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教学反思

2024-08-05

模块三教学反思(14篇)

1.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一

随着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不断深入学习,我学习并理解了“21世纪核心技能”、“国家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多元评价”“框架问题” “网络学习”、“协作学习”等概念,懂得在我的单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以下是我在学习模块三的一些收获。

在单元学习项目的过程中,项目所需要的资料需要学生在网络上搜集,整理分析。然后根据单元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进行探究。在单元中,学生的学习在讨论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中、在关于问题研究的收集资料过程中积极与组员、老师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加深对单元学习的问题的理解。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协作学习中每一位学习者都是积极的学习者。我们的学生以一个什么角色进入的到学习中去是非常关键的!框架问题的提出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对学习者特点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任务分析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通过设计框架问题促使学生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对话和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他们不仅可以从其他学生对各自的思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意义的理解,还可以从其他学生对各自的思考表达中获取知识。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模块三的学习我意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在线讨论等网络资源将21世纪技能的熟练运用融合于学生的学习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性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建构的目的。

培训课程的学习挺累人的,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其他学友共同讨论研究,完成学习内容,是一个集思广益、不断进步的过程!

2.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二

新课程实施中, 要求必须安排健康教育专题和田径类项目教学内容, 可以往的教学多半以田径类项目教学为主。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以单项或多个单项制定成教学项目为模块。这样一来田径类项目基本可以按照要求开设模块, 但健康教育专题的开设并不理想, 原因之一是教师不喜欢上理论课, 不愿意花大量时间去备课, 查找资料。去探索健康教育的模式, 之二是学生也不愿意在教室里上体育课, 喜欢到操场上课, 这样学生可以放松心情, 在教师的带领下自由的参加活动。针对这一问题, 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 作好健康专题的教案探索, 积极参加有关教育部门培训。学生也积极配合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懂得体育教育专题对自己的身心有益, 让自己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二、如何安排选修教学

二年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高中体育教师从学生选项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 开设丰富多彩学生喜欢的模块, 设计好高一到高三选项模块教学, 各专业体育教师模块设计结构循序递进, 层层展开, 重点突出, 清楚完整地表达模块单元学时计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体现了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渐进性。每学期项目单元与单元之间环环相扣, 前阶段的学习内容为后续学习内容作铺垫, 后阶段的内容是前阶段的自然延伸, 内容的递进保证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日趋集中。技术技能和习惯的加速形成, 有助于学生将该项目作为学生的终生锻炼项目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让学生学有所获, 学有所乐。提高了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两三年下来, 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三、对模块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1. 选项教学内容必须多样化

新课改的教学打破了以往的行政教学, 怎样开展好模块教学是我们现在所思考的问题。现今高中每个年级大约有20个行政班, 分成5个大班, 每个大班由5~6个模块组成比较合理。在选项教学中, 往往有大部分同学喜欢同一个项目 (如篮球) , 这样就造成了教师配备和场地及器材的限制, 课程开设不理想。为了缓解学生选择过多的热门项目, 在每个模块制定上, 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以及教师的专业作合理的安排。

2. 学生报名安排

根据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 我认为每个模块班级人数不能太多, 最好控制在40人最佳, 这样学生可以较好的掌握技术和技能。学生过多势必让选修课质量不高, 教学进度缓慢。一方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个模块专项, 有的学生已学一两年了, 已掌握了基本功。有的刚选择这个模块, 什么都不会。如果把这些学生分在一个班, 势必差异性较大, 教师也难以正常教学。根据这一情况, 如果学生可以按AB班分班教学, 教师由专业教师教学。如专业教师不够, 同一项目A类由专业教师教学, B类可由其他年级调配教师教学。这样模块教学就会开展的更好更有效。

3. 教师的配备

模块教学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对于教师的合理安排一直都在摸索中进行。一个学校有三个年级, 每个年级20左右的班级, 相对来说就要配备15个左右的教师, 并且每半个学期学生就要重新选择模块, 这样对于安排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 就会造成教师工作量大, 教师不够配备, 配备不合理, 也就使得教学资源浪费。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资源, 合理调配教师, 满足学生的学习激情。年级之间一定要分开来排, 不能重复。主要目的是教师不够用可以从其他年级调入教学, 其他年级不够也可以从本年级调入。同时年级大班之间在分开来排, 这样既提高场地器材资源, 也便于教师的调配。

4. 学生选择模块的要求

模块式教学, 是让不同班级对同一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走到了一个班, 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先报名再分班的工作。由于过多的学生喜欢一个热门项目,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对项目产生假兴趣、临时兴趣。就造成一个模块的人数太多, 针对这一问题, 应采取合理的安排。在选项时, 教师应加强学生对选修课程的指导工作, 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自身发展。我们要求学生报名填写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 这样分班模块式教学就有了更合理的安排, 缓解了过多填报羡慕的同学。

5. 补修制度

在选修模块中, 有少数学生因身体原因或考试不及格及上体育课时“串”班造成没有修完足够的学时, 不能给予相应的学分。从两年多的探索来看, 各模块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学生, 防止他们“串”班, 也要劝阻别班的学生来自己的教学场地。通过体育教研组讨论, 教务处制定出本校学生的补修制度, 为没修完学分的同学进行重新授课18课时, 时间最好安排在假期或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避免影响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学校还可安排一人专门管理, 将事情落到实处。

