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评估总结(精选15篇)
1.小学教学评估总结 篇一
龙王镇明德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下学期)
本学期,我们遵循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学校工作目标,以“以人为本”的理念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凝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育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向上、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均衡、公平、稳定、健康、和谐发展。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工作有序、高效地向前发展,我们作出了努力,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作简要总结。
一、增强改革意识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区教研室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指示,以“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和“六推六让”教学策略为课改理念,成立了以校长杨全忠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扎实开展课改活动。在借鉴杜郎口“336”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逐步构建起了“课前预习课堂学生展示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1、改革业务学习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学期,我们改革了业务学习的方式,改变了过去一人读多人听的局面,学习的内容于前一周发给教师,学习时主要讨论,让教师掌握主动权,人人参与,自主学习;每位教师都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终身学习”,“大众教育”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思想。我们分批分层次组织教师去安丘参加业务培训、听专家讲座,去实验小学等地听课、;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必须自学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2、加强各年级的管理
以往原本由教学工作组织进行的某些活动现下放各年级内自行开展,如集体备课;拓展了他们自主活动的空间,更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外,我们虚心听取基层教师的反映,收集来自一线教师的建议和批评,每月商议工作的重点和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通过一学期来的具体实施,我们感到,这样不仅有利于下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稳步推进。
二、增强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更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上学期期末交班考试考得较为理想。本学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了解目前本地区教育教学的动态,进一步认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对教师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
2、加强听课调研力度。校干、教学能手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每人一学期听课30节以上,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人一学期听课15节以上。一方面是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检测,实施了“即时性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同时加强了对薄弱班级听推门课的力度。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提高实效。我们按照要求,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本学期初,我们要求每月围绕专题开展学术沙龙活动,鼓励教师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各科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锤炼。
(2)对教师每月进行了教学常规“六认真”的抽查和考评,我们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具体整改措施,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对照执行、纠正。
(3)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本学期为扎实稳步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步伐,各学科举行大小教研活动累计十余次。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次教研活动前先由教学工作组织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深入研究,试上听课,并当面提出修改意见。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给全体老师很大的启发,大家一致认为这几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单一转变为师生积极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应有的发展。(4)各年级均要打好基础,把好质量关。学科组加强了平时的单元调研和分析,教学工作组织了全校期中考试,形式是:组织人员命题,单人单坐,交换监考,集体阅卷;考后分语、数、综合3个组分别进行分析。
(5)加强学生课外辅导。为全面提高学科质量,着手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一方面提高后进学生的成绩,首先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其次有针对性地补上知识缺陷,真正提高补差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培优工作,拓展优等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的特长更特。
三、增强服务意识
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始终确立一种服务意识,为学校教育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真正起到教学工作服务、指导、研究、管理的功能。
(一)为教师的发展服务
1、做好教材培训工作,组织好教师进行网上培训。我校所有的教师都参加培训。
2、做好业务培训工作
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本学期我们采取走出去学习的形式,进行培训,老师们切实走近了名师、靠近了专家,与他们的零距离接触。请萧校长进行教师、学生行为习惯的讲座;举行批改作文竞赛。让教师开阔眼界,领略新课程带给课堂教学的新气象和新特色,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二)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实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真正落脚点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为此,我们甘愿倾心做好服务工作。
1.加强学生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重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一方面组织学习规范和各项常规,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加以引导和培养。班主任要充分用好晨会课、班队活动课,上出效果来,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教育。各年级重点抓好班风学风建设,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就如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了探讨。1—4年级每位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
2、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勇于进取的精神。全校掀起了读书、练字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3、为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例如:你班对学习差的学生,老师采取什么方法;你班的学生作业没做,老师采取什么方法;你对老师有什么建议等。
忙忙碌碌一学期,过得非常充实,我们在摸索、在探究,不管收效如何,毕竟付出了许多,我们衷心地希望能更多地得到领导、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多一些鼓劲,少一份责备;多一点沟通,少一些距离;多一些理解,少一点埋怨,因为我们毕竟工作阅历还很浅薄。但是我们究竟做得如何,该由领导、老师评价。不过我们也时常反思自己的不足,排查工作中的疏漏之处,检点工作中的过急行为,寻找工作中的失误原因,这些都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工作,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教学工作是一个具有整体战斗力的集体,我们有较强的凝聚力,有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做好工作的团队精神,任何工作我们都有信心把它做出成绩。为了明天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我们将一如既往,秉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准则,积极进取,为开创教育新局面不懈努力。
