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简要说明

2024-11-25

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简要说明(精选11篇)

1.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简要说明 篇一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问题

探讨了学习态度的问题之后,我们就要探讨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了。

学习方法,说白了,就是提高我们学习效率的方法。然而好的学习方法不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适用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向别人请教,而不是任何人所能直接教给你的,这是个融汇贯通的过程。所以在此,我只能向大家提出一些我的建议。关于学习,我总结了以下七条: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态度决定一切

4、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5、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6、学习别人

7、课外知识不可缺

首先是“学习未动,兴趣现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兴趣能够促使人在某一方面有更多的精力和探索欲望。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然而对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首先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往往归结于自己的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往往忽视心理上对学习成绩的巨大影响。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自信心不是无端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自己要有过硬的本领和扎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自身能力,就是说要有“真功夫”。

第三,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点不多讲,前面已经说过了。

第四,“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习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考满分。学习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让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不会被淘汰,同时也是对我们生命价值的提高。在学习中,一定要踏实,决不能“想当然”,要确确实实地把知识掌握,把基础打牢。

第五,“考试过后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说道学习,难免要提考试。对于考试,我们不能将它看作一场“劫难”或者说是老师压迫学生的“武器”。我们要认识到,考试是对自我的一种检测,是提高自己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在考场上作弊的同学,我想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考试的价值。可以说,他们在浪费着自己的生命。那么对于考试,在考试结束后一定要分析试卷,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颇为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错题本,但现在我们只是用在英语这一门科目上,实在是可惜了。另外,满分的同学也不能自满,要找出答题的不完整、不准确之处,进一步巩固。要做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针对自己较弱的科目,要加大力度。而对自己拿手的科目,也不能松懈,要持之以恒,做到按时复习,高效复习。

第六,说道“学习别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正所谓“不耻下问”,也就是说我们要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切不可骄傲自满,认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也许正在你空欢喜的时候,别人在已经把你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看还是小气了点,该是:“三人行,皆为我师焉。”人人都有其长处,人人之长都需要我们去赞赏,去学习。

第七,“课外知识不可缺”。一个人不能死学,要将知识灵活运用,做到融会贯通。当然,许多同学到现在还不理解这句话。举个简单的例子:《湖心亭看雪》一课中反映了作者对故

国的思念。然而,如果你不知道那一年已经是清朝年间;如果你不知道崇祯的年号,你又如何了解作者的心思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将文学与历史结合在一起的事例。当然了,这些都是老师交给大家的,但如果没有老师呢?我们又该如何呢?这就需要我们补充课外知识。如果只是在死学课本,那么可以说你的学习是机械的,毫无灵活可言。而补充适当的课外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更轻松的学习。

另外,课外知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局限和范围。他是长时间的积累,而不是一朝一夕看一两本书而已。推荐方法:读课外书(包括各种文学、科学书籍、杂志)、上网查数据等等。懂得学习的目的性和方法性,你将不会感觉学习是那么累的事了。

希望大家都能学得更好!活得更快乐!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抬头苦笑着说:”没看见吗?砌墙!我正在搬运着那些重得要命的石块呢。这可真是累人啊......第二个人抬头苦笑着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不过这份工作可真是不轻松啊......第三个人满面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我们现在所盖的这幢大楼未来将成为城市的标致性建筑之一啊!想想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工程,真是令人兴奋。”

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可见,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于学习态度演讲稿

为什么一上学父母就说:“要用心学习,好好学呢?” 这指的就是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学习态度,我们才有资格学习。如果态度端正,就有毅力克制自己的玩心,有催促自己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不妨来一次面壁思过,反思一下自己有无懈怠之时,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之处。及时矫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是认真学习、用心学习的必要保证。

端正态度之后,我们所要找的就是方法。

一样的付出,却得到不同的成绩是什么原因呢?

有的人学习刻苦,不容置疑,成天写写写,做做做,默默默。在一旁看着都觉得累,有的人上课听听,下课翻翻,写写作业,难得写几道奥数题,成绩却稳定不退,这个世界怎么这么不公?

