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2024-07-02

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12篇)

1.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篇一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院: 文法学院

年级:11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名: 赵峰

学号:110109030042

前言:

都说“成功的人生是规划的人生”,踏入大学的校门,我们就再也不能让我们的人生肆意挥霍,我们需要把大学时光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并按照这个规划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眼中的大学生活和我耳中的大学生活是完全不同的,耳中的大学生活悠闲自在,而现实却不乏忙碌者的身影,我希望我能够加入忙碌的一组,让时间不浪费,为四年之后有一份好工作而奋斗。

一:自我分析

我是1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从小对文学与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高考这一独木桥之后,我很荣幸地来到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我是比较偏内向的,同学都说有我在的地方一定会有轻松的气氛。我擅长于跟老师同学交流,我觉得那是锻炼我语言的很好的机会。学校或是班级的课外活动我一般都很积极地参加,虽然失败是常有的事。但有时我也会显得很怀旧,很忧时伤神,显得少言寡语,因此很多人会觉得我总是很安静。性格的双面性,总是能让我体验到不同人的情感世界。

作为现代的青年大学生,我的兴趣就像我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一样,泛而不专。我的兴趣很广泛,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喜欢跑步,我还钟爱书法,喜欢看小说、电视电影,喜欢逛街,喜欢有事没事写点东西。我的这些兴趣爱好加上学习,就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有时热度只能维持三分钟。

我是一个很认真,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的人。高中时,我一直坚持课前复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并辅助于练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现在进入大学校园,虽然逐步地改变了学习习惯,但也总是让自己感到充实。

就能力方面,高中三年我在班上担任学委一职,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的认可,多次授予”优秀三好学生”称号。进入到大学校园,我在班上担任学习心理委员一职,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尸位素餐的空职,但我尽量地为同学服务,另外,我还在校学生会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方面,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尽管这样,我觉得在很多地方我还有待提高,在心理素质方面、1

人际关系方面、普通话方面处理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是高等院校开设的着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的一门专业。人文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或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事文学评论、人文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不断扩招,如今大学生多如烂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逐日凸现,加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泛而不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困难问题。

三:职业选择分析

(一)我的职业选项

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一直以来希望以后自己的职业能与现在的所学的专业对口,这样才能是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我的职业理想到一家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当一名优秀的文秘,从事文秘工作;其次,我很想去一所学校上班,为国家教育行业出一份力,另外,我也有意向毕业后考公务员。

(二)选择理由

(1)文秘

优势(S):自己从小对语言和文学具有深厚的兴趣,而且文笔不错,写作能力较强;我做事很仔细谨慎而且我们这个专业选择做文秘的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使我文学涵养以及审美意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的性格随和,能够调节整个办公室的气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较好;身为班委以及在校学生会工作,使我的办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身在河院,和来自全国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生活、学习,可以提高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等等。

劣势(W):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对一个人的内外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现在大学生泛滥的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燕山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文秘除了需要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要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对各种办公软件能够熟练运用,而我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水平欠佳。汉语言课程很多,使我们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

机遇(O):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经济建设的高步调进行,以及各种各样的外贸外资的涌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文秘工作岗位。在今天,秘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覆盖面最广的职业之一,被称为现代社会的第361行。秘书这个字眼在最近几年人才市场中频频出现,秘书职位的空缺也是层出不穷的,其需

求连续多年在招聘排行榜上位居前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特别是三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这种势头将会有增无减,同时也给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风险(T):作为一名文秘,个人的发展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紧密联系。只有企事业单位的健康繁荣发展,才能有个人的发展。

(2)选择老师

优势(S):第一,教师这个职业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是很光荣受人尊敬的职业,我热爱这个职业,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二,我本身专业为人文教育类,利用课余时间考取教师资格证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我的理想。与此同时,我喜欢那种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劣势(W):1:缺乏实际经验

机遇(O):人才市场招聘,学校推荐

风险(T):其他著名高校毕业生的竞争

(3)公务员

优势(S):公务员的工作与在各类企业中的工作相比,工作量相对较少,且在福利方面,有较好的保障。而且目前国家对公务员的重视力度在逐年增加,薪资也有所增长,因而,公务员的工资也较高。此外,公务员的工作有很好的信息优势,接近于决策的制定与传达方。还有就是在人脉关系上的优势,公务员工作能极大的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另外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很适合当公务员。还有就是公务员的工作相对稳定,很少会有奔波,而且收入稳定,能很好地解决生活问题。

劣势(W):虽然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很大一部分会选择考公务员,但公务员的专业很杂,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专业的过于杂乱使工作的软环境不太好。还有就是公务员工作应酬一般很多,这对于一个不喜欢过多交际的人来讲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工作。

机遇(O):目前国家向社会公开招收公务员,就是给普通人提供一些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作为大学毕业生,在理论道德修养上,以及知识水平上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我这个专业跟公务员的工作也很对口。

风险(T):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公务员热”,许多人都去报考公务员,尤其是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将报考公务员作为毕业后就业的出路,因而,这一岗位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也比较大。竞争越激烈、考试难度越大,选择走公务员这条职业道路的风险也就越大。

(三)第一职业目标选项的工作内容和胜任条件

当我把自己的第一职业目标选项定位于企事业单位文秘时,我对文秘这一行业就越发关注了,我了解到作为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内容包括公文管理,公司文稿起草,档案管理,日常考勤,来访接待,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等等。这类工作对职员的能力素养要求很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其最重要的岗业要求之一,还对打字速度、各种公文写作、各种公司日程安排、日常事务处理技巧、英文口语等各方面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觉得我通

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最终能够胜任这份工作,首先我觉得我谨慎而不失随和的性格适合这类工作,其次我人文教育专业,在文字工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一般的文稿起草之类的能够很好地完成等等胜任条件。

(四)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

我的三个职业选项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对我的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战,现在我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较差,我的现状与我的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还很大。首先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相关运用和英语知识水平不够好,而且考虑问题比较犹豫,瞻前顾后,缺少决心。另外人文教育课程很多,使我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等等。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我只有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四:实际职业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由于我并没有打算要考研,所以大学四年将是我最后的学生生涯,没有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也就客观上要求我要好好利用大学本科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也为了缩小与职业选项的差距,最终得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未来的二年我是这样规划的:

2011.9—2012.6,大三上学期

学习方面,充分利用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打下见后的专业功底;抓住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多余兄弟学校的同学交流,共同进步,且好好利用我们学校旁临国图的优势,尽量多看书,开拓自己的眼界。

考证方面,好好练习计算机,争取计算机二级顺利过关;好好联系普通话,报考普通话等级考试,以拿到普通话等级证书;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会考虑考驾照。

生活方面,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周进行体育锻炼,包括晨跑、打球等;合理安排饮食,使身体素质达标。(我的规划在生活方面没有多大差异,以下不再赘述)

实践方面,充分利用在校学生会工作以及在班上担任职务的机会,好好锻炼自己的能力水平。多写文章,并向各杂志社投稿。另外,我还会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包括运动会、话剧表演等等。

2012.9—2013.6,大三下学期

学习方面,这时我们基本上结束了专业课的学习,是我们在学习上全面发展的好时机,综合所有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学好专业选修课和校公选课,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好好学习英语,注重联系英语口语。

考证方面,考英语四、六级证书。

实践方面,在以上实践内容基础上,我打算在这时找一份与专业相应的校外兼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013.9—2014.6,大四学年。

由于距离较远,变数太大,只能将时间的跨度弄大一些,也不会那么详尽了。

1.积极融入社会,参加实习工作,在实习的实践中成长。

2.在各方面好好努力,尽早入党。

3.更加关注社会时事,关注国家总体的发展,因为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4.在专业知识方面继续发展,多看书。

5.好好准备毕业论文。

„„

五:结语

如今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而大学时光是短暂的,我们只有好好利用这走向社会的最后实验场、训练地,好好地提升自己的内外素质,才能在4年后面临求职就业考验时从容不迫。相信通过我不懈的努力,我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瞭望未来,规划理想,相信我的梦想不是梦!

