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

2024-08-03

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共17篇)

1.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 篇一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

21世纪的小学生对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学期的做法已深感厌恶,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匡式的教师也不再喜爱。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验、创造……

小学高年级应该怎样进行综合实践课呢?首先应该注重结合教材每一单元后的综合活动,教师有效组织,合理安排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安排了一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生活乐趣”,同学们的活动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理解快乐、寻找快乐、体会快乐。

(一)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快乐。

1、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方面的准备。

2、组织讨论什么是真正的乐趣,明确真正乐趣的意义所在((1)发现和创造,是一种乐趣。(2)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取得胜利是一种乐趣。(3)帮助他人是一种乐趣。等等)

3、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对快乐的理解,然后选出代表参

加全班交

(二)接着我让同学们寻找快乐。

1、走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自然界中寻找快乐。

2、去搞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在发明创

造中寻找快乐。

3、去田园,去劳动等,在劳动中寻找快乐。

4、去游

泳,去滑旱冰,去跑步、、、、、、在运动中寻找快乐。

二、开会交流阶段——共享快乐。

1、确定主持人,并安排好程序写好串词。

2、布置好能烘托出

快乐气氛的会场。

3、各组代表依次发言、展示。

三、总结——留住快乐。

1、进一步整理文字稿件、录音、绘画等。

2、同学们可以谈感

想和体会。

3、请老师总结。

之后我再趁此机会开展了成果展示学习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

高,他们通过实际寻找,实际感受等;以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交流

汇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乐,头头是道讲乐趣,画

笔流畅地画乐趣,热烈地交流,学生在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

科的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放,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在学习本单元《山中杂记》课

文后我特意安排了一次“我爱动物、我爱生活的”的综合性学习,我就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上网搜集等多种渠道从山中各种动

物身上感受乐趣。从而融情于山林,融情于自然。在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汇报学习成果,学生有的把

感受深的场面画下来,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讲述;有的还和小伙伴配乐

表演课本剧;有的把感受编成手抄报,还有的把搜集的图片运用所学

到的电脑知识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

把在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舞蹈等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

上任何一种形式的汇报,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

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多种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

养得到了提高。

这样让孩子们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

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验、创造……

再比如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告别

童年”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东

西,但我们却常常将它们忽视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那些印象深刻的往事,特别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小事,还要注意对个人成长历史具

有重要意义的时间段,如:幼儿园,上小学……制作童年生活纪念册的过程,是重温快乐、总结生活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请自己的爸爸、妈妈(伴随自己成长的长辈)也参与进来,增进亲子交流,还可以对

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同学们的活动步骤如下:

一、准备材料。

1、收集自己的作文、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等

作品,自己过去的奖状证书、表扬信、感写信,老师、长辈、同学给

自己的留言……自己到各地旅游的小纪念品……

2、分类、整理材料,将材料分好类后,给照片配上说明或醒目的标题,给小饰物和礼物配

上文字说明,奖状、证书可以拍成照片,便于装订等等。

3、准备一

个册子,封皮可用色彩鲜艳的硬纸。

二、制作。

1、给纪念册起名字,并进行装饰。

2、可按成长足迹、精

彩瞬间、我的佳作、友人寄语等内容题材编排,也可以按一年级、二

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时间顺序编排。

3、为纪

念册写一篇序、一篇后记。

4、设计一个目录。

5、按顺序装订成册。

三、展示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纪念册。

2、在全班交流、观看。

四、谈谈制作和交流纪念册后的感受。

建议:不评选最佳纪念册,因为对于纪念册的主人而言,每本纪

念册都是最佳珍品。纪念卡可放在班里大家翻阅,也可有组织地带回

家里和家长一起欣赏。提倡欣赏后留言。

通过这项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回忆了往事,重温快乐,小结六年的小学生活,也为读初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总之,综合实践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一定的经验与成效。只要我们紧密联系实

际、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断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一定会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2.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 篇二

一、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个新的课程领域, 其学科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较强, 其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课程特点及课程目标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研究的目标及方法。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有机结合, 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呢?笔者认为, 必须有一种有特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评价活动来规范我们的教学实践。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

学业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效果需要进行客观的评价, 落实评价方案是保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 要把握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形成一系列有效的评价方式,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评价真正有效。

1.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评价的参与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全员参与, 还要注重其对学校提供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有效利用, 并强调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及其参与态度。此外, 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使之能够自觉地参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 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 即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某些环节, 参与是否主动积极。

2.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评价的过程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 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事迹体验、变化和表现, 并且把对学生的有效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

3.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评价的综合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由四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又包含认知、情感、能力等要求。因此,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评价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性的, 而且还要是全面性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也是活动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 在活动的评价中, 就要把活动的过程、结果、评价等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多角度、整体上评价每个学生的活动, 以完善其素质结构。

4.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评价的激励原则:

坚持正面评价, 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 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 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 都应该激励学生, 使激励评价成为其获取成功的动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所发现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和实践, 激励与维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促进其学力的发展。

5.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 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 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 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 而应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 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评价者可以是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 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可以是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还可以是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重在定性评价, 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三、小学综合实践课评价的具体实施策略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一直是烦扰教育者的问题, 笔者现主要就自己对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并分别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提出几点实施建议。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实施策略如下:课题展示, 主要是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作品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然后, 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 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 组织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 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学习的结果应该有以下几部分: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意见、研究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此外, 研究成果还应该由学校教研室审核并备案。

对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评价策略, 校内应该统一组织的活动由相关部门提供证明, 证明校外活动由学生以组为单位申报, 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等。通过学生交流, 分别进行组内互评和全班互评。然后, 班主任考核, 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 强化体验, 表扬先进, 进行综合评价。最后, 教务处审核, 并在学期结束前统一公示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学分。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评价应该发挥着导向和监控作用, 应该力求及时帮助师生改进教与学的活动, 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起指导作用, 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还应该根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平.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导向与课程资源整合[J].基础教育, 2008, (11) .

