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班子建设

2024-12-08

强化班子建设(精选8篇)

1.强化班子建设 篇一

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近年来,我们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选好“领头雁”、配强“指挥部”,积极探索创新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着力在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生态水电大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着眼于配强班子,建立了以择优为导向的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立足“内选”。大力实施“能人治村”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人才递进培养活动,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尤其是选优配强村书记。全县通过“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先后选拔697名农村经济能人进入村班子,其中担任村书记56人,担任村主任42人。宝丰镇喻家塔村党支部书记冯显亮以前开过商店、搞过加工、跑过运输,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1998年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以后,他带领群众兴修公路、发展产业、整治环境,用自己的努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今年元月,喻家塔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他个人也被评为“全省十佳村党支部书记”。

二是鼓励“回归”。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头脑灵活、信息灵通、见多识广的优势,深入开展“回归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担任村干部。全县在山西、河北、河南、江苏、上海、广东等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22个、劳务管理工作站14个、流动工会5个,对1100余名流动党员、5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跟踪管理和有效服务。通过积极引导,全县共有30余名外出务工能人回村担任村干部。城关镇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治斌过去在铁矿当老板,年收入20多万元。2003年村上换届,在党员群众强烈推荐下,他毅然回乡当起了“村官”。上任后,他带领群众修起了8公里水泥公路,新上了3个工业项目,村里还清了13万元负债,还盈余5万元。今年七.一他被县委表彰为 “十星级优秀党员”,这次“两委”换届时又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三是实行“上提”。切实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注重在重点工程、移民一线等危难险重的关键时刻锻炼、培养村干部。特别是对思想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副职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及村级后备干部,通过搭平台、压担子、交任务加强实践锻炼,条件成熟后再组织推选到村主职干部岗位上来。今年27岁的城关镇虎山村王凤,高中毕业后就回村担任了计生专干,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由于工作出色,上进心强,在今年的支部换届中,她一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年轻最小、唯独仅有的女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全县已有12名村干部参加了全省脱产班学习,74名农村优秀青年参加了远程教育班学习,为村级组织健康发展储备了一批后备力量。

四是坚持“下派”。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思路,深入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2004年以来,全县累计选派了1016名县乡机关优秀干部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后进村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实行“两不变、四倾斜”,即职级待遇不变、工资关系不变,在提拔重用、年度考核、评先表优和学习培训上倾斜,极大地调动了选派干部工作积极性。几年来,选派到村的机关干部帮助选强配齐村班子25个,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45名;为选派村争取到5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56个,新增特色产业基地8000余亩,新修通村水泥路228公里,完成村庄整治95处,使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在广大机关干部队伍中形成了到基层、到一线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

五是用好“外援”。认真做好到村任职大学生的跟踪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促进他们又好又快成长。充分整合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对村任职大学生建立并实行了“5+1”结对培养机制,即县级领导干部、县委组织部机关干部、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村党组织书记分别与1名到村任职大学生结成对子,真正把他们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服务,当亲戚朋友来对待,当自家孩子来关爱,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落实各项政策,启动“扬帆计划”,为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县首期11名到村任职大学生中,已有9名在村“两委”换届中顺利当选,实现了由“大学生村干部”向“村干部大学生”的转变,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移民工作的新生力量。

二、着眼于提高素质,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分级分类集中培训。利用县乡优势培训资源,实行分级培训负责制。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村主职干部的培训,各乡镇党委负责其他村干部的培训。改变过去三年轮训一次为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培训,对村主职干部的教育培训一律免收培训费用,由县里统筹安排经费。依托健全的培训网络体系,采取专题讲座、集中辅导、互动交流、远程教学等形式,重点开展政策理论、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展致富的能力。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累计培训村干部1100多人次,实现了村干部普遍轮训一遍的目标。

二是依托基地示范培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扎实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农村党员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基地”的培训模式。溢水镇东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被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授予“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学校”,现已建成蔬菜基地400亩,林业育苗基地150亩,聘请了5名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和科研技术人员为示范园“客座教授”,先后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500人次,辐射城关、潘口、麻家渡、宝丰等乡镇发展蔬菜2万余亩。圣水茶叶公司和楼台冬枣示范基地被授予全市农村党员教育“两建一培”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户11000余户,有力促进了茶叶产业和冬枣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茶叶基地面积已达11万亩,冬枣面积已达6800亩,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

三是远程教育灵活培训。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把远程教育打造成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工程和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基础工程。全县已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69个,工程进度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推行了“逢六”播放收看制度,每月6日、16日、26日全天播放,累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3000余人次,形成了开放式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格局。得胜镇围绕发展壮大茶叶产业,依托圣水公司茶叶基地采取理论教学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实践教学服务,建立了“站点+基地+农户”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和培训模式,不仅提高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实际使用率,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积极性,使远程教育站点“一站多能”的综合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三、着眼于稳定队伍,建立了以关爱为导向的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建好阵地,改善条件。坚持把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干部办公条件。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新建村级办公活动场所79个,改扩建办公活动场所60个,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办公活动场所目标。坚持建管并重,管用结合,切实把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务管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的综合阵地,真正成为“农民之家”、“党员之家”、“村干部之家”和“新农村建设的指挥部”。去年,在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总结表彰会上,我县并被授于“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二是创新机制,保障待遇。我县从2001年开始,推行了以岗位培训合格证、工作绩效卡、定额补贴卡、医疗优惠卡、养老保险卡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一证四卡”管理制度,有效破解了村干部队伍素质提高难、待遇落实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通过推行“一证四卡”,加快了村干部专业化管理进程,增强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2006年,为更好地发挥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我们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完善村干部“一证四卡”制度实施“领头雁工程”的意见》,以深化“一证四卡”为基础,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形成“选、育、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县村主职干部年人均补贴由过去的1700元提高到4000元左右,基本工资实现了按月直发,村干部经济待遇得到较大改善。

三是真心关怀,激发活力。为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从2002年开始在人寿保险公司为村主职干部办理了鸿寿年金分红型保险。2006年以来,县财政又每年预算13万元,为全县700余名村主职干部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有效地减轻了村干部因工作风险和遭受意外伤害带来的经济负担。投保以来,全县有42名村干部遭受意外伤害,寿险公司累计赔付资金30余万元。田家坝镇吉鱼村原支部书记王茂春意外身亡后,其家属获得了近11万元的赔偿。主动关心村干部,对村干部子女入学、参军入伍、家属就业、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和解决。加大评选表彰力度,每年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公开表彰奖励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村干部甘于奉献、争创业绩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政治上关心、待遇上激励、生活上关爱村干部的社会氛围。

