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动员会议讲话

2024-09-04

改革动员会议讲话(7篇)

1.改革动员会议讲话 篇一

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晚上好!

这次会议是卫生院支院两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中央、省、市、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人民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安排,安排部署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增强我院发展活力,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全员竞聘上岗(在职在编)动员会议。首先,我代表***镇卫生院全体员工衷心感谢区卫生局、镇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历年来对我院各项工作的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全体员工为卫生院改革、发展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进一步抓住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这个契机,认真领会今天的会议精神,下面我就做好我院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全员竞聘上岗工作讲三点意见,等会区卫生局局长、镇政府镇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以领导的讲话为准。

一、这次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1、建立和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聘用制度是今后卫生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实行聘用制,就是卫生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1 2012年3月18日

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关系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

2、建立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发展需要和各类岗位的特点,在县编委核定的人员编制和各类职务结构比例限额内,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利、工资待遇和任职条件,实现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把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这次人事制度改革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打破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原有的干部、工人身份可作档案身份,不再作为上岗的条件。我们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一是对专业技术岗位,按照岗位总量控制与岗位结构比例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实行评聘分开,积极推行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二是对管理岗位,逐步探索建立职员制度。三是工勤岗位实行岗位等级规范管理。

3、建立健全聘期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卫生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奖惩、解聘、辞聘制度,推行终身教育制度,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人员聘期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研究制定量化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增资、晋职、奖惩、续聘、解聘的主要依据。二是建立解聘、辞聘制度。按照聘用合同规定,各单位可以

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辞聘。三是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调动各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分配制度改革是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动卫生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推行分配制度改革,主要是打破事业单位分配中的“大锅饭”问题。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改革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逐步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将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的经济社会效益挂钩,积极探索按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途径和办法,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报酬。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卫生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涉及到许多深层次问题,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短时期内完成。大家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全面部署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搞好分类指导,使之不断完善,逐步规范。

二、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实施步骤

根据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望政办发(2011)189号《关于印发长沙市望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长沙市望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文件【望人社(2011)52号《关于转发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卫生厅、长沙市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沙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湖南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依照“优化结构、按需设岗、以岗择人、以岗定薪、公平竞争、聘约治理”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制,实现全员聘用合同制,来推动医院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1)科学设岗,定编。坚持按编因事设岗、优化结构的原则,科学设置岗位。制定设岗方案,明确设岗范围、职能、职责,划分各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岗位工作的性质、难易繁简程度、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确定岗位系列和档次,将工作职能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各岗位确定后,根据工作需要,编写岗位说明书,以书面形式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工作考核标准,作为竞争上岗和工作(业务)考核的依据。做到一岗一书。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说明书都要报卫生局审核,报人事局批准。

(2)竞争上岗,严格考核。根据岗位设置方案确定竞争上岗岗位,制定竞争上岗工作办法,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卫生局批准后组织实施。先是报名人员选择竞争岗位,单位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审查合格者组织考试或考核。考核办法一定要简便易行、宜于操作,在考核中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搞一人说了算,班子集体确定拟任岗位的考察对象,集体讨论决定聘任人选。

(3)签订合同,完善手续。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和被聘用人员要签订短期或中长期的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一式3份,统一使用规范文本。签订《聘用合同书》后,聘用单位须在5日内将《聘用合同书》(一式三份)送卫生局审核后,由卫生局在10日内统一报人事局鉴证。

(4)分流人员,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的分流按照省、市及区有关文件精神办理。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可在单位内部提前退休。对提前退休人员给予了优惠政策,只适用于这次改革,今后不再套用。符合提前退休条件,未申请提前退休人员,必须参加竞争上岗,竞争上岗未被聘用,按有关政策办理。

三、要按照人事制度改革实施要求,进一步深化医院各项改革。

我们要按照区委、政府、区卫生局人事制度改革程序要求,公布岗位---申请应聘(书面申请)---资格审查---组织竞聘---研究决定---公示结果---核准备案----签约上岗----报请认定----兑现工资。(组织人员竞聘上岗,下周落实全员竞职演说,请各位作好充分准备,对落聘人员妥善安置分流,1、区域统筹调剂;

2、允许提前退休或病退;

3、鼓励自谋职业;

4、鼓励自学提高)。

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员竞聘上岗工作,促进我院全面发展,谢谢大家!

2.改革动员会议讲话 篇二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刻认识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承包以后, 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是惠及亿万农民的新的重大改革举措。林改档案不仅是林改工作过程的原始记录, 还是今后解决林权争议、确保林权顺畅流转、促进森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 我们两个厅局就十分重视林改档案工作。及时转发了国家林业局、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意见》, 并就切实加强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档案工作, 更好地为林权制度改革服务提出了7点要求, 对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去年12月, 我和林业厅王厅长、董处长又一起参加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成都会议。今年5月, 我们两个厅局又联合制发了《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 对林改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移交等具体业务问题, 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全省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 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采用档案管理新技术、新成果,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整章建制, 督导检查, 推进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 对林业体制改革、农村改革以及今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努力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通力合作, 切实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档案工作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 扎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业务建设。一是档案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 改进服务方式, 努力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扎实有效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要本着“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负责精神, 紧紧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 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服务林改工作的好形式、好方法, 开拓思路, 大胆创新, 求真务实, 扎实工作, 多办好事、办实事, 努力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加主动、及时、有效的服务。同时, 要发挥档案部门的优势, 按照“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的要求, 切实解决好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移交等具体业务问题。二是要夯实基础业务工作, 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的齐全完整。林改档案的齐全、完整、真实、有效, 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保证,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建设, 是做好林改档案工作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 抓住重点, 始终把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放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首要位置。要按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的要求, 把林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 同时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范、标准, 按“四级建档”、“四类立卷”的要求, 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三是双方要通力合作, 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通力合作, 齐抓共管, 把林改档案工作作为近一个时期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把它纳入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管理, 要按林改工作的步骤和阶段, 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 努力推进林改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三、努力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效服务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 为中心工作、为社会各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是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 找准位置, 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 进一步转变服务作风, 改进服务方式, 努力为林改工作服务。一是要充分认识为林改服务是林改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知道, 只有确保林改档案齐全、完整、真实、有效, 才能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确保林权流转、林权继承、林权纠纷、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变现的正常运转;才能够维护社会稳定, 确保社会和谐。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调整工作思路,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 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水平, 努力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把林改档案工作抓好抓实。二是要把服务贯穿于林改档案工作的始终。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要抢前抓早, 及时介入, 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 研究对策, 不断推进林改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加强林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林改档案工作服务水平。要按照“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的要求, 加强林改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 稳步推进林改档案数字化进程, 确保林改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行、科学管理, 更好地为林改工作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3.改革动员会议讲话 篇三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经过近两天的紧张工作,已经完成了会议安排的各项议程。会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时机关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会议作出了重要批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也是教育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会前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适逢其时,非常重要。二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贵仁同志的讲话,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的讨论。上海市教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全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单位分别做了大会发言。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湖南、广东、陕西、新疆等地区的8名教师做了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介绍。此外,还组织考察了上海市6所中等职业学校和4节观摩课,举办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创新展示活动和辽宁省信息化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三是工作高效、覆盖面广。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成立了43个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行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仪式、职业教育集团签约仪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单位授牌仪式,充分利用本次会议平台,高效率完成了多项工作。会议期间举办的有关活动,通过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进行了视频直播,全国各地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了收看。从与会人员构成上看,不仅有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还有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有关地级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来源广泛、代表性强,有利于增进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好地概括了大家讨论的成果。下面我对会议做个简要总结。

