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总结(精选12篇)
1.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总结 篇一
为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市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对全县现存加油站、油罐车等油气设施进行油气回收综合治理。10月底,全县所有加油站、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自主改造任务。20底,全县所有加油站、油罐车完成治理改造验收工作。
(二)自本方案实施起,新建、改建、扩建的加油站及新增油罐车必须安装油气回收设施,并经相关责任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营。
二、工作步骤
全县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自主改造阶段(年4月—2014年10月底)
在对全县加油站、油罐车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指导帮助各加油站点和油罐车主自主进行油气回收治理改造。要本着先国营、后民营和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期分批指导县内加油站点及油罐车主进行自主治理改造。各油品经营单位应按照一站(车)一案的原则,逐站(车)向县环保部门上报治理改造技术方案和施工设计图,并在期限内自主完成治理改造。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要按照设计、备案、施工、企业申请验收、环保部门监测的流程实施。县商务局、县环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作的督促指导;县交通运输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的督促指导工作。
(二)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底)
加油站、油罐车治理改造验收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加油站及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后,各经营单位要向环保部门提交监测申请,监测达标后由县商务局和县环保局组织消防、安监、质监等部门统一现场验收。
三、工作要求
(一)在油气回收治理工程设计、设备供应及施工安装等环节,遵循市场化原则,政府部门不推荐、不介入,经营单位自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商及施工建设单位,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程序组织实施。其中,油气排放污染治理设备需通过具备相应资质的认证机构认证。油气排放污染治理设计需具备石油化工医药行业(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专业资质,施工单位需具备石油化工设备管道安装资质。油罐车经营单位在实施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时,应选择列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具有生产油罐车资质的厂家。
(二)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程必须在不影响全县油品稳定有序供应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按时保质完成,避免因改造工作安排不当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正常用油造成影响。
(三)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后,要经过防爆电气检验、计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后,需经过机动车安全性能检验、计量检测、罐体检测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
(四)加装油气回收装置(系统)不得影响税务、计量、消防、车辆安全等性能,所有涉及税务、计量、消防(包括安全距离)、建设、规划、安全运输、安全生产等问题的,按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五)已建加油站未按期完成油气治理任务或排放不达标的,商务、环保部门依法实施处罚,商务部门不予通过相关成品油资质年度审核;未经检验合格的.油罐车,交通运输、公安部门不予通过油罐车年度审验。新建加油站未配套建设油气回收系统,未经环保部门验收的,商务部门不予通过成品油零售经营资质审核;新登记油罐车未配套建设油气回收系统的,公安部门不予办理车辆登记。
(六)中石化、中石油、壳牌分公司等要按照相关要求制定油气回收治理计划和方案,落实资金,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实施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合理安排改造计划和施工进度。将本系统工作计划和方案报县商务局、县环保局备案。
四、职责分工
成立县油气回收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副县长董志毅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联系商务工作的副主任、商务局局长、环保局局长、交通运输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商务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公安消防大队、安监局、质监局、财政局主管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商务局主管副局长担任。
商务局:负责做好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全县加油站的摸底调查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和验收;负责全县加油站治理改造时间的统筹安排,确保供油平稳;会同环保、交通运输等部门做好油气回收综合治理的宣传引导和联合执法。
环保局:负责制定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验收标准;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加油站及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方案进行审查;负责全县加油站、油罐车治理后的环保监测工作;会同县商务局组织油气回收治理工作验收,对已完成治理任务的加油站、油罐车加强日常监督,保证治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交通运输局:负责全县油罐车的摸底调查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和验收工作。
公安局:负责在油罐车注册登记的年审中,进行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检测合格后发放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合格凭证。
消防大队:负责对全县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程中涉及到的消防设计进行审批和监管。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
安监局:负责统筹全县加油站、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程的安全审查、安全监管、验收工作。做好加油站施工和安全生产监督。
质监局:负责全县加油站、油罐车改造后加油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油罐车罐体检测、验收工作。
财政局:负责全县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上级政策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监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进展,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组织有序,部门联动,安全推进”的原则,齐抓共管,协同合作;县商务局作为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牵头单位,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认改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工作推进平稳有序。
(二)强化协同推进。商务、环保、交通运输、安监、质监、公安、消防等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为油气回收治理审查、监测、验收等工作建立“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组织开展油气回收相关技术培训和服务。
(三)严格考核奖惩。县油气回收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将按照时间节点对各成员单位治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考核,考核结果经县政府同意后,提交组织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
(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让广大油品经营、运输单位和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油气回收对改善大气质量、保障身体健康的积极意义,督促各加油站和油罐车经营单位按时保质完成治理任务。
2.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总结 篇二
各类油品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 都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蒸发损耗产生。蒸发损耗产生的废气主要成分是一些挥发性强的轻烃组分, 包括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油品的蒸发损耗会影响到油品质量, 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浪费。若不采取一些控制措施, 而让蒸发产生的油气直接排入大气中, 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影响空气质量, 也会对油品在生产、运输、储存的各个环节产生安全隐患。目前针对油气的蒸发损耗主要是采取回收处理措施, 比较常用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1]。吸收法油气处理技术是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
2 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
吸收法处理油气属于物理吸收, 在吸收过程中油气中的各组分不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而是利用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从而将易溶于吸收剂的轻烃组分和难溶解的其他组分分离。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可以分为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低温 (冷却) 吸收法两个典型的大类[2]。
常压常温吸收法选择在常压常温的条件下, 将油品储存、运输各环节产生的油气-空气混合废气在吸收塔内与吸收剂进行接触吸收从而回收或分离油气的方法。从吸收法油气回收的技术特点和经济角度考虑, 吸收塔设备宜选用填料塔。混合气在吸收塔内与吸收剂的接触方式宜采用逆流接触进行吸收, 即混合气从底部进入吸收塔内, 与从塔顶喷淋而下的吸收剂在填料表面进行接触吸收。常压常温吸收法回收装置可按吸收剂是否再生循环使用分为两类。一类是吸收剂可以再生循环使用, 即对吸收后的吸收剂进行解吸再生, 把油气解吸出来, 使吸收剂再生, 从而可以再次使用。这对吸收剂有较高的性能要求, 要有良好的再生性能;还有一类是吸收剂不循环使用, 吸收油气后的吸收剂返回炼油厂进行加工处理。由于吸收剂吸收后不再循环使用, 故其使用范围有所限制, 一般只适用于炼油厂中的油气回收。由于吸收油气后的吸收剂可以返回炼厂的装置进行加工处理, 所以整套吸收装置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图1) 。
常压低温 (冷却) 吸收法是先使用制冷装置将吸收剂降至较低的温度, 然后送到吸收塔对油气-空气混合气进行吸收分离。在该装置中吸收剂一般常用成品汽油, 直接回收油气。通常使用该方法处理油气, 吸收剂的温度要冷却到-30℃以下。此时对装置中各设备的使用材料及保温处理都有很高的要求。另外, 还要对废气进行预冷脱水和除霜以预防因其含有的水分结冰而使处理装置不能正常运转。相比常温常压吸收法, 该类设备投资大、操作费用高, 适用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场合 (图2) 。
3 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进展
吸收法油气回收工艺因其设计弹性大, 操作方便, 且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而在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及应用。
美国PG公司开发的一套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 是将油气—空气混合废气通入吸收塔底部, 与喷淋下来的吸收剂进行接触吸收。吸收后的吸收剂则通入解吸罐中进行加热解吸再生。再生后的吸收剂再次通入吸收塔, 循环使用, 而从富吸收剂中解吸出来的油气则被液化后回收利用。日本的CHITOSE&COMARUZEN Engineering Incorporation生产了一种使用SOVUR特殊吸收剂的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油气从底部进入吸收塔内, 在塔体内上升过程中与从吸收塔顶喷淋而下的特殊溶剂SOVUR液逆向接触而被吸收。吸收油气后的溶液由泵送至闪蒸罐。在闪蒸罐中, 富吸收剂在真空泵形成的高真空环境下发生闪蒸而将油气解吸出来, 解吸后的溶液再送入吸收塔顶部循环吸收油气[3]。
早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就开始关注油品的蒸发损耗及发展油气回收技术。早期我国主要是从国外进口油气回收装置, 例如从日本引进的采用SOVUR特殊溶液作吸收剂的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随着我国不断加强的环保要求, 油品的储存运输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我国也开发出了一些特色鲜明、新颖的油气回收技术, 尤其是以吸收法为主的油气吸收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长岭炼油厂开发的一套油气回收装置经过一系列改造后, 实现了所用设备和技术的完全国产化。该套装置采用高规整碳钢材质的孔板波纹填料作为吸收塔填料, 选用成品柴油作为吸收剂, 油气的回收效率可达到95%左右,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4]。黄维秋等人开发了一套常温常压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 根据蒸发油气的特点, 配套开发了油气专用吸收剂AbsFOV-97, 该吸收剂对油气有良好的吸收效果。该套装置已成功应用于铁路轻油装车过程中对蒸发油气进行回收[5]。
4 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展望
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具有装置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在油气回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如回收效率较低, 对吸收剂要求严格等。随着世界各国不断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也更加严格。针对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存在的不足, 该方法也开始往与其他方法相集成的方向发展。集成法油气回收技术结合了不同技术的优点, 具有更合理的处理方式, 更好的回收效率。例如, 吸收法与吸附法集成的油气回收工艺中油气先通过吸收剂进行吸收, 处理后的油气尾气再进行吸附处理。该集成工艺相比单一的吸收法具有更高的回收效率, 出口尾气中油气的浓度也大幅降低, 相比单一的吸附法又有更高的安全性, 可以应用于对排放尾气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摘要:指出了油气回收技术在油品的生产、输运、储存等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吸收技术因其原理简单、效果良好、投资成本低在油气回收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常见的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及其工艺, 概述了该方法的技术进展, 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正往多工艺集成上发展。
关键词:油气回收,吸收法,技术进展
参考文献
[1]F.Heymes, P.M.Demoustier, F.Charbit, et al.A new efficient absorption liquid to treat exhaust air loaded with toluene[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6, 115 (3) :225~231.
