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篇一
“名师之路”之“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
全国小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会
心得体会
2012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区教研组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50人有幸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之“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全国小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会。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使所有在场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本次教研活动主要由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知名教师群体,他们作为展示教师,负责展示课,以供听课教师观摩学习。而我们也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
根据此次的西安观摩之行所取得的收获,用来改进自身教学现状是非常及时可行得,对于刚教学3年的我而言现在的教学应该是朝如何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增强个人执教能力这个方向去实践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对于培训的步骤和内容也正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所或缺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于本次观摩后的感受体会:
1.成长方向:爱学生和爱读书一样重要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该如何成长这个疑惑听了薛瑞萍老师的即兴讲座,给了我拨云见日的感觉,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学生为荣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视频中她的班那帮可爱的孩子给了她多大的享受啊,教师是教学中的客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薛老师在讲座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对学生慧根、德性的双重戕害,她的慷慨言辞告诉我们要在浩瀚无垠的书海中,在良莠不齐的书城里,去选择那些适合儿童,为儿童所需要、所喜爱的书籍。
还有她对母语的真挚情怀,对儿童的热爱、理解和尊重,对阅读的价值判断及运用,让我感受到了阅读推广者所必须的内在动力;她“将世界带进教室”的胸怀、激情和执着的韧性,让我体验到了一路走来的坚定与坚持;她对中国传统的情愫,对宗教的信仰,在阅读中长久沉醉濡染而成的阅读品位,让我感悟到了阅读推广并不是简单的诵读而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底蕴是无可估量。当然她对阅读的那份热爱更是深深的震撼了我。薛老师的著作《日有所诵》《把世界带进教室》等都深刻的向我们诠释了她得职业观:爱学生和爱读书一样重要!努力做一个智慧的有心人,阅读,推广阅读,从一首童谣开始,从大声朗读开始,为了儿童,同时,也为自己诗意的栖居„„
2.识字教学:追溯字源
吴琳教研员的课《去年的树》让我在这位知性的女教师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在驾驭课堂的那份运用自如。比如:(1)在我们一行的小组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把握识字教学中对字源的追溯”这一问题。整堂课吴老师对于所展示的生字“伐”“融”的字源讲解更是惟妙惟肖,相信在某种适当的情况下去鼓励孩子了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介绍字理更多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2)细节的把握方面,这节课主要让孩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在理解这些文本表面的含义之后,最主要的还是如何揣摩文本中的人物“小鸟”“大树” “小女孩”和“灯”的思想,性格。一节课里的每一分钟对于孩子是多么的宝贵,而对于教师更是如此,围绕一个问题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明白理解,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讨论“既然大树已经不在,为什么鸟儿还要一次次的寻找,还要对着灯歌唱?” 该环节的设计给了孩子一个个性解读的空间。她的课告诉我们教一篇课文让孩子只是理解这篇课文,那么我们的教学也未免太失精华,我们要教于孩子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文本有限,课外的延伸却是无垠,我们要教会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虽然她在课堂中是强势的,但不难看出孩子们都在跟她“抢”强势,其实又怎样,这不正是教学中的共鸣吗?
3.有效朗读:自然、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可是在当今教学中,我看到部分语文课上关于课文内容的讲解要大大多于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课文教师讲过了,学生听过了,书上的内容弄懂了,生字、生词解决了,课也就算上完了。这样一课课地讲下去,学生获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说的某一方面内容的“知识”,语言文字的训练被放到次要位置。叶圣陶先生对朗读这样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样的朗读才最有效?这是我们年轻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在武凤霞老师的古诗文课堂《伯牙断弦》,在赵志祥老师的综合性学习《我爱读对联》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渗透文本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以对内容的理解把握为基础,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口头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听了他们的示范课让我感觉最深的地方就是: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
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和“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应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然后让孩子去“自然、个性地朗读”。
4.语文课堂: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尤其是薛法根老师的《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薛老师从课题入手引导辩论:“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真伪。该环节设计起到了简单扎实得铺垫作用,再让学生带问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引导感悟理解“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是怎么将大家的心中的“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辩证成为 “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环节设计虽简约但扎实,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他们的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正如薛老师他 “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相匹配。
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中间着”,教师只需要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总之,这次的观摩会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这是我要毕生的精力去追随的„„
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2.“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篇二
一、中职教师做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广西职教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 近年来, 教育改革工作已经得到的许多学校的重视, 学校纷纷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为此, 许多中职学校为教科研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和奖励措施, 目的就是为了促使中职教师踊跃的参与到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中来。显而易见的是, 教科研能力已逐渐成为检验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 教科研立项和结题获奖数已成为检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实践证明, 中职教师做好科研是相当重要的,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教科研课题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授课的教学质量
