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侵权的常见形式(共12篇)
1.新闻侵权的常见形式 篇一
学校和教师常见的侵权行为
学校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时常有意无意地侵犯未成年学生的各种权益,以下诸种侵权行为应当引起老师们的高度警惕: 1. 学校提供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学校安全制度不健全,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不符合法定标准;学校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组织或安排未成年学生参加不宜从事的体育运动、劳动或其他活动,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和身体权。 2. 学校强令学生征订刊物,推销学校指定的学习、生活用品,强令学生认购所谓“献爱心”贺年卡片;强行要求学生乘坐指定车辆,就餐指定食堂,购物指定商店;教师以上课做小动作为由扣押学生自用的书籍、玩具,以“少儿不宜”为由没收学生自备的手机、游戏机;学生车辆在校遗失,按校规“责任一律自负”,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财产权、自主选择权。 3. 教师怀疑学生偷窃财物或考试作弊,要求学生当众打开书包展示物品、相互或自我搜身,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名誉权;学校未经学生本人同意,私摄学生生活肖像,用于招生广告之需,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肖像权;学校将学生的投稿修改后,以校团委的名义发表,并参加评比活动,因此领取奖金,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著作权(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作品获利权)和荣誉权。 4. 教师以爱护学生为由,擅自开拆学生私人信件;学校按成绩高低顺序排列,张榜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文教师怀着“奇文共欣赏”的心态,“演说”学生写得不好的作文,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5.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殊疾病,不宜参加一些教学活动,学校未予以适当安排;对于患有急病的学生,学校不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不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获得照顾权。 6. 学校对有残疾、相貌不端的学生借故不录取;歧视和刁难有不良记录的学生;把成绩不佳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后”、“边”、“角”,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平等权。 7. 学校不许少数民族学生做弥撒、做祈祷、佩十字架,要求学生放弃“装神弄鬼”的信仰,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权。 8. 学校要求学生有意见必须先向老师反映,不准避开学校越级上访,更不准向社会媒体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处理决定,不准学生申辩,视申辩为不服管教;学生在校园受到伤害后,学校不准学生随便诉之法律,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诉讼权。 9. 学校收缴各种代办费,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不让学生知悉;学校举行体检和测试,结果不让学生了解,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知情权。 10. 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周六、周日及节假日时间补课,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休息权。 (孔祥健)
2.新闻侵权的常见形式 篇二
随着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知识财产的价值愈加凸显, 大量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也随之发生。《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了民事责任的十种形式, 在这十种民事责任方式中, 由于知识财产的无形性特征,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排除了修理、重做、更换、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排除妨碍的适用, 而集中适用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三种责任形式, 并且使用条件与传统物权、人身权侵权均有所不同, 本文拟对上述三种常见的只是产权侵权责任形式展开论述, 旨在探寻知识财产侵权作为侵权法分支的“特殊性”问题。
2 停止侵害
2.1 停止侵害的适用条件
停止侵害是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的一种民事责任方式, 也是知识产权侵权人通常应承担的责任形式。我国法上的停止侵害责任, 相当于英美法上的永久性禁令 (Permanent Injunction) 。停止侵害与永久性禁令具有同样的目的, 即为了阻止尚未发生的损害, 而不是对已发生损害的救济。在我国法上, 停止侵害责任的适用应具备以下条件:
2.1.1 原告诉请
原告诉请, 是指原告在起诉时或在诉讼过程当中, 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承担某种形式的民事责任。在我国, 民事诉讼遵从“不告不理”原则, 法院审理的范围以原告诉讼请求为限, 不得为超出诉讼请求之判决。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知识产权人的知识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因此,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 权利人向法院主张判令停止侵权, 一般能够得到支持。
2.1.2 侵害正在进行或者又再次发生之虞
如果在判决时, 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 并且侵害行为仍在持续, 或者权利人已经获得了诉前禁令或者诉中禁令, 在权利人请求被告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况下, 法院一般予以支持。但是如果被告在诉讼开始之前或者诉讼过程中已经停止了被控侵权行为, 或者侵权行为已经结束, 而原告又提出了判令被告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 该请求是否应得到支持, 是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2008年11月4日,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北京全景视拓图片有限公司诉重庆时报社、广州市华浔品味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原告北京全景视拓图片有限公司诉称:广州市华浔品味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在重庆时报社所办的《重庆时报》2007年9月14日刊登的广告中未经许可即使用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摄影作品2幅, 侵犯了其著作权, 请求法院依法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在《重庆时报》上向其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由于原告没有证据显示广州市华浔品味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仍在使用侵权图片发布公告, 该公司要求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缺乏事实依据, 法院作出的 (2008) 渝五中民初字第294号判决中未予支持。
2.2 不适用停止侵权的具体情形
2.2.1 知识产权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结果倾向于社会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以保护知识产权人为目的, 而且以社会公共利益为起保护的目的, 甚至是主要目的。[1]从利益平衡的角度看, 一项知识产权之上创造者的权利和公共的利益往往同时存在, 这两种权利因对立而充满矛盾, 保护知识产权人的财产利益是知识产权法的首要目的, 在特殊的情形下, 社会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上述情形集中体现为知识产权的行使限制, 例如在著作权中的合理使用、非自愿许可, 专利权的合理使用、非自愿许可、不视为侵权制度、国家秘密限制制度, 以及商标权中的非为生产经营目的的使用、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目的的使用等等。
2.2.2 构成事实许可的情形
事实许可是指许可人和被许可人之间通过一定的适法的事实行为成立的知识产权许可关系。美国学者认为, 并非所有的许可使用都采用明示和做成文件记录的书面协议方式, 许可也可以是默示的。[2]通常情况, 构成事实许可需要以下要件:第一, 实施人未经许可而实施知识产权;第二, 知识产权人明知;第三, 知识产权人容忍实施人实施知识产权的行为;第四, 损害要件。构成事实许可后, 知识产权人仅能向知识产权实施人主张合理的许可费用, 也即由侵权行为转变为合同行为, 因此无权主张停止侵权。事实许可为解决未经授权而实施知识产权, 提供了一种和平解决途径, 为解决权利冲突, 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路。但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在侵权人承担了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后, 仍然需要继续实施知识产权, 否则停止适用的经济成本过高的, 则同样应当允许构成事实许可。
3 损害赔偿
3.1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基本理论问题
按照民法基本原理, 当绝对权受到侵害后, 首先产生绝对权请求权, 例如物权受到侵害时, 权利人主张物权请求权。当绝对权请求权无法实现恢复原状的法律效果时, 便产生债权请求权, 也即侵权请求权。在绝对权保护中, 行使侵权请求权就是要求加害人履行赔偿之债, 其目的是为了填补绝对权人无法通过行使物权请求权恢复的损失, 即以货币方式恢复被损害财产的价值状态。[3]恢复原状有广义及狭义之分, 广义的恢复原状是指恢复权利被侵犯前的原有状态, 主要包括请求返还原物、排除侵害;狭义的恢复原状是指将损害的财产修复, 即所有的财产在被他人非法侵害遭到破坏时, 如果能够修理, 则所有人有权要求加害人通过修理, 恢复财产的原有状态。但由于知识财产本身所特有的无形性、可传播性以及可复制性特征, 决定了对知识财产的侵害不同于对物的侵害, 具体体现在:第一, 知识产权侵权人无法返还原物;第二, 知识财产不存在对物意义上的“损耗”;第三, 知识财产无法进行修复。因此知识产权侵权发生之后, 不存在返还原物或恢复原状, 而大多需要侵权人承担侵权的金钱赔偿责任。
关于侵权赔偿原则, 有些学者主张存在五种:全部赔偿原则、财产赔偿原则、损益相抵原则、过失相抵原则及衡平原则。[4]结合知识产权侵权的特性, 其适用的最主要的原则有:全部赔偿原则与衡平原则。全部赔偿原则是指对于加害人对权利人造成的实际损害, 赔偿义务人应予全部赔偿的原则。这是我国民事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衡平原则是指在确定侵权损害赔偿范围时, 必须考虑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诸因素, 使赔偿责任更公正的原则。[5]上述两个原则可以同时适用, 而全部赔偿原则是民事损害赔偿中最为重要的原则。该原则确定了赔偿义务人的基本赔偿范围, 随后, 法官根据个案情况, 适用衡平原则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3.2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额的具体计算方法
《专利法》第60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 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 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21条对赔偿数额的计算缩了进一步解释: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 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的, 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专利许可费的数额、该专利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 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 法院可以再5 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最多不得超过50万元。最高人民法院的此条解释是为了弥补专利法对法定赔偿未作规定的漏洞。