2.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篇二

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类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早在“五四”时期便已确立其基本内涵, 而其专业中的课程系统组成是在20世纪中叶左右, 在借鉴前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时代的限制下, 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育方式发展为知识性的, 其能力培育仅仅是知识传播下的衍生品, 能力本质并不是其目的。如今社会迫切需要专业性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员对于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 展现自身能力及才华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作, 这也是社会各界对此类专业毕业生的最基础性的要求。从当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状况来看, 他们的主要工作类型有:语文教育、文化宣传推广、新闻类工作、秘书、行政管理等, 这些工作都要求相关从事人员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所以,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在大学时期要进行语言及文学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 同时还要进行文学气质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审美观念与创新思想的培育, 这都是为毕业生踏上社会赢得欢迎所做的备战工作。所以, 要从当前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培育出发, 针对其课程系统与培育方式进行相关的改进以及结构性的调整, 整体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以此形成自身特有优势, 不仅顺应实际需求, 同时也是顺应时势潮流。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比较模糊的, 它不像建筑工程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 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重任, 还承载着发扬和提高全民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与传承, 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因此, 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 对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非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 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 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 等等。目前, 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 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 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 在坚持传统的同时, 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 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 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 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 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 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 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 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例如:部分试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专业概念, 等等。同时, 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 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 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 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专业教学借助实用性理念来指导

在《中国大学生》这本杂志中,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被描述为各类的编辑职务、教师、文案策划工作人员以及文秘等。然而, 现实中, 这个领域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新闻出版社、政府工作机关、企业公司以及科研机构, 还有部分人从事了新兴的产业, 诸如房地产、律师、金融外贸等。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泛的, 但是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往往面临着有关专业的竞争压力, 比如像新闻、公共管理、广告、文秘等专业。

2优化课程, 增加学生专业知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量多且杂, 包含了诸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等十几门课程, 为了使汉语言专业具有更好的竞争力, 我们应当从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 (1) 课程内容精简化, 要随着本领域的发展步伐, 将最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分析方法注入每门课程中。 (2) 核心内容凸显化, 每门课程的结构都必须优化, 学科基础的建立应根据此学科当前的发展来确定。 (3) 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化, 将各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整合, 使交叉重复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

3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为了满足就业的需求, 必须提高专业的应用性,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增加其专业应用性。应该在“读”、“写”、“说”这三个领域下功夫, 这三方面的技能必须得到强化。此专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实用性教学工作:现代各种类型问题的写作能力、古今各种问题类型的阅读能力、信息的调研能力、语言的教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程体系必须得到良好的设置, 教学内容也应丰富化, 最好是能够形成某些应用模块来辅助专业课程的教学。只有这样, 学生的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加强,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为一个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

4要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结合开放式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教学中后续课程与该课程的衔接工作应得到我们的重视。比如, 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有某些相同的文字, 我们应该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 让重复度降到最低。安排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 不必追求过深, 只要“够用”“必须”即可。要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动态精选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教学资源的选取问题, 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学大纲的需求, 优化选择各种不同的教材。一方面要选择使用频繁的教材, 满足语文教师的各种新需求以及现代教育的新挑战;另一方面要选择足够量的参考教材作为后备资源。这样一来, 诸如教学标准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辅导的夯实、教学资源评价以及数字化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我们要借助网络, 稳步有序地组织有关的教学辅助资料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教材档案体系。

四专业教育要具有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

我们进行创新就要做到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教学思维的创新, 各自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内容创新要突破专业限制

该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拥有着一个广阔的就业面, 然而因为专业针对性不强, 其就业工作往往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强力冲击。因此, 本专业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考虑文学和语言本身, 而应该适当地结合就业现状和学科的发展历史推陈出新, 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其实说白了, 像广告、公共管理、文秘以及新闻专业, 其实就是在汉语言文学这个领域经过创新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 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前提下, 我们还应该突破传统的限制, 不断改革创新, 让汉语言文学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诸如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工作、社区文化管理、公关和文秘、广告文秘等, 都可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应用模块, 借助各个模块的学校教育, 学生可以获得宝贵的从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极强的文学底蕴, 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东方文化底蕴, 还要有深厚的汉语感情。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能力与自身关于东方文化的亲和力以及自己推陈出新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方面, 教师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 具有极强的意识以及新颖的教育教学思路, 他们不仅要潜心实验、乐于探索, 还要不断地开拓进取。要一改以往的那种文化传声筒的角色, 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针对某些社会问题 (例如新媒体传播方式、博客等) 可以为我所用, 将其带到课堂之上供学生思考。另一方面, 教师也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他们要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创新, 用新观点、新思想不断地激励学生, 学生在巨大的感召力之下也会感同身受, 进行探索、发现、分析、思考、创新。虽然, 根据专业特点, 此专业的教师大都不讷于言, 然而, 他们必须要以实际行动, 言行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总之, 新课堂不仅饶有趣味充斥着人文气息, 而且还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它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工作做到了最好,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精神栖息的最佳港湾, 培育新型思维的一方沃土, 更成为师生人生历程的一次洗礼。如今的我, 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还不能实现如此完美的教学目标, 但只要我站在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之上, 我就要孜孜不倦、竭我所能地工作。学生是我国的未来, 我们在进行中文教学的过程中, 更应该贯彻实施上面提到的问题, 学生实际掌握的语文知识丰富了, 学生的汉语言体系自然就完善了, 只要这样, 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地流淌, 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 (11) :204-205.

[2]陈艳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3]姚玲, 周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小学科学 (教师) , 2010 (2) .

3.浅谈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

中职业学校是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以培养出具有一定水准又有具体技术性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过程。由于中职学生成绩较差、素质水平低的种种限制,使得中职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与难题,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更是一个难点,由于其学生的基础知识差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理解能力不够,成为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问题。因此,怎样完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当前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在新时期下,企业等各大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因此,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需要采取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深化改革,落实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用价值。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社会对其有一个新的期待。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中职院校继续发展的一大需求。

2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特点分析

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本身是和一些诸如工程类、建筑类等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人文学科的代表,是最能够体现出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传授中外优秀的文学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一门学科,其突出的特点是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更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为了让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效益的一门学科。而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在其实用性方面不足,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要针对该方向进行必要的改革,才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

3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革新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一般为教师、编辑、文秘等,而实际上,其就业范围涵盖了政府、科研、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就业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对于該专业的教学,要摈弃原有的教学目标,以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更大程度的体现其实用性特点。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十多种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内容,按照当下最新的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好课程教学方案。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广泛的就业前景,需要更好的体现该课程的实用性,这样才会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作为汉语言文学的老师,需要精心的安排课程,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的培养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对于中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更好的把握该课程的创新型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在毕业以后,择业范围比较广,却不够精。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注意把握创新型教学,在把握好该学科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发挥其专业优势。同时,在进行教学培养的时候,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该专业的学生,文化特点鲜明,教师应该向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关于文化方面的评价,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于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4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作为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按照相应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在一个确定的指导思想下,选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现阶段,很多老师已经选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教学,有很多都是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另外,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好有目标的进行教学,而不是为了敷衍课堂。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本身就是以文学、文字、文章等元素为主的一门学科,其特征中最显著的一个就是其工具性,在新时期,培养学生能够以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得到应用,而不是一味的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和教学,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作为教师,其更应该有目的的进行教学,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原有的教学目标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这是老师的目的,也是学生的目的,而实际上,这样的应试教育是不可取的。所以,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有目标的进行教学,改变应试教育的劣势,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之。

另外,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该有一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思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把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很多教师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理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而到了实际教学的时候,则收到的效果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严重脱离,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好。教学理论固然重要,却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才能够收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理论,二者相辅相成,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在教学的时候,不断的汲取前人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新的教学方法,并且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进步,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双方共同努力,取得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适应新的问题的发展需要。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不是通过某个人的一些努力就可以达到改进的,是需要所有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共同努力、探讨,在长期的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升华的。只有在充分的了解了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该学科的教学,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采用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改革教学模式,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浓厚汉语言文学气息的课堂环境;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真理,体味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从而真正地实现汉语言文学“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岑玲.亲近文本加强理解注重实践提高能力――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参与性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15-16.