2010年6月30日
2.小学教学评估总结 篇二
关键词:专注力,课堂笔记,数学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学不好数学的。很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和专注力弱有直接的关系。一些孩子有多动症,他们很难把注意力放到某一件事上。针对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有多动症, 当然多动不和专注力弱直接挂钩, 但是有多动症的孩子往往很难静下心来耐心做一件事。学生学习成绩有多方面的原因,同一个班集体、同一个老师教的孩子成绩不一样,同一个家庭出来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尽相同。小学阶段的学生成绩会受家庭、学校和自己的生活圈子的影响。一般父母做生意和当会计的孩子数学成绩往往较好,这和他们的家庭有直接关系。重视教育的家庭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也不会差。学生在学校交的朋友也会影响学习成绩,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要注意不让孩子和贪玩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在一起,否则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家长和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对孩子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老师对学生的定位同样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对于课本里的重要知识,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讲解,可以从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入手,利用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讲解新知识,还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分成几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多采用实物教学和模型教学,实物和模型教学比较形象逼真,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多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思路应给予鼓励。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做题时我们要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同样的一道题允许学生除用算式解决外还可以用方程解决,在学习和教学中应该多用数学思维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数学和平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数学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五六年级我们的数学应用题开始偏向于抽象,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有些不好理解,我们在讲课时在要把数字转变成图形,从而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画图教学,要求学生养成打草稿画图的好习惯。有的学生平时做作业从来不打草稿,遇到自己感觉简单的就估算, 遇到不好口算的就在教科书或作业本上打稿子。这是很不好的习惯,要尽快改正。打草稿不但有利于算数还有利于画图解题, 有了草稿就可把问题简单呈现在草稿纸上,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3.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经验总结 篇三
关键词 读 品 领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87-01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我国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古诗就是其间较为丰厚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诗词名人们犹如繁星般闪烁在波光荡漾的河上。这些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千古绝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愈久弥香的文化底蕴,非但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沦,反倒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新思潮中更加源远流长、回味无穷。
一、古诗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乐章,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二、古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1.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吟诵古诗,口齿噙香,直意抒情。读的形式具体可分为:
(1)带有情感的朗读。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融入自身情感进行朗读,尽量做到正确、流畅,读出重音、节奏感以及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老师给学生作示范性的朗读,或聆听多媒体教学的朗读课件。以传达教师本人的情感,从而影响学生产生共鸣。
(3)学生齐读。譬如对于那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不齐读就不足以体现出其雄浑豪迈的气势。
(4)配乐朗读。结合诗歌内容,配上合适的乐曲伴奏,在这种音乐背景中赏读诗歌的形式,别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随意地读,可高声朗读、可低声吟读,或是默读、唱读、速读、表演读……
2.品读
诗歌教学中,教师不光是需要指导学生读诗句本身,还应把诗人人物背景、诗题含义、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同主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都尽可能地读到,使学生学得全面、深刻些。教学中就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细细品味文本,深切体会诗的意境,进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体验。
3.画中领悟
直观性和形象性是图画的固有属性。借助图画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虚幻为真实,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明白诗中到底在描绘怎样的一番图景。具体而言,关于古诗教学图画的运用分为两种:
(1)教学观赏画。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本内每篇古诗课文中都有一幅插图,借助插图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意。例如:《静夜思》的插图,通过插图学生就能一目了然;诗人在寂静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轮皎洁的圆月勾起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幅插图对于学生的视觉感官就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学生创作画。这是让学生开拓创新、开发想象力创造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对古诗已有的理解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同时学生自己融入诗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自己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涵义,并从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例如:《早发白帝城》一课,“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彩云是什么样子?“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猿声”在画中如何体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又该怎样描绘出来?这画的过程中不仅检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是否正确,还对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进行了考验与锻炼。
4.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有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古诗学习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是零碎的、分散的,很容易忘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比较、归纳的工作。首先让学生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整理归类,温故而知新,这就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应用已学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诗歌教学在我国古代是教育教学内容的最主要形式,特别是针对儿童来说,学习诗歌,掌握理解诗歌对于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诗歌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又适合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学习好古诗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掌握古诗后的实践运用,不是超过古诗教学的范畴,而是古诗教学的延续,鉴赏能力的提高。
