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字怎么写(精选8篇)
1.秋字怎么写 篇一
1、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过耳秋风:刮过耳边的秋风。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
3、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完美的岁月。
4、存亡危急之秋:指生存灭亡危险紧急的关键时刻
5、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6、晴云秋月:晴天的白云,秋天的月亮。比喻人性格爽朗,胸襟高洁
7、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明白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能够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8、春花秋实:见“春华秋实”。
9、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0、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11、春来秋去:秋天过去,春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12、暗送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后形容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泛指暗中示意。
13、秋毫之末: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14、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15、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各自在自我开花的季节显示出秀美。比喻各擅其美;各有所长。
16、多事之秋:秋:年岁;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17、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人活一生,草仅有一个秋天。形容生命短暂
18、一叶报秋:同“一叶知秋”。
19、万代千秋:指经历年代极久远。亦作“万古千秋”“万载千秋”。
20、秋毫无犯: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21、秋月寒江: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22、春祈秋报:祈:向神求祷;报:为报恩而祭祀。指春秋两季举行的祭祀
23、秋后算账:本指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我的一方行清算处理。
24、春韭秋菘: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泛指时新菜蔬
25、月过中秋:中秋之后,月亮就没有那样圆满了。比喻良好的时机已经过去
26、千秋万岁: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27、黑不溜秋:形容黑得很难看
28、落叶知秋:一看到落到地上的黄叶;就明白秋天来临了。比喻经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29、千秋大业:长久的伟大的功业或事业
3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境十分迫切。
31、千秋之后:人死后的婉称
32、春夏秋冬:指四季或一年
33、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34、万古千秋: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35、一日三秋: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36、明察秋毫: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
37、春秋鼎盛: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38、千秋万代:千秋:千年。一千年;一万代。世世代代;指很多很多的年代。
39、春华秋实: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40、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41、望穿秋水: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42、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43、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
44、秋风扫落叶:比喻强大的力量扫荡腐朽弱小者;也比喻扫除净尽。
45、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46、秋后算帐:指秋收以后结清欠帐。比喻等待时机进行报复
47、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能够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48、老气横秋: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49、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能够流传久远的特长。比喻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千年;指流传久远。
50、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秋字怎么写 篇二
明朝万历年间, 中国北方的女真为患。皇帝为了抵御强敌, 决心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早已年久失修, 其中“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中的“一”字, 已经脱落多时。万历皇帝募集各地书法名家, 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各地名士闻讯, 纷纷前来挥毫, 但是依旧没有一人的字能够表达天下第一关的原味。皇帝于是再下昭告, 只要能够雀屏中选的, 就能够获得最大的重赏。经过严格的筛选, 最后中选的, 竟是山海关旁边一家客栈的店小二, 真是跌破大家的眼睛。
在题字当天, 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官家也早就备妥了笔墨纸砚, 等候店小二前来挥毫。只见店小二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 舍弃了狼毫大笔不用, 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沾, 大喊一声:“一”, 十分干净利落, 立刻出现绝妙的一字。旁观者莫不给予惊叹的掌声。有人好奇地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被问之后, 久久无法回答。后来勉强答道:其实, 我也想不出有什么秘诀, 我只是在这里当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 每当我在擦桌子时, 我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 一挥一擦就这样而已。
原来这位店小二, 他的工作地点, 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 每当他弯下腰, 拿起抹布清理桌子上的油污之际, 刚好这个视角, 正对准“天下第一关”的一字。因此, 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数十年如一日, 久而久之, 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 这就是他能够把这个“一”字临摹到炉火纯青、惟妙惟肖的原因。■
3.“写什么”与“怎么写” 篇三
用什么标准要求学生的写作,是每一位老师都遇到的问题,尽管反复学习课标有关要求,但还是经常忽视小孩说的是小孩话这一朴素事实,总是习惯用成人的标准框定学生的习作,其结果,学生不是无所适从,就学大人腔写毫无生气的套话。学生写:“考试没考好,妈妈批评我,我哭了。”有经验的教师会问:“你为什么哭?哭时都想了什么?怎么哭的?”只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写,才能“生动具体”。生动具体是优秀作文的一个标准,也是学生的努力方向。问题是,不能以教师的感觉为衡量标准。“她比我还胖。”按成人的标准,这句话肯定不具体,作者虽然对自己的胖没有具体概念,但经过比较、判断,认为“她比我还胖。”这里还是有具体的因素。因此,对这句话不能粗暴地加以否定。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能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统一,就不是对立,也不是机械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技能过程中,也是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有人没有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了突出“人文性”,有意或无意地鼓励学生说大话,喊口号。《记一位学生》是常见的题目,不少学生在最后一句总是写上“我要向他学习,争取做一个三好学生。”偶尔写一两次,这也许是表达感情的需要,如果每篇作文都有这么一个小尾巴,不仅不是表达真情实感,还有可能是说假话已成习惯。
怎么写,表面看是学生怎样写作文的问题,实际上是教师怎么指导学生写作文的问题,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与教学观念有关。
作文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怎么写的问题的确很重要,它涉及到能否清楚、准确地表达要表达和交流的内容,因此,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不能进行形式上的训练,即脱离内容简单进行形式训练。现在社会上有些作文班,不是讲笑话、故事,就是空讲这个法、那个法或这种方式、那种方式,学生收益并不大。我们必须明确:怎么写与写什么是分不开的,而且怎么写是为写什么服务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试的需要,许多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归类写法训练”,即把作文分成若干类,每一类作文先写什么后些什么,以及怎么写,都有详细的规范,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作文软件,把体裁、主题等要件一输入就拼出一篇作文来。这里不是说应试不对,而是说这种应试训练是本末倒置的,这种训练是本末倒置的,这种训练偶尔可能获得部分成功,但绝不是大概率事件,只有脚踏实地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下功夫才是正道。