6. 课程评价应科学合理

以往体育课成绩主要以终结测试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期成绩的好坏。但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这一观念,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成绩好了, 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就多了。经过新课改的实施我们对新的评价理念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也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增加了过程性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步的幅度、情感表现等都对体育课评价有一定的重要性。

总之, 两年多的实验给学校体育课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体育课。当然, 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交流, 并搭建研究和交流平台, 创造有特色的办学条件,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志绅主编.推行工资体育选项教学遇到的困难与对策.中国学校体育.2009 (7) 28

[2].李希周, 赵进主编.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体育教学.2009年4期 (总第133期)

3.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汽车构造三模块教学改革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市场空前繁荣,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为了培养出符合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通过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汽车构造”课程是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以及从事汽车行业各项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关系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其地位在汽车类专业中极其重要[1]。

1“汽车构造”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是课时减少与内容增加的矛盾。随着通识教育的实施,基础理论课时在增加,“汽车构造”等专业课时在减少,而汽车新结构、新技术不断出现,汽车构造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和增加。如何应对这一新问题,是推动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因之一[2-3]。

二是传统教学惯性与新的教学理念的矛盾。传统的课程教学过分依赖课堂和教材,教学被理解为理论知识的传授或搬运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

三是理論课和实践课分开教学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生不能在理论知识学习后及时接触实物,使教学的成效大大降低,更谈不上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可见,原有的课程体系明显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势在必行。

2“三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

为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以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通过实施“多媒体课件开发”、“大学生实验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等项目,逐步建立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三模块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研究、模仿与创新的结合,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理论教学模块建设内容

在理论教学模块中,增加前沿技术内容以及呈现方式的生动性。在“多媒体课件”项目的支持下,制作了新课件。课件制作中融入:一、拍摄汽车零部件和总成的分解录像和装配录像,并配以文字和讲解内容;二、根据解构的零部件,拍摄相应的图片;三、利用FLASH软件自制一些三维动画,将汽车主要零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理论教学模块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汽车前沿技术的了解。

22实践教学模块建设内容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的主要环节。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开设了认识实习、拆装实习、综合性实习和设计性实习四个实践性环节,并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需要。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专业兴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加强了汽车构造实验室建设,将各个零部件和总成的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组建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实现理论讲授、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拆装实习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阶段,将原课程体系中一周的拆装实习时间增加到二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汽车结构,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深刻地理解构造和原理。

综合性实习安排在专业课程结束阶段,结合校内外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汽车各大总成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和总装过程、整车制造和总装过程等。我们与行业内多家企业(南汽集团、一拖集团)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使学校实习与企业需求接轨。

设计性实习贯穿理论教学全过程,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结合全国大学生F1方程式赛车大赛、本田HONDA节能车设计大赛等竞赛和学校的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5]。开放实验室是学生不同阶段实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本着为教学和学生服务的宗旨,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管理规程,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

23自主学习模块建设内容

“汽车构造”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结构繁杂、原理各异,教师逐一课堂讲解受到限制,本课程自主学习模块的建设主要一拖网络平台的建设来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资源共享为内容,以师生交互为手段,培养自主性、创新性人才。

所建设的网络平台能实现教学、作业、测试、评价等各个教与学的环节。教师可创建课程材料上传,课程网站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同时我们也革新教学评价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多数仅仅以一张试卷、一个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本课程网络平台建成后,实行以形式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方式。为了更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在网络平台中的学习表现、以及交流与协作的情况等也作为对学生的评价因素,尽可能全面公正地给学生以评价。

3“三模块”的相互关系和成效评价

汽车构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三模块的课程体系与原课程体系相比,增加了实践环节课时,拓展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模块,三个模块的内容互有交叉、相辅相成。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自主学习模块中,网络平台,寓学习于娱乐中,培养学生学习汽车构造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实践教学模块中认识实习的有益补充。而“大学生F1方程式赛车”等各类竞赛,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对结构功能有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汽车构造“三模块”课程体系已在我校本科教学中应用两年,通过“教学质量月”学生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程检查成绩达到预期的目标,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汽车构造”课程是各类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课程,只是各个专业在学时分配上有所不同,内容上有偏重。“三模块”的教学改革所产生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一方面,本课程体系的内在价值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逐步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本课程体系也还需要在运行的实践中逐步充实和完善。尤其是在“双师型”师资的建设和培养、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的建设、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汽车行业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田玉冬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及其工程教育改革模式探索[C]余卓平中国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论坛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04-143

[2]方进建设有特色的工程电磁场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1):42-45

[3]王伟,王殿君,申爱明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5):136-139

[4]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71-75

[5]杨海荣,宋建学“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57-160

4.语文(基础模块)教学总结与反思 篇四

刘晓冬

这学期我担任16秋电商班、16秋综合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我以一个新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课堂上用满腔激情与热忱面向我的学生,用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我在教学方面的体会与工作总结如下:

一、探索中专职业学校的语文学科的功能与地位

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首先要认清语文在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一上文化课就睡觉的疲态,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性功能

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办学性质与指导方向不同,学习要求也不同。在职业学校中,学生面临的职业特点与专业方向,所以中职语文老师应以不同的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立足于职教和学生的实际,降低难度,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根据我的观察,职专的学校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缺乏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设计时,会适当减轻学习的难度与负担,让学生在学好基础实用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更多时间投入学习专业的技术知识。

