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孙悟空作文

2024-07-13

《西游记》孙悟空作文(精选13篇)

1.《西游记》孙悟空作文 篇一

孙悟空,大家都知道他,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在我心中,他的经历正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必经的历程。

孙悟空是一只有野心的猴子,曾上大闹天宫,下闹东海龙宫,是一个在各界都“令人讨厌”的人物,有时候我也会为他的任性妄为感到可恶。直到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被善良的唐僧所救,之后就跟随唐僧西行求经。取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从从前的野心、黑暗,变成了一个正义、勇敢,敢于与妖怪作斗争,甚至还带着温柔,让人人都喜欢的人物。

这不正如年少不懂事的我们,做了不少的傻事后,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越来越勇敢、善于关怀他人了。

正如经典情节“三打白骨精”充分体现了悟空的成长。第一次因白骨精太过狡猾,让唐僧误会了她是一介平民,虽然悟空用火眼金睛识出了妖怪,并把她打跑。可被愤怒蒙住双眼的唐僧感到悲伤,说悟空脾气暴躁,滥杀无辜。唐僧开始念紧箍咒,悟空头疼得直打滚。

第二次,白骨精又假冒无辜平民,又被孙悟空打跑,这一次唐僧不再给悟空机会,赶他走。悟空依依不舍,但还是飞回了花果山。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很想念师傅,毕竟相处那么久,悟空对师傅早已生出感情。放不下心的悟空还是飞过去找唐僧,可惜这时候唐僧已经被白骨精抓走了。

读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也许我们许多人都会这样,离开家人后,无论是去外地工作还是负气离家出走,总是每时每刻都会想起家人。表面潇洒说过再见,心里却是无法忘掉的想念。

孙悟空所历每一难,都是他成长的阶梯,正如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段困难,都让我们得以成长。让我们都如悟空,笑对磨难,笑对生活吧,他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2.《西游记》孙悟空作文 篇二

学生一说到《西游记》, 自会津津乐道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之类的许多精彩故事, 在他们的心目中, 悟空是一个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天不怕地不怕的正义英雄, 而苏教版七下语文书上更有这样的评价:“除恶务尽、充满斗争精神, 最受读者喜爱。大闹天宫是他的一段光荣历史;后来他参加取经队伍, 尽管头上戴着金箍, 不能完全自由行动, 但他的火眼金睛能看透一切, 手上的金箍棒威力无穷, 他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战斗主力, 最后得到一个‘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

我以为这样理解孙悟空, 是只看到其表面, 即本领和性格。而未看到其内心深处最重要的层面———即精神追求。

孙悟空追求什么?我反复玩味掂量良久, 还是两个字———自由。

这是孙悟空形象的核心, 是起点, 也是终点。悟空追求自由的过程漫长、曲折, 还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因此, 我们应当了解其精神追求的过程。

悟空是由东胜神洲的一块仙石受日精月华孕育而出的, 非肉体、非凡胎。他的追求也不同凡响。我们必须意识到他无前世命运, 不像八戒和沙和尚本是天庭中神, 虽是落草为妖, 毕竟皇恩浩荡, 总是有办法改变命运的, 他是彻头彻尾的草根族, 没有背景、没有靠山, 因此他的追求就复杂起来———

第一层次的追求:美猴王

本是石猴, 与众猴终日为伍, 听得寻出个瀑布的源头就成为猴王, 他就不顾环境的险恶而勇于冒险, 带领众猴进洞后忘不了提醒猴王一事, 终于当上了美猴王, 成功实现了在众猴中的地位提升。

按说这样的身份挺好了, 自由自在, 日子很不错———“分派了君臣佐使, 朝游花果山, 暮宿水帘洞, 合契同情, 不入飞鸟之丛, 不从走兽之类, 独自为王, 不胜欢乐。”美猴王享乐天真, 何期有三五百载。可是他不满足, “一日, 与群猴喜宴之间, 忽然忧恼, 堕下泪来。”为何?“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 不惧禽兽威严, 将来年老血衰, 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 一旦身亡, 可不枉生世界之中, 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于是有了新的追求。

第二层次的追求:长生不老

“学一个不老长生, 常躲过阎君之难。”于是漂泊了八九年余, 寻得“灵台方寸山, 斜月三星洞”, 拜菩提祖师为师, 合该他聪明, 有缘习得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荣归故里花果山。各路妖王拜他为尊, 乃至于“四海千山皆拱伏”, 又觅得如意金箍棒, 会集群猴排兵布阵, 还除了生死簿上的名号, 从此真正是个自由身, 与天地同寿长生不老了。

可是他“捅娄子”了, 他得罪了四海龙王和幽冥地府, 因此玉皇大帝与他过不去。

第三层次的追求:被天庭认可

天庭招安, 于天庭和悟空都是个不错的主意, 给他一个光环———“弼马温”, “当时猴王欢欢喜喜”, 前往就职, 工作十分卖力, “他在监里, 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 查明本监事务, 止有天马千匹。”“这猴王查看了文簿, 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 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 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 赶起来吃草, 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 泯耳攒蹄, 都养得肉肥膘满。不觉的半月有余。”可见他对自己被认可很满足, 但是等知道自己原来就是一个未入流的卑贱的马夫, 精神上的追求受到前所未有的嘲笑, 难怪一下子反下天庭, 自封“齐天大圣”。

天庭遣天兵捉拿, 李天王、哪吒之辈落得个败阵而归, 无奈只得依悟空的意思, 封为“齐天大圣”, 然而有官无禄。

本意是“且养在天壤之间, 收他的邪心, 使不生狂妄, 庶乾坤安靖, 海宇得清宁也。”目的就是太平。说的是“官品极矣”, 可如此极品却没有资格赴蟠桃嘉会。一时间猴性大发, 饮的瑶池玉液琼浆, 吃的百味珍馐, 把兜率宫中太上老君的五葫芦金丹“如吃炒豆相似”吃光, 只待二郎神君在众神的帮助下才降得大圣, 投放到八卦炉中, 49天的修炼激怒了他, 可惜没有逃出如来的手掌心, 只落得个被压在五行山下, 被搅得混乱不堪的天庭安宁了。

可见天庭不是真心诚意的认可, 根本没有把悟空当回事, 这恰恰犯了悟空的忌讳, 他那颗高贵的头颅从来不肯低下, 如来的手掌心就是社会既定的法则, 悟空作为个体没有能力破坏如此大的法则。

孙悟空就像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 对现实不满, 大闹天宫虽轰轰烈烈, 但悟空只知道打得过瘾, 想打碎这个肮脏的旧世界, 却并不知道怎么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应该说, 他也很茫然。

第四层次的追求:自由

应该说悟空一直在追寻着自由, 从石猴到美猴王, 到能长生不老, 再到大闹天宫直至五行山下, 他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自由, 但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更有统治阶级的敷衍和嘲弄, 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煎熬, 使得他对自由有了新的理解:行为上妥协, 精神仍然独立。

为了获得肉体的自由, 为了保持精神的本真至纯和灵魂的高贵, 他答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而且为此跋涉了14个春秋, 他是取经事业得以成功的最大保障。