[2]马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5.

[3]张学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J].甘肃高师学报, 2009, (1) .

3.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三

关键字 农村小学 开展 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06-02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要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限制、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与实施,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针对这种不利因素,也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上好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对小学生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从当前现状来看,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向孩子灌输的思想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好语数英三门课程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则放任孩子自由发挥;有的家长虽看到了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怀着从众心理随大流。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的地位可想而知,在一大部分孩子心目中,综合实践课等同于活动、自由的课。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兴趣,让综合实践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1.综合实践的主题要小,而且要有活力和潜力。如《家乡的特产》《广告与生活》等等,这些活动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能够较好地操作,积极性就自然会高起来。

2.精心设计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的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点,就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研究性学习课《探究水的奥秘》时,我们可以出示若干杯装着不同液体的杯子,请学生猜猜哪一杯装的是“纯净水”。这种趣味竞猜游戏方法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3.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大量、广泛的亲身实践。对于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一次小课题活动,还需要用不断的成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成功与兴趣相辅相成,学生的兴趣促使活动获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设计的活动任务,不仅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还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的,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 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虽然这对我们农村老师来说,带来了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4.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开展 篇四

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目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课题,由于诸多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社会意识、家长意识、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措施还远远不能跟上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急需探索出一条能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主要问题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社会 家长 教师意识 机制 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在新课改要求下应运而生的课程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也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更好地落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新课改的实施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效果也很不尽如人意。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意识亟待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各学校的开设及活动效果都不太理想,究其根源,首先是社会、家长以及有关管理者的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存在偏见。这就导致了对这门课程教学管理的轻视甚至鄙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从而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差。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活动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各农村中小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跟思想和认识上的误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喊了许多年,但由于整个教育还被应试教育氛围笼罩着,结果还是 “雷声大而雨点小”。传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应试教育思想,使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教育管理者都普遍认为学生主科成绩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条件,而忽视人的整体素质,这样,实施这类课程时,无论家长还是学校,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严重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2.家长观念必须转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很难得到家长理解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的、体系化的知识内容,让人看不到“成绩”和对考试有用的“知识”,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各校利用自身的课程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共同来开发和建设。农村广大的家长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重语文、数学、英语,轻其他学科的倾向依然相当的严重,再加上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他们只想看到的是你上的这种课能不能对孩子考上好的学校提高分数,所以配合老师的工作就不很积极,无形中对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农村家长想通过上学脱贫致富、出人头地的想法比城市家长更加严重,综合实践活动对提高考试成绩好像毫无作用,所以他们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认为是“不务正业”。因此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不得不有所顾虑,从而畏首畏尾,被动应付。

3.教师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大部分的教师思想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认识不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深深地感觉到“主科”重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副科”,这样的心态导致了课程开设质量不高。很多老师认为花大功夫搞综合实践活动,影响现在普遍认为的“主科”成绩,担心家长不会接受,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任课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找不到现成的教案设计或活动设计,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或参考资料,且领域宽泛,内容趋于开放,更加丰富。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更加强调师生的多边活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指导者、协调者,帮助者,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方式,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确实是难以适应的。农村中小学没有科学合理的实施制度和措施,缺乏专业教师。一些学校虽对课程的实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实施过程中,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施过程中职责不分明,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统筹安排,具体指导。学校并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制度和措施,没有活动的全盘计划和长期规划,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于此同时,也没有相适应的评价监督机制,也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这无疑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此外,缺少专职专业教师,也使该课程的开展实施受到一定的影响。再者,教师的角色也亟待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还能把主动权给学生一点,让他们自己发挥,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教师的调控,不知不觉又回到教师预设的问题和设计上来。学生只要学到了老师希望学生学到的知识,老师便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角色还没有真正转变,没有真正体会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图。此外,有些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凡事总想依赖“教案”,从主题确立到活动设计,直至自己的教学反思,无一不依赖于课本中参考案例,把活动设计或“教案”当成教条,从而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格式化,教条化,进而严重制约 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和发展。

4.主管部门和学校各项机制急需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学校经费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它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要求学校和教师结合地方、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灵活组织和确立活动主题。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一定资金的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就难以实施,由于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非常淡薄,学校和教师很难再课堂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上下功夫。另外,开发和实施新课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求广大农村小学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确实勉为其难。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困难,使一部分学校至今还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只是临遇上级检查时应付开展一阵子而己。有些学校在课程表中未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而是将班会、信息技术、劳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充分准备的综合实践活动,必然只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事实上只是一种装点门面的缀饰,效果当然甚微。所以课时不落实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普遍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正确认识,认为既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升学影响不大,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考核很少顾及这一块,且缺乏专项考核细则,所以在“绩效”的指挥棒的作用下,作为一门副科何必在这方面浪费时间,甚至于连课表都不用排。有的学校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缺乏“专职教师”,缺乏“教材”,干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分别划给语文、数学和外语,由“主科”老师带课,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简要地做点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应付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

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篇五

要教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应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与学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师不能要求太高,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老师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去探索,老师适时点拨和启发。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才能牢固的掌握。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要多加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最后对课题重点、难点,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教师要巧妙的利用生活中生成的资源,增设教学环节,创造性的组织实施课堂教学,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亲自参与活动,这样使得师生的活动直接融入学生的学习经历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情感的体验,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使得教学活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要教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应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与学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师不能要求太高,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老师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去探索,老师适时点拨和启发。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才能牢固的掌握。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要多加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6.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篇六

