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2024-09-15

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16篇)

1.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一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徐州市餐饮服务业的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这对促进徐州市餐饮业的规范发展、有效避免餐饮污染扰民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对其他城市餐饮业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餐饮业污染问题对策市区餐饮业污染现状

徐州市市区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324万,餐饮业多分布在南部泉山区,东部云龙区和北部鼓楼区也是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地区。目前全市约有2000多家餐饮业,中、小餐饮企业占85%以上。

80年代初期,为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大力支持餐饮业发展。但由于缺少合理的规划,餐饮企业分布点多面广,其中多数建在居民楼下及居民生活区,造成居住和商用混合的状况。在沿街居民楼下开饭店的现象在徐州市区非常普遍,如鼓楼区黄河东路中段一家挨着一家的饭店,全部在居民楼下,楼上居民一直反映强烈。市环保局虽然要求其限期整改,饭店也采取了重新布置排烟通道等措施,但一直不能彻底解决油烟扰民问题,成为鼓楼区油烟扰民问题一条街。

市区还有部分新建的饭店与居民楼距离较近,在经营过程中饭店油烟、污水的排放对相邻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也成为居民环境投诉的热点。2003年—2004年,徐州市环保局“12369”环保热线接到群众餐饮业环境信访达到了历史最高峰。2005年—2007年,市环保局严格控制新建餐饮业的审批,加大监管与治理力度,餐饮业环境信访量有所回落。但从2007年受理投诉的数据分析来看,餐饮业环境信访量仍占市区环境信访总量的三分之一。2 造成市区餐饮业污染问题的原因

2.1 相关行政法规缺失。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规范餐饮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执法部门对餐饮业的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一度造成餐饮业发展的随意、失控局面,对以后的环境管理带来困难。

2.2 历史遗留问题多。80年代初期,个体经济迅猛发展,大量的小餐饮业开在居民楼下并长期存在。这些大量的小型餐饮企业营业环境脏、乱、差,污染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治理起来非常难。这种状况成为较为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规范整治。

2.3 建设规划不合理。在城市建设整体布局中,缺乏对餐饮业用房的专业规划,众多餐饮业主选择在商住楼下的沿街门面房开饭店,且常常是先装修营业以后再来申报环保审批手续,而按照餐饮业的管理规定,环保部门不能同意审批。

2.4 环保治理设备缺失、欠维护。餐饮服务业项目必须安装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水污染处理设施。但许多饭店投资不大,而安装这些设备将近1万元,多数经营业主都不愿意投资安装治,造成污染物直排,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少数安装治理设备的餐饮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不注重定期清理、维护与保养,设备老化、排烟管道破损、隔油除渣池清理不及时的问题较为普遍,不能有效发挥环保治理设施的功能。

2.5 缺乏有力执法手段。环保部门对餐饮业环境违法行为只能进行行政处罚、限期整改,没有关闭、搬迁等法律强制措施,因此对一些长期扰民、治理无望的企业也束手无策。

2.6 环保意识淡薄。多数餐饮业经营业主对开办餐饮业的相关环保要求知之甚少,部分餐饮业主注重效益、轻环保,法律观念、社会责任意识淡漠。解决餐饮业污染问题的对策

3.1 法规先行,治理餐饮业污染做到有法可依。2004年,徐州市环保局联合有关部门制定颁布了《徐州市服务业油烟噪声污染防治暂行规定》,这也成为徐州地区对餐饮服务业污染问题进行治理的第一个地方法规。该规定首先明确餐饮业项目需进行环保前置审批,明确了餐饮业的准入条件,首次提出设立可能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或者居民有不同意见和争议的餐饮服务业,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必须实施听证程序。

2008年8月,徐州市正式颁布实施《徐州市餐饮服务业环境管理办法》(徐州市人民政府令[2008]116号,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餐饮项目的设立要求结合现实情况进一步细化。这一系列关于餐饮项目管理的法规出台,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使环保工作人员对餐饮业的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利于对餐饮行业的有效规范管理。

3.2 重拳出击,集中整治小餐饮行业市场秩序。对于设立在居民区内或居民楼下小规模的个体餐饮业,2005年7月徐州市政府出台《市政府关于对市区小餐饮业进行集中整治的意见》(徐政发[2005]76号),明确市区小餐饮业的准入门槛,同时实施了以环保、卫生、城管等执法部门联合对小餐饮业的专项整治行动,此举有效改善了居民区的生活环境,但要彻底杜绝居民小区周围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仍需持之以恒,建议定期组织专项联合执法检查,防止小餐饮企业污染扰民问题死灰复燃。

3.3 合理规划,有效避免餐饮业的选址误区。2006年10月,徐州市出台《关于落实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徐委发(2006)47号)文,明确提出“不得规划、设计及建设居住、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商住楼”。同时《徐州市餐饮服务业环境管理办法》中也强调“在城市改造和开发时,应当规划餐饮服务业相对集中的经营区域。用于餐饮服务业的建筑物在设计时应当设计餐饮服务业专用的烟道、污水处理设施,表明废水、噪声等污染防治设施的安装位置。”目前环保部门对徐州新开发的楼盘,在土地出让环保意见和房地产开发的环评意见上都明确要求:不得规划、设计及建设居住、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商住楼,彻底杜绝开发商新建商住楼的现象,有效的避免了新开饭店往商住楼下选址的现象。

3.4 严格执法,加强餐饮业环保治理设施的安装。环保部门要从审批和监管两方面加强餐饮企业安装环保治理设施的执法力度。对未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和隔油除渣设施的餐饮业一律不予审批,杜绝人情关;环保分局在现场监管过程中应督促老餐饮业的环保治理设施安装,同时对安装环保治理设施的餐饮业按规定的比例减收排污费,从而有效促进餐饮业安装治理设施,才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3.5 有效规范餐饮业环保设施安装和维护。从环保部门来说,应牵头调查徐州市内餐饮业环保设备市场、规范餐饮业环保治理设备的安装销售单位。对一些鱼目混珠、设备质量不过关、漫天要价的企业取消其在徐州市场的销售资格,并将一些质量好、服务好、价格适中的餐饮业环保治理工程公司通过报纸、网络向社会公布。同时环保部门要积极探索对餐饮企业使用的油烟净化设施进行专业化维护工作,制定诸如《餐饮业油烟净化设施维护治理暂行办法》等关于对油烟净化设施专业化维护治理的规定,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环保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起到有效的处理效果。另外还要引导小型餐饮业的环保设施价格回归到企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只有有效降低餐饮企业污染治理成本,才能提高餐饮业主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积极性。

3.6 应赋予环保部门强有力的执法权。对一些长期扰民的餐饮业,如居民楼下长期油烟扰民饭店等,环保部门虽然采取了处罚、限期整改措施,但还是不能彻底解决扰民问题,环保部门束手无策,造成居民反复投诉。对这样一些难以彻底根治的扰民餐饮业,唯一的办法是取缔、搬迁,建议政府能在一定范围内赋予环保部门对一些餐饮污染企业实施关闭搬迁的权力。

3.7 加强宣传,提高餐饮业主环保意识。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餐饮经营业主相关餐饮业环保法规的宣传,让餐饮企业业主了解诸如饭店应先报批后装修营业、居民楼下严禁开饭店、饭店不许燃煤、饭店要求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和隔油除渣设施、已安装环保治理设施并正常运转的排污费可以降低等规定,有效提高餐饮业主的环保意识,提高其自觉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餐饮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2.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二

1 转制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州市经过2007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冲刺年的实践, 加大了对转制社区环境卫生事业的投入, 社区卫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为整体提升全市转制社区市容环卫长效化管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也积累了经验。由于分散管理, 政出多门, 转制社区中存在的脏、乱、差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社区卫生总体状况较差, 真正能成为亮点的转制社区并不多。转制社区总体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需要还存在一定距离。

1.1 转制社区经费缺口和收费难度较大

环卫投入不足, 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环卫行业的特殊性, “先服务, 后收费”的方式, 无制约权, 是收费难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 虽然广州市政府加大了转制社区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 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 加上部分社区在提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社区日益发展的需要, 一些转制社区甚至还没有建设环卫基础设施。环卫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和城市发展需要, 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大规模的转制社区建设中, 住宅楼院、住宅小区和商业区等未将公厕、垃圾中转池等环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 导致公共厕所建设滞后、垃圾场 (站) 配置不足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 客观上造成市民如厕难, 无处倾倒垃圾, 垃圾直接裸露在居民习惯性形成的相对集中的地方或干脆乱堆乱扔, 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1.2 转制社区环卫管理体制未理顺, 工作机制不健全