其实不是这样的,前者用的是题海战术,多少英雄好汉就是一头撞死在这堵墙上的。题做得多是好事,可那是做题!又有多少道题是真正会做的?如果改个条件,换个问法能做到联想,转换为同一道题;或是用五花八门的方法求出来才算真正会做。

我的学习方法比较奇怪:不死啃书。我手上的辅导书也不算少,我是这么做完的:看了一题,脑子里有了思路就可以PASS了。如果一题让我思路凌乱,那么,八成是难题或有多种解法,这道题就值得我下大手笔了。对待作业,一定要认真,自己买的书鬼画符也就罢了,老师布置的作业马虎不得。这不是阿谀奉承,是训练解题格式,打基本功的绝佳机会。另外,做题时要记住一次做对,千万不要想我还有检查的机会。考完了试,总听到有人抱怨:“我明明检查了的,就是没看到。”这很正常,就如你自己挖的陷阱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自己不会往/里面跳,我们犯的错误自己是很难检查出

来的。

给自己找一个竞争对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当自己有一个对手时,便有了竞争的意识,只要我们想要有进步,就会自己向前。那么如何选一个对手呢?不要把一个短时间内超越不了的人作为对手。他,是你的榜样。看看上次的排名,你前面的那位是谁?目标不要太高,比他高一分。我曾在课桌上写下,比XXX高一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目标,付出努力后我所得的远不止一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劳逸结合,学习上下了苦功夫,课后一定要用散步、运动、睡觉补回来。运动可以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适当的打打球,跳跳操对学习是有益的。有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绝对百利而无一害。

我们所需要把握的是平衡关。一旦劳、逸两者失去平衡,一定要及时补救。如果这样做了,相信大家在学习与健康方面都能做到双赢。

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

学习习惯看似和方法差不多,但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的是毅力。

例如:找个小本子记下身边上发生的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又有多少人把看的新闻记在脑子里了?

有谁能时刻记住要多联想,锻炼思维逻辑性呢?

„„

习惯可大可小,贵在坚持;贵在你对它的重视程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是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归纳得出的。

从现在开始,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方面的诸葛亮。临近期中考试,希望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一把,争取创造自己的小奇迹。

2.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简要说明 篇二

通识教育是为改变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分割弊端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 旨在培养既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又在人类主要知识领域拥有一定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它以补差为特点, 对理科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 对文科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素养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目前通识教育实践存在一些问题。就学生而言, 文科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缺乏科学的认识, 容易认为通识教育与自己的专业教育相冲突, 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文科学生觉得自然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难度大, 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就通识教育课程本身而言, 目前还存在着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课程资源不足、任课教师队伍不理想、通识教育课程不受重视、大学组织结构中缺乏通识教育管理机构等问题。

例如, 数理统计既有很强的理论性, 又有广泛而深刻的应用性, 非常适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对文科学生进行通识教育, 培养其量化思维的理想课程。我国大多数中学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实行文理分科, 很多文科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以后就不再学习数学, 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在大学学习数理统计课时遇到很大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 为提高文科学生的理科素养, 把数理统计设置为所有文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可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其教学实验效果怎样, 文科学生对数理统计课的学习态度如何, 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二、研究方法

笔者以SF大学 (北京的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 数理统计课为该校文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3个数理统计课程班的文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开课3~5周后以匿名、自愿的方式进行态度调查, 最后收回有效问卷共计413份。

本研究调查的文科学生来自四类专业:汉语言文学 (110人) 、历史学 (101人) 、艺术 (127人, 包括书法、舞蹈学、艺术设计、音乐学和影视学等专业) , 以及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 (74人, 以下简称“社工思政”) 。97.3%的调查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 少数为大学三、四年级学生, 男女比例约为3:7。

笔者根据关于学生课程态度的既往研究, 结合文献资料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四部分: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级、数学基础和专业类别;选课现状, 包括选课动机、对课程和任课教师的期望;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对课程的建议 (开放式问题) 。

三、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91.5%的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居于高中水平, 少数居于初中甚至小学水平。

