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马原考研试题

2024-06-27

北大马原考研试题(10篇)

1.北大马原考研试题 篇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五、可知论的代表是:旬子,不可知论的代表是:休谟和康德。

六、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七、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八、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九、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科学范畴的是运动。

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十一、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而生产劳动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十二、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十三、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十四、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十五、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十六、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十七、矛盾的情形: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十八、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和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十九、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十、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十一、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客体。

二十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二十三、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二十四、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二十五、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二十六、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二十七、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二十八、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二十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十、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十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

十三、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十四、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

十五、根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国体和政体。

十六、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十七、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十八、群众观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十九、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四

十、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前者是基础。

十一、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十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

十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四

十四、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

十五、货币具有五种功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四

十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四

十七、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十八、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十九、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十、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最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十一、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值

十二、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2.考研政治大纲 马原变化不大 篇二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已于9月14日(今日)发布,各位考生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熟悉新大纲。

考研教育网政治教研室经过仔细比对发现:在考试性质、考查目标、考试形式和试卷题型结构上,新大纲与旧大纲没有任何变化。在试卷内容结构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分值较12年大纲下降2分,约占16%,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分值增加2分,约占24%。

在这样一场高水平的选拔考试中,考生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考试范围、考查方向与考察重点,那么就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具体的知识点的考查重点与命题难点,各位考生可以借助《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进行配套复习,该书对所有考点进行了归类划分与详尽解析,考研教育网教育政治教研室也配备了阮晔、芦欣等知名老师倾力打造的点、线、面系统结合的全套辅导教材,《考点狂背》就是往届成功考生必备的一本好书。

新大纲在知识点考查范围方面相较于去年,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新的政治大纲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变化是:增加2个考点,删除2个考点,修改有10处。

增加的两个考点:(1)辩证法部分增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2)认识论部分增加“自由与必然”。

删除的两个考点:(1)政治经济学部分删除“商品价值量的决定”;(2)删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修改的十个考点:(1)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修改为“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2)认识论部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修改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修改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4)“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修改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5)唯物史观部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修改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作用”;(6)“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修改为“阶级斗争的作用”;(7)“剩余价值的含义”修改为“剩余价值的实质”;(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修改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9)“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整合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本质”;(10)“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及其后果”修改为“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科学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变化。

调整后的考纲更加精准,更加贴近实际。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章节的知识点等重要考点和常考点都没有变化。这种情况对考研教育网教育的学员是有利的,考研教育网教育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合作使得考研教育网能够准确掌握考研(微博)动态,考研教育网学员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对于一些具体的考点变化,会在以后的课程中进行专门分析;各位考生也不必担心,按部就班地进行有效复习也完全能够应对这种小的变化。

(中国大学网考研 )

3.考研政治终极冲刺 马原难点突破 篇三

2014考研政治终极冲刺 马原难点突破

第一,在主观题部分,“马原”原理、术语要牢记。在“马原”课程中,涉及到很多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原理,还有很多相关术语,切不可用日常用语代替;对马原的复习,要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三个问题理清思路。例如,反映论和先验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区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方法论上的不同表现,国家政体和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也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等。要真正理解这些术语属于所代表的含义,才能在做题时候得心应手。另外,在马原中,主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辩证法才是我们真正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一开始就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意识形态层面,都是客观物质所决定的。只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这些原理、术语,并将它应用到主观题上,抓住隐藏在材料中的真意,高度概括出题中的原理性知识点,并运用专业的术语进行解答,才能取到主观题高分。

第二,在客观题部分,马原的题干一般具有迷惑性。从历年真题的题目设计来看,经常以生活中常见事项、名人名言等来出题,这就要求考生具备更高的理解答题能力,正确看出题中之义。如2013年真题通过“羊吃草”考查辩证法的因果联系,2012年通过一道数学题考查质变与量变的关系,2011年通过粉笔的优选问题考查辩证法的“度”的`方法论意义等等。可见,近几年的命题角度越来越新颖,非常巧妙地将哲学原理蕴含其中,不仅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还考查了基本的读题、审题能力,对同学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攻克“马原”客观题难题,我们建议同学们多多练习,通过真题来摸索出考查哲学原理的出题模式以及重点考查的知识点,通过模拟练习来丰富自己的阅题经验,见识更多的出题形式,从而强化训练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开拓思路,一举攻克客观题。