“研究作文”对我们很有启发。所谓研究作文就像美国小学那样,教师让学生选一些题目,比如环保、能源、粮食与人口等等,自己去搜集有关资料,经整理写出文章。其特点是:写作的工程是一个研究的工程,个人的思维不受任何人的束缚;通过这样的写作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还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收获,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意义。读写结合对“怎么写”来说,这是一个成功经验。读与写本来就是不可分的,但读写结合一个前提就是尽量多地阅读。通过阅读可以欣赏许多优秀的写作方法,也能体会出优秀作品与怎么写有直接关系。怎么写没有固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一个固定模子里,能有创造性活动吗?这是我们探讨怎么写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创作性活动是求异思维的产物,同时也是在求同思维上发展起来的。就是说要承认、接受怎么写是可以培养的。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应如此,这是学习写作必经的步骤。语文教师多年积累的经验不可放弃,如仿写、造句、分析文章结构、扩写……这些基础训练是学生发展“怎么写”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这些训练时,不必遮遮掩掩,当然,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留有空间。
4.含有秋字的唯美诗句 篇四
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秋夕望月》张九龄
4、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游休禅师双峰寺》唐·刘长卿
5、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曹雪芹《咏白海棠》
6、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月》唐·杜甫
7、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8、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9、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10、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宋·寇准
11、手攀青枫树,足踏黄芦草。——白居易《南湖晚秋》
1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13、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三闾庙》
14、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茂陵山行陪韦金部》唐·李端
1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6、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7、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18、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9、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20、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21、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22、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李冠《蝶恋花·春暮》
23、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
24、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25、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頫《岳鄂王墓》
26、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2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28、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纪映淮《咏秋柳》
29、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30、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宋·林速
31、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32、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5.教育叙事怎么写 篇五
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因而教育叙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象。它十分重视教师个人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叙述的故事中包含有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的亲身经历,不仅把教师自己置于事件的场景之中,而且注重对个人或学生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说明。
第三,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教育个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及故事的细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替代教育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情节,不以苍白的语言来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实。这种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对教师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教育叙事的优点:第一,易于理解;第二,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第三,可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第四,使读者有亲近感,具有人文气息,更能吸引读者;第五,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第六,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教育叙事的局限性:一旦与传统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简接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与故事的线索相吻合;读者容易忽略对故事叙述重点问题的把握,难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局内人”感觉;也许是当局者迷吧,结果常常不清晰明确教育叙事、案例稿写作要求。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做什么。教育叙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让读者有心灵的触动。情感交流,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怎么写常见的景物 篇六
郭老师:一定要仔细观察常见的景物。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必须细致地观察景物。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景物的特点。首先,要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小楠:我知道——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拉远,一会儿拉近呈大特写,一会儿又俯拍、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郭老师:要理清顺序。
尤芳:观察时要注意“顺序”。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
郭老师:说得好。还注意不要忘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行文时,也要按照观察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小楠:记得有的书上说,还要——“动静结合”。
郭老师:对!大山、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的,而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小楠:描写不同季节景物怎么办?
郭老师:除了抓住事物特点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中事物之间的比较。比较是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与另一个季节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不善于比较,所写景物的特点也写不出来。
尤芳:我觉得,还要展开联想。比如,当我们看到嫩绿的小草,就会联想到春天的来临。看到火红的枫叶,就会想到深秋的到来,看到大雪,就会想到冬天……联想能使景物描写内容更加充实,使读者从有形的事物中看到无形的存在,能够加深读者对现实景物的印象。
7.活动怎么写才好 篇七
荷老师把这个决定告诉大家,问道:“你们喜欢去活动么?”