1. 文科学生学习数理统计课的动机

文科学生选修这门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课程安排” (82.3%, 学生人数百分比, 下同) , 属于外部动机, 而“喜欢数学科目”的不到1/4 (22.0%) , 被动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有一小部分学生 (6.8%) 坦言自己是“凑学分”。另外, “看重它很实用”的学生并不多 (13.1%) 。从选课理由来看, 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学习主动性。

文科学生逃课, 最主要是因为“太难学” (64.6%) , 有近1/3的学生的逃课理由是数理统计课“对自己没用” (34.1%) 。“本来厌学”的比例也很高 (30.0%) , 因为“教师教得不好”而逃课的只占少数 (9.9%) 。可见, 数理统计课本身的难度给文科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

2. 文科学生对数理统计课程的期望

关于数理统计课的授课方式, 文科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是“边讲边练” (63.4%) , 其次是“教师讲授” (40.7%) 。可见, 这门课最好是小班教学, 否则难以指导学生练习。另外, 教师要重视讲解, 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再结合其他方式, 如增加媒体资料、安排参与式讨论和指导来增强学习效果。

关于数理统计课的作业形式, 文科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是“尝试实际应用” (53.3%) 和“做教材上的练习” (51.3%) 。关于如何才能学好数理统计课, 大多数文科学生认为“加强应用” (66.3%) 和“多做练习” (58.4%) 是真正掌握数理统计的根本途径, 但同时又不愿意增加课时 (97.3%) 。可见, 学生既有愿意多做练习的倾向和学到实用技能的迫切心理, 又有不愿意增加课时的不切实际的理想化要求, 交织着想拿学分、学真本事, 但又不愿付出的矛盾心态, 这是一种幼稚心理, 需要教师加以疏导教育。

关于数理统计课的考核方式, 文科学生的态度比较分化, 除了选择“闭卷考试” (31.5%) 外, “希望考试容易些”和“开卷考试”的略显优势 (44.3%) , 希望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比例也很高 (28.8%) , 这表明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比较矛盾。“实际操作演练”并非首选, 可能因为学生担心实际操作考试很复杂, 难以顺利拿到学分。

3. 文科学生对数理统计课任课教师的期望

大部分文科学生认为数理统计课教师最好是“专职任教这门课的老师” (66.6%) , 而不是“数学专业的老师” (32.7%) 。看来文科学生并不关注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准, 而更关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和跟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衔接。

文科学生希望教师“减少比较难的教学内容” (46.2%) ,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46.0%) , 以及“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应用” (44.1%) 。可见, 难度适当、教法正确和增加应用是文科学生对这门课的主要期望。

4. 文科学生对数理统计课的学习态度

该部分由9个1~7级的里克特评定项目组成, 1表示“非常不赞成”, 7表示“非常赞成”。内容包括3项:对数理统计课“有用性”的态度;对数理统计课“合理性”的态度;对数理统计课的情绪感受 (见表1) 。

在数理统计课“有用性”评价方面, 文科学生特别认同“数理统计课学好了能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弥补自己数学基础的不足。本专业教师也较少有负面评价, 总体上对数理统计课的功用持很肯定的态度。但是, 标准差比较大也揭示出学生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在数理统计课“合理性”评价方面, 学生很倾向于“不同文科专业, 数理统计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不同”, 甚至赞成“不应该要求所有文科学生都选修数理统计”。在数理统计课的情绪感受方面, 学生都“非常担心考不到自己期望的分数”, 并且觉得难和枯燥。

鉴于调查对象来自四类不同专业, 为了对比专业差异对数理统计课学习态度的影响, 本研究以专业类别为自变量, 数理统计课学习态度的9个项目得分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见表2) 。

在9个项目中, 除“学习数理统计能够弥补我数学基础的不足”和“不同文科专业, 数理统计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不同”没有显著差异外, 其余7个项目都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学生因所学专业不同, 对这门课的认识和态度有所不同。

*p<.05**p<.01***p<.001

注:表中只列出提及频次较高的建议, 所以百分比总和<1。

5. 学生对数理统计课程的建议

问卷的最后部分要求学生就数理统计课写下建议, 本研究进行了简单归类 (见表3) 。如表3所示, “降低难度”“增强应用”和“教学应该生动有趣”是文科学生目前对数理统计课最强烈的愿望。