2、语文教学对专业学习的工具性功能

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会根据职业教育的我的特色,加入一些实践课程,比如“听话与说话”,开展课堂情境模拟,让学生从中学习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听话与说话的技巧,使语文课更具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去。

二、摸索职专的语文特色教学方法

在职专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发现中专生的状态不容乐观:厌学、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等,想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要求我们教师去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如何提高职专学生语文素养,我谈谈几点自己有体会。

1、以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主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中专学生的语文基础较薄弱,语文素养并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行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过程增加实践的内容,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语文是有用的,语文是有趣的。

2、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的魅力是无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与资料,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3、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多思多说

课堂就是一个“舞台”,主角不再只是老师,要多让给学生,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学会分析、讨论,各抒已见,教师只对其回答做简单评析与适度的指导,课堂的氛围宽松、和谐、民主更能让学生轻松学习语文,多给学生鼓励,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享受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三、夯实基础,提高实用性

职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各种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也必须突出实用性,所以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注意夯实基础,提高实用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突出与学生就业联系紧密的各种实用文体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语文的实用能力的训练。

5.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模块专题三 篇五

泰勒认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这四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它被称为“课程领域的主导范式”。(2)意义

“泰勒原理”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性的模式,这种预设的、决定主义的课程模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它遏制课程开发中的创造性;忽视不同学校实践的特殊性;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在课程开发和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工具化的知识观与社会效用标准观,使课程扮演着社会适应及社会控制的手段之角色,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改造及重建缺乏责任意识及使命感。

2、简述课程研究的两大趋势

一、从研究内容看,课程研究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

1、反思课程研究的发展历程,“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发课程”一直是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观视为学校材料,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的程序。也有时将这种研究取向称为“程序主义”。此种倾向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以泰勒原理为代表,旨在提供一种一般性的、普遍性的课程开发原理。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内容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为主。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符号象征”,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

3、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是相辅相成的。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课程事件,但又是内在统一的。课程开发过程包含着对课程意义的某种理解,并建立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之上,理解要通过课程开发过程赋予课程事件新的意义。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必然要求课程研究的方向趋于将课程开发与课程研究相整合。

6.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六

1、简述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

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简述布鲁纳的四条教学原则。

加涅累积学习理论

1、基本论点

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2、加涅累积学习理论的八层次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

3、加涅累积学习理论的五类学习结果:

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4、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1、基本观点

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成熟论者所强调的),也不起因于客体(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相比之下,学习从属于发展。

2、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 同化: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 顺化: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3、认知发展的阶段(四个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前运演阶段(儿童从2-7岁左右) 具体运演阶段(儿童约在7-12岁) 形式运演阶段(儿童在12岁左右)

4、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3、简述布鲁纳的四条教学原则。

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结构教学观——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因此他强调在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重要性。

7.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七

一、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实践教学环节, 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 实践教学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教育部精神, 武汉科技大学在信计专业开办之初, 对信计专业的专业方向和理论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关讨论和研究。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基础知识不够夯实

在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中, 许多同学反映在课程设计或者是上机操作的过程中, 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 而不知道怎么开始动手做。

2、实验课程开设与实际需要有距离

学生反映现有实践教学与现实社会应用中的需要有一定的脱节, 课程安排中针对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相结合的课程较少。

3、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

信计专业毕业实习去向包括省统计局或市统计局, 以及部分企业单位, 学生也可以选择自主实习。而自主实习缺乏有力的监管考核方法, 这样让毕业实习的作用大打折扣。

4、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不尽人意

在选题上, 部分选题不能紧密联系专业特色, 纯数学理论课题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纯计算机软件开发课题无法提高学生学术水平, 自拟研究题目有的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 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必要途径。我们在构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中注重以下原则: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加强数学基础教学, 打好专业理论基础, 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加大实验教学内容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重, 改进以往的对理论教学非常关心, 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教学的内容少、方式单一、效果不好的传统模式;在不同的课程实验之间形成合理的衔接, 使实践内容更加优化, 实践体系更加完备, 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更加合理, 经过完善的系列实践课程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竞争实力;实施过程中注重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激励机制、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规范实践教学流程, 使实践教学的方案得以落实, 保障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三、“二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毕业论文 (设计) 两个方面。考虑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在目前的就业市场现状, 以及应用计算机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 综合考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构建了“二模块、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把专业课程设置为两个教学模块:“计算机技术类模块”和“经济管理类模块”, 把实践教学渗透到教学模块课程中。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实践教学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 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既不同于数学专业又有别于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 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应以数学知识为基础, 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武汉科技大学从以下五个板块的课程设置为基础构建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课程群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 (模块课程) 、专业任选课程、通识教育课程。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计算数学为基础, 必须在低年级打下坚实的数学计算基础理论知识, 为此, 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设置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选择最能反映学科本质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内容作为核心课程, 如设置了信息处理中的数学基础、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运筹学、专业实验与设计等课程, 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模块和经济管理类模块两个方向的模块课。在科学设置适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将实验内容根植于理论教学中, 增加课程设计的学时, 强化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2、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实践性要求

毕业论文或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在完成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全部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 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把握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关, 学生的选题一部分是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自主选题, 一部分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 一部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接下来严格把控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关, 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发现问题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完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毕业论文 (设计) 也是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四、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体系