转制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仍然采用行政化模式进行管理, 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 未真正实现管养分离, 工作成效往往不够理想;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及监督涉及城管、卫生、环保和工商等10多个部门, 各部门之间往往由于职责分配不明、权责不清和协调不畅而产生推诿扯皮现象, 导致多头管理而又无序管理, 一些地段卫生死角较多, 出现“谁都不管”的现象;转制社区环卫人员配备较少且不够到位, 但环卫保洁任务、压力与日俱增, 迫使现有人员增加保洁任务, 降低保洁标准, 最终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1.3 转制社区居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淡薄

转制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 面对这一庞大的外来群体, 在教育和管理上还存在着盲点。外来人口大多受教育水平不高, 环境意识和生活习惯较差, 给环境卫生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压力。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 许多市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乱丢烟头、纸屑、瓜皮果壳和各类包装物袋, 随地便溺, 随意倾倒、抛洒或堆放垃圾, 在车站、广场、商场和繁华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 临街店面“门前三包”不彻底, 宠物在公共场所、沿街随地便溺, 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 损坏环卫设施, 歧视环卫工人等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转制社区正处于改建高潮, 建筑材料增多, 出现大量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堆放不规范现象, 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2 加强转制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大家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提高转制社区环卫保洁水平, 提高市民工作、生活质量,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加强转制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2.1 政府加大投入, 建立转制社区环卫资金保障机制, 完善环卫设施建设

环卫行业作为一项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事业, 它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其投入以政府为主, 无论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 还是垃圾处置, 政府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理顺转制社区环卫管理体制, 明确保洁经费筹集办法, 确保环卫保洁和基础设施维护建设资金。要明确环卫设施建设管理主体, 以不同的筹资和资金渠道, 配齐、配足环卫设施。在收取的有偿服务费不足以维持正常支出时, 政府财力应予以适当补贴。政府财政应随着社区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养护标准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应适度稳定增加对社区环卫工作的投入, 使社区建设与环卫管理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大垃圾清运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力度, 采取下放到转制社区交由各社区委员会征收, 由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结合理论和实际测算各转制社区每年应收清洁卫生费总额, 按一定比例确定各转制社区应收费总额, 再由财政给予补贴卫生费和公共垃圾清运费的办法达到提高收费总量, 减少财政投入的目标。

2.2 加强转制社区环卫规划, 健全环境卫生监管体制

综合考虑并兼顾到经济社会发展同市容环卫管理的互相关系, 把市容环卫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纳入相关规划、计划组织同步实施, 严格按环卫设施规划预留建设土地, 实行公共环境设施 (公厕、垃圾中转站等) 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 对按规划需要建设环卫基础设施的土地, 全部划归市环卫主管部门管理, 解决选择建设用地难的问题, 从根本上扭转环卫基础设施长期落后于城市发展的弊病, 使环卫管理功能更加完善。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监督管理队伍和执法队伍, 增强管理和执法力量。成立区市容环卫监管所, 完善政府监管职能, 加强对区内环卫工作的监管。加强社区建筑垃圾管理, 设立零星淤泥集中临时堆放点。加强房屋报建备案管理, 由所在社区向报建房屋业主收取零星余泥排放保证金和统一清运费用。根据《广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例, 强化执法工作, 提高执法水平, 对违章行为予以重处。转制社区内成立环卫执法队, 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 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2.3 进一步明确职责, 落实转制社区环境管理责任制

按照《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 切实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 使责任区和责任人真正负起管理责任, 改变“横管不到边, 纵管不到底”的现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责任要体现在各街道办事处, 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重点移到社区, 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社区目标考核, 明确社区环卫保洁工作职责, 实施目标考核和奖惩。依托社区抓环境治理, 做到从基础抓起, 增强责任, 齐抓共管, 不断加大环卫管理工作的力度。环卫主管部门依据相关规范对各转制社区保洁工作提供业务指导, 进行效果监督, 加强对保洁单位的作业质量考核, 推动转制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2.4 深化体制改革, 强化作业服务市场的培育, 积极探索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

转制社区清扫保洁工作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投标, 引入竞争机制。转制社区环卫保洁和设施维护等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 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 开放作业市场, 走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路子。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 组建环境卫生作业公司, 将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用市场手段经营环卫设施, 向社会公开拍卖环卫设施管理权, 吸引社会资金按规划统一建设公厕、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 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主导, 既有政府行为、更有市场手段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通过将转制社区环卫保洁业务按照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 划分为若干片, 适当延长保洁时间, 提高保洁标准, 统一组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进行维护, 形成统一管理、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 进一步提高转制社区保洁水平。

2.5 加强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转制社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环境卫生管理需要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参与, 全面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 是实现环卫长效管理的根本措施。深入开展环卫管理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广大市民增强社会公德和环卫管理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 遵守市民行为规范, 形成告别陋习、制止违规和走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新闻舆论引导,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和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政府加强环卫管理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岗”、“老年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从学生抓起, 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创活动和志愿者活动, 组织市民参加城市绿化、垃圾收集和白色污染治理等公益性志愿活动, 引导居民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遵守文明规范。

关键词:转制社区,环境卫生,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 2005:88.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探究 篇三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严重的污染情况。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治理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日后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伴随着我国经济飞跃式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容乐观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

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状况令人堪忧,我国农村的环境状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改善的范围比较局限,治理的成效并不是很显著,仍然存在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

1.1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的严重农业污染 我国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都不高,对于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农药用量、方法都缺乏正确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和种植时,认为多用农药、化肥就会得到农作物的高产量,因此滥用农药化肥,长期下去,再加上不进行有效的治理措施,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其生态平衡,尤其是对水资源和土壤造成的污染较为明显。另外,冬季大棚种植使用的塑料薄膜也会对农村土地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塑料属于有毒物质,并且极难降解,对于土地造成的危害也是极大的,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而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1.2 生活垃圾堆放无序,得不到有效处理 农村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得不到有效处理,同样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农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像城市那么严谨,大都比较随意。在农村,通常生活垃圾都是随地乱扔,生活废水随处排放,没有统一规定的垃圾堆放地点和指定的废水收集点,即使有也不能保证能够定期清理,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农村整体的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的现象。由于生活垃圾清理不及时,致使很多农村地区的河流被阻塞;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越积越多,若长时间不进行处理,垃圾腐烂产生刺鼻的有害气体,对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 禽类牲畜粪便处理不及时 在农村地区,几乎家家都会饲养家禽和牲畜,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的动物粪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就会散发出恶心的味道,同时招致蚊子与苍蝇,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环境卫生。随着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卫生状况越来越差,会对村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

1.4 化工污染严重 由于大量的化工企业进驻农村,化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尤其是化工污水和化工废气的排放,这些废水废气通常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中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物质严重超标,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二氧化硫等化学气体,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1.5 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政府对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重视,对于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资金支持力度也不够到位,因此,我国农村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最终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治理达不到预期的成效。

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力度 在农村居民中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对其讲解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在农村居民中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其必要,提高农村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起着促进的作用。

2.2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水平 要解决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部门应对此作出预算,地方政府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从而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建立起城市乡村及工业农业联合的综合性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呼吁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农村的环境治理及保护中来,对较大规模的环保工程,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政策积极地吸引民间资本、外资的共同参与,从而使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2.3 加大科研力度,寻找适合农村环保技术 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大科研力度,力求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提高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出台相关的标准及技术指导,从而降低农业生产中,化肥以及农药的用量。同时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农业科研部门对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复合缓释肥料、无污染的饲料、添加剂以及精确施肥技术的研发。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2.4 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的治理离不开相应的基础设施,因此,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具备基礎的环境治理保护设施,比如对于垃圾的处理,农村地区也应该建立垃圾处理站,对于可以循环利用的垃圾,应该回收利用。加快农村环卫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等工作。在农村尽快实施垃圾清运制度,建设垃圾堆放池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使生活垃圾在集中堆放的基础上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农田秸秆、畜禽粪便制沼气技术,建立秸秆、人畜粪尿堆肥处理设施,使农田秸秆、人畜粪尿等有机固体废弃物既得到无害化处理,同时也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3 结语

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仅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及身体健康相关,更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联系。当今尤为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解决对策,进而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齐发.目前农村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1(2):18-20,29.