4.小学教学评估总结 篇四
二(1)班:参考人数53人,试读生1人,总分4499,平均分为86.52,优秀率为51.9%,及格率为96.15%,其中100分5人,90—99分22人。
二(2)班:参考人数50人,试读生1人,总分4507,平均分为91.99,优秀率为69.3%,及格率为100%。其中100分6人,90—99分28人。
在教研工作中:
本学期担任英语组教研组长以来,组织成员每周定期学期研究教学教法,在今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并且组织成员研究高效课堂的实施以及运用;
2、及时抽查组员的教学进度及备课情况;
3、组织优秀老师为新老师展示公开课;
4、并且配合学校组织了青蓝工程,认真对待青蓝工程工作,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传授于新组员中;
5、认真组织“21世纪杯英语大赛”并且获得好成绩;
6、在工作中认真协调好各年级和班级之间的英语教学工作,组织好期末的复习计划以及出卷工作等。
7、组织“21世纪杯英语悦读大赛”工作。
虽然在工作中还有些不足之处,但是我会竭尽全力,把学校安排的工作执行到位,把教研工作抓好,努力提升整个英语教研组的教学水平。
坚持终身学习
“学海无涯”,在信息时代,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尤为重要。我常常不满自身现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我还积极响应,参加各项教师活动。
5.小学奥数教学总结 篇五
梁春明
奥数的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对于打好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参加奥数学习是对思维的培养,是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对自己的挑战。这种培训也许对培养数学家意义不大,但是对于思维逻辑的训练,对于日后的学习应该是很必要的。因为很多现实问题无法用固定方法去解决,奥数本身就是培养并考察你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真正学好、学活数学,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对每个例题都能有补充讲解。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使之对学习奥数萌发兴趣。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喜欢上奥数。
不足,对于个别学生课堂纪律的调空还要多变换方法,吸引学生注意,使之照顾到全体学生。
6.小学课程教学总结 篇六
一、成绩方面:
(1)参赛教师基本上都是新面孔,是在新课程实验中涌现出来的教学新秀,他们理念新,素质高,角色定位准确,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二年级这个学习的特殊阶段把握较好,注意了复习和教学新知相结合,注意了逐步由识字向读写的过渡,注意了习惯的连续培养。对同一内容的处理各有千秋,使人明显感到,课堂上离“教参”渐“远”,离学生更近,在组织中激发兴趣,在参与中因势利导,在评价中总结方法,学生学习环境更为宽松,主体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自主体验,有效合作,探究创新在课堂上随处可见,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育思想也得到较为充分的贯彻。
(2)这次活动的评委仍和过去一样,由教学骨干和教研员共同担任。23位评委大多数参加了去年的教学竞赛,是我市新课程实验的排头兵,他们用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看待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既是评判者,又是学习者,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总结》。在当天最后一位教师教学完毕,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感受,总结得失,独立打分,并且都写出了文字总结,我们相信赛讲中教师的经验首先会很快在评委们所在的学校推广。
(3)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我们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只是二年级学生,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过去更浓了,思维更活跃了,爱读书了,爱写字了,爱积累了,敢于发言,特别是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能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甚至还能给老师出一点“难题”。教改着眼于学生,落脚于学生,由此我们对今后的实验更加充满了信心。
(4)教学竞赛不是只为了给参赛教师分出个名次,而是要通过活动推动和引导我们整个实验能有效的向纵深进行,这是主办者的意图,也是广大教师的愿望。从第一天开始,就有大批来自各乡镇及局直学校的老师踊跃听课,我们既为这种现象高兴,同时也为安置他们做了不少工作,好几天都是人满为患。听课秩序井然,他们认真的做记录,不但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时也积极参与了教学互动。除了主办学校的老师上完课就赶来听课外,尹庄、焦村等地的老师积极性更高。在市一小赛点我们发现,有不少人是站着听课,还有人在连站都没有地方时,又匆匆赶往实验小学去听数学课。
(5)据我们了解的一些情况,很多单位都以非常积极的心态看待竞赛活动。有不少学校都是校长直接抓选拔和参赛,他们放大了教学的准备过程,做到了一人参赛,大家提高,可以说任何一节好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节好课就是“研”出来的。试想,搞一次活动,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在新课程的旗帜下更加凝聚,我们对课改的认识更趋统一,我们整体队伍的水平能更上一个层次,这不就是最大的收获吗?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要遵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的搞教学“拼盘”。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有的教师故意的混淆了课时的概念,取第一课时之头,用第二课时之尾,用意十分清楚,是想展示自己创设情境和拓展训练的水平,想给听者一个“亮点”,殊不知这样做违背了学习的规律,淡化了教学的主体,其实也不会收到多少效果。
7.小学教学评估总结 篇七
然而,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 有的老师只是在口头上对module英语一带而过, 或以某主题做简单叙述, 并没有要求学生有的放矢地阅读和归纳。这种疏忽, 不仅浪费了学生很多阅读练习机会, 而且也会使他们养成懒惰的习惯, 怠于独立学习、动脑思考、动手整理, 一旦做起英语阅读相关检测时, 不少孩子便无从下手, 有的甚至害怕英语阅读。那么, 在小学阶段如何为学生打下牢固的英语阅读基本功呢?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以module知识点的总结为切入口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归纳总结module知识点对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作用
1.是巩固知识的需要, 也是运用英语的需要
传统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重语言现象、轻信息获取, 重语言能力、轻阅读能力, 重老师讲解、轻学生感悟等现象。大多情况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跟着念, 学生很少参与到“自己读”为重心的英语阅读活动中去, 只是被动地去听读课文。久而久之, 学生只会依赖老师的传授, 学习缺乏主动性。要克服此种弊端, 英语阅读教学可利用module知识点小结分别做单元阅读前、中、后阶段的指导, 鼓励学生自己动口动脑,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其基本框架如图。
阅读module英语内容前, 教师依据本单元的主题所涉及到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进行交流和提示;然后, 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温故, 查找module的重难点、语言点, 再继续加强英语篇章的反复认读, 达到掌握本module知识点的目的。除此之外, 也可让学生提前阅读, 收集一些与module任务相关的资料或近似的话题背景, 为module课文的阅读加深联想式记忆。
Module信息阅读期间, 教师首先以适当的形式检查学生对module整体知识的把握程度, 指导他们阅读归纳、整理汇报module的知识点, 进行及时的英语巩固。如教师给出围绕阅读modul主题设计的若干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深入单元的文本进行细读和思考, 通过同位或小组讨论, 展示分享他们总结module知识点的成效。这种灵活多变的设问方式, 能引导学生对阅读module英语时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多层面介入;并且每个module的教学任务有异, 引领学生融入篇章, 品其意境, 悟其精髓, 自然总结module知识点的效果会好很多。
平时课堂上的阅读是有限的, 采取module知识点的阅读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过程, 是课内英语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学生阅读梳理完module的知识脉络后, 教师就能将学生分组, 他们根据本module的语言知识、难句难点、词汇类别等选择相似主题的文体进行拓展性的阅读;或者教师推荐同一范畴的材料给学生自主阅读, 可以课外完成, 也可课堂交流分享。这样一来, 学生阅读的视野、角度、层面都丰富了, 经历了多元化的主题阅读和知识点的凝聚倍增, 实现了知识理解→知识形成→知识运用→知识素养的内化过程。
可见, 善于总结module知识点是现代英语阅读的一个交接点, 是有效运用英语的一种需要。同时, 学生在阅读英语的过程中感悟到掌握这种语言知识的技巧, 感受到流畅地阅读英语的快乐, 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能够增强小学生英语阅读的概括能力