[2]蒋继华.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2,(12):25-26.

4.汉语言文学职业发展规划 篇四

一、引言:

人生如果没有目标与规划,就如同在大海上漂着的没有罗盘的帆船,不知驶向哪儿,不知自己的方向。半年前,有一句话让我想了很长时间:我知道什么东西是我不想要的,只是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我想要的。我似乎很少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有着怎样的人生理想,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想做什么职业,我要用什么来证明我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我开始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我这半年都在寻找自己想要的,我开始多方面的了解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规划,终于让我走近自己,开始看清自己。

二、自我分析:

人的一生在不断的根据他人和已经做过的事情来认识自己,有时会因为做错了事物而讨厌自己,有时会充满理性和勇气去改变自己。我认为自己总的性格具有两面性:在自己平常的生活中,喜欢安静,不太爱说话,总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需要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会很外向、很开朗,总是喜欢笑。曾经做过一个职业测评,它说我的性格是管理者类型,特征是富有责任感、工作效率高、关注结果、性格开朗、善于社交、注重实践、逻辑清晰,能客观公正的分析判断各类问题,并作出决定。随着环境的迁移和要求的不同,一个人的性格总在不断地变化中,在团队合作方面,我在上大学以后有很大的改变:以前的我不太喜欢与人合作,总认为自己能一个人做好一切的事情,同时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缺少团队合作的机会;但在大学上了一门名叫“素质拓展训练”的体育课后,我发现团队的合作能让我做到一些我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能给我惊喜和力量,当然这其中需要彼此的信任、关爱与努力。我自小有着严格自律的性格特征,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喜欢独立思考问题。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自己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爱学习,但我指的是广义的学习,就是生活中值得我停下来去思考的地方我都愿意去想一想。我想过当冰箱门打开时,它和空调的区别;想过如果把地球倒过来世界会是什么样;以及为什么《水浒传》中的阮氏三兄弟只有二五七这样类似的问题。所以我的思想经常会处在游离状态。但是这不是说我做事不认真,相反,当我下定决心做好一件事时,我就一定能做到,这点,我有充足的自信。1

三、社会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并进行着一场深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这场变革的特征是兼有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双重变革,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从总体来说,我国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也不断提高,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当前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大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条件和困难,机遇和挑战并存。

四、职业分析:

我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是高等院校开设的着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的一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或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随着近年来大学生不断扩招,如今大学生多如烂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逐日凸现,加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泛而不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困难问

五、职业选择:

我一直以来希望以后自己的职业能与现在的所学的专业对口,这样才能是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我的职业理想到一家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当一名优秀的文秘,从事文秘工作;其次,我很想去一家知名的报社搞编辑,创办一份学术杂志;另外,我也有意向毕业后考公务员。

报社编辑工作能够充分地运用我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编辑中的文字编辑应该在保证稿件用词正确、语法通顺、并且没有事实性错误方面有专长,这份工作很能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工作能力,而我正好擅长搞文字工作;我现在在校团委报社编辑部工作,编辑工作需要写很多的稿件,使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渐渐对文字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报社的工作相对稳定,很少有奔波,而且收入稳定;编辑工作能让我边工作边学习,有利于促使我终身学习的进行。劣势:一般的报社缺乏必要资金,特别是在尚未完成资本积累任务的、经济实力薄弱的报社;报社的软环境欠佳,报社的“评论家”颇多,很多人善于“评论”别人的是非;工作收入虽然稳定却普遍较低。

机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报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难得的机遇,从而提供了很多的工作岗位。风险:报社里的很多文章会触及当今社会的敏感话题,搞编辑时在这方面要特别谨慎。

学习汉语言文学,使我文学涵养以及审美意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的性格随和,能够调节整个办公室的气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较好;身为班委以及在校团委报社工作,使我的办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劣势: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对一个人的内外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现在大学生泛滥的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文秘除了需要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要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对各种办公软件能够熟练运用,而我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水平欠佳。汉语言文学课程很多,使我们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机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展,现代经济建设的进行,以及各种各样的外贸外资的涌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文秘工作岗位。在今天,秘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覆盖面最广的职业之一,被称为现代社会的第361行。秘书这个字眼在最近几年人才市场中频频出现,秘书职位的空缺也是层出不穷的,其需求连续多年在招聘排行榜上位居前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特别是三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这种势头将会有增无减,同时也给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风险:作为一名文秘,个人的发展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紧密联系。只有企事业单位的健康繁荣发展,才能有个人的发展。

公务员的工作与在各类企业中的工作相比,工作量相对较少,且在福利方面,有较好的保障。而且目前国家对公务员的重视力度在逐年增加,薪资也有所增长,因而,公务员的工资也较高。此外,公务员的工作有很好的信息优势,接近于决策的制定与传达方。还有就是在人脉关系上的优势,公务员工作能极大的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另外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很适合当公务员,家里很多的亲戚朋友都是党政机关中的公务员,自己对于公务员的工作也较了解。还有就是公务员的工作相对稳定,很少会有奔波,而且收入稳定,能很好地解决生活问题。劣势:虽然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很大一部分会选择考公务员,但公务员的专业很杂,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专业的过于杂乱使工作的软环境不太好。还有就是公务员工作应酬一般很多,这对于一个女生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工作。机遇:目前国家向社会公开招收公务员,就是给普通人提供一些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作为大学毕业生,在理论道德修养上,以及知识水平上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我这个专业跟公务员的工作也很对口。风险: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公务员热”,许多人都去报考公务员,尤其是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将报考公务员作为毕业后就业的出路,因而,这一岗位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也比较大。竞争越激烈、考试难度越大,选择走公

六、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

我的三个职业选项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对我的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战,现在我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较差,我的现状与我的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还很大。首先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相关运用和英语知识水平不够好,而且考虑问题比较犹豫,瞻前顾后,缺少决心。另外汉语言文学课程很多,使我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等等。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我只有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七、大学的具体行动计划:

学习方面,学习不仅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终身收益。我一直坚信“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无论怎样,学生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如果抛开学习,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尤为必要。所以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涯作出以下简短设计。大学二年级:

1、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其他基础学科,坚信基础的东西一定是最重要的。注意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通过参加各种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科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

2、做一些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课余时间从事一些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的专业类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掌

3、证书大突破:考取英语四、六级。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以及其他相关证书。大学三年级:

1、开始尝试并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社会需求。搜集与本人目标工作有关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渠道尝试和已毕业的校友交流思想。开始毕业前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知识积累。

2、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体统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作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演练,为自己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努力。

3、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为人处世方面:

1、改掉自己偶尔情绪急躁的坏毛病,千万不和同学发生冲突。

2、最终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他(她)有什么性格,学习优秀的人,感化恶搞的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们。不去争名利,不计较利益得失,做一位合格的中国公民,务员这条职业道路的风险也就越大。

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抓住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全力以赴完成班级和学院本职工作,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出一点成绩,不一定非要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要是给自己找一个相信自己的理由。生活方面:大学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时光不多,好好把握将会收益终身。要多和家人及同学联络,告诉他们我们的快乐和不安。一路走来,是他们一直支撑着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父母,他们操劳了一辈子也许最想要得只是我们的一声问候。我决不会让他们失望。

八、结语:

5.汉语言文学专业 篇五

PROGRAMM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OR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USE)

学科门类文学专业代码05010

1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财经领域各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从事文秘、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财经文秘方向的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文秘、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养:

1.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掌握经济学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与法规;

3.掌握文秘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4.掌握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满足文秘工作的基本要求;

6.具有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体魄。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共同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共同基础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四大类。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