四、着眼于规范管理,建立了以约束为导向的民主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建立完善了村务公开、村“两委”议事、经济责任任期审计、廉洁自律等20余项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村干部行为。进一步强化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能,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规定,使村“两委”在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扎实开展党务、村务公开工作,明确公开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坚持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村“两委”之间的关系,规范村务运作原则,减少工作矛盾,明确职责范围,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二是推行一会两票,落实民主决策。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以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民主权利为核心,以提高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水平为目标,深入推行了以召开民主议事会、提请党员投建议票、群众代表投决策票为主要内容的“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村上干什么、不干什么、怎么干,都通过“一会两票”进行民主决策,把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交都交给群众,畅通了基层民主渠道,落实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全县已有156个村推行了“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共召开民主议事会280余次,决策村级事务300余件,一大批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强化目标管理。参照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了村干部工作绩效年度考核和任期目标综合考核制度。在考核对象上,以村书记、主任、文书为主要对象,突出岗位职责考核。在考核内容上,突出村级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党风廉政建设、惠农政策落实、产业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工作重点。在考核方式上,实行自查自评、组织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公开承诺制、年度述职评议制和考核结果公示制,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经济、政治待遇和使用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坚持述职评议,分类排查整顿。建立和完善了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每年由乡镇党委组织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听取村“两委”班子述职情况并进行民主评。根据评议情况,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班子及时进行整顿。深入开展村级组织排查整治活动,对基础较好的村,重点在“抓提高、树标杆、带全盘”上做文章,引导他们创一流、上台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中间村,重点在“换脑筋、强素质、抓规范”上下功夫,教育引导他们跳出村子求突破,增强带头致富能力;对后进村,重点在“扶弱、聚散、治瘫”上下力气,帮助健全组织、配强班子,建好阵地、开展活动,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尽快扭转后进局面。通过集中排查整顿,全县254个行政村中,一类村达到128个,占50%;二类村105个,占42%;三类村21个,占8%,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2.强化班子建设 篇二

校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标志, 它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精神风貌。而班风则是校风的基础, 良好的校风首先要从班风抓起, 否则, 校风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班风, 即班级成员在较长时间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它代表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 因而班风是一个巨大的有效的教育因素。怎样才能搞好班级班风建设呢?

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良好班风的本质特征, 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 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把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 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 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重心应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变化, 新旧观念、思潮的冲突,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 腐败现象的滋生容易使青年学生感到困惑和迷惘。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就必须牢牢把握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全面灌输与综合疏导的方针,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采用一面通过开设马列课、邓小平理论课、形势政策课、思想品德课等, 对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进行中国近代史及国情教育, 进行法制教育, 帮助、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毕业班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进行安全观念、劳动观念、组织纪律性教育。

三、狠抓学风建设

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校风, 一个班级也有一个班级的班风, 但无论校风也好班风也好, 学风建设始终是校风建设和班风建设的核心。学风, 简言之, 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 它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一个班级的学风则是这个班级学习状态和整个精神风貌的体现和反映, 良好的学风必然会对整个班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而也就必然会成为整个班级风气的核心内容。同时, 优良的学风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 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 服务社会必备的素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对他今后良好品格的形成以及才能的发挥和展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而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它需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不断克服薄弱环节, 具体来说, 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积极深化教育改革, 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专业教育方面, 要夯实基础, 拓宽知识面, 及时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 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适应能力。要严格学籍管理, 实行学分制, 压缩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 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其次, 整顿教学秩序, 优化育人环境。由于国内外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使一些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法纪校规观念淡薄, 那就有必要采取其他手段来推动其刻苦学习, 严守校纪校规。比如规定各项规章制度, 从狠抓上课的到课率、早操出操率、劳动出勤率等方面着手进行整顿, 从而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 优化校园环境。

第三, 整饬考风,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好的班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班级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严格的考试制度正是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的重要措施。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但由于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学生自我管理松散, 在考试过程中时有作弊现象发生, 而且少数学生已习以为常。因而, 我们必须加强考试管理, 要采取教考分离, 严格监考, 要求学生严守考场纪律, 凡考试作弊者坚持严肃处理, 并与其本人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 以杜绝考试作弊之风。

第四, 引进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国际形势教育的同时, 要让学生懂得:当今社会充满着竞争, 而现代竞争最终要归结为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现在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 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四、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队伍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骨干和核心, 是班级工作的桥梁与纽带。班级工作中大量的、具体的、直接的工作都是他们直接或间接完成。如果没有班干部大量直接或间接的工作, 整个班级工作可能会陷入瘫痪状态, 建设良好的班风, 可能成为一句空话。[2]因此, 班干部培养对象应该是德才兼备、学有所长, 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的人。他们要对班级负责, 对班主任负责, 敢于大胆地独立开展工作, 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学生来说, 班干部则是遵守纪律的模范, 他们不是脱离群众的“官”, 而是全体学生的知心朋友, 他们对班级负责的目的是为班级服务, 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因此, 班主任应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干部具有全心全意为集体服务、为每个同学服务的高尚品格, 心胸开阔, 不计较个人得失, 并乐意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和监督, 这样他们就能团结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从而把班级建设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集体。因而对于班主任来说, 班干的选择、培养尤为重要。在选择班干时, 要实事求是, 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 应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并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要反对个人武断。

五、树立典型, 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我们常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所以在班风建设中尤其应当注重发挥榜样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 要学的榜样很多的, 有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有现实中的杰出人物。而对学生进步具有直接影响意义的是自己生活的班集体, 是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和勉励。因此, 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那些具有良好品德、学习有恒心、成绩显著的同学, 利用这些榜样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六、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风建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并能在实际中产生自觉行动。而学生素质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反复的实践活动, 因此, 要创造各种条件,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受教育和锻炼。班级活动的开展在自愿参加、学生为主的前提下, 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活动模式。所谓多元化的活动模式就是指活动的灵活多样性, 其灵活性表现在从计划到开展都要因校、因班、因事、因人而异, 避免僵化死板;而活动的多样性则指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这样才能使每名学生通过活动在品质、性格、能力上得到锻炼和提高。[3]如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充实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一些比赛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总之, 班主任要结合学校实际,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把学生组织好, 使政治思想教育、传授能力、发展智力、掌握技能、增强体质各方面都得到体现, 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七、结语

总之,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 抓好班风、校风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远的主旋律,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 强化班风、校风建设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 在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 努力地提高当代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努力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从培养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入手,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龚萍:《论高校班风建设》, 《现代企业教育》, 2006年第10期。

[2]张玲、曾春水:《学风建设要从班风抓起》, 《江西教育》, 2006年第9期。

3.强化班子建设 篇三

【关键词】 班子建设;核心发展;大型设备吊装

一、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

“学习是进步的动力”为提高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与决策能力,机械化公司领导班子一方面积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文选等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等会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为提高管理能力,适应核心业务的发展需要,重点抓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以自学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专业知识学习,有3 人次获得了建造师、工程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专业资质,2人取得了PMP项目管理证书,有5人次参加了领导力、提高执行力的理论学习班。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设民主型领导班子,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效

由于公司工作需要,机械化公司领导班子虽人员有变动,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变;发扬民主、畅所欲言、集中决策,使领导班子成为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集体的宗旨没有变。机械化公司定期召开领导办公会,对涉及干部聘免、人事调整、项目组织、资金支出、车辆管理、奖金分配等各类重大事项均进行集体讨论与决策,真正的做到了民主协商,集中决策。尤其是主要领导既能在班子成员之间保持交流沟通,又能敢于承担责任大胆决策,真正形成了决策能力强,团结一心,思想统一具有一定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当推动核心业务涉及到小部分人利益时,领导班子成员口径一致,齐心做好职工的情绪疏导与工作安排,保证了核心业务的顺利进行。正是由于交流渠道的畅通,机械化公司领导班子已经成为一个配合默契、团结一心的班子,切实的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功效。