一、回应需求,承载使命,新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交流会、部署会,也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动员会。会议的召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第一,现代化进程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到新的历史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要求。

从宏观领域看,我国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经济社会具有五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步入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阶段。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从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时代进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时代。人口大流动、职业大迁徙已成大趋势,特别是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最终使农民转变为市民,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三是从低端制造产业时代进入高端制造产业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新挑战,高端制造产业替代或淘汰低端制造产业成为历史的必然。四是从私人物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物品短缺时代。全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五是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温饱问题等基本需求得到解决,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从教育领域看,我国面临着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任务,具有四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代进入“后普九”时代。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解决职业教育这一薄弱环节成为必然。二是从文化扫盲时代进入技能扫盲时代。文化性文盲的问题基本解决,技能性文盲的问题日益凸显。三是从“高中-大学”一元化成才时代进入多元化成才时代。通过普通教育上大学的成长道路面临系统性挑战,多元化质量、多阶段分流、多路径成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现代国民教育新体系的战略安排。四是从学校教育时代进入全民终身学习时代。有教无类具备了新的历史内涵,农民工转移培训和择业培训需求日益增长,其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远达不到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的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顺应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对多元化、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强烈诉求,职业教育肩负着五个方面的历史使命:一是肩负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亿计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二是肩负着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使命。三是肩负着承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教育结构的历史使命。四是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五是肩负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完成好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在保证办学规模的同时,提高办学质量,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第二,我国教育事业开启了由大到强的新征程

今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为各级各类教育未来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描绘了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一个“主题”、一个“主线”和五个“坚持”不仅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而且为我国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专章阐述了今后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二是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三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把大力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作为核心任务。四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五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六是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新形势

上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会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近870万,在校生近2200万,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二是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三是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能力大与质量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在教育教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要求还没有很好地落实,有些地方和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推进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教学工作投入不足,缺乏条件和机制保障。二是素质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只注重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忽视基础理论学习;或是偏重于传授知识,忽视技能;或者只培养简单技能、“黑板上的技能”等现象,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能力不强,继续学习能力不强。三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还没有很好地对接,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没有很好地衔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有脱节的现象。四是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育人过程存在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形象。五是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很好地应用,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

《教育规划纲要》对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三是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扩大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四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适应技能型人才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学习要求。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五是强化教学保障,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六是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为基础,对教学改革的新政策、新模式先行先试,形成典型模式和经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二、纲要引领,凝聚共识,明确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总结归纳大家达成的共识,会议在以下三方面取得重要收获。

第一,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

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贵仁同志的讲话,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必须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一是职业教育决定着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二是职业教育反映了产业的素质和能力,三是职业教育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四是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的切入点,五是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通过深入学习领导的讲话,大家提高了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

改革发展职业教育,要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当前要重点做好保证规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和加大投入四项工作。要转变职能、狠抓落实,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作风,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注重抓统筹,抓重点,抓责任,抓作风。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要求我们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要把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工作抓手,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明确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质,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不是不同的教育层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加快在以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1.改革四个模式。一是改革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二是改革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等。三是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四是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2.创新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和工厂化教学环境。二是创新专业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重点建设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建设。三是创新课程开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课程建设机制。四是创新教材应用。依照国家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针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五是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六是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等决策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加强学校各项基础制度的建设。

三、创新载体,重在行动,把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近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建立教育与产业的经常性对话协作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部门协调、行业指导。今年1月,教育部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这次会上又成立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目的就是要以全指委为载体,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对话和协作,充分发挥行指委在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组织行业内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二是搭建对话协作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一系列教育与行业的主题对话活动。今年,教育部举办了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以及有色金属行业的5个对话活动。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分行业的对话。

(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合作办学

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营造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环境和育人氛围,实现全过程工学结合。一是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实施方案,遴选1000所学校和3000家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二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三是加强和规范学生实习管理。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强化企业实习的教育功能。学生实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二是深入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开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资源库。三是按照《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要求,广泛开展班主任培训。四是进一步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组织,实现“校校有团委,班班有团支部”的目标。五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六是完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方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科学设置专业,促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是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基础。一是全面实施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规范专业设置。二是开发专业设置标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的所有专业,开发321个指导性专业设置标准。三是建设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开发新专业申报、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数据库,逐步形成专业设置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需求预警机制。四是建设国家示范专业点。遴选1500个左右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在本专业领域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点,作为国家示范专业点。五是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围绕国家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确定100个改革创新重点专业,在全国遴选500个专业点,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

(五)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面向国家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等,开发500个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是指导开展课程创新实践。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三是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研究制订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四是探索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推动课程设置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是保障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一是创新教材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管理体系。二是研究制定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健全教材开发、遴选、更新机制,完善教材编写、审定机制。三是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成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建立教材编写专家库,建设50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基地。四是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改革专业课程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基础课程教材;以推动民族传统技艺教育专业化为重点,开发相关课程教材;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更新教材结构和内容;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开发遴选1200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七)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立交桥”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不是“终结教育”,我们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一是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加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推动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研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大纲,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三是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比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四是探索中职招生模式改革。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扩大服务面向,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突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评价方式。五是探索学分积累的多种形式,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互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八)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驱动力,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发3个信息化系统。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开发面向中职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发面向中职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二是建设4个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三是建设300个数字化仿真实训示范教室。