“不喜欢。”阿藕的回答让荷老师感到非常意外。
“怎么可能呢?”荷老师追问。
“因为外出之后要写作文啊。这是我们害怕的。有的时候玩得开心,但写起来就不舒心。这样看来,还不如不去呢。”阿藕代表小伙伴们解开了荷老师的疑惑。
“哦,原来是这样啊。”荷老师笑道,“没关系,我可以和你们一边玩儿一边说,保准让你们玩得开心,还写得顺畅。”
“好嘞!”小池塘边一阵欢呼!荷老师就在池塘边,组织小莲藕们开展了第一场拔河活动。莲藕们分为两方,各自用力,拔河时的呐喊声让小池塘的水似乎都快“开了锅”。
荷老师等大家安静下来后,开始讲授活动到底该怎么写的小窍门。第一讲,荷老师这么说:“每一个活动,总有开展的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对象、活动的内容等要素,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活动,我们只要按活动顺序将这些要素记录清楚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啦。但是有的活动过程比较复杂,环节多,参加的人也多,场面又大,这样的活动写起来就不大容易了。比如说这次的拔河活动吧。”
阿藕问:“对啊,几乎整个池塘的小莲藕们都参加了,场面还挺大挺热闹的,怎么写?”
荷老师说:“嗯,这也是我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之一啦。有办法写好的,大家试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简单交待活动的意义或是目的。活动和‘瞎闹’不同,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咱们在活动开始时写清楚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就能让读者明白我们参加的是有益身心的活动,是在玩儿中学呢!”
小莲藕们赶紧记下荷老师说的话。
“第二,简单交待活动的形式和规则。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活动内容会有不同的形式和规则。比如,有的是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来进行,有的是以竞赛的形式来开展的,有的则要求参与者参加整个实践活动。由于活动的形式和规则都不相同,各有特点,因此很有必要用一些简单的语言将这些形式和规则写清楚。也许很多读者看过文章之后,也想对照着大家的文章来过把瘾呢!今天的拔河活动,规则一开始我就说明白啦。这么说,大家可以写起来了吧?”
是啊,小莲藕们恍然大悟,信心满满地回家写作啦。大家果然度过了一个玩得开心,写得顺畅的白天。
8.没看过多少童话,怎么写童话? 篇八
但是,若问起他们读过什么童话,回答却还是令人丧气的:“我读过《安徒生童话》。”“我读过《格林童话》。”这两者的确经典,但除了它们,再无其他的童话可读了吗?
这次作文课,主题就是“改变命运,实现梦想”。这是童话世界的一个经典命题。
《安徒生童话》里,有一则倒是一个典范,就是《丑小鸭》。我会用这个故事来引导孩子:“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可以这样构思:有什么动物,长得很特殊,和同类不一样?它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比如熊猫,一般都是憨态可掬,动作不灵活的。但是,有这样一只熊猫,它的愿望就是做一个武林高手……”
这一次,有很多孩子都能说出这个动画片的名字了——《功夫熊猫》!
有的孩子说:“我可以写一头狮子,虽然是兽中之王,但是胆子非常小……”我认可了,《绿野仙踪》里头就有这样一头狮子。有的孩子说:“我可以写一头猪,它很想学跳舞……”
这是二年级的小学生熊民悦,她是这样写的:
从前有一户人家,他们家养了很多小猪。
那些猪吃了睡,睡了吃,本来生活得很开心。但是有一天,小猪们听到它们的主人要把它们杀死,卖掉。
其中有一只小猪知道了,说:“要是我们学一些本事,主人也许就不会杀我们了!”于是,它便开始学跳舞了。
其他小猪都嘲笑它说:“别浪费时间了。就算死,死之前我们还可以多吃几天,多睡几天,多玩几天。可是你呢?如果主人一来,你连玩也玩不到了!”
学跳舞的小猪不信。每天清晨,其他小猪还在做梦呢,它就开始练习舞蹈。大家醒来一看,这只小猪正在笨拙地跳着,就说:“你疯了,我们猪是不可能学会跳舞的。跳得那么丑,第一个死的就是你!”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主人来了。他第一眼就看见一只小猪与众不同,它好像并不知道自己是一只猪,它踮起脚尖,转了一圈又一圈,粉红的、胖胖的身影就像一朵月季花。
主人想:竟然有这样的小猪,我带它出去,问问别人是怎么回事。
小猪在大街上跳起舞来,吸引了很多人来观看,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同寻常的小猪,每天都有人给它照相,它成了明星。
其他的小猪都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而这只小猪不相信自己只能被杀掉,它学跳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真是一只了不起的小猪。
可以看出,熊民悦同学的想法里有一些经典童话和现代动画的痕迹。我平时搜集了很多动画短片,所选择的大都是国外获奖动画,有音乐、无对话,有别于国内的低幼动画片。看动画短片,是我每次作文课的核心环节,也是孩子们观看最认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经过这个环节,孩子们的自主作文细胞,就会迅速复活和膨胀,开始有了构思作文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