4.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四

摘要:农村环境管理一直是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点和难点,在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增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环境管理工作任务艰巨。本文从分析农村环境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当前农村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合理化建议。【1】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管理、污染、对策

前言: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人们环保意识不强,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变得异一些面对现在全球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现在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因此,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2】

一、农村环境问题

1、农业生态系统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1)水土流失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沙化土地以平均每年3436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根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的结果,全国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3.7%,美年达土壤流失量是全国的66.7%。突然感到大量流失导致了大量营养物质的流失,对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

(2)土地荒漠化

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26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约有约41.6%的荒漠化土地分部在人口密集地区。

(3)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面积达1.3亿hm2,而且每年还以200万hm2的速度扩大。

(4)自然灾害

生态系统失衡造成各类农业自然灾害加剧,受灾面积扩大到平均4000万hm2。因灾害年均损失粮食2000多万t,棉花22万t。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剧【3】。

2、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1)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经济观念上越来越重化肥,轻有机肥,化肥的大量使用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结构和特征,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会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营养过剩,水体缺氧,水中鱼虾死亡。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直接污染着地下水源,使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和重金属含量逐渐升高。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残留并积累在农产品中,致使人食用后在体内聚积并引发疾病。

(2)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而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在人口密集的集约化饲养场,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集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威胁(3)农膜污染

【4】。

目前农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农膜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方面是薄膜残片在空中漂浮,使大气中固体残留物增加,致使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农膜焚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但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

3、农村地区生活污染逐年增加

随着农业产品在农民生活中不断增多,农村的生活垃圾已经由过去的菜叶、瓜果皮逐渐被塑料袋、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所代替,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迅速增加。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这些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农村的人畜粪便、各种生活污水往往是任意排放,夏季里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苍蝇蚊子大量滋生。同时各类养殖产生的废水也是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据统计,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近几年,农村许多规模大、集约化的畜禽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废水的污染也日益突出【8】

【7】【6】

【5】。

4、城镇工业废物、建筑生活垃圾等向农村蔓延

由于城市对重污染企业的种种限制,使得这些企业想农村转移,成为农村污染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显示,我国因固溶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损毁的农田面积已达13.3万hm2以上,533.3万hm2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因为环境污染,造成每年粮食减产1000亿kg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亿元。

5、农村道路、交通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拖拉机、三轮摩托等机动车辆已在农村普及,这些车辆尾气废气大量排放。同时还由于一些乡镇和村间道路的路况差,机动车一走灰尘满天飞,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二、农村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口多,公众环境意识欠缺

我国农村人口多,数量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由于人口数量的剧增,产品需求过大,造成了重压下的毁林开荒、毁草种田,致使水土大量流失,水涝灾害日趋严重。目前,农村教育普遍落后,文化水平较低,科学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知识、基本环保知识与环保技能欠缺,对新生事物和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低,造成我国公众对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加强保护的重要性不够重视。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政府依赖性和自我保护性。由于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生态技能水平低下,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能自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9】。

2、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不完善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还存在立法上的空白,表现在实体法与程序法两个方面:在实体法方面:目前还没有一部独立的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而且有些农业环保法律、法规条款部分分散在其它法律法规中,地区和部门间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现有的法律法规已难以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变化和需要。在程序法方面: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这势必影响到环境执法的操作性、规范性

【10】。

3、农村环境法制体系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没有相应的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良性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镇一级普遍没有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致使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使得农村环境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普遍不严的情况。

4、农村污染防治资金匮乏、设施不到位

在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由于投入不足,县级环保机构缺乏监测设备,形不成有效的监测监管能力;由于投入不足,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在政策方面,国家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申请财政资金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优惠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滞后,难以形成治污市场

5、缺乏技术支持和指导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区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而农村工业薄弱、经济落后,温饱问题刚刚得到基本解决,解决污染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还只是美好的愿望。各级政府对改善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营造和谐环境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再加上科技文化知识欠缺,对工业污染转移和农村自身污染问题普遍没有引起重视。

【12】

【11】。

三、农村环境管理对策

1、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很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缺乏迫切的要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机感。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是要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三是要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2、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要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就必须落实好资金,纵观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来解决资金问题。筹集的资金要要优先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庄区域区分,制定不同标准,分类组织实施。二是建设中心镇和重点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防止城镇污水污染。从现有城市水处理厂处理情况看,城镇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后一般能够满足农灌用水的要求,既能防止污染水环境,也能够节约水资源。

3、依靠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逐步取消关闭小型饲养场,支持创办规模化的畜禽饲养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既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又带来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4、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目前很多地方农村的环境监管工作基本处于真空无人管理的状况,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要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努力形成“层级职责清晰、面上责任落实、运转制度保障、防治公众参与”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各级农村环境监管部门应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法,认真抓好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减排,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直至关闭。严格环境准入,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防止“ 十五小”和“ 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防止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参考文献

[1]沈洪艳 任洪强 《环境管理学》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白王珺 《环境管理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志鹏

[3]蔡甸 《武汉市蔡甸区农村环境状况与环境保护》 长江论坛 2008

[4]甘露 马君 李世柱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对策.农机化研究》2006 [5]朱兆良(英)诺斯

5.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五

八宝丰收学校

赵绪猛

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可是,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农村学校的专职教师缺乏,有部分教师在观念上、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特别是由于接入网络带宽的限制, 农村学校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缓慢。作为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我们要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条件设备,结合自己本土本校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之路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的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 1、电脑硬件设备老化

就我所在的市为例,大多数学校的电脑为2003年清华同方电脑,主板是845的,内存不到1G,电脑运行速度慢,导致影响了系统的升级,同时学生在上课时网速相当的慢,连打开一个网页也要很长的时间,让学生兴趣的也降低了,严重影响了信息课教学的正常开展。

2、电脑数量不足

这两年,学校的微机室更换了一批学生机,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上课时,往往是几个同学共一台电脑,不能实现在上课时人人上机操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3、老师的教学理念急需更新

在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练的“填鸭放羊式”教学普遍存在,老师没有控制教学过程,也不想控制,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帮助,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有以下环节:

A、创设情境,这一环节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在与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B、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C、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D、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实施,通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老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也很好地解决了电脑数量不足的问题。

2、要培养小助手,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习积极、肯动脑,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学生,鼓励他们超前学习,将他们培养成学习骨干。家庭中有计算机的,将下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驱动内容拷贝回去,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学习,没有计算机的同学则利用课余时间开放机房,使他们先一步掌握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时这批积极份子作为教师辅导其他同学的助手。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争做助手,加入积极份子行列。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人数多于电脑的矛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联网的机器在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相互的探讨与交流。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

4、通过Internet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Internet上,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而且这些信息都是比较详实,比较全面的,这对扩大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是非常有好处的;网上的BBS论坛、留言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新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网络知识竞赛,组织个人网站的评比,可以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5、搭建QQ群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现在的QQ群有群相册、群聊天、群硬盘、群邮件等功能。老师在创建QQ群后,可以利用这些功能组织学生进行群内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等。学生有疑问的话,也可以创建讨论组,通过多人的力量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

以上只是我对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些粗浅的认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正。作为一名农村的信息教师,如何让农村学校出来的孩子不输于城市出来的孩子,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农村的孩子一定会早日变得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六

(一) 集体资产交易平台有待完善

第一,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都设有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办公室, 基本上辖区所有村的集体资产交易项目都必须上交易平台, 接受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监管, 这有效地规范了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但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办公室多为临聘人员, 专业性不强、流动性大, 不便于对交易行为提供延续性的指导和监督。第二, 设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 难以承接大宗资产和集体建设用地交易。由于缺乏区级交易平台, 这类大型项目需前往广州市产权交易中心交易, 而项目双方因路程远、程序复杂、市级平台收费等因素, 前往的意愿不强。

(二) 集体资产交易监管力度不够

第一, 村监会监督履职不严, 村监会成员作为交易的监督主体, 监督意识不强, 部分现场监督的随意性和缺席率很高, 不能有效行使民主监督。如个别招投标前的合同条款 (村民会议表决通过的内容) , 与实际签订的合同条款和操作执行的情况存在差异, 甚至出现阴阳合同。第二, 村监会的监管缺乏强制力, 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屈服于村干部的权威, 难以及时暴露交易中的腐败问题, 如个别村干部选择性拒收土地押金使竞标主体无法上平台, 人为左右集体资产交易方向。

(三) 村务公开不够规范、渠道单一

第一, 个别村存在村务公开不够规范, 内容不够全面的情况, 村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如个别村社干部弄虚作假, 伪造虚假会议表决材料, 损害村民利益。第二, 村务公开渠道有限, 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对公示栏的集体资产交易情况, 知晓度很低;村里留守的老年人, 很少通过网页了解村务情况。在部分村出现集体资产交易按规定进行公示后, 村民借口不知晓情况, 反驳交易合同或协议, 而公示栏的公示过程没有证据记录, 容易出现扯皮情况。

(四) 特殊村民群体的利益之争影响经济发展

第一, 外嫁女、回迁户、超生户等的分红问题。尤以外嫁女问题最严重, 外嫁女希望分红, 但经济社成员反对其参与集体分配;法律支持外嫁女的村民身份, 但村规民约多排斥其户口在村内保留。如花东镇九一村自2004年初开始执行的村民自治约定“凡出嫁女户口在结婚登记日起三个月内迁出, 如户口确实不能迁出, 只能挂靠, 不能参加集体分配”, 花城街罗仙村也规定“出嫁女需在半年内迁出户口, 不迁出的只能享受出嫁当年的分红, 后不再续”。各镇街因外嫁女分红引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和分配问题, 成为影响基层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即便外嫁女得到法院支持, 在刚性的利益前, 分红执行又是另一场战争。此外, 在集体经济圈外, 还有知青、军人、大学生、超生子女、回乡侨胞、213群体等, 如2015年花东镇山下村非农户籍人员要求参与分红, 经济社通过成员大会表决通过只有农业户籍人员才可参加分配, 造成非农户籍人员的持续不满。这些群体的权益之争不仅造成基层不稳、也分裂了农村熟人社会。