推进上述8项工作,3个方面的保障至关重要: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师资队伍,三是教科研。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

第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保障。一是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水平。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推动各地紧密结合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示范专业实训基地。二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民族特色学校等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

第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要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新任教师先完成企业实践再上岗任教的措施;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出台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和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并切实发挥好作用。完善教师资格、职务等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引导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扩大培养培训规模。这次会上教育部为10个企业挂牌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就是吸引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举措,近期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一是积极推动高水平教科研队伍建设,整合和调动全国职业教育教科研的资源和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二是积极组织地方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三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四是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另外,《行动计划》针对10大计划、30个项目,提出了45个科研选题,即将组织实施,大家要积极参与。

4.改革动员会议讲话 篇四

在全县殡葬综合改革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5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深化移风易俗、促进殡葬改革电视会议和全市殡葬综合改革动员会议精神,深入分析我县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全县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全力攻坚,彻底摆脱殡改工作落后局面,推动全县殡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坚定摆脱殡改工作落后局面的信心和决心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央就提出,婚嫁丧葬中的陋习要改革,封建迷信要破除。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把殡葬改革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于1992年颁发了《殡葬管理条例(草案)》,1997年正式颁发了《殡葬管理条例》,把殡葬管理和殡葬改革纳入了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层面。1999年省政府出台了《XX省殡葬管理规定》。从中央到市县党委都相继出台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作为国

俗是农村传统,改变丧葬习俗难度大,对抓好殡葬改革工作信心不足、动力不强。一种是被动应付思想。部分领导干部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中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个别部门职责不明确,错误地认为殡葬改革就是民政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协调配合意识不强,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从措施上看,存在三个不到位。一是宣传不到位。宣传教育缺乏深度、广度,长期性和实效性不强,对于开展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法规没有宣传透彻,造成基层干部群众对推进殡葬改革的认识不够,政策法规不清楚,工作执行难到位,群众丧葬观念转变缓慢。二是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全县殡葬改革工作一直处于失管失控状态,对殡葬管理的工作力度非常松懈,上级抓得严了就讲讲,没有真正去落实;上级抓得松了就无人抓、无人管,对偷埋乱葬的行为视而不见。三是整治不到位。我县也曾多次按照上级要求加强殡葬治理,但各乡镇也只是蜻蜓点水、应付了事,对乱葬滥埋情况执法不严、整治不力,使群众产生殡葬事务无人管、无约束的错觉。特别是大部分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违反殡改政策,违规土葬,在群众当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从现象上来看,存在三个严重问题。一是土葬盛行,火葬只是例外。除了外地在XX的工作人员和部分

你是什么身份,都要实行火化(少数名族尊重其民族风俗),全面禁止套棺再葬和乱埋滥葬。我们必须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殡葬法规和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下大气力,不惜财力,加快推进殡葬改革步伐,尽快摆脱落后局面。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积极稳妥推进殡葬综合改革深入开展

这次殡葬综合改革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丧葬需求,以推行惠民、生态、文明、节地殡葬为基本方针,以提升殡葬公共服务能力、减轻群众殡葬负担为基本目标,不断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在全县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切实减轻群众殡葬负担,真正实现惠民利民便民,是我们开展殡葬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对此,各级要正确把握、扎实推动。一是贯彻落实好惠民殡葬政策。市里意见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免除遗体接运、存放(3天)、火化、骨灰寄存(1年)及骨灰盒、公益性公墓安葬等6项殡葬服务费用。我县从实际出发,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从今天起实行惠民殡葬政策,比市里提前了4个多月。县里制定

县比市里要求提前了9个月。骨灰安葬(安放)配套设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殡葬改革工作的推进,必须下大力加快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到2020年,我县公益性公墓的墓穴(格位)数量要能够满足10年以上安葬(安放)需求。在规划设计上,公益性公墓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要求,对行政区域内的公益性公墓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零、乱、散”现象。建筑形式要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堂则堂、宜墓则墓。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依法解决用地问题,同美丽乡村建设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在建设标准上,要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全省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要求进行建设。在运营管理上,要明确管理责任,县级公益性公墓由县民政局负责管理,乡镇级公墓由乡镇政府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承包经营公益性公墓,以防止公益性公墓偏离公益属性,出现盈利倾向。

(三)大力提升火化率。火化是殡改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县属火化区,除国家规定的特殊人群外,死亡人员必须全部实行火化。要压实工作责任,县与乡镇要签订目标责任书,党员干部带头,细化分解任务,将责任明确到人。要对各乡镇(街道)的火化情况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制度,对排名靠后的乡镇(街道)一律进行媒体曝光,并约谈主要负责人。要严格责任追究,对个别乡镇(街道)不抓火

止。二是坚持节俭治丧。进一步加强村级红白理事会建设,发挥其在群众中的引领和服务作用,不断健全完善理事会章程,促进理事会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将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在群众中营造“厚养薄葬”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行“丧事一碗菜”,倡树节俭治丧文明新风。三是倡导绿色丧葬。要规范祭祀用品市场,同时倡导群众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等绿色祭祀方式和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现代追思活动寄托哀思。

三、加强领导、强化考核,确保顺利完成殡葬综合改革目标

面对严峻的殡改形势,深入开展殡葬综合改革已刻不容缓。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工作中坚持“政策支持、干部带头、教育引导、综合施治、稳妥推进”的方针,把殡葬改革工作扎扎实实开展起来,把惠民殡葬政策真真正正推行下去。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殡葬综合改革虽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毕竟与延续千年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旧观念相冲突,因此推行的难度较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市里和县里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殡葬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要参照县的做法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