《商标法》第56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额, 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 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 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 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
《著作权法》第46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力的, 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 可以按照侵权人的非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的不能确定的, 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 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
《专利法》与《商标法》规定, 侵权赔偿数额可以权利人因被侵权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非法利益计算, 而《著作权法》规定, 赔偿数额首先应以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实际损失计算, 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 按侵权人的非法所得或者侵权所得利润计算。上述三部法律出现的不一致, 笔者认为是没有合理性依据的。按照侵权法“填补损害”的基本原则, 应当首先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确定赔偿额, 但如果侵权人所获得利益大于知识产权人受到损失的, 则应赋予权利人不当得利请求权主张返还, 否则无异于助长侵权行为的发生, 不利于侵权法防止侵权行为发生之宗旨的实现。
4 赔礼道歉 消除影响
4.1 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在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适用现状
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 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 (九)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 赔礼道歉。作为民事责任方式之一的赔礼道歉, 与一般道义上的赔礼道歉有所不同, 是将道义上的责任上升为法律上的责任, 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6]消除影响, 是指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不良影响的, 法院判令侵权人承担的以一定方式消除该不良影响的民事责任方式。
在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 法院对于此两种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极不统一。对此两种责任方式, 不同法院对同一案件的适用存在差异, 甚至同一法院对同一案件的适用有时也存在不同。以适用条件为例, 主要存在以下做法:
(1) 在许多案件中, 法院将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作为所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侵权人理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只要侵权成立, 原告主张的要求侵权方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请求即应得到支持。
(2) 在有些案件中, 法院认为造成严重的损害, 是被告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责任的要件。如在北京巴黎大磨坊食品有限公司诉北京太阳城商场侵犯商标权纠纷中, 法院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 同时认为因被告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告侵权行为给其造成严重的损害, 所以对其登报道歉、消除影响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例如,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1993) 中经知初字第623号判决。
(3) 有些案件中, 法院认为, 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商誉损失是其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责任方式的要件。如在珠海市飞梭电脑中心技术开发部诉中山市小霸王工业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中, 法院认定被告行为虽构成侵权, 但该行为没有给原告造成实际的经济损失和商业信誉上的损失, 故对原告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诉讼请求, 法院不予支持。例如,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1995) 高知终字第28号判决。
4.2 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适用的完善
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47条规定了侵权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责任形式。而我国《民法通则》第118条并未将赔礼道歉作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责任形式。由此, 从法律规定上来讲, 赔礼道歉仅存在于著作权侵权当中, 而消除影响则作为普遍适用的责任形式。从中也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即消除影响与赔礼道歉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责任形式, 且使用条件有所不同, 而具体两者的使用条件有何区别, 则是需要进一步具体分析的问题。
4.2.1 赔礼道歉的适用情形
当前, 知识产权学界的通说认为, 著作权包含人格权与财产权, 而商标权和专利权仅为财产权。赔礼道歉一般仅适用于侵犯人格权的情形, 因此, 当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人身权收到侵害时, 有权要求被告承担赔礼道歉的责任, 法院应当支持该请求。如果原告依据《著作权法》第25受让著作权人对某一作品享有的全部或则部分财产权利, 当权利收到侵害时, 其无权要求被告承担向其赔礼道歉的责任。同样, 与著作权人签订委托管理合同的著作权管理组织, 在以其自己名义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时, 其提出的要求被告赔礼道歉的请求不应得到法院支持。
4.2.2 消除影响的适用情形
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侵害了自然人或法人的人格权, 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应当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消除不良后果, 这就是消除影响。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18条规定, 消除影响是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方式之一, 担不是侵犯知识产权所必然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但是, 在实践中的问题在于, 如何理解“影响”?是否仅限于侵害了原告的人格权?笔者认为, 消除影响适用的条件是侵权行为造成了不良影响, 不论是对原告商誉造成的影响, 还是蒙蔽、误导了消费者而形成的不良影响。因此, 请求消除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然人, 而且包括企业等知识产权人。但是, 原告需要举证证明被告造成了不良影响的事实, 并由法院最终认定。
对于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适用方式, 也需要分别予以探讨。对于赔礼道歉, 可以口头方式进行, 或者以书面及其他方式进行。法官需要根据案情把握责任承担的具体形式。如果侵权情节轻微, 造成危害不大的, 可以判决被告口头方式赔礼道歉, 又如被告已经在某一报纸上登报致歉的, 除情节极为严重外, 一般不再支持原告请求被告在影响力更大的报纸上登报致歉的请求。对于消除影响, 需遵从一个一般性的原则, 即被告在多大范围内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便负有在该范围内消除该不良影响的责任。在实践中, 法院多判决被告采取公开的方式, 如在报刊、网站主页或者电视上刊登或者发布声明的方式来消除影响。
若被告拒不执行法院判决, 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 如果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 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法院可采取公告、登报等方式, 将判决主要内容和有关情况公布于众, 费用由侵权人承担。对于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责任的执行, 也可参照上述规定为之。
摘要:由于知识财产本身的无形性、可传播性与可复制性特征,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形式不同于传统物权、人身权侵权。最常适用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形式为停止侵权、损害赔偿以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上述三种责任形式的适用条件亦存在其特殊性。在我国现有立法与实践基础上, 我们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形式提出进一步完善之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停止侵权,损害赔偿,消除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广良.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22.
[2]吴汉东.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183.
[3]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06.
[4]杨立新.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219.
[5]王利明, 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334.
3.新闻报道与侵权 篇三
新闻报道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事实失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去了真实是导致侵权的直接原因。
2.用词不当。比如一些贬损人格、用语偏激的词,象一些“色狼”、“胖猪”等字词。
3.侵犯隐私权。一些记者好猎奇,着意刻画别人的生活隐私,往往造成侵权。另外,法律对未成年人有特别的保护,忽视了这样一些规定,造成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犯。
笔者认为,在新闻报道当中坚持报道的基本原则,了解掌握新闻侵权方面的法律,并且细致认真的对待每一篇稿件,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新闻侵权。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有客观、公正、平衡原则
第一,客观、公正原则就是要注重核实新闻事实。
要对消息来源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采用。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作出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之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而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从此规定看“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这样的消息来源要可靠一些。