[2]黄维秋.油气蒸发排放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4.
[3]于勇, 谢放华.石油产品装卸过程中的油气回收技术[J].化工环护, 2004, 24 (3) :194~198.
[4]乔海霞.油气回收系统存在问题及优化改进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化工, 2010, 27 (13) :50~52.
3.油气回收解决方案 篇三
1.1 项目背景
石油成品油中的轻质油,如汽油和溶剂油等具有容易蒸发的性质。油气挥发容易造成油品数量损失。汽油等轻质油从炼油厂到中转油库到加油站,直至加给汽车油箱的储、运、销过程中,会有4-5次装卸,每次装卸都有与汽油液体体积相等的饱和油蒸气排放。中国石油消耗量4.9亿吨,我国依赖进口石油54.8%,要排放油气约8亿m,每m油气中含碳氢化合物浓度1100-1380g/m,因此会造成油品损失数量高达90-108万吨。按照每吨0.9万元计算,损失高达81—95亿元。
油气污染对人类生态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隐患无穷。油气的挥发带来火灾隐患。国内石化企业统计资料显示,在222例火灾爆炸事故中,由散发油气引起的就有101起,占到总数的45.50%。
油气回收是在成品油储、运、销环节,对汽油等轻质油蒸发的油气采取的回收利用和治理污染措施。
1.2 有机废气排放特性
油气的挥发主要是在储存及装卸过程中挥发的,具有小风量(10-102 m3/h)、高浓度(102-103 m3/h)的特点。
2.治理方案选择
2.1 常见处理方法比较
目前实际中采用的油气回收的技术主要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见图1)。
1)吸收法:根据混合油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来进行油气和空气的分离。该法回收率低,排放很难达标,现在已经很少单独使用。
2)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或者其它孔隙率较大的物质作为吸附剂,由此达到使油气与空气分离的目的。由于填装技术、解吸技术以及活性炭本身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活性炭使用寿命短。同时,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转动设备比较多,炭床需要进行频繁解吸,因此维修量大。当环境湿度过大时,其吸附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3)冷凝法:利用冷凝剂通过热交换器冷凝油气,大部分油蒸气会被冷凝成液态,而空气则可以通过通风口被排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此法工艺简单、安全性能好、造价相对低廉、占地面积小、维护容易、运行费用小,回收的烃类液态不含杂质。
4)膜分离法: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和空气混合气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富集的油气传输回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优点是技术先进,工艺相对简单;排放浓度低,回收率高。此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不存在环境二次污染,但能耗高、价格高、投资大,经济性不高。
2.2 治理方案确定
针对油库、罐区油气挥发风量小,浓度高等特点,冷凝回收是比较适合的工艺路线。考虑到环保达标、经济等各方面要求,我们推荐用冷凝+变压吸附的组合工艺。原因如下:
首先是降低能耗,单纯冷凝方法要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需要深低温冷凝温度才能液化达标,同时也要对混合组分中的大量空气降低温度,这些需要降低的深低温配置在整机的能耗却接近30%。因此,这是单纯冷凝法的一个缺点。吸附法的主要作用是将低浓度油气或苯气富集为高浓度,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尾气排放浓度。缺点是不能直接使油气或苯产生相变,不能得到液化的回收物,需要二次工艺,以及吸附热效应有安全隐患、直接吸附高浓度油气时活性炭用量大、吸附罐体积庞大、装置占地面积大,等等。两种工艺组合,整机能耗明显降低。
其次,是增强安全:油气或苯气冷凝至-70℃之后,余气为低温的空气和低浓度油气,采用吸附罐富集,能够改善吸附工况。活性炭吸附冷凝后剩余的低浓度油气,拦截余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空气排放。吸附罐的吸附剂(活性炭)吸附饱和之后,进行抽真空脱附,将富集提浓的`油气输送到前端再次冷凝液化处理,低温下富集处理油气或苯气更安全。
第三,减小吸附罐体积和活性碳用量。冷凝之后的低温空气和低浓度油气或苯气中烃类物质含量减少,采用吸附方法富集时,所需吸附剂用量相应减少。与直接吸附高温高浓度油气或苯气的吸附装置相比,吸附罐体积不但大大缩小,而且改善了吸附工况,有利于克服吸附热温升、延长活性炭寿命。因此需要的活性炭量减少、吸附罐体积也大大缩小。
2.3 主要设计依据
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治理技术方案,主要涉及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554-1993;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26-;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88;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
《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206-《储油库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207-2010《油罐车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208-2010《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
3. 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冷凝+变压吸附技术)
3.1方案概述
油气回收装置采用冷凝+吸附组合工艺,有效净化含油气、甲苯等有机成分的废气,回收其中的有价值成分,同时达到环保达标的目的。
3.2工艺流程
油气回收处理工艺是采用冷凝+变压吸附的工艺原理:
冷凝是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实现油气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直接转换。利用烃类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差异,通过降温使油气中一些烃类蒸汽压达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蒸汽冷凝成液态,回收油气的方法。一般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使之凝聚为液体回收,根据挥发气的成分、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中有机化合物浓度限值,来确定冷凝装置的最低温度。一般按预冷、机械制冷等步骤来实现冷凝的目的。预冷阶段是为减少回收装置的运行能耗,将进入回收装置的气体温度从环境温度下降至5℃左右,使气体中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而去除水分。预冷后油气进入浅冷阶段,浅冷阶段可将气体温度冷却至-35℃左右,油气中70-80%的烃类组分能够液化。离开浅冷阶段后的油气进入深冷阶段,深冷阶段可把油气冷却至-70℃左右,可回收95%以上的油气。
-70℃冷凝后的余气,仍然含有少量烃类组分,不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单纯采用冷凝方法处理油气要实现达标排放,需要降低到-110℃左右,且只增加回收3-4%的油气,却需要增加约30%的能耗,性价比极低。因此在-70℃之后的余气,采用变压吸附的工艺,引入至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吸附,进行富集提浓后再进行冷凝处理,实现尾气达标排放。当吸附器吸附饱和时使用真空泵对吸附器进行抽真空,降低吸附器内的压力,破坏吸附平衡,使吸附在吸附器中的油气被释放出,通过真空泵,送至冷凝工艺的最前端,进行再次冷凝液化回收。
现实中VOCs有机物气体排放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小流量高浓度(流量在m/h以下,浓度在500g/m以上),一种是大流量低浓度(流量在2000--数万m/h,浓度进油数g/m或更低)。对前一种排放状态,采用“冷凝+吸附组合工艺”,先冷凝液化回收;对后一种排放状态,采用“吸附+冷凝组合工艺”,先用吸附剂将烃类组分富集,让大量空气排放,然后再将富集的烃类组分脱附,得到提浓的有机物气体,再进行冷凝液化回收。由于石油储运过程基本属于前一种排放状态和处理方法,即通常所说的油气回收,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冷凝+吸附组合工艺”,这里的吸附工艺采用变压吸附脱附,因此,也称为“冷凝+变压吸附工艺”。
油气回收系统包括油气密闭收集设施、气相传输管路、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回收物暂存罐、尾气排放管。
装车时,密闭鹤管的密闭罩将罐内蒸发的油气收集,经过气相支管路、气相主管路,油气传输到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前端。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进口管路上的压力变送器感应到主管路中开始传输来的油气压力(微正压)。