大群众讲清、讲明、讲透,使省、市、县关于遗体火化的要求和殡仪服务的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教育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自觉接受、主动参与殡葬改革。要典型引路宣传。既要大力宣传革除丧葬陋俗、带头推行遗体火化涌现的好事例,又要曝光违反殡改政策和不服从管理的反面典型,不断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现代文明殡葬新观念,提高群众拥护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尤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对党员干部家庭的丧葬活动要严格控制规模,对于党员干部违规土葬,或在丧事活动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借机敛财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三)积极稳妥推进。推进殡葬改革既要有力度,也要讲方法,步子既要迈得大,更要迈得稳。工作中要坚持依法治理和教育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按照法定程序操作。同时,要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到综合改革中来,防止矛盾激化,确保整体工作有序、积极、稳妥推进。

5.改革动员会议讲话 篇五

上的讲话

同志们:

区委、区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会议精神,对我区公立医院改革进行部署和动员。刚才,区财政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就医院改革相关事宜进行了细致的说明,我完全同意。下面,我简单说几点。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事关广大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自09年我区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五项重点医改工作中有四项相继启动并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四项基本改革为公立医院改革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区级公立医院上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是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下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发挥着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等重要作用。同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许多措施都要通过区级公立医院来实施,也需要区级公立医院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和成效是事关千家万户健康幸福的民生工程,— 1 — 直接关系到社会各界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感受和评价,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公立医院又是医药卫生体制长期以来形成和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汇集点,这项改革关系到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多个体系,涉及到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等体制机制,以及人事、分配、考核评价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是医改的难中之难。但是,难也要改,为什么?

一是医改大形势的需要。卫生部等5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卫生部今年1月25日公布了《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2013年全国50%以上的县(市)将参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今年3月25日医改办第二十一次专职主任会议讲话中也指出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调“十二五”期间,要把县级公立医院作为改革重点。可见,国家对于县级医院的存留态度非常明确,要么改制,要么撤销转型。我们的医院,正面临这么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是医院发展的需要。目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大规模、大范围的公立医院改革即将全面铺开。在这个关键时期,保还是不保、能不能保住**人民医院这块牌子,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区委、区政府的意见是肯定的,**人民医院这块牌

— 2 — 子必须保住,而且还要利用这个契机,把医院做大做强。大家都在医院工作多年,甚至一些老同志在区医院工作了一辈子,见证了医院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说没有感情,那是假的。前几年,区医院发展的比较好,可近三年的状况却不容乐观。2010年区医院在设备上投入442万元,去年在设备上投入仅250万元;负债方面,2010年区医院负债1230万元,去年负债1293万元,今年截至到4月份负债1383万元。以上2组数据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区医院在设备投入上逐年递减,而负债逐年增加,区医院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另外,我们也了解到,区医院有少数职工工作态度不端正,有的人长期旷工,有的人私设小科室,还有人私收现金装进个人腰包,对大部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冲击,给医院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对此,我们已经开展了调查,一经查实,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在座各位都是医务工作者,你们比我更明白,没有临床实力的医院,是没有生命力的,临床业务上不来,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而临床业务靠什么,靠的是设备和人才,没有设备,人才则无用武之地。前面我已经说了,区医院在设备投入上逐年减少,不是区政府不想投入,而是国务院《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2‟33号)中明文规定,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负债越来越多,投入越来越少,人才越来越留不住,这样的恶性循环必定会毁掉医院。要想跳出这个恶性循环,就必须打破常规改制重组,破而后立!

— 3 — 三是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区委、区政府作出改革的决定,是对医院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在座各位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也都想在医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许你是为了集体事业,也许你是为了个人利益,但无论你真正想得到什么,你都要保证你所在的医院能够生存发展,否则,医院垮了,你什么都得不到。只有医院发展了,才能为各位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正所谓“大锅有粥小碗满,大锅无粥小碗干”。

我们工作为了什么?现实一点来讲,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为了过上殷实富足的生活。现在医院的状况大家有目共睹,入不敷出,负债累累,更有一小部分人不顾大局,目无法纪,我行我素,破坏了最基本的公平。而医院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模式的创新,实现公平、公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让大家的汗水不白流,保护大家应得的利益。

有的人要问,我是在编人员,我怎么办?我想对你说的就是,政府依法进行医院改革,也依法保障你的合法利益,你的编制身份、工资、升迁、调动、退休等一切其他事业编制人员所拥有的待遇,你都继续拥有,还是在**人民医院,还是政府管着你。至于聘任的职工,我就一句话,同工同酬。

这次改革事关区医院发展,事关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局,事关老百姓看病就医和身体健康,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也关乎着在座各位的切身利益。那么,怎么改?

— 4 —近两年,区医改办先后赴南京、重庆、昆明、曲靖等多个地方进行考察,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经验。今年3月份,考察组赴昆明进行了实地考察。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改制后,职工待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聘用职工实现了同工同酬,在编职工的事业身份没变、待遇也有所提高,注资方还斥巨资建设了昆明市第一人民院北市区医院,医院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占专业医师的比例分别由改制前的3.5%、11%提升到改制后的4.7%、16.2%,年门诊量从改制前的60万人提升到改制后的70万人,经营收入增加了35%,职工薪酬平均提高了20%,患者满意率平均提升了11个百分点。

通过深入的调差和研究,经过不断的对比和慎重的考虑,区委、区政府决定采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改制方式,同时借鉴其他地区好的做法,对区医院同时进行办医模式、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改革。

一是办医模式改革。按照保留存量、引进增量、增资扩股的模式改制区医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行股份制办院。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

三是人事制度改革。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保留所有“老人”事业单位身份和待遇。

四是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

— 5 — 个渠道。

这几点想法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的肯定,也构成了区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框架。区医院的改革工作不久将正式开始,为了让大家心里有数,我在这里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家表个态:区医院改革后,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变,医院的名称不变,医院的公益性质不变,在座各位的身份、待遇不变。

同志们,在医改的道路上,我们是光荣的实践者。希望大家坚持“领导层面多讲责任、少讲权利;职能部门多讲服务、少讲困难;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多讲奉献、少讲条件”的“三多三少”理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行动,扎实推进区医院综合改革,为全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6.年初工作动员会议讲话 篇六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年初工作动员会议讲话》的内容,具体内容:转眼间,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一)同志们:春节刚过,我们隆重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 20xx兴县富民活动优胜单位和十佳公仆。...转眼间,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同志们:

春节刚过,我们隆重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 20xx 兴县富民活动优胜单位和十佳公仆。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给大家,并通过大家给全县人民拜个年,祝全县人民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刚才,晓光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 20xx 兴县富民活动考核结果通报和授予郑士英等十位同志“十佳公仆”荣誉称号的决定;大会对优胜单位和十佳公仆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的优胜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蓟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蓟单位干部职工以及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新春的问候!

