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精选10篇)
1.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一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引入课题,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三、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四、读通课文
1、范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就先来读读吧,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
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指导停顿断句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
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
(评价语举隅: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很会学习。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通过刚才探讨的两种方法,我想最后两句话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请大家读最后两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你们认为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杨氏之子
甚聪惠
反应快
答得妙
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教学过程
一、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可以在书上作批注,现在开始。
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师:刚才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可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5、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板书:孔雀)
(3)、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哪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6、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7、小结 师:(总结)正如那位同学说的那样,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熟读成诵
三、拓展
1、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如:“别吻我,我怕羞” “我怕修” “我不是碰碰车”
师:大家为什么要笑,因为它幽默,这幽默的背后却在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3、总结。
师: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下课,谢谢孩子们!
生:谢谢老师!
附:板书:
语言的艺术
杨氏之子
聪惠(智慧)
杨家小儿
孔君平
看注释
杨 梅
孔 雀
联系上下文
《晏子使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
1、板书、解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整体感知。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和主要内容。(仗势欺人,侮辱晏子。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机智地反击。板书:侮辱)故事的结果:“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个双重否定句是说——楚王尊重晏子了。(板书:尊重)
2、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个小标题。让钻狗洞——齐国无人——齐人盗贼
三、合作研讨,感悟晏子
读读议议,批批注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师生汇报交流:
(一)让钻狗洞。
1、谁来说一说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
2、谈谈你对晏子所说话的理解。
投影出示:晏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引导学生谈理解:
正常情况访问国家——走城门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的国家——楚国 楚国——狗国 楚王——狗王
3、评价理解,你听出了什么?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说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文中有明确的说法吗?(看课文)其实,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副板书: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评价晏子的话妙在哪里?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费吹灰之力,委婉地还击了楚王。晏子沉着冷静,机智反击,不失礼节。
5、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练读、指名读)
小结过渡: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凭着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反击而又不失礼节,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侮辱晏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谁来汇报。
(二)齐国无人
1、学生汇报:
2、谈谈你对晏子话的理解:
A、投影出示: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说说理解与感受。(人多)
(2)出示原文: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理解积累成语:张袂成阴——联袂成阴 挥汗成雨 比肩接踵——摩肩接踵
(3)原文对照,指导朗读。启发思考:共同的理解是人多,文中是怎样说人多的?
生谈,小结:这说明同学们读出了晏子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B、投影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1)说说理解与感受。
(2)教师引导,理解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最不中用”是什么意思? 上等国家——上等人去 下等国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
我去的国家—楚国——下等国
(3)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
3、这次对战的焦点是“齐国无人”,楚王是步步紧逼,晏子是巧妙回旋,击败了楚王,从中你体会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接着楚王的话题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无人才、甚至不会用人之辱又回敬给了楚王。
4、这段精彩的对话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练读,分角色朗读体会。
(三)齐人盗贼
过渡语:一次次交锋,一次次失败,楚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楚王实在不甘心,又生一计: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王这些话的言外之意:齐国人是盗贼。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面对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师生解读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投影出示: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水土不同”指的是什么?晏子在说什么意思?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晏子的话不但点出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使良民变成盗贼。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4、从晏子的应对中我们感受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练读这段文字。
四、评价晏子,升华主题
1、归纳三个小故事,体会晏子形象。让钻狗洞——楚国狗国——只好…… 齐国无人——楚下等国——只好…… 齐人盗贼——“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评价晏子,感受课文中心。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引导结合相关内容、资料谈)
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 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辩辞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辞让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投影出示,齐读。板书:不敢不)“不敢不”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不能不、必须、只能、只好……