通课教育必修课是指教育部或学校规定全校各专业均需修读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体育、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等,共计42学分。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选修课分为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艺术类和跨学科类四个领域,学生在每个领域至少分别选修2学分,总共最低修满15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教育学分。

(二)学科共同基础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的学科共同基础课包括: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 325

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共计46学分。

(三)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设置

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秘书学、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等,共计20学分。

2.专业选修课设置

本专业主要的专业选修课包括:书法、摄影、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概论、逻辑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论语》选读、《诗经》选读、演讲与口才、档案管理学、社会学、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沟通与谈判、电子商务等,学生应至少修满25学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独立设置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1.军训:新生入学后,集中1-2周进行。军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学会军事操练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体验军队生活,培养其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计1学分。

2.读书活动:学生在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须完成“读书活动”。学生可在100部经典著作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著作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须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心得,并于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2月底和第二学期的5月底,分别将当学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交学院,由所在学院组织评判,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计分。其中,优秀读书心得由学院选送至学校,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校级“优秀读书心得”的评选。计1.5学分。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能力,以深化课堂教学效果。计2学分。

4.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包括社会服务类、社会调查类、劳务类、重大社团活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实践结束后提交实践报告。计1.5分。

5.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外听力练习、自主学习、参加英语角、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演讲比赛等。课外听力练习通过早晚收听外语广播台(频率:调频80MHz)的英语节目完成,要求每周至少收听2学时;自主学习是指在自主学习教室开展的英语学习,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上机学习1学时。学习情况将由任课教师掌握并记入学生平时成绩。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演讲比赛并获奖的同学将得到相应的创新学分,可抵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6.实践:包括课程实践和实践课程。课程实践随各门课程合理地安排在授课过程中;实践课程单独设立,包括办公自动化等,总计1学分。

7.学年论文: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本专业的研究课题,提交学年论文。计1学分。

8.专业实习: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安排在校内实验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计1学分。

9.毕业实习:结合专业要求,原则上第七学期前的暑假进行不少于4周的毕业实习,实习结

束后,根据各专业要求和实习内容填写毕业实习报告。计2学分。

10.毕业论文: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严格遵守学术研究规范,提交合乎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论文(报告)。计6学分。

(五)第二课堂教育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建立本科生客座教授制度,将党政机关、“财、税、银、企”等部门和行业的兼职教师请进课堂,扩大第二课堂教学规模。学院每学期开设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少于两次,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等;开设讲座不少于三次,并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第二课堂取得的创新学分可抵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四、学分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165学分。

1.通识教育课程57学分,占总学分的35%,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42学分,选修课15学分。

2.学科共同基础课程46学分,占总学分的28%。

3.专业课程45学分,占总学分的27%,其中,专业必修课20学分,专业选修课25学分。

4.实践教学环节共计19学分,占总学分的12%。其中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17学分,随课程设置的实践环节2学分。

五、修业年限

四年。

六、授予学位

6.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 篇六

2、北京大学

3、南京大学

4、复旦大学

5、四川大学

6、北京语言大学

7、南开大学

8、武汉大学

9、山东大学

10、华东师范大学

11、首都师范大学

12、福建师范大学

13、中国人民大学

14、上海师范大学

15、南京师范大学

16、暨南大学

17、安徽大学

18、中山大学

19、山东师范大学

20、华中师范大学

7.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篇七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认同感不强

汉语言专业这门课程的范围比较广泛, 但是它没有涉及到专业性强的领域, 相对于一些理科专业来说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 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怀有无奈、被迫学习的心情, 常常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 在很多学生看来是自己选错了专业, 他们很少看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所以, 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致使最后这些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很薄弱, 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 更加缺少对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2. 专业课程设置不全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专业性要求很高, 要求学生要掌握比较多的文学知识, 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 追根溯源是由于学校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全面、不合理, 没有给与这一专业足够的重视, 课时量较少。另外, 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生很少有上实践课的机会, 枯燥乏味的知识传输使学生对汉语言专业失去兴趣, 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掌握得很不理想。

3. 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很多学校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毕业,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够合理的。通过调查可以知道, 很多大学生经常逃课, 但是到最后却都可以顺利的拿到毕业证书。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学生考试的试卷大部分的试题都是概念性和基础性文化知识, 只是需要学生在考前加以背诵就可以通过的, 学生不必对专业知识有任何拓展和延伸。因此, 这就导致不良的恶性循环, 很多学生根部不在乎教学过程, 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思路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本专业的教育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课程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面, 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知识型人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有所变化, 那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相应的做出调整,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调整需要遵循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 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学校应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对于文学课程的教学, 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要对原有的陈旧的文学史观念加以调整, 力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感悟能力都是本专业需要培养学生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上, 应该根据不同的科目本身的教学特点以最科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比如现当代文学可以开设一些作家作品研究的选修课;古代文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体形式作为讲解的线索;外国文学可以以作家作品的讲解形式为主;文学理论和美学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等。

(2) 在一些演讲类的语言课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之协调发展。语言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则以应用语言学为主。

(3) 在写作课教学中无疑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整体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社会上需要很多写作人才, 然而对于毕业生来说, 既有写作能力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比较理想的。传统的写作课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 要改变这种教授模式, 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 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提供多种写作形式的教学, 比如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公文写作等, 还可以外聘一些比较有名的记者、编辑、作家等举行专题讲座来更好的辅导学生, 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写作课以理论代替实际的教学模式。

(4) 、以实用为原则, 有目的开设一些其他的专业科目, 比如哲学、宗教、音乐、美术、历史等相关专题的选修课, 可以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

2. 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教学培养模式,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调整并确立新的课程内容。调整后使课程教学内容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各有侧重。例如, 文学史课程教学要精选真正的文学经典作家作品, 摒弃那些陈旧的文学史观念下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内容;语言学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交际能力。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文学审美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人才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其审美能力上面, 而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其具体体现。所以学校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 并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 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 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可以自由的讨论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得到训练。

4.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有自己的特色, 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学生对汉语言专业概念的理解都很模糊, 没有准确的定位, 我们都知道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实物的实用价值, 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状况是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性质混乱。因此, 如果想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在社会上立足, 我们就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去改革, 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品位, 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最终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5. 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很多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目前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对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的也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别大致上主要包括语文教师、公务员、营销人员、文案编辑、文秘等相关工作, 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口才、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等。所以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 以文学类课程为主, 贯彻落实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 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学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这样就为汉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高校应该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 不断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展示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是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与时俱进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长久以来, 汉语言专业想要培养的是善于创造美、发现美和有高审美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对于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明.中国电力教育, 2008 (09) .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一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 2009 (05) .

8.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解析 篇八

关键词: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基础应用性跨专业应用性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持续艰难,地方院校纷纷升格成为综合性大学而增设许多新专业,高校对各专业的考核愈益以就业率为刚性标准,汉语言文学等传统基础性老牌专业慢慢转向被社会看轻的冷门专业。因此,探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便成为地方院校新增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当务之急!