20xx 年,县委、县政府总结过去 8 年“夺杯争强”活动经验,创新考评机制,完善考评办法,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了“兴县富民”活动。一年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活动为动力,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两

个坚持、四项举措、一个目标”的工作思路,拼搏进取,奋勇争先,开拓创新,扎实奋斗,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多方面的工作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为构建中等旅游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一年的兴县富民活动,我们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收获:第一,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到 20xx 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122 亿元,增长 19;财政收入完成 11.3亿元,增长 50.4;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完成 4.2 亿元,增长 52.1;固定资产投入完成 28.3 亿元,增长 2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966 元,增长 10。全县财政收入增幅超过生产总值增幅 31.4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绝对值位居本市农口区县前列,标志着我县经济运行质量、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第二,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我们坚持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在全县评选出了十个招商引资先进乡镇、十个招商引资先进部门、十个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二十个纳税先进企业、三十个增收致富先进村、十个服务经济发展先进部门和十佳公仆,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他们当中,有的是加快发展的典型,有的是服务发展的模范,有的是带头致富的样板,有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好公仆,他们都是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县委、县政府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要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新的一年里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级干部,要以兴县富民活动为动力,以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为榜样,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构建中等旅游城市贡献力量。第三,形成了一种拼搏进取精神。我们在全县开展的兴县富民活动,内容实实在在,导向清清楚楚,就是突出发展这个主题。这既是各级干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又是对各级干部思想观念、精神境

界、意志品格的全面检验。在困难、挑战和考验面前,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不畏强手,不怕困难,锐意进取,拼搏奋进,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进取精神,使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种拼搏进取精神,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伟大的精神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这是唯物辩证法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拼搏进取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强大力量,推动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

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提四点希望和要求:

一、把拼搏进取精神体现在解放思想上,在加快蓟县发展上形成高度共识

今年,是我们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加快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重要一年。春节前,我们先后召开县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总的想法是:按照市委“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的总要求,持之以恒地推进“两个坚持、四项举措、一个目标”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旅游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141.5 亿元,增长 16,争取 18;财政收入达到 13.1 亿元,增长 16,争取 18;固定资产投入达到 35.4亿元,增长 25,争取 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620 元,增长 11,争取 12。完成这些目标任务,需要全县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解放,需要我们在工作

上坚韧不拔,更需要在全县上下大力弘扬拼搏进取精神。我们必须围绕“兴县富民”这个总目标,认真查找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方面的差距,不断适应新形势,叫响拼搏进取的精神,保持争先创优的干劲,推动各方面工作再上新水平。当前,按照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的要求,在一些部门、单位和部分干部群众中,还存在着?a href=“//” target=“_blank”>种植皇视 Φ 南窒螅阂皇牵?娑?a href=“//” target=“_blank”>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有的仍然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抓发展,导致产业和产品特色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有的仍然满足于工作过得去,推着干,走着瞧,缺乏引资金、上项目、大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面对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新任务,有的缺乏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抓发展也好,干事情也好,工作标准一般化,与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要求不一致。四是,面对兴县富民的总目标,有的缺乏围绕全县整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意识,仍然习惯于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考虑问题,不说怎么样为发展解难题、开绿灯、创造条件,而是动不动就搬文件、拖着、卡着不办。凡此种种,可以说,都是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标准不高、大局意识不强、缺少拼搏进取精神的表现。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 20xx年继续在全县开展兴县富民活动,并进一步突出发展这个主题,进一步叫响拼搏进取精神。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而且要使干部群众的思想得到新解放,精神状态发生新变化,以此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扬拼搏进取精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在良好的工作基础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二、把拼搏进取精神体现在加快发展上,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旅游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五个方面实现较大突破,是县委七届七次全会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能否实现,关键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完成。在落实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突出大多数农民的均衡增收,在农业产业化上实现较大突破。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上水平的必由之路,是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把产业结构调优,把效益调高,把竞争力调强,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就我县来讲,畜牧业是我县优势产业,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已经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没有畜牧业产业化,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大力发展畜牧业,以畜牧业的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是我们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要以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快龙头企业和高标准养殖园区建设,使更多的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把蓟县建成京津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实施品牌带动,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拿全国知名品牌“双汇”来讲,双汇集团一年生猪需求量是 6000 万头,按每个农户一年 60头的饲养量计算,可带动 100 万个农户,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巨大带动作用。我们一定要把打品牌、创名牌作为推进产业化的一个重点,不求多点开花,关键要做大做强。要通过品牌带动,提升市场竞争力,拉动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三是严格落实支农政策措施。今年中央 1 号文件把“三

农”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主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了这个主题,就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我们一定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把中央 1 号文件精神逐条落实到位,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要做大做强特色工业,在工业化上实现较大突破。工业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强县富民目标的重要途径。总的讲,我县在工业发展上有基础,在特色工业发展上有资源。一定要遵循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走特色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把工业做大做强。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是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一定要保持好势头,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上大项目,求大发展,真正把开发区办成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高、聚集效应高的工业示范区,使之成为全县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乡镇工业发展。乡镇工业是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各乡镇要强化发展意识,广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搞好嫁接改造,抓好新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工业化水平。三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新型建材业是我县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我们依托资源优势,坚持走联合路,促成了国环页岩这样的大项目。我们要加大投入力度,把新型建材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同时,要抓好骏业纺织、飞雁技改、挂月纯净酒精扩建、渔阳扩大与红星集团合作、盘山啤酒联合、电厂检修和脱硫等重点项目,促进工业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三,要突出提高文化品位和增强载体功能,在城市化上实现较大突破。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城市化步伐,是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中等旅游城市建设,努力把蓟县建成京津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方。当前,要突出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道路工程建设。道路是城市的骨架。要加快推进环城路、人民西路等城区道路建设,不断增强载体功能;全面推进蓟平高速公路工程,充分发挥津蓟、蓟平两条高速公路的作用,切实把蓟县融入京津 1 小时经济圈。二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品位是城市的灵魂,文化设施是城市文明的标志。要加快推进鼓楼广场改造、渔阳古街整修、电影院改造、青少年宫建设等重点工程,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加快发展房地产经济。适应大城市人口外迁加快、更加追求绿色环境和绿色住宅的新特点,大力发展房地产经济,从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拉动旅游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四,要突出旅游专业村和高档次接待设施建设,在旅游经济发展上实现较大突破。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生态环境独具特色,距离京津两大城市都是一小时左右路程,具备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为此,一定要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来抓,围绕现代旅游消费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引导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拉动蓟县经济快速发展。要突出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旅游专业村和农家旅店建设。发展农家旅店,是我县旅游的一大特色,也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县的农家旅店已经成为京津两大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去