每个module的英语教学往往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还兼有其他许多非重点的内容。传统的英语教学重句法不重文法, 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记得教师讲的语言点, 对课文中心思想缺乏清晰认识。通过小结module的阅读训练,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既能够自觉地归纳module的重要知识点, 又可以学习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性掌握, 找到中心意义。时间长了, 学生阅读的概括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进入全文阅读时, 学生需要掌握通过浏览题目预测故事内容的方法, 学会在阅读中抓准每一段落的主题句,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几个W”问题把握语篇的整体理解和深层理解。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孩子们会对英语阅读产生厌倦情绪而抱以敷衍态度。利用module知识的小结来练习英语阅读技能, 能改变这种状况, 因为每一module课文中, 有交际对话、句型和语法训练、人物故事、史地知识等, 所阅读的材料是现成的, 内容丰富, 这就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进而, 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如日记、书信、电话留言、记叙文等提示, 找到“几个W”问题的答案。显然, 坚持module总结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凭借英语阅读活动中的所悟所得, 就会有信心读好英语;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轻车熟路, 自然会产生学习的欲望, 而不感到英语阅读是一种负担。
二、基于module知识点总结的教学实施
学生掌握新知识要经过几个不同的程序, 既感知 (信息输入) ———理解 (信息加工处理) ———记忆 (信息储存) ———运用 (信息输出) , 教师可通过“ (阅读) 、设问、阅读、思考、讨论、展示、提升”等几个基本的课堂教学步骤, 进行module小结。为了让英语阅读教法从“教师提示型”逐渐转向“学生自主型”, 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改良传统的教学策略,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1.嵌入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 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强调了“情境”是语言学习中的关键属性, 教师创设一个大的英语情境, 学生是情境教学中的主角, 教师只是引导辅助者。在这个情境中, 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与伙伴合作探究、感悟、分享、建构相关主题的知识。
在小结module知识点时嵌入教材配套的资源, 教师可以在讲课时直接嵌入, 也可让学生提供收集的资源, 使原有module内容与之有机结合, 实现有限的module知识点和无限情境资源的统一, 将教师指导的可控性与学生阅读情境的发散性统一到module总结的阅读目标中, 使教学更富有趣味和活力。例如SWE Book8 Module5 Hopes and Fantasies, 笔者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能够表达自己愿望或幻想的英语材料。上课时, 教师惊喜地发现, 学生手上、课桌上到处都是各种图片、光盘、杂志和网上下载的资料, 还有他们偶像的塑像和类似偶像用过的物品。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阅读归纳module的知识点外, 教师还穿插了学生收集的杂志、光盘等大量的阅读资料, 学生表现得思维活跃、情绪高涨。
学生把module的知识点和新接触的语言知识和情境任务自然衔接, 就能发挥记忆表征多元化现象的特点, 加强知识点语义的、情节的、动作的多种表征之间的联系, 将已有的知识点运用到新兴的文化情境中, 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纯英语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2.交互式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输入假设”的理论中认为, 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略高于其现有水平, 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信息的理解, 而不是形式的理解时, 才能产生习得。语言输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通过听来进行, 另一种通过阅读实现。大量的外语学习实践证明, 只有阅读才能使人获取最大的语言输入 (即“可理解输入”) , 阅读量越大, 语言输入越大。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与学的交互性强。
教师在module总结过程中, 要精心设计各项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以各种互动形式, 并通过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来完成任务。因为互动的教与学课堂里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创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例如, 总结SWE Book8 Module3 Famous People时, 笔者从网络下载几篇有关孙中山生平的文章, 并且运用本module知识点修改成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module内容, 笔者把学生分成小组, 要求他们“自学、讨论, 利用字典查找module中需要掌握的词汇, 并说出与该词有关的信息”, 选一篇作同伴对话或看图说话。归纳的时候, 我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 Dr Sun?”———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 有的小组还组织现场调查, 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之间经过相互议论,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教师则在同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module重难点和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启发和解惑, 引导学生达成对单元知识点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3.延伸式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说”认为, 学习过程就是学者能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 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动态过程。过程的结果导致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分化和整合, 从而使得学者能够获得清晰稳定的意识经验或新知识, 原有的知识在这个同化的过程中发生意义的变化。
根据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 教师应当挖掘module内容中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 发动学生收集课外相关资料阅读, 锁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研究、交流、讨论, 将module总结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英语阅读热情和学习潜能, 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建构, 让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并产生出新的知识。例如, SWE Book5 Module5 Zoo Animals, 笔者布置学生访问“动物连环画”网站, 阅读并下载网上动物的简介, 把所总结的module知识点也加进来, 从中筛选部分相连的英语, 要求学生构思出一段必须有动物内容的故事或一篇动物题材的介绍材料,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 鼓励他们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时而进行分组讨论, 选择比较有创意的读物交流。教师适当增加学生阅读任务的梯度, 把module知识点的总结与开放式的阅读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种新旧知识的延伸性认知呈螺旋状上升, 到一定层面后, 不仅巩固了module的内容和知识点, 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延伸的具体的英语环境中加以运用并接受检验。每次阅读任务和实际问题挂钩的教学设计, 都会令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此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促使他们主动有效地阅读。
三、基于module知识点总结阅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的放矢
module内容较繁杂, 英语知识点很多, 在总结module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 教师要明确把握module小结的目的, 在指导学生时要有的放矢。例如SWE Book5 Module1 Routines and Dates的知识点就很多, 有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非第三人称单数的不同运用, “Howoften do you/does he (she) ------?”涉及时间频率词的出现, 有关月份、序数词的拼读记忆, 以及它们和各大节日的日期表达, 还要懂得用英语描述中西方生活、文化之差异等等。教师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 故要求学生通过module课文、句型训练的反复阅读, 抓英语重难点, 概括module主题。因而, 这个module可以突出一两个重点语言点, 如以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和月份、序数词的记忆为重点。有的module可以时态、史地知识等为重点, 或采用不同的文体, 如对话、日记、书信、留言等。