基于学校和学院现有基础条件和相关的管理办法,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 在本系统实践过程中设计了本专业的创新性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1、建设专业化的实践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我们在对现有在编教师进行培养的同时, 引进优秀专业教师, 增加楚天学者岗位。这些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验选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奉献精神。这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在建设实验室、编写实验指导, 准备实验设备等方面, 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 他们在专业课程中承担了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环节和课程设计, 修订了信息与计算专业4门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并进行实施。同时增开了《专业实验与设计》实践性课程, 有针对性地设计了14个实验案例, 制订了详细全面的实验大纲;形成了“厚基础, 宽口径, 强能力, 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 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是创新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2、规范实验室的管理

(1) 建立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预约制度。教学计划内的实验项目, 教师跟实验室预约, 对学生实行时间的开放。

(2) 教学计划外实验项目落实开放性实验。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项目, 各实验室设计类竞赛, 实验室对学生实行登记使用办法。

(3) 实验环节的工作流程化。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认真指导, 试验后写实验报告, 每一个环节都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 这样进一步保证学生实验的效果。

(4) 落实教学督导制度。团成员分别到课堂听课, 向学生随机发放调研问卷, 对教师进行目标考核, 这样在制度上保证了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数学建模能力, 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 除在本专业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试验两门课外, 我们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中。在应用数理统计, 数理金融, 专业实验与设计, 最优化等课程中重点讲解如何把生产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 以及各种模型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还注重搭建课堂外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调查、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开展的学生创新性科研课题、组建创新性实验团队、参加国际国内数学建模大赛等。

4、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平台

为实施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武汉科技大学建立了信息分析与计算实验室、数学建模与仿真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数力计算研究中心四个实验室和武汉市统计局学生实验基地。实验室里配备有计算机、工作站、数学软件、投影仪等先进实验设备, 学院图书馆藏有专业图书资料和试验相关的文献资料。

建立实习基地, 武汉科技大学在市统计局挂牌为学生创新性实践基地, 每年毕业班学生可以到该单位实习实践, 帮助统计局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使学生真正体会实际工作的特点和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校内学生实验室和校外学生实习基地的加速建设, 满足了学生创新性教学实践的需要。

五、实施效果

8.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篇八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的经验,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对于如何笔算144€?5,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4€?5的计算过程,使他们懂得如何有序地操作与思考。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很快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了、主动了。从作业和测验情况来看,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具有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例题时,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想想做做”1,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探索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两个0、三个0,两个乘数末尾各有一个0,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乘数末尾有兩个0的情况下,怎样简便笔算。

本节课内容学生学得快,但作业的错误非常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0,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多加了一次专门练习,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本单元教学,老师讲的少,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索的多,老师只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加以指点并对个别学生加以辅导。从单元测验情况来看,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基本方法掌握得很好,但部分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不高,有的是乘法口诀不熟练,有的是粗心,还有的在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忘了用简便方法,或者少加了0。总之,这单元的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恰当,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快。至于计算的准确性,只能靠加强练习。

9.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九

Topic: Unit 1 Reading

Teaching aims:

1.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truth, deserted, reach out, watch out for

2. Enable the Ss tolearn to analyze the story.

3. Help the Ss learn reading strategy..

Teaching important & difficult points:

Learn about the plot of the story.

Teaching methods: Discussion and task-based activities

Teaching aids: A computer and a projector

Teaching procedures & ways

Step I Lead-in

Talk about the climate or the weather:

What’s the weather usually like in spring / summer … here?

Which season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hy?

Do we sometimes have foggy days here? When?

How do you feel on a foggy day?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got lost in the fog?

Step II Practice

1. Go through the passage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Part A.

2.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omplete Parts C1 and C2.

3. Fill in the chart.

Part Place Time & weather Person(s) What happened Polly’s thought or feeling

Part 1 Outside Polly’s work place At 4 p.m. foggy Polly She left work early. She wondered if the bus would still be running.

Part 2 At the bus stop in the street Later Polly; the bus conductor The fog was too thick for the bus to run to King Street, where Polly lived.

Part 3 In the underground train; at Green Park station Later Polly; a tall man A tall man in the dark coat is on the train. She sensed she was being watched.

Part 4 In Park Street;

At th ecorner of the street When Polly got to the station, the fog lay like a thik, grey cloud. Polly; a man A rough hand brushed her face. Her heart was beating with fear.

Part 5 In the street It was dark. Polly; an old man The old man took her hand and helped her find the way. She wished for someone to come along. Fear held her still. She began to feel frightened again.

Part 6 Outside Polly’s house at King Street Late that day Polly; the old blind man The old man left to help more people in need. Polly was thankful.

4. Reading strategy.

The elements of a story

Focus on what happened, when it happened, where it happened, why

it happened and who was involved in the event

5. Retell the story in their own words acording to the route that Polly took home.

Outside Polly’s working place → at the bus stop on the street → in the

Underground train → at Green Park station → in Park Street

→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 in the street near King Street

→ at 86 King Street

Step III Homework

List all the language problems.

