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共8篇)(共8篇)
1.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篇一
前一阵刚刚温习了《老子》。里面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天地无所偏爱,任万物自为,钱锺书解道,“乃天地无心而不相关,非天地忍心而不悯惜。”(《管锥编》第二册)这句话成了老子无神论的重要证据。我当时觉得老子真难能可贵,老早就看出了自然的本性。这次的地震似乎又印证了天地的薄情寡义,数以万计的人和各种生物的生命顷刻遭到荼毒,我们曾引以为傲的物质保障霎时化为乌有。在自然的暴虐面前,众生平等。自然的恶作剧足以酿成人间惨剧。不过,天地并不值得我们去谩骂,地壳运行自有规律,人类生存亦得其所。就像两个按不同轨道运行的天体不期而遇,悲剧就不可避免地诞生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二理相抗,让人无处说理,气得只好骂天理何在。好在虽然“天丧良人”,但人并未丧天良。也不像老子说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大灾面前,人性凸显,在废墟之上,良知复苏。国人的心因这次灾难而紧紧地连在一起。
上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温总理小胡轮番亲自督阵,下有各路明星大腕总动员,全国人民齐上阵。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每个人都是救援队的一员,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举国哀悼日,悲痛与哀伤更是达到一个高潮。听着一声声的警报和鸣笛,我想起了十七世纪的一位徒约翰•敦(John Donne)写的一首诗,李敖翻译过的。里面有“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做为人类的一员,我与生灵共老。丧钟在为谁敲,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悼。”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s tolls;it tolls for thee.)海明威很喜欢这首诗,不仅以其中的“丧钟在为谁敲”为名写了一篇小说,还把它引在小说的扉页上。这首诗很好地揭示了生者与亡者的关系。让我想起佛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没有人与我的差别。任何人的苦难实际也是你的苦难。助人即是自助。地藏菩萨为“度脱六道罪苦众生”甘下地狱和西方基督耶稣为人类的原罪走上十字架,这些行为都体现了这个道理,这是圣人为凡人做的表率。李敖对上面那首诗评论道,“常常一个人的死亡故事,他好像跟我不相干,可是事实上呢,它是跟你相干。那个你,就是我们活的人。他虽然死了,可是他影响到我们活的人,好像我们一部分也跟着他死掉了。”(《李敖快意恩仇录》)诚哉斯言。死者长已矣,我们为他们哀悼的同时,也要想到,那丧钟也为我们而敲。缅怀死者的同时,我们更要善待生者。像一位记者所说“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南方周末》《汶川九歌》)。《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言》1:7)。我想,也不妨说,敬畏生命和自然是智慧的开端。
2.丧钟为谁而鸣? 篇二
“为我!”詹姆斯喃喃地说。
“为我!”加内特不肯让步。
詹姆斯: 我——詹姆斯怎么也算是最接近飞人乔丹的人。人家还叫我“小皇帝”,我平均每场 贡献27.2分竟然连季后赛都没有进去简直太丢人了,这可是我的第二个赛季呀。我的前途!我的未来!我的明天!
