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文知识点汇总

2024-11-27

六年级课文知识点汇总(5篇)

1.六年级课文知识点汇总 篇一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

(课文、古诗、日积月累)

第3课

古诗三首(第10-11页)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积月累(第16页)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日积月累(第38页)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8课

匆匆(第42-43页)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10课

古诗三首(第56-57页)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第63页)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日积月累(第74页)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14课

文言文二则(第76-77页)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日积月累(第92页)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古诗词诵读(第107-116页)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浣溪沙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六年级课文知识点汇总 篇二

师:同学们都知道猫头鹰吧, 谁来说一说, 猫头鹰有什么特点?

生1:猫头鹰专门抓老鼠, 帮助农民保护庄稼。

生2:猫头鹰在夜间捕食, 在白天睡觉。

生3:猫头鹰还有一个特点, 它之所以在夜间捕食, 是因为它有一双夜视眼。在漆黑的夜里, 常人无法看清任何东西, 但拥有这样一双眼睛, 就什么都能看见。

师:有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偶像就是猫头鹰。他生活的环境、他创作的文章, 都与猫头鹰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还画过猫头鹰呢!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生: (摇头) 不知道。

师:他就是鲁迅先生。他生活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当时到处混战, 民不聊生, 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里, 鲁迅担当起了重任——“抓老鼠”。

生:抓老鼠?

师:这可不是说他真去抓老鼠。这里的老鼠代指一类人, 你们知道是哪种人吗?

生:坏人。

师:对。鲁迅写文章揭露旧社会的黑暗, 批判不为百姓做事的贪官污吏, 谴责他们冷酷无情的行为。

生:鲁迅写这样的文章, 他不怕被抓起来吗?

师:鲁迅写文章时, 用过一百多个笔名, 每次发表文章, 都换不一样的名字, 所以谁也不知道这些文章都是一个人写的。虽然那些胡作非为的高官痛恨这个骂他们的人, 可他们也没办法呀, 因为他们以为写这样文章的人太多, 根本抓不完。连大家熟悉的“鲁迅”这个名字, 也不是他的真名。

生: (惊讶) 鲁迅是他的笔名啊?

师:对。鲁迅的真名叫周树人。他有几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都是以鲁迅作为笔名发表的, 所以大家就记住了他的这个名字。鲁迅去世后, 许多人来参加他的葬礼, 甚至有人为他的离去痛哭……

生:他的这些事情和猫头鹰有什么关系吗?

师:猫头鹰在夜里捕食老鼠, 漆黑一片的环境中, 它依然可以准确地发现猎物。鲁迅成长在中国最黑暗的旧社会中, 几乎所有人都被蒙蔽了双眼, 看不到中国的前途, 也对那些坏人坏事习以为常了, 但鲁迅却要站出来指出这些问题。

生:原来是这样呀!所以, 鲁迅一开始就想成为一个作家, 把不好的事情都写出来。

师:其实, 鲁迅的志愿有过几次改变。鲁迅年少时,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许多无辜的百姓都丢了性命, 为此, 鲁迅立志要当兵。他在南京水师学堂学习, 要在战场上打跑敌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渐渐意识到, 中国缺少的不是士兵, 而是医生。当时有许多穷苦的人生了病, 却没有钱医治。于是, 鲁迅去日本学医, 希望可以帮助这些人。但在学医的过程中, 鲁迅明白了, 他不可能医治所有需要帮助的病人, 而拯救中国人肉体上的伤, 远远不能解决救国的问题。写文章的影响就是改变人的思想, 一个人只有思想上进, 才能付之行动。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 全国人都能看到, 这样也会让影响力更大。于是, 鲁迅最终选择了为文, 当作家。鲁迅的几次改变理想, 都不是考虑自己, 而是为了国家。所以, 他才会如此伟大, 才会有那么多人尊敬他。

第一课时:几本书和一个扁平的鼻子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你们知道题目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有怎样的区别吗?