中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 其目的就是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 最终通过研究,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是初中的毕业生, 尽管我们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阻碍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将遇到的问题提炼成科研课题, 并加以科学研究, 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 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获得课题的研究成功。这将会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更好地实施教学, 更进一步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要我们有意识、有计划、有安排、有目的的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就能卓有实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 通过教科研可以较快的提升教师的素质
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顶峰, 没有理论思维是不行的。”作为一名中职教师, 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抓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机遇, 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中, 在教研的过程中克服困难, 攻克难关,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科研的过程不但是教师不断丰富知识, 也是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过程。进行教育科研, 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 较快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教研中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 遇到问题可随时研究解决, 有利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高;通过教科研的研究, 教师有了任务也就有了压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 有了压力和动力, 自然而然, 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就提高得快了。
(三) 推进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促进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
“科研兴教, 科研兴校”。教育科研是一条指引教师成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提升, 促进学校办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坚持不懈, 克服困难, 勤奋工作, 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负责的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把自己认为困难的事做好, 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做成, 这不但提升自身教科研的水平, 也推进学校整体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做出贡献。
二、中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科研的意识
作为一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的名师培养的对象和学校专业的带头人, 要求我们在学术意识、研究能力、教育理念要超越一般教师。要有从事教育改革实践的胆量和精神, 要善于反思现实工作, 勇于主动探索, 具有改革的意识与行为;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功能。只有这样, 名师的素质才能进一步提升, 名师的影响力才能进一步扩大,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要有效、有序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 教师应既会育人、又会教书、还会科研, 从科研的角度去思考本职工作, 做到在平凡的工作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一) 树立高尚的思想意识。
从事教科研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 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风范;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集体荣誉感;要知难而进, 永挑重担。
(二) 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 要做到多读书、多看报、多去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如果光是看课本、抄教参, 势必就像一只井底之蛙, 孤陋寡闻, 就更谈不上教科研了。为此,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 通过查阅书籍, 浏览网络信息资源, 只有做到博学, 多才多艺, 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 将当今先进的科技信息传授给学生, 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 树立思考的意识。
思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就是内化、深化、升华的过程。学习中不思考, 知识具有的精神就不能体会;实践中不思考, 具体的感知就不能升华, 隐藏的真理就无法领悟。不思考, 无法推理、归纳、注释, 无法想象探索, 无法去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思考可以去伪存真, 去粗存精, 探索真理, 其乐无穷。
(四) 树立总结的意识。
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 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中职教育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的问题, 这也决定了我们中职教师有着许多进行教育科研的机会和环境。我们应抓住机遇, 善于去思考和总结, 通过总结, 去解决一些我们中职学校的问题, 通过教科研活动提升教师能力。
三、中职教师如何做科研
一线的中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要从何着手呢?英国著名教育家布克汉姆说过:“研究不是一个专门的领域, 而是一种态度。”中职教师要做好科研,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 要做好研究的选题
中职教师要从事教科研, 首要的必须选好课题研究的方向, 并确定好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选题不当, 将会对教师参与研究带来不利影响。我们现从事的是职业教育, 接触的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差异较大。为此, 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一定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最好的选题,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困惑, 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等都是非常好的选题。例如:学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问题、学生德育教育、学生技能训练与考证培训等, 都是很好的选材。这些选题既针对学生也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这些选题才是我们中职教师值得去研究的。因此, 我们应立足本职教学工作, 发挥好自身的优势, 做到“边教学、边研究”。
(二) 要善于收集素材
中职学校教学科研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需要从事教科研的教师做好材料的收集工作, 只有收集到大量的, 与研究有关的第一手的素材, 才是做好课题研究的重要的保障。为此, 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除了多注意观察, 多发现问题之外, 应该及时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与研究有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素材记录下来, 做好科研积淀鲜活的素材, 并以此来增强科研的实践价值。
(三) 要学会提炼和总结
找准课题, 做好材料的收集, 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分析、提炼问题和现象, 寻找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结论, 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提高教育教学效能。这一过程就是我们出成果的阶段, 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务真求实的态度, 不能凭空捏造, 要认真地从收集的材料中提炼出成果, 只有这样, 我们的研究结论才具有可信性、实用性, 对我们的中职教育教学才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倩.教育科研:教师优化自身素质的必由之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8 (04) .
[2]潘承建.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能力[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 (12) .
[3]宋嵘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探析[J].职教论坛, 2009 (31) .
[4]王玉文.新时期职教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5) .
[5]黄翀昊.浅议教育科研中的几个问题[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1 (02) .