加内特:你算什么?我——加内特,可是堂堂的“狼王”呀!我以场均13·5个篮板,戴上“篮板王”桂冠,不照样还是没有取得季后赛的入场券。你们骑士队还好哪本赛季的获胜场次比上赛季增加了7场,这可是你们自1997-1998赛季以来第一个胜多负少的赛季。虽然没有进季后赛但是你们偷着乐吧。我们哪?就很惨了,第二次就没进季后赛算什么,我才是《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哪。我们已经连续八年创入季后赛了呀,而且去年打进西部决赛,今年就被淘汰出季后赛,巨大的反差几乎成为人们的笑柄。成为NBA历史上第八支先前一个赛季打进半区决赛,接着无缘季后赛的球队。再看看我们的球队看看我的战绩,上赛季,我们狼群魔乱舞,我仍场均投篮19.6次,本赛季,我们狼窝伤兵满营,我的投篮下降到16.6次,得分降至22.4分,杀伤力大打折扣,球队战绩则呈自由落体。显然对我而言,个人进攻的减弱,都绝非能力所致,而只能归于欲望消退,咳怎么说哪,也许是胜骄了,或是年龄大了,总之一言难尽呀;至于你詹姆斯,也许只是在为你的年轻买单,毕竟你们的球队错过了很多次进入季后赛的绝好机会嘛,对于你这样一个年轻、有活力、好胜的出色队员来说饱受常人所不曾经历的考验是好的,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浮乱其所为。
詹姆斯:你知道吗?我在最后一战的时候是多么的卖力就是希望可以答上末班车,我拿到三双也没能让我昂起头走出球场。我近乎癫狂地想要挽救骑士的赛季,上半场他只差1个篮板球就砍下“三双”,最终我拿下27分、14个篮板球和14次助攻。可惜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我自己手中,过去6个赛季骑士将帅都只能守在电视前看别人打季后赛,现在看来这是我这个“真命天子”也无法破解的魔咒。82场比赛结束后,骑士与网队同为42胜40负,只是后者保持的对战优势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划下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我们怪不得别人,我们一度是中央赛区冠军的争夺者,可是在全明星周末之后他们只取得10胜19负的糟糕战绩,眼看着大好江山沦为焦土。在另一个球馆,基德和卡特经过一场虚惊后带领网队搭上了季后赛末班车。而我……咳,不说了。我也知道你一定也挺郁闷的我们成了自己过去成就的牺牲品,这个赛季你的表现还是MVP级的,但一人也挽救不了球队,你也因此比任何人都要伤感。你已经尽力了在标靶中心球场,森林狼最近8场比赛赢了7场,这样的战绩没有谁可以埋怨你的。再说了在全明星赛期间,你就要求教练给你最少的上场时间,因为你的膝伤一直没彻底养好。“我想我们的防守很好,”波波维奇说,“但加内特的膝伤影响了他。因为蒂姆(邓肯)也有过这种情况,所以我知道这很难受。加内特以前的爆发力比现在强得多你们队的内部也是问题很多的。”你有教练的理解有球迷的同情,还要啥是多呀。我们骑士队的问题其实很严重前不久我还因为不满高层管理人世的调整和他们闹了一阵子,但是当时认为还是以比赛为主,有些问题要慢慢来但是这样的结局确实让我有些受不了。这样的开始也许已经预示了要有这样的结局了吧。当时的专家马蒂·伯恩斯都撰文评道:克里弗兰骑士队本来很有希望的一个赛季又被折腾得奇形怪状,输给76人之后,他们最近23场比赛中输掉了16场,已经掉到东部第七,骑士的季后赛前景并不乐观。
加内特:是呀,当时你们不到一月中旬时还处于东部第二种子球队地位,竟然一下子沦落到要为季后赛门票而挣扎的地步。两名内线均有伤在身,“大Z”伊卡格斯卡手指脱臼,古登肩部扭伤,那时的表现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骑士的高层管理正在发生巨变,总经理吉姆·帕克森的位置摇摇欲坠,据当时的报道称,他很可能在近期就面临下课,前开拓者后卫、现任ESPN评论员的安东尼可能会成为他的继任者。现任主教练马龙也只是过渡选择,据称新老板吉尔伯特最近和密尔根州的教练汤姆打得火热。那时的你怎么也不可能高兴得起来,这些一定影响到了你的比赛心情,影响到了你的发挥。二年级生你本赛季个人表现非常抢眼,甚至已经成为年度MVP的有力竞争者,但目前却面临着连续第二年进不了季后赛的危险;这对于你这样的球员来说,将很难接受,尤其是当年迈克尔·乔丹和“魔术师”约翰逊都已经在处子赛季就带领球队杀入了季后赛。这样的现实更是时时打击着你。当时你不也承认了吗?“我们失去了教练,多了一些新成员;球队有了新的老板,而且吉姆也可能会走人,这一切都和从前不一样了。”
詹姆斯:我当时是为后卫麦吉尼斯打抱不平,由于新教练马龙比较偏爱防守更强的埃迪·斯诺,而不得不将麦吉尼斯放在板凳上。尽管在对阵步行者的比赛中,麦吉尼斯重新获得了首发位置,但我认为伤害已经造成了,我们毫无理由地就将第一号组织后卫束之高阁,我不知道为什么。球队的化学反应已经发生了变化,这让我很心烦,你让麦吉尼斯坐板凳,所以我们输球。我自己仍然会积极地打球,并致力于帮助球队进入季后赛。但对于球迷来说,他们肯定会为头号球星的烦恼而不安。我在三年之后将成为自由球员,骑士必须要做出一些正面的改变来让他生活得更愉快,也感觉这个组织正在前进,否则他们可能会失去一切。真的灵验了。你很幸运,森林狼的方案都是以你为中心的,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加内特: 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是的,我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可是一切事情也许总是冥冥中注定的,赛季中期面临球队战绩不佳的困境,主教练桑德斯被解雇,总经理麦克海尔亲自执教。在我的周围是有很多优秀的队员象萨姆·卡塞尔、拉特里尔·斯普雷威尔。不管怎么样我们要重新洗牌了。森林狼已开始酝酿一场清洗风暴,上到球队主帅,下至球员,都可能远走他乡。球队已立志下赛季要重新建立一支围绕我的团队。一心索要高薪的斯普雷威尔和卡塞尔可能无法再披上那件熟悉的白绿战袍了。森林狼的老板已明确表示,两年前签下斯普雷维尔和卡塞尔是一个错误,两人下赛季可能会转往新球队。此外,球队的第六人斯泽尔比亚克也表示,如果森林狼不能给自己提供合适的位置,他愿意被交易出去。斯泽尔比亚克说,能否得到首发位置,这也是挑选下个赛季加盟球队的先决条件。斯泽尔比亚克本赛季平均每场得到15.6分,命中率高达近51%,成为本赛季最佳第六人的有力争夺者。总之,没了。
詹姆斯:其实你们内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不久前,卡塞尔就抱怨他的合同然后斯普雷威尔也附和说要考虑家庭的供养问题,其实就是变项的要求加薪嘛!在那是是球队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没有出现。如果他们想成为球队的领导者或是想让球队获胜就更不应该这样了。卡塞尔的职业生涯不错,他已经得到一枚总冠军戒指了但是他仍然没有自己的球队。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斯普雷威尔身上。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你不能要求他们成为领导者因为他们没有作出过领导者的成功例子。我想可能是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的关注影响了他们的发挥。还有你有时也是很自私的,高兴了想打了就很卖力气不高兴了就不管别人的死活了。有点偷懒之闲哦。过去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没有起到效果,每年你只为了进季后赛而努力你应当找到更大的舞台。你应该自问:“我还能做些什么?我能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吗?我是不是需要对队友更加强硬一些?在防守方面我是不是该做得更好?”我想你应当找到使自己的打法更有效的方式,使自己更适合球队领袖的身份。还有你们原先的教练桑德斯,由于他的开局不好也是你们后期的一个很大的隐患。我个人认为一个队的成绩下滑时应该有教练可以把原因找到然后尽快的让成绩恢复,如果做不到的话教练应该是第一个下岗的。