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核实、核实、再核实,注重事实的收集,不轻信言辞。要确定消息来源是直接来源还是间接来源,对间接来源的证据要慎重,要看是否还有其他证据佐证该消息来源。
记者、编辑在出稿前,一定要清醒地问自己,这篇稿件是否经得起推敲,内容是否真实,材料是否恰当。
第二,客观、公正、平衡原则要求坚持以事实说话,少一些主观,多一些客观。新闻侵权报道的稿件大多数是违背这一原则的,不以事实说话,主观臆断,枉加评论,必然导致侵权。
在报道中注重采取平衡报道原则。平衡报道是指在报道新闻事件当中客观、中性使用被报道人之间的论争。在报道新闻事件当中各方都有说话和辩解的权利。如果尚未得到被报道双方或者多方的意见,应慎重处理,最好不要仓促报道。
第三,客观公正、平衡报道要求新闻报道用词要恰当准确,要多用中性词语,对贬义词的运用要慎重,不能为一时解气而“脏”话连篇。
写完稿件要多看几遍,很多侵权发生都是粗心造成的,比如打错了字、伤害案件写成杀人案件等等。记者、编辑要对稿件负责。
第四,多学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注重收集和保存证据。
对于一些批评稿件或者有可能产生侵权官司的稿件,不能写完稿件就算完了,还要把当时的证据保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你报道了批评了人家,就要想到人家也会找你的麻烦。等人家找上门来,你什么都没有,有可能就哑巴吃黄莲了,甚至输了官司。
4.常见的基础形式介绍 篇四
一、箱型基础适用范围: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高层、重型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外墙和内隔墙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整体空间结构.与筏形基础相比,箱型基础有更大的抗弯刚度,只能产生大致均匀的沉降或整体倾斜,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因地基变形而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箱型基础埋深较大,基础中空,从而使开挖卸去的部分土重抵偿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因此,与一般实体基础相比,它能显著减小基底压力,降低基础沉降量。此外,还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二、独立基础简介及适用范围:简介: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行、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楼层较矮的多层框架结构房屋,地质情况好的话,部分高层也可以使用。
三、筏板基础的如何计算:精确分析:按温克尔理论,考虑荷载局部作用(柱子的柱底弯矩和集中力作用)阀板刚度等因素进行内力分析。近似分析:当上部柱网规整底板刚度较大,将基础顶面所有荷载平均分摊至阀板基础作为基地反力(认为基础阀板刚度无限大不考虑柱底弯矩作用)进行内力分析。
四、条形基础简介及适用范围:条形基础简介:是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的宽度。条形基础的特点是,布置在一条轴线上且与两条以上轴线相交,有时也和独立基础相连,但截面尺寸与配筋不尽相同。另外横向配筋为主要受力钢筋,纵向配筋为次要受力钢筋或者是分布钢筋。主要受力钢筋布置在下面。适用范围: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无筋扩展基础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较低,因此必须控制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控制材料强度等级和台阶宽高比(台阶的宽度与其高度之比)来确定基础的截面尺寸,而无需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强度计算。
5.几种常见的店员培训形式 篇五
一对一店员教育
适合于:
医药代表日常拜访
店里来了新店员
个别店员对产品有异议
方式:
一对一沟通
避开营业高峰期
选在柜台前或药店一角
小型店员教育会议
方式:
前提:取得药店经理的支持
参加人员:全体店员、柜组组长、驻点药师等时间:上午上班前
形式:多媒体、资料发放、有奖问答 要点:
时间的选择尽量争取全体店员都空闲的时候会议形式注重互动性
时间以30分钟为宜,并发放小礼品有奖问卷
方式:
设计产品问卷请药店店员作答并给予奖励可选择单个目标市场或整个市场统一进行 奖励分类
可以变通知识问卷形式
要点:
一定要附产品知识介绍
问卷的发放和收回
礼品的签收
店员联谊
方式:
准备节目
与店员联欢
穿插产品知识
和有奖问卷结合发放礼品
要点:
精心筛选节目、尽量使气氛活跃
事前选择核心店员,确保其对产品加以好评联谊是店员教育的载体,目的是教育新产品认知推广会
方式:
适用于产品上市之初
集中区域市场目标柜组组长、驻点药师
以多媒体的形式讲解产品知识
结合卖场管理知识培训
礼品发放
要点:
以点带面,即以接受力和影响力较强的店员(即柜组长),带教其他店员其他店员教育要跟上
6.宴请的四种常见形式茶会 篇六
宴请的四种常见形式茶会
茶会是一种更为简便的`招待形式,它一般在西方人早、午茶时间(上午十时、下午四时左右)举行,地点常设在客厅,厅内设茶几、座椅,不排席位,如为贵宾举行的茶会,入座时应有意识地安排主宾与主人坐在一起,其他出席者随意就座,
茶会顾名思义就是请客人品茶,故对茶叶、茶具及递茶均有规定和讲究,以体现该国的茶文化。茶具一般用陶瓷器皿,不用玻璃杯,也不用热水瓶代替茶壶。外国人一般用红茶,略备点心、小吃,亦有不用茶而用咖啡者,其组织安排与茶会相同。
7.新闻侵权的常见形式 篇七
1.1 新闻侵权的概念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介发表的作品或播出的内容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违法行为, 即新闻侵权报道。
1.2 德宏新闻媒体防止新闻报道中新闻侵权的必要性
德宏州的报纸出现新闻侵权在全国是较早的一家, 曾有过沉痛的教训, 事情发生在1987年。
1987年9月3日, 德宏州某报刊登了盈江县一位通讯员的来稿, 标题是:《旧袋装冰水———节资;冰水损健康——缺德》。文中说:“最近, 盈江县商业局服务公司冰棒室回收冰水袋, 重新装上冰水卖, 谓之曰:‘节约投资’。对于这种做法, 卫生部门不但不检查、禁止, 反而说是‘节资’的好办法……”就是这么一篇不起眼的短文, 给报社闯下了大祸, 盈江县人民法院受理了这一案件。经调查核实, 盈江县确实有收购丢弃的塑料袋再次装饮料出售的单位, 但并不是该服务公司冰棒室所为。报社不加以核实就刊登了这条消息, 不仅侵害了该冰棒室的名誉权, 同时给该冰棒室造成了经济损失。法院最后判决报社赔偿该冰棒室1700多元。之后, 虽然德宏的新闻媒体没有再“吃新闻官司”, 但新闻媒体侵权现象依然存在。
德宏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隐藏着的新闻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2.1 侵害了名誉权。
在新闻报道中, 经常涉及具体的事物和人物, 一方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记者对这些事物和人物的报道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实, 从而会给被报道者的名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 也存在记者故意歪曲事实, 诽谤和侮辱被采访者的可能。再一方面, 还存在由于报道中个别用语使用不当而引发的侵权。
1.2.2 是侵害了隐私权。
我们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 最容易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种: (1) 私闯民宅。这主要表现为记者在未经被采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进入非公共场所, 私闯民宅是侵犯被采访者隐私权最典型的行为。这种行为除了构成民事侵权外, 如果情节严重, 还构成犯罪。因此, 记者在进入被采访者的生活环境时, 应取得被采访者的同意。 (2) 窃听或偷拍他人的谈话或行为。当被采访者拒绝采访时, 或者为了得到公开采访时难以得到的信息时, 有的就选择了窃听或偷拍他人谈话 (行为) 的方式, 包括在房间里安装窃听器、摄像头等。如果把属于当事人的隐私公开了, 尽管没有失实, 但也还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2 德宏新闻媒体报道中出现新闻侵权的原因
德宏新闻媒体在新闻宣传报道中为什么存在新闻侵权现象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德宏州经济不发达, 信息不灵通
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民族自治洲, 不同的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不相适应, 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一些居住在边远山区的老百姓, 长期信息闭塞, 信息不灵通, 思想观念落后, 必然给新闻侵权创造了条件。
2.2 新闻从业者法律意识淡薄
德宏新闻媒体、记者法律意识淡薄, 存在新闻侵权问题不仅是因为法律自身的欠缺, 笔者认为, 更主要应归结于新闻媒体及记者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 新闻媒体为追求实效性, 在报道中常常因为抢新闻, 盲目追求“快”, 容易造成新闻侵权。另一方面, 在新闻报道时, 法律依据使用不当, 妄加评论以致造成新闻侵权。同时, 记者的法制观念淡薄, 对一些敏感的法律用语概念模糊, 易造成侵权。
3 德宏新闻媒体防止新闻侵权的措施
随着德宏州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 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人格尊严在不断增强, 防止新闻侵权已成为德宏新闻媒体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 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避免新闻侵权, 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 要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德宏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州内居住着傣、景颇、德昂、阿昌、傈僳、汉等民族。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活动中首先要注意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 大力营造民族团结、和睦的舆论氛围。
3.2 要学会公正评论
要摆正位置, 谦虚谨慎。新闻媒体是舆论机关, 不是权力机关。新闻媒体时提供传播信息的工具, 本身不能发号施令。新闻工作者不能以“无冕之王”自居, 也不能越俎代庖充当“执法人”、“救世主”。写批评报道要客观公正, 不偏离法律轨道。写批评报道一定都要严格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切不可粗心大意, 把道听途说写进文章中, 褒贬不当, 用词不准, 也会引起诉讼纠纷。
3.3 要正确行使特权
要深入调查, 事实就是, 正确行使特权。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事实准确是避免新闻诉讼的关键。新闻工作者采写稿件一定要深入调查, 养成不到现场不写, 不核准事实不发稿的作风。不歪曲事实;对于所采写事实, 还要用法律这根准绳来衡量, 与法相悖者统统舍除。
4 结束语
总之, 新闻媒体和记者要从树立法制观念的高度来领会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 防止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侵权, 更好地担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会责任。
摘要:新闻侵权现象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现在新闻侵权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本文就德宏当地新闻媒体行业结合新闻法体系对新闻侵权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并针对德宏新闻媒体防止新闻侵权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侵权,措施
参考文献
[1]魏永征.新闻法新论[M].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
[2]刘斌, 李矗.法制新闻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1日出版.
[3]李矗.法制新闻报道说[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4]云南广播电视局内部刊物.云岭声屏[J].2007 (2) .
[5]广东电视台内部刊物.南方电视学刊[J].2006 (2) .