三、完善制度,理顺程序,建设管理型领导班子,提升机械化公司综合管理水平

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是保证职工队伍健康发展的基础。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强化内部管理的决定》、《规范内部经营管理程序及内部核算办法》、《特种设备司驾岗位劳效工资分配办法》《设备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对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结算管理、计划采购与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办法、实施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在管理上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二是以财务管理为主线,进一步理顺了各项管理程序。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公司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对外支付全部符合公司的资金支付制度,多次获得了公司财务系统的表彰;三是夯实内部安全管理基础,扎实做好项目安全管理,形成了具有大型设备吊装特色的安全管理办法;四是从设备管理程序、管理职责、使用方法、维修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理顺了设备管理的实施程序。通过理顺各项管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效益。

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富有创造力、作风过硬、团结和谐的干部队伍与职工队伍是机械化公司领导班子一直努力的目标。一是通过调整机构编制,开展定编定员、岗位评价与考核工作、召开行政例会分析部署周工作等方式方法扭转了机关的队伍作风建设;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机制,每年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一次严格考核。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根据公司要求,结合个人专业特长,对科级干部进行了选拔,目前在任的科级干部全部通过竞(议)聘上岗和任前公示,通过这种干部选拔方式,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队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干部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正在逐渐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队伍;三是坚持公平、公开、透明的选拔用人原则,对特殊岗位人员进行了选拔,大型吊车机组成员通过理论考试、实践考试、面试答辩等程序选拔出来的,这种公开选拔的方式增加了用人机制的透明度,获得了职工的良好口碑,促进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安全优质完成大型设备吊装工程,全力推进专业竞争实力

从2005年在海南炼化独立组织全部大型设备吊装开始,机械化分公司先后完成了上海亚东石化、浙江华联三鑫、中石化福炼一体炼油、沙特阿拉伯 SABIC聚烯烃、BBTX 、7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九江石化炼油改造、金陵石化 PX&加氢重整联合装置、洛阳石化100万吨/年焦化装置等多个项目的大型设备集中组织吊装。单体吊装重量从海南炼化的820吨丙烯塔,到福炼的1144吨加氢反应器,到沙特1700吨的洗涤塔,一次性吊装纪录不断被刷新。几年来,共完成大型设备吊装近1500台,总量接近10万吨。特别是在沙特指挥3600吨吊车成功吊装单体1700吨水洗塔的缜密组织,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打破了由欧美人统掌国际吊装板块的传统格局。通过这些大型设备吊装项目的完成,在行业内提升了“二建吊装”的品牌,在国际吊装舞台打响了“石化吊装”的品牌。

五、加强技术进步与创新,注重人才培养,促进核心业务持续发展

1.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引进。为培养学生快速成材,机械化公司领导班子敢于向学生身上压担子,将他们放在项目上进行锻炼,这群学生已具备了独立编制吊装方案的能力,成为机械化公司吊装技术的骨干力量。他们编制的吊装方案得到了各方的好评,特别是2006年编制的聚烯烃PP/PE装置大型吊装方案,为向国际标准积极靠拢,所有的技术方案全部以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编制,将集团公司要求与国际审查惯例有机的结合起在一起,得到了集团公司专家组与克瓦纳公司的一致认可。

2.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培养适应核业务发展的技术工人队伍,机械化公司领导班子加强了对职工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岗位培训、现场技术练兵等形式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共有60多人取得了起重吊装资质,机械化公司拥有吊装技能大师1名,技师6名,高级工30名,中级工15名。

3.大力开展技术进步活动,与高校合作开发了“三维仿真软件”。为提高大型设备吊装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机械化公司领导班子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对大型设备吊装应用技术的推广开展了现代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普及工作。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人性化管理的领导班子,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廉洁勤政建设是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公生明、廉生威、勤生绩”,领导干部只有清正廉洁,才能在职工中建立威信、威望。机械化公司领导班子按照“团结、务实、高效、创新、廉洁”的思路,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狠抓了廉洁勤政建设。一是实行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及“一岗双责”制度;二是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遵守党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三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发挥表率作用,领导班子成员中有一人获得了南京市勤政廉政好干部的称号;四是扎实开展了效能监察工作,取得效能监察优秀成果12项,领导班子中有一人获得了集团公司优秀效能监察个人的称号,一人获得南京市廉洁干部称号。通过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工作的开展,为机械化公司树立了一个正气的环境。

4.强化学科建设 篇四

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届职代会第九次会议暨二〇〇九年医院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李孟雄

(二〇〇九年一月九日)

(讨论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我向大会作年度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一、二〇〇八年工作回顾

二○○八年,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按照第六届第七次职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各项中心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以人为本,和谐建院,使医院发展出现新一轮腾飞,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高,出色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成绩

1、齐心协力,高歌猛进创佳绩

元至12月完成门急诊67.8万人次,同比增长4.87%;出院人次4.47万人次,同比增长23.82%;病床平均利用率91.1%;手术台次1.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1%。完成业务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9.2%,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同时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节支300万元目标。增加职工收入1526万元,增长幅度达22.38%。

医院荣获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称号,荣获荆州市“工资福利先进单位称号”;肿瘤科荣获湖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儿科荣获荆州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张继恩同志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李勤同志荣获卫生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湖北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杨继元同志荣获荆州市“5·1”劳动奖章,徐莉同志荣获荆州市“巾帼英雄标兵”称号。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从工作量到业务收入,从绝对值到增长幅度,各项指标均刷新了历史记录,精神文明获得可喜丰收,在医院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绩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这是医院规模扩增、专科发展、科学管理与环境改善的结晶,是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硕果,它必将进一步坚定我们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励精图治,发展学科建品牌

(1)确立目标,重奖功臣,确保学科建设见实效

医院认定长期坚定不移地发展专科建设是强院兴院的必由之路,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及“学科建设2008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学科发展目标,推进学科向科教研转型,提出多学科协作的管理模式,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兴院氛围。

修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制定“专科建设年度考核细则”,组织院级重点专科评审,遴选了15个院级重点专科加以建设。对全院专科建设进行年初评估、年底结账,出资50万元,重奖科研、教学、业绩全面达标的优秀科室和学科带头人,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进步。

(2)发挥优势,大力投入,铸就专科专病新靓点

充分发挥传统强势科室的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肿瘤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耳鼻咽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业绩大幅增长。大力扶持心胸外科,购置人工心肺机,选派人员培训进修,成功实施荆州市首次“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更新购置1.5磁共振成像设备、血液透析机、彩超等设备近2千万元,为临床业务和科研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开设疼痛专科病区,成立肛肠外科、小儿与血管外科,发展特色专科,满足就医需求;成立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实施多学科协作,广泛开展无痛内镜,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开设住院部超声室,超声介入治疗发展迅速。通过不断创新,打造出一批新的品牌专科与特色专科。

(3)院校合作,协力共建,拓展教学科研新平台

抓好教学医院内涵建设,按照教学骨干外出轮训方案完成教学骨干教学进修工作,增强带教人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查房质量,高质量完成临床医学院教学任务。积极推进医院科研工作,全年获得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项目1项、血吸虫专项基金项目1项、充分利用院校资源,通过长江大学获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2项,获得荆州市第五届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和项目经费均得到历史性的突破。

按照《新业务新技术管理办法》,对2008年度立项的62项新业务新技术进行立项审查、中期评估、结题评价,确保其安全高效开展。经验收,28项完成并达到项目设计目标,填补医院技术空白,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同心同德,持续改进创优质

(1)巩固三级优秀医院成果,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为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坚持质量督查不放松、每月通报讲问题,不断检查、评价、反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针对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终末质量控制,优化病历质控管理体系。在省卫生厅“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期督导检查中,我院建立的医疗质量长效管理机制,得到专家一致好评;在全省护理质量专项检查中,我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工作水平及服务体系建设均得到评审专家一致肯定。