2.要因材施教
Module知识的读书归纳是有创造性地运用英语的一种方式, 要注意学生的基础和个性差异。在读英语句子转换时, 这种情况尤为突出。有些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语言表达快;有些学生则相反, 瞬时反应不快。因此, 在module总结之前, 教师要帮助提出难点问题或方向性的指导,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阅读和讨论, 发挥不同个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在阅读后的讨论中, 能够互相促进, 取长补短, 使阅读和归纳能力从中得到提高。其中阅读有困难的学生, 可以借助小组集体讨论的思维启发, 找出个别重难点句型。还可请小组代表或抽查个体汇报module的语言点、重难点句子的结构和转换技巧等。教师要对完成阅读任务的小组或有进步个体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水平较差的同学加强辅导, 指出不足, 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这样, 既降低孩子个性差异对阅读的负面影响, 又加强了module重难点英语知识的巩固, 大大提高了英语阅读的效率。
3.要持之以恒
module语言点的总结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在日常学习中, 学生常常因课程多、作业多而耽搁了阅读练习, 有时也因个人情绪不佳或兴趣转移而不愿主动自觉地完成阅读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阅读基本功的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学习过程, 而module总结不仅能够明确、清楚地巩固单元的英语知识, 通过阅读学习词、句,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展开性地熟练阅读起来;还有利于培养有效阅读的能力, 养成自己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不应只在考试复习阶段进行全面训练, 更重要的是应在平时的module教学中抓好这种有助训练阅读技能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阅读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2]赵静宇:《对有效合作学习的探讨》, 《吉林教育》, 200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鲁宗干、赵淑红,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3。
[5]翁冰玫:《英语“同主题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7。
8.小学生跳长绳多种教学法总结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 跳长绳 教学法
跳长绳是深受中小学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它对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灵敏性以及耐力等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效果。跳长绳种类的多样性,如本文例举的从身下跑过、跳过,双长绳跳、长绳跳、多人跳、转体跳,抬物跳等等都是吸引中小学生喜爱的魅力所在。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几种教学方法。
一、口诀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使用口诀能较快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口诀念起来朗朗上口,使学生在技术练习中加深对技术环节的理解和记忆,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跳长绳的练习中,其重难点是上绳和下绳的时间以及路线。为了便于掌握过程,让学生记住口诀如:“上绳之前往前站,绳子打地往里钻,跑到中间往上跳,路线跑直别拐弯”后再进行教学,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教师提出的口诀一定要与教学任务相吻合,语言也要精炼、通俗、易懂,这样学生就跟得快、学得快、掌握得快,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物示法
物示法是指借助某一物品或器材进行讲解示范以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1.在跳长绳的教学过程中,为便于讲解、示范和让学生看清上绳的时机,可用一条4—5米长的竹条或藤等做绳子,并使其弯成弧形状,然后两个人像摇绳一样,慢速摇转竹条。当讲解上绳时,摇绳人把竹条自上而下转到地上时,让竹条停在地上,教师发出“上绳”指令,摇绳人继续摇转竹条,上绳人跑进来并起跳,竹条绕圈从脚下转过并继续活动。
2.当遇到上、下绳路线不正确时,可在场地上画出上、下绳路线和起跳区等等,这些都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三、个别帮助法
由于学生有年龄、性别的差异,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其生理特点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心理也存在差异,那么就会有不同层次之分。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试用以下的方法:
1.把经过教师教而还没学会的学生编成一组,指派一名或若干名体育骨干来教不会跳的学生,让不会跳的学生反复观察,然后进行练习,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2.通过以上的帮助后,还剩下不会跳的学生,可用短绳帮助个别练习,由教师负责指导(体育骨干协助)帮助和纠正,直到不会跳的学生完全会跳为止。这种教学方法,既使不会的学会了动作,又发挥了体育骨干的作用,还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四、游戏法
游戏的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游戏是大多数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在课堂中如果把教材与游戏相结合,聚学习、教学、娱乐于一体,既可以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又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术动作。例如:每队用四条长绳,组成一个方形或圆形,除摇绳者外,其余队员成一路纵队,依次跳过四条绳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等。
五、激励法
激励属于心理暗示的一种。在跳绳教学中经常出现因为动作难而不敢练或由于自己的动作完成得不如别人好,就不想练等情况。这时,教师应用带有激励性的语言,如:“相信你能够完成动作”“你一定能完成得很好”等,使学生鼓起勇气主动再练习动作。当学生动作完成得较好时,教师应给学生一句表扬、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手势、一个“奖”字……这些都能增强学生跳长绳的兴趣,达到自我激励的效果,但要注意激励的语气、语调。
六、竞赛法
小学生求胜心切,求知欲强,喜欢竞争。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用竞赛法。在课堂的适当时机利用这种方法,既能活跃课堂练习的气氛,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精神。例如:在跳长绳的教学中,待学生学会基本技术动作后,分四组或八组进行“鱼贯”跳绳的比赛,每轮中哪组学生连续跳的次数多哪组便得一分,以得分多的队取胜。还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由六个人摇三条长绳,其余队员成纵队依次跳过三条长绳……这些比赛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练习技术动作,使学生不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在竞赛中培养小学生自尊、自信的社会适应能力。
七、配乐法
音乐是新奇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在跳长绳活动能力的培养中,往往会比较单调和枯燥无味,如果播放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富有一定节奏的音乐,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锻炼环境,同学们也会感到耳目一新,跟着音乐节奏跳起长绳,即使是较长时间地练习,也会感到轻松,兴趣浓厚。例如:在进行跳长绳练习时,放些节奏感中强的“恰恰”;在进行跳长绳比赛时放些节奏感较强的舞曲……
八、表演法
就是在课堂中让学生轮流把自己的能力表现和展示出来。例如:在大部分学生掌握跳长绳的基本活动能力时,让每个学生轮流表演,发挥出自己的表现力,在同学面前充分表现自己的进步。这样对动作较差的学生也起到一种鼓励作用,促使他们发奋练习,迎头赶上。
9.小学教学总结 篇九
一、以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社会实践等为基本途径,加强队员思想道德建设。
1、今年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活动月期间,我校组织队员围绕“与改革同行,为家乡喝彩”这个主题,开展队会,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新农村建设(长阜村)、卫生院、向莆铁路建设等方面情况,分别采访了长阜村书记、夏茂卫生院院长、雪峰山隧道建设办公室主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身边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其中,四(1)中队举行的“为家乡喝彩”主题队会效果明显,受到了上级领导,兄弟校老师的好评。
2、与“双有”活动有机整合,开展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本学期,通过板报,手抄报,国旗下的讲话等教育途径,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本年度,我校被团县委、教育局、青少年、少工委宫评为开展“双有”活动先进组织单位。