(4、楚王仅仅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吗?结合“使”、背景资料“结交”感受理解,楚王尊重的还有齐国人民、齐国国家,因为晏子的背后是一个有力的团队。)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纵观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不辱使命!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话不多,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青史。
2、要想更多地了解难晏子,老师推荐课外阅读《晏子春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 楚王 不敢不尊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品质。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会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并试演课本剧。
三、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能告诉大家,你对这篇课文都有哪些了解呢?(题目、出处、时代背景、人物介绍、课文讲了三件事等)
2.质疑: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在自学中理解人物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课文的三件事中选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认真默读自己选中的故事,仔细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语句或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画出来,并进行批注。
(三)根据个人选择的情况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朗读、表演、复述进一步理解人物特点
逐个谈自己的体会(重点围绕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补充,补画重点句和词语。
选择小组汇报的形式并进行练习
提示:汇报形式有朗诵、复述、表演课本剧等。
(四)全班交流,进行汇报
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人物特点。
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朗读、复述、课本剧的表演。第一件事:楚王吩咐手下人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进城。
1.这件事说明晏子沉着冷静、随机应变、以国家利益为重。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什么样的国家。” 第二件事:晏子见了楚王,楚王以貌取人,讽刺晏子无能,藐视齐国无人。
1.说明晏子博学多才、智勇双全(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满腹经纶、据理力争……)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敝国有个规矩……这儿来了。”
第三件事: 在楚王款待晏子的酒席上,楚王故意让人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过,借以说明楚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从而侮辱晏子,侮辱齐国。
1.说明晏子能言善辩(满腹经纶、才智过人、唇枪舌剑)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大王怎么不知道……水土不同吧。”
(五)复述练习
这篇文章写得短小精悍,精彩的文章往往用传神的几笔,就能把人物形象清晰地勾勒出来。其实在字里行间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我们可以插上想像的翅膀,把故事讲得再生动细致些。
1.出示图片,你认为可以在哪里展开想像?(书上没有描述的情节或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2.小组为单位,选三个故事中的一个,找出可以扩展的地方,用笔划上添加符号。
3.创造性复述。
(六)补充小故事见资料(选自《东周列国志》)并简单介绍几本书《春秋故事》《东周列国志》《上下五千年》……
七、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钻狗洞
访狗国
机智过人
没人才
下等国
维护国家的尊严
没出息
风气差
能言善辩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板书设计 11*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一家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12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在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注意到大兵和赵卫国合说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了吗?,那这个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交流:(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打电话
啰唆、耗时、误事
简练、得体、明白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
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1.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3.小组上台交流。
4.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三、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四、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
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试写草稿。
教学重点难点: 发言稿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教师导入,介绍大队委竞选场景。
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
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
1.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怎样写。2.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
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评习作,学生修改草稿。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修改。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2.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誊写正稿本上 教学重点:抄写 教学过程:
一、强调抄写要规范,注意写字姿势。
二、强调发言稿的格式,抄写时按格式写。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鉴赏总结 教学重点:鉴赏教学过程:
一、学生小组交流各自发言稿,组内评议,推选写得好的同学。
二、各组被推选的同学上台交流。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3.课堂交流
回顾、拓展三
教学准备: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教学目的: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学重点:交流。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教学目的:了解对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对联。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2.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3.同桌互相背诵。
4.指名背诵。
5.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4.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5.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2.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二
教学目标:
l、了解顺叙、倒叙和插叙的特点、作用和要求。
2、懂得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写一篇叙事的作文。教学重点:
了解顺叙、倒叙和插叙的特点、作用和要求。
教学难点:
懂得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写一篇叙事的作文。教学设想:
一、设计若干自读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知识短文“写人记事要注重记叙j预序”。
二、根据短文所介绍的知识,模拟本单元中某一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叙事的作文。
三、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指导复习本单元课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复述进行记忆。点评。
二、指导学生自读知识短文“写人记事要注重记叙顺序”。1.出示自读思考题。
(1)什么叫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已学过几种?(2)什么叫顺叙?用顺叙的方法记叙应注重些什么?