在压力变送器感应到50-100pa微正压压力时,给出信号到PLC控制柜。启动引气泵,将油气送入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冷凝单元的冷凝箱体中。油气先后经过前置、一级、二级换热器,温度降低并逐步液化,各级液化的回收物流入暂存罐,没有液化的余气和空气进入富集单元。
余气经过富集单元吸附罐中的活性炭炭床时,吸附罐进行吸附,烃类组分被活性炭拦截吸附,空气穿过碳床后排放。碳床吸附接近饱和时进行减压脱附再生。在整个过程中,两个活性炭炭罐交替进行吸附、脱附工作,当一个炭罐进行吸附时,另一个炭罐则进行脱附再生;工作一个吸附周期后,两个吸附罐切换工作状态,以实现装置连续工作。真空泵脱附后高浓度气态物质则返回到系统的引气泵的入口,与进入装置的油气混合,可以提高混合气中轻烃组分分压,有助于提高轻烃组分饱和温度,提高冷凝液化效果。
净化处理后的尾气,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排放。
暂存罐内的回收物达到设定液位时,抽出派用。
4.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试题答案 篇四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70分)
1、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汽油密闭储存、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和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组成。
2、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技术的气液比应在大于等于1.0和小于等于1.2范围内。
3、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油气排放质量浓度应小于等于25g/m3,排放口距地平面高度
不应小于4m。排放浓度应每年至少检测1次。
4、油气回收改造施工过程中,加油站站长对本站人员、设备设施和财产的安全负
责,并负责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全过程中各项安全制度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三违”现象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油气回收改造工程项目组。
5、油气回收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在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每个作业区必须配置消防器材,做到取用便捷、完好有效,并组织、培训义务消防员。
6、作业区域内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施工现场禁止吸
烟。
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作业,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器具,必须指派专人进行监
护。
8、临时用电、动火、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破土前,施工单位必须办理作业
证,并按照作业证的要求进行危害识别,落实防护措施。
9、临时用电架空线应采用绝缘铜芯线,架空最大弧度与地面间距不小于2.5m,严
禁在树木和脚手架上架设。
10、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同时明火作业时,距离不小于10m,禁止在工程内使用液化石油气和乙炔发生器作业。
11、油气回收管线开槽,宽度为350mm-500mm,深度为管道顶部距地面大于等于500mm,底部填沙夯实,坡向油罐或凝液罐,坡度大于等于1%。
12、清罐作业前应先将设备打开通风孔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采用强制通风或佩戴空气呼吸器,但设备内缺氧时,严禁用通氧气的方法补充氧。
13、受限空间进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油气回收施工五要、五不要?
答:五要:
1、要充分识别风险
2、要双方共同监护
3、要分清作业区域
4、要封堵彻底分开
5、要防范措施有效
五不要:
1、不要罐区动火
2、不要空罐作业
3、不要旧管线无保障动火
4、不要无票证操作
5、不要忽略使用安全
2、砼地面开槽时应注意什么?
答:①确认加油站原有管线、电缆的位置和走向,对于无法确认的项目要谨慎施工;②严禁脱水作业;③作业时注意避让加油站原有管线和电缆,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止作业④及时修复受损部位。
3、加油站内动火有什么要求?
5.全封闭式油气回收系统培训教材 篇五
石油产品,特别是汽油发挥出来的有机碳氢化合物,也叫VOC,已经被视为有害污染物,会引起城市上空烟雾,造成全球温室效应,所含有毒致癌物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许多国家为了限制VOC向大气中的扩散,颁布严格的环保法规。美国加利佛尼亚洲最先颁布“净化空气”法规,接着全美的其他州和大城市也纷纷采取了行动。欧共体于1996年在布鲁塞尔颁布法规,限制燃油在储存、装载、运输和卸载过程中的VOC排放。这个法规要求共同体国家在未来9年内逐步采用油气回收系统,以减少VOC的排放。
欧共体的研究显示,仅在共同体国家范围内,每年汽油和其他溶剂向大气排放的VOC达1000万吨,其中50万吨VOC是在燃油的储运、装卸过程中排放的,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由于汽车的灌装和卸载而造成的VOC排放量每年约为20万吨。
欧洲共同体制定的新法规的目标是:在未来15年内,排放污染减少80%-90%;燃料库区内的灌装和储存油料时,排放气体不得超过0.001%(按重量);加油站灌装和储存油料时,排放气体不得超过0.001%(按重量)。
为了满足共同体新的环保法规,欧洲各国的石油公司、油料库区和运输汽车公司必须在2004年以前完成以下任务:在所有油料库区的安装带油气回收系统的底部灌装加料台;在油料销售终端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对油罐车进行改造,使其适用于底部灌装或卸载,同时进行油气回收。
二、采用底部灌装的原因
■ 更安全:„„„„„ 操作是在地面上完成。
■ 更快捷:„„„„„ 一个油罐的各个仓位以同时灌装。■ 更干净:„„„„„ 灌装时采用无泄漏快速接头。■ 油气回收:„„„„ 更加简便,气体量减少。■ 减少静电:„„„„ 底部灌装能够消除灌装时的喷溅。■ 减少气体扩散:„„ 全封闭式灌装。
■安全、环保、高效和易操作,这些优点使得油罐车底部灌装将取代传统的上装方式。
三、上装系统、底部灌装系统的油气回收的效果比较
⒈ 上装式简介:
在没有了解底部灌装的优点时,公路和铁路油品装载是采用上装方式。这一方式虽然被许多国家用更干净、更高效的底部灌装系统取代,但在整个世界仍然应用于灌装石油化工产品。
上装一般有可移动的鹤管输油臂,需要操作员执行以下步骤: 操作员爬上油罐或临近平台顶上。
人工打开油罐上的人孔盖。操作员直接与从油罐排放出来的油气接触。 操作输油臂插入油罐舱;打开阀门开始溅射灌装。 操作员处在充满在排放出来油气的空气中。
灌装完毕后把鹤管升起,并把人孔盖盖上。操作输油臂的过程中,产品
从管子里滴漏出来污染环境。
对于多间隔仓的油灌灌装,操作员只能一次灌装一个间隔仓,或采用至多两个输油臂灌装油罐车的两个隔仓。
⒉ 油罐车底部灌装方式简介
石油产品底部灌装方式在世界上大同小异。这一系统一般由多个输油臂组成,每一输油臂对应不同的产品。对于高容量的产品灌装到多分隔仓的油罐车,在每次作业有一个以上的输油臂包含一样的燃料。底部灌装 系统有以下特点。每一个底部输油臂都有一个“无泄露”,符合API的接头与油罐相连。
4英寸的口径的底部灌装系统灌装速率最大能达到2300升/分钟。(在灌装过程的最大流速中依据严格控制产生静电)。多数的底部灌装输油臂采用软管连接,这些软管具有结构简单、结实耐用,同时使得每一输油臂使用极少的弯头连接。总是充满液体的接头和软管的重量,通过弹簧组,气缸或者其他简单的方法进行平衡。
下装加油台最多可包含5个不同规格的输油臂,这些输油臂依据说明正确安装后,可以通过这些输油臂往多间隔仓油罐车灌装多种油品。APIRP1004标准确定了每个油罐车的API接头位置,以保证输油臂定位于多间隔仓油罐车而不必移动油罐车,但上装车必须移动罐车。
底部灌装系统操作步骤:
油罐车停在正确的加油台位上。
把输油臂连接到响应的油罐舱。如有3个、4个、5个分隔舱依次按照此方法连接。
打开底阀和间隔仓蒸汽排放阀,可以是机械控制操作。
设置定量装车系统开始灌装。
灌装完毕后,操作员关闭底阀,卸开软管。
全部油罐车底部灌装操作都在地面操作而操作员不必爬上罐顶,不会直接接触排放出来的蒸汽,操作简单。
底部灌装方式灌装超过3个以上间隔仓的油罐车时可以减少依次灌装间隔仓时间。例如在英国的一辆30000升,6个间隔仓的油罐车采用上装灌装方式需要37分钟,而采用底部灌装方式只需要12分钟。对于油库运做意味灌装相同的油罐车需要比较少的加车台位,或者相同数量的加车台位能够灌装更多的油罐车。对于有3个间隔仓以上的油罐车采用底部灌装方式灌装,比上装方式在同一天能运输更多的产品。
底部灌装油车的优点: 提高安全性
操作工不需要爬到油罐车的顶部去进行装载 操作工不会像在上装车上操作那样直接暴露在油气前 操作清洁 环保
在操作装载臂期间减少燃油滴落和溢出 有效的油气回收 经济 更快装载次数
在油库装载时减少装载时间 杜绝溢出
减少由VOC暴露而造成的身体伤害所引起的赔偿
3、底部灌装油罐车装备简介
世界油品运输行业正朝着快捷、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对油品运输的安全和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现代化的油品运输槽车装备,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紧急切断阀:位于油罐尾部,当槽车遇撞倾覆时,能自动封闭油罐,不使油品外泄。正常情况下,该阀门为切断阀,可以在罐下侧或罐顶操作。