3.“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篇三
简单地说,名师或是“自然而成”的,或是“打造而成”的。前者是作为教师没有成为名师的主观欲求,只是恪尽职守地努力着,经年累月,成绩斐然,“无心插柳柳成荫”,名气出来了,就成名师了。后者与前者最大的区别是,作为教师有主观成为名师的欲求,或者经过外部环境作用,唤醒了教师这样的欲求。“自然而成”的名师,存在着“名”的有限性,或许他的名气层次性不高,影响力极其有限;存在着“实”的欠缺性,由于教师其“名”是他“顺其自然”而来,其理论内涵与学识主动建构不够,使其“名”背后的“实”难免肤浅与不完善;存在着成名速度的缓慢性,自然而成显然不如有意打造那样有利于教师尽快成名。名师打造分为自我打造和外部打造。而这两者常常是结合的,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名师打造的理想状态。教师为使自己成为优秀教师、名师,积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探索,加强反思总结,建构自己的“实”而成名,这就是自我打造。外部打造主要是教师自我之外的环境、氛围、机制、体制、机遇等因素对教师成名的积极作用。当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打造而成”的名师,外在标志是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名师的品牌是他的代名词,想到某位名师的名就自然会想到他的品牌,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等,反之,想到某一种教学品牌就会想到某位名师的名字。“打造而成”的名师,内在含蕴是他所学、所做、所思、所创而建构的一套体系,是一种学术功力,有学者把这样建构的状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综合型,即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管理水平、思想修养等素质都比较好;二是“T”字型,即在具备一般教师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有个人专长;三是教研结合型,即教研一体,成果丰硕;四是三栖式,即精于教学的能手,善于创作的好手,长于科研的高手。
“打造而成”的名师,是“名”“实”统一的,是外在品牌与内在含蕴的和谐建构,这样的名师是具有学者化特征的。有专家揭示出名师学者化特征有:不凡的学术勇气,强烈的课题意识,执著的探究精神,全面的信息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打造名师的有效路径何在
打造名师的通用路径就只有一条,就是学者们研究的教师成长的一般途径:学习——实践——研究。这包含着教师主体自我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下的学习着、实践着和研究着,但终归是要靠教师自我充分的主体觉解和有效的自觉行动,才能将教师自我打造成名师。所以,学习——实践——研究,实在是太普通的教师成长模式,可以说几乎所有教师都在经历着这样的路径,都在用这样的模式来促进自我的专业化成长,但造就出的名师却寥寥。
于是,我们不禁要对学习——实践——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追问,即,教师在主体完全觉解(有充足的成为名师的愿望)的前提下,如何学、如何行、如何研,围绕什么来学、行和研,才能尽快促进自我的成长,将自己打造成名师?
笔者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认为,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个性化设计教学”,是实现名师打造的有效路径。
三、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是怎么回事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缺失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照抄教案,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今天就去补救,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应该有什么收获,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心里没有底;而在这六年中,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非“真实个性化设计”现象
国家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这只是“他设计”,而非“真实个性化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不是“真实个性化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并以一贯之地实施自己的构想,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这也还是“他设计”,而非“真实个性化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非“大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一种“小设计”,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低年级写话练习,该进行多少次练习,每次练习什么内容,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他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没有完整的“大设计”,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个性化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强烈的专业化成长需求驱动下,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化、个性化地设计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与实施方法等,并将“设计”自觉化实施,在实施中进行行动研究,形成大量的教学成果,从而充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这里面的关键要义是:
1.“个性化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个性化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是“个性化设计”的目标定位,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但遵循并不囿于,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个性化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形成科学的观念,甚至观念系统;同时,“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结语,一些概念,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个性化设计”是“大设计”,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个性化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做“行动的研究”,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注重写作和发表(行动研究说的“公开”),要求累积成果,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个性化设计”追求达到学生最大化的发展,而不是自然状态的发展,是在教师预设中的发展,是在教师视野中的发展,是朝着教师希望的愿景发展。而与此同时,教师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并提速专业化成长。
四、怎样进行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
按照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观点,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脑的教师,一个立志成为名师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胸中有着宏伟蓝图、能够泼墨自如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能够高屋建瓴地指挥的战略家,应该是一个胸怀战役全局、能够冲锋陷阵的战斗员,他的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个性化设计”教学,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以“个性化设计”教学为载体,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教学预设融入到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把学生未来几年(或整个小学六年)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
重庆的刘希娅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教学品牌):“学生自主成长”。
(一)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游戏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促进理解和感悟,力避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以情换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刘希娅老师所做的总体预设,全面、系统,仅从“六年规划”的篇幅上就长达数十页。这样的“蓝图”勾勒,导引着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