一、强化学习,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我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在实施进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实践活动空间的提供、教学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课的开展。为此,教师们觉得加强组织学习与交流,通过教学研讨活动,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教师们听得到,看得见,学得会,从实施层面上解决了他们在综合课上的许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培训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学生们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等活动,做足了“实践功夫”;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系列主题活动校本开发,合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让师生们自己“作主”;引导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习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PPT制作等……我们注意到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手段,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素养,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二、研究反思,开启活动课程的钥匙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向前推进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素质问题。

1、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

首先,学校成立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业务指导小组,定期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研讨、对上课老师进行指导。

其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排课作调整。对教师进行调整:以班主任为主,任教一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便于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监控与指导。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乃至学校职工、学生家长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有义务有责任配合班主任老师指导好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课时进行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弹性课时,全校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班队活动课,周四下午集中安排两节兴趣互动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另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和信息技术课。

2、调整对教师的培训方式,提高清晰度。

我们采用以一个课例推进到底的培训方式,分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推出一个主题活动,共同关注。学校课题指导小组确定一个班级,围绕一个大主题,重点指导该班任教老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组人员和所有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从开题、分组活动到成果展示,全过程参与,并且分到各小组对学生活动进行跟踪指导。在教师亲自经历了一个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后,再让大家一起来研讨找出经验或不足,再完善,在此基础上,再让教师们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第二步继续模仿、实践。围绕同一主题,在自己所任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实践。学校课题指导小组对同一主题活动进行总结,形成同一主题不同层面学生的活动案例集。

第三步围绕不同的主题独立尝试。教师积累一定经验后,组织学生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课题指导小组不定期地听课、查看资料。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收集优秀案例。

三、实践总结,坚定活动课程的信念

通过研讨和培训,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实质性的推进,研究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广阔的活动背景,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由惧怕、回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到逐渐接纳、认可、喜欢它。这一转变来自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亲身实践与体验。对于新课程,教师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功能。

2、我们全体老师在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教师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对于自已角色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向纵深推进,就必须营造学生、教师、家长全员参与的氛围,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协调好各种关系,形成指导合力,使学生活动顺利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的班主任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综合实践课程其意义在于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的机会。虽说,我校推出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是作为教师培训的课例,活动时间不长,但活动中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相信,长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4、学校领导始终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造就了学生,造就了教师,更激活了学校。

四、落实深入,夯实活动课程的基础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之以恒的推行,我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体系。主管教学的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1、开足开齐课时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三到六年级每周6课时、一到二年级每周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都安排到各班课表中,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每周四下午还专门有两节活动课时间,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每周一和周五下午还有一节课外活动时间,为个人实践活动课,由学生个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还可以根据需要将4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优化强化教师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课题。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在培训方面,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深入督导课堂

一直以来我们都痕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4、改进完善总结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7.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 篇七

一、选好主题, 让学生跃跃欲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课程, 我认为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是关键。

在选择主题时, 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学第一节课, 我和学生一起研究目录, 让他们自己分组讨论, 然后由小组长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最后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 把得票数最多的课题排在第一位, 以此类推。这样讨论下来, 我们等于把目录重新整理了顺序。最后, 一份学生心仪的计划就在我们的讨论中产生了。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 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 范围越小越好, 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 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二、典型引路, 让过程步步生花

(一) 主动“让位”, 给学生过把“教师瘾”

进行“我们的学习用品”这一主题活动时, 我要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但是, 很尴尬的是, 我自己并不擅长画画, 所以我就打算引导学生去想象。很快, 我又发现自己的想象力简直不如那群小孩子。于是, 我干脆主动让位, 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也许他们站在讲台感到紧张, 但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满足感和感激。

(二) 善于发现, 从有限的资源中汲取营养

每一册的教材, 第一单元几乎都围绕“安全”这个主题展开的, 学生都感到没新意。怎样让无聊的话题变得吸引人呢?我苦思冥想, 又是征求学生的意见, 又是搜集资料。最后决定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表演。

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活动的看法, 让他们提意见, 进而找资料。也许每个人所找的资料有限, 但若进行合理整合, 再结合自身经验, 编排出生动的“剧本”并不难。

学生的直接经验就很丰富, 让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材料来开展活动, 教师只要引导他们怎么做, 而不再做一个“代办点”, 这对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走进生活, 让课堂熠熠生辉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我也是很认真地备课, 认真地准备上课所需的教具, 甚至, 我还会去浏览下相关网页, 希望能找到与主题相关的视频等资料, 然后我跟学生待在教室里, 就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 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 学生面无表情, 教师声嘶力竭, 如此丰富的内容, 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 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 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 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陶行知先生说:“要做, 要真正做, 只有到社会上去, 以社会为学校。这样, 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 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主题活动前, 我让学生去各个年级调查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文具的情况。我还鼓励他们周末到文具店, 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文具。

“吃的学问”这一主题活动是学生表现最活跃的一次活动了。事先, 我已经安排他们整理出各自家庭的每日食谱, 到附近的超市去看看有哪些食品对身体有益, 哪些东西属于垃圾食品。

比起这种全员的实践, 那些说教便显得空洞;比起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室就显得狭窄。我想, 有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切身体会, 当我们把这全部的准备都留到这短短的40 分钟里汇报的时候, 我们的课堂也就真正绽放出了光彩。

四、顾及全体, 让评价面面俱到

综合实践活动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生的课程, 其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与学科课程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索,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 强调团队精神, 学会与人交往,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并在课程开发和活动的开展方面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丰富性。这些新特点决定了其评价不可能遵循原有学科课程评价模式, 它要求采用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等新的评价理念。

评价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反馈和指引的作用。如何设计符合新的理念和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至关重要。

我认为,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按照加德纳的理论, 所谓的后进生就不复存在, 我们也可摘掉有色眼镜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学生群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要继续转变思想, 做学生活动中的引路人, 而不再是一味地“扶着他们走路”, 我相信, 只要我们善于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 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研究精神, 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 让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综合实践活动定会展现出勃勃生机, 结出累累的硕果。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也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突破了教学的传统模式, 学生既是课程的主体, 又是课程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具体活动中, 还课堂给学生, 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开放,有效

参考文献

[1]陈丽玉.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 .