第二, 帮耕户/代耕农要求享受村民权益问题。帮耕户在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地形成大杂居, 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多数无固定住址或经常变更住址, 留住各村居的, 居住条件普遍较差。早期迁入时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逐年到期, 土地被收回, 部分人仅靠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温饱, 如花山镇213户帮耕户只有不到20亩耕地。由于户籍不在花都, 无法解决诸如医保、养老、子女入学等问题, 且群体中小学文化程度占大多数, 导致了务农缺技术, 务工缺技能, 平均收入水平偏低。梯面镇为帮耕户入户、赋予选举权, 免费租赁土地供其使用作为暂缓之计;花山镇建议按市政策为帮耕户入城镇户口, 超过90%的帮耕户都不愿意。帮耕户强烈要求入户、分红、分田、分宅基地、重建住房, 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之争难休, 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创新盘活集体经济做法思考

(一) 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交易管理

一是完善交易平台制度建设。第一, 针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在镇街和市两级进行的现状, 建议设立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办公室,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区级交易平台, 承接大宗资产和集体建设用地项目, 使交易更加便捷、规范。第二, 农村集体资产原则上均应采取公开竞投方式进行交易, 对《广州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中列明可不采取公开竞投标方式进行交易的, 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申请、接受审核, 方可采取协商谈判等其他方式进行。

二是强化对“三资”交易的监督。第一, 严格按照区镇集体“三资”公开登记交易制定规范, 做好村社“三资”登记管理、定期清查、审计通报和责任追究等工作, 主动纳入“区级监控、镇级监管、村社公开”的网络监管信息系统, 实现农村“三资”管理的实时化、全面化和全程化。第二, 强化镇街对农村“三资”管理主体责任, 赋予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法人资格, 设立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押金账户, 由镇街统一直接收取交易押金;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农村“三资”管理上没有履行监管责任, 对知道或应当知道的违规行为没有制止、纠正并违规受理、办理的, 除对相关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追究责任外, 还要追究镇街的经济责任 (责令镇街赔偿村社经济损失) , 以遏制镇街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二) 推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

一是化解农村特殊群体的权益诉求。第一对帮耕户要求入户、分红、分田、分宅基地问题, 按《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粤北石灰岩地区外迁人口入户问题的通知》 (粤府办﹝2002﹞48号) 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粤北石灰岩地区外迁人口安置遗留问题的意见》 (粤府办﹝2013﹞9号) 的要求, 在韶关、清远两市划定区域进行安置, 为符合加入我区城镇户籍的人员办理城镇户口。第二对外嫁女分红问题, 一方面引导村规民约修订外嫁女身份认定的内容;一方面严格按法律规定保障户籍在本村的出嫁女享受相应权益。第三对回迁户分红问题, 按《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的规定, 通过本村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表决其是否具有分红的权利。第四对超生户分红问题, 按《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的年限, 对符合资格的超生户进行分红。此外对回迁的移民户等不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数量较多的特殊村民群体, 可考虑将其置于一个专门的村民小组, 统一管理, 避免分散在不同的经济社, 跟村民争地抢利, 成为定时炸弹。

二是推行农村分配股份固化改革。对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实施“确权到户、户内共享、舍内流转、长久不变”的股权改革, 明确以户为单位进行股权登记和股份分红。第一, 做好村民思想工作, 2013年狮岭镇在4条村开展股权固化抽样调查, 赞成与反对对半开, 本次调研中部分村提出希望实施股权固化。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入户沟通、政策宣讲、成功地区实地参观等方式, 破除村民的心理抵触堡垒。第二, 改革应分类分步推进, 在经济实力薄弱的村先试点, 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然后逐步全面推开;针对各村的不同情况, 在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做好个性化分配方案, 切忌强推和一刀切。

(三)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是拓展农村集体资产投资渠道。目前我区农村现成资产主要用于租赁、使用权流转、合作建厂房, 投资渠道单一, 可考虑在风险可控、充分评估、符合民主程序的基础上, 通过如债券资金等金融途径, 提升集体资产收益。

二是配置股权盘活产权。借鉴南海“村庄公司化”模式, 在产业相对发达的村, 通过村自办企业或合作经营的方式, 村集体入股本地企业, 分红收益又可通过调整股数, 将一部分收入用于给非村民群体配新股或开发其它投资项目, 团结非村民群体的同时多元化村民收入。

7.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七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花垣县

中图分类号:X321;F323.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91

花垣县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中段,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20余种,其中锰矿储量3112万t,铅锌矿储量1600万t,分别居全国第二位、第三位,有“东方锰都”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1]。2005年前后,随着工矿企业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花垣县耕地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据统计,2014年全县耕地污染总面积达到0.56万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2.55%。污染种类以重金属污染、工业“三废”污染为主,化肥农药、畜禽水产养殖排放物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为辅。其中,锰、铬、汞、铅等重金属污染面积0.28万hm2,占污染总面积的49.94%;工業“三废”污染面积0.20万2.98,占污染总面积的35.52%;化肥农药、畜禽水产养殖排放物以及农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面积0.08万hm2,占污染总面积的14.54%[2]。以上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到该县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才能找出合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效遏制污染蔓延的根本方法,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1 花垣县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花垣县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大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花垣县各类污染源废水排放总量为1066.728万t,其中工业源排放废水381.47万t,生活源排放废水685.258万t;各类污染源废气排放总量为428284.379万标准m3,其中工业源排放废气355494.99万标准m3,生活源排放废气72789.389万标准m3;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63.77万t,处置量为1354.63万t,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381.47万t。

1.2 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1.2.1 农业生产污染

据测算,2014年花垣县化肥使用量为32390 t,其中氮肥18220t,磷肥9580 t,钾肥1920 t,复合肥2670 t,施用比例以氮肥所占比例最大,达56.3%,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40%;农药使用量为158 t,在使用农药品种、生物农药只占5.2%的使用,在使用农用薄膜170 t,其中21.6%的农膜没有回收,残留于土壤,滞留在农田里,呈逐年增加趋势;农用柴油使用量为670 t。此外,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2万t,约有40%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被随意焚烧或丢弃,污染空气、土壤,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同时也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合理性开发[4]。

1.2.2 禽畜和水产养殖污染

禽畜养殖在给人们提供肉蛋奶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调查发现,大规模农场通常建在村,但小户型喂养更多的牲畜,牲畜和家禽粪便,畜禽食物残渣和清洁繁殖地的未经处理的废水大量的泄漏和溢出,导致地下水和浅地下水严重污染。另外,据污染源普查,水产养殖业排入外部水体量1240083.4 m3,排入农田量127400 m3。

1.2.3 农村生活污染

近年来,花垣县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增加其排放量,和农村污染物能力较严重滞后。据统计,各类生活源垃圾产生总量为7.5万t,处理量为5.8万t,排放量为1.8万t,处理率仅仅为76.7%,由于管理不善,废弃物没有很好地综合利用,乱堆乱倒现象严重,向河体倾倒的甚多,致使河床抬高,河道变窄。另外,医院垃圾产生量为87.1 t,全部无害化处理。此外,尽管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用能结构仍然粗放,主要以燃煤、柴草,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

2 花垣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花垣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农业生态环境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链接是空白的,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力,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农村环保的管理体制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第二,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增加了困难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农民靠水吃水,靠山吃山,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仍然没有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大量的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甚至高毒农药的使用。大量的化学投入品,由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三,资金不足,治理模式不适,中国的长期形成的城市,农村发展战略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投资的缺乏,大部分地区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项目,有分散,重复建设等现象基金,在控制污染,采取有效措施。

3 解决花垣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花垣县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上述分析,进一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和激励措施,结合县的实际问题,同时积极支持政策,理顺机制,加强环保建设,完善环境保护宣传。农村经济得到健康发展,农业现代化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关系国家和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

3.1 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及机构

政府应该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全面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检测和市场准入标准,农业、生态有机农业识别系统;制定和实施限制,积极探索经济激励。使用市场价格得到调整,将产生质量和市场价格,直接由市场价格监管反馈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约束。

此外,探索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坚持受益者补偿、损害者付费的原则。开发者不但要为其利用资源的行为做出补偿,而且要对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做出赔偿,补偿的数额应与其所获利益相匹配,以最有效地发挥农业生态服务效益;环境受损对象根据损害程度,有权利平等地享受应得的补偿。