刘希娅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愿景——六年影响一生”描述: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身体健康,他们面色红润,目光清澈,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心地善良,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行款整齐,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与人交往言语得体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遇到不会的,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听,去想,去问,去讨论,去上网查;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常有奇思妙想,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愿景描述,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预设”有序实施,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这样,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战术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因为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所以,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在下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个性化设计” 教学,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再学习,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积累后,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教育)愿景、操作模式与方法,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勾画出自己的“行动图谱”后,再依“谱”行动,同时伴随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行动研究,条理化地真正建构化地总结自己的经验体系。
当然,指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是打造名师的一条有效路径,孤立地进行这一工作,也可能是无效的。要有效地打造名师,需要教师自我、学校以及县区以上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相互整体联动,特别是区域性的名师打造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与运行,才能较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催化名师的诞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
4.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篇四
一、语文课堂要简约、扎实。
几位名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他们的课堂中,让我感受到平实与质朴、扎实与简单。尤其是在赵x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环节设计简单、清晰,教学伊始赵老师就向学生提出“能提问,会思考”这一要求,并明确本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自读“落花生”、共议“落花生”、仿写“落花生”。接着让学生一一提出问题,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重点研读了第10自然段,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明白父亲所说话的含义。最后,还让学生以其它水果为例,练习说话。整堂课简约、扎实,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新教学理念,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作文教学方法要切实、有效。
蒋xx老师所执教的“看新闻,写故事”作文课,让我更是对作文教学豁然开朗。想想自己,上作文课时,总觉得无从下手,不是讲如何选材,就是讲如何构思布局,不曾意识到作文方法对学生的重要性。但听了蒋老师的课后,我明白了一节作文课,完全可以教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方法,如:本节课,他就教给学生怎样用“好像在说”,在他轻松幽默的引导下,学生基本上学会了如何用“好像在说”这一写作方法。此外,他还做了精彩的讲座,讲座主要是围绕“写作是有方法的”这一主题,他通过研究第一手资料,总结出了几十个写作的方法。听完后,我茅塞顿开,只要我们也能坚持为学生讲一些切实、有效的写作方法,长此以往,还怕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吗?
5.“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4和25日我们怀着对名师的仰慕与崇敬来到了古都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儿童阅读教学研讨会,有幸能近距离聆听名师们上课,真的感慨万千、受益匪浅,行程紧张而充实。虽然短暂的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不断,让我们且行且思。
张立军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张老师的课循序渐进,就围绕“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教学,初读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说“小气、吝啬、节约”,让学生思考哪个词不合适,为什么,哪个词最合适,然后补充资料深入体会吝啬的形象,抓“吝啬”再读找出严监生吝啬的三个理由,最后老师补充原著中的资料进行批判性阅读,此时,学生就又有了截然不同的回答。最后张老师告诉同学们:读一篇文章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读整本书了解多种品格,让经典伴我们走过人生绚烂的道路。张老师没有分析,没有讲读,就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层层深入,整节课,学生的脑子在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分析。从初读时的理解到后来截然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提升。张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这样,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学生在张老师课堂中学到的是一辈子可以用的方法。学本课堂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本课堂”在这节课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但作为年轻教师,具体操作如何?张立军老师今天就给了我一个具体的指引。第一,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导读提示、课下注解)第二,学习习惯的指导,第三,语文乐趣的挖掘,让学生演一演体会词语的妙处.张老师纯正的京味普通话,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厚扎实的文化底蕴赢得满场教师的喝彩和掌声!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首先让学生重点是学习诸亲六眷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反应,体会严监生的吝啬。重点表演,研读描写严监生反应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摇了两三摇”“睁的滴溜圆,狠狠摇,指得紧”“把眼闭着摇头,指着不动”这些句子,感悟严监生从急切到绝望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他的吝啬。整堂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首先让学生重点是学习诸亲六眷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反应,体会严监生的吝啬。重点表演,研读描写严监生反应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摇了两三摇”“睁的滴溜圆,狠狠摇,指得紧”“把眼闭着摇头,指着不动”这些句子,感悟严监生从急切到绝望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他的吝啬。整堂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罗才军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读的指导和训练非常到位,文言文学习,虽然与白话文以及古诗词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内在本质却是相近的。掌握文言文自身的诵读方法,解读方法如何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之美,语气之美,动态之美,从而体会文言文诵读的韵味,读,是重中之重。面对五年级的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涵泳,让学生在抑扬顿挫间,品味文言语言凝练、简约的味道,去感受民族文言的魅力,古文诵读,难在断句,罗老师在这一点上是相当到位的,琅琅读书声贯彻整个课堂整堂课由循序渐进,由开始的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感觉读要读正确——读难读的句子————到教师充满感情给学生以震撼的范读,读后,告诉学生语速要放慢,还要适时停顿,到读得有节奏,到这,让学生断好句这个难点已经解决了。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最后三遍全文的引读也设计得相当巧妙,在这样一遍一遍诵读的过程中,最后好多孩子把全文背诵下来,有种水到自然成的感觉。整体课我们不仅看到了他自己的朗读功底,同时也看到了指导学生朗读的深厚的功力。