8.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学生道德品质、健康个性、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需要。

由于受师资条件的制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不能正常开课,业务领导和语文教师也意识不强,认为这门课程费时费力,会影响正课学习,耽误成绩提高,对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促进学生发展理念认识不明。那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呢?

一、思想上位、到位,保持经常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给学生学习语文带来浓厚的兴趣,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针对语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不够,缺乏对学生有效指导的问题,业务领导一是对教师具体培训:定制度,明内容,提要求,学理论,搜资料,写心得;二是让教师参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逐步悟出如何上好这种类型的课;三是展示优秀班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取得的学习成果,以此激励教师提高认识。

二、挖掘、用好文本,使活动有章可循

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语文教材是宝贵资源。如小语七册“可爱的小动物”,可先让学生进行小调查,收集有关动物种类、分布、生活习性等资料,再趁机开展动物过冬知识赛、动物趣闻交流会、编童话故事等。对这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看课外书、上网、调查等多种形式查找资料,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交流,学生的多学科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得到了综合运用。又如,小语三册“语文园地一”是关于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秋游、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诗歌积累等。恰好《品德与生活》中也有《美丽的秋天》这一课,综合实践活动又有《秋天的乐趣》这一内容,笔者就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年级不同,活动也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针对不同年级会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低年级注重识字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感悟识字方法,有效扩大识字量。随着年级的升高和识字量增加,活动课方式也不断改变,中年级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为主,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写,训练学生动手、动嘴、动笔的素质。高年级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走出班级、校园,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3、因校制宜开发校本活动课程。一是根据学校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長的特点,突出对非教学时段的学生管理,我们逐步形成了《晨诵》、《午唱》、《晚视频读书》、《文本读书》、《经典诵读》、《朗读指导》、《写作之星》等系列语文综合课程。二是活动事项落实好:明确时间,每周二、周四第七节课为师生“文本读书课”时间;每周一至周四晚上都有一小时的“视频读书课”;明确内容,《经典诵读》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要完成120~300首诗的诵读;每学期至少完整地读完3本书;三是服务做到位,图书室全天候开放,师生随到随借阅;“视频读书”形成网络库,《开学第一课》、《中华文化故事》、《感动中国》、《灌篮高手》、《四大名著》、《我是特种兵》、《变形记》等视频随时可播放;好书推荐信息每个班级、办公室随时可见。

三、方式灵活多样,培植、巩固兴趣

1、在升旗仪式中进行语文诵读展示。要求以班为单位,时间三至五分钟;内容可包含国学经典篇目(如《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古文名篇),可包括名家名篇(如毛泽东诗词、朱自清散文、徐志摩诗歌),可以是现代诗,还可创编(如环保篇、感恩篇、送别篇、思乡篇、励志篇等);展示形式可齐诵、可领诵、可组合,等等。

2、古诗包干诵读。学校将楼道展板上的80首古诗制成诵读卡,3~6年级学生人手一份,他们可以利用午休及其它活动时间积极、主动地背给领导、老师、来校的客人、家长义工等听,把语文诵读落到实处。

3、“课前五分钟”。指语文课铃响后五分钟,进行语文专项活动。教师事先向学生提供各种内容与形式,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教师按日课表排好活动次序,每堂课师生问好后,学生轮流上台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叙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简介、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对反义词、口头小作文、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等。短短的五分钟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既巩固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带动了课外阅读。

4、语文社团。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演讲、文学社等社团活动,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如通过“说古论今话对联”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对联;通过“趣说歇后语”主题活动感受歇后语的诙谐性,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等。“趣说歇后语”活动,探究歇后语的名称、性质、来源、结构、特色;根据歇后语的前部分说后部分。

四、多元、综合评价,促成发展

评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作用,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笔者在评价学生上,不只看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还突出其过程是否合理有效、积极主动。

综上所述,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其写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对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9.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荐)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养成好习惯教育,打造农村城市化名校为办学思路,以好习惯终身受益的校训为内涵,以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为校园文化特色,以校本教材《好习惯》与其它学科的有效整合为教学特色,守规范、求效率、创品牌、显特色,让师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将《科学》、《思品》、《信息技术》等学科纳入管理,狠抓落实,加强监管,开足开齐开好综合课程。强化科技创新思想,开展第一届校科技周活动,积极迎接省、市、镇科技创新大赛,迎接上级部门对科晋特色学校的阶段性检查和评估工作,树立品牌,力创科普特色学校。积极准备,努力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力争篇篇获奖,形成实验应有的特色,创出品牌,成为市(省)的样本学校,三、工作要点:

1、狠抓落实,注重学习,开足开齐开好综合课程。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首先落实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只有把每一科课程开齐,把每一节课上好,学生才会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才会真正提高。学校将《综合实践》、《科学》、《品德与社会》、《电脑》等课程纳入综合科,做好省、市督查小组对我校课程开设情况检查工作,要求教师先培训后上岗,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指导纲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培训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上好每节综合课。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1、组织学习国家《纲要》,培训教师。

2、调查学校的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实验组、实验班级的活动主题,制订活动计划。