以奥运为契机,开展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为主题的“迎奥运,保平安”百日竞赛活动,通过全面培训、严格考核、结果公示等形式,在全院树立了“比质量,重安全”的良好风气,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树立医院质量安全品牌。

(2)开展合理用药专项整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针对临床科室抗菌药品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医院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全面核查药品分级使用的规范性,抽查大额医疗费用患者用药合理性,每月公示,奖惩兑现。

通过下功夫动真格,规范了抗菌药品使用,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降低了患者不合理药品支出,全年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37%,减轻了病人负担,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3)着力改善就医诊疗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品质

调整门诊科室布局,在现有条件下完成门诊专业分区,畅通患者就诊流程;全面实现一医一患一诊室的目标,患者隐私权得到保障;增设候诊区域,减少患者拥堵;分流住院超声检查患者,增设划价收费窗口,实行门诊财务、药剂弹性排班,缓解了病人排长队现象。

发挥支助中心功能,全方位服务住院患者,让患者和家属时刻感受医院的人文关怀;深化护理星级评价,举行优质服务主题竞赛,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竞赛,提高护理服务美誉度;加大医患沟通力度,规范沟通形式和内容,评价沟通效果,充分尊重患者权益;坚持周末健康大讲堂,宣教健康知识,坚持义诊下乡村,送医送药到田间,坚持移动课堂入乡镇,传播医疗新理念,此举得到患者欢迎和社会好评。

4、创新机制,推进管理促发展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筑员工进步平台

科学规划,制定未来五年医院人才发展战略,构建学科合理梯队;筑巢引凤,招聘博士2人,硕士23人;积极培育院内拔尖人才,选送3人定向委培攻读博士,12人参加在职博士学习;提高高学历人才待遇,考核发放博士津贴。讨论通过《关于员工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暂行规定》,维护医院与员工双方合法权益,辞退6名两次执业考试不合格的医护人员;落实《劳动合同法》,按法规解聘临时用工近300人。

制定医技、护理、行管后勤一线人员的考核办法,明确岗位要求,通过综合评价工作质量、业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核心部门、骨干员工给予嘉奖,让优秀的员工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快乐工作,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初步构架出岗位建功管理新机制。

(2)调整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全面提升综合效益

建立科室综合目标考评机制,积极调控经管政策导向,加大医疗服务质量和专科建设指标的权重系数,引导科室抓好内涵建设与质量控制,增强综合实力。

完善一系列物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体系,堵塞管理漏洞。降低药品耗材比例,强化高值耗材管理,全程监控,材料成本增长低于收入增长三个百分点,改善经济收入结构;建立大中型设备使用档案及成本效益分析机制,客观分析评价投入产出比,公示评价结果;扩大院内招标采购管理的覆盖面,节约200余万元;门诊各科室实行成本核算,消灭管理死角;落实能源管理办法,在业务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水电费、行政开支与去年持平。

严格执行物价标准,优化收费结构;调整挂号费、诊查费及特需病房收费标准,全年创收近百万元。强化审计部门职能,对物资采购、基建、维修、装饰工程项目等审减金额110余万元;审计科室二级分配,发挥科室民主管理小组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利益。

(3)理顺后勤物业管理机制,创建保障服务品牌

成立后勤“110”,制定工作流程,畅通支持保障绿色通道,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后勤服务的三项制度,每周工作通报、每月后勤物业协调、每季临床医技沟通,全方位提升保障能力,创建后勤服务新品牌。

进一步推进物业社会化管理,对社会化项目制定标准,严格考核,扣减兑现,确保服务专业性和及时性;医院食堂引进公司化管理,宿舍区实施电网改造,增设门禁系统,院内车辆停放更加规范,使医院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创新了后勤服务方法,提升物业服务品质。

5、挖掘历史,秉承传统倡新风

(1)启动“五个一”工程,提炼人文精神

以迎接院庆六十周年为契机,策划“五个一”文化建设工程,即编纂一部《一医院志》、拍摄一部《纪实影片》、编印一本《文化手册》、编印一本《纪念画册》、筹建一个“院史展馆”,提炼传统人文精神,彰显先进医院文化,增强爱院意识,弘扬一医精神,促进医院科学和谐发展。

(2)开展评优表模活动,营造人文氛围

开展“科技创新先进科室”、“十佳管理干部”、“十佳医生、十佳护士”竞赛评选,评选医院先进模范人物,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供境内外学习考察机会,让优秀人才充分享受医院发展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学习模范、赶超先进、自我进取的文化氛围。

(3)丰富群体文化生活,传递人文气息

为庆祝国际护士节,医院在健康休闲广场举办《天使之夜》露天晚会,将颁奖活动与贯彻学习《护士条例》以及“祈福奥运、喜迎圣火”的活动相结合。同时还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创优质服务展天使风采”普通话演讲赛、“第四届夕阳红”强生之夜重阳节晚会、“庆八

一、迎奥运”消夏纳凉电影晚会等系列活动,营造了一个个隆重热烈的节日氛围,充分展示了一医人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6、坚持宗旨,文明建设塑形象(1)真抓实干,力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创建工作是医院确定的2008年六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的主要载体,全院上下全力以赴,将创建工作与年度工作目标、科室综合目标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加强班子建设,完善院务公开,建立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建设服务品牌,美化医院环境,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通过开展建设“三型”医院主题活动,强化“纪律、作风、效率”,反对自由主义,提高执行力,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动了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2)强化教育,促进行业作风建设

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行业作风教育常抓不懈,廉政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真抓实干,制定《中层干部问责制》、《干部聘后管理补充规定》,免去三名违纪中层干部的职务;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宣讲“两高”司法解释;建立医德医风建设网络体系,完善《医德医风考核评价标准》,解决服务投诉20余次,收集服务改进意见24项,逐步落实,患者满意度达97%。

(3)落实责任,突出医院公益性

今年全国卫生应急任务繁多,从冰冻灾害到四川地震,从手足口病到毒奶粉事件,从防范美坠星到迎接奥运圣火,医院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手足口病流行以及婴幼儿结石群发期间,无一例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生;汶川大地震后我院6名急救司机及2名医务人员先后参加荆州市赴川紧急救援,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受到了卫生部和卫生厅的表彰;广大医务人员纷纷爱心捐助,向灾区捐献20余万元,交纳特殊党费24100元,体现出一医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总结成绩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现实中面临的困难:

1、部分工作未能完成,一是门诊量和业务量指标没有达到年初目标;二是未能完成省级重点专科创建任务;三是虽经多方努力,由于国家政策原因,修建职工宿舍的方案未能通过;四是因为指标原因,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没有评审。

2、医院专科建设虽有进步,但整体实力不突出,尚存在差距;部分学科带头人主动性不够,科研意识不强,学科发展动力不足;

3、国家卫生体制改革及地方医保政策中对医院不利因素,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4、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虽然明显提高,但主动性、创新性工作不够,管理水平和执行力还有待提高,团结奋斗、奉献精神还需进一步加强。

过去的一年,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实现医院全面、高速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伟业绩。在此,我代表院党委,向全院干部职工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地感谢!向一贯关心和支持医院发展建设的上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二、二〇〇九年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二〇〇九年工作总体思路是:积极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强力推进专科建设,持续创新医院管理,促进医院科学健康发展,巩固我院在省内同级医院中的领先地位。