王林波老师执教《丑石》一文中,有几个背景式人物,如何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的课堂演绎,“奶奶”的带着陕西关中方言的、质朴的农村老太太的话,在课堂、在礼堂里回荡,台上台下掌声一片。不同人物对于丑石的丑的表达,语言特点鲜明。多次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层层推进,深入理解。创设情境,巧妙地设计说写训练,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说得自然,写得也就流畅。点点滴滴、细微之处的精彩无不彰显着王老师的个人魅力与自身的语文积淀,做一名语文教师不易,做一名优秀的、幸福的语文教师更难。
从王林波老师的成长路上,我知道了:一个教师的幸福,绝不会是躺在安乐椅上,坐等花开,静享其成;一个教师的成长,建立在其丰富、曲折、甚至充满艰辛、坎坷的教育教学经历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些事,做更多的事,做可能更麻烦、更艰难的事,既有助于我们教育阅历的增长,也有益于我们经验世界的拓展
在学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认识了认识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头”------赵志祥老师。他幽默诙谐的语言,充满时代气息,他那独到的教学见解、高明的教学方法、自我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我到现在还感动依旧。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上古诗文课,感觉收获颇多,胜读十年书。赵老师的课展现的是全新的语文观!在风趣幽默中带动学生愉悦学习,将语文课演绎得淋漓尽致!赵老师一直在鼓励孩子们发言,给予他们信心,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没有压力的学习。《渔歌子》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赵老师以图代讲,带着孩子走进色彩斑斓,有声有色的图画中。让孩子享受到了古诗词的饕餮盛宴!课堂上,课堂上,赵老师先是风趣幽默,亲切可掬的给课堂预热。接着,丝丝入扣,妙语解颐,抓住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悟诗意:看到这首词,你眼前浮现了什么美丽的色彩?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看到那些景物是动的?哪些是不动的?经过学生的一轮精彩汇报,然后总结出《渔歌子》这首词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赵老师课堂魅力四射,妙趣横生,是闲话家常一样的聊天式课堂,聊天的魅力在于那个性张扬的师生对话,智慧的火花在于那些即兴生成的评价用语。
6.名师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一、让语文教学落地生根。
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陈延军老师的讲座,他的报告题目是《谈“减负”背景下落地生根的语文教学》。相信大家对陈延军并不陌生,他是北师大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海淀区名师站站长、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写作学会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秘书长等等众多头衔。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再强调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这些来自祖国心脏的专家们,他们的声音或许就是最前沿的声音,或许就代表了今后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比如陈老师在讲座的一开始就说:向大家透露一点,也是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施的,教育部规定小学低年级不允许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作业三门课不超过一小时,这就对我们的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着,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其中,学业发展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4个关键性指标。
海明威说,文学作品就像一座大冰山。陈老师在他的阅读课上,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要带一样东西,就是一本课外书,如果老师讲的内容他都懂了就可以读书。在他的阅读课上,他从来不打扰孩子读书,孩子们可以趴着读、跪着读、躺着读、坐着读,只要在读书,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并不重要。他戏称说上课的孩子们是“军事化管理”。
xx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晚宴上,提出了一个观点“文学是无用的”,在我看来之所以说文学无用是因为它润物细无声。文学看起来无用,但又是滋育灵魂的。陈老师的阅读课尚能如此,他讲的观摩课《落花生》更是天衣无缝地实现了四个关键指标。
陈老师说:我们要让语文教学落地生根,我认为,首先要落地生根的,是我们的心,语文教师的心落地了、生根了,孩子的语文素养,才会慢慢地生根、发芽。
二、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范式。
同样是拥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无锡市南湖小学校长桂冠的武凤霞老师,她的报告《优秀教师成长的秘密》和公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也令我耳目一新。
武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她打造的高效课堂范式,她提出课堂第一步检测,检测学生课前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可以听写词语也可以听意思写词语等等;第二步引导,抓课文重点段落取重避轻;第三步延伸,丰富课外阅读;第四步写,针对课文内容做一次小练笔。在武老师的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语文变成了人生的启智,变成了打开孩子心灵的的钥匙。她提出的课堂范式也成为了我学习的支点。
武老师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名师的成长历程,在她看来成长的秘密离不开几个关键词:努力、需求、渴望。讲座的节奏很快,以至于光顾着聆听而忘记了做笔记,在这里只留下专家的只字片语几句名大家一起分享:
年轻人总在喜欢与不喜欢之间徘徊,而到老了才明白重要的是工作的态度。
兴趣不一定让你成功,而需求会让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渴望是前行的力量,渴望是化解问题的智慧,渴望是发现你能力的助推器,与有渴望的人为伍组成你的团队。
三天的时间恍若白驹过隙,转眼即逝,虽然这次活动结束了,可专家们的教诲始终萦绕耳畔,在这里,我把我在现场临时兴起做的一首小诗摘录下来和各位同仁们一起分享,它也是心底最纯粹的感受:
《七律名师》
名师不怕路途远,万水千山排万难。
课堂教学看似淡,润物无声沁心田。
以学定教效果好,顺学而导水平高。
7.名师之路培训心得 篇七
米粮小学:狄娜
2016年3月25日至3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中小学“聚焦核心素养”教学研讨会。本次的培训学习,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为期三天的学习,共听取了17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课和6位老师的讲座,名师们对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艺术的把握令人叹服。领略到了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了名师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
下面将我这次的学习的一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三天的学习,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给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让我汲取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经验,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赵志祥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一分钟》中,没有太多的华美的课件,是一堂几乎真实的常态课,却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语文课堂的思想。语言幽默,风趣,准确,整节课学习目标成为学生由衷学习需求,而不是来自教师自上而下的硬性指令。在张敏华、王镇会老师上的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设计的非常精妙,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方式检查认读,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轻松理解词语意思,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学生兴趣盎然。
在许嫣娜老师、蒋军晶执教的绘本,他的课堂充满活力,启发学生看看图、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的教学环节,适时引导、整个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每一个环节都适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真可谓是循序善诱,扎实有效的课堂。