3、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教学观摩活动,相互提供观摩交流的机会。

4、聘请有关专家讲学,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工作。5、总结本阶段工作。

第二阶段

1、汇总课程实施情况,分析问题,总结经验。

2、组织全校观摩活动。

3.评比优秀课件、优秀活动成果。

第三阶段

1、汇总课程实施情况,分析问题,总结经验。2、组织全校观摩活动.2、评比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活动成果。第四阶段

3、组织全校的“综合活动”的专项视导工作。

4、组织全校活动成果的评比交流。

1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寒假 篇十

《快乐寒假》成果展

惠阳小学

宋小静

寒假前布置了《快乐寒假》作品征集活动,要求学生在寒假里认真观察、体验、实践,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并用各种形式留下纪录。例如:读书写笔记写读后感,做事写日记写作文,练字、画画、做手工,收集感兴趣的物品,拍摄照片,制作手抄报、剪贴报等等。

开学后要求学生将以上成果拿出来进行展示,就需要学生对所有作品进行评价、分类、布置、介绍,以此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相关知识,阅读书籍,扩展知识面。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提高相关的能力,通过对展品的评选和布置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兴趣,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否拿出好的作品,能否对活动有正确地认识,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放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活动——《快乐寒假》作品征集。谁还记得有什么要求?

学生回答。

那么,同学们在寒假里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呢? 学生介绍。

二、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对同学们上交的作品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评选。对还没完成的作品进行指导、督促。

三、提出要求。

1、尽快评选出比较好的作品。

2、做好陈列布置的规划与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按规划和设计进行布置。

二、为本班展区和展品写介绍词: 指导介绍词的写法,和学生讨论并完成。

第三课时

参观展览,写观后感。

11.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活动 策略 教学评价

正文:

自2013年我们的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以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初中学生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这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反思,找到了一些适合我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此总结如下:

一、初中生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时间不足。

七年级第一学期,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的课时应该是3节/周,但我县多年沿袭2节/周的惯例。课堂的教学时间大都用来赶教学进度,费时、费事、费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也就大多被“省略”了。

2、课程资源不足。

新课程改革需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才能得以有效地进行,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大多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和实地调查等,这就需要有配套的实验室和社区资源、自然资源等。长期以来,受中考 “指挥棒”的影响,以及对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的考虑、一直不敢放开去开展实践活动。

3、教学评价单一。

当前制约实践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评价制度的单一性。“一卷定乾坤”的终结性学业评价体系,致使社会民众看重的是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也大都依据考试成绩进行评定。“你怎么评,我就怎么教”,“为学生的应试负责”是教师普遍存在的教学准则。我县近几年在中考中有10分的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由于占分比例小,在考前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考试时学生都能拿到较高的分数,过程性评价也大都如同虚设,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开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我校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作为中学生物教师,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首先要明确我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增强国民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我们生物教师要面向未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作为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完成国家的教育大计。

2、正确把握实践性学习的特征

实践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实践性学习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重视学习方法和科学过程的体验、培养、训练等。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设计活动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力和水平,把握好难度,既能让学生得到发展、锻炼,又不能难度过大而让其丧失信心。

开展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的教学技能。理解和掌握实践技能是生物学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要求。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是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周密计划的。事实表明,如果时间安排合理,是完全有时间开展实践性学习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一定要把课备好,把要做的实践活动设计好、准备好,课堂上组织好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4、合理选取实践课内容

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地制定2年教学规划,适当“加减” 实践教学活动。初中生物学课程是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设的。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是按照3节/周的时间安排教学的,但我们的实际课时状况是2节/周,加上学生刚由小学升上来,一下子应对七八门功课,学生应接不暇,学习负担偏重。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做“减法”——把七年级上册的实践性活动减少,把教学时间主要用于完成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实践性学习活动只要求初步进行尝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即可。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就应做“加法”——适当增加科学实践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继续做“减法”,减少实践性学习的数量,省出时间,进行会考复习。

5、长短结合

不同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实践性学习内容的特点作好合理的计划,时间安排上要长短结合,即有的实践活动需要的时间长,如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的实验”,就不是一天、一次就能完成的,该实践也会由于选择的实验材料不同,所需的时间就不同,因此,教师要作好周密的计划,一方面把长时间的实践分散在短时间里进行,另一方面,在教学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所需时间短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6、内外结合

把实践活动的时间进行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结合是指把活动的某些重要过程放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而对于学生容易掌握并完成的过程放在课后由学生自己解决,如“学习插花艺术”。校内外结合就是把需要校外课程资源支持的实践内容放到校外进行,这类实践活动通常由学生小组合作自行完成,或由学生个人单独完成。如“花卉的无土栽培”、“家蚕的养殖和观察”、“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三、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制度

尽管当前评价制度还比较单一,但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多元评价。我们尝试构建发展性的学业评价体系,学业评价内容包含实践性学习过程和实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把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的成果如科技论文、实践感受和反思、手工作品等都列入评价范围,将学生的论文、感受和反思在我校“三叶草校报”上刊登发表,手工作品在学校展览厅展出,这大大调动了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陈旭选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介绍》(2011版)

12.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 篇十二

关键词:社团活动,综合实践,共性,对接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而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其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及组织实施的复杂性,在推行过程中往往遭遇许多尴尬,使这门“亮点”课程在很多农村完小却成了“盲点”: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启动,缺乏实际性的探索,更缺少应有的效果。 而红领巾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自主性和生成性等共同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依托红领巾社团能激活农村完小的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化, 社团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义、原则与方向。

一、相同特质,有机对接——红领巾社团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红领巾社团是在学校大队部和社区少工委指导、管理下,学生自发成立的各种主题的社团,是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自愿、自觉建立起来的跨中队、小队开展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红领巾社团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具有开放性,社团成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观察、实践、操作、想象、创造,培养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本社团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互动交流、互助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实现优势互补。这些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具有相同的特质。