在这14年里, 先前那个美猴王、齐天大圣甚至弼马温已成为过去, 此时的孙悟空披上了僧衣, 无时不处于世俗的禁锢之中。紧箍咒的存在就是这种世俗约束的表现, 但是后来, 紧箍咒念得愈来愈少了, 可以看出悟空在行为上真的妥协, 只是实现自我的精神自由。

而且在取经途中关心的不唯取经, 有时也说:“一卷经能值几何?” (三十四回) , 更多的是关心人们的生存状况。对危害人类的妖魔深恶痛绝, 每逢听说有妖怪就主动寻找, 从不倦怠。这是他改造社会, 救民于水火, 对自由的内涵更多的理解和最好的诠释。

我常常在思考, 在天庭时, 如果给他封个入流的有品的大官, 如果邀请了他参加蟠桃嘉会, 他就会满足吗?我摇头。成佛是他的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吗?我茫然。小说是到成佛就结束了, 吴承恩让悟空光彩收场, “斗战胜佛”, 一个羡煞他人的封号。其实区区一个“斗战胜佛”又怎么比得上“花果山福地, 水帘洞洞天”的美猴王?假如故事还在继续, 孙悟空也许拿了这个封号没过几天, 又生出新的事端来, 当然会比先前要技巧得多。说到这里, 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了, 因为我心目中那样的敢战敢打、天不怕、地不怕的天宫反抗精神, 已经是明日黄花了。这是孙悟空的悲哀, 是吴承恩的悲哀, 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悲哀, 也是让读者怅然若失的地方。

3.《西游记》孙悟空作文 篇三

摘 要: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称谓语不仅反映了孙悟空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还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以及道德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文化语境。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骂詈性称谓语进行研究,既可深化对小说的研究,也能为骂詈语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骂詈性称谓语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小说内容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人物语言个性鲜明。《西游记》中人物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是作者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道德水平以及人际关系,还反映了作者赋予人物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文化语境。小说中骂詈性称谓语出现频率很高,语料丰富,但目前学界对《西游记》中骂詈性称谓语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选取了小说中主要人物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进行研究,以加深对孙悟空形象的理解,加深对作者的写作风格、意图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同时深化对骂詈性称谓语的认识。这不仅具有语言学方面的意义,还具有社会学和文学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一、《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分类

许慎《说文解字》中对“骂”的解释是“詈也”,对“詈”的解释是:“骂也,从网,从言,网罪人。”两个字同义连文,所以骂詈语是指进行谩骂的、恶意或粗野的语言,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词、短语或者句子。骂詈性称谓语指的是侮辱性的称呼。笔者将《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按语义和使用次数分别进行了统计分类。

(一)按语义分类

(二)按使用次数统计分类

二、《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的特点

(一)语义特点

由表1可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骂詈性称谓语共160个,按语义可分为六大类。其中,与神仙或妖魔鬼怪有关的骂詈性称谓语共出现63个,占全部的39.4%,是最多的一类。由于《西游记》是神魔小说,所以有关神仙与妖魔的骂詈性称谓语出现得非常频繁。神仙本身并不含“骂詈”义,可孙悟空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后,用“恶神”“毛神”等骂詈性称谓语来说明神仙也有好坏之分,并不是所有神仙都有一颗普度众生的菩萨心肠。妖魔鬼怪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不吉利且令人深恶痛绝的,所以用妖魔鬼怪称呼骂詈的对象,是对其有效的贬损。

与牲畜及其他动物有关的骂詈性称谓语共27个,约占总量的16.9%。牲畜由人类(包括神仙)饲养,与兽禽同类,受人驱使,因而人们看待牲畜和其他动物时自然就带有蔑视和贬斥的感情色彩,所以把对方比喻为牲畜和动物,是对对方极大的羞辱。

与低微卑贱的社会地位有关的骂詈性称谓语共24个。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人有特定的社会地位,因而会有高低贫贱之分,社会地位低贱的人通常会受到其他人的歧视。《西游记》中,人的地位等级分明,阶层观念极其突出,这在孙悟空使用骂詈性称谓语中也不时反映出来,如“妇人”“夯货”等,其社会地位低下,受人鄙视。

与不端行为或品格有关的骂詈性称谓语共19个,可见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当时社会已经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准绳。如孙悟空使用的“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强盗”等都显示了人们对骂詈对象在道德品质上不合传统的不齿行为的谴责,也体现了孙悟空对这些行径的厌恶和诅咒。

与污物等无生命物有关的骂詈性称谓语共14个,数量不多,占全部的8.8%。毫无疑问,人们对肮脏、丑恶的事物都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厌恶和排斥,将骂詈对象比喻为肮脏、丑恶的东西,自然起到很强的骂詈效果。如孙悟空将“小妖”喻为“脓包”,贬斥其和脓包一样肮脏、无用,显现出极其鄙视的态度。

故意错用亲属关系的骂詈性称谓语共13个。由于受儒家思想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中的辈分及亲疏关系都有非常细致的区分,必须严格遵循。而故意错用亲属关系称谓语,将自己的辈分抬高,或将对方辈分贬低,必然使对方蒙受羞辱。

(二)使用频率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妖精”是孙悟空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次数最多的骂詈性称谓语,共158次,“呆子”和“妖怪”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为71次和52次。无论是“妖精”还是“呆子”,都是与孙悟空接触频繁的对象。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遇到数不胜数的妖魔鬼怪,所以“妖精”“妖怪”等骂詈性称谓语自然出现得非常多。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妖精”这类使用频率高的骂詈性称谓语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只有简单的双音节,对称呼对象缺少精确的描述,因而骂詈程度相对比较低。相反,骂詈程度高的骂詈性称谓语使用的频率一般比较低,如“泼泥鳅”“泼牛蹄子”“熊罴”都只使用了一次,但能够较直观地刻画骂詈的对象,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贬斥和詈骂效果。再如“村泼呆子”与“呆子”,前者只使用了1次,后者高达71次,数量悬殊非常大,但在骂詈效果上,前者的骂詈程度要远远高于后者。“呆子”的频繁使用,使其并不具有太多的“詈骂”义,往往只是孙悟空对八戒比较“亲昵”“随意”的称呼,这不仅说明了猪八戒在孙悟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形象,而且展现出孙悟空调皮的本性,以及他们之间亲密随和的兄弟关系。“村泼呆子”使用的频率低,是因为孙悟空只是在特别焦急和特别愤怒的情况下才这样称呼对方,自然,他也会在称呼语中加上表达自己特殊的、强烈感情的修饰语,以加强骂詈的程度,这不仅符合孙悟空直率、嫉恶如仇的性格,也符合人们一般的语用习惯。