钟鹤童老师给低段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好的方法,他提到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朗读、学词。他说,低段的识字必须要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他强调字音不是重点,学生都会认,教师要重在给学生讲清字形和字义的关系,同时关注起点,分组教学,哪些学生要关注读音,力求把识字教学减肥瘦身,给朗读、阅读留一定的空间。
2、写字他说写字即写好人生的每一笔,不仅要把字写对,还要写好,写字是传承文化,汉字都是有规律的,写字首先要让学生观察,从结构等各方面,其次要书空,书空不能走形式,教师还要范写,范写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写,接下来是描红仿影临帖,最后评价。
3、朗读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学习之前读不好是正常的,如果课文学后读不好等于没学。教师必须注重范读或采取听读训练。朗读录音等方式。
4、学词
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是低年级阅读的重点,不是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方式多种多样看图做动作、联系上下文、词语替换、找近义词、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等。
最后他说低年段必须要遵循课标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多识少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其他学习腾出时间,力求把识字挤进阅读教学。最后要把听读纳入课堂中去,对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比较难忘的还有:观摩课的老师上课,课前都需要“热身”。其实“热身”就是老师和学生最初的沟通,最佳的对接。最初来自于授课老师的这种沟通、对接,这样的智慧;对于学生是多么享受啊!课堂的温馨,课堂的美丽从老师的第一句话开始,一直通向美好的结束。我在想,课堂的“热身”,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常课,同样的适宜。每节课,我们都要像观摩课那样的精心,那样的热情,那样的细腻,我们的学生课堂,一定是生命课堂,精彩课堂。
一、非常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几位专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和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以学论教的课堂,二、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于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三、“深度的课堂”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到和教学的思考性,他们的课堂真正读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他们的课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
8.“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篇八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形式主要是名师公开课和专家报告,内容涉及全面广泛,让参会的广大一线教师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下面将这次学习的体会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必须对课程标准树立足够的重视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改的目标就是要回归到这个本质上,在这种方向的指引下,我们需要做好两个转型:
1、第一个转型是要从围绕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过程应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去设计和组织。
2、第二个转型是要从教师讲的课堂形态转变为学生学的语文实践的课堂教学常态。要解放思想,跳出讲读的泥沼,以一个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等方式去学习语文。
二、语文课要向其他课程学习
1、学习内容上学英语课
在学习语言的层面上,语文和英语是有共同点的。英语每节课目标很清晰:听、说、读、写,这也是语文课改的最终。
2、重点确立上学数学课
比英语课更清晰的是数学课,或概念或习题方法,每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语文课当然做不到,但可以把重点放在一个问题上,围绕这个重点组织各个教学活动。
3、课堂设计上学体育课
体育课——老师设计好活动,学生自由活动,只要在范围内就行。语文课也可以借鉴,每节课根据目标,重难点,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自学、合作学,老师只提取学生各种学习后还不会的或只强调重点、提炼语言就行了。这样,既做到了还课堂与学生,又给老师减了负,一举两得。
三、习作教学的问题
习作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指导时间太长,写的时间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方法指导上,而写作方法的指导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应该是语文课的学习内容,习作课是习作方法的实践。所以,今后的语文课应少些课文内容分析,多些方法指导,让语文课有语文,作文课有写作。
四、重视阅读推广——让学生读整本书
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的阅读关键期,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注重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书,语文素养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自然会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改革已经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了,我们必须努力朝这个方向去迈步,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中去。
小学语文组
9.名师之路 高效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篇九
10月25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名师之路”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8节精彩的英语课和7场专业的学术报告。几位执教教师都非常地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虽然各位授课老师的授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而专业的学术报告更是给了我深深地触动。通过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我们的英语教学与发达城市的差距,同时也更加理性的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最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应该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并为之付出努力。以下是我这次学习的一些感受:
一、教师需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田秋生老师为我们做讲座时就开门见山的提到,做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要思考的两个问题就是:“How to be a qualified English teacher?”and“How can you prove that you’re a qualified English teacher?” The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Mr.Tian gave us is to get the academic knowledge as much as possible.He also said that learning is something we should do in our whole life;it’s a process of life.And the other important point he mentioned in his lecture is to change our habit of learning.He suggested that opening our mouth to read loudly is a good habit of learning English.“As an English teacher, we have to learn to think, but not just follow or copy others;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be ourselves.” Mr.Tian said.He also announced that the reform of Beijing’s English teaching will sooner happens in the whole country, so it will be a very hard time we should overcome.The only thing we should do or we can do is to make