生:写伯父鲁迅先生, 说明作者与鲁迅是亲人, 非常亲切。文章里写的事情也是很常见的日常小事。如果题目叫“伟大的作家”, 应该写鲁迅的大事。

师:对,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鲁迅先生, 就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而不是普通的伯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写的都是小事, 一个人的伟大, 也能从他做的小事中表现出来。下面, 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朗读课文, 读完课文第一个自然段)

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在第一自然段里, 有一句话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你们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开头的一句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我的年纪还小, 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 以为伯父就是伯父, 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师:一般每个段落的中心句都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但是文无定法, 要细读课文, 灵活理解, 绝不能生搬硬套。这段话先写我以为伯父很普通, 他去世后, 我才发现他不一般……

生:“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是这句话吧?

师:对, 就是这句话。如果把这句话改成陈述语气, 就是“我的伯父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而这一段是说许多人都为鲁迅送行, 不认识的人也为他痛哭, 因为人们都敬爱他。请大家把“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句话画上横线, 下面作者就要透过一件件日常小事回答这个问题了。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二个自然段)

师:我和伯父谈起《水浒传》时, 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通, 伯父笑着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如果你们读过鲁迅先生的杂文, 就会知道这句话很符合鲁迅的说话风格。鲁迅的语言通常都是话里带刺, 等被说的人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都会感到特别羞愧。

生:这句话是讽刺作者的。

师:不过, 鲁迅是善意的, 所以这话里的刺也是温柔的。如果直接批评孩子读书不认真, 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三自然段)

师:伯父送我两本书, 作者特意提到了书的名字, 一本是《表》, 一本是《小约翰》,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特意写出书的名字吗?

生:这两本书是鲁迅写的吧?

师:你说得很接近。但这两部书不是鲁迅自己写的作品, 而是他翻译的作品。两本书, 都是非常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因为鲁迅自己写的文章不适合儿童看, 他就用自己宝贵的时间, 为孩子翻译国外的文学作品。你们说一说, 这体现了鲁迅的什么性格特点?

生:为祖国培养栋梁, 热爱祖国的花朵。

师:对, 鲁迅非常关心下一代。他自己的事情那么多, 自己也需要写很多文章, 却依然不忘记小读者们。所以爱戴他的人, 不仅仅有成人, 也有学生。鲁迅先生要改变当时中国人陈旧落后的思想, 他不仅关心大人, 也关心孩子。

(师继续读课文, 读完第二件事)

师:这件事, 我小时候读不懂, 心里还想, 鲁迅怎么这么傻呢, 走路也不看着点, 把鼻子磕到墙了。不过, 我现在明白了, 这句话是另一个意思。你们懂这句话吗?

生:我觉得是说鲁迅也像猫头鹰一样, 白天睡觉, 晚上工作, 所以他在夜里看不见路, 就碰壁了, 鼻子就扁了。

师:哈哈。看来, 你和我小时候一样, 没有理解这句话。我们刚才说了, 猫头鹰的眼睛在黑夜看东西, 就像我们在白天看东西一样清楚, 它有一双夜视眼呀。那, 鲁迅……

生: (恍然大悟) 哦, 我明白了, 是说虽然鲁迅能认识到社会的黑暗, 但他生活的环境很艰难。

师:那你知道“碰壁”是怎么回事吗?

生:“墙壁”代表敌人, 所以他处处“碰壁”;还有可能是, 那些坏人不喜欢鲁迅写的文章, 他们不让鲁迅发表, 也不敢给发表。

师:你真聪明。鲁迅写的“碰壁”, 并不是指鼻子撞到了墙上, 而是说在生活中, 与黑暗势力作斗争遇到的迫害和打击。这是很可怕的, 但是鲁迅先生却把它当做了笑谈。你们说, 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呀?

生:乐观!勇敢!

师:说得好!但是, 我还要提一个问题, 鲁迅先生“碰壁”, 是为了自己吗?

生:不是!他是为了全中国、全社会, 才勇敢地“碰壁”的。

师:他不顾自己的安危, 一心想着全中国、全社会,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呀?

生:爱国!无私!