基于此,我校深入研究《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关注学生多元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着眼于学生已有素质的提升与拓展,组建了“五好”系列红领巾社团入手进行实践探索。

我们只是一所农村完小,因此,我校的红领巾社团的活动特点也是“小、实、新、深”。小,即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小社团小主题,使教育活动更加符合儿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规律。实, 即真实有效,以实见长。各小队社团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和情感需求,社团活动朴实、扎实、真实。新,即创造活力,以新促探。“五好”社团关注当下,关注热门,既有时代性,又有现实意义,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小社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以新求趣,以趣激情,将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融于探究性活动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确立地位,精细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可靠保障

(一)制定了一个脉络清晰的“五好”系列红领巾社团课程

在社团的编排体系上,我们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总纲,下设 “好食品”“好水质”“好空气”“好阳光”“好环境”五大系列社团,每个大社团又下设若干个小社团,形成一个互相独立却又遥相呼应,既能独立开展活动又围绕中心的脉络清晰的社团体系。我校还将小社团活动时间编入学校每周三的课程超市中,使活动开展在学校时间上有保障,同时在形式上又不拘泥于课堂,给予社团指导老师更多的自主性。每个社团在活动场所均有一块固定的社团角展示区,每个社团的活动形式由社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商量决定,同时根据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策略的调整。在初步开展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的兴趣点及知识盲区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结果组织综合教育组的老师进行了活动教材的编撰,编成了五本校本教材《五好系列环保读本》,用以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

(二)形成一套红领巾小社团建设的管理活动模式

社团活动要有序推进,需要在管理网络、活动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管理网络 • 活动方式 • 评价机制”红领巾社团建设三管齐下模式,发现此模式能有效推进社团活动,让整个社团运作过程以“热爱生命”为天,“健康生存”为地,“快乐生活”为水,并在这“天-地-水”的育人环境中接受生态文明的熏陶。

小学生的策划能力有限,学校中的学习任务繁多,要保证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以社团的方式全面铺开,且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并能在社团中快乐而有效的开展活动,就需要依托社区和家庭的资源,我们采用“领回去实践,拿回来分享”的模式开展活动。

我们牢记专家的一句话:“让学生和老师做累做乏了的一定是我们做错了的活动。”实践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社团活动的评价模式, 那就是“原生态要求,多快乐实践”。比如在“好食品”社团活动过程中我们不要求学生对安全饮食知识死记硬背,我们只希望孩子们在愉悦的安全饮食教育氛围中享受教育带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乐趣,从而自觉地把这些做过、乐过后听到的“有用的话”内化为自己的健康饮食知识,把摸索到的有用的本领,培养成自己的习惯动作。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强调一定要把社团活动定位在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能探究的活动,学生能体验的活动。

三、深度实施,优化效果——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想境界

我校的红领巾社团依托生态文明的主题,通过在学校、社区、 家庭的学习、探究与实践,构建了具有我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知识体系。其中有关于健康饮食的教育,通过对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的探究,了解了多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初步学会评判什么食品有害,什么食品有益,在学生们丰富饮食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尊自爱”“对自己负责”的主体情感与意识,在学生向朋友、 向家人分享学习探究所得时,正是学生表达关心,表达爱的具体表现;其中有关于生命之源——水的关注,学生通过一系列水的知识学习与探究,既深刻了对水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水源保护的使命感;其中有关于对空气的探究,了解了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在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由“小我”过渡到了“大我”;其中有学生对阳光的研究与探索,从“有形”提升到“无形”,从外面环境建设上升到内部心理建设;其中还有学生通过对身边花木、土地等的探究,学习生态保护的知识,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社团活动的多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同时生成了充沛的情感体验,提升了爱的层次和境界,加强了思想品德的修养。

我们的社团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辅导员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课题实践和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自主的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德育渗透于社团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区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了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学生通过社团的活动关注了生存环境,提升了生命质量,关注了“大我”,促进德、智、体、美的有机融合,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

13.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十三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途径和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人格完善,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要任务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六(4)班的综合实践课,该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8人,这是一个活跃、自主性较强的班集体。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对事物有好奇心,求知欲强。有几个男生性格较叛逆,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合作意识等。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他们也会聚精会神,但持续时间较短。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我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课程目标:

结合我校“科技特色学校”和本土的“永昌堡文化”,提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我、自然、历史、社会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位办学品位。

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我校把“认识自我,关注成长;亲近自然,崇尚科学;探索历史,品味文化: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四大板块分别放到3——6年级4个年级段试行。六年级试行的是“走向社会,体验生活”这一板块,注重社会生活的探究。所以本学期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

本学期结合学生实际和活动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活动内容:

周次主题活动方式活动途径或方法执行情况

2——5家乡店名学问多小课题研究观察、实地调查、访谈、翻阅报刊杂志、上网查找、问卷调查、采访等

6——10快乐运动社会实践、调查 实地考察、设计问卷、采访有关人士、查阅资料等

11——15同学过生日的调查小课题研究 问卷、调查、统计、采访、翻阅报纸杂志、上网查找

16——20家乡企业知多少社会调查观察、访问、上网查找、采访讨论

五、教学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建立稳定的训练基地充分利用劳动技术训练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六、课程实施

1.通过调查、统计、观察、游戏、收集资料、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一些科学方法。

2.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效率,本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3.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注重加强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

4.交流总结活动:通过汇报交流,比赛等活动,进行活动总结与反思,使活动富有实效性。

5.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成为学生的课外指导老师、合作伙伴、主题正常开展的有力的核心力量。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