一、汉语言文学的学科、专业性质

(一)从学科与专业的区别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辞海》对学科的定义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1](P2603)。对专业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业类别”[1](P3036)。由此可见,划分学科与设置专业依据的原则不同。学科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学科及其分支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处于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从大学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置的;从社会的角度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需接受的训练而设置的。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要求有着不同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与之适应。专业以学科为依托。

所以,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专业则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具体要求。专业的目标是出人才,所以专业自然要把目标定位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该高校的学科和专业水平。

大学设置专业,既要考虑学科基础又要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确定具有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一定层次与规格的专业培养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也不例外,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因素,更要将专业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的地位。当然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包含了学科发展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语言文学类人才需求培养两个方面。只是,为学科发展培养的人才属于研究型人才,其职业要求需要在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得以深化、专业化后得以实现,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社会职业的应用型人才为主。

(二)从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语言和文学学科在美国《韦氏词典》中被定义在自由教育的领域:“liberal arts──学院或大学里诸如语言、哲学、数学、历史、文学或纯科学等学科,意在提供最为基础的通识性知识,并发展较为全面的智能。”Liberal arts即文科,又译为自由艺术,在教育学领域用来指与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相对而言的自由教育。《韦氏词典》对职业教育的解释是:“vocational ──关注的是对一项技能或行业的选择或训练,以满足日后的职业追求。”《牛津英语辞典》也这样解释:“liberal──起初,这是对那些被认为赋予‘一个自由的人以价值的‘人文或‘科学的别具一格的描述或形容;与卑屈臣服的或机械呆板的品性相对……它特别关注较为全面的智慧的增长和提升;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技能技巧或职业培训的要求”;“vocational──归属于或关于一种职业或行业。”[2](P26)因此在传统的学科界定上,文学和语言类学科不与技能技巧、职业培训之职业或行业直接挂钩,它更强调培养学生基础的心智和全面的智能。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学科与专业无疑属于自由教育的范畴,它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文学史知识、作家作品知识、语言学知识、写作学知识与理论、文学欣赏与批评知识与理论的教授,重视读写能力、作品欣赏、分析、表达能力的训练,注重在作家作品的研究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和美好人格。这与社会职业的技能性、应用性要求显然有较大的距离,所以探讨语言文学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实为一个新生而又紧迫的问题。这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他国家的教育专家也在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在《回归大学之道》中就提出了在文理专业中增开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课程来解决自由教育专业的应用性技能问题的办法。“在文理专业的课程中增加两三门商科方面的课程或其他实用技能的课程,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不仅可以保留自由教育的核心价值,而且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3](P206)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职业性要求

虽然无论从学科与专业的联系与区别来论,还是从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都将以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但是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又必须以学科或专业本身的特性为基础。汉语言文学学科与专业本身的社会应用性体现在哪儿呢?

汉语言文学学科与专业的主要领域是汉语言与文学,语言教学直接作用于人的阅读与表达以及对阅读与表达的研究上。表达与社会上的播音、主持、谈判、律师、教师、写作等职业相关,但相关的职业各自有其所属学科与专业的特性,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所独具,所以不能以这些相关职业的应用性来迁就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文学教学直接作用于人的阅读、欣赏与批评,与社会需求的文学写作、文学研究等职业相关,这些不是应用型的职业,培养的人才也不是应用型的人才,而属于前文已述的其研究能力的习得与巩固有待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应用性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阅读、鉴赏与批评能力的习得与锻炼。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与文学这两方面的应用性,不具有强烈的职业导向性和鲜明的职业对口性,但它在各行各业又都是必不可少甚至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职业通用性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

在大文学观的视角下,将“文学”不局限于“纯文学”,而是拓展为“人文学”,其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对纯文学名著、纯文学名家、纯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而且注重对社会、历史、哲学、艺术、宗教、政治甚至科学等领域的人类文化名著的教学与研究,其对于人的思想、思维、思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熏陶、培养与锻炼对社会职业需要将具有更为深广的适用性[4]。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离不开对作品的研读。在作品中学习、领会语言的知识、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效用;在作品研读中体味人生百态、了解社会世相、见识各种人性、品味文学美学与创作技巧。研读作品属于“知”的层面,从“知”的层面抬起头来,投身到生活与社会中加以应用,才到了“用”的层面。从“知”,我们掌握语言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从“知”,我们经历许多丰富动荡、曲折离奇的社会、历史、人生图景,体会各种深细的人类情感,接触各种深刻的人的思想,并形成自我选择、判断、思考、表达的能力与习惯。这些能力与习惯回到自我的社会、生活、职业现实,便具体体现为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能力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适用于其他各行各业的基础的应用性。

endprint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即是一种自主独立地科学务实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唯权势、不唯书本、不唯权威地坚持真理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各行各业都需要批判性思维,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务实科学地具体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真正做到继承精华摒弃糟粕;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真正有创新、有变革,而变则通矣,变革才能真正有发展!

所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世界许多顶尖大学为学生设计的首要培养目标。“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发现:超过90%的大学教师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3](P68)“高等教育,无论是发生在哪个学科,都意味着个体交往能力及敏锐的批判意识(综合、分析和表达)的发展。”[2](P3)

汉语言文学专业天然的教学资源——人类文学、文化及科学名著——本就是创新变革的产物和成就。文学创作是创新的事业,文学作品是创新智慧的投射与结晶;社会、哲学、宗教、政治、艺术等领域的名著本身就是批判性思想与批判性思维的宝库!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方沃土!

(二)道德推理能力

各行各业在具体职业履行中都会碰到本行业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医有医德、师有师德、律师有律师的职业道德、公务员有公务员的职业要求、商人有商人的社会责任,每一个人会碰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相冲突而需要社会公德的时候。大学生在就业前就该具备这种道德的品质,进入社会具体职业中碰到具体道德问题时,即可运用大学里练就的道德推理能力成熟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选择,而维护社会的更大公共利益!

汉语言文学专业往往通过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情境让人感受各种人生际遇,体会人物的情感、道德与理性选择过程,做出自我的分析、评判与选择。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这些情境、感受和思索便成为他们进行实际道德推理和选择的有力参照。

(三)写作与表达能力

即使是操作性最强的职业也需要进行操作流程的口头介绍与书面表达,要进行问题的阐释、说明和解决办法的表达与交流,所以说社会上任何行业的任何职业都离不开语言的口语交流与书面表达。“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和毕业之后都会广泛运用的能力,也是作为公民和一切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3](P68)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即是语言与文学,教授与培训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是其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定位的写作与表达能力正是其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应用性的最强表现。

(四)交往能力

职业交往包括向内的上下级交往、同级交往,也包含向外的单位间交往、地区间交往甚至国际间的跨文化交往。这些交往可能是浅层的知会通达,但更多的是深层的谈判、交涉、协商或合作,其中所蕴含所需要的交往能力涉及口头表达、周密思考、理性批判、文化通晓、道德判断与选择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所侧重的内容及其学科本性确定的培养目标,这些也恰恰体现出汉语言文学专业适用于各行各业要求的基础应用性特点。

上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之各种能力虽然适用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只要学生真正具备了上述各项能力,进入各行各业各职位,其能力便会在实际工作中立马发挥作用,表现出强有力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这种普遍的通用的应用性,却恰恰暗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强的职业应用性,因此才产生了其职业应用性探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跨专业应用性便成为这种探索的最好方向与途径。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跨专业应用性

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适用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各职位,但是在探索其跨专业应用性时,我们还是必须把握这样几个尺度:一是其它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亲疏远近;二是其它专业本身的职业应用性强弱。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在于语言的应用性和文学的应用性,语言的应用性见于表达与写作的能力,文学的应用性见于文学鉴赏、批评、写作的素养,思想、文化的涵养,道德、判断的修养。相较而言,文学的应用性更为基础,语言的应用性则较有职业针对性。所以在找跨专业相关性时,便可着重从语言的应用性角度着手。

比如律师需要口才、严密的逻辑思辨推理能力和司法文书写作能力,但是司法专业性太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内部发展律师和法学的跨专业方向,自是非明智之举,所以许多司法和律师专业便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中加入演讲与口才、应用写作、逻辑学等课程,即是从其专业本身的职业针对性强处考虑跨专业设计的。

(一)新闻出版:新闻出版侧重采访、写作、编辑和排版,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与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文学文化素养与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交叉面大。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扩展采访、编辑、排版等技能性课程,其可能性与可行性都大大加强。既能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的职业应用性,又能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在新闻出版专业中尽情发挥其长处与优势。

(二)秘书:秘书职业除了需要较好的文稿写作能力和上传下达等向内的口头交往能力之外,还需要诸如会务安排、时间管理、人员接待与安排等操作性强的技能。但其文稿写作和对内对外的交流、协调及对事务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的选择,更求其深厚的语言、文学的素养与思维、道德的涵养,所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应用性课程体系中增加秘书专业的事务性课程,也是可行必要的跨专业设计。