3、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了行为规范养成活动,规范校服务队队员执勤,坚持一日常规检查制度,常抓不懈,做到日评、周结、开展“流动红旗”评比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及时纠正队员不规范言行,促进了队员文明素质的提高及良好校风的养成。
4、“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继续组织师生开展了“向贫困学生捐助一元钱”活动,捐款金额达2700余元。
5、坚持周一升旗仪式下的“国旗下讲话”,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尊师重教、爱国爱乡、尊老爱老等传统美德教育。
6、继续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邀请镇派出所民警到校开展安全知识讲座。
7、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激发学生长大建设祖国,献身国防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以应征青年参军入伍为契机,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送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1、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建立好以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大队委员、中小队干部为主的少先队组织网络,明确分工和职责,同时还聘任派出所民警、关工委老同志、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各界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
2、坚持实行民主选举和队干部轮换相结合的少先队小干部任职制度,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本学期进行了大队委的竞选工作,吴瑕等九名同学当选为大队委委员。设立大队委每月例会制度,加强对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3、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9周年之际,为了加强、巩固和发展少先队组织一年级160多名新生加入少先队,并举行隆重的新生入队、建队仪式。
4、传薪阁是我镇、我校的一个重要的德育教育基地,自建立以来,到此参观的客人络绎不绝,小解说员的娴熟的解说已得到了来宾的好评。本学期,培养一批新的解说员(邓姗姗等4人)已能够胜任解说工作。
5、加强了鼓号队的训练工作,补充了一批新队员,经过老师的指导,以老队员带新队员及他们的刻苦训练,目前新队员已能参加活动。
三、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
1、各中队文化建设。为了构建书香班级,加强读书环境建设,各中队布置好图书角、建立年级间好书“交换站”,让每一位队员热爱读书,博览群书,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汲取知识力量,感悟人生,学会思考,快乐成长,为精神立骨,为人生奠基。
2、先进的少先队集体和个人典型是少先队文化的集中代表,本学期,利用升旗仪式,板报等方式宣传校园之星,形成良好的少先队文化;继续开展了光荣升旗手活动,各中队积极推荐有特长、能为校为班争光的队员为“光荣升旗手”,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和激励作用。
3、开办红领巾小广播站,培养一批素质好的广播员,丰富了广播内容,使广播站成为广大队员喜爱的活动阵地。
10.小学舞蹈教学总结 篇十
一、运用多媒体突出小学音乐魅力的重要性
1、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仅限于教师教授学生唱歌,偶尔会有教授舞蹈的课程,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并掌握了音乐课程的内涵与意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单一化的问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很多教师收集到各种关于音乐的表演,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同时也避免了教师不是全才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音乐,充分展现了运用发展的思想授课,也能够生动地展现音乐之美,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由于设备的简陋,教师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技能,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发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天赋,而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的课堂教学可以弥补这一弊端,即使学校不能提供完备的音乐设施,也能够从多媒体的播放中让学生感受到各种乐器以及各个时代、各个名家的表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同时也能够发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3、有助于小学生的艺术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教师只需要寻找关于音乐的资料并制作课件,学生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欣赏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并且能够丰富课堂内容,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更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感受情操的陶冶。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小学音乐魅力的策略
1、抓住音乐的内在,渗透音乐的技巧与知识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唱歌,舞蹈,更需要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更多的专业技能,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铺垫。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音乐的内在本质,向小学生渗透关于音乐的技巧与知识。例如在学习口琴时,首先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器有哪些种类,例如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并且教师应当教授学生吹奏口琴时的技巧,教师:“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口琴的用法,那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吹口琴的技巧,要就是保持‘新式单音奏法’做到琴不离口,这样才能吹奏出好的效果。”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自观赏有名的口琴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逐渐将专业知识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专业化。
2、设置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音乐的氛围
音乐课堂虽然是轻松的、愉悦的课堂,但是也需要教师的合理安排并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加吸引学生,才能够很好地向学生传授音乐技能。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欢乐的舞蹈氛围,在正式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亲自表现一段简单的舞蹈,让学生欣赏,甚至学习,调动起学生的上课兴趣。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演一段,可以是唱歌、可以是舞蹈、也可以是表演各种乐器,总之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综合能力。例如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编排舞蹈,教师:“让我们跟着多媒体的音乐,一起跳起来,一起去感受草原的魅力吧!”充分展现人们对辽阔草原的喜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演,调动起整个课堂的氛围,创造教师、学生与音乐于一体的境界。
3、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
11.小学教学评估总结 篇十一
一、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要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那如何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愿望呢?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出示一个已知输出数、输入数未知的计算盒,请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本领将输入数经过计算盒的变化过程表示出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状算图和算法流程图表示出输入数的变化过程;紧接着,又让学生动脑算算怎样求出输入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思考过程,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的讨论交流中去,求输入数的方法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密切联系学过的知识,为得出输入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使学生主动学、主动探究,教师只是适时地进行点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二、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对象,以便进行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三、科学运用评价机制,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说: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进行讨论,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使学生处于思维 的境界,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12.小学教学评估总结 篇十二