4.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唯物主义 篇四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种不同的发展形态。为了帮助广大的考研学子能够很好地理清思路,考研辅导老师为大家梳理了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广大的2015考研的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

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四、庸俗唯物主义

5.北大马原考研试题 篇五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

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经济全球化的考点,同学们重点拿下。2018年考研秋季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新增考点)

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和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背诵提点

唯物史观经常考察社会基本矛盾,抓生产力,而不是别的,人民群众书写历史,所以历史由人民群众创作,由人民书写,马克思主义群众史纲,人民至上,毛中特,史纲,思修都是按照这个逻辑来书写。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唯物论

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意识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不仅反映现象,而且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背诵提点

唯物论是马原哲学的开篇交代,哲学基本概念物质和意识及两者的关系。

2018年考研小伙伴对于一和二只需要做单选和多选备考就可以,第三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定要做材料分析题背诵,回答马原哲学经典“人与自然”话题。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剩余价值论

一、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难点)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意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4.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难点)

5.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难点)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6.生产自动化条件下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背诵提点

剩余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最难的一个考点,也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作出区别的一个点。2018年考研小伙伴重点掌握这个计算公式剩余价值率:m′=m/v。

三、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难点)

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住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趋势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四、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特点,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背诵提点

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就是剩余价值中最难懂的一个考点。2018年考研小伙伴重点掌握三者之间的区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会涉及单选和多项,但我们只考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危机,你懂的。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难点)

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基石。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第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背诵提点

2018年考研小伙伴重点拿下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别的主义,马克思发明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空想变成了科学。2018年考研小伙伴还要重点理解今天的中国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我们全面总结升华出来的基本经验。六大原则匹配六大关键词——公有制、按劳分配、人与自然和谐、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共产主义。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认识论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由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所以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有两个:意识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人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之冠、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过程中主要有指导。解释和预见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灵感。它们在认识过程中起动力、诱导和激发的作用。

要求我们在看到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肴,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背诵提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认识论中最经典的哲学关系。2018年考研小伙伴一定要掌握人类认识的规律,从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五、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作为真理,就其实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实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

人们已经获得的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分,都是通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梯。它是以往实践和认识已经达到的成果,又是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

六、真理具体性原理

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七、真理与谬误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为: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其统一性表现为:第一,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第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他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背诵提点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认识论中最难懂的哲学关系。2018年考研小伙伴一定除了把这个吃透,还要把真理和谬误的转化关系理解到位。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劳动价值论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生产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抛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价值。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五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3)贮藏手段(足值的金银条块)(4)支付手段(买卖分离)(5)世界货币。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自由且自由得一无所有。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商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背诵提点

劳动价值论是马原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这个章节不难就是比较绕,总而言之,马原都绕。重点理解商品的两重性,劳动力价值的三个部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可以放心了,马原的素材哲学就够了,这里解决单选和多选就行。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共产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难点)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三、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背诵提点

2018年考研小伙伴对于共产主义已经审美疲劳了,因为从小到大都是这个名词的教育,马克思论证的共产主义一定要记住和空想作出区别,马克思从人类历史规律中整理出全世界都要奔向共产主义,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个社会。马克思从来不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做详细的描述,只要是详细的描述都是空想。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发达,人的精神境界提高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样的理想蓝图需要一辈又一辈的小伙伴去实现。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辩证法

一、联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发展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2.〖方法论〗: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背诵提点

辩证法是马原哲学的重中之重,辩证法的两大特征,就是同学们的哲学“万精油”。只要出现了上述材料体现什么哲学原理,这两个特征就可以往上答。

2018年考研小伙伴把联系和发展的原理和方法论提出成自己的话也可以,只需要在最后结束的时候出现要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可。