(3)什么叫倒叙?运用倒叙的方法要注重些什么?(4)什么叫插叙?为什么要用插教?要注重什么? 2.自读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明确)
①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叫顺序,已学过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②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就是顺叙,运用顺款的方法要注重 A、必须把时间交代清楚。
B。要注重前后照应使事情的发生、发展合情合理。C.要有重点。分清主次,不要写流水帐。
③把后发生的事情或结果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或原因写在后面,叫倒叙。
运用倒叙。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开始追忆部分结束后要前照应。
④插叙是是搭在赢余甲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从前的或其他与事件有关的叙述。插叙往往是对人物或对中心事件的某一作交代、介绍、补充式铺垫。
三、布置练习:
阅读《一件珍贵的衬衫》 ①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②找出记叙的6要素。
四、作文题目:班级趣事
五、学生讨论
六、学生写作,教师巡回
七、学生互评
八、下水文(附)
班级趣事
俺班的趣事多的数不清,朋友你们想听吗?待我慢慢道来: 一.开心果
鈴,鈴,鈴,上课了,有的同学还在教室里借东西,这时一声从天而降的“上课”之声,让我们措手不及。是谁这么突然来到教室,把我班胖子“志强”吓的从凳上摔下来。不想活了,是谁这么大胆。哦!说错话了,原来是老历呀!请原谅!这时还有不少同学没回位,班长已喊了起立,有的就站在那里喊老师好,可谓笑掉大牙!“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解放者’的风姿。好,现在我找人提问一下。”“好,你答复,谁是‘解放者’?”1.2.3.呵!哑口无言。你说,好!暂停一下,老历找人有一特点,找了第一个之后就一直从前排到后,所以不用他说,自己就会站起来。“你看,他背的多熟练”。“好,我再问一个问题,‘解放者’是那种人?”“又找我呀!”哈哈哈!这时全场一片笑声。噹(老历轻声的敲了他的头)、“老师我也没答复,为啥打我?”“你答复了”“我没”“又找我呀,不是你的答案吗?”这时全场再次响起一片笑声。一会儿,下课了,人呢!原来老历一声不响地跑走了。
老历真是我们的“开心果”,他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太多的快乐!二.恐怖之旅
来了!来了!来了!谁来了,老化来了,不好!魔教教主来了。“郑爽,郑阳芳,胡葱葱,王晶晶。分别写出,铁,炭,磷,氯酸钾的化学方程式。”“很好,都写来了!”哇!终于过关了!啊!回家必定要记一记,不要知晓的抠鼻子。呵!在哪学这一招的,还真搞笑。下面老化一边讲还一边提问!真是让人够可怕,够担忧哪!也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上化学课,好像是一次恐怖之旅,处处让人担忧,惧怕!
鈴,鈴,鈴,终于下课了,我们走出了恐怖之林,看见了太阳,多美呀!三.催眠之课
也不知老班在哪学了一套催眠术,真实可怜了我们,搞得上他的课就要睡觉。要是让他上一上午的课,那我们还不得得睡症。特别是他上古文时他在台上讲,我们在台下闭眼听。没办法,只好用法宝……风油精、这是提神的好法宝呀!
3.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三
从容说课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理解托物寓意,品味艺术性,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2.正确理解寓言式描述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树的生命历程;
一、导语设计
《行道树》表达了树生活在都市的困惑。
《好大一棵树》歌中所唱,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 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作者与背景
1: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那树》用小说的笔法,写老树困苦挣扎,最后仍不免被砍伐的命运。给人留下深刻的反思,它形象地表现了台湾工商社会在畸形发展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即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遭受到冲击和毁灭性破坏。从中可窥见作者对古老文明和文化传统的深沉情感和深切忧思。其散文文笔简炼,神情俱肖,文理清晰,自成一体。
2.六十年代,台湾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艺思潮蜂拥而至,散文界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加深,一批作家开始接受和吸收西方现代文学技巧,诸如象征.意象.感觉.意识流.时空颠倒与跳跃等。工业文明血腥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统事物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从《那树》中可感受到作者的批评倾向。
3.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范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2: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结合语言标志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1~5)描写早期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6~8)描写近期大树,写大树与环境冲突和大树内心冲突。
(9~11)描写现时大树,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关键性描述,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小结: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都有明显的浯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 “但是”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
附:板书:
早期
〔形象
环境
对人友善〕
庇护造福
那树
近期
〔环境冲突
内心冲突〕
托物寓意和谐共存
现时
〔醉酒出事屠杀 蚂蚁葬礼挖根〕
惨遭杀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感知形象
体会情感
品析艺术
把握主题
一、感知那树的形象,问.那树,曾经是怎样的一棵树。以“那是一棵___________的树”说一段话。
形象:佝偻老态但坚固稳定
焰火一样繁密
霉黑潮湿的皮层 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
生铁铸成
环境:屹立在泥泞小径老式平房前
饱经沦桑
一片破败、荒凉景象
友善:面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用意:既是铺垫又融入作者对古老传统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体会树的经历
问:大树的生存受到了怎样的威胁。作者又怎样写大树的。
威胁: 环境冲突---路
线
楼
黄尘
喇叭
议论质疑 内心冲突---传统是引颈受戮、上帝施洗与云飘、乌换
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意在表达什么?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渲染人类文明发展的气势,暗示老树的命运。一方其来甚速,一方其行极缓,两相对照。显示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这一段话暗示古树的悲惨命运。
“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土著”即世代居住本地的人,这里是指“那树”,即:那树长久在这里生长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
三、分析树的命运
问:那树后来怎么了?为什么?