师:你们瞧, 餐桌上的一句笑谈, 深入分析, 竟然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鲁迅先生去世之后, 人们在他的身上盖了一面旗帜, 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第二课时:一只伤脚和一连串的动作

这篇文章里写到的第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作者没有直接说明鲁迅的性格特点, 而是用形象说话, 这一部分都是对故事的描写, 写得很含蓄。这些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也是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三部分)

师:“有一天黄昏时候, 呼呼的北风怒号着, 天色十分阴暗。……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请同学们读这一部分的第四自然段, 在文中画出爸爸和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时, 作者所用到的动词。

(生阅读课文、画动词, 师指导, 十分钟后)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他找到的动词。

生:跑、跟、拿、扶、蹲、跪、拿、夹、拿、洗、敷、扎。

师:你找得很全, 这些动词中, 有的是普通的动词, 有的却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是重点的动词。谁能找准, 并且解释明白?

生:“跑”这个动词, 说明爸爸特别为车夫着急, 不是慢慢走回去, 而是飞快地跑, 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即使是陌生人, 也很关心他们。

生:从“扶”字又可以看出来爸爸和伯父都特别关心车夫, 所以扶他起来。

师:旧中国时, 车夫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没人瞧得起他们。在当时鲁迅的社会地位却非常高, 是作家, 是教授, 他能对一个车夫这样关心, 说明鲁迅关心底层人, 他认为人的社会地位无高低之分, 人人平等。

生:老师, 下面的两个动词, “蹲”和“跪”, 是鲁迅跪着, 还是爸爸跪着呀?

师:这个问题真好, 你认真读一遍, 然后再想想。

生: (思考) 是爸爸蹲着, 鲁迅跪着吧?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鲁迅是文章的主角, 他应该更关心劳动者, 所以我猜, 一定是他跪着。

师:分析文章不是摸彩票, 靠运气, 要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写文章, 都是有语言顺序的, 这是同学们写文章时很少注意的问题。你们看, 这段话中, 开头写父亲跟着伯父拿着药出来, 在后面又写爸爸拿着镊子, 伯父拿着硼酸水, 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 都是写爸爸的动作在前, 写伯父在后, 所以……

生:所以, 在这两个动作中, 也一定是前者是爸爸的动作, 后者是伯父的动作。

师:对呀!你们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语言顺序, 这是非常重要的。鲁迅没有把自己当伟人, 无论什么时候都处处为别人着想, 对一个比自己社会地位低很多的人, 都会这样关心。从鲁迅给车夫包扎伤口的动作来看, 鲁迅对车夫充满了关爱。同学们在写妈妈照顾自己的作文中, 常常缺少这样的细节描写, 同样是写包扎伤口, 可从你们的描写中, 看不到妈妈对你们的爱。你们再写这样的作文时, 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刻画。

师:下面, 请同学看这一部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不明白车夫为什么在这么冷的天气里, 光着脚拉车, 对爸爸和伯父介绍的话, 作者也不明白。当作者要求伯父鲁迅详细解释时, 伯父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 鲁迅心里在想什么?

生:这部分的开头, 写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街上的人那么多, 却没人注意到车夫, 没人帮助他, 鲁迅特别伤心和失望, 他当时心里很难过。

师:你能结合文章来说, 太好了。在这么冷的天气里, 车夫还光着脚拉车,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他没有钱买鞋子, 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

师:穷苦的人连吃饭都是困难的,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再关心自己是否能穿暖了。鲁迅的这一声叹气, 是对车夫的同情。但是, 别忽略了叹气前面的“深深”二字, 有了这两个字, 含义就变得丰富而又深刻了。

生:他还在关心国家的命运。

师: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忧国忧民。这三件事, 件件与文章最后提到的中心思想有关, 我们继续来读课文。 (师继续朗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你们找到哪句是文章的中心句了吗?

生: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师:请在这句话下面画上横线。现在, 我们已经在课文中画下了两条横线, 一句是开头的“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另一句是结尾的“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谁能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生: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生:之所以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生:因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所以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师:前面提出问题, 后面回答问题, 这是一篇文章中的首尾呼应。这篇文章里, 主要写了三件很平凡的小事。三件事分别写了鲁迅关心下一代, 关心国家, 以及关心穷苦人。从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 就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写这么大的人物, 要表达这么大的思想, 作者却选择了生活中最小的事来写, 寓伟大于平凡之中, 这种小中见大的方法, 值得同学们在写作中学习。鲁迅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为别人带来光明, 他不愧是最伟大的作家。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 选择一些鲁迅的文章来阅读。