8.课堂导入的几种常见形式 篇八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形成一种渴望知识的强大动力,从而能够全神贯注、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例如在教学《动物过冬》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能把我们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背给大家听吗?”学生齐声回答:“能,”于是大家一起背诵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老师说:“青蛙为什么没有来画画?”这时同学们又说:“它在洞里睡着了。”老师:“小动物们都到雪地里画画,而小青蛙为什么要睡觉呢?”一句话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直观导入
直观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时,为了避免说明文的枯燥、乏味,我先让学生观看人民大会堂的录像,霎时间,同学们被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吸引,对课文学习产生了极大兴趣。因此我认为说明文比较适于用直观导入。
三、情境导入
这是我最常用也是最喜欢的一种导入方式。教师通过设计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探究知识的氛围中。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你与父亲的故事好吗?”同学们畅所欲言。师:“看来大家都有一个疼爱你的父亲。如果这个疼爱你的父亲为了一个伟大的任务,永远地离开了你,你会怎样呢?”我认为这个情境创设的很好,既把学生引入了新的学习,还为课文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四、悬念导入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结合教材,抓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学生会依据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求新知。精心设计的疑点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体的悬念不亚于兴奋剂。例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播放《月光曲》的录音,进而引导:同学们这首曲子好听吗?你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吗?他在谱写这首曲子时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課文。
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远不止这几种,教师在教学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教师招聘考试常见形式 篇九
第二:事业单位(含事业单位D类)类考试
省/市/县(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统一选拔考试,入编后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待遇跟教育局编制一样,只是归属部门不同。
第三:农村义务教师招聘考试(特岗考试)
考试相对简单 聘任制签合同三年。注:招聘要求相对较低,如果是去特别偏远的山区,可能会发资格证。
第四:学校单独组织的教师招聘或校园招聘
教育局或学校会单独组织考试,可能会是编制也可能是合同制。
10.新闻侵权的常见形式 篇十
1、化大为小。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小见大,“一针见血”。⑴限制话题。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引导学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不足,思考改进的方法。
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
教学过程
标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大题小作,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2002年高考的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据此可以写“妈妈的选择”、“同桌的选择”、“困难面前的选择”、“生与义的选择”等等,这样一限制,“选择”的外延就小了,行文的指向明确了,作文的立意、选材、写法以至结构都容易把握,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
再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此前后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都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
教师总结: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这样文章范围缩小了,打开思路就迅速多了。
◆如何限制话题,找到更小的切入口呢?那就是把一个总话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话题。如:“饭桌上”为话题作文,很多同学想到的仅仅是吃饭的问题,那么这个思维的空间就非常狭小。如果把“饭桌上”作为一个信息源,围绕它可以拟几条信息线。你可以想象一下,饭桌上的“人”是一条标线,“物”是一条标线,“情感”是一条标线,“事”是一条标线,“时间”都是标线;在每一个标线上都有很多审题立意信息点。比如说在“人”的信息标上就可以标出下面这些信息点:我在饭桌上、不速之客上饭桌等;在“事”的信息线上可以有:怪事出在饭桌上、饭桌上谈奥运、**骤起饭桌上、饭桌上的审判。再比如“情感”线上,烦恼皆因饭桌起,温情丝丝在饭桌等。再比如在“时令”线上,饭桌早点日日新,饭桌今日又春风,隆冬送暖入饭桌,月圆饭桌合家欢„„从“时间”线上你可以选饭桌上的回忆,饭桌上的变迁,二十年后饭桌上等等话题。这样思路一打开之后,拿着一个话题,可以想象无数个选题,这里面就可以有无数的材料可以写。这样“饭桌上”成了社会生活的窗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浓缩在饭桌上。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选呢?只能取其一条,于是第二个步骤就是集中,这么多想象里哪一个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最有话可说而最不落俗套的,你就选哪一个。
⑵设问构思。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并引起对话题内容的思考,从而使文章内容和主题更深刻。如2002年高考题“心灵的选择”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问:“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选择?”“他的选择有什么意 1 义或给人们什么启示?”等,通过设问,对话题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文章的立意也就容易确定了。
再如:写话题作文《理解》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
什么是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
2、化虚为实。
有时话题是抽象的、虚拟的,甚至蒙上科幻的假象,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假若记忆可以移植”之类便是。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一时捉摸不准,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把话题引向现实生活,立足于现实,思考现实,表现现实,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带有科学假想的话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当年许多考生大书特书记忆移植的可能性,或一窝蜂地写科幻题材,以至高考之后市面上的科幻读物脱销,一时洛阳纸贵,殊不知这正好步入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自然难得高分。其实,只要拿这个话题与“假若我是市长”、“假若我是班主任”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命题形式,都是想象作文,都是在“假若„„”的前提下,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都可以把笔触伸向现实生活,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激浊扬清,任尔所为。可以这样结合周围的日常生活立意,“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父辈几十年以来为工作为生活日夜操劳,摸爬滚打,遍尝生活中酸甜苦辣的记忆移植到我的头脑中,让我尽快地品味生活,理解父母,感受亲情,消除代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初
三、高三学生遨游于题海之中,饱经过重的学习负担煎熬,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痛苦记忆移植到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老师的头脑中,让他们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探寻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作文话题不管形式怎样变化,它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要写好它,必然要使自己的行文内容回归现实,反映现实。㈡要注意几点
1、要明白话题作文中“导引”的作用,准确理解题意。要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明白话题中的“导引”,写作前要认真阅读、细心审察材料,进而读懂、吃透材料,然后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把握材料要点及含义。要多做一些审题方面的比较练习,明白“导引”作用,还应注意将命题“要求”(或“注意”)上的用词进行分析比较,以减少作文盲目性。
2、仔细琢磨关键词语的意思。
例如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首先要明确“记忆”“移植”这两个关键词语的内涵。“记忆”是指“保存在脑子里的过去事 教学过程
物的印象”,不是思维、性格、精神,当然更不是身份、地位、面貌。“移植”在这里是指“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转移到另一机体上的一种医疗手术”,不是克隆、复制。通过这样的分析,就不会闹出移植爱因斯坦记忆后自己也长出大胡子之类的笑话,也不会写出“借尸还魂”等荒唐故事了。
3、立意时要积极打开思路。
话题作文为考生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展开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构思时应围绕话题积极展开辐射思维。思维的触角可以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要联想与该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歌辞赋、寓言漫画、新闻报道以至影视节目。还要注意话题中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在充分发掘话题内涵的不同侧面、不同层面的基础上,认真筛选,整理深化,从而选好角度,使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为充分打开思路,要善于“以问领写”。比如以“我眼里的社会”为话题写作,运思时可以先自我提问:哪些社会实践活 2 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认识?社会需要我有怎样的个性,具备哪些能力?我希望(或害怕)走向社会,我的心情如何?接下来回答这些问题,尽可能想得广一些、远一些、全一些,然后从种种回答中精选出一个恰当的角度来写,就容易达到广开文思、准确切入的目的。
4、要紧扣题意展开记叙、描写。
写好话题作文要以“导引”为基础,紧扣题意,然后较自由地选取角度和文体,有理有据地展开,不必像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展开想象,也不必把材料用于作文中去。但作文中也有不少的学生未把握这些特点,拘泥于材料,犯偏离题意的毛病。
三、写作训练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请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作文的立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作文立意的原则和要求
2、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3、掌握作文选取最佳立意角度的要求
教学重点:
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教学难点:
围绕命题材料多角度立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二、例文导学、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 , 大家看看好不好?
题目:《送别》
学生 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学生 B :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 C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学生 D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 E :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悲情。、学生自由发言评价 3-4 人。
3、教师小结:
A: 的答案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B 的答案正确但是太普通,多
数人会这样写;C 的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 的答案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 的答案虽平常,但是写得好容易打动人心。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确的“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文意和选材的要求是:初中阶段,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具体充实。请你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来揭示这篇文章的主题:
下雪天,有这样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女儿,都是妈妈的不对,快回来吧!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学生认真续写结尾,老师巡视点拨。
学生展示:
同学①: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无限关爱,这种关爱让我虽是在雪花飘舞的冬天,心中却溢满了融融暖意。
同学②: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每一个父母都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当因为自己的疏忽伤害了孩子时,他们是多么的焦急如焚,一张张的寻人启事在呼唤着:孩子,快回来吧!也更让我们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之心!
同学③:看着那张寻人启事“女儿,都是妈妈的不对,你赶快回来吧!”我仿佛感受到那一位妈妈的焦急如焚,油然而生的还有对这个女孩的不满: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爱你的妈妈?你怎么可以这样任性?可能就是你的任性,让你年轻的妈妈一夜白发!