三、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二、矛盾的动力原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作用

1.〖原理内容〗: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2.〖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使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

三、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2、〖方法论〗: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重视内因,不能忽略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背诵提点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整个马原哲学中唯物辩证的核心之核心,所以特别重要,我们今天只分解第一部分。

2018年考研小伙伴重点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重点拿下这一组原理和方法论。

四、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五、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首先,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其次,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最后,共性和个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分化从属作用的方面。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背诵提点

对立统一规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和不平衡性原理是最广泛的应用。

2018年考研小伙伴一定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论。

九、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十、度

1.〖原理内容〗: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度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2.〖方法论〗:要坚持适度原则。

十一、辩证的否定观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背诵提点

量变与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之前老师分解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并称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6.考研政治马原暑期复习入门指导 篇六

在学习哲学部分的时候,表面看起来似乎知识体系庞杂繁多,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马哲这门学科高度的逻辑统一性决定了它的几条主线的稳定性。为了大家对马哲学习更加方便,特此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以下“三言”,涉及三对概念及其关系,对学习马哲以及作答题目颇有帮助。

第一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世界。”这里涉及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学习马哲的同学,老师第一节课一定会讲到,马哲的基本立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是“唯物的”,而且还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因为它不仅有辩证唯物主义,还有在社会领域也认为唯物的历史唯物主义。所以马哲的第一个原则是“客观第一,主观第二”。客观指的是世界有其本来的面目和规律,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客观”就是世界存在有着一种本来具有的固有性规律。所以人类只能顺从规律,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进而在把握必然中实现自由。所以大家来看一看一些曾经真题考过的选项,一起判断下正误:

例一,时间和空间是标志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错在“观念”两字,改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例二,社会规律是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错在“决定”二字,违背客观唯物原则)

例三,世界是由人创造的。(“人创造世界”说法错误,可以说“人类改造世界”)

例四,人类可以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很明显也不对。因为规律的客观性,我们必须受到它的制约,只是最多可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实现自由。所以大家注意陷阱,不要一看到“解放”两个字,就倾向于选。)

例五,A与B之间存在主观联系。(直接排除,马哲反主观)

例六,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是历史进步的源泉。(细读之下,发现也是主观性选项,尤其是“源泉”两字导致错误,不符合纯粹客观原则)

例七,人们的意识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同理,词语含义仍是主观性选项,违背客观性决定一切的根本,错误)

例八,人们的意识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正确,很明显,“社会发展变化”这是个客观范畴概念,符合唯物原理,入选)

通过上面的一些例子,大家应该通过这“第一言”,即“绝对客观”原则对我们的马哲第一条大的主线有了一定了解,其实把握住这一条这一系列涉及到唯物论部分的选项基本都能选对了,就是蒙题,也是有技巧的“蒙”。

第二言,“世界是一个多维性的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我们可把这一言称作“辩证法矛盾规律”,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丰富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多以往往线性推理的命题都是不对的,因此绝对化选项往往不选。此外,事物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不是简单地“不是A,就是B”,或者单方面极端地“强调A,而忽略B”都是不对的,反之亦然。我们也可以来用这条原则来分析一下以往的真题选项。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很明显,只强调对立,没看到统一,只强调区别,没看到联系,不选)

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根本”两字导致错项,只强调自然的重要,否认了另一面的人类)

人类的解放包括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正确,反对了“自然至上”,当然,也反对了“人类至上”,很好地平衡了二者,符合既对立有统一,二者谁也不能压迫谁,走极端,应该是和谐关系,选。注意区分前面的错项“人类解放包括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错误,只看到了“有限性”,没看到“无限性”,不符合辩证法)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错误,只强调人类能动性,没看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错误,二者不能笼统地比较,二者各有优劣,应该是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认识发展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社会规律是比自然规律更容易认识的规律。(错误,依然是偏废了一方面,不符合辩证法)

静即是动,动即是静。(错误,只看到统一,没看到对立,还是偏废了)