加内特:不许说桑德斯的不好。他已经带着森林狼走过九个年头,能在一个球队坚持这么久,现任主帅中只有爵士队的杰里·斯隆胜他一筹。他和我同在1995年来到森林狼,感情很深,我对他尽是褒扬之词。从第一天起,他就让队员充满信心,对他们表示感谢,他从来不贬低球员。那时我们的战绩虽然很差但是他依旧活跃,炽热,他不会让你难堪,因为他知道怎么激发你的潜力……1995年,森林狼的总裁麦克海尔作主签下了桑德斯,他俩曾是明尼苏达大学校队的队友,麦克海尔对这位老同学也充满信心。过去的七个赛季可不好受,森林狼连续七次在季后赛首轮出局,桑德斯压力也很大过去的七个赛季可不好受,森林狼连续七次在季后赛首轮出局,桑德斯压力也很大。加内特不仅仅把他当作恩师,更将他当作知心伙伴,甘心做他的“死士”。
詹姆斯:提起教练我也很有感触,在常规赛的末期我的恩师主教练保罗·西拉斯,成为了本赛季第九个被解聘的教练,骑士队助理教练布伦丹·马龙担任骑士的临时主教练。可是在骑士痛失季后赛资格的第2天,俱乐部老板便解雇了篮球事务总裁兼总经理帕克森。帕克森在骑士效力7年,其中,在总裁和总经理位置上就干了6年。过渡主教练马龙也同时被免职,且不再是下赛季的主教练候选人,但仍然留用,工作另行安排。在马龙最初继任骑士主帅的时候,还曾因为媒体管他叫“代理教练”而感到不满,并坚持声称自己是球队的“正式主帅”。然而,谁都知道,他是,而且只是代理教练,别无其他。“布兰登是个伟大的教练,他对篮球的理解很有见地,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只不过是助理教练,”我的一位队友当时说,“他不会呆多久,而这一点改变了所有东西。”真的实现了,不可思议。
加内特:是呀在NBA的世界中,什么都是可以随时改变的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也因为我们也许因为其他的原因。我们已经没有比赛,没有了痛苦,没有了烦恼。但是我们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的问题,谁是最悲惨的英雄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可以再次的夺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3.信任的丧钟为谁而鸣 篇三
时事链接
7月24日,家住桦南县的17岁女孩胡伊萱在去同学家途中,遇到一名假装肚子疼的孕妇,请求其帮忙扶自己回家到楼上,女孩却没意识到,善良葬送了自己如花的生命。当将孕妇送到楼上后,在家等候的丈夫目露凶光,欲对女孩性侵,女孩反抗被二人用被子蒙头窒息而死。
在一个“人的不确定性”取代自然风险占据主导的社会里,“送孕妇回家遇害”再一次为风险社会增添了辛酸的注脚。助人为乐也好,见义勇为也罢,当利他行为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时候,面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还有多少人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如今,每每遇到一件事,甚至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我们总会习惯性地问:“我该相信吗?”其实,“幸福”早已取代GDP,成为国人内心最大的渴求,信任感缺失,无论经济上多么富裕,都是缺少幸福感的。
一次外出途中,我所乘坐的客车因故临时滞留,我旁边一位女士给家人打电话时抱怨,说出门时没带点吃的,以至于现在挨饿。我看她难受,从包里拿出面包和矿泉水说:“先吃点吧!” 女士很警觉,身子向外挪了挪连声说:“不,不!我为什么要吃你的东西?”目光里满是怀疑,仿佛我不怀好意。
和一位入户查煤气表的师傅聊天,他也说,现在进入小区,想要叩开一户人家的门太难了;好不容易门开了,从里面伸出半个脑袋问:“你干嘛?”解释一通后,屋里的人似乎还不肯相信:“你真的是查煤气表的吗?你真的是吗?”那怀疑的目光让人很不舒服。
4.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四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含义深刻,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推己及人的人生态度。海明威喜爱这首诗,把它放在自己一部小说的正文之前标明主题,小说也用诗中的一句话作为书名: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s tolls)。小说的背景是西班牙内战,当时美国志愿者罗伯特·乔丹奉命去炸毁一座桥,书中描写了三天中发生的故事。《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写得最长的小说。
数月前,偶然在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看到纪实片《丧钟为谁而鸣》,该片根据梅汝璈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日记制作,使用大量影像资料,拍得相当成功。几年前我读过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读后感觉收获很大,今日得睹记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电视片,当然倍感兴奋。不过,片名《丧钟为谁而鸣》却让我颇感惊讶,看过之后长时间如鲠在喉。我觉得用“丧钟为谁而鸣”作片名,是不恰当的。
据编导者自己讲:“对于这部记录片的片名,考虑再三,最终还是采用了最初《探索·发现》主编盛振华提议的名字:《丧钟为谁而鸣》。”“之所以采用这个片名,是因为我自己本来就非常喜欢这个名字所隐含的意味。”可是,它究竟隐含了什么意味呢?这位编导却语焉不详。
其实,这是错用典故的典型一例,非常碍眼。
“丧钟为谁而鸣”这个短语,大概已经成为西方社会许多人熟悉的典故,甚至已经成为一句成语。它含有悲天悯人的意味。王小波在《从Internet说起》一文中,揭示说:“海明威在《钟为谁鸣》说过这个意思: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也就是说,整个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自己的不幸,这就是约翰·多恩这首诗的主旨。诗写得并不晦涩,不大容易产生歧义。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三天的心灵史
这本书的评论是不是很难写?那么多条评论里没看到几篇是跟资料有沾边的。对西班牙内战我了解并不多。短短三天里的故事,中译本洋洋洒洒四十万字。也能够说是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一个思想复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三天里的心灵轨迹。生与死的问题,感情与战斗职责的矛盾,道德伦理与严酷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齐。
你反对一切杀人的行为,可你既杀过人,而且还要继续杀人。因为要打胜仗就务必多杀敌人。