(三)结构特点

通过以上分类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许多骂詈性称谓语在各种语境下结构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且含义固定,如“亡人”“老剥皮”“呆根”,小说中没有出现其他变化形式,但也出现了许多在一般形式的骂詈性称谓语前添加修饰性成分,构成复合式称谓语,以加深骂詈程度。如“畜生”,前面加修饰语后衍生出“小畜生”“该死的畜生”“剥皮的畜生”“背义忘恩的畜生”;由“孽畜”衍生出“好孽畜”“造孽畜”“呆孽畜”“无名的孽畜”等;由“夯货”衍生出“尖嘴夯货”“孽嘴孽舌的夯货”“泼懒夯货”“馕糟的夯货”等。通过归纳可以发现,在一般的骂詈性称谓语前面加了修饰语之后,它们还是属于同一语义范畴,核心意义相同,但语用效果和使用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如“小畜生”与“该死的畜生”相比,前者的语用效果更倾向于嘲讽,是对称呼对象的蔑视和戏谑;而后者更倾向于攻击,且骂詈程度显著加强,是一种诅咒。再如:

(1)行者笑道:“我把你个无名的孽畜!是也不知老孙!”(第八十六回)

(2)那行者一生性急,那里容得,大咤一声,现了本相,赶上前揪住公主骂道:“好孽畜!你在这里弄假成真,只在此这等受用也尽彀了,心尚不足,还要骗我师父,破他的真阳,遂你的淫性哩!”(第九十五回)

(3)行者骂道:“你这呆孽畜,撺道师父咒我哩!”(第三十九回)

以上三例中,“孽畜”前加不同的修饰词适用于不同的语境。例(1)中,孙悟空为了表达妖怪不知道他身份的愤怒情绪,用“无名的孽畜”进行称呼,表示妖怪的微不足道,从而显示自己的威名。例(2)中,孙悟空用“好孽畜”称呼玉兔,不仅说明了玉兔的牲畜本质,而且用反语突出玉兔的罪行和嫦娥的管教不严。例(3)中,孙悟空针对猪八戒挑拨他与唐僧间关系时,用“呆孽畜”体现出自己对猪八戒挑拨离间的不满和对这种愚蠢行为的极大愤怒。

三、《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语用效果分析

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不仅有攻击、发泄和嘲讽等主观作用,而且还具有揭示人际关系、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生活现象等客观作用。

(一)主观作用

1.攻击

攻击是骂詈语最主要的功能。骂詈性称谓语的攻击功能主要通过称呼的具体形式,如:侮辱、斥责、挑衅、威胁、诅咒等体现出来,其程度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以攻击和伤害称呼对象为目的。这几种形式有时单用,有时混合用,这样更能增加气势,也更能达到攻击称呼对象的效果。如:

(4)行者骂道:“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第八十六回)

(5)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你这个臊道童,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什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什么!”(第二十四回)

例(4)中“大胆的毛团”是对妖怪自高自大的斥责,例(5)中出现的“臊道童”和“泼牛蹄子”两个骂詈性称谓语,突出了孙悟空使用骂詈性称谓语时的快速有力,又与多种语义的骂詈性称谓语结合在一起,更能增加骂詈的气势和攻击的效果。

2.发泄

“骂詈语常常都会使骂詈者的心理情绪得以宣泄,这就是发泄功能。攻击性的骂詈语也含有发泄情绪的成分,但此时的发泄只是伴随现象,并非主要目的。发泄性的骂詈语主要以自我发泄为目的,对对方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大多是为了求得一种心理平衡。”①

孙悟空在对他人或他人的行为感到不满时使用骂詈性称谓语,可以达到情感宣泄的作用。如:

(6)大圣闻言,情知是玉面公主,故意掣出铁棒大喝一声道:“你这泼贱,将家私买住牛王,诚然是陪钱嫁汉!你倒不羞,却敢骂谁!”(第六十回)

以发泄为目的的骂詈性称谓语常伴随着对主体表情动作或心理的描述,如“故意”“掣出铁棒”。这些话是在孙悟空被玉面公主斥责以后说出的,其实并没有对玉面公主产生大的影响,只是孙悟空感到被侮辱后为了追求心理平衡而作出的反应。

3.嘲讽

“骂詈语的讽刺功能就是用骂詈语来嘲笑讽刺对方,这样的骂詈含蓄、委婉、隐晦,被骂詈的对象要能领会其意旨才能使其产生嘲讽功能,达到讽刺的目的。”②如:

(7)行者笑道:“好乖儿女。也罢也罢,向前开路,我和你去来。”(第二十四回)

(8)行者道:“我的儿,请我来有何事?”(第三十四回)

以上两例中的“好乖儿女”和“我的儿”本身不具有骂詈功能,离开特定的语境并没有讽刺意义。但因为孙悟空与红孩儿的父亲牛魔王是好兄弟,所以孙悟空借用这层关系,使用了表面上显得亲切,而本质上嘲讽其年幼无知的骂詈性称谓语。此方式含蓄委婉,用反语使语义发生变化,具有很好的讽刺效果。

(二)客观作用

1.揭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其疏密程度。”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亲密、友好;另一种是客气、礼貌;第三种是仇视、敌对。一般来说,客气、礼貌的关系不会发生骂詈行为;最容易发生骂詈的是仇视、敌对的关系,又打又骂,具有攻击性,这样的关系是最紧张的,骂詈者和骂詈对象没有长幼、尊卑之分。”④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降伏他时,他不顾神仙身份的尊贵,称呼四大天王为“泼毛神”;唐僧不识好歹撵孙悟空走,并不停念紧箍咒时,孙悟空不顾师徒辈分,称呼唐僧为“愚僧”等。

另外,孙悟空称呼猪八戒时,通常用“呆子”,但这并没有使彼此间的关系紧张恶化,其原因在于该骂詈性称谓语主要包含的并不是“骂詈”义,而是亲昵或戏谑的语义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厚的兄弟情谊和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表达了一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2.塑造人物形象

骂詈性称谓语的使用对于塑造小说人物形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既表现了主体的身份、地位和修养等形象特征,还可以通过对骂詈性称谓语的选择传达出人物的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美心理等。

《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共160个,多角度地刻画了多重性格的孙悟空形象。如:

(9)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什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寻来,要与他见个上下!”(第二回)

(10)悟空就觌面发狠道:“你这老儿,怎么哄我?被你说奉玉帝招安旨意来请,却怎么叫这些人阻住天门,不放老孙进去?”(第四回)

例(9)中,骂詈性称谓语“混世鸟魔”让一个仗义执言、意气风发、绝不能受辱的、有强烈自尊心的孙悟空形象跃然纸上。例(10)中,孙悟空完全无视天庭权威,直呼太白金星为“老儿”,突显其藐视权威、敢于挑战特权、追求平等自由的英雄主义和自大、叛逆的性格。

3.反映生活现实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必然会折射出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些原貌。如孙悟空对太上老君、太白金星等神仙以及国王等其他统治阶级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统治者,本应公平公正、光明磊落,可在执法办事的过程中,却设骗局、耍阴谋的卑劣行径,是对统治阶级的有力控诉。

另外,在创作《西游记》时,正值理学盛行和儒佛合流时期,小说中唐僧是有德行有禅心的高僧,然而,孙悟空对他的骂詈,不仅揭示了唐僧在很多方面的懦弱和无知,也进一步批判和抨击了当时社会佛家教义和封建儒学的荒谬和欺世惑民。如:

(11)那行者变了脸,发怒生嗔,喝骂长老道:“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第五十七回)