四、分析和结论

文科学生总体上肯定数理统计课的价值, 认为数理统计课能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加强自己的数学基础。但落实到这门课的细节, 学生的态度又是矛盾的, 如, 在问及选修这门课的理由时, 看重它很实用的学生并不多;在问及逃课原因时, 有近1/3的学生认为数理统计课对自己没用。综合来看, 文科学生对数理统计课普遍有一种畏难情绪, 学生接受数理统计课大多是对教学安排的顺从, 缺乏主动学习这门课的内部动机。

四类专业的学生数理统计课学习态度的差异表明, 学生因所学专业不同, 对数理统计课的需求和期望不同。文学和艺术是典型的文科专业, 学生思维方式和素养训练与理科生迥然不同, 加上向来对数学就很排斥, 基础也非常薄弱, 对数理统计课唯恐避之不及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历史学和社工思政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中更多涉及社会调查的内容, 对数理统计方法有更多的需求。

鉴于学生被动接受数理统计课程, 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诉求的现实, 教学管理部门一方面有必要加强引导,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 全面了解这门课的特点、功用和实际价值;另一方面在课程设计上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培养定位, 提供差别化的教学内容, 适当划分课程难度等级, 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接受和认同程度。

3.关于学习态度的成语 篇三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不足为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刺股悬头】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4.关于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绩 篇四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兴趣它就变成了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我要学就能发挥自己内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动员自己的潜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如果是要我学的话,家长要你学,老师要你学,为了考试而学,那可能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甚至有些学生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而在网络上,变成网虫,更有甚者离家出走。正像林茜同学所说的,她认为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你就会主动地学,只有主动地学时接受到东西才是最多的。这样不是把学习成绩当做目标,而是把学到的东西当做自己的目标,这就站得更高,而不是对分数斤斤计较,所以我一向对分数比较平淡。

也正像兰玥同学所说的,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而且学习起来容易接受,知识容易记得住。如果没有兴趣,今天是被人逼着去学,叫你背公式,那样我觉得记忆效果就不会好。所以我觉得学习主要还是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应尽量培养兴趣,把有意思的部分挖掘出来,让自己喜欢上这个学科,然后在这个学科上才有发展。

5.关于学习态度的励志名言 篇五

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是可忍,孰不可忍。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1、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12、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言必信,行必果。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关于学习态度的议论文 篇六

态度可以改变意念。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看蜘蛛爬墙,第一个人认为蜘蛛笨,于是变得聪明,而第二个人感动于蜘蛛的坚强,于是开始变得坚强第三个人看着蜘蛛一次次爬上有一次次的掉下去,想着自己也一样像蜘蛛一样碌碌无为,于是变得消极。同一只蜘蛛,影响了三个人的意念,也从此影响到了他们的路途。不同的意念产生不同风的结果,而不同的意念又是因为态度的不一,所以,态度可以改变意念。

态度决定成败。经常听老师说,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是的,而细节,又可是粗略的就能观察到?每个班,总有成绩好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但无一例外,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这么说来,学习成绩好于成绩差都完全取决于自己。没有坚决认真学习的态度,又怎会有出群的高成绩。虽然有社会事物的变迁,学习的好坏与未来的工作几乎已谈不上什么联系,但这是一种态度问题,同时,由学校扩大至社会,那个成功人士,没有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7.关于学习态度谚语 篇七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8.儒家传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篇八

一、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态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向、效果、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儒家历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儒家理论中关于学习态度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勤奋好学。学习的首要要求便是好学。儒家要求学习者首先要有一个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子路在《论语》中首次出现便是在“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样的场景中。另外孔子提倡“疑思问”、“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要求学习者能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坚决反对那种“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的虚假态度。在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儒家非常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好学乐学精神。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有一次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子路不知该如何描述自己的老师,回来后告诉了孔子,孔子自己的概括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和对弟子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学习看得比吃饭、睡觉还重要,要做到废寝忘食地勤奋学习。正因如此,孔子在看到宰予昼寝后,对他很失望。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对宰予昼寝一章有这样的论述:“儒学一贯强调勤奋,坚决反对懒惰,《论语》中还屡有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的斥责,直到康有为仍把‘禁懒惰’作为‘四大禁’之首。”可见从孔子到康有为的儒学家们对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的重视。