备课笔记

让一滴水永不干枯

让一滴水永不干枯,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有的同学说, 把它放冰箱里冷冻起来。这一滴水被冻成了冰, 它就失去了水的活力, 就像大活人变成了植物人, 这是好办法吗?有的同学说, 把它喝进肚子里。太不幸了, 清澈的水, 要变成污浊的尿了, 这一滴水如果知道你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非愁死不可。有一个同学的办法最美妙:把这滴水放进大海里。是啊, 大海才是它的家, 它会开出翻滚的浪花。

由此, 我想到我们的生活。有人说, 生活是创作灵感的源泉;我说,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海洋。这个海洋是由不计其数的小水滴汇集而成的, 它们24小时永不停歇地在我们身边翻着筋斗、耍着花样儿跑过去。不知道是因为它们太机灵, 还是我们太麻木, 我们总是抓不住它们, 总是一脸茫然地说:“它们在哪儿呀?我没看到呀。”为了让你变得机灵起来, 老师或家长给你下达了任务:写日记。日记也是一个海洋, 一个永不干枯的海洋。只要你把生活中的一滴水装进去, 它就变成永不消失的浪花, 无论你什么时候翻开日记, 都会看到它。别以为今天没发生什么大事, 就写不成日记了, 非得缠着家长带你去滑雪, 滑雪回来就可以写了:“今天, 爸爸带我去滑雪了。冰雪大世界真好玩儿, 我玩得真快乐。”兴师动众滑了一场雪, 只换来日记本上可怜巴巴的两句空话, 你根本没抓住晶莹的水滴, 只捞起了白色垃圾。

最棒的日记不是写这些大而空的事儿, 而是写那些小而实的事儿。比如清晨你推开窗户, 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就这简单的一呼一吸, 行了, 够写一篇日记的了;再比如清晨你推开窗户, 呼吸到呛人的烟气雾气和尾气, 你赶紧关严窗户, 就这可怕的一呛, 好了, 又够写一篇日记的了。美好与恐怖, 两种迥然不同的感受, 让它在你的脑海中酝酿, 让自己的心中有话要说, 不吐不快, 这才是写日记的目的, 要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平凡中发现精彩, 在黑暗中捕捉闪光, 在大海里捧起浪花。

3.六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梳理 篇三

冠 guān(鸡冠花) guàn(冠军)

二、理解词语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三、近义词

苍穹——天空 孕育——养育 摇曳——摇荡

硕大无朋——庞然大物 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四、反义词

摇曳——静止 硕大无朋——小巧玲珑

孤芳自赏——自渐形.

五、词语拓展

描写花的四字词语

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春暖花开、繁花似锦、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百花齐放

六、句子解析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精灵般的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既展示出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的情景。

4.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写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5.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4.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文复习知识点 篇四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 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 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锦绣河山。

3.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了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第二至六节诗均以“我们爱你——”起句,用排比咏唱的方式,从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这五个方面来赞美伟大的祖国。第三部分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4.背诵全诗。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 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

林则徐(虎门销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5、载歌载舞:载(zài):又、且。负隅(yú)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 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 品有《革命练习曲》。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聂耳(国歌作曲)。

4、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

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共13页 第1页

小学六年级

5、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气息中止。词语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与世长辞:辞,告别。词语意思: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

6、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带点字:△妻子(z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4、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5、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6.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6、背诵全诗及诗意。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 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 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共13页 第2页

小学六年级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3.我国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侗族、高山族等。

4.围绕某个少数民族作具体介绍。(可以从该民族的聚居地点、着装特色、饮食习惯、主要节目等方面介绍)

例: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人居住的是竹楼。他们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 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 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

事,揭示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精神品质。“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顾全大局

廉 颇:知错就改 光明磊落

6、船长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

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 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

(1)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句子含义: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补充:这里的灵魂指的是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2)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句子含义: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积累有关优秀品质的成语: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等等。

5、背诵25-30自然段。

7、爱之链

共13页 第3页

小学六年级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 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

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着,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3、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4.有关关爱的名言。

练习2

1、同音异义词。例:化妆——化装 融化——溶化——熔化

临近——邻近品味——品位 清净——清静

截至——截止 直接——直截——直捷

2、《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 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3、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容。