10.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十

作者信息

姓 名

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

所教学段 高中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

本模块将用来记录您在模块1至模块3中的学习反思。在前三个模块结束时,您都需要使用这个模板,根据所学内容在其中添加新的想法或设计。

第1步:选择单元(模块1第2节后完成)

请选定一个您所教的、且包含有项目学习要素(如探究活动、高级思维、真实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的单元。在下面空格处简要介绍这个单元,包括您当前所使用的评价方法。

原单元概述: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中,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成功,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本单元文章《甘罗》《淳于髡》《范蠡》《毛遂》中的人物身份、经历各不相同,但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使现实的人生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这种智慧,既有对现实矛盾的准确把握,又有妥善解决面临矛盾的方略,显示出一种高度的自信。这种人生的智慧又被置于对人性把握的基础上,表现出一种洞悉世道人心的锐利,更富有启迪意义。

学习本单元,应当充分认识产生这些人生智慧的时代特征,体会采取智慧手段的客观条件,有分析、有批判地吸取智慧的营养;要体会作者是如何恰当处理人物所面对的现实,在或明或暗的叙述中交代条件,在分析议论中展示这种人生的智慧。同时,还是注重梳理总结文言文的的有关知识,如省略句式等。

描述您当前在这个单元中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的:(注:请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使用时间等进行概述,而不需要直接陈列所有的评价内容)

1、开始阶段:形成性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文言文知识基础及能力现状,确定设计单元目标

2、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随堂讨论提问,小测验等,随时了解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3、终结性评价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小作文、班级博客、单元测试等方式展示学习效果。第2步:21世纪技能(模块1第2节后完成)

在模块一中您学习了在教学中考虑21世纪技能的必要性。那么,在您选定的这个单元中,您将在什么地方来培养21世纪技能呢?请在下表中至少列出您将整合在单元中的三个21世纪技能,也考虑一下利用什么技术工具来支持这些技能的学习。

21世纪技能

技术工具

主动性和自主学习ppt演示文稿、学习前测试卷

交流和合作 量规、班级博客、小组PPT展示、QQ

生产力和责任感 情境对话、博客、小作文、百家讲坛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演讲辞

修订后的单元概述:

考虑在本单元培养某种21世纪技能后,您的单元设计是否发生了变化?在下面空格处重新介绍这个单元,清晰简洁地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主要教学内容:

阅读《甘罗》《淳于髡》《范蠡》《毛遂》文四篇文言文

1.积累梳理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于”“而”“已”等文言虚词的用法。2.了解《史记》的精于选材、善用细节与对照的人物刻画方法。3.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掌握阅读、分析文本的基本技能。4.通过论文写作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学习过程:

1、小组内学习:结合注释掌握文意,梳理积累文言知识,完成测试卷。

2、小组内和小组间思考研讨:人物面对人生的际遇是如何做的?这几个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智慧?

3、搜集过去和现在面对现实体现智慧的事例,讨论交流

4、讨论交流从古人身上学到怎样的智慧。演讲辞或作文“人生的智慧”

学习活动:

1.小组竞赛:文言知识梳理及掌握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四个人物面对人生的际遇是如何做的?体现了什么智慧? 3.头脑风暴:过去和现在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4.成果展示:从古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面对现实的智慧?

5.讨论“见义勇为”的智慧。

第3步:创建一个评价量规(模块2第4节后完成)

您可以选择已有的量规,也可以创建新的量规。

选项A:选择即有量规

从评价项目库中选择一个作品和展示量规或一个评价21世纪技能的量规。描述您将怎样在选定的单元中使用该量规。

3 2 1

演讲内容:介绍

发言时,我先向观众

发言时,我从介绍主题开始。

发言时,我试着介绍我的主题,但这样可能让我的观众越听越糊涂。

发言时,我并不从介绍主题开始。

介绍我的主题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演讲内容:正文

发言时,我提供详细

我提供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我的主要观点。

我提供一部分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我的部分主要观点。

我无法提供任何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我的主要观点。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主要观点、思想和意见。

演讲内容:结论

结束演讲时,我用令

结束演讲时,我重申了我的主题。

我用普通的方式结束我的演讲。

结束演讲时,我没有给出什么结论。

人难忘的方式来重申我的主题。

讲演: 声音和动作

演讲时,我吐字不清楚、声音不洪演讲时,我说话自然、演讲时,我吐字清楚、自信、准确、生动而

声音洪亮,没有笨拙的停顿和口头语,使用眼神交流、手势和面部表情等方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且音量适中。我能有效地使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和距离等非语言性暗示。

演讲时,我的声音有时过于轻柔,会让听众感觉不舒服或听不清,使等口头语,也没有与观众的眼神交流或其他非语言交流。

亮,说错字词,使用一些如“嗯”、“哈”等口头语,经常低头避免正视观众,还是用一些会干扰听众的手势或其他非语言性暗示。

用一些如“嗯”、“哈”出现尴尬的停顿,在学习成果展示阶段,采用小组内竞争的手法,选出优秀选手,进行“我看古人的人生智慧”演讲展示。

运用以上量规。

选项B: 创建一个新量规

使用下面的表格为您的单元创建一个新的量规。创建了量规后,请描述您将怎样在选定的单元中使用该量规。

学习评价量规(自创)

评价指标

好(4)

良好(3)

一般(需要改进)

生评

(2)

组评

师评

文章感知(4分)1.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3.朗读文章

2.能清晰地

不能把握感

朗读文章,情,不能引

基本能引发

发听者共

听者共鸣。

鸣。

合作学习(4分)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分工明确,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小组合作较主动,组员参与度一般,讨论较热烈。3.小组合作积极性差,部分组员参与度不高,讨论较少。