二是专心有恒。儒家所强调的另外一个学习态度的范畴就是要有一颗恒心、一个顽强的意志。它能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让学习者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坚定不移地达到最终目标。《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里曾子直接提出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同时路程遥远,到死方休。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上要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孔子对学有恒心、孜孜不倦的颜渊极力赞赏,感慨地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并称赞他说:“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也!”孟子所说的“舍则失之”正是不能有恒的弊害。“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荀子在《劝学》篇中更是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宋代儒学家朱熹指出:“《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强调学习不可间断。

当今,随着社会的商业化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丰富,学习者面对众多的学习渠道更应该秉持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二、学习方法

儒家的学习方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范畴。

一是广取博收。广取博收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不是天赋的,是靠后天学习发展起来的,要积累广博的知识基础,就要博采诸家,重视点滴知识的积累。孔子提倡博学:“君子博学于文。”(《论语·子罕》)也就是要广泛地学习各种文化典籍,吸收与存储大量的书本知识。同时孔子认为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还要超出书本的范围,多见、多闻、多问、多识,这些都是博学的基本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也就是说,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记在心里,这便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次序。《中庸》中提出的学习方法中,也是把博学放在第一位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代儒学家张载强调勤学博文的重要性,他说:“孟子亦只言存养而已。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语文,以求义理。”意思是存心养性的功夫并非由聪明思虑之力所能生效,必须通过广泛地学习来寻得义理。所以他又说:“勤学所以修身也,博文所以崇德也。”为什么要勤学博文,因为“学愈博则义愈精微”,可见张载认为要想明义理,必须建立在博学的基础上。历代的儒学大师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建树,和他们学习初期的博学根基有很大的关系。后儒学者对博学内容进行了论述。朱熹说:“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已治人之方,皆所当学。”(《朱子语类·卷八》)“博学之,是学六府、六德、六行、六艺之事也。”(《颜元·存学编·卷一》)“不阅四方上下,则不知何者为中;不鉴古今中外,则不知何者为宜;不穷飞潜动植,鬼神物怪,则不知人道;不遍考诸子各教,是非得失,则不知圣教。盖物多连贯而成者,不博及群书,不能明一义;不为普通学,不能事专门。但泛滥而当知归,勿流荡而至忘返耳。”(康有为:《孟子微》卷六《贵耻第十四》)同时,儒学家也指出,博学不是毫无目的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博学要有方向、有中心、有标准,正如荀子所说:“多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荀子·大略》)也就是说学习如果只求多而没有中心、方向,爱好实施变化,这样学习的人是不值得肯定的。 博学的范围在古今当然有很大差异,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对今人仍然适用。学习越是广博,获得的知识越多,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想象就越丰富,对于问题的学习与研究,就能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理性认识,发展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进行广泛地学习,则必然会孤陋寡闻,知识经验甚少,也就不能丰富自身、提高自我。

二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最早是被孔子用作教学方法的。颜渊赞叹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可见孔子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客观顺序,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来施教,这也可从《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也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中体现,孔子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在教学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学习中也应贯彻实行。荀子认为为学必须循序渐进,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呼诵经,终乎读礼。”(《荀子·劝学》)汉代儒学家王充也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干将之剑,久在炭炉,铦锋利刃,百熟炼厉。”(《论衡·状留》)宋代的张载说:“若始求太深,孔自兹愈远。”(《张子语录中》)强调学习伊始不要搞的太深太难。宋代朱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这一概念,“请问循序渐进之说?曰: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 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并且对循序渐进进行了举例说明。朱熹在介绍读书之法时多次提到学习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规律,他所:“比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朱子语类》卷八)并且要求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订学习计划,严格遵守,他说:“立一个简易可常的课程,日日以此积累功夫。”