总体目标:

完成门急诊诊疗70万人次,出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医院收入突破3.6亿元。

重点工作:

1、全面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高质量通过省厅检查;全面推进单病种质控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完善学科发展机制,重点投入5~6个专科,以点带面大力推进医院学科建设;

3、办好医院六十周年大庆活动和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4、动工修建肿瘤大楼,打造肿瘤医院品牌;

5、实施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效率;

6、创建无痛医院;

7、成立美容医院;

8、职工分配水平与医院效益同步增长。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狠抓学科发展,增强现代化医院的竞争力

按照“强化意识,完善机制,搭建平台,重点突破,全面提高”的工作思想,举全院之力强力推进专科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医院工作的核心之一,全院上下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各学科带头人必须认真履行这一职责,带领团队开拓创新,不断提高。

1、全力以赴,推出学科持续发展新举措

按照分层分类协调发展原则,在巩固2008年专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包括省级重点专科在内的5~6个代表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专业,确定学科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将其建设成为省内同级医院中学术地位、技术水平、工作业绩、服务质量最有影响的品牌学科。

对于其他专业发展,我们将按照《医院专科发展规划》细化2009年度各专业建设计划,继续执行《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科主任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加大考核力度,跟踪学科建设进度,每季度通报业绩,在2008年只奖不罚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奖惩措施,促进专科建设全面发展。

2009年是湖北省第三轮重点专科评审年度,所有年度评审目录内专科必须提高认识、尽早着手、认真筹备,寻找短板,不断改进,确保在评审中脱颖而出。

2、携手共建,合力拓展医疗科教新领域

与长江大学合作共建临床中心实验室,构筑学科发展基础平台。在长江大学临床分子医学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投入设备、人员、资金,开展医学基础与临床科学研究项目,为技术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争在创新性科研项目上取得突破。

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教研室职能,增强临床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科研方面有所建树;加强研究生带教工作,高质量完成我院第一批面向全国招收的7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为进一步申请博士点授权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加大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工作力度,落实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办法,兑现奖惩措施,鼓励多学科合作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全面推动医院学科群建设。

3、打开视野,创新现代医疗技术新品牌

加大肿瘤专科建设力度,一是改善肿瘤患者住院环境,修建一万余平方米的肿瘤大楼,力争在年内动工,明年投入使用;二是加强肿瘤相关专业的技术联合,规范肿瘤诊断、治疗、康复流程,解决制约肿瘤疾病规范化、系统化诊疗的瓶颈问题,全面提高肿瘤患者诊疗质量;三是加大肿瘤诊断、治疗设备投入,争取今年完成肿瘤早期诊断设备的购置、调试和使用,为广大市民带来健康福音。

创建“无痛医院”,让病人在没有痛苦和恐惧的环境下就诊、检查和治疗,提供给病人全新的医疗理念和服务模式。从无痛内窥镜检查(胃镜、肠镜、宫腔镜、阴道镜、膀胱镜、纤支镜、ERCP)、围手术期无痛技术、慢性疼痛治疗等八个项目入手,因地制宜,落实规章制度、技术方案、操作流程,广泛进行社会宣传,大力打造“无痛医院”新品牌。

为更好地发展医学整形美容事业,创新运作机制,扩大专业规模,更新医疗设备,拓展技术范围,健全医疗美容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医学美容专科水平,满足社会人群个性化服务需求。

(二)强化质量管理,增强现代化医院的生命力

以进一步深化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努力做好急诊急救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抗菌素合理使用和青年医师岗位技能培训竞赛五方面工作,落实院感管理职责,完善医疗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继续深化管理年活动,完善医院管理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卫生部及省卫生厅提出的2008年度管理年活动方案,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有关要求和年度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加强医院管理,通过自查自纠,不断整改提高,进一步完善医院在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服务品牌建设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力争在省厅组织的各项检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三级优秀医院风采。

持续做好基础质量管理工作,以青年医师、护士岗位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为切入点,抓好“三基”培训工作。制定并落实急救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和方案,以提升岗位技能为重点,加强基本功训练,力争在全国、全省的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继续深入加强合理使用抗菌素管理,分级使用抗菌素,提高病原学检测率;加强院感管理,落实各级院感管理人员职责,规范院感控制方法,改善院感控制条件,杜绝院感事故发生。

2、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为突破口,规范医疗全流程,加强单病种管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依照卫生部《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对15种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病种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从患者入院开始进入标准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与护理服务内容,执行医疗文书要求,评价医疗效果,力求让患者满意。

完善并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做到“就诊入院、术前术后、病情变化、患者出院”这四个重点环节的有效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加强对医疗过程监控,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加强医疗风险防范,完善医疗风险评价机制,对高风险患者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完善医疗纠纷处理程序,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3、强化门诊急诊管理,畅通诊疗救护绿色通道

强化总院门诊人员管理责任,实施分科包干、分片负责的管理办法,各科室主任要切实承担起门诊管理任务,将本专科门诊管理的好坏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与科主任考核挂钩。推进门诊信息化管理,完成门诊医师工作站建设,引进一卡通管理模式,条件合适的科室配置叫号系统,对门诊流程进行全面升级优化,提高患者就诊效率,解决看病难问题。分院门诊要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扩大病人就诊率,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革新医院急诊急救模式,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一体化管理,解决院前急救质量不高、ICU功能发挥不充分、急救通道不畅通的问题,有效地发挥我院在荆州市急诊急救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优化管理机制,增强现代化医院的推动力

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步伐,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升级改造医院网络系统,以现代化信息管理为手段,创新行政办公、临床医疗和后勤保障管理,推进医院管理模式变革。

1、定编定岗,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围绕省市有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要求,加快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实施定岗、定编,按照管理、技术、工勤进行分类,遵循各级人员职称比例要求,定职、定责,建立岗位考核体系,推行岗位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岗位、考核、薪酬系统管理体系。

按照医院五年人才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配合医院专科建设要求,院内培养与外院引进并举;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考核办法和标准,建立人才梯队,实行动态管理,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落实员工培训计划,建立不同类别、不同阶段人员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医院员工素质与能力。

2、考核聘用,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聘后管理,干部任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强化干部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落实《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层干部问责制》、《干部聘后管理补充规定》等“三项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日常工作考核,对工作不到位、不作为和过失行为要进行问责和诫勉谈话,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淘汰,管理人员定期轮换岗位,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流动的机制,使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中层干部队伍要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加强学习与培训,发挥管理才能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医院将有计划地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培训,从管理基础到管理实践,全方位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素质与能力。

3、改良手段,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对我院已经使用八年的HIS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升级换代,更新部分硬件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物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全成本核算子系统和LIS系统、HIS系统全面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链接畅通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为医院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并建立高水平的医院管理平台。

由于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变化,我们要加强学习,更新理念,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新网络平台作用。要适应门诊流程的巨大变化,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门诊工作站建设任务,把门诊服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现代化医院的源动力

医疗体制改革试行方案预计在今年元月推出,09年医院经济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变数,我们要积极应对,把医院经营好,管理好。

1、完善医疗保险与市场营销运作机制 城镇居民医保的逐步推行,国家和地方对医疗投入的增加,为医院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医疗费用适度控制势在必行。必须加强与医保、合医管理部门协作,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争取有利政策;必须实施病种管理,提供合适的医疗技术手段,严格监管药品耗材的合理使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市场变化,转变营销观念,调整营销模式,加大品牌营销、技术营销的力度,加快“患者关系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完善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管理程序、经营系统、激励制度,将工作业绩、管理成本与绩效考核挂钩。加快解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履行社会服务功能。