师:几位同学的立意都透过现象揭示了本质,具有深刻性。大家来评议一下:
生1:很欣赏结尾①,让人与人的关爱在雪花飘舞的冬天的映衬中升华,立意深刻,而且意境很美。
生2:喜欢结尾③,觉得它很与众不同。别的都是好像每个人都能想到的,也经常说的,但本文却站在善意的批评孩子任性的立意上,觉得很出乎意料。
生3:我也同意结尾③,觉得很新颖,也让我对自己平时的任性有所感悟。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比较青睐结尾③,从中大家受到什么启发?对,与众不同的立意往往让我们眼前一亮,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提倡的“这个世界需要个性,个性就是美,对于作文来说,个性也是立意的另一种深刻。
三、要点点拨:
立意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意要鲜明
中心思想正确、鲜明,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议论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脑,减头绪”,“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二)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
(三)立意要新颖
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在写法上,应采取新颖别致、富于变化的写作方法,使人读了,耳目一新,受到感染。如果是简单地套用或袭用别人的东西,或脱离当前的实际,不敢正视现实,回答新的问题,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立意的一般方法有:
1、化大为小
摄像时,角度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模糊;反之,角度越小,则越清晰。范围宽广是话题作文的优势,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想像,但如果切入口太大势必会出现空洞、肤浅、杂乱。这就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把写作角度尽量缩小,只有角度选得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把意思表达透彻,使内容更集中、具体,中心更明确。如2003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以“自然”为话题,我们会想到自然环境的恶化,想到环保的重要。由“自然”到“环保”,写作对象就已缩小。一学生在《小鸟的诉说》一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小鸟对破坏自然的人类进行诉说,这样紧扣话题,表现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2、化正为反
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定势,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 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如2003年盐城中考作文以“真”为话题,“真”的反面是假,由此我们联系社会生活想到“假人”、“假事”、“假情”、“假货”等。由“假人”、“假事”、“假情”我们可以想到社会上有些人,对人缺乏真诚,虚情假意。像《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一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一样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我们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人刻画下来,写成一篇针砭时弊、呼唤时代需要真情的文章。
3、、化虚为实
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有时是比较空泛的,而据此进行构思立意,就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实在的事物之中,使抽象的意有了依托。实化后文章的立意就凸现了出来。如2003年四川眉山以“美丽”为话题,可以先把“美丽”落实到某个人或某件事上,文中的“美丽”可以指好看、漂亮,也可以指精神的高尚、灵魂的纯洁。一学生在《生命如此美丽》一文中写了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女孩,表现了一种永恒的美。
4、化旧为新
“新”与“旧”是相对的,新题材时间一长,写的人一多,也就变成了旧题材。总写旧的题材,不加以变化,就缺乏新意,就没有人愿意看了。如何使自己的立意常写常新?这需要我们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不走别人走过的路,新颖的题材就会象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泻于我们的笔端,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新意。如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学生会联系到母爱、父爱,在写母爱时,很多学生会写母亲如何把好吃的东西留给自己,如何背着发高烧的我进医院。有一学生却这样写道:“窗外,雨在猛烈地下着,眼见同学们被父母拥入怀中走远,而我却仍不见母亲的身影,我的心里禁不住涌起一股酸楚的滋味,我甚至有点恨起自己的母亲。我茫然地走入雨中,任凭雨水肆意地侵袭着我,我的心也渐渐地随雨水而去„„当我拖着浑身的泥泞出现在岔路口时,蓦地,我透过雨幕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路口焦急地张望着,我顿时明白了„„”这里小作者避开了千篇一律雨天送伞的叙写,巧妙地改为雨天不送伞,相同的选材,不同的表达效果。
四、实战演练:
就文章中心这一点来说,你对下面这篇文章评价如何?说说你的理由,然后再提出你的建议,将这篇文章修改得更好一些。
逛街偶得
我放下了书。唉!窗外是阳光明媚的世界,我却在这儿啃“XYZ”,连星期天都得辛苦!我怨天尤人地抱怨了一会儿,忽然有了个念头:出去逛逛。于是,打扮一番跨出了家门。此时心中好像解脱了什么似的,有一种不可言传的轻松感。
我漫无目的地跨进了一家时装店。好热闹!进进出出的人大多年轻得很,一个比一个风韵靓丽,潇洒倜傥。我沿着柜台浏览着各式各样漂亮而新潮的时装,这时,柜台边一对母女的争执引起了我的兴趣。
“妈,我看这套裙子蛮好的,你试试看。”那是个穿着入时的青年妇女。
“哎呀!妈都七老八十了,还穿什么套裙,大时髦啦!我看还是你买合适。”被称做“妈”的老太太慈眉善目的,一身蓝黑布衣。
做女儿的没再多说,硬是让老太太换上了那套大大方方的裙装。站在试衣镜前,老太大禁不住左拉右址地照着。嗨!真是人靠衣装!老太太看上去显得富态而雍容,仿佛一下子换了个人。
“妈,你瞧瞧,多合身,多漂亮!”
“还漂亮什么?不过,倒是真不错!”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是不是很贵的?”她有些不放心地摸了摸衣服。
“唉!妈,这有什么贵不贵的,只要你穿得舒服,做女儿的多花几张钞票有啥关系!”女儿含笑望着妈妈。
“嗯,嗯。”老太太不住地点头,笑得更开心了。
望着这情景,我竞也忍不住微笑起来。谁说老年人不需要这份黄昏的美丽? 我继续前行。
街边有个不小的公园,风光旖旎,游人不少。进口处一队大概刚刚上学的孩子叽叽喳喳,快乐得像一群天堂鸟。那领队的是个年龄不大的女老师。我跟着队末的孩子进了公园。
“你们说那是什么?”年轻的女老师突然指着花丛上嗡嗡盘旋的蜜蜂问。
“蜜——蜂。”孩子们齐刷刷地喊道。
我禁不住哑然失笑,多可爱的问题!“蜜蜂在干吗?”老师又问道。
“采蜜!”“采花粉!”“跳舞!”清脆的童声此起彼伏。
“蜜蜂是在辛勤地劳动。你们还能告诉老师,什么和蜜蜂一样勤劳呢?”
“蚂蚁”,“老黄牛”,“农民伯伯”,“工人叔叔”„„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照在每个孩子身上,脸蛋上,红润润的。
“大家都很聪明。记的我们学过《谁最美》的课文吗?要知道,勤劳的人是最美的,我们学知识也应该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女老师边讲着边朝我看,并点点头,露出令人回味的微笑。蓦地,我仿佛觉得她是在讲给我听,告诉我一个美的真谛。
望着自己一身入时的服饰,我愧然了。
灿烂的阳光映照着我,我惊跳起来,向家的方向跑去。
你的评价
:
你的理由 :
你的建议 :
五、拓展阅读
你们,在等我吗
已经记不清具体的日子了,只知道是去看花展。那天,刚一进园门,十个女孩子就被人群冲散了。但幸运的是,我一直拉紧了蕾的手„„
五月的鲜花互相簇拥着,烂漫炫目,让人陶醉在浓郁的花香中。巧得很,在海外展览厅我们遇见了烨和明。于是,四双手拉紧了荡漾在花的海洋中。
临近集合时间,我们飞奔至正门。可是门前只有班主任一人,见了我们,劈头一句:“莉呢?她们另一组人可是都齐了!”
“莉?!她们组?!”四人哑然,怔怔地对视着。才记起出发前班主任要我们十个女生分成两组游园。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分组,因为心中的一些偏见,要好的在一起,便留下了两个孤单人,其中一个是莉,平时一直默默无声文静的女孩。
“你们等到莉了才能回家!”班主任抛下一句话就走开了。
“她们„„什么时候„„成了一组呢?”
“她们倒是好,真听话,五人小组做得好看,实际还不是两人一对,三人一伙地在看花,我们却成了‘替罪羊’。” “这次真倒霉,还不能早回去。”„„四个人愤怒——其他五个可以堂皇而去,委屈——竟是我们不听老师教诲,还有想回家的焦急。于是,门前,四个人分头寻找,踮起脚也怕看不见。“莉!是莉!”
不知是谁大叫一声,四人竞以出乎意料的热情奔向这个被“等待”的女孩,从未那么整齐地迫不及待地拥向她。
“你们,你们是等我吗?”莉一如平常地轻轻地问,却分外、异常平静,四个人都沉默了。在这样一个女孩面前,我们却仍想挣扎着保持自己那份所谓的清高。没有,丝毫没有抖落出事实上促使我们、逼迫我们留下的不纯的原因。不过也没说:“当然是,因为我们是一组的嘛!”