(三)语文教育:中小学语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时期,两者不过是从幼儿到成人的两个不同的成长阶段而已,接受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人其学习的内容与语文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大筐与小筐的关系。所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教育、语文教学法方面的技能性的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跨专业应用性的最具亲缘性的考虑。与此相近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是较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跨专业应用性的亲缘性设计。

所以说,从学科与专业的不同的设置原则、目的来看,专业设置与社会的行业、职业分工需求相适应;从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目前发展境地和趋势来看,专业的设置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求职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计与发展必须考虑其职业应用性。但是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批判性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等的培养是其通用于各行各业各职位的基础应用性能力。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设置新闻出版专业、秘书、语文教育等专业的课程,则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跨专业应用性设计。

(本论文是常州大学2013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GJY2013037。)

注释: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

[2]英·大卫·帕尔斯曼著,冯青来译:《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德雷克·博克著,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刘汉光:《回归大文学传统 重铸中文专业学科理念》,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9.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篇九

——方鸿渐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首先本文给方鸿渐定性,他是位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即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由于他的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和幼稚,他被鲍小姐引诱然后抛弃,被苏文纨羁绊然后报复,被孙柔嘉诓骗,然后驾奴,饱尝感情的折磨,其次,好心买假文凭,在事业上屡遭同事暗算,卷进各种莫名其妙的派系斗争和扯不清的恩怨纠葛中,饱受炎凉世态的折磨,这就是方鸿渐形象所凝结的人生思考。

[关键词]软弱,尴尬,空虚

《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个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在书中钱钟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媛淑女、亦有商贾政客。钱先生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与委蛇。他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其中方鸿渐的形象是最丰满的一个。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是旧中国一个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这位江南的绅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因为学不了他们家乡很看重的土木工程,于是转到社会学系,最后又转到中国文学系而勉强毕业。由于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未来仗人的帮助)便毫心理准备地走上了留学之路,学中文的人出洋“深造”不免有些滑稽,但是他“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也不访《永乐大典》,也找不到太平天国的文献,四年中先后在伦敦、巴黎、柏林读了三所大学。随便听了几门功课,兴趣甚广但心得全无,除了夸夸其谈外,一无所有,临回国时,在父亲和丈人的威逼之下,为了搪塞才挖空心思的买了“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

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受个性解放新思想的影响,萌生对自主爱情的向往,于是大着胆子给父亲写信要求解除包办婚姻,最终被浇了一桶冷水,在与鲍小姐的调情,苏纹纨的应酬中,渐觉到“女朋友”和“情人”的不同,当遇到“摩登社会里那桩罕物——唐晓芙”时,他真正坠入了爱河但他俩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在苏纹纨的无情报复下夭折了。

也许是为了逃避心灵的痛苦,方鸿渐和赵辛楣等走上了去三闾大学的求职之路,1

三闾大学虽然地处湖南一个偏僻的乡下,但并不是一方净土,这里有道貌岸然、老奸巨滑、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市侩校长高松年、有外形木讷,内心狡诈的假洋博士韩学俞、有在政界失足落水,混迹学校的旧官僚汪处厚、有专事吹牛拍马,浅薄委琐的势力小人陆子渊等等。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终于在三闾大学中几十个知识分子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中被排挤出来,被解除了教师职务。

他还没有在事业的挫折中清醒过来,便受到孙柔嘉的诱惑,而逃避到了“一个自己并没有确认是否爱他的孙柔嘉的婚姻中”以为这里是一个可以逃避失败和压抑,追求自由生活的幸福港湾,或许是孙柔嘉在婚前过于心计。婚后,方鸿渐忽然发现自己娶的好象是另外一个人,新家和旧家的矛盾又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的确很难相容,终于不离而散,他丢下昨日的失望,怀着对明天莫名的期盼,方鸿渐终于冲出了家庭的围城。

一 方鸿渐在事业遭遇到的尴尬,表现出的软弱

方鸿渐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生活环境对其的影响。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性。因此在我看来,同情要比恨多许多,因为钱先生塑造的方鸿渐本质是善良的。比如说,他根本不想骗人,他只是为了满足岳父、父亲的虚荣心而买了一张假文凭,所以他在履历上不填得过博士学位,但当他在三闾大学得知韩学愈借助同样的一张假文凭混了个教授兼系主任的地位时,便承认老实人吃亏和骗子被揭的双层痛苦。他有自尊心,有羞愧感,他看到大学教授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他很蔑视,因为他有一种良知在里面。但钱先生在描述他的良知是,只是一闪而过。他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个地方,他只是更多地描写他生活当中尴尬的一面。他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个地方,他只是更多的描写他生活中尴尬的一面。例如钱钟书描写他的吃相,他吃饭没有一般中国人所谓的高贵的贵族,留过洋吃饭的典雅,所以他的吃相就受到一些人物的嘲讽。再比如他第一次演讲,人家叫将东西方文化,他根本就没有深切的体验,所以只得大谈鸦片、梅毒。学生倒是愿意听,但是对那些正襟危坐,虚伪的士大夫看来,他是在胡闹,对于真正的学者看来,又是非常浅薄的皮毛之谈。所以钱钟书在描述这个人物时,处处让他表现出尴尬的境地。我们用普通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出丑的地方。比如说像那些教授,三闾大学也有个教授,他叫韩学愈,他也在克莱登大学弄了个假文凭,他骗人。方鸿渐在备课的时候,他那种心理,他就写道:“有人肯这样提拔,还不自振作。那真是器物了,所以方鸿渐预备功课,特别加料,渐渐做名教授的好梦,的学位是把论文哄过自己的学生,鸿渐当年没哄过先生,所以未得学位,现在要哄学生不免欠缺依傍,教授成为名教授也有两个阶段,第一是讲义当著作,第二,著作当讲义,好比粗学的理发匠,先把傻子和穷人的头作为练习本领的实验品,所以讲义在课堂上适用,没出乱子就作为著作出版,出版以后,当然是指定教本,鸿渐既然格外卖力,不免也起名利双收的妄想。”

方鸿渐仿佛天生不是会成大事业的人,他总是处于中间状态,坏也坏得不够彻底,却又不是绝然意义的好人[1]。苏文纨评价方鸿渐的话极为中肯:“你在大地方已经玩世不恭了,倒向小节上认真,矛盾得太可笑了。”他对人情世故全然不通,对李梅亭、顾尔谦的厌恶全摆在脸上,对高校长的不满不加掩饰,方鸿渐学不会如何在别人倾轧自己的情况下保持镇定,他学不来韩学愈的厚颜无耻,也学不来顾尔谦那副“狗望着主人”的姿态,因此更讨李梅亭的嫌,总之,方鸿渐就是那种无恶意的好人——不令人讨厌,却一无用处。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的时候,没有学到更多的专业,钱钟书认为他是一个无用的人,所以在小说的开始说:“他是一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毕业,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呢,没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国外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国外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的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向中国的官吏和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成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二 方鸿渐婚姻,感情上的无奈与失败

由于他没有真才实学在恋爱上又不断地陷入到一种陷井里边。比如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写在巴黎到上海的船上,他和一个鲍小姐的爱情,他追求鲍小姐,鲍小姐也对他眉来眼去,但是最后到岸上,他就被鲍小姐甩掉了。他被人骗。所以钱钟书眼里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那种温情的关系是非常少的,最后无意中他和孙柔嘉结婚了,他那个结婚,本来对孙小姐印象非常好,是一个很文静的知识女性,但是结婚以后,他们不断的产生冲突,他陷入了家庭的无边无际的矛盾之中,所以方鸿渐这个人,不论是在学业上,在家庭上,在社会上,他几乎没有一个有亮点的地方,他陷入了一种悖论,一种荒唐的陷阱里边[2],比如他跟孙小姐结婚后,他说:“结婚以后,你总会发现你要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真器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谈恋爱的时候,双方本相收敛起来,到结婚后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式结婚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识谁。”方鸿渐这个