2、完善资产管理与成本核算调控机制

进一步健全并落实资产管理与成本控制规章制度,加大控制力度,堵塞管理漏洞,使成本意识深入到医院工作的每一环节。一是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将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和任期责任制;三是论证大型设备投入产出,购置设备必须承诺设备效益,对设备闲置的科室再次申购予以限制;四是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优化和完善招投标流程,加大对中标后执行情况的监控力度;五是严格控制药品、耗材、试剂比例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监控高值耗材领取、使用、费用回收情况;六是实施行政后勤成本核算,降低行政开支和水、电、气、能源支出。七是多部门协作,降低手术室运行成本。

3、完善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机制

强化综合目标考核,落实综合目标责任制,增加工作量考核权重,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加大对病人收治量的奖励,引入医疗风险系数、技术系数和资本投入概念,使分配趋向公平,创造条件实行医生系列和护士系列的分别考核,行管后勤科室打破大锅饭,建立定岗定薪的分配机制。

加大二级分配指导和监督力度,引导科室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在护理岗位进行绩效改革尝试,护理岗位绩效分配由护理部按照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进行二次分配。

(五)推进文化建设,增强现代化医院的凝聚力

以文化兴发展,以党建促发展,以廉政保发展,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医院可持续发展。

1、着力建设医院文化,弘扬优秀人文传统

2009年为“医院文化年”,我们要以文化建设作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今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完成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设置,成立医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组建文化建设办公室;二是制定医院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今年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三是完成“五个一”工程,将医院宗旨、精神、理念等价值观进行挖掘、总结、提炼和升华,并以不同的信息载体让每一员工认可,让广大市民感知。

今年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活动是办好医院“六十周年”庆典,将庆典活动办出一医人的风采。按照“隆重热烈、勤俭节约”的指导思想,落实庆典各项安排与要求。同时举办好以国际学术交流会为主轴的系列学术活动,并将国际学术交流会办成一项学术地位高、生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术年会,成为体现医院学术地位和对外交流实力的盛会。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医疗行业作风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坚强核心,为医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坚持党委委员(院领导)深入科室制度、院长热线、职工留言版等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增强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支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规范组织生活着手,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把广大干部职工凝聚到医院党委的周围,确保医院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以“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营造廉洁文化环境、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为工作目标,把反商业贿赂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化为工作重点,推进行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大行风廉政建设责任区的督导与考核力度,与科室绩效考核、中层干部考核、各级各类人员考核挂钩,将监督机制纳入日常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对科室二级分配和高值材料使用的监控,做好医疗费用合理性评价,严肃查处损害患者利益与医院形象的违纪违规行为,强化行业作风;三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民主决策制度,做好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

3、深化优质服务模式,倡导人文和谐新风

进一步打造“一二三四五”服务品牌,把医疗服务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服务设施到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进就诊环境,完善儿童乐园、肿瘤患者康复活动室等患者休闲场所建设;二是流程管理到位,通过门诊信息化改造,以服务患者为中心,设计就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三是医患沟通到位,加强医患、护患沟通,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战胜病魔;四是服务病人到位,以病人服务中心为平台,做到服务病人及时、专业、热情、耐心,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继续开展“评先表模”活动,推行精英文化,弘扬正气,表彰在医疗战线上救死扶伤的英模、在科研教学上硕果累累的典型、在后勤保障上无私奉献的先进、在医院管理上勇于创新的精英;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老干、民主党派作用,深化节日文化品牌建设,开展新年迎春、五月采风、八月战歌、中秋咏月、冬雪掠影等文化精品活动;打造人文关怀品牌,做好走访慰问、扶贫帮困等“五必访”工作,开展百岁华诞庆寿、整生集体祝寿等爱心工作,切实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全面完成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目标任务。

今年是医院建院六十周年大庆,六十年来,我们几代一医人栉风沐雨,和衷共济,顽强拼搏,一路高歌,在荆楚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更为之奋发。2009年我们将开启医院发展历程的新纪元,背负先驱者的期望,从这里再次出发,昂首阔步,跨越一座又一座事业的巅峰,继续书写一医新的辉煌。

5.街道强化法制建设总结 篇五

街道强化法制建设总结

街道全年的法制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为构建品质示范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实现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步发展。

一、以齐抓共建为重点,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渐趋完善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进一步改革完善法治建设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各方联动、齐抓共建的法治建设推进格局。

1、组织领导有力。街道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

长。年初街道召开建设法治街道工作推进会,制定今年工作思路,把法治建设纳入街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多次在党工委会议、全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的大会上,明确法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相关要求,并将法治建设考核内容纳入社区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2、齐抓共建有方。街道范围内的15个社区都设有专门的法治建设联络员,明确其职责。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联络员工作制度,召集分布在街道各个社区的联络员统一思想,配合时事开展专题活动,并及时调整队伍和开展业务培训。各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由社区“一把手”亲自领导,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把法治建设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3、创建举措扎实。结合省“法治先进区”的创建,将考核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的工作。多次召开例会,及时把握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出台《街道法治建设工作考核试行办法》,规定了“法治建设

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等活动的具体要求。以效率、阳光、服务三大品牌为抓手,与法制日报社合作分析典型案例,以正面发扬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推进法治建设。

二、以科学民主决策为核心,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升

街道高度重视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促进法治建设工作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参与、多方监督、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重要决策与人事任免实行党工委票决制,尊重公民与党员的民主权利。今年八件实事工程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向居民采集归纳、公布并督促实施,其中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对实事工程进行视察和督察与监督,及时矫正政府决策。

2、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在区铺开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自觉向上级部

门上交权力清单,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期公布办事处工作情况、各类政策文件、政府采购等信息。围绕民生和社会热点,对公共工程审计领域、重大公益性资金以及辖区事业单位的进行专项审计,结果向社会全面公告。

3、加强权力的监督管理。街道进一步扩大党政机关和公用事业单位事务接受监督管理的范围,发挥人大、政协作用定期听取街道各条线上工作汇报,并进行视察、督察和评议,依法开展工作监督,设立人民群众举报箱,自觉接受广泛监督,同时做好各类意见、建议的汇总、督办和落实,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影响。

三、以落实权利为途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

街道从加强社区、企业依法管理入手,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把社区居

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有力抓手,使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各社区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法治细胞工程”,不断提高基层法治水平。选择了辖区春晖社区、闻皇庙社区作为法治建设示范点,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活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得到深化。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创建标准,规范创建内容。

2、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工作体制改革,试行设立社区工作站,努力减轻社区行政负担,逐步扩大完善社区议事会、民意听证会、民情恳谈会等制度,促进社区抓好社区居民自治。近期,街道在全国社区工作大会上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街道”,将社区分类管理真正融入到和谐社区建设中,从而带动基层民主法治的前进。

3、强化企业民主管理。街道加强

与全街道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沟通联系,做到政企互通。劳动保障站定期与辖区企业单位进行沟通联系,检查用工规范情况,依法维护企业职工权益。街道工会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年”活动,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还就《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适时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重点开展企业欠薪的专项治理,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以弘扬法治精神为宗旨,“五五”普法工作强势推进