双方都在屠杀,游击队员绞死长枪党,法西斯分子血洗拥护社会党的村庄。为了自由,尊严和所有人都有工作而不致挨饿的权利,我们对他们也干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但那是因为我们缺乏教养,不明白该怎样办,而他们是蓄意地、深思熟虑地干着。”游击队员们射击,投掷手榴弹,炸火车。但是杀掉的人有几个是真正的法西斯分子?那些铁杆儿长枪党们都躲在后方屠杀平民。而在战壕里向我们瞄准的是和我们一样的穷人。联合政府内部也是成分复杂,斗争重重,军队缺少武器装备,指挥不畅。有着种种官僚主义,工作无能。 尽管这样,为了所拥护的一切,为了这种感情以及这种必要性*,你还是参加战斗,为你理解的教育中所提到的新世界而战斗。然而,有谁能像青年牧师和军人始终持续着忠诚?是我们蜕变了,还是世界并不是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根本没有完美的事业,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5.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3000字 篇五
这篇《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3000字》是聘才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欢迎浏览,希望能帮到大家。
全书围绕年轻人罗伯特乔丹奉命去炸一座桥而展开,他是一位爆破员,一名西班牙语讲师,也可以说是一名反法西斯主义者。这位年轻人富有理想,充满朝气,勇敢,有正义感,怀着“为全世界被压迫的人们鞠躬尽瘁的感情”,“反对所有的暴政,为你所信仰的一切,为你理想的新世界而斗争”,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名志愿者,奔赴西班牙,为自己的信仰而战。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题目中就抛出一个问题,就是丧钟到底为谁而鸣。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突然想到了鲍勃迪伦写的一首歌,“答案在风中飘”,对于这个答案,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丧钟可以是为那些反法西斯战争而牺牲的人民而鸣,或者也是为最后在战争最后失败的法西斯主义者。我想在根本上,这里的丧钟具有一种抽象的概念,或者说是一种隐喻。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战斗,法西斯主义者或者反法西斯主义者,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当然,在很多描写二战的作品中,正义的一方到最后总归是胜利的,尽管付出的代价很大,正如海明威的这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罗伯特乔丹最后为了他的理想而牺牲了。古巴的革命英雄切格瓦拉,也是如此,为了一生的理想奔赴游走,最后被捕牺牲。
很多作品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正面人物牺牲之后,但是他的思想会一直延续,也就是说一部文学作品往往有一个主旨。那么此书的主旨是什么,通过整部小说的阅读和在看了其他学者对这部书的评点之后,表达的主旨是“人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每个人都与人类难解难分。”而我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的诉说。在本书中,除了主要人物罗伯特乔丹之外,还有以下这些人物:
一直在他身边支持帮助他的老头安塞尔莫,有爱心,富有同情心,在射杀了敌人之后,为他们落下了眼泪。
游击队首领巴勃罗,他胆小自私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一直不同意炸桥,但是之后的情节叙述中,有多次转变,充满矛盾。
巴勃罗妻子比拉尔,强势,干练,一直支持罗伯特的任务。
玛丽亚,善良,天真,深深爱着罗伯特。
另外还有游击队的其他成员,他们为自由而战。
这些人物的出场,充实了整部小说。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曾经看到汪曾祺老师的一篇文章,他是这么来形容这部小说的:重读《丧钟为谁而鸣》,觉得海明威的叙述是非常干净的。他没有想表现什么“思想”,他只是写生活。
我想,在二战中,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也必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许没有书中所写的一模一样的的生活情状,但是也必有相似之处。海明威的作品中,往往带有自己的影子,海明威在二战中,在欧洲战场中,当过战地记者。这部小说是作者在西班牙的英雄城市马德里被攻占之后,他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郊区寓所“观景庄”所写,情节紧凑,一气呵成。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欧洲大陆的一小块,那本土的一部分;如果一块泥巴被海浪冲掉,欧洲就小了一点,如果一座海岬,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海明威把这段话放在本书的开篇,作为开篇之词,我想这是要体现的是个人的价值,你是最重要的你,是你构成了与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世界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尽管佛洛依德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灵魂,是一座孤岛。但是也不能否认正是由于个体的独立,才能衍生出千千万万的不同的思想。
人和自然界的千万动植物组成了这个美丽富饶的世界,缺了其中一个都不能生存,在自然界的人类,还是依旧要与自然和平相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更加微妙了一点。“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话正如此。
在我看来,丧钟是为任何人而鸣的,也看了此书改编的电影《战地钟声》,将各个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最后结尾的时候,在罗伯特摔断腿之后,在他对自己自言自语的时候,那个钟开始摇晃,钟声开始响起,影片也在这里戛然而止,只留下钟声在我脑中回想。
6.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篇六
关键词: 《丧钟为谁而鸣》 性格转变 原因
一、进山以前巴勃罗的性格
这是巴勃罗的第一次转变,从一个普通的马贩子变成一个士兵,一个暴徒。他为自己的国家战斗,同情别人,但他也是一个残忍的人。显然,在进山以前巴勃罗是一个残酷而又积极的战士。
在小说的第10章中,皮拉尔向乔丹讲述游击队在进山以前的故事。巴勃罗曾在家乡的小镇发动起义,在他的领导与安排下,小镇人民成功地袭击了法西斯的民防营,并杀死许多法西斯。但需要注意的是,被巴勃罗杀死的人并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这一章在理解巴勃罗性格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读这一章可以得出有关巴勃罗性格的三点信息。