例句中“狠心的泼秃”体现了孙悟空对唐僧只知道一味向善,不分好坏善恶,不仅给自己带来灾难,而且还伤害忠义亲情的无比愤怒之情。这也从侧面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与唐僧、沙和尚一样,一心向善但愚昧无知的百姓,他们生活不能自己做主,遇事只知求神拜佛并被“神佛”掌控的生活状态。

四、《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骂詈性称谓语的原因分析

(一)人物性格使然

孙悟空是猴子的化身,调皮好动、心浮气躁是他的本性,因而在遭遇任何烦恼、不公和压迫时,他都不可能选择隐忍和沉默;同时,他追求平等、自由和正义,具有强烈的反抗正统神权的精神;还有他嫉恶如仇、桀骜不驯的人生态度和性格,使他在面对各种不平等和丑恶的现实时,脱口而出的具有攻击、发泄和讽刺功能的骂詈语(包含骂詈性称谓语)自然就成为其本能的选择。

(二)社会现实的折射

《西游记》创作的时期,是明朝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年代,社会衰败、动乱,又连年遭到外寇入侵和倭寇掠抢,战火不熄,民生涂炭。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直接表露人们内心不满情绪的骂詈性称谓语必然会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交际中,也必然会反映在《西游记》等小说创作中。此外,当时社会,儒家思想和佛教大行其道,受其影响,《西游记》强调佛教劝化功能,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如“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背义忘恩的小畜生”等正与佛教的“劝人为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佛理相互对应。

(三)创作意图凸显

作品中人物语言是作者赋予的,其个性特点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英雄人物,其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作者迫切希望混乱时势下有孙悟空这样的英雄人物能扫清天下,正本清源,匡国救民,因而,作者在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中留下了自己的感情痕迹。孙悟空使用的骂詈性称谓语也正是作者自身对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的不满、控诉和鞭挞,体现了作者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本文为湖南省2014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城镇化进程中歧视性称谓语考察及其规避研究”[项目编号:2014YB-020]成果之一;本研究得到怀化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谨致热忱。)

注释:

①②③④文孟君.骂詈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17;

122;147;148.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2]文孟君.骂詈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刘荫柏.说西游[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张强.论《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文化取向和历史局限[J].明清

小说研究,2006,(1).

[5]魏文哲.论吴承恩的思想[J].明清小说研究,2012,(3).

[6]李成军.《西游记》:社会真实下的神话气象[J].内蒙古民族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蔡铁鹰.再看《西游记》:吴承恩眼中的现实社会[J].淮阴师范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4.西游记孙悟空优美段落 篇四

话表孙大圣同近侍宦官,到于皇宫内院,直至寝宫门外立定。将三条金线与宦官拿入里面,吩咐:“教内宫妃后,或近侍太监,先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却将线头从窗?儿穿出与我。”真个那宦官依此言,请国王坐在龙床,按寸、关、尺,以金线一头系了,一头理出窗外。

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却将身抖了一抖,把金线收上身来。厉声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那国王在内闻言,满心欢喜。打起精神,高声应道:“指下明白!指下明白!果是此疾!请出外面用药来也。”

收徒

行者才教三个王子就于暴纱亭后,静室之间,画了罡斗;教三人都俯伏在内,一个个瞑目宁神。这里却暗暗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将仙气吹入他三人心腹之中,把元神收归本舍,传与口诀,各授得万千之膂力,运添了火候,却像个脱抬换骨之法。运遍了子午周天,那三个小王子,方才苏醒,一齐爬将起来,抹抹脸,精神抖擞,一个个骨壮筋强:大王子就拿得金箍棒,二王子就轮得九齿钯,三王子就举得降妖杖。

真解

却说唐僧四众,餐风宿水,一路平宁,行有半个多月。忽一日,见座高山,唐僧又悚惧道:“徒弟,那前面山岭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这边路上将近佛地,断乎无甚妖邪。师父放怀勿虑。”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

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巴!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成佛

5.《西游记》孙悟空作文 篇五

上个夏天,也就是上个暑假。恬静的午后,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着电视。可我却觉得好空虚,于是,《西游记》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闲茶午后。

〈〈西游记〉〉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写的是唐三藏等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在路上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但都被唐三藏的三个徒弟战胜,并保护了唐三藏顺利的取回真经。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孙悟空求学的那一段:当他告别花果山,跳上自制的竹筏时,就已经注定他会成功,因为他的坚忍不拔,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当他在菩提祖师哪儿学习的时候,他更是虚心求学,钻心好学,聪明乐学最终学有所成。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无论做什么事都别去害怕,心中只要有了那个目标,就不要轻易说放弃,得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成功为止。

这个夏天,我去爸爸那儿玩。当我看见爸爸手指龙飞凤舞般在电脑键盘上打字时,心里总是很羡慕。于是就让爸爸教我,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打字。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为了找到一个字母就花费了我好半天的时间,往往练习得汗流浃背。但是我想到了〈〈西游记〉〉里边的孙悟空时,想到他求学时的态度就钻心的练习打字了。没过多久的时间,我对键盘熟悉了,速度也上来了。

从孙悟空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学习要钻心,更是要多问。当孙悟空来到灵台方寸山时,不也是问了一个砍柴的才找着了路吗?若不是,说不定他还走许多弯路呢。

当我在做作业的时候,一道难题难住了我。于是我找来了一些参考书,但没一点启示不过我想到了一个法子:电话求助(开心辞典常用哦)。可是打给谁呢?小A?——他平时可是少言寡语的,学习成绩好可是很少和同学交流。他会说吗?这时我又想到了孙悟空求学,他是怎么做的?于是我不管A说不说,就打了个电话过去……没想到,问题解决了!我可真得感谢孙悟空呀。

读了〈〈西游记〉〉之后,使我受益非浅,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事的方法。特别是孙悟空求学教会了我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6.《西游记》孙悟空作文 篇六

《西游记》里的教育隐喻 刘良华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名著,其中的很多章节都为电影人津津乐道,拍成或严肃、或戏谑的电影,比如《大闹天宫》,比如《大话西游》,还有即将上映的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但在我看来,不管版本如何、内容如何,《西游记》至少叙述了三个关键事件:一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二是孙悟空拜师,三是孙悟空西天取经。这三个关键事件都可以视为教育隐喻。

1.“一个人的成长历史”

所谓“孙悟空大闹天宫”,不过是说:儿童的本色是“顽童”。儿童之所以是顽童,那是因为少儿原本就临近“动物”。不能说所有顽皮的孩子长大之后都有出息,但可以看到的经验事实是,世界上的名人往往在小时候就已经是名人:他们小时候是著名的“顽童”,长大之后就成了著名的政治家或企业家、教育家。

所谓“拜师”,这是学习的标志性事件,它隐喻人的“正规教育”。人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也需要父母之外的精神导师。

所谓“西天取经”,它隐喻人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虽然重要,但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并非学校教育,而是社会教育。人往往走出学校之后,教育才真实地发生。

这样看来,《西游记》不过是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的历史故事。这个人乃是“孙悟空”。

2.“五人”与“五育”

既然《西游记》讲述的是孙悟空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为什么后来出现了唐僧、白龙马、猪八戒、沙僧?其实,唐僧、白龙马、猪八戒、沙僧不过是孙悟空身上的其他要素。