判刑并杀戮,惨不忍睹,像勇士被迫悲壮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因为那树遮住了路灯,倒致一位驾驶员撞上了树,所以要被屠杀。
▲
你觉得哪几个词特别能表现刽子手的冷漠无情和作者的思想。为什么要把砍一棵树写得像一场屠杀一样呢?
咬。嚼。撒,白森森的骨粉。肢解。割下。切断。等词表现出作者对树的感情热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其它人的冷漠无情。使文章充满悲剧色形。
▲
树死后会有谁悲伤吗?作者用意是什么? 对比——人:只发现灯亮路宽
蚂蚁:依依不舍
参加葬礼
用意——既在对比中表现批评又在对比中表现对人类命运“迁移”的担扰。
▲
树完全做到上帝的安排吗?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为什么没做到死复绿? 死复绿是什么状态——化作春泥更护花
为什么不能“化作春泥更护花”呢?——根被挖走了。树没有错,如果错,那就错在它信守了上帝的箴言,做了一个守信的君子。
“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四、讨论解惑,探讨主题
▲说说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对那树,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
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百鸟,护佑人类,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即使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蚂蚁国民,让其迁徙,给人震撼。
本题内有两个对比的意思,一是那树高尚的品格和对人类巨大的价值,可遭遇悲惨的命运;一是作者对那树怀有深情,认定大树的价值和品格,可是交通专家却认为有害无益。截然相反的态度给人启示„„
▲作者命意是什么? 人一向歌颂大自然的奉献,以此掩盖了对大自然的掠夺。那在强光下挥动的利斧和十字镐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无霸阴影,不正是灾难的魔影吗?人们在城市中挤走了最古老也最长久的最后一簇绿阴,那依靠生命之绿才得繁衍的性灵,离灾难还远吗?大树命运引发了作者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不过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作者反对人类文明,主张田园生活。实际作者只是反对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对文明进步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的思考。即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五、美点寻踪,鉴赏本文的艺术性
1:主题的时代性 人类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发展与环保。如何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只能用进一步的文明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工业文明给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毁灭,应该让我们警醒。
2:托物言志 言近旨远 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3:拟人的运用 笔触细腻,感情凝重。通篇拟人化手法,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老树的最后遭遇,象征性地向人们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那使人与自然距离愈来愈远的科学技术,剥离着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层诗意。文章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描绘到刻意的 4 比拟。最后赋予“那树”以真实的性灵,让真实的性灵敲击读者的良知。表达着自己的这种困惑和不安。
4:情节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物犹如此。人作何感?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竟如此无情,值得我们深思。也暗示蚂蚁迁移的命运将是自然对人的惩罚。
5:写景状物生动活泼。
▲“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奇特,以动写静;表现树的神奇
▲“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
▲“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写出了“刽子手”“月黑杀人夜”恣肆杀戮的丑态,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
▲“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创设庄严、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悲剧色彩。有慧星袭月的表达效果。
6:寓言式描述
▲清道妇讲蚂蚁王国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清道妇的叙说,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形成了一笔生动的寓言式的描述。用意:A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B、创造一种悲壮气氛,与人类形成鲜明对比。C“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给人联想。
▲ 文章有哪几处引用故事发生地的人的传说,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以三人称叙述,但有两处是“据说”,两处妇人说,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另一处是清道妇说蚂蚁国。其特点是一事情不确定,二是事情奇特,其作用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自由地写来,尽情地抒发感想;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加上开头“很久很久”尤其增加了寓言色彩,启发人思考寓意。
六、学生说话
老师小结
如果你是一棵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小组讨论,请发言人来发言。
生1:难道我真的有过错吗?如果是我的错,我将用我精髓来弥补我的过错。但是我不甘心就这样灰飞烟灭,可是我真的有错吗,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上帝付于我的使命,我将用我所有的精髓来哺育我深爱的人民。(一棵奉献的大树)
生2:我为你们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我为你们那么多,你们为什么还要杀我?当一片绿色被淹灭在一片钢精水泥的世界里,世界将会笼罩在灰暗之中,人们又将如何生存?
(人,太忘恩负义了吧)
生3:我要对所有的人说,我只是一棵树,我的职责是荫蔽所有的土地,给人类带来凉爽,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能给生命带来生机,是一种和平的颜色,绿能使世界充满生机,使平淡的世界不再单调,不再乏味,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朋友,请珍惜绿色。(是啊,人类难道不需要绿色吗?)