首先,皮拉尔的叙述表明,巴勃罗具有相当强的军队领导才能,同时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成功的起义,对法西斯的绞杀足以见证巴勃罗当时的威风。其次,皮拉尔的叙述表明,巴勃罗是一个忠于共和国的人,他可以为共和国做任何事情。尽管巴勃罗也许知道,他在起义中杀死的人其实并不是邪恶的人,但由于这些人的信念阻碍了共和国的发展,他还是杀死了他们。再次,巴勃罗是一个残酷的人。尽管巴勃罗积极为共和国战斗,但他的战斗充分暴露了残暴的一面。
二、进山以前巴勃罗的性格
总体上,在进山巴勃罗是积极的,但进入山一年多后他成为一个狡猾贪财的酒鬼和共和国的背叛者。
当乔丹第一次见到巴勃罗并且告诉他的任务是摧毁的桥梁,他表示反对,并提出他的理由也就是他的狐狸原则,并且对乔丹的谄媚毫无兴趣。从巴勃罗的狐狸原则和他对乔丹的谄媚态度上足以看出他的狡猾。
此外,在整篇小说中,除了第十章外巴勃罗呈现给读者的都是一种酒鬼的形象。天天喝得烂醉如泥,而且贪生怕死,他反对乔丹炸桥就是怕暴露自己引来杀身之祸。他还十分贪恋财物,把自己的几匹马当成自己的命,甚至为了几匹马杀害自己的战友。他的队员和老婆常常臭骂他是酒鬼、懦夫,甚至想要杀掉他。
但在面对自己的马时,巴勃罗还是展示出了一丝柔情,巴勃罗可以温柔地对待一匹马,但对人的性命却毫不留情,这更加突出了它对人的无情无义。
三、巴勃罗转变的原因
为什么巴勃罗转变如此之大?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即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分析。
第一个主观原因是巴勃罗得到了自己的马,所以他变得贪婪。进山之前,巴勃罗可以冒着生命危险起义,为祖国奋勇杀敌,这是因为那时他一无所有进行起义,什么也不会失去,还有可能建功立业。但有了马之后,马成了他为共和国战斗的顾虑。如果他再进行战斗,一是他怕失去自己的马,二是怕失去生命不能享受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有了马之后,他变得贪财怕死,背叛了祖国。
第二个主观原因是在杀了那么多人后他受到精神创伤,于是他整天沉溺于酒中,对战争和共和国完全持消极态度。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巴勃罗向皮拉尔诉说自己因为杀了太多人而“充满了悲哀”,并且说,如果可以,那么他希望杀死的人都可以复活。
巴勃罗变化的客观原因是战争。如果没有战争,巴勃罗就很可能依旧过贩马的日子。但战争的爆发使他看到了法西斯的残暴,这激起了他的残忍,使他成了一个暴徒。但随着战争的深入,战争的胜利变得毫无希望,巴勃罗正是看到了这种战争胜利的无望,才变得毫无生气,贪生怕死。如果没有战争,那么巴勃罗不会变成一个消极、狡猾、奸诈的酒鬼。巴勃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战争。
巴勃罗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人物,他既是邪恶残忍的,又有有担当的一面。在家乡小镇成功地领导一次起义后,他从一个普通马贩子变成一名优秀的革命指挥官。然而,在一年的战斗之后,巴勃罗又从一个勇敢而积极战斗的指挥官变成了一个狡猾、懦弱、自私的守财奴。变化的主观原因有:得到了马使他变得贪婪;他无法忍受自己杀死了太多人。客观原因是战争,这也是他变化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Allen,Josephs.For Whom the Toll Bells:Earnest Hemingway’s Undiscovered Country[M].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4:23-24.
[2]Bridge,Earnest.Essays on Hemingway and For Whom the Toll Bells[C].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92:18-20.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20-228.
[4]杜肖楠.关于《丧钟为谁而鸣》的争议及再认识[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57-59.
7.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篇七
The novel is set in the spring of 1937, at a time when the war had come to a standstill, a month after German troops razed the Spanish town of Guernica.At this point, the Republicans still held out some hope for victory and were planning a new offensive.For Whom the Bell Tolls explores themes of wartime individuality, the effects of war on its combatants, and the military bureaucracy’s impersonal indifference to human life.Character List Robert Jordan-the protagonist of For Whom the Bell Tolls.Robert Jordan is pragmatic, very good at what he does, and never lets his emotions interfere with his work.He appreciates physical pleasures like smelling pine trees, drinking absinthe, and having sex.At the same time, he is conflicted about his role within the war and within the larger world.Interior dialogues in which he argues with himself about these conflicts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novel.Over the course of the novel, he gradually resolves these tensions and learns to integrate his rational, thinking side with his intuitive, feeling side.Robert Jordan(In-Depth Analysis)
Themes