循序渐进之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今教育中,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知识储备循序渐进;作为学习者也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自主学习,制订学习计划,由浅入深,量力而行,不能贪多务广。

三是学思结合。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他主张学思并重,如果学思脱节就容易产生一些弊病。关于这一点西方哲学家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说法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同时,孔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可见思考如果不以学为基础就只能是空思冥想。当然学也离不开思,思有助于学。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孟子在这里不仅强调了思考的必要,而且隐含了独立思考的价值,他主张读书者必须有疑、存疑,即使对于儒家经典也应如此:“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离娄上》)后儒学家在治学中一直秉承者孔子、孟子的学思结合的思想。朱熹、王夫之等都有一些关于学思的论断,并且能在治学过程中实践它。朱熹主张“熟读精思”,他认为读书“如吃果子一般,……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并且还要能背诵,“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这之后就要“精思”,反复思考寻绎文义, “这功夫须用行思坐想,或将已晓得者再三思省”。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认为:“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船山遗书·四书训义》)学思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儒家学思结合的学习思想,是经实践证明的符合学习规律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但现代教育让学生学的多,留给学生的思考余地很少,因此儒家的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当今教育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四是身体力行。中国古籍中关于力行的记载出现很早,《古文尚书》中就说:“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左传》中也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的说法,可见力行的重要性。身体力行是对自己“已知能知”的学习经验进行检验的行动、行为和实行的过程。

孔子在强调学思结合的同时,又强调学习必须与“笃行”相结合,孔子所说的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行动,更主要的是把学到的应用到道德修养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论语·卫灵公》中有子张问行的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荀子继承了孔子重行的思想,他说: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宋明理学集儒家修养理论之大成,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哲学理论体系,也是一套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道德实践在宋明理学中得到很大重视。朱熹说:“知、行常相须(相互配合、相互依赖),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九》)他还说:“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朱文公集》卷五四)可见,儒家教育家普遍重视力行,因为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无论怎样的道德认识,最终都要付诸道德行动,并且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和境界。

9.关于学习态度演讲稿 篇九

大家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心态

学习心态:在我们的行业中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学习是关键。学习这件事贯穿于我们行业的始终。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每个人加入进来都是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习,从每一件小事学起。

学到什么,学了多少取决于我们学习的态度,首先就是要保持空杯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与人打交道要谦虚,每个人都有值得钦佩的优点,只有谦虚的态度才能发掘别人身上的优点,然后把这些优点学习、吸收,转化为自己的长处。

其次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行业为我们安排的培训内容,自己还要根据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学习,比如学习行业的八本书,或者在走转的过程中和老业务员沟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们要重视这个行业,但是不要把它想得太难,如果觉得太难,是因为你目前的学习方法不正确,需要针对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方法正确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有积极性。

我们不能从别人身上拿走智慧,但是可以把这种智慧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影响自己的行为,变成你的内在力量,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只要用心,就会发现这个行业的伟大,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每天学习一件事,每天就会是崭新的自己。

10.关于小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篇十

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班级:2011级化本(1)班

姓名:贺鹏飞

学号:2011438011

关于小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经过假期的调查,我发现在我们家乡麦西片区大部分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不同的看法,许多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知道学习。但也有很多教师都在说,学生的成绩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他的学习态度要端正。要正确对待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可常常孩子们却做不到端正学习的态度。大致我把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分为以下几种表现:(1)拖拖拉拉型;(2)情绪波动型;(3)自暴自弃型;(4)马马虎虎型;(5)厌烦学习型;(6)以来监督型;(7)模范学生型。其实,我们教师在抱怨学生不知道学习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呢?