回家的路上,四个人不吭一声,长长的路,走得很慢,很慢,很慢,我的心像是被什么揪住了。
那么简单、平常的一句,我却无从回答。说“是”,根本没有一颗坦荡的心,其实我只是为了自己能回家才留下的。说“不是”,却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承认自己,自己的这份冷漠——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有爱心的女孩。
痛,我感到揪心的痛。
人生中有许多极其珍贵的东西,它不会喧嚣地从你身旁经过,离开时更没有“再见”。只有努力地把握住它才能真正地永恒于心间。而失去的会如利刃刺入你的心,流出血来。
我突然间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我是否已在无形中失去了对他人的起码爱心呢?因为默默无语而遭冷落,因为暂时的吃亏去埋怨同窗的伙伴,却未曾试着去体谅别人,让自己做得更好。
一向自诩博爱的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爱的其实一直只是自己而已„„
“你是在等我吗?” 如果有人这样轻轻地问你,千万不要搪塞、欺骗自己,要扪心自问,是不是一直等的是对方;也许你会发现,一直以来,你等的只是自己,等的是对方的到来能给你带来的某种个人的利益。
我哭了,在心中„„
【点评】
●不必说“我突然间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样真切的心理活动,也不必说“回家的路上,四个人不吭一声,长长的路,走得很慢,很慢,很慢”这样特写式的镜头,还不必说文章开头要言不烦的带过两个人到四个人的快乐游玩,那么,该说什么呢?聪明的你应该知道我们该讨论什么了吧,是的,我们该讨论文章的中心。
●如果是你经历这样一件事情,你会思考到哪一个层次呢?
——做人应该讲信用。(从另外五个人的自脱干系早早开溜,到莉的迟归,都可以得出这样的思考)
——关爱他人,尤其要关爱那些弱者。(从莉在班级的处境,到她期盼的一问“你们是在等我吗”)
——善意的谎言也可以给一个人以慰藉,我们还应该真心去关注周围的每一个人。
——人的内心关注最多的还是自己。(一向自诩博爱的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爱的其实一直只是自己而已„„)●当然,你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思考,再试着列出几条来。然后选择其中一点,将文章重新写。
我 终 于 战 胜 了 嫉 妒
有的人内心宽广无比,我的内心却像狭窄的三峡,礁石暗滩忽隐忽现,一旦白浪滔天,准把你撞得粉碎。
并不是我从小就怀有嫉妒心理,嫉妒是在成长历程中形成的。有一次,我读了朱自清的《匆匆》,不禁思考起来:为什么要白走一遭?为什么要静静地来又悄悄地去?这样有什么意义?我活着不能默默,至少也得在世间留下一些足迹。要惊天动地,所以我拼命学,也拼命嫉妒,我把 8 嫉妒当作一个能人的必要素质。有人成绩超过我,我嫉妒;有人比我多看一本好书,我也嫉妒,时时刻刻都在嫉妒着。
以前,我有一个朋友,关系很好。虽然不是形影不离,但也非同一般,就差称兄道弟了。偶然的,老师让他上台演讲。他也毫不推辞,滔滔不绝的讲了一阵。老师很满意,用了好多赞美的句子夸他,看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我可真受不了。此后,我一直不理他,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我避着他,也就躲开我。就因为嫉妒使我俩的友情彻底破裂了。
我的同学都说,我太会嫉贤妒能了,我才醒悟,原来嫉妒是一种吞噬心灵的毒药。我要拯救心灵,我要战胜嫉妒!
这天,又有同学上台演讲了。他讲得那么出色,教室里掌声震耳欲聋,老师的表扬悦耳动听。我心中又有了那种感觉,赶紧闭上眼,心里默念“不能再输给它,我不能再做它的奴隶。退一步海阔天空,又何必和别人斤斤计较学识呢?让出一片海域,看着别人泰然驶过,心里也有无限欣慰。”最终,我睁开眼,也随着鼓掌。
我终于战胜了嫉妒,我将不再嫉妒。没有了嫉妒,心灵将更美好。
〖点评〗
从来都不愿为人喝彩的我终于“睁开眼,也随着鼓起掌来”,这是心的成长,这是思想的进步。
文章敢于揭露自己的不足,这可以说是“真”的表现;面对不足,作者的态度是积极的,战胜嫉妒的过程,是一个“求善”的过程,这种“真”和“善”的结合,使文章有了一个“美”的主题。
六、作文
[构思引导]这是一道带引语的全命题作文。
题目是“伸出你的手”,显然我们不能停留在字面上来理解,必须找到隐含意义。引语正告诉考生这个信息: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伸出你的手,温暖你、我、他;伸出你的手,为社会奉献一份爱。伸出你的手,可以让冰封的心融化,让未来充满希望。
引语明确了内容的立意指向,也为我们打开了思路:
思路一:励志。主要围绕“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来立意选材。围绕立意,文章可以记叙事件、讲述故事;也可以议论证明。
思路二:友爱。主要围绕“伸出你的手,温暖你、我、他”来立意选材。这方面的可选素材更为广泛。可以写身边发生的关爱、帮助、爱心、接纳别人的事。也可以围绕主题写成抒情散文。
思路二:关注弱势群体。这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促发我们写作激情的素材很多。比如:农民的致富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贫困生问题„„我们可以选择这些素材,围绕主题,在“点面结合”的基础上,挖掘深度,写出新意。
本题关键是选材。用一个好故事来诠释好主题,这个故事最忌流于俗套,千万不要将“伸出你的手”简单化到帮人送把伞、扫回地。应有新意,体现时代风貌;应有感人的细节,能打动人心。
“伸出你的手”素材库
(一)名人名言: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鲁僖公五年》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白居易《策林》
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我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雷锋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教学目标
A、立意力求有新颖的视角,能多角度思考;
B、学会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
C、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立意的思维技巧训练。
教学难点
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写作文也同样。日本创造学家角比嘉佑典说:“我们应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一样东西,从坐着,站着,蹲着,站在凳子上等各个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不同角度的立意,自会有他不一样的精彩。那么如何让我们同学的思维开阔、深入,让自己的作文立意异彩纷呈、熠熠生辉呢?今天我们来进行立意方面的专项训练。
希望今天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同学们绽放思维之花的一堂课,更希望它能成为你收获智慧硕果的一堂课!
二、教学过程
立意要阔
1、出示:立意要阔就是要会运用发散思维,就是要横向扩展发散,把人、事、景、物、理联系起来。
2、以“手”为例,让学生多角度立意。
粗糙的手
灵巧的手
傻三儿的手 妈妈的手
脏呼呼的手
从学生立意的展示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立意的角度:可从外形、颜色、成因、功用、关系、象征等角度立意。
3、在归纳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以“砖”为题,尝试不同角度的立意。
4、在相互交流提高的基础上再以“台阶”为题,分组合作多角度立意。
5、教师出示多角度立意示范:
A、沧桑的台阶、朴实的台阶
——颜色
B、给别人一个台阶(宽容)
给自己一个台阶(善待自己)
给孩子一个台阶(家庭教育)
给学生一个台阶(学校教育)
——象征
C、走自己铺设的台阶(创新进取)
为别人铺设台阶(无私奉献)
上台阶与下台阶(人生态度)
永无尽头的台阶(修养、科学)
——功用
D、台阶的材料(人生态度)
——成因
E、有规律的台阶、整齐的台阶
——外形
F、相互支撑的台阶
——关系
6、出示话题“良师”,让学生构思立意。
7、在学生陷入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从人、物、景、事等方面联系,分析“良师”的本意、比喻意、引申意等。
8、教师再展示“良师”的立意示例: 人: A、老师
B、学习生活中给你鼓励、教育、启示的,不论老少、不论在学校教没有教过你的都可以为师。
物: A、植物
如瓦砾间顽强生长的小草,成熟时总低着头的稻穗,毫不屈服、节节攀升的劲竹,老师每天用的粉笔„„
B、动物
如团结协作的蚂蚁,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蜘蛛,遭重创仍然热爱生命的蝴蝶„„
C、自然事物
如沉稳的山,风雨后的彩虹,启迪做人的书籍„„
事:奋进中的挫折、生活中的教训等都是我们的反面教员,也可以为师。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痛苦警戒我们少走弯路,这难道不是良师吗?