3.2 加强中、小企业污染的治理

解决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的中小企业最基本的措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和调整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布局合理,使中小企业发展健康发展。

同时中小型企业生产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淘汰陈旧设备,最大限度提高物质产品转化率,降低物耗、能耗、水耗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减少“三废”排放量。对“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建立废渣库、废水处理池,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电解锰渣是花垣县的一种主要工业废渣,当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中量、微量元素,花垣县农业局、环保局技术人员经过多次探索,研制出了电解锰渣富硒多元素混配肥并获得国家专利,它具有成本低、肥效高的特点,经在花垣、凤凰等县农村试用,效果很好,稻谷、玉米和红薯都有不同幅度的增产,颇受农民欢迎。鐵合金炉渣和铅锌矿尾矿产要是在建筑行业上的利用,铁合金矿渣可用来铺路,加入水泥中作制作水泥原料,团结水泥厂和秀山县石耶水泥厂用铁合金矿渣作原料生产水泥,此外可用铅锌矿尾矿生产砖、砌块、大型墙体材料。中小型企业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可用作农田灌溉。污水灌溉农田是充分利用水肥资源,简化人工处理污水,节省能源的城建经费,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污染,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一项综合性措施。花垣县的废气主要以二氧化硫、粉尘为主。控制二氧化硫的措施主要有:一是使用低硫燃料;二是使用燃料脱硫;三是使用烟气脱硫。控制粉尘的措施主要有安装废气净化装置,高烟囱扩散稀释等技术,粉尘主要是改进燃料和安装除尘装置。

3.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

有效贯彻执行国家优惠政策,积极调整花县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发展全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鼓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尽快出台落实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财政补贴办法,直接补贴给申报企业,提高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在食物供求平衡的前提下,扩大以苗汉子合作社和兴盛公司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注意力和恢复绿肥作物,发展饲料作物,提高渔业的比例,充分发挥成本的优势,促进以德龙牧业和鲟鱼等为代表的畜牧业的发展。在区域结构上,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花垣县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优势,积极建立各种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翠园山庄等体闲农业,将体闲农业与调整、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花垣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创业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科学和技术的措施,增加投资有效地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在兄弟河、花垣河等重要水域建设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种植有利于净化水体的植物,进行湿地建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4 推广农业新技术,减轻自身污染

一是优先使用农业、物理和其他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如促进昆虫网、杀虫灯、生物农药,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完全清晰的市场。二是加强病虫害的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实现肥料,减少伤害示范项目,控制农田氮、磷肥料用量,减轻白色污染。三是进行土壤培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综合技术,全面推广撩穗收割稻草还田、旱作土壤实施秸秆易地覆盖,减少肥料的使用量,提高肥料结构,实现土壤测试和肥料促进化肥和有机肥的应用程序中,氮磷钾的应用程序,如使用缓释氮肥。为此,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水平的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繁殖。

3.5 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加强污染治理

依托同建同治严格考核评比和责任追究,彻底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打造一批生态村、休闲农庄、民俗村。努力结合农村特点,采用分散或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一是能纳入城镇体系的尽量纳入,二是针对广大分散户主要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比如,建立统一的污水沼气净化系统;对居住相地集中的地区建设生活污水暗排沟,集中污水,统一处理;对居住较为分散户,无法建立统一排污管网,可采取单户或相近的几户共用的污水沼气净化处理模式;在村庄的空地或原有低洼湿地建设生态拦截沟、人工湿地、生态塘等。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修建生活垃圾收集坑,收集后集中处理。

3.6 推进养殖污染防治

整体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要求,科学规划和布局的牲畜和家禽育种。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设施建设的处理和利用、改善设施,育种过程中,改进技术和设备条件,鼓励和支持家庭垃圾收集的牲畜和家禽,自由放养的集中地区。

3.7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水平

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和形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通过组织各种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木材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注意提高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明确责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虹扬,王立刚.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规划,2011(5):27-28

[2]郝吉明,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八

分析了苏州市相城区主要入阳澄湖(水源型湖泊)河道的水质现状,发现各水体水质均超出相应的标准限值,主要污染成因为:面源污染源强大,污水集中处理率偏低,水利工程破坏了天然的`水力联系,工业企业布局散乱等.针对该区水环境形势的紧迫性,提出了面源控制、工业生态改造、污水处理、引水冲污、两湖强制性保护等污染防治对策.

作 者:张新华 董雅文 ZHANG Xin-hua DONG Ya-wen  作者单位:张新华,ZHANG Xin-hua(江苏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江苏,南京,210036)

董雅文,DONG Ya-wen(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刊 名:水资源保护  ISTIC PKU英文刊名: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年,卷(期): 22(1) 分类号:X143 关键词:水环境   污染防治   水源地   苏州市  

9.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九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许智娟编辑:studa121

1论文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下发了一系列的政策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来发展及改善学前教育,这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其中农村学前教育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江西省抚州市,中学教育已经成为值得抚州人自豪的金色品牌,抚州市临川区更是被称为才子之乡,但学前教育现状却始终差强人意,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让人堪忧。为了对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以抚州市农村地区48所幼儿园为调查对象,从幼儿园性质、幼儿园课程设置、收费标准、园长学历、教师学历等各方面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统计,本文对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 农村 学前教育 硬件设施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未受到重视,导致其发展滞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阶段,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学前教育不仅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利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学前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农村与城市学前教育质量又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以江西省抚州市作为研究个案,主要通过文献搜集、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对其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

一、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抚州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孩子,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人数较多。通过对全市48所幼儿园的调研,对其学前教育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一)硬件设施不达标,安全隐患严重

在被调查的48的幼儿园中,只有4所是公办园,其他都是民办园。以前抚州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幼儿园,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公办园大多是乡镇中心小学自办园,因为有政府的财政支持,校舍大都比较好,但是附设在小学内,很多幼儿园应有的硬件设施没有配备,离国家规定的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大型活动器械数量不足或没有,玩教具数量少、简陋,教室内外区角创设大多不科学且数量太少,幼儿园应有的专门盥洗室没有,更别提多媒体设备的配置了。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的情况更加恶劣,教室多是民宅改建,活动室面积狭小,有些没有午睡的小床,幼儿中午就趴在桌上或躺桌上睡觉。

在被调查的民办园中,只有三家取得了卫生合格证,但是也没有配备消防设施。大多幼

儿园卫生条件比较差,有些卫生间味道很重,教室里也能闻到,就靠空气清新剂来掩盖。餐具只清洗没有消毒。接送幼儿的车辆不是专用校车,多是面包车。教玩具很多都已经发黑,没有定期清洗消毒。大型活动器材有些生锈,有些螺丝松动。民办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有些非常严重。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低

在我所调研的48所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包括园长)的学历大多不高,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很少,大专学历的只有2个,中专学历的5人,大部分都是初中学历,并且年龄相对较大。这些老师由于未受过幼儿专业知识的教育,在幼儿教育知识、专业技能和能力方面都相对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域较分散,且有些家长不重视学前教育,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因此农村幼儿园生源较少,收费很低,民办幼儿园没有政府财政补贴,为了维持利润,节约开支,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都很低,平均只有八百元每月。如此低廉的工资和农村相对较艰苦的生活条件自然不能吸引专业人才,能留下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很多幼儿教师都是家庭主妇,在家无事做因此把这当成第二职业,只当每月贴补家用,没有把教育当成是崇高的事业,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和把工作做好的动力。因此产生了农村师资素质的恶性循环,造成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

(三)教学内容、活动安排、教学方法不合理

由于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专业训练和培训,因此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专业技能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对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认识模糊,她们往往选择教幼儿“实用”的认字、计算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迎合了家长的需求,一方面也是她们所能胜任的。因此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很多知识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对幼儿发展有害无益,不仅没有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把握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而且还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对幼儿以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上,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组织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幼儿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教室上课。在教学方法上,不是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以游戏的方式来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而是主要表现为以“一块黑板、一本教本、一支粉笔”的“上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识字、计算、拼音、写字为主,幼儿学数学主要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中应有的操作方法、操作材料在一些幼儿园很少或没有看到。在上课时间方面,不是根据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来安排教学,而是按小学的作息时间,上课时间长且课程安排多,有些一天下来有四五节课,这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

二、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结合本人实际学前教育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强化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扶持和管理力度

教育是关系到民生和国家未来的大事,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和人事投入。一方面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地方政府每年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对民办幼儿园也进行财政补贴,主要用于对农村幼儿园的条件改善。政府也可发动多方力量筹集资金,鼓励企业家和富人捐款助学。另一方面,政府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争取在每一个乡镇建立一所公办幼儿园,取缔“家庭式”的不规范幼儿园,对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帮助其进行规范、整改。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师资水平

1.制定相应措施,吸引优秀的幼教人才

农村幼儿园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较差,学习机会少,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而是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幼儿园。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到农村去任教呢?政府应该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待遇,年终进行奖励,提前转正等。