处,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火爆的局面。我们一定要巩固和发展这个好形势,加快旅游专业村和农家旅店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县旅游的特色品牌。二是要加快提升接待和服务水平。要实施一批宾馆饭店的升星改造工程,建设一批高档的接待设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抓好人员培训,突出地方特色,提升我们的接待服务水平。三是要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新兴社会服务业,促进全县服务业发展整体上水平。

第五,要突出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和投向,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实现较大突破。民营经济是我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如何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和投向,关系到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当前,从全县来看,去年居民储蓄余额达到 83.5 亿元。这一方面说明老百姓手里有钱,另一方面说明老百姓理财观念比较传统。这也是我县民营经济规模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必须从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入手,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办实业,引导民间资本向生产加工领域和现代服务业投入,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企业改制重组,使我县民营经济尽快做大做强。从县外来讲,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内资北上趋势明显,一些民营企业老板看好我县的投资环境和资源优势,想以各种形式来我县投资发展。这个好势头,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利用好。要切实树立“双赢”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解难题、开绿灯,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拉动我县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把拼搏进取精神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努力打造和谐蓟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

务。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重点环节,解决主要矛盾,努力打造和谐蓟县。在实践中,要突出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造和谐蓟县,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在打造和谐蓟县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我们的政策是否正确,我们的作风是否正派,能不能做到为民、爱民、富民,直接关系民心民气。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思想,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与群众同甘共苦。作每一项决策、干每一项工作,都要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让群众气顺,让群众满意。

第二,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我们要抓住群众利益这个根本性问题,切实把各方面的利益协调好、维护好、实现好。要把群众增收作为第一目标,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推动全县人民共同富裕。要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机制,开辟更多的扶贫解困途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第一任务,进一步健全矛盾调解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及时化解各种利益纠纷,使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各项综治措施,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是文明的社会,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会。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人是社会和谐的主体。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宽容谦和、诚实守信,不断增强社会的亲和力、凝聚力。我们要大力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崇尚文明,遵纪守法,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四、把拼搏进取精神体现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永葆党的先进性

目前,全县上下正在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兴县富民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第一,县级领导干部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提高决策水平、加强宏观领导上。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主动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要根据自身分管工作的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分管部门和分管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具体指导,出台每一项政策,制定每一项措施,都要着眼于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坚决防止因决策失误,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

第二,乡镇局级领导干部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稳定上。乡镇局级领导干部是全县发展的骨干和中坚,要充分认识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从本部门、本单

位实际出发,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目标,为全县的发展大局保驾作劲。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第一目标,认真落实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文化品位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维护全县大局的稳定贡献力量。

第三,村党支部书记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受表彰的增收致富先进村,之所以特色经济发展的好,群众增收致富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村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好支部,有一个懂经营、会管理、乐于奉献的好支书。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发挥自身优势,既要成为带头致富的模范,又要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同时,要带头加强自身建设,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抓好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四,全县广大党员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加强党性修养上。党员的综合素质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大体现。广大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保持良好的作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从严要求讲党性,树立坚强的党性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谨慎从事拘小节,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要办事公道不掺私,坚持依法办事,按原则办事,人不分远近,事不论亲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尽职尽责干事业,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主要时

间、主要精力、主要思维用到本职工作上,完成好组织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要联系群众办实事,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头,把为人民谋利益放在首位,消除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真正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

7.改革动员会议讲话 篇七

(一) 当前建材行业处于重要的转折期、结构调整的转型期、新的发展方向的选择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 是缩短过剩与短缺共存周期的关键时期。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去产能”排在第一位, 说明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要着力改变。今年5月初《人民日报》刊发《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 更不可能是V型, 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 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我们面临着三十多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多种矛盾积累交叉的爆发期, 由此对结构矛盾的严重性、周期性、艰难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二) 进入新时期, 我们再不能沿用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过去的发展经验, 去指导、构思与再版当今的发展。

首先应该看到信息与经济融合叠加, 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式, 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改变了以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智能化提升带动经济向高端发展, 中低端尤其是低端经济与产业将被驱逐出市场, 经济支撑的主体已经并将发生重大变化。随之, 实体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相对比例开始下降。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随着这个阶段的过去, 将显著地影响与减弱实体经济的占比。这些变化决定了我们的视野、思维和发展定位必须做出调整与改变。我们必须认清新的时代特征, 才能找准发展的目标和新的发展概念与内涵。

第一, 需求结构明显改变, 传统产业的产品、装备以及各种硬件实物需求明显开始减少, 低端产品的需求逐渐减少直至退出市场, “互联网+”、服务类、高科技类、高附加值类产品需求将不断增加, 而且新需求的走向已跨越行业界限。第二, 产业发展业态发生变化, 单一产品制造模式和单一的产品销售方式不仅显得腿短, 附加值低, 在市场向组合型、集成型、综合型、服务型发展的趋势面前缺乏优势与竞争力。第三, 建材多数产业产能严重过剩, 更为严重的新建新增产能还在加剧过剩, 成为造成行业经济下行、效益下滑的主要根源和主要祸害, 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在60%~70%摇摆不定且总趋势逐年下降, 应该认识到遏制新建是当前行业最重要的攻坚任务, 但真正能遏制住的措施和办法既未出台, 已有的办法也没有真正落地, 部分行业面临瘫痪或大量职工下岗的危险;新增不能从根本上遏制, 稳增长就无法保障, 现有的存量将再度加剧限产停产而浪费资源, 为此不能任其发展下去。第四, 发展新兴产业, 补短板, 开发新需求, 向绿色低碳发展, 向行业外延伸寻求新的市场需求虽然有了共识, 但路径缺乏, 不仅顶替不了传统产业增长减缓的部分, 一时也改变不了结构失衡的现状, 缺政策和项目、缺研发、缺资金、缺载体、缺新需求等问题从总体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如果这种局面不尽快改变, 必然造成结构调整缺支撑, 供需改变缺来源, 为此必须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拓展新需求。第五, 行业缺自律、缺约束、缺协调、缺和谐、缺自我珍惜, 无序跌价和无序竞争严重, 白白浪费资源和财力, 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灾难, 最可怕的是少数企业的领导人不以为耻, 自以为强。这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状况不改变, 就会使行业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为此全行业必须站出来惩治低于成本的低价倾销行为。