The Value of Human Life Many characters di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novel, and we see characters repeatedly question what can possibly justify killing another human being.Anselmo and Pablo represent two extremes with regard to this question.Anselmo hates killing people in all circumstances, although he will do so if he must.Pablo, on the other hand, accepts killing as a part of his life and ultimately demonstrates that he is willing to kill his own men just to take their horses.Robert Jordan’s position about killing falls somewhere between Anselmo’s and Pablo’s.Although Robert Jordan doesn’t like to think about killing, he has killed many people in the line of duty.His personal struggle with this question ends on a note of compromise.Although war can’t fully absolve him of guilt, and he has “no right to forget any of it,” Robert Jordan knows both that he must kill people as part of his duties in the war, and that dwelling on his guilt during wartime is not productive.The question of when it is justifiable to kill a person becomes complicated when we read that several characters, including Andrés, Agustín, Rafael, and even Robert Jordan, admit to experiencing a rush of excitement while killing.Hemingway does not take a clear moral stance regarding when it is acceptable to take another person’s life.At times he even implies that killing can be exhilarating, which makes the morality of the war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even murkier.Romantic Love as Salvation
Even though many of the characters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take a cynical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feel fatigued by the war, the novel still holds out hope for romantic love.Even the worldly-wise Pilar, in her memories of Finito, reveals traces of a romantic, idealistic outlook on the world.Robert Jordan and Maria 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 and their love is grand and idealistic.Love endows Robert Jordan’s life with new meaning and gives him new reasons to fight in the wake of the disillusionment he feels for the Republican cause.He believes in love despite the fact that other people—notably Karkov, who subscribes to the “purely materialistic” philosophy fashionable with the Hotel Gaylord set—reject its existence.This new acceptance of ideal, romantic lov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in which Robert Jordan rejects abstract
丧钟为谁而鸣
8.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篇八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春节”和“圣诞节” 《最蓝的眼睛》的叙述声音和视角 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
文化碰撞和融合——探讨少数裔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下的生存 跨文化交际中旅游英语菜式的翻译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分析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合作原则视角下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对比研究 从《绝望主妇》对比中美女性家庭观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 The Influences of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从跨文化视角看文化定势及偏见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影响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gloss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及汉译策略 44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 45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46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49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Works by Byron and Shelley 50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51 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52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任务型教学中策划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 54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的解读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56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57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 58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59 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开题报告+论)61 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 62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主要作品