2.积极开展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以提高专业水平

农村幼儿园师资薄弱的原因之一是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很少或几乎没有培训的机会,导致其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提供给农村幼儿教师学习的机会是提高其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展培训工作呢?这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首先,农村幼儿园应鼓励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自考、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提高其教学能力。对于参加在职进修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的农村幼儿教师,幼儿园应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为骨干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骨干教师通过学习后再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园本培训,提高其他在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增加城乡幼儿园的交流机会,发挥城区优质园、公办园的带动力量。通过参观、交流的方式学习优质园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最后,政府要发挥其积极职能,建立系统的培训体制。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计划,由政府承担培训费用,采用理论知识学习与参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三)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幼儿园中,很多幼儿教师都没有依据《纲要》的规定来实施教学,没有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开展幼儿教育,而是以小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农村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特点,不懂得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习计算、语文等具体的知识,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文化基础,幼儿园为了生存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开设这些家长认为“有用”的课程。因此,要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就应该首先从家长着手。首先,幼儿园可以开展家长培训班,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明白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其次,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观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另一方面,部分幼儿教师缺乏正确的幼教观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针对这一原因,幼儿园管理人员和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过分重视幼儿知识,而忽视幼儿技能和情感、态度培养的现象,要把握好幼儿教育的目标,采用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四)充分利用和开发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教育

农村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存大较大的差距,无论从幼儿园场地、外观还是从器械和玩具的配备上不如城区幼儿园,这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农村幼儿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亲近大自然,民间传统文化浓厚。农村幼儿园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充分利用和开发农村教育资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农村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动植物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深入到大自然,观察感受神奇的大自然,去认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中学习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二是利用农村自然物和家庭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教玩具。农村幼儿园教玩具比较少,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及自然物制作教玩具,包括幼儿生活中的田野、山石、花草等资源。三是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博大而多样,抚州市也存在很多民间传统文化,如南丰县的傩舞,神庙会等,我们可以将其利用起来作为幼教资源。通过学习民间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向幼儿介绍当地的文化,还可以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参考文献:

10.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十

摘要:文章介绍了水质评价的参与项目及方法,列举了2010年邳州市水环境质量情况的一些数据。通过对2010年邳州市水环境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并比较了2010年、2009年的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邳州市地表水总体上看2010年比2009年污染状况有所减轻,除刘集闸、刘山闸、农科所断面属中度污染外,其余各断面均属轻度污染,因此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评价;污染现状;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36-02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量未经处理和有效处理的工业和城市废、污水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形成的污染物进入江河湖库或渗透地下,对地表和地下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另一方面,人们对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饮用高质量的清洁水,使用达标的生产用水、娱乐用水以及提供较高质量的水环境。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前提,是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1区划概况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全市总面积2 088 km2,总人口163万。境内水系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归宿分为中运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36亿m3,地表水总水面近80亿m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37亿m3,过境客水72亿m3。

2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2.1水质评价与简述

2.1.1评价项目与方法

①评价项目。参与评价的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进行,评价项目为CODCr、CODMn、BOD5、NH3-N、TP、TN、Cu、Zn、F-、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溶解氧、LAS等22项。

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文)的有关规定,依照地表水水域功能管理要求进行。

③评价方法。采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以下简称污染指数)法:

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2.1.2水质评价结果

①依据水质污染程度分级标准,2010年邳州市各条河流的水质污染程度分级如表2所示。

②农田灌溉水。根据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从我市境内各条河流的2010年监测结果分析,各个监测断面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③渔业用水。渔业水质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对京杭运河、房亭河、中运河、邳苍分洪道、沂河选取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结果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度,沂河港上桥无超标现象,其他各条河流都有个别项目超标,而且有些河流超标的项目也比较多,尤其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根据渔业水质标准,这些河流都不能保证鱼、虾、贝类等正常生长与繁殖。

2.2主要水环境总体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河流水质监测成果年度统计表(表4)中可以看出,这几条河个断面总氮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在50%以上。京杭运河刘山闸超标项目较多,石油类超标率为66.7%,总磷超标率为66.7%,氨氮超标率为33.3%、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16.7%,房亭河刘集闸超标项目也较多,总氮超标率为50%以上,总磷超标率为66.7%,氨氮、石油类超标率为33.3%,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16.7%,沂河港上桥污染较轻,总磷超标率为33.3%。但是总氮、总磷这几条河流超标现象都较为严重,石油类污染也相当严重,石油类污染主要是由于运输业的发展较快,机动船只较多,加之操作工不熟练造成的。邳苍分洪道主要受山东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该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处于轻度污染,房亭河受铜山县工业污水的影响,个别项目也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属于中度污染,山头处于轻度污染,这三条河流汇入京杭大运河后,对京杭大运河的水质也有一定影响,加重京杭大运河邳州段水体污染程度,京杭运河农科所、刘山闸断面属于中度污染,这两个断面主要因过往船只较多,有时存在滞留现象,加之无组织排放的生活污水、油物等生活垃圾。京杭运河张楼、索家以及沂河属于轻度污染。

3地表水环境污染特征及污染原因分析

3.1地表水污染特征

地表水各条河流以好氧类、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等为主的有机混合型污染。

3.2污染与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地表水总体上看2010年比2009年污染状况有所减轻,除刘集闸、刘山闸、农科所断面属中度污染外,其余各断面均属轻度污染,京杭运河(邳州段)水体水质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山东污水不定期下泻,污染邳苍分洪道和武河;水上运输业的发展也给水体造成一定污染,船只较多,加之操作工不熟练造成了石油类的污染;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生活污水只有部分得到处理,也给水体造成一定影响;流域内各中、小型企业及个私企业迅速发展,相应环保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水质处理要求,环境管理不能完全到位 。

4结语

①2010年度刘集闸、刘山闸、农科所断面属中度污染,其余各断面均属轻度污染 ,邳苍分洪道、张楼、港上桥水质有所改观,索家水质改变较大,从中度污染转变为轻度污染。

②各水体水质距其相应的水域功能管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大都不能稳定达标,需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③地表水污染物以耗氧类、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为主,总氮超标率为50%以上,对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渔业生产、市容卫生、人体健康等方面都产生一定影响。

④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与协作,加大水上运输业管理力度,使过往船只不得擅自向水体乱扔垃圾及生活杂物,特别注意不向水体排放油物,同时遏制乱采挖河沙等行为。

⑤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2]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

11.本溪市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十一

本文总结出近年本溪市农村环保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出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对策措施, 为城市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本溪市农村环保现状

本溪市以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为载体,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环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1 生态示范创建

本溪市制定了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 指导乡镇和行政村开展省级生态村镇的创建工作。目前, 本溪市已有12 个乡 (镇) 、92 个行政村已通过省组织的考核验收并获得省级生态乡 (镇) 、生态村命名, 预计到2015 年底共有14 个乡镇、112 个行政村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命名。

1.2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目前, 本溪市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上共投资3.49 亿元, 共完成了25 个乡 (镇、街道) 、182 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任务, 直接受益人口达38万人。其中, 在本溪县和桓仁县的60 个村投资1.2 亿元, 对直接关系群众饮水安全的敏感区域 (如集中饮用水源地、大型输水工程) 、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进行了重点治理。

1.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目前, 本溪市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2 处, 畜禽粪便发酵池521 处, 堆肥场122 处, 大中型沼气池工程3 处、户用沼气池3809 个, 畜禽养殖粪便得到有效利用, 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 以上[2]。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药

农药使用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造成影响, 使粮食、蔬菜、水产品、农副产品受到不同污染, 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同时, 野生生物的锐减与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具有直接关系。

2.2 化肥

化肥过量或不合理施用, 不仅造成肥料利用效率低下、影响作物品质, 还会造成土壤恶化、板结, 导致农产品和环境污染。

2.3 畜禽养殖

目前, 本溪农村散养现象严重, 集约式畜禽养殖场较少, 粪便排放量较大, 主要处理方式是还田。由于综合处理利用技术衔接不上, 导致畜禽粪便产生恶臭气体、污染水质、传播病菌等环境问题, 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2.4 秸秆焚烧

秸秆是农作物的剩余产品, 本溪农村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产生。除部分用作畜禽饲料外, 综合利用水平均不高, 大部分被随意焚烧或废弃, 不仅浪费了能源, 而且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水环境[3]。

3对策措施

3.1 加快农村环境整治

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进一步推进农村连片综合整治, 推广示范经验。优化农村工业发展布局, 对工业项目环境准入条件严格把控, 防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开展农村化工、电镀等企业搬迁和关停之后的遗留污染治理。

3.2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实行秸秆还田, 摒弃焚烧秸秆的恶习;畜禽养殖业推广干式厌氧发酵技术, 使畜禽粪便无害化还田, 改良土质;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用激励机制, 对积极使用上述方法的农户进行补贴, 使农业面源污染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 实现农业和环境协调发展[4]。

3.3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因地制宜地选择集中或分散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农村可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 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处理;其它区域可实行地埋式生活污水厌氧处理。污水处理优先考虑氧化塘、污水净化池和人工湿地等结构简单、造价及运行费低、能耗低的工艺技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 提高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

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本溪市农村环保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目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本溪市,农村,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任晓冬, 高新才.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及政策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 2010 (03) :107.