总之, 很多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今天我们不能再把全部关注点都集中在未来的发展, 而要用一定的精力用于行业治理, 未来发展的目标才有立足的基础, 才能保证行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二、围绕主题和主线,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聚焦关键问题, 打好四个攻坚战和加快两个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任务是要改变供需严重脱节, 抑制过剩产能继续加剧, 加快新需求的开发与增长, 使严重失衡的结构矛盾得到解决, 这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目的和调整结构的目的。由此, 我们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当方向盘牢牢把住并适时及时转向, 把结构调整当目的牢牢抓住不放手,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作实现目标和目的的枢纽紧紧扭住致力推进, 三位一体齐头并进。

首先在全行业要树立“六个不再、六个必须”:必须坚持不再以速度增长和以投资拉动作为发展的主旋律, 而必须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把科技引领与提升行业发展作为主旨和主旋律;不再以牺牲能源、资源、环保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粗放发展, 而必须以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和实现清洁生产为发展导向和评价依据;不再以重复雷同、发展低端产品作为经济增长的来源和构成, 而必须将低端产品退出市场, 向高端和新需求发展;不再单一地坚守传统建材, 僵化地封闭自身的发展和发展的领域, 而必须主动渗透和延伸到其他工业领域, 形成建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跨越行业的经济增长并举;不再单一地依靠建材制造业作为行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而必须利用建材制造业的优势, 发展建材服务业, 延长服务链条, 提高建材行业参与社会资源组合配置的地位, 履行社会责任;不再只盯住有限的国内市场发展, 而必须加快“走出去”步伐, 增加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竞争力。

(一) 打好四个攻坚战

1. 一定要打赢去产能、补短板的攻坚战。

去产能、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 是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支撑, 是关系行业顺利转型乃至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 这场仗打不赢不仅会拖行业发展的后腿, 还会影响到随后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因此, 去产能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推出有力度的限制新增产能的项目审查制度;一定要千方百计将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规定转换成各地政府的可操作、可实施的具体政策并推进实施;一定要千方百计争取政府和行业自筹补贴资金, 用于落后产能退出市场。9月份将召开停止32.5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动员大会, 11月1日起在全国停止生产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全面推行错峰生产, 成立建材行业“去产能”办公室, 与水泥产品许可证办公室一道, 专司淘汰落后和专查违规建设的新项目。将去产能任务分解到各个协会年度任务目标中, 组织各地区、各企业全力以赴地攻坚。

补短板要开展四个战役:第一, 做好新兴建材及高端产业、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项目和产品的研发与组织攻关。第二, 加快已成熟的技术产品扩展应用领域的开发, 加大推广力度, 进而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第三, 继续开发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进入其他工业领域和进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第四, 围绕节能减排、绿色建材生产与应用, 重点发展一批低能耗、无污染, 满足建筑业需要的绿色新型产品。

2. 一定要打胜提升传统产业、增加市场应用和提升竞争力的攻坚战。

建材传统产业, 尤其是众多有优势的产业是建材行业的看家产业, 是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这篇文章做不好不仅建材行业的发展会失去立足之本, 造成资产和产能的巨大浪费, 还会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又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关系行业生存发展的又一重大问题。为此, 必须以《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纲要为目标, 着力提升建材行业制造水平, 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 全面提升传统产业。为此要开展四个战役:第一, 高质量、高标准地全面完成新型干法水泥和中国浮法玻璃两个二代的技术装备研究, 用国际领先技术武装提升两大产业, 同时所有建材产业都要参照“两个二代”的成功经验, 各自瞄准国际领先开展研发攻关, 全面提升中国建材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质量。第二, 所有建材产业在三类划分的基础上, 今年下半年必须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标准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与数量, 分解任务, 明确责任, 并向行业公布停止雷同技术增量发展、限制发展及鼓励发展的技术产品目录, 使所有产业全面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第三, 凭借已有产业的优势, 以新技术、新标准为牵引, 开发高端的、有特种功能和满足特种领域需要的、新需求的产品, 形成各产业独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 有机组合上下游产业链和延长自身产业链, 发挥资源组合效能, 创新企业内部机制, 开展降本增效, 全面提高行业资源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 一定要打响发展建材服务业的攻坚战。

联合会最近编制了《加快与拓展建材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引导建材行业由建材制造转向“建材制造+建材服务”的创新发展模式。建材服务业的发展要立足建材制造业, 服务建材制造业, 又跨越建材制造业, 形成覆盖建材各领域和全产业链的、配套集成的全方位服务。这是改变长期形成的单一靠建材制造为主的发展新模式, 其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挖掘建材优势潜能, 延长产业链, 扩大经济增长来源, 发挥行业自身优势;二是适应业态发展和市场新需求, 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模式, 提升企业产品集成、加工组合功能, 赢得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和配置权, 增加附加值;三是适应新需求, 既可拓展业务又能在传统建材增长相对减弱的情况下, 起到顶替补充的作用。不发展建材服务业犹如只卖鸡蛋不会孵小鸡, 是潜能的损失。建材服务业将形成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域、齐头并进、共同推进的态势和格局, 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标准提升制修订服务、生产经营资源配置服务、商贸流通与集成配套服务、装备设备改造与试运行服务、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服务、检测评价认证服务、商务中介与专项咨询服务、人力资源贮备与培训服务、“走出去”与国际产业合作服务等全方位服务领域。以后建材新的增长有三分之一要来自建材服务业。