正压/负压释放阀:使油罐具有呼吸功能。
紧急通气装置;安装在罐顶,当油罐处于烈火当中时,能有效释放罐内压力,防止油罐爆炸。
完备的油气回收系统,确保在槽车灌装和卸油过程中不将油气扩散到大气中。
无泄漏输油接头,在快速的连接和拆卸过程中,确保滴油不漏。 全车气动连锁控制系统。
通常,当一个空隔仓灌装时,所有现代的包含有油气回收的底部灌装系统去控制和收集从中置换出来的油气,并防止他们逸出到大气中。收集起来的油气,运用油气回收单元(VRU)进行处理,然后以液体产品形式回到储罐。
大多数油槽车使用在加车台上安装的定量控制系统进行装载,但同样要求安装防溢流传感器,用以在间隔仓过满时切断加油过程。
对于底部灌装车和油气回收来说,最流行的油槽车的构造是每一个间隔仓都安装了以下设备:
API接头:无泄漏装载管接头允许能够在接头和输送软管在末尾相接。一般人工操作,API接头必须符合APIRP1004标准,以确保接头的互操作性。
紧急切断阀:这是安装在油槽车底部的一个手动的或气动的阀。 气体回收通气阀:安装在间隔仓油气空间上面,并允许在装载和卸载期间油气可以进行置换。
人孔盖:盖住在间隔仓顶部的通路孔,并使用螺钉和夹带来保护油槽车。对于上装输油臂,人孔盖一般有一个枢纽盖去盖住开口。对于底部灌装车,人孔盖包括压力释放阀装置以保护抵消在装载过程中压力过大或装载过满是必要的。
压力/真空呼吸阀:这允许间隔仓的油气间隔开来进行呼吸,它通常位于人孔盖内。
防溢流传感器:位于油槽车顶部,通过电子连接到发车台,使其应当在间隔仓变得过满时停止装载。插孔通常安装到油槽车上,以允许与发车台相连接。
油气回收通气阀:位于油气回收集气管中,用于排出集气管在非油气回收释放和阻止压力形成。
油气回收管接头:将油槽车油气回收通气阀与发车台回气管相连接,使油气回到油气回收装置。
可能安装的附加设备包括遮盖API接口和防止偷盗的保护部件,紧急切断控制、汲取管、电子系统等。
上述设备通常采用轻质材料,大部分装备采用较轻的铸铝合金,提高槽车
有效负荷,并且可以避免产生火花。
4、对于底部灌装油改造最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孔盖:底部灌装车的许多重要设备都是安装在人孔盖上的,人孔盖必须是特殊设计,要满足油气回收工艺要求,严格控制油气泄漏排放,符合环保要求;保证在运输过程蒸汽呼吸并符合环保要求;安全可靠,在紧急的情况如车祸等原因造成翻车或火灾发生时,人孔盖的通气孔能自动封闭,保证油品不泄漏,减少损失;如果油罐舱内着火,人孔盖会自动打开把油放出,避免爆炸。
通常人孔盖上安装有:
压力/负压释放阀,使油罐具有呼吸功能。可设定不同的压力值已满足不同的需要。
紧急通气装置,当油罐处于烈火当中,须有效释放罐内压力,防止油罐爆炸。
自动封闭通气口,在槽车倾覆时,防止危险发生和燃油泄漏。 两级开启,在罐盖全部打开之前,先释放掉罐内压力。 防溢流传感器。
②.紧急切断阀,双重功能:在灌装时,利用灌装时的压差顶开底阀,进行灌装完毕自动封闭;卸载时,利用底阀的特殊设计打开底阀进行卸载。符合TTMA和NTTC DOT 406标准,紧急情况下自动断开,防止泄漏。
6.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总结 篇六
1. 安全生产的需要
虽然油库、加油站因油气挥发而造成的的火灾案例并不多见, 但仍然是重大的安全隐患。
膜法油气回收系统对加油站的油罐和管路进行全封闭处理, 经过膜组件分离后排入大气的油气浓度不超过35 g/m3左右, 可达到欧洲94/63/EC标准, 彻底杜绝了加油站油气挥发所带来的消防隐患。
下面是火灾事故的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油库装卸区的油气挥发造成的火灾事故发生概率最高。可见在油库装卸区加装油气回收系统对安全生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中指出, 如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系统设备, 汽油罐加油机及其通气管口的防火距离可以相应减少20%~30%。
新投建的加油站安装了油气回收系统后, 将大大减少占地面积, 从而可以节省一笔可观的资金。
2。油气挥发损失
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攀升, 中国的石油能源供应日趋紧张, 对国外原油进口的依赖性日益增大。国际形势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国内的石油供应, 甚至导致油价的大幅上涨。另外, 酝酿中的费改税改革可能会导致油价的大幅上涨。
有资料显示, 2003年仅油气挥发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3亿人民币。以一个年加油量为6000吨的加油站为例, 一年的油气挥发率为千分之六以上。按照目前汽油5000元/吨价计算, 一年损失的总金额就达18万多元。这还没把油价可能继续上涨的因素考虑进来。
另外油气挥发造成油品质量下降。油品蒸发损耗的是其较轻的组分, 随着轻镏分蒸发, 汽油的初馏点升高, 蒸气压下降, 启动性能变差, 辛烷值降低。据有关资料介绍, 航空汽油在其损耗率达到1.2%时, 起初馏点升高3℃, 蒸气压下降20%, 辛烷值下降0.5个单位。
3。环保问题
在加油站的卸油和加油过程中, 会导致大量的油气排放。油气主要成分有丁烷、戊烷、苯、二甲苯、乙基苯等, 多属致癌物质。油气被紫外线照射以后, 会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 形成毒性更大的污染物。同时对油站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虽然少数加油站已试验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 但所安装的平衡装置只能抽回加油站在为汽车加油时产生油气的85%左右, 而且抽回的油气在压力及温度的作用下大多又通过呼吸管道重新排入大气。
4。油气回收前后的数据对比
气源为加油过程排放出的汽油蒸汽, 浓度为40 Vol%, 原料气经装置回收后, 可使尾气排放浓度降至1.4 Vol%, 前后数据对比如下表:
5。膜法回收系统跟其它系统的比较
见表1
注:间歇操作是指设备可根据需要进行间断性的开/停车。
6. 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的优点
(1) 广泛的适用性, 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加油站、油库、炼油厂的安装及改造, 小型设备无须停产安装。
(2) 较长的使用寿命, 膜组件为5~10年, 主机如保养、维护得当使用寿命将更长。
(3) 占地面积小、安全性高、回收率高、运行费用低。
(4) 操作简单, 无须专人维修保养。
(5) 根据用户不同的处理量选择不同规格的膜组件。
7. 膜法回收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膜法油气回收系统按照模块化设计。油库在施工前只需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预留管道接口, 设备到位后基本可以在15天之内完成安装调试。
8. 经济效益分析
年加油量为10000吨的加油站
以3‰的回收率计算:
10000吨x 0.003 (回收率) x 5000元/吨 (汽油单价) =15万/年
年运行费用10000元, 一年内即可收回投资。
二膜法油气回收的原理
1.膜材料和膜组件的介绍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高分子膜对油气的优先透过性的特点, 让油气/空气的混合气在一定的压差推动下经膜的“过滤作用”使混合气中的油气优先透过膜得以“脱除”回收, 而空气则被选择性的截留。膜片为复合结构, 由三层不同的材料构成。表层为致密的硅橡胶层, 很薄, 厚度小于1微米, 起分离作用。中间层的材料为聚丙烯腈, 最下层为无纺布, 这两层结构疏松, 主要起支撑作用, 以增强膜片的机械强度。
目前德国G K S S的膜组件是专门为油气回收过程而设计, 与传统的卷式和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相比, 更加安全可靠。其组件是由数十个近似圆环状的膜袋并排套封在一个开孔的中心管上, 然后装入桶状容器中而制成。膜袋是由两张膜片中间夹上格网, 然后在膜袋中间开孔, 四周密封而制成。这样的设计使膜的渗透侧流道变短, 流速可调, 一方面减少了压力损失, 另一方面也可防止膜内产生静电, 消除了爆炸的可能性。
7.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总结 篇七
为促进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确保我市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推进“平安重庆”建设,按照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决定从3月28日至7月10日,在全市开展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现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专项治理重点
1、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
2、有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或经营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经营单位
3、中央在渝和市属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
4、五年内发生过死亡事故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
5、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