街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弘扬法治精神为宗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健全普法工作机制。成立街道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把“五五”普法各项任务分解到各科室、社区。建立了普法讲师、普法联络员、普法志愿者队伍。照全区的统一安排,对普法标准要

求进行了细化,认真开展自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及时增加制作法制宣传材料5000余份,宣传横幅60余条,黑板报、橱窗画报50余幅。

2、抓好重点对象学法。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妇女儿童、青少年学法用法工作。如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社区举办法制宣传教育座谈会,提高了外来人员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在街道天天青年中心开展普法学法知识竞赛,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此外还通过“菜单式”选学、在线学习、座谈培训等方式加大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力度,定期参加法律专项考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3、开展法制宣传日主题活动。积极筹备“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为主题的第8个法制宣传日活动。组织一台精彩的法治文艺汇演,举办了大型广场法律咨询活动和便民服务,发放普法读本、折页6000余份,展出法律宣传画板

100余幅,板报40余块,在各社区开展专题法治讲座14场,使法制宣传教育掀起高潮。

五、以扩大市民知晓度为目标,法治建设舆论氛围日益浓厚

街道及社区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全方位开展法治建设工作宣传,扩大市民知晓率,提高市民满意度。

1、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天城路等主干道、人群聚集场所利用电子显示屏、巨幅广告、滚动显示屏、灯箱等宣传载体宣传法治建设理念,从而使法治建设宣传呈现立体化、固定化、长期化格局。利用街道自身《运河之晨》简报宣传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发放了《争做法治市民、共创法治》的倡议书1万余份,不但宣传法治的必要性,还充分阐述了法治关系到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2、“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渗透。认真开展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的“法律六进”活动,坚持平时宣传与

集中宣传相结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法制宣传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使法律知识真正走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3、深入实践“法为民用”。今年是奥运年,街道重点宣传奥运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居民依法参与奥运活动和其他体育活动。“5·12”地震后,街道开展以《防震减灾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公民在面临自然灾害时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不信谣传谣。“”国际禁毒日组织开展了“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为主题的广场宣传活动,真正做到“法为民用”,切实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http://

法治建设涉及到街道工作的方方面面,回顾一年的工作,还是存在极少数社区和单位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宣传工作还存在死角。今后,街道要进一步按照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

6.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篇六

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把村文化大院建设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统筹安排,今年投资32万元完善村文化大院40处,在全乡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农家书屋”建设图书捐赠活动,现已建成农家书屋5处,为全乡文化活动搭建起有力平台。

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乡相继开展了各类独具特色的节庆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继办了迎五一、五四运动会。乡直部门、派出所、教育、卫生等单位共400多人报名参加了篮球、乒乓球、拔河、勾级等多个项目,活跃了乡镇机关气氛,增强了干群体质和素质。6月29日在文体广场举行了第一场文艺演出,揭开“百日消夏——放歌新农村”广场文化活动的序幕,至国庆节期间每周举办一次文艺演出,共14场,将为群众献上道道文化大餐。

一、立足实际,创新文化建设思路。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文化书屋5个,发展本土文化队伍。以管区为单位,因村制宜地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队伍,重点是组建秧歌队、小戏剧团等投资少、影响大的队伍,利用好图书室、远程教育等有效载体,活跃农村文化建设气氛,推动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由民政、妇联、老干协等群团组织牵头,组织选拔全镇文艺骨干,组成戏迷俱乐部等具有带动作用的文艺团队,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组织训练,巡回各村演出,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扎实开展系列活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主要采取组建农村文化队伍、完善活动制度、保证活动经费等措施,稳定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充分利用好上级部门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二、统筹安排,构建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强镇”战略,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镇计生办搭起的咨询服务台,现场为育龄妇女们测量血压,免费发放节育器具2000余件,并进行计划生育知识宣传。镇农业办搭起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台,为农民群众现场解疑释惑,发布农技服务信息宣传单500份,讲述宣传预防日光温室土壤疾病、科学配方施肥、整地施肥、种子的处理等技术。镇综治办搭起法律知识咨询服务台,向群众宣讲《土地法》及公证法律知识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镇劳服站搭起劳务输转知识服务咨询台,发布市内外各单位的用工信息,为劳动力的输送转移奠定了基础。

7.强化法治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 篇七

一、全面推进法治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20世纪中后期, 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产方式日新月异, 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生态问题, 随着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人们开始将生态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各国把可持续发展提上国家发展战略议程。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 但是, 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现阶段我国面临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平衡的难题, 保护生态环境呼吁愈加强烈。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从横向来看, 既要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又要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在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基础上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从纵向来看,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立法、文明执法、公正司法及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来调控、规范, 引导和保障, 全方位、立体化地建设生态法治文明。

法治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环境政策法律化, 稳定各方面政策, 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有人形象比喻“政策像月亮, 初一十五不一样”。有的地方政府上马一批项目, 发布相关招商引资文件, 还未引起人们足够关注, 相关文件却无声地被修改、废止。更有甚者, 企业落地生产, 地方政府以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由, 擅自修改优惠政策, 影响政府公信力, 从而会影响人们生产活动的积极性。法律具有可预测性与稳定性的社会效果。法律的产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现代法律的产生与修改要有严格的程序, 注重程序公正, 使政策稳定下来, 以使其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法治工作面临的困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 事关国家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要靠法治保障, 运用法治手段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化建设多年, 但仍然面临以下一些新问题。

1. 生态法律多样, 立法技术有待提高

从立法层面来看, 改革开放至今, 已制定30多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及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通常情况下, 法律规范越多, 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越广, 涉及的问题容易覆盖并解决。但是, 我国的生态环境并未达到使人们满意的程度, 反而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为立法瑕疵, 在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中, 有些现行法律不能很好地反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不明确, 并未找到主体问题的关键所在。所调整的法律关系落后于生产实际现状, 难以适应现实司法的需要, 导致立法“空洞”, 被人戏称为“豆腐法”;另一方面则是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 我国的环境立法只有短短30余年的历史, 导致法的完善相对迟缓, 现行法律过于强调法的原则精神, 追求法律效果, 并未考虑法的可操作性, 法的技术性原则不够充分, 甚至出现无规则状态, 有待立法完善补充。

2. 司法公信力不足, 环境审判久拖不决

从环境司法层面来看, 在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司法手段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生态环境的司法公信力不足, 一方面, 2015年5月1日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明确只有符合相关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然而其他个人、组织则无权提起, 原告资格范围有限, 限制公益诉讼行使主体, 与人们预期仍有一定距离。

3. 环保执法任务繁重, 基层执法“三没”现象普遍

新《环保法》授予环保部门监管权力, 现场检查, 对违法行为的相关设施设备予以查封扣押, 违规排污企业责令限产、停产整治, 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 情节严重的, 可以行政处罚以及部门领导问责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常会遇到利益的较量, 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执法不严的问题更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环保部门能力不足。环保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 实践中, “没经费、没人手、没车辆”问题尤为突出, 欠发达地区基层环保部门工作经费不够, 缺乏公共财政的投入, 大都处于“等、靠、要”的状态, “小马拉大车”是基层环保部门的普遍状况。另外, 环保执法队伍年龄偏大、素质不够已成为新形势下执法的障碍。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 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难以平衡, 尤其在欠发达地区, 财政来源单一, 经济活动少, 企业规模小、效益低, 且主要以资源型企业为主, 其对地方政府收入贡献大, 是一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现实情况下, 当地领导为保住GDP, 即使企业工艺设备落后, 排污不达标, 仍然不予强力废除。环保部门出现对开发区不敢查、对重点保护企业不敢查、领导不点头不敢查, 导致污染越治理越严重的现象出现。三是权限不明、执法重复交叉。同一环保项目, 存在多部门管理, 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如镇级污水处理场管网由环保部门编制规划, 但建设、运行管理则无部门监管, 各说各的理、各算各的账。