4. 一定要打好节能减排达标、全面加快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攻坚战。

目前, 建材行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均占全国工业部门的前三位,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全社会最为关注、最为重视的社会进步事业, 是行业融入社会发展进步和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标志, 是行业技术进步和水平提升的象征, 是行业能否立足和持久发展的根基, 是一场没有退路和余地的必战之仗。

为此要开展并打好四个战役:第一, 打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产业节能减排达标攻坚战, “十三五”末三大产业骨干企业节能减排全部达标, 其他尚未达标各产业的骨干企业达标率要达到70%以上。第二, 推进处置垃圾、污泥、废弃物、危险品以及各种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与可循环发展, “十三五”末全行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第三, 制定与实施发展绿色建材生产与应用实施方案, 制订绿色标准、绿色标识, 推进绿色应用, “十三五”期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使用达到30%, 改造工程中绿色建材使用率达到80%以上。第四, 运用经济与法规手段, 对建材生产实施限制约束和经济考量, 严格控制和限制污染物排放, 实施能耗标准阶梯电价政策, 推行碳排放交易与限制政策等, 多方面加快行业达标步伐。

(二) 着力加快两个推进

1. 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提高产业集中度。

建材行业形成的中低端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优质的处于中高端的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 而低端产业企业数量较多。低端产能总体上技术装备水平低, 节能减排达标率低, 资源能源利用率低。行业结构不合理, 小企业太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造成集中度低, 行业缺乏凝聚力, 自律效果差, 无序竞争时起时伏, 行业协调工作难度大。因此, 无论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需要, 还是提高竞争力实现超越引领的需要, 都必须下决心, 下力气做好兼并重组这件关乎行业兴衰的大事。必须在三个方面开展攻坚, 第一, 致力争取出台企业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和被兼并企业人员安置资金补贴政策, 用政策牵动, 靠政策推动。第二, 统一规划, 引导与协调结合, 各行业按产业、区域做出兼并重组的导向目录, 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主动承担行业和社会责任, 勇于担当, 勇于吃亏, 带头推进兼并重组, “十三五”期间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产业企业数量要减少四分之一以上, 前十家企业集中度分别达到80%、80%和60%。第三, 创新兼并重组模式, 可以以区域为主推动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 大企业兼并大企业或相互重组, 推行股权置换、控股并购、相互参股、相互产能置换, 推广混合所有制。

2. 加快推进“走出去”发展。

加快“走出去”发展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无疆界的规律, 顺应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律, 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建材行业的发展, 总体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的水平。众多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刚性需求, 为中国建材行业“走出去”发展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良机。建材行业不仅要加快“走出去”步伐, 而且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争取“十三五”末建材行业在国外的销售收入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为此, 必须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把“走出去”发展统一纳入“十三五”发展目标, 既要积极谋划与推进, 又要有明确的目标引导, 防止重叠减少“走出去”的无序竞争。第二, 组织重点需求国家重点需要发展的产业与我国企业进行意向对接, 增加合作的可能性和成功率。第三, 有意向、有目的地在国外组织若干不同类型的国际产能合作示范产业园区, 建立类似东盟地区的全方位发展模式, 突出经贸合作, 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选择重点发展项目, 融入其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选择贸易相对集中的枢纽地区开展产品、装备、劳务等各种经贸合作。第四, 中国建材联合会“走出去”办公室和“走出去”产业链以建成四大数据库为支撑, 提供牵线搭桥为主要形式的服务, 协调解决“走出去”发展中的问题, 为企业提供“走出去”的全方位服务, 共同推进建材行业“走出去”发展。

三、齐心协力, 形成协会系统的工作合力

(一) 必须推进政策制定与转换政策, 齐心协力推进行业自律

各级行业协会、各理事单位、各级协会成员单位与大企业都要站在国家和行业利益的高度, 关心行业发展, 共同治理好建材行业, 目前需要解决的行业诸多矛盾和问题中, 重中之重是两件事。第一件是贯彻国办[2016]34号文件, 争取再出台政策并推动各地方政府转换成有用可操作的政策。目前推动政策的路径、办法及工作力度都不足, 尤其是去产能的政府补贴政策不落实, 企业筹措补贴资金不到位, 去产能的艰巨任务难以完成, 将会对行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使稳定增长和提升效益无法落地。为此, 希望各省市建材协会把政策转换当作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做到各省都有转换落实国办[2016]34号文件的政策。第二件是提高行业自律重要性的认识, 真正形成行业合力。行业自律在当前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最现实的、最有效的举措。经济发展都有周期规律, 行业自律是自立、自救、自我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认识, 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稳定观念, 没有有用的行规行约和行业利益至上的文化, 继续各自为战, 无序竞争, 其后果不堪设想。

(二) 主动编制与实施好各自的“十三五”规划

规划是指导行业发展和规范行业方向的路标, 作为协会系统都要主动作为, 提出比政府更贴切实际的主导思想。建材行业“十三五”指导意见有几个关键点: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由纵深转折到达拐弯点, 即要有明确的实现结构调整的阶段目标;“十三五”处在建材工业“2030年发展战略”时间过半的节点上, 整体水平的提高、技术装备的提升、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开始走向高端, 由此规划要用国际领先水平做参照;“十三五”是行业几十年来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问题、瓶颈、薄弱环节暴露和面对的挑战最多的一个时期, 瓶颈与薄弱领域不攻破, 发展就没有立足与基础, 因此要把去产能、补短板两大攻坚目标作为“十三五”期间有加有减的主要任务;“十三五”不能沿续以前的发展模式,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只讲增长不讲结构改变, 由此, 要防止把无优势和产能已经过剩的产业仍作为增长的重点, 违背行业发展规律的倾向再度出现;“十三五”在行业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格局上将有较大的调整与改变, 要改变两个单一, 形成两个并举, 即由单一的建材制造业向建材服务业扩展, 实现两业并举;由单一在国内发展扩展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举。“十三五”是矛盾、问题充分暴露的一个时期, 但也是潜在发展需求最多的一个时期, 从发展方式到业态发展变化, 再到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都会有较大变化, 我们应有足够的准备。

(三) 形成协会系统和协会成员单位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

上一篇:淘宝客服回复经典大全下一篇:乐观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高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