关键词:抗震加固设计,中小学校舍,砌体结构
0 引言
汶川地震中大量教学楼由于抗震能力不足而倒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为此,对学校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异常迫切。
2008年修订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教学用房,由原来的标准设防类提高到重点设防类。按老规范建造的很多砌体结构建造时未考虑抗震设防,长时间使用后原结构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结构承载力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结构安全,若要继续使用,需对原结构进行全面检测和抗震鉴定,且按照新规范进行验算并加固。
1 抗震加固设计原则
(1)优先采用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方案;(2)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如框架结构经加固后宜尽量消除强梁弱柱不利于抗震的受力状态);(3)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宜使加固后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较均匀、对称;(4)加强抗震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5)新增构件和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6)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7)女儿墙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宜拆除或拆矮。
2 抗震加固设计方法
2.1 新增圈梁、构造柱加固
74、78规范根据震害调查结果,明确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不需要设置圈梁。89规范和2001规范均规定,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允许不另设圈梁,但为加强砌体房屋的整体性,楼板沿抗震墙体周边均为加强配筋并应与当构造柱或芯柱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设置外加构造柱;当墙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且在墙体交接处设置相互可靠拉结的配筋加强带时,可不另设构造柱。当层高较大时,对纵横承重体系的外纵墙,无构造柱的承重窗间墙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当圈梁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设置圈梁;外墙圈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加圈梁,内墙圈梁可用钢拉杆或在进深梁端加锚杆代替,锚杆与圈梁或构造柱应可靠连接;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且在楼层上下两端增设加强带时可不另设圈梁。
2.2 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足墙段加固
窗间墙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窗框或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板墙等加固。对于支承大梁等的墙段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组合柱、钢筋混凝土柱或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板墙加固。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支承悬挑构件的墙体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宜在悬挑构件端部增设钢筋混凝土柱、钢柱或砌体组合柱加固,并对悬挑构件进行复核,复核后如不满足要求,也应对悬挑构件进行加固。隔墙无拉结或拉结不牢,可采用埋设钢夹套、增设锚筋或钢拉杆加固;当隔墙过长、过高时,可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和水箱间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或外加柱加固,其上部及下部应与原结构构件可靠连接。出屋面的烟囱、无拉结女儿墙、门脸等超过规范规定的高度时,宜拆除、降低高度或进行可靠加固。
2.3 超高、超层砖混校舍加固
当校舍层数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限值,总高度超过限值的1.2倍及以上时,宜采用改变体系的加固方案;当校舍总层数满足规定限值,总高度没有超过规定限值的1.2倍时,可不改变结构体系,应采取加强措施,确保结构安全。改变结构体系有以下两种形式:双面普遍加钢筋混凝土板墙形成组合墙的方法。增设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单面或双面板墙的方法,混凝土板墙厚度单面不小于140mm,双面合计不小于140mm,且结构全部地震作用分别由两个方向增设的钢筋混凝土板墙承担,并应计入竖向压应力滞后的影响,墙体配筋按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计算确定(原砌体墙不承担地震作用)。
2.4 楼梯间加固
根据有关资料对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楼梯间的震损分析,可知楼梯间平面不规则、楼梯间墙体约束拉结措施不足等是导致砌体结构楼梯间在地震中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对于楼梯间在两端的单面走廊砌体校舍,楼梯间山墙宜采用双面板墙或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另一侧楼梯间采用单面板墙或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当山墙装修完好时,也可在山墙内侧采用单面板墙加固;对于在砌体校舍中部的楼梯间,可在楼梯间外侧加单面板墙,或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楼梯间墙体,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双面板墙加固。
2.5 预制板支座加固
砌体房屋楼、屋盖的抗震构造要求,包括楼板搁置长度,楼板与圈梁、墙体的拉结,屋架(梁)与墙、柱的锚固、拉结等等,是保证楼、屋盖与墙体整体性的重要措施。除叠合楼板外,预制混凝土楼板在受力上属于简支板,一般只需在板端底单面进行增设角钢加固。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中学教学实验楼的加固工程,为五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987.76m^U2^U,建于1986年。该工程原设计楼、屋盖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墙下基础采用条形混凝土基础。根据建设单位鉴定结果为教学实验楼砖墙度、砂浆强度、门窗间墙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构造柱设置及预制板搭接不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且局部墙体有空臌、酥碱现象,需进行抗震加固处理。本工程加固使用年限为30年,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使用。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3.2 加固施工方法及材料
3.2.1 新增构造柱加固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增设构造柱,加固范围从基础顶到屋面板顶或女儿墙顶。新增构造柱纵筋植入原基础,植筋深度满足规范要求。新增纵筋遇楼板(或梁)时植筋穿过,新增纵筋在屋面处的锚固参见《09SG619-1》或植入原圈梁。详图如图1。
3.2.2 抗震综合系数、窗间墙长度不满足和超高超层板墙加固对该建筑物所有墙体采用单面80mm或双面14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灌浆料板墙加固。板墙宜按下列顺序施工:原有墙面清底、钻孔并用水冲刷,孔内干燥后安设锚筋并铺设钢筋,浇水湿润墙面,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墙面修饰,遇门窗洞口或黑板,四角附加钢筋。将墙面摸灰层清除干净至砖墙面,用清水将砖面清洗干净,钻孔,空内充满结构胶,固定好钢筋网,穿螺杆与钢筋网绑扎并焊好,将内墙面螺杆部位灰层清除,浇灌混凝土灌浆料,拧紧螺栓并焊死,将内墙面用M10水泥砂浆及面层涂料修补好。原墙面碱蚀严重时,应先清除松散部分并用1:3抹面,已松动的勾缝砂浆应剔除。在墙面钻孔时,应按设计要求先画线标出锚筋(或穿墙筋)位置,并应采用电钻在砖缝处打孔,穿墙孔直径宜比S形筋大2mm,锚筋(穿墙筋)植筋宜采用锚筋(或穿墙筋)直径的1.5~2.5倍,其孔深宜为100~120mm,锚筋(或穿墙筋)插入孔洞后可采用水泥基灌浆料、水泥砂浆等填实。详图如图2。
3.2.3 预制板端加固所有教室或房间、走廊作为预制板支座的墙或梁使用L75X6角钢进行加固,角钢表面刷防锈漆两道,面漆两道。详图如图3。
3.3 加固效果加固后该教学楼通可满足现行抗震规范和鉴定标准的重点设防类要求,实现了加固目标。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所设计的工程实例对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常用方法进行了总结。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应严格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增设抗震措施,采取多道防线,提高学校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03SG611《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9.