由《克莱默夫妇》思考美国女权运动对美国家庭的影响 66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 67 英汉颜色词 “红” 与“白”的文化内涵研究 6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及其作用 69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 70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 71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对《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查德矛盾性格的分析 73 探讨《根》中黑人与美国人的根
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中斯蒂芬的心理创伤和恢复分析 75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76 看《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77 《飘》中斯嘉丽的生活态度 78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79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80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 82 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 83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85 《占有》中维多利亚时代女权主义者的爱情观分析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87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88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 89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 90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从福柯的后人道主义视角看赫尔米娜之死——解读赫尔曼黑塞作品《荒原狼》 93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94 广告翻译
《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浅析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成长主题 98 《紫颜色》中爱丽斯沃克妇女主义解读 99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00 解析《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人物形象 101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102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 104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 106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 107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 108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109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奉献与救赎:浅谈欧•亨利小说的宗教精神 111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使用策略 112 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女性意识的苏醒--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约德妈妈形象的分析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118 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 121 英汉植物文化词汇的差异及翻译研究 122 简爱——平凡而非凡的女人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24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126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127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实证研究 128 《红楼梦》饮食词语英译策略探析
爱米丽的悲剧成因—评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130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31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132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幽默 133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134 论不同语境下广告语中双关语的翻译原则
《傲慢与偏见》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推理研究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 137 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分析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139 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对比研究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ocabulary 142 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