二、专项治理内容
1、储存设施安全防护距离、安全设施、警示标志、应急预案和应急器材是否符合要求。
2、防超压、防泄露、防雷电、防汛、防构筑物倒塌、防静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
3、设备台帐建立及定期检查检测情况。
4、是否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5、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6、储罐是否装备液位计、超温超压报警装置,仪表、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
7、仓库、罐区等重点场所、重要部位安全监控情况。
8、出入库台帐建立情况,剧毒化学品仓库及管理人员备案情况及双人收发、双门双锁、双人保管制度落实情况。
9、委托有资质单位、车辆承运情况。
10、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培训及取得上岗证情况。
11、充装单位安全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充装设备防静电、防超装措施、防护装备配备情况。
12、充装设备管道静电接地、充装设备的仪表、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有毒有害物品充装、储存单位配备有毒介质洗消装置情况、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13、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钢瓶定期检测、使用过期钢瓶情况。
14、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残液处置情况。
15、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是否存在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情况。
16、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销售台帐建立情况及“一书一签”制度执行情况,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对充装气体的标签、标示情况。
三、时间安排
专项治理工作从2009年3月28日至7月10日,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检查督查、总结评估四个阶段,按照从业单位自查、乡镇普查、区县复查、部门检查和政府督查的形式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28日至4月15日)。研究制订工作方案,部署有关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北部新区)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行业主管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及时动员部署,传达到乡镇(街道)和从业单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6日-5月20日)。各区县(自治县、北部新区)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督促辖区内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各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专项治理要求,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和问题,要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并加强监控,严防发生安全事故。对重大安全隐患,各区县(自治县、北部新区)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条块结合、属地负责”的原则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三)检查督查阶段(5月21日-6月20日)。乡镇(街道)对辖区内的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开展自查自纠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各区县(自治县、北部新区)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对乡镇(街道)安全检查情况、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自查自纠情况进行复查,凡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经营储存单位,必须坚决停业整顿,并落实“人盯人”、“一对一”措施,严防死守,确保安全稳定。市商委将组织专家检查组,对区县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市政府将组织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进行重点督查,对存在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的,责令限期整改,依法严肃处理。
(四)总结评估阶段(6月21日-7月10日)。各区县(自治县、北部新区)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行业主管部门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总结、评估,形成书面材料,于7月10日前报市商委,市商委汇总后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自治县、北部新区)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行业安全基础工作的通知》(渝商委发[2009]39号)和本次专项整治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切实做好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安全监管工作。
(二)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各区县(自治县、北部新区)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重庆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加强检查、督查,指导、督促各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单位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帐,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8.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总结 篇八
总结
中秋月饼盒回收活动总结回收活动总结2007-12-07 11:43:4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中秋月饼盒回收活动总结回收活动总结中秋月饼盒回收活动总结回收活动总结(2)
1、这是一次志愿者活动的大胆尝试,整个活动可以说是完全由志愿者进行操控,政府部门在资金上进行赞助。活动由于在全市开展,因此要冠以有关政府部门的名义。这样也会使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有关新闻媒体也会更加重视。
2、活动中涌现在一批十分优秀的志愿者,如袁焕琴,在活动报名时,为确让志愿者能否参加及到达时间,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去打,非常有耐心,相对于我可
能就做不到这一点了。
3、活动中志愿者的热情高涨,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志愿者已经十分累了,本想请一些民工,去清理现场的一些月饼盒,但是志愿者们宁愿把请民工的钱,用来吃饭,也不要请民工(:后来还是请了民工,请吃饭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不是我请大家吃的,是组委会安排的。)
4、整个活动是志愿活动的一次比较成功的范例,不仅在市民中树立了信誉,23日活动的志愿者给机关幼儿园的老师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25日的活动也给有关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他们对整个活动的开展也十分满意。
5、此次活动是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在全市中做了一次环保宣传,向市民宣传了节约的意义,让市民提高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帮助了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真正帮助了有需要的人群,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志愿者去探望钟子健小朋友,当天活动现场,钟子健小朋友的妈妈紧握着志愿者的手说,来东莞8
年了,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大型的活动,东莞到处有好人,一些感激的话,真的不知道怎么用言语表达出来。