人他在谈吐当中给人感觉非常儒雅,像一个读书人,但是钱种书在描写过程中觉得他呢,他其实是一个没有生活自理的人,是一个在高校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学术信心,和学术地位的一个人。而在生活上,在婚姻上又是一个一塌糊涂的人,比如在唐小姐应允了方鸿渐共进晚餐的邀请后,“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他的快乐从睡梦里冒出来,使他醒了四五次,每醒来就象唐晓芙的脸在自己眼前,声音在自己耳朵里。他把今天和她的谈话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将心熨帖着,迷迷糊糊的睡去,一会儿又惊醒,觉得这快乐给埋没了忍住不睡,重新温一遍白天的景象”第一次收到唐小姐的信,他‘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中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这是何等的痴情和喜悦啊,让我们回想起梦寐思服的初恋。可惜,他好日子没好过,又没有禁受住苏小姐的诱惑,让苏文纨坚信他已非她不娶,最后闹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段纯真美丽的恋情,只能成为他和唐小姐心中一生也抚不平的伤痛。他想要追求的,他得不到,他不要的呢,偏偏要来,来了以后呢,本来以为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其实又是一个悲剧的开始。其实,方鸿渐在同龄人当中,也应该算是个佼佼者了,他“家学渊博”家世头衔都不错,而且留过洋,人也声得一表人材,为人正直,谈吐幽默,还颇讨女人喜欢,为什么人生的道路就这么不顺利呢?我认为是他性格造成的,早在大学读书期间,方鸿渐便萌生自主恋爱的念头,但在父亲的痛骂下,顿是“吓矮了半截”,一下子便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不再妄想,开始读叔本华,常自我安慰地对同学们说:“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在这里,方鸿渐的怯性格就暴露无遗了,在后来与女博士苏文纨的交往中,明知自己与她“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不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始终合不拢成为一体。”但却在苏文纨的恩威并重,软硬兼施中迟迟不敢表明自己的心。但他失去一生中最心爱的女性——唐晓芙时,心瘦弱到了极点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但方鸿渐此时却毫无力挽狂澜的勇气。只是呐呐的说:“你说的对,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然后站起来就走。在这把握幸福的关键时刻,他不是积极主动的去争取和解释,却把本存幸福的爱情结束的那么轻率,这不能不说是发自他那本性的怯懦。

对于内心的痛苦,他从不敢直接面对,而是一味的回避,他千里迢迢,历经千心万苦到三闾大学求职,却并不如意,受人排挤和诽谤,却无力抗争,受孙柔嘉的诱惑而任其摆布,没有接到下学年聘约,不是去斥责高松年食言,而是冲动的一走了之,逃避到孙柔嘉为其设置的“温柔的网”中。可是他错了,正象那句法国谚语:婚姻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里也不是方鸿渐饿避难所和归宿地。由于自身的懦弱,他宁肯自认失败,却不敢面对现实被孙

柔嘉连骂三声“懦夫,我再也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像戏剧高潮般地为方鸿渐悲剧添上了极为传神之笔。“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他与赵辛楣最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出身,与赵辛楣的霸气十足不同,方鸿渐是个让人倍感亲切的人,也是深得女性喜爱的人物,他很好相处,与他一起不会有压迫感,他愿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关心体贴,他也是个“很会说话的人”,贫嘴滑舌地既能逗人开心,又能化解矛盾,但方鸿渐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从一出场到全文结束,他都在受别人和和命运的摆布,几乎没有一件事顺了自己的意愿,其实书中有一句话,借了赵辛媚的口,已然给他定论了——那是即将结束赴三闾大学的艰辛旅程,赵辛媚突发感慨:“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而彼此不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为朋友”方鸿渐:“我问你,你经过这次旅行,对我的感想怎么样?觉得我讨厌不讨厌?”赵:“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赵辛媚一句随口的回答,竟然一语成缄概括了方鸿渐悲剧的性格和他的人生走势,方鸿渐在恋爱婚姻上的失败和他自身性格的懦弱是分不开的,他的好虚荣,爱面子的心理特征直接导致了他事业上的连连受挫。但他留学归来,凭从一爱尔兰人手里买来的假博士文凭受到地方小报记者夸赞时,他“感觉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也伟大了好些”,方鸿渐对文凭极为“认真”的功利性态度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工作愈演愈烈,他去大学教书,做名教授的美梦也因博士文凭被校方怀疑而破灭了。方鸿渐图幕虚荣之心被钱钟书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三闾大学的生存环境让这个听来才高学富的方鸿渐备感失落,在假博士文凭“光环”的笼罩下,方鸿渐在生活工作中处处遭遇尴尬,从回国后给学生演讲到三闾大学的任教,这位尚有一定正义感,良知未泯的方鸿渐一直在维护自尊心和欺骗与反欺骗的境遇中挣扎着。

在文章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描述“这简短的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哭个不歇,和衣倒在床上,觉得房屋旋转,想不得了,万万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心里又生希望,像湿火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不知不觉中黑天昏地地合拢,裹紧象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最初睡得脆薄,饥饿象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本”,是不是全文将尽,在作者心目中,方鸿渐这个人物也已然死去了呢?

三 方鸿渐形象的意义

方鸿渐饱尝感情的折磨,爱情的折磨,始终不断地从这一个“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难然而处处有困境,因此方鸿渐这个人物最根本的意义,是预示着我们现代教育的一种失败,现代某种文化的一种失败。他在看似神秘艰深的外表背后,他隐含着一种空虚,无力,灰色,荒诞这样的一种深切的隐含意义[3]。中国所谓的文化人,很多的文化人他们现在被名利所驱使,他们远离了学问,他们也是在做一些和学术没有关的东西。所以我想,我们今天看《围城》,我想它一方面使我们可以还原到历重新回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知道那一段人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可以重新来反省我们当下的知识界和读书界的情况。我们就会感觉到,中国文人的劣根性,它的存在,它是有它的一段历史,它是有自己的源头的,它有流脉的。所以它具有了很深刻的文化标本的意义。所以我想我们通过方鸿渐,通过《围城》,通过钱钟书,我们可以深深地来反省我们人类自己,反省我们今天人的生活。我们是不是,也在以虚幻的以一种欺骗人的,或者被别人骗的方式,存在一种尴尬的文化境界里边。我们是不是成为了社会上一个多余的、无力的、无援的、无助的一个孤苦的存在,我们是不是一个充满了幻想而又实际上永远是在痛苦和绝望中挣扎的一个可怜的人物,它给我们带来的联想,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都是非常非常之深远的。

注释:

[1]、周锦著《〈围城〉面面观》

[2]、章明著《钱钟书研究采辑》

[3]、彭斐著《钱钟书研究》第一辑

参考文献:

1、王振彦著《漫议〈围城〉及方鸿渐形象的个体意义》《南都学刊》1995年,第5期

2、杨至今《怎样评价〈围城〉》《新文学论丛》1984年第3期

10.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篇十

1.高职语文教育的作用及其特征

语文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类的日常生活水平以及丰富精神生活的质量,还能使人类的身心获得健康。

言语属于自我娱乐方式中的一种,也是进行自我“心理治疗”的方式之一。

例如,在空闲时间,阅读一部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既可以调整心态,又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向朋友倾诉烦恼或分享喜悦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人的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传达感情的方式。

语文教育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要开展学习活动就一定要开展语言活动,所以说,学习语文是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

在怎么“学习”这一个问题上,美国伯克利认为在各科的学习中,语文教育是获取、理解以及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2.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2.1教学工作具有统一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去适应社会要求,所以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汉语言文学教育附属于于高职语文教育,

着二者之间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内容上具有共通性,语文教学侧重于突出其语言交际功能,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则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精神面貌,但是二者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2对于人文关怀都十分注重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汉语言文学是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用文学洗涤和渲染学生的心灵,并且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的生活时刻洋溢着人文气息。