生4:上帝曾对我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我尊从他的意念,你们说,我妨碍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只是本能的生长,这是上帝制造的悲剧,上帝是无情的,人是无情的,而我只是无情的一个牺牲品。
(说得好,你让我几乎失去了点评的权力。)
小结 曾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全体代表为地球静默了两分钟。读了这篇文章,我的脑中总挥不去昔日那美好的影子“老树用它的千掌万指托住阳光,隐蔽着人们”,“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然而曾几何时,树还是那树,人已不是那人,那树消逝了,但消逝的真的仅仅是一棵树吗?最后我想说,如果有一天同学们拥有了处置生命的权力,请同学们一定慎重地对待他。我们住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但人类的基本构造毕竟是血,是肉。我们需要绿色„„
让我们全体起立,身边的绿色祈祷吧!
七、布置作业
1.想象蚂蚁王国参加大树“葬礼”的场面,他们互相倾诉了什么?
2.本文的语言意味深长值得品味。找出你最喜欢的语言并说说原因。
八、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巨木之死》
佚名
不久以前,在温哥华岛舍间附近.有个人用锯机向一株参天蔽日的花旗松树下手,把这株长了好几百年的大树伐倒了。我在树墩上细数它的年轮,数到七百零三时,这些圈圈——也就是最近时代的记录,已经细得肉眼辨别不出。那人说,他新盖了个车房。这株树挡道,只好把它锯掉。
他是个实际的人,不多思考,也不注意历史。可是任何史学家一见到这个锯断得利落的大树桩,以及地上那大堆断木,就会联想到许多事情。
英国约翰王在伦尼米德签署大宪章时,在一片未知的大地上,林地内许多种子中,有粒种子发了芽,萌生一点儿大的绿枝。哥伦布发现新世界时,那幼苗已是一株两百五十年之久的树了。一柄英国斧斩在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的颈上时,这株接近中年的树没有遭受斧头的损伤;在滑铁卢时候,它开始衰老。
这株树有多少次捉住春风,把它化为柔美的竖琴乐;用它数不尽的手指弹出夏日干爽飒飒声;又在冬日发出风琴般让狂风怒号,却没有人在场聆听!
没有一位数学家能算得出这些年来,它从泥土吸取了多少亿万吨的水,输入树干和树枝。没有一位科学家能说得清楚它如何从土壤里吸取矿物质,把它们变成了树皮、形成层、树心和绿针叶。没有一位工程师能显示这么庞大的树身,怎么能在如此脆弱的树根上,直挺挺地承受了七百年的隆冬寒风和重压的积雪。
在这株树的晚年,头一次见到它的,一定是漫游的印第安人,他的石斧大钝,砍不倒这么巨大的树做柴薪。随后来了钢斧和横切锯的伐木白人,领着一队牛车;他在树干上砍了锯几下,徒劳无功,只留下一些痕迹。后来又有个猎人把一根长钉钉进树干,或许是为了挂起一只鹿来剥皮,多少年来,长钉已经锈烂,我用手指一捏就碎了。
只有用犀利工具的现代人,才能了结一个享年七百多岁的生命。他开始动手,只花二十九分钟就毁掉了它。这株大树只稍微摇摆一下,锯开的木头厉声哀叫,枝叶像翅膀那样扑打,仿佛想飞逃,老树跟着倒下,大地像擂鼓般发出轰隆巨响。
那人对自己干的事很满意。而今他可以把自己的车,方方便便开进新车房了。
提示:这是一篇带有很浓抒情味的记叙散文。半带纪实性的语言完全可以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这是作者和许许多多热爱环境和生命的人的带泪的沉闷的呐喊。而我们有了,“高度文明”的现代人,却大多在犯着同样的错误,于是,我们的地球只有剩下哭泣的份儿。
4.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四
《向沙漠进军》是竺可桢爷爷的一篇著作,他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关心气候,关注自然条件。文章中提到: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千百年来,人类和沙漠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啊,即使是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沙漠的可怕和强悍。
怎样保全绿洲,惩治风沙永远是人类向沙漠进军的主旋律。我国的陕西榆林地区在明末清初还是个天然的草原区,但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短短数十年已经使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大沙漠。我们不禁要问,何以一个天然草原会成了一个大沙漠呢?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地方干旱少雨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却不是决定因素,这个地方并不是在这几十年间才干旱少雨的,而是历来如此,怎么就早不变晚不变,到了乾隆年间成了沙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为因素:原来在那几十年里,人们慢慢从榆林地区移居关外去开垦荒地,原来的广袤草原逐渐荒废,草地变成泥土,泥土经过风吹日晒,沙尘自然到处飞扬。从这个教训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防风治沙少不了人类的辛勤劳作,如果听之任之,美丽的草原总有一天会消失殆尽。
5.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五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窃读记》《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板块训练主题: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阅读的渴望和热爱。
3.了解作者林海音。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阅读的渴望和热爱。.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教学准备
①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思考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课文写的谁窃读的事情?(引导学生看注释,教师简介林海音)
2.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作者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这篇文章?