个人展示(4分)1.个人发言2.个人发言

3.个人发言声音洪亮,声音较洪

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亮,能清晰

自己的观点地表明自己地表明自己

表白一般。的观点。的观点。1.重点字词2.重点字词3.重点字词掌握牢固。掌握良好。掌握一般。1.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语言准确,没有语病和错别字

2.能写出汇报作品,作品展示清楚,对他人有借鉴意义。语言较准确,没有语病和错别字

知识积累(4分)

片断写作(4分)

3.能写出汇报作品,作品展示一般。

第4步:在教学活动中嵌入评价(模块3第1节后完成)

在您的单元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日记、作品与展示等评价。

评价名称 怎样将这个评价整合于您的教学

日记 思维导图 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日志,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加强过程的管理,促使学生元认知。

学习过程中,对四位人物的智慧进行分类,搜集相关智慧故事。终结阶段,呈现专题学习的思维过程。

在项目学习的终结阶段,展示学生关于“人生的大智慧”优秀作文,班级博客展示,qq群互评,提出修改意见,结集印刷,择优推荐学校报纸。作品与展示

第5步:更多的评价(模块3第4节后完成)非正式的讨论、自评、互评、观察、讨论会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计划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描述您将如何在单元中包含这些评价。

评价名称

观察

互评 自评 师生讨论会 怎样将评价整合于单元

在小组对四个人物事例学习讨论过程中运用,及时指导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终结阶段运用。

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及终结阶段运用

11.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教学应落在孝敬父母长辈的实际行动上,把孝亲敬长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

学情分析:

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心中成了心肝宝贝,越来越多的长辈把孩子捧为“小皇帝”“小公主”。 但同时,他们又对幸福不以为然,对父母长辈所付出的艰辛不能理解,往往是心安理得地接受爱,而没有意识到如何回报父母长辈的爱,报答养育之恩。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法律义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古诗朗读、歌曲播放,体会父母的关爱;通过“感恩行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通过自我体验、情景模拟了解父母的想法,尽可能地了解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要对父母的生育之情、养育之恩充满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教学设计理念】①新课改理念应突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真诚、热爱、关怀的态度及时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共同寻找孝敬父母的方式,并付诸于行动,自觉地去孝敬、关心父母;②变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把学习变成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明确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三、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学策略的制定

1.教学流程示意图:

(导入)多媒体:播放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声音及画面设置情境→ 引出爱洒心间→ 通过对《游子吟》体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的爱应该得到回报 → 讲解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 引导学生辩论突破重难点→ 小结,布置作业。

2.教学方法:本课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学法、体验法、辩论法等。

①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描绘出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

②本课贴近生活,知识点通俗易懂,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难度。所以只需要创设情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使知识具体化,因此选用“体验法”。

③生动的课堂须要突出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辩论自然可以成为达到这种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辩论法,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1)给长辈洗一次脚;(2)总结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做得不好的方面。

2.课上:

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游子吟》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建情境。

师:刚才的这首《游子吟》选取了生活中最普通、常见的细节,集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备至关怀。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此时此刻最能表达我们心声的一首歌。

生:讨论列举歌名(略)。

师:同学们能列举出这么多的歌,特别是很多歌都能表达我们对父母之爱,真让老师非常感动,在这些歌中老师觉得《感恩的心》最能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你们觉得呢?

生:好,我们就选《感恩的心》吧。

师:好,在歌曲选取上我们达成了一致,下面请欣赏《感恩的心》。

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感恩的心》表达了我们要学会感恩,特别是要学会感激父母之恩的美好心情。

【设计意图】①从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基础。②此处应对学生说明,孝敬父母要与时俱进,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如果父母做错了事情,我们也不要一味迁就。

师:刚才的这首《游子吟》选取了生活中最普通、常见的细节,集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备至关怀。接下来,请我们同学再来感受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放音乐歌曲《感恩的心》。)

3.活动设计:

活动一:“小锋和妈妈”(课本P12)

妈妈为儿子的多动、成绩差而伤心,却为什么总在儿子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活动—过程:

生: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父母含辛茹苦哺育子女成长的小故事,或分析教材中小峰的故事。

师:父母不仅赐予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样的恩情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设计意图】1.使学生在讲述父母哺育子女的故事中,体会、理解、感知父母长辈无私的爱和他们的良苦用心,激发学生学会感恩、自觉回报父母长辈抚育之恩,从感情上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2.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二:比较一些行为(略),体会孝顺父母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并说明这样做是否合适的理由。

活动二过程:

生: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独立回忆、分析并组织表述语言。

师: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理性认识孝敬父母的能力。把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从情感要求这一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孝亲敬长的责任感,弘扬传统美德的公民意识。理解孝敬父母不仅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

活动三:请结合课本P15表格并对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你们有哪些孝敬父母的表现?谈谈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

活动三过程:

学生小组学习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师: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而且,新时期我们对父母的孝顺,不是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设计意图】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交流孝敬父母的经验、体会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积极性和愿望。2.培养合作学习中倾听、反思、沟通、辩论、质疑、取长补短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3.初步获得在不同场合按照不同要求孝敬父母的能力。4.体会孝敬父母的付出和收获,收获的是情感的增强,心灵的净化等。树立正确的孝敬父母的观念。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注重学生感恩行动的落实。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体验法、辩论法、小组讨论等,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情感。特别是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本课教学实践看,多数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游子吟》以及播放音乐《感恩的心》都会被深深地打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还发现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分析问题总是喜欢从自我角度出发,回答问题常常感情用事,时常脱离生活实际;第二,课前很少预习或预习不足,对教材知识点脉络不清;第三,对孝敬父母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未成年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活动或问题既要贴近实际生活又要有代表性、有针对性、有说服力,这样学生参与起来才会有热情,才能真正能起到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E-mail:114153580@qq.com

12.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十二

关键词:数学考试,灰色关联度分析,立体几何,策略

本文以高三文科数学三模考试成绩为例, 利用统计学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分析数学科不同知识模块对数学考试成绩的贡献度. 考察不同板块对于数学科考试成绩的关联性、贡献度, 找出薄弱板块,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并制定了下一阶段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方法和分析

灰色系统中关联度分析是对于一个发展变化系统进行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

本次考试我校2014 届高三全市三模数学文科考试成绩, 有效试卷248 份, 采用全市集中、统一电脑阅卷. 本次考试单科成绩可以看作一个灰色系统, 各知识板块即该灰色系统中的子系统. 如下表:

运用计算机,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进行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数据,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得到的灰色关联度排序如下表:

按关联分析原则, 各板块的关联度即其贡献度, 在本例中, 本次高三三模数学 ( 文科) 考试, 从全年级来看, 对于单科总分贡献最大的是其他 ( 集合、向量、不等式、二项式定理) , 其次是函数及导数, 再次是数列, 第四位的是概率及排列、组合, 第五位的是三角函数, 第六位的是解析几何, 贡献度最小的是立体几何.

二、结果分析及基本策略

1. 试题的分析

试题各知识板块的分值与历届高考试题基本相似, 只是三角函数和函数及导数的分值有些变化, 加重了函数及导数考察、减少了三角函数的分值, 只是更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能力的体现, 是一份能体现现价段要求的试题.

2. 结果分析

对本次考试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之后, 笔者和数学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研究、讨论, 并部分学生进行了访问. 数据的定量分析与数学备课组的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主要表现在:

( 1) 其他 ( 集合、向量、不等式、二项式定理) 这个板块, 一般情况下考察的难度不大, 注重于考察基本的知识和基本能力, 关联度排序排第一位, 说明上学期一轮复习比较有成效, 为高考数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2) 数列和概率及排列、组合这两个板块, 分值、难度都比较稳定, 关联度排序排应靠前列, 这和分析的结果相符合, 说明这两块的复习比较正常.

( 3) 由于函数和导数这个板块的概念比较抽象, 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较多, 要求又比较高, 对文科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但关联度排序排第二, 是本次考试的一个亮点, 原因是刚结束函数和导数这个板块的专题复习. 从中得出结论, 后面的专题复习要科学地设计好, 它是提高学生能力和进行程序化解题的关键.

( 4) 存在的问题: 三角函数这个板块, 是文科数学难度最低, 必须拿分的板块之一, 但这个板块关联度排序排相对靠后, 该模块对于数学科成绩的贡献度上升的空间还很大, 是重点要加强和突破的板块. 立体几何重点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板块, 对文科生, 特别文科女生是特别困难的事, 但高考数学要上一本线, 这个板块必须基本拿下, 引入了空间向量法以后, 为立体几何的突破提供了可能和方法, 立体几何是本次考试中对单科成绩中贡献度最小的, 是今后复习一定要突破的.

3. 基本策略 ( 以立体几何为例)

( 1) 专题复习是提高学生各个板块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注重学科知识体系, 基本能力, 基本方法的梳理, 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因此, 要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专题复习, 如立体几何可用如下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整理; 还必须要求学生自己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对知识、方法、类型进行梳理, 进一步形成能力.

( 2) 要深入研究历届高考题, 对各版块的类型、方法、数学思想进行归纳、对比、提升, 从而形成程序性知识, 进一步通过适当的练习, 形成策略性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 立体几何在高考文科数学 ( 大纲卷) 中重点考察空间的夹角和距离, 传统的方法是找 ( 作) 、证、求,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对文科学生来说, 相当困难, 空间向量法是文科生突破这个板块难点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只需解决以下两个难点:

1. 突破建系

( 1) 空间的垂直关系是建系的基础, 要重点加强空间垂直的复习, 要注重空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线线垂直是基础, 线面垂直是核心, 面面垂直是关键, 利用线面垂直找出Z轴 ( 或Z轴的平行线) ,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 在一个平面作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转化为线面垂直, 从而找出Z轴.

( 2) 底面平面化的方法, 研究底面线线垂直关系, 找出X轴、Y轴.

( 3) 要有效地结合数学思想, 如分割法、补形法.

例1 (2011年大纲版高考题20) 如图, 四棱锥S-ABCD中, AB∥CD, BC⊥CD, 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 CD=SD=1.

( 1) 证明: SD⊥平面SAB,

( 2) 求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分析

难点: 如何建系.

突破点: 分割,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底面平面化.