10、再以“镜子”为话题,让学生尝试多角度立意!立意要新
1、引导:立意不仅要阔,而且还要与众不同,有新意,另辟蹊径,别具一格。2、教师出示名人对“梅”新颖的立意,让学生欣赏并知道求异思维与逆向思维。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就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B、“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是成功离不开逆境的磨砺。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的《梅》赋予了梅以不畏严寒,不惧磨难,品格高洁,美德使然的寓意。
D、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一种即使惨遭迫害、高洁品性仍然不改的可贵品质。
E、毛泽东在陆游词的基础上反其意而用之,他笔下的梅花成了报春的使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就说明了在春花竟放时,她却悄然消隐,退出花丛,寄寓了梅以“乐观、大度”的精神。
…………
3、传授立意新颖的妙招:反弹琵琶 A、换词法:“学海无涯苦作舟”反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B、否定法:“功到自然成”反弹为“功到未必自然成”
C、假设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若路是错误的呢?)4、让学生以下列词语为话题正反立意:
忠诚
评语
环境影响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作文时要多思考,反复琢磨,透过现象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内涵,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你的作文一定能异彩纷呈,熠熠生辉。
立意讲究别有洞天的开阔,讲究独辟蹊径的创新。
立意时如果我们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那么,写作时即使我们写的是一棵小树苗,一株小草,一件小事,也同样能反应出大的主题,表现出一种时代精神。
11.新闻侵权的常见形式 篇十一
关键词:煤矿行业;主运输系统;系统优化和形式
中图分类号:TD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0-0178-01
煤矿运输作为整个煤矿开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工作是将原煤安全稳定的输送到指定的位置,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持续进行。煤矿企业要不断优化煤矿的主运输系统,打破传统煤矿运输系统的弊端,实现煤矿开采的机械化、自动化,避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重大的事故,促进煤矿产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1 煤矿主运输系统的普遍形式
煤矿开采机械化能有效的降低煤矿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消耗,保证煤矿得到安全稳定的开采,促进煤矿行业持续的发展。总而言之,煤矿开采机械化是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煤矿企业必须敢于创新,不断优化运煤矿包括运输系统在内的整个采煤系统,不断提高目前矿区采煤机械化的整体水平。煤矿主运输系统作为采煤整个过程的核心之处,他的作业活动主要通过各种运输机达成煤矿的安全运输,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输系统,能有效保证运输煤矿过程运输机速度、负载量、预定距离的精确性。到目前为止,在煤矿企业最普遍的煤矿主运输系统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和运输机器包括以下几种。
1.1 刮板输送机
刮板输送机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分别是输送机头、输送机尾、中间部分、刮板链以及辅助装置。①输送机头主要构成部件包括链轮组件、发动配置以及机头架;②输送机尾的构成部件包括回轮链轮、机尾架以及回轮滚筒;③输送机的中间部分主要由多节中部槽连和过渡槽相连组成,刮板链的位置是处于机槽内部的,机槽被钢板横在中间分为上下两槽。
1.2 带式输送机
带式运输机普遍被应用于煤矿采区上下山、平巷以及斜井等倾斜和水平运输中,带式输送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带式输送机,另一种是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固定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动电动机减速器使输送机主动轮开始工作,输送带会在借滚轮和输送带之间产生的摩擦作用下进行工作,煤矿就能被安全运输。
而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与固定带式输送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了一项伸缩传输带的设备。
1.3 矿用输送机
矿用输送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钢丝绳牵引输送机,另一种则是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它们的最大优势在于运输能力大以及运输距离长,普遍被应用于大中型的煤矿区上下山、长距离水平以及斜井提升等运输工作中。
钢丝绳牵引输送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把钢丝绳当做牵引构件、输送机的承载部分则由输送带负责,它的主要优点包括整体构造简捷不复杂,输送带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偏离方向,运输机消耗的能源偏少,与此同时还能运送工作员工。
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的主要优点包括输送带同时具备承载和牵引功能,操作方便简单,运行安全稳定,避免了传输故障的发生,保证了煤矿输送工作安全稳定的开展。
2 新形势下煤矿主运输系统优化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煤矿开采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开始重视并运用先进的采煤机械设备进行采煤作业。
机械化采煤打破了传统采煤方式的弊端,建立了更加合理的主运输系统模式。整个煤矿行业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优化煤矿主运输系统。如何进一步的优化煤矿主运输系统,可以从以下相关措施着手。
2.1 提高主运输系统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要想保证煤矿开采的质量和效率,就要不断提高开采人员的设备操作水平,它直接关系到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因此,煤矿企业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课程,让主运输机的操作人员了解清楚各种形式运输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用途,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在日常煤矿运输过程中合理的操作和调度主运输系统,不能再一味的按部就班,要打破传统工作人员作业模式的弊端。
2.2 提高工作人员对各项运输机设备的熟悉度
主运输系统作为煤矿开采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需要得到专业人员正确的操作和调度,这要才能保证运输作业的稳定性。因此,煤矿企业要督促员工掌握好各种运输机设备的构造、工作用途以及输送的原理,这样才能让整个运输过程畅通无阻,在控制运输系统中不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例如,工作人员要清楚了解到带式运输机皮带的最大荷载量,通过正确的对主运输系统进行调整,可以设置出合理转速,避免了传输皮带不会发生断裂的现象,从而保证了煤矿的运输效率。
2.3 建立先进的煤矿运输指挥中心
煤矿企业要大力提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控制煤矿运输系统,敢于创新改革,建立科学的煤矿运输指挥中心,加大对计算机控制设备的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能有效提高运输系统处理各种数据的效率,实现煤矿主运输系统的先进模式,不断优化运输系统的网络控制。
2.4 加强综合监管
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事故的现象层出不穷,造成了煤矿企业经济严重的损失。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煤矿主运输系统的综合监管,避免各种煤矿事故的发生。良好的监管能有效地保证煤矿采掘作业的稳定开展,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通过多台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控,降低运输系统的故障发生率。
3 结 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改革创新,促进了煤矿行业的蓬勃发展。煤矿主运输系统作为煤矿采煤系统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系统,理应得到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不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化主运输系统的功能,提高煤矿企业的采煤质量和效率。综上所述,要促进煤矿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化煤矿的主运输系统,不断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因此,煤矿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善系统的信息技术,加大系统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实现煤矿主运输的最优化模式。
参考文献:
[1] 汪明.我国煤炭产业机械化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6).
[2] 张凯.煤矿主运输系统常用设备及其作业形式分析[J].煤炭技术,2011,(14).
[3] 吴一龙.基于计算机采煤井原煤运输操作智能化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4] 王雪莉,卢才武,顾清华.无线定位技术及其在地下矿山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9,(4).