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四、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活动评价

1、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集体。

(3)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

(4)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14.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十四

2010-11-28 20:48:36|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一 缤纷圣诞卡 2010——2011第一学期 带岭区第一小学 徐松波

活动内容: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第六单元 活动一 缤纷圣诞卡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

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不同的圣诞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设计圣诞卡培养学生整体设计的能力与贺卡制作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及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活动重点:圣诞贺卡的设计 活动难点:圣诞贺卡的制作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圣诞卡。

2、学生准备好制作圣诞卡的工具:卡纸、水色笔剪刀等。教师准备:自制圣诞贺卡教具、课件。

安全注意事项:注意使用剪刀安全,不要误伤自己或他人。活动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组织活动

二、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段乐曲,(播放)这首乐曲叫《平安夜》,平安夜是每年的12月24日。同学们知道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吗?生:是圣诞节,它是西方最隆重的一个节日,类似于我们国家的春节。西方国家过圣诞节时,圣诞老人会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还有各式各样的圣诞卡。这节课就让我们自己来制作一张圣诞卡好吗?

三、板书

活动一 《缤纷圣诞卡》

四、活动开使

(一)、小组汇报:

1、收集到的有关圣诞节的故事 生1组:圣诞节的来历 生2组: 我喜欢的圣诞老人 生3组:可爱的圣诞袜 生4组:圣诞树与圣诞卡 生5组:圣诞老人的装束

(二)、知识归纳:

1、我知道同学们也都搜集了一些圣诞卡,能把它拿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同学欣赏吗?(同学交流)展示各小组圣诞贺卡的收集图片:

2、:请同学归纳出见到的贺卡都是什么样的? 生:有带音乐的贺卡。生:有动漫贺卡。生:有折叠式的。生:有立体式的。

生:有单片式的。

3、:老师也准备了自制的圣诞卡,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我在网上收集的贺卡。(出示课件)师:圣诞卡欣赏完了,你对圣诞卡有什么印象?

生:我看到了圣诞树、有雪花、看到了圣诞老人留着白胡子、头戴红色圣诞帽、脚穿着长筒靴、乘坐着雪橇……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圣诞卡,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4、师:圣诞卡这么漂亮,你打算怎样制作一张圣诞卡,小组讨论。师:谁愿意来说一下你们小组的设计思路?

生:我们小组打算画一个圣诞老人和一双装有圣诞礼物的圣诞袜,把礼品分给贫困 的小朋友。希望给他们带去好运。

生:我们组打算画出一双圣诞长筒祙,里面装上更多的金牌,希望在今年的亚运会上我国的 运动-儿再创辉煌。

生:我们小组打算画对小铃铛、许下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我希望自己的成绩越来越好。第二个愿望我希望我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生:我画一棵圣诞树,象征着祖国和平统一……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师:谁能归纳一下制作要求呢? 生: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基本颜色。生:选好图案

生:做好整体设计 生:写上祝福的话语。

师:同学们就开动脑筋,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出一张别具一格的圣诞卡。

小组合作,开始行动吧!

5、小组合作完成制作贺卡

6、展示圣诞卡

同学们都做好了吗?能把你的圣诞卡展示给同学们看吗?我们评出两组最精美的圣诞卡,布置展台好吗?咱们一起动手吧!

7、师:通过作品展示,我发现同学们贺卡做得都很认真,图案精美。老师也有一份礼物送给大家。做为奖励。(出示圣诞卡)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缤纷圣诞卡》一课,我们了解了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同学们都亲手制作了圣诞贺卡,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出每个人的制作贺卡情况。希望你们回家之后亲自给你的我父母和老师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带去你对他们圣诞节的祝福好吗?

六板书设计 :

活动一 缤纷圣诞卡

1、圣诞节——西方传统节日(中国的春节)

形状、图案

2、圣诞卡整体设

内容、祝福语

七、作业:

1、回家给你们的父母或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并写出你的祝福话。

15.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 篇十五

一、走进生活, 设计生活化实践主题, 开展活动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重要的教育理论, 他强调从生活实际出发, 实施生活化教育, 贴合学生经验和认知水平。为此, 教师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 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实践主题, 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生活, 强化生活认知。例如:在开展以“走进神秘的昆虫世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昆虫生活世界, 以神秘而有趣的小昆虫为研究对象, 取得很好的活动效果。本次实践主题的设计是结合学生语文课堂上所学习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和《变色龙》等进行延伸设计的, 突出了学科融合的理念。昆虫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其展开研究能够让学生感知昆虫对生活的影响, 了解各种昆虫的外形、特点等。为此,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野外、走进自然, 亲自观察, 交流记录, 深化理解。校园的花坛、路边的草丛、河边的柳树下……这些都是学生观察和了解昆虫的地点。学生了解了常见的昆虫, 如蝴蝶、蜜蜂、七星瓢虫、蟋蟀、蟑螂等等。学生在生活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不时与他人交流着自己观察到的昆虫。当然, 仅仅从表面上观察昆虫,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为此, 教师还引导学生分组合作, 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 如网络、书籍等, 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并学会区分益虫和害虫。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 设计生活主题, 引导学生一起实践探究, 从而让学生掌握有关小昆虫的知识。

二、挖掘资源, 设计本土化实践主题, 开展活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 从实际出发, 这也就暗示着教师要尽量挖掘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 设计本土化的实践主题, 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教师所在的家乡江苏省如东县滨江临海, 滩涂广袤, 由于长江与大海的冲撞, 因而这里海产品非常丰富。提起海产品, 学生只知道其味道鲜美, 但却对海产品的知识较为欠缺。为此, 教师设计了“如东海鲜知多少”研究性学习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本次研究性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如东著名海产品的名称, 了解如东海鲜的特点, 知道与如东海鲜相关的文化。首先, 成立不同的活动小组。其次, 明确各个小组的活动内容和任务:

海鲜知识小组:通过查如东的地方志各相关网站、采访农贸市场中的海鲜摊主、收集海鲜实物等途径, 研究如下问题:1.如东有名的海产品有哪些?2.它们各有哪些特征?