因为底面直角梯形ABCD分割成矩形BCDE和直角三角形DEA, 四棱锥S - ABCD分割成一个底面是直角的三棱锥S - DEA和一个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S - BCDE, 证出平面SDE⊥底面ABCD,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过S作SF⊥DE于F点, 从而SF⊥底面ABCD, 得出Z轴, 如图1, 把底面平面化, 如图2, 找出X轴、Y轴, 最后, 如图3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剩下的问题易解决.

( Ⅰ) 证明: 平面ABC0D⊥平面CBC0;

( Ⅱ) 如果AB = AC, 求二面角A - BD - C的大小

思路分析

难点: 如何建系.

突破点: 补形,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底面平面化.

把底面四边形ABC0D补成正方形ABDE和直角三角形BC0D, 由第一问易证平面COC0⊥底面ABC0D, 如图 ( 4) .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过C作CO⊥C0D的延长线于O点, 从而CO⊥底面ABC0D, 得出Z轴, 易证三角形CED为等边三角形, 把底面平面化, 如图 ( 5) , 找出X轴、Y轴, 最后, 如图 ( 6)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剩下的问题易解决.

2.突破设参、求点坐标

( 1) 底面上的点, 底面平面化后, 画出底面平面图形, 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及图形的性质, 求出个点的坐标.

( 2) 空间的点, 找 ( 作) 出底面的垂线, 能判断垂足在底面的位置的, 问题就解决了, 有些斜棱柱上的点, 很难判断垂足在底面的位置, 可以采用平行向量, 坐标相等的方法, 或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求点的坐标.

( 3) 对于一些存在性问题、共线问题, 采用设参、求参的方法 (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 如空间线线垂直、平行, 空间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空间点面距离列关于参数的方程, 解方程求出参数) .

总之, 教学、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深入研究并掌握相应的方法, 将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运用统计学方法如灰色关联度分析, 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从而针对问题制定改进策略, 尤其是针对高中文科数学不同知识内容采取具体、有效且独到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瓶颈, 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是“在教学中科学研究, 从科学研究中启发教学”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

[3]张德峰.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09) .

13.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一、学生自主提问的尝试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

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

本次授课应该说是一次尝试,Facts-Questions-Responses Chart首次在课堂上使用,借助FQR Chart这一工具的理念,让学生能在提取事实性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提问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尝试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方式,主动提问,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答案。

课堂实施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对自己想了解剪纸的什么去提问。在读后环节,学生对剪纸专家陈子江提问。小组合作,深入探讨,学生主动思维,设问,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同时,对于学生如何主动提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学生以往已适应教师提问,自己找答案的方式,一旦自己尝试提问,思维受限。学生提问多局限于一两个角度,设问雷同,对于想了解剪纸的什么方面的内容,七组学生的问题归类后只有三个问题:剪纸的历史?剪纸的种类?如何做剪纸?

可能,多给学生讨论时间,多给学生实践机会,多引导学生提问,善思善问形成常态,对于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会更为有效。

二、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

本次授课,学生都在围绕剪纸这一中心话题,从导入环节开始到最后的输出环节,主动思考。从导入环节让学生主动设问,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阅读文本;从运用概念图自己梳理剪纸的历史、种类及用法等信息,到基于文本再次针对文本中的剪纸专家提问;从提问中发现剪纸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到深层次探讨剪纸是否消失的问题;从探讨如何寻找方法让剪纸传承下去,到课下检索寻找方法,到给外国朋友介绍剪纸(包含自己对剪纸的认识),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思考,主动构建自己对于剪纸信息及认识的网络。

从授课情况看,教师和学生沟通发现,有些学生尽管没有主动表达,但仍在主动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剪纸知识,表达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学生是在引导下主动思考的学习。

三、尚需改进之处

1.对于文本的挖掘、语言知识的落实

学生用概念图梳理信息时,往往只关注文本结构的梳理,忽略细节信息及语言的梳理。尽管在授课中,教师发现后及时引导学生去梳理相关信息,但学生对于信息的关注仍旧不够。

语言落实有些欠佳。词汇、词组上花费的时间较少。只是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词汇、词组。在文本梳理过程中学生梳理了信息,并在解释概念图时尝试内化了部分信息。

但课堂时间有限,似乎不能兼顾。今后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词组、句型等。

2.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作为借班上课的教师,之前跟学生没有接触,师生情况都不熟悉的情况下,本身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因此,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参与课堂上欠佳。学生的高效参与,是保证课堂效果的根本。由于时间安排,教师无法和学生熟识,是问题的原因之一。教师还没能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如何调动起每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需要持续探讨的问题。

14.模块三教学反思 篇十四

精读课《灰雀》+丛书《灿烂花开向阳处》 人文性主题: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工具性主题:

阅读主题----认字写字,感情朗读课文,表达主题----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②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5.分角色朗读课文。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哪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郊,步,或,散,敢,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检测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令人惋惜。()抬着头向上看。()2.书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④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出示小男孩的话: ①没„„我没看见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③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感知人物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然段。

三、拓展阅读

1.出示“学习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丛书》文章《灿烂花开向阳处》

学习方法提示,学习内容要求,2.整体感知悟内容。通过写--------------------和---------------------之间发生的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中讲述了电影大师黑泽明严重的大师,想一想,立川老师对“我”和植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笔: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5.灰雀(惹人喜爱)不见了捉 焦急放回 列宁小男孩 喜爱

教学反思:

上一篇:微电影《计划》剧本下一篇:注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