别样的美丽——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中无处不在的哥特式风格 144 英雄精神的回归—浅析《雨王汉德森》的主题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146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 147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 148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149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 150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151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使用初探 152 论《儿子与情人》中 “花”的象征意义
153 功能对等理论下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成语翻译研究 154 《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小女孩所承受的三重歧视 155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156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57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 158 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学观和内在矛盾 159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 160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161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162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论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开题报告+论文)163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164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 165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 166 《吉姆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6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16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9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170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71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分析 172 从才能选秀看中西方梦想观念的异同
173 科学家的困惑——从生态伦理角度浅析《弗兰肯斯坦》 174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75 论文化背景对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效果的影响 176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 177 《看不见的人》主题分析 178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179 杰克·伦敦作品《海狼》中海狼命运的解读 180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8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2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83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日语言的空间隐喻
184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85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186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成功之道
187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188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Business Letters 189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90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191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192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193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94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195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196 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推荐阅读:
试析宋江的形象01-14
试析媒介消费中的民事合同关系01-14
海明威的忧伤散文06-19
海明威老人与海读书笔记心得09-29
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读后感400字11-20
海明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内容简介07-28
论语料库参照下的海明威作品研究论文08-01
赵海明先进党员事迹08-14
《游褒禅山记》试析07-23
试析道家思想的伦理智慧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