预设: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我们从课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作者也是围绕课题来写她是怎样窃读以及自己窃读的感受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写文章时,也要仅仅围绕题目,把读者关注的话题写清楚。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读书来探寻作者是怎样窃读的,她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文,读完后,同位两人互相认读生字词,人人过关。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关注这些字的读音:“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
(3)质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一起讨论解决。
引导学生先在语言环境中猜想意思,拿不准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板书:窃读
(2)这是一篇散文,不仅记叙了“我”到书店窃读的事情,还真切表达了自己窃读的感受,这种窃读带给作者的是怎样的感受?请用横线画出书中的句子。板书:惧怕快乐
(3)结合黑板上的关键词和自己的阅读,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书写生字,夯实基础
1.本课生字较多,有几个字笔画很多,有的学生看不清笔画。看老师写:“檐撑酸”等字。
教学
2.学生练习书写。
五、布置作业,加强巩固
1.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抄写生词,积累巩固。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检查反馈
1.指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听写,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听写。
窃读 踮脚 惧怕 汲取 贪婪 屋檐 皱眉 酸痛 鼓励
2.对照订正。
二、回顾课文内容。
三、体会写法,关注表达
1.课文写自己窃读的过程和感受是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实现的,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动作、心理的语句,读一读,看看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预设:(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5)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从这个“咽”字,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四、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1.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2.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五、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六、作业
教学
1.抄写文中描写“我”如饥似渴读书的语句,加深体会。
2.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
3.根据季羡林的读书经验,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4.了解访谈这种文体的形式,了解季羡林先生。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
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我们看课题,小苗指的是——,大树指的是——。
2.齐读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
二、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关注本课三个生字是否读准。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5.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进行朗读并理解:
(1)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3)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三、品味题目寓意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2.补充季老先生的相关资料。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教学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3.抄写本课词语。
滚瓜烂熟 能文能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鼓励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趟诵”四个生字,会写“侣娱悉”等12个生字。会写“娱乐背诵毫不犹豫熟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八段。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学习运用假设、反问、比喻等写作方法,来表达情感。教学重点:(目标3、4)
课前准备
课件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词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小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
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同桌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作者为什么选择书呢?
2.指名读课文的第五段。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读出语气。
3.作者是怎样反复读书的?
(1)指名读课文第七段。
(2)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我还会,最后
(3)师生接读,理清构段方式
(4)练习背诵,学习作者读书方法。
三、关注表达方法,学习写法。
1.出示作者小资料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的热情洋溢的献辞。这篇献辞热情洋溢,很令人受到鼓舞。我们来看,这篇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探究表达特点
(1)课件出示第一段:
作者在这里先问,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进行回答,这样的写法是设问。如果你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也可以学习用这种方法,举例来说,学生举例。
(2)第五段中的反问句
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给它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出示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①指名读,这个句子把书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这样写,让人感到很亲切。)
②仿照这样的句式,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也是。
四、作业设计
教学
1.抄写句子和词语。
2.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喻瘾”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的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从课题处你觉得文章写什么?(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谈一谈读书收获。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将书比喻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热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小时候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关注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教学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比喻句。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
六、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有感情朗读,背诵。
七、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回顾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名人读书的故事,明确读书的重要性。
2.回想自己读书的故事,结合自身实际,谈读书的重要性。
3.结合自身实际和名人读书经验,整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课前准备
1.搜集名言关于读书的名言
2.回顾自己的读书故事
教学过程
一、明确自己的读书主张,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
1.小组内交流,读书有什么好处,结合搜集的名人名言和自己的读书故事进行阐述,教师巡视检查、督促。
2.指名全班交流。
二、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2)教师帮助梳理演讲稿的组成阐明自己的观点
引用名人名言
谈自己的读书故事
三、学生写作
口语交际
围绕读书,发表演讲
教学目标:
1.在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演讲。
2.演讲时做到态度大方,语言清晰。
教学过程:
1.学生完成初稿后,小组内演讲。.2.组内同学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3.自我修改,准备在全班演讲。
4.全班演讲
6.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篇六
瞧,那边的同学正在学习散打。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正在进行散打训练呢。教练正在发号指令:首先右手要护住自己的脸颊,然后左手握空心拳,和自己的鼻子一样高的地方。右脚后脚跟离地,左脚膝盖微微弯屈。当老师喊“一”的时候,我们打前手拳,老师又喊“二”的时候,我们打后手拳。这只最基本的。看来散打很难啊。我以前都以为只要打打拳就行了。这只是笫一站,下面,我们开始了解我们的校园特色——足球吧!