[2]本溪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评估[R].

[3]王淑娟.本溪县农村环境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7 (04) :57~58.

[4]梅玫.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D].浙江大学, 2014.

12.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十二

概括了农村水污染的类别:因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本身造成的.水污染;与乡镇企业相伴生的城市污染转移造成的水污染.分别对这两类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水污染究其根源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关,也因为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缺失: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理念落后、法律体系不完善、符合农村特点的水污染防治制度缺位,总体上缺乏符合农村特点的水污染防治立法.提出了防治我国农村水污染的法律对策:更新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理念,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健全农村水污染防治制度,将农村水污染防治纳入法制轨道.

作 者:黄锡生 张显云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45 刊 名:水利经济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26(4) 分类号:X52 关键词:水体污染   农村环境   法律对策  

13.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十三

环境的污染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继续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与旅游业开发是当今农村发展最好最快的路子,也是最热门但又最难以实施的路子。如今城市兴起吃绿色、吃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有机农作物生产的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随着个别物种的消失和一些异地植物的入侵,农田间病虫害爆发率上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

为响应十七大会议召开,充分的认识并认真解读“科学发展观”,将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环境与经济共荣,共同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田间地头,路边和村头垃圾的多少与分布。

调查方法:将农田划分为几个区域,将路段等分为小路段,将村庄划分为小的区域(以道路为基础)并都以数字命名,如“农田1区”、“11号路段”、“村庄1区”。

2、调查对象:农村水渠和池塘中水的质量问题。

调查方法:对以上区域的水分别取样,并观察其清澈程度,闻其气味,并用物理化学方法粗测分析其污染物的成分。

3、调查对象:污水与垃圾的来源。

调查方法:通过走访咨询居民,询问垃圾的来源与排放垃圾的时间。

4、调查对象、:树木覆盖率(村庄)。

调查方法:将全村以街道为界划分为块,随机抽取五块,算出覆盖率,求出平均值。

5、调查对象:近年来田间野生生物的数目变化与种类的变迁。

调查方法:用样方法统计各种野生植物的数量和分布,用表格对比三年来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例的变化。

6、调查对象:调查村民对环保的认识与生态农业的态度。

调查方法:随即在居民名单中抽出十名,对其进行环境方面的采访。

7、调查对象:调查村民的近几年健康状况,并与相对的环境对比,找出二者的关系。

调查方法:与年龄相对较高的居民进行访谈,在大队中查阅有关村民健康的资料并列出表格与环境对比。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经调查,垃圾主要分布在路、农田、村庄和水沟相对集中的地方,约占45%。在城乡交会的道路旁边,垃圾也相对较多,约占32%。在村里的大路边,有15%的垃圾。在农田中,有2%的垃圾。在小巷和其他地方的垃圾约占6%。

分析:由垃圾的分布来看,在人活动越频繁的地方,垃圾的量也越多,垃圾堆积主要是人为产生的和任意丢弃造成的。从中反映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高,责任心也不强。

2、农村水渠中水的清澈度不高并且有异味,不符合国家二等水的标准。经过滤,发现水中浮游生物甚多,并且有很多蚊子的幼虫。有些水渠已经淤塞,水道中充满了垃圾,并发出阵阵恶臭。池塘的水为绿色,是以为水中有很多藻类而产生的水华现象。水中的鱼类尚多,水有腥味,且不清澈。经过过滤蒸馏等处理,未发现有毒物质。

分析:水质变坏,但未发现有害化学物质,说明目前水体主要是受固体垃圾污染所至。由此可推,由于垃圾堆积,无人清理导致垃圾入水;另外村民乱排污也使水体受到了污染,使水质变坏。

3、经过调查发现,村头垃圾主要是生活用品废弃物,来源于村民。村民图方便、省钱,便将生活垃圾倒在村头。在离城较近的路旁,臭气冲天,招来了很多苍蝇。这里的垃圾主要是县城里的人倒的。因为把垃圾倒在农村省去了向垃圾处理厂交钱,而且也省时间。时间久了,便都往这里倒垃圾。污水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未发现有工厂在此排污。

分析:既然没有工厂,村民都把环境污染成这样,成堆的垃圾无人管,乱仍乱排,只图自己方便而不顾集体形象,说明村民缺乏责任心与环保意识,村民素质有待提高。

4、居民几乎家家都有树,有的院子竟然全被大树遮着,而有的院子只是沾到一点树阴。总体来讲,全村树木覆盖率约在40%-50%。

分析:村里人都有在院子里栽树的习惯,树木为村民带来了很多好处,且美化了自己的家园。表明村民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这样有利于环保工作的进行。

5、年份 青蛙 蛇 麻雀 菜青虫 螳螂 刺苋 刺蔓 田鼠

06 很多 较多 很多 较少 不多 较多 较多 较少

07 不多 较少 较多 很多 较少 不多 较多 较多

08 很多 很少 较少 很多 很少 很少 很多 很多

(由少到多的程度:很少<较少<不多<较多<很多)

分析:经询问农民得知,对于蛇,因其生的丑陋,虽然无毒,仍然遭到人类的杀害。还有的就把它当作野味,数量锐减。对于麻雀,因其偷吃粮食,一直得不到人类的喜欢,也遭屠杀。同时在农药的作用下螳螂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而害虫与田鼠却顽强的抵抗住了农药。在人为的作用下生态在悄悄的变化,推测将来虫害与鼠害仍会上升。人对刺苋的讨厌恨不得将其斩尽杀绝;而同时又有种刺蔓蔓延。可见人类的爱憎对环境是有作用的,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对环境的伤害有多大了。

6调查人数:40 方法:抽样法 结果如下:

认为环境问题 很重要 无所谓 不清楚

人数 7 12

21分析:目前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很多人都未曾考虑过环境恶化的后果,还有一些人说那是杞人忧天,只有少数人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说明关于环保知识尚未普及,宣传工作仍要进行。

7年份 05 06 07 08

出生人数 16 18 19 1

4非意外死亡人数 12 15 14 18

癌症死亡人数 3 6 7 9

由表对比可知,得癌症死亡的人比例在逐年升高。经调查得知,环境与肿瘤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即,随着环境的恶化,细胞癌变比率也在升高。由此说明,环境与居民的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问题与建议

1、农民对于环境问题缺乏了解,不能认识透彻,对于集体的生活环境,缺乏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所以要加强宣传力度,开展教育会议,改变村民原本不负责的的观念。

2、作为新世纪的青年要走在时代的前列,要积极的配合环保工作,做好自己家人的思想工作,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号召大家共建美好家园。

3、在村委会成立环卫小组,定期对村里的环境进行整治美化。在中小学成立志愿者,鼓励中小学生保护环境。

4、对于城市的个别企业提出警告,要求其停止对村里环境的破坏,并对已造成的不良后果要求赔偿。对于不听警告者进行劝导教育,若仍任意妄为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5、学习科学发展观,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理论相结合,为农村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支柱。

14.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十四

1 农村水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等地表水, 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水生态系统总称。随着科技的进步, 我国农业生态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原来的农家肥被化肥、农药等广泛取代。这些化肥农药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 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 同时, 又渗入到地下水中, 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这就是所谓的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村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水环境污染。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工业化养殖, 但是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且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大多数的屠宰场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 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2 化肥、农药等不合理造成污染与破坏

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增产, 但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化肥的使用结果导致土壤板结, 耕作质量差, 土壤中的肥料养分容易流失, 进入河、湖、库等污染了水体, 使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恶化, 另外, 长期施用化肥对农业环境造成影响:氮素化肥浅施, 造成氮的逸失, 碳肥的不合理使用, 增加了大气中CO2含量, 增强了温室效应。农药污染主要表现在, 我国农药利用率低于30%, 导致70%的农药散失于环境当中, 散失于环境中的农药直接接触人类皮肤, 可引起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等。一部分还可通过人体呼吸系统进入肺部, 促使哮喘病的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 害虫的天敌也无一幸免, 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如果农药使用不当, 尤其是临近收获的农作物, 会造成污染危害, 譬如一些地区的蔬菜、水果有机农药含量超标, 就是农药过量使用所致。