8、小草和大树

1、《小草和大树》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 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 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 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 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 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破旧 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3、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小草指平凡的人,文中指成功前的勃朗特三姐妹,大树指伟大的人,文中指成功后的勃朗特三姐妹,她们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抗挣精神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让我们感受并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 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2)从作者比喻中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5、课后第4题。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

共13页 第4页

小学六年级

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6.“她们的路走对了!”其中她们的路指的是创作小说的路。

“偏见”指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

7、节衣缩食:节,缩:节省。指省吃省穿,形容人很节俭。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8、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9、轮椅上的霍金

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 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仍 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 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的敬 仰之情。

2、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3、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4、说说霍金的非凡之处,即课后第4题。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1)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还坚持学习和工作。(2)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撰写《时间简史》,影响巨大。(3)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宇宙之王”。(4)不计个人功利得失,时刻关注宇宙的命运。(5)忘我工作,为人谦恭,有一颗感恩的心。

5、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心怀感恩,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强者。

6、背诵课文1、2、8、11自然段。7.积累霍金的名言。

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

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无异于死掉。

10、生命的林子

1、《生命的林子》课文讲述了玄奘在方丈的开导下,放弃了去偏僻小寺的想法,决心在法门寺潜心苦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事。告诉我们“一个想要成才的 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哲理。

共13页 第5页

小学六年级

2、玄奘:又名唐三藏,是唐朝名僧,宗教活动家、旅行家、翻译家。著作有 《大唐西域记》。

3、课文为何以“生命的林子”作题目:“林子”一般指自然界的树林,本文中 的“林子”是以自然界的林子喻指社会群体,作者借此及彼、托物寓意。“生命”一般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在本文中“生命”用来修饰“林子”,指的是这林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即有着生存、发展的能力,没有生命的林子势必走向衰竭,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林子才会使每一个成员蓬勃向上,最终在竞争中成材,作者以此为题目,意在告诉我们要想成才,是不能离开这充满竞争的社会群体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最后一段在文章中起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这句话的理解: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在竞争中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5、“水深龙多”课文中“水深”比喻法门寺是香火鼎盛的名寺;“龙多”比喻法门寺集纳了天下许多名僧。鹤立鸡群:像鹤立在鸡群之中,在文中指远离群体的松树在灌木丛中显得高大。

6、文中有人劝说玄奘的话可用一句谚语归纳: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

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课后习题2)

用自己的话理解:在困难或灾难发生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向困难或灾难低头,要勇敢地抬起头,与它抗争,这样就有机会克服困难,战胜灾难,创造奇迹。如果在心理上首先失去信心,失去希望,那只能无端扩大困难的程度,使自己被它所击倒。

3、课文作者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4、《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5、背诵13、14自然段。

练习3

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 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共13页 第6页

小学六年级

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姥姥对“我”浓浓的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剪纸”不光指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我”与姥姥情感联结的桥梁。表达了姥姥对“我”的爱和“我”对姥姥的思念。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剪纸: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剪纸技艺: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4、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 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刁难:故意使人为难。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13、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 相望,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 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 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善良勤劳、重情义,勇于追求幸福。

织女——美丽善良、美丽贤惠、心灵手巧、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不念骨肉亲情)。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 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 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背诵课文6-

7、12-16自然段。

5、课后习题3:(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 壮、朴实与活力。(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3)“震撼”、“烧灼”、共13页 第7页

小学六年级

“威逼”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课后习题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

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练习4

1、课内俗语:

自然风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华山自古一条道。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补充)

土特产: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殷殷。(补充)

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赶不上泰安的萝卜皮。(补充)

民风民俗: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补充)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补充)

有关做人道理: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脸,树要皮。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 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背诵俗语及有关中国传统戏剧的成语(练习四)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 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 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 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咏柳》贺知章。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背诵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出塞》等。

7、“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

共13页 第8页

小学六年级

是因为: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9、“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10、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16、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

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 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情境描写:太阳已经偏西,金色的阳光洒满广阔无边的碧绿的草原。白色的蒙古包外,穿着各色衣裳的蒙古族男女老少正在和客人们话别,充满热情的手握了又握,满载牵挂的话说了又说,蒙古族人民目送客人们走了很远,还在挥手告别。

4、“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17、麋鹿

1、《麋鹿》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麋鹿为何又被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麋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6、“„„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7、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共13页 第9页