足球可是一个有趣的课程。大家一定都以为足球非常简单。可是并不是这样,我们就来采访一下李彦、薛业豪他们足球课程都上些什么吧……通过与薛业豪和李彦的交往之后。我知道了他们足球课程都练一些动作,“踮球”是他们经常练习的动作。那么踮球怎么做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先用手把足球放在手上,再扔下去。最后踢起来。他们的最高纪录可是32个呢!“列车”即将开到第三站集体舞的世界。
集体舞跳起来不仅好看,而且对身体有益处。在老年阶段,老人应该适当跳一些广场舞也是很好的。为什么呢?因为老年阶段,老人的腰会渐渐地弯下来。跳一会儿广场舞,会比宅在家里好的多。
你们应该在电视里看到过鼓舞吧。鼓舞并不难,就是用鼓棒敲打大鼓的。只不过是用棒子不断地变着敲打的地方,再加上一点儿舞蹈。难怪我们同学会跳得那么好。
跳绳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你们会双蹦吗?双蹦是先跳得很高,再把绳子摇得非常快。再连续跳,我们就会了。但是,不是我说得这么简单哦!双蹦是要多练习,才可以学会的。
踢毽是我最喜欢的,但我踢得并不好。我真想快点儿学会啊!因为太简单了,我就不说了。
7.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篇七
校园中加油声、广播声此起彼伏,同学们这里一群那里一伙,一眼望去,就知道那里进行着激动人心的比赛。教学楼后六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拔河比赛,每个同学都死死的拽紧手中的绳子,脚下恨不得深深的钉进地里,眼睛瞪得滚圆,脸儿憋得通红。有一些老师竟像孩子似的天真,手脚并用地为自己班加油,手挥舞着,脚跺着,嘴喊着,脸儿涨得像熟透的红苹果,完全忘却了自己是个老师。
正在这时,跳高比赛也相继开始了,同学们有的沉着冷静,有的慌慌张张,有的则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到我们班的马容同学了,她不慌不忙的活动了几下身子,习惯的压了压左腿,再压了压右腿,然后弹跳了几下。看,起跑了!只见她迈出轻快的步子,直冲跳高架。当她快要接近跳高杆时,突然左腿在地上猛地一蹬,一眨眼,身子腾空而起,左腿一扬,右腿一翻,轻松地越过了跳高杆。顿时,掌声四起……
紧张的50×8跑步比赛也在进行中,我们班的周珈羽同学一直遥遥领先,并且精神抖擞,速度丝毫没有减慢,反而越跑越快。后面的几个同学都急红了眼睛,恨不得生出一对翅膀,玩命的追,随着终点的临近,同学们的呐喊助威声也越来越高,一阵盖过一阵。只剩最后一圈了,出人意料的情况突然发生了。只见第五道的一个同学忽然明显加快了速度,似流星赶月般转眼超过一个,又超过一个……已经和周珈羽同学并驾齐驱了。只剩最后十多米的较量了,究竟谁胜谁负?这时,同学们的嘴巴仿佛都被胶布封上了一般发不出喊声,心都吊到了嗓子眼儿,裁判员也瞪圆了眼睛。周珈羽同学似乎看到了一旁紧追不舍的同学,便又提高了一点速度。终点就在眼前,周珈羽同学纵身一跃,一个健步跨过了终点,大获全胜。紧张的气氛立刻松驰了下来,欢呼雀跃声如潮水般涌来。
8.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八
第一课 生命最宝贵
多彩的生命世界
1、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p4(识记)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表现?P6-7(阅读)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1、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P8-10(识记)
2、如何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P10-12(识记)
第二课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热爱生活 从点滴做起
3、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P14(识记)
4、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P16-17(识记)迈好青春第一步
5、为什么说青春是美好的?p18(识记)
9.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九
第七单元提升练习
一、找字组词。
丛 颗 赏 粒 新 明
黎 掉 欣 林 崭 扔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词语训练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游船 悠闲地( )
一( )浪花 欢快地( )
一( )镜子 自由地( )
宽阔的( ) 茂密的( ) 参天的( )
2.照样子,写词语。
蹦蹦跳跳(AABB式)
雾蒙蒙(ABB式
四、选词填空。
突然 仍然 发现 发明
1.爱迪生很聪明,他( )了很多东西。
2.我( )爸爸还没睡觉呢。
3.睡梦中的妹妹( )哭了起来。
4.风已经刮了一天一夜了,( )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浅水洼里的水被太阳蒸干了。
1. 被 。
例:可爱的小鸟在枝头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2.奶奶一会儿 ,一会儿。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红领巾”指的`是。他们到树林中来,木牌上写着:“!”