6、这次活动新闻媒体的报道十分到位,进一步提升了形象,改变了过去我们去找新闻媒体的做法,是新闻媒体直接找上我们,另外,从15日活动开始,到25日的广场活动,新闻媒体足足给我们做了十天的宣传,不定期的滚动报道,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看到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幼儿园进行表演有点乱,主要由于他们报到时间不一致引起,有的来迟了,节目的音乐没有送到广播室。以致节目表演的顺序有点乱,节目作了好几次调整。以后的活动,我们确定了节目后,应提前把节目的音乐拿到,并换顺序刻录成一个光盘,按顺序播放。以免表演单位报到迟,而出现的混乱。
二、在介绍领导的时候,有些领导不到位的,可以略过不介绍,以免出现冷场 的现象。
三、没有安排志愿者进行会场现场秩序的维持,有些家长为了给小朋友拍照,把舞台都遮住了,影响了有关领导观看表演,也影响了会场的纪律。可由主持人向各位观众进行呼吁一下,让他们拍完照片后,立刻退下去,也应该安排志愿者做好会场秩序的维持。
四、有些轻看摆放月饼盒的工作,这主要是组织者的责任,没有合理安排人手及分工。摆放月饼盒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开始时没有做好规划,以至摆放的时候有点乱,用了很久的时间才能把初形摆放出来,这个首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摆放前摆放组应根据会场的情况对字的大小做好规划。
五、过少估计月饼盒的数量,以至后来月饼盒数里大大超过我们的运输能力,以致有志愿者对我们的搬运工作及月饼的堆放问题产生异议,由于我们原来估计会场前一天会有7000个月饼盒会提前运到现场,活动当天,我们只回收2000
个左右的月饼盒,根据我们的60个人手,完全可以完成任务的,但是我们轻估了市民的热情,以致现场有3万多个月饼盒,使我们的志愿者体力不胜负荷。另外很多学校在没有提前知会的情况下,就把月饼盒运到了广场,也是造成我们工作被动的一个原因。还有关于搬运月饼盒请民工的问题,如果是力所能及的话,我认为应该志愿者完成,这是一个表现志愿者能力的很好机会,如果请民工的话,会使活动变味,但是后来考虑到志愿者当时已经太劳累了,请民工进行清运是无可厚非的。
六、整个活动的上下协调不够,有关领导对活动持不同的意见,也不利于整个活动的开展,拖慢了整个活动的进展,也对一些热心的志愿者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对他们是否愿意再组织一些相类似的活动存在疑虑。有些事情可以灵活变通的,应该灵活处理,不应该一成不变,毫无弯子可转。
七、学校报到的工作没有做到,组织者
没能安排足够的人手进行签到工作,以致签到处有点乱。以后应该全盘考虑分配人手。
八、仍然存在有志愿者迟到的现象,活动要求志愿者在7点至7点半进行报到的,仍然有志愿者在8点时仍未到位,路程遥远的可适当考虑放宽,但是不能作为主要理由,因为一些大岭山的志愿者也是按规定时间到达的。
九、活动前的讨论不够广泛,没有广泛听取志愿者的意见,对一些细节的地方考虑不周,讨论的内容有点偏,应该讨论如何开展好一项活动,而不是讨论应不应该搞这项活动,只要这项活动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可以提高志愿者威信和士气的,我们就应该开展,志愿者现在还没有达到,可以选择什么活动可以搞,什么活动不搞的程度。只要有意义的,我们就放开手脚去搞,搞得轰轰烈烈,让社会上的人对我们刮目相看,这样各种社会资源就会源
9.油库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分析 篇九
1 我国油库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在油气运输和经营过程中, 油库中的油气蒸发损失量最高能够达到油气总量的0.3%, 而如果是汽油、煤油等轻质油品, 则这个数字还要更往上。由此可见, 对油库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是迫在眉睫的。自20世纪初至今, 各国家对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从未间断过, 并且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石油产业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油气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多, 我国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油库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总体技术水平仍旧存在相当的差距。以往我国主要采用的油库油气回收方法是直接焚烧法, 但由于该方法安全性与经济性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大, 因此已经被淘汰;而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及膜分离法。同时, 我国也在不断研究更加高效的油气回收方法。
2 常用油库油气回收技术的特点分析
2.1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常用的油库油气回收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及压力条件下, 利用吸收剂对油气中的轻烃组分进行吸收和解吸。吸收法也有不同的分类, 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来进行划分的, 其中最常用的一类是常压常温吸收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在常压常温条件下通过可再生吸收剂或者不可再生吸收剂的作用与油气充分混合来达到吸收油气的目的;另外还有一类是常压低温吸收法, 其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目前在吸收剂的选择方面, 大多是选用可再生吸收剂, 因为其适用范围较广, 能够满足各种情况下的需要。
2.2 冷凝法
冷凝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油库油气回收技术, 其是通过在常压条件下进行油气与低温介质换热以达到降温目的, 从而将油气中的重组分冷凝成液体后再进行回收, 轻组分则直接进入到大气当中。由于该方法是一种间接换热的技术, 所以油气回收率受低温介质的温度影响较大, 换句话说就是对介质温度的要求较高, 并且运行成本较高、操作工艺比较复杂, 因此还有待改进。
2.3 吸附法
所谓吸附法, 指的是通过吸附剂的作用将油气中的烃类组分隔离出空气以进行回收的一种油库油气回收技术。一般常用的吸附剂都对烃类组分具有很强的亲合力, 例如活性炭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吸附剂, 对烃类组分的吸附率可达到近35%。但是由于活性炭在高吸附热条件下非常容易与油气中的烃类组分发生化学吸附反应, 导致吸附能力大大降低, 所以还有待寻找更好的吸附剂。
2.4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油气回收技术, 简单来说, 其指的是一种用分离膜对油气进行分离回收的技术。分离膜需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利用特殊的方法进行制作, 并且所使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以往大多都是采用有机膜, 但由于有机膜的性能较差且渗透流量较低, 所以后来被渐渐淘汰;而目前所常用的大多都是氧化铝陶瓷膜, 其不但性能好, 并且渗透流量高, 所以能够起到更好的油气回收效果。
3 油库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应用
通常情况下, 在油气卸载过程中, 由于油气处于负压状态, 所以其排放范围较集中、排放量较小, 此时若按照规定标准计算的话则油气排放量会严重超标, 针对这种情况若有条件应当进一步优化设计火车槽罐。在油气储存过程中, 油品极易因外界环境、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呼吸损耗, 针对这种情况应当进一步加强储油系统的密封性能, 以免损失的油气挥发到空气中。在油气收发过程中, 油品也经常容易发生大量的呼吸损耗, 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大力加强油气回收, 并集中回收处理密封在油罐中的油气。总体来说, 在选择油气回收装置之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施工费用、占地面积、处理能力、能耗效果、安全评价、使用寿命等因素。
4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的油库油气回收技术比之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 但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 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当前常用的油库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及膜分离法, 各种方法各有利弊, 在实际应用之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
参考文献
[1]陈慎意.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与经济分析[J].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0, 02:42-44+50.
[2]陈慧敏, 梁少婷, 张龙, 王辉, 拜璐, 徐玉朋.油气回收技术在油库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12:50+82.