小学六年级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8、背诵1-4自然段。

练习5

《练习》背诵风速歌及《秋》。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

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4、课后第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一心想要报效祖国。(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之情以及想要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

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

共13页 第10页

小学六年级

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八达岭:竖井开凿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6、课后习题4。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要点: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依然接受了修筑铁路的重任。(爱国)(2)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排除万难,一心为国争光。(爱国)(3)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爱国)(4)还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新精神,通过巧妙的方法成功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体现了他杰出的水平。

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林肯

8、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2)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4)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练习6

共13页 第11页

小学六年级

1.背诵大风歌。

2.《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3.举例 倒顺词。(两类,意思相同的和意思不同的)4.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要点:(1)你喜欢哪句名言?(2)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和教益?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 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 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

塘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入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朱熹)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5、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为:因为。

绝:极,最;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亲自。

23、学与问

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

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 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背诵《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

为才,刚刚。句意:人世间的四月春花已经落尽,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背诵1、5两个自然段。

5、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同时,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不断思考,不断探求,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警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共13页 第12页

小学六年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 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 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 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 为什么》。

3、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只有走进大自然,才能读懂——要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

4、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 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讲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此外,读报时还要讲究文明,即爱护报纸、卫生读报。

3、背诵6、7自然段。

练习7

1、背诵鲁迅的四则谈读书的名言。

2、背诵古今贤文(读书篇)。

3、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你喜欢读的是哪本书?为什么喜欢读这本书?

5.六年级课文知识点汇总 篇五

第一单元 圆

1.圆的定义: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且圆上任意一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 d=2r r =1/2d 用文字表示为: 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11.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C=2πr 圆周长=π×直径 或 圆周长=π×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πr×r。圆的面积公式:S=πr²。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² 或者S=π(d/2)² 或者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17.一个环形(圆环),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 S=πR²-πr²

或 S=π(R²-r²)。(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半圆的周长公式: C=πd/2+d

或 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²/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22.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是π:1,比值是π 圆周长和半径的比是2π:1,比值是2π

23.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πa厘米。

24.在同一圆中,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它所在扇形面积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所对的弧就占圆周长的几分之几.

25.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26.扇形弧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 S=nπr²/360(n为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为扇形所在圆的半径)

27.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8.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29.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30、永远记住要带单位,周长是(例如:cm),面积是平方(例如:cm2),体积是立方(例如:cm3)。

31、圆的周长: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0=31.4

32、圆的面积:

3.14×12=3.14×1=3.14 3.14×22=3.14×4=12.56 3.14×32=3.14×9=28.26 3.14×42=3.14×16=50.24 3.14×52=3.14×25=78.5 3.14×62=3.14×36=113.04 3.14×72=3.14×49=153.86 3.14×82=3.14×64=200.96 3.14×92=3.14×81=254.34 3.14×102=3.14×100=314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②如果是分数连乘,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2、解决问题

(1)用分数运算解决―求比已知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是:

第①种方法:可以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量,再用单位―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求出要求的问题。

第②种方法:也可以用单位―1‖加或减去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求出未知数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的量乘这个分数。

(2)―已知甲与乙的和,其中甲占和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 第①种方法:首先明确谁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求出甲数,再用单位―1‖减去甲数,求出乙数。

第②种方法:先用单位―1‖减去已知甲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即得未知乙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乙数。

(3)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①要找准单位―1‖。

②确定好其他量和单位―1‖的量有什么关系,画出关系图,写出等量关系式。③设单位“1”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④解答方程。

(4)要记住以下几种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

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方法一:用除法计算。

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 的量 方法二:用列方程解答。解:设这个数为X,则 X×对应分率=对应量

3、要记住以下的解方程定律:

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乘数 = 积÷另一个乘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4、绘制简单线段图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知道单位―1‖的量用乘法,另一种是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分成三种:(一)一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几分之几。(二)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几分之几。(三)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少几分之几。绘制时关键处理好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审题确定单位―1‖的量。绘制步骤: ①首先用线段表示出这个单位―1‖的量,画在最上面,用直尺画。

②分率的分母是几就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几份,用直尺画出平均的等分。标出相关的量。