ourselves strong and to improve ourselves.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二、教师教学理念需更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而现在像我们一样的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量的侵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布置过量的家庭作业,甚至对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体罚或是言语的讽刺,虽然每一位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能习得知识,但是这样的方式却使得学生反感学习甚至因惧怕某一位老师而产生厌学的情况。这样对学生的未来也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的,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快乐地学习,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是学生能真正的将提升自己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合儿童的教育。
三、教学方式及评价需创新
大兴新区小学英语教师刘磊老师的那堂“What’s in the room?”的示范课让我感受到现如今我们迫切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的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才能。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在刘磊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对房间的设计与描述不仅掌握了需要学习的英语知识点,而且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的改变与创新同时就要求我们队课堂的评价也需要一定的创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而轻知识技能。因此我们也需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主评价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
内成员的评价相结合等灵活的评价方式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出意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10.学习名师的教学成长之路体会 篇十
这段时间在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成长之路》,让我影响最深的两句话是:“只有自学,才能自觉的学,真心地学,有效地学;只有自学才能培养起爱学这心,善学这法和终生学习这志。”,“教师有悟性,教学才有个性。”所以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教师素质提升
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时间,调控课堂,使自己在教学成长中有进步,因此教师在素质提升这方面,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具有责任心、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必须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只有我们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工作动力;作为地理教师,还要爱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爱他们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动人、感人、育人。
第二,必须具有上进心、肯吃苦的精神
第三,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善于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时代的脉搏,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地理课的地位和作用,使地理课教学富有时代气息,给地理课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家庭以独身子女为主,在家都是宠着长大的,有些学生从小还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不愿学习、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也要改变教学观念,调整自身,要以现代教学论的管理方法去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带着微笑上课,语言要跟主持人,那样亲和力就强,学生也会喜欢你,那这门学科他就爱学、感兴趣。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生环境很有必要,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压力减少,而且也会 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三、教学中要学会反思
11.《名师之路 篇十一
通过这次的两天名师之路全国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培训心得。
在这两天几位老师给我们上了精彩的观摩学习课。第一位讲课的是深圳宝安区的骨干教师李雅凡,她讲了精彩的《变照片为黑白画》一课,在课程中利用老师自己的照片转变为黑白画,体现出了黑白画的黑白分明、简练概括魅力。在创作环节,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在大纸上创作。最后感觉孩子们的画面很有震憾力!
接着来自深圳福田区的校长胡陆葆讲的《心想事成的小鱼》培养全面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引领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提升人文修养。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一步一步的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让学生体会水墨情趣,水墨变化中展现孩子们的童趣,最后用孩子们的作品做成整个一本绘本画《心想事成的小鱼》,而这些小鱼的心愿也正好是孩子们的心愿,极大的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这种巧妙的课堂设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让我最影响深刻也是最感动的是来自台湾的陈致豪的一节课《外太空奇遇记》,从课堂的开场音乐就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整个场面很热,这种状态能很好的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其次陈老师的语音诙谐幽默,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另外让人最感动的是陈老师的课堂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习惯问题,在美术课长尤为重要,在我们平时的课堂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细节问题全部注意到了,这其实是我们小学美术教育中最缺少的部分,而现在出现的误区是把技法理论甩不开,但是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是,小学美术教育需要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的笔墨情趣,童真童趣,以及习惯的培养,比如怎么使用颜色怎么样把颜色挤进颜料盘,这么细小的细节,都是我们平时最容易忽略的细节,但是又是那么重要,陈致豪老师在课堂中也是不厌其烦的去教去讲,这些正是我们去学习的去改进的地方。
另外在任何时候不能遗忘我们的传统艺术文化,而是要把传统艺术文化创新,所以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告诉我们的学生们传统民俗艺术的美。
整个培训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氛,学生们对民俗艺术很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就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用真心真情去教美术。
来自天津的 魏瑞江老师上了《流水作画》魏老师经验丰富,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术课!他的课程很有震撼力!课前让学生们整齐报数,报数就是一条流水线,他要带着学生们流水作画。每个人的画纸不是固定的,纸上写上号码,每个同学画一部分再传给下一位同学,下一位同学根据上一位同学的画面来添画。流水作画体现同学们之间的默契。
学生们的思维被一张张画纸打开,老师给了学生们想象力的空间,一张张画纸里面有学生们无数的思维想法。这样画了一会,绘画方式改变了,画纸不动,人移动。让学生们动起来,这样的美术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结束后,魏老师现场拍卖了两幅学生作品,学生们都很开心自己的画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魏老师的这个环节设计的很精彩!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专业精神,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精心组织、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向魏老师学习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主题丰富的作品。
美术名师的成长路径,做到四个修:修理、修艺、修心、修德。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