唐僧代表“德”。唐僧既不如孙悟空机灵,也不如白龙马健壮;既不如猪八戒爱追求美,也不如沙僧热爱劳动。可是,唐僧却可以做师傅。唐僧唯一的优势是他的德性,以德治人。

孙悟空代表“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代表智慧的眼光。智慧是孙悟空最大的优点,也是孙悟空最大的遗憾。他比猪八戒多了智慧,却也比猪八戒少了情趣。

白龙马代表“体”。测量身体素质的最好办法是跑步。白龙马是跑步的形象大使。

猪八戒代表“美”。猪八戒虽外貌丑陋,可是,想当年,猪八戒也曾经是仪表堂堂的天蓬元帅。何况,所谓“美”,重要的不是自己长相如何美,而是懂得欣赏美。猪八戒平生两大爱好:一是好吃,几乎从来就没吃饱过。二是好色,但一直处于犯罪未遂状态。他和孙悟空的生活情趣完全不同。孙悟空的生活信念是:如果遇到妖怪,无论长得多么漂亮,必须把它打死。猪八戒的生活情趣是:无论是不是妖怪,只要长得性感,就喜欢。

沙僧代表“劳动”。沙僧最厚道、本分,独立且强大,因为他愿意凭借自己的双手去独立谋生。他理所当然地接受“我挑着担,你牵着马”,从来不说:“八戒,从明天开始,你挑担,我牵马。”因此,劳动者的责任感和乐观精神,在沙僧身上绵延不断地显示出来。沙僧的优势不在于能干,他甚至比较无能,比较“弱智”,但从不悲观。

3.为什么有那么多妖怪

孙悟空西天取经,一路遇到各色各样的妖怪。所谓妖怪,其实是人的欲望。孙悟空降妖,就是克制欲望。学习就是在“灭人欲”与“存天理”之间做出选择。

克制欲望并非就是消灭欲望。所以,《西游记》里的“妖怪”分两种:一种是必须被孙悟空打死的,一种是只接受惩罚但可以免死的。

哪些妖怪被打死了,哪些妖怪没有被打死?有一种说法是: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没后台的妖怪都被打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属于人之常情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比如黑熊精、红孩儿。违反人性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比如白骨精。黑熊精代表人的嫉妒心。他嫉妒唐僧的袈裟。红孩儿代表人的“愤怒”“情绪失控”。这都是正常的人性,所以黑熊精、红孩儿可以不死。白骨精想长生不老,而且以他人的死来换取自己的生,这是不可饶恕的欲望。所以,必须被打死。

《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可以说是神、动物、人三者的完美结合,也是作品中最丰满的人物形象。在歇后语中,他们居然也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些歇后语中,可以再次用心品读他们的喜怒哀乐。

二、有关孙悟空的歇后语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

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不知自己官大官小

孙猴子守桃园——自食其果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孙悟空拔猴毛——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降妖拿怪

孙悟空变魔术——花样多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

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到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孙悟空七十二变——花样多

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随心所欲

孙悟空听见紧箍咒——头痛

孙悟空住在水帘洞——称王称霸

孙猴子变戏法——无中生有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变化无常;

三、有关猪八戒的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擦粉---遮不住丑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投胎---找错了门

猪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无能之辈)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到了女儿国---神魂颠倒

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

猪八戒打孙悟空---兄弟不和

猪八戒调戏白骨精---上圈套

猪八戒转身---倒打一耙

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调戏嫦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

猪八戒赏月--一心二用

猪八戒追嫦娥--爱美之心猪亦有之

猪八戒追嫦娥--一厢情愿

猪八戒见后羿--羡慕不已

猪八戒见孙悟空--矮人三分

猪八戒见孙悟空--敢怒不敢言

猪八戒见沙和尚--高人一等

猪八戒见如来佛--比比谁胖

猪八戒进高老庄--心怀不轨

猪八戒背孙悟空--能人背后有能人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猪八戒啃猪蹄--自残骨肉

猪八戒坐飞机----无能之极(悟能之机)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进屠场--自我奉献

猪猪八戒调戏白骨精--自上圈套

猪八戒投胎--进错了门

猪八戒投胎--领导犯错了

7.《西游记》孙悟空作文 篇七

关键词:西游记,教育艺术

教育的对象决定了教育的多样性、变化性。因为每一届你接触的都是不一样的学生, 而每一个学生从低年级升到高年级, 他的身心也随之变化。即使你对这一届的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得很好、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激励措施很有成效, 可是换了一批学生也不一定对这一套管理受用。虽然说“教无定法”, 但是又“教必有法”。今天我以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名著《西游记》, 发现孙悟空的成长经历很有教育启发性。

一、孙悟空大闹天宫———学生的犯错是“无心的”

孙悟空的出世注定了不凡, 于是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高超的本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因为拥有高超的本领又没约束, 于是常常惹事, 天庭于是大张旗鼓地捉拿他, 最终演变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当初孙悟空被天庭招安为“弼马温”, 还是挺开心的, 但是后来发现天庭此举并不是真心地待他, 连他最喜欢的蟠桃盛会都不让参加, 他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才起来反抗的。我们发现, 其实孙悟空大闹天宫并不出于本意, 他只是觉得“你要降我, 我偏不”的一种逆反情绪作祟。

很多时候学生犯错刚开始也是无心的, 但如果老师上纲上线就偏离了学生的初衷, 所以我们老师要做的应该是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 并且改正错误。有一次, 别班的班主任气冲冲地跑到我的办公室很气愤地说“你班的陈某某同学, 还是不是男人, 居然用指甲抓破了我班一个男生的脸。”我一听, 顿时火帽三丈, 马上将这起事件定义为恶性的校园打架事件。当我看到陈同学的脸上也有抓伤时, 我的理智及时地战胜了情感, 没有立即对他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而是决定给他一次还原事实的机会, 让他自己以书面形式详细地叙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才发现他们俩只是言语的不合导致了动手, 同时他们俩是经常一起玩的朋友。原来只是朋友间激烈的一次矛盾冲突, 而不是恶意的打架事件, 最后陈同学在我的批评教育后还主动地找到那个同学真诚地道歉。我庆幸, 我没有冲动。其实孩子都是一块璞玉, 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但是他需要老师精心地打磨, 而不是去放大璞玉上的斑点, 孩子最终会成为一块美玉。

二、孙悟空被压五指山———教师的惩罚是“因为爱”

孙悟空大闹天宫, 没人能治得了他, 他开始得意忘形了, 如果再这样下去, 他将万劫不复。还好如来佛来了, 他没有严厉的斥责和激烈的战斗, 而是温和地与孙悟空玩了一个游戏———赌一赌孙悟空能否逃出他的手掌心, 同时容忍孙悟空的小任性———在手指柱上尿尿, 最后虽然将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 但还是特意关照当地的土地公公在他的旁边长些野果和露水, 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啊!与学生而言, 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谈谈我的理解。