10.装车过程中轻油油气回收方案探讨 篇十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铁路运输部台一、台二、台三主要为航空煤油、各牌号汽油、石脑油、轻石脑油、分子筛料等装车鹤管, 各类轻油在装车过程中会挥发产生大量高饱和浓度蒸气, 如果不进行有效地回收利用, 一方面会造成较大的油品损失、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汽油等轻质油品蒸发排放的油气体积分数大, 而汽油的蒸气密度约为3.1kg/m3, 远大于空气密度1.293kg/m3, 溢出的油气主要聚集在槽车附近地面空间, 从而带来极大的火灾安全隐患, 也给周围大气环境带来污染, 对职工健康产生直接的威胁。根据洛阳分公司的加工量, 按年装轻质油品300万t计算, 装车时挥发的油气就高达7500t (据统计, 装车时轻油挥发一般为装车量的0.25%) , 即使按柴油的销售价格计算, 折合人民币0.45×7500=3375万元。
洛阳分公司油气回收设施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 已使用20年。这套设施于2000年进行了改造, 将原使用的低温汽油吸收工艺改造为常温柴油吸收工艺。原设计主要对台三的汽油油气进行回收, 且设计处理量只有400m3/h, 而实际运行中该装置对多台位轻油及苯系挥发物进行回收, 油气挥发量达到1100~1200m3/h, 是设计值的近3倍。由于装置使用的是已属淘汰技术的柴油吸收法, 设计处理量又远远小于实际量, 故油气回收装置已无法有效回收装车过程中的挥发油气及苯, 装车现场油气气味很大。建立有效的轻油油气回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油气回收工艺技术
2.1 膜分离法有机蒸气的回收技术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型膜分离技术, 正在逐渐应用于石化行业中氯代烃、乙烯、丙烯及其他烷烯烃的回收和天然气行业的凝析油 (NGL) 的回收等。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主要特点是:
(1) 适合范围广, 可回收汽车、火车、加油站、罐区等化学品的排放。
(2) 操作安全、可靠、简便。
(3) 设备简单, 自动化程度高, 维护和运行费用低。
(4) 占地面积小, 撬装式设计。
(5) 膜组件不存在饱和, 无需再生, 无二次污染, 环保节能。
(6) 可保持收集系统微负压, 避免各种化学品的混合污染。
(7) 使用周期长, 正常操作条件下, 使用寿命可达10年。
膜法油气回收流程如图1所示。
在装车过程中所挥发出的油气/空气混合物, 经过密封管线集中并送入膜法油气回收装置中。经液环压缩机加压至操作压力后, 进入喷淋塔中部。在塔内通过切向旋流可将环液与压缩气体分离。
气态的混合气在塔内由下向上流经填料层与自上而下喷淋的贫液柴油对流接触, 贫液柴油会将大部分油气吸收, 形成富集的柴油。富集的柴油包括喷淋液体柴油和回收的油气, 利用回液泵返回富液贮罐。
剩下的油气/空气混合物以较低的浓度经塔顶流出后进入膜分离器。膜分离器将混合气体分成两股:一股是含有少量烃类的截留物流, 总烃浓度不大于25g/m3, 可以直接排入大气;另一股是富集油气的渗透物流, 经真空泵抽出返回至压缩机入口, 并与收集的台上的混合气混合后进行循环。
2.2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
该方法属于传统方法, 流程简单, 对于处理高浓度大流量的油气具有优势, 但能耗大, 投资成本与运行费用高, 目前工业上已很少应用。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特点是:
(1) 安装简单、整体布局。
(2) 操作简单。按启动按钮, 完全自动化启动和流量控制;按停止按钮, 完全自动化停机和除霜。
(3) 洁净。没有废料 (回收的液体成份只通过不锈钢或者铝制材料表面) , 出口为干净的空气, 产品为干净的回收液和每小时几升的冷凝水。
(4) 安全。所有回收过程在大气压下进行, 没有气体压缩, 在油气流中, 没有电力或者机械组件。
(5) 多级冷凝, 压缩机数量多, 日常维护与维修量大。
冷凝法油气回收流程如图2所示。
2.3 活性炭吸附真空再生技术
活性炭吸附技术有利于将回收系统中尾气浓度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但存在吸附热明显、解吸较难、达到吸附平衡时间较长等问题, 适合回收低浓度、小流量的油气;回收高浓度油气或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 可能会发生活性炭层炭化甚至着火, 尤其是用于回收酮类、酯类、醇类及不饱和烃时。
活性炭吸附真空再生法特点是:
(1) 活性炭使用寿命可达10年。
(2) 装置全自动控制, 可实现无人值守。
(3) 运行能耗低。
(4) 回收效率高, 尾气排放浓度达标。
活性炭吸附法回收油气流程如图3所示。
装车系统产生的含烃气体通过密闭管线进入分液罐, 把携带的凝液分离出来, 然后进入装置的活性炭床。含烃气体进入处于吸附状态的炭床 (两个炭床切换工作) , 经过活性炭层, 其中的烃类被吸附在活性炭孔隙结构中, 而净化后的气体则通过出口排向大气。炭床每15min交替切换再生, 再生方式为真空脱附。从真空泵出来的富油气进入吸收塔的下部, 在自下而上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烃类组分被自上而下的吸收油喷淋吸收, 吸收油气后的富吸收油经回液泵送至贮罐。没有被吸收的少量油气和空气从吸收塔的顶部出来, 与从装车台上来的混合油气混合后重新回到处于吸附状态的活性炭床进行循环回收。
3 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对比 (见表1)
针对该公司轻油车间轻油装车油气回收的实际情况, 结合工艺技术、车间管理、现场布局、投资等多种因素, 采用膜技术进行油气回收, 具有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环保节能等诸多优点, 已经逐渐取代其他传统技术, 适用于台二、台三轻油装车时油气的回收利用。该项目实施后, 装车区域内环境指标值能够达到《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09502007) 标准中要求的排放气中非甲烷总烃含量≤25g/m3的要求, 确保了职工的健康。
新增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实施后不仅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具有环保效益。布置在原有装车台油气回收设施内, 不需要新增用地, 仅将目前闲置的5000m3气柜进行拆除即可, 膜回收设施需要的其他辅助设施也可以就近利用, 从而节省投资, 主体设备尺寸为13000mm×4000mm×6000mm。
4 结语
通过综合对比三种油气回收技术的工艺发展、流程的优缺点, 可以得出活性炭吸附真空再生技术虽然应用时间长, 技术较成熟, 但其存在吸附时活性炭床层温升危险以及活性炭活性的局限。
膜分离法有机蒸气回收技术已在国内外成功应用, 适应性强, 回收效果好, 膜组件寿命长, 安全可靠, 全系统无人值守, 是新型的油气回收技术, 建议洛阳分公司油气回收设施采用膜分离法有机蒸汽回收技术。
参考文献
[1]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
11.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总结 篇十一
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阐述了当前油气回收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及膜分离法等油气回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论述了油气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 者:吴剑 邹敏 WU Jian ZOU Min 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刊 名:环境科技 ISTIC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1023(z1)分类号:X2关键词:油气回收 节能减排 活性炭吸附
12.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分析与应用 篇十二
以上海市为例, 上海市拥有储油库2 0余座、加油站800余处、油罐车300余辆, 这些污染源大多没有安装油气回收处理设施, 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未受控制的油气按照成品油折算每年已超过2万吨, 上海每年因此损失近2亿元人民币, 既造成了大气环境污染, 浪费了宝贵的油品资源, 更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地区在奥运前率先组织了加油站等储运系统加装油气回收装置, 2008年6月, 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设备全面投入运行。在世博会和亚运会之前, 上海和广州也组织了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系统, “十二五”期间, 全国将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广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改造, 各地方企业对其所辖范围内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工作将是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趋势所在[2~3]。
1 油气回收技术分析
随着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不断涌现以适应油气自身特点的变化和节能环保的要求, 目前油气分离回收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吸附法、吸收法、冷凝吸附法及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吸收法因所涉及的吸附床或吸收塔体积较为庞大, 运行维护较为复杂, 在油气回收量很大的场合时才能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集地区的加油站, 就应该选择投资少、易维护, 并能够有一定回报的油气回收技术, 经分析比较, 冷凝吸附法、膜分离法及其组合相对较有优势[5]。
1.1 吸附法
吸附法加油站有两种处理油气的装置:一种是固定式加油站, 一种是油罐车携带式。吸附法处理装置围绕吸附柱为中心装置, 结构简单易操作, 成本低廉, 但是因为吸附剂会在该过程中脱附再生, 所以该装置要将吸附和再生统一在一起, 这样就会比吸收法价格高。我国国内加油站系统普遍适用的是加油站分散吸附, 也就是统一集中吸附柱之后进行再生, 以及回收油气和燃烧等阶段, 这种操作方式会降低成本[6]。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针对硅胶-活性炭研究出一种工艺流程基本类似于活性炭吸附法的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 但是将吸附剂改为硅胶和活性炭两种。技术创新点如图1所示。