2. 《清澈的湖水》中的小洁是一个的孩子,我们要向她学习。
3.我从《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中的小男孩身上学到了。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鸟护鸟的好宝宝
小鸟蛋,变小鸟,千万不要上树掏。
请大家,别砍树,留下家给鸟儿住。
春天到,春天好,劝君别打三春鸟。
鸟受伤,子流泪,子在巢中盼母归。
雁南飞,深秋到,季节交替早知道。
燕低飞,空气潮,天气预报真奇妙。
猫头鹰,你真狠,田鼠见了丢掉魂。
除害虫,保庄稼,鸟儿功劳大家夸。
百灵唱,百灵舞,森林鸟儿在歌舞。
不捉鸟,不打鸟,爱鸟护鸟好宝宝。
1.从儿歌中我知道,“雁南飞”表示 时节来到;燕子低飞,是因为 ;猫头鹰能抓 ,保护 。
2.你还知道哪些益鸟?试举一例。
3.读了这首儿歌,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八、看图写话。
请仔细看图,根据图中的文字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再用几句话把发生的事写下来。
第七单元提升练习
一、丛林 颗粒 黎明 崭新 欣赏 扔掉
二、喜欢 香味 纸船 羽毛 牢记
三、1.竖排:艘 朵 面 散步 玩耍 飞翔
马路 森林 大树
2.平平安安 高高兴兴 静悄悄 热腾腾
四、1.发明 2.发现 3.突然 4.仍然
五、1.树枝 风吹弯了腰
2.洗菜 淘米
六、1.少先队员 放鸟巢 请爱护小鸟
2.爱护环境 3.要珍惜生命
七、1.秋 空气潮湿 田鼠 庄稼
2.给树看病的啄木鸟。
3.爱护鸟,不打鸟,不捉鸟。
10.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篇十
——单元课内外阅读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明确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并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2.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教学重点:阅读,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二组课文,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一)回顾民俗特点
1.回忆课题 生答后课件出示本单元课题。2.回忆民俗特色。
(二)体会表达方法。
1.回顾《北京的春节》写作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出示问题:《北京的春节》按 顺序,依次写了,详细写了。师: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
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2.回顾《藏戏》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1)了解藏戏的艺术特色
藏戏有什么特色呢?作者后文有没有具体描写?(2)领悟藏戏的表达方法
作者仅仅在开篇这样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读者并不能具体了解藏戏到底有什么特色,所以课文后面又浓墨重彩地描写,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问题:《藏戏》开篇先以 句概括写了它的特色,后文又对其进行 描写。师:这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3.回顾《各具特色的民居》体会表达方法(1)课文中都介绍了哪些民居?
(2)他们各有什么特色?(“营垒式住宅”“傍水而居”)
(3)体会表达方法
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文中的中心句)
师可引导学生知道“营垒式住宅”“傍水而居”就是中心句。(4)运用表达
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4.像这样运用中心句来表现特色的方法,本单元还有,请你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
(三)课外拓展,学以致用。1.提炼升华,学会方法。
你从这几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抓住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2.课外阅读,领悟方法。
(1)出示课外文章《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出示戏剧及民居,引领阅读,学习表达。(3)【课件演示】各地民俗图片,就端午节扩充阅读。a)以汪曾祺的《端午的咸鸭蛋》引领阅读,感悟表达。b)课件展示端午图片并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 c)阅读古人颂端午的诗文 端午[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课外延展,丰富民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要了解这些,同学们可以多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开阔自己的视野。附文1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认为有病服用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 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附文2 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推荐阅读: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分析10-21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09-29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部教案07-22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26
鲁教版第七单元习作10-09
鲁教版五年级英语复习08-21
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08-27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8-26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09-10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