晨练是我校一项常规的学生活动, 但是冬天的早上要6:10 分起床对学生来说确实需要一定的毅力, 没过几天, 我班有一个男生A就触犯了这条校规———无故不参加晨练, 而且还存有侥幸心理没向老师承认错误, 被我当场逮了个正着, 才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我虽然怒不可遏, 但我还是尽可能平静但严肃地提出了一个自我反省的惩罚方式———绕操场跑十圈, 他本身就是一个校运动会的长跑运动员, 所以这对他来说体力上是能做到的, 但其中的辛苦体验可以帮助他自我反省。如果只是让他一个人孤独地跑, 也许他的自我思考的深度不够, 所以在他跑到第八圈身心最脆弱的时候, 我也与他并肩地跑在一起, 让他感到一种被关怀的温情, 接着我开始边跑边与他聊起了这次犯规的心里想法以及由此延伸开来的规矩与责任:只有好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才无愧于一个中学生的称号, 也才无愧于老师的寄托和父母的期望。也许他从没碰到一个老师在他受惩罚的时候愿意与他并肩同行, 从此以后他的晨练再没缺席和请假过。

对学生的爱, 不是犯了错不惩罚, 也不是犯了错只有罚, 更不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学生, 需要的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三、孙悟空戴紧箍咒———各种规章制度是“立规矩”

话说孙悟空经常不听唐僧的劝告, 占着自己本领高我行我素, 有一次把本罪不至死的强盗一棍子打死, 观音菩萨设计让唐僧骗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 这回, 孙悟空不能任意妄为了, 如果他想犯错时, 唐僧只要念一下紧箍咒语, 孙悟空就会头疼欲裂、满地打滚, 不过唐僧慈悲为怀, 不到非不得已绝对不会念咒语的。其实这个紧箍咒就是给孙悟空“立规矩”, 因此他的自由散漫的猴性逐渐地被规范起来, 最后修成正果、成佛了。

如同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 也在不停地犯错, 但如果没有规矩来约束, 他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终将误入歧途。那么在班级的管理中, 怎样才立出更好的规矩, 怎样才使得规矩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呢?

首先, 要学会拿来主义, 从有经验的班主任那里取取经, 最后获得一份详尽的班规细则,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吸收和修改, 最后形成初稿;接着, 召集班委会讨论班规初稿, 一是再修改, 二是让班委这个执行团队先认同这个班规;最后, 在班会课将班规通过全班的决议, 最后形成终稿, 即时生效。这样形成的班规才是代表大多人的利益的, 才是好的规矩。

不过, 要想班规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实实在在的约束力, 那么执行班规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第一次有人触犯班规时, 要及时, 要到位, 要广而告之, 必要时老师也可故意犯点错受到班规的处罚, 让全班同学相信班规的权威性。

8.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歇后语 篇八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孙悟空吃仙桃——正合口味

孙悟空变土地庙——藏不住尾巴

孙悟空跳出水帘洞——好戏还在后头 孙悟空的金箍棒——随心所欲

孙悟空劝猪八戒——少吃少喝

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

孙悟空过流沙河——有力使不上

孙悟空住在水帘洞——称王称霸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里——折腾个没完 孙悟空封了弼马温——不知道自己是多大的官儿 孙悟空回花果山——一个跟头栽回家 孙悟空碰着如来佛——跳不出手掌心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炼结实了

9.《西游记》孙悟空作文 篇九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试谈《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

姓名:

学校: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2014年2月

【内容摘要】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长期以来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所喜爱。作者吴承恩所刻画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而又有特点,使书中唐僧师徒四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其中,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吸引人的英雄人物。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不畏艰险,有着顽强的斗志。他不趋炎附势、不畏神权,可谓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典型。对于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长期以来有着许多不同看法。有人说是农民英雄,有人说是起义叛徒,还有人认为是理想的奋斗者和改革的英雄。其实,无论是大闹天宫时的英雄气概和叛逆精神,还是西天取经时屈服的嫌疑和造福于人群,都是他人生成长的阶段,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历程。因此,研究孙悟空的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孙悟空 勇敢 顽强

目录

一、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1)

1孙悟空的人性(1)

2孙悟空的神性(2)

二、不畏神权、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2)

1蔑视权贵,桀骜不驯(2)

2勇于斗争、坚韧不拔(2)

三、孙悟空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江湖好汉形象(3)

1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3)

2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有胆、有才、有识。(3)

四、孙悟空形象对后世的深远启发(3)

1他有英勇果敢、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可以作为永远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3)2他敢于同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3)3他有着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这对于从事任何事业的人来说,都是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4)

4他有大志,有情操,不为狭隘物欲所囿,有坚定的信念。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会有无比的动力,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4)

5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还有着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4)6孙悟空的形象不愧为我们伟大民族力、智、勇的结晶。(4)

参考文献(7)

试谈《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

《西游记》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文化资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更是具有重大意义。孙悟空是一只破石而生的猴子,无父无母,在那水帘洞中,铁板下发现了一个“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生活。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难。为消灾脱难,转拜佛门,终成正果。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那就是在困难面前,他不畏艰险,机智勇敢,顽强斗争,善于应付各种妖魔鬼怪。西天取经路上,他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唐僧离了他就寸步难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成长的形象。

一、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1.孙悟空的人性

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完全具备了人的性格品质,心理特点

(1)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勇于奋斗。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希 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不让阎王老子暗中管着,保持长生永久,他闯进地府索取生死薄,勾销猴类名字,又打出“齐天大圣”之旗,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大圣。

(2)秉性骄傲,争强好胜,略显无赖虚伪。面对如来佛祖的发问:“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他认为十万天兵天将都耐何不了自己,何妨如来,便道:“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七回)殊不知这些功夫在神佛上界也不过是个雕虫小技。每遇到妖怪,他先把自己大闹天宫的“丰功伟绩”炫耀一遍,再称对方或是妖怪,或是晚辈,奈何不了妖魔鬼怪时也容不得别人小看,争强好胜的性格表露无遗。入住水帘洞后,众猴们都陶醉于快乐之中,他却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为王?”这种名至实归的背后掩盖不住的是他的逞强好胜,好出风头的顽劣性。在遇见妖怪厉害时,孙悟空暗想:“„„且我照顾八戒一照顾,先着他出头与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过他,就算他一;若是没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孙再去救他不迟。却好显我本事出名。”(三十二回)可见他有时怕战不过妖怪,坏了自己的名声,不惜牺牲别人的名誉,内心的虚伪大大超越了兄弟之间的情义。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掌管着许多虎狼豺豹,坐上了花果山大王的座位,他和真正的市井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在龙宫索要如意金箍棒后,又要披挂一副,龙王说没有时,他却说“‘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当龙王让他到其他地方寻寻,他又道:“‘走三家不如座一家。’„„”,“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三回)”本来受人宝贝,就该说声谢谢,可孙悟空不但不说,反而索不到还要动粗,浑然一个无赖形象。

(3)聪明机智、勇敢调皮。在对付妖怪时,他有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钻到妖怪肚子里,打滚、踢腿、上窜下跳,疼得妖怪满地打滚,不停求饶。等他决定出来的时候,知道妖怪乘机要咬,便机

警地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束手就擒。这些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悟空的这些性格特点都体现了人调皮、泼辣的本性。