通过上面所举的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大概感受到辩证法的特征,多维性地运动,反对片面化。强调一分为二地表述。当然,也有个别命题可能不符合这种语境,但多数是符合的。

第三言,“这是一个可以把握的世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马哲在唯物的前提下,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人的意识可以反映世界,并且以此来指导人的实践改造世界,满足自身价值需求。所以单一的只强调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否认其能动性的理论,一定是错误的。同样,片面夸大认识能动性,否认收到客观规律制约的理论,也是不对的。马哲认为人们具体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只能是相对的、具体的,但是通过这中相对的.、有限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可以无限地接近绝对的、无限的世界。这就是以有限趋近无限,这是个永恒的过程,所以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是永恒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也是永恒发展的。

例一, 一起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错误,错在“模仿”两字,否认能动性)

例二, 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错误,完全否认能动性)

例三, 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这个正确,这是可以的,因为意识这个有限的范畴,去能动于物质这个无限的范畴,只能无限地趋近)

例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正确)

例五, 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唯一作用。(错误,夸大了能动性了)

例六,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错误,否认了)

例七, 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说法正确,看法很全面)

7.考研政治马原三大考情分析 篇七

由于考研政治各部分的分值做了一个小的调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考研政治中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2提高到了24(纵。分值上的优势,再加上其内容本身晦涩难懂,成为广大考生备战路上的拦路虎,是直到考前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部分,很多考生苦于找不到这门课程内部的.特征及其命题规律。以下将对马原的学科特征以及命题的规律做如下介绍:

学情分析――内容抽象、晦涩难懂

从内容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讲,无论是哲学部分,还是政治经济学部分,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学习这一门课程时死记硬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于知识点,应该以理解为主,辅之于记忆。我们推荐给广大考生的是五轮四阶框架式复习法,这种提纲挈领似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对各部分章节脉络快速地一目了然。

考情分析一 ――万变不离其宗,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综合分析20的试题,马原部分尤其是单选题考察的仍然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重点,未出现偏题、怪题(虽然有些考点的表述有些陈旧,诸如单选题马原第一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级考生,在复习当中,紧扣大纲进行复习,集中精力复习重点知识,对于已经删除的知识点,可以不做复习,不要由此分散自己的复习精力。

考情分析二――注重综合能力,侧重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考查

现在的马原考试很少是单独考一个知识点的,往往把许多知识点放在一起考查,这就需要考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把各个知识点有机的串联起来,考生如果不能理解和掌握某考点与其它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想及时准确地做出回答是非常困难的。诸如2013年试卷中的单选题第2题,多种联系(本质联系、因果联系、必然联系)的区别。

8.北大马原考研试题 篇八

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这种局限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社会化大生产使无产阶级成为最有组织性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任何社会形态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2、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3、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9.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 真理的属性 篇九

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

1、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最大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换言之,相对之中有绝对,因为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而绝对之中有相对,因为任何绝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其二,从动态上讲,二者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二者的矛盾性表现在:含义不同。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以,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而能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只有实践。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即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命题提示:

例如,运用相关原理论述,如何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10.考研政治高分复习指导:马原部分 篇十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于201月4日正式拉开帷幕,相信同学们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为帮助广大考生总结经验教训,尤其对考研同学们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为2015的考生讲述如何复习马原这门课程。

第一,夯实基础,准确把握。

考研政治马原不是很难,但是要求大家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要准确。比如在21题中,如果大家把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理解成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那就选错了。再有如果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几个原因把握不准确,很难判断出谁是根本推动力量,谁是重要力量。所以建议2015的考生在系统地复习马原知识点的时候力求准确把握。

第二,时政热点,重点关注。

马原的考查也是以热点来捕捉考点,所以建议2015的`广大考生一定要多多的关注时政热点,同时对时政热点要分析总结,学会用马原的思路来分析各种时政热点。

第三,勤做练习,掌握考点。

上一篇: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2018年)一版本下一篇:小区外墙渗水修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