[2]09SG619-1《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一)(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9.
13.小学语文教学总结 篇十三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3班的班语文教学和三年1班的品社教学以及这两个班的美术教学。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就语文教学而言,一方面,水布垭小学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学生而且我所教授的又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受环境影响普通话不标准,放音很重。另一方面,二年23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差生多尖子生特别突出,中等生少。因此,讲得太快,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二低年级的重点教学目标字、词、句又比较枯燥而且二年级的识字量很大,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充分掌握要教授的知识外还要有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而朗读有是语文的根基所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多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精良多的才去不同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读书,例如:在云纹第四单元的教学中应为都是寓言故事,我出来让学生听录音、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分小组举行朗读比赛外还做了让学生分角色上台做情景表演等活动,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积极。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别关注学生读书的情况,对容易错的音如:“n”“l”前鼻音、后鼻音特别关注。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而在生活中我也要求学生跟我说普通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希望养成他们正确的发音习惯。
过几个月的努力,期中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段时间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14.小学体育教学总结 篇十四
本学期的体育课堂教学始终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以体育教材为依据,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力争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在授课时抓住了教材重点,并有针对性的突破一些难点,并把思想教育溶于其中,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
通过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准备上,认真履行了深钻教材的要求,做到了积极认真的备好课,让课前准备变得充分,并把场地与器材合理的分配、安排,遇到问题,以求有备无患。课堂教学上以学生为本,课后及时小结。通过体育练习,学生在技能、技巧上有明显提高,爆发力、耐力、灵敏等素质,大幅度上升;田径的基本技术广泛推广,卫生保健常识增加,身体健康意识得到增强。
另外本学期开展了冬季运动会体艺节田径赛,各班都创造了不错的成绩,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我校的体育运动的发展与进步,本学期还迎接新塘镇的体育抽测考试,我校的二年级的同学被抽到考试队形队列,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15.小学教学评估总结 篇十五
一、健全机制, 搭建平台———项目组活动制度化
1. 建立项目工作机构。
学期伊始, 我校在通过评审, 成功申报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改革”项目学校的基础上, 就着手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 并按照活动要求构建了活动网络, 搭建活动平台。我们成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共同组成的项目领导机构。校长室、教科室负责项目方案的策划、制订。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冯美虹副校长为组长, 沈利民、朱曙岚、吴淑英等10位老师为成员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专项工作小组, 明确了各条线、部门的项目工作内容, 构建了以分管校长主抓, 德育处、少先队、心理咨询室等条线构成的活动网络。
2. 制订修改项目实施方案。
围绕研究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先后制订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项目方案》等实施方案, 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 几易其稿, 最后以“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之《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方案》参加了4月1日市教育局举行的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首次指导活动的小组交流, 并得到了恽敏霞、吴举宏、董洪亮、陈玉琨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点评。专家指导组的加盟, 成为了我校项目研究的助推器, 让我们树立了信心, 增强了力量。之后, 我们按照专家意见再度认真修改、完善方案。
二、专家引领, 搭建框架———项目组研究活动有起色
5月27日, 我们报请市教育局基教处领导同意, 专门邀请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博士来校指导, 区教育局陆巧明副局长专程陪同。学校校长室全体成员、项目组全体成员及教科室、教技室主任参加了这次活动。董主任从“你认为当前评价出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评价有什么需要或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两个问题入手, 仔细听取了与会成员对项目的认识、思考和设想, 并逐个耐心点评。在相互对话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逐步统一了认识, 明晰了研究的思路———“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制订了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先期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积极开展评价项目的研究。主要内容有———
1. 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构建立体的指标框架。
改“学业水平”为主的一维评价为立体的多维评价。把《意见》中的五大板块、20项关键性指标细化、具体化为学生能做到的, 可分年段来考查、可评比的评价条目, 并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2. 以增量变化来构建动态的评价体系。
把重总结性评价转移到重过程性评价上来, 关注师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增量变化, 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 并以合理的形式在各层级平台上展示。让评价成为与过程相平行的有效手段,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3. 以集体力量来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 培养师生自我意识。
遵循平行教育原则, 引导师生在班级评价、群体评价中认识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培养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能力。
三、规范管理, 夯实流程———项目研究工作有成效
依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这个平台,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实施和管理。我们建立了项目研究的组织, 构建了项目研究的操作平台, 并成功申报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实践研究》这一市级“十二五”课题。项目组先后活动4次。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还按照市局统一部署, 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绿色评价”改革项目的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此外, 我们还加强了项目管理, 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加强了项目信息报送工作。二是按照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开展好项目组活动。三是加强重点项目过程管理, 并做好相应的协调、跟踪、服务工作。
四、下阶段项目工作重点
董主任的来校指导, 为我校的项目推进开启了“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思路, 初步形成了我们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下阶段, 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 因地制宜地以评价为主题,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工作有———
1. 改变校园环境。就是用新的教育主张来改变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环境, 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充分地表现出来。
2. 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教学评估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足球教学总结06-18
小学自然教学总结07-05
小学围棋教学总结08-17
小学劳技教学总结12-22
小学九月份教学检查教学总结06-10
小学期末教学总结语文06-17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总结08-23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11-17
小学教学捆绑活动总结11-30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