4. 守法意识淡薄, 缺乏维权途径

从守法层面来看, 主体是公民和企业:一方面, 部分排污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逃避环保部门监管, 污染处理设备只有在检查时开启, 其余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 超标排污甚至偷排的问题突出, “违法成本低, 守法成本高”思想根深蒂固, 无视法律权威。另一方面公民的生态法治理念薄弱, 社会高速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 生态法治宣传教育缺乏有效路径, 公民知之甚少, 如当今大部分城市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雾霾”, 公民缺乏运用有关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待生态问题时, 大多数人漠然视之, 认为环保与卫生对自己影响不大, 有其他人去处理。即使关系到自身利益时, 仍然觉得只要能有补偿就可以, 并未继续追究行为人的其他责任, 没有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

三、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 我国正处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时期, 在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困难时, 应迎难而上, 攻克难关, 共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

1.着力重点领域, 实现科学立法

生态文明是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而生的一种新兴的文明形式。人类文明史发展阶段与法律的产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法律是对同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的反映。善治是法治的前提, 有法可依是法治的基础。生态法治需要生态化的法律, 法律制度昭示文明时代, 法律强制惩罚违法行为, 指引人们生产生活。科学的生态法律体系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 确保良法之治, 立法应该关注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确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 更新过去生态保护从属于经济发展的被动地位。二是主体参与多元化原则, 确立人民主体性, 致力于推动建立企业与周边居民和睦相处、自然保护区与原住民形成“伙伴关系”的方向转变,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三是确立公众参与立法原则, 生态立法涉及广大群众利益, 立法应广开言路, 公开立法信息, 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 增强立法民主性。

2. 明晰政府权责, 推进综合执法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执法是法治的重要保障, 在生态执法中政府行使主要职能, 行政手段可以高效解决矛盾, 但也容易出现部门交叉重复现象, 从而影响公正执法。因此, 推进依法行政, 维护公共利益以及生态环境管理秩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执法人员素质,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 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决定了执法的客观性, 执法部门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增强职业认同感, 把生态执法作为一项神圣的职业, 时刻提升生态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引进专业法学人才, 探索基层执法试点地区, 执法部门配备法律顾问, 重点提升基层执法队伍素质;二是环境事故问责制, 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长效管理机制, 使各种政策和措施制度化、规范化。深入落实干部环境绩效考核和环境问责制度, 摆脱地方政府发展的僵化思路, 纠正地方保护主义, 打击权法交易、钱法交易行为, 有序实现科学决策,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一追到底, 分清权责, 培育领导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维护环境法治的尊严;三是完善生态执法的监督机制。发挥中国共产党民主监督优势,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督促履行生态保护职责, 事前事中事后共同监督, 确保科学民主执法, 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及其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及时公开重大环境事故信息, 追究行为人责任, 使执法监督经常化。

3. 建立专门司法审判机构, 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有条件地区考虑设立专门的环境法院或环境法庭,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关于环境法院或环境法庭设立方面的直接规定, 但法律概括性条款则已包含在内, 只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并未付诸实践, 以“在环境保护纠纷案件数量较多的法院可以设立环保法庭”为原则, 实地探讨研究, 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按该区域年度环境案件数量为参考, 设立专门化法院或法庭。在级别上, 并不需要每个法院都设立, 依据我国国情, 经济发展区域差距, 生态问题发生频率, 环境条件成熟状况, 达到解决实际问题, 又不浪费司法资源的目的。此外, 适时全面推进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纠纷巡回法庭, 如早期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法庭对区域流域污染案件的受理。 (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由于我国海事法院设立、运行和管理等方面都走在前面, 环境司法专门化应当参照海事法院的模式。最后, 推动专家委员会专业化, 环境类案件专业性强, 生理机理各方综合形成复杂生态问题, 对法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类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科学证据的判断和采信等要求法官有相关职业素养, 这就需要环境专业人士辅助。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当今发展的主题, 法治已经融入中国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中国的法治化已经进入新阶段, 同时也提出了更高得要求。因此, 全面推进法治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法治工作面临的困难, 探析如何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法治化十分必要。

关键词:法治,生态文明建设,困扰,路径

注释

8.强化阵地建设 拓宽服务领域 篇八

领导重视是关键

息烽县委离退局(无老干活动中心)业务用房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面积仅400余平方米,如今房屋屋顶漏水严重,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无场地、无设施、无经费,且该办公地已列入县城南门片区旧城改造范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新建息烽县老干活动中心,面积控制在2000平方米以内。项目于2012年5月启动建设,今年6月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给老干部提供方便,办公用房设置了公用电梯,购置了部分健身器材和必要办公设备,总投资近500万元。

为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协调不到位、工程进度慢等问题,县委书记张定超、县委副书记县长钟阳以及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方志立等领导亲自召开专题会、协调会解决,明确将建成县老干活动中心纳入“十二五”规划并作为2012年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今年7月,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小乐一行,在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宗玲玲一行陪同下,对息烽县创建“县级示范性老干活动中心”进行验收,受到验收组的一致好评。

规范管理是前提

全县目前共有科级(含副科)离退休干部404名(其中离休干部23名、县级退休干部51名,科级退休干部330名),离退休干部遗属遗霜132名。为做到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干部的服务工作,一是健全完善离退休干部信息台帐,将离退休干部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做到一目了燃,心中有数。二是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了老干活动中心主任,明确了活动中心管理人员,确保了老干部开展活动有人服务。三是按照“动静分离”的原则,设置办公区、活动区。活动中心功能相对齐全、设施较完备,是县老干部集学习、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每天都吸引了众多老同志前来参加活动,极大地增进了老同志的身心健康。四是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县的综合目标考核。特别是领导重视、重大节日期间走访慰问、为老干部解决特殊困难及信访维稳等方面进行规范,真正做到服务老干部的事有人做、老干部反映的问题有人管,从而确保老干部各项政策、待遇的落实。

思路创新是源泉

一是创新老干部工作的思路。在老干部工作中,要主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开展“三找”(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找老干部工作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

二是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探索开展“亲情服务”,做到生病住院、生活发生困难、各项待遇落实发生困难、思想有顾虑必访等“八个必访”。

三是创新老干部学习活动方式。依托新建成的活动中心,结合老干部生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规范设置健身、书报、棋类、麻将等功能相对完善的活动室,努力为老干部学习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四是创新老干部工作体制机制。为把老干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今年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县直各部门、社区、乡镇目标绩效考核,真正从制度上保证老干部工作落实到位。因此,要从适应老干部工作需要的大局出发,在体制机制上予以保证,以推进老干部事业长足发展。

阵地建设是保障

息烽县老干活动中心的建成,为全县老干部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学习、活动场所。老干部活动中心作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在满足离退休干部终身学习的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努力拓展离退休干部社会生活空间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要坚持“四个相结合”,即外部建设与内部建设相结合、传统工作内容与创新工作内容相结合、日常活动与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老干部自我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完善规章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老干部的“幸福感”。

上一篇:我们的的运动会300字作文下一篇:高中有你同行记叙文600字