12.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及其规避 篇十二
隐性采访概述
隐性采访的历史。隐性采访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1890年, 其时, 现已停刊的《纽约世界报》记者伊丽莎白·科克伦化名内利·布莱, 扮成精神病人入住精神病院, 调查病人受到的待遇, 并就此以《疯人院的10天》为题在该报刊出3篇报道。 (1) 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装疯采访”。
之后, 20世纪30年代新闻竞争的加剧, 以及六七十年代一些权威新闻奖项对采用隐性采访成就的新闻报道的首肯 (如《芝加哥论坛报》因隐性报道获过两次普利策奖) , 进一步助长了隐性采访的发展, 70年代的“水门事件”, 更使隐性采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国新闻界频繁使用隐性采访进行舆论监督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1992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河北省无极县假药市场的暗访是较早使用隐性采访的一个成功案例。此后, 以中央电视台的强档节目《焦点访谈》为代表, 出现了一批以隐性采访见长的栏目, 新闻媒体开始广泛使用这种采访形式。隐性采访的使用突显了新闻媒体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 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隐性采访的含义和特征。隐性采访的含义。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出版的《广播电视辞典》认为隐性采访是“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采访方式, 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题材或特殊场合、特殊采访对象, 比如在敌方或犯罪分子中的采访。运用这种方式, 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 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务必十分慎重, 一般控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 或得到有关部门的特别授权, 切忌滥用”。
隐性采访具有以下特征:1.采访行为的非公开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记者采访时故意隐瞒身份;第二, 被采访对象不知情;第三, 携带偷拍偷录设备。非公开性是隐性采访的本质特征。当然, 隐性采访的非公开性是相对的, 只隐瞒被采访对象及其相关人员, 而非隐瞒所有人。 (2) 2.采访题材的选择性。并非所有题材都要用隐性采访方式。隐性采访题材一般是以公开采访方式无法取得或无法保证其真实性的题材, 如重大新闻事件、危及公共利益事件等。因此, 隐性采访的选题必须十分慎重, 必须是不得已而为之, 而且要控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3.采访过程的风险性。使用隐性采访的题材往往是揭露社会的黑暗面, 所以记者通常需要深入虎穴, 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源, 风险自然在所难免。4.采访效果的双重性。隐性采访一方面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又可能侵犯被采访对象的某些权利。由于隐性采访是在隐瞒记者身份和真实意图的情况下进行的, 它本身就具有欺骗性, 所以往往会引起一些新闻纠纷。
我国对隐性采访的法律规定。各国都对隐性采访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以美国为例, 它虽然是隐性采访的发源地和风行地, 但近些年来, 美国大部分州逐步通过立法限制或完全禁止了隐性采访。例如, “在美国的大部分州, 未经许可非法‘偷拍’都认为是犯罪。”“至于电话窃听, 美国大部分州都是严格禁止的, 甚至公民包括新闻工作者拥有窃听设备都是非法的, 被认为是触犯刑律的。” (3)
但是, 我国没有任何一项法律或政策对隐性采访作出过明确规定, 只是在一些法律中作出过相关规定。比如, 《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还有一些散见于《民法》、《刑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的相关规定, 指出了隐性采访的禁区, 即采访不能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不能涉及个人隐私、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等。在采访手段上, 《国家安全法》第21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不揭他人隐私, 不诽谤他人, 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 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要求。”
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
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主要包括对被采访者的肖像权、名誉权、人格尊严、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侵犯。由于隐性采访的非公开性特点, 它较之显性采访更容易造成新闻侵权, 尤其容易对被采访者的肖像权和隐私权构成侵犯。
造成隐性采访中新闻侵权的原因。隐性采访的特点是构成新闻侵权的根本原因。如前所述, 隐性采访具有非公开性, 由于被采访者不知情, 所以在采访过程中没有准备、没有矫饰, 完全以一种自然的状态暴露在镜头下, 其个人信息、私人空间以及其他一些不愿为他人所知的秘密很有可能在此时泄露。另外, 记者为了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有可能采用偷窥、窃听、跟踪等违法手段。这些都对被采访者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构成了极大的侵害。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与不合理的公众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隐性采访进行明确的界定, 也缺乏一个对相关权利的保护的明确规定, 我国至今没有出台新闻法, 这也使新闻报道和司法实践缺乏相关的法律指导。而且, 长期以来我国注重保护集体利益而轻视个人利益, 导致社会对个人权利的漠视。此外, 现实生活中公众的猎奇心理、窥私欲望不能不说是导致隐性采访侵害隐私权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媒体竞争的利益驱动是直接原因。隐性采访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具有更多的优势, 它能避免公开采访中的一些障碍, 消除被采访者的戒备, 以获得真相。
对大众传媒来说, 隐性采访的好处还远不止于让自己完成“环境监测者”的角色, 由于隐性采访一般都能满足受众解气和窥视的心理需要, 往往对读者和受众的吸引力更大。尤其是电视, 和报纸相比较, 隐性采访时都会使用偷拍设备, 那种现场的真实再现, 被偷拍者毫无心理戒备的一言一行, 都会让观众产生“铁证如山”的感觉, 而不像一些报纸上过多的细节描述, 反而让人怀疑其真实性。此外, 偷拍画面的倾斜晃动, 现场声音的嘈杂混乱等一反常态的表现形式, 似乎都成为抓住观众注意力的综合因素。 (4)
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如上所述, 隐性采访最容易侵害到的就是被采访者的如下权利:
隐私权。隐私权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人格权, 其客体一般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其内容一般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和生活情报的控制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等。 (5) 在隐性采访中, 最容易发生侵权行为的就是侵害隐私权。
肖像权。肖像权是公民对自己的肖像及其利益进行支配、保护的权利。在法律规定上, 肖像权的保护, 主要是指未经肖像权人允许不得非法使用其肖像。 (6) 在现实中, 未经他人允许, 偷拍、偷录他人的肖像, 并损害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 (包括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 , 也是不允许的, 除非具有合法的抗辩事由。在隐性采访中, 既有未经他人允许拍摄其肖像的问题, 也有未经本人同意使用其肖像的问题, 这些都是侵害肖像权的行为。但是这种采访如果具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抗辩事由, 就可视为合法行为, 否则就会构成侵害肖像权, 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舆
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 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的尊重。 (8) 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核心, 侵害人格尊严就是侵害人格权。
名誉权。名誉权就是公民、法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9) 它是公民、法人最重要的人格权, 法律对之加以严格的保护。在新闻报道中, 对公民、法人进行诽谤、侮辱等, 使名誉权受到损害的, 构成了对名誉权的侵害, 媒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知情权。知情权是公民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或感兴趣的事物以及公共事务接近和了解的权利。 (10) 很显然, 知情权包括公民拥有知道自己正在被采访和被谁采访的权利。隐性采访在满足受众“知”的需要的同时, 也侵犯了采访对象的知情权。
隐性采访中新闻侵权现象的规避
一般认为, 隐性采访的抗辩事由有三:公开场合、公众人物、公共利益。确定了抗辩事由, 新闻媒体在实践中就应该加强自律, 尽量避免因隐性采访造成侵权。笔者认为, 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应当在隐性采访中遵循以下原则:
公共利益至上原则。隐性采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围绕公共利益的, 记者应该始终抱有良好的动机, 不能以哗众取宠、窥探隐私作为采访目的。
不得已而为之原则。隐性采访并非记者首选的采访手段, 它只能是在非此就不能获取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才采用的一种方式。
客观记录原则。记者在采访中, 只能是客观真实地记录新闻事件, 而不能干预、介入、甚至导演某些新闻事件。美国著名新闻理论家罗恩·史密斯把隐性采访中的欺骗分为三种:“被动欺骗, 记者假装只是公众中的一员,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其他人不知道有记者在场的情况下收集信息。主动欺骗, 记者策划某些事件以揭露别人的错误行为。化装采访, 记者假扮成别的什么人。” (11) 被动欺骗形式的隐性采访引起的争议和纠纷比较少, 因为这种方式不需要策划和伤害他人的活动, 业内普遍对这种采访方式持肯定态度。普利策新闻奖不止一次颁发给这样暗访的新闻报道。主动欺骗和化装采访却容易引起道德和法律问题, 业内人士对此多持不支持态度。 (12)
在采访报道中, 记者充当的是一个记录者的角色, 而非侦查人员或审判者。因此,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要慎防采访权越位。
严格审查原则。新闻媒体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对隐性采访的新闻报道进行严格的审查。不仅是事后审查, 对报道中涉及公民隐私又与报道无关的内容进行处理或删除, 也要进行事前审查, 如对隐性采访选题的审查, 若不是以公共利益为诉求点, 就不应使用隐性采访。
目前, 我国还没有出台新闻法, 在隐性采访的保护和管理上仍存在一定的漏洞, 但是新闻媒体可以采用自律的方式, 尽量避免侵权事件的发生。记者也应尽量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 在进行采访时还应注意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避免采访权越位, 同时也能保护自身安全。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课题“大众传媒与上海城市发展关系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对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侵权及其规避办法进行了探讨。其中详细研究了隐性采访的历史、含义、特征和法律规定;分析了隐性采访中新闻侵权现象的成因及其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隐性采访中规避新闻侵权现象的抗辩事由, 及其应当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隐性采访,新闻侵权,公共利益
参考文献
[1]罗恩·史密斯[美]著:《新闻道德评价》, 李青藜译, 新华出版社, 2001年版, 第300页, 第294页。
[2]舆[10]文玮、周诗贤:《关于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的法律探讨》,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4) 。
[3]陈讯:《中国新闻侵权纠纷的第四次浪潮——一名记者眼中的新闻法治与道德》,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2年版, 第251页。
[4]殷保文:《隐性采访不应成为降低专业门槛的工具》, 《传媒观察》, 2004 (3) 。
[5][6][8]魏振赢:《民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第636页, 第638页, 第661页。
[9]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134页。
【新闻侵权的常见形式】推荐阅读:
商标侵权的抗辩事由有哪些_怎样证明侵权商品来源合法09-27
侵权行为07-16
商标侵权告知书08-13
侵权法参考答案10-13
侵权责任法普法07-20
媒体侵权事件案例分析11-18
侵权责任死亡赔偿金制度09-20
著作权侵权上诉状1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全文09-02
反渎职侵权工作如何适应新刑诉法要求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