③再绘制与单位―1‖有关的量,根据实际是上面的三种关系中的哪一种再画。标出相关的量。

④问题所求要标出―?‖号和单位。

5、补充知识点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一般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来观察。

2、同样高度的物体,在同一光源的照射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短;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3、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4、确定观察的范围: 1)先找到观察点、障碍点;

2)连接观察点和障碍点后确定观察的范围。

5、看不到的地方称作盲区。

第四单元 百分数的认识

1、百分数的意义

像84%,28%,2.5%……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它表示的是一个比值。

2、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同,但百分数读作―百分之几‖。②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相当于分母是100的分数,但百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3、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①意义不同

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并不是表示某一个具体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所以分数表示数量时可以带单位。②写法不同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分数的最后结果中的分子只能是整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百分数的最后结果中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如:18%,16.7%,180%

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①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数的后面直接添上―%‖,如0.25=25% ②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如3/5=0.6=60%(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③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先把―%‖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当移动的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位。④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当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时,要要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把分子变成整数后能约分的再约分。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相同,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然后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数的后面加上%

6、求百分率的方法:

百分率一般是指部分占总体的百分之几。如合格率就是合格的产品数量占产品数量的百分之几。及格率就是及格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结果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常考的几种百分率:

盐的质量÷盐水(盐和水)的质量=含盐率 糖的质量÷糖水(糖和水)的质量=含糖率 合格的数量÷总数量=合格率 及格的人数÷总人数=及格率 发芽的数量÷总数量=发芽率 优秀的人数÷总人数=优秀率 出席的人数÷总人数=出席率 缺席的人数÷总人数=缺席率 命中的次数÷总次数=命中率 成活的棵树÷总棵树=成活率

7、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方法相同,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这个数乘百分之几。计算时可以把这个数化成小数来计算,也可以把这个数化成分数来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选择简便的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三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表示各个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绘制条形统计图(主要是用于比较数量大小)

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表明制图日期。

2、确定横轴、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条形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也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4、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确定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要根据最大和最小的来综合考虑。

5、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6、给直条图形不同的颜色(或底纹),并在统计图右上角注明图例。

二、关于复试条形统计图

1、制作复试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在每组数据中各量要用颜色或底纹区分。

2、复试条形统计图---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3、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方法观察,可以读懂复试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4、复试条形统计图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画法。

三、绘制复试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大小,还可以比较数量变化的快慢)a、只有一条折线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

b、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复试折线统计图。考点:三种单式统计图和两种复式统计图。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不同的条形来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型。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条不同的线来表示,一条用实线,另一条用虚线。

3、反映某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反映某校六年级各班的人数,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反映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的多少,最好用扇形统计图。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第一步:求出男生比女生人数多几份,7-5=2(份)第二步:求出每份是多少人:20÷2=10(人)

第三步:男生:10×7=70(人)女生:10×5=50(人)全班:70+50=120(人)

4、要求量=已知量×要求量份数/已知量份数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长=周长÷2×a/(a+b)宽=周长÷2×b/(a+b)

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

长=周长÷4×a/(a+b+c)宽=周长÷4×b/(a+b+c)高=周长÷4×c/(a+b+c)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三个角分别为: 180×a/(a+b+c)180×b/(a+b+c)180×c/(a+b+c)(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b:c,求三条边的长度。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a/(a+b+c)周长×b/(a+b+c)周长×c/(a+b+c)

第七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一、百分数的基本概念 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带单位。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例如:25%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

衬衫的棉的含量是75%,其中75%表示棉的含量是衬衫总质量的75%

二、百分数应用题

类型一 【求百分率】 对应百分利率=对应量÷单位“1”(1)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前面的数÷后面的数

(2)谁比谁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即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

相差量÷单位“1”

类型二 【求对应量】 对应量=单位“1”×对应百分率(1)求增加量(减少量)

增加量=原来的量×增加的百分数 减少量=原来的量×减少的百分数(2)求现在的量

方法一:现在的量=原来的量+增加量 或 现在的量=原来的量-减少量 方法二:现在的量=原来的量×(1+增加的百分数)

或现在的量=原来的量×(1-减少的百分数)

类型三 【求单位“1”】 单位“1”=对应量÷对应百分率 或 用方程解(1)求原来的量(现在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原来的量=现在的量÷百分之几