该方法可以最佳的使用填充物中上层硅胶和下层活性炭的双重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从图中可看出, 硅胶对高浓度的油气吸附容量大于活性炭, 而活性炭对不同浓度油气吸附容量差别不大。先用硅胶吸附高浓度的油气, 再用活性炭吸附浓度已大幅降低油气, 充分利用两种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同时, 也利用了硅胶不燃烧的特点, 及活性炭吸附低浓度的油气, 放热较少的特点, 从工艺技术上解决了活性炭吸附放热的安全问题。由于同样体积的两种吸附剂床层拥有比单一吸附剂床层更大的吸附容量, 因此, 同样处理量的装置, 硅胶-活性炭吸附工艺小于活性炭吸附工艺, 建造费用、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及占地面积都小于活性炭吸附装置。从总体来看, 硅胶-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优于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
1.2 吸收法
吸收法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一般有两类:常温常压吸收法和低温常压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吸收法处理装置结构相对简单, 其主要设备为吸收塔, 单套装置相对投资少, 吸收法的效果与吸收剂的选用有关, 目前使用的吸收剂有汽油、柴油和配制的专用吸收液[6]。
由于吸收过程是对全部油气的吸收, 为了控制空塔速度和给予气液充分的接触时间 (即停留时间) , 吸收塔的规模很大, 需要很大的空间, 大的气体处理量情况下, 塔高在10 m以上, 如图2所示, 整个装置的占地面积和空间很大。但如果每个加油站都建立一套装置, 其费用也较高。吸收法的能耗在几种油气回收技术中最大。另外, 回收率低, 尾气排放浓度高, 也是吸收法的最大缺陷[7]。
1.3 冷凝吸附法
现在, 冷凝法和吸附法相结合目前是比较流行的方法, 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如图3所示, 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中的冷凝装置为二级制冷过程, 先对油气进行预冷凝, 将地下罐油气的温度冷凝至4℃左右, 冷凝液通过坡向地下罐的管线流回到地下罐, 通过另一个一定高度溢流管将分离出来的水排出[8]。冷凝气体进一步冷凝至-40℃~-50℃进入下一个吸附环节, 吸附环节需并联使用两个同样规格的吸附罐, 一个用于吸附, 一个用于再生, 两个交换使用, 每1 h交换一次, 吸附剂使用改性硅胶。再生过程则首先需要进行吸附塔的切换, 待再生的塔采用抽真空的方法进行再生, 抽真空直至吸附塔内的真空度达到-0.09 MPa以下, 再生时间约为半小时。再生过程产生的含高浓度的油气通过管道返回到地下罐, 会使地下罐内气体的压力略有提高。但由于冷凝装置的处理量为2 m3/h, 再生过程产生的油气量为44 L/h以内, 再生过程返回到地下罐的油气量为每小时44 L, 远小于一支油枪210 L/h的油气排放量, 因此, 再生过程返回到地下罐的油气量对冷凝装置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
1.4 膜分离法
其原理基于膜对气体的渗透性, 利用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膜中具有不同的渗透速率而实现分离。如图4所示, 实际操作过程是气体分子首先被吸附并溶解于膜的高压侧表面, 然后借助浓度梯度在膜中扩散, 最后从膜的低压侧解吸出来, 即所谓的“溶解—扩散”机理。整个系统保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率达到98%以上[9]。
膜分离装置要求稳流、稳压气体, 可以通过监测油罐的压力来控制回收系统的间歇式自动操作, 一般前置一个缓冲罐 (气囊、气柜) , 分离膜在油气浓度低、空气量大的情况下, 易产生放电层, 缓冲罐的作用也体现在此, 若不设置缓冲罐, 由于压缩机具有3.5 bar的压力, 可能加大装车过程的油气挥发量。加油时, 特制的加油枪将加油时挥发出的油气抽回油罐, 当油罐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 膜分离装置自动启动。油罐排放出来的油气进入膜分离装置, 油蒸气优先透过膜, 在膜的渗透侧富集, 再经真空泵返回油罐。脱除油气后的净化空气则直接排入大气。随着油罐中空气的排放, 油罐的压力不断下降。当油罐的压力降低到正常水平时, 膜分离装置将自动停止运行, 整个系统密闭。如此往复, 完成油气回收过程。安装膜分离装置后, 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加油内的空气质量显著提高, 经测定, 膜处理装置排放气中的油气体积分数可降至0.5%左右。
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比较见表1。
2 油气回收技术选取原则
根据国内加油站油气回收的实施现状, 由于加油站油气排放的不稳定性, 安装独立的整套油气回收装置成本较大, 对于小型或城市中心区域之外的加油站尽量在加油站安装油气收集装置, 收集油气经油罐车运回油库或炼油厂进行后端处理, 相对节省成本;对大型或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加油站可选择文中介绍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 形成一个独立油气回收系统, 以便于保证市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选取的原则可大致遵循以下几点:
(1) 在高温度、低湿度地区可以选用活性炭吸附法, 该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通过改变装置操作的运行条件, 使出口气体中非甲烷总烃的浓度降到很低的数值, 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2) 在高湿度地区 (尤其是南方临海地区) 宜选用冷凝吸附油气回收工艺。如果环保标准要求排放的油气含量低于10 mg/L, 则选用活性炭+硅胶吸附法比较经济[10], 反之选用冷凝吸附油气回收工艺更为合理。
(3) 吸收法适用的范围相对较小, 常温常压吸收法的吸收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 而低温常压吸收法在投资和运行成本上非常高, 在国内暂无长期运行的成功案例。
(4) 膜分离法工艺相对简单, 处理效果非常好, 但初期投资费用很高。绝大部分膜及组件需进口, 并且膜的使用寿命基本在10年以内, 目前国内也很少能得到膜分离油气回收技术的单位气体处理量的能耗结果以及尾气排放浓度的稳定数值。
3 油气回收技术展望
油气回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一方面, 既有许多油气回收和控制理论和技术需要研究和探讨;另一方面, 又需在生产实践中多做扎实的具体工作, 并且不断的开发新的油气回收技术也是势在必行, 从目前的发展方向上来说,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吸附法回收技术相比其他技术都要成熟, 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高质量吸附剂的筛选、装置关键零部件的优化上, 也需要更多关注其在工艺设计、参数确定等关键问题的解决, 如本文所提, 将吸附技术与冷凝技术更好的联合使用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
(2) 常温常压吸收法虽然有其局限性, 但是其回收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需要重点研究开发性能良好的吸收液, 并找到逐渐降低其能耗的方法。
(3) 冷凝法在工艺上是比较成熟的, 研究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如何降低其使用成本。
(4) 膜分离技术回收油气发展前景广阔, 研究的重点应该注重在膜材料特别是无机膜的开发研制、膜分离与其它油气回收法联合使用的新工艺方面。
参考文献
[1]何新平, 钱程.油气回收是提高油气资源利用率的必要之举[J].中国计量, 2012, 4:19-21.
[2]张健.上海市油气回收治理环保监测若干问题的探讨[Z].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2011.
[3]史小春, 钱华, 戴海夏, 等.上海加油站各环节油气排放情况[J].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1, 33 (6) :51-56.
[4]周毅, 赵晓刚.加油站移动式回收工艺及装置应用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1, 27 (2) :42-45, 68.
[5]朱一萌.加油站油气回收方案浅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0, 32 (2) :370-372.
[6]王海波, 刘念曾, 彭德强.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2, 25 (2) :35-38.
[7]李新建.浅谈油气回收技术[J].甘肃石油和化工, 2008, 4:8-10, 30.
[8]张蕾, 沙海涛, 李学敏, 等.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 23:87-89.
[9]那强.油气回收技术的比选[J].江西化工, 2009, 6 (2) :45-48.
【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08-29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07-13
油气储运工程论文10-24
液化石油气的性质06-09
油气管道的输送技术研讨论文09-08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08-01
液化石油气灶具的安全使用常识08-29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产能情况分析06-13
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安全生产11-02
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回收系统生产安全运行分析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