2.孙悟空的神性

孙悟空是神,他战胜困难,克敌制胜,大都是凭借着七十二般变化,和手上使的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还有他那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他蔑视貌似强大的天国威严,敢在玉皇大帝面前傲立,自称“老孙”,叫玉帝为“玉帝老儿”;为报复王母娘娘不请他参加蟠桃大会,就来了个“乱蟠桃”,醉酒误入兜率天宫,在太上老君丹房中大嚼金丹,不屈十万天兵天将,打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又是一场大闹,使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甚至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太太、老翁,三次戏耍唐三藏,都没能逃过悟空的火眼金睛,被他一 一识破。这些事情,决不是一个平常的凡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靠着神通,孙悟空才能闹得天宫,才能除妖降魔,才能取回真经。所以,孙悟空是一个人、神二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在取经路上,悟空与妖魔的斗争,不仅凭的是神通,还凭借着机警和聪明,反映了劳动人民要铲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这个形象一直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不畏神权、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

孙悟空在每一成长阶段的艰难险阻面前从不退缩,失败面前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1.蔑视权贵,桀骜不驯

孙悟空本是在东胜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个天生石猴,他出世之后,就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川过着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不服人间五国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孙悟空对天神们常常出言不逊。在龙宫得了“如意金箍棒”,打转水晶宫,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在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幽冥界,勾魂鬼把他的魂锁去,被他打成肉酱,“唬得那些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判宫连忙捧笔,饱添波墨任凭他把猴子之类一概勾去,十殿阎王只好躬身作揖。无奈老龙王与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只好向玉帝进表参奏一番。

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体现了孙悟空敢于挑战权威的反抗精神。什么玉皇大帝,什么神仙佛祖,在孙悟空眼里,都比他高贵不了多少,他和他们没什么高低贵贱。从大闹天宫到被压五指山下,到金箍套头,这时候的孙悟空在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他更像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屈服于任何权贵和腐朽规则的束缚和压抑。金箍套头限制了他自由的本性,在最后封为“斗战胜佛”时,最关心的还是观音菩萨的金箍,而不是封号,他对唐僧说:“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个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他只是想捍卫自己“齐天大圣”的美誉,拥有他自己的天地,但不小心惹怒了天神权威,遭受到了个人主义的惨败。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抗争,五百年的高山压顶,他没有丝毫屈服和退让,不惜用自己生命捍卫着自由和尊严。

孙悟空的这种对神佛桀骜不训的作风,是一种对自由的捍卫精神,是一种对人权的维护精神。黑暗势力再强大也不能阻止他追求自由的理想。

2.勇于斗争、坚韧不拔

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的不妥协,不放弃,永远战斗的精神就更愈发强烈。取经路上,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对这些残害百姓,兴妖作怪的妖魔毫不留情,面对受苦受难百姓敢于解救,是百姓心目中的“救世主”。

在乌鸡国和朱紫国,救治了两位国王。在凤仙郡,他不厌其烦不辞辛苦,求助玉帝降雨,解救了全郡的百姓。

在灭法国,救下了一万个和尚的性命。在比丘国,又救下了一千多个小孩的性命。在祭赛国,杀死了祭赛国国王,替两代和尚伸了冤,报了仇。小说中就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赞美孙悟空“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孙悟空嫉恶如仇,为百姓谋福祉的英雄举止,使之最终修成正果,为天下人所敬仰。

去西天取经,这本来就是一件为民造福的事业,佛祖传三藏经于世,正是为了渡化众生。在这样一件伟大的事业中,孙悟空获得参与的资格和他实际的参与,已经是在为人民造福了。而之后路上的一切除害行为,不只是为了铲除阻碍自己取经的妖怪,也是造福人群的延续性行为。孙悟空已经脱离了专为自己斗争的性质,而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弱者而斗争。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唐僧总是委曲求全,哪怕是自己受尽委屈,对取经的事仍然竭忠尽力,对唐僧也一如既往地爱护关心。对猪八戒,他虽然不时挖苦讽刺,有时也捉弄一番,却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取经队伍团结。可是他对害人的妖精,却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时,尽管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头痛难忍,为了保护唐僧,唐僧用断绝师徒情义的手段来阻止,仍然动摇不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孙悟空形象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彻底铲除邪恶势力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强决心。

三、孙悟空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江湖好汉形象

首先,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

其次,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有胆、有才、有识。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的高明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但他不因为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他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各种小飞虫到魔洞内部去探听虚实。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孙悟空都逃不过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尽管这些妖魔形态不一,变化多端,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背景,最终还是被孙悟空凭着那双炼就的火眼金睛识破他们,被打的落花流水。他的胆量是超人的,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他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

四、孙悟空形象对后世的深远启发

《西游记》的成功,得益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孙悟空身上“最闪光”之处集中在“英雄性格”这一内在灵魂之上,是时代精神与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

首先,他有英勇果敢、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可以作为永远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在他身上反映了人民征服自然困难的顽强的意志、无穷的智慧和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可贵,在于他总是鼓励人们不停地地与自然灾害和妖魔鬼怪恶势力进行斗争,摒弃唐僧、猪八戒一类人身上的缺点,给人以鼓舞,值得人们喜爱。

其次,他敢于同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同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时,一方面既要与之严格划清界限,特别是思想上要划清界限,保持高度

警惕,既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在斗争策略上,不能逞匹夫之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孙悟空在除妖降魔的过程中经常与猪八戒,沙和尚合作且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不能忽视,从而达到最有效地打击邪恶势力。一方面要与恶势力作坚决,彻底斗争,无所畏惧,不能屈服妥协。对于他们我们既要准备“最狠的心”,又要把握住“最利的刀”,只有在斗争中求得胜利,不能在屈服中求得生存。

第三,他有着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这对于从事任何事业的人来说,都有着很大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孙悟空真正的顽强,是倾注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扫荡一切妖魔鬼怪,实现他那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和长生不死的人生理想上。这才是他之所以有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孙悟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积极动脑筋,战胜妖魔。只有像孙悟空那样,有为国为民除害的高度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才能求得生存和前进,才能担当起完成伟大事业的重任。他那种高度的事业心、顽强的意志和不惜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引为借鉴。

第四,他有大志,有情操,不为狭隘物欲所囿,有坚定的信念。有志向,有崇高追求,才会有无比的动力,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但任何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受住时代与社会的考验。有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是血的代价(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时,差点送命),有时要抵挡住各种诱惑,特别是权势,美色,金钱,要做到“坚如磐石”,心不被外物所役使。这一点,孙悟空身上就体现的很好。没有坚强的意志与超人的毅力是办不到的,这就需要调整自我,改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不断修身养性,完善升华自己的人性与人格。我们要靠一种心灵之美,精神之光去赢得自己的未来与生活。

第五,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还有着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他那机灵、乐观、诙谐、英勇、豪迈的性格,既可以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教益,又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生动的愉悦和美感的享受。

总之,孙悟空的形象不愧为我们伟大民族力、智、勇的结晶,《西游记》堪称是我们伟大民族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的宝藏。在它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可以说不但在我国文学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孙悟空也是具有永久魅力的伟大的艺术典型。