(2)求原来的量(现在比原来增加百分之几或现在比原来减少百分之几)

现在比原来增加百分之几:原来的量=现在的量÷(1+百分之几)

现在比原来减少百分之几:原来的量=现在的量÷(1-百分之几)(3)已知对应量,不知对应百分率

比如: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18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18千米表示剩下的长度,它的对应百分率是未知的,所以要先求出修了的长度占全长的百分之几,再用除法计算。18÷(1-25%)=24(千米)

比如: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解题思路:20页表示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的页数,它的对应百分率是未知的,所以要先求出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全书(单位“1”)的百分之几,再用除法计算。20÷(25%-20%)=400(页)

(4)有时候可以画图,分析清楚题意后再做题会事半功倍。

三、常见应用题

(一)1、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已经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不知道,可以利用50减45求得5;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0—45=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2、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已经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不知道但可以根据题目―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知道水是少的,冰是多的,所以可以用50—5求出水是45立方厘米。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50—5=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4、―减少百分之几与增加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5、与增加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多百分之几‖―提高百分之几‖―增长百分之几―等。与减少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少百分之几‖―降低百分之几‖―节约百分几‖等。

三、常见应用题

(二)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1、矣得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增加用(1+25%)算式:80×(1+25%)

2、矣得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减少用(1-25%)算式:80×(1-25%)

3、矣得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增加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算式:100÷(1+25%)

4、矣得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减少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算式:100÷(1-25%)

四、常见应用题

(三)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

1、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解题思路:单位1一本书不知道,可以选用方程或除法来解答。

根据―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可以知道第一天是多的,第二天是少的,第一天减去第二天等于多出的20页。

等量关系式: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20页 方法1: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

由―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可以知道第一天等于全书乘以25%,用X可以表示为25%X,由―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可以知道第二天等于全书乘以20%,用X可以表示为20%X.依据等量关系式―第一天—第二天=20页‖可以列方程为:25%X—20%X=20 方法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可以知道20页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差。要求单位1只要用20页除以20页的对于分率。列算式为:20÷(25%—20%)

2、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两天共看了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等量关系式:由―两天共看了20页‖可以知道第一天+等二天=20页。方程法:解:设这本书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0%X。方程列为:25%X+20%X=20 算术法:由―两天共看了20页‖可以知道20页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和,要求单位1只要用20页除以20页的对于分率。列算式为:20÷(25%+20%)

3、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还剩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等量关系式:一本书的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20页 方程法: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 列方程为:X—25%X—20%X=20 算术法:20÷(1-25%X-20%)

4、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0页,还剩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方程法: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5%X+10)页。列方程为:X—25%X—(25%X+10)=20

五、常见应用题

(四)利息的计算 1.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2.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2008年10月9日以前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国债的利息不纳税。2008年10月9日以后免收利息税。所以如无特殊说明,就不再计算利息税。

4.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5.银行存款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 税后利息=利息×(1-20%)

6.国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本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8.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9.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10.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例如: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00元加上利息的。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2000×4.14%×5=414元

第二步:本金+利息:2000+414=2414元。

例如: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如果利息按20%来上税)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00元加上利息的。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2000×4.14%×5=414元

第二步:算税后利息:414×(1—20%)=331.2元 本金+利息:2000+331.2=233.2元。

1、看图解题(搞清楚横轴、纵轴所表示的意思,再解题)

2、比赛场次中,如果是循环赛,先搞清楚总共有几个队伍参赛,假设有n个队伍参赛,则比赛场次为n×(n-1)场,即1+2+3+„+(n-1)场;如果是淘汰赛,则比赛场次为(n-1)场,当然,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补充知识点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²

11、长方体的总棱长=(长+宽+高)×4 长+宽+高=长方体的总棱长÷4

12、正方体的总棱长=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总棱长÷12

13、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4、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数学好玩

常见的量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质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1千克=1公斤=2市斤(斤)

4、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4个季度 1个季度=3个月 大月(31天):135781012月 小月(30天):46911月平年2月有28天,全年365天 闰年2月有29天,全年366天 1昼夜=1天=24时 白昼12小时 黑夜12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5、体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6.人民币换算

上一篇:公司财务部制度下一篇:多样天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