重视。
1.信息技术教师不重视课后作业设计。[1]通过调查,信息技术教师虽然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但是大多数教师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课后作业,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布置作业给学生,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教师完全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然而信息技术课后作业是一项重要的训练手段,教师忽视这一问题,则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必然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
2.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类型单一,太过随意。信息技术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必然会导致这一环节在开展时存在较大的弊端,虽然通过做大量的课后练习题来训练信息技术知识点,但是这些课后练习题是课程中的练习题,相对固定,没有变通,这就说明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经过精心设计的开展课后作业练习,这种类型单一,随意性较大的训练方法,必然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3.课后作业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方式。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准确的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价非常必要,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以往的调查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只会给学生进行打分,很少去抽查和询问课后作业,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完全不能够满足考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也不能激励学生对课后作业产生积极兴趣,很难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素养。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的设计原则分析
(一)主体性原则[2]
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学生兴趣点开展课后作业的设计,这就是所谓的主体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的一个法宝,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准确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兴趣点進行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热情,有兴趣则意味着有学习的动力,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必然会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高效的完成学生布置的作业。
(二)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课后作业布置,这就是层次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有着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差别是我国几千年教育实践的精华。我国的新教改也提出了鼓励和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个别差异,开展差异化教育,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最好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课后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关注学生差异,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来迎合不同特点的学生,必然会让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且,学生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完成适应自身的课后作业。
(三)生活性原则
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时遵循生活实际,围绕生活问题进行课后作业设计也是一个重要原则。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熟悉的环境越贴近,则更容易接受和认知知识,生活化原则正是使得学生在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环境进行课后作业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难题,提高生活质量。所以,以生活问题为主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完成作业积极性,又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四)综合性原则
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其作业设计可以独立设计,也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综合设计,这就是综合性原则。综合整合多个学科作业,有利于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到熟悉的学科中去,在综合环境下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中产生乏味的感觉。作为一门综合计算机应用,需要一定的运算能力、文字功底和绘画技能等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多学科的整合,相互补充渗透,取长补短,形成一门综合学科。综合性的开展课后作业设计也正是结合了自身学科的特点,一方面认识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也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还能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增强知识运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四、小结
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是促进小学生良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课后作业设计的必要性,也认识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遵循相应的原则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设计,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凡燕.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分析[J].新课程,评价研究.2013.10
【初中信息技术研修作业】推荐阅读:
教师信息技术研修作业12-16
信息技术初中教案11-03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11-22
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分析09-06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目录09-14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免费11-28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12-20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体会06-29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初识电子表格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