[参考文献][1]刘勃.小话西游[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106

[2]苗怀明.梦断灵山:妙语说西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253

10.孙悟空作文 篇十

到了晚上,我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梦中,我研究出一种“电子光能剑”,这种“剑无论碰到什么坚硬的物质,都能立即将它溶化。我还研究出一种“光膜式盔甲”,只要你穿上它,就变成了金刚不化之身,它可以挡住任何攻击。于是我披甲佩剑,乘上“宇宙航天飞船”,赶往西天。一会的工夫,就来到了雷音寺,我对外面守护的四大金刚说:“劳驾,请叫一下孙悟空,我要与他比试比试。”不一会儿,孙悟空来了,他说:“地球小孩,你来干什么?”“我要与你比武。”“好吧,我们去五重天吧,这里是佛门净地,不适比武。”孙悟空接着说:“你先走吧,我一个筋斗云就十万八千里,你赶不上的。”说完,他便仰面大笑,我说:“还是你先走吧,我的飞船一秒钟飞行十万九千公里,比你快多了!”最后我们争论不休,决定一起出发。

我在五重天等了好长时间,才看见孙悟空匆匆赶来,他对我说:“这玩意不错。”我对他说:“废话少说,我们开始吧!”“好。”我一下子将“电子光能剑!向他砍去,他连忙用金箍棒挡,可是棒子碰到剑就溶化了,孙悟空叹着气说:“俺老孙以后没棒子耍了。”“行者莫慌,等我给你粘上。”我拿出“电子万能胶”把金箍棒粘好了,孙悟空高兴极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问孙悟空:“你认输了吗?”“认输。”我高兴地高声呼唤起来。“雯雯,外面下雨了。”我醒来一看,原来是个梦呀!

11.孙悟空的作文 篇十一

因为是大名鼎鼎的孙大圣,所以老板我亲自出马!

来到约定地点,找到围观人群最多的那一坨人。我挤,挤……终于在一个小时后挤入了半径约为100米的人群里面……

啥!是关云长……此时的我大囧,怎么办呢?为了本公司的颜面和以诚信为本的服务理念。我脱下高跟鞋,大吼:“谁不让道,我砸谁!”这招果然很有效,人群自动让开一条小道,就连关云长也被吓得不敢再吱一声。一路狂奔……

逃了出来……“哦咻。”我松了一口气。

“什么嘛,这什么鬼地方啊!”看着眼前围观的人群,我哑然,那么多人穿越,有宋江,贾宝玉,xxx等等,还有外星人!!我感叹公司的强大。

很没有脸面,坐在台阶上,一个人发呆,希望孙大圣从天上掉下来。

“俺老孙来也!”一阵耳熟的呼叫后又跟随了“砰”的一声……连忙奔去,只见地上一个猴形大坑,他慢慢爬起,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用力过度了。”他……他……他从天上掉下来了!

无奈,拉着他进入了大街。

“作为移民,先要找个好工作。”我瞪着他道,刚才的囧事还没跟他算账呢!来到理发厅,“刀下留人!”只见他大喝。我刚反应过来,还未来得及阻止,他就一记老拳把理发师打飞了,唉……跟古代人交流真难!回去我一定给员工加薪!解释过后,理发店死也不肯收他为学徒,没文化,真可怕。跟不上时代你就落伍了。

紧接着,来到打字店,让他打杂,老板让他试着干。“噢!谢天谢地!”我呼了一口气。“对了,他什么专业?文凭?”老板漫不经心地问道,他脱口而出:“没有!”我冷汗直冒,老板哦了一声就没多说什么了,但神情仍是厌恶的。我跟他打了个手势:OK!他一脸问号……

12.孙悟空童话作文 篇十二

啊!花果山依然那么美丽,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猴子们在树上快活地玩耍。见到孙悟空,猴子们先是一愣,然后满山欢呼:“大王回来啦,大王回来啦!”众猴呼前拥后地把孙悟空迎进了水帘洞。洞内的家具依旧是石桌、石椅和石凳,居然没有一件现代家具。兄弟们吃的也还是野果子。可孙悟空走南闯北,吃遍了山珍海味,哪还过得惯这种原始生活呢,于是,悟空决定带领兄弟们开辟一条致富之路。

“干什么呢?”孙悟空抓耳挠腮地想办法,无意间,他看到花果山前飞流直下的瀑布,高兴地一拍大腿,说:“花果山的水这么好,水果品质也一流,办个水果饮料厂,生意肯定棒!”

说干就干,孙悟空拿出大唐皇帝赐给他的赏金,在花果山前建了一座饮料厂,专门生产“猴哥牌矿泉水”和“猴哥牌保健饮料”。除此之外,孙悟空还亲自上电视打广告:“名山出好水,花果山神泉;喝了猴哥牌,好运伴君来!”一下子,订单像雪花一样从四面八方飘来。特别是全国的小朋友们,天天都缠着爸爸、妈妈买“猴哥牌矿泉水”和“猴哥牌保健饮料”,“猴哥牌”刹那间就风靡全球了。

可好景不长,最近,花果山的饮料订单少得可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查出真相,孙悟空变成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来到山下。进了一家超市,他用火眼金睛一看,原来架子上的“猴哥牌保健饮料”竟然全都是假的。孙悟空真想像当年一棒打死假美猴王一样,一棒把架子上的假饮料打得稀巴烂。可悟空还是忍住没有打。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猴子们。当年为美猴王出谋划策的老猴子对他说:“大王,您不如在生产饮料的同时,生产一种像您的火眼金睛一样能帮助人们辨别真假的眼镜。”悟空采纳了老猴的建议。果然,没过多久,市场上那些假猴哥牌保健饮料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花果山的保健饮料订单比以前多多了。

13.《西游记》孙悟空作文 篇十三

读《西游记》有感---论孙悟空“悲惨猴生”

有人说,孙悟空的本领高强,七十二般变化,火眼金睛……;有人说,孙悟空疾恶如仇,三打白骨精……;有人说,孙悟空勇敢无畏,大闹天宫……可是,何人了解孙悟空心中的痛,他的`“悲惨猴生”吗?

孙悟空本是一块无忧无虑的灵石,可无奈经过几亿年的天光照射,吸收了天地之精华,终有一日,孙悟空这只石猴“破石而出”,终日与山中群猴、野兽为伴。这表面上犹如神仙般的生活,实际却让人心酸。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以天为父,地为母,虽然这对“夫妇”给了他生命,却从未给过他一丝的母爱、父爱。当他看到其他动物在和自己父母撒娇,在和自己父母玩耍屎=时,他,难道就不会心痛吗?

会,孙悟空虽为猴,但他有思想,有感情,所以,他也会心痛。

没有父母的管教,他的性格或许有些叛逆,有些鲁莽,所以才会大闹天宫,所以才会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5,所以才会为了赎罪陪唐僧西天取经。(www.fwsIr.com)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是他自愿的吗?不是,因为他缺少爱。

虽然孙悟空缺少爱,但他依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被冤枉过,被折磨过,被责怪过……可他依然尽心尽力保护唐僧西行,取得了真经。

上一篇:课外读物管理方案下一篇:光的直线传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