下面从以下各个方面来谈谈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引导他们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在班级内多样。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生活中的事例、读书活动,充实道德教育,效果更好。

(三)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 所教的那门功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去学习,有些学习差的小学生是靠家长逼着去上学,相当被动。然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尤其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从孩子喜欢的东西入手,然后把孩子慢慢往学习方面引导,这个需要耐心。比如孩子喜欢上网那就从这方面入手,既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从网络这一块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网上的教学类网站很多,教学的灵活性也很大,所以孩子选择的学习方式也就多了。

(六)A.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B.必要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C.老师多与学生沟通,说句实话有的老师很过分把自己的工作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与他老师沟通,请求老师支持与帮助,并略带警告的意味让老师少用不恰当的语气骂他,应当换做交流的语气。D.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的地位与他沟通,让他感觉你重视他,欣赏他。

(七)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同学们明确了什么是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正确与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照先贤找到了差距并制定了改进的计划,达到了辅导的预期目的。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或周记里,以后总结、检查、交流。

(八)一、树立典型。经常表扬班内学习态度好的同学,树立学生学习的典型。

二、及时表扬进步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

三、多与学生沟通。

(九)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随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

(十)榜样激励法: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群集性和模仿性,他们天天生活在伙伴中、集体中,亲眼所见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得到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爱,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员,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耳濡目染,小学生头脑中逐步形成好学生的信念、标准,成为支配学习的动力和准则。

(十一)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对待学习也和对待其他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对学习的目的也越来越明确,榜样的模仿也由身边的人和事,逐渐发展到对先烈和贤哲们的模仿,希望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有了理想,有了方向,有了成功的向往和体验,学习态度也就日趋稳定。

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知道学习等等。其实,我们教师在抱怨学生不知道学习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

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就必须改变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我们必须以非常敬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精华,是人,对孩子的敬重其实质就是对人的敬重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我是知识的传授者,你是接受者”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传统观念,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究它们那些未知的领域。教师不是拉着学生走,而是给他们指明方向,告诉他们应怎样走,应注意什么,即:让学生知道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渴望学习。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去探讨去品尝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并且不断地给他们以鼓励,给他们加油。让学生从你的表情、手势、语言等方面,不断地得到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从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开始做起。什么面孔是天底下最美丽的面孔?微笑的面孔;什么面孔是学生最愿意看到的面孔?微笑的面孔;什么面孔是课堂上最有魅力的面孔?微笑的面孔。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却非常的吝啬自己的微笑,或是因为个别学生而把阴沉沉的面孔亮给所有的学生,或是因为个别学生而把无名之火发泄给所有的学生。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那阴沉沉的面孔,那无名之火,对那些个别学生是否产生了作用尚且是一个未知数,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自己那阴沉沉的面孔,那无名之火,就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大部分学生对我们所教的这一学科的学习热情,其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况且我们这样做也是对大多数学生的不公平。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次在面对我们的学生之时,都应该首先审视一下自己的面部表情,每一次走进课堂之时,都要反躬自问?“我现在的情绪如何?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什么影响?”最好能够揽镜自照,发自内心地对着自己笑一笑,把一切不良情绪都拒绝在教室之外。用自己的好心情,用自己的微笑去影响自己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就要从一个简单的手指动作开始做起。我们教师在面对我们的学生时,要少用食指,多用大拇指。不要吝啬向学生伸出大拇指,向学生伸出大拇指的动作本身就对学生的认可和赞赏,就能够使学生备受鼓舞。相反,食指所向,不管教师的语言如何表述,都会明显的带有指责的意味。一个简单的手指动作的改变,其深层次则意味着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即:赏识教育观念的确立。

四、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就要能够容忍学生的过错和失误。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成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我们一定要分清他们所犯的错误同我们成年人所犯的错误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所犯的错误只是成长过程中的错误,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教师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成就人,就是塑造人,尤其是塑造人的灵魂,引导他们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进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远离假、恶、丑,亲近真、善、美。的确,我们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或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但那些品学方面,尤其是在品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注,那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关注本身就是教育。

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班级:2011级化本(1)班 姓名:贺鹏飞

11.关于学习态度以及心态的故事 篇十一

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过来问:

“你们在干什么?

” 第一个没好气地说:

“没看见吗?砌墙。

” 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

“我们在盖一幢高

楼。

” 第三个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十年后,

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

第二个人坐办公室中画图纸,

他成了工程师;

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

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

上一篇:平安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下一篇:大操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