12.“名师之路”心得体会 篇十二
寻名师之路_
铭记专家教导,追寻名师之路
——名师培训心得体会
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XX年梅江区中小学“名教师”培训学习。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区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非常感谢区领导和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本次培训我们认真听取了几位专家教授的报告,经历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评课互动等等的系统培训,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感受之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一,教师要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幸幸福福做教师”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把教学、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工作。有了对教育的热爱并把这种热爱转化为教学工作中的热情,你就会体验到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就有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动力。第二、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根基,对学生的爱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基本功阶段,第二阶段是教学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是教学生成阶段,而第四阶段就是教师品德阶段。没有对学生的爱,你的课上得再好,荣誉得的再多,教学基本功再扎实,教学设计得再好,也不可能达到专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教师品德阶段,甚至连精彩的课堂生成都不可能出现。
感受之二:变,有变革才有创新。
第一,改变思维模式,有了新思维才会有新行动。由原来的重视“双基”教学转变成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改变对教材的理解,重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挖掘蕴含在教材中教育素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断地开发新的教材资源,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时代的发展合拍。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各种素养的养成„„
第二,改变角色定位。让老师从课堂的中心进行合理的位移,转变成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对话的交流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由原来的“主演”转变成“导演”,变成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恢复学生的“主角”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张扬个性,发现自我。
第三、转变备课方式。“一堂课备一辈子,一辈子备一堂课。”从单纯的备教材转变为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教学媒体,备各种教学资源,另外还要备自己,备教学设计。备出挑战传统、异想天开的课,备出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课,为学生的成功引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同时也为教师自己的幸福积累资本。
新课改的基本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老师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行列中,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老师的职责要求。
感受之三:思,有反思就有进步。第一,反思是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记得一位专家说:“你努力地教一辈子的课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要坚持写几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长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重视反思、善于反思,要让反思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习惯,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力的抓手。
第二,善于反思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我们上的、听的每一节课都有其精彩之处,及时地记录下来就是我们以后备课的资源,任何一堂课也都会有疏漏、失误之处,课下冷静思考,剖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和解决方法就会成就下一次的成功。另外,反思还可以记录下精彩的瞬间、有效的生成,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有利于对教学的再设计。
感受之四:读,会读书的人是幸福的。
第一、读书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读各位专家的教学设计、教育专著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这次培训,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专业知识的书籍,如《以学定教》《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给我一个班就满足了》等等,使我对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审视和剖析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对学生观、知识观、课程观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比他课堂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主要的来讲。”可见教师要担当历史和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仅仅满足于学习和研究过的某一专业,是根本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职业本身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知识和不断增加新知识。科技迅猛发展,新知识迭出不穷,所以,我们要用敏锐的目光,学习、了解、掌握大量的学科知织,使自己成为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深厚的“T”型人才,从专业型教师逐步向综合型、学者型教师过渡,以适应未来社会和教育系统内部的竞争。这次培训,除了知识、理念上的收获,同样也让我感受到了学习无止境,教学无止境。第二、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成为我们的指路明星。特别是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多读书是不可缺少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一定是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教师一定是学生乐于接近的教师。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让书香伴随我们的教育事业一路同行。
感受之五: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协作可以取长补短,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众多名师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要想使自己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一定要融入一个集体,要有自己的协作组,有自己的研究共同体。教学,不应是孤军奋战,教育研究更不应该是单纯的个人努力。
第二、合作创造和谐。教学是一个需要奉献的事业,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业。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难免会产生落寞感,势必会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悲伤需要有人安慰,成功需要有人喝彩,困惑时,需要有人点拨,困难时,需要有人拉一把。把自己融入一个集体,为他人的成功祝福,为自己的成长欢呼,体会合作带来的和谐与幸福,共享研究成果,一起思索问题的解决策略,共同行进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前途一定无限光明。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读书心得体会幸福之路06-22
复兴之路读书心得1000字08-07
学习十大名师心得体会11-07
学习有关名师书籍体会07-07
名师工作室心得09-05
听名师讲课学习心得11-07
观看必由之路心得体会1000字08-05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07-31
小语名师课堂观摩学习心得10-15
省名师送培学习心得体会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