海鲜美食小组:通过参观访问饭店里的厨师或家长、查阅资料、品尝分享等途径, 研究如下问题:1.如东的海鲜名菜有哪些?2.如东海鲜有哪些特别的营养价值?

海鲜文化小组:通过去县文化馆查找资料、走访海边渔民等途径, 研究如下问题:1.关于如东海鲜的民谣有哪些?2.关于如东海鲜的传说有哪些?

海鲜乐小组:收集或创作以如东海产品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工艺品, 展示它们的实物、照片, 研究如下问题:1.描写如东海鲜的文艺作品有哪些?2.利用如东海产品创作的工艺品有哪些?

各个小组任务明确, 小组间合作交流, 有序地展开研究性学习, 而教师主要起“引”和“导”的作用, 不时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在研究性学习结束后, 教师给予各个小组呈现成果的机会, 并进行即时评价, 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走进海边, 设计实际化实践主题, 开展活动

16.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75-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呢?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活动的要求要

1、立足语文学习。尽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在课外得到延伸,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注重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学生活中的语文,过语文的生活”。

2、重视活动的开放性。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实施开放性原则,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如学习了《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后,学生想开展“了解台湾”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列出了好多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了解台湾的历史,了解台湾的名胜古迹,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了解台湾的风味小吃,了解台湾的发展变化,了解台湾的环境,甚至还有学生提出了想了解大陆和台湾现形的关系问题……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途径也可多种多样,可以查阅书报、上网浏览,可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可以请教他人……呈现活动的成果更是可以丰富多彩:录像、照片、编辑小报、绘成图画……通过这些开放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活”的更广阔的求知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

1、抓住教材中的异议点,组织开展辩论会。“辩论会”的目的是砥砺学生的思维,锤炼学生的快速表达能力。为了让孩子敢于开口说话,开口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经常开展各种话题的“辩论会”。“辩论会”前先让同学们根据话题确定正方反方,然后两方各自搜集材料。辩论会上,正方和反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例如在教学《牛角尖里的老鼠》一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这只老鼠吗?”结果大多数同学和我预设的一样,表示不喜欢,因为那只老鼠不听人家善意的劝告,一意孤行。我听了很满意。这时偏偏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说喜欢,他们认为老鼠身上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我适时抓住这一异议,让学生展开了一场辩论会,不但使他们达成了共识:老鼠身上的这种“坚持不懈”是不值得提倡的,而且学生在争辩中也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结合教材中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导游”。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介绍了一些旅游景点。如《我爱三峡》、《桂林山水甲天下》等,在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可设计一次当小导游的活动。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导游”、“游客”。“导游”依次介绍景点,“游客”可向“导游”随时提问。然后各组推选出最佳“导游”、“游客”在班内表演。这样,不但在复述、质疑、解难中,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并能领略到最精彩的语言。

3、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办手抄报、演课本剧、成立写作小组、编作文选是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让每个学生将本人(本小组)办的手抄报贴在教室外面走廊的瓷砖上进行展评,这样锻炼了学生才智,展现学生才华。我班还从三年级开始就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作文选”,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在全班传阅。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学生都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优者更加努力,差者想努力赶上,下次争取发表自己的作品。

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开课五分钟”活动,“开课五分钟”指每堂课上课铃响后的前五分钟。把这五分钟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拿出,进行语文学习的专项活动,称之为“开课五分钟”活动。教师事先向学生提供各种内容与形式,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进行准备,然后提前向老师报名。教师将报名按日课表排好活动次序,每堂课师生问好后,由轮到的学生上台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叙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简介、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对反义词、口头小作文、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等。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我们给同学们演一段小品……”“我请大家猜几则谜语……”……短短的五分钟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既巩固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带动了课外阅读;加快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特别强化了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4、开展读书乐活动。学生书读得多了,积累的语言也多,自然底子就厚实,运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在课余,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工程“,给学生列出了参考书目,让他们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知识,积累信息。并要求学生坚持长期写日记,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分为“词语佳句荟萃”、“格言录”、“古诗天地”、“点滴感受“等栏目,同时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背诵比赛活动,成语大比拼等,提高读、写文章的能力。

三、注重活动的评价

17.文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篇十七

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去涉及各种饮食场所,让他们通过看、闻、尝、问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分类整理资料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如剪报、写日记、画美食册、做调查表等形式让学生们交流心得,进行资料共享,丰富资料储备。

3、确定主题研究阶段。活动小组商讨确定研究主题之后,我与同学们一块筛选他们手中的资料,根据重点在指导她么进行深入研究。

4、成果汇报阶段。各小组确定汇报方式之后,我在演练过程中提一些建设性意见。成果汇报时,同学们大胆展示研究成果,充分展示自我风采,成功体验了快乐。

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开展“厨艺比拼”大赛,建议学校开展“美食节”活动等后续活动,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上完这一次课,我反复琢磨,总结出几条经验: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该是一个积极地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们感到他们所作的的事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第二,对学生一些有创意的想法或做法,老师应该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发挥及至,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望”循环。但是当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挫折时,老师应该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结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有反思。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一次活动后都要反思一次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做到“有则加冕,无,让反思为下一次课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第四,谈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使生则改之”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的帮助。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个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其,在“动”

上一篇:垃圾分类的倡议书500字下一篇:17审理谈话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