3 农村废弃物污染多为生活混合垃圾

农村废弃物污染, 农民的生活垃圾乱倒, 生活垃圾多为混合垃圾, 如:旧衣服、厨房垃圾、废旧电池、塑料袋等, 形成了一个天然垃圾场, 夏天蚊蝇滋生, 冬天东北风一刮塑料袋满天飞, 同时生活垃圾腐烂、发臭、发酵分解, 给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且垃圾在堆放过程中, 有机物分解, 产生了多种酸性的代谢产物, 在雨水的淋浇下流入到地表或渗入地下, 引起饮用水源的污染, 对土壤也造成了污染, 进一步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垃圾中的病原体可能导致农村传染病的发生。

4 塑料薄膜的污染

农膜的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膜主要是用来覆盖种植庄稼, 庄稼收获后若不及时清理, 就会被埋在土壤中使土壤的通透性变差, 土壤中的水分运动受阻, 不利于土壤空气的循环, 引起土壤板结, 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 使农作物减产。农膜在土壤中的分解过程很漫长, 同时挥发出有害物质, 使土壤活性降低, 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5 农村乡镇小企业污染

农村乡镇小企业污染, 由于农村经济迅猛发展, 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崛起, 引发了资源的超量开采, 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工业污染使耕地遭到严重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高能耗的实心黏土砖厂仍在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烧制这些黏土砖时消耗大量的煤, 同时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这些废气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废水的排放量也不容忽视, 主要是造纸厂、食品加工厂等废水的排放, 由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较多, 可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有些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转, 偷排废水现象严重。

6 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

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使生态功能退化。由于一些地方群众在矿产开发资源上, 只顾眼前, 不计后果, 在开矿过程中, 破坏地表植被, 引起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尤其是泥石流能量巨大, 破坏力极强。同时采矿时产生大量粉尘, 形成大气污染。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多采用土法生产, 直接污染严重, 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厂、小印刷厂污染一条河, 一个小冶炼厂、小采矿厂毁掉一座山。再者, 基层政府由于看着短期的经济效益, 故而环保意识淡薄, 在环境保护措施上比较落后, 更有甚者任其发展。

7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资源及改善措施

7.1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 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在宣传教育上下狠功夫, 把农村生态环境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 印发宣传资料、环保知识手册等方式,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 使农民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业生态环境对其自身健康和其生活的环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因此, 中央和地方政府有责任帮助农民懂科学, 学科学,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通过提高农民本身的知识和素质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

7.2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为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首先成立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逐步分工到位, 事事到人。加大投资, 多方筹资, 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使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 建立垃圾池, 使垃圾定点存放, 集中收集处理, 逐步实现每村配有保洁员, 负责日常卫生的打扫和垃圾的定期清运, 做到村村垃圾无死角。在化肥污染问题上, 推广生物有机肥, 使土壤和水的污染降到最低, 采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新农药。与此同时, 有计划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使农民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再者积极推广农村能源建设, 如:沼气、太阳能清洁能源等。推进生态村创建, 组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 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7.3 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监管机制

要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管理机制, 制定法律和政策是重要的, 完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更为重要。环境监管能够有效地防治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此过程中, 应做到全程监督, 全社会共同参与。根据地方特征, 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监管模式。对于改扩建和新建企业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严防城市中的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 同时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 配备基本的监测设备和一般技术人员, 定期公布本区域的水质、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严厉打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一言以蔽之,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日益严重, 它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的工作, 需要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每一个公民都应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为子孙后代造福。

摘要:目前,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随之而来的是大家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水体污染, 化肥农药的污染, 农村废弃物污染, 塑料薄膜的污染, 乡镇小企业污染, 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都对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目前的现状, 在政策上开展宣传教育,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监管机制, 建设一个个美丽的乡村。

15.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十五

【摘 要】目的:了解和对比汉苗两民族农村儿童留守现状的同时,对两民族留守现状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于2011年7月10日至7月16日对四川省泸州市敘永县汉苗族杂居区的3个主要乡镇(水尾镇、震东乡、枧槽苗族乡)的农村家庭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1份(其中监护人问卷423份,儿童问卷598份),有效回收率92.8%。汉苗族儿童留守率分别为41.8%、61.4%。结论:汉苗两族均具有很高的儿童留守率;两族青壮年外出务工经济效益差;苗族儿童留守率显著高于汉族,这与苗族经济劣于汉族经济有直接关系,间接与两民族文化教育、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当地计划生育落实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其中教育是最本质的因素。我们从教育、生活生产方式、计划生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汉族;苗族;杂居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现状;对比;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48-03

16.滁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对策 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态平衡、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尤其是广大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有效改善了农村恶化的环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云南兆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根据多年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践,提出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供探讨。

一、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最终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农村环境污染属于典型的面源污染,污染源分散,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因而防治十分困难。

(1)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垃圾、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对生态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物便利、自来水户户通、水冲厕代替旱厕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垃圾收集处置方式和排水方式的承受能力。垃圾处理和转运困难,这点在山区农村和远离城镇的农村尤为明显,垃圾成堆,或随意丢弃或采用露天焚烧方式处置;污水收集网络不健全,有的村落或农户根本没有收集管网,就别说污水设施了,无序排放问题突出。

(2)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农业废弃物致农田土壤污染。农业为了增产增收和防治病虫害,过量施放化肥、农药;大量农业废弃物,如秸秆、残膜等废弃在田间地头。污染物随农田径流或雨水径流造成周围地表水、土壤甚至是地下水的污染。

(3)农村旅游业迅速发展对农村造成的环境污染。乡村旅游带来大量流动游客,使人口更为集中,但“农家乐”等新型旅游形式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令人担忧,餐饮消费使清洗宰杀家畜的废水、餐厨废物等大量增多,对农村环境影响较大。

(4)农村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导致有机物质污染严重。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农户养殖数量增加、农村原有的散养模式向集中养殖转变,原有的干清圈向水冲圈转变等等,导致养殖废物和废水大量增加,这些污染物往往与生活污水混排,导致污水浓度增加、排水沟渠堵塞严重、恶臭现象明显等现象。

(5)农村作坊和乡镇企业的不合理发展带来的污染。大部分农村作坊和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厂区与民居混杂,同时又因规模小、资金与技术有限而难以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治,使得自然资源过度使用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群众参与环保意识不强。农村居民生活习惯导致对公共区域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垃圾随意丢弃,污水随意倾倒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有小部分群众为了自己的“小算盘”不惜牺牲大众利益,对村落环境治理有抵触心理,参与意识不强,妨碍甚至阻扰项目推进。

3、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缺乏合理的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和设计,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基础建设和环境治理资金非常有限,很多环卫设施建设不到位,甚至没有资金进行建设。

4、农村环境保护缺乏有效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涉及的专业较多,从我们实施的项目情况来看光靠某一部门的推动和实施是有缺陷的,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工作机制。例如:环保与住建之间对同一村落环境治理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做法;环保部门更多的是以环境污染程度来确定实施方案,而住建部门更多的是以工程的可靠性来确定实施方案,侧重点各有不同,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也会不一样。

5、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同的村落地形地貌、散聚居住、污染程度等不同,导致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具有复杂性和个体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兼容性问题还尚需进一步提高,技术体系有待完善。

二、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对策措施探讨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村落是整个农村居民共同的生活空间,提升居民自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最根本的措施。

(1)扩大宣教方式。通过开会、广播、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册到户等各种宣传方式,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目的意义、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等。

(2)推动群众参与。通过群众大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户长会等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愿望,并调动群众力量,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为项目的实施献技献策,投工投劳,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3)环保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把环保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把环保放在开学第一课和家长会中等等,让居民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发挥“牛鼻子”效应,从而影响到成年家长的意识。

2、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监管体系。

(1)把环保加入到村规民约。在农村,村规民约是最重要的约束手段。把环保要求加入到村规民约中,从规定上约束村民的行为。

(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村委会、村社小组都设置专管和兼管人员,成立环境保护和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加强管理和监督。

(3)实行“门前三包”制度。由各户负责房前屋后的卫生,由兼职或专职保洁人员负责公共区域的环卫工作,分清责任主体。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争取资金,开展饮用水安全、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消减污染负荷。

4、探索合适的污染治理方案。农村地区受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条件等影响,不应采用统一的污染治理标准、资金标准和验收标准,灵活掌握建设标准和排放标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

(1)排放标准因地制宜。例如污水排放标准,在邻近饮用水源地的农村应提高排放标准,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投资;在山区农村,周围都是林地不涉及敏感区域的,可降低标准,以污染物减量化为目标,也有效节约投资。

(2)建设标准因地制宜。不应以城镇的标准要求农村,给与农村地区较大的合适范围。例如污水收集方式,雨污分流的地下管网未必合适农村。有的农村道路狭窄、地下水位高不适合建设地下管网;有的农村污水排放量少、养殖粪便排放量多,容易造成管网堵塞;有的山区农村,山箐水穿过村庄,合流的沟渠更容易保持村庄的干净等等。

上一篇:2011建党节诗朗诵下一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