不管是汉语言文学,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3专业设置的方式存在差别

汉语言文学教育相对于语文教育而言,汉语言文学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在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所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要比语文教育要更为广阔,一般只在高等院校中设立。

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强调学生必须通过日积月累来获取的丰厚分文学底蕴,然而,语文教育则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学的对接路径

3.1从教育的思路及理念进行对接

确立开放式教育理念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在注重文学的发展以及创新的时候,还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开放的眼光去看待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相互融合,尽可能的完善和发展高职语文教学,因此,就必须要将汉语言文学融入到高职语文教育的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增添具有现代气息的开放意识和理念,实现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理念的对接。

3.2从教学工作指导层面进行对接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高职语文教育的深入,高职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语言表现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作为指导思想,而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以高职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为基础,再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鉴赏能力作为指导思想。

要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和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高职语文教育必须朝着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靠拢。

3.3从思路创新的角度上进行对接

高职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教育都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为社会培养出敢于挑战、勇于实践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高职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可细化为主要以拓展学生的.文化体验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较强的文学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与此同时,还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由此可见,尽可能的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和高职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高职语文教育使得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日常交际,高职语文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的高职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11.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应用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科技研发、教育事业等随着信息化的进步,更多的国际友人开始被我们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尤其是对中国语言的吸引。在这种环境下,中文成为了现代国际交流的方式之一,随之开始在国内也开始被发展起来。中文开始被教育部列入到教学课程中来。我国教育部将中文系设立为多个专业,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学校只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只按照两种科型来培养学术型人才,第一种为科研型;第二种为教学科研型。因此,在进行课程的拟定时,也是根据教学模式进行制定。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人们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随之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因此,站在教学的角度来看,决定该学科是否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是否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第二个是是否具备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两个因素是评定该学科的应用性的主要标准。

一、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一)精神与文化文明的象征

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是和我国社会特定的改革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导致汉语言文学也随之出现了改变。汉语言文学将单独个体的命运逐渐融合到集体的命运中,它在人们的身体中起着唤醒人体全部的生长力量的作用。正是因为这种力量,才促使着人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发展的重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将我国的历史文化表达出来的表现方式。它积累我国整个民族发展的各种信息,其中包括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体系、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构造、我国各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等等。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文明的象征。它记录着我国从各个时期的喜怒哀乐。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是我国各个民族精神和文化文明的象征,它不仅完美展示了我国人民和自然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了我国人民对命运的接纳和满足,以及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安土重迁和辛勤朴素之情。

(二)与思维密切联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语言不仅是思维本身的要素,也是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汉语言文学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的表现方式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抽象思维;第二方面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概念表达方式;第二种是判断表达方式;第三种是推理表达方式。形象思维要有两种种表达方式,第一种为想象表达方式;第二种为联想表达方式。因此,在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授课的过程中,有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采用形象思维,例如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叙述文的阅读、写作等。而在进行说明文的阅读、议论文的阅读、写作时,一般采用的是抽象思维。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

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与现实需求的意义来看,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时非常有必要的。

1.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在现在的教学管理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进行提升。由于在现在的社会发展环境的带动下,各个企业需要一些具备综合素能的专业人才,那么要符合现在企业的要求,就需要具备两种能力,第一种为具有超强的语言分析能力;第二种是具备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是迎合现在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的关键。

2.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学,那么要想迎合现在的素质教学的要求,首先就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根据现在我们国家推行的素质教学来说,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主要目的就是将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的观念逐渐演变成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而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因此,通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3.根据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是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体现所在。根据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充分专研,汉语言文学是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主要专研对象,因此,通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的需求。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脚步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制约的我国教学的今后发展。因此,为了迎合现在的教学需求,就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给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时,为了迎合现在的教学需求,不仅需要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一个道理。只有教师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遇到任何问题时,才不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

(二)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增减课程胧化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因此,要想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就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增减课程胧化课程结构。在对课程胧化课程结构进行增减时,需要根据现在教学发展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制定,进而将学生的课程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构造有了新的认识。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专业的学习是学生充分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整个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我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和好的时应到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教学事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 大众文艺,2011,08:234-235.

[2]靳瑾. 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7:186-187.

[3]万宏韬. 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283.

12.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篇十二

汉语言文学其培养的就是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的理论,以及其寄出的只是和技能。从客观上来讲,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专业生,可以考虑新闻文艺出版的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的评论等工作,当然文化以及宣传方面,也有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才。

2. 师范类就业教育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一直就有着局限性,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现阶段高校语言文学的教学多事重视语言还有文学的理论,对学生的文化底蕴还有素养重视,而且不得不承认,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的大,不光是资金的投入,更是人力的投入。但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方面却被搞笑所忽略。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甚至是一些重点大学,都会在教学时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古代的文学或者是现代的文学等课程,只用小部分的时间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培训。

2.1 课程的优化。想要优化课程,就应该对课程做出创新设置,母语教学教师,是对新生后代的影响最为强烈也最早的一批人,其影响的时间那也是最久远的,我国的人才能否跟得上社会的脚步,和教师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学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必须得到提高。作为我国创新教育培养的新一批预备队员,将这种精神一代代的传下去非常的有必要,这更可以使得我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摒弃传统的一听到底,就是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提,改变满堂灌等授课方式,就是优化课程的奠基石,老一套的课程体系国语死板,同学在上课期间多数都是左耳听右耳冒,越听越困越听越伐;虽然这种任课方式将教授的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听课之后,教师脑袋里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对于如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元素也很少去思考。所以说,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就应该将学生带入课堂中,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熏以及侵,并在之后的刺和提中,做到教学的相长。对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改革,可以从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以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下手。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这一点,可以说是该专业最有特色的一点,学生在这里在学习本专业内的知识外,还能感受到非常强的人文关怀。这对学生将来任课成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增强课程的人文性,也是为了呼应新的课程改革,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对于人文教育都非常的提倡,不光可以对学生实施人文的关怀,还可以给学生减压。所以说在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中,加入人文性的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点,详细的来讲,买就是将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上,将传统的学生只需带耳朵上课的方式进行改变。最直观的例子,教师可以将要讲授的内容告知同学,让学生预习,并在上课之前进行提问,看谁的问题最有建设性。

2.2 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名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实践,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讲,对理论课堂知识的吸取只是最简单的一步,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并检测自己的能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其必须知道应该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不懂得时间,就是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归其根本来讲,就是学得再好不懂得如何教,终究无法成为合格的老师。提高学生的时间呢管理就在于对老套的实习的改变,以前的实习都会在学业的最后一年,给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将学生分配出去并实习一段时间,这种实践的方法对少部分接受能力快的人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剩余的大部分人,对于这种实践的方法却并不适应,即使用心的学也没法达到有效的实习经验的积累,甚至还有刚刚适应这种实践的学生却发现实习的阶段已经结束了;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对学生的思想上一种根本的改变。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阶段。

3. 文秘方向就业教育的创新

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对比师范专业的学生确实要好很多,可以说不管是记者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等都非常适合文秘专业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着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会很高,近些年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表面上确实是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样子,但事实上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之恋个非常地。所以说对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影响就业的原因所在;进一步的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而这也是提高文秘方向工作的根本所在。而文秘方向的工作,几乎都有着共通之处,就是写作,而写作不单单需要清晰的思路,还需要扎实的书写能力,虽然现社会由计算机代替了手写文件,但不能否认,扎实的书法以及书写时清晰的思路还有书写的速度,在一定过得场合下,可以给与应聘工作的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培养专业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跟上市场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人才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就是产学结合,而高效的就业教育和教育一样的重要,汉语言文学并不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使得加强就业指导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为了适应当今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就不可避免。

摘要: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导致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所以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就势在必行。以传统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作为基础,再根据现如今对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要求,对汉语言谈文学的教育体系做出有效的改革,从该类别的根本上进行改革,力求改善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笔者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昙.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5(32).

[2]王玉竹,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3.

上一篇:华山寺作文下一篇:设计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